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2024-07-03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精选12篇)

1.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篇一

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1、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篇二

在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方面, 讲道理应该只占5%, 而爱心要占95%,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 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挖掘自身的潜能, 创新教育方法,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学生正待奋起的时候, 送去及时的微笑;当他们感到孤独的时候, 给予关心;当学生犯错误, 感到内疚的时候, 给以语重心长、慈母般的劝慰。如果抓住了这些有利的教学时机, 就能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效果。

二、平等待生是师生交流沟通的前提

师生良好的沟通, 平等不可少。教师一直高高在上, 总是俯视学生, 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是不能和学生很好地沟通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我们就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

三、了解学生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条件

不了解学生, 何谈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 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预期目的, 才能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 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微笑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润滑剂

微笑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脸上常常微笑, 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 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 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 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例如在课堂上, 学生回答问题以后, 教师面带微笑示意其坐下, 会激发起下次回答问题的欲望;作为回应, 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五、尊重宽容学生是师生交流沟通的催化剂

现在的学生活泼任性, 自尊心强, 逆反心理强, 害怕吃苦, 害怕困难。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硬性任务, 我们要讲道理, 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 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 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 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 而无法与学生沟通, 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实, “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 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父母的训斥, 同学的讥笑, 教师的挖苦, 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 教师没有技巧的批评, 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 更加封闭自己。相反, 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有足够的耐心, 能以宽容的态度处理问题, 尊重他们的人格, 换取他们的信任, 学生自会放下心理包袱, 向我们打开心扉。

当然, 宽容不是不讲原则, 更不是放纵学生, 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爱的阳光温暖学生, 从而融洽师生关系。

另外, 教师要拓宽师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特别重视与学生的非正式交流, 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接触交流。例如, 在课余时间, 教师一次倾心的谈话, 一次耐心的辅导, 一个短信, 一个电话联系, 一次作业批语, 甚至是一个会意的眼神, 都能与学生交流沟通。

3.职校教师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篇三

关键词:沟通 表扬 鼓励 恒心 赏识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被普通高中淘汰下来的学生,他们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纪律散漫,被家长认为是没有希望的学生。他们被学校认为是差生,没有受到过激励,得到更多的是批评。他们怀着一颗受伤的心,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来到职业高中,那么一名职业高中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恢复自信,激起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这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教学生学会做人

素质的参差不齐与总体素质较低,是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状况的基本特征,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体现了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在他们心中是淡薄的模糊的,没有积极的人生追求,失去人生前进、奋斗的动力,这给我们职业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学会与学生沟通,加深师生情感,作为职业高中的教师,面临的是一群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兴趣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挖,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就多与他们沟通,只有学会沟通,才能激发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要学会欣赏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在德育方面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行为决定成败,通过行为规范养成习惯,帮助学生由挫败者向成功者转变。

二、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教师,教育学生热爱专业,树立专业理想,请专业教师向全体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了解本校成才毕业生的典型事例。要充分开发的每个学生学习潜力,他们文化课基础差,但是对从未涉及的建筑专业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传统教学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一课中,筆者就上网查询一些有关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梁的一些图片,让他们了解梁的具体结构,利用多媒体把梁的正截面的破坏形式和破坏特点生动而有趣的展现出来,这些教学方式既生动又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了信心。

三、对学生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

对于职业学校这些被家长和学校歧视的学生,在教学中,教会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步入社会,让他们做到对自己有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不自骄、不自卑,不自欺。能正确理解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现实意义,能与同学、亲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别人要真心实意,保持尊重、信任、赞美的正面态度;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生活,做情绪的主人,不逃避现实,面对现实,塑造完美的心灵,修正不健康的心理。笔者对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微小成绩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巩固优点,增加了自信,在对口升学中能取得优异成绩,考上高一级学院。刚当班主任时,笔者教的一个叫刘继岩的女生,她性格内向,不爱与人沟通,但学习成绩良好。经过了解得到,她是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每月只靠母亲在医院做清洁工作来维持生计,和其他同学相比,自卑,缺乏自信,笔者就每次上课都提问她,鼓励她多说话,鼓励同学们多和她交往,给予她信心,而且还发动同学们为她捐款捐物,消除了她的后顾之忧,让她恢复了自信。在去年高考中,她成功地考入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可见,只要我们教师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在职业高中的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去捕捉,把它们作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只要教师耐心坚持下去,职业高中学生也会成功的。

四、学会与学生沟通,要有恒心

4.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读后感 篇四

读了《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一书,书的作者是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姜荣奎。本书共有五章,分别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帮助学生掌握交流方法;带领学生了解处事之道;引领学生领悟读书之义;教导学生关注学习之本。书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与学生沟通的事例,展现出了姜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领略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及一个出色班主任的风采,受益匪浅。

一、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用智慧去与学生沟通,而这 种智慧来源于教师广博的知识。例如,姜老师班中有一名口吃的同学很自卑,他认为走到哪里都是被人耻笑的对象,长此以往使这个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扭曲,他认为要想强大,武力战胜一切。一次,他与班上一名同学发生争执,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拳,那位男生懵了,其他同学也惊呆了,因为他平时是一个行动缓慢,连个蚂蚁也不敢踩的人。而这次出手如此迅速,而且没有预警,再加上争执的事情并不大,实在令人想不通。当他站到姜老师面前时还带着胜利喜悦的样子,姜老师了解情况后,把他一个人留下来谈心,了解到了口吃给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带来了无法言说的自卑与苦痛。于是姜老师给这个孩子讲了《蚌病成珠》的成语故事和曾经口吃相当严重的丘吉尔的奋斗史。帮助他调适心态,努力给这个孩子对他有人生帮助的指导,当班级中一名女孩盲目自信的时候,姜老师便给她讲了《小王子》里面的一个寓言故事,引导她重新思考自己,帮助她建立合理的自我认知。当班级中一 学生寒假生活计划小学生寒假计划中学生寒假计划大学生寒假计划寒假实践总结寒假生活总结名非常负责任的学生干部因工作方法不恰当引起同学逆反时,姜老师就给这名学生干部讲起了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则经典案例《四块糖》的故事,让这名学生干部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帮助他工作走向成熟。文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没有严厉的说教与训斥,没有大摆道理,却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只有多读书,让自己的知识广博,才能针对学生发生的事情找出相对应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来引导其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健康成长。

二、这本书还让我领悟到了用智慧与学生沟通不但要有广博的知 识,还要用风趣、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以心相交,以朋友相待。这本书中姜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很少提到学生的名字,她用到的词语是“小丫头、儿子、小伙子、孩子、小敏、冉冉”等,听起来让人感到这是如同一位母亲在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很自然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整本书中他的学生一直称她为“老姜”在学生心理她是一位朋友。她多了一份老者的慈祥,少了几分严词,更多了些风趣幽默而又发人深省的语言,正是这些语言引导学生们一次次走出困境,她用宽容和爱鼓励学生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不能不给自己今后的工作带来反思和指导。

三、这本书还让我领悟到我们每位教师最应该重视的不是“教” 而是“育”。这个育

其实就是心灵的交往与沟通。在与孩子接触时,要本着爱而不溺,碰而不伤,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原则。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而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我们往往就事论事,希望借助几次谈话就解决问题,结果往 往事与愿违。这些孩子的问题大多是较长时间的不良习惯积累形成的,而且这样孩子的经历过不同老师各种不同形式的批评教育,抗打击的能力特别强,抵抗批评的方法很多。其实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外表表现的多么强悍,最怕的还是用心去交心。尤其是现在几岁、十几岁的孩子,生活阅历不足,有自己的独立性,又渴望被关注、被呵护。因此,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迂回前行,注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抓住每一个小小的契机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化他,用自己的宽容和爱使其转变。“育”达到了成功,“教”也会水到渠成。

四、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至理名言和包含人生及教育哲理的话语,会给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起到警示指导作用。可以说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学习,也是引起自我反思的一个优质媒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无法用简单的语言道出书中的精髓,其独到之处还需你亲临亲感、细细品味,方能被“老姜”的幽默、挚爱与宽容所感动;方能真正感受到一个优秀教育者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方能从书中汲取经验,促使自己进步。方能对海明威说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有所认识;方能对钱钟书所说的“你要打开人家的心,你先得打开你自己的,你要在你的心底容纳人家的心,你先得把你的心推放到人家的心里去”有较深的理解。

5.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五

一、与家长打交道的原则

1.以礼待人 坦诚相待。

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坦诚。这对老师和家长尤其重要。当教师和家长沟通之时,应有一个坦诚的心态,不保留,不言过其实,不捏造不实之事,将事情的原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知家长。家长和教师之间应建立真诚互信的情怀。互信是家长和教师沟通的基础,展现诚心诚意、抱着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原则。沟通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沟通时能给予对方适当的反应,使意见的交流顺畅。礼节周到热情。

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学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长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怎样怎样,否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家访时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而家长来访时,我们要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在交谈中要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老师,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都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会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是对家长的尊重。

3.选择良好时机和家长沟通。

在家长太忙或自己抽不出时间接待,都不是适宜的时机。有的教师面对学生发生的矛盾而无法解决时,请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抽不出身,而仍然要求家长赶来,结果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来访,而自己又没时间接待,把家长晾一边,只会导致家长牢骚满腹。教师应事先有计划,把双方时间安排好,并事先列出具体谈话内容,然后逐条和家长沟通。职业化的表情——面带微笑。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二、不同家长的不同接待方式

学会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讲究说话的艺术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性,这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教师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热情,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其次,老师说话应幽默风趣,因为这样有利于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

① 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像这样的家长就可以让他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通过这个家长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的想法,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②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③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④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学生的行为不论好坏,都应向家长说明。和家长交流时,教师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差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差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而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因此,应先向家长说明孩子好的方面,使其心情放松后,再说明不好的方面。此时家长较容易接受教师建议,也比较愿意配合教师来协助其改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⑤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对我们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无论

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关键还是以理服人。

三、与家长沟通的手段、技巧与方法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1.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体现彼此的平等地位。

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

要善倾听、巧引导。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很重要。教师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到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很苦恼,也很着急,他们迫切希望从教师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将会增加家长对你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家访很重要。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3.“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四、如何让家长接受你的建议

1.语气委婉不唐突。

首先要有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感到自己倍受重视和尊重,进而乐于和教师分享看法、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教师应以诚恳的语言和家长交谈,不嬉笑怒骂、不冷嘲热讽。教师面对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我觉得”“我需要您的协助”或是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您认为怎样”“您觉得如何?”“您的想法是?”“您的意见是?”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

2.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针对性、要专业、要科学实用。

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要有建设性、要科学实用。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成绩、个性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听不懂,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一定要对症下药,切实可行,让家长

6.教师如何与人沟通讲义要点 篇六

一、沟通的简要概述

一、沟通的简要概述

前言:沟通已成为一个人在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人士如何提高自身的技能,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或者说是我们应掌握的首要才能。

(一)沟通的定义

英文:交流、交往、传达、交通、通讯等。

汉语:原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后泛指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

交际学: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之间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的协议的过程。

(二)沟通模式

1、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包括很多图片或者是图形。口头语言沟通也称为有声语言沟通。书面语言沟通也称为无声语言沟通。而图片,包括一些幻灯片、电影等,这些都是图片的沟通,统称为语言的沟通。语言沟通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传递、思想的传递和情感的传递。语言沟通它更擅长于传递的是信息,而语言传递信息,口头的、书面的是最有效的。非语言沟通包括所有的任何的动作、表情、乃至眼神。语言擅长沟通的是信息。肢体语言更善于沟通的是人们之间的思想和情感。如果主要沟通的是信息,则首选的媒介应该是语言,是口头的或是书面的语言。如果沟通的是思想和情感,则一定要选用更多的肢体语言。

2、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要形成一个双向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行为:就是有说的行为,有听的行为,还要有问的行为。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就是由这三种行为组成。

(三)沟通的原则:合作原则;针对原则;及时原则;择机原则。高效沟通须注意三点:

第一、谈论行为不谈论个性。谈论行为不谈论个性,是指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特别是在工作中与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去谈论行为,不要去谈论个性。谈论行为,是指讨论某一个人所做的某一件事或者说的某一句话。不谈论个性,是指对某一个人的观点,也就是通常说的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不加以评价。

第二、明确沟通。明确——在沟通的过程中说的话一定要非常明确,让对方有一个准确的、唯一的理解,不要模棱两可。第三、积极地聆听。在对方谈话时,要聚精会神地保持注意力注视着对方,用虔诚的目光注视对方,让对方感知你的虔诚在用心地听,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赞许,获得对方的信任。

(四)沟通失败的原因:

二、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一)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尊重家长。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特和凯利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着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既然教师是主动方,那么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这就为我们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与家长人格平等,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分。特别是所谓的“差生”、“不听话”生的家长,教师更应注意尊重他们。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首先要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是教师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孩子,不要训斥、指责家长,说侮辱人格的话,做侮辱人格的事;再次就是要为人师表、以礼待人。

第二、要有坦诚的心态。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以真诚的心态,诚心诚意的、不保留的、不言过其实的,不捏造不实之事的将事情的原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家长。同时也要检查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以求得家长地谅解。

第三、要有理智的情绪。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出现“爱屋及乌”的晕轮效应。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客观地对待孩子的错误,以商量的口气进行沟通,共商教育方法,不要因恼怒而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家长身上。

第四、要讲究谈话的方法和策略。与家长沟通时,尽量先说、多说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成绩。若孩子调皮,犯了错误,老师也不要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否则,引起逆反心理。

第五、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若教师放下架子,经常的、虚心的、诚心的向家长征求意见,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批评,1

改进自己的工作。那么,家长就会觉得自己的人格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会认识到教师的可亲可信,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育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换位思考。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案例:一位教师的体会。

结语:教师只要站在家长的立场去思考、体验问题,将心比心,以宽容包容的姿态去理解、体谅家长,家长们才会理解、支持教师。

3、讲究艺术。在这里讲的艺术,是指语言艺术。语言是与人交际的工具,是老师教书育人、传授文化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工具。

⑴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方式。教师在与家长的谈话中,要表现出语气委婉,语态真诚,语调亲切,语势平稳,使家长一听就明,并能从谈话中受到启发。批评的话语也要婉转并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性。在谈学生的缺点时,教师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并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孩子,从而接受老师的意见并积极给予合作。

⑵把握好沟通的时序。一是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二是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平静时再自然引出主题。三是要淡化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⑶多给家长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教师在听取家长对孩子处理的意见时,不要与之发生争执,而要对家长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和观点多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⑷多给家长的赞赏和鼓励。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当家长谈及孩子在家里的良好表现时,教师要及时或适时地给予孩子的赞赏和给予家长良好教育方式的肯定;对一些管教有方的家长,教师可以让他们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通过报告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

⑸多给家长的理解及帮助。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为了教育好孩子。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正确的,要么爱得过火,要么爱得不到位。教师在与这些家长交流时,首先是理解、肯定他们的良好出发点,使之不受到挫败感。同时给他们一些好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自身的爱去教育孩子。

⑹多给家长一些真情感动。教师在工作中应采用真情感动法去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4、探索方法

⑴善听意见。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认真的、谦虚的、诚恳的、耐心的听取他们的倾述并把要点记下来,这样会获得他们的好感。同时要表现出你对他心情的理解,且坦诚地与他交流,这样可以使他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为教育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

⑵以礼待人。其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一个人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首先尊重别人。

⑶以理服人。一是要语气委婉:首先,要有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感到自己倍受重视和尊重。其次,要以诚恳的语言和家长交谈,不嬉笑怒骂、不冷嘲热讽。再次,面对家长时,不要居高临下和使用命令式的字眼。二是要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在解答家长的疑惑和给家长提建议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建设性和科学实用性。

⑷以情动人。用事实来说服家长;了解自己为学生做了些什么。

5、巧妙沟通。

⑴与教养型家长的沟通方法:尽可能的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地请家长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的倾听家长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⑵与溺爱型家长的沟通方法:老师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在谈话中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孩子的正确性,使家长在心理上接纳老师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从而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孩子,因溺爱而隐瞒孩子的过失。

⑶与放任型家长的沟通方法:首先、对这些家长的情况表示同情,并让她们注意孩子在家的表现,一有进步马上表扬,重新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重新树立孩子对家长的信心;其次、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在次、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⑷与粗暴型家长的沟通方法:冷静、沉着、宽容、理解。即家长指责时要克制,不要与其争执,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先倾听而后以动让家长知道你对孩子的重视来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

(二)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1、电话沟通。电话沟通是老师与家长不见面的沟通,要避免语言的随意性,说话要简练,不要讲空话、闲话。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告知家长此次通话的目的是什么。若被蛮横不讲礼的家长长时间通话困扰,要及时想办法挂断。虽然老师利用电话与家长沟通节约了家访时间。但打电话不能完全替代家访。首先,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其次,打电话的内容要受限制。

2、短信沟通。短信沟通快捷、灵活、不限时、限地、限人,可以随时组建一个以老师为中心的信息网与家长互通信息。所以,现阶段老师发短信与家长沟通,已成为一种首选的沟通方式。

3、家访沟通。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还能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状况。以便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因人施教,改变教育方法。家访注意的方法:⑴ 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⑵ 要注意自身的言行。⑶ 要注意倾听家长的述说。⑷ 要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⑸ 要廉洁。

4、面谈沟通。面谈沟通一般都是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而非需与家长交换意见时采用的沟通方式。面谈的形式:一是把家长请到学校面谈;二是去学生家与家长面谈,三是其他环境下面谈。面谈沟通要注意五点:①如果不需马上见面的事要给学生家长选择时间的余地。②要把谈的内容在与家长见面之前进行梳理。③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把情绪带到与家长的谈话中。④要把握与家长面谈的主导权,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师制定的教育方案。⑤对家长要有礼节礼貌。

5、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是学校、学生家长双方互动的过程,是相互交流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如何让传统的家长会改变面貌,开得有声有色,收到好的效果,主要有三点:⑴要明确召开家长会的目的。⑵要注意召开家长会的原则和方法。⑶要注意外表和谈话的技巧。

三、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一)对学生要具有同理心

1、含义:所谓“同理心”就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标准为参照来看事物,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其思想行为,了解其独特感受。

2、三个要求: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⑵要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⑶要让对方充分了解这种设身处地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案例分析:

3、反思:有关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教育失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沟通的理解太狭隘和不了解师生沟通的真正意义。而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源也在于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为一个绝对权威的角色,认为“我是老师,我自然是对的,我的教育是为你好”,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显然,这样的单向沟通是无效的,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要具有慧眼识“体语”的能力。“貌合神离”、“口是心非”是师生交往、沟通过程中学生常有的现象;顺藤摸瓜、探明学生真正心迹的“蛛丝马迹”往往是学生表现出的体态语言;教师应学会一点“识人之术”,逐步具备对学生“明察秋毫”,独具慧眼识“体语”的能力。

1、能识破言不由衷的谎言。教师要识破学生是否在说谎,关键是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全面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察言观色”就会有十分的把握识破学生的伪装谎言。

⑴ 学生说谎的现象:第一种:摸摸嘴唇,摸摸鼻子,抠抠眼皮,眼睛不敢直视对方,多次把眼镜摘下来再戴上去等动作。第二种:说话结巴、口干舌燥、脸红、心跳加速、冒汗,频频点头等。第三种:抱胸、握拳、隐藏手、脚,不愿与老师正面相对,喜欢坐在桌椅隐蔽物后面,表情尽量保持镇定等。

⑵ 观察学生说谎的方法。以口语技巧相配合:第一、让对方有安全感。第二、让对方在得意忘形时露出马脚。第三、用“攻其不备”法。以营造环境相配合:邀学生到操场、校园等地方谈话,不给学生有任何建立心理防线的机会,再逐渐套出学生的真心话加以即时的分析综合。

2、会觉察心怀抵触的信号。由于学生对教师心怀抵触的强度不同,因而体态语表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早的发现这类信号。学生抵触信号的现象:①从眼镜上方窥视对方;用食指触摸或轻擦鼻子;装腔作势很优雅;身体动来动去,用脚擦地面或来回地踢等。②身体稍微移开,略以侧身对看教师;头部伸直、背脊挺立,双手交叉在胸前;望天花板;看手表;眼神直盯房门等时,说明抵触情绪较为严重。③头略往后低,鼻孔朝天,呼吸急促;握紧拳头插在口袋中;双手叉腰,双臂分开,双手抓住桌边等,表现出挑战姿态。

3、能判断认真思考的程度。教师发出的信息能否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这是师生沟通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思考可以从以下现象观察。

①学生在和老师谈话时,用一只手或双手撑着头部、身体向前靠,时有稍眨眼睛,说明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很感兴趣,且双方想法正趋向一致;若把一只手放在脸上,手掌把住下颚,食指伸到面颊上,其他手指放在嘴边,身体略向后移离老师远一点,说明学生对老师的说法持批判性的评估态度,或者有某种想法正与老师相反。

②学生与老师谈话时,头部倾斜、洗耳恭听,抓抚下巴等是让我考虑的意思。年龄较大的学生也采用这种姿态,伴随姿态的脸部表情是吊眼斜看。若学生思考时伴有大拇指,年龄稍大的有撕咬指甲、钢笔或铅笔的行为,说明学生心中正处在焦虑和内心冲突之中。

4、会捕捉接受合作的信息。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应一直观察学生的体态语,随时捕捉学生能否合作的信号来不断调整自身的言行,特别要注意学生已有积极合作的意愿时,又被老师“画蛇添足”式的言行加以破坏。

⑴ 学生能否合作的现象:①学生坐姿改变、全身重量移向椅子前端,并有充满希冀的眼神,则是热切愿意合作的信号。②学生的手放在脸边,这个姿势代表的意义很多„„。③在师生谈话时,当学生对话题有兴趣且越来越热衷,身体不知不觉地靠近教师,说话声调跟着提高时。

⑵ 透视学生体态语时须注意三点:①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体态语,必须注意口头语言与体态语是否一致,个别体态语与整个体态语是否一致。②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人、因时、因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③教师的心应该比一般人更细,观察力应该比一般人更敏锐,敏感度应该比一般人更高。

(三)会巧妙运用沟通艺术

1、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表达艺术。

⑴ 幽默。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在教学中,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幽默也可用来批评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幽默有时也用来补救教师在师生沟通中产生的一些失误。幽默有时还可以用来给教师自我解嘲,以弥补自身一些本来无法改变的缺陷。

⑵ 委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往往效果不好,如果教师把话语磨去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学生听到话语时感到自己是在被老师尊重,学生就能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

⑶ 含蓄。在师生沟通中,有时因某种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达得太清晰直露,而要靠对方从自己的话语中揣摸,体会出里面所蕴含着的真正意思,这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手段就可称为含蓄。含蓄在师生沟通中常起的作用:一是曲表观点。二是巧避锋芒。三是暗示批评。四是美化语言。

⑷ 反语。师生沟通中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口头说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图恰恰相反,这时却反而还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所在。

⑸ 模糊。在与人的沟通中,有时因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时就可以采用模糊的口语技巧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当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事情的真相尚未了解清楚,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尚不明朗时,这时运用模糊的语言能给教师留下主动性和灵活性。模糊有时是为了照顾对方的自尊。模糊有时也是为了避开某些敏感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模糊不等于糊涂。糊涂者思路杂乱、逻辑不清,而使用模糊语者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语言本身也符合语法逻辑。

⑹ 沉默。教师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是一种重要的口语技巧。教师有意识的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办法。

2、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表达艺术。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有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师生沟通中的非言语交流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体态语的意义:第一,在沟通中,通过正确识别学生的各种体态语来洞察学生的心灵,就有可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第二,可以有效地运用各种体态语来传情达意。

⑴ 着装。适当的改变一下自己的着装还能影响自己的心态,以致使别人对你的看法也有所改变。

⑵ 眼神。眼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重视、关心、注意等。眼神的不同状态也传递着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在师生沟通中,老师对学生的注视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严肃注视。关注注视。亲密注视。

⑶ 面部。①经常性的面部表情。②偶然性的面部表情。③尽量避免的面部表情。

7.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篇七

近年来,随着新教师的逐年增加,我园新教师数量已占到教师总数的25%。因此,针对新教师层面开展有的放矢的园本研训活动,成为我园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了使教研活动适合新教师需求,上学期初,教研组面向新教师开展“成长路上的困惑”案例征集活动。随后,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新教师代表对征集的众多案例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如何有效地做好家长工作”这一主题在新教师的困惑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具有典型性。由此,我们确定了新教师分层培训的第一个教研活动目标:帮助新教师寻求职业初期家长工作的关键因素,使新教师更快取得家长信任,顺利进行家园沟通。

接着,我们通过比较,挑选了一位老师撰写的案例作为教研活动的背景素材供教师们研讨分析。

【案例】

新教师的困惑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在工作中有很多的困惑,现就家长工作这一点说说我的困惑吧。

我第一年是与有着丰富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的黄老师搭班的。刚开始工作时,忙于学习班级管理,所以没有太注意家长工作。当我慢慢地熟悉了班级管理,有精力去关注其他方面时,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家长与我交流沟通。除非黄老师有事不在班级,只要黄老师在,家长有什么问题肯定是问黄老师的。开始时我也很少主动与家长们交流,特别是祖辈的家长。后来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但是他们看见黄老师,都会主动地转过去和黄老师交流。而且有的时候我和他们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时,会看见他们脸上有怀疑的表情。跟他们说孩子在幼儿园不好的表现时,他们总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孩子开脱或者表现出不太开心的样子。慢慢地我也开始有点回避家长工作了,特别是不愿面对祖辈家长。

希望各位老师帮我分析分析,为什么家长不愿意和我交流沟通,在家长工作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能使新教师更快地让家长接受。

二、选取研讨策略———根据问题特性开展“先分组后网络互动”研究

1.分组的背景。

选择好典型案例以后,我们考虑到了教研形式的问题。教研组核心成员一致认为这一研讨活动如果安排在常规的教研组中展开,新教师这一关键群体可能会因为在其他教师面前缺乏自信,或者因为有经验教师的先行观点而缺失表达的机会。因此,我们将研讨分为新教师组(三年以内教龄教师)和师傅组(三年以上教龄教师自愿申报),先展开分组讨论。

2.研讨点的设计。

围绕案例资料和教研活动目标,我们设计了具体问题,并整理在“解析卷”上,在教研活动前分发给每一位教师,引发教师有目的地讨论分析。

【解析卷】

3.现场分组研讨。

由两位教研组长主持,新教师组和师傅组分别围绕预设的解析问题一一展开研讨。有了分组的前提和解析卷的引导,教师们的讨论情况比当初预设的还要活跃。

4.网络分享互动。

我们把两组的研讨现场用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录像挂到校园网上,教师们通过网络分享交流信息,并利用网络评论功能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在网络上观摩了分组研讨实况以后,师傅们真实地了解了新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一些顾虑与想法。师傅们除了发现新教师经验不足、信心不足外,还了解到了新教师的虚心,对师傅的尊重、爱戴。师傅们对新教师做家长工作热情不够、缺乏主动性等一些表面现象有了新的思考与诠释,认为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帮助新教师尽快胜任家长工作。

新教师看了师傅们对她们做家长工作特点的全面剖析后,感叹剖析是如此到位、透彻,也感受了师傅对新教师的宽容、理解与诚恳,明白了原来师傅们做家长工作游刃有余的背后藏着那么多道理。在师傅们系统地引领下,她们茅塞顿开,对做好家长工作有了方向与目标。

三、分析研讨过程———梳理呈现讨论的主要观点

在两组分组研讨的时候,记录员对每一位教师的发言进行实录。教研活动以后,教研组核心成员对各组的发言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各组的主要观点,以下列表格形式呈现。同时将文稿分发给教师,供大家进一步分享学习研讨的阶段成果。

1.家长不信任新教师的原因

2.刘老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特点

3.新教师能较快取得家长信任的方法

四、反思研讨效益———对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的两点思考

1.分组研讨切合问题需要,基本体现了教研价值。

本次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从分到合的形式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往师傅们和新教师坐在一起,新教师说困惑,师傅们会不自觉地居高临下说教。新教师们虽洗耳恭听,却缺乏自身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反而助长了依赖性。通过分组研讨,让各成员成了“平行”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创设了新教师有机会说的环境,减轻了新教师怕说错的心理压力。

2.分组研讨的依据、内容、方式有待改进,关注每位教师的体悟与发展。

研讨过程中发现新教师组部分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和能力,这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单纯按照教龄将教师分为新教师组和师傅组的方法有待改进,必须在针对性上进一步探究。比如围绕本次“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的主题,可以让新教师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有选择地参与“新教师组”或“师傅组”,使研讨真正切合教师的需求。

8.幼儿园教师如何与祖辈家长沟通 篇八

关键词:祖辈;家长;幼儿园;配合;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1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父母们有限的精力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孩子,祖辈们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教养的任务。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群祖辈家长,与他们的沟通可比与年轻的爸爸妈妈沟通难多了。有些祖辈家长自以为自己是过来人,育儿经验丰富,老师对他们讲的话根本不听。但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保教质量,我们必须得到这些爷爷奶奶们的配合、支持与理解,因为他们肩负着幼儿园与孩子、幼儿园与年轻的爸爸妈妈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因此,与他们搞好关系,沟通好,也是今天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作为幼儿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一、努力使祖辈家长对幼儿园更加信任

早晨来园后,年轻的家长因要工作,将孩子送入老师手中后,便匆匆离开了。而那些已退休在家,无所事事的祖辈家长却不放心,他们或对老师千嘱咐万叮咛:“老师,要给我家孩子多喝水”、“老师,我家孩子不会穿脱衣服,麻烦老师热了帮着把衣服脱了,冷了马上穿上”、“老师,我家孩子不会拉裤子,等会上完厕所后麻烦你帮着穿一下”、“老师,别忘了提醒我家孩子小便”等等。或是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看着晨间活动,看着做操,久久不肯离去,显示出很大的不放心。针对这样的祖辈家长,我们作为老师,首先要不怕麻烦,可以利用每天放学接孩子的时间,把孩子在园的饮食起居等情况向他们做一个细致的汇报,如孩子在园是否大便,有没有不舒服,吃饭情况如何,喝了几次水等等,祖辈家长就会觉得我们老师的工作做得很细致,甚至于超过了他们自己;还可以邀请他们在幼儿园观看孩子丰富多彩的晨间游戏活动,让他们亲自看到孩子愉快参与游戏活动的情景。这样他们就会对幼儿园、对老师信任,放心的将孩子交给我们。

二、主动与祖辈家长打招呼、拉家常,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这些祖辈家长小时候因家庭条件有限,读书较少,使得他们一般文化素质低,缺乏修养,一旦孩子在幼儿园擦破点皮、跌个疱什么的,不问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甚至还带有脏话,真让幼儿园老师头疼。但是头疼也没有办法,作为一个老师,就要学会做家长工作。

凭着工作几年的经验,我觉得,如果你平时家长工作做好了,一旦有些什么事,家长也会理解你的。因此,平时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我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英英外婆,今天英英身体好些了吗?”、“呀,丽丽,今天你的头发梳得真漂亮,是奶奶帮你梳得吗?你奶奶的手真巧!”“佳佳,你今天穿的新衣服真漂亮啊,爷爷奶奶给买的吧”……慢慢的,祖辈家长都跟我熟悉了,也会经常和我主动说说心理话,诉诉心中的苦经,渐渐地缩短了距离。偶尔小孩子有磕磕碰碰的事发生,我主动致歉时,他们反而都会说:“老师,没事的,这么多孩子,你们哪能照顾周全呀。再说,小孩子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你不要太放在心上。”正是因为老师在平时与他们的拉家常中体会了他们的苦衷,得到了他们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了我们老师的工作,让他们也体会了我们老师的难处,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三、心胸开阔,做到老师不计老人过

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我们幼儿园老师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做到“老师不计老人过”。对于一些专横、霸道的祖辈们表现出的一些过激行为、言语,不能记在心里,不要与他们计较一些小事,事后还是以一颗平常心与他们沟通,笑脸以对,他们也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慢慢地改变对老师的看法。如我园在手足口病流传期间,为了减少传染源,要求家长在大门口接送孩子,各班老师分时间段将孩子领至大门口,这样家长觉得不如进园领着孩子就走方便。有一位老爷爷平时比较难沟通,站在幼儿园门口大骂老师,说什么老师乱搞花样,烦死了等等,引来了很多围观的家长跟着敷衍。这时,我们幼儿园老师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给他讲明当时全国手足口病的形势、对孩子的危害及预防方法,使这位爷爷和其他家长明确幼儿园这样做的由来以及给老师增加的工作量,以后每天接送碰到这位爷爷时,我们老师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主动跟他打招呼。正是由于老师的大度,这位霸道的爷爷从此不再霸道了,相反,以后幼儿园有什么事总是积极地配合,成了一名优秀的祖辈家长。

四、虚心请教,挖掘祖辈家长的生活经验

现在的幼儿园老师都是年轻人,对于幼儿园自然角中的花卉、小动物不会照顾,没几天就把小金鱼什么的养死了,种植园地里换季节时也不知种什么东西。每当碰到这方面的困难时,我们总是虚心向祖辈家长们请教,因为他们都有种田的经验,有些老人退休在家没事,就用种花、养小动物来消遣时光,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弥补教师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这下,这些祖辈家长来劲了,有的搬来了菊花、吊兰,有的拿来了玉树、金鱼,有的送来了植物的种子,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老师们讲述饲养及管理的方法,有的甚至还亲自动手,在自然角、种植园地中干起来了。有了这些祖辈家长的参与和指导,现在我园种植园地中的植物郁郁葱葱,自然角中的小动物生命力旺盛,每天都会吸引小朋友来观看。

如今祖辈家长接送孩子已成为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与祖辈家长的沟通也是每个幼儿园老师都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希望老师们能以心换心,走进老人的心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相信这些祖辈家长将会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许多的有利之處。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9.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篇九

1、抓住第一次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力争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

应该说,与大部分家长的第一次见面,就是第一次家长会。家长的心情大都是一样的,都想借此尽可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以便确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学习。在家长会上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信服自己。为此,就该精心准备,把自己对本班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设想、计划以及准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告诉家长,并简洁明了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我们班的班训是“诚实、守信、自觉、认真”;目标是“各科学习,全面提升”。二是让家长敢于接近自己。于是,说话的时候就应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让家长感觉亲切、随和而又热情,并给家长留下联系电话,希望多与家长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这样,就会让家长觉得自己是个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就该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首先应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初一时我班有个男孩子,家住隔壁镇,由于路程远所以住宿,但他比较娇气,总是想家而哭,甚至因此不想在本校读书了,而家长比较疼爱他,就也想帮他转学。面对这种情况,我在跟家长沟通时,首先对孩子想家的念头及家长的担心表示理解,其次跟家长分析锻炼孩子离家生活自理能力的好处,先说服了家长;而在跟该学生交流时,我先肯定他的优点,循序渐进的引导他认识自己目前的弱点,再与他一起分析这种弱点带来的危害性,然后跟他商榷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他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就该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如:我班有几个学生,家长第一次见我就说:“老师,我这孩子小学就总是被老师投诉的对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帮我看严点吧。”这种情况,我就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就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五是对于有些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特别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就要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我班曾有个家长,因为自己孩子的宿舍第一个学期安排在六楼,第二个学期安排在五楼,就打电话给我说:“你们学校怎么搞的,交同样的钱,别的孩子就在二楼三楼,我的孩子就住这么高,我每次来上去多累啊,我要向校长投诉,你们校长的电话是多少?„„”其实,这是很小的事情,但家长不理解就很大意见。我先听她说完,并对她既要工作又这么远来看孩子还要上这么多层楼确实很累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解释学校为什么这样安排,还有,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等等。这样,家长终于理解而不再投诉了。

3、要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

尊重学生家长是处理好老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现就“请学生家长到校沟通有关学生在校问题”这一问题谈一下。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在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家长到校的情况下,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能自己联系上的就尽量不叫学生自己回家联系,应主动联系以表明我们做老师的诚意和态度。

第二,学生家长来校以后不应该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

第三,可先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形成一致意见。

另外,现在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有文化,有很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经常征求并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当老师的比较民主、诚实可信,有利于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沟通。

4、与家长联系沟通要有理性的意识。

与学生家长交流要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和家长交谈前要详细想好约见家长的主题和目的,注意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信息,设计和家长交谈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结束,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总结自己在交谈时方法是否得当,还考虑如何向学生和其他教师反馈约见家长的情况,最后要思考自己以后在和家长交谈时需要改进和注意的方面。

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应首先讲出学生的三条优点,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会喜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好,几句夸奖的话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还要注意善于倾听,家长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根本就不是交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可以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以便我们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对学生的认识。

5、与学生交往时应多考虑家长所处的困难,多提管理孩子的建议。

现在小学的学生家长大多三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老人有时候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如再加上孩子成绩不好又不听话,这时学生家长心理会很苦闷。我们作为学生老师从成人的角度和家长多交流,替他们分担一些心理上的负担,有利于促进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6、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有你,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才得以顺利地进行。

相信家长会一如既往,继续配合做好工作。与孩子多沟通,对孩子多鼓励、多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老师多沟通,多进行信息交流。

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包括交通安全、食物安全、人身安全、防火安全等。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如作业登记、作业订正等。

10.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 篇十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该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呢?1.学会了解。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兴趣所在。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师生沟通才能顺利进行。2.专心倾听。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3.面带微笑。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就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宜昌市红星路小学李德强)..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11.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沟通沟通能使人们更好地交流思想和信息,从而使双方更好互相了解和信任。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相互的工作,使双方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不是“打板子”的时代,也不是视教师的要求似圣旨的年代,现在的学生接收了更多的外界信息,他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正如教师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其实不然,是学生发生变化了,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还停留在管的层面,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也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教师与学生沟通存在的误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教育上的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中,虽然一直提倡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等,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很少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主动沟通,上课教师更多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停地讲。课堂交流一般也是问答式提问,或有的学生在影响了课堂纪律时给以警告批评。下课后,没有特别的情况也很少与他们进行主动沟通,尤其是那些学习中等、上课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就更少和他们沟通。

2.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以批评为主

与学生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现实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是学习成绩较差,犯了错误后,教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或当面进行说教式的批评。而且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先指责完学生的错误行为,然后提出要求就算完成任务。学生只是机械地听,听完教师的训导后直接回教室,没有交流,更没有反馈信息。

3.教师不能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虽然感觉到沟通的效果不明显,有的学生出现了对立情绪,但教师本身不能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从自身寻找问题:是否真心诚意对待学生,是否关心爱护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成长,是否愿意放下架子与学生真诚沟通等。

4.教师不了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了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时不问青红皂白而大发脾气;有时皱着眉头,表现出厌恶的表情;有时言语中否定着学生的一切。学生不但感觉不到教师的关爱,而且有一种被抛弃的愤怒,使得师生间产生对立情绪。

5.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

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越来越多,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增强,自己的世界观在逐步形成,这也使得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

以上这些问题,阻碍着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使得沟通渠道不畅,沟通效果甚微,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由于师生间的沟通不当导致了师生间的冲突或致使学生间互相伤害的事件发生。

二、教师如何与学生更好地沟通

教师与学生沟通不仅是一种言语交流行为,也是一种思想产生共鸣的工作方法。教师与学生沟通时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根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良好的沟通能使师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学生更愿意听教师的话,也更能确信教师是为自己好,从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并按照教师要求的方向前进。

1.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

在学生眼里,教师永远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多学生,尤其是中等生不敢主动和教师沟通,即使有不会做的题、想不通的事、同学之间有了矛盾需要教师调解也很少去找教师。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更不主动与教师沟通了,他们认为,教师对自己除了批评还是批评,还不如不去。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时会主动找教师沟通,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或学习上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主动与学生沟通,可以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进一步了解学生有何思想变化、近期学习和生活状况、同学关系等。此时,教师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看重自己,自己应该朝老师希望的方向迈进。看似很平常的交流,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对人、对事、对政治的看法,和学生共同讨论,将不容置疑的道理,运用幽默诙谐、生动有趣的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和学生谈谈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据科学家计算,一个人身上的脂肪只能加工成七块肥皂,所有铁质只能制成一根二寸长的铁钉。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创造,只有那些对社会不断做出贡献的人,才能在人类历史中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要创造,先决条件是必须有知识,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学生听了这些话,自然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也减少了对教师的逆反心理。

2.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

不论是学习成绩的好坏,每个学生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教师和学生沟通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是和自己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常以命令、训斥的口吻,大多是“你”字开头,如说:“你们上课不好好听,就知道睡觉。”“你们要是不好好学习,小心考不上大学。”“你们为什么总是不听话?”这种“你信息”大多是在告诉学生他不好,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沟通作用,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教师把“你”改成“我”,情况也许会好一点。如说:“上课时我发现有同学睡觉,如没听懂下课就来问我。”“我很担心咱们班的流动红旗本周会保不住,我昨天中午发现教室里很脏。” “我信息”只是告诉学生你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事实的存在,他们无法争辩。教师把事实告诉学生,同时就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放在了学生身上,让他们来想办法。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并给学生机会去修正错误的行为,也相信学生能够处理好,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总之,为了让沟通有效,就要让学生愿意听你说,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一个平等的态度,没有批评、指责,只有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

3.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和辩解

教师和学生沟通,不是教师先没完没了地说,而要先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不要随意打断,让学生把心中的郁闷、感受、困惑、忧愁尽情地倾诉出来,学生就会觉得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也许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倾听能减除心理压力,当人有了心理负担和问题的时候,能有一个合适的倾听者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之一。否则,学生很可能因为无法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或偏激、叛逆,或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不满,甚至犯罪。对学生来说,有老师倾听自己、关注自己,这是一种最大的心理支持。所以,要保持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教师必须从倾听开始,耐心地倾听,这便是给学生最好的鼓励。然后教师真心诚意地对待学生,做到以情感人,就会引起学生心灵的共振,真正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达到教育的目的。

4.教师要多方面学习沟通的技巧

沟通要达到心与心的交融,还需要教师多方面学习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心理素质,还要有广博的学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谈话的技巧。谈话时教师可根据内容辅以必要肢体语言,以便于沟通情感、体现自己的意图,但肢体语言不宜过于频繁,幅度不宜过大。谈话时要随着情绪和气氛变化,采用适当的语调,更好地传递思想感情,增强表达效果。教师也可以运用比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让学生心悦诚服,觉得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总之,谈话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要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就必须讲究艺术,并且把这种艺术真正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教育有法,却无定法。教师和学生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教育,如何更好地提高沟通技巧,还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5.了解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即使同一个问题,发生在不同学生身上,沟通的方法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待比较听话的学生,教师就要使其明白你对他殷切的希望;对待能说会道的学生,就要根据事实和理论,使其心服口服;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就要和他共同设立奋斗目标,并激励其认真、努力,不断进取;对成绩下滑的学生,要表示理解和接纳,安抚其心灵的创伤,同时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尽快走出低谷;对多次批评都不改的学生,要直击要害,严肃认真地进行批评。但批评不能针对本人,而是其错误行为,表扬也不是吹捧,而是激励。这样,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对事不对人,所采取的沟通方式才会更加有效,每个学生才会有各自不同的进步。

6.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不合理的情绪

情绪是内心的感受,学生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感受,尤其是有的学生在和教师沟通时容易激动,这时,教师就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不合理的情绪。学生要保持精神健康和心理平衡,情绪上就需要得到适当的发泄。学生的很多问题只是情绪上的问题,情绪发泄出来了问题也许就没有了。大多数教师面对学生有情绪时,典型的表现是自己更生气,觉得不尊重自己,要进一步控制住学生。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表达完内心的感受,就被教师急躁的心理和举动所打断。于是,教师失去了和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机会,学生也失去了向教师诉说自己内心感受的机会。所以,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觉得你非常理解他的感受,然后才能进一步沟通,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愿意与教师沟通并得到教师的指点,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态度,否则,堵住的将不仅仅是学生的嘴巴,更是学生的心灵。

让良好的沟通从心开始!

参考文献:

[1]童爱民.浅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三条途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

[2]温志旺.我的班主任工作(三字经)[J].中国德育,2010.

12.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四个原则 篇十二

一、放下身架

从宽泛的社会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要实现沟通、成功交往,必须要有共同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师生之间更不例外,他们的共同点最重要的就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在知识面前的“学习、研讨、合作”者。如果教师把自己看成是万事皆知晓的“知识辞典”和不做错事的“圣人”,在学生面前一味严守个人的师道尊严,学生势必会对老师怀着敬畏的心态并敬而远之。如果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学生自会小心回避,甚至锁住“心灵”严防老师的“说教”与批评。

因此,要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放下身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多采用讨论、探讨的方式,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和见解,引导和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认真贯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新理念;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注重平等交流、互帮互学,多探讨、少武断,多开导、少批评,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即便在对学生实施管理中,遇到个别违规学生需要进行批评教育时,也一定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方法,给学生留点面子,特别要注意语言的修辞,绝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付诸爱心

师生之间贵在心灵的沟通,语言沟通的障碍,根植于“心”。如果教师与学生各有一个心灵世界,心里想的东西南辕北辙,在语言和行为上必然格格不入,这就会形成师生之间的“代沟”,这是实现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如果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学生施教,效果必然不佳,进而导致对学生丧失耐心,甚至歧视。

而解除这一障碍的根本途径是:教师在学生身上付诸更多的爱心。如果一个教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放在学生的身上,心里总是装着学生,把关爱无私地给予学生:当学生生病时,教师能表现出关切、心疼、焦急的心情,并积极安排救治;对家庭生活极其困难的学生,能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并动员班级学生积极为其捐助。这样的老师,学生也自然愿意求教、求助。因为他们认可老师这种高尚的师德。

三、宽容大度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各有各的优势和弱点,各有各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并且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程度不一的缺点和错误,这一切都应包容在教师的心胸之内。须知,教师的狭隘心胸会对学生特别是“差生”产生鄙视、急躁甚至是排斥的心态。如果教师不能宽容大度地包容具有极大个性差异的学生,用一个眼光去看待、用一个尺度去衡量,必然会处处遇到沟通的障碍。

这里讲的宽容大度,并不是对学生身上的缺点、错误采取听之任之的放纵态度,而是对不同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表现,采取客观面对、坦然证实的态度。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怨天尤人,更不可对表现极差的学生存有不相容和排斥的心理。教师的宽容大度,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理智。能包容和证实不同学生、不同表现的客观存在,自然会以平和的心态,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只有这样,才会与每个学生顺利实现沟通。

四、换位思考

教师与学生之间,无论是“师”与“生”的角色地位不同,还是阅历、学识、生活环境的差异,或是年龄段的不同,都会导致教师与学生想不到一块、说不到一起,从而形成沟通的障碍。要排除这一障碍,教师必须懂得和善于换位思考。教师面对学生要学会设身处地,要为学生着想,要理解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分析,而且要调查了解在先、听学生说话在先,站在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开导在后。这样,师生想到了一起,你说到了学生心里去了,你说的话学生就听得进、听得懂、愿意听,听得心服口服。因为学生能体会到你真正为他着想,师生间从语言到心灵的沟通自然会顺利达成。

上一篇:第十二周政治学习计划下一篇:海宁市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