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14篇)
1.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 篇一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据统计,2010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 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
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支架搭设质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人员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存在问题。
这个案例,在具体细节、技术层面上通过分析存在下列问题:支架方案未经审批就进行搭设,签字审批手续全了,模板支架也搭设完了,未按已审批的方案去去组织施工,去落实整改;方案中支架立杆上部的自由端长度未作出限制,技术人员错误地按步距1.2~1.5米搭设;支架中间未按规定每隔4排设置一道有底到顶的纵向剪刀撑;搭设的随意性突出,支撑(顶)立杆不落地(连到横杆上)、采用搭接接长、一个方向缺横杆设置(即纵横水平杆未连续设置);扫地杆普遍设置过高(30~50㎝),局部甚至未设置;扣件普遍拧固不紧,导致承载力降低;钢管、扣件重量、壁厚不够,多为不合格产品,致使承载力严重不足。
模板支架事故坍塌原因分析:所有事故都与材料有关;都是局部首先失稳后呈多米诺骨牌现象,并且失稳首先发生在顶部;都是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坍塌,发生在连接薄弱环节;所有事故都存在管理责任,尤其是现场技术人员。
模板支架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无扫地杆、单项设置扫地杆;扫地杆不连续; 扫地杆过高。水平杆间距不合理;未可靠连接。立杆排列不齐,垂直度差;无顶托或顶托过长;基础无垫木;搭接、对接错误;在同一部位接长。无剪刀撑;剪刀撑与立杆未连接;剪刀撑搭接不到位;剪刀撑设置不到位。
通过上述分析,看一看我们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怎样把上面的问题克服掉,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我们从事故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怎样才能保证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施工人员不按方案而凭经验搭设,立杆间距、步距过大、不设剪刀撑、扫地杆;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过长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从这五个方面,接合规范中的有关要求来具体的说明一下: 1 立杆间距
必须根据工程实际,通过计算合理布置,规范要求最大立杆间距不大于1.2m。
1)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2)对接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
3)立杆基础不再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地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度不大于1m。
4)严禁将上段钢管立杆与下段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2 水平杆
1)间距应根据工程实际,通过计算合理布置。
2)第一步大横杆步距不应大于1.8m,其他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2m。
3)水平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
4)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3 剪刀撑
1)满堂架模板,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上至下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应在四周连续设置,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设置,宽度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部应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60°。
2)每到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切不应小于6m。
3)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少于100mm处固定。4 扫地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有不一致的地方。
相同点:1)均在立柱距地面200mm处设置。
2)纵横扫地杆均必须固定在立杆上。
不同点:JGJ162-2008中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而在JGJ130-2011中按照纵上横下设置扫地杆。两个规范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在施工中究竟按照哪一个规范去施工,因为在JGJ162-2008是强条,而在JGJ130-2011中是一般条款,所以,我个人认为应按照强条纵下横上的要求去设置扫地杆。5 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
1)在JGJ130-2011中第6.9.1条规定,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不应超过0.5m;第6.9.6条规定,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
2)在JGJ162-2008中第6.1.9(3)(强条)规定,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
与上面的说明相同,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也应按JGJ162-2008中强条中的要求执行。
未尽之处,请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及现行法律、法规及其他验收规范要求执行。
2.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 篇二
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 并且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的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也较多, 其中砌体出现的裂缝是非常普通的质量事故之一。砌体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 甚至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数很多, 大体上有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收缩和温度的变化, 设计上对房屋的构造处理不当, 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下面分别探讨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 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位移, 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这种裂缝一般都是斜向的, 且多发生在门窗口上下,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裂缝一般呈倾斜状, 说明系因砌体主拉应力过大而使墙体开裂;裂缝较多出现在纵墙上, 较少出现在横墙上, 说明纵墙的抗弯刚度相对较少;在房屋空间刚度被削弱的部位, 裂缝比较集中;
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在墙体上产生的各种裂缝而采取的措施有;
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 或将沉降不同的部分隔一定距离, 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
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 应尽量将纵墙拉通, 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避免在中间或某些部位断开, 使它能起到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 与内外纵墙连接, 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 进一步调整沿纵墙的均匀沉降。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刚度, 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 设置钢筋砼圈梁, 尤其是要加强地圈梁的刚度。
加强对地基的检测, 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 然后才能进行地基施工。
房屋体形应力求简单, 横墙间距不宜过大。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宜先施工荷载重单元, 后施工荷载轻单元。
2 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1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 砌体也怒例外。
由于屋盖系统温度变化会使砖墙产生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因不均匀收缩产生裂缝, 或由于钢筋砼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也会产生裂缝。
屋盖系统温度变化时使墙体产生的裂缝。这类型裂缝较典型和普通的是建筑物 (特别是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中形状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重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裂缝对那种刚性屋面的平屋顶, 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物就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一般来说, 在阳光照射, 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度, 而其下的砌体仅为30-35度, 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的抵抗力的50%-300%不等。在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 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如无相应措施, 则会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裂缝, 当冷缩时, 就会出现倒“八”字缝, 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产生的裂缝。由于房屋过长, 室内外温差过大, 因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墙体温度变形的差异, 有可能使外纵墙在门窗洞口附近或楼梯间等薄弱部位发生断裂, 形成内外贯通的周圈裂缝。另外。当房屋空间高大时, 墙体因受弯在截面薄弱处 (如窗间墙) 会出现水平裂缝。
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产生裂缝。当材料随时间发生收缩变形和自然界温度发生变化时, 由于钢筋混凝土和墙体材料收缩系数和线膨胀系数的不同, 会在房屋的墙体及楼盖结构中引起因约束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应力, 当这种附加应力过大会在墙体上产生局部竖向裂缝。
2.2 防止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过长的房屋伸缩缝应设在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 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屋面设保温层。屋面的保温隔热层或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 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m, 并与女儿墙隔开, 其宽度不小于30mm, 屋面施工宜避开高温季节。
楼 (屋) 面板下设置现浇板钢筋混凝土圈梁, 并沿内外墙拉通, 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梁时, 可分段施工, 预留伸缩缝, 以避免砼伸缩的墙体的不良影响。
3 设计上对房屋的设计和构造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裂缝
有一些砌体结构的房屋设计是套用图纸, 应用时未经校核, 有时参考了别的图纸, 但荷载增加了或截面减少了而未作计算, 有的虽然作了计算, 但因少算或漏算荷载, 使实际设计的砌体承载力不足, 有的虽然进行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 但忽略了墙体高度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 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 以致出现压碎、断裂、倒塌等现象, 这类裂缝的出现, 很可能导致结构的失败。
预防措施
细心认真地设计。对拟建砌体结构的房屋, 要做到力学模型准确, 传力清楚, 荷载统计无误, 大梁下砌体要设垫块并进行验算, 加强对圈梁的布置和构造柱的设置, 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裂缝一旦出现, 要注意观测裂缝的宽度及长度的发展情况,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如灌缝, 封闭, 必要时要进行结构加固。
4 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材料不合格而引起裂缝
当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砂浆稠度过大, 吸水干后干缩, 砂浆不饱满或砂浆稠度不够时, 会在平拱砖过梁处产生沿砖缝斜向的裂缝。
砖的质量不合格, 砂浆强度不够, 这些都会造成整个砌体整体强度不够, 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的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水泥, 施工配合比不准确, 施工时不湿润砖等。当砌体质量较差, 砌体灰缝不饱满也会影响到砌体的强度。而这些都可能在砌体结构中产生裂缝。
预防措施:提高质量, 保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3.对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 篇三
杨晶
(黑龙江省八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砌体结构是目前我国许多城镇多层住宅建筑广泛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并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仍然使用。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的原因,砌体结构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裂缝。虽然说砌体结构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却可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危害
1.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类型与原因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温度应力集中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门窗洞边的八字斜裂缝,平顶屋面下或屋顶圈梁下沿压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导致平屋顶处温度裂的主要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面的墙体高得多,而顶板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造成墙体产生早期裂缝。
1.2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用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砼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这类干缩 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
1.3 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如砌体通缝,灰缝砂浆不饱满,含水率掌握不当,脚手眼设置不当,组砌不当等。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2.2.1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
2.2.2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3.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質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2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全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3《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
3.4墙体开裂比较严重时,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则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120mm×180mm,配筋可采用4Φ10~4Φ14,钢筋Φ6@200~250,每隔1.5m~2.5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润水,以加强粘结。
3.5砌体过梁裂缝
对砌体过梁的裂缝,可采取增设钢筋2Φ16,填补高强度砂浆(M10以上),或增加钢筋混凝土过梁的方法。
4.结语
4.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 篇四
1、立杆间距、板面支撑的立杆间隙不大于1米,梁底两侧立杆间距不大于60cm,梁截面大于200×300cm的,必须每根立杆加设防滑扣。客厅部分必须加设纵横向剪刀撑,外围悬挑板或立杆斜支的部分必须有可靠水平拉杆及扫地杆连接。
2、楼梯部分等所有支撑系统严禁使用钢木混支。
3、电梯井位置的支模必须有可靠立足点,无有效立足点的必须佩带安全带。
4、所有梁板及外围处,不得使用水平探头杆作为受力支撑点。
5、剪力墙加固必须使用双钢管加固(起步20cm以上加40cm间距,其余间距60cm),加固通过打孔拉结穿螺栓。
6、柱加固使用双钢管打包箍(起步20cm,其余间距60cm)标准层2.9米不少于4道。
7、模板拆除时不得一次性将立杆全部拆除不得悬空预留大面积模板,防止模板塌落伤人。
8、大面积模板安装时(剪力墙)必须有可靠支撑,防止风荷载及其他原因导致倾覆伤人。
9、模板拆除后,从钢平台吊料时,不得将长短不一的木方、模板一并吊运,防止短料在吊运过程中坠落伤人,不得一次性过多的吊运,所有材料不得堆放于外架上,在已支好的模板及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单位面积内不得堆放过多、过重的材料,防止坍塌伤人或破坏混凝土结构。
10、模板支撑系统严禁借助外架杆件作为支撑点和受力点,或与外架连接等。
11、支撑过程中,木工操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拆除外架杆件及防护设施,如需拆除的部分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拆除,工序完成后必须及时恢复。
12、模板封模前必须清理墙柱内垃圾,不得在已封堵的梁板柱内加工、刨、锯木料,钢筋绑扎前必须清理干净模板上的垃圾。
13、木工机械不得使用倒顺开关,皮带转动位置必须有防护罩,锯片有防护罩防止溅出木屑伤人。
14、二次结构、拦水埂等位置的支模,不得使用外架做受力点或支撑,严禁擅自拆除连樯件。
15、每层拆除后,必须将外架体、临边洞口处得模板,方料、钢管扣件随层清理干净,模板完成后需将剩余材料码放到指定地点,严禁将其放置外架和临边洞口处,手持电锯严禁使用双股铰链线,不得用竹签把电源线插入插座内。
16、泵送混凝土时,砼管道处必须加固稳定,防止模板坍塌,严禁将拆除和模板面上的材料向下乱抛掷。
17、高于4米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后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二、模板工程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木模板、组合胶模板、组合钢模板等,模板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整合篇如下: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表面出现蜂窝、孔洞、露筋单位那个现象。
2、产生原因:
(1)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
(3)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
(4)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5)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正确,认真制作定型模板;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
(2)钢模板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堵漏;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1)轴线定位产生误差;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6)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进行技术交底;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4)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三、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
(2)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
(3)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2)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4)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四、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
(5)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露天而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
(5)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
(6)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五、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力水清扫,封模前未进行清扫;(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六、脱模剂使用不当
1、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2)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七、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1、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2、原因分析
(1)支撑选配马虎,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 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
(4)支撑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八、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1、现象
由于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
(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
(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模板验收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1、模板严格按照460mm×460mm的标准进行开孔,以保证纵横间距为460mm,否则将严重影响模板的周转使用。
2、竖向模板(柱、剪力墙)非常容易产生上下模板错缝,浇筑后必定会出现错台的现象,所以在安装完成后,必须用模板条每隔50cm在接缝处进行加固。
3、剪力墙侧模上部距板底几十公分处的加固经常会被忽视。钢管长度不够时,导致上部出现30~50cm无钢管加固的现象。所以必须将钢管上移,或者用小模板在阴角处打斜撑。
4、梁端侧模处,步步紧所夹的木方必须加固至端头(顶至柱侧模),否则将很容易导致胀模的现象。
5、梁底模必须按照每2m设4道步步紧的方案严格执行。步步紧距柱侧模不能超过20cm。特别是梁端底模垫木距柱侧模超过20cm必须用模板打斜撑进行加固。
6、梁高大于等于600mm时,梁侧模必须加对拉螺杆或者打斜撑进行加固。
7、柱侧模,特别是阳角两侧钢管必须加固延伸至板底,才能使模板稳固,使柱角垂直、美观、无质量缺陷。柱最底的一道水平钢管必须与扫地杆固定,从而增加其稳固性。
8、吊模底部与50cm剪力墙交接处,必须用海绵胶带封贴。外侧模板必须下降与预埋对拉螺杆用钢管楞木固定,以防止错台穿裙子的现象。
9、剪力墙、柱模板安装完毕后,必须设上下三道钢管斜撑,每隔2~3m一道。
10、剪力墙的暗柱侧模一般尺寸很窄,加固空间很有限,以至于常常不予以重视,最终导致经常出现跑模的现象,所以必须用木方加固钢管顶死。
5.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 篇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城市建筑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像传统落后的市政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为了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要求,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项目管理理念的运用,因为项目管理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结合市政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市政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措施
1.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
1.1施工材料质量差。施工材料的质量对于市政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非常重要事项,劣质的施工材料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不达标,从而造成工程的使用寿命减少。如果在市政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将劣质的混凝土运用到管道接口的位置,由于劣质的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就会直接导致管道接口处漏水漏气的情况发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使用劣质的施工材料,不仅减少了项目的使用寿命,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1.2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在现代社会当中,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应受到企业内部的高度重视,只有把管理机制做到建立健全后,才能保证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但是,从目前监理单位的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监理机制不完善、监理市场竞争激烈、内部管理较差、缺乏对质量控制的正常程序、缺乏管理的制度和手段,因此在市政建筑工程管理中达不到监理的作用和效果。如果企业不高度重视管理部门,不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责任制度、动态监督机制的话,市政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很难有序进行。
1.3电气设备安装质量问题。在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有限和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马虎心态,甚至是抱着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安装技术规范和安装说明作业,没有针对不同的设备安装阶段,采取相应的安装措施,造成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规范,安装后会出现各种安全质量问题。另外,一些建筑电气的实际安装条件和施工图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在施工作业中设施和电气安装存在各种问题和隐患。
就建筑中的相关电气设备来看,设备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只单纯考虑节约成本,采购一些劣质的设备材料,使不合格或质量差的产品设备被应用到工程中,这实际上是为整个工程埋下了重大隐患。此外,相关监管部门如果对于质量安全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性审查和定期开展检查工作,这些都会使建筑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毕后出现各种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导致综合成本的增加。
2.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管理措施
2.1重视勘察设计工作。市政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第一步就是观察设计工作,这样才有助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运用与实施,想要市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提升和基础保障,就要重视勘察设计这一环节,就是在工程施工前对于施工现场的调查和地形的勘察工作做到了如指掌,同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科学的进行项目管理,同时,做好勘察设计工作的管理与考核,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
2.2深化施工管理举措,优化施工管理模式。市政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发展标志,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民生工程,将直接对市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需要市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市政建筑工程及城市发展重要性予以充分地认识,避免市政建筑工程项目因为出现质量问题而损害政府的信誉,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市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积极更新项目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市政建筑工程项目在完成后,对后期的运行管理要高度重视,做好施工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提升市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
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创新管理理念、方法。针对人员素质和工程管理理念、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主体因素。一是充分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从源头上把好用人关,加大管理队伍建设,不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内部的领导层和决策层,应该适时从行业发展的情况出发,培养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战略眼光。定期开展管理理念自我审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积极参与同行业之间管理理念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吸收采纳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
2.4加大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力度。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系统化的管理思维模式。市政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将涉及市政工程施工的改革环节,只有不断地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施工管理意识,才能确保各项施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将施工管理工作的价值发挥出来,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所以,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者要积极向国际先进的市政工程施工理念学习,不断提升市政项目的施工质量,确保市政项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2.5完善各类现场施工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市政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依据和参照。因此,相关的企业和部门应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项目概况进行完善的市政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关于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监管制度同样应该积极的制定和落实,当管理者在执行市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有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管理体系。管理人员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问题和发现漏洞,将制度存在的隐患及时的弥补过来,杜绝和防范同样的事故发生。
2.6强化市政建筑电气质量检查工作。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保障工作举足轻重,这就需要完善相应的建筑电气设备监管体制机制。各地要加强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配备与工程专业、规模相适应的监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同时还要完善监管手段,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各环节的监管,落实好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加强对设计文件审查,强化审计监督,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地区的监管部门要深入建筑电气的工程施工现场,對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进行跟踪审计,为建筑电气设备设施布局的完善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相关监管部门还要持续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安全质量检查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特别是工程规模大的地区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督察。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结合施工质量规范,遵守施工技术要求,加强安装中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和质量规范机制,从而促使建筑施工水平整体稳步提升。
3.结束语
综上述,通过对我国市政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主客观因素的总体性梳理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及时制订适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市政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碧河.浅谈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44(18):93-94.
6.幼儿园常见病与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六
(一)加强安全教育
1、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2、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
3、不要喝生水。
4、注射流感疫苗。(二)加强校园管理:
1、门卫要做好门检工作,对外来人员进行检测。
2、常见病、多发病高发期,根据需要,每天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此项工作由班主任老师完成并进行登记,卫生室派专人检查。
3、做好幼儿晨午检工作,密切关注幼儿健康状况。
凡发热在38、5℃以上或有流感症状者,应立即隔离患者,并及时通知家长,接回去医院治疗,痊愈后持医生诊断证明(无传染性)方可复课。
4、按要求做好对发病幼儿的情况调查工作,并登记造册。
5、加强值班,保障通讯畅通。发现有传染性疾病及时向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报告。
6、活动室、办公室要经常通风换气。
(三)增强师生健康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1、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3、根据气温变化,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7.关于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分析与防治 篇七
1.1 稻瘟病
此病较为常见(民间称为“鬼掐颈”),其发病特征较为显著,关键防止方法操作起来并不难。
1.1.1 发病特征
苗瘟特征通常为底下颜色呈深褐色,而顶部通常呈浅红色,呈枯死状。若其较为潮湿,则外部会出现霉斑。叶瘟关键特征为其形似纺锤,外部颜色为黄,里面颜色为褐,中间为颜色不太明亮的灰白色[1]。病斑的两边沿着外侧延长,呈灰绿色。其穗颈瘟重点发病位置即为穗颈(褐色)。
1.1.2 防治方式
初期对其加以消毒,将所有的种子进行全面的消毒,应利用石灰水(浓度1%)加以侵湿种植,利用强氯精将其消毒。将稻秧放入相应的化学溶剂中浸泡(三环错可湿性粉剂,其中粉剂50m L,水25m L进行配置)。此后待稻秧全部干燥后放到药液中(约为30s),并放入净水中,到30min后加以插秧。在喷药防治病虫害时相关有此功能的喷雾(亚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等等)。
1.2 稻飞虱
稻飞虱通常分为白背和褐飞虱这2个状况,主要由于W-S(西南方向)大气流入形成的,初期为白背飞虱,而后来则转换成褐飞虱。
1.2.1 发病特征
稻叶是黄色的,如过于枯黄则会死亡。
1.2.2 防治方式
针对这2种飞虱防治情况通常应用相关化学用药(虫量50个的白从喷药),其重点应用的为大功臣、叶蝉散等等,并且有了比较好的防治成果。
1.3 水稻文枯病
此病是水稻经常发生的病虫害之一(民间被称作花脚杆)。
1.3.1 发病特征
其叶里面为灰白颜色,周围是较深的褐色,大部分是成块状相连,形状如纹路状,有很多纹路斑[2]。在气温达到一定的值时,经常有白颜色的菌丝体出现(蛛丝形状),并且最终形成菌块(白绒状与褐色2种)。
1.3.2 防治方式
应用科学方法对于菌块加以去除和消毒(具体方式可以打捞浪渣),同时将地上不需要的草清楚。依照生病状况的产生,适当控制好喷药的多少,应用相对应的药物(井冈霉素湿性粉剂,浓度1%,7500g或者2%的井冈霉素,1125g)。
2 综合防治方式
防治方式一般在各种水稻生长时期加以防治,通常将物理和化学相结合进行防治。
2.1 播种期
2.1.1 选择种子
在种植水稻前应对其加以晒干,并且在风选、盐水选等方式后,将秕谷挑选除去。选择较好的水稻种子,可以保证其在生长过程中更加健康,避免稻瘟病的产生。
2.1.2 消毒
一般应利用石灰水将种子泡一段时间,并且加以防治病害。
2.1.3 催芽
应对催芽步骤加以重视,避免水稻出现烂秧情况。催芽是水稻健康生长必须要关注的一点,因此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通常会利用温汤浸种的方式进行催芽。
2.2 秧田时期
秧田时期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水肥控制。通常目的为避免秧烂掉,并且应注重对稻飞虱和褐飞虱的控制。对于药物最好选择稻瘟灵等。当移植栽培时,应依照病虫害的情况适当进行药物喷洒,避免把病虫带到稻田中去[3]。
2.3 大田时期
事先耕地灌溉。大田期间灌溉后,将浮起的渣滓全部捞出,将其中的病菌全部清理干净,参考水稻种子和土地特征第一时间进行移植。
2.3.1 水田管控
开好周边沟渠,灌溉方式选择浅水,并且多次浇水,适时放置农田,增加稻田的抵抗能力,并防治纹枯病等等。
2.3.2 科学施肥
依照有关原则进行施肥,每次量不用太多,进行多次,应注意避免用量过度导致病虫害的出现。
3 结论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应强化对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在保证水稻大量生产的基础上,了解病虫害特点,掌握喷药方法,强化施肥和管理,保证其质量,保证社会稳定水稻产量,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以带动社会、经济共同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琴.荣昌县古昌镇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4,10(19):220-221.
[2]张振兴.稻腾拿敌稳组合防治水稻病虫害与保产效果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09(10):103-112.
8.警犬技术大队疾病防治工作分析 篇八
摘 要 通过调查力图发现警犬发生疾病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力图使警犬健康保障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关键词 警犬;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危害犬只健康的原因有多方面,但绝大多数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以致病原侵袭造成的。这为我们疾病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如何防范和控制犬病,寻求更好的饲养管理模式,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绵阳市公安局警犬技术大队卫生防疫整体状况进行问题查摆,发现工作中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使保障犬只健康常态化。
分析包括:绵阳市公安局警犬技术大队训导员、现役警犬、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等。
分析工作分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调查环境设施、工作职能、运行方式等问题;二是口头调查询问训导员,了解犬只日常治疗预防情况和卫生防疫程序、方法;三是通过对饲养管理记录和过程进行调查统计。
1 绵阳市公安局警犬技术大队现状
1.1 总体形势判断
根据调查和分析,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全面了解警犬技术大队现役警用工作犬的疾病防治工作和情况。绵阳市公安局警犬技术大队经过近30 a的建设和积累,规模制度相对完善,管理防疫体系总体稳定,但由于训练使用、环境发展等原因,也存在着一些漏洞和潜在的问题。
1.2 突出问题列举
卫生消毒没有形成机制,饲养管理有隐患;药品没有妥善管理;兽医工作职责不明,犬只饲养、疾病档案不完善;防疫卫生工作没有标准统一的操作手册,犬只检验防疫、定期驱虫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等问题。
2 绵阳市公安局警犬技术大队主要问题剖析
控制犬传染病的发生是防疫难点,犬病防治力量薄弱是薄弱点,犬病防治模式的新观念没有建立,原有机制不太适应现有的犬病防治工作。
药品管理不规范、摆放没有次序,药品混放现象严重,卫生状况有待改善。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中毒或产生,危害犬只健康,失之管理,就会发生流弊,危害警犬大队犬只健康。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与软、硬件条件有关系,还与兽医人员管理缺失有关系。
兽医工作没有细化、责任化,卫生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进行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和疾病症状监测档案,疫情的监测无从谈起,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没有制作符合警犬大队实际情况的预防工作标准操作手册,不便于工作的统筹安排,预防工作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规范性大大降低。在外来犬只进入频繁,且和警犬一起进行警用化驯养后,环境变的更复杂、更开放,不安全因素增多,与病原体接触的概率增大,感染和发生疾病的风险增大;驯养未接触过的外来犬只,兽医人员对犬只的以往病史和防疫情况的不了解,这些情况都决定了原有的只针对警犬大队犬只的单纯防治模式已不适用于新的工作要求。
3 如何理顺管理体制、改进今后的卫生防疫工作
标准操作手册原则必须要体现预防性消毒,消毒计划的科学性、实用性。标准操作手册制定思路大致如下:首先,总体介绍一下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面向操作者,然后规定整个消毒预防程序的一些基本操作,最后详细描述每个模块的功能,如标体现出定时、定期进行科学消毒,消毒对象,在何种情况选择何种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加强卫生、消毒。犬舍是犬病病原贮存点,消毒重点应体现在精细化和常态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具体做法。一是犬舍消毒。每年进行,春秋季,每月一次,在每月的第1周进行;夏季,7 d/次;冬季,择日每月1次。首先清除粪尿和垫料等,然后用水彻底冲洗顶棚、墙壁、门窗、地面及一切设施。必要时用福尔马林薰蒸消毒。二是设消毒池。大门口和犬舍门口设置消毒池,使用2%烧碱、1∶300的84消毒液或0.1%新洁而灭配置消毒液,进入犬舍前必须消毒。消毒液7 d更换一次。三是饲训用具管理。饲盘一犬一个,每天饲喂完毕后训导员亲自洗刷,牵引绳等训练用具要每7 d用0.1%新洁而灭消毒1次。四是场地消毒。犬散放训练场所用1∶500的84消毒液消毒,春秋季节15 d/次,夏季7 d/次,冬季每月1次。五是加强灭虫灭鼠工作,但不可用毒药捕杀。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原封不动保存;避光保存;控温保存;防止潮变;分类存放;注意失效期。
特别要注意改进的是:要将药品独立存放,专人保管,以免偷服、误服而发生安全事故。消毒、灭蚊、灭蝇及灭鼠类药品,决不能同储备的药品混放,以免发生意外;建立药品档案,电子化管理,按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失效期等制成表单,一旦需要即可查表,能起到方便、安全用药的作用。
针对完善犬只饲养、疾病档案的问题,每头犬的训导员要每天散放犬只,梳理犬只被毛,记录犬只的饮食、行为、排便、免疫等情况,以便于训导员和兽医及时掌握犬只健康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在有疾病提示状况下,要密切观察犬只鼻镜、呼吸、精神、食欲、排便、运动和皮毛等情况;可视粘膜、心肺功能、体温等基本情况以便更新疾病症状监测日。对疾病症状监测日报表进行汇总,对病例进行诊断、处理。同时,建立疾病监测档案,为疫情的监测打好基础,做到有备无患。
犬病防治的重点是抓好传染病的预防,因此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以往病史,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抓好“三条防疫线(仔犬、幼犬、种犬)”,在各种预防措施中,疫苗的免疫和定期防治是最为关键的措施。驱虫也必须每年按时有计划的完成,必须做到注射疫苗和驱虫率达到100%。对犬的免疫效果跟踪检测,科学实施强化免疫。尽量选用免疫效果好的疫苗,优化免疫程序,有条件的话可定期检测犬特异性抗体水平。确保每头犬必须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完成注射疫苗和驱虫。
4 总结工作成果
根据公安部有关警犬乐饲养管理和治疗预防工作的各项实施细则及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卫生防疫工作计划方案及措施,组织并参与实施;指导培训训导员掌握卫生防疫技术要领,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总结经验,推广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掌握常见病、烈性传染病的发病流行规律,与兄弟单位和上级管理部门互通疫情,做好预测预报和兽医联防工作;全面掌握卫生防疫进度和工作情况,整理分析后做成材料,形成台账制度。
总之,这是警犬技术大队在新时期为有序、科学的开展警犬疾病防治研究工作的思考和改进,是为了适应新的变化所做出的主动改变,探索出警犬病防治的新工作机制,为犬只的健康成长发育保驾护航。
9.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 篇九
论文摘要:针对现浇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从产生原因进行了专门论述;并提出了在工程施工中如何进行控制质量通病产生的一些建议和处理方法。
0引言
10.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怎么做 篇十
预防:1.患者最好不要在人多的地方去,避免传染给他人。如果在冬季一定要带口罩。 中药泡茶喝,单味中药贯众20克,加入300毫升开水中,20分钟之后服用,如果是集体宿舍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同样方法每人自服为宜。
2、宜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稀软、少油腻,以清淡、爽口为宜。高热、食欲不好者,适宜流食、半流食,如米汤、蛋花汤、豆腐脑、豆浆等。流感高热、口渴咽干者,可进食清凉多汁的食物,如莲藕、百合、荸荠等。
3、饮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烧后食欲较好,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4、多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由于发热所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增强抗病能力。蔬菜、水果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同时可补充大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
11.无公害蔬菜常见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2
数千年来,蔬菜一直是人类饮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将人类的饮食范围与种类大大增加,还让他们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随着蔬菜需求的提高,各种可以被增加产量的方式被用于蔬菜的种植方面,肥料超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蔬菜的出现,反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吃饱这么简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蔬菜的无公害。由于采用无公害种植,因此蔬菜的农药残留与其本身的成分,对人体完全没有害处。无公害蔬菜完全可以达到让人放心的水平。但是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蔬菜对于虫害方面缺乏抵抗力,因此如何治理虫害,成为了保证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关键。
1 农业防治
虫害的防治是多方面的,在种植的阶段,农户就要考虑到今后农产品虫害的防治问题。因此在植株选择方面,就要尤为慎重与谨慎。很多农产品虽然是同一种类,但很多植株天生具有某种特性可以更好地成长,从而达到高产的效果。
1.1 在植株方面选择优良品种
在防虫害种植方面,植株的选择尤为重要。有些品种天生具有耐虫害的特性,因此在种植之前选择具有相应抗性的植物,是减少虫害的最好方法[1]。这样不仅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减少植物喷洒农药的次数,使蔬菜无公害。
1.2 实行合理的种植方案
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合适的种植,是提高产量的前提条件;同时,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适当的种植方案,也是减少虫害的有力措施。首先,选择恰当的播种时间与播种时机。通过预测虫害的高发期而进行相应的播种,可以有效地进行规避。其次,对播种的土地进行深耕精翻,也是预防虫害的重要手段。通过翻地不仅可以将深层次的营养翻出,还可以破坏埋藏在土壤中的虫卵,减少害虫数量。再次,对于种类相却较远品种作物应当合理混合,实现种植的轮替,使虫害风险分散。最后,在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地中残留的枯枝败叶,因为这些遗留物很容易成为害虫繁殖的温床。
1.3 积极实施防虫措施
仅仅是进行种植方案的改变,对于虫害的防治来说也远远不够。围绕着蔬菜的种植,应当进行积极的防虫措施。对很多容易着生虫的作物,如白菜或者其他同类型的蔬菜,可以设置防虫网对害虫进行有效的隔离[2]。此外,大棚种植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大棚中进行蔬菜种植。不仅可以做到防虫害,还可以进行高温闭棚杀菌,让蔬菜可以更好地保持新鲜与健康。
2 生物防治
2.1 培育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一般来说,虫害都存在天敌。如很多和害虫的幼虫,是鸟类欢迎的食物,还有一些害虫是其他昆虫的食物。因此,在虫害发生的早期,先不要进行农药的喷洒,而是先观察在单位区域内,害虫与其天敌的存在比例。如果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就可以静观其变,一段时间之后害虫的数量就会有所下降。但很多时候,天敌的数量不足,这种情况之下需要人工投放天敌。例如,饲养一些植株瓢虫之类的昆虫,在虫害发生的早期进行投放,从而起到遏制的效果。
2.2 利用生物绿色农药进行防治
绿色无公害蔬菜标榜的就是无害无农药。因此,在面对病虫害的过程中,化学药剂是不能被使用的。为此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农药,是保护蔬菜的最佳选择。这种生物农药一般都是引起害虫死亡的细菌,但是对人体没有任何害处[3]。这种农药的应用不仅可以将害虫大量的杀死,还能保持蔬菜的无害。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也是一种无害灭虫的好选择,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以及对颜色的反应来达到目的。首先,应该大力推广黑光诱杀装置。这种装置如同我们常见的灭蚊灯,在夜晚很多昆虫都有趋光性。因此,在装置的中心设置黑光灯,并在外围加上通电的铁丝,达到灭虫的效果。其灭虫效率高,范围大,距灯光200 m之内的飞虫,均可被有效地杀灭。其次,利用颜色来驱虫,银色与白色是许多昆虫厌烦的颜色,在蔬菜的种植中,将蔬菜用银色的反光材料覆盖,可以有效的起到驱虫效果。还有就是黄色来吸引害虫,进行集中诱杀,也是高效防治害虫的办法。对于传统的防虫,诱杀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虫害的损失。例如,在种植茄子时,可以搭配少量土豆。由于茄子的害虫更喜欢土豆,因此可以减少茄子的损失。同时,可以通过对土豆的农药喷洒,来集中灭杀害虫。这种集中诱杀的方式,可以配合前面集中方法来综合治理,达到多方面防治的效果。
4 化学防治
对于无公害蔬菜,农药的使用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因此,化学方式并不是首选措施,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适量、交替用药[4]。让蔬菜中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得到充分的排放。同时,应该准确掌握农药的半衰期,是进行交替、科学用药的前提。严禁出现高频率的农药使用,防止害虫产生相应的农药抵抗性,防止因有害物质在蔬菜中的残留而危害消费者的身体。
5 结语
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虫害防治措施,相关的方法与流程要尽量做到综合实施。通过多方面的治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虫害的损失,还能消除农药对蔬菜的残留,从而满足当下人们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同时,化学药剂使用的减少,也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从而达到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吉群,顾吉能.无公害蔬菜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4(6):97.
[2]田梅.无公害大棚蔬菜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6):120.
[3]王书凤.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吉林农业,2010(11):74.
[4]段静.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5(27):46,48.
12.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 篇十二
1 浆液性乳房炎
1.1 病因
浆液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病原在乳房发生创伤和挤乳不当造成损伤时,通过皮肤或血管侵入乳房组织而引起发病,也可由胃肠疾病或子宫疾病继发。
1.2 症状
多发于产后头几天,乳房充血,乳叶肿胀增大,皮肤充血发红且很紧张,触诊有热痛反应,乳房实质坚硬。患病乳区的奶量减少,随着病程的发展,乳汁变稀薄,内有絮状物。严重时有明显全身症状。
1.3 治疗
(1)为了减轻乳房的肿胀,可适当减少精料、青饲料的喂量。(2)患乳先用通乳针放干净乳,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洗2~3次,然后用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也可用产后速康10 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30~40 ml注入患病乳区,每天2次,连用2~3天。需注意的是:用产后速康时应严格参照说明书,不可与生理盐水混合使用。对乳房肿硬者,可外涂一层鱼石脂。
2 出血性乳房炎
2.1 病因
出血性乳房炎多是由于母牛产仔时强烈努责,导致乳房内局部组织损伤,也可能是由于挤初乳时操作不当所致。
2.2 症状
出血性乳房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乳中带血,严重者全是血乳,多发于产后头两天,一般为1~2个乳区出血,偶尔也有4个乳区均出血的。
2.3 治疗
先挤净患乳的乳汁,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10 ml或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VK3)5~10 ml,生理盐水适量注入患乳,每天2次,连用3~4次。若未见明显好转者,仍需继续用药。特别严重者,另肌注酚磺乙胺10 ml或VK35~10 ml,每天2次,连用3~4次,肌注部位可选择臀部肌肉或乳房与大腿内侧交接的部位。
3 化脓性乳房炎
3.1 病因
病原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也可能是由腐败细菌通过乳管、血液循环系统或乳房创口而感染发生。还有可能是在干奶前产奶量一直降不下来,而又超过了干奶期,不得不强行干奶,导致乳房内乳汁积蓄而又不排出,久而久之化脓所致。
3.2 症状
排脓性乳,类似于浓豆腐花样,有些甚至结成条块,这是非常严重的乳房炎,患牛即使治愈,也会严重影响下个泌乳期的产奶量,有些牛甚至因此被淘汰。多发于围产期及产后前期。
3.3 治疗
对化脓性乳房炎的治疗要持之以恒,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1)有胎牛:可用乳酶净25 ml或抗乳炎Ⅱ号10 ml,注入患乳内。(2)无胎牛:可用乳炎康泰(主要成分为鱼腥草)10 ml注入患乳内。也可用林可霉素联合硫酸庆大霉素治疗。(3)在发病初期均可用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长效普鲁卡因10 ml注入患乳内。无论用哪种药物,均需先挤净脓汁,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患乳(冲洗时可适当对患乳进行按摩)再注入药物,用法均为每天2次。
4 乳房炎的预防
(1)保持清洁的牛舍卫生。经常对牛床进行清洗并保持干燥,运动场的牛粪要经常清理。有条件的可每天对牛身尤其是后躯进行刷拭,这样做可以减少乳房与病原菌接触的几率,对预防乳房炎有明显的效果。(2)严格挤奶操作流程。无论是人工挤奶还是机器挤奶,在挤奶前均要擦洗干净乳房,并挤掉头两把乳(用专门的器具收集),挤奶后要进行药浴。挤奶时,要先挤健康牛,后挤患有乳房炎的病牛,严防乳房炎的交叉感染。(3)日粮的配制要合理。奶牛的日粮营养要均衡并能保证满足产奶的需要,日粮中的维生素(尤其是VA、VD、VE)和微量元素要充足。(4)加强对干奶期奶牛的护理。干奶牛在干奶后的头1周每天进行一次乳头药浴,临产前1周再每天进行一次乳头药浴,可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5)及时淘汰久治不愈的病牛。对于久治不愈的病牛要及时淘汰,以消灭传染源。
参考文献
[1]谢怀根,许世勇.一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调查报告[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3,(3):37~40.
[2]王自然,童洁,高东.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与治疗效果观察[J].畜牧与兽医,1998,30(3):123~124.
13.生猪疾病防治技术 篇十三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我省近年来屡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大损失。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和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可达到40%。
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精神沉郁,高热和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部分病猪耳部出现蓝紫色。妊娠母猪对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分娩出死胎、弱仔、木乃伊胎儿。本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防治: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保温以及降低猪舍内的氨臭可有效地控制本病和呼吸道病。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较好的办法,但对发病猪和疑似感染猪不要接种任何疫苗,否则死亡率会更高。对未感染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应选择经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
2、猪流感
该病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冬季为多发季节,传播迅速,当猪群中发现此病后数天内会波及全群,但死亡率低,一般会自行消失。
症状:常突然全群发病,体温可达40.5~41.5℃或更高。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卧地、厌动、跛行;呼吸急促、流鼻涕,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粪便干燥,病程3~7天。
防治:临床上很难防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可注射解热镇痛药物降热,注射抗菌素防治激发感染
3、猪气喘病
冬季是猪气喘病常发季节,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猪传染病。
症状:主要为咳嗽,初期次数少而轻,后期加剧,咳嗽时病猪站立不动,背弓起,颈伸直,头下垂至地,直至呼吸道的分泌物排除为止,当夜间寂静尤其是凌晨气温下降或冷空气刺激时,咳嗽更为明显。
防治: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做好猪舍保暖工作,保持舍内干燥的环境;其次可注射猪气喘病灭活苗,使用安全,效果较好。目前治疗猪气喘病的药物较多,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疗程一般5~7天,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预后良好。
仔猪水肿病综合防治技术
一、病因:致病微生物: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而大肠杆茵是仔猪肠道内的常在菌的条件性病原,水肿病的发生除肠道内必须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还要具备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固着、繁殖,毒素产生与吸收等一系列环境条件,涉及的问题很多,诸如仔猪机体状态、营养条件、饲养管理、胃肠PH值,仔猪所处环境等。
其它原因:
(1)仔猪消化生理学特点与水肿病的关系,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当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这时仔猪胃盐酸分泌很少,而饲料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PH值上升,蛋白酶朊不能激活,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内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完全的氨基酸,导致肠内菌群区系平衡变化,大肠杆菌大量增殖。
(2)仔猪水肿病与仔猪腹泻,消化不良的关系,仔猪水肿病发病前
一、两天常有消化不良和轻度腹泻,消化不良和腹泻与仔猪消肿病相关,断奶仔猪肠道遭到损伤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增殖,腹泻加剧,因此仔猪水肿病可能是消化不良和腹泻的继发。防止断奶仔猪消化不良和腹泻在防治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致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非常复杂,除饲养管 理,环境应激等能导致发病外,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某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发病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3)应激反应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大量临床病例调查结果表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一些应激反应因素有关;如:断奶、环境变迁、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的改变,特别是中途更换饲料等,这些外界因素的变化和刺激的对仔猪是应激原,使仔猪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水肿病的发生。(4)管理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突然断奶过早,特别是暴食这些都是与水肿病的发生相关,暴食是导致农户仔猪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尤其是农忙季节和仔猪价格上涨时期,这种发病较多。
二、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实用的免疫预防方法,很多人非常迷信抗菌的药物,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因病十分复杂,对本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1)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单纯降低蛋白质水平即可能有效地缓解断奶仔猪腹泻和发病率,但也可能影响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而生长缓慢,因此,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必须平衡氨基酸。
(2)饲料酸化,添加有机酸,能使胃保持一定的酸碱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又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断奶仔猪饲料或水中添加食用醋,柠檬酸(1%的浓度)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3)适当提高日粮的纤维水平,日粮中含有一定的纤维可稀释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大肠杆菌的活动,有利于水肿病的预防,但太多又影响仔猪的生长,很多人认为,日粮中的纤维应该占5%。
三、管理措施:
(1)提前充分补饲:提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料抗原获得免疫耐受性,能避免仔猪的过敏反应,降低水肿前几天的发生。
(2)断奶技术:仔猪断奶在35—45日龄为宜,要逐步进行,能降低仔猪应激反应。
(3)少食多餐:在仔猪日采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日少食多餐有利于避免消化不良及其他副作用,有人认为,最好每次只让仔猪吃八分饱,日喂5-6次,尤其杜绝暴食,这是防治断奶仔猪水肿病十分重要的的措施。
(4)其它疾病及时治疗:当仔猪发生消化不良等疾病时要及时治病。
四、流行特点:
(1)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仔猪,生长快、肥胖的猪较易发生,曾患过黄痢的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2)地方流行:常限于某些猪场一般不广泛传播。发病率一般为10-35%,病死率可达80-100%
(3)多发于春、秋两节。
五、主要症状:突然发病,前期症状:眼发红、有的便秘、有的 拉稀,随后头部水肿,(如眼睑、粘膜、龄龈)有的波及颈部和胸腹部。也有的不出现水肿而死亡;神经症状:表现为不安,反应过敏、抽搐、四肢似游泳状划动(常发出嘶哑的叫声)共济失调,盲目运动或转圈运动,前肢和后肢麻痹等。体温一般正常,不吃、昏迷而死,病程数小时至2天,有的1周以上。
六、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是由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虽然市场上针对水肿病生产了许多新药,但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好,必须采取综合治疗。
治疗的原则:抗菌消炎、消湿利水、排毒、改变胃肠内PH值。
(1)25%的葡萄糠20毫升、Vc毫升、高效畜宝康2--4毫升、2.5%海达2--4毫升、地塞米松2-4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
(2)猪肝宁,2--5毫升、速尿2毫升。庆大霉毒2毫升、卡那霉2毫升,混合肌注,每日2次。
14.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 篇十四
金沙县第二小学三(9)班
老师:杜时坤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常见病的种类。
2、掌握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及防治方法。教学重难点: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也是人生中最健康的阶段,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极低,但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也难免会有些常见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
二、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有哪些呢?
近视眼、龋齿、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蛔虫感染、脊柱弯曲异常。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它们防治方法。
1.近视
(1)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2)防治方法:
a.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是: 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一拳一尺一寸),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认真做眼保健操。五不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不要近距离看书、写字。
b.药物治疗和配戴眼镜。2.龋齿
(1)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2)那么如何预防龋齿呢?
a.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b.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既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c.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及含氟牙膏。d.少吃甜食,加强锻炼合理营养。e.定期检查。
3.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1)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目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2)防治方法:
a.对孩子进行营养知识教育,使孩子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b.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尤其c.要纠正孩子不吃早餐的习惯。
d.教育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4.贫血
(1)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因此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2)防治方法:
a.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错误的营养观点。
b.积极提倡吃早餐,推广早餐鸡蛋加牛奶,提高早餐质量,使早餐热量达到全天的30%,质量也达到全天的1/3。
c.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多食用动物性食品,如瘦肉内脏等;增加肉鱼禽类食品,以利于非铁血红素的吸收,同时增加维生素C和A,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d.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更要注意多食含铁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5.蛔虫感染
(1)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2)防治方法:
a.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b.注意环境卫生。c.及时治疗。6.脊柱弯曲异常
(1)脊柱弯曲异常是学生中容易发生的姿势缺陷,主要原因是因年龄小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坐姿不正确、缺乏体育活动,营养不良和疾病导致的。
(2)防治方法:鼓励孩子使用双肩背包,要消除生活中导致单侧股肉紧张的一些因素。教育孩子一定不要逞能背负过重的物品,坚持体育锻炼,坚持正确的读写站立姿势。
三、小学生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种类及预防方法。
沙眼、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脑、麻疹等。其中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脑、麻疹等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1.沙眼
(1)沙眼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是由沙眼衣原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人对沙眼衣原体的免疫力很弱,可以重复感染,常因并发症而使视力受到障碍,沙眼的发病率与卫生状况及环境因素有明显关系,但是沙眼是可防性的眼病,因此要让孩子掌握防治沙眼的卫生常识。
(2)防治方法:
a.改变家庭中公用洗浴用品的习惯,养成“一人一盆一巾”的良好习惯能有效控制重复感染。
b.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讲究卫生的好习惯。c.对已患沙眼的孩子可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脑、麻疹等是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有些家长对这类传染性疾病认识不够,自家的孩子患病后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而没有进行隔离治疗,结果导致所在班级大面积传染。现就着重讲解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的基本知识。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病毒存在于患者及隐性患者的唾液内,当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随飞沫喷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易古老通过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而被传染。患儿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水痘
水痘是由一种特殊的水痘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小儿急性传染病。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水痘病人呼吸道内。一般人出疹前1天至出疹后5天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水疱,水疱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病毒、尤以甲型,极易变异,往往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四、如何预防以上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呢?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8)适当接种疫苗也能有效的预防这类传染病。
五、总结
你们是家庭的希望,父母都希望大家能健康成长,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了解了小学生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各们们树立“健康第一”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真正让自己有健康的身体,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常见疾病分析与防治】推荐阅读:
常见疾病宣传资料12-22
常见疾病的预防教案06-24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09-06
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10-09
精神疾病防治知识讲座11-10
幼儿园春季常见幼儿传染疾病宣传知识12-30
常见病防治大全12-30
中学常见病防治制度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