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精选12篇)
1.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一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民收入和消费情况,安乡县农业部门在安昌、黄山头、安裕、安德、焦圻五个乡镇分别按好、中、差的标准,共选择了100户农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县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户均年收入增长率均为7.3%,农资成本、教育费、医疗费、总支出增长率在6.0%~6.7%之间,均低于人均年收入增长率,且户均年纯收入增长率为9.0%。
一、调查结果
1. 人均年收入、户均年收入、户均年纯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年收入至分别为3332元、3563元、3960元、4078元、4358元、4799元,每年增长率分别为6.9%、11.1%、3.0%、6.9%、10.1%,平均增长率为7.3%。户均年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3%,户均年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9.0%。
2. 户均农资成本逐年增加。20至20分别为元、2097元、(baogao.cnrencai.com)2240元、2512元、2457元、2828元,年均增长率为6.7%。
3. 户均教育费用逐年增加。年至年分别为2415元、2576元、2536元、2738元、2521元、3314元,年均增长率为6.2%。
4. 户均医疗费用先涨后落。2002年至2007年分别为762元、705元、836元、1005元、1340元、1049元,2007年跌幅很大,这与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后,农民看病的费用降低了有很大的关系。
5. 涨幅最快的是电话费开支。2002年至2007年户均电话费分别为436元、501元、602元、707元、780元、872元,年均增长率16.7%。
6. 户均总开支平稳增长。2002年至2007年户均总开支分别为6664元、6880元、7156元、7937元、8074元、9063元,每年增长率分别为3.2%、4.0%、10.9%、1.7%、12.2%,年均增长率为6.0%。
二、反映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群众普遍认为当前国家政策好了,不光免了农业税,还增加了各项补贴,包括良种补贴(水稻、棉花)、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燃油税补贴等等,尤其是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减免等,更是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也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好转。
目前农民普遍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田基本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希望国家能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做到农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旱涝保收,解除他们种田的后顾之忧。
2.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二
学生不肯认真地对待家庭作业, 这使我们老师感到痛心, 但万事总有一个原因, 只有把原因找准, 才能对症下药, 解决问题。学生固然可恼, 但反省一下我们现在不少老师对家庭作业的处理方式, 不难发现, 问题的根源恐怕还是出在我们老师身上。
一是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简单随意, 缺少统一计划。现在很少有老师自己编制作业让学生回家做了, 往往是指定学生使用一种或几种教辅资料, 每天放学回家前布置学生从第几页做到第几页。这种做法看似合理, 实质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谁都知道, 现在的教辅资料满天飞, 基本上都是天下资料一大抄;不良书商只图赚钱, 不讲质量, 不少教辅资料里面错误百出。这样的题目对没有鉴别能力、缺少否定意识及批判能力的小学生而言, 无疑是有害的, 而且这种反面影响非常深远。老师事先没有认真检查作业内容的合理性, 很少考虑题目质量如何?是否存在错误?难度是否适中?甚至看都不看, 就盲目布置, 据了解, 这种现象还是不在少数的。设想一下, 对老师完全崇拜的小学生在一道完全错误的题目面前受到的打击有多大!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只要我们的老师多一点责任心, 在每次布置作业之前自己先做一遍, 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错误, 或删减, 或改正, 在一大堆作业当中一定要体现一个选择的过程, 这样学生知道老师经过了选择就会相信这些题目的质量一定是好的, 做起来就会更认真, 更积极。当然, 我们更要提倡的是老师自己根据班级的教学情况自主命题, 这样的作业, 学生更欢迎。
二是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过大, 学生如果要认真、不折不扣地完成, 那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有些数学老师始终信奉狂轰滥炸的“题海”战术, 高投入低产出。一些老师学科本位思想严重, 对学生的课余时间缺少通盘考虑, 为了提高一点分数, 拼命地挤占学生课余时间。应试教育的做法大行其道, 素质教育的观念抛诸脑后。几门学科的作业一相加, 需要多少时间可想而知, 再加上在一些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中, 题目简单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 学生本来就厌烦超负荷的作业, 再让他们做一些无谓的重复劳动, 不抄作业才怪。说得严重一点, 这就是“逼良为娼”。所以在布置作业时, 我们一定要对那些单一重复的题目进行一些精简, 宁可少而精, 不做无用功。当然我们也不是机械地“一刀切”, 反对任何重复。事实上, 有些数学上的知识确实需要反复巩固, 所谓熟能生巧, 但是一定讲一个度, 万事过犹不及。作业负担少了, 学生会欢迎, 就会认真思考问题, 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对于体贴学生的老师, 学生更尊重, 学起这门学科也会更投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不知为什么我们有些数学老师做了老师后反而不懂得这个道理了。
三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千篇一律, 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现在的小学数学作业, 几乎只剩下做习题这样一种形式了。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意志不够坚定的小学生来说, 这样的作业难以让他们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与成就感。所以, 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平时在布置作业时, 一定要注意作业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在教学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相关内容后, 可以让他们回家通过丈量计算一些具体建筑的面积, 第二天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学生既培养了动手能力, 又巩固强化了数学知识, 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分层要求, 注意区别对待:对于智力一般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不大的, 对于智力好一点的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 对于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可以少布置一点, 对于反应敏捷的可以适当地加一点作业量。
四是老师对待家庭作业的处理态度比较懒散, 不够严肃认真。有的老师将学生的作业收上来, 只标一个日期, 没有对错, 没有分数, 这样就会打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总是期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 尤其是小学生, 如果老师不认真批改作业, 他们就会认为做与不做一个样, 做得认真不认真一个样。所以, 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认真处理。当然, 批改的形式上我们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全改, 可以抽改;可以指导学生自批自改, 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可以让学生们相互批改,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进取心、自信心。但要注意的是, 老师批改时一定要注意加一些旁批与眉批, 让作业成为老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平台。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时, 老师一定要加以引导与督查, 切不可让学生认为老师在趁机偷懒。
3.家乡人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三
学院系
暑假期间,我对家乡的乡镇及其附近村民的调查访谈,了解并分析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等相关方面的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
***县概况:***县隶属辽宁省***市,位于***市西北部,东临连山区,兴城市,南连,西北接,西南与接壤,北靠现辖各镇,个乡,面积约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万人。
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浅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所谓“农民富,天下富;农民稳,天下稳”,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农村改革30多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收入结构等办法来推动农民增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家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 397.60元增加到1990年的686.31元,截止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已达到8382元。随着农民收入状况的不断变化,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改变,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公共商品的供给和农村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生活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我对农民收入来源进行以下简单的分析从农村经济来源分析:
农民收入分为工资性、家庭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劳务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如种粮、饲养畜禽等的收入,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对外投资和财产租赁等取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国家的支农政策等有关。从总体情况看,在各种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例最大,增长势头也比较好。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措施和潜力是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当地的可耕作土地主要有三大类,即山地、旱地和坡地。其中,山地占一成,在春季播种玉米,旱地占四成,同时套种黄豆,谷子等经济作物,坡地占五成,在夏秋季种红薯、芝麻、花生等,其余季节大部分闲置,或者种一些蔬菜。在当地,粮食以及其它可食经济作物,一般不出售。它们 是当地居民食物支出的最大部分。其中,粮食价格偏低是主要原因。另外,每家都有一点树林,主要长松树树等。树枝一般被当地人用于煮饭引火;树木数量在逐渐减少,不过在封山之后采伐有所减少。部分树林产桐子,木籽,龙须草等经济作物,其价格都太低。每家有一片菜园,在夏季
种植豆角、黄瓜等蔬菜作物,冬季则种萝卜、白菜等作物。不过,这些蔬菜一般都不会卖掉,它们是居民日常食物支出的重要部分。人们平时不到菜市场买菜。至于农忙和春节,人们一般购买猪肉、鱼等菜待客。
一般,家都喂有猪,鸡等家畜。猪也是农家收入的一大来源。一般家
庭,在产红薯的季节,主要给猪喂红薯,其余时间主要喂玉米。同时搭配糠、麸子、泔水等。鸡子,产的鸡蛋一般在附近卖掉,用以“换”一些家庭日常零用钱,如油、盐、学生平时花费等.农村老一辈的农民大都还在靠天靠地靠种玉米等粮食作物(俗称“种大田”,家乡多为丘陵地不适宜经济作物的生长)吃饭,栉风沐雨、披星戴月、汗珠子摔八瓣,虽不能暴富,尚可温饱。年轻农民多数都去沈阳、大连等大城市打工,壮年男子做建筑活,3月份出去,12月份回家,大半年在外能奋斗回1万多元钱;青年女子多是在饭店、美容院和小工厂做服务或手工等活计,有的学习一些技术,自己开个小店,常年在外,一年在家呆不了几天。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这些限制因素既影响了在农村科学种田,也难以找到其他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这是来自于农民自身的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政策性原因。要真正把增加农民收入落到实处就必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政府的很多改革措施让减轻农民负担开始见到实效。如政府补贴,每家每户每年不用再向国家交钱,反过来政府每年都会给农民补贴,今年家乡发生严重的旱情,每亩地收成不到往年的20%,政府就给每亩地240——460元的补贴,农民都很感激政府的做法和新政策。
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民发展致富的根本原因,如弄一台电脑,根本没有几个人会用。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知识富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针对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4.家庭人均收入调查报告 篇四
活动时间:2014年2月10日
活动地点:矿区石油
调查对象:家庭居民
调查人员:家庭成员
过程:
收入:
月基本工资(父亲):3500元左右
年收入:42000元左右
支出:
家庭月生活费:1000元左右一年1000*12=12000
水电:补助500+300元左右=800
天然气:400元左右
菜米油盐:5000元左右
我在学校费用:1000元
我在校外补习费:8000元
手机费:2000元左右
其余开销:2500元左右
过节支出:8000元左右
家庭收入与支出往往是一个很模糊的数字,绝大多数家庭没有相应的详细的账簿。柴米油盐的花费极为琐碎,组建一个家庭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父母能让我们有这种吃穿不愁的生活,是他们的伟大。可是如果用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家庭一种生活状态,也许数据并不能详细的反映什么,可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必须提到的是,在如今商品化大潮的影响下,依照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状况及消费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维持一个普通家庭的基本收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一个家庭的构成,感情是内在,而物质是基础。
由于天气恶劣物价大幅上涨,政府干预调控,基本稳定能接受,生活有了保障。分析: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家庭人均收入仍存在很大的差异,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另外通过上表可以得出无论家庭收入如何,教育支出都占有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当前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从侧面映射出家长对孩子的付出和重视。
感受: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追求,而不单纯只是物质享受。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也可以明白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有多大,他们把收入的大部分都倾注在提高我们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提高文化素养上,他们每天含辛茹苦的工作,为的就是希望看到有一天我们可以成为国之栋梁。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则远远大于此,所以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为将来的腾飞做好充分的准备。
5.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五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 郭罗根
时间为2009年7月份至8月份
家乡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
一、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
我地区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地下无矿产资源,地上无企业。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辅之运输、农产品销售等小型家庭经营。农民收入构成分为三大块,种植业占41.2%,养殖业占16.5%,第三产业或劳务输出占42。3%。有的地方种植业收入比重更大,远远高于本市7%的平均水平。如安源镇安源村2008年人均收入为1634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就占60.3%。有的农户则纯粹依靠种植业,一遇自然灾害,收入就大幅下降。二是农民现金收入低,无力扩大再生产。农民的粮食生产基本上是维持全家人生活用,有的家庭除了卖粮外,几乎没有什么现金收入。即便是出去务工或做小本生意挣点钱,除了平时的开支外,到年底也所剩无几。
2、增收速度缓慢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
1、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002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05元,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为800-1500元,城乡差别为4.12至7.62。但实际上,农民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了40%,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中生产投入占较大比重,城乡差距则达到100,有的家庭甚至达到200。
2、与富裕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县与县之间农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7年,城区农民人均收入为3420元,村镇为2077元,相差约1333元;2001年相差约1500元,2007年相差约1540元。同一个县中,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人均收入也有较大差别,相差在一倍甚至几倍。
4、地区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二、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
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
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 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相对滞后 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
6.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六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外随访的60岁以上男女患者58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全国COPD诊断标准, 并符合氧疗的指征。其中男性36, 女性22。其中高中以上的10例, 初中以下的48例。月收入1500以下34例, 1500以上24例。
1.2 方法
均采用统一的自行设计问卷形式, 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病程、疾病的演变, 对氧疗知识的认知情况等等, 然后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58例COPD患者中仅10例患者行氧疗治疗, 其中坚持15h吸氧的有4例, 另6例均<15h。余48例未行氧疗, 究其原因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 家庭氧疗对于COPD患者可以提高患者低氧血症、提高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 降低肺动脉高压、延缓肺心病的发展, 改善呼吸困难, 增强运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但根据此次调查显示, 目前家庭氧疗的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存在的问题见表1。
由此可见患者对氧疗知识的缺乏是比较主要的原因, 不了解长期家庭氧疗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仅仅认为吸氧只是为了缓解症状, 自然依从性也就差。这有可能是医护人员偏重对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 而忽略了对氧疗知识的教育, 或是宣教时间、力度不够, 并缺少对健康教育的监测和评价, 固而影响了患者对氧疗知识的掌握。因此针对不同的患者, 尤其对文化程度低、认知、感知能力差的患者及高龄患者, 应给予持之以恒的教育, 宜采用多形式的教育方式, 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为的就是让患者了解氧疗的目的与原则, 氧疗对治疗疾病的意义。
COPD患者一般病程都比较长, 病情反复发展, 迁延不愈, 经济负担比较重, 生活质量差, 常伴有消极悲观的情绪, 对治疗没有信心, 对氧疗也采取消极态度,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心, 并是否能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该类患者相应的照顾, 减少患者氧疗的费用, 保证氧疗的顺利实行。
利用社区的独特的医疗保健体系, 加强对患者的定期随访, 以督促患者能配合氧疗。可以通过家庭病房的建立, 或将COPD需接受氧疗患者纳入慢性病的管理体系随访中。
此外对于目前的氧源设备也应向小型便携式发展, 这样可解决部分因活动受限而拒绝氧疗的患者, 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我社区老年COPD患者对家庭氧疗的认知情况及依从性。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表, 对58例有家庭氧疗指征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COPD患者的氧疗知识匮乏, 依从性较差, 其原因与氧疗知识的缺乏、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吸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关。结论应重视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氧疗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氧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
参考文献
[1]Pauwels RA, Buist AS, Calverley PMA, 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HI.BI/WHO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workshop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 2001, 163:1256-127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8) :453-460.
[3]Andersson I, Johansson S, Brode N, et al.long-term oxyge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ly patients hospitaled due to severe exacerbation of COPD.A1year follow-up study[J].Respir Med, 2002, 96 (11) :944-969.
7.农民生产情况及收入调查 篇七
一、农民生产生活基本现状
肖咀乡地处合水县城南部,罗段公路穿境而过,管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3111户,13758人,总土地面积 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340 亩。近年来,我乡坚持按照“近抓甜椒,远抓苹果,常抓劳务,全乡草畜”的经济发展思路,狠抓农民增收工作。预计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0元,较上年的1590元增长80元,增长5%。
农民纯收入来源测算:
1、甜椒产业:全乡全年共种植甜椒3100亩,生产优质甜椒 9300 吨,每亩按1000元计算,预计全年人均从甜椒产业收入221元;
2、苹果产业:全乡共有果园面积11000亩,其中 挂果面积2000亩,每亩按2000元计算,全年共实现收入400万元,人均185元。
3、劳务产业:全年全乡共输出外出务工人员3100人(次),已达到户均1人的输出目标,每人按每年劳务收入3000计算,全年共计实现劳务收入81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574元。
4、养殖业:预计年末羊存栏达到2400只,每只按300元计算,实现收入72万元;牛存栏1300头,每头按2000元计算,实现收入260万元;猪存栏1500头,每头按1000元计算,实现收入150万元,养殖业收入共计482万元,人均收入200元。
5、种植业:全乡共计种植各类粮食及经济作物15540亩,每亩按200元计算,人均从种植业中收入220元。
6、其他收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人均收入达270元。
二、农民增收难点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经营化程度较低,致富意识淡薄,小农思想比较严重,有些产业还没有做大做强,除甜椒已基本形成规模外,苹果栽植与管理和草畜养殖等技术含量不高。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通讯等“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将严重制约我乡经济发展。
3、龙头企业少,规模化程度低,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依旧存在。
4、农民整体素质低,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困难,限制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也限制了农民开拓精神的发扬和风险意识的提高,增收困难。
三、建议与对策
1、发展现代农业,以支柱产业引领高效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推动畜禽养殖示范点建设,加快转变养殖方式。
2、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水、电、路等“瓶颈”制约,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
田水利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知识,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3、新办龙头企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大力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工业的发展带动和反哺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市场化、企业化、现代化进程。
4、小康农宅建设破解“地从那里来,钱从那里来”两大难题,解决“用地手续如何批,群众到底如何建”两大问题,结合乡情民风,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
5、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农村道路、用水、用电建设;落实农村教育两基建设,推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积极改进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发展农村低保救助,扩大农村社会保障面,改善农村社会福利条件。
8.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及思考 篇八
农民生活费用收支调查
班 级:XXX
学 号:XXX
姓 名:XXX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这次我所调查的三户对象是我家乡居民。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许多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青山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村农户收入的基本情况
1、农民收入水平低。
2、农户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三户的农民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其收入的1/3,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长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民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民的高收入掩盖不了不少农民收入下降的真相。我所调查农户中周清农户家年均收入万余元,而胡秀奶奶家却一贫如洗。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村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青山村连续5年4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
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村在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由于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农民得了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不医。对于癌症、重症传染病等,农民则干脆不治。一些家庭的主人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只能硬挺,儿女们及家人围在床前眼巴巴地看着而一筹莫展,此情此景实在让人伤心。对于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农民得了病面对医院昂贵的收费,也是望而止步。农民身患脑血栓,住院半个月花了3千多,病不好就回了家,他说:“医院费用太贵,一天花200多,种一亩地一年也挣不够一天的治病钱。”在一次务工时不慎从房顶掉下摔成重伤,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1万多元后,实在借不上钱了,只好悄悄地出了医院,回家慢慢地熬。在调查时当我们问:“家里老人得了病怎么办?”,群众说:“家里老人治病如果需要3000元以下,儿女们分摊;如果需要3000—5000元,弟兄们因为摊钱就大动干戈;如果是需要5000元以上,架都不用吵了,等
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撤点并校后人口较少的一些村或自然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到几里甚至是十几里以外村念书。在调查时,小学四年级学生就要到几十里或近百里以外的学校寄宿上学。有的孩子小学毕业就呆在家不念书了,当我们问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能干什么?”家长说:“现在学校收费项目太多,念初中每年就需1800—2000元,咱穷人哪能念起?!”念初中尚且如此,那么面对念高中每年需4000—5000元的费用,大部分家长有点吃不消。
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我市农村居民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4.9万人,随着排查的深入,农村低保人口将得到8.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2002年,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649万元,有18970人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人均年补差342元,月均28.5元。由于部分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不够好,实际上部分低保对象达不到月均28.5元,有的甚至只能达到一半,有的不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如陵川县统计上应发放176万元,实际上只发放低保资金80万元。由于低保资金是分级负担,有的乡镇不愿多报低保人数,人为地把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甚至越是经济困难的乡村低保对象越少,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青山村80多岁的老人家胡秀,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问题,每天靠和别人要菜、要粮生活,一年只能享受到村里给的20—30元救济。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贫穷,文化生活落后,剩余劳动力没事干,经济贫困导致了精神贫困。一些年轻人,游手好闲,没事找事,打架、斗殴、赌博、邻里纠纷经常不断。有的人一遇点挫折,就破罐子破摔,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偏激,对村里工作
横加阻拦,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有的乡镇地域广阔,偌大个地方连个派出所都没有,这里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藏身之所。比如近几年偷盗树木的行为愈演愈烈,非常猖狂,等政府派人赶到事发地点,已是几小时后,盗木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乡镇地理条件差,住户相对分散,再加上农事季节的影响,群众找政府办事和解决问题很不方便。如青山村洲上的农村到乡政府的平均距离为20至30公里,最远的达40多公里。群众要到乡里办事,天不亮就得上路,到了乡政府,要找的人在还好说,若不在,也不敢多等,就得赶紧返回。农民办户口往乡里跑个2趟、3趟是经常的事。有一村民为了办结婚证,往乡政府跑了5次,结果结婚的日期都过了,结婚证还没办理。在青山村村办事不领结婚证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乡镇由于经济落后,路途遥远,电信不通,乡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显得鞭长莫及。日常通知个会议也要派人分头步行或骑车到各村,提前两三天通知才行。乡干部最怕就是下村去工作,谁都不愿意到边远的村庄去。即使去下乡,也只能车来车去,能去的地方走马观花跑一趟,去不了的村和庄,可能几年也去不了一次。由于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干部几年的工资都兑不了现,大家心灰意冷、没精打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一工作就是收钱,群众对立情绪很大,少数村委会工作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9.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九
为了响应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号召,2013年暑假,我对城市居民收入的相关情况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我没有选取一个小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因为我觉得处在同一个小区的人们生活水平相差不会过大,反而失去了抽样调查的意义,因此我选择了一家普通的公司,然后随机的选了他们中的10名职工做了这次的调查。
从这次调查的数据整体可以看出,城市居民的收入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了一些提高的,而随着收入的增加,支出也是不出所料的有所增加,我从这10份调查表中随机选了三个家庭,做出了如下的图表:
由图表不难看出,这些家庭的收入都是增长的,不同家庭收入不同,增长的幅度也不同,我觉得居民经济条件还是和社会经济有极大联系的。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居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而根据消费函数理论,收入增长快慢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需求增长快慢。通过利用实证分析,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高达0.99以上;同时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也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达0.995,表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而居民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我从调查表中中随意挑选出了一组家庭,对他们的三年的消费都进行了图表分析
明显可以看出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占很大比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品支出所占的比例变小了,也就是我们平常经济学术语中的恩格尔系数变小了,也是从一个方面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从这三幅饼状图中还可以看出教育在家庭支出中也占了不小的一部分,这样的支出无疑是极有必要的,教育投资是很明智的投资。
另外从调查表中可以发现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是相差挺大的,单单这10人中,就有人的住宅面积为200平方,而有人的住宅面积仅为几十平米,这样的差距也不得不提醒我们贫富差距过大这样一个问题的存在。而通过上学期对于经济学的一些学习再结合网上的一些资料,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通过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来得到一定的缓解。
(一)完善税收制度
1.统一城乡税制。
2.强化直接税地位。
3.调整税费格局。进一步强化税收在政府收入中的主体地位,把一些公共领域的、明显带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如社会保障费、教育费附加等)改为征税,强化政府运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二)优化税种结构
1.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改革营业税,提高垄断行业和高消费行业营业税税率;调整资源税定额,调节资源开发利用收入差距。
2.优化收益税结构。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规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清理简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强企业所得税对收入的分配调节功能;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
3.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
(四)加强税收征管 1.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取得税收情报、掌握税源变化情况、监控征管过程,最大限度地防止因信息不灵和执法不公造成的征管不到位、越位或错位,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严格按照税制设计意图实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2.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目前个人所得税税源主要集中在个体私营大户、垄断行业、中介机构及技术服务业人员,要加强对这些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的收入分配情况的监控。
3.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为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另外再结合其他地区现行的一些政策,我总结了下面几个建议: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循环,而居民收入却贯穿于整个循环当中。从生产看,居民收入在本质上是劳动者的生产要素价格;从消费看,居民收入是消费的最终决定因素。因此,要使收入分配既体现效率优先,又兼顾社会公平,成为经济增长的“推进器”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疏通消费环节;二是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一)疏通消费环节
疏通消费环节是促使居民收入有效释放、加快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1、改善消费环境。建议国家对汽车、住房等消费应给予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减轻居民购房、购车过程中的税费负担,并考虑对居民购房、购车支出实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同时提倡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大力推广信贷消费。目前消费升级的重点应放在新型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拓宽通信、旅游和教育消费等市场空间,挖掘计算机、汽车等新型消费品市场潜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水、电、路和电视接收与转播设备、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集贸市场建设,扩大传统和新型家电产品市场,开拓交通通信和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市场。
2、重视政策引导。2002年,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分别比人均收入低0.5个和2.7个百分点,说明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偏低。因此,必须加强政策引导,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社会的承受能力,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
(二)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强调对价值创造的激励;在再分配领域要通过公共支出、税收和价格等综合手段进行调整,强调分配的相对平等,使人们能共享经济增长成果,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平稳发展。
1、把解决就业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必须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今后发展战略的最重要选择之一。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力度。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一方面必须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力保证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基本建立起一个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3、要建立规范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
4、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进一步改革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强个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要进一步规范政府分配行为,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
6、拓宽和保护居民要素收入的渠道和权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其中财产性收入等非劳动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因此,积极拓宽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承认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要改变传统的分配观念,鼓励劳动者在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劳动报酬的同时,将自己的消费剩余转化为资产,并获取其带来的合法收益;劳动者不仅可以参与人工成本的分配,而且也可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资产权利、管理才能等的贡献度,参与对利润的分配。
10.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篇十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6%,增加额为改革开放30年来最高
省委政研室
2008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状况作为最大的政绩,始终把改善农村民生、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核心的任务。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外出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我省农民收入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4.24元,比上年增加602.64元,增长1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增加额最多的一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4.71元增加到4454.24元(如图1所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由78.4%提高到93.6%,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开辟农民增收渠
道,农民收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以来的五年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幅均超过7%,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额连续突破300元、500元、600元三个大台阶(如图2所示);尤其是2006年、2007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民收入进入了增速最快、增幅最大、增长最稳定的阶段,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情况来分析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在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602.64元中,主要增长点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纯收入。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699.22元,比上年增加300.98元,增长12.5%,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
9.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半壁江山”。其中,来自农林牧渔业的家庭经营纯收入2262.42元,增加254.53元,增长11.3%。来自二、三产业的家庭经营纯收入436.79元,增加46.86元,增长12.0%。二是工资性收入。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500.01元,增加232.31元,增速达18.3%,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8.5%,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转移性收入。去年全省农民获得的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人均为255.02元,比上年增加69.36元,增长37.4%。尤其是农民得到的补贴、救济金等转移性纯收入人均为202.02元,增加69.02元,增长51.9%,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力量。
2008年我省农民纯收入能够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以往连续几年较快增长的高起点上继续保持高增幅,原因有多方面,探寻其“源头活水”,主要有以下几点。
惠农政策是农民增收的动力源。省委、省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省财政筹措资金415亿元为群众办十大实事,大部分都投向了农村。继续实施粮食直补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同时完善补贴兑现方式。2008年,各项惠农补贴达到100.5亿元,其中,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7.8亿元,比上年增加38.3亿元,增长97%,亩均补贴达到82元。补贴标准的大幅提高,缓解了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对种粮成本的影响。同时,政府还提高和完善了良种、农机购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性补贴项目。农民不仅从各项政策性补贴中直接得到实惠,农业生产投入能力得以增强,更重要的是,其产生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
策导向作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
农业丰收是农民增收的支撑源。2008年,我省夏粮生产连续5年获得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政府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为我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我省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人均达到1746.51元,较上年增加165.95元,增幅为10.5%。自2007年开始,国家推出了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畜牧业生产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从畜牧业生产方面得到的纯收入为455.21元,比上年增长21.8%。同时,农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农产品出售收入增加。据抽样调查,全年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6%,其中农业产品价格上涨8.2%,林业产品价格上涨5.4%,牧业产品价格上涨26.5%,渔业产品价格上涨21.1%。2008年农民出售农业产品、牧业产品、林业产品收入人均增长10.5%、21.8%和18.2%。
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增长源。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进“三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来谋划、来推动,把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爱民之举、执政之责、当务之急,下大气力抓紧抓好,始终做到有责、有情、有益、有力。坚
持“省外转移要先行一步,就近就业要多管齐下,自主创业要热情帮助,投身农业要加强引导”的基本思路,着力在“转”和“移”上下功夫,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务工环境,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措施,推动了我省劳务经济的蓬勃发展。去年,全省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15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611亿元,形成了长垣厨师、林州建筑、遂平家政、唐河保安、鄢陵花工、新县涉外等一大批叫响国内外的品牌。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4%。固始县在外务工人员近50万,年劳动收入超过50亿元。
回乡创业是农民增收的潜力源。广大农民通过外出打工“闯市场、创事业”,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验、技术、资金带回家乡,创办“回归工程”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垣县大力营造回乡创业环境,各类“回归”企业达920多家,年产值达80多亿元,走出了从“劳务经济”到“回归经济”,再到“特色经济”的跨越之路;孟州市全民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桑坡村130多家皮毛加工厂,年加工羊皮1500多万张,年产值15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虞城县特色创业激发一地活力,以南庄村为核心的钢卷尺生产企业已达238家,年产各种卷尺2.6亿只,占据全国钢卷尺市场份额的85%。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内生源。我省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各种行之有效的联结模式,大胆创新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农户的利益分享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劳动力入股,推动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变农民为会员、变农民为股民,实现企业盈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占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淇县、潢川等地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30%以上来自产业化经营。漯河市已有7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户均增收3900元。
11.家乡环保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一
贵州师范大学2008级电气自动化专业杨昆
调查时间:2010年5月1日
调查地点:江口县
调查范围:县城城郊江河民和乡、太平乡
调查方式:实地观察抽样
参考资料:政府文件
我的家乡在贵州东部的一个小县城。两年前,县委、政府提出了一个目标:把江口县城打造成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又适逢今年九月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家乡梵净山召开。在这样大好的机遇下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保工作做得怎样呢?我选择了三个点作了调查:(1)是城市卫生(2)是城郊江河污染情况(3)是山上的绿化情况。
一、城市卫生情况
从河滨东路最东端江口老大桥向西走,转向商业街——民族街,这条街是江口县城的主要街道。先看看这条街的卫生情况。最东端老大桥旁边有个龙井广场,是江口市民主要的休闲场所,虽然小,但地面干净卫生。广场上空飘着似烟非烟的东西,有股刺鼻气味,是大桥下面在焚烧垃圾。河滨东路两旁间隔20米左右建有垃圾回收箱,箱里面的垃圾已清理干净,清洁工在来回走动着清理地面上的垃圾。但在龙井广场上方100米左右的大佛寺门口好象暗厕漏了,粪水不断地 1
向马路上流,行人闻其臭便绕道走。
老城中心在进行路面改造,新挖的地面很难走。在四通商业城边有2个个体摊贩架起锅在烧材火卖油条,区府巷卖米豆腐的3个个体在巷子口边烧着煤火正在热卖。
步行街是江口最热闹的街头,这里面的饮食摊位更多,我随意找了一家要了两个菜,对方拿了1个碗在水盆里洗了一下就给我盛饭,卫生太差,我起身就走了。
商业街是江口重要的街道之一,西边正在建设梵净大道。商业街两旁的绿化已整治结束,街面卫生清洁。梵净大道靠河边处正在建公园,许多树苗还倒在地上。
与商业街垂直的民族街街面也较卫生,街旁有许多个体摊贩。
二、城郊江河污染情况
江口有两条河,一条是太平河,一条是闵孝河,两河在县城的老大桥东头下面相会进入锦江,闵孝河东头河岸边有两堆明显的居民垃圾,看起来很脏,河水质量从外观上看较浑,沿河向上从防疫站到杨家寨一带居民脏水依然直接排入江河。
太平河最东头正在搞建设,挖土机在河里挖沙石,污水把河水染黄了,河岸边两股居民脏水直接排入江河。
沿着太平河向上到省溪司有不少农家乐,有的把垃圾堆放在河岸边等待洪水冲走。
二、绿化情况
选择两个地点,一个是民和乡,一个是太平乡。民和乡是江口最
缺水的地方,今年乡里重点抓了引水工程,原来喝不上水的今年都喝上了水,山上种了许多树,有冲天杨、李子、桃子等,绿色比过去多了。
太平乡是江口的旅游中心,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生态明珠——梵净山就在这个乡。公路沿岸绿化情况不错,山上到处是绿色。离公路稍远的地方绿化怎么样呢?我选择了太平乡岑忙村,这里山竹很多,今年因种茶挖了不少,山上原来的绿色如今变成了裸露的泥土,上面刚栽的茶苗成活率不高。据茶办工作人员说今年栽茶面积达5万亩,如果是这种方法栽茶将严重损坏生态环境。
四、建议
1、项目建设应与环境保护同步,不能因建设而牺牲环境。
12.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十二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设10-3班姓名:芦建永 调查时间:2012-7-15至2012-7-25
调查地点: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郭庄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杨晓军
综述: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响应党的号召,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利用暑假10天的时间,对我们村展开了关于农村家庭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如何去提高农村家庭居民收入的办法,希望此次实践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让我了解到农村家庭居民收入的来源情况,分析如何去提高农村家庭居民收入的办法,希望此次调查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借这次实践来锻炼我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希望能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我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农村家庭居民收入来源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解决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质量的好坏,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目的。基于此,我以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郭庄村为例,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有关农村家庭居民收入来源进行展开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及采访整理,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目前郭庄村家庭居民收入来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如何去提高农村家庭居民收入的办法,希望此次实践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杨集乡郭庄村;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来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基于此,我以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郭庄村为例,利用暑假10天的时间采用发放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对有关农村家庭居民收入来源进行展开调查,经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得郭庄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 60%; 第二产业约占 8 %; 第三产业约占 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 70%。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所以对郭庄村的居民收入来源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目前该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粮食作物
由于该村还是传统的农业村,粮食作物在该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该县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该村农民中大约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该村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3000~8000 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 60%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该县甚至全省的粮食安全。目前该村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是烟叶、小辣椒,据我调查了解该经济作物在市场上还是可以的,为该村农民赚取了不少钱。
三、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该村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该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该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所以也应带头发展该产业。
四、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该村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今年该村为例,数据统计得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五、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我对该村的调查,今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
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调查显示外出打工者均为中青年,而在家都是老的、少的,对下一代以及老人不好,本人认为不利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太给予支持。
六、其他收入(包括移民、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各种补助)
随着国家一些全局性政策的出台,一部分农民正好在政策的落实范围之内。如重庆、湖北等 地的三峡库区的移民工程,山西、内蒙、山西、河北、山东等各地的京津风沙治理工程,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一些多山、交通不便利的落后山区地封山育林生态移民工程等。很大一部分农民因此而纷纷离开原来相对落后的生存环境。同时还有移民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 一系列惠农措施,每年的各种补助近额会有几千元到上万元,其中移民补助更多达几万元。经对该村的调查,有部分农民家庭的地被修路所占或其他原因,政府给予补助几千元到上万元,有部分家庭贫困受国家补助。但是这些收入只是一次的,而不是长期的。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该村经济来源及所占比例,发现现阶段该村农民收入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第一,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该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
第二,该村人均收入偏低。人均收入是衡量家庭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该村,特别是一些偏僻的贫困小家庭,交通不便,人均收入还很低,农民的生活非常艰难。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民人均收入情况明显地呈现出三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三个层次中又是参差不齐的。年人均收入在 1000元的属于低收入阶层,占 38%左右;中等阶层年人均收入在 1000---3000 元,占了 47%;年人均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属于高收入阶层了,只占了15%。
第三、农村经济增收速度缓慢。我国经济发展几乎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然而对该村来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却很缓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
计算在 14%~20%之间。而 1997 年以来平均只有 4%。二是同现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比慢的多,要比城市居民低5个百分点左右。
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一是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二是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三是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从目前看来,针对该村存在的收入问题,提出如下一些促进该村民收入增加的建议及对策。
一,农民家庭组合化。农村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自行组合几项家庭收入,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求各大高校的教授和专职人员给予科学的指导家庭收入组合化,例如一户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农产品的种植,同时可以适当的选择养殖业,这样即可以提高家庭的收入,又可以把一些资源合理运用。
二,建立起农产品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农业、畜牧业等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各方面生产、价格等市场信息,并及时向农民发布,化解由于信息梗塞而导致的农业风险,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多,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三,积极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科技致富和转岗就业能力,为农民工外出打工做好基础,二是增强农民工自主创业能力,积极引导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并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促使他们在本地大胆创业,扩大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能力,带动就近劳动力就业创收,进一步扩宽农民就业渠道。
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从农村生产规模方面:一是推进规模养殖,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以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为重点,推广一系列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三是科学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养殖成本,促进养殖效益的提高。
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通过对加大对“三农”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直接或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针对当前该村家庭收入调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占中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应该通过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多种途径,尽快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M】
【2】王国生,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讨论综述{J}
【3】《求实》2009年12期
【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推荐阅读:
家庭困难情况调查表06-15
家庭节水情况调查报告10-07
关于家庭电脑普及情况调查06-09
家庭情况调查表怎么填12-11
高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有说明)10-08
助学金申请表,家庭情况调查表10-22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下载说明07-25
低收入家庭怎么理财06-28
申请助学金家庭年收入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