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我知我家教学设计(精选5篇)
1.八年级政治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篇一
八年级上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框一《我知我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
3、理解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家庭的主要类型。难点:子女与父母关系的不可选择。
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目标思考题):
1、阅读P4两则关于家的故事,说说“家”是什么?(完成活动题)
2、阅读P5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家庭的含义、主要特点是什么?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几种情形?
(3)家庭的结构类型是怎样的?
3、阅读P6—7内容,思考:
(1)为什么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2)我们应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
三、归纳本课知识点:
1、家庭的含义、特点
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
3、家庭的结构类型
4、子女与父母关系的不可选择
四、巩固练习
(一)快乐选择
1、下列不属于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是()
A 男女二人结婚
B 情同手足的朋友
C 养父母与养子女
D宝宝降生,为家庭增添新成员
2、小爽与离异后的父亲一起生活。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这属于核心家庭
B 这属于主干家庭
C 这属于单亲家庭
D这属于联合家庭
3.家庭的结构伴随家庭生活的悲欢离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核心家庭向主干家庭过渡的是()
A.李强的父亲最近与夏花的妈妈再婚,组成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B.张华最近喜得贵子,与其父母一家三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
C.昨天,李明的母亲从李明家搬走,李明和妻子住在宽敞的房子里。
D.已婚的阿东搬进哥嫂新买的华居,妯娌兄弟和睦相处。
4.她是一朵“苦菜花”:她一出生就遭遗弃,年近60的农民王志全夫妇收养了她。4个月后,养母病逝了。她只得与年迈的养父相依为命,她叫王兆华。王兆华与农民王志全夫妇组成的家庭是()
A.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B.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C.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D.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二)请你辨析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通过结婚才能确立家庭关系,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三)请你谈理解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住处、工作、事业和配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后天的性别和相貌,但自己的生身父母是不能选择的。
八年级上第一课框二《我爱我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
2、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3、能够收集父母为家庭做贡献的具体事例。
4、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学习重点】
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学习难点】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学习过程】 新知初探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 是我们的 和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
2、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 和。这种爱是 的爱、的爱、的爱、的爱。母爱如,往往 ;父爱如,往往。
※
3、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的自然流露,是 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 和 的要求。
※
4、家的作用(重要性)?
巩固提升
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
①指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②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③父母对子女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④子女对父母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学生小林的家庭生活很优裕,他在家说一不二,父母则百依百顺,以至于小林在外欺负别人,打架斗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这里,小林的父母没有履行好()A.抚养的义务
B.赡养的义务
C.扶助的义务 D.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3.《常回家看看》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以上歌词说明“家”是我们()A.经济收入的来源 B.文化娱乐的天地
C.身体保健的场所 D.情感栖息的地方
4.《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因为它所体现的是()
①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情②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需求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情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养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突出表明家庭具有()A.抚养功能
B.保护功能
C.教育功能
D.惩罚功能
6.丽丽因长着“兔唇”而受到父母虐待,她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A.离家出走 B.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C.外出打工赚钱,学会自立 D.断绝与父母的关系
7.陶行知教育儿子要弃虚务实,特写了一副对联:“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陶行知履行了()
A.抚养子女的义务 B.教育子女的义务 C.扶助子女的义务D.保护子女的义务
8.材料:唐山大地震中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有一对母子被困在废墟下八天,等到被营救出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了,而孩子却非常健康。原来母亲为了维持孩子的生命,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吃喝的情况下,八天来把自己的血一点一点地滴到孩子口中,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据统计,母亲在看到自己的孩子遭遇车祸的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足以掀起一辆汽车,而这在平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①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自身感受,谈一下体会。
② 感恩父母: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第一课 框三《难报三春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2、辩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敬父母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习重点】 如何孝敬父母 【学习难点】
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 【学习过程】 新知初探
1、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我国有 的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
2、什么是孝敬父母?
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 和 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 和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 的谴责,还要受到 的惩罚。
※
3、怎样孝敬父母(表现)?
4、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也不是,而是在 基础上对父母的 和,是在当代 和 基础上对父母 和 的报答。
5、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
6、制定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孝敬父母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孝敬父母是古代的愚孝,是盲目的顺从 ②孝敬父母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③孝敬父母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④如果父母做出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也是“孝”的表现 ⑤如果父母触犯法律,我们要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否则是不孝的表现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2.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了“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我们年龄还小,没有能力孝敬父母 B.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C.我们现在只管学习,孝敬父母的事以后再做D.父母能照顾自己,不需要孝敬 3.“百善孝为先。”为此,我们应该这样孝敬父母()①辍学外出打工,挣钱赡养父母 ②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 ③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④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4.张素琴的公爹102岁,大小便失禁,张素琴不厌其烦地给公公洗衣裤、洗被褥。虽然家庭经济拮据,全家只靠她每月300元退休费生活,但她仍尽力给老人改善伙食,使老人心情愉快。张素琴履行了()
A.受教育的义务 B.劳动的义务
C.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D.依法纳税的义务
5.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为抚育子女付出了毕生心血,为了回报他们,子女应该()A.将逆反的心理压制起来 B.遇事少与父母交流,学会自己解决 C.尽早结束学业,挣钱养家 D.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多为父母着想
6.下列关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义务的观点或行为正确的是()
①成年后的子女必须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②高某出嫁后,认为赡养父母是兄弟的事,与自己无关③未婚大龄青年郭某认为赡养扶助父母是婚后的事④黄某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并承担父母的生活费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孝敬父母要处帮助父母②孝敬父母要理解父母 ③孝敬父母要在精神上支持父母④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哪种行为与孝敬父母的要求相违背()
①给劳累一天的妈妈洗脚②吃饭时给父母夹好吃的③考试不理想,借口个人隐私,不让家长知道④利用星期天,帮助父母做家务⑤小明想买名牌运动鞋,妈妈说等下个月家里有钱再买,小明不同意 ⑥小二觉得爸爸即无钱也无权,脸上很没有面子 ⑦小红回到家里主动帮助妈妈拖洗地板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③⑥⑦
2.《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教学设计 篇二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53-02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
本课为实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个框题。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 本课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对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有重要意义,并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做了铺垫。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并试着认同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
二、学情分析
当前,传统的师生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这种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很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尊重和理解教师。
教学难点:客观和真实地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由衷地尊师、爱师,赞美教师。
四、教学策略及手段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主体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为此,采用了创设情境法、音乐熏陶法、活动体验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每当走过老师你窗前》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到这首歌曲,你们想到了谁?你们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的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设计思路:通过播放歌曲,创设爱师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师情感,导出本课主题: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板书:我知我师。
(二)讲授新课
1?郾活动一:师恩难忘——说说你最难忘的老师及师生间的感人故事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回忆你最难忘的老师,说说师生间的感人故事。
(2)组织学生活动,师生互动。
师:大家都有与老师的感人故事。你从这些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什么?请概括一下老师是什么?(展示幻灯片。)
设计思路: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及师生间感人的故事,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师: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他们感动了我们,鞭策我们前进,是我们的榜样。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位感动中国的老师——李灵。
2?郾活动二:播放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的事迹
【教师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看到有大量农村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的20多万元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她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这个学校有7个班,300多名学生。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由于所有学生的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于是,李灵在放暑假期间,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1)教师提问。
师:看了短片,你感动吗?为什么?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为李灵撰写的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从颁奖辞里,你看到李灵老师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验。
设计思路:通过大屏幕播放影片,使学生再次认同教师的育人工作,深刻体会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激起敬师之情,使学生的爱师情感从肤浅、模糊发展到深刻、清晰。影片的播放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加大了课堂容量,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了解了老师。请你说说老师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4)小结:我知我师。
教师的工作特点:教书育人,用人格魅力为我们做榜样(板书)。
3?郾活动三:问题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些国家的学校用电视“取代”了老师。在未来社会里,老师真的能被取代吗?
(1)学生分析讨论。
(2)得出结论:老师不会被取代。
师:老师教书育人,他们无私奉献、热情、执着,让我们产生敬爱之情。我们爱我们的老师是因为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和高尚的人格 。
板书:我爱我师。
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因而有了无数赞美老师的名句。你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句子呢?
(让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展示幻灯片。)
设计思路:这三个活动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从对教师的简单了解,到对教师职业特点的基本了解,再到对教师人格魅力的深刻体会,最后通过“计算机能否替代老师”的问题辨析加以总结,使学生全面了解教师,并逐渐加深对教师的敬爱之情。活动使学生实现了知识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体会教师的辛劳,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这个职业。
师:老师为我们付出,甘做人梯,委屈自己,与人方便;甘做慈母,关心他人,辛劳自己。我们能不感激我们的老师吗?是的,我们感动,我们感激。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郾活动四:我给老师颁个奖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请你为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画张像, 并写一段颁奖辞,课后送给老师。如果这位老师在场,你可以在念完颁奖辞后,直接把画像送给老师。
(展示幻灯片。)
(1)学生为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画像并写一段颁奖辞。
(2)学生展示成果,学生互相点评。
(3)请学生课后把画像和颁奖辞送给老师。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为老师画像和写颁奖辞,表达了对老师的爱。这样教学,能挖掘学生资源,升华学生对教师的爱,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上,从而导出本课主题(后半部分)——我爱我师。同时,实现了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三)课堂总结
请学生谈谈在课堂上的收获。
教师总结: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谢谢大家!
设计思路:让学生谈感受,归纳课本知识,结束课堂教学。
(本教学设计获2010年桂林市教学能手比赛二等奖、2011年桂林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二等奖。)
3.《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有关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能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现实,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
三、时安排
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展出一系列与家相关的图片和照片。(需前准备)
2、谈“家”
师:刚才歌曲中的“我”唱着“想要有个家”,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有人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呢?
看了以上关于“家”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最能代表“家”?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家?
小结:刚才大家从各个角度谈了对家的理解。没错,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家庭”有关。
3、说“家”
老师首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照片,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
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需前准备)
从家的介绍中,进一步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
家庭关系(板书)
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小结: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亲人、都有亲情。
4、析“家”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满意自己的家庭,都满意自己的父母。下面我们听一听“我可以选择吗?”这个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由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①这个同学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有类似的情形吗?
②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
与父母亲情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板书)
、知识拓展——我“知”我家
师:既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同样很优秀。
板书:——家庭的良好传统,如……
——家人的优秀品质,如……
6、小结
今天的主题是《我知我家》,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现在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家,以及家庭的建立与家庭的结构,我们还通过××同学的故事明白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对于良好的家风和父母优秀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并继承。
7、作业
⑴在堂上自己完成“家庭树”。
⑵回家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家风,并写出小结。
8、板书设计
附录:
我可以选择吗?
我是某市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我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和优秀的父母。每当谈及父母时,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神情,我只觉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我的家庭跟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为让我接受良好的教育,带着我和母亲来到这个城市,和别人合租一套房子。为了让我有个独立的空间,他戒掉抽了二十年的烟,每月多花200元钱给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阳台,但是我睡觉还是得缩着脚。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亲在街边摆的修车摊。为了多赚钱,父亲每天早上点出门,晚上8点以后才回家,风雨无阻。我怕同学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这个秘密已经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学一起经过父亲的修车摊前,我都痛苦地低下头,装作没看见……
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学习不比别的同学差,即使考第一名,为什么我还是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呢?为什么我就偏偏生在这么个家庭?为什么我的父母这么辛苦,却还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为什么?
4.我知我家 篇四
使用时间:2011年
月
日
年级: 八
学科: 思想品德
章节:
第一课第一框
课题:我知我家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页码:
课题 我知我家
装课型:新授 主备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使用说明: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我们应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庭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 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优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2、能力目标:提高我们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会感受并能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 学习重点:
知道家庭的特点。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
学习难点:
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学法指导:
线阅读感悟、情景交流、小组讨论 知识链接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
自学质疑:
1、家庭是由、或 结合成的。
2、家庭的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一般的为 和。此外,也有少量的、。
3、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些情形:
4、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 的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
5、要了解、继承家庭的,学习家人的,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探究释疑:
活动一 :我眼中的家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字眼。那么家是什么呢?请阅读教材第四页的两个关于家的故事和有关家的说法。
1、富豪和中年男子哪个更可怜?为什么富豪不承认那是他的家?这两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2、结合教材上有关家的说法,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亲身感受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家的理解。
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1年
月
日
年级: 八
学科: 思想品德
章节:
第一课第一框
课题:我知我家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页码:
活动二:我说我家人
请你来介绍自己家庭的成员。并对照教材第五页知识,分析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
活动三:同学互助小组交流
材料:我出生在农村,父亲为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带着我来到这个城市,母亲在家里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妹妹。在城里我们和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为了让我有个独立的空间,他戒掉了20年的烟瘾,每月多花200多元钱给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阳台,但是我睡觉还是得缩着脚。我们一家的生活全靠父亲在街边摆的修车摊。我怕同学们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每次和同学一起经过父亲的修车摊时,我都痛苦地低下头,装作没有看见„„
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学习不比别的同学差,可即使考了第一名,为什么我还是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呢 ?为什么我偏偏生在这样的家庭呢?为什么我的父母这么辛苦,却还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为什么„„
我可以选择吗?我可以重新选择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吗?„„
思考:这个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我们该怎么帮助他解决苦恼?
活动四:家的访谈(比比谁说的多,看谁更了解自己的父母)
父母的年龄; 生日; 工作;
最爱看的书;近期的烦恼; 最爱吃的东西;
最爱看的节目; 最喜欢的运动;
身体状况;
最高兴的事情等。
学习整理、熟读记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当堂训练: 基本知识点与技能
1、吃过晚饭,妈妈和奶奶在厨房收拾碗筷,爸爸在客厅看报纸,我在自己的房间写作业。我的家庭属于„„„„„„„„„„„„„„„„„„„()A、核心家庭 B、单亲家庭 C、主干家庭 D、联合家庭
2“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家。”歌曲道出了家庭中最重要的是„„„()
A 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 B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C 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D 父母的地位和工作收入
3、据《苍梧晚报》报道:连云港赣榆县张思争的母亲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儿子的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1年
月
日
年级: 八
学科: 思想品德
章节:
第一课第一框
课题:我知我家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页码:
他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妈妈,还不忘家中的农田。经过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县城的一所高中。为了能继续照顾妈妈,开学的第一天,他用平板车拉着妈妈去学校报到!学校为他们解决了住房问题,免除了他的学费,还安排了张思争课外到学校的食堂上班。张思争继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妈妈„„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张思争认识到生命是妈妈给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 B 他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C 张思争是故意作秀的 D 张思争以实际行动弘扬了孝敬父母的美德
4、“家”字在甲骨文中是房屋里养着一头猪的形象。儿童启蒙教育读本《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歌曲《我想有个家》中唱到:“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以
上
这
些
材
料
中
体
现
出的家
庭
功
能有„„„„„„„„„„„„„„„„„„„„„„„„„()
①物质生产功能 ②人口生产功能 ③消费功能 ④抚养和赡养功能 ⑤教育功能 ⑥休息娱乐功能
A①③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
5、有一位母亲,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放弃了自己原本不错的工作,风里来雨里去,骑车送儿子上学,打零工换钱给儿子交学费,儿子考上了城里的重点高中。妈妈想儿子,特意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看儿子,儿子却嫌母亲穿得太“土”,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家的“老乡”。后来竟提出一个无情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妈。母亲痛不欲生。这则事例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法选择 ②家贫才会出孝子 ③有志者不嫌家贫,明理者不嫌母丑,要学会对父母知恩图报 ④普通的父母未必不伟大,家长职位高
低并不影响他们在我们心中的高大形象 ⑤只有穿着华丽的漂亮妈妈,才会给子女“长面子”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①②⑥ 6.请你辨析
目前所有的家庭都是由婚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
延伸题
1.你的家里有哪些人?属于什么类型结构?家里有哪些好的传统?你的家人有哪些优秀品质?说给同学们听。
2.中学生小丽父母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后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并供小丽上学。小丽为此感到十分自卑,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她非常羡慕别人拥有高素质的父母和良好的家庭条件。如果你是小丽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1年
月
日
年级: 八
学科: 思想品德
章节:
第一课第一框
课题:我知我家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页码:
学习后记:
总结:(知识框架)
反思:
5.第一框 我知我家 篇五
一、学习分析
1.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与活动,提高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我们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我们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2.对学习重难点的认识
学习重点:对“家”的理解。
学习难点:引导我们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3.对学习内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二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主要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对自己的养育,着重解决部分我们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二、学习需要 1.针对的问题:
由于我们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同学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对大家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数同学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活动,让我们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2.学习的需要:
家庭是我们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过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关爱,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学习准备】
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全家福;我们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使其对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学习导入】
在《我想有个家》音乐声中出示三毛的漫画,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回家的感觉是什么?
【学习过程】 1.“家”的遐想
活动内容: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大家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学习。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2.我说我“家”
活动内容:同学们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行为:由于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学习建议: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同学们看完后没什么印象。请同学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同学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3.“家”的情结
阅读感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阅读感悟: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们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学习建议: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同学们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注意保护同学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同学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同学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辨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我们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4.绘一棵家庭树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设计意图:绘制家庭树的目的在于使我们以自己的家庭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究家庭演变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让我们自己来思考、探索亲属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己对家的归属和热爱,为树立家庭责任感打下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的意识。
学习建议: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我们写出,可以让我们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我们的隐私。如果个别同学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他们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同学加以开导。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大家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四、教学反思
【八年级政治我知我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教学总结08-09
教科版八年级下政治教学计划10-07
八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2-19
八年级政治下册 7.3《维护消费权》教学设计 粤教版11-29
八年级政治07-28
八年级政治下册课本07-13
八年级政治教案免费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