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的座右铭(精选20篇)
1.乐于助人的座右铭 篇一
1.我们无法帮助每个人,但每个人能帮助到某些人。
2.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令自己感到快乐。
3.你就会发现别人会回报你的善意,你的快乐也会在别人身上体现出来。
4.施比受更有福。
5.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
6.弯下身子帮助他人站起来,这是对心灵很好的锻炼。
7.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8.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美,而一个大集体就是用这种美构成的。一个集体如果拥有这样的美,那它一定是一个强大的集体。
9.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10.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11.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因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谁能够脱离周围的事物而孤立地存在,但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去帮助别人。
1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3.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
14.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15.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16.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17.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18.弯下身子帮助他人站起来,这是对心灵很好的锻炼。
19.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20.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21.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22.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23.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24.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2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26.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27.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28.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29.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30.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2.乐于助人的座右铭 篇二
学生是否乐学、善学, 首先取决于他们自身对学习的认识, 知道在知识经济时代, 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从而像雷锋那样, 以钉子般的精神对待学习, 这是内因。同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即教师是否乐于教、善于教,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满腔热情、对学生的尊重等,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更新观念, 改变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艺术, 才能引领学生达到乐于学习的境界。
一、热爱教育事业, 为学生做好表率
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的成败, 说小了, 牵涉一个人的一生;说大了, 事关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所以, 有人说谁赢得了21世纪的教育, 谁就掌握了世界的未来。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得好:“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 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 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 为社会作出贡献时, 你会多么高兴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 这里不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是把教师的职业看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古往今来, 无数成功的教育家无不以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地说明:作为教师, 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必须乐于学、善于学;而要学生乐于学、善于学, 教师必须乐于教、善于教, 为学生做出表率。
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倡导“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我们从他的学生颜渊的话中可看出, 孔子乐于教亦善于教:“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孟子亦主张以乐教吸引学生乐学, 他说:“夫子之设科也, 往者不追, 来者不拒。”他认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收获人才, 收获学生的真情, 收获科研成果。因此他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为了能做一名教师, 实现“我以我心付童心”的夙愿, 他曾先后向当时任职的电机厂领导递交过150次从教申请。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 教师这个职业是清贫的, 虽苦犹乐, 对于热爱它的人来说其乐无穷。
国外教育家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马卡连柯等也都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也都倡导乐学、乐教, 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二、热爱学生, 用真情唤起学生的真情
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尤其渴望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爱。学生只有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 他们的情感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而情感的健康发展, 又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特别强调的。著名特级教师斯霞的教育核心就是一个“爱”字, 用爱去教育学生, 用爱去感染学生, 用爱去熏陶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师生是平等的, 是互相关心、爱护、支持的。因而, 从事小学教育六十年, 桃李满天下, 她的学生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 即使是普通的公民, 也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其教育的成功不言而喻, 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根据美国最近一项调查, 在学生最反感的16种教师行为中, 就有14种属于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 包括:经常训人;过严;情绪不稳定;没有耐心和同情心;不和学生在一起;讨厌学生;不笑;爱说坏话;体罚学生;不公平;一个学生出事而责备集体;偏爱;教学方法不好;不易接近。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引以为戒的。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现代教育理念, 明白在现代教育中,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发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有创造性的活动, 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既做学生的良师, 又做学生的益友。一旦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 他们就会以尊重、信赖、亲近和爱戴回报教师。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回报的这种爱, 巧妙地引导到学习上, 那将是学生乐于学的强大的力量。
此外, 如果教师真正热爱学生, 就会自觉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就会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尊重和爱护学生, 就会树立乐观的教育理念, 进而用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学生, 即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些信赖少些怀疑, 多些鼓励少些抑制。在此基础上, 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多渠道探寻、挖掘自己的潜能, 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热爱所教学科, 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属于智力范畴, 却有着神奇的力量。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必然会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当然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教学倾注满腔的热情、满腔的爱, 是特级教师于漪极力倡导的, 她说:“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 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每次上课前她都要深入研究教材, 每一篇课文的导语都要反复斟酌。她所教的学生说:“我们每次听老师的课, 总是睁大了眼睛, 怀着强烈的求知欲, 一刻也不停地跟着她转。”由此可见, 她上的课是如何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在学校生活中, 如果留心观察, 我们就会发现, 一个班级如果有位优秀的语文教师, 这个班级就会书声琅琅;同样, 一个学校里有位优秀的音乐教师, 这个学校就会歌声荡漾。究其原因, 笔者以为正是这些优秀的教师们以对所任教的学科的热爱, 辅之以高超的教学艺术, 向学生展示了该学科的魅力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
要向学生展示学科魅力和人格魅力, 教师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
1. 以新颖的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早在17世纪就对教育有过美好的愿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 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 增加光明与整饬、和平与宁静。”然而夸美纽斯这一美好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众所周知, 工业文明、印刷时代只能产生与之对应的流水线、标准样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就注定这种美好的理想在工业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 人类步入信息时代, 教育信息化这一强有力的杠杆, 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日新月异, 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教育梦想, 终于到了圆梦的年代!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说过:“新颖的刺激、暧昧的刺激、矛盾的刺激、稍微复杂的刺激等等, 对于这些, 儿童会瞠目而视, 敞开感觉之门, 乃至着急弄明真相理解它, 即使伴有多少苦痛, 也仍然要孜孜不倦地探求。”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新颖刺激是使学生关注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运用新颖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就是要形成各种刺激, 激发学生探求的意愿。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告诉我们, 教学内容的形式与实质的新颖程度无疑是促使学生乐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 要让他们对文化课感兴趣,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也才能促使学生乐学。中职生虽然文化基础较差, 但绝大多数对电脑、对现代教育技术兴趣浓厚。倘若教师能用多媒体上课, 不仅迎合了他们的审美习惯,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且教师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 也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撼作用。
2. 以精湛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 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他认为,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夸美纽斯也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语道出了精湛的教学语言产生的作用。
特级教师于漪的学生回忆她的教学时说:“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和她一接触, 便感到一种吸引力, 她的和颜悦色的教态, 清晰而有条理的思路, 妙趣横生活泼生动的谈吐, 好像是信手拈来而实在是深思熟虑的语言, 似山涧清泉, 淙淙铮铮, 潺潺流过, 会一下子抓住你的心。”说明了富于艺术的教学语言, 会深深嵌入学生的脑海之中, 留给学生耐久的回味。
一位教师在讲《谈修改文章》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导入的, 他说:“大家常常写文章, 可什么叫‘文章’呢?《辞海》上说:‘画绘之事, 青与赤谓之文, 赤与白谓之章。’人的脸皮有青有赤有白, 可见, 每个人的脸皮就是一篇天生的‘文章’。 (笑声) 古今中外, 许多女同胞都是非常讲究‘修改文章’的! (大笑) 你看吧, 她们每天早晨起来梳妆, 对着镜子, 用奥琪增白霜反复‘揣摩’ (涂抹) , 再用高级胭脂、唇膏精心‘润色’, 还要用特别的眉笔仔细地修改‘眉题’, 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术刀将‘单括号’ (单眼皮) 改为‘双括号’ (双眼皮) 不可! (笑声、掌声) 你们看, 这是何等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章。要想使文章出类拔萃, 成为‘真由美’ (真优美) , 不在修改上下番苦工夫, 行吗? (笑声) 何其芳同志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来, 这是一条至理名言。” (板书中心句) 如此导课, 真是趣味盎然。
3.乐于助人的一代大师胡适 篇三
从外地回来,胡适以为妻子已经把事情办妥,就没有过问。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适在街头与那位学生相遇。正是上课的时间,可那学生竟然还在到处游逛,令胡适大为生气。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了那个学生,批评他不抓住大好时光认真学习。那位学生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接受老师的训斥。“你这样做,至少对不起资助你的老师。”胡适气呼呼地说。那学生只是低着头,一句辩解的话也没有。训斥了很长的时间,胡适不知是累了还是感到不妥当,就问学生好好的为什么要逃学,那位学生吞吞吐吐,不愿以实情相告,只说自己已经就业了。好不容易胡适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妻子江东秀并没有把资助这个学生的钱拿出来。胡适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他向学生道歉后,赶回家中,向江冬秀大发雷霆,盛怒之下提出离婚。江冬秀自知理屈,不敢分辩,只好请族中长辈来调解。在长辈的极力劝解之下,胡适不再坚持离婚,但却向妻子提出一个条件:“今后我要给哪个学生30元,你就付30元;要给50元,你不准付49元。我要用全部家当资助谁,你也不准说个‘不’字!”江冬秀见事情有所转机,便满口答应下来。
湖畔诗人汪静之当年在杭州读书,家里没钱寄给他。这时的大诗人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甚至两三顿都没饭吃。这种情况下,有人介绍他认识了胡适,他就把自己写的诗拿给胡适看。那时,胡适正在搞新文化运动,他一目十行地看了汪静之的诗,大声叫好,于是就到处联系帮汪静之出版诗集。此时,汪静之和胡适嘴里谈着诗,可肚子却饿得“咕咕”叫。实在没有办法,他也顾不上对面这人是什么文化泰斗了,便斗胆开口向他借钱。胡适一听汪静之说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吃饱饭了,忙把他带到一家馆子,先让他填饱肚子再说。然后,问他需要多少,立即满足了他。
胡适回京后,汪静之以为大师好说话,就借钱借上了瘾,三天两头向胡适开口借,一次也不多,就十块八块的,可日积月累,不经意间达到一百多。对胡适来说,只要汪静之张口,他照借不误。在胡适的悉心关照下,汪静之的诗集《惠的风》终于出版了。这诗集一炮打响,轰动了文坛,让汪静之迅速成名。可诗集的稿费才150元,连还胡适的借款都不够。最终,汪静之还是没有还上这一笔借款。可当时的胡适太高兴了,他为自己发现了一匹千里马而高兴,早就把帮助别人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1919年,林语堂带着新婚妻子廖翠凤到美国留学。林语堂是一个穷牧师的儿子,家里实在无法对他提供帮助,再加上他又是半公费生,在美国的生活相当拮据。偏偏在哈佛大学专心求学时,他的半公费奖学金突然被停。可这时更要命的是,廖翠凤两次住院做手术。这时的林语堂连死的想法都有了——他想回国都不行,因为没有回家的路费。走投无路时,他想到了胡适。
林语堂原本是清华学校的教员。在北大的胡适非常欣赏林语堂的才华,他想方设法要把林语堂挖到北大,就在林语堂临出国的时候,他和林语堂达成了一项君子协定:在林语堂留学美国期间,北大每月资助他40美元,而他学成回国后必须到北大任教。当时的林语堂和胡适只是相识而已,并没有太多的交往。林语堂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给胡适拍电报,请他代向北大校方申请预支1000美元,以解燃眉之急。林语堂此举可谓病急乱投医,他自己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可是时间不长,钱竟然寄来了。后来,林语堂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又通过胡适向北大借了1000美元。
1923年9月,林语堂学成回国,如约到北大任教,并向蒋梦麟校长归还2000美元借款,感谢他们在自己危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这时,蒋梦麟校长却感到莫名其妙。那时,胡适正在南方养病,蒋梦麟联系了胡适后,才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那2000美元都是胡适自己的钱。这时蒋梦麟不觉哈哈大笑,而林语堂早已潸然泪下。
20世纪70年代,林语堂回台湾定居后,在胡适墓前向世人公布了他与胡适的友谊,泪流满面地讲述胡适在他困难时对他无私资助的故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慈悲。一个人有了慈悲之心,他才能对一切苦难充满了同情,才能对需要自己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才能有高尚的灵魂,一代大师胡适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编辑陈霖
4.乐于助人的同学 篇四
有时候,一个人,听着一些歌,会回忆一个人。每当我听着老狼唱的《同桌的你》,我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总是她。
她有一张小巧的瓜子脸,平平的刘海,淡淡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大大的爱笑的眼睛。能说会道的嘴巴如果不说话总好像是微微嘟起的。看了这段文字,你是否认为她是一个很文静乖巧的女孩儿。那么,你错了,大错特错。她偏偏是一个活泼的、有时候还笑里藏刀的不安分的女孩。
虽说她整天和我们疯疯颠颠、嘻嘻哈哈,但是她的成绩却总在班级前五名。她不仅成绩好,还乐于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同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爱去找她解答,她也总是乐呵呵地帮同学们解答他们的疑惑。
说起她的乐于助人,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本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可是没过多久,老天爷一撇嘴,眼泪就开始簌簌地往下滴了。我的心猛地一沉,完了,我没有带雨伞。家又离得这么远,难道回到家的时候会成为落汤鸡?放学了,我背着书包站在窗前等待着老天不再哭泣。这时,她走到我的身边问我,“你没带雨伞吗?”我点头。她笑笑,对我说,“没关系,我今天刚好带了两把伞,可以借你一把呀!”
那天,我回到家准备睡觉的时候,大雨还在不停的下。第二天到学校,我才知道,原来她昨天只带了一把伞,而她把雨伞借给了我后,自己淋着雨跑回家,所以今天发烧了不能来
5.乐于助人的故事 篇五
小兔被小河挡住去路,急得又蹦又跳。这时大象伯伯来了,它看着小兔说:“小兔,你为什么愁眉苦脸的,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小兔伤心地说:“我想去河对岸采蘑菇,但河水很深,我过不去。”
大象伯伯说:“你坐到我的背上,我送你过去吧!”说着,大象伯伯用它长长的鼻子把小兔卷住,轻轻地放在背上。
小兔一边甩着篮子,一边说:“在那边,在那边!”
小兔顺利地采到了蘑菇,它开心地对大象伯伯说:“您到我家里做客吧!”
大象伯伯说:“好的,如果你以后遇到困难就找我。”
6.乐于助人的同学 篇六
有一次,我因妈妈太唠叨而情绪差极了。她见了,急忙问我怎样了。“烦死了,整天唠叨个没完,说了还说,真是的。”我生气地说。她听了,急忙逗了逗我:“哎呀,正常,八成是到了更年期了!”这时,我看了看她,她也看了看我,我们不禁大笑起来。她见我情绪好转后,说到:“其实,你就应理解一下你的老妈呀!她纯粹是为了你好,就应多体谅她一些!”听了这些话,烦恼立刻烟消云散。“我发觉,你真是我妈的接班人哦!”我说。“你说谁?”“你呗!”说着,我们又打闹起来。
午后,音乐老师宣布下星期我们要进行口琴考试,这对我但是晴天霹雳阿!可我是个音盲,什么音都不会吹。快到考试了,我心急如焚,便到处“寻师求学”。但是没人愿意教我,他们都用各种理由拒绝我。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焦急地说:“真糟糕,怎样办呢?”
7.关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的思考 篇七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2款首次提出了“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即专家辅助人, 是指在审判过程中, 由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法院出庭的, 对公诉方的鉴定意见提出质疑的、掌握某个学科知识或者技能的人。但是, 新《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都只是对专家辅助人做了简单规定, 确立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不仅仅能使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而且在今后的研究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
二、诉讼地位界定不清对专家辅助人制度设置的影响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的定位会影响专家辅助人相关制度的设置, 例如启动制度、权利义务、意见认证制度等制度。
(一) 对专家辅助人启动制度的影响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影响着启动权的设置。目前, 就我国的立法现状而言,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仍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 所以, 笔者认为, 可以将其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有关专家辅助人启动的事项, 我国新修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作出了规定, 有权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的人员为当事人、公诉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但是这一规定太过笼统, 在实践中会引发很多问题, 比如:由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申请是否意味着也可以由其委托或聘请?此外, 如果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聘请专家辅助人, 那么聘请费用又是由谁负担, 是依据适用鉴定人出庭的规定由司法机关负担还是谁聘请谁负担均未明确。
(二) 对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制度的影响
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影响其权利义务责任的设置。不同的诉讼定位就有不同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 界定不清势必影响权利义务及责任制度的设置。
1. 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 只是在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专家辅助人出庭适用于鉴定人相关规定。
2. 专家辅助人的责任。
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发表的言论由其自己负责, 原因在于专家辅助人所发表的言论是对案件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进行的审查和判断, 这对法院作出的最终裁决很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但是, 专家辅助人应当承担何种责任呢?这种责任的承担又是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的呢?由于我国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对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规定的缺失, 同时诉讼地位的界定不清, 共同导致司法实务中法官对专家辅助人承担的法律责任自由裁量权的扩张。
3. 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认证制度的影响。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影响着专家辅助人意见证明力的大小。就我国的立法现状而言, 我国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是仍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而且根据我国现有证据法的规定, 专家辅助人所作出的意见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法定证据的任何一种。如果把专家辅助人定位为证人, 那么其意见就为证人证言;如果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为委托人的专业辅助人, 那么专家辅助人应当是接近于当事人一方聘请的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 其作出的意见对待证事实不具有相应的证明力, 其意见并没有对证据进行审查的效力, 而仅是简单的表达一种支持或反驳的态度。
三、学界关于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的几种观点及思考
立法上,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仅简要规定“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 而并没有具体列出具体实施的细则, 而且在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中的“诉讼参与人”并没有把“有专门知识的人”列入其中。由此可见, 我国“有专门知识的人”诉讼地位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而诉讼地位模糊, 势必影响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及其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因此, 我国学界对此开展了争论, 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 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说。即专家辅助人只能作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存在。 (2) 诉讼代理人说。即专家辅助人是在受当事人的委托下开展诉讼活动的, 所以其诉讼地位是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 (1) 。 (3) 证人说。有学者认为, 从司法公正的角度来看, 立法应当赋予诉讼两造聘请自身的专家辅助人的权利, 从而抑制审判方在司法鉴定方面的专断, 而且, 上述专家辅助人在法律上的地位不是鉴定人, 而是证人身份 (2) 。
笔者认为, 专家辅助人应当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从法律发展的角度看, 专家辅助人的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身份, 是今后大量科学证据进入诉讼领域以及诉讼模式转型的大势所趋。与此同时, 这对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和第一百九十二条的准确理解与适用有重大意义。确立专家辅助人的独立诉讼地位, 一方面以后可以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将专家辅助人的中立性固定下来, 确保其出庭的时候以遵从科学的服务态度, 以自己的名义独立的分析判断案件涉及到的专门性的问题。另一方面, 可以让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拥有和鉴定人平等的地位, 有利于将我国极具职权主义性质的诉讼模式向抗辩式诉讼模式转变。
注释
11 卢建军.司法鉴定结论使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兼论我国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构和完善[J].证据科学, 2010 (6) :709.
8.乐于助人的座右铭 篇八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名牌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创办已经五年多了。“都市快报”作为陕西电视荧屏上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创造了陕西地区第一的收视佳绩,受到了观众的赞誉,获得了全国百佳电视栏目的称号,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第一桶金”。五年之后的今天,尽管民生新闻依然居于很多城市的众多节目之首,但发展的速度却明显慢了下来。专业人士分析,这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必然过程,甜蜜期已成昨日的回忆,天花板效应已经到来。民生新闻正在经历着从第一个生命周期向第二个生命周期过渡的化蝶之旅,在深度与互动方面,急需创新,亟待提高。所有的栏目工作者都在思索着同样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取长补短,创新、创新、再创新,深化、深化、再深化!
几年的经验积累让大家在短片的拍摄上日臻成熟,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短、平、快一直以来都是“都市快报”栏目固有的播出风格,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市热线”栏目也是继续在这种快餐式的新闻风格上再拓疆土。但是,新闻短片的特点也造成了此类节目拍摄技法相对粗糙,叙事手法逐渐显得老套,新闻选题也由于日积月累的重复而变得不再新鲜,电视观众的审美疲劳已经成了不能回避的现实。
对于节目所显现出来的这些问题,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也都意识到了。然而,一方面是新闻类节目固有的短小精悍的特点,一方面是电视人对于选题深度挖掘的意愿,观众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贴近的渴望,所有这些,都让都市青春频道的这群年轻的电视人感到了困惑和迷茫。他们常常面对一个绝好的选题而不得不“半途而废”;常常面对一个同期声不可或缺但节目却太长而犹豫不定;常常想要渲染节目气氛却总不能酣畅淋漓……当工作中的这些“遭遇”越来越多的时候,蓦然回首,大家突然意识到,停留在新闻表面的时间似乎太久了。
“守得云开见月明”,当新闻媒体“三贴近”的口号再次被叫响的时候,大家似乎都感觉到了寻求出路的方向,那就是在完成电视节目信息性、娱乐性、审美性等功能的同时,不能忘记“服务百姓”。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总监胡劲涛在栏目创办五周年时发表感言,坦陈在当初策划“都市快报”的时候,就希望它成为一种专为民众服务的电视产品。电视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第一次被提到了陕西电视台的议事日程上来,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艰苦的探索,陕西电视历史上第一档帮忙类节目“周姐帮忙”横空出世。
策划过程:痛并快乐着
一、 观察社会结构,研究收视市场
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所以,新闻媒体就同时肩负着见证社会变革的重大责任。2003年,我国进入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阶段。据国外的一些权威经济学家讲,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时,社会进入一个黄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矛盾多发期的社会转型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虽然国外这种说法只是根据拉美现象得出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也应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各种群众的利益要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因此会出现大量“不和谐”现象。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中,我们的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如果不能够坚定不移地发挥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这种社会现实给媒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观察社会结构、分析社会现状、研究收视市场是电视节目走向成熟、得以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领导班子对目前陕西的社会现状、收视人群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希望能有针对性地做出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
二、 把握观众需求,推出相关节目
2005年“都市快报”改版的时候,在“第一现场”的板块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记者出镜的节目样态——“记者跑街”,让跑街记者通过24小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不间断地搜寻发现新鲜事,亲历亲为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由于跑街是以记者出镜的形式完成的,出镜记者实际上就变成了外景主持,而出镜记者的所作所为就成为推动事件进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往往会变成大家关注的焦点。由于“记者跑街”的新闻风格是轻松幽默、人情味浓,所以跑街记者给观众的普遍印象是阳光的、积极向上的。跟其他主持人一起外出做活动时,观众往往更关注出镜的跑街记者,这些出镜记者们有着非同寻常的亲和力,在观众中的人气很旺。那么为什么短短几分钟的“记者跑街”会大受欢迎呢?都市青春频道的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社会背景和观众的需求。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和乡镇不断城市化,原有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在城市进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在新旧制度的更替中,市民和“新市民”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摩擦和冲突中,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民生新闻就在这种恰当的时候以一种恰当的姿态出现在百姓的视野之中,媒体成了老百姓可以信赖和倾诉的一个渠道。也正是由于民生新闻类节目在媒体的出现,对政府行使行政职能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让市民生活也更加透明化,而民生新闻中的出镜记者们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老百姓的“贴心人”。从收视数据上看,“记者跑街”也成为“都市快报”中收视最高的部分。此后,这一节目样态迅速被省内外电视民生新闻争相克隆,成为了屡试不爽的收视法宝。
但是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记者跑街”的新鲜感似乎有所褪色,在其他同质化栏目的冲击下,“跑街”的独特魅力也逐渐被稀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推陈出新才能夺回观众。
三、 分析现有资源,找准节目定位
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都市青春频道的电视人发现,“跑街”与一般新闻的最大区别在于记者现场反应迅速,有忙必帮,散发着浓厚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但是由于每天发片要赶速度,往往不是细节表现得不够充分,就是事件展开与延续都不到位。既然记者帮忙这么受欢迎,那么能不能再把“跑街”的风格延续下来,把“小事不想帮、大事帮不了”的情况彻底扭转呢?经过再三讨论,不断改进,“记者跑街”的加强版“周姐帮忙”全新亮相。
这是为出镜记者周鹤龄量身定做的一个板块,跟“跑街记者”轮流值班跑街不同的是,记者周鹤龄以专业造型师为其设计的“周姐”形象出现,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会在都市青春频道下午六点档的大型综合直播节目“都市热线”中出现,帮助形形色色的人解决形形色色的困难。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栏目围绕周姐组建了一个由五名记者组成的帮忙小组,各尽其力,在幕后协助周姐完成帮忙任务。
策划定位:集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
一、 栏目定位:事件具体、切入点小、以点带面
9.乐于助人的我 篇九
乐于助人的我像一个飘落人间的小天使。在一次“蓝天下的至爱”,大型捐款活动中,天气北风呼呼,是一个寒冬来到了这里,一到现场,我惊讶不己:“蓝天下的至爱”六个大字鲜艳醒目,台前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远看好像一条栩栩如生的龙,纷纷把自己的工艺品、书画等放在展台上。参加慈善义卖。仔细看那一件件物品,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丽,突然我眼前一亮!
哇!多么美丽的剪纸鸡呀!而且是用一百张纸折叠成的,就连细小的地方也剪得层次分明,月牙纹、波浪纹……真是精致极了!我心里便暗暗决心要把它买下来。
拍卖开始了,当我听到剪纸鸡的起拍价是40元时,心里犹豫了起来。起拍价就40,也未免太贵了吧!但转念一想:对!我既然是来献爱心的,如果看中了,就应该坚持到底!“45元”,我脱口而出。“50元”!另一位叔叔也不甘示弱地喊道,天呐!这可是个天价啊!可我身边只带了100元的压岁钱呀!可我还是咬咬牙喊到:“55元”终于,我的努力没白费,最终这只剪纸鸡归属于我了。我不假思索地将钱投进了爱心箱。
一刹那,我觉得我就是世界是上最美丽的天使,一个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的天使。
此时,我觉得大海是无情的,人类是有情的,改变是环境,不变的是真情;卷走的是无情,留下的是真情!
10.乐于助人的同学 篇十
当我升入初中,成为一名中学生,又认识了许多新同学,但这其中,只有小明给我留下来深刻印象。
刚开学时,位置才分好,小明是我的同桌。教室里由于几个月没有坐人,变得又脏又乱,电灯周围还有许多蜘蛛网。我想,算了,这天又没有正式开学,明天早上来了再收拾吧。
第二天早上,一来我就发现我的桌椅变得干干净净,椅子也放好了。会是谁帮我擦得呢?这时,我望见了正在忙碌着的小明。“是你帮我擦得桌子吗?”我问他。他说:“我擦桌子,看你的也挺脏,就顺便帮你擦了下,同学之间互相帮忙吗!”他满不在乎的回答,却让我的内心对这个男孩儿产生了几分敬佩。使我的内心受到了触动。
上课时,老师让记笔记,我这时才发现我没有带笔。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同学们我都不认识,没有笔,怎样办呢?我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这时,同桌小明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就问我:“你是不是没有带笔呀?我借给你。”我感激地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客气,一支笔而已。”过了一会儿,他又给我换了一支笔,说:“你用这个吧!这支笔好用。”我一试,真的好用多了。
他为什么要帮忙我?他又不认识我。他借我的笔、帮我擦干净后的桌子,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是什么让他毫不犹豫地帮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哦!是他那乐于助人的品质。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让他去帮忙每一个人。不仅仅是我,还有周围的人也理解过他的帮忙。从此,他那圆圆的脸,高尚的品质定格在我心中。
我决定和他一样开始帮忙别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奉上微薄之力。看着别人感激的眼神,我感觉到了幸福。
我最后明白了小明在每次帮忙过别人后为什么总是乐呵呵的。
11.助人的境界 篇十一
饭毕,年轻人走到店主人跟前,又要了一碗米饭。店主人问:“没吃饱?”年轻人答:“不是,我带回学校明天当午餐。”这一刻,店主人似乎看清了年轻人艰难的处境。于是,让妻子为他满满盛了一盒饭,并在饭底下藏了一些菜肴。妻子说:“有必要将菜藏在饭底下吗?”店主人说:“如果放在上面,在其他客人面前,会伤了他的自尊,他下次就不好意思来了。”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年轻人来到小店时,内心总是洋溢着快乐和感激之情。善良的店主人总是在年轻人离开时,说上两句嘱咐和祝愿的话。一晃,年轻人大学毕业了。一晃,又过了二十年。
一天,小吃店的主人接到了政府要拆除店面的通知。中年失业,膝下又无儿女,加上平日不多的积蓄不是施舍了,就是助别人家的孩子上学用了,一时之间,想到以后的生活处境,店主人不禁泪水盈眶。正当他们在就要拆迁的小吃店里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位儒雅的年轻人来到了他们面前:“你们好,我是某企业集团的员工,我们老总命我前来,希望能请你们在我们即将启用的办公大楼里开自助餐厅,其他的一切由公司出资准备,你们负责菜肴的烹煮就行了,至于盈利,你们和公司各占一半。”店主人望着来人,一脸疑惑:“你们老总是谁啊?为什么会对我们这么好?”来人说:“我们老总说喜欢吃你们烹饪的菜肴,我只知道这一点。至于到底为什么,等你们见过面就知道了。”
见到老总时,店主人又惊又喜,半天醒不过神来。原来,那位老总就是二十多年前他帮助过的,每次只买一碗米饭的年轻人啊!
真心实意,不着痕迹,是助人的最佳境界。这样一种助人方式,不光可以为他人解困,更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帮助了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
赏析
这篇短文给我们两点启示:
1.帮助别人是一种善意,助人者往往在帮了别人的同时也帮了自己。
12.激发兴趣,乐于作文 篇十二
一、展读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作品, 以听激趣
众所周知,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仔细读读, 如饮醇酒, 其味无穷。它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 使精神情操得到陶冶。心理学也表明符合人们需要、切合实际、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 就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而贴近中学生生活的文章, 一般反映的是初中生最熟悉的生活, 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一个班读讲一篇中学生有关思念亲人、抒发真情实感的范文《深沉的思念》, 该文感情真挚, 催人泪下。学生听后, 深受启发, 思路大开, 并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 写出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其中一个学生的《母亲, 再爱我一次》还在报刊上发表了。此外, 我还建议学生在第二课堂的阅读中把引起情感共鸣的佳作挑出来, 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 供大家观摩欣赏, 学习借鉴。有关资料证明:对中学生来说, 多读名人名著固然重要, 但能多读一些同写作层次、同生活层次、有共同情趣的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更能结合实际, 启迪思维, 更容易触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冲破阻碍他们情思的层层障碍, 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二、开辟课外作文资源, 以读引趣
开辟课外作文资源, 扩大学生的写作视野,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现在有的学生只有在教师要求写作文时才去观察生活, 积累材料, 以应一时之急, 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 缺乏写作材料, 当然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单靠语文课是无济于事的, 大部分功夫还得在课外。例如各种知识的积累, 生活经验的积淀, 写作素材的筛选, 就不得不走出“围墙”。几年来, 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星期务必去一次图书馆、阅览室, 把自己阅读的内容做成资料卡片, 然后专门抽一节语文课给学生交流各自的资料卡片, 组织学生整理成文集, 达到资料共享的目的;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各读三本名著, 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 游览名胜古迹, 进行简要的走访调查;提倡学生每人备一个素材积累本, 随时记录自己的所做、所看、所想。通过开展这些活动, 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 视野开阔了, 生活经验丰富了, 参与写作的信心加强了, 对作文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时, 写作材料的具备, 让他们写起文章来, 能够得心应手。
三、自主命题写作, 以写促趣
传统作文教学都以教师命题为主, 学生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 无话可说。而教师也总是认为学生阅历少, 知识贫乏。命题时, 指导写作时, 我总是千方百计找一些自认为易写的题目让学生写, 结果学生写的作文三言两语, 空洞无物, 没有新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作文题目多是根据课文单元训练的安排而定的题目, 只是为了完成一次写作任务, 因而学生也只是写一篇应付交差。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面目可憎”了。而他们心中有许多想说的话却没有机会说, 想写的内容却没有机会写, 写作兴趣也就无从激发。为了打破这种局面, 我认为教师可以打破框框, 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 顺其自然, 让学生写平时自己喜欢写的东西,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真正做到新大纲要求的那样:“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所以我在作文教学时换了一种方法, 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时空, 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比如, 我在即将布置学生作文时, 经常先征求学生的意见, 要写什么, 什么时候写, 怎么写, 先讨论一番, 大多数学生赞成的就通过, 还有不同意的那些学生可以自选题材、自选时间。我选择较多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命题, 自由立意, 体裁不限, 形式不拘。这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便于他们写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事物, 便于他们表达真情实感, 还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尊重他们, 他们自己是学习写作的主人, 他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写。2009年中秋节前, 我和学生商量, 决定收集关于中秋的民间习俗资料, 参加其中的一些活动, 访问老人了解节日里有哪些讲究, 等等, 然后以“家乡的中秋节”为题写一篇习作。大家兴高采烈地去准备了, 看着那些曾经不喜欢作文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我很欣慰, 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而这样的作文, 学生也就不会觉得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 只是为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也就不难写出让人为之心动的佳作了。自主命题, 可使学生的写作心潮自然喷涌, 深受学生欢迎。
四、编辑学生作品集, 以“集”增趣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 都有一种很强的表现欲, 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获得老师的表扬或赞许。针对这一心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力争写出一篇或几篇较优秀的作文, 以此博得老师或全班同学的认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的做法是:每学期的第一堂作文课主要是明确本学期作文教学计划和优秀作文处理办法, 并印发习作集集名和序言。
例如:我曾经给某届八年级学生的习作集题名为“绿芽儿”, 并写下这样的序言:
春风吹来的日子, 我们伸出好奇的手, 触摸春的希望, 去感受自然的气息, 掏取一滴甘霖……润一润久已渴望的心。
……
虽然这里没有参天的大树, 而只有刚刚伸出枝头的绿芽;这里也没有斑斓多彩的名花异草, 只有小草野花, 但谁能说那绿芽就不能长大成树, 那小草野花就不能点缀烂漫的春色?
这个集名和序言使学生心里有了底, 端正了作文态度, 作文兴趣也被序言调动了起来。然而, 这种兴趣只是刚刚激发, 要想使学生长期保持这种浓厚的兴趣, 还要坚持不懈。所以第二步, 我坚持每次作文后认真选取优秀习作, 并精心写好评语, 然后将学生习作连同评语打印出来, 分发给全班学生阅读借鉴, 并在作文评讲时当众朗读并给予分析。积极地推荐学生的成功之作到班级的《学习园地》、《优秀习作选》、《优秀日记选》及学校的橱窗上去发表。当学生看到有那么多人在看自己的作文时, 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对于那些特别突出的习作, 我则向报刊推荐,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市级、省级、全国的作文竞赛, 对获奖者予以表彰。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 让他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劳动成就, 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学生从自己努力的成果中体味到的快乐是其他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 对写作自然就更有兴趣了。
总之, 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乐于写作文, 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感人, 充满生活情趣。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以听激趣、以读引趣、以写促趣、以“集”增趣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
13.乐于助人的瞬间 篇十三
记得五年级上册的一个星期天早晨,我们全家人来到肯德基吃早餐。正好爸妈需要些办公用品,就顺便去旁边的大润发买些东西。那时候,肯德基里的人特多,都是去了大润发买好东西,顺便来吃早餐的。我们姐俩好不容易抢到个位子。姐姐让我去点餐,还叮嘱我,除了四份早餐套餐外,还要两个脆皮甜筒。
我匆匆走到柜台,幸好前面就剩两个人了。可是旁边的两条队伍居然已经排成两条长龙了!柜台的点餐阿姨也是手忙脚乱。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了”。我注意到一个老爷爷一直微笑、慈祥地看着我,他排在我旁边的队伍里,我也朝他温和地笑了笑。过了三、四分钟,终于轮到我了,我告诉点餐阿姨,我要四份早餐套餐和两个脆皮甜筒。
很快,她们把四份早餐套餐放在红盘子上递给我,两份脆皮甜筒让我拿着。我事先已经把三十元人民币放在桌子上了。当我要端着盘子走的时候,点餐阿姨叫住了我:“哎,小妹妹!你还少付了一元钱!”“啊!”我惊叫一声。我本来两只手拿盘子,还要两只手拿甜筒已经够呛了!现在,现在居然还少付一元钱。我先把盘子放下,需要摸裤子口袋,但是我做不到呀!盘子可以放,甜筒不能放呀!我朝姐姐看了看,想让她来帮我拿。可是她在打电话,我有朝她招招手,可是她仍然没有看见。我举着个甜筒在招手,难免会让其他顾客觉得我很奇怪,我又立刻放下了。接着,我看了看四周,想让别人帮我拿,但这是不现实的!我顿时羞红了脸,心想:完了,完了,糗大了!点餐阿姨已经在催我了。我红着脸,低下了头。没有办法,只能在旁边等姐姐来“救”我!忽然,一个年迈的声音传来:“我这有一块钱!”我抬头一看,是刚才的那位老爷爷!他摸摸上衣口袋,掏出一元纸币给阿姨,又朝我笑了笑。我连忙对老爷爷说谢谢!老爷爷摇摇手,对我说:“小事情,不必言谢!”我顿时心想:这位老人心真好!
我回到座位,赶忙把盘子放好,把甜筒给姐姐。立刻跑到柜台,可再也找不到那位老爷爷了!
14.奶奶乐于助人的精神 篇十四
华亭县安口小学五年级一班
陈苗苗
指导老师:陈龙涛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延续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它有着5000年的文化历史,有着广阔的占地面积和人文经济。而中国的富饶,也离不开一方水土的养育。
水、一个神奇而富有瑕想的心灵之泉,一个通过人们内心世界的源泉,一个甘甜而又像妈妈汗水的山泉。而令我最大瑕想的便是桂林山水,一个神奇而悠悦的地方,在一座座蜿蜒盘旋的山角下,是一条无污染,无喧闹的漓江之水,在一座高大而又陡峭山的衬托下,水势更加庞大,像一条条巨龙盘龙卧虎,带着人们的希望,带着人们的瑕想,用自己崇高而高尚的心流入山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佳话家喻户晓,桂林的水好比人间天堂正所谓一橹渔歌一橹春,天光云影了无尘。清晨,你站在窗前向湖面上望去清晰如玉,一条条细小的波纹从未间停过,好像天真少女的光辉,让人留恋。中午,你却可以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由于阳光的衬托,湖面变得轻盈如颊,好像看不到任何东西,听不到任何声音,似乎一切都是恬静的,都与喧闹隔离,共同欣赏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共同品味着如同仙境,又如同梦幻一般的景。
山,一座气势庞大而又奇妙的庞然大景,听老一辈说:“山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形成的。大约在几亿年以前,地球表面并不连在一起,由于它们互相碰来碰去,形成了地壳运动,最后,经过小溪变成岩石,再变成湖水„„慢慢地就成了现在所让我们看到的山,看到桂林的山,我不得不想,这如此庞大的山究竟要经过多少年才可以形成如此庞大景观,也许,它的故事我们还不能了解,也许,它的故事薄如绸缎,但它陡峭、庞大、峻险的特点历历在目。”桂林的山东,富有神奇,当你走上前去,山的陡峭让你望而生畏,尽管它如此陡峭不平,但当你感动疲惫时,也会感到如此欣慰,当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它时,你不只可以看到它庞大,还可以看到它千百年矗立在那里,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永不退缩,也不动摇,当你去爬它时,也不会觉的峻险,而是会觉得它是一个多么富有奇妙,多么令人回味的一座山。
桂林山就是这样神奇,就这样富有神话,这难道不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吗?
15.激发兴趣乐于学习 篇十五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 我们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喜欢我们, 学生才会有兴趣学我们所讲的内容.
在课堂上, 教师要满怀激情, 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要亲近学生, 热爱学生, 与学生交朋友, 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教师, 不能认为自己是教师, 觉得高人一等, 对学生冷冰冰, 板起面孔, 甚至怒目以待, 冷嘲热讽, 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可以采取暗示的方式, 如调整我们说话的语速或语调, 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自觉认识到他们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学生喜欢上了教师, 就会相信教师教授的道理, 愿意学习我们传授的知识, 自然就对我们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我们不能歧视他们, 而应倍加关心、爱护他们. 并且我们要有勇气接受学生的意见, 随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加强课堂吸引力
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从而使他们神情专注, 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1.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 融洽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课堂上, 应少给学生以成规的约束, 多给他们以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认识千米”这一课时, 在复习导入部分, 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些长度单位的填空题, 最后一题为:马镇到江阴的实际路程大约有25 () . 有名学生回答是25厘米, 当时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这名学生的答案, 而是开玩笑地说:“张老师每个星期都要从马镇送女儿去江阴读书, 看来张老师不用开汽车去了, 只要跨出一小步就到了, 张老师的本领竟然如此大啊, 可以和齐天大圣孙悟空PK一下了! ”课堂上立刻充满了笑声, 孩子们马上就大喊要填一个比厘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 其中有个孩子叫出了应该填千米, 老师马上就导入新课, 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度单位千米. ”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立刻放松, 使课堂气氛和谐, 学生听得更认真了, 学得也更投入了.
2. 鼓励学生质疑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因为质疑问难是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一句巧妙提问, 固然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但学生的质疑也同样会折射出他们智慧的灵光. 鼓励学生质疑, 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而这些问题远比教师替他们去提出和分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适当组织竞赛, 激发竞争意识
争强好胜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爱争强好胜, 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 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功,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重.
三、采用新颖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乐于作业
传统教育机械劳动多, 学生把教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了一件“苦”差事, 要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就应当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 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件乐事. 我们教师应合理引导, 改变作业的形式, 既有动口说的, 也有动手操作的, 既有数学活动的, 也有数学学习与美术、音乐等融为一体的……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对待作业, 而不以作业为负担.
四、多加鼓励与表扬, 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 做到“好话多说, 坏话好说”, 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你的声音真好听, 老师太喜欢听你读题目了. ”“敢和老师比一比, 看谁算得快吗? ”“你真像一个小老师, 讲得这么清晰……”教师的爱心、激励和期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活跃了儿童的情绪, 能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赏识每一名学生, 善待每一名学生, 教师的一句话、一行字、一朵花、一支歌、一个手势……都可以成为评价激励的手段, 使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
16.助人为乐的纸杯 篇十六
其实,发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值得赞扬鼓励的。作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纸杯是如何诞生的呢?
休·摩尔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 1907年之前,他还是一个与发明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学生。而他最终能发明纸杯,正是由于他是发明家的弟弟。休·摩尔刚进大学时,比他大一岁的哥哥劳伦斯发明了纯净水自动售卖机,这种新产品很受欢迎。
不久,哥哥的发明出现了些问题,纯净水自动售卖机中使用的陶瓷杯易碎正是问题所在。为此,哥哥伤透了脑筋。出于新意而热卖的自动售卖机,人气大跌,以至于最后无人问津。看着日益消沉的哥哥,休·摩尔自然想帮哥哥解决难题。
如果说陶瓷杯的缺点是易碎,那么使用不碎的杯子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这个想法实在是简单。然而,要把想法变为现实可不容易。“哪些东西不会碎呢?对了,纸!若是能把纸做成杯子就好了。它既轻,又摔不碎。”休·摩尔在心里暗自琢磨着。
“但是纸容易被水浸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不易被水浸湿的纸,并制作了纸杯。
有了这种纸杯后,纯净水自动售卖机又重新在各地设置,售卖机中的陶瓷杯也换成了纸杯。
之后,休·摩尔发明的纸杯打出方便、安全的招牌,正式展开了销售。刚开始,只有充满好奇的少数消费者购买纸杯,大家还是喜欢可循环使用的瓷杯。
这时,苍天愿助有心人,休·摩尔迎来了意外之喜。一家民间保健研究所的克伦宾博士发表了有关研究结果,声明休·摩尔的纸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17.乐于助人的同桌作文 篇十七
他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浓密的睫毛下,一双单眼皮的眼睛。猜猜他是谁,告诉你吧,他就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同桌--齐昌盛。
有一次,我晚上做完作业整理书包的时候,忘记把数学书放进书包了。第二天我来到学校时发现书包里的数学不见,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把数学书整齐地和在课桌上,等待老师上课。我东张西望,神情很紧张。这一幕被同桌齐昌盛看见了,他主动地把书放在课桌的中间,对我微笑地说:“我们一块用一本书吧。”我会意地对他点点头。
下课了,我连忙站起来非常感谢地对齐昌盛说:“今天真是谢谢你了,你真是雪中送炭,不然,我真要倒霉了。”齐昌盛谦虚地说:“我们是同桌,应该相互帮助,我学习上不懂的地方,你不是也主动帮助我吗?”
下课后,我们一块去操场上玩足球,跑来跑去,虽然汗流满面,但心里是无比快乐的。
18.乐于助人的我 篇十八
在学校,我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有时候学生排队让老师给他们改“作业记录表”的时候,有同学不小心把学生的书放在了地上,我会很热情的把掉在地上的书捡起来,轻轻的放在书桌上。
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散步。路上有个小男孩在哭,但是旁边没有大人。我对爸爸妈妈说:“看,那边有个小男孩在哭!也许他需要我们的帮助!”经过询问,我们才知道他在“李昂”学英语。刚才他爸把他送到学校门口就走了。当他来到教室时。才发现教室空无一人,门口贴着“今晚停课”的通知。这时,他想起上周老师的通知,他全忘了。当他转身跑到门口时,他的父亲已经不见了。这时,他看着黑暗的天空,开始哭泣。听完小男孩的话,我们帮他联系他爸爸,陪着她,直到他爸爸来接他。
19.乐于助人的座右铭 篇十九
1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
1.1专家辅助人的概念及特点
要从两个方面对专家辅助人的概念进行理解,一方面从专家的角度进行解析,对于专家没有资格条件等过多的限制,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可以从正式教育而来,或者从实践经验而来,专门知识的运用没有统一标准。另一方面从辅助人的角度进行解析,专家辅助人在诉讼中主要是解决案件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并提出专家意见,发挥的是辅助当事人的作用。
专家辅助人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是服务性的特点,专家辅助人就案件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为委托人提供咨询, 参与鉴定意见庭审质证,充分体现了服务性。二是中立性的特点,专家辅助人不能成为诉讼中当事人攻防的武器, 其必须保持中立,主观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分析判断,客观上要依据科学的原理。三是可替代性的特点,控辩双方可以聘请任何具有相应资质的专家辅助人,也有权在诉讼任何阶段解除委托关系。
1.2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
明确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是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对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没有具体规定,有必要辨明专家辅助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专家辅助人与鉴定人、证人、诉讼代理人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更有不同,可以从对比专家辅助人与上述三种诉讼参与人的不同入手, 以便于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
在资质条件要求上,对于专家辅助人的资质无严格要求,只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可以凭借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说明解释案件专门性问题即可。目前我国对鉴定人的资格条件要求非常严格,鉴定人必须经过国家考核并由法定管理机构颁发资质证书。证人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详细、准确叙述案件过程即可,是否具备专业知识不影响其作证的资格。诉讼代理人则主要是凭借其拥有的法律知识来帮助委托人进行诉讼活动的。
通过上述比较的内容可以看出,专家辅助人明显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诉讼参与人。专家辅助人参与庭审对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理应列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范畴,但我国新刑诉法并未明确规定。
2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存在的立法问题
2.1对于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规定不明确
专家辅助人应该具有怎样的资格才算拥有专业知识,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法庭的审查标准以及特别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一般采取严格标准,必备的条件要求是学历、职称或者专业内的学术地位。立法规定的模糊性不利于控辩双方聘请专家辅助人, 同时也增加了法庭审查判断的难度。法律仅仅用 “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家辅助人进行规范,在适用上势必会给法官和当事人带来困惑,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
2.2对于专家辅助人提出的专家意见的效力不明确
对于专家辅助人就鉴定意见提出的专家意见的法律效力问题,我国刑诉法及司法解释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学术界对专家意见是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有着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专家意见在刑事诉讼中应该具有证据的独立法律地位,由于专家意见不同于辩护、代理意见,因此应当赋予专家辅助人提出的专家意见具有证据属性。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刑诉法第48条并未将专家意见明确列为法定证据种类,因此不具有证据属性。因此,虽然专家辅助人制度顺应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大趋势,但对专家辅助人提出的专家意见的法律效力规定仍不明确。
2.3专家辅助人的具体操作程序规范不明晰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专家辅助人制度诉讼程序操作规范不甚明确,造成实践操作性差及实际案件运用率低。第一个程序问题就是未明确规定专家辅助人参与到刑事诉讼的时间阶段,新刑诉法中只规定了可以在审判阶段参与到诉讼中,但在诉讼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能否参加,立法并未明确。第二个程序问题就是未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可否在庭前会议中进行专家意见交换。根据对抗制诉讼模式的要求,进行庭前交换专家意见可以提高庭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给双方当事人提供一个交流案件信息的平台。
3对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建议
3.1专家辅助人的资质审查
专家辅助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资质,笔者认为应该采取较为宽松的条件,并不必将范围限于具有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员。现实生活中,诸如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医生、 大学教授等并不专门从事鉴定业务,但他们的学识、能力完全可以出庭就案件中的专门问题提出意见。专家是凭借其掌握的知识、经验帮助案件裁判者理解相关证据的人, 如将更多具有实践经验技能的人纳入到刑事诉讼程序中, 更是为了达到设置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目的。司法实践中, 法官对专家辅助人的资质审查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明专家辅助人具有专家资格的材料。另外,法院还可以从反面对专家辅助人资格做出一些限制性规定,比如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失去人身自由的人、精神状态不清醒的人不可以成为专家辅助人。
3.2专家辅助人提出的专家意见的效力
对于专家意见的法律效力如何,笔者认为不宜赋予专家意见独立证据的法律地位,我国设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原因主要是适应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需要,提高庭审的对抗性,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另外,在法庭审理中专家辅助人依附于控辩一方,因此专家辅助人对鉴定意见提出的专家证据意见不具有独立的地位,法官可以将其视为控辩双方的意见,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但是不能否认专家意见在诉讼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增强法官内心确信、对鉴定意见做出判断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性材料。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设置强化了对鉴定意见的庭审质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反复鉴定和重复鉴定。专家辅助人出庭协助控辩双方可以确保当庭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可以弥补法官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从而形成内心确信。因此,虽然专家意见不具有证据效力却极大地影响法官对案件的理解和裁判。
3.3明确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操作程序
明确专家辅助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在侦查和审查阶段是否可以聘请专家辅助人向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发表关于鉴定意见的意见,立法上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该在审前程序中引入被追诉人聘请专家辅助人,在侦查阶段的鉴定意见是否科学、客观,对于案件性质的准确定性、是否适用强制措施以及适用何种强制措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查起诉阶段,如果检察机关允许犯罪嫌疑人聘请专家辅助人,就应该允许其审查追诉机关出具的鉴定意见,并听取关于鉴定意见的看法。专家辅助人质证侦查机关出具的不利于被追诉人的鉴定意见,可以增强被追诉人对抗强大的追诉机关的能力,从而保障被追诉人有效辩护的权利。
建立庭前会议专家意见交换制度,随着刑事诉讼对抗制模式的发展要求,庭前证据开示交换制度的建立是改革趋势,专家辅助人制度中的专家意见具有专业性更需要开示交换程序的规制。在开庭审理之前双方当事人合理总结案件所涉及专门性问题的争点后相互交换专家意见,针对一些特殊或者复杂情况的聘请专家辅助人的案件法庭会考虑庭前交换专家意见。在交换过程中应重点保证控辩双方知悉专家辅助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做出专家意见的过程,可以使辩方做出充分的诉讼防御。关于专家意见交换的时间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在侦查阶段控辩双方可以有非正式的意见交换,在审查起诉阶段可以约定时间进行专家意见交换。针对被告人在庭审过程中聘请专家辅助人从而完成专家意见的情况,被告应该在审判结束前将专家意见提交给法院,并通知对方当事人,再由控辩双方决定具体的专家意见交换时间等。
摘要:在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中,我国首次规定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主要功能是由专家辅助人对鉴定意见提出合理的异议,可以解决鉴定意见无法得到有效质证的难题。但是新刑事诉讼法中的法条规定过于笼统、不具体,并未详细规定专家辅助人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如此会导致在具体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操作难题。我国的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以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为切入点,为进一步完善规范该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20.一本能助人成长的好书 篇二十
据我所知,王鼎钧先生是山东省兰陵县人。1949年漂泊台湾后,当过士兵、教师、记者、编辑,创作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使他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勤于笔耕,著述颇丰,出版有《人生试金石》《王鼎钧自选集》《海水天涯中国人》等30余部著作,而收入《开放的人生》一书中的106篇小品文,则是应《中华日报》之约撰写的专栏稿件。由于这些文章谈论人生修养规避了灌输、雄辩的方式,而是运用丰富的社会与人生知识,列举了许多新鲜的事例进行释义,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充满了人生智慧,在报纸上刊载后,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一时间竟有九家出版社欲将这些短文结集出版,最后被刚刚成立的尔雅出版社争得版权,成为该社成立后献给读者的第一本书。没想到,这本书问世之后,很快成为畅销读物,许多学校和家长都把该书作为作文和修养品德的补充教材,甚至还被有些部门列入员工必备读物,要求人人都应拥有一册。出版社在惊喜之余,不得不一版再版,在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就再版20余次,由此可见此书是何等受读者的欢迎。
那么,《开放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何会赢得读者的如此热捧呢?我们不妨轻轻翻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页,仔细品读那些精美的如同艺术品般的一篇篇短文——
这106篇小品文,长的不超过500字,短的只有百字左右,每一篇的题目后面,都用警句点出全文的旨意,正文便是探讨、剖析人生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言简意深,谆谆诱导,句句入耳。面对着漫漫人生之路,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作者用短短几句诗意的排比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花不开放,怎能散发芳香;山不开放,怎能采掘矿藏;人不开放,怎能照射智慧的光芒。”我们该怎样应对人生的大喜大悲?作者以智者的口吻告诉我们:“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忍。”我们该怎样与同事合作?作者形象地告诉我们:“唱片用槽沟承受唱针,就奏出美妙的音乐来。”我们怎样做才能成才?作者委婉地告诉我们:“乐器上的弦要拉紧了才奏得出声音来。”……这106篇短文,就是106个处世的“金点子”,读之能让人在顿悟的同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生。
写人生修养方面的书,很容易把语言写得干巴巴的。而《开放的人生》的语言看似像是在与读者对坐闲聊,实则每一个句子都是用才华与智慧精心锤炼而成的,从而形成了句式的长短相间,音节的疾徐错落,平仄的抑扬顿挫,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有致的音乐美,如同长河流水,舒缓而有音韵,且不时会闪烁出富含哲理的警言,让人读罢一节,就好似饮了一杯陈年美酒,立时就有一股清香浸入心灵深处。如:《与人为善》一文,全篇只有180字,却句句都写得像戏曲中的韵白般耐人咀嚼。怎样才能做到与人为善呢?作者用了两句颇为风趣的话告诉我们:“看孔雀开屏时,别看它的屁股眼儿。”然后他又总结道:“每个人是一个月球,都以其光明皎洁的一面向人,并且不断努力团圆。对人如对月,最好忘记他背后的阴影。”在《非洲人的鞋子》中,当谈到什么是“希望”时,作者没有直叙其意,而是运用“曲径通幽”式的表现手法写道:“(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神的灯塔,成功的指导者。”为诠释得更加明白,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笔锋一转,干脆透彻地说:“世间有许多缺憾,而‘缺憾’正是豪杰才智之士成功的机会。医生的功德在疫区,教师的功德在文盲最多处,农夫的事业在荒地,而仁人志士的事业在风雨如晦之中!”这样的语言表述,不仅让读者更加信服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而且也使得本书的语言色彩斑斓、韵味十足,将一本谈人生修养的书,写出了散文的韵味。
这本书另一个精妙之处,是作者善于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翻阅每一篇作品,都会发现作者总是先用三言两语讲一个典故或事例,然后才借题发挥,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典故或事例有的谈古论今,引人入胜;有的叙事状物,生动活泼;有的摹写人物,神采飞扬;有的说理议论,透彻精辟。可以说,正是因为巧妙地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事例,才使得本书的思想更加深邃、耐读,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使之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乐于助人的座右铭】推荐阅读:
乐于助人的小猴作文08-28
乐于助人的小鸟童话作文07-26
三年级乐于助人的作文08-01
乐于助人的小雷锋08-24
我尝到乐于助人的滋味作文09-25
一位乐于助人的叔叔作文10-10
乐于助人的张婆婆作文10-28
乐于助人的小乌龟范文12-17
乐于助人的我五年级作文10-16
乐于助人的小山羊作文750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