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2024-10-13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精选5篇)

1.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篇一

2015年江苏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主要流

派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向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说明情绪具有功能。A:适应 B:动机 C:信号 D:组织

2、当收音机里播出一首歌曲,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唱,你都能辨认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____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__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5、”道之所存,师之所有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____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6、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____ A: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人身权的保护包括()和名誉荣誉权的保护。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受教育权

8、从教学过程的特点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A:社会经验 B:直接经验 C:间接经验 D:生活经验

9、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做()。A.顾忌 B.高尚 C.内省 D.慎独

10、下列小说中不属于狄更斯的作品的是 A:《双城记》 B:《大卫·科波菲尔》 C:《艰难时世》 D:《茶花女》

11、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__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12、下列教育阶段中不属于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的是()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13、They’ve won their last three matches,____ I find a bit surprising. A:that B:when C:what D:which

14、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____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5、He was made thirteen hours a day____ by his boss. A:to work B:work C:is on D:are in

16、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复式教学

17、二战后,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延长_____年限。__ A.中学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18、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____的儿童。A:100 B:110 C:120 D:130

19、荣格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向型和内向型 C:冲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20、”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该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2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才干、偏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教育决定论的观点

22、不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的有()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先行组织者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常见的教案有三种。A:探究式 B:讲义式 C:提纲式 D:综合式 E:讲述式

2、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相对功利水平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

3、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__。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具有规定的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4、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5、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看成是一种____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D:特殊的认识活动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____ A: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B:探讨因果关系 C:严格自控制变量 D:简便易行

7、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__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8、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__。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9、下列关于幼儿发展的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个孩子正处在危机期

B:幼儿教育中提出“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体现的是发展的关键期 C:《学记》中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体现的是最近发展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教师带幼儿参观木偶博物馆,这属于。A:家庭与社区的合作 B: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 C: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D:家庭与社会机构的合作

11、王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12、”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__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属于__ A.学生从属于教师

B.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C.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才是教学进程的主宰 D.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学习的权利

14、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__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5、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__。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6、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__。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17、团队的基本要素有()。A.目标 B.人员

C.团队的定位 D.职权 E.计划

18、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__。A.效果强化 B.直接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 E.自我强化

19、压力__。A.也叫应激

B.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C.是一个过程

D.是一种广泛性焦虑 E.是一种身心反应

2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__。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1、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__。A.封闭性 B.垄断性 C.等级性 D.阶级性

22、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A:现代教学理论

B: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C:教学的实际需要 D:学生的特点 E:教师的教学经验

2.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篇二

外语教学法的不同流派主张的教学模式和步骤虽不尽相同, 但其关注的核心却大体一致。这些流派的演进反映出对两大问题的探究, 其一是通过外语教学应使学习者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即外语教学的目标;其二是对外语教学内容的研究, 即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质。这些问题在早期的外语教学法中即受到关注, 而这种关注也正是推动外语教学法不断创新的驱动力。笔者将循着历史的脉络就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进行概述,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以总结经验和不足, 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一种历史比较悠久的外语教学方法。德国语言学家H.S.Ollendorf, Johann Seidenstocker等人结合当时的机械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从理论上阐释了这种教学法的合理性。因此, 语法翻译法曾一度被称为“普鲁士法”。语法翻译法认为,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语言, 读懂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 从而训练学生心智、提高人文素养。教学中首先研究语法规则, 然后将其应用到本族语与外语互译的句子或课文中。外语学习即识记语法规则, 教学着眼于学习者“读”和“写”外语的能力, 强调准确性。学习者的母语始终是教学的媒介语, 用来解释、比较语法规则。

由于教师用母语授课, 基本不需要任何教学设备, 这种方法成为18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欧洲学校里主导的外语教学法。但若从现代的视角审视, 其缺点也显而易见。语法翻译法过分强调语法规则和翻译, 忽视了语言技能和用外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读和写, 忽视听和说, 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难以提高;教学形式单一, 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直接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 欧洲各国之间的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 西欧一些国家已经酝酿着一场外语教学的革新运动, 其矛头直指“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方法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观点的影响, 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的成立和国际音标的制定对推动该法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直接法主张用教儿童本族语的方法、“通过学说话”的方法学习外语, 强调模仿、直接学习外语和应用外语, 使学习者全面掌握外语。教学过程是逐句地听、模仿、反复练习, 直到养成语言习惯。不同于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的教学过程只用外语进行, 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 完全不借助翻译, 使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

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直接法是外语教学法历史上的一次进步, 为之后的听说法等教学流派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应注意到, 直接法在对外语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还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直接法过分强调外语学习与幼儿母语学习之间的共同点和母语在教学中的消极作用, 忽略了母语的积极作用。

三、听说法和视听法

听说法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其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语言学。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语言学, “语言是言语, 不是文字”, “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 语言学习是习惯的形成, 通过S (刺激) ———R (反应) ———R (强化刺激反应) 来巩固并形成学习者自动化的语言习惯。听说法主张以句型结构操练为中心, 突出句型的重点与难点, 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 尤其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

视听法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法国, 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图片等等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 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由于这种听说训练需同一定的情境结合、在某一情境基础上进行, 视听法又被称作情境法。与听说法相比, 视听法把教学过程进一步归结成用幻灯片、图像、声音等全部信息相结合来刺激视听感官, 让学习者模仿, 反复强化训练, 最后形成自动习惯。

笔者之所以将听说法和试听法相提并论, 是因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是通过基本句型结构的反复操练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片面强调机械操练, 忽视语法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读写能力。

四、认知法

在“听说法”慢慢衰落后, 认知法便应运而生, 于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JB.Carroll首先提出。当时语言学家Chomsky对听说法的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习惯结构, 而是一个生成转换结构;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学习者通过内化规则可以创造出许多新言语;语言能力决定语言行为。认知法试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来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强调语法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也被认为是“现代版”的语法翻译法。在教学中主张在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训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认知法认为语言错误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语, 适当地矫正错误。

认知法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一个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但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认知法还有待理论和实践上的充实。首先, 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应用于外语教学仍处在探讨阶段;其次, 认知法忽视了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学习者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不分阶段、笼统地提倡口语和书面语并重, 不符合外语教学的实践。

五、交际法

交际法也称功能法、意念法, 它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 至今也没有一种定义能对其内涵做出全面而准确的界定, 其主要理论包括。

1.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 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即乔姆斯基所说的linguistic performance及海姆斯提出的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而不是训练学生仅仅掌握所学外语的语言形式 (即乔姆斯基所说的linguistic competence) , 同时还研究分析了影响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八大要素 (如情景、功能、意念等) 。

2.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及对外语能力的多种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 并把语言教学分解成“单元”或“小单元”。每个单元针对学生的一项要求, 单元之间彼此联系, 构成整体。总而言之, 强调学用结合, 根据用的要求来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而以往的教学法则多是根据语言的要求来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

3. 在交际过程中进行语言教学或教学过程“交际化”。语言的运用不仅要求语法规范、句型正确, 更重要的是看是否适合交际场合。因此交际法主张外语学习应放在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 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 外语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 而不是交际活动的目的, 即学生进行交际活动必然取得学会语言的结果。《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之一亚历山大曾提出交际法是“通过语言做事 (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 ”。学生使用以一系列交际项目为中心进行编写的教材学习, 教师讲解的目的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随着学生“内在语法 (internal grammar) ”的不断成熟, 语言形式的偏差或错误会逐步自然地“标准化”。有些交际法学者认为, 从交流思想的角度来看, 外语讲得流利较之正确更为重要。在交际过程中稍微有些错误, 但不影响理解与交流思想, 比之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 却结结巴巴难于表达思想更为实用, 更能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由此可见, 交际法是一个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学法体系, 它的出现促进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特别是在以往从未受到重视的语言交际功能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从而促使人们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教授。在教学实践方面, 大量按照交际法原则编写的外语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但交际法也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 如何系统科学地统计语言功能项目来组织教学;意念功能与语言形式之间并非一一对应, 教学实践中应如何结合、协调, 等等。

六、人文法

在美国, 当乔姆斯基的理论重创听说法以后, 外语教学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困惑和混乱。当时听说法已解体, 而认知法又未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一些外语教师便把注意力转移到心理语言学上来, 重新树起人文主义的大气, 开始重视调动外语学习者的主体性来提高教学质量, 出现了被称之为“人文法 (Affective-Humanistic Approach) ”的一个家族。以下本文就几个有代表性的流派做一回顾。

1. 全身反应法。

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阿歇尔 (Asher) 率先倡导这一教学法。阿歇尔指出,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成功的二语学习成年人经历了与儿童母语习得相似的过程。阿歇尔通过研究发现, 成年人对幼儿使用的语言最初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命令”, 幼儿甚至在尚未学会说出这些语言之前已经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回应成人。在课堂上, 教师先发口令, 并用动作把口令的意思表现出来, 学生理解后, 也跟着做动作, 再学着把口令说出来。然后再由学生发口令, 教师做动作;学生发口令, 学生做动作, 直到全部听懂了, 初步学会了, 再见文字, 进行书面练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全身反应法还必须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2. 社团语言学习法。

这种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Charles A.Curran提出。这种教学法倡导课堂上学生围坐成一圈, 教师游动于圈外,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由教师译成目的语, 学生学习这些译成目的语的句子, 并通过各种方式掌握运用。这种教学法追求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 学生主动大胆, 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这一教学理论还包含了许多新人文主义的思想。例如, 语言教学是一个社会过程, 语言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交往是双向的, 不应把教学看成是信息的简单传递, 教学亦应是双向的;教学中的交往存在学习者之间和学者与知者之间两个层次,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 而学者与知者之间的交流是不平等的, 不平等的交流将经历依赖、冲突、宽容、独立的过程。

3. 自然法。

不同以往16、18世纪学者已经做过的尝试, 克拉申 (Krashen) 等人于1983年提出“新”的自然法, 将其建立在五个假设之上:习得———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察假设;输入假设以及情感过滤假设。尽管外语教学界还有不同意见, 但这种理论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其开创性的价值也是不可否认的。

除上所述, 国内外还有一些外语教学法值得注意, 如暗示法、浸入式教学法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教师张思中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包天仁教授的“四位一体”教学法等, 对外语教学都产生过一定的作用。

束定芳与庄智象曾于1996年针对外语教学法优劣的争论客观、辩证地提出, (1) 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本身并无优劣, 关键是何时、对谁、为何使用; (2) 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教学方法意味着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并非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 (3) 现有外语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 我们在“拿来”时, 必须考虑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 必须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条件、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相适应、相联系。

目前, 国外外语教学领域出现一种普遍的趋向, 即教学法学者和外语教师对各种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态度。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亦可走这条兼收并蓄之路。就现阶段英语教学而言, 各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不是多种教学法的简单叠加, 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设计出更为高效、科学的外语教学方法, 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各种层次教育机构英语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多媒体设备基本普及;编排新颖、内容丰富的外语教材不断涌现;原汁原味的影像、声音、文字学习材料层出不穷。身处这样时代背景的学生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也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英语教学多种教学法同时并存、相互融合、取优去弊、各有侧重的综合运用是必要的。

笔者认为,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相当的灵活性。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方法的同时, 还要做到与时俱进, 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中国学生的外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郭文.现代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4) .

[3]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包括哪三种 篇三

学习理论的流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种。

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主义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在教学中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若干小步骤,并在每一步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主要代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等。

认知主义把学习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主义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与行为主义相比,重点放在引发行为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是行为本身。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主要代表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4.心理学理论流派 复习题 篇四

1.如何看待心理学产生的两个基础?

2.冯特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3.新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意义何在?

4.试分分析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是指和主要特点?

5.如何评价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

6.机能主义心理学对今天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与那些?

7.华生行为主义如何得以产生?

8.与以往的心理学理论相比,华生提出了那些新的见解和主张?

9.怎样看待华生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

10.新行为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1.简述符号——格式塔模式的学习理论。

12.简述赫尔的“假设——演绎”体系。

13.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吗?

14.什么是交互决定论?

15.观察学习有几种类型?

16.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领域中研究的特色及其影响如何?

17.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分歧何在?

18.如何评价格式塔学派再心理学发展史的地位?

19.如何看待勒温对于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20.试析精神分析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1.试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

22.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人格结构说?

23.试分析新精神分析学派产生的条件。

24.试说明基本焦虑的含义。

25.什么是理想化自我?

26.沙利文的自我系统的内容是什么?

27.什么是基本人格结构?他是如何形成的?

28.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2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0.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实质及其特点?

31.试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条件。

32.试析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

33.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今后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34.试分析皮亚杰关于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35.如何评价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36.皮亚杰心理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何在?

37.结合当前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分析认知心理学走向。

38.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有哪些主要成果?

39.遗传在心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40.当代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5.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篇五

一、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是在19世纪末, 其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初期, 人们逐渐重视物质财富和主体能动作用, 无止境地向自然界索取财富, 也日益沦为机械的奴隶。这就诱发了人类彷徨的情绪, 驱动人们不断地分析人的本质, 包括人类应该怎样生活、如何才能运用自身的巨大的能量等。

现阶段, 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受到钢筋水泥巨型城市的剧烈冲击和挑战。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 也越来越孤独, 由此产生了“非人化”元素。除此之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整个欧洲国家带来了灾难, 引起了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抵触情绪。

现代主义文学便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其从多角度探索了社会现实, 试图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来激发人类的内心欲望。在这一过程中, 人除了具有生命意识还应有强烈的自然欲望, 追求自由, 想要解放天性, 却受到压制和束缚, 这些作品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内心思想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各种情绪来反映出真实的外部现实, 着重对于人性的探讨。

二、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现代文学主要流派的影响

1.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一种现代主义流派, 其作品的特点主要是针对主观精神和内心世界的描述。探索一切事物的本质, 其重点在于表现人的灵魂, 要求超越人的行为。表现主义通过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对其不同境遇的感悟来表现西方现代社会存在的弊端, 从而给人们敲响警钟。通过人类自身的思考和社会的启发来改变传统的文学观念, 着力于这种文学形式, 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2.意识流

(1) 意识流文学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 以经历人类主观生命的世界, 其是一种自由流动的意识。意识流作品实现了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有机融合, 从而组成主观心理时间, 其打破了传统时间观念的顺时序, 且随着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为脉络。从人文主义角度上看, 意识流作家更侧重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本真, 主要以其心理暗示为主, 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世界。

(2) 意识流文学主要包含了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 其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其表现对象主要是针对典型的人物形象, 折射出现实生活, 倡导人们面对真实的自我, 着重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世界。意识流文学主要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 安排小说段落的先后顺序, 大量采用各种写作手法, 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容, 提高文学表现水平。

3.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主要强调了人的心灵象征是世界, 侧重于“感应”的描述, 在神秘感和通感的定义上, 浓墨重彩。他将创造的象征分成两种形式。

(1) 选定某一特定的对象, 经由一系列的检测, 完整地展示某种心灵状态;

(2) 适当利用文学暗示, 逐渐呈现某种心灵状态;

在现阶段, 由于社会的不稳定状态, 导致人们对宗教思想失去了信任感, 这就促使他们的文学作品仅相信自身内心的召唤和感受。

4.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一场法国文学革命, 其将人的存在当作首要探讨的问题, 其涵盖了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中, 萨特作为代表人物, 认为存在是在本质之前产生的, 其倡导自由选择。他将存在视为在社会环境中遇到的危机, 根据面对方式的不同选择, 其结果也天差地别, 人们应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解决方式。存在主义文学很大程度上融合了现代写意和传统写实这两种艺术风格, 具有创新性。其肯定了人的价值, 并着重分析了人类应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自我和保持尊严。

5.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 其认为文学是超现实, 也就是梦幻与现实的产物, 即为绝对现实。其宗旨是与现实脱离开来, 返回原始状态, 彻底否认了理性的作用, 强调了人类下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超现实主义作品追求独特和奇妙, 采用大量新颖的比喻, 内容丰富多彩, 但是, 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由于写作手段的大量运用, 导致读者很难体会其中的深意。

结语

综上所述, 人文主义的文学阶段和脉络与西方各流派息息相关, 这阶段的各流派文学主要侧重于唯心主义, 重视人的情感, 涉及到非理性和无意识精神。由于该阶段的文学作品强调唯心理论, 导致部分片面观点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文学领域的发展。但是, 我们应客观地分析这一思想, 深刻认识其在西方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姜蕾, 陈晓芳.人文主义思想对于西方现代文学主要流派的影响[J].理论界, 2011, 12:92-93.

上一篇:青春与长路相伴下一篇:教师国培学习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