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24-10-16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6篇)

1.《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心得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发展中的热点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一般特性,典型网络的结构特点及具体实现,计算机网络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计算机网络涉及的术语,概念及新技术,掌握典型计算机网络结构及实现技术。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以及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重要性以及社会的需要,我认为需要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进行一些的改革,这样对提高网络技术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多采取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机械地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教育缺乏创新模式。在网络技术的教学中依然大量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采用很少。传统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使学生难以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同时传统的考核手段使得学生通过大量记忆来实现知识的掌握,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较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差,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知识体系结构陈旧.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

目前绝大部分的教材内容陈旧,不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新知识、新设备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较新的网络知识与软件,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网络实践的环节缺乏,学生实际运用和管理网络的能力欠缺 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网络技术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社会需求同样反映出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教学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学生网络操作与管理能力差等局限性。

(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水平不理想

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目的不同,给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除涉及计算机公共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涉及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而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是其他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如实用组网技术、Internet的连接与使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很难让非专业学生理解相关的网络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面对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理解困难,这势必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此外,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等也是导致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因素。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进探讨

针对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考,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多媒体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把一些复杂的网络理论和技术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讲解给学生,这同时也为专业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做到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网络技术的社会实习,以达到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巩固教学成果。

第二,改革教材体系,建议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程,并及时跟踪网络技术的进步,调整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以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提高整个教学的水平。聘请知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开拓学生眼界,通过参与社会中的网络技术实践,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第三,加强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计划和大纲,并选择适当的教材作为学习工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尤其要重视教材选取。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可以考虑选取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材;对于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考虑选取Internet应用、网页设计等方面的教材,做到因人施教。

第四,加强网络技术教育的硬件方面建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校园网教育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方便课件生成、教育信息的获取。通过Internet网,扩大教育信息交流。建立校园网信息系统为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点播演示、学习、练习、考试和评价的各个教学环节提供了理想的网络信息环境。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1 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目前状况

由于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与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吻合程度较高,因此,该专业多出现在职业院校中。该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国标、欧标、美标和国家规范,并对目前楼宇建设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综合布线材料与品牌有所了解,在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从当前该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脱离实际工程需求,加之于缺乏相应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影响,使本专业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生对教师枯燥、无趣的教学方式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无法形成本专业学习兴趣,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自然不会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本专业的教学当中,最后,当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际工作时,让用人单位觉得学生技能不够扎实,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不相符合,而学生也确实不了解当前工程中的实际操作要求。

2 参考企事业人才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决定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造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经过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本专业教学应与其未来的岗位需求相适应,目前本专业对应的企业岗位需求有 :综合布线领域项目经理、布线工程师和工程监理、布线工程设计、管线施工、线缆安装、测试验收等岗位。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利用企业中的技术设备、企业环境及技术人员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而企业也可以直接从学校获得适应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的实训方案、实训目标、素质目标,着眼点和终极培养目标设立在满足企事业岗位职能需求上,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知识技术基础上,从职业规化角度为学生奠定就业基础。

3 优化教学手段

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行业进行对接,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要求,不仅仅是其能够准确把握综合布线的设计理念,还对学生的其他论述知识点在项目实训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应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做下方向的调整。

以具体的项目为学习目标,开展项目驱动方式教学。将要讲授的知识放在项目模块中,学生通过讨论需完成的任务,明确其中有关的知识点,最终建立所学知识系统。项目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 :

(1)创设情境,也就是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与现实情况相似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受。

(2)确定理由。在上述情境下,中心内容的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以教师的知识讲解为铺垫,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

(3)自主学习,即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理由的有关线索,让学生自主完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并非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实现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理由的理解。

(5)效果评价,即教师通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分析与观察,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归纳出共性理由,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4 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系统建设

由于网络综合布线设备和技术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学校虽投资建设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但是其实验室建设并不容易很快实现技术设备的更新,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也不能为此造成重复建设而出现资源的浪费情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把企业引进校园、让项目走进课堂,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减少教学和企业经营的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另外在校内抓住学校发展的机会,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网络与机房建设,通过校内的实践让学生体验网络综合布线的相关知识。

5 总结与反思

3.探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网络     现状     措施

一、社会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角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这直接为社会提供了数以千万的就业岗位。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随着计算机网络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增强,市场经济对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经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将严重阻碍我国的信息化社会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板块,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步认识到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我国中职教育实现全免费教育,中高职对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立交桥全线打通,可见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但同时,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教育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一)教材落后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媒介依据,是知识的载体。在经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落后,甚至与时代步伐相脱节。导致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很多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地出现在网络课程教材中,如现在较为流行的二维码、无线射频等技术。

(二)偏理论,轻实践

由于社会一直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上和普通教育区别不大,以理论为主。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教师基本是高校的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造成职业院校的实操训练不足。而企业能手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校园里担任实操教师。同时,学校应有的学习设施不完善,或者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教学。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师群体偏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常常不能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三、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一)要选好实验项目,以点带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如果仅仅依照传统模式,先在教室把所有的理论、原理、发展历史、方法技术、应用前景等全部讲完再去实验,恐怕学生早已经对计算机网络失去了兴趣,甚至理论上不了几节课学生都不想进教室了。鉴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以及中职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要合理选好实验项目,以实验项目为中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项目带动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合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计算机网络工具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操作,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进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提前分解成若干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是指教师组织或指导学生到计算机网络运营维护企业等单位实地观察、学习,进而直接了解计算机网络实际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既达到了理论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过程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的双重考核机制比较合理。过程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操作过程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操作方法是否规范合理等的考核,是对学习、操作过程和方法的考核。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过程和方法直接影响着结果和效果。当然,再好的过程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结果和效果。所谓结果就是是否达到了目标,所谓效果就是实现好的结果的前提下其时间成本、体力成本、财务成本如何。

(四)通过校企合作与市场接轨

中职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不能脱离企业,恰恰相反,还要与企业紧密结合,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市场接轨。校企合作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保证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进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模式。

总之,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中职院校和计算机网络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中职教学规律并结合课程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莹,陈正军.基于项目教学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消费导刊,2014(04).

4.《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吴志强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深化与发展,网络不仅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网络技术有紧密联系,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又对课程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借助网络便利化的优势创新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则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能获得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环境;教学策略;探究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阶段的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初中正是青少年开始广泛深入的接触和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时期。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1网络技术发展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新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收集和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网络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世界更小了,学生生活中网络普及之后,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于网络进行远程学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更为便捷,另一方面,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中所学也有了用武之地。网络不仅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发挥着影响,让教学更加互动、便捷,也有助于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变,对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效,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我国中小学在教学方面也经历了从“文化论”走向“工具论”的转变过程。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2.1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采用以教师作为中心,利用粉笔、黑板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网络作为软件的传送和共享,作为收集各种教学素材的环境而存在,是常规教学的一种辅助和延伸。对于某一主题,网络中存在大量教学方面的多媒体资料,学生可以在局域网内或是在互联网上,收集到相关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与视音频等),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对于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络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实现了学习个别化和教学最优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2注意教学方法的转变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索创新的过程,面对网络和计算机,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这种可参与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大胆、自主、诚实、执着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知识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或者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

来掌握。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学生将这些问题提交给教师,同时,网络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QQ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我在讲“电子邮件的申请、收发”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申请到的电子邮箱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的学习,又促进了师生交流,同时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留言板发贴子,老师实时进行点评,大大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2.3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

常规教学中我们必须照顾大多数学生,一节课下来,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又消化不良。所以老师为了使所有学生都有提高,课后对两头的学生都开小灶。而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备课时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备不同的内容,并将所有的内容放在一起。上课时教师只讲知识的基本点和重点,学生学习后,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自己合适的内容进行训练,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训练容易的;好学生则可以跳过容易的内容,直接做些有难度的训练,这样,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必定有所提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请名师给学生上课,只要将名师的教案、课件、练习等,甚至他的上课录像放到网络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就可以直接找名师解答。学习网站也在当今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设计相应的帮助网页,帮助网页的内容可以简单到教材的知识要点,也可以扩充到相关的天文、地理、历史、德育甚至国外的相关内容,这样所有的学生就能非常愉快的学习。随着QQ、BBS等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广泛应用,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同时对老师提出问题,而老师也可以同时回答遇到相同问题的多个学生。总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现在乃至将来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参考文献:

5.《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内容摘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技术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网络化大力推进。本文是本人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基于网络下的教学活动,介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 Internet 交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课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

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非常快。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非常快,如软件中最为重要的操作系统,当人们还未完全熟练Windows 95时,Windows 98、Windows 、Windows Me 、Windows XP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使人们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还跟得上知识的更新。可以这样讲,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烟消云散,而成了过眼云烟了;而硬件,几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更新一次,曾几何时,80x86的机器一统天下,PⅡ, PⅢ,PⅣ的相继推出,不经意间就把它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促使该学科的内容也要随着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迅速更新换代的特点,要求整个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必须跟得上更新换代后的需求。

2、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职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其他学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课程则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一样。传统的教学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书本+粉笔”的模式,网络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现在的中学,特别是达标中学大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有着自己的网络教室,这样为我们更好地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供很大方便:

一.在网络教室上课

中小学地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注重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多实践,多动手。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里,除了少量有关

6.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 篇六

1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的问题

1.1构建网络实训室成本高

常规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所使用的网络设备一般会选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厂商,如思科、华三、锐捷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IDS、IPS、SAN网络存储等这些网络设备厂商由于竞争压力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设备的更新非常快。实训室需要每隔3-4年更新网络设备。客观上造成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过高。

1.2网络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一般网络实训室都仅仅是采购几台样机,学生以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使用。实训室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台设备,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日常的实训操作过程中,频繁对设备进行通电、插拔等操作,也会加速设备的损耗。设备一旦损坏,将严重影响教学。再加上网络实训室只能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所使用,综合利用率非常低。综上所述,为了减低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充分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考虑引入网络模拟器等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2虚拟仿真技术

2.1虚拟仿真技术概念

IBM对虚拟化作出了定义,“虚拟化是资源的逻辑表示,可以是各种硬件资源,也可以是各种软件环境,如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仿真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网络协议的构建,计算机是仿真技术主要的工具和载体。综合运用虚拟化和仿真技术,可以称为虚拟仿真技术,是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实验操作环境,通过操作这些虚拟实验仪器或设备,即可进行各种实验,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2虚拟仿真软件

(1)网络仿真软件比较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有BosonNetSim、PacketTracer、RouterSim等。RouterSim是完全按照CCNA的实验设计的,非常适合学习CCNA的实验内容。最大的不足是RouterSim仅局限于实验,不能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PacketTracer是Cisco公司设计的产品,对Cisco公司自身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兼容性最好。BosonNetSim由网络拓扑设计器和网络仿真模拟组成。BosonNetSim可以模拟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可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模拟局域网环境以及广域网环境。BosonNetSim软件对PC运行环境要求不高,实验环境的配置较为简单,适合要求不高的实验场合。

(2)虚拟主机及云桌面VMware和VirtualPC是当前使用率非常高的两款虚拟主机软件,能在真实的物理主机上运行多个虚拟主机,并安装Windows/Linux等多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桌面虚拟化,将计算机终端系统(也称作桌面)进行虚拟化,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访问桌面系统。

3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3.1构建虚拟网络实训室

使用普通机房就可以构建网络实训室,并不需要专门的网络实训室。普通机房中每台学生机都安装网络仿真软件(如BosonNetSim)及虚拟化软件(如VMware)。通过BosonNetSim的模拟能力,能仿真模拟教学中所用到的常见的网络交换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利用BosonNetSim灵活搭建各种网络结构,并模拟网络故障,可进行便捷快速部署,节省人力及硬件环境,为网络实验教学节省额外的环境部署时间。在学生物理机上安装虚拟主机软件(如VMware),虚拟多个主机并安装所需的操作系统。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物理主机的数量,而且可以快速激活实训所需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实验,提高网络实践的效果。

3.2设计实训任务,开展实训教学

教师可以设置众多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基于实际问题而设立,把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学生需要独立解决工作任务。在任务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真实场景的需求,在网络仿真软件中绘制相应的网络拓补结构图,部署相应的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主机等网络设备,配置各网络设备的IP、链路、路由、网络协议等,搭建模拟实验环境。通过对网络的反复配置、试验和分析,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巩固知识和提高水平。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递进的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利用BosonNetSim或RouterSim开展CCNA、CCNP认证考试训练。这些试验包内置了进行CCNA、CCNP所需的进阶实验,教师通过软件的实验导航器可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练习,为学生将来进行思科认证考试提供一个平台。作为一个网络管理员,要使网络保持平稳运行,还必须及时排除故障,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日常教学中,学生不能仅仅照着葫芦画瓢,还应能排除网络故障。教师在模拟器的帮助下,可以设置一些网络故障点并以记录配置形式保存后打包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边做边学,积累排除故障的经验。

3.3应用虚拟桌面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实训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新一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机房。在虚拟机房中,学生机不再是物理机,而仅仅是一个终端。各个终端通过网络连接至中心主机,对应中心主机内的各个主机实例。学生可在普通PC端,甚至移动端,安装客户端,实现连接至中心主机的虚拟桌面,可以像操作本地物理机一样操作云端主机。云端主机装有网络实验所需的所有仿真软件及环境,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络实验操作,打破传统网络实验室的时空和人力限制,更好地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4结束语

7.《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七

一、无线网络技术的专业定位和培养要求

无线网络技术是依托于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电技术发展而来的, 通过使用无线电来使信息的传输更加快捷。无线网络也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 因此无线网络技术做为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 理所应当在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由于应用的需要, 各种无线网络技术不断出现, 例如紫蜂、无线超宽带、无线网状网等技术。这类技术出现的时间较短, 其本身的应用方式和实现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本身也涉及到多个学科和多专业的知识、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手段上较传统计算机类课程更为复杂。因此在教学上应该围绕应用能力建立整体全面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而且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训练效果。同时也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 重课堂、轻实验”的思想, 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无线网络技术和实验课程改革方案

无线网络技术涉及较多的领域和专业技术, 在理论教学上应当根据学生基础和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实际应用需求最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由于无线网络技术涉及到了较多的无线电领域的知识, 现有的实验条件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如何合理调配各种实验资源, 提升实验效果就成了该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 无线网络技教学现状和困境

无线网络技术主要面对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和通信类专业而开设的, 该课程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无线网络部署、无线网络应用的技能, 同时也为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无线网络底层开发提供专业技术知识。

当前众多院校在无线网络技术的授课上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教学内容大而全, 课堂内容过于理论化, 轻视实践甚至无实践内容。另一个现象是轻视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 把无线网络技术等同于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教学及实践内容上仅涉及无线局域网的知识, 缺乏对无线网络技术的整体的把握。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无线通讯技术整体的认识, 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无线网络按照覆盖范围、传输速度、传输特征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 但本质都是为数据传输应用服务的。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无线网状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未来无线网络的发展方向, 也是学生应当着重掌握的部分。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对于不同网络的接触程度是截然不同。由于无线局域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接入, 实际应用广泛。关于无线局域网有很多现成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可供参考, 因此通过适宜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就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该部分。但对于其他几种无线网络, 由于无线电频率使用上的限制及应用领域的特殊性, 加上专业知识跨度较大, 实验环境较为复杂, 实验内容缺失, 以致理论教学难以顺利进行。

(二) 有针对性的建立教学方案

无线网络技术的教学中涉及到较多的前沿技术和新思想, 因此要求对学生掌握一定通讯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但由于专业的限制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有所欠缺,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其往往不具备无线电通讯和编码的知识。在解释一些通讯策略及数据传输方式时尽量少使用大段文字性质的描述, 用模拟软件进行形象的演示。比如用Matlab和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和信号的模拟, 让学生理解频谱、信号编码等概念。让学生把学习重心放在对于无线传输原理的理解而不是单纯记忆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数据。

对于实践的部分, 由于无线电频率使用的限制, 绝大多数院校不具备广域网、城域网、传感器网的实验条件。因此很难针对该部分进行试验的设计, 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认知的过程。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该部分的理解可以采用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来灵活完成实验的内容, 即在实验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模拟软件来进行实验, 以此来弥补纯硬件实验环境的不足。对于无线广域网和城域网有很多建站模拟软件, 可以模拟出信号的覆盖特征, 这对于学生理解无线电的传输特征大有帮助。对于无线网状网和传感器网络可以采用德州仪器的传感器模拟器等软件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的演示, 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节点的协作关系。熟练的使用此类软件能能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让学生对新技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 用技术的发展史和案例来加深感性认识

任何一个技术的出现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因此对其认识的过程也应当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技术的发展史能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平滑,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技术发展的历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各种网络的本质特征, 以便于深入了解学习内容, 区分相近的应用技术, 避免将相似的概念、术语进行混淆, 最终能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开发。在授课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学生对于蓝牙、紫蜂、无线超宽带这几种近场无线电通讯技术的理解有限, 不能分清其本质的差异, 因此在该门课程授课的过程中从工业对于无线控制的需求来讲解蓝牙技术和紫蜂技术, 从家庭音视频传输的需求来区分蓝牙和超宽带技术。从不同技术的发展历程来说明其应用的差别, 进而产生不同的应用领域, 从应用领域的不同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两种技术的本质差异。

(四) 创新实验内容和实践方式

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工业和商业的应用需求为导向, 因此在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上应当贴近各种实际应用。当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于无线网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因此应当设计出贴近实际需求的实验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通过对若干所高校相关实验课程调研结果的分析, 当前大学数院校都针对无线局域网开设了相应的实验内容, 例如“点对点网络的组建”, “架构式网络的组建”等简单的实验, 部分实验条件良好的院校可以让学生进行节点数较多的“无线网络部署”实训。但对于无线网络应用的另外两种重要实现形式“无线网桥”和“无线中继”缺乏相应的实验内容。同时对于其他类型的无线网络, 例如广域网, 个域网缺少实验内容。

因此作者针对上述问题, 设计了“远距离无线网桥实验”和“无线中继覆盖实验”来扩展学生对无线局域网形态的认识。对于其他类型的网络利用移动终端开发实验平台和物联网开发平台设计并指导了“蓝牙网络串口通信”, “Zigbee网状网通信”, 和“GPRS监控数据传输实验”, “RFID数据读取实验”。

上述实验内容较全面反映出了无线网络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领域, 扩展了学生对于无线网络的认识水平,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积极性。

三、教学效果和分析

本方案经过了校内三个年级计算机专业共180名学生的教学实践, 根据各项统计发现学生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出勤率明显提高, 实验课上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实验。同时发现尽管在教学和考试中时没有强调去记忆专业名词和术语, 但统计结果反映出学生对于各种网络术语和专业名词有了非常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能够用独到的理解去描述各种无线网络技术。个别同学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选择了无线网络相关的课题作为研究内容,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无线技术和电子技术进行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四、结语

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分析无线网络应用技术的特点及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量身定做实验教学方案, 采用创新实验手段, 是满足时代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 社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会不断变化, 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会不断涌现, 无线网络也会相应发展, 因此,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是没有止境的。

摘要:当前各大院校计算机专业都开设无线网络这一课程, 但由于该课程涉及多领域的前沿技术, 同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因此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就该门课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作用, 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策略, 并重点针对实验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教学改革,实验创新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四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2]Andrew S.Tanenbaum.Computer Network.Fourth edi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汪涛.无线网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Rackley, S.Wireless Networking Technology From Principles to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5]房学军, 马铁成, 谷秀梅, 李长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辽宁教育研究[J], 2008.

[6]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J].2011.

8.《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实践教学 网络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世界高新技术潮流中的主流技术之一,它的发展对其它技术学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工作的职业岗位需求相应增加,社会迫切需要具备网络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即能“懂”网、“建”网、“用”网、“管”网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网络技术基础与局域网构建》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以学科知识点为主线,先理论后实验,分章分节逐步推进来实施教学,这种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技能,文章主要是对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彼此渗透、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在真实实践教学环境下演示教学法、报告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2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课程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彼此渗透、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科学和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研讨会,以提供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实际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我们按照“精简理论知识,突出实用部分”的思路,根据“懂网、建网、用网”这三大职业能力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模块优化组合和开发,构建科学和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2)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实践驱动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

根据认知规律,先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直观、形象的事物,然后了解事物的本质、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就相对容易一些了。针对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对各课程模块按照“实践体验一理论讲解一实训操作”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并实施“以实践驱动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指先让学生做体验性的实验,然后再结合实验结果,讲述抽象的网络模型等理论知识。通过这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所学有何用,促使学生主动地、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知识。

(3)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职业岗位的需要表现为知识、能力、素质和技能这四个要求。满足这些要求是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估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业状况和水平,我们采用考教分离的方式,借助于“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管理员{中级)认证”来测试學生的技能水平,以“形成性考核”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状况,三者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从而构建起一个“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和“形成性考核”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业评估体系。

3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实践操作,需要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大限度地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1)演示教学法。引导学生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初步建立实验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步骤。比如在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交换机的配置、无线局域网构建等模块的教学中,首先由教师进行演示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做相同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相关知识;②教师布置工作任务,讲授相关知识点;③教师演示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演示后,按照教师的示范完成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④教师验收实践结果;⑤学生展示交流并根据能力考核自我评估;⑥学生整理实训报告与环境;⑦教师点评实践结果。通过演示教学法,使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理论教学融于工作任务中,学生主体突出。参与性强,积极性高,实际技能学握牢固。

(2)报告引导教学法。通过演示教学。学生基本上已经具备实施完成工作任务的一般方法步骤与实践技能,已能够自学各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相应理论知识,为此,指导教师实施工作任务的报告文件,学生依据报告文件完成工作任务。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训练。比如在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教学中,由教师示范完成直通线的制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交叉线的制作。实验步骤如下:①教师布置工作任务,指导知识点;②学生根据任务分组;③学生依据报告文件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④教师指导;⑤学生展示交流并根据能力考核自我评估;⑥学生整理实训报告与环境;⑦教师点评实践结果。报告引导教学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普遍感到真正得到了实际动手的机会,具有很强的成就感,教学效果良好。

(3)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来自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更加明确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实验步骤如下:①教师布置工作任务:②学生按任务分组;③学生制定工作计划;④学生依据任务书独立完成工作任务;⑤教师验收实践结果;⑥学生展示交流并根据能力考核自我评估;⑦学生整理实训报告与环境;⑧教师点评实践结果。通过任务教学法,加强学生对网络工作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达到训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o

4结论

9.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说明 篇九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智能控制方向学生限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开设于第四学期,一学期授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等。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重点,在讲清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一步介绍流行的网络产品和网络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打下一定基础。

10.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 篇十

学号******姓名 ** .1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事件也随之增加。网络已经无所不在的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针对重要信息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入侵行为和企图入侵行为的数量仍在持续不断增加,网络攻击与入侵行为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诸如此类的事件已给政府及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危害到国家的安全。网络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当今共同关注的焦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漏洞的了解及防范也相对重要起来。在我的这篇论文里,将综合概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来源,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客观因素,以及应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网络安全的来源 /计算机网络安全/ 防护技术

.2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人们对因特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

组织和单位的计算机网络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如果黑客组织能攻破组织及单位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系统,他就有访问成千上万计算机的可能性。据统计,近年来因网络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已为各国政府与机构所认识,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立与防护得到各国的极度关注。建立安全的全球性安全网络是件迫不及待的任务,各国人们都在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3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

3.1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客观因素。

3.1.1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资源共享”。无论你是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天边,只要有网络,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所以,资源共享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也提供了机会。

3.1.2

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操作系统漏洞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或技术缺陷。由于网络协议实现的复杂性,决定了操作系统必然存在各种的缺陷和漏洞。

3.1.3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

3.1.4网络的开放性。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信息。

3.1.5恶意攻击。恶意攻击就是人们常见的黑客攻击及网络病毒.是最难防范的网络安全威胁。随着电脑教育的大众化,这类攻击也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DOS 攻击还是DDOS 攻击,简单的看,都只是一种破坏网络服务的黑客方式,虽然具体的实现方式千变万化,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根本目的是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处理外界请求,或无法及时回应外界请求。具体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1)制造大流量无用数据,造成通往被攻击主机的网络拥塞,使被攻击主机无法正常和外界通信。(2)利用被攻击主机提供服务或传输协议上处理重复连接的缺陷,反复高频的发出攻击性的重复服务请求,使被攻击主机无法及时处理其它正常的请求。(3)利用被攻击主机所提供服务程序或传输协议的本身实现缺陷,反复发送畸形的攻击数据引发系统错误而分配大量系统资源,使主机处于挂起状态甚至死机。

DOS 攻击几乎是从互联网络的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一直存在也不断发展和升级。值得一提的是,要找DOS 的工具一点不难,黑客网络社区都有共享黑客软件的传统,并会在一起交流攻击的心得经验,你可以很轻松的从Internet 上获得这些工具。所以任何一个上网者都可能构成网络安全的潜在威胁。DOS 攻击给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安全带来重大的威胁。然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D0S 攻击永远不会消失而且从技术上目前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3.2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主观因素。主要是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观念和必备技术,如安全意识、防范意思等网络安全 4.1.防火墙技术

目前,防火墙有两个关键技术,一是包过滤技术,二是代理服务技术。1)包过滤技术

包过滤技术主要是基于路由的技术,即依据静态或动态的过滤逻辑,在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前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及端口号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包过滤不能对数据包中的用户信息和文件信息进行识别,只能对整个网络提供保护。一般说来,包过滤必须使用两块网卡,即一块网卡连到公网,一块网卡连到内网,以实现对网上通信进行实时和双向的控制。

包过滤技术具有运行速度快和基本不依赖于应用的优点,但包过滤只能依据现有数据包过滤的安全规则进行操作,而无法对用户在某些协议上进行各种不同要求服务的内容分别处理,即只是机械地允许或拒绝某种类型的服务,而不能对服务中的某个具体操作进行控制。因此,对于有些来自不安全的服务器的服务,仅依靠包过滤就不能起到保护内部网的作用了。2)代理服务技术

代理服务又称为应用级防火墙、代理防火墙或应用网关,一般针对某一特定的应用来使用特定的代理模块。代理服务由用户端的代理客户和防火墙端的代理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其不仅能理解数据包头的信息,还能理解应用信息本身的内容。当一个远程用户连接到某个运行代理服务的网络时,防火墙端的代理服务器即进行连接,IP报文即不再向前转发而进入内网。

代理服务通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防火墙技术,因为代理服务有能力支持可靠的用户认证并提供详细的注册信息。

代理服务的代理工作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具有完全控制会话和提供详细日志、安全审计的功能,而且代理服务器的配置可以隐藏内网的IP地址,保护内部主机免受外部的攻击。此外,代理服务还可以过滤协议,如过滤FTP连接,拒绝使用PUT命令等,以保证用户不将文件写到匿名的服务器上去。

代理服务在转发网络数据包的方式与包过滤防火墙也不同,包过滤防火墙是在网络层转发网络数据包,而代理服务则在应用层转发网络访问。

以上介绍了两种防火墙技术。由于此项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最近十多年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有四类防火墙在流行,即包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和第四代防火墙。4.2.防病毒技术

Internet在为人类传播和交换信息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针对网络的病毒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更具破坏性、更加隐蔽、感染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更多种类、适应平台更广泛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对计算机网络性能影响最小的前提下,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

4.3.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措施

4.3.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

对工作人员结合机房、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等各个方面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观念和责任心;加强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教育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保密规定,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同时,要保护传输线路安全。对于传输线路,应有露天保护措施或埋于地下,并要求远离各种辐射源,以减少各种辐__射引起的数据错误;线缆铺设应当尽可能使用光纤,以减少各种辐射引起的电磁泄漏和对发送线路的干扰。要定期检查连接情况,以检测是否有搭线窃听、非法外连或破坏行为。

4.3.2 运用网络加密技术

网络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加密数据传输主要有三种:①链接加密。在网络节点间加密,在节点间传输加密的信息,传送到节点后解密,不同节点间用不同的密码。②节点加密。与链接加密类似,不同的只是当数据在节点间传送时,不用明码格式传送,而是用特殊的加密硬件进行解密和重加密,这种专用硬件通常放置在安全保险箱中。③首尾加密。对进入网络的数据加密,然后待数据从网络传送出后再进行解密。网络的加密技术很多,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根据各种加密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网络的完全性。网络加密技术也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既可以对付恶意软件攻击,又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

4.3.3 加强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正常访问,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根据网络安全的等级、网络空间的环境不同,可灵活地设置访问控制的种类和数量。

4.3.4 使用防火墙技术:

采用防火墙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具备检查、阻止信息流通过和允许信息流通过两种管理机制,并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限制器和分析器,可以有效地监控内部网和Internet 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它可以起着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防止内部信息泄漏、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信、授权、认证等重要作用。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诸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因此,只有综合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保密政策和明晰的安全策略,才能完好、实时地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网络提供强大的安全保证。

05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

5.4.1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物理安全策略还包括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对于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

5.4.2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5.2.1 网络加密技术。网络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一个加密网络,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之一。网络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加密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加密保护。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选择上述三种加密方式。

如果按照收发双方的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以将这些加密算法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常规密码和公钥密码结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利用DES 或者IDEA 来加密信息,而采用RSA 来传递会话密钥。如果按照每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来分类,可以将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算法和分组密码算法,前者每次只加密一个比特。

5.2.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它可以通过鉴别、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对今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尤为重要。

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和状态监测型。

5.2.3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除了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网络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从而使系统更安全。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利用安全扫描系统检查操作系统的漏洞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把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分成了D1、C1、C2、B1、B2、B3、A 级,其安全等级由低到高。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是C2 级,其特征包括:①用户必须通过用户注册名和口令让系统识别;②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注册名决定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③系统可以对系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进行审核和记录;④可以创建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

5.2.5 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身份认证是系统查核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判明和确认通信双方真实身份的两个重要环节,人们常把这两项工作统称为身份验证。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为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从加密算法上来讲,其身份验证是建立在对称加密的基础上的。

5.2.6 网络防病毒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CIH 病毒及爱虫病毒就足以证明如果不重视计算机网络防病毒,那可能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防病毒必须从网络整体考虑,从方便管理人员的能,在夜间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检查病毒情况;利用在线报警功能,网络上每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病毒侵入时,网络管理人员都能及时知道,从而从管理中心处予以解决。06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通信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会不断强化,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上我们简要的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几种安全隐患,并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安全防范措施。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1.《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49-01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已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综合性,实践性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又由于实验教学配套设备及环境相对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不仅难以达到目标教学效果,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难以适应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必须以提升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为主题,转变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观念,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建设合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技术专业社会发展。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二、教学方式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式多样的传授方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的专业课程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研究型教学包括问题引导式,生活启发式,结论讨论论证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实践教学的多样性。

(一)引导和启发式教学

理论教学中,着重概念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采用生活启发和问题引导式等方法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很多基础性概念和理论知识,这对学生而言,每一次课都有新的知识“面孔”,在这种天天新概念情况下,很容易使学生烦燥引发畏惧心理。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因材适教的方式生活化问题式引导讲解,讲课中对问题悬而引答,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逐步其研究,讨论加深理解,同时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独力能力并且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教学

在课程中的概念性理论知识,课本中描述的很详尽,但对初学者来说仍然很抽象,比如OSI七层参考模型本就是一个抽象理论化的概念模型,所以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就和实际生活的邮局系统相结合比照讲解,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来理解网络中抽象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至今,普及到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在校内有校园局域网,在社会有城域网、广域网、企业内外网,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先进网络设备。可以由室内走向室外,生活教学---现场授课,使学生随学随用,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加强的动手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

(三)兴趣引导培养独立和创新能力

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和课程的实验进度,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相关辅助选修课,举办知识技能大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开设的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大量的实验操作和实训项目。通过技能培养的相关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由听课变为学、由问变为独立思考、由背变为分析研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再是“千人一面”,个性化将得到较好的发挥。

三、定位型培养---复合型和职业技能型

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也就是说专业知识技能是本专业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网络技术如果只是泛泛而谈话,那职业定位也就只能是普通的操作员。所以教学目标中引入多元化多学科教育,培养多元化技能型复合人才,既能文秘,又能管理,也能开发维护。

全面发展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们的目标,但实际的学习中,对学生要因材适教,以有某方面特殊才能及社会就业和创业导向为指导,定位培养学生的单方面的技能。定位型的目标化教学就是在课程相关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以职业定位为导向授课,正所谓有了目标才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迷茫心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职业定位主要有需求分析、软件开发、实施、测试等方面,根据就业形式和学生的兴趣,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难点讲解并扩展相关职业技术知识,根据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知识。

四、校企合作

根据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方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通过与企业相互渗透合作办学,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置网络技术课实训项目培训教学,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相关实训器材,建立利益共赢关系,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教学,专业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以企业项目实训化教学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实施,加强实训环境的搭建,贯彻“职业技能导向”、“案例教学”、“工程活动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建设思想;同时建立“活页教材”特色课程教学,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合二为一,从而达到真正的就业化情景教学。

五、网上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库平台,把相关授课资料如多媒体课件、精品课堂视频、实训指导资料、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试题库和案例库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到资源库平台网络上,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和自主学习。

六、结束语

总之,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要重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侧重的是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定位性和职业性培养,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出技术应用复合型和职业定位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利民,王明斐.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0,8:169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電子工业出版社,2008

[3]胡远萍.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安淑芝.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王卓.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巢湖学院学报,2009,6:143

12.《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二

“无线网络技术”是一门融合了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等、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出现而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代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在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开设了“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无线网络技术”课程的内容涉及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由于课程的内容与其先修课程“数据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原理”有一定的重合和关联,学生开始学习本课程时通常感觉课程定位不清、内容上很抽象,针对这门课程容易出现内容枯燥、难以学好的感觉,这与无线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并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一实际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有必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对“无线网络技术”进行适当的课程教学改革。本文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对“无线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理论教学改革

1.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44学时,实验教学课时为10学时。教材采用的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汪涛主编的《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该书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及无线网络发展概况、网络原理以及概念;无线传输技术;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移动Ad Hoc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内容[1]。课程内容较多且分散,如何讲清、讲透这些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合理地衔接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各个章节知识点的衔接上,参考选用教材根据网络工作范围进行归类的组织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贯穿到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广域网中进行讲解。此外,由于不同学生在知识层次、兴趣爱好以及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推荐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斯托林斯(Stallings,W.)主编的《无线通信与网络(第二版)》(英文版)[2]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冉晓旻主编的《无线网络原理与应用》[3]作为教学辅导教材,供感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和参考。

由于课程所安排的课时只有54课时,而无线网络作为一大类技术,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在有限的课时里对课程所有内容都进行详细讲解是很难实现的。解决方法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梳理和筛选,一般知识点、容易理解的部分主要以学生课外自学为主,而重要知识点、不好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在课堂上重点进行讲解。尤其对于比较抽象又不大好理解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以及通过技术发展历程的方式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大量抽象理论知识堆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第2章“无线传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多且抽象,学生不大好理解。在讲解这一章中“天线”相关的内容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前沿,以“i Phone天线门”为例,指出苹果公司设计i Phone 4的时候,为了将手机信号提升,将连接电路板的天线做成了环绕手机的“一圈”,这不是真正封闭的一圈,留有缺口防止短路,一旦这个缺口用手去紧握,就会造成短路,让天线信号大幅度下降。并以此向学生讲解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设计的要点,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体验中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轻松。从学生的直接反馈(与学生交流)和间接反馈(学生课后提问)情况来看,效果明显,很多学生改变了对该课程的看法-由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转变为一次对新兴技术的探索过程。

1.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基于教材并以教师讲授为主,只有当讲授的内容比较有趣且讲授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才会比较高,而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效果通常不大理想,学生听起来提不起兴趣。通过与学生交流同时吸取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比较抽象、学生不大好理解的知识点,尽量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的例子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例如,在讲解第2章“无线传输技术基础”中的“多普勒效应”时,如果只讲公式和结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结合火车的汽笛声调随着火车移动距离的改变而改变这一生活常识对多普勒效应进行讲解,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效果就很好。这种实例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看到事物发生的现象,还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在火车汽笛的实例中,通过火车汽笛声调在火车驶近和驶离两种情况下的变化,概括出多普勒效应的本质,即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频率变低。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容易、更深刻,教学效果更好。

2 实践教学改革

虽然“无线网络技术”课程定位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由于课程相关的技术很多都与日常生活有关,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开设课程实验,无疑对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有所帮助。基于这样的考虑,针对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选取典型的应用环境设计了几个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所设计的实验中,“无线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主要内容是对无线AP、无线路由器进行安装与配置,学生在安装与配置的过程中熟悉无线局域网相关的知识;“无线终端上网配置”主要内容是在无线终端(主要是手机)上进行上网所需的配置,上网的方式主要有GPRS、CDMA上网和802.11/b等;“无线和有线局域网的集成”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利用有线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和无线网络设备(无线AP、无线路由器等)设计和构建一个实用的网络环境,实现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的集成;“蓝牙网络配置”要求学生利用蓝牙网络终端(最常见的就是手机,一般手机上都集成了蓝牙功能),通过适当的配置,组建以蓝牙方式进行通信的无线对等网络。实验的开展主要通过分组进行,几个学生作为一组,既缓解了实验设备的不足,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实验的设计既考虑了实验室现有设备的实际情况,又兼顾结合生活实际。实验完成之后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加深了对无线网络相关技术的理解,比从课本学更直观、效果更好;同时,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

3 结语

通过对“无线网络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自身的知识结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设置几个方面进行摸索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效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线网络这一新兴技术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且不同时期学生学习的情况也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摘要: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在信息相关专业开设了“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但不同学校在课程内容、讲授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课程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过程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验设置几个方面对“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摸索和创新,收到一定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

参考文献

[1]汪涛.无线网络技术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美)斯托林斯(Stallings,W.).无线通信与网络(第二版,英文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3.《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三

2012级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4班

姓名:徐丹丹

学号:201216010439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这门课终于顺利得以结课,在这里有很多话想说,在学习这门课后,感觉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实质上远远没有结课,这只是一个开始。大学里我们现在所学到东西,不仅仅是课本上的,课本交给我们的只是一个领域内的基础性的知识,所以需要我们自己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学习。大学教给我们的是学习的方法看,而不仅仅是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更让我意识到,我们对知识的了解太少了。

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我了解到,网络时代的发展迅速以及通信技术的发达。电脑,手机,一代一代的更新。就像老师说的3G时代还没有普及,4G已经到来。学到了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广域网、网络安全、连网设备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的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网络通信内容范围甚广,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网络连接以及协议三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极大普及,计算机应用已进入更高层次,计算机网络成了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计算机已将网络接口集成到主板上,网络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统之中,智能大楼的兴建已经和计算机网络布线同时、同地、同方案施工。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和同步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飞跃发展。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通信功能的建筑设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的基础,通过多种通信网络子系统和相应的各种通讯技术对来自智能建筑内、外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接受、存储、处理、交换、传输等未人们提供满意的通信和控制管理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⑴信息交换 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电子教育等。⑵资源共享 所谓的资源是指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包括软、硬件资源,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通信线路、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上的有关信息。由于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并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户都能独立拥有,所以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资源。因而增强了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利用率。⑶分布式处理 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划分成许多部分,由网络内各计算机分别协作并行完成有关部分,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通信技术包含固话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也分为有线、无线通信,范围比较大,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人把计算机网络通信单独列了出来,即分为数据通信和电信2大类,电信业务主要是通信产品研制、开发、推广、销售,以及通信工程

类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主要是为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商服务3的。这些就是本学期所学到的,不是很精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但我相信,只要你想学,没有学不会的虽然我们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的感受这门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是我们在大学修的最好的一门计算机课,然而我们学习这门课的路程才刚开始,生活不是别人给你多少金子,而是你利用别人给你产生金子的方法去不断的产生金子。日后的学习艰辛且漫长,学到更多的知识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这心得的最后感谢老师每节课都那么认认真真的给我们讲课。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所以我们应努力学习,为美好的未来奋斗。

14.《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四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程,于2003年春季学期首次开出,目前在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两个本科课程体系中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课程主学文字教材,经修订2005年第二版而形成的第三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三版)内容结构已有较大调整。

新版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般理论基础(第一章);以课程开发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第二至六章);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第七至十章)。

本课程现有文字教材1种,原有基于文字教材的网络课程已于2007年启用,学习者可以参考学习。新版网络课程将同步本网络考核方案的实施试行,原有录像教材一套10学时;IP课件5学时;直播课堂1学时,网络教学辅导资料若干仍可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特色是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学科特点是综合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论”与“课程论”的一般原理,因而可作为师范类专业的综合必修课程,为教师教育专业所共用。该课程文字教材由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主持专家担任主编,注意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综合、简明、实用的特点。

二、网络考核说明

(一)网络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形成性考核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即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网络考核成绩的评定原则上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国家开放大学有关方面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监督评阅情况。国家开放大学本课程主持教师负责与教学单位有关人员联系、沟通和解决有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考核的管理细则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考试中心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

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共计为4次。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以百分计,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分配每次考核的分值,其中第1、2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3、4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学生每次考核成绩按上述权重折算后相加,即为该生本课程学习总成绩(百分制,60分为及格)。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发布的考核题目要突出教学要求的重点,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网络学习条件来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各级教学部门要重视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来加强对一线教学过程的督导、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三、网络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预习完成本课程文字教材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六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

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学习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考核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30分)2.学习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30分)

3.学习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学习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学习小结。(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学习计划初稿和修改意见、本阶段学习小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发现自己学习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定信心。

(二)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绪论和第二至第六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二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网络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组成网络学习小组,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考核题目: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提纲应包括: 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30分)

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分析实例,吸收同学的认识,总结说明基本的理论观点。

(三)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第七至第十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三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报告(字数在1000-1500字),并通过小组讨论征集修改意见。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教学过程改革尝试的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30分)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30分)

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归纳小组讨论形成的意见,并提出可以进一步讨论的要点。(4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

评分:教师重点考查学习者的工作过程,判断其选题是否可行并具有实用价值,考查所使用资料是否详实、科学和来源清楚,分析学习者在实践问题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注意:防止出现抄袭,凡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四)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全部内容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五周的星期二。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八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以上考核方案,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执行。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

15.《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五

《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三维造型、工艺分析、自动编程及现场加工能力。下面以数控铣床自动编程技术为例从授课内容研究、课程组织形式和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授课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考核方法及教学实践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1 授课内容的选择

1.1 CAD/CAM软件的选择

典型的CAD/CAM软件主要UG、PRO/E、CAXA、Master CAM及POWERMILL等。在软件选择上靠考虑服务对象的实际, 培养对象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的可以选用UG或PRO/E等; 培养对象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可以选择CAXA或Master CAM等。

1.2 主要授课内容的确定

在授课内容选择方面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体现“实用性”的特点, 杜绝大篇幅的理论讲授, 而是以项目为载体, 结合工厂加工实际, 融入“必需”、“够用”的知识。以UG为例, 可以进行以下内容教学:建模模块可包括:基本体素建模项目、线框建模项目、草图建模项目、装配建模项目和工程制图项目;自动编程模块可包括:平面铣削项目、型腔铣削项目、固定轴铣削项目、孔加工项目等必修项目和非固定轴铣削项目及高速铣削项目等拓展项目;加工模块可包括:典型平面类零件加工、典型凸模零件加工和典型凹模零件加工等综合项目。

2 课程组织形式及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实践性强, 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课程主要组织形式, 依托计算机开展造型、编程及零件加工仿真教学, 依托数控铣床开展典型零件的数控现场加工教学。融“项目研究”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为一体,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 开展项目研究,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3 课程实施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3.1 项目选择和教材问题

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依据职业技能标准, 结合企业岗位生产实际, 汇总专业应用的主要信息, 经过加工处理, 提炼出主要知识点, 联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 共同选择典型案例并组织开发适合区域行业特点的、实用的教学教材。

3.2 师资问题

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现场教学,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厚的理论基础, 而且要求拥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知识结构不能跟企业实际脱轨, 因此实施时, 师资问题成了较大阻力!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 可以让学校的专业教师开展机房部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现场加工实践, 即保证了较厚的理论基础, 又让所学知识紧密贴合企业实际。

3.3 教学资源问题

三维造型部分和自动编程部分的教学资源都是没有问题的, 每个学生一台电脑还是容易保证的, 然而到了实践环节, 由于数控机床数量和教师数量的问题, 常会使实践环节仅仅流于形式, 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可以采取分批学习的方法, 进行小组划分, 每个小组的同学要进行具体分工, 一部分进行工艺分析, 一部分进行编程, 一部分用VERICUT软件进行仿真加工, 一部分进行现场加工, 然后不同的项目, 角色互换。这样即保证了学生都参与到了实训教学中, 而且较好的解决了实习资源问题。

3.4 学生成绩评定问题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 应改变以往的一张试卷确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注重学生的平常学习情况的考查, 主要采用过程考核的方法。可从课堂表现、阶段测验、作业、仿真加工和现场加工等方面进行考核, 最终确定成绩评定结果。结合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合理分配各考核内容所占比重:课堂表现 (10%) 、作业 (10%) 、阶段测验 (20%) 、仿真加工 (30%) 和现场加工 (30%) 。由于考核常态化, 所以对学生的平常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学实践

本课程已按照这种模式开展了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企业对学生的反馈也较好, 课程整体效果不错, 希望能给同行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无论是在高职教育还是在中职教育中, 我们都会经常有“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提法, 可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开展“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 对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较好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的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及相应的考核措施, 希望能给从事数控技术教学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伯秀.理论与实训一体化在数控教学中的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 2011 (11) .

[2]吕宜忠, 宋英超.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2) .

16.《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六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建设 项目教学 实践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其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形成培养为目标,构建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专业课程,为培养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课程的原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体现出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职业能力强调的是从事某一职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能力,即在复杂的工作情景中进行计划、采取行动并最终对行动的结果进行检验的能力。职业能力不等同于操作技能,工作过程也不等同于操作过程,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至少包括计划、实施和检验三个阶段,操作只是在工作任务的实施阶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建立起来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系统地分析工作过程,必须全面理解工作过程的要素,即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以及社会、企业、顾客、受教育者、法律或职业标准对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选择,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职业教育课程要想体现其职业性,课程内容必须直接以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与工作情境相关的工作过程知识为主,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其次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和技能,按照工作过程环节来编排和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序化。

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课程的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构建具体流程如下:

2.1 基础调研和分析阶段 要明确专业设置、专业内涵、专业定位,明确按照职业岗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建设的基础。主要任务是了解市场需求,明确专业方向和专业内涵;了解岗位需求和用人需求,明确人才定位、人才规格;了解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要求;了解教育与培训现状,分析问题根源,提出课程开发的对策和建议。此阶段工作主要由一线骨干教师完成。

2.2 典型职业活动调研分析阶段 典型职业活动是在职业活动中对于完成产品或项目起重要作用、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工作。这些活动既具有该职业的典型职业特征,体现综合化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同时又具有促进该职业的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每一项典型职业活动的完成都要经过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估七个环节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具有特定的结果。典型职业活动调研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这个阶段要确定职业岗位的典型职业活动,并对典型职业活动的职业特征,从典型职业活动描述、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具器材、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以及职业资格标准8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描述。这是课程开发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进入专业核心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此工作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专家的作用,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2.3 专业课程结构设计阶段 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进行专业课程结构设计,要遵循课程具有教育价值原则;以工作过程逻辑排序,要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原则、理论实训一体化原则。专业课程结构设计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的难点。此阶段工作要充分发挥课程专家和企业专家的作用,骨干教师、教研人员和课程专家共同研究设计课程结构。

2.4 专业课程标准制定阶段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文件,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与教学方案相配套,是师资、教材、教学资料、教学设备配备的依据,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完善的课程标准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组织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专业标准的统一。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参考课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标准、教学实施建议等内容。此阶段工作主要由骨干教师和教研人员共同完成,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论证,以确保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5 专业课程标准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 制定好课程标准后就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过程,并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验收。课程教学是具体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即教学实践。课程验收就是对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可以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进行,也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考试考核。

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以建构主义的学习原则为基础,把知识的获得视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的实施及工作成果的评价,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成,项目教学法即是其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是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学的。下面就该课程教学我们的教学作法进行具体阐述。

3.1 调研 我们在设置该课程时,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教师学生利用假期、实习时间对企业走访进行问卷调查和咨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方法,对山西省等全国十多个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求是:网络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主要有网络安装与调试、网络管理、网站设计与维护、网络应用能力等。根据调研结果,经过省、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的共同论证和指导,我们确定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熟悉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络的规划、组建、管理和维护,掌握INTERNET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具备良好职业道德,适应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和维护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2 根据典型职业活动设计教学项目 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的典型职业活动有:计算机网络工程的招投标、网络工程实施与调试,网络工程验收等工作任务。但这一典型职业活动包括很多内容,不可能一下完成。为此必须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划分为一个个工作项目分步实施完成。经过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估七个环节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一个工作过程都制定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从而完成整个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如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的招标与投标设计为一个教学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收集的用户需求信息,分析用户需求,查找资料,制定投标方案和标书。还有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实施方案也可设计为一个教学项目,要求学生制定一个详细施工方案并书面报告。除对文案设计成教学项目外,还可以对网络具体实施工程的技术工作设计成教学项目,如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为一个教学项目,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软件与协议配置等都可以设计成教学项目,这样做就可以将网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成一个教学过程,避免了网络理论知识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使学生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项目的同时,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学到了实践技能,又能将理论实践联系在一起,获得了工作过程中的隐性知识。

3.3 制定课程标准评估课程设计教学项目 在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仅有教学项目设计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对教学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价,对每一个教学项目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完成教学项目情况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保证用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效果和教学质量。如对学生制定的投标方案标书进行审议评价,指出其出现的错误。对学生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评价,指出方案中存在的不符合网络工程要求的内容进行改正。

通过评价教学项目法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人才培养,使培养人才真正实现与企业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就业,一毕业就能够顺利工作,成为工作骨干人才。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山西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办十多年来,从最初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到今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该课程经过不断整合,教师不断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参考文献:

[1]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2]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作者简介:

上一篇:11月工作简报下一篇:学习经验演讲稿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