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精选11篇)
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一
中文摘要 第3-4页
Abstract 第4-5页
1 引言 第8-14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8-10页
・理论综述 第10-14页
・体育网站 第10页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第10-11页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建设现状 第11-12页
・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专业方面网站的建设情况 第12-14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14-16页
・研究对象 第14页
・研究方法 第14-16页
・文献资料法 第14页
・专家咨询法 第14-15页
・逻辑分析法 第15-16页
3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整体设计 第16-29页
・建设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成员组成 第16-17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设计人员 第16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开发人员 第16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评价人员 第16-17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选题 第17-19页
・选题的依据 第17页
・选题的过程 第17页
・选题的范围 第17-18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选题原则 第18-19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整体设计策略 第19-20页
・加强运动处方与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 第19页
・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内容的整合与拓展,体现知识的价值建构 第19页
・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第19-20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整体设计 第20-23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总体设计图 第20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教学设计 第20-23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系统设计 第23-26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系统设计原则 第23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功能结构设计 第23-24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导航策略设计 第24-25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界面设计 第25-26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结构设计 第26-27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主题知识库 第26-27页
・主题资源库 第27页
・协作学习的平台 第27页
・主题论坛 第27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内容设计 第27-29页
・知识结构化重组 第27页
・构建有利于浏览者学习的信息资源环境 第27-29页
4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构成 第29-35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结构 第29-32页
・网站域名的申请注册 第29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栏目设计 第29-32页
・运动处方的概念 第29-30页
・运动处方的科学机理 第30-31页
・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31页
・运动处方的分类对运动人体科学网站栏目设置的启示 第31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系统结构 第31-32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内容 第32-34页
・学科简介 第32页
・运动治疗 第32页
・运动健身 第32-33页
・运动保健 第33-34页
・运动营养 第34页
・运动康复 第34页
・运动训练 第34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特点 第34-35页
5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应用与展望 第35-36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应用现状 第35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存在的不足 第35页
・运动人体科学网站的持续发展 第35-36页
6 致谢 第36-37页
7 参考文献 第37-39页
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二
目前, 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与体育相关的普通理科生, 学制4年, 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毕业时授予理学或教育学学士学位[3]。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普通物理学的重要性, 认为医学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只需学一些医学康复及体育类课程;由于这些学生中大多是体育特招生, 他们本身的文化知识基础差, 导致其在学习物理学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有很多学生受其在中学阶段里物理学习方法的影响, 认为学习物理可完全由做习题来解决, 从而忽略了对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致使他们在学习普通物理学时非常吃力。这些原因将直接导致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对普通物理学这门课的兴趣、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与教学目标的期望相差甚远。面对这一系列问题, 结合近年来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讲授普通物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经验, 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 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1.1 学好绪论很关键
在绪论中重点讲解普通物理学、运动人体科学各自的课程特点, 并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开设普通物理学的意义及学习本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通物理学属于基础课, 其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运动生物力学打基础。普通物理学要求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2 对教材建设方面的建议
教材用来规范课程内容, 能起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因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其专业课程大多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相关教材[4], 基础课程更是没有与本专业相匹配的教材,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不连贯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物理学教材应选择既与本专业相关又能适应本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 以适应目前该专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教材又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专业教师可按照实际教学目标和要求自编教材, 以整合整个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实用性, 利用合理的教材来提高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1.3 积累既专业又实用的例子
鉴于该专业的特点, 在讲解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时, 可用一些与体育项目相关并且对该专业实用的例子, 通过图片、动画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等的受力及能量的变化来更加形象地体现物理学对本专业的重要性,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由于惯性的作用, 当车前轮离开车体时, 前轮、骑车者和剩下的车体部分分别都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运动, 由此来加深对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同时从车轮的运动过程中也可进一步理解平动和转动的特点等。又如运动员在投掷标枪时, 尽量快速助跑以获得最大速度, 且要尽量伸直手臂来尽可能地延长手对标枪的作用时间而提高标枪出手时的速度。再如水平向前移动的人手托着盘子, 施予盘子向上的力, 盘子同时对手施加向下的力;由于人水平前进, 竖直方向位移为零, 因而对手来说做功为零, 可以理解力和做功之间的关系。
2 多种授课方式结合
2.1 传授式教学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是教师精讲、学生细听的模式[5]。这种重教轻学的做法, 使学生过份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 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师生互动不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为扭转这一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将问题教学法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 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输相关知识信息量, 可起到强化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完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设置问题为出发点,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即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新式教学法[6]。这种模式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提出情景问题:教师以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 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 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情景问题, 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来激发学习动机。教师提出的情景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新颖的、实用性的问题, 学生会更加强烈地处于勤于思考的状态中,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提出的情景问题必须围绕教学重点、疑难点, 且设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 切合学生实际水平,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要慎重提问,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加强其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了, 而且教学重点也掌握了。 (2) 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引导是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做法, 教师在讲解时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给学生, 而应适度引导。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总结概括性, 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严密性。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后自学,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然后通过师生互动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展开讨论,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充分解疑、归纳总结:这一阶段建立在师生互动基础上, 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了充分地解答问题, 教师有必要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相关材料, 可以丰富课堂信息, 也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传授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在不同的情况可灵活采用, 也可结合起来。两种教学法结合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6]。
3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的。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在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7], 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创造条件, 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8],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个别现象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观察和理解内容, 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实物演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如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等,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观察、思考和分析, 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4 习题与考核
习题与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体现课程要求和规范的重要标志。习题的选取应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强调基本训练, 贴近医学院校中人体运动科学专业的实际应用[8]。在考核方面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应试的方式, 将学期总成绩与平时学习和考试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围绕以教学为核心、紧扣本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考核模式, 合理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4.1 习题
我们强调习题的训练过程, 先让学生做简单的概念、原理性的题目, 然后再做能锻炼基本功且有难度的题目, 之后教师进行批改并按打分制给予相应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堂讨论重点、热点问题, 提倡学生大胆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
4.2 考核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建立了一套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人性化的的考核评价体系-半开卷考试模式, 即学生进入考场时只被允许带1张A4纸, 但准予学生带入复习时写出所学的内容, 避免学生因记不清公式等无法做题的尴尬局面。考核成绩按习题部分占30%和考试部分7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通过这种考核办法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对高的分数, 以给他们足够的成就感来激发学习兴趣。
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普通物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 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讲解普通物理学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且已经按照上述意见实行了2年的教学改革, 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性化的考核方式也让学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摘要:结合近年来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讲解普通物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经验及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 分析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普通物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为改进该专业学生对普通物理学的兴趣、态度及学习方法,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普通物理学,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程守洙, 江之水.普通物理学[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2]孙建翠, 亓建洪, 于学美.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调查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0 (1) :88-90.
[3]何玉秀, 陈玉娟, 李立, 等.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 2009, 16 (10) :98-101.
[4]姚鸿恩, 李宗珊, 周军, 等.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7 (4) :1-5.
[5]马红光, 高校课堂教学方式浅论[J].科教文汇, 2011, 5 (13) :27-28.
[6]贾元华, 邹乃威, 周大帅.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0, 9 (26) :43-43.
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三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的实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体育院校中,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思维方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体育科学中的二级学科,其实验教学内容是运动人体科学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各体育院校正在进行各种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原则,提出了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为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参考。
1 更新实验内容,建立完整实验课程体系
重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变对理论教学的过分依赖,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独立的适合本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是指在原有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方法新颖、涉及多学科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实验,删减那些验证性强、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的实验项目。把这些实验项目科学归纳后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新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2 合理设计实验类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本着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提高能力、统筹兼顾和整体优化的宗旨,实验类型应该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合理组成,将实验教学内容按功能模块进行有机整合在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中,基础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增加主要为了改变学生按实验步骤机械操作,只动手不动脑的实验习惯。这样即可改变原有按部就班的旧实验教学模式,又增强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与创新性,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在完成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3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书本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封闭式”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汲取多方面的长处和经验,更加具有生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是允许学生有组织地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实验操作,也可以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更高水平的实验操作。对外开放主要是指与学校内外进行各种形式的实验室人员交流和实验资源共享,充分吸收其它专业所长,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实验课教学空间
随着各个体育院校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实验设备和经费极大不足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大力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一些实验设备量不足、尚未购进的贵重设备和需要采用活体动物的实验内容制作为多媒体课件,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缓解师资矛盾。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将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还可通过动画的方式演示机能的动态变化过程,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网络教学,拓展实验课教学空间。在完成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全面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验课教学空间的拓展也要求全面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师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科研中的一支重要队伍,是教学环节的关键,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可以多给现有实验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的机会,也可将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副教授引入实验教师队伍。另外,也可以选择实验能力强,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研究生充实实验教师队伍。
5 改变考核办法,多种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它既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又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和标准非常重要。实验考核应坚持全面、客观、公平的原则,在全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可采取实验技能操作、实验报告批改、实验设计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考核办法,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实验考核、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查珍,周元祥.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4):23—25.
[2]陈克敏,林明栋,王竹立,等.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3):21—25.
[3]常春耘,陆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35—238.
[4]周叶中,陈学敏.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0,33(5):75—82.
[5]尤桂杰,钟兴明,顾丽燕,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3):103—105.
[6]邱红霞.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05,26(2):77—81.
[7]姜涛,黄海,高新友,马艳.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16—119.
[8]范学辉,胡柏平等.高等体育学科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03—106.
4.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 篇四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
朱晓兰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实习是我院本科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检验的过程,又是走向工作岗位前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是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一次“质检”过程。实习对本科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本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历来十分重视本科生的实习工作,把本科生的实习当成全院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从××年开始,我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本科生实习方案,对学生实习时间和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纵观级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综合各方面意见,可以看出,原创:此次实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通过实习,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促进了实习单位各方面的工作。
一、实习时间的安排更趋合理
我院级以前毕业生的实习活动在第七学期前九周完成。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实习计划无法有效而顺利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级以后的实习时间调整为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在我院实验中心和康复中心分散进行。经过三年的实践,发现这种安排在实践中难度很大,存在许多弊病。今年,由于学生在第七学期大多数已修完毕业学分,前九周时间空闲,而后九周忙于考研复习和做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考虑到今年毕业班的特殊情况,经过学院研究,并请示有关部门,决定把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结束后至第七学期的前九周结束,即在⒎⒏⒐四个月进行实习。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实习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习更加集中,既保持了实习时间的连续性,便于实习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不影响学生在第七学期的后九周毕业论文和学生考研复习等工作。
二、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实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过去,由于实习基地的不确定以及经费不足等原因,我院学生的实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体疗康复实习(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第二部分是病例实习(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第三部分是科研仪器操作及科研实习(在我院实验中心进行)。这种实习方案虽然实习内容很丰富,但由于实习基地的范围很狭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使实习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我院下决心实行实习改革,××年月,我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王瑞元教授亲自到上海、无锡、宜兴等地进行考察调研。通过考察调研发现,基层运动队和科研单位对我专业学生非常欢迎,经多方协调,河北体育科研所、江苏体育科研所、安徽体育中心、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汇丰基地、上海闵行区少体校、北京康比特威创体育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社体中心、朝阳医院康复保健科等单位能够接纳我院的学生实习,有些单位希望成为我院长期的实习基地。鉴于这种情况,由副院长王瑞元牵头,办公室主任兼教学秘书李珉、辅导员朱晓兰协助,在学院院长谢敏豪和党总支副书记李荷的支持下,完成了级名学生的实习派遣工作。(具体安排请详见附表:级实习派遣明细表)
三、实习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
在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实习基地完成了不同的实习内容,包括:⒈以科研实验为主的实验室工作(江苏体科所、河北体科所等科研单位);⒉保健康复工作(国家奥运集训队、朝阳医院康复保健科);⒊随队科研教练工作(河北秦皇岛自行车训练基地、安徽体育局水上中心);⒋科学营养膳食指导工作(上海闵行区少年体校);⒌运动营养品的开发研制及推广工作(康比特公司);⒍办公室行政文秘工作(体育总局游泳中心、社会体育指导中心);⒎计算机网络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⒏宣传工作(校党委宣传部)等等。由于实习内容丰富,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也为他们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实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生实习期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副院长王瑞元带领李珉和朱晓兰专门到各实习基地了解实习情况。
各实习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派专人进行指导,并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保障。康比特公司专门为我院学生制定了长达页的实习计划,并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领导亲自带领实习生进行课题研究;被派往国家体育总局各中心的学生都被各中心领导委以重任,独当一面完成工作;各体科所对我院学生进行专门培训,并将所里贵重的实验仪器提供给学生使用,并对实习学生加以指导。通过实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他们今后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益匪浅。
5.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五
04年
生理:
名词解释:兴奋收缩耦连 局部兴奋 有效过滤压
简答:1。比较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2。简述组织或细胞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奋行变化的特点
3。简述心脏异常调节的作用
论述:1。用实验的方法具体分析生理学的研究水平有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2。你是如何认识人体的基本生理特点与体育的关系
解剖:
名词解释:腱鞘和肌腱袖 骨盆 气血屏障和滤血屏障 侧枝循环和微循环 迷路和壶腹嵴
简答:1。试从解剖学角度简述骨质的年龄变化及其在实际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2。简述视网膜的构造,并说明黄斑和中央凹处感觉最敏锐的结构基础
3。简述自主神经的概念,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功能
4。简述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在作用方式上的区别和联系
论述:1。举例详细说明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全过程并阐述体育实践中此方法如何与专项力量的训练相结合2。试述心脏各腔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并详述心脏内所有防止血液逆流结构的构造特征和作用机理
3。试述脊髓的结构与功能并说明脊髓处于中枢神经系统较低级部位却对人体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原因
05年:
生理:
名词解释:生物节律 基础代谢 呼吸熵 新陈代谢 反射弧
简答:1。简述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2。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
3。简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理
试述:1。试述心血管活动是如何调节的2。试述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解剖:
名词解释:关节面软骨和关节内软骨 多关节肌功能性“被动不足”和运动杠杆
房水循环和脑脊液循环 本体感受器和Corti器 下丘脑和神经垂体
简述:1。简述足弓的构造和功能并说明静止站立时运动时维持足弓的结构
2。简述肌肉的大体构造并说明通过改善肌肉的哪些结构可以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力量
3。简述腹膜和腹膜腔的结构和功能,并举例说明其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4。简述大脑皮质技能中枢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大脑各皮质技能中枢的位置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
论述:1。请任选一个运动项目,为该项目设计发展专项肌肉力量的辅助练习,并通过该项目某个具体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说明设计依据
2。试述控制、调节和营养心肌的结构和构造特点以及各结构间的相互关系
3。综合分析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与调节躯体运动的具体结构名称、位置和功能
06年:
生理:
名词解释:心指数 等渗溶液 氧脉搏 代谢当量 超量恢复
简答:1。简述肌电图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
2。简述正常情况下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
3。简述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力量比较
4。简述高原应激对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论述:1。试述骨骼肌收缩机制与收缩速度和力量的关系
2。试述有氧耐力与循环句能的关系
3。试述运动恢复的生理特点
解剖:
名词解释:骨盆 睫状体和晶状体 硬脑膜窦和冠状窦
简答:1。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解剖因素及发展肌肉力量的方法
2。试比较肝、肺、肾血管分布的异同点
3。简述心壁的构造、功能及体育锻炼对其的影响
论述:1。试述确定原动肌的方法并举例说明运动技术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具体过程及其意义
2。综合分析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概念、组成及其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
07年
名词解释:
生理:
名词解释:运动单位 运动性心脏肥大 最大摄氧量 乳酸阈 进入工作状态
简答:1。长期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2。氧离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并以运动实践说明
论述:1。论述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2。论述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反应和适应
解剖:
名词解释:骨松质和骨密质 肩袖 大唾液腺和鼻旁窦 心传导系 黄斑和视神经
简答:1。简述下肢骨的组成和数目及下肢带和髋关节的结构并说明其运动
2。简述心脏各腔形态结构特点并简述肝内代谢产生多余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
论述:1。详述体育的动作解剖学分析的主要内容并举例说明(以上肢动作为例)
2。简述声波传导途径和同枪声起跑的神经传导途径
08年:
生理:
名词解释:个体乳酸阈 代谢当量 晶体渗透压 运动技能
简答:1。肌电图的应用
2。关于肌纤维类型
3。乳酸阈的利用
论述:1。人体如何维持酸碱平衡
2。最大摄氧量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解剖:
名词解释:肾单位 腹直肌鞘 肌梭和运动终板 副交感神经 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
简答:1。肩关节的构造运动
2。心壁的结构以及运动对心脏的影响
3。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区别
论述:1。举例说明运动动作分析
2。详述本体传导通路
09年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生理无效腔,极化状态,积极性休息,运动条件反射,无氧功率.简答:
1、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机制;
2、人体运动是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3、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论述:
1、论述心输出量的影响;
2、论述无氧工作能力测试方法与评价.运动解剖
名词解释:肩袖与肩带肌(概念,组成,功能);肌间隔与房间隔(概念,结构,功能);肝小叶与肺小叶()概念,结构,功能);巩膜静脉窦与硬脑膜窦(概念,功能);节后纤维与投射纤维(概念,功能);
简答:
1、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及功能意义.2、简述骨盆的组成,并举例说明骨盆的运动和肌群的关系;
3、简述心脏结构与血流方向和血液循环的关系;
论述:
1、祥述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并举例说明;
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六
1 康复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换,运动保健、强身健体越来越受关注,科学运动需要专业人员指导,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医疗康复部门、学校、各级体育科研或医疗单位、运动训练基地、健身俱乐部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等部门或企业,从事康复治疗师、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健身指导等工作[2]。培养医学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康复理论及实践能力是必然趋势。目前,我校运动人体专业已开设康复相关课程《物理治疗学》,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此课程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由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缺乏相关的康复知识,如人体发育、康复功能评定等,故授课需随时补充相应知识,但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实践课时较少,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物理治疗技术的实践操作。因此,现有的康复医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亟需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针对专业特点,融合、关联、优化康复医学相关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康复医学的核心知识,具备运动相关康复的关键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优化和改革的研究及实践不少,但未见针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康复课程建设的研究,笔者根据运动人体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机融合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学、理疗学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康复医学的知识和技术。人体运动科学专业的康复医学教学以物理治疗技术基本知识点为主线,以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围绕优化学生的康复素质组织安排课程内容,建构“基础-评定-治疗”三位一体的全新康复医学课程体系,着眼于物理治疗技术的实际应用,以适应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完整的康复医学体系结构,避免原来物理治疗学课程所致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评定与治疗脱节的弊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治疗学等康复相关理论知识,切实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2 康复医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1 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以ICF康复理念为指导,规划、整合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学、理疗学等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的内容,构建全新的康复医学课程,核心是“基础-评定-治疗”三大模块,并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写适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康复医学教材;在优化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着重建设物理治疗技术单元,以强化实践能力;系统评价康复医学课程构建效果,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2 课程建设方法
紧密围绕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和趋势,模块化设计康复医学课程[3]。①基础模块;康复医学基础涵盖解剖学、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生理学(含神经生理学)、物理学等内容,对照该专业已开设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删减交叉、重复内容,优化整合康复医学基础内容。②评定模块;康复治疗技术应用前提是细致详尽地进行康复评定,包括检查与测量、收集及分析资料、确定障碍学诊断[4],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评定模块以与运动相关的物理疗法评定为主,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疼痛、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以及步态分析等。③治疗技术模块;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特点,治疗技术模块中以物理治疗技术为核心,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关节松动术、肌力增强训练,耐力训练、平衡训练以及电疗法、光疗法、传导热疗法等对疼痛、损伤等具有显著作用的理疗技术。
2.3 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围绕人体运动科学专业的特点系统掌握康复知识是改革的关键。因此,理论教学以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常见功能障碍为主线,“典型病例”为切入点,贯穿于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及常用物理治疗技术的应用。突出“以问题为中心”,加强教学中学生自主分析、协作讨论的能力,突出康复医学的特色,满足运动人体科学学生的培养要求。
2.4 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系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及时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实践是其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突出“简单模仿,反复训练,灵活应用”三个环节,即首先通过规范的视频资源让学生有一定的直观认识,接着教师进行具体的原理分析、技术拆解和示范,让学生简单模仿,教师重在引导和修正;然后学生分组,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方法反复训练,教师注意营造活跃氛围,只进行必要的技术性指导,强化学生主动学习和协作的能力;最后根据设计好的运动功能障碍案例,让学生自行组织实施康复治疗,着重考察学生的康复理念、治疗思路、技术应用等,给予学生广阔的发挥空间,实现开放性教学。
2.5 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考察教学效果,如课堂表现、考试、教学效果调查表等,了解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课堂表现记录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康复学习的兴趣;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部分,既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运用情况,又能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调查问卷通常在教学结束后由学生及任课老师填写,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总结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以达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康复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针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改变原有康复医学教学的弊端,构建“基础-评定-治疗”三位一体的系统化康复医学课程,既符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又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康复医学课程的三大模块均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以理论为基础,实际应用为目标,各个模块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形成符合康复医学课程逻辑的完整系统,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
摘要:以物理治疗学基本知识点为主线,整合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学、理疗学等内容,构建“基础-评定-治疗”三位一体、面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康复医学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康复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
关键词:康复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姚鸿恩,李宗珊,周军,等.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1-5.
[2]姚鸿恩,李宗珊,荣湘江,等.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2006,13(1):82-84.
[3]吴怀宝.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9):220.
7.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七
关键词:遗传;竞技能力;发育;运动员选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3-02
一、遗传与运动员选材
1、竞技能力的遗传及其规律
无论是身体形态、机能还是素质等,绝大多数都受多基因控制。竞技能力的遗传和变异有以下特征:
(1)相关性
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形状控制的多效性。促使基因和性状之间纵横相关,它们之间既能相互促进、又能相互制约。在选材工作中,只有对运动员竞技能力作出综合的评价,才能比较准确反映出各种遗传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2)阶段性
由于遗传有显性遗传和隐形遗传之分,遗传性状往往需要再生长发育的特定阶段上才表现出来。
2、运动能力的遗传度
人类各种性状的表现均是基因和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多数性状(如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异。所以,为了评估遗传和环境对某一个特定性状所起作用的相对比重,就要计算这个性状的遗传度。遗传度是指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对于运动员选材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二、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选材特性
1、身体形态
身高是各项目选拔运动员的一个重要指标,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在选拔体能主导类项群时,身高是重要指标。
在运动实践中,还应当重视肢体长度,比如下肢长度H(髂嵴点)来反应下半身的总长度,下肢长A(髂前上棘点)来反应大腿摆动起来的最高点,如果A点与H点高度相等或越接近的话,那么下肢动作幅度越大;反之,如果A点明显低于H点,常会表现大腿与臀部在运动过程中不能协调摆动,且送髋动作比较困难,下肢运动幅度也会受到影响。
2、生理机能
生理机能是运动员体能形成的重要条件,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机能水平的评价和预测也是选拔运动员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神经系统在生命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其机能的强弱常常用大脑皮层细胞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来表示。强度是指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和这种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承受程度;均衡性是指皮层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对比是否平衡;灵活性是指神经过程转变难易程度或速度的快慢。神经系统对于形成良好的动作技能十分重要,也是选拔运动员必须考虑的重要特征。
循环系统会影响人体运动能力,同样也是运动员形成良好体能的基础。如最大心率、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血压、心输出量、心搏量等,是选材的重点。
呼吸系统的机能是完成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会直接影响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增长,并最终影响运动能力。通常选用的指标有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
3、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是身体素质的物质基础,而身体素质是生理机能的外在表现。
力量素质与肌肉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是身体素质的基础。因此在选材中不必过分强调青少年运动员绝对肌力的大小。
速度素质的遗传度较高,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反应性、灵敏性以及肌纤维类型等有关。有研究表明:儿童少年60米跑的步频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在选材中,要尽量选拔那些高步频的青少年从事竞速项目。
耐力素质反应人体长时间持续工作和抵抗疲劳的能力,与人体循环、呼吸、肌肉和神经系统等技能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三大身体素质中,只有力量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科学训练提高幅度较大,其次为耐力,最难改变的是速度,速度素质在青春期发育后,仅仅有5%左右的可能性能够在后天训练中得以提高。
4、技能
技能是指完成技术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影响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等。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运动技术的形成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中枢神经对肌肉系统之间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建立对学习和完成技术动作至关重要,由此可见,人体解剖和生理特征对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十分重要,在选拔青少年运动员时,应该特别重视考察候选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
5、心理
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取决于其竞技表现,而竞技表现取决于运动员现实的竞技水平,即赛前的体能、技战术和心理状态;比如著名的“克拉克”现象,即优秀选手在大赛中发挥失常,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遗传有关系,因此心理选材必不可少。
三、运动员发育程度的鉴别
1、骨龄
骨龄是根据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与数量,骨骺与骨干愈合的时间、程度来判断骨骺的发育程度,是目前鉴别发育程度最为准确的方法。
骨龄在运动员选材中主要用于发育类型的判定。分为早熟(骨龄大于实际年龄1岁以上者)、正常发育(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值在±1之间者)和晚熟(骨龄小于实际年龄1岁以上者),三个不同发育类型的儿童少年在形态、机能、智力和心理方面都有各自生长发育和成熟规律。不同运动项目均对发育类型有不同的要求。
2、第二性征
青春期是儿童少年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活动发生突变的重要时期,其经历了生长水平的突增、性发育等重要阶段。其中性发育是青春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出现预示着少年机体内部激素水平发生明显的改变。
发育类型有9种,早发育(发育高潮持续时间缩短型、正常型、延长型),正常发育(发育高潮持续时间缩短型、正常型、延长型)和晚发育(发育高潮持续时间缩短型、正常型、延长型)。
8.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八
专业分支:计算生物学、计算机安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Computational Biology, Computer Security, Machine Learn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etc.)
所属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地点:纽约
学制:2年
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个世界顶尖的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室(Institute for Data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学生在此参与实验与科研项目。
2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学位项目:计算机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
专业分支:信息管理与分析(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nalytics)
所属学院: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地点:斯坦福,加州
学制:1-2年
斯坦福的大名就不赘述了,其信息管理与分析分支涵盖了当今最前沿的数据库与信息 管理系统技术,并教授最先进的海量数据挖掘方法。
核心课程包括: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应用
系统设计、构架和管理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该项目的学生就业十分便利、抢手,比如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进入亚马逊(Amazon)的EC2云计算平台处理大规模运算。
3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学位项目:分析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nalytics)
地点:伊凡斯顿(Evanston),伊利诺伊州
学院:McCormick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美中国际 国际教育 http://www.usaedu.net
美中国际出国留学官网:http://www.usaedu.net
学制:15个月
本项目成立于2012年,融合了数学、统计、高端IT和数据分析的教学和研究内容,除了正常的授课外,学生还需要完成两个行业实习和一个课程设计。
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两个相关的学位项目:数据科学工程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concentration in Data Science),信息与数据科学硕士Master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Science(MIDS)
所属学院:工程学院和信息学院
地点:伯克利,加州
学制:12-20个月
伯克利的两个硕士项目综合教授技术和企业运营的技能,立足现有最前沿的技术,扎实务实地培养学生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
5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学位项目:本校有两个相关硕士项目,信息技术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管理信息系统硕士(Mast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专业分支:商务智能和数据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Data Analytics)
所属学院:Heinz学院
地点:匹兹堡,宾夕法尼亚州
学制:16个月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在全美数一数二,与斯坦福、麻省理工起名,其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也名列前茅。本校的硕士项目有三个核心方向可供学生选择:
商务智能
数据分析
信息技术
项目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跨领域具备商业处理分析与预期建模、GIS地理信息定位与分析、分析报告、市场细分分析、数据可视化。卡梅全球顶尖的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学习与实践机会(Heinz College’s iLab),并且有固定的企业实习项目,为就业做了充足的准备。
6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学位:商业分析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
学院: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地点:纽约市
学制:1年
纽约大学的商业分析项目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领导者,学员在一年制学习当中会有机会去其他国家的教学场所学习(比如2016年的一个教学地点在上海),全程分五个学习阶段。
美中国际 国际教育 http://www.usaedu.net
美中国际出国留学官网:http://www.usaedu.net
7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
学位项目:数据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Data Science
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Data Science Institute)
地点:Charlottesville,弗吉尼亚州
学制:11个月
弗吉尼亚大学的数据科学硕士项目致力于为政府和企业培养大数据处理的人才,每年7月份开课,次年5月份结课。课程由计算机系、统计系、系统与信息工程系联合授课。攻读本项目需要一些先修课程:
单变量积分Single variable calculus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or matrix algebra
统计学导论An introductory statistics course
计算机编程导论An introductory programming course
8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学位项目: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分支: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
学院:Krannert管理学院
地点:西法拉叶,印第安纳州
学制:2年
和麻省理工学院的MBA一样,都有个单独的分支是商业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涵盖高级商业分析、数据挖掘、组织数据管理等,选修课程可以从以下三个领域选择:
商业分析咨询
金融/财务咨询
市场营销咨询
9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学位项目:商业分析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
学院:W.P.Carey商学院
地点:天普(Temple),亚利桑那州
学制:9个月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商业分析科学项目致力于利用数据分析提高日常商务运营和管理的效率,核心课程包括数据挖掘、应用回归分析、分析决策工具、商业分析战略等,学校和当地的公司入英特尔(Intel)和美国快递(American Express)建立有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学生实习。
10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学位项目:商业分析与项目管理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美中国际 国际教育 http://www.usaedu.net
美中国际出国留学官网:http://www.usaedu.net
学院:商学院、信息管理与运营系
地点:Hartford, 康涅狄格州
学制:1–1.5年
康涅狄格州大学的商业分析与项目管理硕士教学有着坚实而悠久的历史基础,其中一个核心环节是和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已经持续了十年合作的实习项目,在读学生要求完成如下课程:
4门商业分析课程(比如预测模型predictive modeling,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数据挖掘data mining和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等)
4门项目管理课程(比如项目领导力、风险与成本、高级项目管理等)
3门选修课
1个小组实习项目
美国其他开设大数据相关硕士项目名校推荐:
9.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九
由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数据显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工科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这与我国当前对本科人才需求多偏重于工程应用型有关,但同时也和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特别是实验和实践课程设置有一定关系。在“关于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问卷”中,共调查了 51 所院校,包含 985,211 学校和其他本科、专科学校,在对本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一栏中,仅有 7。5%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比例高达 47%(未发表数据)。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和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应用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增加实习教学时间比重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强化”。但从当前学生就业现状和已有调查结果来看,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一般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和毕业论文 3 部分组成。其中课程实验又分为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基础课程实验多为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等;专业课程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土壤学和环境工程学等。课程实践不同于课程实验,其受地域限制较大,多数高校课程实践由学校统一安排,结合所开设的课程,地点以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各类化工厂为主,部分学校选择在野外参观实习,或在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等地实习。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按照双向选择,先由本专业教师结合科研项目,提出一些研究题目供学生选择,然后由教师最终确定所选学生名单,并和学生进一步交流、沟通,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1。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体现为“重实践,强能力”,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从学生的调查反馈结果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结合部分高校环境科学本科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初步剖析目前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的选取缺乏统一安排,导致课程实验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不够,甚至不同的课程实验会存在重复。如环境监测课程会全面介绍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方法及一些基础指标测定等(水样 pH 和 COD 的测定,土壤中一些金属元素的测定),但在环境土壤学课程实验中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水体的污染和防治课程中 COD 的测定,仍以其为重点实验内容。不同任课教师间若不能及时沟通,就会造成学生多次重复基础实验,从而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每门课的课时有限,重复的基础性实验占用了大量课时后,就会造成综合性、研究性和自选式实验没有足够时间开展。
(2)在专业课程实验中,验证性实验比例偏高,而综合性、研究性及自选式的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巩固环境科学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操作和实验步骤的熟练程度,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具备初步的认知。但此类实验开设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不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增加一些综合性、研究性或自选式实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 985 和一些 211 高校,由于学科经费充足,环境科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管理水平较高。但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学科经费限制,存在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指导教师缺乏,无固定实习基地等问题。另外,在实验教学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同时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也存在严重缺陷。
(4)缺少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与实践技能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的实验课与实践课成绩呈现不合理的分布,过于集中在某一分数段。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发现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不利于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与完善。
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及建设
2。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验与实践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以满足环境科学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逐步改变实验与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与实践授课方式,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使实验与实践教学更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2。2。1 改变课程带实验的教学模式 逐步创建课堂讲授与实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与理论课程统筹协调,制订实验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制定实验考核标准,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但部分高校可能受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暂时不能将全部的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因此,建议此类高校可以从部分课程开始做起。
2。2。2 建立一体化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为主线,将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整体考虑、统筹规划,将不同的.实验课程合理搭配,精心筛选具体实验项目,使教学过程产生叠加效应。如环境监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毒理学3门课程实验中均涉及到土壤重金属,因此将这3门课程中与土壤重金属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既能起到强化作用,又能让学生看到实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2。2。3 实验教学手段和方式多管齐下 传统的实验教学可以综合锻炼学生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受实验室条件和学时限制,实验课程并不能全部在实验室开展,在此情况下若借助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如环境毒理学课程实验以动物实验为主,由于受动物资源、经费和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在国内仅少数高校能开设此课程实验。若能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则可在缺乏实体资源的情况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和训练,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2。2。4 加强课程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实践是环境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更好地、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多数高校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或者环保基地进行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但随着环境科学专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超出很多单位的实际接待能力,导致高校不得不更换原来的实践基地,寻求更大的合作平台,这种实习基地的不断更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需要从长期考虑,有计划地加强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课程实践时间也可以化整为零,有计划地穿插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利用周末时间以小组为单元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这样既可以减轻实践基地的接待压力,又能让学生多次深入实践单位,强化对实践内容的理解。
2。2。5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仅依据实验报告考核会导致学生轻视实验过程,达不到实验课开设的目的。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作出及时、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考核方式要兼顾实验预习、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
3 结论
10.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十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开放教学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各体育院校纷纷致力于打造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在这种环境下,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开放教学自然备受关注。
一、生理实验开放教学
生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类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生理实验教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生理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理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生理实验开放教学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生理实验开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者,生理实验开放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严谨、专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因此,提高我国生理实验开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
(二)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开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显著问题:
1、实验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都具有各自独立的体系且进行独立授课。但是,各体系内容存在大量交叉的点,因而会导致部分实验内容反复出现。比如: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和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中均包含血压和脉搏测定、光声反应、肺活量测定、PW170等实验内容。这种重复设置一方面造成了实验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不利于生理实验开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实验室设置欠佳。目前,我国高师院校设置实验室的主要依据是运动人体课程的设置情况。具体而言,分别设置了运动生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体育保健与康复实验室等。这种设置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问题:第一,实验室结构、功能单一。第二,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知识系统性严重缺乏。第三,技术单一,形式陈旧,不利于彰显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类课程多以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为主。教师主要负责实验准备、讲解和演示,学生只需要被动参与并进行机械模仿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认为实验课程轻松、易学、不需要动任何脑筋。久而久之,极易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缺乏相关考核评估体系。实验报告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验课的唯一考核标准,且其成绩只占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很小一部分。这就导致高校学生忽视生理实验开放课程或将完成实验报告作为生理实验开放课的唯一目的。这种单一、片面的考核评估体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钻研精神的培养。
5、教师团队素质偏低。我国高校大多不重视实验教师团队建设,不愿意或者没条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甚至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师由理论教师兼职。因此,许多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实验相关工作,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探究生理开放实验教学的主要模式
(一)模式的确定内容
生理开放实验主要由设计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大类组成。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动手的能力。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题目或者自己选择的题目独立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从而有利于挖掘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基础性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学会相关仪器的使用,明确实验相关操作规范等。综合性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完成某个实践工作,从而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相关内容的确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模式的实施方式
我国传统教学观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陈旧教学观念的束缚,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传授学生实验相关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体系中成功解放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相关课程,科学设置实验内容,合理分配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把狠抓生理实验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显著提高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开放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检验和考核
在设置专门的生理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实验课程实施严格的单独考核制度,针对不同实验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形式。比如,开设操作考试、半期考试、随堂考试、口试、期末考试等丰富多彩的考核形式。同时,还可以设立相关科研实验加分机制,把最终的实验成绩进行汇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四)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素质
由于部分高校对专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导致配备不齐全、相关教师待遇低、整体专业水平低等现象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开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努力提高专职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尽量提高其薪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从事实验教学工作。
(五)更新实验室设备
众所周知,先进、齐全的实验设备是提高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开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必备条件。因此,针对目前实验设备陈旧、损坏情况严重、关键设备缺乏等情况,各高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合理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同时,还应当促进实验室的开放进程。实验室的合理开放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学生自主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实验室资源共享,促进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最大化发挥实验室的功效。
四、讨论
综上所述,实验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教师团队水平偏低、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考核评估体系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开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狠抓生理实验开放教学,勇于摈弃陈旧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逐步完善评估和考核制度,从而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实验开放教学水平,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牛庆云.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理生化实验开放教学探索[J].科技资讯,2013,11:209-210.
[2]赵用强,黄晓丽.地方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开放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6:119-121+131.
[3]黄睿.跨学科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科研创新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孙飙,徐凯,赵彦.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2011,6.
1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篇十一
1、PBL教学法介绍及其优势
1.1、PBL教学法
1969 年, 美国著名神经病学教授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 按照构建主义理论创立了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BL教学方法旨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目前, 澳洲和欧美等80%的医学院均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方法。1986 年, 我国大学引进了PBL教学方法, 在某些内容由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法 (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 逐渐向PBL教学法转变。
1.2、应用PBL教学的必要性
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且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需要大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高等医学教学沿袭了以学科为基础,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LBL教学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优点很多, 但也有其弊端, 它无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成为不少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高校人体解剖生理课程中, 特别是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中应用PBL教学法, 在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同时, 也能提升学生多元认知和整体思维能力。通过问题设置,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升教学效果, 均有重要意义。
2、人体解剖生理课程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
当前, 在体育类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 还有很大局限,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某些内容做一些尝试。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中应用PBL教学法, 注意事项包括以下方面:
2.1、设计问题
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结合《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设计问题前, 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 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 不能为了提出问题而设计问题; (2) 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生活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 应结合人体解剖生理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比如吃饭过程中为什么最好不说话, 飞机起飞时为什么耳朵感觉不舒服等, 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3) 问题的难度不宜过大: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不同, 且整体认知能力不同, 如果问题设计难度过大, 则势必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 应难度适中, 让学生能够查阅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其满足感和成就感。
2.2、学习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应有耐心, 耐心应当是教师的宝贵品质之一, 特别是对于大一的新生。由于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是传统应试教育, 所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待提高。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现状, 应根据学生的现状设计问题, 不能给予学生提供答案, 并用多角度引导学生。比如在学习《运行生理学》中的泌尿系统后, 可提出问题, 尿液如何排除体外, 运动性蛋白尿如何形成, 如何避免。这一问题涉及到人体的多个系统, 如果学生仅仅记住单个章节知识, 是不能够完整回答问题的, 这时候就需要学生融会贯通多个章节知识来解答问题, 通过认真收集资料, 找到问题的解决卢静, 收集资料的过程, 也是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路会豁然开朗, 自然而然会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授学生呼吸系统时, 设计的问题为哪种运动更有益于胸廓及肺的发育?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会自觉发动意识的作用, 发现肺的收缩和扩张均随着膈与胸廓的运动而运动。紧接着,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肺随着胸廓和膈的运动而运动。这时候便可引出胸膜腔负压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层层设问, 环环相扣, 能够将循环系统的概念介绍的更为清楚, 学生也能更好接受。这个将多个知识点串联的问题设计, 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2.3、评价与总结
在回答问题时, 学生的答案有完整和不完整之分, 因此看待学生的回答不能搞“一刀切”, 不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非常脆弱, 可能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或某个动作而受到打击,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容易被激起, 也可能因为教师的某一句话而爱上。因此, 这就教师是一个考验, 需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
在学习《运动解剖学》中的内分泌系统胰腺分泌胰岛素时, 在教学中, 由于早期无获得胰岛素的合适方法, 糖尿病因此被称为“ 不死的癌症”。 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 可直接提出研磨胰腺为什么不能够获得胰岛素这一问题及运动对于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提出这个问题后, 教师可让学生不必急于回答, 而是冷静思考, 然后再进行讨论。
经过学生们的讨论, 得出的结论大体如下:胰腺中含有胰蛋白酶, 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因此在研磨过程中, 如果胰岛素被破坏, 则就无法获得胰岛素。紧接着, 教师就能够继续发问,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获取胰岛素呢?在课堂快结束时, 教师可向学生们讲述班廷获取胰岛素的故事, 从而让学生对胰腺的功能和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 这种玩转曲折的教学方式比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效果要好很多。
3、在课堂教学中应用PBL的注意事项
3.1、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P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 能准确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二是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等方面知识, 严谨的教学思维, 能够维持教学秩序, 精准定位本身的位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不是课堂的主体, 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
3.2、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 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 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 对于成绩相对靠后的学生, 应适当给予鼓励和支持, 提高学生的信心, 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让他们爱上课堂, 一步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3.3、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并不是主流的教学法,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 传统教学法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是由于传统教学法的信息量大, 在节奏把控、进度把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是由于多方面限制, 比如学生专业基础、 教学资源和课时等, 只有部分章节、 部分内内容教学上选用PBL教学法。因此在目前高校人体解剖生理课程中, 需要将传统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方法相结合, 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的背景下, 高校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 尤其是《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教学中, 一些新型教学方法被引入进来, 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导向教学法, 通过科学设计课堂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能够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提升学生多元分析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 郑新玲, 耿雪侠.PBL教学法在高校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中的初步应用[J].淮北职业学院学报, 2014, 13 (03) .
[2]王媛媛, 张明, 唐新军.PBL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生物学杂志, 2014, 24 (09) .
[3]王婷, 刘琳琳, 于淼.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和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 25.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推荐阅读: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考研10-31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08-03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1-16
人体工程学人体尺寸12-02
观察人体结构四中组织08-16
小学体育人体结构教学12-07
人体解剖学综述12-16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07-09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