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介绍(共13篇)
1.重症医学科介绍 篇一
重症医学科简介
我院在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院领导班子的精心规划下,从2016年底ICU的筹建工作就开始进行,从基础的建设到病房装修,再到先进设备投入和ICU医护人员的培养,都做了系统的论证与规划。于2017年5月8日,已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开科短短半年内曾抢救多名急危重症患者,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症肺炎、各种休克、脑出血、大面积心肌梗塞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患者。
我科是按现代化医院要求,严格遵循最新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建立而成,布局合理、规范,与相关紧密科室临近,便于转运及检查。根据与医院整体床位比,设有床位7张,1间为隔离病房,为临床科室急危重病人的监护、抢救与治疗提供良好的救治基地。另外,科室还配备多功能电子病床、多功能吊塔;费森CRRT机1台、多功能有创呼吸机、可转运便携式呼吸机各3台、输液泵10台、微量泵28台、机械排痰机4台、气压治疗仪1台、除颤仪1台等多种精密医疗抢救设备,大大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轮转主治医生1名、住院医生2名、护师4名、护士7名,根据实际开展床位数,后期逐步再增加医患、护患比。
科主任(吕莹康):029-81004171 81004274 医办室联系电话:029-81004214 护办室联系电话:029-81004161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3.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3.2 空气洁净技术air cleaning 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
3.3 中央导管central 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3.4 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器械相关感染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3.6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ssoci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 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3.7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3.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 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3.9 医院感染暴发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outbreak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central line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 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 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4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对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4.5 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1 ICU应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 m2,床间距应大于1 m。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 m2。
5.5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
5.6 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5.7 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6 人员管理
6.1 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 311的要求。
6.2.2 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6.2.4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6.2.5 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6.3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6.3.1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6.3.2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6.4 探视者的管理
6.4.1 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6.4.2 探视者进人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6.4.3 探视者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4.4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进行防护。6.4.5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7 医院感染的监测
7.1 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 312的要求。
7.2 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WS/T 312的要求。
7.3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a)应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b)应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分析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据此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c)对疑有某种微生物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时,宜做菌种的同源性鉴定,以确定是否暴发。
7.4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7.5 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7.6 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8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1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8.1.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8.1.3 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1.4 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8.1.5 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8.1.6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8.1.7 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1.8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8.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2.1 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8.2.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8.2.3 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8.2.4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8.2.5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8.2.6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8.2.7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2.8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8.2.9 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8.3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3.1 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8.3.2 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8.3.3 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 h-8 h—次。
8.3.4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3.5 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8.3.6 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8.3.7 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3.8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8.3.9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8.3.10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11.4的方法做好清洁消毒。8.3.11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9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9.1 应严格掌握患者出人ICU的指征,缩短住ICU天数。9.2 应符合国家关于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要求。10 手卫生要求
10.1 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2 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10.3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10.4 探视者进人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1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如下:
a)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b)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c)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d)—般性诊疗器械如卩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f)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g)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h)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11.2 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11.3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11.4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如下:
a)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b)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c)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12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2.1 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12.2 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2.3 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13 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 13.1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13.2 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
13.3 有条件的医院宜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
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 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e)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f)能够使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要求的合法有效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ICU护士常见职业危害与防范
ICU是危重患者、高新仪器设备集中的医疗场所,作为ICU的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相对特殊性,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范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ICU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针刺伤: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约60%。艾滋病的流行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ICU的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危害的考验。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可能将疾病传至医务人员,尤其以针刺伤最为多见。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IV污染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1]。
1.1.2 负重伤:由于搬运重物、患者等引起护士脊柱、关节损伤。ICU患者病情危重,有的由于疾病限制,不能正常翻身、更换床单等,必须由护士搬动。在搬动患者时往往要使很大的力气,日积月累引起护士腰椎损伤,很多还引起腕部受损、肿胀。另外长时间的站立,静脉曲张也极易发生。
1.1.3电离辐射的影响:ICU中患者常需在病房做床旁X线检查,护士应协助拍片。常暴露于小剂量的放射环境中,长时间的接触会蓄积作用产生致癌、致畸、杀伤白细胞、脱发等不良后果。
1.1.4 噪音:ICU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仪器、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等,这些仪器运转时产生大量的噪音,其音量>70(db),而正常人在>45(db)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听力系统、心血管系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烦躁,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2]。
1.1.5 空气不新鲜:ICU病房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差。
1.1.6 触电仪器非常多,引起触电的原因有设备带内线路老化,接线板损坏,微量泵损坏漏电,无安全用电知识等均可引起触电。
1.2 化学因素
化学消毒剂的广泛应用ICU 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害,强烈的稳定.1.3心理社会因素
紧张的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负性因素,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4医务人员的相关因素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因素、个人防护意识、职业暴露的频率、防护措施、安全用具、预防接种等。
2.重症医学科介绍 篇二
1 完善人员管理
1.1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员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1]。重症医学科为封闭式治疗场所, 具有无家属陪护, 病人病情重、变化快, 护士工作任务繁重、负荷大等特点, 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 最终导致发生差错的几率增加[1]。因此, 要求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按照《2008年医院管理指南》执行, 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应为3∶1以上的标准, 我科开放病床4张, 现有护士10名, 缺编2人, 已申请增加2名护士。
1.2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护士准入制度
我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证, 并且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
1.3 加强教育和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 (1) 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无陪护, 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注重培养慎独精神。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我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中国患者医疗安全的十大目标》《2009年医院管理指南》等, 引导护理人员学法、懂法,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观念。 (2) 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护理人员应分批参加各种危重症护理知识的培训。此外, 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内容为专科知识及危重症医学知识和抢救技术, 由本科医生和护士轮流讲课, 通过学习和备课,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医学知识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及语言沟通能力。不定期聘请急诊科人员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根据不同病人进行护理查房和危重病例讨论,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强调科室培训和自学相结合, 让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接受成人教育。
2 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根据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2008年医院管理指南》对重症医学科的要求, 在我科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以质量、安全为核心, 不断完善各种护理常规、操作规范以及各种监护与抢救器械的维护与管理制度, 如危重病人探视制度、疑难危重病例护理讨论制度, 各种护理操作流程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重症医学科护士紧急调配预案、各种仪器操作、重症医学科病人外出检查制度等, 并将各种制度汇总成《重症医学科护士工作手册》, 要求每名重症医学科护士必须掌握。
3 科学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 要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者不仅要注重环境、制度管理, 还要在管理中树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使安全管理科学、有效。
3.1 科学沟通, 创造和谐的护患、医护关系
在病人入住重症医学科时, 详细向清醒病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房的环境及管理制度, 包括:危重病人探视制度、危重病人约束告知制度、费用情况、病情的预后等, 让病人家属在重症医学科住院须知单上签名;在家属探视时多与家属沟通, 尽可能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减轻家属的负担, 使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危重病人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医生与护士
甘肃省天水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
全福才, 赵淑玲, 刘宝录, 李江红, 卢艳, 郭强强, 张雅静, 辛瑞虎, 王玲, 马彦东, 王热勤
(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天水741000)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0) 11-0133-02
男男性接触者 (MSM) 是艾滋病高危人群, 包括与男性有性关系的男同性恋者、男双性恋者和少数男异性恋者[1]。他们的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和口交等性行为, 易造成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2,3]。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 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本市MSM中开展防治工作, 并于2006、2007和2008年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 (第1次基线调查175人, 第2次中期评估调查208人, 第3次终期评估调查200人) 。
l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经常出入天水市MSM活动场所的MSM。1.2方法
(1) 做好MSM动员工作。为了使更多的MSM志愿者积极
密切配合, 确保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进行。
3.2 激发护士主人翁精神, 共同管理病房
对于各种护理管理记录本和科内仪器的管理, 要求人人参与并互相监督, 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仪器的合理使用。
3.3 强调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在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人的长处, 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病人的个人尊严不能因生命活动力降低而递减, 护理人员有责任帮助病人维护人格尊严。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工作慎密、追求卓越、呼唤生命、永不放弃”的理念,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
4 加强环节管理, 严防发生护理差错
4.1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坚持床旁“三交、四清、三洁”, 即口头交、书面交、床旁交, 病情清楚、医嘱清楚、用药清楚、记录清楚, 病人皮肤清洁、衣物清洁、床位清洁。坚持做到“交不清不接, 接不清不交”。
4.2 加强危重病人转出安全管理
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主要利用天水市预防艾滋病网站———龙城家园网站、媒体等鼓励和支持MSM志愿者参与社会动员等。 (2) 大力开展同伴教育工作。 (3) 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小组、个人开展外展服务。 (4) 开展电话咨询服务。 (5)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并免费发放安全套和润滑剂、宣传材料等。 (6) 开展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 (7)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等。通过问卷调查艾滋病防治效果。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
2.1一般资料 (见表1、表2)
由表1可知, MSM平均年龄基线调查和中期评估调查基本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转出制度。在转出病人时及时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以及转至科室沟通, 做好各种管道的保护工作, 在转运途中与医生配合,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在交接班时, 提示接班科室该病人注意事项, 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单。
4.3 加强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病人外出检查制度。及时与医生、清醒病人及其家属沟通, 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 做好各种管道的保护工作, 在检查途中与医生配合,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以保障病人在检查途中的安全。
4.4 根据人员和时间合理排班
(1) 人员方面:根据职称和年龄进行合理配置, 做到高、中、低和老、中、青合理搭配, 充分发挥各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作用, 起到体力和能力的合理利用和带教监督作用。 (2) 时间方面:实行弹性排班, 在危重病人多、抢救工作繁忙时加强人力, 护士长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护士长不在时由责任组长把关, 以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3.优质护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体会 篇三
【关键词】优质护理;重症;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64-01
研究背景
优质服务的护理理念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有效的护理方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其在生理、心理以及外界环境上均得到最优的护理服务,让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舒适的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舒适的程度[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已经不仅仅只是治疗疾病,而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优质的护理。本研究采用优质护理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最终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来自于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占5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年龄在59岁至79岁不等,平均年龄在66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危重患者,其中31例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 16例患者为急性重症胰腺炎,33例患者为急性左心衰。所有患者均无法生活自理。最终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最终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表面,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显著学差异,结果具有可比性。
1.2优质护理方法
1.2.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护理人员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向患者详细的介绍重症科室病房环境,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详细的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最终根据患者的身心需求,给予患者具有优质的护理,及时的了解患者所做出来的表情、口型以及手势,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询问患者自己理解是否正确,在确定理解正确的前提下要详细、细致的为患者讲解、阐述问题的答案[4]。此外,还要对患者得情绪进行细致得观察,对患者不稳定得情绪及时得解决[5]。在患者情绪暴躁得情况下,要保证温和得态度,快速得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取得患者得信任以及依赖,对于已经绝望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以及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得类型、原理,同时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后得效果以及预后得质量[6]。对于患者得恐惧感、孤独感强烈得患者,在满足患者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温和娴熟得护理方式,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感受安全感以及家人般得关怀。
1.2.2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得疾病
通常情况下,重症学科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得吸氧、输液、心电图等一些常规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病房应该要定期的进行通风、消毒并做到要随时保证病房的清洁。此外,患者由于疾病的特征,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要为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定期的给予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等可以辅助患者排痰的操作,使患者随时保持呼吸通畅。同时要为患者进行定期翻身,这样就可以防止患者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而出现褥疮或者压疮等并发症[7]。患者疾病过于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病情变化速度极快,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病房巡视工作,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定时的为患者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基本检查,如果患者出现异常应该立刻的上报给医生,使其可以得到快速的处理。
1.2.3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定期培训
以往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往往只是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对患者护理,只是为了工作而护理,其往往严重的缺乏护理的主动性。而本研究优质的护理往往是时刻的为患者着想,主动的去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在开展优质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保证护理人员可以将患者视为自己的长辈。这样就能保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情况的发生,极大的缓解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降低医疗纠纷[8]。
1.2.4维护患者的尊严
在常规的护理工作中,要注意患者的暴露次数以及暴露的时间,要为患者安排特殊的检查、导尿、换药、大小便护理等,同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采用围帘遮挡,避免患者长时间暴露而产生不安的心理。對于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要为患者耐心的讲解,一定不要采用不理睬或者训斥的方式,这样就可以避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同时,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要进行尊称,例如称呼患者为老师等等,避免直接呼唤床号,此外,还要耐心的听取患者的主诉,尊重患者的宗教习俗[9]。
1.2.5观察指标
对不同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分不同的调查内容。最终,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方法采用t检测。
2、结果
本研究在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采用我院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平均分在78分,而采用我院制定的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的平均分为96分,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分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经过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3、结论与讨论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往往都是疾病非常严重的患者,在护理的方法上需要更加的严格,这是由于患者的疾病往往会变化非常的快,发展及其迅速,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绝对的高质量护理服务[10]。应该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的转向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的转变,这样不但可以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最终结果显示该护理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护理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晖晖. 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实施与体会[J]. 中外健康文摘, 2013 (24).
[2]林宇雨, 张桂友, 张少珍, 等. 优质护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9): 53-54.
[3]吴晓英, 王玥, 王泠, 等. 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J].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2013, 13(4).
[4]何沈静, 郑叶平, 江薇. 视听化宣教在 ICU 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 (2).
4.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篇四
枝江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版本
第 2 版
一、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上工作服并换鞋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换上探视衣服及鞋套入内。
二、所有人员要坚持手卫生。
三、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四、每个病人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 装置等不可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需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 给别人使用。
五、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必须规范消毒。
六、上班时不得戴戒指、手镯,不能留长指甲;ICU 工作人员的手定期作细菌培养。
七、加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八、定期对病人的分泌物、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发现或疑有 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上报感染管理科。其他消毒隔离参照医院 感染管理制度。
九、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吸痰管、鼻塞、手套等用品均一用一丢弃。护士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一定要检查物品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发现或怀疑均不能使用。
编者/日期 | 蒋飞飞/2021-10-08 | 审核者/日期 | 刘玉华/2021-11-10 | 批准者/日期 | 5.重症医学科先进集体材料 篇五——酒钢医院重症医学科巾帼文明岗先进事迹材料 在酒钢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酒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于2012年5月开始扩建改造,同年12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开放床位12张,是嘉峪关市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的重症医学科,现有经过专门培训的职工30 人,平均年龄30多岁,科室人员中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护理队伍24人,是一个以青年职工为主力、充满朝气的科室。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用青春热血和无私奉献谱写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生命赞歌,一个又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在ICU获得新生。青春在平凡岗位上闪光„„ 一、加速学科建设,用过硬的技术服务于病人 ICU是综合科室,危重病人多,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没有过硬的医疗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敏捷的反应能力,那就根本无法胜任ICU的工作。为此,科室坚持每周业务学习。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应用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是个个熟练精通。为了提高自己的整体业务水平,全科大部分医务人员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教育,科室人 员综合实力在院内均名列前茅。 为了提高服务理念,每做一项操作都要求作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病人,我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从而让每个人都注重了细节管理。由于ICU是无陪护病房,这就意味着病人的所有生活护理都要由我们护士来做:洗脸、洗脚、梳头、喂饭、大小便的处置、翻身、叩背、肢体按摩等等。ICU在收治的各种各样危重病人中,有呈植物状态的、有无自主呼吸的、有长期卧床满身褥疮的、有气管切开痰液随时喷溅的,有便秘无法排便的,但是你看到的却是她们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身影,你看到的是她们在治疗闲暇为患者剪指甲、清理头发、温水泡脚甚至用手掏大便的情景,她们的付出不止一次令患者称赞,他们的付出不止一次让患者家属感动落泪;有些家属不止一次想用红包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但都被婉言谢绝了。ICU的护士们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沉重的责任,每天不停的奔波于病人之间,像一只不断旋转的陀螺,从生死攸关的抢救到病人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都倾注了大家大量的心血。 二、真情服务,打造“人性化服务”新模式 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执行的是24小时监护无陪护制度。为了给病人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亲情的危重病人救护空间,ICU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举措,完善服务细节,从提高技术、关心患者、满足患者情感需要着手:患者出入科室,外出检查均有护士全程陪护,快速准确地抢救,温馨、仔细、周到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对于清醒患者,护士会详细告知室内外的环境和主要的医疗措施,减轻其孤独、恐惧感;对于昏迷的患者,护士会给家属及时传递患者的治疗信息,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对于语言交流受限的患者,护士们通过多种非语言的交流来了解病人的需要,比如说用图板、笔和纸进行交流,或根据患者的表情、手势、口型来判断他们所要表达的意图,或者是制作了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如冒着热气的茶杯为口渴,痛苦的表情为疼痛,一碗米饭表示饥饿等等;对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他们的心理、生活压力特别严重,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一句亲切的告知,都会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没有家属,受伤严重的“三无”病人,除了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外,大家还凑钱为病人买生活用品、食物等,并积极联系民政部门寻找亲人。 ICU的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将一个又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如2014年4月ICU收治一位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患者曾两次发生呼吸及心跳停止,但在ICU医护人员一个多月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下,该患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7月,急诊收治一批群体性食物 中毒病人11人,其中有4名患者躁动不安,恶心,呈喷射状呕吐,患者胃内容物喷溅至护士脸上及身上,她们也是默默地先为患者擦拭污物,给他们更换干净衣服和床单后,才清洁自身。其中有三名较重的患者需要做床旁血液滤过,ICU医师护士连续24小时守在患者床旁,为患者做治疗,让患者的治疗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最后11名食物中毒患者均康复出院。 两年来,共收治病人1000余人次,床位使用率129.98%,床位周转率25.92%,抢救成功率达到93%,平均留住ICU天数7.3天,是酒钢医院发展最快的科室之一。 三、不断进取,朝着更高目标不断前进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ICU医护人员注重技术的创新和新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ICU主要收治心跳呼吸骤停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哮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功能不全或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各类休克以及大手术术后监护等各类危重病人,为此PICC置管技术、CVC穿刺技术、有创血压监测技术、CVP监测技术、微量泵、输液泵等先进技术设备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相继开展了危重患者胰岛素泵入控制血糖和咪唑安定及芬太尼镇痛镇静技术,持续床旁血液滤过,呼吸机高浓度氧治疗,持续有创 性动态血压监测等技术,填补了我院的空白。 在2013年全省重症技能大赛中,取得了省级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一项及省级三等奖一项的好成绩。2014年获得全省重症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朱海艳,龙大福分别获得个人二等奖、甘肃省技术标兵的称号。在医院三基三严护理考试中取得团体一等奖,个人有8人获得医院奖励,医师毛洪海被评为我最喜爱的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多次收到患者赠送锦旗、表扬信,拒收红包金额达1万余元。2014年9月13日在医院大力支持下,ICU成功举办“甘肃河西抗感染论坛”暨重症医学学术研讨会,同期嘉峪关市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我院挂牌,大幅提升了我院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及我院在省内重症急救领域的知名度。 6.重症医学科2011年质控总结 篇六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我院在创二甲前期在全院各个科室建立并推行了“八大质控小组”的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合理措施,将原来的护理质量控制由护士长一人把关转变为由各个科室护理骨干组成的质控小组,形成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员共同参与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下面由我代表ICU科室发表护理质量控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时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质控小组成立以来,增强了我科护士的质量意识,使各项护理制度得以落实,同时促进了护理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由于科室人员缺编,护士完成自己上班的工作职责已捉襟见肘,而要利用休息时间完成质控的评估检查,所起的效果大大降低和打折。2.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操作技能不完善,各种质量检查环节,如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三基”训练不到位。3.评估周期频繁,每周一次,护士应接不暇。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护理措施: 1.质控小组组长应在科室起模范领军作用,带动整个科室的进步。2.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3.恰当的激励方式:对于考核成绩好的、满意度高的进行相应的奖励。 4.如果在时间条件允许下,是否可以与邻近的科室结队。各质控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发现更多的问题,相互解决。 7.重症医学科介绍 篇七关键词: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持续改进 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医院综合救治平台, 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 甚至被认为是国家医疗保健水平的标志[1]。然而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状况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 对我市11所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我院实际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1 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 1.1 设备不齐全, 病房与床位设置不合理 ①重症医学科病房建设要求特殊, 有的医院由普通病房改建, 结构不合理;新建重症医学科病房, 由于建造者对重症医学科知识的缺乏、与使用者沟通不到位等, 导致建筑不合理。②重症医学科设备器材昂贵, 二级医院经济基础薄弱, 设备配置不齐全。③按照卫办医政发 (2009) 23号文件《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要求, 重症医学科床位数应占医院开放床位总数的2%~8%。在二级医院住院病人总数达到七八百人, 而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仅为4张~8张。危重病人不能完全集中管理, 依旧分布各个科室。 1.2 病源不足 ①住院费用昂贵。二级医院病源多来自于农村, 病人经济条件差, 而先进仪器使用、大量一次性耗材与药品、血和血制品的使用等都导致住院费用高。大量可望治愈的病人因高昂的医疗费用, 治疗难以继续甚至放弃治疗。②医院对临床科室实行经济收入与成本核算来实施分配制度, 危重病人是各专科收费的重要来源, 各科室为了增加医疗收入, 拒绝将病人送到重症医学科。③与临床科室的业务联系不协调, 重症医学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沟通少, 病人治疗上有分歧, 导致病人减少。 1.3 专业医护人员缺编 ①专科医护人员缺编。在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新学科, 外出学习培训力度不够, 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较少;大多数没有经过重症医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 人力结构配置也不合理。②重症医学科岗位辛苦, 风险系数大;医疗环境特殊、频繁倒夜班、精神负担大;部分医院领导对重症医学科人员重视不够, 付出与收入的不平衡, 也导致医护人员工作不安心。 1.4 科室管理不规范 ①工作制度不健全。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起步较晚, 经验缺乏, 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培训不到位, 管道意外脱出、特殊药品外渗等情况发生率较高, 对病人安全造成威胁[2]。②病人收治标准混乱。有的重症医学科收治标准过于宽松, 变成各科室的缓冲室, 专科职能消失, 变成了特护病房。有的过于严格, 限制了危重病人入住重症医学科的通畅性, 使病人失去了早期干预的机会。③医院感染问题严重。布局不合理, 分区不科学;医疗区域、污物区域及生活区域没有相对独立性, 医务人员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探视制度控制不严以及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等, 均导致医院感染问题严重。 2 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持续改进 针对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 我院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模式, 持续改进以适应新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2.1 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管理 ①根据卫办医政发 (2009) 23号文件《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标准, 将必要的监测与治疗设备添置到位, 保证救治危重症病人工作需要。②整合医疗资源, 落实全院会诊制度, 随时为重症医学科病人提供纤维支气管镜、床旁B超、X线等检查, 解决重症病人的诊断及治疗问题, 为病人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提高重症医学科声望。③明确专科医生与重症医学科医生责任。协调好重症医学科与其他科室关系, 及时沟通, 及时处理摩擦。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及重点环节监控。在抢救病人多、任务重时适当增加医护人手, 发现疑难问题及时上报, 避免差错事故发生[3],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2.2 解决病源少问题 ①切实从病人康复出发, 将有入住重症医学科指证的危重病人转入并接受治疗。②减轻病人负担, 适应新的医疗市场形势。与医疗保险部门协商, 适当拓宽危重病人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切实解决高昂费用难题。③医院对经济核算方式进行改革, 双向计费, 促使其他科室愿意将病人转入重症医学科, 既减轻其诊疗负担, 又不影响其经济收入核算。 2.3 加强人才建设 ①医院积极选送综合素质强的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为重症医学科配备足够数量, 掌握重症医学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保证医生与床位比0.8︰1, 护士人数与床位比3︰1。②医院提高重症医学科人员待遇, 帮助留住人才与吸纳人才。对重症医学科不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 绩效工资是其他科室的平均数上浮10%, 保证重症医学科人员工资居全院中上水平。③以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为中心, 构建院内重症病人早期预警体系[4]。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一旦发现病人异常, 早期识别、早期处理。加强业务素质训练, 为危重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打造重症医学科医疗护理品牌。 3 体会 重症医学科是个新兴学科, 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正常[5]。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尚处于起始阶段, 只有不断总结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不断借鉴大型医院成功的经验, 才能自我完善与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邱海波.重症医学科发展让病人更安全[J].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 (8) :585. [2]史自强, 马永样, 胡浩波, 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238. [3]黄永红, 黄继菊, 胡玉兰.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3) :53-54. [4]杨毅, 孙纽云, 邱海波.院内重症病人早期预警体系的构建[J].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 (8) :590. 8.重症医学科介绍 篇八【关键词】重症医学;CRRT;血透室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80-0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目前广泛使用于临床,其针对各种病因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内环境紊乱及脓毒症等疾病治疗[1]。CRRT在重症医学科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意义重大,CRRT是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的保障之一[2]。如何提高CRRT治疗效果是临床医生面临一项难题。从我院开始CRRT治疗,比较单一血透室及重症医学+血透室联合CRRT治疗效果。对今后基层重症医学科诊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对象和方法: 病例选择 选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需行CRRT治疗50例,选用采用随机、双盲的分组方法,分组:A组:单一血透室治疗组,其中重症肺炎12例,脑出血6例,脑外伤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男性15例,女性10,平年龄48岁,B组:重症医学+血透室联合CRRT治疗组,其中,重症肺炎10例,脑出血11例,脑外伤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男性14例,女性11,平年龄50岁。 1.2治疗方法:单一血透室行CRRT治疗25例为对照组,重症医学+血透室联合行CRRT组为治疗组,均行CVVH模式,血流速度180-200ml,治疗量30-40ml/kgH,常规备置透析滤过液。其他均为常规治疗。观察CRRT后血钠、PH的效果及治疗时间长短。行CRRT后每2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钠、PH变化、乳酸值下降情况,按正常值:血钠135-145mmol/L、PH7.35-7.45,乳酸,0-2mmol/L为观察标准。观察单一血透室行CRRT治疗组及重症医学科+血透室联合组血钠、PH变化、乳酸值变化。(其中初始治疗时间为第一天行CRRT治疗使用透析滤过液8000ml治疗时间)。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 ± s)表示,以 t检验比较,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联合CRRT治疗组因血液流动性不稳定及家属放弃治疗3例,联合CRRT治疗组效果:(1)重症医学科+血透室联合组:CRRT治疗后血钠正常20例,治疗后血钠正常但再次出现异常5例,CRRT治疗后PH正常19,治疗后PH正常但再次出现异常3例,CRRT治疗后乳酸正常19例,CRRT治疗后乳酸正常后再次增高4例. (2)单一血透室行CRRT治疗组:初始CRRT治疗后血钠正常15例,治疗后血钠正常但再次出现异常8例,CRRT治疗后PH正常18,治疗后PH正常但再次出现异常6例,CRRT治疗后乳酸正常16例,CRRT治疗后乳酸正常后再次增高7例. 3.讨论: 重症医学科及血透室联合组指标达标率较单纯血透室行CRRT治疗组血钠达标、PH、乳酸达标统计有统计学意义,考虑重症医学科疾病多变,变化快,内环境不稳定,需要重症医学科医师的专业知识 去指导并处理[3].同时,因基层血透室行对重症医学科疾病知识尚不足,故CRRT治疗达标低,治疗天数多,治疗透析滤过液量多,治疗费用高;各指标反跳,考虑为疾病重,疾病反复致,需要加强原发病治疗[4],但由于收治样本数有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 重症医学科+血透室联合CRRT治疗组组血钠、PH、乳酸组指标合格情况较单一血透室行CRRT治疗组高,治疗天数少,治疗透析滤过液量减少,治疗费用相对减少。重症医学科+血透室联合CRRT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清.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进行CRRT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6):48-50. [2]高伟波.乳酸性酸中毒与危重症[J].疑难病学杂志,2011,02(02):161~163. [3]肖献忠.病理生理学[M] .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31~46. 9.重症医学科进修自我鉴定 篇九今年四月我有幸来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重症医学科内进修学习。突然间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我从刚来时候的彷徨,到现在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我收获颇丰,圆满完成了进修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首先我要感谢孙伏喜主任领导下的重症医学科内所有的人员对我的关心照顾。 南医大二附院ICU共设有床位25张,平时床位利用率接近100%,其综合性比较强,收治有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心胸(如心脏瓣膜修补、置换、主动脉夹层手术等)等重大手术后、重度脑卒中、多发复合创伤、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科室里学习氛围很浓,虽然工作压力大,大家都有很好的排解方法。 ICU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我院的ICU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短短的半年时间,让我对重症医学科有的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也对自己的不足有了充分认知,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下一步我该怎么做。ICU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科室,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专业诊疗设备先进齐全,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他们现有最基础的监护仪、微量泵(输液泵和注射泵)、营养泵、输液系统、心电图机、除颤仪、胸部物理震颤仪、物理降温毯、复温设备等,还有床旁超声、脑电图机、CRRT机,IABP机、PICCO、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纤支镜、呼气末CO2监测、体外心脏起搏器等。 ICU由于病人的特殊性,督促全体医护对所有病人病情都了解,在科室工作时,对病患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严格参照各种指南工作。相比较下,我发现自己对ICU相关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我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及问题来进修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答案。 1.医患沟通是个避不开的问题,怎么让患者和家人满意,也是ICU追求的目标。ICU的患者普遍病情重,存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层痛苦,镇痛镇静显得特别重要,满意的镇痛镇静,可以在不掩盖病情观察的同时,让患者达到最舒服的状态,减少应激刺激,促进恢复,艾贝宁是目前被推荐的较理想的镇静药物,同时有着轻微的镇痛作用,可以很好的镇静、易唤醒、副作用少等优点,配合瑞芬太尼或者芬太尼镇痛一般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2.他们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对重症病人的监护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包括有创血压、无创血压、swan-ganz导管肺动脉压的监测、肺动脉嵌顿压、中心静脉压力、膀胱压力监测、心排量、肺水、外周阻力、气管插管气囊压的管理等。我要将我在医学院见到的与我们医院所不同的地方以最好的选择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并把好的作风和经验带到工作中,以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 3.ICU经常碰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除了简单的心肺复苏支持,有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特殊的病人,问题复杂的病人我们该怎么办?颈部外伤制动对气管插管的要求就比较高,肋骨骨折的病人如何复苏?虽然有检索过相关文章,但那始终是纸上谈兵,可视的喉镜加上娴熟的插管技术,很好的避开颈部损伤的问题,可以尽快开放气道,多发肋骨骨折的病人,虽然有开胸心脏按压,但总觉得操作起来的实用性不强;原来还有腹部心肺复苏提拉仪器,开腹挤压胸腔等复苏方法,比较实用有效。还有心肺复苏机可以很好的解放医生和护士,同时可以很好的保证心肺复苏效果。心脏骤停病人,尽早亚低温治疗,维持24小时,可以很好的保护脑功能等。 4.呼吸衰竭和心功能不全者,在可以不使用有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无创呼吸机或高流量呼吸系统给予供养和减轻心脏负荷,促进病人的恢复,减少有创呼吸机的使用,从而避免其带来的并发症。呼吸机功能越来越完善,提供有效呼吸等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相关不适和并发症。 5.对于一些ICU使用药物,比如多巴胺、硝普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米力农、丙泊酚、左西孟旦、达托霉素等,我有了更深的了解,什么时候用什么药物,用多少剂量,如何去联合,注意事项是什么等等,有的需要根据MIC或PK/PD给药,没有扎实的药理学基础,没办法及时的对症治疗,患者随时都会面临生命的威胁。 6.在ICU,对于每一个患者的各项监护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ICU医师们有扎实的操作能力,各种动静脉导管的植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经皮气管切开、胸腹腔的引流等等。 7.营养支持是重症医学科很重要的一项,好的有效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时选择肠内还是肠外,还是联合使用,什么时候给予?给多少合适? 10.重症医学科实习心得体会 篇十轮转的第一个科室——中心ICU。 当我真正进入临床之后,才发现,一切都和我们在学校所经历的不一样。那是一种很神奇很神奇很神奇的感觉。 入科之前,我们进行了两天专业的集中培训。其实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制度,因为这种集中的培训可以让大家对于一个新的环境和操作原则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更快的适应,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而且我也发现对于这两天的课程,大家都十分喜欢。在这期间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回顾,还有实际操作的学习,每位老师都仔细的给我们进行了讲解,经过两天的学习,让我们这些初入临床的学生有了一种莫名的安全感。仿佛觉得自己可以安心的进入临床“工作”了。可是之后一系列的体验告诉我,这仅仅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而已。 正式进入病区之前,科里对我们进行了理论摸底测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一直以来在学校学习成绩还不错的我,自以为这些所谓的考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可是结果呢,首先进行的理论考试就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我不可置信的看着那冷冰冰的成绩,心情十分低落。倒并不是因为分数本身,而是这场测验让我一直以来在学校的那种优越感得到了深深的挫败。但是,很快我便理清了自己思绪,因为我知道,一味的沉浸在这种负面的思维中是不可以的!在停止了胡思乱想之后,我就开始进行反思。当我后来再次把那套题打开之后,我重新做了每道题并对于选项进行的仔细的分析,我才发现,有些选项是在真正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才能领悟的,而有些选项全是因为粗心大意才会犯错的,越看我就越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粗心的人!而在我们这个职业中,所推崇的就是那种“慎独”的精神,而现在的我,很明显还是不合格的。 接着下午的操作考试更是给我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课!我的心情无比的紧张。一方面是由于之前理论考试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是我所不熟悉的`操作考试,本来人就对于陌生事物有着莫名的“恐惧感”。果然,考核期间,面对护士长设置的情景,我开始不由自主的紧张,站在操作台面前,我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我呆呆的站了好一会之后,护士长对我说:“姑娘,我们这是在临床上,面对危重的病人,时间可是不等人的!无论怎么样,你先进行自己的操作吧。”这番话仿佛在瞬间点醒了我,那一刻,我不再是一个畏手畏脚呆站在那里的人,我在心里默念,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勉强应付着护士长变换的不同的临床情景,虽然有失误,但是完成了考核。考核结束之后,护士长对于我们的操作进行了点评,指出了我们操作过程之中的错误并进行了正确的指导。我仔细的听完了这些,才发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有着千差万别。这种感觉并不是对于理论知识的不屑,而是,在真正的工作之中就算理论知识储备的再丰富,没有实践操作的支持,那些都是在纸上谈兵,只有空谈,没有实干。在这次考核之中我发现,在特殊情况下我没有办法从容的处理,而且有限的临床经验更是让我的理论知识开始失灵。两天的时间,让我的整个观念和意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如果说这两天的经历没有让我觉得难过,是假话。可是难过归难过,这并没有成为我退却的借口。相反,我认为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所有的挫折和失败都应该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停止的理由。倘若试着去做,就算结果不那么理想,也至少没有遗憾。因为正是这些令人不那么满意的结果和答案,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用知识、用行动去尽力弥补它、克服它!如果所有人都能够做到完美,那我们这个世界还能进步吗? 11.重症医学科介绍 篇十一【关键词】重症医学;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31-02 重症医学科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患者易发生多重耐药菌及真菌等的机会性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比例较高,且多重耐药菌株的感染高发。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VAP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并根据细菌病原学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出现,降低病死率。现将该院收治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原学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于来该院就诊的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126例,其中发生VAP59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5—83岁。包括22例慢性阻塞性疾病、10例心肺复苏、9例脑血管意外、8例感染性休克、6例多发外伤、3例急性中毒、2例支气管哮喘。呼吸机通气时间2—134d,平均19d。人工气道方式,鼻气管插管72例,口气管插管41例,气管切开28例。 1.2诊断标准 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VAP诊断标准,即:X线片在使用呼吸机通气后相比于入院时胸部浸润阴影或者显示了新的炎症病灶;使用呼吸机48h后发病;肺内出现湿性音和(或)实变体征,并且存在以下症状体征之一:血白细胞升高或降低,伴或不伴核左移;发热(T>37.5℃),脓性分泌物可在呼吸道出现;新病原体可在发病后支气管的分泌物中被分离出。 1.3排除标准 入住ICU时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或处于潜伏期;呼吸机治疗48h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拔管后48h外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呼吸机治疗转出ICU到其他病房48h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等。 1.4纳入标准 入住ICU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包括经鼻器官、口腔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并置管48h后至拔管后48h内发生的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 1.5方法 在住院期间所有患者采集痰液标本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从下呼吸道采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采用MicroSanAuto-4系统进行药敏与细菌鉴定,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及最新规则对结果进行判读以及操作。 2结果 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有46.83%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中共检出93株病原菌,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 3讨论 VAP是ICU感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降低VAP的发病率是ICU内感染控制的重要目标,感染控制人员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不同时段发病率并及时进行干预。每日评估患者是感染控制的基础。评估中除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外,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因对气道的损伤及破坏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加温、加湿功能,使其并发的下呼吸道感染难以预防和治愈。有报道指出,气管切开插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要比经口鼻插管的发生率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ICU医护人员、按《ICU呼吸机插管督导表》共同对患者每日进行评估,在病况稳定的情况下尽早拔管,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可加大对感染控制的执行和监测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依从性,实现感染的有效控制。采用一次性呼吸机螺纹管有助于感染防范。由于重复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不便于清洗、消毒及干燥,为避免螺纹管消毒不彻底引起感染的危险,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和避免清洗消毒环节,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以避免流向患者气道。为了使患者呼吸道保持温暖和湿润,我院采用人工鼻湿化气道。抬高床头以减少反流及误吸也是感染预防不可忽视的防范措施。用床角量角标识抬高床头:标识在15—75°范围内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节,这样避免了不同人员操作导致的误差,保证床头抬高角度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对无禁忌证患者床头抬高30—45°,有利于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由此降低VAP的发生,经循证醫学证实,VAP预防措施中与体位有关等级为B级。床尾设置黄色警示线以避免交叉感染。在不需要接触患者时,医务人员站在黄线以外,避免无目的地接触病源环境所引起的交叉感染。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接触传播疾病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手卫生依从性在降低医院感染和减少多重耐药菌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呼吸机在危重监护室进行治疗中最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是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在该组患者中为46.83%,G-杆菌72.04%、G+菌10.76%、真菌17.20%。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感染因素在该研究中得到证实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与文献报道一致。因此,对于VAP的防治,首先我们应当从合理运用抗生素着手。尽早从患者下呼吸道采集痰液,鉴定并判别为何种病原菌感染所致,经验性抗生素早期给予治疗的同时预防二重感染的发生。敏感的、针对性的、相对窄谱的抗生素在培养结果出来后使用。一般来说窄谱在超广谱治疗24—72h后选用。其次,医护人员在置管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隔离技术,进一步加强定植菌筛查,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此外,还应加强对所有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指导,尤其是实习生;应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加强免疫治疗,从而使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降低,同时,这对节约医疗资源亦具有重大意义。当然,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是多途径、多因素的,尽可能全面地掌握VAP发病机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治愈率的目标仍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12.重症医学科介绍 篇十二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发生了30例意外拔管事件, 其中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1例, 年龄10.5~86.0岁, 其中11例胃管拔出、7例静脉导管拔出、6例尿管拔出、4例气管插管拔出, 以及2例其他导管拔出。 1.2 意外拔管相关因素 1.2.1 患者的意识状态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为危重患者, 多数意识状态不清, 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焦虑躁动等情况, 尤其是夜间, 当迷走神经兴奋, 呼吸、心率降低时, 夜班忽视了拔管的可能性, 而没有给予有效的约束, 从而导致了意外拔管的发生[2]。 1.2.2 肢体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 对于意识清醒状态下的烦躁不安患者而言, 虽然肢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但是还是可以通过身体的移动、头部的摇晃、床沿的摩擦, 以及约束带的挣脱等方式, 导致意外拔管。对于意识状态不清的烦躁不安患者, 护理人员由于沟通不足, 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约束, 从而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 1.2.3 固定不牢固 由于面部油渍、汗渍, 以及口腔分泌物的增多, 都会很大程度上降低胶布的粘性, 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 例如吸痰处理时, 没有及时、有效的固定, 从而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 1.2.4 镇静效果不佳 对于气管插管, 同时又留置胃管的患者, 由于气管插管的存在, 患者无法说话, 吞咽咳嗽时, 有痰或异物感, 口腔分泌物相对较多, 以及导管对粘膜的刺激作用, 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等相关不适症状, 如果不适用镇静剂, 或者镇静剂剂量不足, 没有达到最佳镇静效果, 可能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 1.2.5 医疗操作不当 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时, 由于操作不当, 例如交接班时, 解开约束带查看病情, 瞬间患者将管拔出。 1.2.6 巡视不及时 一般情况下, 夜间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 中枢神经的敏感性降低, 所以, 夜间患者容易出现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等现象。夜间护理值班人员相对较少, 再加上护理工作的超负荷运转, 如果巡视不及时, 很容易出现意外拔管现象。除此之外, 年轻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 交接班不仔细, 没有对管道做好相关的保护。 1.3 防范护理措施 1.3.1 加强沟通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 应加强宣教工作, 详细讲述置管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以及自行拔管的危险性, 同时, 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 利用画板、手势等手边可利用的工具, 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并对患者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 去迎接治疗和护理[3]。 1.3.2 有效固定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 选择粘性相对较好的胶布, 通过交叉粘贴方式, 将导管做好有效固定, 并将其贴于鼻翼的两侧, 胶布的两边使用敷贴固定, 交班时检查插管气囊, 每日更换胶布和敷贴;尽可能在大腿下方, 接引流袋, 以减少患者用手拔管的概率, 同时, 每天做好会阴的护理工作,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一般情况下, 选择质量轻、弹性好、没有异位、与组织相容性大、对患者刺激性小的硅胶胃管, 通过透明官腔, 观察胃管内的情况, 如果留置时间相对较长, 应选用18~20号硅胶胃管, 同时, 做好基础护理, 注意口腔的清洁和卫生[4]。使用Y型宽胶布, 对胃管进行有效固定, 沿着胃管置入方向, 降低胃管置入的不适症状, 也相应减少了患者自行拔管的可能性。 1.3.3 有效约束 对于存在拔管可能的患者, 应使用约束带, 做好有效的固定, 将约束带置于距离头部相对较远的位置, 并且确保松紧合适, 经常检查约束带的松紧情况, 以及被约束部位的血运情况, 并做好相关记录。 1.3.4 充分镇静 适当的镇静处理, 不仅可以使患者感觉舒适、安全, 减少其不适症状, 还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 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 1.4.5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每班都有一个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领班, 尽可能地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 避免护理人员的过度劳累。 1.4.6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 结合实际病例, 对意外拔管的常见原因、危险因素, 以及如何评估应用镇静剂的安全程度等方面, 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执行, 这是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的关键。 2 总结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意外拔管事件, 这包括主观方面因素, 也存在客观方面因素, 所以, 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都要对意外拔管的危害性, 做到高度的重视。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及经验总结出:针对意外拔管的可能性原因, 做好相关的防范护理措施,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 能够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护理措施。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发生了30例意外拔管事件, 针对其原因, 制定了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意外拔管与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镇静效果不佳, 以及巡视不及时等因素有关。结论 针对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 制定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 能够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意外拔管,原因,护理 参考文献 [1]陈爱萍, 蔡虻.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0) :934-937. [2]刘宇.ICU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8 (3) :112-113. [3]杨云华.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9 (10) :77-78. 13.重症医学科(ICU)的收治范围 篇十三一、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 ICU 的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 二、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 ICU 严密的监测和适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三、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 ICU 的严密监测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 ICU 的监测与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通常不是ICU 的收治范围。 【重症医学科介绍】推荐阅读: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实施方案06-16 重症医学科2015年工作计划08-23 重症医学规培出科考试10-20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08-23 危急重症护理常规09-17 重症护士自我评价09-17 重症肺部感染护理体会09-22 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07-15 重症医保申请书范文10-17 重症患者的压疮护理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