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形势论文(精选11篇)
1.国内经济形势论文 篇一
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我国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新一届政府上台半年多的时间,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我国经济现在正处于经济复苏前中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6%,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4%。与此同时,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也比上月小幅上升了0.2个百分点。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同比多增31万人,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外出农民工达到1.7亿人,同比增加了444万人。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低于3.5%的预期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之后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已持续数年超过城镇居民。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第三产业延续了增速稳步提高的势头,同比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3.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3.7%,比去年又提高了2.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长10.4%,进口增长6.7%。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去年增加39亿斤。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之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我们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日益多样化,一些国家频繁以反倾销、气候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安全审查等为借口,对我设置各种准入壁垒,对我国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继续扩大“营改增”的范围,出台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产业方面,农业稳定发展,粮食持续丰收,夏收油菜籽产量继续增加,早稻面积增长,长势较好,丰收有望。第二产业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不错,高耗能产业增速有所回落。第三产业增速继续稳步提高,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发展迅猛。行业方面,与居民消费相关的行业好于与投资相关的行业,钢铁、有色等行业较为困难。企业方面,在市场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但也有一批企业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开拓市场,生产和效益状况良好。特别是一批民营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调整,逆势而上,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主要是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化解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中央的政策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将会有所改观,能源短期内也就随着经济利好而有所增长,但受限于中小企业融资虽然依然很难,生产经营还是有困难,上涨的压力依然巨大。“营改增”的范围扩大,金融方面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一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开拓市场,对能源、金属、橡胶等需求增加,同时为其提供价格的支撑。农业稳定发展,粮食持续丰收,夏收油菜籽产量继续增加,早稻面积增长,长势较好,丰收有望,农产品将迎来新的行情,如果丰收,将会对农产品价格下降提供支撑,利于空头。
2.国内经济形势论文 篇二
1 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具有的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越
郑州航空港区位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主要经济区的地理中心, 辐射半径范围广, 空域条件好, 可以有效衔接东西南北航线, 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
1.2 陆空衔接高效
郑州是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枢纽, 利于陆空对接和多式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的建立, 可以有效提升郑州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1.3 产业基础雄厚
郑州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增速飞快, 初步形成全球智能手机的生产基地, 并以此为依托, 聚集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航空运输等相关企业, 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1.4 发展潜力巨大
郑州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布局合理, 航空、铁路和公路等运输功能不断完善, 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核心技术缺乏
郑州航空港区的能否顺利发展, 进而带动中原经济区的腾飞,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而这也是航空港试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经济在近几十年发展迅速, 但是主要还是以贸易加工为主, 科技含量低和利润低的中国制造业仍然水平低下。以在郑州发展的富士康企业为例, 虽然生产着高端智能手机, 但是中国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微乎其微, 其主要的利润仍然为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国外公司所攫取。
2.2 体制机制陈旧
发展航空经济, 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形成基于企业和市场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机制, 但是体制机制的不合理造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非常缓慢。同时, 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也要有创新, 尽快解决各部门和相关层面的协调和推进工作。
2.3 缺乏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任务是保证航空港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现有的航空运输各类人才数量和结构远远不能满足试验区建设的需求。如果想实现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培育航空产业的目的, 引进各类高端、紧缺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3 郑州航空港去发展建设的策略
3.1 以机场建设为重点, 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加强机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保留机场发展的预留用地, 满足机场发展的未来需要, 完善货运配套设施, 做好机场货站、货运仓库的改建和扩建工程, 引入先进的货运设施, 提高机场货站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 设立航线补贴专项资金。为了新增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和支线航空市场的开拓, 政府可以设立航线补贴专项资金, 鼓励更多的航空公司开辟新航线。
3.2 高技术打造产业
郑州航空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重点抓产业优化和自主创新, 扶持高成长性产业, 引进和发展新能源、高档工艺美术品和用品礼品等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既要借力发展, 又要坚持打造自己的品牌, 提高产业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同时, 政府要在全省范围内围绕航空港区发展高技术产业, 坚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而使地区经济得以更快的发展和提升。
3.3 优化环境, 引进人才
郑州航空港区要以高标准优化环境, 这不但关系到航空港区的形象, 还涉及到其对其它地区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及对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航空港区要以花园城市的标准去布置道路设计、绿化种植、设施修建和垃圾处理等各个建设环节, 使之成为吸引人才到来的现代化都市。
4 郑州航空港区对国内经济和地区经济的作用
4.1 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营造良好的经济贸易环境
郑州航空港将逐步完善新郑综合保税区物流、仓储和展示功能, 推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 建设内陆地区口岸后续监管场所, 加大货站、仓储和口岸联检等基础设施力度, 提高口岸信息化、机械化管理和作业水平, 加快口岸建设。同时, 我省还将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实行海关、商检和边检联动服务和24小时预约通关和查验, 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的合作, 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这些措施营造了良好的经济贸易环境, 为航空港区的发展带来了技术和资本。
4.2 发挥自身优势, 引领地区发展
郑州航空港区将发挥交通、产业和开放优势, 推进郑东新区、中心城区两栋发展, 提升郑汴一体化发展水平, 从而提升郑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将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成为郑汴新区的核心区域, 推动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一体化发展。同时, 郑州航空港区还要发挥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 增强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能力, 带动中原经济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并建立健全多层次合作机制, 打造中原经济区参与全球贸易投资、文化旅游和航空港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4.3 打造特色物流产业
按照郑州航空港建设规划, 我省将会全力打造特色物流产业。例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视频和药品等特色产品物流, 建设全球重要的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和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建设空空联运体系, 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加快国际中转物流发展;推进航空物流园建设,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和航空保水燃油基地等, 加快航空物流配套服务发展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将郑州航空港打造成国际化的物流中心, 并带动地区无产业的发展。
4.4 促进地域合作交流, 实现经济共同发展
郑州航空港区依托郑州铁路、公路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 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 加强与长江中游、珠三角、长三角和成渝等地区的联动发展, 完善陆空集疏运网络, 大同中西部国际或与弄到, 并实现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 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等, 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的合作共赢。同时, 郑州航空港区发展外向经济高地的优势, 也加强了与国外的合作和交流。例如俄罗斯空桥航空货运公司在河南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 其运送的河南省外物资已经占有很大比例, 航班密度也已经由原来的每周一班增加到每周七班, 而且还新开了郑州到莫斯科、郑州到芝加哥的航线;郑州航空口岸也开通了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卢森堡、布拉格和安克雷奇等多巧国际全货运航线, 以及首尔、雅加达、新加坡和曼谷等腹舱带货业务,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跨国航线和运输网络。郑州航空港区与国际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都为地方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4.5 为其它城市的航空港区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郑州航空港建设的设想和发展规划, 为其他城市的航空港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截止2012年底, 全国有27个省的51个城市向后提出54个航空经济区规划和设想, 中西部地区的武汉和西安也在发展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二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思路无疑会给这些城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这对于中国雇佣诶经济的整体发展也是有力的促进。
5 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前景
郑州航空港区既有国家在政策方面和组织实施方面的支持, 又有地方政府战略性的规划和建设, 以及支柱产业的服务型产业的支撑。因此, 郑州航空港区发展前景广阔, 最终将会成为全球化、内陆开放型的航空港区。首先, 郑州航空港区将拥有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郑州本就据中原之地, 拥有发达和完善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系统, 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而航空港区的发展建设, 可以实现郑州航空港区的陆空联运, 从而保证空港客流和物流的顺畅流动。其次, 郑州航空港区将拥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航空港区的便利位置、优越的政策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将会吸引国际航空公司开辟新的航线, 从而给航空港区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 无形中也会提升机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后, 郑州航空港区会拥有舒适的研究环境和居住环境。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和建设对于郑州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形象, 美化港区居住环境, 以利于人才引进方面, 还是从建设理念, 以高标准建设新城方面, 政府都会创造舒适的研究环境和居住环境, 使郑州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 郑州航空港区成为现代化航空都市, 为带动地区经济和国内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 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建设既可以将郑州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航空货运枢纽, 有效摆脱与周边机场竞争的情形, 也将强化郑州航空昂的资源吸附能力, 深度调整中部区域经济格局。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不仅会给地区经济带来质的变化和飞跃, 更会给国内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使我国经济发展在正常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耿纯.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D].郑州大学, 2012.
[2]薛江伟.空港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9.
[3]张华飞.国际化背景下加快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3) .
[4]曹允春, 董磊.郑州航空港区临空高科技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11 (1) .
3.国内经济 最难将息 篇三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诗句,可以形象地描绘出当前国内经济的现状。
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侵入国内实体经济,中国政府提出了规模宏大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伴随着全球的联手救市,国内经济随同国际经济一道企稳。
目前,第一波金融危机的洪峰已过,虽然向经济体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初见成效,但货币政策扩张能否最终带领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尚无定论。困扰全球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不均衡和消费不足,这个问题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预见,在未来很多年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要对改善经济失衡状况、扩大需求做出解答,这个答案就是金融危机的出口。
银行:信贷投放迭创新高
“很难想象,今年银行新增贷款将超过8万亿元,除非政府疯了。”4月21日,高华证券在提交给客户的非正式报告中作此表述。如此激烈的口语化语言,很少在四平八稳的券商研究报告中见到。
但在中金公司看来,8万亿元并不是难以企及的目标,尽管监管层年初制定的新增贷款额度为5万亿元。今年前三个月,银行新增贷款都在1万亿元以上,其中3月份更是创下历史单月贷款纪录,新增贷款高达1.87万亿元。一季度新增贷款合计4.63万亿元,超过监管层年初新增贷款目标的9成。
虽然在过往年度,银行为了及早获得贷款收益,也会在年初突击放贷,在一季度完成过半的贷款额度。但今年银行的新增贷款超常规增长,还是引起了业界和监管层的极大关注。
4月21日,央行召集各大银行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开会,监管层虽明确表示不限定信贷投放额度,但要求银行严控放贷风险,防止不良资产出现反弹。
事实上,为降低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监管层能容忍银行贷款接连放出天量,已经是仁至义尽。摈弃了金融系统的本位主义,在刺激经济和“保8”目标上,银行与政府决策层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在经济下滑和利率下降周期时大力放贷,银行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但监管层和各大银行高层屡屡向市场提供信心:未发现不良贷款率出现反弹,银行贷款风险可控。银行如此表白,是否会成为“皇帝的新衣”呢?
现在,银行业的时髦语是“以量补价”,试图以扩大贷款规模,来弥补利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2008年,银行存贷款利率数次下调,由于非对称性调息的存在,银行所获得的息差收窄。同时,由于股市下挫,股市资金回流银行以定期存款方式存放,也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2008年年底,为刺激住房消费,监管层对首次购买自住型住房的贷款实行7折利率优惠,随后,利率优惠扩大至存量房贷和改善性升级购房。房贷作为银行优质业务,虽然还没有一家银行公开披露房贷7折优惠给银行带来的影响,但银行的利息损失还是十分惊人。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北京分行,利息损失就高达8亿元。
目前看来,在“以量补价”上,银行赢得首局。4月23日,民生银行率先发布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基本与去年持平。而根据券商研究所去年年底做出的预测,银行业一季度利润将同比下滑。不过,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不领情,民生银行领跌银行板块,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绝对额的上升,引发了市场对其资产质量的担忧。
民生银行可能并不是市场特例。各大银行今年一季度突击放出的贷款,将在2010年中或以后才能初步评价其放贷质量。对于出现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苗头,监管层一定要时刻保持密切关注。
银行业是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在经济下滑的逆周期扩大贷款规模,有违经济原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大银行遭遇重创,坏账率急剧攀升至20%以上,在技术上已经破产。随后,监管层采用剥离坏账、央行再贷款、注资和向国际战略投资者廉价出让股份、IPO等途径,在全体国民和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共襄善举下,银行体系惨痛调整了近十年才渡过难关。而农行彼时酝酿的乱摊子,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完毕。
前车之鉴,银行为了控制自身的风险,傍大客户,傍大项目,贷款多数进入了投资领域。目前国内经济出现的困境,就是国际消费不足传导至国内的产能过剩。在过剩的产能上再增加产能,必将带来经济的进一步不均衡。投资过剩、需求不足的不均衡局面是埋在中国经济成长之路上的雷区,如果引爆,银行系统必将最先遭殃。
有市场人士愤愤不平地表示,在金融危机中,国有垄断经济得到了加强,“国企是政府的亲儿子,私企是后儿子”,国企效率低下,获得的金融资源支持最多,“傍大款”将是银行体系面临的最大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内银行业由于相对封闭,也没有广泛进行证券化创新,受冲击相对有限。但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制约银行业的难题离不开整个经济环境。从现在看,金融资源没有流向正确的地方,在垄断行业堆积产能,如果出现危机,将积重难返。
股市:资金推动下的恢复性上涨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是近来市场上活跃的中小投资者对股市的形容。从上证综合指数去年11月创下最低点1664点算起,现在的反弹幅度已经超过50%,涨幅翻番的股票比比皆是。
股市历来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而在这波行情中,股市天气预报的功能在很多谨慎的投资人士看来有点失真。一季度6.1%的GDP增长率创下多年新低,中央财政收入萎缩幅度超过一成,全社会用电量持续下滑,尽管市场已经在拿放大镜寻找经济复苏的讯息,但在上述三个指标面前,都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
可能经济回暖了?笔者经常用餐的中国人寿大厦地下餐厅,去年年底用餐者一度稀稀拉拉,附近办公楼的上班人群自带午饭的情形十分普遍。现在高峰期吃饭排长队,一直延伸到二十米以外的门口。另外有不少朋友向笔者反映,飞机的客座率比之前高了很多,于是就有了当下备受争议的航空公司结盟提高票价。
无论如何,消费者信心增强了,不捂紧钱袋子了,这些都可视为经济恢复的前兆和先决条件。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是股市长期走牛的动力。
尽管监管层一再否认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但目前的股市是资金推动行情毋庸置疑。由于中小市值股票流通盘子小,资金更易撬动,于是,撒着欢儿往上涨,深圳中小企业板自年初以来,涨幅过300%的股票并不少见。业绩优良的大盘股涨幅远远滞后,市场炒作的重心是题材和概念,于是流言横飞,故事遍野。对于一些题材股的上涨,即使上证指数在2500点低位,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还是提示了股票资产的泡沫化倾向。
总而言之,是该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在未来任何一个时点上回头看,可能现在都是做股票的最好年月。恐惧气氛没有褪净,市场不时受到利空的袭扰,筹码不停地高换手,追高就先套在高处,抛售了还有阶段新高,这是最难以把握的反弹行情。虽然有点蹒跚,但距离谷底越来越远。
地产:政府呵护下的“小阳春”
“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房地产问题,如果房地产行业不复苏,整个国民经济无法复苏。”尽管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因为博鳌论坛上房价相对居民收入没涨的言论被举国民众“围殴”,但他的这个观点还是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赞同。
有业内人士向笔者调侃,房地产业多少有点像离经叛道的热血青年,时不时会捅出娄子,让政府履行家长职责修理一番,但不会动真格的,“虎毒也不食子”。
在日前结束的博鳌亚洲经济论坛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又拉上任志强去布道,“(可能)小潘有点笨”,带有任志强风格的开场白被做成视频在各大网站上留传。二者的分歧在于政府救市政策是否还有空间,任志强认为还有购房退个人所得税、全面放开购房落户等后续手段可以祭出;潘石屹则认为政府救市已经到位,现在出台的政策已经超过开发商预期。
从自由市场经济的层面,潘石屹的看法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如果说朝令夕改是损害政府公信力的不严肃行为的话,那么,对于下辖的开发商来说,政府的角色简直是玩偶,尽管他们在公开场合不这么讲。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金融活动跳崖式断裂,投资人如惊弓之鸟,本能地回收资金,造成市场上流动性严重不足。拜金融危机所赐,国内房地产市场也陷入冰封状态。据笔者所知,当时,北京不少开发商都在做这样的测试:在不出货的情况下,公司能维持多久?最长的也不过维持一年。
于是,就有了开发商、行业协会和投资银行代表一起在大小会议场合游说监管层和政府智囊,要求放开在楼市高峰期限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放开第二套房贷,刺激投资需求;减免营业税、契税等交易环节的税费;购房冲抵所得税并落户。
政府体恤之深,给予开发商的大礼包不限于此,允许开发商延长土地出让金付款时间,缓征土地增值税,这是见得台面的;见不得台面的是,开发商可以便宜行事,退地或修改规划。
银行也对开发商伸出援助之手,首先,提出首次购买住房实行7折优惠利率;其次,放开第二套房贷,对投资性购房提高低杠杆比率的限制形同虚设;再次,开发商多无力偿付2008年到期的长短期借款,银行同意展期偿还。
2008年上半年,楼市掉头向下时,潘石屹曾发出了“百日魔咒”,认为在三个月之内,中国楼市将全面洗牌,一些企业将出局。“百日魔咒”并没有应验,一年之后,潘石屹认为是政府和银行托底,房企倒闭的现象并没有大量发生。
潘石屹并没有食言。目前,在香港上市的绿城、富力、雅居乐、合生创展等几家质量不错的上市房企,都为一些数目不那么庞大的外币债券弄得焦头烂额。在他们眼里,外方投资人比内地银行难缠得多,很难达成融资条款的修订。如果内资银行也像外方投资人那样逼债的话,现在市面上耳熟能详的企业可能都处在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清算的状态。
政府的呵护和银行的善解人意给开发商帮了大忙,开发商应该感谢这个“中国特色”。有了政策托底和银行资金做后盾,开发商镇静了很多。让它们始料不及且喜出望外的是,春节过后,楼市成交出现井喷,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小阳春”。观望了差不多一年的刚性需求,加上在楼市上涨期一直忍住没有出手的改善性需求集中爆发,楼市成交畅望,所有阴霾一挥而散。
于是,业内之前认为问题最大、调整起来最痛苦的房地产业反倒有惊无险,在龙头公司利润并没有折损的情况下驶离旋涡中心。最近,新楼开盘一日售罄、投资豪客一买数十套的场景又开始出现,有些开发商按捺不住喜悦小步快走地调价。
好在是一线地产商开始在公开场合呼吁了,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慎提涨价,业内不愿意看到需求集中爆发后又因为楼市虚火重新陷入沉寂。如果看看开发商手里积压的库存和土地,就会知道住宅产业是刚走出沉疴的病人,肢体还不那么康健;如果看看北京核心商务区大量空置的写字楼和商铺,就会知道商业地产的问题可能更大。而这些商业物业,有不少已经抵押给了银行,如果产生大幅贬值,将震动整个银行体系。
汽车:财政补贴下的单季销售冠军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销售国,这要在经济繁荣期,必将作为扬我国威、长我志气的喜讯大力传播。“最大汽车销售国”之所以被媒体和政府决策层淡化,一为经济萧条期刻意低调使然,二为确实找不出高兴的理由。
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正困扰着国内车企,在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车企的净利润却同比萎缩过半。究其原因,旺销的车型都是小排量的低价位车,还有相当部分是政府为扩大汽车消费,表现出对农民的体恤,下乡促销财政补贴的农用车,利润率可想而知。
提起汽车产业,也难为国人自豪,这是决策层“市场换技术”败笔的集中体现。虽然车企都本地化成长了,但除了奇瑞、比亚迪少数几家国内品牌初步稳住阵脚外,热销的车型都是合资厂家的产品。虽然中方股东在股权比例上与外方股东平分秋色,甚至还会略胜一筹,但核心技术和品牌等主导权还掌握在外方汽车手中。现在不提倡狭隘民族主义了,但中国车企单季全球最大销量的地位与其竞争力并不匹配。
4.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 篇四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这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预调、微调,对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但支撑回升的力量脆弱,存在反复的可能。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要防止过度刺激,增加经济泡沫化风险;又要防止短期大幅下滑,引发难以预料的系统性风险。
过去70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中国剩余劳动力与外国资本的结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已不再过剩(因为农民工的工资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已逐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未来经济的发展必须要靠技术进步才能实现。
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下行态势,并呈现出起伏较大、效益下滑、风险上升、预期不稳等特点,宏观调控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这与欧债危机反复、国际经济动荡密切相关,更体现了国内企业短期去库存、去杠杆与中长期增长阶段转换的叠加效应。
同时,注重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激活和释放增长潜力,促进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今年以来,内需和外需增速均有所放慢,生产活跃度降低,产能利用率不足,经济运行延续回落态势,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特点。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处于轻度衰退状态,美、日经济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下行趋势放缓,我国出 口增长将有所回升;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望增加。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和美国大选两大国际重大事件别的发生,国际经济也会有所变化。聚焦国内,央行行长周小川做出了两个回答,一个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另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还会出现哪些影响因素。尽管国际局势尚不明朗,但从国内前三季度的经济形势来看,已经整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
5.国内经济形势论文 篇五
谈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很多人都会说“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局势,表面上看是好的,但事实上,中国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际局势紧张,国内改革迫在眉睫,经济发展减缓、结构性问题突出和居高不下的通胀预期仍是悬在我国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多方压力之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稍有纰漏,就有可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90年代日本经济的大衰退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政治上,虽然我们的政体较西方具有很大优势,但我们仍然必须逐步解决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必须承认,我国人大代表选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人大代表中很多不过是“代表者”,而不是“代言者”。同时,腐败也是威胁党的执政地位的大问题。民怨不得通达于上,政令不得通行于下,这迫切的需要我们进行政治改革。
经济上,我们面临着解决经济领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重大挑战。外需疲软,内需增长缓慢,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放缓,人均GDP较低,贫富差距拉大,能源短缺且浪费严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拉动内需战略、新农村建设战略、中西部崛起战略等,加快经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改革既要有谨慎的态度,又要有大胆的行动,才能顶住国内外的压力,完成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
6.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 篇六
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是时事学习的基本要求蒋超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也是时事考核的基本原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一:中国西部全面小康建设的国内外形势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看法一直有两种:一种认为当前国际趋势不利于中国的下一步发展。另外一种认为当前的国际形势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对中国是有利的。我持第二种观点。理由是,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公信力正在丧失,全球规则的制定者逐渐消失。
5月27日,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齐聚杭州,在27日的会上,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简单说就是:环境复杂、于我有利、机遇存在、任务艰巨。
把脉经济形势之后,习近平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10大目标”,并对这10个目标相继开出药方。这10大目标,具体说是(1)保持经济增长、(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6)改革体制机制、(7)推动协调发展、(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关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总书记一口气讲了七个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7个创新,这都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这7个创新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相互联动的。
“一带一路”是我们的创新,是大国的智慧。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一带一路”战略将重点延伸到中西部广大地区,西部地区再次迎来了扩大开放、实现赶超的重大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仍有相当差距,西部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任重道远。
如果说第一次开放,是邓小平的14个特区;第二次开放是中国加入WTO;“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开放”,这是层次最高、水平最高,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开放。“一带一路”就是我们的目标。“一带一路”使我们整体的产能、文化、金融得以提高。
央视报道,东盟、亚洲已经有5个国家使用人民币超过50%,包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这不够,我们准备在未来十年中增加30个,目前全球使用人民币有27个国家,使用储备12个国家,使用作为外汇有13个国家,但是人民币占全球总额的2.7%。我们一定要通过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支持“一带一路”。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上,我们需要谨记三句话,即:共商、共建、共享。搞五通,第一,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沟通,搞港口、机场、公路、铁路,我们现在已有21条高铁正在全面铺开;第二,要做到基础设施连通。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利相融,心相通在网相连;第三,除了政策沟通、基础设施连通之外,我们还要有货物畅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现在正是进口最好的时机;第四,要做到资金融通,包括亚投行,包括我们的丝路经济,包括金砖国家,亚洲国家未来5―10年基础设施投资约为8万亿;最后,加强人心沟通。
西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特别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无疑提供了一个历史发展新机遇,必须深化西部大开发,为实施“一带一路”规划增添强大助力,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促进西部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二:简述国内外证据的形势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精髓,没有证据案件事实无法认定,司法裁判难以作出,因此证据在诉讼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在审判方式改革以后,修订和完善我国的证据立法已逐渐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但在立法模式上还存在不少分歧。确立我国的证据立法模式,除了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依据我国的国情外,还应重点考虑证据立法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选择什么样的立法模式,这不仅是关系到证据法的内容和体例结构问题,也是影响证据法规范在实践中能否充分发挥其功效的重大问题。
在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西方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显然高于东方各国。研讨证据法自然也应当了解主要法治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进而选择可供我们借鉴且能在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的立法模式。考察两大法系国家的证据立法,总体上是两种立法模式。
(一)、独立的证据法典模式。
采用该立法模式的大多是英美法系各国,在证据立法方面,英美法系制定有独立于其他部门法律的证据法典,但在具体的立法模式上又有一些差别。(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采用统一证据立法方式,法律适用效力及于所有诉讼。美国曾先后制定《模范证据法典》、加利福尼亚州《证据法典》、《统一证据规则》与《联邦证据规则》等证据法,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也都有统一的证据法。这些证据法不仅具有刑事证据的内容,也包含有民事证据的内容,具有适用于所有诉讼的效力,构成三大诉讼法统一适用的证据法律体系。由于遵循先例的法律文化传统,除这些法典构成证据法重要表现形式外,还有依据对宪法和其他法律解释而产生的大量判例法。(2)英国也是单独立法,但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而是实行民刑证据相分立的模式,如《1972年民事证据法》、《1995年民事证据法》适用于民事领域,而《1965年刑事证据法》、《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和《1999年青少年审判与刑事证据法》等则只适用于刑事领域。对抗制诉讼最初产生于18世纪的民事诉讼中,律师在民事审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同时期的刑事审判并没有现代意义的对抗制的诉讼程序,到19世纪,一些证据规则,只在民事诉讼中得以建立。在刑事诉讼方面,由于1907年以前没有设立专门的刑事上诉法院,刑事上诉机制没有得到真正确立,法官未能将证据规则体系发展得如同民事诉讼那样。直到20世纪中期后,由专门的刑事法律改革委员会对证据制度进行全面审查,产生的证据规则相继被有关的证据法所吸收。现代英国尽管民事和刑事诉讼都实行对抗制诉讼,但是在审判程序中存在很大不同,制定法的改革采取不同路线,也加大了民刑证据法之间的差异,故英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证据法,而是根据不同诉讼分别立法。
(二)融入其他法典中的证据立法模式。
7.低碳经济的国内研究综述 篇七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低碳经济”的概念, 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气候变化国际制度框架 (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 特别是《京都议定书》遭受空前挫折的形势下由英国率先提出的。2003年2月24日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构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DTl2003) , 其总体目标是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 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
《能源白皮书》指出, 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 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 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 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低碳经济的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实践的进展, 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探析, 并给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低碳经济内涵方面的研究
鲍健强 (2008) 指出, 所谓低碳经济, 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 但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 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 它加速推动了建立在化石燃料 (能源) 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金乐琴 (2009) 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理解低碳经济需要把握其三个重要特性:综合性;战略性;全球性。
方时姣 (2009) 指出,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 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吴昌华 (2009) 指出低碳经济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 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
潘家华 (2010) 指出, 低碳经济, 重点在低碳, 目的在发展, 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内涵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形是零排放;第三种情形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三种情形低碳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正增长 (GDP增长率大于零) 。对于英国等发达国家来说, 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绝对的低碳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目标应该是相对的低碳发展。
庄贵阳认为,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 实施一场能源革命, 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减缓气候变化。
冯之浚和金涌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 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
李胜、陈春晓总结前人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践, 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 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 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 它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
张莲莲指出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
2、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研究
黄栋 (2009) 认为,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出于以下考虑:首先,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伴随工业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消费会大幅度增加。其次,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 随着中国的崛起, 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第三, 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
冯之浚 (2009) 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这既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 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王毅 (2009) 指出,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应该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从另一角度看, 中国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 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郭万达、刘艺娉 (2009) 认为未来40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鉴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外交谈判问题比较复杂, 我们应“内外有别”, 对外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 “对内”, 则要抓住机遇, 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 这是我国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为重要的意义。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金乐琴等提出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坚持国家利益, 正确评估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和责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 变被动为主动, 实现发展与减排的良性循环;坚持两条腿走路, 积极构建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 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 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任力根据中国国情, 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对策: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建立低碳型社会;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 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
孙佑海、丁敏从法律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思考, 提出加强立法、建立健全法制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力措施。
王文军认为低碳经济的实现, 首先要依靠技术, 其次要依靠制度, 尤其是要制定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 同时结合实际, 提出以下思路: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全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能源利用;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能源效率;强化宣传工作, 吸引公众参与;有效发挥碳汇潜力,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寻求低碳经济发展出路。
徐冬青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 应确立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积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利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大力植树造林, 增加碳汇。
杜明军提出通过以低碳财政资金为先导平台, 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项目为载体, 引导、拉动低碳经济龙头企业对现代节能项目的投入, 整合各类低碳发展资金, 逐步形成低碳经济转型的“聚宝盆”效应。
姬振海认为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是低碳经济实现的两种途径。
冯之浚等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建议有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发低碳技术, 加强科技储备;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改善土地利用, 扩大碳汇潜力。
李胜、陈晓春从创新角度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政策建议:创新国家能源安全政策;创新国家产业、金融和财政等相关经济政策;创新公民参与的社会政策;创新国家科技和人才政策, 促进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消费政策, 倡导绿色精量消费;创新文化政策, 倡导生态文化。
三、结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履行减排义务和争取发展权利的双重任务, 从长远来看,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实现“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和节能减排”的多重目标。面对机遇与挑战, 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宝贵经验, 同时立足本国国情, 结合自身的特点,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摘要: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的今日, 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低碳概念提出后, 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内涵,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方面进行了深度探析, 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本文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观点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评论。
8.外汇储备如何刺激国内经济 篇八
外汇为什么只能用在海外?
首先,外汇储备是央行的“对外资产”,而不是财政部的资产。一方面,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负债。这是由于,外汇储备是央行通过发行人民币,从企业和个人手上按照当时的汇率“买”回来的。企业和个人愿意用当时的汇率换出外汇,央行随时要把外汇兑换出去。另一方面,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储备表现形态是“资产”。任何时候动用这些外汇,在国际市场上应该具有银行发出的人民币等量的购买力。由此可以看出,外汇储备对内是央行的负债,对外是央行的资产,不能像4万亿那样作为财政收入,通过政府支出直接投入中国经济运行。
那么能否由央行来投放呢?这就涉及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入央行的外汇储备要转身投放国内的经济运行,一定要再转换成人民币。但是,央行的外汇储备再换成人民币进入经济运行,意味着二次兑换。假如汇率是1美元兑7元人民币,第二次兑换以后,相当于1块美元换出14元人民币。二次兑换带来两个可能的结果:如果维持汇率不变,两个7元钱都要兑换成一个美元,结果就会发生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一些亚洲国家外汇储备几近告罄的货币危机。如果汇率变化,变成1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结果就是人民币大幅贬值和严重通货膨胀。
而且,如果可以二次兑换,就可以三次兑换、四次兑换,这种外汇重复兑换行为与央行印钞票没有什么区别,每次兑换都相当于央行发出以当时汇率计算的等量货币。如果经济形势恶化到要靠印钞票来刺激经济的地步,也用不着转弯抹角玩外汇兑换的游戏,直接像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先生说的那样,从直升飞机上撒钞票就行了。
外汇资产的购买力在国外,这就是“外汇只能用在国外”的逻辑。
直接把外汇用在国内的误区
最近,有建议从近2万亿外汇储备中发1万亿给老百姓,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个做法行不通。如果老百姓把外币换成人民币在国内消费,1万亿外汇又回到了央行,2万亿外汇没有变化,但是,央行同这1万亿外汇进行了二次换汇,多发了等价于1万亿美元的人民币。而如果老百姓把外汇拿到外国消费,首先没有直接刺激中国经济的作用,更糟糕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少了1万亿美元,央行却已经等价发放了2万亿美元的人民币。结果与第一部分讨论的一样,不是货币危机就是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还有建议说政府可以到海外市场上去购买消费品,然后免费发给老百姓。首先,这一招与刺激国内经济无关,如果进口一般消费品,还可能打压国内市场。并且外汇储备同样也减少了1万亿,而央行已经等量发出2万亿美元的人民币,给国内经济造成的后果与上面的建议“殊途同归”。
有观点认为,央行只要不发票据对冲结汇的人民币,把外汇再兑换成人民币用在国内不会增加流动性。这是一个非常似是而非的说法。央行发票据对冲的是已经发出的并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目的是减少这些货币再创货币的能力和乘数效应,与二次兑换产生新增货币发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央行的票据发行对央行的外汇资产负债表没有影响,2万亿美元与等价的人民币的债务关系没有改变。但是二次兑换以后,央行外汇资产负债表上的2万亿美元对应的人民币债务就增加了一倍,仍然逃不出货币危机和通胀的命运。
曾经有观点认为,我们把外汇储备投资海外,这些钱又通过外国机构转投中国,外汇储备还是回到国内来,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投资中国呢?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地方。我们投资在海外1块钱是1块钱的外汇储备,当外国人将这1块钱的融资再投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又增加了1块钱,而原来投资的那1块钱仍然是我们的外汇储备,我们现在有2块钱的外汇储备。这与我们自己把1块钱的外汇储备兑换两次是完全不同的。
如何将外汇“用”在国内?
温家宝总理提到用外汇储备支持经济,是从中国经济实力的角度,从中国存在调控空间的角度,表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恢复经济的信心,也说明中国的经济没有到要靠印钞票的境地。可外汇储备如何支持国内经济增长呢?
首先,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中国累积了全球最高的外汇储备,具备较强的支付外债和其他正常外汇需求的能力。在当前危机时刻,对于稳定外国直接投资,防止资本大规模流出是非常重要的实力保证。
其次,较大的外汇储备可以通过推动进口增长来拉动国内的投资增长。通过企业向银行贷款,然后换成外汇后用来购买国外技术和机械设备,特别是在环保和能源领域的国外技术和机械设备,最后形成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中国增加进口,对于出口国的经济有利,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
另外,温总理的讲话提到对农行的300亿美元注资,这笔注资是对国内经济更直接的支持。农行是最后一家没有上市的国有大银行。如果能在此关键时刻,通过注资,完善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提升经营管理的能力,无疑将增强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稳定,同时在刺激农村消费增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农民工就业,以及加快农业生产的集约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外汇储备保值也成为非常紧迫的短期问题。首先,全球经济危机非常严重,欧元、英镑都已经大幅贬值,美元贬值只是时间问题。其次,外汇储备保值是当前国内经济稳定的重要保证。增加石油储备和资源储备,对于外汇储备保值非常重要。只有变“货币”形态的外汇储备为“资源”形态的外汇储备,才能真正保值。
外汇储备可能还有许多途径为经济增长作贡献,为国民谋福利。但是,都必须通过上面所说的海外开“花”、海内“香”的方式。否则,后果不是货币危机,就是通货膨胀。
9.国内经济形势论文 篇九
转载▼
美国的选举已经结束,中国的新一届领导人大家也猜测的八九不离十,也就没什么悬念,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美国总统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增加更多就业,未来对中国的双反调查等贸易摩擦将越来越多,且欧洲也会跟近,对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要求市场化,那么中国商务部也会开展双反等贸易反制报复性措施,并开展人民币更多国家的货币直接兑换业务。由于日本购岛闹剧,目前中日关系暂无法解决,至少要等野田解散国会举行大选后,中日双方会有某种妥协来改变目前的现状,也只能稍微好点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但日本企业逐步迁移中国的趋势也不可改变。中国将会加强同德国、法国,其次为金砖五国的经济金融合作,中美在摩擦中继续合作。
也就是说国内的一些制造业特别是低端出口制造业将萎缩,政府为了调结构转方式,将大力扶植高科技、新兴产业、品牌有质量的企业,向德国、美国学习,将大力增加基础建设特别是高铁、地铁、环保、城镇化建设、旅游资源,扩大内需因为要保持7%~8%的经济增长率。象一些三四线地方的各乡镇为了增加财政,将会把镇街附近的农田规划来扩大城镇化,会建一些商品房、别墅、且有当地特色的房子,甚至可能把现有的也会做一些改造,为了新农村建设、为了城镇化进程、还可能为了旅游资源等(这个我本人是反对的,不应占农田,以后那里农民的子孙后代干什么,这一代可能还生活的可以,二、三代大部分就可能住公租屋,饿不死罢了),从现在开始大多数老百姓的消费比以前更谨慎,因为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人将更强调自我,单身也将越来越多,性的观念也越来越开放。今天先写这么多......如果阅读的人多将继续写......1、很多人在期盼2013年房价会下降?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可能下降,且未来10年都无法下降(个别城市除外)。不能简单的用什么某个城市有多少库存未售房来衡量,要从宏观角度去分析,首先18大提出到2020年,大家的收入要翻一翻,怎么翻?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之一,中央只是讲要调控(主要原因有2:不能把全民的钱都投资到这块,没有去做实业这对国家长远发展不利,其次大多数老百姓怨声载道买不起房子),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目前主要靠卖土地、房地产等收入来源。
2、再说到到2020年,大家的收入要翻一翻,实现小康,我非常相信能翻一翻,记住不是说大家每个人平均都翻啊,其次每年的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也不少,现在丢在地下一毛钱几乎没人捡,10年后可能丢在地下一元钱可能没人捡,如果你10年后扣除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外比现在的收入上涨20~30%,你已经很不错了,那是真的小康了,收入翻一翻并没有说扣除这些因素的。当然政府会在医保、社保、卫生、法律健全等民生方面加强。
3、目前大家在失业率方面关注的不够,但5到10年后,中国也必定象现在的欧美一样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未来的10年,中国各地的城镇化进程会加快,很多原来是农村户口的会逐步成为小城镇户口,现在很多人有工打,如果
没工打还可以到农村种田,感觉没什么失业不失业的,10年以后呢?中国的城镇化至少上升10~15%,达到60~65%的城镇化,那时还有多少人有土地为自己的经济来源?那时候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机械化或减少,迁移到东南亚(现在已开始),因为我们的用工成本加大了,那时候很多40多岁到60岁之间又没什么技能的人特别是男人可能成为失业的最大群体。现在很多企业招聘超过35岁基本不要,除非你是高级管理或技术人员,或做普工。
4、我有一个朋友是美籍华人,他告诉我,美国的物价比我们低太多,但美国人收入却比我们高多了,20万美元(130万人民币)基本在美国很多地方能买到别墅(但美国要交1000多美圆的税,但产权是永久性的),我们中国10年后虽然大家收入高了但支出也非常高啊,离他们的高收入低支出的生活差距会很远,当然不排除2:8原则的少数人活的象神仙,但我们大多数还是感觉没幸福感?就象中央电视台问你幸福吗?有一个人回答我性冷淡一样的滑稽。当然我们的国家还是在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先写到这里......18大后新的国家主席,我个人大胆预测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可能是2个方向的选择:
1、在2013年5月底或6月初出访印尼,加强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反制美国在该地区的日益加强;
2、也有可能是第一个访问白俄罗斯再马上访问俄罗斯,加强传统的关系。
第二次访问的肯定是欧洲,首先是德国,法国,2013年9月份第三才去美国访问。
关于中美关系:
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很多人现在有点夜郎自大,总觉得美国快不行了,中国要代替美国成为世界老大了?我们中国这些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确实进步很大,但与美国一比还是相差太大,就算哪些所谓的专家推算在2016年或2018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可人均呢还是还是在几十名。
在未来几十年,美国还是全球老大,中国只能且只合适做老二,为什么?我们要理性分析看待:
1、军事:在空军、海军、航空航天、信息化、核武器,中国还是无法比,不管是设备先进还是数量,还是军人的实战,只是这10年多我们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军事设备及信息化能力;我们的核武器很少,我们没有大型的运输机、没有核动力航母,没有远程轰炸机,没有远程作战能力。
2、经济:我们只是量大而不精,请问世界名牌中国的有几家?世界五百强中国又有几家?高科技民营国际性的企业有几家,华为还算不错吧,如果美国对我们经济制裁的话,华为不超过3个月要倒闭,为什么?因为很多的CPU等芯片是要向美国进口的,何况其他企业呢?这些还不算很核心的经济博弈,美国为什么世界独秀:A、虽然世界上主要有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为主要结算货币,日元快不行了,欧元风险也大,我们为什么持有美元外币最多已经很明白了吧?美国通过汇率或超印美圆,世界各国财富变相缩水;B、知识产权:光这项世界各国都不知道每年要送美国多少钱?我们中国人的创新确实不如人家,但我们的模仿能力确实很强,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很强但不是最强的原因 C、军火生意及收保护费,D、高科技的高利润,E金融工具例如评级机构,世贸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银行集团(WBG,World Bank Group)基本被美国主宰。
3、文化:美国等西方国家崇尚民主、自由、公平、选举等普世价值,且很多的媒体也就是世界的口舌被他们把握了。
4、政治:美国很多盟国,而中国呢?
今天18大常委名单、政治局名单等公布于众,引起全世界关注,首先的恭喜!但其实这个名单大家都猜测的八九不离十。新一届政府领导带领我们建成小康但面临的问题却不少。
1、经济增速逐步下滑:外需下降,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出口下降;
2、通涨压力一直存在,对内人民币通涨,对外人民币升值双面夹击,造成高成本生活压力不断在加大,民间资本缺乏出路,地方政府债务缺乏监管;
3、法律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办什么事情喜欢走关系但同时又憎恨人情关系社会风气,收入分配不公平拉大了贫富差距,社会伦理道德缺失人情冷漠,没信仰、金钱至上强调个人自我;
4、反腐败,现在中央领导认识到官员腐败的严重性,可能造成亡党的后果,现在老百姓对腐败为最大的反感;
5、城镇化带来的户口、教育的学位、高考问题,人口红利的劳动力减少、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严重后果、丧独家庭问题、中老年特别是男人的失业问题、养老问题,环境恶化、有钱人外迁;
6、对外目前要处理好中美、中日关系;
等等......最根本就是要增加广大老百姓的收入同时要降低广大老百姓的消费支出才会小康,才会幸福!如果只是提高收入同时也提高生活的成本支出,老百姓只是表面幸福其实没安全感又哪来的幸福呢?
中国老百姓要真正幸福,小康生活,中国政府必须推倒几座大山:
1、腐败为第一座大山,特别是官员腐败,已经发展到亡国亡党,这是18大中央领导说的,可见是多么的严重及其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
说明我们的体制不完善,特别是监管体系。人性存在弱点,权钱交易是可以理解,当诱惑足够时,好人变坏的可能性非常大,缺乏监督和一把手说了算就很容易产生腐败。
2、药品、食品的安全为第二座大山,45天速成鸡,各种食品药品的添加剂,为什么现在的人得各种癌症那么多?惟利是图的生产商缺失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官员查处不力。
3、传销:经济邪教,目前在各地又死恢复燃,特别是在湖北、江西、河南、河北等地。要破坏多少家庭啊?希望政府象对待法轮功一样的严惩力度在中国灭绝。赌博你是愿赌服输,可传销是熟人骗熟人,刚开始你还不知道呢?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一般会信吧,这样下去搞的整个社会只有相信自己了,这个危害性太大了。
4、交通与煤矿:给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官员敬礼,有进步但不够!
5、社会公平正义:司法独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核心的保证,不断完善法制体系。党内民主与党外、媒体监督也非常重要。
10.国内外经济学经典教材简评 篇十
国内外经济学的经典教材可以分为入门教材、中级微观、中级宏观和高级微观、高级宏观等。初级的入门教材一般是针对初学者,所以大多举案例和现象。加以文字解释,偶尔添加二维图案。高级教材注重数理逻辑,而二维图案及文字已难以表达、解决所说明的问题,故多用数学证明或代数方程,夹杂现代数学工具。中级教材则介乎其中,界定甚为模糊。教材难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越是高级,则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数理逻辑之严谨,反不如低级实用。下面主要对在考硕、考博中常用的国外和国内教材进行简要说明。
一、入门教材
1.曼昆《经济学原理》(第4版中文版为北大版)
曼昆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源,研究范围偏重宏纲经济分析。
《经济学原理》为大学低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文中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复杂的教学用得很少,面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十大原理”,非常方便向乎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通过此书,读者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并用于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非常值得一读。
2.萨缪尔森《经济学》(多家版本)
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的认识框架。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人大版)
斯蒂格种茨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种茨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上述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人大版)
众多院校考研指定参考书,该书通俗易懂,很合中国人的胃口,必读。
此外,我国宁承先、尹伯成、梁小民等编著的经济学教材,可以选读。
二、中级微观教材
1.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人大版)
该书是标准的中级微观教材,在美国多个大学供 MBA采用。此书内容适中,主题广泛,均是各部分理论之要点,不旁及其他分歧内容,其中定价部分较为详细。图形清晰,语言流畅。所采用数学工具甚浅,有函数但不涉及微分,只有差值。曲线只用标准严格凹性曲线,不涉及拟凹部分、线性仿射内容,成本函数也均为线性。自然地,这本书对于背景迥异的学生来说应该都是适用的。建议此书应通读,可作进阶之用。
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三联版)
此书是极规范的中级微观教材(美国哈佛、伯克利等大学经济学本科指定教材)。内容易懂而深刻,相当关注技术细节问题,比平狄克要更深一些。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数学造诣,但此书刻意避免大量应用数学公式,大部分数学推导放于附录,微分运用相当少,适宜学完平狄克后重点阅读。可作平狄克中各部分理论内容之拓展。3.曼斯菲尔特《微观经济学》(人大版)
该书内容、难度与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相仿,惟编排次序不同。体系稍显庞杂,不如平狄克之明晰,然也为国外通行教材。若修习近平狄克有不明之处,则可先参照此教材,或先修学其他国内版之书籍,如此大系列教材之周惠中《微观经济学》,北大版朱善利之《微观经济学》等。
三、中级宏观教材
微观的特点是精深,宏观则是驳杂,因为宏观流派很多,观点各不相同。
1.曼昆《宏观经济学》(人大版)
此书秉承曼昆《经济学原理》之优点,以简单、浅显为特点。虽然只用到很少量的数学知识,但对原理及内容均提炼得甚为简洁。前半部分写得相当清晰。可读完萨缪尔森《经济学》,并略懂一点微观后直接学习。适宜一个循环学习,即以此书入手,修完《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后,再回头重修此书,有提纲挈领之用。其缺点是作者似乎限于门户之见,对真实周期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其他学派提得很少。
2.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人大版或其他版)
此书是标准的中级宏观教材,属正统教材。体系清楚,描述准确,通行于美国各大学多年。此书采用凯恩斯IS-LM体系为框架,对各个流派评价及描述相当公平。推荐必读。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隆重提出最新的第8版新版,不仅保持了该教材的上述特点,作者还进行了精心的修改、被充。
3.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三联版)
萨克斯成功处理了南美高通货膨胀的问题,整本书注意细节而有条理,很适宜读完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后进一步阅读,以拓展知识。
4.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
此书是一本讨论开放宏观经济的经典教材,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部分,渗透克鲁格曼的经济思想,所采用框架为AS-AD框架,可作IS-LM框架的补充。推荐阅读。
此外,还有:罗伯特·霍尔《宏观经济学》(人大版),整本书显得有点凌乱,适宜读过的宏观经济学造诣很深,主要研究领域在经济增长理论,不属必读范围。
四、高级微观经济学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
这是范里安在《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基础上的标准高级教材。每章均相当简短但精要,阅读时需要对中级教材有比较深入的学习。接近研究生一年级水平。推荐阅读
2.安德鲁·马斯—科莱尔《微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最近十余年来欧美经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高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原著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全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级微观经济理论的各个方面,涉及的论题丰富、信息量大,是公认的微观经济理论的“圣经”。本书被国外几乎所有一流大学采用,是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必读书籍。本书逻辑脉络清晰、写作风格严谨、分析方法精湛,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阐述了微观经济学所有重要的论题,不仅对经典理论进行了充分论述,而且对最新理论也给予了深入的分析,并展示了一些前沿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大版)
本书包括了消费者选择、企业行为、市场产业组织、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等基本内容,反映了微观经济学在世纪之交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作者在大量阅读近三十年来经济学文献,并联系中国实际后所写出的一份讲稿。其内容涉及微观领域较多,引入大量的数学运算,除文字内容外,强调逻辑推理。在国内中高级教材中属中上之作,接近国外大学本科高年级水平。最大的优点是书后附有大量需要运算的习题,均需花时间读书和思考才能解决,很适宜学习训练,对从中级到高级过渡有帮助。
此外,还有张定胜《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大版)、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等。
五、高级宏观经济学
1.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版第1版,上财第2版)
目前通用的研究生宏观经济学教材之一,是做经济理论研究的较好参考书,其特色是大幅增加了对内生增长理论、真实经济波动理论和后凯恩斯学派的市场微观调节理论的介绍。严格地说,这是一本介于中级与高级之间的教材,技术难度不是很高(只是用到了拉格朗日方法),但结构清晰,叙述简明清楚,并且和前沿接轨,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宏观经济学,特别是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全书深入浅出,清楚明了,尤其是技术方法运用恰当,适膈于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研究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对不同观点、不同材料能够做到恰当处理,自成体系,被国内许多院校指定为考博参考书。
2.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
即使在目前的英文世界也是最优秀的宏观经济教材之一,虽说出版于1989年,但现在读来仍是相当前沿。此书难度很高,并且引进较早,市面已经难觅踪迹。有精力可以读一读。
11.国内经济形势论文 篇十一
摘 要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要适应国家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就要不断进行战略性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加强国内国企经济的调整需要从国有企业的布局和企业的组织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范和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济调整 目标 内容 探究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国有经济中,国家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都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控制,如国防性和公益性的行业。而对一些一般的营利性竞争行业,国家则采用较为松弛的管理和控制,甚至不参与企业管理。因此,国内国企进行的经济调整也要根据国家对不同国有经济的要求和控制程度,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有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一、加强国有企业的合理布局
我国国有经济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要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经济调整,就需要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国有企业进行合理的布局。
1、国家要对关乎整个社会稳定和安全的行业领域采用独资和垄断的方式,以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进行国内一切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家要加强对一些重要国有经济领域的控制,如国防军事工业、航空航天业、金融业和广播新闻影视业等重要的领域和一些较为特殊的农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都是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需要国家实行绝对的垄断和控制。
2、在国有经济的范围中,对于一些对国家和社会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域,国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控和投资。如国有经济中的铁路运输、航空、城市电力、通讯和石油开采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国家不能进行完全的壟断支配,而是要运用我国的法律和国家的行政手段对其进行部分的干涉和管理。
3、国家要加大对重点国有企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支柱性产业要充分发挥技术和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作用。国家可对国有经济中的一些大型企业加大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对大型企业集团的支持数量,促进国家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4、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有海洋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等,是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国家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
5、国家要加大对国有大企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投资力度,增加大企业的数量,而对国有小企业则让其自由竞争和发展。如在电子、机械化工等大型产业的发展中,国家适当地加大投入可以使企业扩大规模,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去更多的资源和服务。而对于家具、食品和纺织等制造产业和领域,国家要适当地减少对其的控制和参与,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进行自由竞争,以优胜劣汰的方式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6、保持国有企业各自的特色,促进自身优势的发挥。我国国有企业合理布局的目标是鼓励不同地区充分发挥自己的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各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在东部的沿海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开放程度高,与外界的交流较为密切。在这些区域,国家可加大对新兴技术产业的投资,鼓励和支持该地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同时,在我国的中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可注重对其进行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强对这些地区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对于西部地区,国家要实行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东部地区的先富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域贫富差距,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共同发展。
二、积极构建合理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
构建合理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就是指在经济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中,要保证大小企业的合理比例,保持中小企业占大成分的比例。在国有经济调整中,国家要不断增加国有大企业的经济规模,促进大规模企业数量的增加,同时还要保持中小企业的数量,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调整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作出适时地调整,积极促进国有企业合理组织结构的构建,从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调整和优化国有企业的布局和组织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国企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增强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在进行国有企业的经济调整过程中,国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涉及不同行业领域的国有经济要采取不同的掌控政策,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福成.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1(12).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推荐阅读:
未来5-1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09-03
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论文09-24
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09-12
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10-03
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08-20
近年国内园林风格的演变论文11-13
国内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方式论文08-30
国内时政新闻08-29
国内导师信11-03
国内国际十大新闻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