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总结文(精选13篇)
1.大学体育总结文 篇一
青春助力中国梦 实干谱写新篇章
提到梦想,会想到马丁路德金发表的《I have a dream》著名演讲为打破种族主义吹响的号角,想到马云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致力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想到吴仁宝老书记“有难民先享、有福官先当”的信条,生命不息、服务不止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臶。因为有梦这些原本弱小的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正能量,为推动社会的发展甚至人类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是感性,除了物质需要要求我们去满足温饱,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懈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或者说是要有一种梦想的东西,去激励我们不断攀登、砥砺前行,通过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为社会创造价值。正如吴仁宝老书记把“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我最大幸福”,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和目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华西发展之路。正是我们这一个个小人物的梦想、家庭的梦、组织的梦交融汇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而我的梦想是践行四年前“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像老书记一样成为一名新农村建设者,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在转型期全面提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村居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一头连着党政机关需要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一头连着千家万户需要听民情、解民忧、帮民困,是沟通上下级的重要纽带,也是各级行政机关的神经末梢,可以说虽然层级较低但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所在的园区经历了开发建设、拆迁安臵,传统的以土地为依靠,以地缘、宗族、血亲为纽带的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被打破,由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编织成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正在全面覆盖,新的城镇化生活正在逐步形成。有人迷惘认为自己卖了父母留下来的土地断了根,有人困惑离开了熟悉的村巷、告别了邻居和旧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基
层的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正能量,立足平台、服务群众、构建和谐,起到稳定剂的重要作用。
要让群众拥有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习近平主席在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中提到:“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其中有梦想是前提和基础。因为拆迁安臵,对农村原有的利益格局进行了深刻的调整,有些群众对于新的集中居住的生活方式不适应,也有的群众还在为拆迁过程中自身的利益问题耿耿于怀,要化解这些心结,让群众有希望、有盼头、有梦想,大学生村官在本职工作中要学习掌握好市委黄书记提出的“一线工作法”、“问题工作法”、“绩效工作法”,深入百姓家中了解户情、民情,及时介绍上级部门的各项惠民、利民、便民的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园区建设现代化空港新城的美丽愿景,鼓励居民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美好生活。
要让群众获得实现梦想的支撑。梦想目标的设定是短期行为,而要把梦想一步一步付诸实施,保持居民群众敢想、敢干的热情,需要村居社区层面创造良好的环境,搭建各种平台来对接、助力群众的需求。可以建立“农家书屋”,开辟阅读角,推行流动书屋,举办阅读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为居民群众圆梦提供智力支持。组织有特长的热心群众为骨干、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文艺团队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主动邀请上级相关文化单位送戏、送电影,让居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居民群众圆梦提供文化支撑。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就业情况,登记失业下岗人员相关信息,利用社区居委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的优势资源,组织相关社区专场招聘会,利用社区宣传栏、qq群、飞信群等平台资源发布符合本社区居民就业需求的用工信息,为居民群众提供就业支撑。
要让群众在实现梦想的累计中不断前行。人的梦想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的梦想、家庭的梦想、娱乐的梦想、事业的梦想,是多阶段的有短期梦想、中期梦想、长期梦想,也正是从完成小的梦想、简单的梦想开始,逐步拉近与自己的人生追求的距离,逐步积累起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大学生村官在日常的走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去关注和搜集群众的各方面的梦想和希望,及时向社区反映了解的具体情况。社区党支部居委根据“能者可为”的原则,从社区日常工作的角度,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帮群众实现愿望。同时可以采取愿望认领的方式,在宣传栏公开居民群众的梦想,由社区居民中的各方面能人进行认领,构建起居民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社区服务网络。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四年的历练让我从一名基层服务的新兵逐步成长,但比照吴仁宝老书记这面先进党员的镜子,还存在的很多不足和差距,需要进一步立足基层平台,以老书记为楷模,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为群众解决一点问题、干好一些实事。有了机会、有了梦想,通过下一个四年的奋斗,相信我的大学生村官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2.大学体育总结文 篇二
一如何利用体育课进行人文教育
1将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高校体育课与中小学体育课的最大区别是教学对象不同。大学生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 在体育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理想、体育观、道德情操等方面还很幼稚。例如学生在800米和1000米的练习和测验中, 普遍感到非常恐惧, 特别是女生, 将此项运动比喻为上刑场, 她们认为体育课中没必要设置耐力跑, 和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 这说明学生不仅怕苦怕累, 而且功利主义的思想严重, 因此, 笔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把人文教育穿插在体育活动中, 例如, 在教跑步动作时, 先介绍优秀运动员刘翔的动人故事, 特别是刘翔与老师的亲密关系, 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有的学生表示要向刘翔学习,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这样才会获得成功;有的同学认识到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品德, 培养知难而上、永不退缩的顽强精神。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把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体育知识与人文知识并举
国家要强盛, 必须重视体育教育, 但体育与人文并不矛盾。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品位的创新人才, 一定是一个既具有健康体魄、充满智慧又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否则, 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例如, 排球是世界上一项公认的球类体育运动, 不仅仅是健身与弹跳并重的技术, 还包括深刻的哲学理论, 笔者在教学生打排球的基本动作时, 很多学生不认真, 情绪消极, 认为以后工作和生活不会碰到排球运动。为了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 笔者先介绍中国女排苦练本领、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 还介绍“铁榔头”郎平的动人事迹, 让学生感受排球运动对于人生的价值。同时,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排球运动项目, 对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介绍排球运动的特点, 排球以刚柔结合, 动作自然, 并将动态与静态巧妙结合, 刚开始让学生先学会基本动作, 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练习, 并进行小组比赛, 同学们感觉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合作运动的神妙之处。
3体育教育与情意教育并重
在体育教育中, 应强调参加体育锻炼和掌握运动技能是一种社会责任, 为国锻炼。笔者有感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如果能适时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事迹, 能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并表现在体育课上能认真学习和训练。例如在乒乓训练时将中国乒乓球队连续30多年获得冠军, 特别是李富荣、庄则栋、邓亚萍等为国争夺冠军的故事, 并结合打乒乓球的要领讲给学生听, 对学生的学习和操练都有好处;又如学生在开展其他训练时有畏难情绪出现, 笔者讲许海峰的成长过程及在23届奥运会为我国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联系现在运动技能的学习,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知难而进, 勇往直前。由于体育锻炼本身是一种艰苦的磨练, 通过体育活动, 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4体育教育与博雅教育的统一
博雅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 引导人们关注人类本身, 寻求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趣味, 养成高雅得体的礼仪举止, 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更多地依赖于人文教育。我们培养的大学生, 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 他们首先应该是身心健康的, 应该是快乐的。即使是物欲横流的时代,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都隐藏着美好, 渴望着美好, 诸如爱、真诚、奉献等等。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一直在思考美、追求美。人文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进而构建和谐的人生。所以, 在体育教育中笔者一直尝试礼仪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 例如将站、坐与列队等姿势与形体美的教育结合, 在前滚翻、后滚翻、引体向上、单双杠练习时, 用图片或多媒体进行讲解, 这样学生不仅很感兴趣, 而且动作也很自然。
5营造生机盎然的人文环境
要想方设法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 让校园和体育活动充满积极向上的人文气息。应当多给学生们一些自学时间, 让他们多参加一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 开展人文教育讲座, 引导学生读书、读报, 开展学术研讨、演讲、影视评论, 举行主题班会、辩论会, 举办艺术节和文艺演出, 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和诗刊, 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各种社会实践,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更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进了他们的心灵。
二高校体育与终身健身
高校体育要以终身健身为主要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学校体育学》中指出, 学校体育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为终身健身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高等学校体育目的主要途径。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和教材内容, 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培养考虑得少一些, 部分学生的全民健身意识还比较淡薄, 不懂得自身锻炼和终身健身的意义。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体育教学要以终身健身为出发点, 重视对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中, 要重视全民健身意识的教育,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锻炼活动满足学生对体育的要求, 使每位学生都能从活动中产生兴趣, 享受到健身的快乐, 体验到体育锻炼的无穷乐趣和良好的锻炼效果。
1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体育能力是多方面的, 在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中, 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以及身体锻炼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而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又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现代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 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 着眼于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 强调发展的终身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体育教学使学生增强体质, 掌握体育的知识与技能, 这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体育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 知识技能为中介, 这是通过专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的。
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排身体锻炼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运动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 组织能力。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在学生掌握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实践中通过身体活动, 亲身体会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所以体育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参加体育运动, 在体育活动中得以巩固提高, 从而使学生在健身活动中真正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树立新的体育观念, 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在走出学校后, 能有目的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和方法, 独立自主的进行健身运动。
2更新观念,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高等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健身作为指导思想。在注重“三基”教学和增强体质的基本指导思想指引下,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专项课, 专项选修课, 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 才能、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一专多能, 为其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从事终身健身打下基础。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活力, 使学校体育得到更好地普及与提高, 同时更有助于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这一改革措施, 为全民健身, 全民锻炼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体育辅导员。这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体育辅导员, 既有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 又有一二项体育专项技术和技能, 在社区性和地方性及企事业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中起着骨干作用。
3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 推进全民健身
高校体育课程是实施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学计划最基本的组织部分, 是实现预定教育目标的具体途径。体育课程概念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有关体育的多因素、多层次、多维度的动态复合教育过程。众多高校的同行们对此已有了共识。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 立意越高, 思路越广, 内涵越丰富, 措施越得力, 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效性自然也越好, 体育以身体运动形式达到教育目的, 它含有运动, 而运动又是健身的一种手段, 所以面对全民健身的新形势, 高校体育应增加学时, 延长学制, 使体育课贯穿整个大学时代。课程设置必须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有利于发挥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充分利用学校的场馆、器材等。在教材内容上, 要注意改进与引进相结合, 要根据高校的特点, 结合实际, 符合高校学生特点和师资、场地器材等条件, 有选择地利用便于锻炼身体、健身性强的项目, 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 应增加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高雅性的项目, 体现教材的科学、新颖和实用。
近年来国家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3.大学体育总结文 篇三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体育人文精神;人文体育;体育人文精神;
前言:体育活动是人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全面健康发展,可以满足人们强大的精神追求,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大副度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副度提升以及人们对健康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致使整个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更高、更新,现代大学体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就是体育人文精神。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大学生的实际客观情况,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计划,将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促进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充分发挥,使大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激发,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大事副度地提高,促进大学生掌握进行日常身体锻炼的基本体育技能和技术,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形成优良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得体育课堂教学能够真正的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在原始的学校体育教育对人文体育价值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以及在体育实践中也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体育价值方面的培养,导致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偏差,也忽视了引导大学学生对人文体育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领会,这显然对大学生培养和保持体育健身习惯是十分不利的。
一、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中的学生一般都存在终身体育意识不强、还不能充分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等等问题,具体来说其实质就是人文体育精神的缺失问题。多年来,大学体育教学深受陈旧体育教学观念的负面影响,在陈旧的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被作为教学的中心,单方面强调的老师的主导地位,弱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仅是课堂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教学是向学生灌输运动技能技术的过程,而测试则是检测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水平的手段,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理解是十分狭隘的,使受教育者成为掌握体育技能技术的机器而已。由因以前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主体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往往是散乱的,更有甚者相互间还是矛盾的,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思考如何利用广泛的体育学习,力球自己发展、自己完善,培训和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致使大学体育教学几乎将人文精神完全抛弃了,淡化了人本身对体育精神世界的追求,严重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培养以及完善人格方面的培养。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促使大学生的身心都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成为大的时代趋势。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最高价值所在,大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中去,并给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带来无穷的益处。。
二、注重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融入人文体育精神
1、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大学进行人文体育精神方面的积极影响
在目前的大学体育老师当中,还有部分体育老师在人文素养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就在于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课程主要以技艺性、技术性为主,几乎都是在技术层面上来确立教学任务,侧重于运动的结果和成绩,在设置课程方面,人文知识所占的比重极小。因此,为提升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大学体育老师的人文修养的有效提升是实现上述任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另外,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课程的开设以及评价都是技能技术为主,侧重于运动的结果和成绩,人文知识所占的比重极小。然而,课程的设置关系到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
2、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相当的高度,大学教育也成为了今天社会所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体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之一,设置体育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针对学生实施体育教育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早在2002年我国发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其中虽然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但对于运动项目的分类和课程模式的建设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各个大学都可以视本校的具体校情而自主设置体育课程,在本项工作中努力将本校的特色和风格充分展现出来,建构出适合本校校情的独特的本校体育课程模式。人文体育理念指导下设置大学体育课程,首先必须要将以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作为课程设置的根本,要满足所有大学生的不尽相同的需求,力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力求促使所有大学生都能在原本的基础之上获得自由、充分、和谐、健康的全面发展,力求设置的课程能够反映出鲜明的个性性培养。随着经济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投入也随之加大,大学体育中的硬件设施水平也得到了大副度的提升,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就开始向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让学生按各自有兴趣的体育项目开展学习的方向发展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既给大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学习空间有了较大副度的提高,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学生还可以按照个人喜好、专业特点、设置的内容以及个人的实际需求而选择体育项目,使其更能有效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去。其次,在实施多样化设置体育课程时,还要使之遵循大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满足学校教育的整体要求以及体育课程的本身规律的前提下,可以面向所有大学生设置各个体育项目的低级班和提高班,使体育课程在整体上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弹性,不那么死板,以期能够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满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体育、保健、安全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促成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使大学生的体育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使之能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其中不自觉地形成自己的体育价值观。
3、重视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体育精神教育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人文体育精神方面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问题,而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应环境和气氛的营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形成人文体育精神并不是都是靠课堂教学或考试的实施,而很多都在靠学生本人在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对体育本身的感悟和体验。这就需要学校要具备必要的体育教育基础设备设施,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展大量的体育运动,满足大量的需求又不一样的大学生,以保证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体育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最大变化是逐步从生物体育转到了人文体育观,面向所有学生,大力彰显大学体育的休闲娱乐性和健身性,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理念和体育能力;也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使大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使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他们能在未来很好适应全球化、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作者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参考文献:
[1]蔡珺,王东.论人文体育观的确立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
4.大学体育活动总结 篇四
“阳光体育”活动以来,体育学院作为牵头单位之一在工作的推进中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使该项活动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就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到位,制度保障有力,推进科学有效
(一)学校重视,制度保障师生锻炼时间
在副校长、校体委主任祁晓玲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级部门对此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制度,确保了每周两次、每次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例如:教务处周二、四下午不进行课程安排,挤出16:30——17:30这一时间周期,保证了全校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体育学院领导班子更是把这项活动作为本期工作重中之重,通过启委派一名副院长专职负责;坚持每周都到体育场督导锻炼活动的开展;依托公体课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本学期共有150多人次到现场指导各项锻炼活动等举措有效地推动了阳光体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二)领导垂范,师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气势如潮
自2月24日阳光体育活动在狮子山校区启动以来,学校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先后参与各项阳关体育活动。党委书记高林远、校长周介明、副校长祁晓玲、张健等校领导带头多次参加了学习太极拳、健美操运动,以实际行动为我校群体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也使得阳光体育活动的普及得到有效的推进。教职工阳光体育活动展演,体育学院更是派出了多名教师、学生深入各学院指导广播操、健美操、太极拳等项目的练习,通过大众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全校教职工参与热情无比高涨。
(三)从实际出发抓落实,改善制约锻炼活动开展的因素
体育锻炼离不开必要的活动场地和器材。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场地、器材短缺的矛盾凸显。面对困难,学校各级领导群策群力,通过多方组织和协调,目前狮山校区原露天羽毛球场和气排球场改造、成龙校区1、2、3实验楼和学院办公楼顶层以及东、西苑乒乓球台等设施的兴建已告完毕;新的露天乒乓球场已在拟建之中。
二、因地制宜,科学谋化,活动项目内容丰富。
由于狮子山校区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极度匮乏,体育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就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向主管校长祁晓玲同志专题汇报。祁校长更是多次组织全校各职能部门开会协商,共同探讨活动开展的方式,站在谋化全局的高度经过科学慎重的研究决策,确定了活动的具体形式:
(一)运用现有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块运动场,开展全校师生的健美操、瑜珈、太极拳活动。
(二)用现有的8个篮球场中的4个,在相应的时间开展全校20人制篮球友谊赛。
(三)由校工会组织,体育学院协助,开展全校教工广播操、健美操、太极拳展示活动。
(四)各学院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
三、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阳光体育活动成果喜人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阳光体育活动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科学化、普及化、常态化的发展态势。活动准备阶段周密的策划和安排,具体表现在启动前的策划、场地的安排、成员间的动员和宣传和启动后活动的开展等各阶段的扎实工作,终于使得活动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并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巩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的活动,获得到了师生们的交口称赞。据不完全统计,只是每周二、四下午,全校即有13000多人次的教师和学生就近参加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其中约有余人次参加阳光篮球赛;教职工阳光体育活动展演也有23个队1000余教师直接投入其中。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了群体性活动广泛开展,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普遍改善。但是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中学阶段社会、家庭对体育运动的不认同、不理解。客观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唯文化成绩论观念短时间还难以改变,担心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本身的活动时间,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产生了负面效应。
(二)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受活动场地面积的影响,对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三)活动项目的诱导参与性亟待提高。在原有的项目基础上还需穿插更丰富的内容,同时进一步创新体育运动的形式,加大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投入程度。
5.大学散打体育课总结 篇五
转眼间体育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转眼之间,体育课确实成了我的大学一年级的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可以舒缓神经痛快玩一玩,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自身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的黄金时间。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初在校务系统中选上体育课时的激动与兴奋,也许是北方男儿的血气方刚,抑或是炎黄子孙的源远流长,让我对这种传统的武术项目有着不可抗拒的着迷与热恋,让我对她有一种天生的好奇与喜爱,被他那种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底蕴所折服,觉得她是那么的神威,每一招每一式都爆发出力量与血性,整个学期,这种爆发力都侵袭着我的身体与灵魂。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武术,很想自己能够用武术来强身健体。然而高中学业很重,散打的梦想就被迫搁置了。
进入大学,知道有散打课非常兴奋,可是由于大学一年级的体育为必选,就选了比较熟悉的篮球,并且计划着这个学期选择散打,恰好能够如愿。因此我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压腿的时候尽量多用点劲儿压开一点,打拳的时候按照老师教授的散打套路一丝不苟的练习。
在这一个学期的过程当中,我也转变了对散打的看法,我一直认为练习散打就是好斗,学好一身散打功夫可以防身,现在我才明白,散打其实不是打架防身,而是一项健身的好运动——每次上完散打课都会留好多的汗。打架防身只是练习散打的最低级的层次,而真正的散打应该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每一次进攻,每一次防守,如何进攻成功,如何防守到位都是要经过缜密的思索和推敲的,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在里面。散打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对于这个课的授课方式,我是很喜欢的。很轻松很自由,老师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让我们对散打有一个基本的入门。我觉得这样非常科学,因为我们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学习人员。另外上课的内容也丰富,除了教授一些基本动作,还加入了不少的实战技巧和一些小游戏,每次我们的动作不是特别标准,老师也是不厌其烦的为我们纠正。唯一的美中不足的就是,可能学校资源有限,没有足够的器材提供给我们进行实战对打练习。建议以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够加入实战练习的新元素就更好了。
6.大学定向运动体育课总结 篇六
还记得开始自己选体育课的时候,选定向运动这门课是因为自己选课不及时,没有其他课可以选择。但是一学期的体育课下来,自己逐渐感觉到,选了这门课是自己的幸运,因为定向运动这门体育课是一门能真正锻炼人的课,在这堂课上自己真正得到了很多的锻炼。
对于定向运动这个词,自己不是很了解,只是感觉上是一种会很有意思的体育运动。好在老师在刚开始的时候,针对我们理论不足,开展了三堂课的理论学习,算是对我们进行的一次恶补。从理论学习中,大致对定向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最初朦朦胧胧的模糊概念,现在也大体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技巧等。接下来就是体能训练,感觉和大一时的人体工程课差不多,有时强度比人体工程可能还要大一些,老师显然很娴熟于各种锻炼体能的方法,但也考虑到我们的体能普遍比较差,并未对我们作强行的要求,这就显得课程有张有持,松紧适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锻炼。虽然开始觉得老师每堂课让我们跑十圈的要求有点过分,但是自己还是坚持下来了,虽然跑完了以后浑身累的走都走不动了,但是真正靠自己的努力跑下来,那种成就感是很棒的。所以,自己也是不断鼓励自己,不管老师不知什么任务,老师肯定都是考虑周全的,因此自己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坚持下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体能。
每学期都有几项体能测试,也算是学校督促我们进行体育锻炼和检查我们身体素质的一项措施。50米和1000米是必测项目,之前自己对于这两项测试是非常不情愿的,因为总是担心自己会跑不好,但是这学期的定向运动课真正使自己得到了锻炼,每堂课比较大的运动量是自己的体能真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是自己不想跑,因为总是紧张自己会跑不好,可是现在自己希望通过这两项测试来证明自己,表现自己。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从事的体育锻炼少了,身体素质提高不上去,将来怎么会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智慧,为祖国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体育本来就是为了锻炼身体才诞生的,我一直把体育活动等同于身体锻炼,我不求我在体育方面能有多大的建树,或取得多少多少的成绩,我只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自己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身体,支撑自己在生活中快乐的生活,以良好的状态积极地工作,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体育课是即将告一段落,可是大学生活里的体育锻炼却还远没有结束。看看身边的同学,能坚持锻炼的很少,而熬夜、抽烟、喝酒的大有人在。看着大学生的体质系数一年一年地往下掉,只能空悲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我们以后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我们以后怎么好好工作,为国奉献呢!因此,我们就好好地锻炼身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不应仅仅是个口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行动,积极投身到锻炼身体的行列中来,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才是体育的真谛所在。
7.大学体育总结文 篇七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人文素质
一、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内涵
体育教学的人文性, 就是强调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但他们首先是人, 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所在, 这应该是所有教育活动的起点。尤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面对的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学生, 更应该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 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其在身体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和自然的表达。体育教学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由身及心的愉悦与快乐, 是一种人性的自然流露, 一种情感的自由宣泄和尽情释放。所以, 只有了解体育教学的人文性的内涵, 从本质上认识, 才能更清楚体育教学人文性的重要性, 以此可更好地在体育学中施教、学习。
二、实现体育教学人文性的途径
实现体育教学的人文性要体现两个基本特点:其一是时间的连续性, 即体育教学的人文性理念应该始终贯穿于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小到一堂课, 一个单元, 大到一个学期, 甚至整个学段;其二是空间的广阔性, 即体育教学的人文性理念必须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从内容到方法、手段、环境、无不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精神。
1、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性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是以教学内容引领教学目标, 主要从五个领域目标出发,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身体健康。以锻炼学生身体, 增强体质, 培养意志品质, 调节心理健康, 掌握一、两项的运动技术, 为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要改变以往的只重视运动技术, 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较多的满足学生兴趣、爱好, 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目标本身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方向。其中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我们每个人所必备的素质, 不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良好的意志品质都可以促进自身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困难和障碍, 玩玩都需要意志的努力, 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所以, 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明确身体素质要求和目标外, 也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体育教学内容的人文性
有了教学目标, 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应随之而现, 在强调教学内容人文性的同时, 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即: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中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中学生, 所以符合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教学内容非常关键,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培养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而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作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空间, 其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小社会, 同样, 体育运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往往要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 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与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 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如同人们在现实社会中一样, 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充当某种角色, 承担某种责任与义务, 且要按照各种社会法律法规和社会准则, 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学生在这个“社会”里, 可用自身的体验, 以自己的见识, 了解人、人格、人性及社会生活的关系, 从而对社会、对人生问题看的更清楚、全面, 使人文精神淋漓尽致地贯穿在体育教学中。
3、体育教学方法的人文性
体育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是体育教学方法人文性的核心与精髓。也就是说,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基本原则。体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运动认知、感受和体验过程, 需要情感的接受和体验, 教学方法更多的是要考虑让学生主动参与, 并在这一过程中诱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自学的方法, 学生互相指导、互相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等等。体育教学方法的人文性还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变“包揽”为“主导”, 变“管理”为“协调”, 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体系。
体育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从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 体现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体现出不同年龄、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的差异,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对最佳的发展。应该明确的是, 平等教育是每个学生都应该享受的基本人权。
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也应体现出人文性。即体育教学的评价方法应该重视个体的差异性, 不要过分追求评价结果的绝对客观性和数量化。也就是说, 应该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不同的, 教学评价必须要考虑这个因素。评价的结果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包袱, 应该成为学生的动力, 它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 更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人文性内涵的学习和理解, 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 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其次, 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质,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除了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外, 还应重视传授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有关知识, 从而使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葆荣:《关于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渗透的研究》, 《南京体育学院报》, 2002年。
8.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回归 篇八
关键词 人文关怀 体育教学 缺失 建构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一直是体育教学关注的重要话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远比其他学科教学更为重要。体育教学由于学科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学一般又是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师面临许多危险因素和教学困难。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在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缺失或不完善体现出教学机制的不足。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意外伤害事件还非常普遍,体育教师教学的艰苦性还不能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的关注,体育教师的待遇还没有得到改善。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改变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局面,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体育教学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社会文明建设的根本是关怀,而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生活条件的关怀,以及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对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得以健全发展的追求。[1]人文关怀建立在人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作为高级生物种群的社会性,也同样考虑源自于一般生物种群的自然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终极发展,关怀人的自主性满足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文关怀的终极主旨。
1.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基于人的发展和生理与社会需要的满足而提出来的。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门类分支,体育教学则是体育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对身体教育的实施则是对身心双向影响集中于运动形式之中,来提升人的自身价值。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人的发展和需要,是针对具体的人而实施的具体内容。
2.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1)体育的学科地位人文关怀的缺失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校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体育教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作用的不匹配却十分明显。由于体育科目在学校教学中属于考察科目,所以体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学科教学的安排,学校很少过问,在他们看来,体育课无非是带学生玩玩,帮助学生锻炼好身体,只要把课上了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课上得怎样,学生有什么要求,课程如何改革,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素质和健康,很少有人关心。每次学校检查和教学视导,也很少检查体育学科。检查教案和作业,也没有体育教学的份,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体育学科早就变成了另类学科。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人的素质的发展。体育教学作为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学校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学科地位低下,不被学校重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更为明显的是体育学科教学的学科地位并不被学生所接受,在他们看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内容是文化课,就是考试的科目,不考试的科目就是副科。所以,许多学生可以随意的不上体育课。许多学生尽管非常喜欢体育活动,但对体育课却并不重视,并没有把体育教学作为学科教学去认识,只是把体育课作为一项活动去参加。体育教学的学科地位的低下,还表现在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在各项学科评比活动中,体育教师基本上没有机会。优质课、基本功比赛,很少有体育学科。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比赛又都是以学生为参加对象,就是得奖了,教师也只有辅导奖,不能作为个人荣誉。所以,一到评定职称时,其他学科教师的荣誉一堆一堆的,可体育教师基本上是空白,这样一来,他们的职称一般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晚上1~3年。
(2)体育教学中师生角色人文关怀的缺失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松散,是体育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低下的又一表现。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学科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不同的学科会产生不同的师生关系。文化学科教学中,师生关系会因为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影响而变化。由于文化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传授性,学生对文化学科的教师有很强的敬畏心理,他们因为文化学科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而崇拜,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尊敬、礼貌。能虚心地向文化学科教师请教。在心理和行为上,师生的角色是明显的学习与教授的关系。可体育教学就不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体育素质锻炼,是锻炼性的活动。许多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活动,体育教师是一群没有知识和专业,只有发达四肢的群体。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远不如对其他学科教师那么尊敬,远没有对文化学科教师那么崇拜。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还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方式有关。体育教学和文化学科不同,文化课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但体育教学就不同,体育教学是以活动形式为主,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计划去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巧就显得不是很明显。教学的形式也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命令学生从事某项活动,完成一项活动。体育教学从教学主体和客体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上看,远没有其他文化学科那么紧密。体育教师命令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主体地位常居被动,对运动兴趣及习惯的培养较为不利,其根源与人文关怀的缺失不无关系。
(3)体育教学中特殊群体人文关怀的缺失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对学生来说本来是一门较为容易通过的科目。可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学科对于身体素质差的特殊群体,却是最为困难的学科。其他文化学科没有学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去完成学习任务。可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要通过某些体育项目的考试就比登天还难。有的女生就是跳不过木马,有的学生就是跳不高、跳不远,有的学生就是跑不快。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身体素质不容许。有的学校规定,体育锻炼成绩没有达到良好,学年度不能被评为优秀学生。其实,这些规定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有的学生一天不锻炼,由于他的身体素质好,每项体育考核中都能轻松过关,可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还不能达到锻炼考核标准。体育成绩的考核中,缺乏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是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重要表现。
体育锻炼是所有公民享有的必备权益。体育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体育教学要求的共同性,决定了体育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和困难性。教学要求缺乏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使少数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体育对他们不是锻炼,而是负担。学校应该开设医疗体育保健课。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应该用医疗保健课代替体育课,医疗保健课针对医疗组学生而开设,以满足其身体锻炼缺乏和体育技能掌握缺失的不足。
二、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教学机制的建构与回归
1.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均等性
体育对人身心健康有诸多的影响,良好体育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促进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健康的身心也是更好地学习和工作的保证。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体育和其他学科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培养看作单一的智育水平提高,完全脱离于人和社会本位的培养也必然会失去意义。
学校教育中要把体育教学放在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把体育纳入到与其他学科一样的考核科目,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之一。消除体育课的形式主义,转变生物体育观、技能体育观,树立终身体育观,从面向人、尊重人、注重人性的人文关怀的角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2.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新形势下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等的互动教学关系。在这种教学关系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可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师安排学生练,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是被动的。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师怪学生不好好锻炼,学生埋怨教师不尊重学生,造成师生关系对立,学生对体育教师缺乏尊重,关系不和谐。师生角色定位的偏差,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而影响体育教学。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体育教学应确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做教学安排者和活动的指挥者,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3.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援助
特殊群体是受到社会关注和照顾的群体。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特殊群体和普通群体具备同样的体育需求,其需要应受到比普通群体更多的重视。对体育教学中特殊群体的体育援助,首先要保证医疗体育课程的开设,在开设内容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如人体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式的合理引入,能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双重满足学生对体育需求;其次,要保证医疗体育课程能够真正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此外,还应该考虑在经济和家庭等多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多方面给予帮助,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和鼓励。
4.体育教学人文关怀要注重人文精神
如果说热情、张扬、崇尚竞争的西方体育是“物理体育”的话,那么,平和内敛、追求养生之道的东方体育则可称为是“哲学体育”。[2]中国传统的武术、气功是古代哲学思想智慧的结晶,是身心兼修的行为方式。
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的阶段和逐步完善的阶段。从建国初期,学校体育从增强体质的生物学体育观到现在的终身体育观,是在体育教学中对人的观念转变。生物学体育观是建立在身体形态改变的基础之上的,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理解的深入,强健的体格不能完全等价于健康,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才是健康。对于体育教学中竞技的认识也同样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和竞技训练都有益于身心发展。过分地追求生物学的改变和运动成绩的取得,完全忽视人自身的感受是人全面发展的缺失,也是人文关怀的缺失,最终无益于人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应建立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情境下,从人文的角度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身体活动,透析体育真正实质和内涵。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学生为体育服务。打破常规模式,建立具备有人文关怀的新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人发展的需要。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体育教学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过程。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教学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体育教学学科地位的加强、体育教师地位的提升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回归,将给体育教学带来教学的春天。
————————
参考文献
[1] 陈彩虹.关于人文关怀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李力研.哲学体育与物理体育·野蛮的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作者:付孔辉(1970-),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
9.大学体育总结文 篇九
2007年是我校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的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体育部〃体育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全面推进“一体两翼”战略格局,提高体育工作水平,构建和谐校园,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全校统一要求的工作任务
1、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了全体教职员工和党员参加隔周一次的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按照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同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以及国家民委党建工作会精神。
2、部门管理有条不紊,廉洁高效。体育部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作风正派,勤政廉洁;部门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协作精神良好,团队精神强,政令通畅,执行力强;坚持“收支两条线”,单位收入纳入计财处进行统一管理,并按有关程序开支,不私设“小金库”;部门所有文档归档完整。
3、教学科研工作稳步发展。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分制为契机,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
4、注重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本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兄弟院校进行了体育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同时长期与省教育厅体卫处保 持联系,参加省高校体育理事会及省高校体协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宣传报道工作,主动将我校体育的有关信息传递给有关的部门,有力地宣传了学校。
5、紧紧围绕“使学生成才、健康成长”这一中心,积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全年体育系学生没有发生一例违反校规校纪的事;先后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优秀社会实践队伍”(全校仅设六个),体育系学生学习努力,学风良好。
二、日常工作任务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学分制改革。本体育部招收了第二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学科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圆满完成了本体育专业课和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氛围浓厚。
2、教师积极主动地致力于教学改革,及时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授课技能大赛。刘晓梅老师获得2007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3、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本通过人才引进,拥有了全国高校中唯一的足球双国际级裁判员,教师中硕士比例有所提高。
4、结合民族院校体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各位教师积极投入科研工作,本体育部教师共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各类学术期刊24篇。李忠梅老师获得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会科学论文汇报会省部级三等奖。
三、有影响力的工作
1、成功举办了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校新生篮球赛、校教职工篮球赛、校5人制足球比赛、校第三届网球公开赛。协助学校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轮滑协会等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活动。为了不耽误教学,这些比赛很多都是放在工作时间之外来进行,体育部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勤奋努力地工作,确保了这一系列比赛的圆满完成,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2、组织学校代表队参加了四川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国CUBA篮球选拔赛(四川赛区)、四川省高校网球赛、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赛事(组队代表四川参加)。比赛中,我校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风采。我校运动员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传统弩女子跪姿银牌、标准弩女子跪姿铜牌、标准弩混合团体铜牌、传统弩男子跪姿铜牌、传统弩混合团体第四名、标准弩女子立姿第五名、传统弩男子立姿第六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四川省高校网球赛男子单打季军、男子双打亚军;第十届CUBA(四川)篮球选拔赛女子第五名、男子体育道德风尚奖等。
3、今年上半年,体育课教学分散在三个校区进行,加上学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后,学生选课比较分散,很多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在周六、周日。体育部教师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奔波于三个校区之间,利用 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完成了共计884学时的课时量,全年无一起教学事故发生,使得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学校的发展。
4、做好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为全校性的运动竞赛、文娱演出、集会、各院系的活动(包括著名乒乓球球星瓦尔德内尔中国球迷见面会、2007年新生接待、高雅艺术进高校等23场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当这些活动一个接一个地圆满完成的同时,体育部的场馆管理工作也逐一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5、常年坚持我校运动代表队的训练工作。我校现有八支运动代表队,其中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项目具有很高的水平,这些代表队通过各种比赛,增加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四、有待改进的工作
1、教学硬件设施仍比较薄弱。
2、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五、2008年工作设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实现学校的“一体两翼”格局。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进修,利用工作之余从事科研工作。
3、继续深入教学工作。不断加强课程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完成好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学生的需求,尝试开发更多独具民族魅力的、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课程。
4、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维持良好的教学和学生工作秩序。
上述各项工作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使体育部的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处级单位测评细则,体育部〃体育系自评为A级。
XXX大学体育部〃体育系 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0.大学生体育课的思想总结 篇十
1、明确体育课教学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吃透标准的内涵,将“健康第一”这一目标放在首位。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首先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在课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做到科学、严谨,提高体育课的授课质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游戏以其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它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同伴间的良好关系及优良品质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尽可能将其游戏化、趣味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在体育课中不仅仅是让学生锻炼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并从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鼓励同伴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
11.大学体育总结文 篇十一
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让人文精神深入人心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的目标是既要把高校生培养成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 又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人崇高的品格、提升人性的境界, 培养人们学会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手段与方法也有很多, 学校体育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学, 既能促进高校体育改革进程, 又符合社会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需求。
1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1)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发展迅速, 社会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不断专业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边缘类学科, 这些边缘学科中都顺应了学科的自然发展趋势, 学科交叉, 文理科相互渗透综合发展, 成为了一种新趋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任务。 (2)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 也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境界, 升华人格。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 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学的模式是非常符合高校教学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需求的, 这种模式也是目前社会体育改革的一种新形势和重要的教学方针。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策略
2.1 抓住教学时机, 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
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 教师要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与特点, 提升和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把更多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体育课堂不仅是教会学生运动的技巧和技能, 还要启发他们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人文精神, 耳濡目染, 得到熏陶。例如, 在讲解体育史时, 首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 理解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意义, 理解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当前的需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长跑项目课时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通过集体游戏和比赛,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 我们不仅可以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获得效果, 还可以增加体育课堂的有趣性, 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虽然如此, 人文教育和体育教学的结合也要合理, 善于抓住机会, 而不是勉强硬套。
2.2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 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工作者, 是学生的引导者, 是人文素质教育最直接的实施人, 所以教育工作者本身所具备的人文素质修养对能否进行成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是一门富有艺术性的工作, 教师自身的精神、工作的态度、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 用生硬枯燥的灌输方式, 它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文化, 所以我们学习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去体会和感悟。高校体育教师要想成为具有艺术性的教学工作者, 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具备人文素养, 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精神加以吸收和交流, 做到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知识机构体系, 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3 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加强, 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教育离不开环境, 要想取得好的人文素质教学效果, 首先要建设一个具有人文环境的校园。这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客观层面来讲,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一定的环境、空间以及必要的教学器材。干净的操场、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澈见底的泳池等等, 一个舒适安全的体育教学环境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身心,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与热情, 因此物质保障是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的前提。从主观角度来看, 把校园建设成具有人文素质的学习空间, 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具有人文素质的环境中, 会与它发生相互感应, 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感悟和体会到人文精神。因此, 高校应该重视人文环境校园的建设, 营造具有人文氛围的体育学习环境, 这对学生学习体育, 感悟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体育馆里可以粘贴具有激发学生热情, 表现体育精神的名言警句或口号;悬挂体育名人的画像, 以此为榜样, 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将个人荣誉或者团体奖状奖杯等放在可以看到的地方, 让学生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这些细节都间接地对学生的人文精神产生着影响。
3 结语
总而言之, 高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是高校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体育教学渗透人文教育, 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体育技能, 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精神。因此, 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 我们要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 不断探索创新, 不断积累总结,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进来, 共同努力, 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服务, 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羲.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 :60-61.
[2]吴刚.高校实施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科技资讯, 2007 (10) :56-57.
[3]向波.浅析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新课程 (教师版) , 2010 (1) :89-90.
[4]张斌.论高校人文化模式的体育教育[J].文学教育 (中) , 2012 (6) :87-89.
[5]程森蛟, 李峰.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35) :56-59.
12.大学体育总结文 篇十二
2007年我校体育工作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根据校行政2007年工作要点,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即国家一级保密资格认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三大战役”进行。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实施,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工作,顺利地完成了2007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竞赛、群体工作
2007年在北京高校大体协及我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其它高校的大力协助下。充分发挥我校体育部、团委、学生处、工会、学生会的功能,以迎盼奥运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契机,以育人为目标,积极参加大体协组织的各项竞赛,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活动。1、5月17—20日承办了由58所首都高校参加的,“迎奥运”第45届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完成了运动会开闭幕式团体操设计、排练和表演,为竞赛圆满举行提供了有利保障。2、3月17—18日承办了由32所中外高校参加的第四届北邮-富士通杯大学生围棋赛。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电器通信大学四所境外学校,我国的台湾大学,北京以外的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8所高校,北京高校19所参加。3、4月21日承办了由36所高校参加的首都高校图书馆第七届田径运动会。4、10月13—18日承办了由16所高校参加的“李宁杯”首都大学生足球乙组联赛,我校荣获突出贡献奖。5、4月28日组织完成了我校第43届春季运动会的各项工作,参加运动会人数达到7000人。6、4月11日组织完成了我校后勤集团春季运动会。7、10月组织完成了我校宏富校区学生第二届田径对抗赛。
8、组织完成了我校学生的“校长杯”、“爱立信”杯足球赛,“篮俱杯”篮球赛,迎奥运“和谐杯”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赛、“一二.九”火炬接力赛等各项校级体育比赛。
9、校内各单项体育协会,各院学生体育部组织了“五人制”足球赛、排球赛、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各种小型体育竞赛。
10、校工会组织了教职工的软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冬季健身走等12项体育活动,3600人次参加。
11、校学生田径队参加了“迎奥运”首都高校第45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男女团体乙组第三名。
12、校学生乒乓球队参加北京高校(甲组)比赛,取得男子团体亚军、女子团体亚军、男子单打第三名、男子双打亚军。我校乒乓球队代表北京市赴日本参加了国际城市间乒乓球邀请赛,获得团体亚军。
13、校男女足球队参加了首都大学生足球乙组联赛,女队获得第四名,男队获得第五名。
14、校学生健美操队获北京市“迎奥运”大众健身操团体第二名。
15、组织学生参加了北京高校大体协各个分会组织的武术保健养生比赛、跳绳比赛、登山比赛、接力赛。
二、教学、科研工作
(一)加强了师德、教风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部完成了全校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必修课和三、四年级、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体育教学课顺利通过校级立项建设精品课程验收,体育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由于教学任务重且学校分两地办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加强了教学管理,加强了师德、教风、学风建设,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欣赏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全体教师思想明确、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二)提高认识、明确目的、以学习交流和教学观摩评比促教学质量提高 积极参加大体协教学群体科研部组织的各种学习、教学观摩、跨省交流等活动,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为己所用。校体育教学部坚持每年一次中青年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研究制定体育教学观摩评比活动方案,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学观摩评比活动。首先召开全体教师会,进行学习、动员,使全体教师对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建设高质量的体育课程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全体参评的教师态度端正,思想重视,认真学习参评要求,积极参与。上课教师准备充分,教案编写认真、目的任务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课上突出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安排合理。大多数教师教学步骤清楚,能贯穿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教师讲解清晰、简明,示范正确、优美,师生关系融洽,能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课上学生练习积极性高,较平时不论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组织教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专家评委认真看课、评课,公正、公平、记录评分,课后及时找参评教师交流。担任评委的教师也感到收获很大,看到年轻教师身上有很多优势,如:学习、掌握、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突破传统的一些条框,使体育课上的更具有活力等,都是值得老教师学习的。通过评课达到了锻炼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整体水平的目的,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采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学生反馈制度等手段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开展科研为教学服务 体育部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请外校专家做专题讲座,鼓励教师结合体育教学、训练、群体工作开展科研。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项目,紧密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参编了3部专著并发表了20多篇水平较高的论文。体育部在科研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今年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位教师的论文获的三等奖。
三、其它方面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校体育教学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组织学习新标准的文件精神,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依托校园网络,培训勤工助学的学生为测试员。2007年,按要求完成本科生四个年级共11410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并对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上报,结果合格率为88%。
(二)加强服务与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
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2007年投资8000万元的1.32万平方米新体育馆投入使用。体育馆内设有游泳池、健身房、体操房、武术房、乒乓球房、羽毛球场、体育保健综合练习室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室等,同时对分校区的体育设施进行了扩建和改造,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群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新体育馆内招聘了40名临时工,进行了岗前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与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和一流的服务。
四、存在不足
1、竞赛训练由于学校两地办学,训练缺少系统性,一些集体项目磨合次数少,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
13.大学体育总结文 篇十三
为配合“创先评优”活动,经支部书记孙屹立提议,支部大会讨论通过,综合党支部全体党员于2010年9月11日到河北晋州周家庄乡参观学习。
周家庄是中国目前仍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有三大特色主题: 第一:经营体制独特。
周家庄乡是全国唯一一个至今实行合作社、生产队两级所有,乡合作社统一核算管理体制的乡级单位,农民俗称人民公社。自1952年至今,已有58年历史。
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党员教师了解了中国农村的伟大变革;了解了周家庄“不让一户贫困、不让一人后进”共同致富的人世情怀;了解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发展。
第二:和谐之乡独特。
在这里,社员无论从事任何劳动,均记工分,年终一次分红,均衡富裕,这在全国是惟一;在这里,乡干部没有月工资,没有节假日,工作记工分,年终和全乡社员一起分红;在这里,鳏寡孤独残疾者均有所安,集体负担药费,并每月发零花钱;在这里,民办公助兴建住宅楼,全乡统一规划、统一面积、统一标准、统一大街小巷宽窄、统一施工;还是在这里,全乡65岁以上老人,每月享受养老津贴,全乡中小学生自1982年起,全部免除一切费用。
第三:生态家园独特。
一是,大田园风光。周家庄是大集体管理,土地千亩成方,种植百亩一色。既有骡马的嘶鸣,又有机械的轰响,传统劳动与现代劳动交织在一起。二是,乡风文明独特。全乡大街小巷水泥筑面,干净整洁,是优美的生态家园。
周家庄乡的主要特色,就是全乡经营体制大集体,农业劳动大集体,工业生产大集体,社员生活大集体。
通过参观学习,使党员从另一个角度接受了一次集体主义、主人翁精神的教育。对创先争优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激发了党员岗位奉献、对标定位的决心。全体党员教师认识到:
1.周家庄乡人民公社之所以能够存活发展,主要是由于有一个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的路线,能够自觉地抵制各种阴风浊流干扰的领导班子和稳定的骨干队伍。
2.周家庄乡的成功,是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发挥了规模生产与经营的优势,并在村集体内部实行较为平均的社会主义分配,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而
取得成功的
【大学体育总结文】推荐阅读:
大学阳光体育活动总结07-13
大学体育课总结——关09-10
大学体育排球课感想09-24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10-11
大学体育教学计划10-30
鲁东大学体育硕士考研10-30
大学体育考试答案汇总12-16
大学体育基础理论讲稿08-01
吉林大学体育考研真题09-24
大学体育课心得感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