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基础教育观

2024-12-08

科学的基础教育观(共8篇)(共8篇)

1.科学的基础教育观 篇一

一.单选.(共 25 小题,50 分)

1.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什么的探索(A)。

A.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B.人的心理活动

C.个体的生命过程

D.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2.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什么的探索:(D)

A.人的心理活动

B.个体的生命过程

C.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D.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3.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科学是一种创造;

B.科学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C.科学是知识和信息资料

D.科学是探索的过程

4.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能体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殊性的是:(A.方法方面的目标

B.知识方面的目标

C.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

D.技能方面的目标

5.科学游戏旨在:(A)

A.重复游戏中所伴随的科学现象

B.探索科学现象之间的关系或解决问题

C.获得新发现,掌握新知识

D.通过游戏体现问题、任务或目的6.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C)

A.教师的指导

B.获取知识

C.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

D.主动建构初级科学概念

7.(C)是“人造”的自然,是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

A.水、阳光、空气等

B.木、石、土等

C.电脑、宇宙飞船、拖拉机、电冰箱等

D.鸡、鸭、羊、狗等

8.“教师怎么教”和“儿童怎么学”都属于:(B)

A.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C.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D.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

9.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指:(B)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B)

10.关于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没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和计划

B.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

C.仍然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

D.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学习的形式以个人的探索为主

11.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幼儿学科学的物质前提是:(B)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1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是:(C)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13.学前儿童正规性科学活动:(B)

A.与其他类型完全不同的活动

B.是儿童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

C.儿童可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科学活动

D.可自选活动时间

14.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可以进行测量的内容的是(A)

A.在地图上测量两个城市的距离

B.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

C.用目测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

D.测量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个主要阶段

15.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科学的内容十分广泛,那么选择什么内容也就无所谓了,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学习内容。这是没有正确理解:(C)

A.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原则

B.教育内容的地方性原则

C.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原则

D.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原则

16.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A)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17.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个层次,即:(A)

A.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

B.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C.初级经验和高级经验

D.具体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

18.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坚持科学性要求,就是要:(A)

A.不仅是要给儿童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反对迷信

B.教师一定要用严密的、准确的术语向儿童解释科学

C.反对迷信

D..教师要给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

19.在正规性科学活动结束时,设计要充分体现:(D)

A.互动性

B.封闭性

C.自主性

D.开放性

20.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C)。

A.获取丰富的科学经验

B.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

C.培养儿童真善美的完美个性

D.培养学科学的方法

21.有一个儿童,他认识了猫。有一次到了动物园以后,凡是看到和猫体型类似的动物他都称为“猫”,由此可见他头脑中的“猫”的概念是(C)。

A.科学概念

B.科学经验

C.初级科学概念

D.想象中的概念

22.既是一次探索活动的结束,又是新的探索活动的开始的是(D)

A.探索态度

B.探索过程

C.探索对象

D.探索结果

23.活动过程中,随机性最强,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是:(C)

A.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B.正规性科学活动

C.偶发性科学活动

D.都不是

24.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A)

A.都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

B.都有固定的场所

C.都是儿童主动地选择材料

D.都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

25.下列属于幼儿园可做的物理小实验的是:(D)

A.变色花”实验

B.种子发芽实验

C.蚯蚓翻土实验

D.摩檫实验

二.多选.(共 15 小题,30 分)

26.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包括:A B C D

A.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

B.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C.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

D.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景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

27.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C D

A.科学实验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在儿童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所能接受的科学现象

B.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特定的实验室

C.儿童科学实验的设备和条件简单,可就近取材

D.实验操作技术简单,要求低

28.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是A B C D

A.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

B.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所有儿童共同操作

C.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时间和空间受限制

D.学习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

29.教师的教育组织策略评价包括:ABCD

A.教育内容

B.教育过程

C.教育目标和价值

D.教育环境和材料

30.幼儿科学教育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ABCD

A.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B.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C.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D.幼儿科学教育的评价

31.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活动准备工作包括:BD

A.活动经费的准备

B.情感的准备

C.时间的准备

D.空间环境的准备

32.幼儿科学教育中操作技能的目标包括:ABCD

A.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

B.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

C.培养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过程的能力;

D.培养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能力

33.在教育实践中,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启蒙性应体现在:ACD

A.选择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

B.结合儿童的生活向儿童介绍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

C.让儿童通过自己直接的探索活动

D.选择儿童可以理解的内容

34.幼儿表达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ABC

A.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

B.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C.学习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D.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

35.幼儿科学教育情感目标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

A.鼓励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有好奇心

B.启发幼儿热爱自然,爱护环境

C.培养儿童对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的作用的关注

D.完善儿童的知识体系

36.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是:ABD

A.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B.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C.教师的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D.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37.幼儿学科学的要素包括:ABCD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8.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包括:ABCD

A.活动课题的设计

B.活动目标的设计

C.活动材料的设计

D.活动过程的设计

39.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是:AD

A.科学性

B.广泛性

C.时代性

D.启蒙性

40.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应做到:ABCD

A.观察、分析儿童的行为

B.适当参与儿童的活动

C.保证儿童的活动机会

D.合理运用评价的手段

三.判断.(共 10 小题,20 分)

41.科学是科学探索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知识信息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是

42.儿童对水的认识,仅仅认识水的物理性质即可

43.长期系统观察的特点是观察的时间短,对儿童观察的持久性要求不高

44.科学教育不能使全体受教育者形成善用科技、善待自然的社会价值观念。

45.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单方面的否

46.幼儿在学科学的过程中的探索发现就属于再造的创造水平

47.情感目标体现了对科学内涵的完整把握

48.科学是知识但不是信息资料

49.在幼儿学科学的要素中,探索结果最充分地反映出学前儿童学科学活动的本质特点,也最充分地反映出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色。

50.正规性科学活动是要求全体儿童都必须参与的科学活动

2.科学的基础教育观 篇二

一、办好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

人生百年,始于幼学,学前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以来,国家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园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还不足,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科学保教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办好学前教育。由十七大的“重视”进一步要求“办好”,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不仅要积极发展,提高普及水平,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而且要科学施教,办出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要更加注重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果和成效,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继续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大项目,2013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中西部地区改扩建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约3万所,对各地扶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等进行奖补。充分利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和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动态监管。二是加强科学指导,提高科学保教水平。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组织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对幼儿园园长、老师进行大规模培训,使园长、老师掌握科学的保教理念和方法。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标准建设,建立动态监管和质量评估机制。三是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和学校布局调整

义务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国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全面在城乡实现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之后,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成为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由十七大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要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这意味着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工作的重点由过去的普及变为均衡,把均衡由一般的工作要求变为发展目标和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来推动这项工作。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当前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一是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情况检查,推动各地按照备忘录做好均衡发展各项工作。二是多渠道宣传全国治理择校典型,引导推动各地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治理工作。三是深入贯彻治理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意见,督促各地制定规划,提出时间要求。四是研究制定通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表》,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制定和报备工作。五是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试点工作。六是抓紧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督促各省根据实际制定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和考试政策。七是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普通高中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新世纪以来,普通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办学同质化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由十七大的“加快普及”进一步要求“基本普及”,这意味着由工作要求变为了结果要求,基本普及成为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提高普及水平。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高中改扩建工程,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及水平。二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这是适应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多样化,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新局面,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推进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措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组织统筹作用。实施高中办学特色创建工程,调动每一所普通高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定位、提升品质、办出特色。

四、支持特殊教育,让残疾孩子与普通孩子共同成长

残疾儿童是最需要关怀的群体,解决残疾儿童的上学问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快速增长,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但是,特殊教育仍然存在普及率相对较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由十七大的“关心”进一步要求为“支持”,这意味着特殊教育要更加注重实际行动,要有具体的发展目标,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让更多的残疾学生“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与进步!”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支持特殊教育,当前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要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攻坚克难,通过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随班或附设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到2015年,使全国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基本接受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其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二是编制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完善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五、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多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突出强调了深化综合改革,对于破解素质教育这一难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当前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稿,推动地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建设,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二是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启动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涵盖学生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志向、学业负担等主要方面和若干关键性指标的多元综合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扭转长期以来单一以学生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发展、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现状。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四是努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形成减负工作的长效机制。规范社会补习机构,推动行业自律。推广“轻负高效”的典型经验,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资格标准体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但是,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意味着教师工作要更加注重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建设,更加注重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当前要全面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一是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六个配套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进行部署。二是构建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出台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三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综合改革,扩大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着力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瓶颈问题。四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计划”。五是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政策,研究制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岗位补助计划实施方案,提高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待遇。六是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扩大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七、强化督导工作,完善督导评估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督学队伍,为保障“两基”任务全面完成、推动重大教育政策项目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教育督导工作的法制化、机制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教育的新要求、新部署,教育督导工作肩负着监督指导的重要职责。当前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九届国家督学聘任大会精神。一是健全教育督导制度体系,制定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督导评估标准和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二是开展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评估、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三是开展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热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四是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组织开展教育强市、强县评比活动。

八、抓好安全工作,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安全

3.科学的基础教育观 篇三

一是主题鲜明。《素质教育的跋涉与思考》一书,紧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实施意见》这一主题,紧贴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引领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这一主线,为陕西基础教育规划蓝图,对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对进步发展充分肯定,对问题矛盾及时提出。可以说本书是近十年陕西基础教育的发展史、进步史,全面、系统、深刻地记录了十年来陕西基础教育发展的点滴进步,从中能够全面地感受到陕西基础教育的发展脉络。

二是内容丰富。《素质教育的跋涉与思考》一书,洋洋洒洒150万字,时间跨度整整10年,而这也正是全国和陕西基础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十年。本书在编排上以工作类别分章,按相关内容归类,从改革发展、中小学德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二十个方面,对涉及基础教育的所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都有论及和思考。尤其是对农村教育、中小学“减负”、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关注留守儿童、推进高中课改、以及加强体育艺术教育等基础教育的所有重点工作都有高度的关注,都有深刻、精辟的见解和论述。

三是思想深刻。《素质教育的跋涉与思考》一书,是作者十年主管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的全景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年间,作者为全省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所做出的辛勤努力。尤其是对陕西基础教育总的发展趋势,对建设教育强省的每一项重要举措,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工作、热点和难点问题,作者都有清醒的认识、独到的观点和精辟的见解。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乃至将来,作者这些重要、深刻的论述,都对陕西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都是陕西基础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是文风朴实。《素质教育的跋涉与思考》一书,主要收录了作者在主管全省基础教育十年间的文稿、讲话等。由于作者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底,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笔,所以,无论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还是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每一篇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每一句都是字斟句酌的结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每篇文章都能关切现实,关注工作,没有穿鞋戴帽,没有空话大话,没有虚言假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4.科学的基础教育观 篇四

——张志勇同志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的主题:学习贯彻全国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总结全省课程改革经验,部署今后一个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走向科学发展新阶段。围绕这次会议的主题,我讲以下四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上

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进入世纪之交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八年之后,再来回顾和认识当时启动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我们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到十年,整个世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未雨绸缪、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

在国家整个课程改革战略部署下,我省2001年义务教育段开始进入,2004年普通高中启动,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04年,是探索实验阶段;第二阶段从2004年到2007年,是全面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从2008年至今,是深化发展阶段。八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校、教科研人员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课程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重要成绩

1、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发生了积极变化

这些变化至少表现在以下五点:课程的多元和选择,“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重视,加强了对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职业专业化成为共识,等等。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素养,教师专业发展伴随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始终,这些观念过去是没有的。

2、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课程制度建设方面,我省确实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二是建立了日益完善的教材审查与选用制度。三是形成了我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路线图”。这就是:第一年以必修为主、第二年在必修的基础上强化选修、高二年级末之前不允许传统意义上的文理分科、整个高中新授课时间恢复为两年半、高考总复习时间为一个学期。四是围绕深化课程改革,这两年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管理规范40条(试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的意见,等等。这一系列文件政策的出台为今后深化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具有山东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初步建立

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要求,我省立足实际,努力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是积极支持有关单位编写国家课程教材并报教育部审查,目前共有15科教材通过审查并在全国中小学使用。二是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体系,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每当听到哪个地方又砸死了学生,哪个地方暑期又发生学生溺水而亡事故,我就想这个地方的学校校长安全教育课开好了没有?这次,湖南一所民办学校发生上下楼梯挤死8个学生事件,校长被逮捕,其重要违法犯罪事实之一就是学生逃生训练落实不到位。大家想一想,我省设立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课程,都是事关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课程。湖南省发生的这个典型案例,给各位教育局长、校长再次提了个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何等的重要!三是鼓励和指导广大中小学结合当地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昨天晚上,观看菏泽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文艺演出,有8个地方戏曲进入中小学课程,非常了不起,我深受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的传承还是要回到学校,通过学校课程实施才能奠定基础。四是为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在中小学设置科学发展观教育课程,纳入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加以管理,组织编写了中小学科学发展观教材,免费发放到全省中小学使用。

4、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围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一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先培训、后上岗,实施全员培训。二是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初步形成。每年开展创新人物评选,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带动全省高层次教师、校长队伍建设,为我省高层教师队伍建设找到了重要的抓手。三是建立了持续跟进的全员远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机制。2008、2009年,先后连续开展高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2009年,启动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远程研修;更可喜的是,支持郓城县在全省首次开展了小学数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研修。至此,2009年全省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本个学段教师的全员远程研修。四是校本教研蓬勃发展。可以说,在许多地方出现了校本教研精彩纷呈的局面。像菏泽一中,每年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既有必修,又有选修,实行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这在全省我是第一次看到。五是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从三级向二级过渡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小学教师培养层次实现了专科化。六是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从大学到中小学正在逐步得到加强。

5、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在潍坊高新区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应该说闯出了一条道路。二是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取代中考成绩录取新生,大力推广指标生招生制度。三是严格规范、严密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秩序、纪律有了根本性转变,为加强高中管理、制止文理分科、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制度环境。四是实施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为实施高中教育质量的过程性管理,为高考制度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五是稳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引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从今年起,我省在1:1.2投档的基础上,开展教授录取试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首次真正成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以文学学院为例,按照1:1.2投档之后,学生能否被录取,就不再依据分数了,而是由教授们阅读、审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如果某个学生在高中选修文科课程多、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那么,这个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就高。这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在高中学习时的内容、水平和他上大学所读专业之间的相关性。这种教授录取制度对推动完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高中学生选课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6、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取得重要成果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规范办学行为是依照法律、遵循规律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有效管理课程的基本前提。为什么到2007年我省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了3年,可面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推开?最关键的,是管理不到位,外部环境不具备。总结自身改革的经验教训,我们把规范办学行为看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这几年,我省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一是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尽管有不同的认识,但全省各界对于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绝大多数是拥护的,95%以上是拥护的。二是明确了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这就是“三个全面”、“三个还给”。很简单,就是政府要全面建设合格学校,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老师要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在“三个全面”前提下,要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花架子。三是形成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这就是“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载体、评价引领、督导保障”。对于我省探索形成的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2009年11月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四是围绕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五是规范节假日、双休日、晚自习取得了重要成效。不管怎么说,山东的孩子们寒暑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包括双休,比过去落实的好得多,不可同日而语。

7、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这几年,我省有一批课程改革先行学校开始冒出来,就我所了解的情况而言,除了今天上午发言的10所学校之外,菏泽一中、定陶一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山师大附中、青岛二中、兖州一中、潍坊一中、威海一中、威海二中、牟平一中、淄博实验中学、泰安二中、临沂一中、日照一中、莱芜十七中、博兴二中,以及茌平杜郎口中学、莱州双语学校、泰安市省庄二中、临沂罗庄二中、桓台世纪中学、枣庄十五中等初中学校,做得都非常好。把这些初中、高中放在全国这个平台上看,在课程改革方面都是有一定特色的。昨天参观菏泽一中,我有一个感想,就是从菏泽一中的改革取得的进展看,我国高中教育开始和发达国家接轨,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对出席今天会议的200多位中小学校长朋友们而言,我要告诉大家,山东省的知名品牌学校正在重新进行大洗牌、大排队。2007年8月份,我在烟台召开的全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会议上讲过类似的话,不到两年半,已经开始得到验证。

(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

在充分肯定我省8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的重要成绩的同时,回顾这8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有许多经验值得继续坚持和弘扬。这些经验是: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这是非常关键的,政府主导好了,这个工作就能干得好;政府主导弱了,这个工作就干不好,甚至无法推进。

二是坚持整体规划。对教育事业进行科学整体规划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这是不可以的。这几年,我省基础教育方面的所有政策、制度、规章、改革举措都是围绕着整体来进行的,都能具有内在联系。

三是强调高校专业支持。这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但很遗憾,我想强调,我省高校对于课程改革的支持还很不够。

四是坚持教师“先培训,后上岗”,这是国家的要求。

五是强调试点先行。

六是边实验边推广。“边实验边推广”,这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抓莱芜17中的“选课制、走班制”试点工作。今年5月份,在莱芜召开现场会,通过莱芜17中“选课与走班”的现场经验,给全省做引领和示范。这次,我们在菏泽召开现场会,同样是推动菏泽先行一步,在全省推广他们开齐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等课程的经验。明年到哪里去开会?可以告诉大家,我正在物色下一次会议召开地点。我坚持的原则是:在一个地方每开一次会就要推广一个典型,就要推动全省的工作。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上

8年过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今后的改革站在什么起点上?

一是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这个我不展开谈。

二是从结构失衡到结构优化。经过近几年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环境与八年之前大不一样了。1998年,高等教育开始大扩招之后,普通高中急剧膨胀,职业教育急剧滑坡,结构发生失衡。八年过后,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使普通高中的发展环境更好。

三是从关注机会公平到关注质量公平。我不大同意“有学上、上好学”的提法。什么叫“上好学”?是不是让老百姓的孩子将来都上人们当前追求的所谓重点学校才是“上好学”?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什么是好?好到什么地步?都好到山东省实验中学那样吗?这样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如此,我想,我们永远不可能满足老百姓“上好学”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有比较准确的表述,也是国际通行的提法,就是从关注机会公平到关注质量公平。当下的教育已经站在了这样的起点上。

四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八年之后,高等教育悄然进入大众化。大众化是什么?教育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了,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精英了,就是说,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是都去坐办公室的。

五是从“非标准化”到“标准化”。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强国?要看中国教育标准化的程度。包括硬件、软件、教师,追求配置的标准化必然是一个新的要求。

六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呼声发生了重要变化。人民群众一边关注升学,一边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我们既要看到老百姓希望孩子升学的一面,也要看到老百姓希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一面。去年,我到淄博六中调研,班主任告诉我:家长们说,“不要把我的孩子给教傻了”。对老百姓的这种要求,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昨天晚上,看完菏泽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汇报演出之后,我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控诉:孩子上初中,每天晚上作业十点、十一点还做不玩。他说:我们在流血,孩子在流泪。对这样的呼声,我们为什么听不进去?

二、正视挑战,明确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担当新使命

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所谓新阶段、新起点,就是把课程改革推进到了更高的改革平台上,课程改革进入了更加困难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明确方向,认清今后一个阶段课程改革担当的新使命是什么?

(一)正视课程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从总体上讲,今后一个阶段我省课程改革面临着以下6个方面的新挑战:

1、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

我省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和着力点。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什么体制机制改革,而是对素质教育理念认同的统一性。到现在,仍然有不少人想当然地理解素质教育、宣传素质教育,导致人人谈素质教育,而人人谈的素质教育内涵又不一致,有的甚至与国家素质教育宗旨相违背,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引起了老百姓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和担忧。

2、课程理念缺位

教育局长、校长、广大中小学老师最擅长的、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是课堂教学。重视课堂教学没有什么不对,问题是没有课程观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是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我曾经跟很多校长谈到,我省课程改革搞了六七年了,许多学校从校长到老师课程观还没有树立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在夏津一中,我问校长语文课选修模块学生选的是什么?他说《唐诗宋词选读》。为什么要选呢?高考要考。我告诉校长:学生愿意学习高考相关模块并没有错,问题是你在看到所选模块与高考的关系时,是不是也看到了所选模块与人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唐诗宋词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人文素养教育价值。如果你仅看到《唐诗宋词选读》与高考的关系,看不到人文素养培养的价值,你就没有树立课程观,而有没有课程观大不一样。同样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模块,如果你回到生活,回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学习就是有兴趣的;如果仅仅着眼于这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的价值,对于学生就是一种负担。课程观就这么重要!不仅如此,我跟夏津一中校长讲,如果你真把《唐诗宋词选读》模块开好了,十年之后,夏津一中毕业的学生回到社会,当地的老百姓就“腹有诗书气自华”了。正如博兴实验小学开设乒乓球学校课程,让博兴县城的人喜欢上乒乓球一样。

3、校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不能不承认,与实施新课程的要求相比,我省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两年,我一直强调要切断“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教育道路,开辟“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素质教育的道路。这个道路的开辟为什么如此之难?固然有许多制约改革的环境条件,但关键还是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如果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真正拥有了科学精神,各种违规办学行为就不会存在了。我说过,要呼唤中国教育科学精神的启蒙,没有中国教育科学精神的启蒙,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还会有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

4、办学条件

课程方案的贯彻必须有相应的办学条件做保障,没有专用通用技术教室,如何开好通用技术课程?关于今年的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和复审,高中没有专用通用技术教室一个都不能过。为什么下这么大的狠心?不这么干,我们如何调动政府投入的积极性?我想,校长们不会有意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校争取政府更多的经费。今年日照一中为了迎接省级规范化学校复审,市政府专门投资1000万。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图书室、阅览室、通用技术教室,包括教师的配备,等等,达不到基本要求的一个都不能过。在这方面,大家要形成共识,推动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标准配备。

5、教育教学制度重建

说到底,课程改革最终要求全省中小学要重建教育教学制度,或者说要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这个路很长。课程改革的深化,关键就是要推进制度的重建。

6、考试评价招生制度改革

大家对此呼声很高,尽管我一直不太同意高考是素质教育前提的说法,但它确实对当下的中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考试评价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加快推进。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在我省8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未来5年我省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想作如下概括: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开齐开好国家课程为要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着力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建立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这就是未来全省基础教育战线的共同奋斗目标。

关于下一步全省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设计,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实事求是。未来五年全省深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开齐课程是底线目标

每个地市、每个县,都要把开齐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这没有什么道理好讲,连课程都开不齐,何谈素质教育,何谈教育公平?城市教育什么课程都开得很齐,农村教育开不齐,这叫什么教育公平?不要以为我少开点课程,满足老百姓所谓的升学需求就是为他好。说到底,这是在扼杀农村孩子的职业竞争力!让孩子从小接受不健全的教育,这样的地方政府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这样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

2、课程保障能力能够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未来五年能不能使全省的课程保障能力达到满足课程改革需要的水平?这是全省基础教育战线面临的巨大挑战。

3、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就是要迎接校长和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适应或者基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挑战。

4、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得到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有实质突破。这是全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

5、保障机制改革要有真正突破

6、初步建立充满活力的课程管理和实施机制

既然规范办学,又要科学实施课程,同时为各地特色学校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省教育厅将大力支持各地中小学走特色办学道路,让每所中小学都充满活力。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担当新使命

齐涛厅长昨天讲,高中校长们都是教育家,高中校长在孩子的心目当中是非常崇高的,不仅是孩子们心目当中,在当地老百姓心目当中也是非常崇高的。那么,在座的各位教育局长、科长、主任、校长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要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昨天晚上,听孩子吟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雄于欧洲,雄于全球,则中国雄于欧洲,雄于全球”。但是,我在想,如何才能让中国少年强?只有中国教育强,才有中国少年强;只有中国少年强,才有中国强。

2、要放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钱学森之问”给当前反思整个中国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重大机遇。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确定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三个部分:科研院所的知识贡献、高等院校的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我认为,这一战略部署存在着重大缺陷,这就是:没有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普通高中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的兴趣、独立性、责任感,那么我国创新人才从哪里来?因此,基础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

3、要放在整个国家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当中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为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现象深感忧虑,这就是:教育事业发展非常快,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教育的内涵发展却与此极不适应,甚至是出现了事业发展与内涵变革的“悖论”现象。不要说建国之初,就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基础教育,学生的负担也没有今天这么重,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比今天大啊!教育事业在发展,教师队伍在扩大,教育教学设施在现代化,可是按照育人规律培养人方面,教育却不进则退,这是非常可怕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困境。要走出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这种“悖论困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承担着重大使命。

4、要放在整个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上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发出的最强音就是把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工作核心。

经过8年的改革和探索,我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以上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我们的认识比八年前更清楚了。可以说,课程改革担当的新使命比八年前更加清晰、更加重要。

(四)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

关于未来五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道路,我想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抓住“四个关键”

一是开齐课程。我反复强调,这是首要任务。昨天,参观考察菏泽一中的课程改革,他们有一个口号,“课程改革没有借口,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有些同志对“课程改革没有借口”这句话不太同意,我是完全赞同的。昨天齐厅长讲,教育要现代化,但教育不能对现代化设施和条件形成依赖性。或者说,课程改革需要条件支撑,但我们不能形成“唯条件论”。2003年,我到菏泽巨野调研,有所小学连围墙都残缺不全,院子里横躺着一根电线杆子。校长说:这是上体育课让学生练身体平衡用的,在上面小跑,练平衡。这说明,没有平衡木也能练平衡。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小学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农村小学也能开齐课程。济钢高中没有一间多余的教室,难道就不搞“选课走班教学”吗?不,他们的办法是让学生把1/3的书放在宿舍里,1/3在放课桌下面橱子里,1/3天天背着。菏泽一中的创造性实践则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也能全面开启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所以,开齐课程没有借口。这是思想认识问题、是对课程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问题。

二是突破课堂教学改革。当前,我省课堂教学改革从整体上看,还没有突破。有些地方,所谓“学案导学”,效率是很低的。很多地方把课堂预习、课文感知、基础题目训练放在课外,然后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交流互动,认为这就是高效课堂。我认为,这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看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二是看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刻度。这两个“度”如果没有提高,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课堂。一些地方搞的所谓高效课堂,只不过把课内教学任务前移到课外完成而已。如果学生课堂交流还是被动的、填鸭式的,还是老师领着学生对答案,怎么能有高效课堂?

我曾经讲过,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方法。现在,有多少学生对学习真正感兴趣,真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有些老师不管学生想不想学、会不会学,你必须学,我强迫着你学。这就像人人都拿着一张破网捞鱼,你能捞多少鱼呢?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把那张已破了的网补一补。谁愿意补啊,补网耽误事啊!小时候在农村,农民每当麦收开始之前都要磨镰,他们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今天连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我们的老师们却功利得都不愿意做“补网”和“磨刀”的活了。昨天我说,给齐厅长写信的孩子太幸运了,齐厅长能给他回信,与他交流思想。可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里,我们的校长、老师们有多少能经常跟孩子做这样的对话?

三是狠抓作业教学改革。作业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严格说来,作业教学包括相互连贯的四个阶段,即教师设计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矫正教学。对于如何进行作业教学改革,在最近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已作了明确的规定。总起来讲,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现在的作业教学作业设计不精、缺乏针对性、选择性,对作业批改不重视,反馈矫正教学环节落实不好,作业教学总体效益较低。作业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精心设计作业,精心批改作业,精心反馈作业。其中,我们要求书面作业全批全改,不批改就不布置作业。这次会议安排济钢高中介绍经验,就是要在全省推广他们作业教学管理的经验。

四是深入进行考试改革。过多过滥的考试已成为危害学生健康发展的另一“杀手”。过多过滥的考试,带来的危害是:考试焦虑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考试过多导致学生的日常学习似乎一切都是围绕考试转的,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生活最主要的组织部分;考试过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习成果进行“反刍”、消化。减少考试,规范考试、提高考试教学的质量,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处理好四个关系

我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教育本身而言,这与我国教育只知不行、知行脱节的育人模式有关。建立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推进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关系。面对规范学生的节假日、双休日,有些局长、校长很焦虑。他说,一年当中学生有那么多的假期、双休日,不让上课,这不是浪费嘛!面对这种言论,我不能不深感忧虑。难道我们的教育除了上课、做作业,其他都不是教育吗?学生的教育时空,除了学校教育外,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处理好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2007年,到德国考察,发现德国17个州中仍然有16个州坚持义务教育半天上课,上课时间如此之少,并没有影响德国的竞争力。

二是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11月9日,我到济钢高中调研,语文教研组长给我放了一个课本剧录相片断,内容是学生演出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孩子们在课外排练课本剧,在语文课上演出。大家想想,对于这些高中生,剧本的台词还用专门背吗?剧情还要老师讲授吗?

三是处理好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讲得很清楚,素质教育要坚持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统一。可至今,许多学校现在仍然是一条腿走路,还是只进行单一的书本学习,很少或根本就排斥实践学习,反对实践学习。章丘四中地理老师王晶华非常优秀,在国庆节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王晶华老师来信说:“您也许不信,有些学生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不知道农作物的收播季节。这次爬山,他们学会了用手表定向;学会了用太阳的方向定时间;见到了丰收的棉田;他们不再坚持山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向阳因此植被长得好,发现山的阴坡郁郁葱葱,并且思索出是因为土壤水分保存得好;理解了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还通过山上的地貌理解了外力作用和古地理环境,„„还有一座小山峰在外力作用下特别像积木,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变得渺小,人的生命也只是短短的一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生活呢?”我想,通过这次野外地理考察活动,学生们不但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纠正了日常错误的知识判断,更重要是学生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独特的认识和体验,这是在课堂里的书本学习无法实现的。什么叫智慧?只有基于经验的反思得到的东西才是智慧。实践教育具有书本学习无法替代的独特教育价值。

四是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通常指课堂教学;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列入国家课时计划的自习和晚自习。我省规定,晚自习不允许教师进行统一的辅导、上课,不允许将这些时间分到学科,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自主支配自己学习的时间,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规划、安排、控制自己的学习;二是让学生有扬长补短的时间。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自习是一种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教师没有权力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在这里,有人提出学生有了问题谁来辅导?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学生有了问题可以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研讨得到解决,同时,即使解决不了,也可以记录下来,待合适的机会找老师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每位教师可学习深圳中学的办法,每周安排两次答疑时间,提早通知学生,接受学生对个别问题的答疑和指导。

我还想指出的是:安排教师在晚自习期间值班,只是为了维持晚上学生学习秩序的一种过度性措施。主要因为:晚自习时间不允许老师上课,不允许分到学科让老师值班,刚一开始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弱,一时适应不了。从长远看,各个学校要从高一学生入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能力,同时,要发挥学生自治与自主管理组织的作用,让每位学生在自习时间轮流负责维持自习时间的课堂纪律。在这种背景下,我更主张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过去,我上学时晚自习是没有老师值班的。这么多年来,学生被管制惯了,似乎没有老师看着就不会学习了。这是教育的一种退化。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桓台县世纪中学有一个学生自主管理手册,要求学生每日自省,必成大器。每个学生都要反思今天过得如何,规划明日如何度过?自主管理手册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天天照着自己,自主规划、自我管理能力必然日益提高。

3、重视五项制度建设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校必须加快推进教育教学制度的变革。包括学校治理制度,这就是要建立符合法治、民主、多元精神的管理构架,还有:课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变革与重建是保障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

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基础教育走向科学发展新阶段

(一)解放思想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改革越深入,我们越认识到: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是思想认识不统一。

今天,仍然有不少人认为: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反对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取消考试,甚至就是取消高考。

既要抓素质教育,也要抓教学,抓教育质量。

把素质教育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立起来。

实施素质教育农村学校没有条件,农村孩子吃亏。

高考不改革素质教育就难以实施。

用人制度不改革、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怎么实施素质教育?

„„

对于上述观点,我曾经反复作过辨析。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强调:

“应试教育”这个概念1988年、1997年国家有关部门曾做出过专门的定义,“应试教育”是指违反党的教育方针、违背教育规律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不是反对考试,更不是要取消高考。

“既要抓素质教育,也要抓教学,抓教育质量”,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蛊惑人心的观点。素质教育难道就不要抓教学,就不要抓教育质量?显然,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无非仍然顽固地坚持应试教育思维,号召大家不要听省教育厅“三个全面”、“三个还给”那一套,一切还是按照高考来组织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办人人考重点大学的教育。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不是一个个老百姓满意就等于人民满意。如果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让更多学生进入重点大学读书,中国永远不可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期利益、长远利益的统一。具体讲,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个孩子享受有条件保障的教育、有质量保障的教育、各得其所的教育。

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农村孩子吃亏,理由就是农村办学条件差。我们应该辩证地看这个问题。一方面,无论城市教育,还是农村教育,其教育资源都具有相对性,农村有的教育资源可能城市没有,城市有的教育资源可能农村没有。另一方面,教育功能和价值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具体的教育资源其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与否,并没有直接的依赖性。如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昂贵的西洋乐器可以,简单甚至不用花什么钱的当地戏曲也可以。如菏泽的教育工作者把地方剧种搬上舞台,不同样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嘛!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农村吃亏”观点的同志,似乎在为农村、为农民说话,其实这种观点是带有欺骗性甚至反动性的。因为就教育生产力而言,当前城市不可能向农村看齐,惟一的出路是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保护落后是对老百姓最大的不负责任,不把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到城市的水准,农村孩子怎么与城市孩子竞争?

今天,高考不改革素质教育就不可能推行,几乎成了人人脱口而出的“口头禅”。甚至有人给我提建议:推进素质教育不用那么忙活,也没有那么难,抓好一条,就是高考改革就行了。可是,30年来,我国的高考一直处于不断探索、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可为什么“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我认为,把高考改革看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直接否定了基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否定了基础教育的国民素质教育性质,把基础教育直接当作了高考预备教育,把普通高中办成了高考训练班。我可以断言,不管高考改革推进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测查出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考改革不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更不可能完全靠高考改革解决引领我国教育健康和谐发展问题。

我们要告诉老百姓,仅有知识并不能改变命运。在今天这个时代,有多少学校贴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光有知识能改变命运吗?如果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大学生就不会失业了,就不会找不到工作了。

总之,对于教育而言,社会与家庭可以有自己对教育的直接的功利化需求,但政府和政府主办的学校不能把直接满足这种功利需求当作自己的办学目标。教育在满足老百姓的功利性需求时必须以满足老百姓的长远根本利益为前提。或者说,教育必须承担引领老百姓、引领社会需求的功能和责任。

当前,中国教育有一种被非理性教育思潮所绑架的危险。只有尽快从非理性教育思潮的“陷阱”中走出来,在教育认识上正本清源,解放思想,才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改革路径,进而走出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

(二)改革创新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动力

现在,有不少认说:规范办学行为,这不能干,那不能干,不知道怎么干了?课程设置规定得越来越具体,校长没有课程开设的自主权,如何创办特色学校?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

其实,任何自由都是有前提的。规范是对自由的保护,而不是对自由的剥夺;规范是对教育创造力的真正解放。试想一下,像菏泽一中、章丘四中、定陶一中这样的学校,没有规范办学行为,学校能迸发出如此的创造活力吗?如果都去拼消耗、拼时间,这些学校敢这么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吗?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正是因为规范办学行为,我省正在为那些有教育情怀、具有创造活力的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提供巨大的、无限的改革创新空间。

特色课程

实践教育

课堂教学

学生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

现代学校制度

„„

上述领域存在着大量等待开垦的处女地。特色课程、实践教育,还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高效课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还没有破题?学生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全面育人评价等改革处于初创时期,谁说现在教育的创造性都被束缚住了、被扼杀了?规范只是对错误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制止而已!昨天晚上,我曾对个别校长说过:斩断你们违规办学的邪念吧!我是在给个别学校打招呼。

(三)基础教育要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

当前,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是我省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最困难的一站,是必须打好的最重大的一场战役,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能够挺过未来这三五年,把这个“坎”迈过去,我省基础教育必然会有光明的前景和未来。

我省基础教育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有四个:

一是育人为本。就教育价值而言,要真正回到育人为本,把功利主义放到一边,真正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办教育。

二是规范办学。规范办学行为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自我约束成为一种习惯,不再闯底线、打擦边球、搞“地下战”了。

三是尊重规律。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内心里认同教育规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教育规律。

四是依靠科学。教育生产力的解放靠科学,不是靠时间加汗水。

除了上述四个标志,我想从国际视角提出我省基础教育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的七个具体标准:

一是教育价值的现代化。发达国家真正从知识本位、认知中心走向了一个新阶段,“站在国际范围里考察中小学教育,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关注点和发展措施存在根本的差异,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的含义逐渐从认知(cognition)转向素养(competence),教育政策越来越强调在体制、制度上加以创新,强调优化学校学习环境,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素养的教育环境。”

二是课程体系的现代化。

三是校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四是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五是教育教学设施的标准化,六是学校教育制度变革进入稳定期。我想,在未来三四年将是我省学校教育制度变革最剧烈的时期,之后将进入一个相对的稳定期。

七是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高。

四、2010年要着力做好的主要工作

2010年,从全国来看,有三件大事要关注: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出台;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召开。三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再出发。

就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而言,也有三件事要牢牢抓在手里:一是巩固规范办学成果的关键一年,咬牙也要坚持。二是要把今年出台的新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要在突破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方面下功夫。目前,我们正在代省委、省政府起草关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文件。

具体而言,2010年要努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强力规范办学行为

坚持规范办学行为不动摇。教育要改革、要发展,必须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如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不要,奢谈什么教育教学改革?

要加强规范办学监管队伍建设。必须强化教育监管执法队伍建设,要下决心建立一支相对专业化的规范办学行为监管队伍。

要建立“问题单位、问题学校名单”,对这些单位或学校持续推进跟踪整改。大家可能已经收到文件,针对11月份高二“选课走班”督查结果,省教育厅最近给每个市发了一份整改通知单,检查发现的问题只要没有解决之前就要始终在那儿挂着号,省厅只要下去检查工作,就要关注这些单位或学校的整改情况。

要改变规范办学行为的监管方式和重点。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反映的是地方教育局的问题,必须把学校违规与教育局监管不力挂起钩来,如果学校存在违规办学行为,就是当地教育局没管好,教育局对此要承担责任。力争建立各市规范办学行为责任制,省市共同采取措施规范办学行为。

全面建立规范办学行为课程改革一票否决制度。课程改革要求做到的,如果你没有做到,你这个地方先进单位不要评,先进学校不要评,一切先进你都别想拿。必须坚决制止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的学校到处去讲什么素质教育经验。

把强化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作为2010年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内容。

(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推动开齐课程,重视德育、音乐、美术、体育课程。

重视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地方必修课程。省教育厅11月份检查发现,17市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实施的很不理想。

强化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继续推进“选课制”与“走班制”教学,这仍然要作为2010年的工作重点。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家不能一门心思只想着课内教学,而不重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统一的问题。

要加强完善高中课程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现在看来,如果这个网络管理平台不能很好地运行,各地自己解决相关问题非常困难,省教育厅必须提供好这方面的服务。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校长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校长和教师对“选课制”与“走班制”教学的认识、理解和执行

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课程被其他学科老师占用

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缺乏开放性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性倾向

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题海战术、疲劳战术的层次上,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教学赶进度、考试无穷多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基层课程改革工作检查和指导力度不够

等等。

(三)建立“专业引领,典型示范”课程改革推进机制

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我省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力量太薄弱,极大的影响着我省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拟采取措施整合专业力量,加强高校课程中心建设。

要善于利用外脑。什么叫“外脑”,就是要利用国内各方面的专家。11月25日,我来菏泽检查这次会议准备情况,菏泽一中王校长见面就问我:“张厅长,你能不能帮我请一批专家帮我论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我说:没有问题。可这需要学校支付一定的专家费用。他说,钱没有问题,几十万块钱还拿得出来。我想,这并不是说菏泽一中多么有钱,而是表明菏泽一中把课程改革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上。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启动,我省也要建立若干实验区。

要把培植典型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两年,我一直强调典型培养问题。可是,一些地方对这项工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反映了工作作风问题。为什么不深入到学校深入研究、指导工作?2010年,省教育厅要召开50个样本校课题研究总结会。每个市除此之外,必须抓1所市直高中、1至2所县直高中、2所初中和小学(包括农村初中、小学各1所)。今后,检查各地基础教育工作,要把培植典型作为重要指标。

(四)转变教研职能,教研系统全面进入深化课程改革主战场

教育部在规划未来课程改革的整体布局时,把教研系统放在了重要位置上。问题是,全省教研系统如何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2010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研系统要全面学习贯彻省教育厅颁发的《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全省教研系统要向青岛市普教教研室、菏泽市教研室学习。

在我看来,教研员不是官员,教研员是什么?教研员是学者、是老师、是导师。教研员是学者,教研员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真理;教研员是老师,教研员必须以身示范,亲自上课;教研员是导师,教研员必须帮助、指导学校、老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问题解决的方案、路径、方法。我们对教研员三个角色的履行要求很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没有资格当优秀教研员,希望全省教研员都能够配得上这三个称号。

全省基础教育教研系统、教研员要真正配得上“三个称号”,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规范》的精神和要求,全面履行《规范》赋予教研系统和教研员的主要职责。《规范》共计29条,其中,教研工作定位4条,教研机构和人员要求6条,教研工作职能5条,教研工作制度10条,教研工作管理4条。

《规范》对教研工作定位、教研机构和教研员任职资格、教研职能、教研工作制度、教研工作管理等方面,围绕“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具有继承性、更有创新性,是规范、指导全省教研系统、教研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考核、评价、管理教研机构和教研员工作的基本依据。

(五)加强考试管理,把考试次数降下来,考试质量提上来

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问题是现在的考试过多过滥,考试的效益、质量太差。最近,我收到了一些县教研室考试之后反馈分析的报告,主要内容还是排名,对于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指导性不够。在这里,必须指出:现在,教研员、教师的命题能力、对学生试卷的分析能力、以及矫正教学能力,都不能适应考试改革的需要。现在,有多少教研员、老师学习过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知识,能用双向细目表来命题和分析学生考试结果?

省教育厅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的目的,就是要规范中小学考试行为,制止过多过滥的考试,把考试次数降下来,考试质量提上来。《规定》就考试的类别、命题部门、考试结果处理、考试管理、违规考试行为处理等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希望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广大中小学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规定》。这里,我强调几点:

学科单元测验属于诊断性测试,不打分。

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小学只有期末考试,初中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命题由学校负责,不允许教研室统一命题。

初中学业考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统一教研机构命题,省教研室可以提供样题。

高中模块考试,也是学分认证考试,每个模块结束之后进行模块考试,命题由学校命题,不允许教研室统一命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教育厅组织,省教研室命题。

高考模拟考试只允许高中三年级下学期,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统一组织一次模拟考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不得以教育质量检测等名义组织学生进行统考。

《规定》2010年1月1日起实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全省中小学考试行为的规定与管理。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省教育厅刚刚颁布的《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文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出了详尽而具体的规定。

《意见》对教师的职业定位做出了新规定,强调中小学教师要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认真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教师不得有进行有违职业道德的教学活动;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惩罚学生;不得从事有偿补习活动;不得擅自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

《意见》提出了“八个精心”,包括:精心制定学期(学段)教育教学计划,精心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进行作业教学,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部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的教科书,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中小学要依据《意见》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评价和管理教师教育教学。我想特别强调指出:《意见》是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是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内容。围绕《意见》落实,抓教师的专业发展,抓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管理,就抓住了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有了保障。

2010年,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继续推进教师全员远程研修;要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推动全省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要落实省教育厅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等等。

(七)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建设

这里,强调四个方面:一是每位中小学校长都要自觉地加强自身专业化发展;二是加强中小学校长全员研修;三是以“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全省名校长队伍建设,要用好“齐鲁名校长工作室平台”;四是要加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实施工作。

(八)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这里,我强调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关于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这个文件已经上网公布,各地要抓好落实;二是要争取出台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规定,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三是要推动中小学校学校章程的建设,从学校层面规范学校关于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加强对有偿家教的管理,将制止有偿家教纳入学校绩效工资和学校聘用合同管理。

(九)继续推进考试评价机制改革

日常考试按照《规定》的要求,加强实施与管理。

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按照厅党组的意见,省教育厅将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精神,就2010年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出台一个具体的意见。

要继续加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菏泽一中的经验和做法。

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具体改革精神和方向,以省教育厅年底公布的方案为准。

(十)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推动,把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纳入党政领导主要工作议事日程。这方面的工作,事在人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党政领导加强对教育工作领导做好参谋助手工作。

加强学习和培训,力争要举办分管教育工作的政府领导和教育局长素质教育专题培训班。

加强社会宣传,组织素质教育宣讲团、家庭教育宣讲团。

加快教育政绩观的转变,推动建立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最后,感谢同志们一年来的辛苦和努力,为山东的孩子,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做的贡献。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5.电影发明的心理与科学基础 篇五

电影的发明不但诞生了一门艺术形式,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

电影是通过放映机或其他放映设备,将这些活动影像映射于银幕或其他观赏载体上的过程。它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在于,电影的表现对象是活动的影像(包括声音),是富有表现力的光影现象。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帕拉图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对光影的研究、观察,和科学实验是人类一种深层的心理活动)。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说,曾形象地举例:有人坐在山洞中,光火有洞外射进来,这个人的影子被投射到墙壁上闪烁不定。这个发现正是现代电影光影成像原理的雏形。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形象地将人类对光影的沉迷与古埃及人类对“木乃伊”的崇拜联系起来,古埃及人认为,人死了只要肉身不腐败,生命就保留下来,于是人们就将尸体进行处理后制成木乃伊,人体的外形保存下来,就意味着战胜了死亡,在时间的长河中超越了时间,获得了永生。巴赞认为,人类便是基于“木乃伊”情结,渴望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获得一种超于时空的物质手段,将人类鲜活的形象与生存状态记录下来。

电影作为一种时空艺术诞生,满足了世界各民族早在远古神话传说中梦寐以求的理想。应该说,电影的发明是人类战胜时空限制的一次伟大成功,当然电影这一“现代神话”得以实现是建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光影现象吸引着人类无穷的幻想和实践,人们尝试许多方法将光影捕捉和记录下来。19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大发展,借助于近代物理学、机械学、光学、化学等综合成果,电影才得以诞生。因而,电影首先表现为一项伟大的科学发明。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 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暂留”原理。(人的视觉印象不是在外界物体从眼前移开后就消失了,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会短暂滞留一段时间。这时间一般为0.1~0.4秒。普拉托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发明了诡盘。

后来人们发现视觉暂留原理不足以完全解释“活动影像”现象。例如在现代动画片人物的动作的中间阶段并不连贯,画格之间的动作间歇有所省略,尝过了1/24秒的变化,形成了跳动或错位的感觉,但是我们依然认为这是一个连续的动作单元,而不是若干不同运动的的不同阶段。这种现象是无法用视觉暂留来解释的。实际上,电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活动过程。人具有一种天赋,能够把各种光影刺激加以组织,从而产生一种“动的幻觉”,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暂留”而是“心理认同”。

电影是创造运动幻觉的机器,它创造的是现实的幻觉,而不是现实本身。但是,由于电影运动最基础的幻觉吻合人的视觉机制本身所具备的天生固有的功能。在实际观影的过程中,电影银幕上并没有运动,每一格画面都是静态的。之所以出现运动的感觉,是因为观众根据他的生活经验,承认连续出现的姿势不断在变化的影像是同一个被摄体。而两个画面之间剪掉的部分,则由观众自己根据生活中的感知经验作了心理补偿。所以银幕上的视觉形象不是在银幕上完成的,而是在观众的脑海中完成的。根据接受者的这种心理补偿,创作者可以创造各种幻觉。格式塔心理学把所有这种现象认同的接受方式所造成的运动幻觉称作似动现象。这就是电影运动幻觉产生的原理。而视觉滞留原理的作用只是使运动更为连贯流畅。但这只是对许多既经证实的幻觉现象的一种比较合理的假说解释。

恰当的摇镜头、移镜头或俯仰拍镜头都可以调动观众的肌肉记忆,使人产生一种头部在动的错觉。电影语言也正是建立在人的视觉听觉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幻觉基础上。库里肖夫实验

6.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篇六

王益昆

(四川大学09级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943031186)

内容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通过对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等内涵的阐述,集中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对我国发展的指导作用,这是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世界观、方法论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观,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在摸索和探寻中囯经济社会前进道路时的看法和观点,是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理论上看它属应用哲学范畴。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有两个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这是理论哲学来源;二是应用哲学来源,就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邓小平理论中的实事求是。其具体体现为: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史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形式、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变化演进的根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史观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必然体现。唯物史观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才能澄清在以人为本问题上产生的各种疑惑和思想混乱。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体现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科学发展观就是以辩证发展观为哲学基础的,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辩证的发展观就是矛盾的发展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辩证的发展观就是要用矛盾的原理和方法论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

第二、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全面的发展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系统的各个因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辩证的发展观是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兼顾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

第三、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协调的发展观。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忽视其他发展,最终是其他社会发展要拖经济发展的后腿,整体发展还是上不去;只有城市发展,不解决农村发展,农村拖住城市后腿,最终整体发展还是上不去;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大力推进中西部发展,也没有整体的健康发展。

第四、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二是人文资源包括知识、信息、文化资源等发展。三是政治资源,包括民主政治、法律体系、政治格局、领导核心等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全面发展,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发展必然得出的结论。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从全局出发,系统设计,通盘考虑,照顾到方方面面,协调好各种关系,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全局良性互动和最优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这是在发展问题上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在处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时的延伸,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总而言之,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与哲学的内在联系》

7.科学的基础教育观 篇七

2008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1月13日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小娅指出, 发展远程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新的、更高的目标。

陈小娅充分肯定了电教馆系统在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她表示, 电教馆系统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依托, 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陈小娅指出, 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要坚持把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统筹、协调东、中、西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 建立健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逐步构建一个资源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实用、机制完善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坚持以农村教育信息化为重点, 继续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 为教学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服务。

8.科学的基础教育观 篇八

(一)强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2年必须落实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具体项目、地点、改扩建或新建面积和资金来源。各地要根据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内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要求,结合本地三年行动计划,抓紧研究部署今明两年的任务。

要积极争取国家“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的支持,制订具体政策措施,扶持好城市集体、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普惠性、低收费、有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积极推动各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是我省承担的国家试点任务,各地必须给予高度重视。2011年底,省里业已制发《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解决办法,各地要抓紧推进落实。要重点面向社会招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对转岗的中小学教师要严格考核,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随着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管理难度剧增。要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逐步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建立起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依据法律规定,要通过审批、年检、评估和督导等方式,强化动态监管,着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和保教工作。

(二)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继续坚持“区域统筹、县域推进、改造薄弱、促进均衡”的原则,全力落实教育部与省政府签署的备忘录和省政府与各地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确保完成建设400所标准化学校,实现年度阶段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任务。

进一步明确基本均衡的评价标准和工作要求。各地要依据这一评价标准,按照责任状确定的建设进度,统筹好各方面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要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的认定验收。为此,各地要切实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严格按照确定的建设进度,统筹安排各方面资源,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按规划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及时解决好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在县域内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网点。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建好必要的教学点,坚决防止和纠正因学校布局调整出现学生就学困难、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要贯彻“县域统筹、倾斜薄弱”的原则要求,加快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缩小县域内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在教师、校长交流上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省里要制发推进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指导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保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2012年要召开17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试点县工作推进会,召开“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牡丹江现场会。

(三)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全省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要在2011年良好布局开局基础上,继续以推进高中教育普及为目标,进一步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一是以市地为单位,对全省普通高中进行普查,对未达标的薄弱高中由地方政府制订整改计划,全面加强普通高中达标建设。二是深化区域和学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机制,引导普通高中找准内涵发展定位,凝练学校文化,培育办学特色,形成一批“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年底拟召开试点地区和学校现场会。三是落实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要求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清理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依托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加强和规范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强化审批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际班办学行为。从规范招生行为着手,切实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

(四)依法推进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民族教育工作方面。全面贯彻新修订的《民族教育条例》,以民族教育发展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少数民族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继续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继续抓好教育援疆、援藏工作;全面启动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加强扫盲教材建设,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扫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工作方面。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继续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模式,力争年内取得相应科研成果,形成一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指导各学校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力度,组织优秀特殊教育校本课程评选。

——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贯彻执行好义务教育新课标。

为认真贯彻执行好新课程标准,一是要统筹设计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学习培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透彻理解、深刻把握新课标,内化行为,创造性地贯彻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省里要按照国家新课标的精神,研制我省《地方课程标准指导意见》;三是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大力推广普及地方课程;四是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创造性落实好高中课程方案。

继续创造性地深入贯彻实施我省的《普通高中课改方案》,以课程实施为重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完善“课程模块修习考核”、“学业水平考试”、“高校招生考试”以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三考一评”制度建设。要按照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求,加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力度,实行分类规划与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和人生规划指导,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深化教与学改革。

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改的核心环节,深入探索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探索与创造,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四)全面加强教研工作。

各级教研部门要切实转变教研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和基层学校以校为本、基于网络、上下联动、由点到面、覆盖全省城乡的各级教研功能互补的教研模式,强化“研培一体”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深化课程改革的作用。省里要制发《中小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各校要抓住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重要任务,全面提升研培能力,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机制。

(五)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各地要把信息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继续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 强化教育管理,努力缓解热点难点问题

(一)关于抓好“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

一方面,各地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尽力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的需求,保障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就近上学。另一方面,各地要按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两为主”的政策要求,深化“两为主”为“两个全部纳入”,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融入城市生活。

(二)关于抓好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一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全省中小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意见》和教育部要求;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发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构建小学、初中与高中有机衔接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积极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校长的工作成绩。二是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治理人民群众反映还比较强烈的乱办班、乱补课,择校乱收费,教辅材料滥散以及基建、招生、采购等领域还时而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三是切实推进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各地要切实落实好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要求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清理工作。同时,继续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改制校工作成果,对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后的运行情况逐校进行排查,发现问题迅速纠正解决。

(三)关于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措施,突出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搞好校园安保。二是健全安全制度,依法划定安全责任,广泛推广校方责任险,同时也要避免因噎废食、不敢组织任何实践活动。三是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必要安全常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演练,使师生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四是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工作,开学在即,要对校园关键场所、重点部位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五是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文明习惯。六是加强校车管理,会同当地交通公安管理部门对非法黑校车进行集中整治,确保学生交通安全。七要注意化解各种矛盾,防止群发事件,妥处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上一篇: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下一篇:美好的早安心语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