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2024-06-13

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精选16篇)

1.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篇一

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音乐组理论学习一)

“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在刚颁布的《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如果离开了互动,教育将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是幼儿特别喜爱的活动,是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它不仅可培养幼儿感受、理解、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从而提高幼儿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必须从激励孩子的情感入手,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对幼儿进行教育,其教育力量比单纯教授要强得多,因此在韵律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现就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促进幼儿发展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幼儿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因此,要想进行积极的互动就要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1.首先,应保持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师幼互动”虽然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相互交流,但是,由于多年来流传下来的 “教师就是管理者,幼儿只有服从” 教育观念却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因此,在互动中很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幼儿听从的方式,这样,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目前幼儿园韵律教学的现状来看,却存在不少问题,如:(1)对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功能没有足够的认识,对音乐的特殊性及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按大纲要求教一定数量的律动和舞蹈,不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提高,忽视幼儿情绪的体验,(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动作,幼儿模仿,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幼儿实践机会少,难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互动中很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幼儿听从的方式,这样,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成幼儿的朋友,走进幼儿的心中,了解幼儿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能从幼儿的真实需要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幼儿为主体,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互动学习。兴趣,是一切活动顺利进行的引导线,特别是幼儿的活动,更应该以兴趣为主,因此选择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很重要。如韵律活动《有趣的生日晚会》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进行音乐故事表演教学,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性质用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形象,并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为了幼儿更好地熟悉音乐及节奏,我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这样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音乐中享受到快乐,大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幼互动效果好。2.其次,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

瑞吉欧的教学理论中就曾把教学过程比作是教师和儿童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他游戏”这种游戏是双方合作进行的,离开任何一方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虽然合作双方的经验水平不对等,但教师不应因此去控制、限制幼儿的行为,或代替幼儿的研究探索,相反,教师应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如韵律活动《有趣的生日晚会》当幼儿在创编动作的时候,教师去学幼儿创编的动作,或引导同伴间相互学习远远比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效果好,教师只有在对幼儿行为和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中,不断内化新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断把新理念付诸与教育实践之中,才能创造出行之有效的师幼互动。

二、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相互相信、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对对方进行表达,进行相互的交流。幼儿同教师之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只是严厉,那幼儿如何敢对教师表达心声,教师也就无法探知幼儿的心中所想,那又何谈师幼互动呢?平时,我们在评价表演时常说:他一点表情没有。为什么会毫无表情呢?孩子的表演激情提不上来,也就是内心感受体会不到。有了内在的感觉,动作才有韵味,面部的表情也才能自然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

首先,教师要以自己在审美欣赏中的情绪表现感染幼儿。教师对美的音乐要有敏感性,善于发现、捕捉、审视、由衷的赞叹。无论是唱歌、跳舞、听音乐,都应满含情感,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与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如:在形体训练《花儿笑》进行时,教师从心理上引导分析,让孩子们意识到,面前是一片花丛,你看到后惊奇、喜爱,然后想去闻,想去摘,但又怕损坏了它,又怕别人看见。幼儿从心理变化中去找、看、闻、指、摘,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

其次,教师应该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鸭妈妈、大树、观众、熊大哥、小鸟等。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情感带幼儿入音乐之中。

三、幼儿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另一个因素

在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握好两个区:即“基础区”与“发展区”。所谓基础区是指教师必教的部分,即最基本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幼儿无师难通的部分;所谓发展区,指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部分,没有“基础区”的“发展区”是空中楼阁。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掌握了一些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背景,这样幼儿就具备了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韵律活动,它要求幼儿表现和创造动作,这就需要幼儿具备表现和创造动作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本学期开展的韵律活动茶韵飘香,我的目的是要调动已有经验表象,探索并表现“搓”、“捻”、“吹”等动作并能认真、投入地用动作表现看茶、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享受与同伴交流的快乐,体验劳动后的愉快情绪。那幼儿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了解茶树的生长、种植、制作,因此我班开展了《感受茶文化》的综合主题活动,让幼儿对茶的来源、类别、加工及茶艺有幼儿初步的认识这些就是所谓的基础区,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让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自我创造,来表现看茶、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这就是发展区。在本次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在表现品茶的过程中比较积极和兴奋,而且创编的动作也比较丰富,而在制茶过程中幼儿表现创编的动作却很少,为什么会这样?都有丰富知识经验,为什么动作创编不出来,课后我们经过反思和讨论后发现,原来品茶在了解如何品茶时我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泡一起喝,也有在班上泡茶,这种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体验的,所以幼儿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基础区稳了,发展区自然也就高。制茶离幼儿的现实生活较远,也没有办法让幼儿自己尝试制茶,只能通过看录象、图片来了解一些手工制茶的程序和步骤,毕竟比较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所以幼儿比较不理解,在表现动作方面也就比较单一远远不如品茶方面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教材要来源于生活,幼儿具备一定的知识生活经验,这样幼儿的表现和创造就会更具体、更形象、更丰富。总之,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对各种问题的回答和创造始终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验。这说明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与思维发散的量和类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发散思维提供了重组、加工的原材料。知识经验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引导他们整理经验,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激活背景知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2.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篇二

关键词:韵律活动,互动,激趣策略

小班时,试着播放简单的音乐给孩子们听,可发现半数的孩子好像只是睁大了眼睛转过头来好奇地听听音乐,看老师的动作,感觉兴趣、主动性几乎木然。 即使有少数的孩子是喜欢音乐的,但也随意性很强,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够。 一年来,我创建了自己的微型课题《 运用有效策略,增强小班幼儿对韵律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围绕小班的韵律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在课题的实践中, 我努力做到:

一、积淀经验,促使幼儿明确任务

1.关注经验,选材适宜是保障

如果忽视了对幼儿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有知识经验的研究, 教学效率肯定会不高。 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发挥创造性需要两个条件:足够的经验铺垫和清醒的新任务意识。如,在《 洗手帕》 活动前, 让幼儿在家观察大人洗衣服、洗手帕的情境,搓一搓,擦肥皂,再洗一洗,晾一晾。孩子们有了相关经验的积累,借助欢快的音乐节奏, 能在回忆模仿成人劳动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出一些新的动作。 整个活动孩子们没有一个游离课堂之外,都主动参与学习。

2.创造性发挥,明确任务是前提

如,在学习《 开车歌》 的表演活动之前,幼儿一定要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乘坐小汽车的机会,观察爸爸妈妈开汽车的全过程。一听到 《 开车歌》 的欢快音乐 ,孩子们就会开心地模仿开汽车的司机来按喇叭, 转动方向盘, 经过老师和大家一起回忆,“ 前面红灯了怎么办? ”不少孩子会说:“ 踩刹车”! 突然下大雨了怎么办? 孩子们会用小手在眼睛前面晃来晃去。 经验的作用促使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充满热情,不觉得空洞和无趣。 在此基础上,韵律活动的创造性教育内涵才能得到彰显。

二、情境增趣,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1.提供情境,与之互动

活动中,如果借助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也可称为一种师幼之间的互动。 教师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在情境创设、提供有效的物质材料上下工夫。 如,小班《 红苹果》 韵律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 让幼儿学习手眼协调,按音乐节奏做采果子的动作”,创设相匹配的情境,在活动场内摆放高、矮不同的果树.( 用小椅子绑着果树的图片) 布置了开心农场, 以活泼欢快的 《 红苹果》 音乐为背景 ,孩子们一下子被环境氛围感染了 ,融入活动中,很快创编了各种采果子的动作,有跪着采、坐着采、配上小碎步地采摘得更欢了……

2.故事激趣,增强理解

听故事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 我就因势利导将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做成课件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的内容,例如音乐游戏《 拔萝卜》 ,我先出示萝卜和老爷爷的图片讲述故事。 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开始看着节奏卡练习有节奏地念唱歌词了。“ ×××,快快来,快来帮我拔萝卜”,大大的萝卜重不重呀? 那我们可以怎样来拔呢? 孩子们双手握拳,做出用力拔萝卜的动作,身体一前一后地仰俯,特别逼真。 故事情境创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互动表演,学会体验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 所以在开展音乐活动时要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编、表演、欣赏于一体,活动内容要富有趣味性、情景性,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游戏的热情,如“ 猫捉老鼠”“ 拔萝卜”等,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多种手段,辅助幼儿投入表现

1.运用图谱,突破难点

形象的图谱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要是通过将一些熟悉可见、便于描述表现的符号来替代另一些不熟悉、较复杂的、不便于描述表现的事物。 如,在学习韵律活动《 森林举重比赛》 时,由于要分不同的动物角色来掌握举重的动作,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和记忆小猫、大象、猴子等动物行走入场的动作要领,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我将自制图谱引入教学中,教学时,老师采用音乐、节奏、图谱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展示与动作相匹配的图谱,让幼儿通过反复观察思考,模仿图谱所表达的动作,聆听不同节奏的音乐,孩子们理解了最后一段音乐中四个乐句的间隔,就能很好地感受到四个乐句的长短。

2.追随幼儿,激励表现

每每在韵律活动中发现孩子们能为音乐编出有创意的身体动作时,我都会给他们翘起大拇指,说一声:“ 你真棒! 真厉害! ”如在音乐区“ 快乐小舞台”上,注重让不同的孩子上台当小演员表演提供机会,对他们富有情感、极其投入地表演,并及时肯定,说一些赞赏的话。 在评价时,小演员们会得到主持人赠送的“ 小明星”勋章, 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对音乐表演的兴趣和欲望明显增强了。

3.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韵律感

歌唱教学最基础的阶段就是小学,所以,歌唱教学也逐渐成为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期间的音乐课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音乐人才,而是要面向所有的学生,保证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全面开发,并且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益处。而且,音乐活动需要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重视音乐感受以及音乐活动,并将其当作教学重点,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的歌唱教学。

一、韵律感概述

所谓的韵律感,就是在音乐中,音强弱的程度以及音调的高低,还包括持续时间的长短。简单地说,节奏和音调是韵律感的两个组成部分。在音乐当中,高低、强弱或休止音符,都会对音乐的主观感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韵律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韵律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想有效地控制韵律感,并且将其合理地融入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人们追求韵律感,主要原因就是其具有神秘力量,可以进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而在培养韵律感的过程中,之所以存在一定的难度,就是因为它具有真实性的特征,能拒绝所有的虚伪情感,所以,如果学生不能真心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就很难真正地掌握并且理解这种韵律感。如果学生领悟不到韵律感的真谛,就很难学好音乐,所以,要想更好地在小学歌唱教学中渗透韵律感,就一定要重视节奏和音调,分别培养学生,保证其能够更好地学习歌唱教学。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韵律感的教学策略

1.充分运用情境氛围控制节奏

要想让学生学好歌唱教学,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韵律感,这是十分重要的。而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切身感受的具有节奏感的情境。

音乐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出可以有效培养其节奏感的情境氛围。在开始歌唱教学前,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节奏,例如“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和学生做好约定,不管在课堂的哪一个环节,如果想要讲话,就一定要按照之前的节奏。如果学生想要表达去卫生间的想法,就应该这样讲:“老师,我想,要,去卫生间”。

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好笑,但是,最起码教师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这种开心和愉悦的环境也是歌唱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节奏感,进而为歌唱教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注意个人行为,保证在课堂中所说的话都是按照之前预定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认真地进行歌唱学习,并且多次听这种标准节奏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因为,“听”这种练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

2.发挥节奏互动伴音走的作用

因为韵律感由节奏和音调两个部分组成,所以,在培养学生节奏感以后就应该对学生的音调控制能力进行培养。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发音器官能够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教师需要保证课堂的全面互动,为学生创建相对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克服胆怯与害羞的心理,大胆唱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进而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地结合节奏和音调,更好地体会并理解韵律感。

以理服人,这一观念所有的人都认可,所以,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感,教师需要采取实际行动,通过论证向学生解释并证明。其实,并不是所有人的发音器官都善于发音的,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发音器官。与此同时,还需要克服恐惧心理。如果学生在练习歌唱的过程中笑场,不应该批评,而是应该实现课堂的互动,充分运用滑稽、风趣或幽默的语言元素作课堂的辅助素材。如果教师都能开怀大笑,那么学生就不会害怕,这样就可以大胆歌唱。另外,教师需要把节奏和音调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练习音调的过程中不忘节奏。只有将两者同时运用并且进行强化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韵律感。

综上所述,韵律感是音乐的灵魂,所以,如果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并领悟音乐的韵律感,必然陶冶其个人情操并且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小学音乐的歌唱教学过程中,这种韵律感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音乐教师的责任很大。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韵律感,提高歌唱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且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柏娟.揣摩教材提升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117.

[2]李晓云.在音乐的旋律中感悟绘画的节奏与韵律[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3(4):112-113.

4.冬的韵律小学作文 篇四

冬天不像春天生机勃勃,不像夏天那样炎热紧张,不像秋天那样清爽怡人。冬天的节奏韵律是悠然寂静却又是热闹的。过年为冬天增添了一份热闹的色彩,这大约是大家期盼冬天的原因。而且还有风霜雨雪,让冬天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南国的冬天不常有雪,但偶尔也有一点零星的小雪。起先总是犹犹豫豫分不清是雨还是雪,送来的见面礼是一个豆大粒的的冰粒。冰粒砸在地上时有声音的,于是我终于明白是雪来了。由于雪只能在这逗留几天,所以一夜过来,雪便不再犹豫,洋洋洒洒的下开了。雪是那么纯洁,白的像鹅毛一样。大地不知疲倦地融化着雪,但始终还是敌不过他。又过了一夜,万里江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雪地上歪歪斜斜的布满了脚印,彷佛在白纸上涂了一层黑墨,非但没有破坏这种纯洁,反而增添了几分生气,实属画龙点睛之笔。

春天的.风没有冬天的雪那样猛,但却有着刺骨的威力。树叶一摇,便预示着风要来了。这些风只能吹动树叶,但对于我,确实刀割般的疼痛。雨对于冬天来说真是稀奇,总是“落地无声”长雨雪相伴而来,所以看不出气势。若是灰蒙蒙的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也能让人动点感情,浮想联翩。但连天也不给雨面子,总是晴朗晴朗的。雨只能退退缩缩。雪不大,却让人感到寒冷;风不狂,但却有刀割般的感觉;雨不来,但总给人湿漉漉的感觉。

5.体育与健康韵律操教学反思 篇五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可进行教学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启发性,更重要的是提供基本动作的构建方法和组合动作构成的结构特点,教师可以作为教材内容教学,也可以在这些基础上自己创编。因此,我选择了自编韵律操作为教学内容。

小学韵律操教学是由身体动作组合、游戏动作组合、跳跃组合三部分组成。我创编的韵律操是属于身体动作组合,是以最基本的踏步动作,加上上肢的基本动作练习以及简单的队型变换构成,有2人组合动作,4人圆形组合,3人扇型组合等。通过复习与新授,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以及良好的参与意识,群体合作意识。课前组内同志就课的组织、教与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但课上完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深感这节课有许多美中不足。

一、课前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连接的比较突然。准备部分多分为一般性活动和专门性活动两种。本课韵律活动,只考虑了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如果准备活动再安排一些与韵律活动相关的形体训练会更好些。

二、基本部分表现出来的细节失误较多。如课的各部分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复习韵律操时,一遍口令,一遍随音乐练习即可,不需要典型示范。因为复习的时间过长,势必导致了新授的时间不太充分,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学习3人扇型造型动作,有三个方位的动作,教学中没有考虑到3个同学的换位练习。另外自编韵律操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最后展示的过程少了,因时间关系,只展示了两个小组,这块可以安排几个小组同时进行展示,这样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三、本课最大的缺憾,学习完三人扇型造型动作后,除了练习和展示此动作外,还应该把韵律操从头到新学的内容串起来练习,这是唯一的课前没考虑到的地方。

四、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与老师同时示范的2个同学,已经提前进行了培训,课堂上老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协助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学习新动作。

五、教学任务完成的很好,但教学目标制定的针对性不强、不够具体。如本课是本单元的第几课时没写清楚;学习三人组合动作,是什么动作,应该有名称;课的重难点是方位感,但要说明是新授三人扇型造型动作的路线、方向。我想,这些也是大多数老师存在的通病,主要原因还是对课程标准研究的不透彻。

总之,通过这次调研课的讲评,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又有了一个提升,但平时教学中考虑不周的细节问题也凸显出来,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引以为戒。

韵律操教学反思2

不足处:

1、内容安排较多,学生来不及掌握,在学生没有掌握前面的内容的情况下,后面学起来就困难,学新动作————组合——进行拓展,看似简单的流程,学生却没有能够有效的掌握,说明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动作难了点,内容来不及上,就说明内容相对多了,因此,这就体现了对教材分析的不足,对学生情况分析的不足。首先要考虑到学习的侧重点,然后再进行内容的删减,再次,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及学习能力,对动作的难度相对降低,动作的选择是自由的,在动作组合上考虑学生发育的情况,高冲击力动作不能过多。

2、教学方法单一,始终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属于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在合作练习的时候,面对面的练习不利于学生动作方向的理解。

3、课堂上安排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横叉。韵律操的学习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因此安排的练习要多样,可以增加柔韧素质的多个动作。

精彩处:

1、教学的方法是通过游戏能体现出学习的过程,边游戏边学习的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觉得课堂练习的枯燥,另一方面,围绕一个游戏练习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整个思路流程是清晰的。

2、学生练习的队形是散点练习,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练习,但学生在分散的时候还是拥挤在一起,因此,练习的队形显的拥挤。

韵律操教学反思3

韵律操是小学体育一项重要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练习,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觉和协调灵敏等素质。本节课我授课的班级是二(4)班,学生学习的态度很端正,模仿力强,走和跑的习惯和方法都还没有定型,身体发育也是不完善的,同时也活泼好动。备课时,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并模仿、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帮助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掌握所学的动作。

本节的韵律操总共分三节,每节为4×8拍。第一节“伸展运动”和第二节“扩胸运动”根据七彩阳光改编而来,相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较为简单;第三节“踢腿运动”,虽然名称上与广播操相同,但是难度却增加了不少,融入了健美操里的跳步、弹踢和拉丁里的恰恰步,这对于二(4)班的不少同学来说是个“大问题”。本班有部分学生课余时间学过舞蹈,所以学起来不是很难,只要教会动作,很快就能连贯的练习,大部分的同学,特别是男同学,学起来很困难。

根据这些情况,我在上课的时候首先是让全体学生观看老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找出本节操有几串动作,学生回答的2个,但是谢丁宇说:“老师,是4个动作,因为一个动作是做左右不同的方向,所以是4个。”对于这个回答,没等我开口,很多同学都一起说“是的”,这是我课前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于是我带领全班同学给予谢丁宇同学热烈的掌声以表扬他观察仔细。

接下来,通过分解示范法,结合正面示范与背面示范,教会部分同学,再根据学生站位的实际情况,将已经学会的同学安排成“小老师”去教其他同学,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对于不服从“小老师”的同学由我来亲自教,服从“小老师”的并且学的又快又好的同学,奖励一个小星星,以此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小老师”教的认真,同学们学的也认真。

在主教材结束后安排了一个培养学生相互团结合作的游戏“亲密好朋友”,两名同学用额头夹住一个沙包,平行从起点走向终点,中途不得用手触碰沙包,否则视为犯规,犯规的队伍将酌情进行点评或者取消本组竞赛资格。由于沙包是圆的,二年级的小朋友控制自己的身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尽管有很多同学按要求不用手,最终结果确是沙包掉了。为了游戏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我告诉学生,在起点夹好沙包再出发,出发后不要着急到终点,速度稍微慢一点,只有速度慢下来并且与同伴保持相同的速度,才能顺利到达终点。第二次游戏的效果比第一次要好很多,但是整个游戏的时间占用了很长,以至于最后的放松时间很短。

6.小学语文组教学计划 篇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继续深化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扎实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有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深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继续以贯彻执行以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为重点,督促和指导各小学语文教师深化、细化教学常规管理,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指导、督促语文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二)强化教学质量监测,提升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促进学风、教风的进一步好转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新的一年,要求各小学继续加强监测工作管理力度,强化对全校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在评价中,坚持运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进生平均分等要素,引导教学工作面向全体、促进学科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三)稳步推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坚持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目的,把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严防形式化、走过场,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应有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功能。

(四)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质

继续开展和督促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开展教学技能评比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开展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案例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反思;重视经验的交流和传承,不断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进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五)树立科研兴教意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规范教育科研工作,加强对课题立项的指导,使语文研究组能选择切合本校实际并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力求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规范化,并且做到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校相应工作改进的过程,发挥教育科研兴校、强师的实际效用。

(七)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同时确立一个专题研究目标,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此外,老师要根据通知准时高质量参与活动。

2、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做到备课要“深”。

3 、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师生对话应讲普通话,老师板书写规范字,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教师上好课及时上传教案及反思。

4、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5、辅导: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学习领会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大家共同收益,共同提高。内容包括: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代理念,包括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

2、听课: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同年级组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每学期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10节,教研组长不得少于15节。

3、公开课: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节课。做到专家引领和同组老师的努力相结合;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并收齐研究课的全部资料存档。

4、利用学习型教师、名教师的优势,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5、开展师生共读及共写随笔活动,加强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6、提高校本课程和结对子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三)搞好学科活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原则:尽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参与中运用、在参与中体验。一年级配套课外阅读,激发阅读的兴趣。二年级童话创作,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三年级体验阅读,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四年级编报,掌握组织材料,编排版面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五、六年级阅读感悟,培养初步的文学修养,做好读书笔记。

2、常规性活动:全校阅读考级活动、师生共读活动及各年级语文自行的竞赛活动。

3、做好学科整合。如:语文与信息科技的整合,利用信息课查找资料及写话练笔。语文与德育整合,结合活动写小练笔等等。

7.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篇七

一、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后提出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集中学生的智慧,共同探讨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一致的结论或者观点,再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形成一个正确的知识图示,建构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可以互相借鉴彼此的观点,集思广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协作学习,是针对体育教学的特殊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动特征,将几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通过游戏、合作、替换等方式,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增加体育技能,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在体育课教学中实施小组协作学习,可以使各种体质和各种认知的学生融合在一起,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提高体育技能、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

小学生喜欢游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游戏法教学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活动内容,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科学划分小组,保持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保证游戏活动能够开展起来。男女同学搭配开,体质高低搭配开,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还要善于设计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后体育学科的重要理念,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和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后提出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集中学生的智慧,共同探讨问题。小学生喜欢游戏是天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游戏法教学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育活动的乐趣。

关键词:小组合作,游戏法,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强.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8.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引导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24-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调控者。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加与活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业务素质,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提出合作交流建设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三、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学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而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协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得到发展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五、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讲,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总之,“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 曾 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3)

[2]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育》 2010.(12)

9.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篇九

2012—2013学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新学期工作思路的安排,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入主题阅读的课题研究,全面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教研工作思路: 工作作风: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教学研究:营造氛围,不断深入,做到:有目标,有准备,重过程,有收获。

三、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⑴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注意吸收课改前沿信息,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使自己逐渐成长,不断适应新的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欣赏美文的能力,从中获得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及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

(2)本学期,以“阅读教学”为专项内容,进行备课组组内互教轮听,同年级老师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抓好“教学档案”,针对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本组教师进行研讨,做到对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提高。

(二)悉心指导,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备课:新教师要自己钻研教材,独立备课,做好教材的梳理工作,使语文组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上课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

(2)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4)辅导: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补差提优,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安排

塘村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组

10.小学数学组工作计划 篇十

一、现状分析:

学校数学组现共有老师13人,其中五年内青年教师5人(有3人为本学期新进教师)。团队里成熟的老师们常规优良、教学质量过硬,新进教师虚心求教、肯学习,善学习。六个备课组,在设置时,充分考虑了年龄搭配,使每个备课组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较均衡,备课组的老师们关系和谐,能通力合作,互帮共赢。当然,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劣势。数学组老师们的常规事务普遍较多,以致我们花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时间较少,成熟老师们基于自己原有经验,后期花在探索实际问题的时间比较少,反思性的教学改进实践比较少;

年轻教师们对教材解读不到位,对于一堂课的核心目标不够明确;

过多关注教学流程是否顺畅,忽视学生的学习状况;

缺乏有效活动的设计,重结果轻过程,学生没有思维的提升。

二、原因分析:

从教研组层面分析,教研组在理论学习,反思重建等活动组织不到位。除了集体研讨活动,组织教师静心研读教材、进行理论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引导教师主动反思课堂、反思教育教学的活动较少。期初教材分析后, 没有重视组织各备课组对教材的研读,集体备课质量不高。

从教师层面分析,一方面教师教学的理念转变不到位,成熟教师常常会基于自己的经验或是考试要求,青年教师会基于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忽略学生的感悟体验,忽略学生的生成资源,教的痕迹还很重。另一方面新课程下教育教学能力不到位。

例如,大多数老师没有“一到六”大循环的教学经历,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到位,在定位教学目标时,会局限于所教年级的要求,没有站在教材整体编排体系的层面思考,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明确。同时,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板块的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合理设计教学板块的能力也就不到位了,在课堂教学时无法准确把握、合理利用教学生成资源,总总原因,降低了课堂效率,也使学生的能力无法提升。

三、 努力方向:

1.教研组层面:教学不是埋头走路,需要清晰走向何处。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日常质量的监督者,更要引领教师思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在课堂里落实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努力使教研组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创新的“孵化器”。

2.备课组层面:加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通过再读“课标”,继续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等方式方法,将每位教师的有效资源带入集体备考,提升集体备课的品质。

3.教师层面:个体研究实践品质与规范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强课堂实效性研究,建立以“学”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意识走向课程意识,提高对教材结构的逻辑把握,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资源运用意识。结合校互联网+的项目,展开常态化研究,以邹莹和王珏老师为主,鼓励更多的老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学科数字化学习的一般模式和方法。

四、主要措施:

(一)创新制度建设,求一个“细”字。

作为教研组,确保数学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新课改理念及业务能力。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与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定时进行理论学习、进行本年级或是跨年级的集体备课,另一方面建立正常的以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加强评课环节,提高教研水平。

(二)创新教研路径,求一个“实” 字。

教研活动双层推进,在分散与集中的螺旋交替中提升研究品质。一方面年级备课组的日常分散研究为集中研究提供真实的原创性资源。另一方面学校教研组每周的集中研究又为分散研究提供重建的创造性资源。

本学期,教研组的核心词是扎实课堂。

1.扎实备课组活动 (1)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在过程中抓住教材解读,练习设计,要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大板块推进(将知识分解成问题板块),大问题设计(有效处理重点、难点和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

(2)提升校本命题质量。具体措施:

①日常做题:从日常的“师生共做一道题”做起。思考不同类型的练习如何设计,厘清新课的练习、单元复习的练习、总复习的练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做题促进命题能力的提升。

②日常命题:各年级组备课组,结合本学期内容的重难点,进行集体命题。从出卷、初审到终审,层层把关,不断提高日常达标练习的质量。

③日常评价:重视评价在质量监控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夯实新教师课堂 新教师会面临一些困难与压力,如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家长学生不信任,课堂管理与应对突发状况能力不强,我们支持新教师“先学后教”“先磨后研”,指导新教师“听一节上一节”;

对于入职一年后的新教师,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达标考核课;对于考察合格的新教师,对他们提出新的备课要求,如“带着自写的教案听课”“整合自备教案与听课记录,二次备课、磨课”“一课一反思”。此外,还会借助学各种比赛和赛课活动,磨炼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三)创新学习活动,求一个“适”字。不同年龄教师设计不同发展层次的学习活动,分类要求、分层递进、分别发展。

青年教师:集中精力钻研教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邹莹和王珏老师为主,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结合校互联网+的项目,开展学科数字化学习的研究。

中年教师:以知识更新为主,进一步锤炼教学艺术;

老年教师:以严谨的专业精神身体力行培养后备力量。

五、具体工作:

九月份

1.期初教材分析,各备课组制定本年级教学计划。

2.参加第二学期各项学业质量调研反馈会。

3.常规课堂研讨活动(其中一次为**数字化课堂教学展示)。

4.积极参加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工作五年内)(第一阶段)。

5.各备课组集体备课。

十月份

1. 积极准备集团联盟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暂定)。

2.参加**市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成果展示活动。

3. 争取参加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工作五年内)(第二阶段)。

4. 常规课堂研讨活动(其中一次为邹莹数字化课堂教学展示)。

5.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和命题设计。

6.常规教学设计和作业检查。

十一月份

1. 认真组织期中复习和检测。

2.认真准备区学业质量检测(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

3.常规课堂研讨活动(其中一次为**数字化课堂教学展示)。

4.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和命题设计。

十二月份

1.认真组织期末复习,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备好期末复习课。

2.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以期末复习课为主)和命题设计(期末综合练习)。

3.常规课堂研讨活动(其中一次为邹莹数字化课堂教学展示)。

4.常规教学设计和作业检查。

11.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实践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属于小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和文学底蕴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学生学习星期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便是最显著的问题,这会对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带来极大的阻碍。将单元组文教学应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着重对其价值以及应用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概述

单元组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单元组文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同时,将其应用到小语文教学当中也十分必要,总的来说,小学语文单元组语文教学的概念及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必要性如下所示:

(一)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概念

单元组文教学主要指的是将文章以单元的形式体现出来,以此为基础去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便在与组合二字。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下,被组合的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同时还在于课时的组合。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单元组文教学会将内容类似的课程组合在一起,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整合具有重要价值。其次,在教学课时方面,针对每一个组合中的内容,教师要将其整合到同一个课时中进行讲解,这样做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为教学整体效率的提高提供保证。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整合教学的重要性,而是依然沿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每一篇文章展开来进行讲述,这就使得语文教材对于单元组文的设置变得形同虚设,同时也就无法发挥效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单元组文教学切实应用到具体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二)将单元组文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必要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方面,将单元组文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对于单元组文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同时,相对于单篇的学习来说,对整合过后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也能够极大程度的减轻教师的教学强度,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其次,在单元组文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对于文章的学习也能够变得系统化,因此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就会加深,因此也就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

二、将单元组文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从上述文章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在将单元组文教学应用到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因此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开始便的尤为必要。

(一)对文章进行分组

想要将单元组文教学更好的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首先就必须要对文章进行分组。具体分组方式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写作方式以及文章主旨等多方面入手来实现,这样才能使诸多方面的因素得到综合,对于学生学习思路的转换具有重要价值。鉴于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发展的特点,如果采用单一的方法去进行教学,其学习兴趣必定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也就会影响其学习效果,而按照不同的方式去对文章进行分组,则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现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小学语文课文中,包括《长城》、《秦兵马俑》以及《颐和园》三个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上述三个课程综合到一起进行教学,这是因为,上述三个课程的主体均为我国的名胜古迹,而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以这一主题为主,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另外,上述几篇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也大体类似,应用的均为说明文的写作方式,因此,将其组合到一起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我国的文化及历史,同时也就能够使语文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改善,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按照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分组情况进行教学

仅仅做好分组工作是不够的,想要保证单元组文教学的应用效果,还必须要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即要完成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导入工作。例如,在学习上述分组中的课程之前,教师便可以在课程开始之时,向学生提问是否去参观过我国的名胜古迹,此时学生的回答必定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必须要将课程的主线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当中,因此,在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行总结,并着重对分组课程中的名胜古迹知识进行普及,这对于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其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同时也才能提高单元组文教学的应用水平。

结束语: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无论在教学效率方面,还是在教学水平与效果方面均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授课方式过于分散,在对语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内在规律。将单元组文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有必要实施相应的实践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平强.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08):214-218.

[2]雷芳汕.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组文教学的意义和实践[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08):301-302..

12.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篇十二

一、大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

大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该学习方法对于任务量较大的课程设计非常适用。对于大组合作学习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学生整体分为几个大组, 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来, 打破在小学美术学习道路上存在的一切阻碍, 最终以大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教材“鲜艳的包装纸”这一教学内容时, 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较多材料, 而且对于包装纸也没有太多苛刻要求, 这样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备材料。学生必定会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包装纸,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资源拿出来与成员共享, 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 而且还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广阔。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

小组学习是针对任务量小的课程设计的, 对提升教学效果也有着关键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5~8 人的小组,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 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例如, 在讲述“重叠的形状”这一美术知识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要求学生组建自己的学习小组, 并且推选一名学生作为小组的组长,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每一个人的闹法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学生用卡片组成的重叠形状也是各异的,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容易受到启发, 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教师需要认识到该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 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其教学质量必须要给予严格的保证。在课改的新时期,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并且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也得到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喜爱, 就该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分组合作,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3.小学年级组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制定计划。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要求,结合年级实际,拟定本年级工作计划,督促班主任、任课教师制定出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加强落实。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做好对年级组内的年轻老师的帮扶,

具体做法:年轻老师教学新授课之前,先听老教师的示范课,再上新授课,数学老师参与听课评课,研讨,提出可行性意见,把年级小教研真正落到实处。

2.重视课前10分钟的集体小备课、课后小交流。

课前交流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往年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困惑,突破方法。课后小交流主要反思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抓好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转化工作。

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优、中、学困三个层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的设计和作业的布置要有侧重,优等生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外延,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

4.搞好年级的教学常规管理和检查,特别是有效课堂的构建、作业的布置、批阅和更正情况、学生的读书情况、果果识字的使用,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每两周抽查一次业务,及时反馈。

5..做好单元检测,期中考试,月考、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组织交流分析会,重反思,抓改进,既要模向比较,又要纵向比,重讲评,互相学习,查漏补缺。

三、从细节入手抓年级管理

1.班级管理精细化,坚持班主任老师四到岗①学生打扫校外卫生区的时间老师到岗,②课间操到岗③放学时班主任及时到本班组识放学,防止楼梯口拥挤④晚自习值班老师及时到岗。

2.加强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学生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读书习惯、纪律、宿舍就寝以及卫生区卫生的保持。

3:加强常规检查的力度

充分利用监督员,对各项常规对行评比,促进班级大小任务都由专人负责,把常规管理年级化。老师一周不定期抽查一次。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经常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同班主任或有关老师交换工作意见,配合学科老师组织安排和协调好学生各种活动。

4:定期召开班主任会

我打算两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主要对两周内学生的自习纪律、环境卫生、宿舍就寝、学生的学习,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及时应对。

5开好家长座谈会,组建年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有关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14.小学语文组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现代文课文备课

现代文课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绝对的优势。教材中精选了现代文课文,含金量很大。

在现代文备课中,包含很多语文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每课都要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在这里要体现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生字词的识记和应用;重点句子和优美句子的理解及仿写句子能力;重点段落和优美段落的赏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无论哪一个教学步骤都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课堂信息反馈,教师及时给与回应。在我校推行“小组活动型”教学模式,在备课中要充分体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是一门极具情感的学科,在此要体现学科特点,结合具体课文给学生积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不仅学得到语文知识也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大语文的.先进时代理念。

当然在备课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年龄特点,即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现代文备课可以结合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备精讲课文,略讲课文,自读辅导课文。

二、文言文和古诗词备课

文言文和古诗词在语文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地位,七年级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大多比较浅显。文言文和古诗词是语文的精华,经过历史淘金保留至今,所以很有学习的必要。

七年级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语感,当然每课也要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识记和理解一定的文言词汇,尤其是对实词的学习。这便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文言句子的教学,不要仅限于让学生背会为止,应教会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如直译法、意译法。让学生用方法去学习,用方法提高能力。在串通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感知和深入点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做讲解,悉心辅导。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要逐步体现逐步实施,不要急于求成。当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优点,让学生互动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文言文中蕴含着很多高尚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也要善于结合时代和社会的特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很多名篇:《论语》等,在备课中也要体现背诵的基本功。

三、写作实践、综合活动、口语交际

写作实践是令很多语文教师困惑的语文教学部分。

为了便于教学,教材进行了精心设计。写作实践的安排贴近单元课文和实际生活。写作实践的难度在于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体现,所以在备课中要全面考虑,但又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紧密结合单元教学,体现单元教学的语文技能。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是写出来的,所以作文课就是学生写写写。其实这样做是很让学生为难的,如同大海捞针。

写作实践的备课同样需要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写作实践的技能是综合性的,要结合单元学习提炼浓缩语文技能,让学生明白在这次作文中应运用什么技能或是如何写作。当然重点要体现出来。如第一单元,侧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学生想象丰富,那就是一篇达标的作文。

过程与方法。教师一定把有关的知识点帮学生捋清晰,然后辅导学生写作。这个过程不是模式化的,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如有的学生需要例文,有的学生需要题纲式的辅导,有的学生需要提示思维思路,教师可以巡回辅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文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作文的情感蕴含在学生的作文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帮助学生酝酿情感,“诗言志”,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表达或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从而在写作过程中亲身体验美的情感。作文很注重真情实感,让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情商。

综合活动和口语交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备课中体现可操作性,体现趣味性,当然也要能体现语文的技能。

当然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备课组成员共同合作,从众多的阅读文章中精选好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宽。

15.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一、注重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通常采用表演或游戏。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应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创造一个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交流中,使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如: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背单词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何让背单词不再枯燥乏味,充满趣味性。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游戏时,可以这样安排:将全班分成四人一小组玩“猜字游戏”。这是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单词的好办法。在做本游戏之前,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单词,让其中主讲的学生一个人看,让他想办法用学过的单词、句型来解释新学的单词和句型,如果不认识某个单词,就要想办法绕着弯儿地把它表示出来,向全班解释,让同学们猜。

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部分的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能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但有小部分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由于基础稍差导致的自卑心理,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待老师注意到了他们才愿意开口,这给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带来消极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这些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避免当场答错的尴尬,而且在完成任务期间可以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讨论交流,再代表本组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

三、科学分组,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采用了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把一个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学生组成,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成功、有效地进行小组活动,在课前或课上,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地进行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如下:

1. 自然座位式。

同桌的两人就是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机进行,节省时间,一般用于两人之间的操练活动。比如呈现“———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问答后,教师可引导同桌进行操练,这样就使操练的面迅速地扩大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操练的机会。

2. 差异组合式。

这种小组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有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比如讨论、描述图片就常用这种形式。

3. 自由搭配式。

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练习,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4. 大组合作式。

一般以纵向的两排为一组。这种分组形式常用于组间的竞赛、游戏、表演等活动。此外,随着分组形式的变化,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也随之变换,从而适应小组活动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合理地摆放教室内的课桌椅。如摆成有利于同桌合作的“秧田式”或摆成有利于集体观摩表演的“圆桌式”或摆成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团式”,总之,课桌椅的摆放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四、优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学生能否保持兴趣、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注入动力。为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对学生的评价要机会均等

在充分练习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和展示后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尝试;难题可以留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解答,容易的问题则留给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2. 对学生的评价要积极肯定

教师应多使用“Excellent/Great/Good.”等肯定积极的评价语言,即使对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也要真诚委婉地给予“Nobad./Work harder next time./Try again./Any others?/Any more?”等激励性的评价,杜绝“No, you are stupid.”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评价。

3. 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形成性评价表,如为学生提供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的三维形成性评价表。这样的评价表可以有效和系统地记录形成性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使其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发展。

16.小学韵律操组教学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55-0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小组合作教学只注重形式,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的交流、合作,同组内的学生虽然坐在一起,但都是各忙各的,小组学习形同虚设。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相互合作学习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一、科学明确的人员分工

1、明确岗位。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之前,首先要对组内的人员进行科学明确的分工,使教学过程可以有序、快捷地进行。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之前,需要对小组内成员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特点进行岗位分配,使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音乐教学的有序性。

2、明确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让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通过互助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为教学小组设定任务时,需要考虑到任务的团体性及层次性,既要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培养。通过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对融洽的合作关系,既包括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包括和谐的生生关系,只有在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及学生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想建立好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教师需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也可以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角色的转变,提升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建立好师生间的合作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帮助学生们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为保证小组合作的公平性,应该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将小组合作的平等性及合作性落到实处。

2、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对于音乐的学习,应该在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让学生逐步探索音乐的奥秘。在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音乐教学中,需要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这种氛围一部分来源于小组内成员间的情感共鸣,另一部分来自于背景音乐等外在因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内在动力,还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

1、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合作,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离不开交流,所以在合作中需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在自信诉说的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在互相交流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2、提高群体心理意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们共同完成,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群体心理意识。研究发现,当任务布置后,各小组组内成员都因为存在集体荣誉感而积极准备,希望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很多技能较强的同学会主动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通过陪练等方式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调查可知,相对于教师来说,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周围同伴的帮助与支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助的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合理地调控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前会准备大量的教学计划,然而在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留意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状态等,从而可以及时地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1、协调矛盾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有时会发生一些小冲突,教师遇到这类事件时需要及时调节矛盾,但要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好冲突双方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指责冲突双方,而是应该强调友好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调控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合作情况对小组合作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控。若学生的合作状态不佳时可以缩短合作时间,而当教学效果较好时也可以适当的拉长合作时间。通过对小组合作时间的灵活性调控,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五、通过音乐本身促进小组合作

音乐本身就具有沟通、交流的作用,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中,可以使交流的双方平心静气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本身促进小组合作。

1、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聆听过后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包括对这首音乐的感受、想要表达的看法、揣摩一下作曲家的情感世界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小组内成员的交流,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基础。

2、音乐表演。对于一首歌曲的诠释可以有很多种方法,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音乐表演的方法增加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在表演过程中起到总导演和总指挥的作用,在表演前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喜好对其进行分组,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角色,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一种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接受。

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把握合作教学的契机,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晓燕.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4):27-28.

[2] 毛梦娈.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6):181.

上一篇:大沟乡庄湾小学简介下一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