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2024-11-27

简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13篇)

1.简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篇一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21世纪的到来,世界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但是一些动荡不利于和平发展的环境因素依然存在并实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我国成为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亚洲所有的习惯性分界,中国都与之相邻,所以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和中国息息相关。

目前,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争取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在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我国有较多共识。很多国家长期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在国际舞台上一直与我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经济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中国的发展首先给周边带来机遇;周边的繁荣,也使中国从中受益。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强,周边正在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从安全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以及发展战略有直接牵动作用。维护周边安全是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周边动荡,则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干扰。

我国周边政治格局的发展可以具体分析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俄罗斯与中国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

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四、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 的和平与稳定,企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干涉中国的内政。在领土方面我国与印度也存在着许多分歧,当印度有了足够的政治决心,并且能够控制其国内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能在一些领土争端问题上作出必要的妥协,中印关系才有可能进入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而印度离这样的心态仍有相当的距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近年来由于受美国重返亚洲的军事战略影响,菲律宾故意巴结美国,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军事、经济合作关系,在美国的背后支持下,大肆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盗采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由于南海问题相当复杂,我国政府面对现实,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但是,菲律宾当局主观上认为:中国在南沙问题上鞭长莫及,加之内部及国际因素多方面的掣肘,根本无暇顾及。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

中国最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一贯提倡和平发展,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是中国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国际责任的现实体现。

当前,放眼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日益成为主流,世界各国正面临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又将为亚洲和平与合作,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增色。中国期盼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共同创造互惠共赢、春色满园的美好未来。最后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人们能够幸福安康。

2.简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篇二

上世纪90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美国企图建立单极化世界政治格局的企图一直未能实现, 国际政治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为有利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中国实力的不断壮大,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力量差距”逐步缩小, 使一些国家, 特别是与中国具有利益冲突的国家感到不安。在亚太地区, 尤其是中国周边地区, 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 这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提高警惕, 加以防范的。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 太平洋的西海岸, 在亚太地区邻国众多, 周边共有邻国二十多个, 其中陆上接壤15国, 隔海相望6国, 尤其是与多极世界中的多个大国为邻, 这一切都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得极其复杂。中国与许多周边国家在历史上有着疆界纠葛, 有的甚至发生过战争。以印度为例, 印度于上世纪90年代初调整国家安全战略, 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 为此, 军事战略由“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一直把中国作为其安全战略中的重点对象, 其几乎所有的主要外交活动都在围绕着中国展开。南沙问题是一个影响到国际安全形势的火药桶, 许多国家不择手段地开采使得南沙地区形势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是影响到中国国际安全的又一重大隐患。日美同盟的存在和日本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使我们的军事安全战略受到很大牵制, 日本军国主义日渐猖獗更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不祥的阴影。因此, 从长期来看,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需要高度注意的。而中国周边安全实际上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同周边大国关系的处理上;在中国的这些亚太邻国中, 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美、日、俄等大国。因此, 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冷战后, 由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 亚太四大国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与中国关系比较友好和稳定的是俄罗斯。前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与艰难后, 目前正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任总统期间, 加强集权、重振军备, 国力日渐发展。由于冷战后中俄两国在诸如维护《反导条约》、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等重大国际问题的认识上有很大的公共点, 因此这些年来, 中俄两国关系发展也比较迅速。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又签署“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进一步发展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不仅对双方互利, 而且也有利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1996年中俄两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同建立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在此基础上, 2001年加上乌兹别克斯坦, 共同签署宣言, 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全面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大大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关系的形成与加强, 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友好合作, 并将其不断推广到经贸、科技与人文领域, 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 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稳定与和平, 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因素中, 中日关系一直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日本在历史上曾数次侵略过我国, 迄今为止, 日本国内仍有人拒绝承认这段历史, 甚至国家首脑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冷战结束后, 日本国内右倾势力抬头, 在否认侵略行径的同时, 鼓吹修改和平宪法, 增加军费, 扩大日本自卫队作战功能与区域。为此, 日本加快重新武装步伐。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 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 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这些都对中国周边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目前中日关系中存在的对中国周边安全有影响的主要问题有:钓鱼岛的主权争端、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暧昧态度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日是近邻, 两国关系友好发展对双方都有利。尽管日本潜在的军国主义对中国国家安全会有不利影响, 但日本国内和平力量以及赞同中日友好交往的力量仍然占主流, 而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也始终保持警惕, 这些都有利于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 也有利于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

在中国周边国家中, 对我国安全环境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美国了。由于美国在当今世界拥有的超强实力, 以及在亚太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引起的联动效应, 中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就构筑了新月形包围圈, 使中国安全环境极为险恶。90年代以来, 中美关系有所缓和, 1997年中美两国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进入21世纪, 美国日益重视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企图建立由其领导的亚太多边安全机制, 逐渐增加它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军事力量, 并把遏制中国、防范中国崛起作为重要目标。克林顿对华实行“遏制”和“接触”政策。小布什上台不久, 便否认了克林顿政府与我国建立的“面向21世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他认为中美不可能存在协作关系, 只是战略竞争对手。 在美国看来, 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在国际社会尤其是亚太地区地位的迅速上升, 会削弱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因而近年来美国的亚太战略带有明显的防范中国的意图。美国全面加强同日本的安全防卫合作, 扩大日本军力的活动范围, 甚至试图借助日本的力量, 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威慑力, 矛头直指中国。同时不顾中国政府强烈反对, 多次对台军售, 企图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 使得我国统一的难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 美国势力近年强行进入中亚, 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9·11”事件使美国借阿富汗战争, 率领北约插入了欧亚大陆的心脏, 这一切都是中国周边安全潜在的不利因素。

当然, 我们也应该看到, 美国从长远利益上将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 但也不排除在某些特定时刻和领域同中国开展战略合作。由于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发展方式上有着许多差别, 因此美国始终对中国怀有戒心, 将中国看成其称霸世界的重要障碍, 把防范甚至遏制中国发展作为始终不变的战略目标。但在当今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 美国在诸如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核武器扩散、化解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上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因此现在和未来很多场合, 美国对华政策也存在缓和和改善的可能, 从而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向有利于我们的方面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 国际安全形势正发生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要安全、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但另一方面, 世界总体和平与局部战争、总体缓和与局部紧张、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相伴相生, 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各种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 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 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正确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国邻国众多, 各国社会制度不同, 发展水平各异, 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 不少国家与我国交往很深, 接触很广, 历史上的一些恩怨现在仍有影响。因此, 在中国周边地区, 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和不安定因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国际社会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中国所拥有的经济利益, 使他们也不愿意和中国搞得太僵, 这一点将有力地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 积极开展周边外交, 通过发展与亚太大国的经贸合作, 在互相信任基础上建立多边磋商机制, 发展和巩固伙伴关系, 从而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3]唐世平.塑造中国的理想安全环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4]孙建社.世界格局与中国安全环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3.中国周边安全面临三大挑战 篇三

第一,大国关系的变动。奥巴马政府不会放弃在实施“亚太再平衡”的过程中继续加强对华防范、竞争、遏制的一手。美日澳在布里斯班举行三边首脑会议、美军提出“防卫创新倡议”已能说明问题。中美关系将继续在既合作又竞争、既对话又摩擦的轨道上滑行,双边竞争性的一面更加突出。如何应对中美分歧、同时避免双边关系被第三方所“绑架”,仍是中美关系的主要议题。

虽然中日达成“四点共识”,但是两国关系转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安倍继续强势执政,有可能加紧推进政治右倾和防卫解套,加之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这也增加了中日处理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和压力,中日关系不排除波澜再起。

随着乌克兰东部局势重陷危机,美俄、欧俄关系再度紧张。全世界是否不得不在美俄之间选边站对?中国是否还能够保持“适度超脱”,利用战略机遇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存在很大变数。

第二,海上争端的管控。周边各国在管控海上争议方面采取了一些危机预防机制,但是整个海上争端态势并没有得到缓解。在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是否会收敛挑衅态度,马来西亚又会如何利用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提出新议程,都不容乐观。中国如何在坚定维护主权和权益的同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考验中国周边外交。推进南海海上合作和行为准则的磋商自然有助于稳定南海局势,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比确定“双轨思路”困难。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入攻坚期。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关键期,从目前来看,至少面临四方面的挑战:一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怀疑;二是大国博弈,一些大国出于担心“一带一路”与自己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构成挑战,不仅自己排斥“一带一路”倡议,而且设法加以遏制。三是中国如何妥善化解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四是如何保障中国资金和企业的安全。

4.简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篇四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陆地边界长2.2万多千米,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日本,韩国,东南亚多个国家隔海相望。随着21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加强,世界经济也不断发展,但是有关乎利益的问题上就会有摩擦和纠纷。近年来中国经济发速发展,在世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很不稳定。

首先,由于中俄关系中最麻烦的边界问题已在2008年得到彻底解决,黑匣子岛也进行了重新分割。现在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不仅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机制。双方承诺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两国又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轴心国。因此,在北部应继续发展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扩大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加强双边政治军事互信与协调,共同应对本地区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危机。而在东北地区,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东北的稳定甚至间接影响着渤海、黄海的安全。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半岛的由于朝鲜的激进行为,加之美国有意向中国示威。美、日、韩三国在黄海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航空母舰也接近了中国主权海域,一度引起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其中钓鱼岛事件也引起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可见,中国黄海地区安全环境存在不稳定因素。国家通过外交,来维护东部地区环境安全。

中国海域面积广阔,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一直是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常常受制于岛礁主权的争执,而2011年越南菲律宾先后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并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已经成为维护我国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

西藏、新疆地区也是我国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些企图分裂国家的人的挑唆,2个地区经常发生恶性抢砸斗殴事件,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合社会稳定。国家要加强重视,维护地区稳定来西部地区实现安全环境。

5.简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篇五

十八大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正在抓住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在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挑战。总的来说,我国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但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威胁,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就是其中最大的威胁之一。如何面对周边安全挑战,维护我国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促进我国的大力发展,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它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周边安全环境是国家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是制定国家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太平洋西岸和欧亚大陆东部边缘地带。幅员辽阔、陆海兼备的特点让我国具备巨大的战略优势,有利于合理布局和配置国防力量,提高战时生存能力和持久作战能力。但同时这也让我国面临着陆海两个方向巨大的战略压力,尤其我国所在海区被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第一岛链”包围,如果不能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我国的战略空间将会受到限制,这更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海上的战略压力。

其次我国陆疆与14个国家接壤,分别有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同时我国海疆与8个国家相邻,分别有日本、韩国等国家。总体来说,在我国陆海周边的国家一共有20个,而且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在社会制度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君主制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在文化方面,中国的儒家文明和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以及欧洲文明相互交汇;在宗教方面,存在着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等。这些巨大的差异都客观引发了许多问题、矛盾和冲突,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美国对我国实行遏制政策,始终是我国周边安全不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美国的遏制政策正在不断加紧步伐。美国积极调整其全球战略部署,将战略重心再次转向亚太地区。美国在中国东部,巩固其与日韩的军事同盟关系,增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在中国东南,一边坚持对台湾出售军火,支持台独事业,一边利用南海主权问题不断挑拨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在中国西南,联合印度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近年来,美国还以“反恐战争”之机,加紧在我国周围投布棋子,加强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我国周边地区发生冲突也会给我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自从发生“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危害我国的周边安全。在我国西部边境印巴对立的加剧和严峻的军事对峙,对我国的边境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我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以及与朝鲜、韩国之间关于黄海、东海大陆架划分,与日本之间关于东海大陆架划分和钓鱼岛的归属问题,都存在着严重的争议。而且这些争议在短期内都很难得到解决方案,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争端和诱发军事冲突。

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也不容低估。最近,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这三股势力内外勾结,对我国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境外“东突”恐怖组织和“藏独”分子的力量已向我国进行渗透,他们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造了一系列危及我国安全稳定的暴力冲突事件,已经对我国的发展、稳定和统一构成了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周边安全环境对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际地位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十八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外部环境,积极促进周边总体和平稳定与发展,切实维护自身主权与利益。虽然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历史证明,国家主权高于一切,没有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维护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虽然我国周边的安全正面临巨大的潜在威胁,但是从过往历史看来,现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我国与周边的关系相对以前已得到很好的改善和发展,周边安全环境已相对总体稳定,这是我国自成立以来大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实践证明,维持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正确战略选择,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与良好意愿。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和亚太地区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维护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需要我国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措施与对策。

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邓小平爷爷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党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靠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靠发展;完成祖国的统一大计,更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进步,还要靠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

我们要以积极的政治、外交活动争取解决各种利益冲突。首先,我们要继续加强与俄罗斯在经贸、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努力争取与印度关系有新的进展,继续发展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友好关系。其次,我们要继续推进与朝、韩友好合作关系,并与保持与美国的合作,避免局势失控。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增进与日本的相互信任度,对于具体争端,赢力求避免全局扩散。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在东南亚的战略合作,以经贸为基础,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计划,在推动区域合作的同时,通过安全对话,加强与东盟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我国应加强对国民的国防教育。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在用尽各种办法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因此我们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国防意识教育,警惕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渗透。我国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我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实力。我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与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密切相关的,强大的国防建设,不仅具有巨大的战斗力,而且具有巨大的威慑力量。它对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推行睦邻外交,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只要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之上。

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大力推进文化交流还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的发展。

我国要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现今,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超强的战略谋划能力,尤其需要具备认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我国要运用好多边安全机制。面对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挑战,我国应积极参与和地区多边合作,努力营造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因此,中国应高度重视并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等合作机制,将战略目标放在更多元的环境之中,通过利益捆绑,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

6.浅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篇六

还记得教材前言部分的第一句话“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曾受过战火的洗礼,但我们不能忘记国家必须有强力的军事保障才能保证国家的主权不受他人左右。这个学期的军事理论课让我对国家军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近一个学期的军事理论学习,我了解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其中,最令我难忘、深有感触的就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我国所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十分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安定因素。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十分严峻复杂到相对和平安定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为此,我们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从而缓解了周边安全的压力。20世纪20年代末到60年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同时受到了来自美苏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但我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毅然顶住了压力。20世纪70到80年代,随着中美建交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了很大提高。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但此时我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从而争取到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鼓吹的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因此作出了不同反应。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我们和周边国家在领土、边界、岛屿、海域的划分及归属问题也存在纷争。其中最为热点的我觉得应该是南海和东海的问题了。就在今年五月2日至7日,越南无视中国主权公然越界到中国西沙攻击中国钻井平台,接着又在国内示威游行,最后事态升级演变至暴动,直到现在事件仍然在对峙中。翻阅中越关系的历史,我了解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南越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不断挑战我国南海主权,同时期的北越政府因需要中国的支持,力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保持一致立场.至60年代末,基于大国关系的变化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北越政府支持中国的立场开始发生动摇.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南海潜在的巨大石油资源和南海重要战略地位的吸引,加上中越关系的交恶、破裂,越南公然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南沙群岛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为核心的中越南海争议,与战略资源的攫取以及地缘安全交织在一起,加之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各国海洋主权观念的增长等因素,中越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和激烈。

复杂的历史背景并没有扰乱了我的思路,反而让我对中越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越南今次爆发反华,源于我国钻进平台在西沙海面钻井作业。越南派船干扰,双方大批执法船艇对峙以至碰撞,越南民众起初只是游行示威,要求中国钻油台撤退,取消钻探,然后事态升级演变至暴动,冲击华人(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商人)开设的工厂。在我看来示威之所以会演变成**,和越南当局的纵容不无关系。越南政府是明令禁止示威活动的,而近日中国驻河内大使馆外的示威一直持续着,这正表明示威得到一向迅速镇压任何形式公众不满的越南政府的默许。越南政府为了政治利益而乐意看到也默许民众举行反华示威,但却万万没想到示威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而越南这次也是得不偿失,自以为聪明地尝试鼓动民族情绪以达到政治目的,结果是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华**不但严重损害了越南的国际形象,也让自己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经济成果一夜之间丧失殆尽。越南反华并非孤立事件,还有与有争端的岛屿有关,结合中国与菲律宾就黄岩岛等岛 屿的主权争议、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国同一时间要处理3个海上领土纷争,而且都有潜在军事冲突风险,加上美国的幕前摆弄、幕后操控,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生态极其严峻和险恶。越南故意闹大事件争取支持向华施压。

7.简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篇七

中国战略文化的第一个层次是哲学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应该说中国人是非常和平的和具有包容性的,讲求天下大同与和而不同。我们曾提出和谐世界、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理念,就是与这个自古以来的传统一脉相承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战略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应该说中国的国家战略,至少是从明朝以来,基本上是以防御性为主。第三个层次是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从历史上看是比较现实主义的。应该说,对态势的分析总是建立在现实实力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中国战略文化有这样一个欠缺,即这三个层次的脱节。但我们现在提出的新安全观和周边外交行动正在克服这种欠缺,使哲学、国家战略、外交战略三个层次至少开始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一,新理念挂帅前行,紧密指导现实外交。习近平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到,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个提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是中国古代那种朝贡体系,不是西方过去那种殖民主义国际体系,不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国际体系,也不是现在美国在亚太地区所搞的那种联盟体系。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战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军事联盟导致战争。二战的爆发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要反对军事联盟。习近平在会议上讲到“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现在这已成为中央的战略方针。同时我们看到,这种新的理念正在贯彻到我们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国防战略中去,比如说我们强调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和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所以我们现在不光是在哲学层次提出和平发展理念,而且已经是应用到各个层次中去了。

二,将“一带一路”提升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引领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也是现在我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指导方针。而且,习近平告诉邻国不光可以搭便车,而且要搭快车。这也与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完全不一样。奥巴马就批评中国搭美国的便车。但是他没有想到,即使中国曾经搭过美国的便车,美国从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当中是得到了非常多好处的。回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既停滞又通货膨胀。因为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阵营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值冷战结束、全球向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得益,而美国其实也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中得到了很大的利益。美国的GDP在冷战刚结束时是两万多亿美元,现在已经接近17万亿美元。因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厂。我们向美国提供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能够保持较低水平。美国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出来,并且增长率较高而失业率较低,也与中美贸易有关。

三,将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相结合,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我们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同时我们的思路就是通过提供国际和地区的公共财产,不仅发展我们自己,也使周边能够稳定繁荣。中国主动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丝绸之路建设基金等。同时我们强调互联互通,包括要高铁通、光缆通、港口通。我想将来“一带一路”要实现五个“流”——智慧流、金融流、贸易流、信息流、人文流。这种大互联互通的格局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向。总体上来讲,我们的外交是一种很积极、很有利的外交。

(作者为同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8.简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篇八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检查情况如下:

(一)对校舍建筑物进行检查,未发现安全隐患。

(二)周边不存在生产经营有害物品和危险化学品企业。

(三)学校周边场所消防安全状况良好。

(四)学校周边无建设项目施工。

(五)学校场地为对外出租,更没有从事易燃、易爆、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或用于停放社会机动车辆。

(六)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七)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备符合规定。

(八)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符合规定。

(九)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危化品安全管理符合要求。

(十)学校制定了有关应急疏散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十一)学校有值班制度、夜间防火巡查制度并落实到位。

(十二)学校其他的安全情况也都正常。

苏家店镇一中

9.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研究 篇九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及应对策略

11级公共事业管理1101班 杨和元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国家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国家安全;周边环境;安全环境

《左传》有云: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国家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周边围绕着为数众多的邻国,而有些邻国又往往对中国并不友好,有的甚至虎视眈眈。中国周边的人文环境也非常复杂,这里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宗教差异巨大。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临如此复杂、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

(一)面临的有利因素

1.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我国周边国家众多,是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除接壤的邻国外,还有不接壤的邻国。中国政府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主张“睦邻、富邻、安邻”。特别是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谋求建立与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良好关系,创造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与诉求。

2. 中国的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世纪的前8 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 年中国的GDP 达到4. 4 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7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国际社会普遍有一种预期,认为中国在未来不短的时期内,还会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

(二)面临的不利因素

1. 美国的安全战略及美日同盟对中国的影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直言不讳地把中国说成是它的潜在威胁和巨大挑战,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全球称霸战略的基点之一。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在未来的10 - 15 年仍将是难以动摇的。因此,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资金、技术来源以及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安全战略仍将是影响中国整体安全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日同盟作为冷战的产物,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美日军事同盟的新一轮强化,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2. 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

国际上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可以控制东南亚,从而控制整个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在230 亿- 300 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而东海大陆架位于中、日、韩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中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一是主权问题在海上方面最为突出;二是权益斗争在海上方面日益激烈;三是海上方面的战略态势相当严峻;四是信息化战争的威胁在海上方面十分严重;五是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远海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

3. 中印关系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真正的信任

印度并未放弃对华领土要求,它对中国的和平诚意仍有戒心。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一是我国政府主张的中印传统习惯线与印度坚持的非法的“麦线”之争。二是实际控制线之争。但对于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言,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猜忌、防范的冷战思依然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消极影响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而且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恶化的可能性。

4. 朝鲜半岛并不稳定

朝鲜核试爆不仅是对全球核不扩散体制的冲击,而且可能会引发该地区的军备竞赛,这些都是对中国安全的重大挑战。朝鲜半岛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但与此同时,怎样维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地位,确保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平衡,防止美、日、韩三角军事联盟对我国安全利益的威胁,则是严峻的现实;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将影响中国多年建设的“和平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半岛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有可能令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东部地区望而却步。

二、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策略分析

1.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推行睦邻外交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国内的长治久安,而且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建立和保持周边地区的和平和安定,发展和巩固友好睦邻关系,建设和平繁荣的边疆,就是我们最大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也是我们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中国不仅十分注意将睦邻政策的许多好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而且非常理解周边邻国对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持有的复杂心态。

2. 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

我国周边所面临的情况极其复杂,既有历史以来存在的领土、领海归属争议,又有较长时期以来政治、军事利益上的冲突;既有侵略与反侵略斗争的热点,又有争霸与反霸的意识形态上的长期对抗。伊拉克战争表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国家军事实力。建设可靠的核自卫和常规防务力量是绝对必要的。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样,但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3. 加强与美、日等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逐步削弱美、日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的举措。在政治上,中国把对美外交放在外交战略的优先地位,一直把加强对话,增加信任,增进了解和发展合作作为对美政策的基础。避免在一些非战略性问题上与美日等国形成严重对抗,同时利用日本急欲成为政治大国的心态和美、日在此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牵制和削弱美、日同盟。在经济上,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日益扩大的市场对美、日两国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对美、日两国的贸易,大力吸引两国的资本和技术,形成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存局逐步削弱美、日两国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状况。

参考文献:

10.中国目前所处的周边军事环境 篇十

我们是社会热点调研团,由于社会论点涉及面比较的广,我们大家分别选取了各自所关注的热会论点来进行调研讨论,同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忘彼此互相帮助,在发挥团结友爱精神的同时力求站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高度,完成具有高度说服力的有条理的实践报告。而我所选取的社会热点是中国目前所处的周边军事环境。我选择以最近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瓦良格号下水问题以及中国频繁密集的军演这两个热点话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众所周知,中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的下水成军,随着外界猜测的七一节点快要来临,这也越发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猜测。航母是极其具有战斗力的,是中国海军实力及综合国力的良好体现,对周边国家具有威慑作用。虽然有较多专家指出瓦良格号航母的象征意味更加突出一点,但从印度媒体发出的消息“航母有助中国实现多项战略目标“可以看出中国航母还是有较多作用的。

另外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军队军事演习安排之频密,为近年来所罕见。从本月3日开始,解放军在山东、河南两省进行大规模防空演练,演习以参加首都联合防空作战为课题,解放军正加大对“敌人”向国土以及重要战略目标纵深打击的防卫能力。评论称,此次演习向外界表明中国军事透明度正在获得空前的提高。像7月25日,南京军区炮兵部队在黄海附近进行了大规模实兵实弹演习,这种大规模远程火箭炮火力打击演习也属首次。参演的国产新型PHL03远程火箭炮,是解放军陆上最新型的火箭炮,军事科技水平不逊于美俄。7月26日,解放军北海、东海和南海三大舰队主力驱逐舰,在南海举行多兵种合同实兵实弹演练。外界评论认为,中国集中于黄海海域、山东地区以及南海海域的密集军演,都是发出警告信号,以强烈宣示中国的海域主权。

而且今年以来,美日、美韩、美菲、美越和最近的美日澳以中国为目标进行军事牵制的联合军演,在中国周边泛起波澜。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6月以来,美军与亚太盟国已举行近20场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令整个亚太地区感受到了美国军事力量的“无处不在”。为应对以联合军演为表现形式的“军事牵制”,中国在军事外交上也积极出击,打破围堵,展开上合、中国印度尼西亚、中泰、中智等联合演训,用以打破美国蓄意进行的军事围堵。中国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军事交往活动,尤其是中外联合军演。今年6月,中国特种兵飞赴智利,应邀与智利陆军特种作战旅突击连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友好交流,并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出色表现受到智利官兵广泛赞誉。6月4日至18日,“利刃—2011”首次中印度尼西亚陆军特种部队联合训练在万隆举行,进行射击、机降、突入、解救人质等科目训练。“利刃—2011”联合训练的成功进行,树立了两军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在“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演中,中国空军首次从本土飞赴境外执行轰炸。“突击—2010”反恐联合训练,为中泰两国之间举行第三次陆军联合训练。“友谊行动—2010”,则为中国和罗马尼亚陆军山地部队联合训练。今年中俄还将出动三军在朝鲜半岛附近军演。届时“和平使命-2011”俄中联合军事演习双方可能将出动海陆空三军。《紫荆》文章指出,联合军演不同于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软较量。在运用时,经常处于一种潜在的威慑状态,以达到影响对方的决策,实现自身意图的目的。中国在军事外交上的主动出击,亦有助于破解美国的“军事牵制”。

我们从瓦良格号航母即将下水以及中国、美国都加强与他国的军事合演来看,中国的周边形势不容乐观。的确,从所处地理位置来看,我们就可以想象中国的周边环境有多么严峻。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目前,这些国家与中国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邻国多,中国与邻国出现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就大,避免冲突的难度就大。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新的力量格局非常不容易。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意味着某一方面的利益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再分配,中国也不例外。因此某些势力是不会轻易让中国崛起的。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化,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争夺,其实质是对主导权的争夺。一个国家获得了某一方面的主导权,就会是这个方面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各国的争夺已从军事领域向其他各领域扩展。这使“战争”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从目前的形势来分析,中国可能面临的军事冲突应该是“有限”的战争。核武器出现前,国家间爆发的战争表现为从“小打小闹”直至消灭一个国家的大规模战争等各种形式,以消灭对手为主要目的;核武器出现后,尤其是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达到“核平衡”后,战争表现为有限性。目前,中国基本上与周边国家达成了核平衡,这使得中国与其

他国家发生战争的有限性大大增加。因此从整体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周边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下面就由我具体来分析一下中国的周边环境如何的严峻。

首先,东亚和中亚地区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中国的军事压力剧增。亚太地区在冷战后被美国视为对其21世纪国家安全可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区,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中美根本矛盾不可调和,美国也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遏制立场,其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第一,加大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军事存在,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包括60%的核潜艇和F-22A战斗机;第二,加紧在我国周边投棋布子,强化美日同盟,拉拢印度、笼络蒙古,目前触手正伸向缅甸;第三,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并钳制中国,美国借反恐为名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打入阿富汗,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等等。目前,美国围绕我国东南西三个方向构建军事包围圈,对我国战略上围堵态势已初步形成,势必挤压我国的战略空间,使我国的军事压力尤其是西北边陲安全压力剧增,且美国不乏军事干预台海局势的战略企图,从而对我国国家主权与安全构成挑战,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冲撞”难以避免,中美两国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增大。

其次,台海形势虽有所缓和,但岛内民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美国因素依然突出,“台独”分裂势力仍是我面临的最大现实危险。国民党台执政已经两年,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台海形势有所缓和,两岸关系发展出现积极变化,但必须看到,国际形势和岛内政治生态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只要条件合适,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从民调上看,岛内主流民意并没有变,支持统一的群众仍是少数派,“台独”分裂势力的基础还在,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仍存在诸多变数;从政治走向看,国民党执政能力不佳,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很大,台海形势出现曲折、反复、甚至逆转的可能性严重存在,“台独”分裂势力仍是我面临的最大现实威胁;从军事形势上看,两岸敌对状态没有变,我国也并没有形成对台绝对军事优势,这是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最关键因素;且美国长期维持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现状的政策没有变,其对台湾

问题的干涉是必然的。

第三,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我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南海问题尤其突出。南海地区是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涉及我国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维护等重大问题。然而在中国南海,除了永署、华阳、东门、南熏、赤瓜、和渚碧礁由中国控制其他的岛屿都被他国强占。以越南和菲律宾为代表,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态度也变的强硬起来,直接声告那些海域岛屿是属于他们的主权范围。而且值得重视的是,日本、东南亚在海洋问题上有联手对我的趋势。而我国物资进出口的海上战略通道,也牢牢掌控在美国海军手中。海上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随着国家利益拓展,我国将更加重视对海洋的经略,而这势必引起外部势力的防范、围堵,甚至联手打压,我国海洋权益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四,西北邻国之印巴冲突问题以及来自印度的挑衅。近年来,中印关系明显改善,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不但不断蚕食我国领土,在边境有争议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还暗地里支持、鼓动“藏独”等我国内分裂势力,企图“以藏制华”。印度是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的大国,而且在边境有争议地区已对我形成局部军事优势,西南边陲情势不容乐观;但印度属于“占便宜”的一方,目前主要是“以攻为守”,且其与巴基斯坦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加之我国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印度对我主动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对于我国来说,必须加强中印边境地区战场建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第五,我国国内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不稳定因素增多,自然灾害多发,内部安全系数下降。首先,以“藏独”、新疆“东突”分裂势力为代表的民族分裂势力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勾联串通,组织恐怖破坏活动,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次,随着群众民主意识和公平公正意识的增强,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不公、所谓“精英”阶层的一些反社会反大众的言论、既得利益者对弱势群体的欺压、腐败蔓延、房价过高、就业问题、社会

治安恶化及毒奶粉、地沟油等公共卫生问题,导致矛盾冲突频发,很容易引发社会不满,由此引起大规模聚集、上访、围攻政府要地等群体性问题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削弱党的执政基础;第三,台风、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着国家安全。

但我们也不要过于紧张,中国周边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变,中国仍有可能争取一个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向好的因素仍在增长,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台海”形势趋于稳定,两岸和平合作势头加速发展,来自东南沿海方向的战略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陆上边界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印除外);三是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更为密切,政治合作也具有更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中国国际政治环境进一步改善;关键是中国国力日渐增强,自身的防卫和制衡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我国的周边环境既存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也存在局部恶化甚至多方向有事的可能。我们要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态

我们在努力维持和平周边环境的同时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抓紧做好有关准备,从容应对,以利于争取战略主动。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因为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我们不怕被人欺,落后挨打的事我们绝不会再让它上演。

11.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计划 篇十一

【第二学期】

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陇西县蒲河小学2012-2013学

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计划

【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平安建设、构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认真贯彻区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综合治理网络机构,将综合治理工作分解到学校各个部门,建立和完善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使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真正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完善、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我校将继续努力保持学校稳定,教育教学秩序良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洁安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安全的良好学习环境,为学校推进名校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工作目标:

实现减少、消除、扼制特大、重大责任事故,做到“四个到位,七个无”的工作目标,即:宣传教育到位、硬件设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各项制度到为;校园内无刑事案件及治安案件、无严重影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及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或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重大伤亡及伤害事故、无重大火灾隐患及火灾事故、无责任交通事故、无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及无传染性疾病流行事故、无人员违法犯罪案件发生。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学校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做好学校的综治工作,建立安全、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减少师生违法违纪现象。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主要工作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综治工作

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确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要切实做好对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落实学校安全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逐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形成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安全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协调工作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协调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形成“校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协调工作格局。要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学校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稳定。

3、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1)加强治安队伍的建设。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要求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组的成员要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2)提高技防水平。学校要在作好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有效结合的同时,还要求教工将贵重物品存放好,特别要加强对财务室、计算机房等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偷盗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安全。

(3)继续认真落实《陇西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道路安全与校车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严防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认真履行“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放火工作原则,定期实施日常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学校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5)整治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依靠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止网吧和淫秽书刊对少年儿童的侵害,净化校园环境,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

4、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1)要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切实杜绝教职工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2)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人,落实校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控措施,抵制各种有害信息侵蚀,筑起一道防迷信、反动信息的“防火墙”,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3)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活动。要经常开展各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要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中毒、”不稳定因素”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门卫、教学楼、专用室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和治安防范,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5、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综治意识

12.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小结 篇十二

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校园安全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及良好的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和侵害师生治安案件的发生,确保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校对学校的安全隐患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整治。现总结如下:

将校园周边分成了七个点,每个点一个组,同时,少先队大队部也将红领巾监督岗分成七组,配合教干一起值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

1.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教育学生不得乘坐“三无”车辆,教育家长在接送学生到指定接送点,不得将车辆驶入接送以内。

2.教育学生在家吃早饭,不得在小摊上吃早饭,不得吃刺激性食品,去掉挑食的毛病,3.加强路队的管理,教育学生放学站队回家,不得下队,更不得下队到摊点购买物品

4.对校门口两旁红领巾步行街的卫生进行了清扫。5.对学生上下学所经过的主要路段的建筑进行了排查,无开裂危房,路面上无障碍物,路面平坦。学校围墙及路边围墙进行全面排查,有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

6.经排查,我校周边200米以内,无“三室两厅一吧”,学生所经主要路段也无网吧等。

7.学校周边的商店经营情况总体较好,但也有一两户所经营的的少数几种食品中生产厂家、与生产日期不清,所出售的玩具有不符合安全要的。根据此情况,已与经营者进行了交流,请求他们配合学校工作,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是我校近期安全排查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小结。经过排查和整治,周边的环境已有明显改善。

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

13.存在周边环境安全隐患问题 篇十三

校园存在周边环境安全隐患问题

一是学校门口放学时秩序混乱。各种机动车辆横冲直撞,特别是出租车乱停乱放,违章占道阻碍视线,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学生家长拥挤混乱,严重影响学生安全出入;

二是高速公路建设给学校造成了交通堵塞的问题,放学期间人多车多,大型拉货、拉沙、运石料的车以及各种车堵塞路口,没有安全意识,不让道,抢行,险情不断。

三是地处十字路口危险地段,没有任何的安全行驶标志,例如:人行道,斑马线,红绿灯、前方学校车辆慢行等警示标志。出租车没有固定的停靠点严重阻碍视线。

校车管理:

交警部门应把学生接送车的管理纳入日常考核范围,从源头抓起。首先是在辖区范围内,对学生接送车建立详细的档案以便日后查询管理,并要求其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开展校车排查检查工作,通过定人、定点、定车等方式每天对校车运载学生情况进行查验。学校没有执法权力,对校车的管理只是表面的肤浅的没有真正的权利管理。其次严格驾驶人资格审查和安全教育工作,统一签订安全责任书、统一进行安全检测、统一进行驾驶人员培训。第三是继续加强路面管理,尤其是对超载,未审批,无标志等不合规范的校车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制度并且张贴在校车内,学校门口显著位置,便于家长、学生、学校、社会共同监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加大巡逻监管力度,依法查处校车超员、超速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还有一种状况是梁前等村家长自己雇车拉自己家孩子,车主驾龄不够等原因没有校车证,而且不把学生拉到学校门口,不在学校内等候学生接送,这种现象学校怎么办?

还有就是关于梁前、南沟、旗杆沟等村部分学生乘坐班车严重超载问题,这一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远,大部分又是低年级学生,他们都是由自己家长安排乘坐班车的,学生多达 50

上一篇:十二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下一篇:王勇在委机关“五四”青年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