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2024-10-08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精选8篇)

1.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篇一

一、填空题

1、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_____心理学与教育学____的交叉学科。

2、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____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__的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即学的心理活动、教的心理活动及其教与学的互动机制。4、1903年,______________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5、1924年,_____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陆续编写和翻译了几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开创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道路。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以损害教育对象的发展为基本前提,遵守人道主义的道德要求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贯彻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7、一般意义上讲心理发展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将教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是因为______________。

9、在教育中我们坚持因材施教是因为___________。

10、小学阶段正是人生心理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时期。

11、学习是个体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12、教育心理学的最终价值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思维逐步______________过度。

14、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嘉奖是乐观、进取和勤奋人格的基本条件。

15、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表现出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_______________(从身体特征到心理特征)认知特点。

16、学习本质上讲是一种__________行为。

17、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___________、机械学习与__________。

1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19、动机既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

20、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信息。

21、内部动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41、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目标表象与目标期望。

42、动作技能熟练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教师在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中必须示范,示范之初要降低示范速度,分解示范动作,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

45、智力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

46、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______________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真正的技能。

47、_____________是促使智力技能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真正的智力技能的必要条件。

48、问题(problem)包含起始状态、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构成成分。

49、根据条件与目标的确定性可以把问题分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问题。50、解决问题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学生表征问题的关键,所以教师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52、知识经验是解决问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知识经验丰富却不能解决问题的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3、_______________是那些具有丰富的知识但不受定势影响的个体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54、____________是问题解决的高级形式。

55、创造力以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

56、精加工策略的具体方法是划线、笔记、写批注、写卡片,适合于______________任务。

57、所谓领会监控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适合于阅读。

58、用指导教学模式教授学习策略,适合于______________的学生。

59、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在信念系统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表现形式。

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观、人生观及____________体系等为品德的表现形式。61、______________是道德内化的结果。

81、_____________是未来人的通行证之一,也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

82、教师成长的目标就是成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教师在关注情境阶段主要考虑如何教好一堂课,关心班级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4、教学设计主要有四项工作,分别是制订教学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教学方法与媒体、__________________。

85、布垆坶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认知领域区分为知道、________、运用、_______、综合、_________六个层次。

86、我国学者将小学的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87、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三个要求,即突出知识的应用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就要考虑______________的选择。

89、选择媒体的前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用计算机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成绩、提供额外教学的交互性教学,它是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变式。

92、低智力水平的学生适合于________________教学。

93、根据奥苏倍尔的同化理论,原有知识结构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可辨别性时知识的同化才能顺利进行。

94、知识结构条理化的学生要求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任务他们可以自己完成。

95、认知风格属于依存型的学生要求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他们自己也有学习的激情。

96、认知风格属于冲动型的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需要教师评价____________,而独立型的学生最好评价_______________。

97、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者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更适合于目标指向的学习。98、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不同。99、当学生的智力水平在中等程度时,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认知因素是_____________。100、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01、从众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群体具有自身的一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动力即______________,它表现在_____________、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103、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发生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104、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模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卡特来特(Cartwight)和赞德(Zander)认为领导具有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功能。106、影响课堂纪律的课堂情境结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7、根据问题行为的指向把它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种类型。108、____________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是测量的工具。

109、客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比较多。学生的回答只有对错区分,它包括

单项选择题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名称和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从心理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是因为()。A、教育需要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 C、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 D、学习理论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方向性

5、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 C、中等教育阶段 D、初中阶段

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阶段。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7、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什么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8、学习的基本功能是()

A、适应环境 B、发展自我 C、开发潜能 D、获得经验

9、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A、信号学习B、规则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学习

10、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A、文化历史学派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3、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内部动机

14、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

A、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强化是正强化 C、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 D、强化要及时

15、“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 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 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力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A、高 B、低 C、与力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1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18、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A、能力 B、努力 C、任务性质 D、运气

19、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A、学习方法 B、能力 C、努力 D、运气 2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2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23、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4、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符号,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单位是()A、概念 B、产生式 C、网络结构 D、模块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2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A、讲解 B、示范 C、练习D、反馈

27、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A、知识 B、言语 C、练习D、示范

28、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什么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A、程序性知识 B、动作连锁 C、言语 D、陈述性知识

29、问题的核心成分是()

A、障碍 B、条件 C、结果 D、起始状态

30、解决问题选择操作步骤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A、算法式 B、启发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指()

A、问题情境 B、客观环境 C、问题的给定信息 D、问题的背景

32、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A、水下射靶实验 B、罗森塔尔实验 C、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 D、卢钦斯量水实验

33、创造力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实验法 C、专家评定法 D、观察法

34、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

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样 C、思维训练 D、人格培养

35、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36、品德是一种()。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个体心理特征

37、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8、能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的心理现象是()A、社会认知 B、移情 C、亲社会 D、关怀取向

39、用一种客观标准或大众标准分析和评论审美对象的审美倾向是()A、客观型 B、联想型 C、性格型 D、主观型

40、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41、教师素质中的条件性知识就是()

A、教育机智 B、教学行为 C、实践知识 D、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

42、教育能力以什么为基础?()

A、条件性知识 B、学科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心理学知识

4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B、布垆坶的教育目标分类 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 D、奥苏倍尔的知识分类系统

44、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教材处理技术?()A、符号标志 B、附加问题 C、先行组织

者 D、任务分析

45、以某个教学单元为评价的内容,在编制测验时一个单元里所有的基本知识点和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都要包括在内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配置性评价

46、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愉快教学

47、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 B、场依存 C、冲动型 D、沉思型

48、群体成员中原有的倾向性通过群体讨论会得到强化而成为支配性意见的现象是()A、群体极化 B、群体思维 C、去个体化 D、从众

49、学生自由结合的班级中的凝聚力强的小群体被称为()A、非正式群体 B、同辈群体 C、同伴关系 D、集体 50、以个人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纪律是()

A、任务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51、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52、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被称为()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多项选择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2、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A、凭借“象征性”格式思维 B、守恒 C、去自我中心 D、多维思维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4、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有他人的指导 C、有计划、有结构 D、以语言为中介

5、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A、意义学习B、行为规范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知识的学习

6、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学习理论,它为学校的教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A、个别化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交互教学 D、行为矫正、7、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 D、需要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学习准备 关键期 学习

学习的内部动机 学习的外部动机习得性无助 自我效能感 知识同化 迁移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 问题与问题解决 启发式策略 创造力 学习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领会监控

策略的完形训练 品德与道德 态度 移情 角色扮演 审美认知 审美倾向 教学效能感 教学监控能力 微格教学 先行组织

双向细目评价表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程序教学 掌握学习认知风格 群体与集体 从众与服从 非正式群体 课堂纪律 问题行为 测量与测验

成就评价和特征评价 标准化成就测验 简答题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根据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提出教育建议。

3、举例分析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的区别。

4、分析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学校实施强化的要求是什么?

6、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7、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9、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

10、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2、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13、举例说明如何矫正不良品行?

14、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哪些成分?

15、从哪些方面分析教学内容?

16、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18、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19、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有哪些?如何处置? 20、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分析与运用

1、按照要求编制一份具有一定效度、信度和区分度的测验

2、用群体心理的相关原理分析一个班级

3、分析你认识的一位差生或优生,提出教育方案。

4、根据所给材料设计一份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案

2.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篇二

试题库的建立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 试题库的建立还为教师在考前更科学地组卷提供了便利, 也为更好地实现教考分离提供了保证。基于我校学生生源构成的特殊性, 我校生理学试题库主要是为藏族学生建立的, 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这门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医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45名本科学生, 均为藏族生源。

1.2 试题特点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第7版教材 (朱大年主编) 为临床本科学生教材, 以《生理学》教材为指导, 按照教学大纲和规范化的试卷要求, 由主讲教师随机从生理学试题库中抽题组卷, 试题涵盖所学全部章节, 题量分布以各章重要程度和学时数作为基准。总题量58道, 题型分配见表1, 客观题包括单选和填空, 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和问答。

1.3 考试及评分方法

试卷由生理学专业教师交互阅卷, 以减少主观性阅卷差异。

1.4 数据处理

将考试成绩录入计算机, 分别计算每道题的难度系数 (P) 和区分度 (D) 。客观性试题难度系数计算采用通过率法, 主观性试题难度系数计算采用平均数法;客观性和主观性试题区分度计算采用两端法[1]。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

试卷满分为100分, 平均成绩为62.13分, 不及格率为44.4%, 最低分为14分, 最高分为90分, 全距为76分, 中位数为60, 标准差为20.39分, 峰值在60~79分之间, 呈负偏态分布。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见表2。

2.2 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分析

各题难度系数、区分度分析见表3~4, 各种题型难度系数、区分度分析见表5。

3 讨论

3.1 试卷质量分析

以我校2011级临床本科藏族班45名学生的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基础, 用难度系数 (P) 、区分度 (D) 作为衡量试题的标准。

难度系数 (P) 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反映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试题难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考试的信度, 不能将考生区分开来。难度受试题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和受试者自身因素等影响, 是影响考试成绩分布形态的重要原因[1,2]。过难的试题会使考试成绩相对集中在低分段, 呈正偏态分布;过易的试题会使考试成绩相对集中在高分段, 呈负偏态分布。一般来讲, 一套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5左右[3], 本次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60, 说明试题难度适中, P>0.7的容易试题共25道, 占43.1%;P在0.4~0.7之间的难度适中题共23道, 占39.7%;P<0.4的难题共10道, 占17.2%。

区分度 (D) 又称鉴别力, 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也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区分度越高的试题, 实际水平高的学生答对率高, 而实际水平低的学生答对率低[1,2]。本套试卷的平均区分度为0.32, 能较好地区分学生的实际水平, 其中D>0.4的优良试题共33道, 占56.9%;D介于0.3~0.4的良好试题共2道, 占3.4%;D在0.2~0.3的一般试题共11道, 占19.0%;D<0.2的较差试题12道, 占20.7%。

一般认为, P值在0.4~0.7之间, D值在0.3~0.4之间的试题为难度适中且区分度好的试题, 即为理想试题。本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60, 平均区分度为0.32, 表明试题总的难易度适中, 基本能区分出考生的实际水平, 属于良好试卷。其中填空题的质量较高, 而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区分度较低, 名词解释的题目偏易, 问答题的题目偏难, 选题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 就学生的成绩水平来看, 虽然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峰值在60~79分之间, 但平均成绩较低, 为62.13分, 这与低分段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有关, 分析原因可能为: (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 (2) 阅卷教师评判标准过于严苛。

3.2 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中的思考

从此次考试成绩分析来看, 在今后的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包括: (1) 题型太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期末考试只涉及了单选、填空、名词解释和问答4种题型, 多选题在平时课堂上尝试过让学生练习, 但效果不佳。为避免考试难度过大, 在期末考试中未涉及。随着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尽可能在今后的试题库和考试中使题型多样化, 更好地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2) 试题难易程度需细化标示。我院生理学试题库建设是把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提炼出来, 分配到不同的题型中组成, 针对教师的试题库做了难易程度的细化标示, 为不影响试题难度系数、区分度的分析评价, 未在学生使用的试题库中明确标示。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好把握, 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不能很好把握, 在有限的考试复习时间里,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不能把精力集中在重点知识上, 导致低分段成绩的学生偏多。在今后的工作中, 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如了解、掌握、记忆、综合运用等) 进行细化, 给学生更多引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相关知识, 教师还应该记录好每道试题在试卷中的入选率, 为再次组卷提供参考。 (3) 个别题目难度大、知识点偏。在试题库建设中可以包含许多难点知识, 但在考试组卷抽题中, 题目的难易程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如在此次考试中单选第11题“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还有单选第10题“某患者出现肺淤血、肺水肿和颈静脉怒张, 最可能的疾病是?”以上两道题目的答对率都很低, 说明学生对难点知识和与临床结合的知识掌握不好, 教师需在课堂授课时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 注意学科渗透性, 多联系临床, 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萍, 黄月丽.病理生理学试卷分析与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5) :29-30.

3.有关投资心理的十道测试题 篇三

A、 不会做任何改变,既然已经安排得那么完美了,先痛痛快快玩一场再说,回来再考虑加班这种讨厌事。

B、 不旅行了,“五一”天天去加班,挣钱是第一位的。

C、 先加几天班,然后在“五一”期间出发,利用加班“挣”来的假期多玩几天。

D、 有这么好的事,那我每个休息日都去加班,然后休半年假。

2本市流传一种说法,带有某种特殊纹络的石头非常有收藏价值,听到这个传闻后你的做法是——

A、 赶紧去抢购,购得后就立刻卖出。

B、 建一个采石厂,专门采集、加工这种石头,垄断市场后高价卖出。

C、 集资借钱来收购这种石头,然后用这些石头垒一个卫生间,供行人使用并收取昂贵费用。

D、 不去理会,偶尔看到一块都不会捡。

3你面前有一盘刚烤好的馒头,非常好吃,但你吃了一点就饱了,如果留到下一顿会坏掉,你将怎样处置这些馒头?

A、 扔掉。

B、 继续吃,撑死也要吃光。

C、 再买点羊肉回来,做个羊肉泡馍换一种口味就能吃下去了。

D、 点个红点,等到再有类似《无极》的大片开拍,送给剧组做道具。

4在你家的后院里,不知不觉间长出一棵果树,结满了苹果。对于这棵果树及苹果,你将怎么处置?

A、 当然是把苹果摘了吃。

B、 这棵树太神奇了。把苹果包装一下高价卖,这棵树也要做巡回展览赚钱,反正是白来的。

C、 守着这棵树,一旦发现有情侣偷吃苹果,贬得他们无处藏身。

D、每天坐在这棵树下,希望能有苹果掉下来砸到头上,这样就能做出震惊世界的发现。

5你在一家大型超市买东西,结账的人非常多。你排的那个队移动缓慢,而旁边那支队结账的速度要快些,你该怎么办?

A、立刻转到那支队伍去排。

B、站着不动,相信自己这边结账的速度会很快。

C、拿点零食给超市里的小孩,让他帮你在另一支队伍里排。

D、将腿伸出去,自己把两支队伍都占了。

6你一直在苦苦追求一个长头发、看起来很文静的女孩,但总是遭到拒绝。有一天,她突然对你说:“我到底哪点好呀,我改还不行吗。”对此,你的反应是:

A、 坚决不放弃,爱要执著。

B、 算了,还是死心了吧。

C、 以后再也不去碰长头发的文静女孩了,我肯定不适合,她的话好像是在提醒我这一点。

D、多好的女孩,愿意为我而改变,我一定对她好。

7你买了一处商品房,本来小区很漂亮,房价也在涨。但没过多久根据城市规划有一条马路要横穿小区,很多住户在抗争无果后开始将房子出售,出售价越来越低,你将怎么办?

A、 赶紧卖,如果高于买入价还赚了。

B、 一定要讨个说法,像“世上最牛钉子户”那样获得合理的补偿。

C、 再等等吧,房子都曾升值过,应该不会一路跌下去吧,而且城市规划也可能改变呢。

D、 肯定不卖,只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住就比没房子强,管它什么居住环境呢。

任何一个人,作为个体来看,都是足够理智和通情达理的,但是,如果他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立刻就成为白痴一个。

弗里德里希·席勒

8张强是一个体格健壮的男孩,他特别喜欢观察动物,像猫呀、狗呀、鸟呀、老虎呀。根据这些信息,你判断以下四种工作哪一种是张强最可能从事的?

A、 驯兽师。

B、驯兽师以及健美教练。

C、动物保护组织的成员。

D、媒体工作者。

9你已经有了一个男朋友,都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但你发现他没你开始感觉到的那样优秀,而且他也不怎么爱你。这时,你曾经的一个很优秀的男友又重新追求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A、 立刻和现在的男朋友分手,投入曾经男友的怀抱。

B、 很难决定呀,毕竟和现在的男朋友已经相处这么长时间了。再考察一下那位并不陌生的追求者吧,如果表现越来越好,就考虑换。

C、 哈哈,脚踩两只船,太有趣了,一直这么玩下去。

D、 爱到飞蛾扑火。既然和现在男友已经山盟海誓,就要不离不弃。

10你通常去一家理发店理发,师傅都混熟了,做出的发型也比较满意。听说附近又开了一家理发店,师傅的手艺更好,发型设计更专业,但你还没去过。有一天你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希望成为宾客中的焦点,你想更换一下发型,你会选择去哪家?

A、 常去的那家,至少保证不会出现差错。

B、 新开的那家,因为大家都说那家师傅手艺更高,创意更多。

C、 让两家理发店分别设计我头发的一半发型,比较一下哪边好看,就都按这一边的来。

4.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四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3.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归因感

5.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A.吃饭穿衣

B.无目的地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6.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7.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

A.广场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一般恐惧症

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评价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答案及解析

1.B【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

2.C【解析】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3.D【解析】题干是分化的作用。

4.B【解析】题干是对自我效能感的解释。

5.C【解析】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认知性、目的性、序列性。

6.D【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7.C【解析】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这种恐惧症属于单纯恐惧症。

8.D【解析】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最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9.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10.D【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5.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0 篇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 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教会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2010-01-20 16:06 |(分类:我的教师梦)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

6.《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第2套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2.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A.个案研究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4.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仅仅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5.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A.3岁

B.7岁

C.12岁

D.18岁

6.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8.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9.依据“最近发展区”而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0.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1949)及其修订本(WISC-R, 1974)适用于()的儿童。

A.4-6.5岁

B.4-18岁

C.6-16岁

D.16岁以上

11.下列关于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作技能特点发生的变化描述不当的是()A.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增强,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 B.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 C.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强 D.建立协调化的运动模式

12.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3.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14.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是()

A.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B.反复练习和复习对学习有重要意义

C.主张用外部的刺激与惩罚即积极的强化来控制学习D.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

15.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不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当前的认知结构中,而是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来适应,皮亚杰将这一过程称之为()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适应

16.成就动机理论观点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在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这项任务

B.犹豫不绝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这项任务

17.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工作,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不仅仅以少数学生有问题的学生为服务对象,这一原则称之为()

A.发展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成功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18.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应该是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在技术支持的范围内,在教师把握的范围内,在特别限定的时间等,能够顺利进行的。这说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是应遵循()原则。

A.学生主体

B.创新性

C.可操作

D.灵活性

19.布鲁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0.下列关于专家型教师教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不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双项选择题(四选二,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B.科学教育心理学在我国古代就早已诞生 C.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教师

D.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A.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再建构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 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九种智力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

B.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 C.学习不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D.学习具有先天的遗传性

4.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A.观察法B.归纳法C.调查法D.演绎法

5.下列有关负强化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运用负强化时,要使学生可以免去某项要求 B.负强化是使负性行为得以增加

C.负强化是一种温和的惩罚形式 D.负强化的目的增加积极行为

6.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思维特征是()。

A.泛灵论

B.掌握守恒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7.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哪些因素属于外在的结果归因().A.能力高低

B.任务难度

C.运气好坏

D.身心状态

8.以下驱力中属于间接的学习需要的有(AC)

A.交往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9.关于布鲁纳学习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B.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C.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有意义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10.温故而知新属于学习中的()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主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

2.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学生发现的程度越大,效果也就越好。()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4.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

()6.“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发展水平不同的表现。

()7.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点()

8.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9.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经入关注情境的阶段()

10.专家型教师的课简洁、灵活,以教师为中心()

四、简单题(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1.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

2.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3.简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4.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12分)

1.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尽量不使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六、材料分析题(20分)

李华是一位十分聪明的学生,但就是太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的不理想,他认为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请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的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A

6.A 7.D 8.D9.D 10.C 11.A 12.C 13.D 14.D15.B 16.C 17.B 18.C19.B 20.A

二、双选题

1.AD 2.AB 3.AC 4.AD 5.AD 6.AD 7.BC 8.AC9.AC10.AC

三、判断题 1.×2.×3.√ 4.×5.√ 6.×7.√8.×9.×10.×

四、简单题

1.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

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2.答:⑴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6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⑵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3.答:(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肯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4.答: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2)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特征完全不同,但两种表征方式都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

① 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② 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

③ 静态和动态之分: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而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

④ 获得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和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稍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序性知识获得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类知识对人的生存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程序性知识直接引发或控制人的行为,所以人在获得此类知识时不得不小心谨慎。

⑤ 作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对于陈述性知识,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对于程序性知识,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

⑥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达到的标准不同,检验陈述性知识是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而检验程序性知识则是通过看其能否被操作和实施。

4)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的绝大多数的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

五、论述题

答:我认为奖比罚好,原因如下:

(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惩罚是为了维持秩序。奖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

(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进行表扬等于是批评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进行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其在同学中的孤立。

(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惩罚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对外向孩子的作用;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应伤害到其他方面的积极性。

(5)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本身是一种自我奖赏,快乐学习是指对掌握知识的快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最强的内在动机。

六、材料分析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任,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内部的可控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7.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篇七

1.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 必须准备的用物是

A.开口器

B.食醋

C.石蜡油

D.溃疡散

E.吸水管

2.在给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做特殊口腔护理时发现病人出现肝臭, 提示病情为

A.肝功能逐渐好转

B.病人出现消化不良

C.病情无变化

D.肝昏迷前兆

E.合并其他腹腔疾病

3.为一糖尿病病人做口腔护理时, 若发现其呼气中含有烂苹果味, 提示病情可能出现

A.酮症酸中毒

B.高渗性昏迷

C.乳酸性酸中毒

D.低血糖昏迷

E.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4.口腔p H值中性时应选择的漱口溶液是

A.1%过氧化氢溶液

B.0.02%呋喃西林溶液

C.4%碳酸氢钠溶液

D.0.1%醋酸溶液

E.3%硼酸溶液

5.口腔p H值中性时为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应选择的漱口溶液是

A.3%过氧化氢溶液

B.4%碳酸氢钠溶液

C.3%硼酸溶液

D.生理盐水

E.0.1%醋酸溶液

6.口腔p H值<7.35时, 可选择的漱口溶液是

A.生理盐水B.朵贝尔溶液

C.2%碳酸氢钠溶液

D.0.1%过氧化氢溶液

E.0.02%呋喃西林溶液

7.下列关于朵贝儿溶液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洁口腔, 改善舌苔情况, 适用于口腔pH值中性时

B.遇有机物时可释放出新生氧气

C.可轻微抑菌, 消除口臭, 适用于口腔pH值中性时

D.适用于真菌感染时

E.用于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时

8.朵贝尔溶液的化学名称叫做

A.生理盐水

B.0.02%呋喃西林溶液

C.0.2醋酸溶液

D.0.5%醋酸溶液

E.复方硼酸溶液

9.治疗真菌感染有特效且适用于口腔p H值偏酸性时的漱口溶液是

A.朵贝尔溶液

B.复方硼酸溶液

C.生理盐水

D.4%碳酸氢钠溶液

E.0.1%醋酸溶液

10.口腔p H值>7.45时, 应选择的漱口溶液是

A.0.1%醋酸溶液

B.0.2%醋酸溶液

C.0.1%硼酸溶液

D.0.2%硼酸溶液

E.1%醋酸溶液

11.口腔p H值中性, 并有口臭, 选用有轻微抑菌作用的漱口溶液是

A.4%过氧化氢溶液

B.复方硼酸溶液

C.0.01%呋喃西林溶液

D.2%碳酸氢钠溶液

E.0.1%醋酸溶液

12.为病人做口腔护理时, 义齿取下彻底洗刷后, 处理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A.放于温开水中保存, 每日换水1次-2次

B.放于75%乙醇中消毒浸泡

C.放于冷开水中保存, 每隔1日-2日换水一次

D.防于冷开水中保存, 每日换水1次-2次

E.放于温开水中保存, 每隔1日-2日换水1次

13.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擦拭动作快且有力

B.从门齿放入开口器

C.棉球尽量湿润, 以便擦拭效果更好

D.如有义齿, 取下后防于消毒液中浸泡消毒

E.用血管钳每次只取一个棉球, 挤出多余水分

14.为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做口腔护理时, 操作中应特别注意

A.擦拭动作宜轻柔, 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B.义齿取下后置于冷开水中, 每日换水1次-2次

C.棉球不可过湿, 防止溶液误吸入气道

D.每次擦拭前应清点棉球个数, 防止遗留在口腔内

E.选用朵贝尔溶液做口腔护理液

15.卧床病人头发纠结成团, 使其湿润梳通时应选用的最佳溶液是

A.肥皂水

B.汽油C.生理盐水

8.P市教育局遴选公务员试题 篇八

近期,P市教育部门公布,今年中考成绩将体育计入总分,满分为40分,并且体育科目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将逐年提升。不难看出,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体育教育这一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身体健康程度的“小科目”倾注了大量心血。中考成绩计入总分,这是对体育教育的肯定,是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更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大机遇。第20中学的体育老师李某说“过去学生认为体育成绩不计总分,课可上可不上,被列为事假首选;从学校方面体育课常常被文化课老师占用为复习课。”市教育局负责人指出,中考成绩总分的变化为体育教学带来新的契機,同时也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课题。面对机遇和挑战,只要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共同努力,中学体育教育一定会有新的起色,走上新台阶。

【试题】

结合体育入中考成绩这一新政,谈谈当前体育教育应做好哪些工作?400字左右。

【答案要点】

首先,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引起各方面对体育的重视。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把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坚定体育“有用论”。将体育教学纳入学校重点工作体系,对体育科目、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评价和定义,提升体育课地位。其次,要制定完善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修订体育教学大纲,改进体育教育方法,把提高成绩和强健体魄紧密结合。始终把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将健康的理念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立良好运动兴趣爱好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体育教学配套设施。最后,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要配强配齐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并在工资福利、评先晋优和职称评定等政策上享受主科目教师同样待遇。

上一篇:草根创业者该在哪个行业创业下一篇:新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复习(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