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计讨论之我见

2024-09-23

解放思想大计讨论之我见(13篇)

1.解放思想大计讨论之我见 篇一

大学英语课堂小组讨论之我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而小组讨论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 者:乔慧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H319.3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大学英语

2.解放思想大计讨论之我见 篇二

一、对难于建立的概念, 引入时讨论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 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方法, 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例如“惯性”的概念, 难于理解和掌握, 在引入新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火车在水平铁轨上飞速直线行驶, 一名乘客在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 对于“落在何处”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仍然在原处, 一是认为落在起跳点的后方。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同学们各抒己见, 相互争论。又如在讲“电流的方向”时,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 以往的讲法只有通过教师讲解, 学生死记, 再建立概念, 我讲授时采用电脑动画, 模拟“慢动作”使学生看得见、理解得透, 兴趣浓。

二、在突破难点时展开讨论

学生往往由于对有关的实际情况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在对物理现象做进一步分析认识时, 发生一定的困难。这时要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例如, 学生往往把重力和压力混为一谈, 把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混为一谈。这个问题, 除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外, 应该做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一个自由放在斜面上的物体, 它对斜面压力小于重力, 而学生却往往认为物体所受重力多大它对斜面的压力就多大, 甚至认为压力就是重力。针对这一问题, 可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把大砝码放在台秤上, 然后把台秤倾斜一个角度 (相当于把砝放在斜面上) , 看到台秤的读数明显减小。事实使学生信服, 澄清了他们的糊涂想法。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 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 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生动, 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对易混淆的概念在辨析时讨论

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 知识的正、负迁移同时存在, 几个相似的概念之间往往会产生相互干扰, 影响理解和应用。这时, 可通过讨论辨析清楚。例如, 在讲电流为什么从高电势向低电势流时, 我用水流从高向低流来类比。在授课时, 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 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记得牢。例如, 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 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 讲完后, 学生们先是一愣, 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 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四、对重要的规律可在探索时讨论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 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 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举一些实例,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 例如力的概念, 在初中阶段, 只提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等;在高中阶段, 则比初中深入了一层, 要从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 提出牛顿第三定律, 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又从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和时间积累效应亦即从能量变化和动量变化, 来进一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使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深入, 对力的概念逐步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例如, 在“马拉车”的问题上, 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 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 车对马没有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 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 而没有对车和马的启动过程以及车和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五、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通过讨论理解有关规律

3.文言文课堂讨论之我见 篇三

然而现在许多课堂讨论却有这样的演变趋势:形式上的讨论,尤其是公开课,迎合学校的要求,刻意营造热闹的氛围,有模式化之嫌。

如鲁人版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有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此段:曰:“臣闻之胡龅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学生看到此处“以羊易之”不免发笑,于是教师即兴设置问题:“大家对齐王此处的做法有何感想?”问题一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此处设计一个这样的讨论问题是可以的,同时也紧扣课文中孟子的议论思路,但它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下展开的。讨论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明确孟子认为宣王有仁爱之心,但是牛羊没有什么区别,以羊换牛,百姓自然会认为他吝啬。推而广之,对待百姓也是如此,不应该有所偏颇,要对天下百姓施行仁政。

而有的课堂对此问题的讨论却展开过度。问题一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大谈“保护动物”的问题,谈到不应该虐杀动物,这和本文的主题完全是两码事;有的学生肆意谈论自己喜欢的不同动物;有的学生甚至提到“齐宣王一定属牛,所以才偏爱牛,以羊换牛,有某种心理情结”,这岂不是成了心理学方面的问题。课堂讨论得热火朝天,学生也听得不亦乐乎,教师也认为枯燥的文言文课堂顿时有了生趣。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反思,这样表面热热闹闹的课堂,我们从中到底获得了些什么?学生是否有真正的思考?对课文的主题是否真正探究到位?显然,学生始终没有明白此处孟子要表达的内容,此文的精华也就流失了。无疑,这样的课堂讨论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公开课更不应该把这样浮于表面的热闹定为评价课堂好坏的标准。

因此,命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讨论的质量和效果。题目出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又能达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效果。反之,则会降低讨论的质量,甚至窒息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所以,确定好的课堂讨论题目是确保讨论课成功的第一步。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在难度上要把握适度,而且要确实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发学生围绕课文的主题做深层次的思考。

一、研究文本,挖掘问题的切入点

挖掘教材,精心组织讨论,要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被调动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方向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讨论问题要有难度,有价值

教师无论是自己提问,还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一定要选准讨论的焦点。所谓讨论的焦点,就是根据文章的重点、难点、要点,提出有利于理解课文,提高认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感的问题。

如教学《屈原列传》,有教师在讲述最后一段:“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江以死。”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渔父、屈原的观点你同意哪一个?”

教师设计此问题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屈原的处境、心境,明了屈原的赴死决心和救国无望而投江的壮烈绝望,领略屈原的高尚情操。”

课堂讨论的结果是一多半的学生倾向于渔父,认为“活着就是比死了好,只要活着还可以继续为老百姓做很多事情”。还有的学生认为,“屈原投江并不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而是一种逃避,是懦夫”。又有人当即反驳此种论点,“屈原投江是迫不得已,是无奈绝望之举”。对方不服,当堂辩论起来:“难道他投江就会挽救国家吗?就是对百姓负责吗?”双方分作两派,唇枪舌剑,没有定论。

“择死与择生”的问题本来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历来被当做此课的一个讨论问题之一。的确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于生死的看法,然而司马迁为屈原作传的目的是要纠结于择死择生吗?大多数人都认可“渔父”只是一个虚化的人物而已。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方向设计问题呢?

笔者在研读此文时发现司马迁对《屈原列传》倾注的心血是很大的。司马迁前文记叙屈原的生平一波三折,文思斐然,后文议论更是铿锵有力,而结尾写“屈原投江”一节却语调异常平静。因此,课堂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屈原投江一节为何没有描写悲壮的场面,而仅以‘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作结?司马迁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写这一场面的?”

本想就此问题做一尝试性的提问,没想到学生反应很迅速。有学生说:“司马迁从屈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大悲大愤中归于平静。”有学生说:“司马迁本来抱定必死之心,无奈为《史记》而选择宫刑,所以赴死在他心中早已存在,自然不会在心中掀起狂涛了。”“司马迁是把屈原当作一个模范的,士人尽忠,为知己者死,历来是文人的一种情结。国亡,不独活,是一种大义,而非处于今天环境的人可比。”学生能领略到这个层次,已经足够了。至此,屈原的形象、司马迁的情结尽显无疑。

对于课堂讨论的驾驭能够体现一名教师的水平。有的专家提出“课堂二次备课”的说法,确实非常有道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课堂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仍然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发挥好主导作用。为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进行发言,不要离题太远;要根据讨论发言的进展情况,随时抓住和深入理解与主题有关的其他有争论的课题,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以求讨论步步深入;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并引导学生发言时抓住主要矛盾;要把学生的重要观点或创见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使学生受到鼓舞,并起到引导作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出小结,对疑难问题或争议问题要阐明自己的看法,指出讨论的优缺点。

赞科夫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觉,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效的讨论能进一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潜能,变得更善于思考,更善于表达,更善于求异,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文言文课堂讨论不能止于形式,不能流于浮躁,而应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4.船舶政治思想工作之我见 篇四

政治思想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特别是在公司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做好基层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是我们每个管理人员所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更新观念,在创新中求变。作为管理人员本身要明白“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应对改革,改革后怎样开展工作”等。通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引导员工转变思想观念;帮助他们增进改革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进取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做事为我要做事。

二、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做思想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于细微处着力,切忌高谈阔论。要从身边的人和事讲起,举一反三,把“大道理”融进“身边事”来说,使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人性化。如:有的员工觉得现在管得紧,每月拿到手的只有几百元钱,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特别是有些“半边户”,家境较差,由此产生抱怨情绪,甚至消极怠工等。针对这类情况,就应当围绕其家庭实际,进行纵向比较;围绕企业实际进行横向比较,认真细致地宣传、分析公司发展前景,使他们看到企业的美好未来,明白 “只有锅里有了碗里才有”的道理,变消极为积极。

三、实事求是,以实取效。所谓“实”,就是要实实在在,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做思想工作不能说空话、套话。要说实话,不说假话,以事实为依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一说一,才能使人心服口服;要办实事,切实为员工解决困难。作为基层的带头人,天天与员工打交道,应当了解员工的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办实事,尤其是在他们工作、生活、身体和家庭遇到困难时,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

5.思想汇报——改革开放之我见 篇五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作为出生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们,我们的成长伴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深入,三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也出现一些瑕疵,我们还有几亿的贫困农民,我们在教育,医疗,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中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中之重,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来看待,我们的改革开放总体来说是相当成功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们的人均生活水平也今非昔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取代了落后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全国城乡居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我们可以数据上清楚的看到: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210871亿元。我国GDP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到2005年,我国GDP已经连超法国和英国,世界排名跃居第四;相应地,我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也不断提高,2006年达到5.5%。个人总结一下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之处:

(1)首先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完善。改革开放30年,我们逐步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我国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大国,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3)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但是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一些弊端,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工作重点;

首先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人均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差距巨大,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更不是我们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其次我们医疗、教育、住房改革在实施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医疗体制不健全,教育费用居高不下,房地产价格虚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稳定和谐不利。

最后是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官员的行为作风不正,部分官员,党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腐败情况较为严重,这对党的执政形象有所损害,这就要求我们时刻牢抓党风党纪,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也要求我们党员要时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此外我最想说的就是:我们部分同志因为这些改革的弊端而否定改革开放是不客观的,是很片面的。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实践成功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未来的发展也还必须靠改革开放。在今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要勇于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国近年来的燃油税改革,公路养路费改革就能体现出来我们在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此致

敬礼

6.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篇六

一、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诸如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拆迁事件、集体罢工事件等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频发。导致这些恶性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其实都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并没有超出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以化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滞后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最终使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

7.解放思想大计讨论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课堂讨论;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60-001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课堂讨论”是“合作、交流”的主要途径,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走入误区。

一、重形式轻效果

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课堂互动”理念,每堂课总要搬出“讨论”这一环节。课堂上教师一宣布问题,学生便匆忙行动,可以看出学生已较好把握了这节知识的脉络和骨架。可仔细一看,这热闹的课堂讨论的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大多数学生“各自为政”,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说了许多教学内容之外的“话题”,偏离了讨论的主题。这种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的做法,导致课堂讨论形式化和表演化,其结果只能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讨论是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即使教师的讲解非常详尽清晰,也决不意味着学生全能接受。若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及时展开讨论,让学生一起回顾总结,互相交流体会,则可有效地使知识变成学生思维的产物。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请你运用光合作用知识,谈谈如何提高温室中农作物番茄的产量?此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高,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从学生提供的多种方案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已较好把握了这节知识的脉络和骨架。

二、讲数量限时间

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满堂灌”演变为“满堂论”,一节课提出十多个问题进行讨论,增大课堂容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出示问题后,只能马上组织讨论,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的。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体会和感悟,又能讨论出什么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如在讲“细胞的癌变”时,发现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学习尽头不足,此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①常见的癌症有哪些?②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有哪些?③如何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思维被迅速激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求自主疏指导

有的课堂讨论,追求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旁观者。表面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但这样的讨论有可能忽略了课堂讨论的实质,变成了“街谈巷议”。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在讨论时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与同学发生争执,这样看似争得很激烈,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实际上是失去了控制的“假繁荣”,根本就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与此同时,那些胆小、性格内向、不爱发言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也有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弱势群体,在讨论中或害怕被人反击,或怕提出的问题被同学嘲笑,而选择了沉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也就谈不上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课堂讨论既要突出生生互动,又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突出不同观点的碰撞,师生互动中体现情感的交流与理智的调节。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不能失去自我,忘了引导。

四、惟结果轻过程

有些教师对课堂讨论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失去了动力。其实,许多学生在讨论的关键之处都在观察教师的评价,他们想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发言是如何看待的?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行为,比如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思维时,教师如能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从而激发其继续进行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课堂讨论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情绪状态等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评价成为课堂讨论的助推器。如在学习“无性生殖”之克隆技术时,教师提问让学生讨论:“克隆人”行否?顿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有的给“克隆人”投赞成票,理由是克隆人有市场需求,可以使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中老年不幸丧子的夫妇等再次拥有自己的孩子;有的认为反对“克隆人”没有商量,理由是克隆人的出现将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观念。最后由教师综合分析、补充完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积极作用。

8.解放思想大计讨论之我见 篇八

敬爱的党组织:

书上写着: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吃亏,2010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入党动机”之我见。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担重担,多做贡献。入党,意味着比群众作出更多的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富于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孔繁森说过“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是他的入党动机,他勤勤恳恳的做着人民的公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百姓带来福音;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吴天祥面对记者,坦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名淡泊名利的***员不容易。他说:“我就是要做这样的***员,到了见马克思的那天,只要老百姓说:老吴一生清清白白,是名好党员,我就满足了。

听着这些长辈们对于“党员”的阐述,我心里顿时生出无比的向往和自豪。自豪的是我们有那甘愿牺牲,甘愿奉献,呕心沥血的领导班子,他们永远都第一时间奔赴“最艰苦,最危急”的现场,思想汇报《2010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入党动机”之我见》。胡主席,温总理等等永远会在人民最干渴,最危险,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为他们送上一场温暖的“春雨”。温总理说过: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

重大自然灾害。只要双手在,我们就可以建得更好。这是党时刻在告诉着人们:“别怕,我在!别急,我来!”。灾难只是暂时的,有这样好的党领导,有这样的好总理,有数万英勇的子弟兵,有13亿坚定、坚韧的人民,还有什么坎过不了?

他们一个个,一批批向我们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奉献精神。我愿意,也急切地希望像他们一样把祖国当家,把人民当家人,以强烈的的责任心与爱心来“构建”这个家,“爱护保卫”这个家。那么,在这样一样大家庭,大集体里,万众一心,哪里都是兄弟姐妹,哪里都是那股浓浓的亲情,哪里都有归宿感,走到哪里都不孤单,走到哪里都温暖,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令人向往的画面。我真想当一名真正的党员!像他们一样,为人民服务!

汇报人:gzzongjie.cn

9.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之我见 篇九

当前处于社会发展重要的转型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是社会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一名当代少年谈谈我的看法: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在政治观方面。中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较高的爱国热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及国家统一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但是,大多数的中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程度并不理想,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公开宣扬“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所以,这些情况说明当代中学生政治参与热情有待加强。

2、在人生价值观方面。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但是,一些青少年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度在减弱。我认为这是实用主义的世俗作风的影响,有些同学在学习方面社交方面均采取实用主义。其实质是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要,实现个人价值的出发点。总之,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表现为持正确的、折衷的、错误的三类价值观同时存在,而且折衷者的学生日趋增多。

3、在道德观方面。青少年崇尚雷锋、孔繁森、徐虎,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对热心公益事业、事业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等道德品质的认同率较高。但是,在认识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墙上球印、桌面上的刻写、随地吐痰现象时有发生。这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思想道德观念取向呈现不确定不稳定性。所以人生价值观方面也有待加强。

4、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在性的方面,性的需求同关于性的社会限制冲突,由于中学生性生理发育,使青少年出现对性知识的好奇神秘,对异性的向往,然而学校和社会对中学生早恋,性探索和尝试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样对青少年生理和情欲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他们普遍承认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有快乐的感觉,但又认为与异性的交往将影响到学习以及其他各方面。总之,他们存在这方面、那方面的顾忌。

二、主要问题及分析

在尊重的需求与外部权威的冲突。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然而他们的思维尚欠深刻全面,社会阅历不足,自制力不足,独立要求很难在很多场合得到认同。所以常认为家长的唠叨是多余烦人的,认为父母关心不在实质上。

三、建议

一、扎实推进中小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1、课堂育人。

2、环境育人。

3、管理育人。

4、活动育人。

二、着力夯实文明科学的家庭教育基础

5、实施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

6、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区“平台”

8、建立社区教育组织。

9、向社区选派校外辅导员。

10、整合社区设施资源。

四、不断加强中小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11、切实加强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建设。

12、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五、认真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13、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

14、加强公益性文化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六、力求创新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载体

15、建立一批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16、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道德实践活动。

10.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篇十

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方向。如今大学校园中,书声琅琅、大谈国事的越来越少,天天睡懒觉、打DOTA的越来越多;尊老爱幼,公车让座的越来越少,闲散烂漫,常闯红灯的越来越多;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越来越少,以“老爸是李刚”而为所欲为的越来越多......一个高素质的民族,其他民族对他有的只是敬畏,决不会轻易侵犯。可悲的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基础不太壮大的情况下,我国的民族素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下。不说大的方面,就在校园中,用过了水龙头不关就离开的时常可见,教师墙壁上乱涂乱画,大爆粗口的随处可见,上过厕所从不冲厕得不在少数,不说什么尊师重教,就连和老师大打出手的竟然也有。突然想起一句话,从大学生教室墙壁上的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就能看出当今大学生的素质。

现阶段南海岛屿及资源被侵占,日本右翼势力活动猖獗,台湾、西藏问题仍待解决„„内忧外患,振兴祖国大学生们责无旁贷。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是刻不容缓。

培养大学生身系社会,身系祖国,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民,树立社会责任感。从教学、从媒体,从网络、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来人性化的培养激发大学生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所处的地位,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利用自身的先进性带动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使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之我见的论文 篇十一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五方面组成,德育是五育之首。由此可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塑造好学生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而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践行者,无疑担负着这一重任。这就要求班主任俯下身来,不厌其烦地与学生进行思想谈话,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

我们并不提倡班主任空讲大道理,但有些道理又不得不讲。事实上,班主任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是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常用方法。问题在于如何做到声声入耳,使学生心悦诚服。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孔子曾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意思就是说做一个人,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做人尚且如此,做老师更是这样。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二、言传―――真诚敞开心扉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除了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一个可资学习的榜样,更主要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理解、尊重和信任又都是互相的。有人问怎么样才能和学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其实,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就是多和学生交流交谈,用语言来敞开心扉,化解误会与隔阂,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学生心理一般比较复杂,只有准确地把握孩子们的心理动态,才能做好思想工作。而中学生又有其特殊性,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接近成人,但心智仍很不成熟,且有比较重的叛逆心理。

如果遇到问题,老师不是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交流,问清原委,而是简单粗暴地加以惩罚,那么只能让孩子愈发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和老师交心。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

交谈不但要注意技巧,而且要选准时机。寻找到谈话的最佳心理时机,才能事半功倍。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往往会立即把他找来,或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语重心长地教诲一番。但是,做过教师的人都有体会,这样未必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学生犯错后,大多知道教师会找他谈话,在心理上早有了防范和抵触。这时对他做思想工作,往往效果不佳。如果当某个学生犯了错误后,不是立即找他,而是过一段时间以后,等他的心理防范解除后再找到他,做其思想工作,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犯错误的学生大多已趋于冷静,容易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批评。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平静、真诚地和他交流,一起分析甚至探讨犯错误的原因,就可以使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打开心结,避免再犯。

另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极为重要,应当力求生动、形象,要用既有教育内容又有哲理情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教育时,可先带领学生唱《金梭与银梭》这首歌,然后告诉学生,这首歌就是说要趁年轻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交给我们的金梭、银梭编织出最美的生活。这样一来,师生容易产生共鸣,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听教师继续往下讲。为此,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是每一位老师努力的方向。

三、爱学生―――用爱架起感情的桥梁

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一种特殊的职业感情。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为善,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老师传授的东西学生才能主动吸收,而不被动接受。因而,教师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这种“心理位置互换”的心理素养,对于做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爱是感性的,但做好学生工作,更要以理服人。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只有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才牢靠稳固。青少年已不满足于成人的现成结论。他们希望成人给他们教育,但又要求这种教育必须入情入理,具有理论上的彻底性。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例如笔者对个别男生留长发是这样教育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发型也是一门学问。听化妆师说,青少年学生头发短些、薄些,显得风华正茂,精神抖擞;头发过长、过厚给人精神颓废的感觉。同学们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留长发给人什么印象?”笔者的话,学生感觉入情入理,所以听得心服口服。

12.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篇十二

(丹桂镇 鲜琳)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特别是在国际国内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神圣职责。回顾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果,明确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变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创新,直接关系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一、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果

1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篇十三

一年一班常红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系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1件大事,是1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更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但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不可忽视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呢?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1、避免进行长篇大论的条理说教,而是结合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与生活环境,在尊重事实、陈述事实中,引导其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树立“追求真理做真人”的品格,而不是根据“标准”制造“术语”来附和权威的虚假人格。

2、学校德育应尊重主体性、尊重差异性,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知识专长,在开展共同理想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理想教育,开掘未成年人的主体性意识、创新意识,真正培育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合格健全的思想道德素质。

3、改变过去“成圣成贤”的单1价值目标追求,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超越性与向现实生活回归统1起来。表现为对守法、践约、遵守公共生活准则、尊重他人、合作精神、包容精神等现代社会公共生活所需的道德价值范式的确立

其次是选择恰当的教育途径。

1、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离不开整体社会环境的优化,尤其强烈呼唤社会行政主体行为的规范、文明、理性。要培养“道德的人”,首先要求有“道德的社会”。学校固然无法独自改变现实社会

环境,但却10分有必要创设有利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学校环境,确保学校竞争环境的公平正义性,避免依学生的家庭出身、社会背景,决定其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与竞争地位上的优劣的状况。

2、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1起。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

3、让孩子爱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具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意义。有1项调查表明:爱劳动的孩子和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这说明,1个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在未来生活技能上及品德上、遵纪守法等方面要远远超过不爱劳动的孩子。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具有劳动意识,则说明他们心中有他人,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以,在少年儿童时期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是很重要的。

另外,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他们从做家务劳动开始,渐渐形成较高的责任意识。现在很多父母总是爱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父母们看来,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就更不重要

了。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却是1个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我们的很多研究都证明了1点:1个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不会太好。所以,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既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也是我们的教育途径。

上一篇:孙中山市政纪念公园的导游词下一篇:开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