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精选9篇)
1.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 篇一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信息反馈制度
一、基层党组织和终端站点管理员要定期对站点管理情况和党员群众“学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上报反馈信息,并不断探索和完善工作方法,提升站点的整体服务功能。
二、信息反馈的内容:
1、远程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2、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
3、终端站点设备的运行情况;
4、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网络平台教学课件的质量情况;
5、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情况;
6、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学用”典型情况;
7、教学资源调查、规划及课件节目制作情况;
8、领导深入基层指导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情况;
9、对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0、其他相关工作的反馈。
三、各级站点要将远程教育工作中好的作法、经验及主要成效,采取书面或电子邮件等到方式,及时上报上级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基层党组织要在年初向上级党组织报送全年工作计划,年中报送半年工作小结,年终报送全年工作总结。
2.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 篇二
关键词:小学,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云技术
1 小学智慧教育的内涵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 这是一种高阶的思维能力和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可以追 溯到钱学森先生在1997年倡导的以网络交互信息空间为平台的“大成智慧学”, 信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的技术基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 小学阶段智慧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人学会质疑、教人张扬个性、教人走向生活。
智慧教育同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 传统教育讲求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学生只需在课堂上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就可以, 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质疑的能力。智慧教育之所以与 传统教育不同, 就在于它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是敢于提出疑问, 敢于对问题本身提出质疑。其次, 由于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 内敛和中庸的观念早已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但是面对现代社会, 应当敢于张扬自身的个性, 敢于向别人展示自己。再次,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学有所用, 能够使所学到的知识实际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在教学上更加重视学生 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却很少顾及学生在实际过程当中的应用能力, 智慧教育倡导的就是改变过去造成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脱节, 就是要改变过去“死读书 , 读死书”的状况 , 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领会知识点, 真正做到活学活用的效果。智慧教育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书本中 走出来, 走进实际, 面向生活。
2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小学智慧教育的意义
小学智慧教育倡导的“教人学会质疑”、“教人张扬个性”和“教人走向生活” 的主张也就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行,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智慧教育也就成为了现在难以阻挡的趋势, 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使学生从小就在智慧教育这一模式下成长和发展就 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智慧教育可以优化课程结构
智慧教育强调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 它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智能的学习时空环境, 以高超的智慧开放式来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能力, 促进学生的智慧全面发展, 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当下的课程结构必定有所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必定是积极的, 有助于目前通行的课程结构的进一步深化, 使其更加人性化, 更加具有智慧。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投影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在课堂上的使用, 不仅能快速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方便教师教学, 在一定的时间内, 还能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 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论是在教学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优化了课程结构。
2.2 智慧教育可以促进教师教育 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指导下开展的, 在小学智慧教育中, 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引起学与教的方式的深层变革, 为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通过实施智慧教育和对智慧教育的进一步推广,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逐渐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同时也改变了教师过去的教育观念, 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 在根本上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教学生”, 从而也就可以实现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集成多种信息资源, 使用多种课件和教学软件, 丰富课堂内容,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 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2.3 智慧教育的使用可以不断地 发现、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慧
在智慧教育当中,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教育的根本和课堂的根本都是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 而过去只注重学生在智力上的发展是显然难以达到这一效果的。因此就需要在 教育当中推行和实施智慧教育, 将智慧教育落到实处, 使教育本身变得更加具有“智慧”。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中,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学习, 教材不再局限于纸质的课本, 沉重的书包也将被电子书包所取代, 学习内容也不再仅仅受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限制, 这将从各个方面来不断发现、开发、发展学生的智慧, 挖掘学生的潜能。
2.4 智慧教育的使用可以更全面 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品质
智慧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此, 推行和实施智慧教育就应当在更高的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智慧 教育的培养下智力更加开放, 思想更加活跃, 在理解和分析问题上更加具有独到的见解。现代社会, 更加重视个人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来源于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智慧教育会带来一种体验化的教育, 随着3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利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或情境, 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 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时间等情况制定各自不同的学习计划, 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料, 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 这对学生张扬个性和培养创新品质奠定了基础。
3 智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教育网络宽带化进程
目前, 我国许多中小学带宽明显不足, 部分网络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甚至一些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地区设备缺乏、带宽不足或是没有, 只能应对带宽要求较低的一般应用, 远不能满足区域内开展的教学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涉及大量多媒体的应用要 求。在智慧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云服务模式的推行, 都需要较高带宽。因此, 应结合中国宽带计划, 提高教育网络带宽水平, 尽可能地推进无线校园建设, 为发展智慧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推行教育资源云服务
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 云计算技术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中小学应顺应云服务模 式的发展, 改变传统中小学机房分散建设的局面, 以区县或地市为单位推进中小学机房大集中、数据大集中。基于教育云服务平台, 推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实现教育信息共享和教育部门的业务协同。
3.3 建 设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 , 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
未来校园和未 来教室是 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 校园和教室,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呈现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 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教学技术和设备, 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4 小结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开展智慧教育尤其是小学智慧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探索, 让学生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成长和发展, 才能提早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玲, 宋孝忠.现代教育改革的走向——智慧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04) .
[2]蒋俊兴, 殷光黎.徐芳:《小学智慧型教育研究》方案设计[J].教学与管理, 2006, (04) .
[3]靖国平.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05) .
[4]祝智庭, 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12) .
3.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 篇三
关键词:激发兴趣;思维能力;扩大范围
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极大地影响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效果。依托各种各样的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各方面能力也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极易被各种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萌生出十分浓厚的兴趣。传统的教育教学大多是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较为死板、枯燥,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我们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利用各种新颖的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学生十分新奇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大屏幕,将美丽的杨梅树和诱人的杨梅果图片展现在大家面前,并为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的课堂氛围。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便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可以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将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可以“闻其声”,且“见其形”,更加生动鲜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并支持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和探
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并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模式下,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圆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传统模式下,大多采用教师板书的形式,较为抽象,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动态演示。从圆心向圆上引出无数条线段,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一重合的过程。整个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十分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圆的完整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教育教学的范围和深度
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有效地扩大教育教学的范围和深度。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育教学的范围可以延伸到课外。例如,在结束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手段广泛收集材料、了解相关资讯等,从而有效地巩固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查找资料和分析资料等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依托网络,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新型的学习平台,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例如,学校可以依靠校园网等,开展网络课堂,由教师为学生地提供在线咨询和辅导。即使学生离开学校,也可以得到随时随地的指导,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有效地扩大了教育教学的范围和深度。
各種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小学教育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能。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孙唯,董双威.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2.
4.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 篇四
管理和维修制度
远程教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投资大,技术性专业性强,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伟大工程,为了使远程教育在我校得到充分利用,特制定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
1、严格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末经学校领导同意,一切设备不能外借。
2、远程教育设备专管专用,任何人不能用远教设备做其它的工作和事。
3、管理人员要爱护远教设备,保持机器和播放室的干净整洁。
4、每周上网更新、升级杀毒软件,定期杀毒保持机器无毒工作。
5、定期维护远教设备,包括除锈、除尘等。
5.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 篇五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乡教育辅导站工作计划安排意见和本校信息技术教育计划,积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办法、发展计划、强化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管理,认真做好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开发,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我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深入课堂,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本校实际,精心组建信息管理、技术培训两个平台,组织信息技术运用、课件制作两项培训。
一、营造一种氛围
开学以来,我校利用卫星接收资源并进一步扩充资源库,加强教师对资源的利用,学校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上课。着力抓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学校内部资源加强全员培训,个别辅导。
二、组建两大平台
1、组建学校管理平台。
组建管理平台是为学校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模式。逐步实现教师基本信息、教师业务档案、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等电子化。
2、组织教师建立教育资源库。
运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扩充教育资源库列。本学期,我校教师运用远程资源、自制课件、案例分析等各种手段建立了学校资源
库,有效的运用资源进行教学。
三、组织三类培训
1、课件制作培训。
作为现代教育手段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在教育教学的运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新型的工具已被广泛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位教师要会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每周每位教师必须要运用两节以上多媒体课件。每学期要自制课件8件以上。
2、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培训。
本学期开始,我校举办了三期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培训活动。按照我校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师进行资源下载、资源登记、刻录等工作。
四、取得成绩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教师现在已经全部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与网络,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经过培训,有部分教师能够熟练制作课件应用于教学。
2008年7月10日
炭窑沟小学2006-2007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教育
工
作
总
结
6.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 篇六
平定县中小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网络信息安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确保阳泉市教育网绿色、安全、畅通,预防和杜绝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平定县中小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法人担任,为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及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2、成立学校网络中心,负责校园内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从事校园网络管理的人员要具有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
3、各学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原则,认真履行网络信息安全职责。对未能履行职责的责任人,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严禁将校园网接入校外用户,各校要对网络通讯设备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将学校光缆私自接入校外的,要追究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5、学校的每台计算机IP由网络中心统一分配,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由于特殊原因需要改动IP的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由学校网管员更改并填写变更记录。网管员必须对每一台入网计算机IP和MAC地址进行备案。各校的网络管理员要定期检查入网计算机IP和MAC地址情况,一经发现私自更改IP,立即上报学校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并做出处理意见。
6、各校的网管员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计算机使用制度,禁止利用校园网发布、访问和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包括色情、反动、邪教、谣言等信息。一经发现,学校的网管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发布信息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的地址相对应的计算机,如有处理不及时者,追究网管员以及当事人的责任。
7、网络管理员负责全校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工作,建立定期汇报及网络事故随时报告制度,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和问题。校园网服务器发生案件、遭到黑客攻击后,网络中心必须及时备案并通过学校领导向公安机关报告。
8、校园网中对外发布信息的网站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ICP备案。发布信息必须经审核程序,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再由信息员发布。
9、所有上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
10、不得利用计算机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敏感信息、政治问题和淫秽色情内容的信息。严禁制造和输入计算机病毒。对利用网络从事违法行为者,应立即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11、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由网络中心统一安装,用户要切实做好防病毒措施,及时在线升级杀毒软件,严禁在校园网内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或文件。对于外来光盘、U盘、软盘上的文件应使用合格的杀毒软件进行检查、消毒。
12、保护校园网的设备和线路。不准擅自打开计算机主机的机箱,不准擅自移动计算机、线路及附属设备,不准擅自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外借。禁止私自安装、卸载程序,禁止使用盗版软件,禁止任意修改和删除服务器、计算机的系统文件和系统设置。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学校法人或校园网络中心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网络设备。
13、除校园网负责人员外,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登陆进入校园网服务器或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盗窃、破坏网络设施。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14、校园网用户要严格遵守校园网络管理规定和网络用户行为规范,不随意把户名借给他人使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经常更换口令,保护好户名和IP地址。严禁用各种手段破解他人口令、盗用户名和IP地址。不得利用各种网络设备或软件技术从事用户帐户及口令的侦听、盗用活动。
15、使用校园网的全体师生有义务向学校法人、网络中心和有关部门报告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
16、对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学校可根据情节提出警告、停止其上网,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或交公安机关处理。
一、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2)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4)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二、破坏、盗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和进行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活动。
三、盗用他人帐号或私自转借、转让用户帐号造成危害者;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者。
五、上网信息审查不严,造成严重后果者。
六、使用任何工具破坏网络正常运行或窃取他人信息者。
七、有盗用IP地址、盗用帐号和口令、破解用户口令等危及网络安全运行与管理的恶劣行径者。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提高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防范并及时、高效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预案。
二、原则
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及时预警、协作配合、快速处理、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恢复的原则。
三、各校应急处置工作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有害信息内容:
1、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
2、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3、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4、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5、捏造或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恶意攻击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严重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6、宣传邪教、色情、暴力、凶杀,教唆犯罪;
7、歪曲报道我县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8、其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信息。
(二)严重违法犯罪活动:
1、利用互联网、教育信息网大规模进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活动。
2、利用互联网组党结社,进行反动勾联、邪教活动。
3、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大规模破坏社会稳定,扰乱金融秩序的活动。
4、利用互联网大规模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重大损失的活动。
四、组织领导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各校要设立校园网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组长由学校法人亲自担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学校网络中心人员及学校政教处人员组成。
五、应急处置基本程序及处置方法
1、校园网络安全办公室在接到案情报告后,应立即向校园网安全领导小组报告,立即保存相关网络日志,断开事故信息点的网络连接,保护事故现场,制止有害信息的再传播扩散。立即和有关学校或科室信息责任人,共同处置事故。必要时向公安局有关部门汇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安全机关开展侦察案件线索、查找信息源头工作。
2、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应在开通校园网时间内,由网管人员实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和有害信息,应在1小时内报平定县校园网安全办公室。
六、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和纪律
1、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案情报告或通知后,应立即行动,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2、在处置工作中,参加处置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
3、严格信息上报制度,及时上报情况。
4、严格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落实、行动迟缓、措施不力以及清查处理后,网站上仍有相关有害信息出现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信息化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信息化设备由管理员统一管理和维护,所有器材要作到帐物相符,器材的保管要符合防晒、防潮、防尘、防腐、防雷、防高温等要求。
二、使用信息化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禁止非正常关机,禁止随意插拔各种连接线。
三、管理人员要随时升级防病毒软件,保证每周进行日常病毒检测,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任何程序、数据要经过病毒检查,同时作好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四、相关人员不得传播、复制、编写病毒程序、严禁利用教育网络发布、浏览、下载、传送反动、淫秽及暴力的信息。
五、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学校教育网络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六、完善安全保卫措施,注意防火、防盗,教室内应按防火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灭火。
七、加强教室内用电管理,定期对供电线路配电设备和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造成事故;按综合布线设计进行用电线路铺设,不得私拉乱接;计算机教室用电不得超负荷;每天下班前,须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关闭总电源,最后关好门窗。
八、管理人员要熟悉设备电源,照明电及其他电器设备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
九、定期检查、保养信息化设备,保证运行安全可靠。妥善保管硬件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和重要随机文件。
十、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外请人员对信息化设备进行维修时,学校相关人员应自始至终协同。
十一、教育信息化场所应列为单位重点防火、防盗部位,下班前管理人员要进行安全检查。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教师办公用计算机
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教师用计算机的管理,确保计算机正常、有序的使用,让计算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办公用计算机属于学校固定资产,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其所有权归学校。教师只具有使用权,因退休、调出(或借出)本校及长期病假(半年以上)的,由学校将其使用的计算机收回。
2、学校要成立管理维护机构,每学期对计算机进行集中检查和保养,使用者不得拒绝。如有正常使用故障,保修期内应由学校主管领导确认后,由学校管理维护机构维修或通知公司售后部门进行维修,如产生维修费用,由学校承担。
3、教师办公用计算机采用“借用保管”方式,实行教师本人专管专用,借用教师必须填写“使用承诺书”,确保计算机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4、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拆装计算机、更换计算机设备,不得私自外借、搬离办公室。未经允许不得擅自重装计算机操作系统、修改系统配置、IP地址、安装软件和删除软件,确因教学需要,需提出申请后管理机构负责给予安装。
5、因借用教师保管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遗失或人为损坏,由其按市场价赔偿或承担全部维修费用,教师不得以节省维修费为理由私自进行维修。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6、为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作,确保校园网络的通畅,请教师对杀毒软件经常更新,不使用有病毒源的光盘,对移动存储设备应杀毒后使用,不私自安装有害系统运行和校园网络安全的软件,上班时间不要打开占用网络资源带宽较多的窗口(如大容量文件下载等),以免引起网络堵塞。
7、对计算机及其设备应经常进行保养清洁,使之干净整洁。不要在计算机设备上放置茶杯等盛有液体的危险物品,以免因液体渗透而损坏计算机设备。
8、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上网,禁止浏览色情、反动的网站。工作时间严禁聊天、游戏及其他与教学工作无关的各种网上活动。如有违反本规定,师德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9、下班离校或长时间不使用计算机,请务必及时按照正常的方法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不得强行关机。坚决杜绝通宵开机的现象,以防火灾隐患。
10、每学期结束前学校组织检查每台计算机的情况,并据实登记。如果有设备丢失或非正常损坏的情况,使用人将负全部责任,照价赔偿。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要求
一、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配备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专(兼)职管理员,能胜任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承担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应用技能的培训工作。
二、所有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精通office办公软件,熟悉山西基础教育网、阳泉教育城域网及平定教育信息网的教育教学资源,能从网络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独立制作电子教案,组织和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合格率达到100%。
三、严格按照课时要求和电教馆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任务,信息技术纳入全县统考。积极参与每年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参赛作品要求学校覆盖率达到100%,且参赛作品质量逐年提高。
四、所有教师必须在平定县网络教研平台上实名注册自己的工作室,将自己每堂课的导学案和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全部上传到自己的工作室中,丰富和完善校本资源库。要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平台的互动交流,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和课后反思,每人每学期上传数量不少于10篇。
五、全面推行网络环境下电子备课模式,每学期电子备课数量必须达到新授课的100%。要注重学校备课组或同行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积极推行“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集体备课形式,使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共享。
六、要努力探索 “创设环境,激励兴趣,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和环节流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向信息化设备和资源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每学期不少于新授课的80%,学科覆盖率达到100%。
七、全面建立班级博客交流平台,班主任老师负责班级博客的建立和管理,把班级博客建成展示班级文化、发挥学生个性、增进师生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网络平台,使班级博客成为班级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利用班级博客交互性强的特点,开展作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全面推行“网络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八、各校根据应用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情况列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与绩效工作挂钩,并做为教师评优、评模的重要依据,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电子备课室管理使用制度
一、电子备课室是学校教师了解教育信息、整合本地网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自学培训、网络教研、电子备课、制作教学课件、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用、研场所,要切实加强管理,教师要倍加珍爱学校提供的办学条件,保护好设备,自觉服从管理员管理。
二、电子备课室必须做到防雷、防火、防盗、防潮。为确保电脑的正常运转,防止病毒感染及造成电脑瘫痪,管理人员负有管理、监督和维护之职,进入电子备课室的教师应自觉听从管理员的安排和指导。
三、教师进入电子备课室不准带食物、饮料等,严禁在室内吸烟,保持室内桌面整洁,保证电脑外壳无尘土。室内要安静,不得闲谈影响他人工作。
四、电子备课室除备课及制作课件,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外,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浏览与教学无关信息,严禁在电子备课室内进行聊天、游戏等娱乐活动。
五、遵守教师道德,不进入商业性网站进行猜奖、传销之类活动,严禁进入不健康网站,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六、爱护室内一切设备,不得擅自更改设备配置,不得私自在计算机中安装应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删除重要文件。确实需要,须经管理人员许可。
七、开机、关机等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让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使用结束后,应切断电源,整理桌椅,并登记好设备使用情况。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电子备课室管理人员职责
一、负责电子备课室相关设备的验收、入账和管理。
二、熟悉计算机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规程,并能进行基本的装配、调试、维修和保养,单机故障和网络故障管理员无法排除时,要及时上报教务处,确保教师备课顺利进行。
三、管理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开放和关闭备课室,做好设备维修、维护记录,协助备课教师做好教学辅助工作,提供正确操作咨询。
四、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室内整洁。
五、保管好电子备课室教学设备,切实做好防潮、防尘、防盗、防火工作,离开电子备课室前应切断所有电源开关。
六、教师电子备课室设备不得私自借用,外借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计算机设备若有损坏,应立即查明原因,和追究责任,按原价赔偿,并及时上报学校领导,提出有关处理意见。
七、有权拒绝非教学人员使用电子备课室设备的要求。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
一、计算机教室要有专职人员负责,严格管理,充分利用,倍加爱护。管理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要保证计算机软、硬件运行正常,满足教学需要。人为损坏计算机设备,必须照价赔偿。
二、教室内的所有设备,要按统一要求分类编号定位,贴上标签,并逐一登记入账,做到账物相符。上机人员必须服从机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指导管理,必须在管理人员和教师指定的位置上机操作。不得随便更换位置。
三、要建立管理使用册,每次上机需登记上课内容、使用时间、机器情况、上机人数。雨季及多雨天气,每天至少开机2小时。暑假期间切忌长期关闭,常规管理不能中断。
四、师生进入计算机室必须配合机房的卫生保洁工作,必须穿戴鞋套进入机房,不得随地吐痰,不得乱写乱画,不得乱扔纸屑果皮等杂物,严禁携带书包、零食、饮料等入内,保持室内整洁,严禁吸烟。
五、每台计算机要建立保养、维修等情况的技术档案,要严格控制外来磁盘使用,定期做好病毒检测和杀毒工作。
六、机房内的电稳压器、服务器、空调等设备一律由管理员操作,其他人员勿动。机器发生故障,除专业人员外任何人不准打开机盖擅自动计算机的电源和机械接口插件。
七、上机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随意拨弄、拆卸计算机配件(键盘、鼠标等),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私设密码。严禁私自携带光盘、软盘、优盘进入机房,严禁在任何计算机上私自安装、卸载、修改计算机程序,严禁一切人员玩游戏、上网聊天、登录不健康网站,不得在机房内打闹嬉戏。
八、上机期间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如机器故障、网络故障、病毒现象等有义务和责任向机房管理人员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九、上课和活动结束,按老师要求对机器作适当整理,关闭机器,将键盘、鼠标、凳子归位复原,有秩序离开,管理人员及时检查机房设备,切断总电源,关好门窗、电灯,关闭机房。
十、加强安全教育,注意防火、防盗、防磁、防雷、防触电、防计算机病毒和黑客侵入,要及时除尘。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职责
一、在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工作。要认真钻研业务,学习与掌握维修、保养技术,保证各室的正常使用。
二、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以及通信设备是网络的关键设备,须放置计算机教室(机房)内,不得自行配置或更换,更不能挪作他用。严禁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三、网络教室计算机要进行编号,学生对号入座。每台学生机都要有上机记录,管理人员要建立工作日志和周志,一机一卡建立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
四、管理人员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入室前要穿拖鞋或鞋套;要督促学生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学生离室时,要检查设备,填写使用记录,学生离室后,要做好设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下班时,要关好门窗,关闭电源,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五、建立机房登记制度,对本地局域网络、广域网的运行,建立档案。未发生故障或故障隐患时不可对光纤、网线及各种设备进行任何调试,对所发生的故障、处理过程和结果等做好详细登记。
六、要放火、发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等安全工作,定期向教务处汇报校园网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
七、管理人员要做好机房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要严控外来磁盘和光盘的使用,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做好操作系统的补丁修正工作,采用国家许可的正版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软件版本。
八、网管人员统一管理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与教学无关软件,若确为需要安装,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
九、严格按规定管理好校园网及相关设备,严格执行公物外借报告、审批登记制度,逐日填写使用登记表,严禁将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移出挪为它用。
十、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设施,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帐。文件、教学资料、软件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账物相符。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班主任为该班“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班通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要经常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管理员,以便及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如发现设备硬件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班级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应协助班主任管理。
2、各班要指定一名班级信息管理员(班主任可指派一名品德优秀、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担任),负责检查班班通设备是否关闭,确保教师上课完毕设备正常关闭。对“班班通”设备进行清洁除尘,切忌用湿抹布清洁,保持多媒体讲台下地面的干燥。不得用手触摸电子白板和投影仪,更不能让硬物触及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等。
3、粉尘、不按程序操作、机器运转时受到震动是损害机器使用寿命的大敌。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教育,未经教师允许学生不得乱动和使用各类设备,以免发生危险和设备损害。要保持教室内卫生,桌面洁净,减少粉尘,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保证多媒体讲台桌面干净、整洁,不乱放书本、杂物等。严禁将水杯、黑板擦等物品摆放在多媒体讲桌上
4、任课教师使用前应先向班主任申请,课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如需拷贝文件的应先进行杀毒处理,授课完毕后将文件删除。不使用外来磁盘、劣质光盘。使用完设备后,及时清理桌面、将电子笔等整理归位,再依次正常关闭投影仪、电脑主机等班班通设备,严禁直接关闭总电源;及时填好教师使用记录,班主任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如果班主任不做检查,出现问题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每月底将教师使用记录交学校教务处检查。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5、授课教师要注意系统的维护保养,发现故障或计算机有病毒应及时清除或向班主任报告处理,确保正常使用。授课教师不要在放置主机的操作台上放置其它杂物,保障主机能够正常通风散热。尽量不要保存资料在教室电脑上,严禁在电脑桌面与C盘上保存资料。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设置,严禁随意拆卸设备,不得擅自在计算机上安装和卸载软件。教学需要的软件,由学校管理员进行安装。
6、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须规范操作,不得在教室计算机中使用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自觉抵制有害信息,不在网上浏览有害信息及网上聊天、玩游戏,严禁利用网络制作、发布、传播各种有害信息。杜绝学生非法操作设备,教师不得擅自允许学生单独使用多媒体设施,严禁学生随意开关总电源、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
7、打雷时和雷雨天气各班禁开电源,严防雷击。
8、“班班通”钥匙不得随意转借他人使用,遇到周五或学校放假,班主任必须认真进行检查,做到电脑关机、电源关闭、多媒体讲桌上锁、教室门窗关紧等,做好设备的防潮、防损、防盗工作。
9、每到新学期开始,新老班主任要对教室内的班班通设备进行交接,新班主任要对照原教室内的班班通设备配置表检查设备是否齐全,是否损坏,有问题由原班主任负责,新班主任不做交接由新班主任负责。
10、班班通的所有设施未经学校领导许可,不得由任何人带出教室。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1、各校要成立校园安全视频监控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时对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2、校长负责监控工作的领导、管理、检查和考核。
3、各校要设立视频监控室,监控室由专人负责,监控值班人员24小时不得间断。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进入控制室,室内严禁烟火,水杯应放置在远离电器设备的地方。
4、监控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岗,认真记录当天学校的运行情况。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有事、有病不能到岗的,需向当日值班领导提出书面申请,另行安排值班人员。
5、监控值班人员发现影响学校教学秩序、校园安全、管理不善等问题,应及时上报值班领导,及时处理,解决问题。
6、严格按规定步骤和程序操作,任何人不得中断监控,更不得删除监控资料,监控资料必须保存20天以上。
7、监控人员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查看监控录像或调阅有关资料。公务查阅监控录像资料需经校长批准。
8、监控用的计算机不得做与监控工作无关的事情,保持监控室内卫生清洁、干燥,有关物品摆放整齐。
9、确保监控探头的夜视效果,如发现夜视效果模糊不清,应及时更换摄像头,确保夜间监控录像的质量和效果。
7.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 篇七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大胆探索, 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手段的简单粗放, 管理形式的单一呆板, 管理过程缺乏指导督促。为此,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实施项目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目前, 实施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城市学校、农村初中及中心校都已接入教育城域网, 多数完小、教学点也通过ADSL连上了宽带互联网;学校的管理教师及学科教师都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能切实保障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很多教师家中已有电脑, 且连上互联网, 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方便。目前, 区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已基本完成, 只待条件成熟, 即可投入使用。
在拟建立的管理平台上, 采用Free BSD作为操作系统, 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采用有“黄金组合”美誉之称的Apache+PHP+MySQL这套开源软件构建Web信息服务平台, 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 其结构图如下:
“相关文件”栏目内容涉及各级部门为远程教育制定的相关文件、政策措施、管理规范和应用要求等, 旨在提高广大师生对项目的认识, 增强用好资源、服务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设备管理”的内容是各项目学校的设备登记表、设备使用登记表、设备维修登记表以及赔偿情况表等各种设备管理表册。这些表册的数据是相关联的, 若某设备正在使用或处于维修状态, 在设备登记表的设备使用项将反映出来, 由此能真实地反映设备的状态, 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
“应用管理”栏目记录学校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详细使用情况, 如使用者、资源内容、使用方式、使用类型、教师评价、教师的课后反思等, 并能按项目学校、使用教师、使用方式等进行查询和统计, 便于了解学校或教师个体对项目资源的应用情况, 也能反映教师的发展过程,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培训”栏目记录的是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特别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培训的情况。远程教育资源上有丰富的教师培训内容, 如教师发展培训中加合作计划、西部教师暑期培训等, 都是非常好的培训教材。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训教师是缩小城乡教师差距,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件中心”栏目则主要收集全区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的各种教育教学课件, 并广泛交流、修改求精, 充分发挥全区教师的智慧, 以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课件, 导入区级资源库, 努力构建地方资源库精品。还可利用此栏目开展课件制作竞赛, 鼓励教师广泛参与、人人参评, 努力形成课件制作的资源共享机制, 营造争创精品课件的良好氛围。
“教研教改”栏目主要转载远程教育资源上关于新课程、新课改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论文等, 并收录我区远程教育和电教课题成果, 是广大师生发表论文作品的平台, 并可根据其他师生提出的看法和建议进行修改求精。每年, 我们将对教师的原创作品进行1~2次评比, 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并推荐到相关刊物发表。
“技术支持”栏目主要提供计算机系统、网络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 便于广大师生学习, 提供各远程教育设备厂家有关售后服务的相关条款及联系方式等, 提炼项目管理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远教论坛”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技术、远程教育、课程整合等学习和交流平台, 师生均可在论坛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可浏览其他问题和解决办法等, 积极参与论坛建设对师生的发展很有帮助。定期提炼论坛中的典型问题置于平台的相关栏目中, 供师生参考。
从上述栏目设置不难看出, 这个远程教育管理平台既是区县实施项目统一管理的平台, 又是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区县级项目管理上, 它具备如下的管理优势:棗
(1) 管理的时效性
管理平台采用B/S结构, 项目学校在平台上进行设备登记、接收登记、资源应用登记等操作时, 区县管理者可同步获得该校的相应信息, 能立即对信息做出反映, 如发现登记不规范、内容不详实、填写不完整的, 可立即反馈给项目学校, 明确整改要求。对较长时间不接收资源、不应用资源的项目学校也可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避免了因检查督促不及时、不到位而造成学校管理不到位, 甚至设备长期闲置的状况, 切实提高管理效益。在项目管理或资源应用上, 有问题可及时与区项目办联系, 及时解决, 切实提高学校管理员能力, 减轻项目办管理负担, 提高服务质量。
(2) 管理的可控性
平台设计对不同类别人员赋予不同的管理权限, 如区县管理员能查看所有信息, 并有权对区级信息进行编辑等管理操作, 但不能对项目学校的各种记录进行编辑操作。项目学校管理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员, 具有管理本校各种资料的权限, 但不能对其他学校的信息进行编辑操作。学科教师可对涉及本人的记录进行编辑操作, 如资源应用表的教学反思栏, 上课教师就可随时修改, 以便真正记录教师的所思所想。其他人员就只能查看信息, 不具有任何编辑操作的权限。对权限的分级管理, 保证了项目管理的有序性、可控性。
(3) 管理的可信性
管理平台是向全区学校开放的, 管理的数据是公开透明的, 信息的准确性要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故平台数据应该相当可信。以前对学校项目管理的评价, 主要是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但因时间短、工作量大, 获取的信息量有限而难以得出较准确的评价。管理平台不仅记录了学校、教师个体应用资源的具体情况, 而且具有统计功能, 可按月、按学年度等统计数据, 从定性、定量 (应用的质量和数量) 的角度, 对学校、教师个体的资源应用情况做出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4) 管理的规范性
各种管理表格的统一设置、有关选项的预置、示例的参考等有利于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避免个别学校由于理解上的偏差造成管理的混乱。管理平台中的设备借用、维护等记录, 都与设备登记表相关联, 设备的借用、损坏与维护等状态从表中一目了然, 保证了各表数据的一致性, 确保设备管理规范有序。
(5) 平台的学习性
传统的登记表只具有档案功能, 仅供需要时调阅, 而管理平台的信息查阅方便, 很多数据有相当的学习价值, 如资源应用登记表中的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 相当于案例分析, 具有学习交流价值。设备管理中涉及故障现象、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记录, 当其他学校设备出现类似故障时, 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 管理的激励性
管理平台的数据是公开透明的, 学校项目管理的好坏、资源应用的质量和数量都如实反映在平台中。试想, 会有哪个学校、哪位教师甘愿落伍呢?领跑者会为保持领先优势而加倍努力, 暂时落后者会不甘人后而奋起直追, 你追我赶的竞争势态必将形成, 最终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7) 管理的有效性
无纸化的管理平台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十分方便, 成本非常低。比如, 将优秀论文、课件等直接刻盘保存。对数据库中的管理数据, 既可直接保存, 也可导出为Excel表格数据, 便于查询和使用。数字化的存储方式, 使得全区每年只需刻一张DVD就足够了, 而保存的时间却非常长, 相对于通常的纸质档案, 使用的便捷、成本的降低是显而易见的。
8.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 篇八
[关键词]信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当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因为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因此必须加大力度,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领导的人为因素。一些单位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指使会计人员造假,有的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有的隐瞒利润逃避交税,有的甚至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这些人,把国家、集体的资产当成自己的小作坊,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任意造假,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是当前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2.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方面,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学历不是很高,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人员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帮助造假,完全丧失会计的监督职能。因此,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和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陈旧。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四重性:代表国家反映经济活动的运作,监督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经营;代表所有者和债权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经营者合理使用生产经营权;代表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维护法人的利益,督促员工爱护生产资料、节约物料消耗;代表员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监督所有者、经营者按劳付酬及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两权”的分立、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体制,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客体,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当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员工的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从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更新观念,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对企业主管领导、财务会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企业发展观、价值观,树立正义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反对一切向钱看、好大喜功的错误思想,是从思想上解决会计失真的根本保证。在加强法律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吸收优秀传统道德的基础之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时代精神的会计职业道德。
2.大力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制建设。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制建设包括强制信息披露制度、虚假会计信息处罚制度等。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切实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充分发挥处罚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从法律上对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彻底改变“人治”弊端,改变单位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工作中“顶得住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的困窘局面。做到账目清晰,账证准确,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按时上报。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使企业行为规范化、法制化。
3.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手段之一。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并不是要求負责人在会计事务方面事必躬亲,而是要通过制定必要的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形成真实、合法会计资料的基础,又是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的保障。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明确了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同时,也有了了解和考核相关工作人员制度遵守情况的正常途径。单位负责人抓住了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严格考核,就抓住了“牛鼻子”。
4.建立代理人市场,形成公平竞争机制,提高代理人水平。我国代理人,无论是承包制,还是租赁或股份制,都由国家政府有关机构依据企业的行政级别委派,没有代理人才市场,更谈不上公平竞争,因而企业代理人的总体水平素质较差,外行多,内行少,搞业务的少,搞政治的多。企业代理人的素质差,经营搞不好,一方面可能利用会计手段进行造假,另一方面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挥霍浪费,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建立企业代理人市场。实行公开、公平竞争,选择德才兼备者为企业代理人,其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合理地选择会计程序,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
5.明确会计人员归属,建立会计人才市场,健全和完善中介机构,加强社会监督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
我国会计人员归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悬而未决,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一直存在,既要服务,又要监督,结果什么也没有作好,出现了越是监督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建立会计人才市场,扩大会计人员就业途径,开展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会计信息质量还要由会计事务所这一中介机构来监督、审查,任何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经由注册会计师签字方可生效。加强注册会计师制,细化《注册会计师法》和工作条例,将注册会计师的权利与责任结合起来,使注册会计师真正成为“经济警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还应加强会计人员后续在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根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9.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篇九
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17-18世纪是法国由封建专制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缓慢增长,新型资产阶级和劳动者迫切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但法国宗教团体的势力强大,长期垄断法国各级教育。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者对教会团体长期垄断教育强烈不满,他们同教会团体在教育领域的斗争,促进了法国这一时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教育向世俗化教育的缓慢转变。
一、从17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法国封建等级制明显,贵族子弟在家中享受私人初等教育。宗教团体为了扩大宗教势力影响及培养有教养的虔诚教徒,积极创办教区学校,争夺教民,几乎垄断了各地的初等教育。1、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 加尔文教 胡格诺派 胡格诺派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2、1684年 天主教神父拉·萨尔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利用其教会势力的影响大量建立初等学校。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该教会在法国各地创设了127所免费的初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多达36000余人。
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由于教学人员素养不高,盛行灌输和体罚,教育教学质量低劣。为了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胡格诺派和基督教派先后创建了训练传教士和教师的初等学校师资讲习所。“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于1685年在兰斯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由于法国教会团体对初等教育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初等教育的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居欧洲各国前列。
(二)中等教育 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控制在宗教团体手中。在法国封建专制政府的支持下,各个教派组织为了培养教会神职人员和有教养的官吏,在各地竞相创办了一批中等教育机构。
1、胡格诺派学院
2、耶稣会学院
学院学制一般为7年,开设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古典文学、算术、几何、天文学等课程。学院里经院主义色彩极其浓厚,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和理智能力,但不注意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耶稣基督圣乐会
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产生,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7世纪到大革命前,法国中等教育由于宗教团体和当权者的重视而获得的 较快的发展。1610年,胡格诺教派在法国各地创办了35所学院,学生人数达千人以上。1627年,耶稣会仅在巴黎一省就创建了14所学院,到1710年,耶稣会在法国创办的学院达到了612所。
(三)高等教育
到大革命爆发前,法国共有22所大学,如奥尔良大学(1235年)、蒙伯利挨大学(1289年)、里昂大学(1292年)、奥朗日大学(1365年)等,以巴黎大学为代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也处于教会管辖下,办学思想保守,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古典课程,教学模式脱离社会实际,极力扼杀进步思想。在当时的大学里,只有新出现的个别讲座,如数学或自然科学讲座,反映了文化科学上的进步。巴黎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停留在中世纪,守旧闭塞,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7世纪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高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既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受到关注。加之在这方面教会控制较弱,一些技术专门学校和研究机构得以建立,如自然历史博物馆(1636年)、法兰西科学院(1666年)、路桥学校(1747年)、皇家军事学院(1751年)、矿业学校(1778年)。这些具有实科性质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创建,反映了法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准备,也促使法国传统古典大学缓慢地向实用化的方向进行变革。
二、资产阶级革命时的教育
18世纪末,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发动到1794年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先后上台的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都提出了自己具有资产阶级特色的教育改革方案。其目的都是想改革封建的旧教育,使教育为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服务,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武器。
(一)立宪派 塔列兰法案
立宪派的塔列兰代表公共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方案指出,为巩固新的政治制度,必须改造教育;必须教育公民认识与保卫宪法,《人权宣言》应成为“幼年时期的教义问答”;他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规定了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和大学院四级学制。在教育内容上,既把公民道德及宪法列为各级学校的主要学科,又使宗教在各级学校的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专门学校中,培养教士的学校也居于重要地位,并且保留了教士在国立中学中担任教师的权利。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它的明显的折衷性质。
(二)吉伦特派 康多塞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
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其全体公民应尽的职责,故应由国家建立统一的、前后衔接的、普及的、男女平等的和免费的学校系统:4年制小学、3年制高级小学、5年制中学校和专门学校、大学院。大学院是教育行政和学术研究中心,领导与监督各级学校。各级学校均应实施强迫、免费教育,坚决摒弃教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主张废除传统的宗教科目,增加与农业、手工业和国内生产等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减少古典学科的教学,扩大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增设政治教育课程,讲解宪法和《人权宣言》,以使学生及早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雅各宾派 雷佩尔提教育方案 雷佩尔拟订的教育计划比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前进的地方是就他企图解决初等教育的普及问题。他指出让贫苦儿童受教育,首先要给他们面包,建议由国家向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开办寄宿学校“国民教育之家”,为儿童提供免费衣食,从而保证普及初等教育的实施。雷佩尔教育方案主张应向儿童进行体育、智育和德育,特别提出以德育代替宗教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爱国的公民。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类似的教育改革方案还有20多个,尽管这些方案的内容各异,但都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国家应当予以保护,实施普及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和教师问题上,主张实现世俗化和科学化;法案还在男女平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当然,其中的一些规定也限制了劳动者子女获得初等以上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由于各派掌权的时间短暂,任何一个教育方案在教育实践中都较难实施,并且有脱离实际之嫌,但这些方案唤醒了法国民众对教育的热情,对以后法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791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第一部宪法。该宪法明确规定:“应该建立和组织起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共教育体系,在所有人必不可少的那些科目的教学中实行免费教育。应该根据全国的需要提供各级各类教育。设置纪念日,以保存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记忆,在全体公民中发展博爱精神,使他们热爱自己的政体、国家和法律。”1791年法国第一部具有民主精神的宪法的颁布,为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法国和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进程。
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
19世纪的法国,政局动荡不安。这一时期法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学制,各级各类教育获得了发展。
(一)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1799年,拿破仑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
1、指导思想:使教育为国家服务,造就有效率的官吏和能从事生产的臣民,使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一样。为此,拿破仑首先采取了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其次,颁布了很多重要的法令,比如1802年的《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6年的《关于创办帝国大学的法令》以及1808年的《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等。通过上述改革,拿破仑逐渐建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2、特点:教育权利高度集中。表现在:
(1)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作为“统一管理、监督帝国公共教育事业的国家级教育领导组织”。帝国大学全面负责整个帝国的公共教育,未经帝国大学首脑的批准,不得在帝国大学外设立任何教育机构或学校。
(2)全国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全国教育分27个学区,每一个大学区设总长1人和一个由10人组成的学区评议会,承担学区内管理工作。设置督学巡视各大学区的教育工作,并向帝国大学校长及评议会提交巡视报告。
(3)帝国大学及大学区的成员以致各级学校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有严格的任命制度。帝国大学的总监由拿破仑亲自选择、任命;大学区总长、中央和地方的督学,以及大学的教师,则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命。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第一帝国时期:由于拿破仑对初等教育不大感兴趣缺乏热情,国家对公共的初等学校没有专门的开支,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规定初等教育由教会管理,国家监督,教会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影响逐渐扩大。
复辟王朝时期:科学技术进步为初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也向初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16年王朝政府颁令要求,每一市镇设委员指导初等教育,向贫困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宗教或慈善团体在市镇要求下可以为初等学校提供师资。这样,初等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教会对初等教育的控制更加强化。
七月王朝时期:《初等教育法》(又名《基佐法》)的有关规定为此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该法案初步建立了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确立小学教育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级,政府与教会应携手发展初等教育。初级小学的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写、算只是,培养其法国国民意识、民族意识和必要的宗教观念。高级小学则在初级小学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职业课程的教育。《初等教育法》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法国初等学校教育的面貌,初等学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法国男子初等小学的数量从1834年的22641所增加到1848年的32964所,女子小学数量从1837年的5453所增加至1848年的7658所,公、私立小学在校生数则从1831年的193.5万人增至1846年的324万人。
第二共和国时期:1850年《法卢法案》加强了教会在初等教育领域的势力,给予教会监督公立学校的权力和教士任教的特权并为私人办学创造了方便条件,从而促成了初等学校数量大发展,但并未就初等学校教育的免费和义务做出任何规定。
第二帝国时期:1863年迪律伊出任教育部长后,建议实施免费初等义务教育。在他的努力下,初等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内容得以扩展,人数也得以增加。
巴黎公社时期:宣布实施普及性、世俗性的初等教育,教育与国家分离。巴黎公社仅仅存在72天,难以按照公社的意志实施普及免费的初等教育,但公社关于初等教育发展的计划却为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共和国时期:1881年—1882年间,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被称为《费里教育法》。儿童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免费;重申教师获教需获国家颁发的证书;宗教教育不再属于义务教育。两部费里法案的实施,最终确立起法国初等教育发展的免费、义务、世俗三原则,不但使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而且为以后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第一帝国时期:所确立的由国立中学、市立中学和私立中学组成的中等学校教育体系,为19世纪法国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提供了良好基础。
复辟王朝时期:国立中学改为皇家中学,其教学实践的古典主义色彩渐浓。此外,天主教势力在中等教育领域的渗透日益强烈,教士在中等学校教士总数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七月王朝时期: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萨尔旺迪出任教育部长期间,强化中等学校教育的实用化改革。不过在基佐等持有古典主义教育立场者的反对下,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卢法案》终止了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加强了教会对中等学校教育的控制,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获得同等认可。中学开办手续被简化,凡年满25岁,持有中学会考文凭者皆可开办中学。
第二帝国时期:皇家中学恢复了国立中学之名。帝国第一任教育部长福尔图尔于1852年提出了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的教育改革计划,前四年共同学习古典、人文及数学课程,后三年实行文、实分科。其主要特点是突出文、实科教育,反对宗教束缚,要求中等教育承担起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职责。这一改革方案由于遭到教会和传统势力的反对,于1864年被帝国第三任教育部长迪律伊废除。迪律伊采取另立四年制中等专业学校的办法来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
巴黎公社时期:废除中等学校的等级性成为改造中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女子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被列为巴黎公社教育改革计划之中。
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中等教育取得明显进步,但其阶级性质没有改变。中学收学费,费用高昂。且教会在中等教育阶段仍然有很大势力,直到1904年取消《法卢法案》、1905颁布《关于国家与教会分离的法令》才得以改观。
总的说来,到19世纪,法国的双轨学制最终形成。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铺设的:免费的母亲学校(幼儿园)到公立小学再到高等小学或艺徒学校,另一轨是为资产阶级或其他上层阶级子女铺设的:收费的家庭教育或中学预备班,到收费的各类中学再到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体现了十分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一帝国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创办了一批专科学校,组建几所军事学校,重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将其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大学设神学院、医学院、法学院以培养专门人才;设文学院、理学院,以授予学位(业士、学士)为主要职责,其课程是“国立中学学业的继续和补充”。
复辟王朝时期:复古宗教逆流冲击高等教育,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1822-1830年又被逼停办,文理学院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七月王朝时期:资产阶级自由派致力于大学的世俗化改革,教育专业人士在帝国大学中的发言权得到加强。这一时期,大学未能较好地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施改革,僵化保守,主要精力只是放在维护既得利益上。
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时期,法国高等教育发展没有表现出实质性内容。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农业、商业、金融及建筑业发展迅速。1856年和1867年两届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召开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进一步向高等学校提出了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此形势,迪律义提出高等教育发展应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为此,1868年创设高等研究实践学校,不过未能实现。
第三共和国时期:高等教育步入复兴发展时期。表现在对普法战争失利的反思中,法国民众将发展新型高等教育作为走出危机的教育选择;分散的学院联合为一所大学,出现了综合性大学;获得经费、教学、纪律等方面一定的自治权;国家在教育经费上投入增加。
概括说,19世纪法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可以表现为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对法国教育传统继承与创新的结果,并未20世纪法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法国现代教育制度
四、20世纪前期法国的教育
为回应20世纪前半期法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教会势力的挑战,进一步服务于法国该时期社会变革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法国教育管理在继承大学区制的基础上,明确中央教育行政管理的具体职责,不断强化国家教育意志的权威。
(一)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加强
20世纪初期,法国仍实行拿破仑时期的大学区制,与19世纪不同的是,大学区由过去的27个减少到17个。在中央教育管理体制上,设立了公共教育部(1932年改为国民教育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全国教育实行统一管理。1902年,政府解散了50多个从事传教和教育活动的教会组织,关闭3000多所教会学校。1905年,法国通过一项重申教会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废除了《法鲁法案》中教会掌握国民教育领导权和监督权的相关规定。
在学前教育上,政府管理作用的加强体现在对母育学校的关注和对学前教育独特性的界定上。在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公立学校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育部颁布章程决定。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必须遵循官方的课程计划,其卫生和道德规范受政府监督。在考试组织和文凭颁授上,所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公立教育的考试,只有国家才有颁发正式文凭和认可私立学校证书的权利。
为强化中央集权管理在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领域的作用,20世纪前半期法国教育管理机构着力将两次《费里法案》所确立的国民教育免费、义务、世俗化发展的三大原则变为事实。
(二)统一学校运动与教育改革
1、统一学校运动:1919年新大学同志会在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认为统一学校是“属于所有人并且为了所有人的共同的学校”,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新大学同志会的这些要求和主张,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法国很快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2、初等教育改革:1923年,法国政府决定实施统一的初等学校教育体制所有初等学校遵循同样的教学大纲,实施同样的教学计划。1933年,政府设立统一的中学入学考试,进一步强化了初等教育阶段的统一性建设。
3、中等教育改革:这一时期,法国中等教育的改革和争论主要围绕课程设置的古典学科与现代学科之争进行。1902年《莱格法案》在为现代科学科目进入中学课程体系提供历史契机的同时,还成为此后改革抨击和改革的对象。1923年的改革增加了古典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强化了中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1926年和1936年的改革则试图在中等教育学习内容上的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919年《艾斯蒂埃法》获得议会通过,内容:明确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完善职业学校体系建设;18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职业教育的内容有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的各门教育和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学习。该法案为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确定了基本框架,将职业教育纳入法国公共教育体系,进一步唤起了产业界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关心,被称为法国历 史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宪章”。
五、20世纪后期法国的教育
二战后的50余年间,法国教育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重建”与“改革”,法国教育选择了一条在重建中改革,在改革中前进的道路。
(一)基础教育 1、1947年《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法案》以教育结构理应适应社会结构为今本理论依据,明确分析了实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一方面法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脱节严重。依据公正原则和定向原则,规定6至18岁为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方向指导阶段、决定阶段教育进行;教学中注意学生特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感;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该法案为战后法国教育重建提供了纲领性的框架和方向性的引领。2、1959年《教育改革法》将义务教育年限由8年延长至10年;强化中等教育为初等教育之上的自然阶梯的观念,以统一学校作为实施初中教育的机构;将职业教育纳入正规中等教育体系。20世纪60年代,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中学,市立中等教育机构的出现,将不同类型的第一级中等教育机构统一起来,成为法国政府实施统一的中等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并发展为实施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3、1975年《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①教育管理体制上,学校成立各种组织方便教师和家长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②教学体制上,规定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学制;③教育内容上,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④教学方法上,实行工具课程、启蒙课程、体育课程的三分制教学法,积极开展教学实验,援引教育心理学有关儿童个性特征及能力差异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该建议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单轨制学校体制借助于综合制初中的设立而延伸至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设置于内容选择上的教育现代化和实用化特征有所增强。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管理与教学事务的参与程度也得到提高。不过,这次改革也导致初级中等教育过早职业化、学生负担加重、总体教育质量下降等现象的出现。
(二)高等教育 1、1968年《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确立高等教育机构任务:承担着发展与传播知识、促进科学研究和培养人的教育职责;性质:大学是拥有法人资格和财政自治权的公立科学文化性机构;原则: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该法案以此为原则通过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单位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是以对法国高等教育传统症结和现实矛盾的正确把握为基础的,表现出明确的教育民主化理想。但法国长期集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集权型高教管理体制与自治原则存在着极强的排斥性,许多大学生对参与教学与科研单位管理并未表现出真正持久的积极性,影响了此次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2、1984年《高等教育法》(又称《萨瓦里法》)提出高等教育应以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作为改革的新原则。现代化指办学方向与方法应面向现代社会,教学内容应迅速反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职业化指重视向学生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强化就业方向指导教育。民主化意味着政府进一步下放高等教育管理权,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大学事务管理。关于公立高等教育的性质,公立高等学校 是世俗性机构,免受任何政治、经济、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支配,享有在教学、研究方面的自由。
(三)21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主题
1、教育民主化改革 2004年,《为了所有学生的成功》以何为“为了所有学生的成功”和“如何实现所有学生的成功”为主题,强调未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总体框架中统筹实施,坚持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致力于构建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事业,要满足经济发展及劳动市场提出的人才需求。
2005年,《面向未来学校的方向与计划法》在较大程度上以法律形式将上一报告中的教育理念确定下来。该报告确定了未来法国学校教育的目标,还提出要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开放、更高效的学校教育体系。
2、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2年,法国信息技术战略委员会强调学校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导性机构。教育部着力建设名为“知识数字空间”的法国中小学信息网,目的在于为学生和教师免费提供大量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校内外获得学习资源。
3、教育世俗化推进
2004年,法国政府重申《费里法案》颁布以来所坚持的教育世俗化原则,强调公共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向学生传授共和国的价值观,不得接受具有任何宗教色彩的信仰干涉。
【小学现代信息教育制度】推荐阅读: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11-20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发布制度09-23
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11-27
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1-14
现代小学生的行为教育的缺失11-11
马集小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整改材料11-19
东风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总结06-1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计划11-18
11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