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24-09-24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14篇)

1.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摘 要】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我县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信息传递的落后,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对很匮乏。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将从农村小学生入手,展开口语交际教学问题与改进的探讨。首先,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其次,简述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个人改进意见。

【关键词】农村;问题;口语交际;意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的基本手段。

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质。” 1.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能习得人际交往规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场合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都会带来口语交际策略的变化。在家庭,他们面对的是亲友,交谈的主要是生活方面的话题;在学校,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交谈的主要是学习方面的话题;这就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角色意识,是什么的角色就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

其次,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人格品质个性化体现的过程,也是它们不断丰富和健全的过程。在倾听中,学生可以感受和体验到他人的情感和态度,这些情感和态度,或在学生心中引起美感,或在学生心中引起恶感,让它引发的审美鉴别和体验。在表达时,学生不仅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应对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监控和对方的反馈,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使它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总的看来,口语交际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然而,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

2.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教。很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眼光从未顾及并正视过它,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教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偶尔看见教室里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就可以了,没有整体性,或者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气氛。

2.2 学生的学。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的交谈中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第三、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出外打工的父母不断增多,留在家里的孩子多半都随着祖父母过。由于年龄的差距,孩子们和他们的沟通很难正常化。加上祖辈对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一般只管穿暖吃饱,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上是不是合乎交际规范一般是很难顾及到的。“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和他人交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由于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往往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愿意张口说话。

在农村,本来人口就比较稀少,加上现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已经出去打工,孩子们见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交谈的机会那真是微乎其微了。

第三,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就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口语交际都有明确的学段目标,虽然现在集中办学,走出小山村时,已习惯了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偶尔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者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

第四、教学内容。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便于因地制宜。例如二年级的《学会祝贺》四年级的《帮他出主意》中的两个话题既满足了平时信息获取渠道多并留心关注新闻的同学,也满足了对于在校寄宿的基本上没有信息获取渠道的同学,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口语交际则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听众。

3.提高农村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3.1 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认识,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或者是教师的一个人独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新词,新语,新技术,新观念,关注大众媒体,关注学生正在读的书,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楷模。

3.2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好奇心,采用题目新、内容新、手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源泉,打开学生说话的话匣子。3.3 围绕课本知识,挖掘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

3.3.1 充分利用好地方教材。地方教材讲述了本土的乡土人情、饮食习惯、民族风俗。我县的少数民族比例大,有的村完小还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这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民族风俗,从而建立他的自信心,也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3.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农村孩子,没有经历游山玩水的乐趣,但是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没有拥有太多的芭比娃娃、海绵宝宝、玩具手枪、陀螺、、、、、、但是他们亲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感和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与其让他们介绍他们拥有的玩具,不如让他们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既动手、动脑又口,何乐而不为!我们与其教她们要热爱劳动、爱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说一说亲身经历的劳动过程,说一说种植到收获的不容易。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我们可以适时的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例如:“学生用电话的利与弊”“你觉得应该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值日生”等。这样既能让农村的孩子乐说,而且也能让他在他成功的面前更加自信,更有表达的欲望。

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更好地激起他们交际的欲望。

3.3.3 口语交际是听说读写的整合。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 听 45%,说 30%,读 16%,写 9%,听说,占到了 75%,我们也可以利用课前小演讲,说成语故事、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书或电视节目等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据此数据显示,我们应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有基于农村孩子方言化比较严重,所以长期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增强语感,促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

3.3.4 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正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现在的农村,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最多,年轻力壮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和他们交谈,经常让他们和父母通电话。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小学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不断探究,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该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让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显出他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开明出版社.

[3] 王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

[4]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5] 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冯国瑞.小学语文教材教法.郑州大学出版社.

2.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认识缺重视。“口语交际”模块一般都出现在“练习”的最后一部分, 尽管有时会围绕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但一旦发现课程紧张, 老师就会吝啬课堂时间, 到最后甚至就花几分钟草草了事。

2.评价缺方法。阅读、作文有老师的批改, 学生也有方向, 能进步。但是“口语交际”如何来评价呢?它有什么测评方法呢?在课堂上, 不少老师只是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很模糊的、没有标准的口头评价:“嗯, 说得很好。”“很流畅。”“不错。”对于老师这些没有针对性、不痛不痒、千篇一律的评价语, 学生也觉得没意思, 几次下来, 愿意说的人也少了, 学得也就很盲目。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来说,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评价的阐述较笼统, 在教学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训练缺手段。上惯了阅读课, 老师们不知道“口语交际”课该如何开展。在教学中, 不少老师大多是围绕着课本的主题让学生说几句话, 提示学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说一说, 这样你一句我一句, 课堂上很杂乱, 到最后老师也没有给出一定的评价, 学生说得胡乱, 听得糊涂。有时候哄堂大笑, 有时候又淡然冷场。久而久之, 老师都不知道这个课该怎么上了。由于没有明确有效的手段, 老师和学生都对口语交际缺乏兴趣。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途径

1.扎实专项口语交际。对于单元《练习》中口语交际专项练习, 应该让学生明确每次交流的要点。教材中的话题只是提供一个训练素材, 教学时还可以选择其他话题作为补充训练。这样, 通过一次次的专项练习, 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和交流。

2.充分融合阅读教学。

(1) 在朗读表演中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教材中有很多带有人物对话的课文, 很多对话都生动有趣。教学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话剧表演等形式达到锻炼口才的目的。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 学完课文后, 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其他同学观看点评, 从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指导, 在朗读表演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说话的情境之中, 说话的技巧也会得到提高。表演前老师应点拨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标点和字词去体会人物情感, 将自己置身于文, 细细品味, 能体会到文中的情, 就一定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像这类分角色朗读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感悟、内化与迁移, 增强自己的语言感知与运用能力。

(2) 通过复述、背诵课文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 要求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将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复述出来, 这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 背诵一些段落和好句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增强学生的语感, 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形成准确、流畅、完整、熟练的说话习惯。

(3) 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分析课文、赏析字词的过程中, 老师需要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积极交流, 在交流切磋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 课堂交流时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质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 会出现用词不当、言语颠倒、语意不畅等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 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并修正。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1.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1) 消除顾虑。年级越高, 愿意发言的学生越少, 其实反思一下, 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表现自己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给予足够的保护:对插嘴的学生严厉训斥, 对答错的学生挖苦讽刺, 等等。久而久之, 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不再敢、也不愿意随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 要想口语交际课有参与者, 老师首先要消除学生的顾虑。

(2) 创设情境。平时生活中, 学生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说话时, 都很自然, 都能说清楚说明白。但是一到课堂上就支支吾吾, 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那是因为平时说话我们就处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 自然就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了, 可是课堂上的话题是一个“空话题”, 学生只看见文字, 没有真实感受, 自然就不知所措。因此, 要让学生真正地表达, 首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没有恰当及时的评价方法也是学生不够重视口语交际的原因之一。所以, 要制定一套合适的评价方法, 对于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尤为重要。首先, 可以运用平时考核法进行评价。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交流倾听的过程, 所以老师可以把交流对象作为学生的评价人。绘制一张评价表, 由老师、同学、家长作为交流对象和评价人, 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评价, 作为口语交际的平时考核成绩。其次, 可以运用期末总评法开展评价。在期末设置一个最终考核, 分为口试和笔试两部分, 口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能力。笔试同样考察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和老师对口语交际这一部分的重视。

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存在困难;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9-02

最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三个阶段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进行了全面修订,尤其是对四年级以前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作了更为细致、更为科学的界定。如将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修订为“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将“对感兴趣的話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修订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三、四年级学生“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删去,改为“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同时,将“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的要求删去。这些细节的修订为义务教育语文工作者指明了教学的方向。然而,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依然任重道远。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就农村小学口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作如实的反映,并提出改进对策,同时,对口语交际训练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目前农村小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1.家长不重视——口语交际的盲区。笔者所在的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孩子的家长们大都常年外出打工。因此,大部分孩子属于“留守儿童”,条件好的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条件不好的只好寄养在亲戚家里。而大部分“监护人”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有学上,就是尽到了责任。有些人长期受“食不言、寝不语”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场合不让孩子说话,否则,孩子就会被视为“油腔滑调”、“不懂规矩”。而孩子的父母们每年与自己的孩子也说不上几句话,偶尔逢年过节回来,只知道给孩子们买些“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就是没有“好说的”,或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做深入交流。

2.师资较缺乏——口语交际的误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很多当地考出去的师范毕业生大都选择“孔雀东南飞”,不愿意回到家乡工作,造成了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师资较为缺乏,师资力量薄弱。从事口语交际教学的老师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自己本身就是个“外行”,且年龄老化,接受新思想较慢,教学思想陈旧,对口语交际教学“干着急,没想法”。

二、解决目前农村小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主要困难的对策

尽管上述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但依然是笔者能够看到的希望所在。因此,从下列两个方面提出解决目前农村小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主要困难的对策。

1.深入家庭——唱响亲情的呼唤。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看,深入家庭,就是激励口语老师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掌握孩子们在家里的实际情况,向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介绍口语训练对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才的重要作用,赢得家庭的支持。对于在外打工的父母,学校通过深入家庭,了解到他们的联系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希望他们经常与自己的孩子保持联系,向孩子介绍外面的世界,并且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优化师资——拨动教师的心弦。鉴于优质师资引进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学校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师资素质方面的办法是充分利用现在国家出台的“支教”政策,多方联络,争取名牌大学优秀毕业生以实习、“支教”的形式走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口语课堂,一方面让孩子们们“开眼界”,另一方面也让现在的老师们“长见识”。

三、关于教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改革的思考

1.情境教学——让孩子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情有所寄、身临其境。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心理脆弱、注意力不易集中、抽象思维弱等特点,因此,要努力使他们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情有所寄、身临其境,就必须运用口语情境教学法,开展口语情境教学。设置表演情境,在教孩子们说话时,教他们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进行有效地交流。如人教版第二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口语交际“该怎么做”。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孩子们“看图说话”,并选派代表扮演图中的“小松”和“爸爸”,看看“爸爸”对待“小松”打碎花瓶的态度及“小松”的反映。然后组织孩子们讨论“小松”的言行和“爸爸”打孩子行为。在意见基本统一后,再选两名代表按照孩子们讨论的结果进行表演。然后,再组织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谁的做法好”。从而让孩子们在表演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又让孩子们注意到了自己的说话态度,促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行为习惯。

2.深入生活——让孩子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心有所感、言之有物。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语交际教学不竭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们深入生活,设置丰富现实的会话语境,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如人教版第二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园外的田间地头、树林沟渠去“找春天”,在“找”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回到教室后,要求孩子们“画春天”,“给他们讲讲你的画”。最后,组织孩子们“评一评谁画得好,谁讲得好”。这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说话能力,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会话能力、辨别能力等。真可谓心有所感、言之有物、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客观上存在着诸多现实困难,但是,广大口语交际教师不应该抱怨困难、畏葸不前,而应多方努力,争取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并通过自身的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新思维、新路子、新举措,切实取得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效。毕竟,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四

四会市石狗镇红坳小学 钟瑞珍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的语文能力之一,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农村小学的交际环境、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都制约了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成了教学的难点。得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去提高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农村小学语文老师也清楚地意识到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然而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老师们却束手无策,或是老师轻描淡写,或是学生寥寥数语,导致农村小学的孩子不会说,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不敢说,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愿意与人说话;说不好,学生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抓不住重点,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从五个方面来浅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整合教材挖掘资源,找话题。

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各地区都有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找准找好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的话题。例如,现在的农村,家中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很少与祖辈进行双向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和他们交谈,经常让他们和父母通电话。可在课堂上模拟与远方父母通话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阅读量少,与别人沟通联系的机会也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温驯的鸡鸭牛羊、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到山林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捕鱼捞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把不同的叶片贴成书签或贺卡,然后练说为什么制作贺卡?准备寄给谁?为什么给他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山间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因而交流时学习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平时开展口语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不侧重于教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来限制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构建一个轻松的表达氛围。只有让学生轻松自然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师生之间除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会构成交际关系。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达到此目标,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倾听”。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要听”“怎样听”,只有听清楚、听明白

了,才能逐步理解对方说话的要义。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表达”,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要讲的话表达清楚,如何迅速地打动听者,如何让听者迅速把握要义。因此,在平时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严格地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际时的良好习惯。

三、口语训练阅读写作,巧结合

口语交际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游离于语文阅读、写作之外的课程,而是和阅读、写作相依相附,互相贯通。将口语交际课作为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说中练读,说中练写,也是一举多得。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1.口语交际与阅读

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将随之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从书中学到的一些充满风趣性和幽默感的语言,如俗语、歇后语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学生从课外书中看到的古今中外的故事,神奇的生物世界,广袤星空的奥秘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想与其他一些同学分享读书的收获。此时,他们得把书中看到的内容复述出来,说给其他人听。这样就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当他的这种分享赢得其他同学的认可与敬佩,甚至是老师的赞许时,又会成为一种动力反过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堂阅读和平时阅读,做好摘记,既为口语交际打下基础,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能通过阅读,自然而然地感受文章的言语形式,体会语句字里行间的意蕴,不断地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2.口语交际与写作

口语交际训练又如何辅助写作呢?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需从简入繁,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需从口头训练开始。口头习作的方法很多,比如课前五分钟,每位同学轮流进行即兴口头习作的方法,都被许多老师所使用,效果也不错。这种训练就是力求在课堂上专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不仅将自己感兴趣的轶闻趣事、科学常识,甚至是内心感受等内容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他们还把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巧妙地融进平时的习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还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这种专门训练,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说话本身,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锻炼,感情得到陶冶,使他们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养成有条理地想问题的良好习惯,话能说好了,也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了。

其实教材在编排时已经考虑到了口语交际对写作的辅助作用,只是我们没能好好利用罢了。课本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都能看见口语交际与习作编排在一起,细读其内容也不难发现,二者的关系也是相当紧密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往往为习作的展开铺平了道路。因此,习作前的口语交际训练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别人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放飞心灵;更为可取的是,学生们的思想互动,教师巧妙的点拨,是口头语言落实到书面语言的催化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关注生活,多练习

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手段,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巧用新闻媒介进行交际训练

训练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与他人沟通交往,而交往时自然离不开热议社会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优秀剧目、文艺演出等等。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了解当时的各种新闻事件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电视剧,甚至是流行歌曲、明星,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

好题材。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说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2.在课外活动之后进行交际训练

在学校经常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很浓,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在突发事件后进行交际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在走廊栏杆边撑手跳跃,老师批评时还极力为自己辩解,说不会有什么危险。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表明看法。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五、评价激励增强信心,促发展

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语言环境的制约,加上认识外面世界机会少,自信心普遍缺乏。这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多运用“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欣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成就感,从而看到自身的价值,提高了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在课堂交际训练中,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训练过程中,也难免有答非所问的学生,必然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无形中给他们内心世界带来创伤。出现这种情形时,教师要及时挺身而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唤起交际欲望,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积极地接受交际训练。

5.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课 题名 称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樊灵艳

课题负责人单位:黑林镇中心小学

课题 立项 级别:赣榆县教育局

课题设计论证

我校《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是经赣榆县教育局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和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的变更与新的课型的出现是不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而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步入了稳定、高速的发展轨道。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扩大了人们的交际空间,迫使交际活动更加频繁。口语交际作为最理想的交际方式,它的意义得到人们充分认识与肯定。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知识经济时期社会人的必备素养之一。

然而,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操作仍存在诸多误区,与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极不协调,大部分教师仍把“口语交际”课简单地割裂为“听话”课、“说话”课。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口语交际”本质内涵,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理论的支持和操作策略与模式的引导。让“口语交际”课堂真正体现学科

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流,逐步实现在交往过程中灵活、机智地听说和应对,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形成倾听和表达的能力,在不断的分辨、归纳、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同时养成学生认真倾听、礼貌交际、懂得合作等良好的交际习惯,形成文明和谐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离开了这种特定的环境,言语交际就无法进行。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会说。因而本课题的研究着重在双项互动上下功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只有双项互动、只有口语交际的双方或多方都处于互动状态,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师生、生生只有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沟通,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会高涨。教师把对学生的指导、生生、师生评议,努力方向,优缺差异,有机地融合在交际中,精心设计教学,渗透宽松和谐的交际氛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才会有说的自信和欲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与众不同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

方向人请教,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清楚明白并有礼貌地表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四,研究关注口语交际的反馈和评价,通过分辨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口语规范,语言习惯,听说态度,非语言交际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并且在互相评价中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话题贴近生活,形式灵活多样。

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激发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也易于交际,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口语交际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把动手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还可以采用讲故事说见闻,进行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2、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尽可能真实,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积极投入、主动交际,提高训练质量。

3、强调双项互动。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点,教师要认真设计,采取多种形式,在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学生由交际的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4、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好语言习惯。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课,语文课主要用来学习语言的,口语交际课主要用来提高口头语言水平,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此外,还要加强

在交际中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规范和发展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目标,重要任务。

5、广开渠道,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口语交际课,除了利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之外,教师还要关注语文课以外的口语交际,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主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总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及交际中情感态度,良好语言习惯的能力培养,能整理一套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改变以往教学方式,逐步提高教师教学写做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

(2)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

(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4)农村小学口语交际中情感的运用

(5)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的评价

四、课题研究实践的主要途径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的重要途径:第一、坚持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材说话并评议,使口语交际习惯化;第二、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第三、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谈感受,讨论重点环节,就不同意见展开争论,发现收获,相互交流;第四、联系

生活,展开活动,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第五、拓展语言积累,如吟诗、诵词、说说妙语佳句,谈天说地,展开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快乐、自由的表达;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及日常学习生活都是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可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针对广大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疑惑,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进行问卷,走访调查,来定论研究。

文献研究:针对国内外课堂教学实施,以及相关教育理论做出分析、借鉴,不断调整落实,形成发展。

实验法:选择相同年级,不同班级进行跟踪教学实践,比较差异。测查法:在阶段实施结束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测查评价,对比研究。

行动研究法:边实验边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行动中,对课题不断探究,总结、完善。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

(1)方案设计、修订和论证

(2)查阅文献资料及材料收集

(3)成立课题组,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

(4)开题论证。

2、实验阶段(2009年5月—2010年11月)

开展研讨或观摩会等,全面进行研究,完成必要的研究内容,做好中期成果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12月)

全面总结,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撰写专题论文和总结性材料,撰写实验报告等。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一直以来,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便得到了我校众多教师的热心关注,此次参加课题研究成员均为我校教育教学精英,具有较前卫的教育理念,同时,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探索。近期,我们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细致分析、多方探讨、论证,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研究课题,并建立了相应的课题研究的制度,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七、课题成果表现形式

1、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学生成果展示资料

6.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木王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尹卫东

我所执教的学校地处边远山区,本地的诸多因素即以往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方法制约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由于长期受到教学质量的压力,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不属于书面考试范围而备受冷落和忽视,造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2012年9月至10月,我们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在镇安县木王镇小学抽取了15余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教师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教学随意性强。

我们课题组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就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所起的作用及口语交际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学中是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进行调查,有80%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同时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大部分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有可无,因为这与提高学生成绩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同时在被调查的6个教学班中,虽然全部都进行了口语交际相关内容的教学(苏教版教材每一个单元练习中都有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但大部分教师都只是“简单备课,简单上课”草草了事。因此口语交际课经常

被识字、阅读、写作课所挤占,教学随意性很强。

2、农村地区受地方方言影响,小学生口语表达不够规范、不流畅。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我们所执教的学校地处农村边远山区,在校学生99%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村,在家与父母交流、沟通大都采用的是方言。因此农村小学生说话时常常受到方言的严重影响。据调查尤其是才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没有讲过普通话。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具体口语交流中,好多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对话时所说的普通话里夹杂着方言,或者时而普通话,时而方言。总之,口语表达极不规范,也不流畅。

3、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与沟通,导致小学生心理因素影响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就是就是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说话的能力,善于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可是课题组在调查中特别发现在校学生中约20%的小学生跟老师说话时感到“很紧张”,约40%的小学生当众讲话时“不知说什么好”,约5%的小学生在老师提问时“害怕得不希望叫到自己”。同时我们还了解和注意到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但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应该是作为我们教师来讲,除了课堂上教育教学的需要,平时在课余时间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片面的认为在校只为学习,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只是关于学习上的事情,其它事情都是次要的,可沟通

与交流也可不用。导致小学生的这一心理因素影响着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在调查中,结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问卷调查。再调查的过程中木王镇小学90%的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认为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内容不太丰富。这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有关系,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其主要内容以教材为准,其中所设计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主题虽然形式多样,但有的内容不符合农村实际,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不能取得实际意义。另外口语交际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往往也只是局限于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就某个主题展开讨论,组织交流,进行汇报,最后进行简单的评价即可。很少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这样学生所掌握的永远只是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始终是联系不上的。

5、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具体操作得不到落实。

就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调查问卷时,认为科学的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8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20%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但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65%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来具体的实施和操作。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了

事。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导致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落不到实处。

另外,在与教师交谈过程中,就所了解到的口语交际现状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课题组以问答题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1、结合教学实际,您认为口语交际课难在哪里? 教师的回答是:口语交际教学非常重要,可以锻炼学生在生活中与他人说话的能力,能够很好的与他人交流沟通,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是他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另外,口语交际教学难在不能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尤其是农村孩子,受到方言的影响给学生口语表达带来极大的阻碍。这些问题往往让语文老师深感无所是从,力不从心。

2、您认为口语交际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师的回答是: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与人正常的交流与沟通,也就是服务于生活实际。

3、请问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采用怎样的方式或内容?

部分教师的回答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多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来具体操作才能达到口语交际的有效教学。

结合以上问卷调查发现,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确实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鉴于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所存在的现状,我认为:

首先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应端正思想,提高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借助正确的方法、手段,教导学生积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口语交际专题训练,认真指导,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营造氛围;

二、提供形象可感的交际范例,教师相机引导,渗透方法与技巧;

三、学生分组尝试实践;

四、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如何才能落到实处,达到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与人正常的交流与沟通,服务于生活实际。这需要我们农村语文教师认真钻研,不断的总结与探索。

7.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 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死课、乱课是常有的事。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 经过一系列的摸索探究、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发资源, 提供学生喜欢的交际话题

新教材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 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实际, 不一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和熟知的。《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因此, 我们必须立足生活, 着眼农村, 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重新整合、变通。在我们农村一些婚庆、佛事上大办宴席。于是, 我让学生讨论农村的这些习俗好不好。学生更积极地去观察生活, 甚至主动地了解大人的看法, 再加上自己的见解, 讨论时, 学生个个有理有据, 异常活跃。这样, 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 又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其间语言住处交互来往, 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 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中开始, 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 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 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 同时, 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 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巧设情境, 才能切中繁杂, 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1. 实物展示法。

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 能很快吸引注意力, 易于学生观察容易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 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例如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积累·运用二中的口语交际课《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水果》一课, 我把“桔子、柚子、梨、香蕉、苹果”寄放在水果盘中, 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 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 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 使交际有序, 活跃地进行。

2. 教师语言描述导入法。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再现当时的情境,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结合有关的情境积累, 借助想象, 丰富交际情境, 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发现朋友有了缺点, 该怎么办》一课, 上课伊始, 我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 他勤奋好学, 各项活动总出类拔萃, 从不轻易犯错误, 可是他做了错事, 总不承认, 爱撒谎, 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学生一听帮老师解决问题, 思维活跃纷纷说出许多见解。这样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 把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 打开学生话匣子,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3. 模拟社会生活实例法。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再现生活中的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说明, 是增强学生体验、激发思维和口头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例如《买文具》中,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铅笔、橡皮、书包等文具, 再现商店的摆设, 然后要求各组分工, (顾客和售货员) , 要求“顾客”彬彬有礼, “售货员”要热情待客, 比比看, 谁演得最好。这样学生角色意识得到发展, 参与兴趣很浓, 交际更为活跃。在农村缺乏课件的情况下, 模拟社会生活实例不失是一种好方法, 教师应多做课前准备, 多花费一些心思, 努力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三、突出互动, 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课程标淮》指出:“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在农村, 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一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 致使说话时磕磕碰碰, 词不达意。发展、规范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 在互动中发展语言。

1. 师生互动, 重在引指, 规范语言。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 并做好典范。

2. 学生互动, 重在实践, 发展口头语言。

面向全体, 人人练说, 敢说、爱说, 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 全班再说再议, 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 各自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

3. 扩大互动, 重在检验, 巩固口语语言。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 他要有长效性。短短的45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 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 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人进行互动, 进行交际, 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如上完《买文具》后, 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与爸爸、妈妈一起上商店, 自己购买一样文具, 注意观察售货员的态度等。这样长期训练, 扩大互动范围, 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口头语言, 还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关注过程与评价, 激励交际信心

1. 表扬进步, 增强信心。

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 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 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 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 增强交际的信心。

2. 鼓励落后, 树立信心。

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默不语, 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 我常讲些科学家、伟人大器晚成的故事, 唤醒他们的自信心, 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 有意识地提供机会, 多加鼓励, 树立交际的信心。

8.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藏族小学;口语交际;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50-01

由于藏族学生长期受到本族语言的熏陶,对藏语很是熟悉了解,不容易接受其他的语言,这点正是汉语的普及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要想很好的掌握一个语言,不仅仅是需要会写会认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口语表达能力,要想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多说、多讲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当然,要想让藏族小学生口语交际问题得到一定的提高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疏导不到位。

对于藏族地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特有的藏语,汉语口语交际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他们内心对于汉语具有极大的恐惧,他们害怕开口说汉语、对汉语有了不良的抵触。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下学生的心理,导致他们口语交际存在问题。但是许多藏族学校的教师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没有得到一定的关注,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没有注重,没有及时的疏导学生,没有给学生建立学习汉语的自信心,这就是学生口语交际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方法不创新。

对于藏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就跟学习一门外语是一样的道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在课上讲解知识点,带领学生学习,还没有给学生留有大量的提升练习的空间,这种古板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科学的发展,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解决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心理疏导。

由于教师没有对藏族学生很好的心理疏导,导致他们没有的口语交际得不到提高。针对这个问题,藏族教师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学校应该举办多种多样的汉语文化的比赛,例如:汉语演讲、汉文识字大赛、汉文故事大赛等。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比赛,并鼓励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参加比赛遇到的困难,最后奖励获奖的同学。教师在课上还应该提问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的问题:今天大家早饭吃什么了?什么菜比较好吃?营造这种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能够消除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还能够克服他们内心的恐惧,让他们喜欢说汉语,逐渐的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采用沟通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习惯汉语、对学习汉语感兴趣。例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捧着一摞作业本,一不小心一本作业本掉下来了,这时教师想让学生更多的练习口语说:糟糕,作业本掉下来了,怎么办?这时学生就会带入情境,不自觉的答出,老师别着急,我们给你捡。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就开始了,在这种模式下,口语教学就更上一步了。

结语:虽然,目前藏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只有所有的教师努力创新,那么,藏族小学语文的口语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向新.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域教师教育中的引领作用[J].东北师范大学.2014(01)

9.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而社会口语交际实际的需求则要求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原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并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口语交际课作为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型,不少教师在执教时深感困惑,力不从心,因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探索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是研究复杂事物或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模式,也是一项活动的基本特征,作为口语交际课,一定有其特定的教学要求,其教学过程也一定有规律可循。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体会和探索,着眼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一教学目标,从“创设情境”“感受拟说”“自由表达”“合作交流”和“拓展创新”这五个方面谈谈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一、    创设情境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口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首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学中,笔者主要创设以下三种情境。

(一)创设教学内容情境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要凭借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丰富教材内容,充实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满足生与生、师与生双向互动交流的需要。比如《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教师除了根据教材让学生说养过什么小动物,最喜欢哪种以及为什么喜欢以外,还可创设不同小动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在课上说说小动物的特点。养过小动物的同学还可以说说自己是怎么养的;没有养过小动物的同学,还可以采访养过小动物的同学,学习养小动物的经验和有关动物学的知识。

(二)创设学生生活情境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社会必备的生活技能。因此,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设计问路、购物、采访、打电话、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日常会话等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如“购物”还可以具体设计出去“农贸市场买菜”的情境,去“百货商场买玩具”的情境,等等。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学会了交易和适应市场经济等生活技能,为“学会生存”奠定了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设社会生活情境

根据时代的主题和社会生活的突发事件或不良现象创设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态度。如利用课件显示路人随地吐痰的情境,让学生与“吐痰者”对话,使“吐痰者”懂得吐痰与传播疾病的关系;创设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非典”患者的情境,让学生与医护人员对话,感受并学习医护人员那种为救死扶伤所表现出来的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因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而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理解、分析、判断这些媒体传播的信息,选择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说明、辩论的能力,培养人际和谐交流的态度。

二、感受拟说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必须凸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在口语交际训练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在训练目标上体现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开放式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即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主动参与并体现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由“创设情境”到“自由表达”要经历“感受拟说”这样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感受情境的过程中,必须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而看、听、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越充分,学生说的内容也就越具体、越生动。

(一)看

看是将形象转换成语义的过程。要让学生较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则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这就要让学生懂得以下两个方面。

1.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有序,才能思之有序,言之有序。如,观察环境、景物、场面等,应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东到西或由西到东,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逐步进行观察。

2.观察要有重点 观察不仅要了解全貌,还必须找出重点,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部分。因此,在日常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结合起来,把握事物的特征。

(二)听

听是将语音转换成语义的过程,只有提高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听记词语,增加听的容量 听记词语训练,应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听的容量。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我们家的猫》这一课时,对学生进行与众不同的听写词语的训练。第一次只听写一个,第二次一下子报出两个,第三次按意义联系一下子报出三个、五个,每次只报一遍,这样不断增加听记词语的数量。

2.听读段落,抓住重要信息 如《我们家的猫》最后一段,可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三次听记训练:第一次听,记住能表现小猫顽皮的词语;第二次听,记住一句能表现小猫顽皮的句子;第三次听,记住几句能表现小猫顽皮的句子。在交际场合中,倾听对方说。话,迅速抓住对方言语中提供的信息,这正是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

3.听读全文,明晰课文条理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利用听读全文这一方式,训练学生理清对方说话条理的能力。因为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写作范文。条理性很强,教师范读课文一遍、两遍甚至三遍,让学生明晰课文的条理。久而久之,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便会领悟到怎样理清课文条理,并逐步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这一能力。

(三)思

思是以感受情境为基础,并借助于看或听,将形象或声音转换成语义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

1.情境提供的信息 对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应该进行筛选和整合,以解决“说什么”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区分出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情境中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些事物组合起来表示一个什么主题。

2.内部语言的组织 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组织好内部语言,主要是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这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语言的规范性、条理性、机敏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的速度,即是一种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表达的现象,故学生在讲话时会出现“嗯……啊……”等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创设情境”到“自由表达”没有经历“感受拟说”这样一个环节,或者是“感受拟说”这一环节所给的时间不够。此外,在“感受拟说”这一环节,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边看、边听、边记、边想的习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态度和交际习惯。

三、自由表达

口语交际的听说过程是一个不断接收和表达的过程,由“创设情境”到“自由表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接收理解一内化语言一外化表达”的过程;而要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乐于自由表达,善于自由表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氛围的和谐性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发人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那种至高无上的架子,要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方式,要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营造这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

(二)交际的互动性

众所周知,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听懂对方的交流信息,抓住对方交流信息的要点,而且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因此,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语言信息的往来交互,语言信息呈双向或多向互动传递状态。口语交际正是在双向或多向互动中实现语言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

(三)能力的综合性

不少教师把口语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这有损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如交际的兴趣、情趣,听说的仪态、习惯等;一类是智力因素,如临场应变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敏捷性,表情达意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组合的快速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决定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合作交流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者买卖东,西,寻求帮助,交涉事情等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而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则是创设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在交际中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才能体现出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拓展创新 通过拓展口语交际的时间和空间,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生活与语文、交际与生活的关系。

(一)生活与语文的关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即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这就是说,倡导走出灌输、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二)交际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中离不开交际,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和技能。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以外,还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通过拓展口语交际的时间和空间,正确认识生活与语文的关系,交际与生活的关系,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以前没有探究过的问题上去,通过观察、阅读、搜集、讨论和相互的交往,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认识,把学生带进一个新领域,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综上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从“创设情境”“感受拟说”“自由表达”“合作交流”和“拓展创新”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则有助于达到这一教学要求。

★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适应式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

★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计划

★ 研究计划

★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

★ 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 论文研究计划范文

★ 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0.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

嘉善县俞汇小学廖云

【概要】口语交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要运用要倾听、表达、应对等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人际交流的素养。农村小学生日常交际范围有限,只有在学校里的时间才能利用来培养这些能力,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语文课、口语交际课、其他各门学科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成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倾听交流

社会发展促进了人们的交流,随着各种交流的不断增多,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1]其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成为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长期在农村小学担任低段语文教学工作,农村小学生生活环境有限,日常交际范围有限,因此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训练也很有限,那么如何提长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做到:

一、口语交际课是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

《语文标准解读》指出: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坚持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领会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应该做到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做到:

1.精心准备是基础。教师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学生要准备有关的说话内容。做到了这一步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应对自如。

2.情境创设为前提。口语交际课中应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交际

欲望,在课堂中营造我想说,我要说的氛围,让学生充满表达的欲望,达到“欲言”的目的。[3]

3.学生参与是主体。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绝对不是班级中

一、两个优秀学生的表演课,而应是全体同学集体参与、发展的活动课。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四十分钟里充分利用课堂环境,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4.方法指导为引线。要达到“畅”的目的就需要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中还要注意方法的传授,其中包括观察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倾听的技巧、谈话的技巧等,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得到根本的提升。

5.课堂评价是动力。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学会用恰如其分的正面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二、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始终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首先,每节课上课之前,可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发生的新闻或趣事。

1.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画面,描述画面。各册教材中尤其是一、二年级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主题图和许多插图。这些图画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4]

2.凭借内容,复述课文。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

3.重视阅读,创设口语。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同时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材中重视阅读教学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内容思想教育及课后作业结合起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三、其它学科教学是实施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老模式。为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可能。其实,各个学科之中都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关键是学科教师如何运用。比如:数学中看情境图提数学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品德与生活中经常提供一个画面反映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来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习惯。在体育课中经常会有一些互动的小游戏。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可能。

四、学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渠道。

每所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定数量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每周一的升旗活动,以及其它如庆“六一”活动等我们都让学生轮流去主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也由学生去讲,学生从照本宣科,到脱稿背诵,再到声情并茂的演讲,他们的口语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再如:可以组织各种小比赛(比如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去当评委,在评选中不但要打分,而且要说出你的理由,这其实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

五、日常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试验场。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题材,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行口语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快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地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升说话质量。[5]

2.活动之后说活动。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 “六一”汇演活动、校运动会、班队活动等。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意犹未尽,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致高涨,而且有话可说。教师再适时提醒他们注意自己表达的是否清楚,用

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升。[6]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途径也有很多,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文教学的问题。正如新课程标准解读所言:第一、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第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无论运用何种途径,关键还是要看是否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也只能是望语兴叹了。

【参考文献】

[1] [2]国家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3] [4]高华菊。“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11.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71-02

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是形成和发展儿童语文能力的重要一步,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与有效方式。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多的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较差,也导致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不高;与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突出学生主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等目标不完全相符。紧扣新课程理念,通过加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来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促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及其特点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指通过专门创设与日常生活相似的或者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依据特定口语交际教学目的开展的教师与学生主体间、学生主体之间进行的听、说、评的互动活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交际意识、生活角色意识、交际对象意识、情境意识及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特点而言,主要表现为动态性、简散性、规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1.动态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一个单向表述过程,确切的说是一个双向交流过程;在进行双向交流时,听、说、评双方角色不断地互换,随着对对方语言理解的变化而做出反应,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持续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交流的深入,最终实现交际教学目的。

2.简散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方面受时空条件限制,双方不可能组织出更长、结构更复杂的语句,简、短是交际语句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在特定情境中,交流内容、深度等会受到双方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的影响随时发生变化,交际过程结构松散、无序。

3.规范性

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正式、规范的过程,除了要规范自己的语言,还要重视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有必要通过规范学生的普通话、发音等做到交际的规范性;另外,更要让学生学会规范表达、倾听与理解讲话之意。

4.综合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顺利进行口语交际,需要多种系统的参与,要求言语、思维、情感、态势和语境等多种系统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保证交际任务的成功完成。学生的认知水平、言语能力、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等都会对交际效果产生影响。

5.实践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进行的,话题可以来源于教学,也可以来源于社会生活,不论是哪一类话题其形式都是当面交谈,可以说与实际生活没什么区别,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不够重视

当前在岗的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都缺乏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系统、专门训练,口语交际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还属于一个新鲜事物,教师们更多的是在摸索中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不甚理想,与教师有限的口语教学水平不无关系,但其根源还是在于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对学生口语教学的不够重视。

2.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认识存在偏差

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质和目的,片面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属于识字、阅读范畴,有的又把它和习作教学混为一谈,没有必要通过安排专门课时来进行训练。这也导致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被架空,变成了一堂再普通不过的语文课;没有切实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角度出发来对待口语交际教学,几近流于形式。

3.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序列构建存盲目性

通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材的分析,就会发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序列在构建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不仅很难找出其内在的逻辑体系,更难找到教学内容序列构建的科学依据。新课标中虽然具体列出了各个学段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的目标,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目标还是不够明确,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对策与建议

1.营造更加和谐的口语交际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其过程中不仅是语言交流,更伴随着情感交流,是一个心灵相互感应的过程。为了促进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有必要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语言交流环境与氛围。一方面,要求每位学生要与他人文明交流,不说脏话、不将恶行带进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更应该做好表率,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言语交际观念,引导学生文明交流、和谐交流,避免学生交流一些“奇谈怪论”而脱离教学正轨。

2.创设真实具体的口语交际教学情境

实践证明,教学情境创设的越好,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也越好。首先,要注意创设情境的真实、有意义,是与当前主流社会文化相符的,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可能经历过或者经历到的真实情境;其次,要注意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如借助游戏、角色扮演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

3.科学、合理设置口语交际教材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还很少,深入性更是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材内容序列构建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结合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进一步充实口语交际教材内容,促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内容的科学化,以及提高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同时,注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使之更符合小学生实际,进一步优化教材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瑞云.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5).

[2]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2.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二

一、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现状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语言素养差 ,普通话水平低 ,影响学校口语交际的整体氛围。 农村小学老师大都来自农村,没接受过专门的基础性语言文字培训,再加上地方方言泛滥,许多教师普通话不标准或者知识储备不足,缺乏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口语教学能力。

2.认识偏差,培养方式单一乏味。 部分老师将口语交际等同于说话,只要让学生发言便以为达到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有时教师代替学生回答,向标准答案靠拢,干预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不注重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致使学生无法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放声表达。

(二)家庭方面

1.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由于他们忙于农事,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长此以往,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近年来好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由于代沟排斥,亲情缺失,孩子与电视、手机交流,加重了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发展的困难。

2.农村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用方言交流,字词读音不准,出口脏话连篇,语言环境恶劣,学生无法正常、规范口语交际。 例如,在民乐县的广大农村地区,孩子们上课回答问 题时 ,出现较多 的方言 ,比如组词 窗子 ,它会读成kuang zi。 尽管老师及时帮其纠正 ,但是在方言的熏陶中长大 ,改正起来困难较大。

(三)学生自身素质方面

1.学生见得少,读得少,词汇积累少,交流无话说。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农村学生生活很单调。 寒、暑假只是完成仅有的寒假作业,再无其他书籍可看,更无法到大城市走一走,看一看。

2.学生自卑心强 ,缺少自信心 。 现在 ,农村小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全家离多聚少,缺少沟通。

二、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普通话的应用 ,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口语交际 。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就能培养怎样的口语交际。 因此,教师自身规范的教学语言和日常口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此情此景中,学生就会不自觉地用普通话交流。

2.口语交际有“ 畅所欲言 ”和“ 妙笔生花 ”,教师可据此精心设计交际内容,让学生大胆、合理、有顺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 可以组织课前演讲,天天练,时时讲,在浓厚的普通话氛围中交流表达。

3.利用课堂教学规范学生的语言。 根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对学生交流时的语速、语态和语感等做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的每一次主动表达都精炼、准确。

4.农村小学应根据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各功能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民乐县闫户小学教师充分利用“ 微笑图书室”捐赠的绘本书籍,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籍来阅读。

(二)家庭方面

家校联动,重视早期口语训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 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便是他们生命中的另一部分。 督促家长与孩子交流尽量用普通话,并且使用文明语,耳濡目染,天长日久,孩子便学会了与人文明交流。

(三)学生自身方面

1.扩大阅读面,扩充学生词语积累。 俗话说:“ 书不可一日不读也,一日不读,则食无味也。 ”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行,主要还是读书少的缘故。 结合闫户小学学生的口语表达实际情况,闫户小学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每人自购1~2本课外阅读书籍, 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2.关爱学生 ,赏识学生 ,增强交际信心 。 现在多数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方面由于家庭的因素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孩子对老师又敬而远之,不敢跟老师交谈。 农村教师可在空闲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如聊聊家常,嘘寒问暖等,减小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使他们大胆地与老师交流,进而帮助学生慢慢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心,使学生由不想说、不敢说到想说、敢说、乐说。

摘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必备能力。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弱,已成为影响学生交流的重要瓶颈,因此,从小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应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1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三

1 农村小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及其成因

农村孩子们的普通话口语交际水平为什么得不到有效提高?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制约了孩子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1.1家庭环境制约学生普通话学习。如今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在家陪伴孩子的多是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他们中极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良好的语音学习,且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对于普通话的学习,大部分家长是支持的,但一方面由于他们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教育孩子,所以他们更多的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

当然,也有小部分家庭觉得孩子学习好就行了,普通话说得好不好无所谓,并不影响成绩。所以,孩子出了学校,就只用方言进行交流,在家里更是从不说普通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按照时间比例,孩子有一大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家庭的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孩子普通话的学习。

1.2社会因素阻碍学生普通话学习。大家可能都有这个感受:在城市里,人们来自四面八方,觉得用普通话交流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农村,大家彼此之间比较熟悉,觉得没有必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或者根本就没有用普通话交流的意识,偶尔说句普通话,还会被当成笑话。孩子们在学校还能勉强使用普通话,到了社会上,失去了用普通话交流的环境,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满口土话、方言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正因为孩子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所以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

在农村还有很多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而且在经常性地使用。如泰州方言中将“你走不走”说成“你呃走啊”;将“自行车”说成“钢子差儿”;将“说谎”说成“谈谎”……正是由于地区的不同,方言和土语表达的意思又比较丰富,再加上经常使用,因此在日常会话时,使用普通话明显没有用方言和土语来得方便。所以,在使用普通话时,就会时不时地冒出大量方言和土语的使用,使语言变得极不规范。

1.3教师素质影响学生普通话学习。教师普通话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这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学校严格要求教师必须用普通话讲课,教师也尽可能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但是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却普遍有待提高。原因有三:①由于历史的原因,一部分老师基本上没有系统地学过汉语拼音,即使学过也不太规范。②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周围讲普通话的氛围不够浓厚,所以日常也没有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甚至在课堂上为了讲起来更省力,学生更容易理解,便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方言。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③平时讲话时没有注意自己的普通话是否说标准,如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混淆、轻声和儿化的读音等等。

2 如何加强农村小学阶段普通话训练

小孩子的模仿和接受能力很强,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普通话最好的时期,学校普通话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和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推广普通话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可以净化语言,提高修养,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加强孩子的普通话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针对农村孩子的现状,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如何提高,如何加强小学阶段的普通话训练呢?通过几年的实践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2.1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尽管我们现已步入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语言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普通话素质,如:经常收听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新闻联播》,注意主持人的播音,通过模仿、比较,留意自身在语音、语调、语感上的不足,加以纠正,力争使自己平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较为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如果能以教师带动班级,由班级带动全校。那么就能在校园里创设一个讲标准、流利普通话的良好教育环境,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2.2抓住课堂主阵地,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1)朗读表演训练口语。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使学生学说练讲普通话。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贯穿在课文讲读的过程之中。例如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一文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这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然后请几位学生有感情地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并让他们讲述哪些词、旬用得好,好在哪里,再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分别扮演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和小猴,让学生得到较好的口语交际表达训练。

(2)采用讨论问题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说话时间、空间,较好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小组讨论。因为它没有教师的压力,只是小伙伴们之间自由、轻松地交换个人意见,往往能畅所欲言,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不管是什么学科,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可以尽量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他们自由地说,但都要求他们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3)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如:交流式的学生互评、反思式的学生自评等,较好地训练了听、说能力。

2.3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外的普通话训练。任何一门语言都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中形成与发展的。在农村,地方语言是主要的交际工具。尽管学生们在课堂上都能用普通话交流,但更多的课外时间则是用方言来完成的。

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以身作则外,我们还应该督促学生人人讲普通话:比如在每期的黑板报中开设推广普通话专栏,宣传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培养班级主持人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主持人的竞选活动;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除了在课外要求讲普通话,还可以布置和普通话有关的家庭作业,如回家收看、收听普通话的节目一一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探索・发现》,少儿频道的《大风车》、《新闻袋袋裤》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生喜欢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规范的普通话语法,培养良好的语感等,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的听、说水平。鼓励学生在课堂以外也尝试讲普通话,并对这种学生给予赞扬,更能激发学生为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而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讲好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在日常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尤其得加强普通话的训练。就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工作人手,让每一个从农村小学走出去的孩子,都能拥有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 普通话范文

★ 关于普通话

★ 教学论文建构与实践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环境探析

★ 普通话教案

★ 普通话考级

14.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四

【摘要】受教学资源不足,教师专业素养低,教学配套设备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作文水平一直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作文教学也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文章客观分析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多维度探索了限制小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一、引言

从长远角度来看,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具有深远意义。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内容空洞,逻辑结构不清晰,立意不明确等问题,一方面不利于农村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不平衡,应引起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写作能力差

1.写作兴趣低。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即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差,由于各学生语文基础、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极易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的情况。

2.存在套话现象。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写作知识和方法以死板的教学方式灌输给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就会在写作中照搬教师的框架和理论,使得写作缺少个性化的内容。

3.作文内容虚假。由于诸多小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写作资料积累习惯,通常会在实际写作中参考大量作文大全,使作文出现诸多雷同,影响了作文质量,难以得到较高的分数。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时间少。从客观方面来讲,小升初的压力巨大,于是,小学生每天都在与教科书、辅导书、作业、习题甚至试卷打交道,而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从主观方面来说,很多小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在浪费时间。这大大降低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阅读条件受限。由于受到农村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图书室较小,里面的藏书较少,不能满足小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很多家长缺少给孩子创造阅读条件的意识,从来不支持孩子买课外书阅读,很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从未拥有过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

3.教师缺乏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把成绩当作学生的紧箍咒,争分夺秒地?o学生灌输知识,搞题海战术,根本舍不得抽出空余时间给学生读课外书,一点都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然而教师们根本没意识到: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三)教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就目前的小学作文课堂来看,大部分教师会选择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即不给予学生任何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自由,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拓展,无法将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写作中。

2.作文教育理念受到限制。受到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过于强调作文主题的思想意识,而忽略了作文题材的典型性和创新性,如果过于强调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3.作文教学模式化情况严重。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若严格按照教师提出的写作模式,则会导致学生的写作格式、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出现类似的情况,完全忽视了学生作文写作生活化的需要。

三、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弊端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了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育观念的最大特点是忽视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农村小学作文教育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使学生在写作方面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表现现实生活,张扬个性等。

(二)教学方式的影响

当前的教学方式对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1.备课阶段。教师在备课时,难以兼顾到全体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与一部分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思维水平不一致,限制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2.授课阶段。小学生作文教学弊端在授课阶段体现得最为明显,包括指导简单化,重视作前指导等;指导仅流于表面形式,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和贴近生活真实素材等方面较为薄弱。

3.作文评改反馈阶段。作文评改是一个再传授、再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疲于劳作,难以长时间保持耐心、细心和精心。而且教师评改的时间跨度较长,有时候学生的一篇习作要在教师手里停留一至两周才可以批改完毕,这样就导致了作文评改反馈的效果极其低下。

四、解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低效问题的措施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全面发展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坚持表现生活原则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符合21世纪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表现生活简单而言,便是搜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写作中,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二)实现作文评价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相长

1.相互合作,自主批改。采用相邻的两位同学优带差进行交叉评改。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批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确保学困生能够开动脑筋,对所批改的作文进行评议,批改,下结论;二是锻炼优等生对语句的提炼和补充。

2.自评和自我反思。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建议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情感渗透其中,便于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

3.教师评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总结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然后在黑板上另行补充,再对照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这种评改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便于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如此作文的缘由并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师的指导意图。

(三)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降低作文起始难度,要求1-4年级学生从写话、习作入手,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选题要贴近生活,《新语文写作》中明确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写作:儿童趣味写作;少年率性写作;公民自由写作。提出这三个写作阶段的目的在于确保小学生的成长能与其自身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发展相吻合。

2.采取多种作文训练方式。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形式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训练任务有效完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表达需要,展开多形式、多类型的作文训练。

(1)情感作文。属于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作文训练,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及在其他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作文经验建构过程。这种写作训练方式可增强学生的体验、观察效果,使其更好地将真实情感融入写作中。

(2)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训练方式包括口头造句,扩展句子,复述课文,备稿演讲等。

(3)坚持写周记。激励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体裁、内容都不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以表达,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3.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作时第一需要观察。”写作即生活。因此,教??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写作时才会有真实的材料,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里词典”和“心里图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五、结语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写作通病,不断总结经验,采用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做好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习工作,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欲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学学术会致辞下一篇: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看当代的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