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2024-07-08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共12篇)

1.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一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就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而言,公报、公告、通报属()A.指挥性公文 C.报请性公文 A.主体部分C.眉首部分

B.知照性公文 D.记录性公文 B.版记部分 D.正文部分

()

A.建议性 C.指导性

B.指令性 D.告知性

2.公文份数序号应位于公文文面的()

3.决议是经领导机关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的公文,其作用具有

4.在公文办理程序中,对那些必须办理答复的文件,根据承办时限的要求,及时对公文承

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环节称()A.催办C.批办

B.查办 D.注办 B.县城关中学 D.县人民医院 B.隶属关系与职权范围

5.在以下机关单位中,公文处理应当采用分工形式的是()A.县人民政府 C县委组织部

6.确定机关之间行文关系的重要前提是()A.行文方向与方式

C.行文规则D.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7.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数字时,不应使用汉字的是()..A.成文时间C.惯用语

B.发文字号 D.缩略语

8.将本机关、本部门工作的重大公务活动或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如实记载的一种文书

称()A.会议记录C.简报

浙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

B.会议纪要 D.大事记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纪录类文书特点的是()...A.内容的纪实性C.情节的生动性A.通知C.公告A.报告C.请示

B.材料的直接性 D.语言的实录性 B.函 D.通告 B.函 D.意见 B.转发性通知 D.批转性通知 B.批转性通知 D.指示性通知 B.《谏逐客书》 D.《汉书刑法志》 B.1989年4月 D.1996年5月 B.反映基本情况

D.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B.从起草到形成送审稿 D.从起草到文本制作 B.公文格式

10.在机关之间可以上行、下行、平行使用的文种是()

11.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应当使用()

12.《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通知》是()A.发布性通知 C.指示性通知 A.转发性通知 C.发布性通知 A.《尚书》

13.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应当使用()

14.“文书”一词,最早见于()C《新书·过秦(下)》A.1951年2月C.1993年11月A.交流信息

15.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意见”这一文种列为党的机关主要公文文种是在()

16.总结的主要作用是()C.下情上达和提高自身 A.从构思到定稿C.从交拟到定稿A.公文样式

17.公文写作的过程是指()

18.公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及其在格式上的安排称()

C.公文体式D.公文表达方式

19.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的规定,在以下文件材料中,不需要整理...

归档的是()

A.上级机关领导视察本机关时的题词 B.本机关处理群众来访的记录

浙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

C.下级机关报送的典型材料

D.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外机关职务形成的文件材料 20.下列选项中属公文表态用语的是()A.遵照、依照、兹有、兹因

B.欣悉、敬悉、据报、据查 D.恭请、敬请、承蒙、不胜荣幸

C.同意、照办、可行、拟同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在现行机关工作中,公文又称()A.文书D.文档A.政治性 D.机要性 A.全宗号

B.文牍E.文案 B.时限性 E.规范性 B.E.件号 B.指导性 E.时限性 B.导语

C.正文主体

C.建议性

C.机构(问题)

C.权威性

C.文件

22.公文处理工作的特点是()

23.归档章应包括的项目有()D.保管期限A.针对性 D.说明性

24.批复的主要特点有()

25.公文正文的结构一般包括()A.文件版头D.结束语

E.公文生效标识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1分,说明2分;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

26.在我国,各级机关组织对重大事项都可以发布命令。27.试行本也是公文的正本。

28.在特殊情况下,下级机关可以越级请示。

29.公文印制单位在校对过程中,如果发现文稿有错漏或疑问之处应及时加以改正。

30.公文写作是撰写人代机关立言,是体现机关领导意图的写作活动。因此,公文写作不是创造

性劳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公文的基本含义有哪些方面?

浙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

32.调查报告的作用是什么? 33.意见有哪几种类型?

34.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5.推行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机关之间关系的划分及其对确定行文关系的意义。37.试述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原则。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8.请以下面提供的材料为依据,以孝感市孝昌县政府的名义撰写一份简报的主体内容。

要求:

(1)撰写简报主体内容,包括按语、标题和正文三个部分;(2)按语准确精要,标题简明新颖,正文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材料】

7月10日,孝感市孝昌县丰山镇长春村,由青年农民程志初捐款30万元兴建的一条水泥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全村2000多村民敲锣打鼓庆祝。他们的农产品可以直运孝感市区、省城武汉,再也不用为运输犯愁了。

捐款的程志初1986年初中毕业后,就离开长春村老家,外出哈尔滨、宜昌等地建筑工地打工。由于丰山镇属贫困山区,落后的交通条件是制约该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当地乡亲的一块心病。程志初当时就立下誓言:“等我赚钱了,一定要把村里的道路修通。”

在哈尔滨建筑工地,他从抹灰、粉墙开始,逐步搞起了单项承包,慢慢地做起项目来。1989年,他到北京发展,通过自己的努力,于2002年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打工农民当上了老板。2004年底,听到家乡人说起国家扶持乡村路网建设的优惠政策,程志初觉得是报效家乡的机会。要修通长春村至丰山镇的水泥公路,需资金40多万元,国家和县里只能补15万,资金缺口30万元。2005年5月8日,程赶回老家,给了村里15万元,5月22日又从北京汇15万元给村里。该路从5月9日开工,到7月10日竣工,并经县交通局验收合格。

程志初一个人捐款30万元修路的事一下子传遍全镇和全县。目前,丰山镇23个行政村共有50多个在外打工的农民向家乡捐款80多万元修路,已有15个村修了村级水泥公路。

(摘自2005年7月13日《楚天都市报》)

浙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

2.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二

一、《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开设目的

1. 知识层面。

通过课堂教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从论文选题到发表的一系列科技论文写作流程及规范,掌握科技论文各部分写作技巧。

2. 能力层面。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位论文、学术性论文以及专利的撰写打下基础。

3. 素质层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

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开设时间

由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主要为大学生毕业论文及后续科研深造服务,因此理论上,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设该课程合适,我们分别给化工以及环境专业的本科生在这2个时间段开设了该课程。但从教学效果看,大四上学期的效果较差,甚至连出勤率都难以保证,这是因为学生都已经投入到考研或找工作中,无心听课。而很多化工及环境类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参加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节能减排等项目,他们很希望能把自己做的成果整理成科研论文,但是由于没学该课程,写作能力稍有欠缺。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非常希望能在大三上学期或更早的时间就开设该门课程。大学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不同学生的兴趣或者进度也不一样,有些学生对科研兴趣非常浓厚,从大一开始就跟老师做科研项目,而有些学生直到大四毕业时才进实验室。因此,如果能将该门课程设置成不限制年级的选修课,让学生自己根据需求选修更好。

三、《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授课教师

承担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熟知文献检索系统;熟知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优秀的专业英语功底;对某一科研领域的深入研究。因此,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教授最佳。由于教授的科研以及指导学生任务较重,他们可以穿插几次讲座形式的讲课,将其多年宝贵经验在较短时间讲述给学生。此外,让从知名大课题组毕业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的年轻博士教师担任此门课程的具体讲解尤为合适,因为他们刚经历了学生阶段科技论文写作的学习及实践过程,已经有文章发表或者即将发表,能够掌握最新的投稿期刊要求。

四、《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讲授内容

1. 论文的选题与谋篇。

做科学研究之前首先要选择课题,选择前沿题目,容易出高水平文章,但是做起来比较难;选择大家都做的题目,实验好做,但是创新性少,文章档次不高。本文在此介绍三种常见的选题方式。课题选定,就要下载文献。教会学生如何利用Web of Science为科研服务,并掌握本领域主要期刊及其影响因子以及分区。对高质量论文学会使用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进行管理。阅读文献是进入科研课题的主要途径,文献阅读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尤其是发现好的句子、写法、图表、灵感以及自己想到的创新点;对主要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阅读完文献,应该对自己做什么有一个整体设想与结果预测,论文需要做几部分实验或者计算,考虑哪些影响因素,预计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与老师沟通论证后,开始实验或者计算来验证科学假想。如果实验失败,先自行分析原因,与导师讨论,查看文献,探明原因,再改进或放弃。如果结果可行,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包括论文大纲、图、表、讨论点及结论。

2. 学术性科技论文撰写。

学术性科技论文的撰写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我们将一篇学术性论文分解开来,逐一介绍论文题目、作者与单位、摘要与关键词、引言、实验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以及参考文献的写作。题目部分主要介绍题目的概念和作用、基本要求、文字要求,并举成功题目为例。作者与单位部分介绍作者署名的意义、作者署名顺序、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作者单位标署的注意事项。摘要和关键词部分主要介绍摘要的概念和作用、应包含的内容、分类、写作要求、撰写技巧。关键词部分介绍关键词的作用,选择关键词应注意的问题。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引言的概念和内容、写作要求、主要写法、注意事项。实验与方法部分主要介绍实验试剂的规格、制造厂家等,描述检测方法、所用仪器,方法的写作规范,实验过过程程的的描描述述。。结结果果与与讨讨论论部部分分主主要要介介绍绍对对结结果果的的要要求求与与注注意意事事项项,,对对论论证证的的要要求求与与注注意意事事项项,,表表格格的的编编排排,,图图片片的的制制作作。。结结论论部部分分主主要要介介绍绍结结论论的的基基本本内内容容、、格格式式和和注注意意事事项项,,结结论论与与摘摘要要的的区区别别。。致致谢谢部部分分主主要要介介绍致谢的原因、对象、语言要求。参考文章部分主要介绍参考文献的作用,引用规则,数目要求,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学位论文、专利等文献的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文中的标注格式等。

3. 其他类科技论文的写作。

首先介绍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虽然与科技论文写作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内容还是类似的,因此我们没有用大量篇幅和时间来讲毕业论文的写作,主要按照本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讲解基本格式要求及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同时展示一些历年毕业生论文及答辩PPT的范文,评价其优点和不足。其次介绍综述的写作,包括综述的类型、特点与作用,文献综述的写作条件。最后介绍专利的写作。专利和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写作规范和流程差异较大,因此专利写作的介绍较为详细,包括有关专利的基本知识,专利申请的审批阶段,申请应提交的文件;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说明书、说明书附图的一般要求与写法;说明书撰写中的常见错误。

4. 科技论文的文法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的表现形式,科技论文更不能出现文法方面的低级错误,这是编辑和读者都非常忌讳的。这些文法细节包括标点符号的规范,英文与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区别;物理量的国际标准,数字的规范表达,单位的前后一致;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独立结构、单复数以及缩写的规范;字体、字号、段前空格、段落间距等。

5. 论文的投稿与发表。

首先要选择投稿期刊,综合考虑稿件主题与期刊所规定的范围、论文水平、期刊的声誉、出版时滞、影响因子等选择合适的期刊。选定期刊后,仔细阅读作者须知或者投稿指南,按要求进行稿件录入及排版。之后,再准备稿件之外的材料,包括投稿信、推荐审稿人、创新性说明、图文摘要等。投稿材料完全准备好后,进行在线或者邮件投稿。经过一定时间,会收到审稿结果,主要有直接录用、改后录用、改后再审、退稿等几种情况,着重讲述如何处理“改后录用”的稿件,退稿稿件的处理对策。

五、《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讲授方式

课程将采取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介绍引言写作时,首先从理论上介绍引言的概念和内容,引言的写作要求,引言的主要写法,引言的注意事项。然后从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学会、Elsevier、Springer、Wiley五大数据库各选取一篇代表性文章,通过与学生一起剖解学习文章的引言,以此进一步强化前面讲述的理论知识。同时将科学网、知社学术圈等网站上关于科技论文写作的优秀博文截图到课堂的PPT上,引导学生养成浏览科学类网站的好习惯。

六、《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考察方式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百听不如一练。为使学生能真正领会到科技论文写作的要领,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科技论文写作》也是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学问,没有谁敢说按照自己的规则,肯定能写出最好的论文,虽然大致思路相同,但不同人的体会各有千秋。因此,老师每讲完一部分,要布置2~3位学生去查阅文献,在下一堂课上课前,让这几位同学每人用3分钟的时间,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再讲一遍科技论文的每一部分如何写作。虽然《科技论文写作》实践性强,但是其中一些基本的规范性、通识性的知识还是需要掌握。比如常用的文献搜索网站、几大著名数据库、学术性论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参考文献格式、致谢内容等。因此,在课程结束时,采取笔试考试形式来考察大家对必备知识的掌握。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就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与自主创新能力。化工专业每年有20多名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科研论文以及专利的写作,毕业论文质量也大大提高。希望该门课程也能够在理工科其他专业展开,成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都可以选修的课程,使更多同学受益。

摘要:科技论文写作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而现今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我们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选修课程,并在化工和环境专业进行了教学实践。本文就《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宗旨、开设时间、授课教师、讲授方式、讲授内容以及考察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后续更多专业开设该门课程提供经验。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科研创新能力,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宏伟,董培,段姚尧,董瓅瑾.高等院校全面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09,(4):77-78.

[2]王荣,秦江敏,林平.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对军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作用[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29(3):208-210.

3.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诗;写作指导;表达;创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25-03

【作者简介】魏荣葆,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0)教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并且提出“在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呢?作为记录写作灵感的新诗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笔者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多年实践。

一、活用教材,模仿创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十分注重诗歌写作。从必修教材的“写作实践”来看,教材着眼于诗歌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以把握诗歌的基本特征为起点,在每个必修模块都安排了现代诗歌写作建议,在教学中简单易行。具体编排如下:

从选修教材《现代诗歌选读》编排来看,诗歌写作能够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结合,突出了人文专题对学生创意表达的引导。具体编排如下:

从《写作》选修教材编排来看,12个写作专题的“写作实践”建议,在“用形象说话”这一专题中有仿写咏物诗的任务。

不难发现,现代诗歌的写作与诗歌阅读鉴赏有十分密切的关联,编者力图促使学生读写结合,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尤其是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读促写,因势利导,从模仿到创新,有效进行诗歌写作指导。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以读促写实质上也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高中生模仿性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敢于尝试和批判。如果根据不同类型的诗歌设定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模仿中有章可循,就会使他们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用教材,就是利用教材,根据写作建议,灵活多样地进行新诗写作尝试。笔者常用的方式有:古诗今译,英文汉译,散文改诗,诗作仿写。比如,在学完课文《长亭送别》后,我根据文后要求,指导学生将散曲改为现代诗,学生的改写充分体现出在阅读鉴赏后的创意表达。如《长亭送别·一煞》(杜灵):“青山压断马蹄音,疏林筛损玉骢影。烟淡淡,霭轻轻,望断秋水难追至京。残阳如血,看见了小桥流水人家景;古道无人,想到了花好月圆人美情。枯草索索,荒村野店,不尽;秋风漠漠,马嘶铃鸣,不平。车儿投东欲西追,怎奈他玉肌消减握不住缰绳紧。缓行,缓行。多行一步,即成千里。”《长亭送别·端正好》(裴成杰):“湛蓝到悲伤的天空,洁白如幽怨的云朵,纵横一万里,联结不了你我的情愫。满地菊花已谢,黄澄澄的,道不出秋日的思念;西风烈,吹不起过往的记忆。北方的雁儿,南面哪有你的故乡?冬去春来的那一天,你还会回来吗?那白晓时未尽的醉意,门外雪霜覆盖的枯林,怎抹得尽离人的泪!”

二、构建课程,多重激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考虑到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笔者为爱好新诗写作的学生开设了“新诗鉴赏与写作”的校本课程。该课程主要有三部分内容。

1.新诗艺术鉴赏。这部分主要编选一些代表性诗歌,让学生在读诗的同时,了解新诗的源流、类别、新诗的审美特征、新诗的艺术表达、新诗的模式等基本内容。如在新诗的艺术表达中,主要向学生介绍诗歌比喻、诗歌通感、比拟想象、夸张想象、错觉想象、跳跃想象,等等。又如,在新诗的模式中,呈现给学生象征模式、呼告模式、闪电模式、升华模式、象形模式、并列模式、纵贯模式、串珠模式,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新诗的鉴赏有了新的眼光。

2.新诗写作阶梯。《现代诗歌选读》的编排体系,就是新诗写作的模仿体系,根据教材的人文专题,我重新整合,拟出写作的能力阶梯。设计如下:

3.名家心灵之约。所谓心灵之约,就是推荐名家新诗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阅读,走近诗人。我列出20本中外现当代诗歌选集:《徐志摩诗选》《戴望舒诗歌》《艾青诗选》《卞之琳诗歌》《林徽因诗歌》《仓央嘉措诗集》《现代诗100首》(蔡天新编)《顾城的诗》《舒婷的诗》《北岛的诗》《食指的诗》《海子的诗》《余光中诗选》《台湾诗人十二家》《黑夜里的素歌》(翟永明著)《我与光一起生活》(李天靖编)《汪国真诗集》《聂鲁达诗选》《纪伯伦散文诗选》《泰戈尔散文诗选》。

同时,我还及时介绍当代的诗歌名家。比如,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被誉为“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诗人”。因为“诗人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人,通过个人文学与哲学的推动力及社会体验,熔铸成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诗歌”。他的诗“试图在被常规语言分隔的现实的不同领域之间建立一种突然的联系:风景中的大小细节汇集,不同的人文相遇,自然和工业交错等,就像对立物揭示彼此的联系一样”。

此外,适当介绍当代的诗歌理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鲜活的阅读背景。比如,美国学者帕洛夫2010年推出《非原创的天才:新世纪以其他形式创作的诗歌》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以其他形式”创作的诗歌所独具的创造性、智慧和复杂性。他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如何表达自己”这一命题, 改变了“原创”一词的固有内涵,成为21世纪新的诗歌策略。推介诗歌理论对提高学生的创作素养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三、发现生活,唤醒灵感

写作最怕做无米之炊。学生的生活面似乎很狭窄,但是美的发现却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发现美,就要将新诗教学生活化,即在新诗写作指导中,形成“生活发现序列”,让写作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新诗,让新诗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为了发现诗意,练就发现诗意的眼睛。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提倡“六化发现法”,即个人生活集体化,家庭生活社会化,学校生活个性化,社会生活具体化,自然生活人文化,文化生活地方化。

如,家庭生活社会化发现。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造成学生抒写的对象主体单一,无非就是同学、老师、父母。且不少学生所写亲情故事虚假、低幼,真情变成煽情,以致文章内容单一,思想浅薄,情感虚华。其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爸妈都是社会人,亲戚朋友展开来就是一张社会网,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时代、生活的折射。学生如果多留心、多了解,多思考,由小家庭辐射到大社会,小中见大,诗意也就丰富了。

为了不让发现生活成为负担,我借鉴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尔的《飞鸟集》,提倡“微表达”,抓住瞬间的灵感,记录生活短章。一般注意把握细微情感,寻找微雕意象,模仿微型技巧。这样,学生的发现就有了诗意,例如:

《银杏》——你是洒满阳光的伞,叶中藏着生命的温度。

《影子》——寂寞的感叹号,黑暗中踽踽独行。

《蔷薇》——千万朵盛开。我站立一旁,观看一场与我无关的故事。

《流星雨》——燃烧着划过,一柄利剑刺穿了黑暗。

《回忆》——只是供人消遣的玩具。它不会听你的话,不能任你摆布。

《宋词》——跨越千年的哀愁,埋葬在枯黄的纸堆里,等待一场相见。

别林斯基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可见,诗歌是情感的产物。学生根据各自的喜怒哀乐,把握一些细微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情感冲动。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把情感具象化,寻找能够寄托情感的物象,特别突出“微雕”意象,精致而奇妙,言简而意永。在语言表达上,不必讲究起承转合和音韵,只要有意味便是新诗。发现生活,激发美感,引发情感,产生诗意,这就是“诗意地栖居”。

四、善用评价,激励创意

现在的考试作文多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导致写作教学窄化为应试训练,中学新诗写作成为教学空白,新诗写作评价尤其缺乏。

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个性化的创意表达尤其要突出多元评价。新诗写作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诗人,而是激励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学生要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活动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新诗阅读兴趣和创意表达。

举办诗歌朗诵会,先自选诗歌朗诵,再指定诗歌朗诵,评价学生对诗歌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共鸣的程度;鼓励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以评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我们特别请来南京艺术学院的董蓓教授,面对面指导学生朗诵。

编印学生诗歌鉴赏文章专辑。这一活动,考查学生发现诗歌丰富意蕴和深层意义的能力,对诗歌独到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能力,运用适当的鉴赏方法分析评价诗歌的能力。我们开展专题学习,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自选研究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诗歌创作竞赛。这既可评价学生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的能力,又可评价学生捕捉形象、发挥想象、组合意象、营造意境的能力,还可评价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雨花杯”诗歌大赛、江苏省中小学生诗歌大赛,每年都有学生获得江苏省诗歌竞赛现场决赛一等奖,另有学生获其他奖项。

4.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四

请完成以下两题(共2题,每题50分,共100分)

1.请以X X县审计局的名义向所属各单位下发一份关于禁止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禁止饮酒的通知。(要求:语言、格式规范;禁酒条款切实可行;400字以内)答XX县审计局关于禁止民警在上班时间饮酒的通知

为了树立良好的员工上班作风,促进廉政建设,根据县里禁酒规定的精神,并结合我县关于工作人员上班的规定的有关条款,对禁止部门饮酒做如下之规定:

(一)我县部门员工在上班时间内,一律禁止饮酒。

(二)部门员工统一组织的聚餐活动,可以饮用啤酒和低度白酒,但严禁猜拳行令、酗酒闹事。

(三)员工违背了通知规定饮酒的,第一次予以警告,第二次予以通报批评,第三次则除给予本人纪律处分外,还要追究主管领导责任。屡教不改,嗜酒成性者,坚决清除出公安队伍。

(四)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五)本规定有县政府负责解释。

XX县政府

2012年11月29日

2.××县××乡于201×年7月20日晚因受强台风袭击突降暴雨,凌晨一点左右山洪暴发,冲毁了桥梁两座,冲走粮库稻麦等粮食××万公斤,冲垮民房一百二十八户, 虽无人员伤亡, 但人民财产损失严重。目前大雨仍在继续,全乡干部群众正在全力抗灾抢险。××乡政府需将上述情况紧急报告××县政府。(要求:语言、格式规范;400字以内)

答:县政府:

本乡于201X年7月20人晚因受强台风袭击突降暴雨,凌晨一点左右山洪暴发,重回了桥梁两座,冲走粮库稻麦等粮食XX万公斤,冲垮民房一百二十八户,虽无人员伤亡,但人命财产损失严重,目前大雨仍在继续,全乡干部群众正在全力抗灾抢险,特此荆棘报告,请指示。

XX乡政府

5.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五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A.采访能力 C.鉴别能力

B.推理能力 D.顿悟性思维活动

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A.报道思想 C.新闻敏感

3.采访计划是指()A.采访的平时准备 C.背景材料的收集 4.记者招待会又称()A.新闻发布会 C.调查会

B.座谈会 D.讨论会

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 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B.采访计划 D.新闻线索

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采访特点的()A.专业性 C.灵活性

B.突击性 D.广泛性

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C.有历史发展观

B.讲究唯物辩证法 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浙00654# 新闻采访写作试卷 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A.业务素质 C.政治素质

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 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

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 B.心理素质 D.身体素质

10.记者通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这种情况属于

()A.B.新闻选材过程 D.新闻布局过程 A.新闻结构 C.新闻排列

B.新闻层次 D.新闻组合

17.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消息是()A.经验消息 C.述评性消息

B.综合消息 D.动态消息

18.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A.真实性 C.形象性

B.艺术性 D.文学性

19.新闻写作中“行文避沉闷,宜取跳跃式”是指()A.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求活求变 C.语言要平实简明

B.语言要准确规范

D.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严谨完整

20.新闻的开头“描写环境,引出人物”属于()A.开门见山法 C.人物描写法

B.开篇点题法 D.形象导入法

21.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下面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中哪一项相符

()A.幽默 C.朴实

B.通俗 D.生动

22.西方新闻界把对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称为()A.软新闻 C.事件新闻

B.纯新闻 D.硬新闻

23.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或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的通讯称为()A.速写 C.侧记

B.记事 D.散记

24.报纸上的“电讯”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我国中文报纸上 B.新闻主题的提炼要倡导时代新风

C.新闻主题的表现要针对“下头”的民情民意

D.新闻主题的表现要将“上头”的政策、意图与“下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新闻线索的作用主要有()A.触发新闻敏感 C.决定报道质量 E.据以挖掘新闻素材

27.选择采访对象的标准主要有()A.最熟悉情况的人 C.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E.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参与者

28.出现在采访现场的瞬间印象主要包含()A.事件细节 C.环境气氛与情景

E.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29.下列关于新闻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有()A.新闻语言主要由事务语言孕育而成 B.新闻语言以具体可感见长

C.新闻语言要力求戒除语言的含混性,排斥语言的模糊性 D.新闻语言要朴素,也可适当描绘 E.新闻语言的修辞强调实感

30.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注意的方面有()A.挖掘事件的意义,表现人物的精神 C.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E.要着力揭露问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宣传价值

浙00654# 新闻采访写作试卷

B.深入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材料:

记者从××市房产局了解到,××市自2003年推行廉租住房制度以来,分别通过对承租公有住房的住户租金核减,对孤、老、病、残及急需救助特困家庭配房租赁,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平方米以下的一般困难家庭租金补贴,按l0平方米减去现有人均住房面积的差额确定补贴面积,每人每月1平方米补贴6元。已共计解决了1.64万户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今年,市政府提出6平方米以下的低保户年内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已全部落实到位。其中,享受租金补贴的7959户低保户家庭已一次性领取下半年住房租金补贴608.89万元。这次领取住房租金补贴的7959户中,A区1324户,B区2558户,C区2489户,D区577户,E区664户,F区174户,G区159户,H区14户。至此,该市发放补贴金的范围已全面覆盖低保住房困难家庭。

据统计,该市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约2万户,“十一五”期间,该市还将投入3亿元,继续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将以上的材料改写成一篇消息。

要求: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字数不少于300字,注意拟好标题、电头、导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晰。

6.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六

88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一种()。A.顺向型创新思维

B.逆向型创新思维

C.破立型创新思维

D.聚合型创新思维

2.毛泽东的游击战是()的典型例子。A.内向型创新思维

B.发散式创新思维

C.破立型创新思维

D.聚合型创新思维

3.()发达的人在文学、艺术、电影、绘画等方面有优势。A.左脑

B.右脑

C.大脑

D.小脑

4.()指的是通过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新方式,将新思想与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引入实践活动中,给人民群众给消费者带来不断便利的过程。A.思维创新

B.管理创新

C.政策创新

D.制度创新

5.()的发现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了光电时代,推进到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里。A.相对论

B.万有引力

C.拉力定律

D.黑洞

6.《西游记》团队中孙悟空曾是一个()。A.腐败分子

B.劳改犯

C.领导

D.乱收费的

7.领导干部面对今天大发展、大变化的时代,应该经常从()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问题。A.自我B.他人

C.群众

D.国际

8.()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达到既定目的。A.实物创新

B.理论创新 C.对策创新

D.制度创新

9.文中提到的顺向型思维的例子是()。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B.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

C.张三李四调查蔬菜价格

D.爱因思坦发现相对论

10.一项政策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是()。A.质量设计

B.利用资源的效率

C.时间管理

D.推出时机

二、多选(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洋博士内急落水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这个火热的、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俯下身去创新。A.深入学习理论

B.深入生活

C.深入实践

D.了解实际情况

2.唐僧最喜欢猪八戒的原因:()。A.不惹事生非

B.团队中的开心果

C.心理素质好

D.口甜人缘好

3.()和()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A.国内改革发展

B.社会结构剧变

C.信息化

D.全球化

4.作为领导者应做到:()。A.业务能力强

B.顾全大局

C.公平公正

D.不贪图已利

5.以下跟牛顿有关的是()。A.平衡定律

B.广义相对论

C.拉力定律

D.万有引力

三、判断(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时间、机会、时机的把握对于领导干部进行创新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正确

错误

2.个体思维总会受到自身利益和历史局限性的影响。正确

错误

3.我国选择了一条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渐进式发展的道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正确

错误

4.袁隆平研究出超级杂交水稻利用的是顺向型创新思维的原理。正确

错误

5.事情是无序的,把无序的事情理出头绪;从有序到可行,事情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正确 错误

6.对不熟悉、刚接触的事物,不要急于判断,下结论;不妨存疑,待思考清楚后再做判断。正确

错误

7.执行前把握的要点是胜利第一,理由第二。正确

错误

8.领导者的专业和领导者的能力有直接关系。正确

错误

9.毛泽东的左脑十分发达,留下了很多浪漫的诗句,在革命年代不怕牺牲藐视一切的胆量成就了中国革命。正确

错误

10.执行是一种带有弹性的东西,可以参照规定落实下去。正确

7.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七

另外, 由于应用写作本身要结合并融会思维学、公共关系学、创造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 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 因此, 应用写作过程不仅仅反映出写作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写作思维过程也反映出写作者的文化综合素质、文化传承关系和文化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不但要强调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 也要高度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和时代文化的创新发展。只有把两者融合起来, 《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应用写作的精神实质。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陆丹院长就认为, 中文应用写作“不仅仅具有工具的意义, 更是让年轻人把握本土化元素的一种方式。语言作为文化最基本的载体, 对文化传承和发扬具有深远意义。在教学中, 我们需要把语言的工具性和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教给学生, 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这个国际化社会。” (1)

一、当前《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困境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 (Alvin Toffler) 说过“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著名写作专家刘锡庆先生也曾经指出:“写作能力几乎是现代人自我完善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当前, 《应用写作》课程确实因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

但不容忽视的是, 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一直处在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困境, 教师抱怨学生写作基础差、很难教会;学生抱怨写作难度大、很难学会。学生“一教就会, 一写就错”、“提笔两茫然”成为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进入了改革攻坚时期, “以写作为中心”逐渐成为广大《应用写作》课程一线教师的共识,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逐渐推广开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尤其是在提升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成果突出。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高校《应用写作》课程出现了新的困境:大多数学生不再怕学, 也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能, 但应用文的写作质量始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 面对计划、总结、规章制度、调查报告等难度较大而使用频率高的应用文写作时仍然感到力不从心, 在写作讲话稿、演讲稿、新闻稿等具有一定文学性的应用文书时也往往拙于言辞、千篇一律, 难以打动人。造成这些情况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欠缺是一方面, 所谓“想得到, 写不出”。但更多的时候, 学生写不好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写不出”, 而是首先因为“想不到”, 思维中根本就没有写作的内容, 自然就无东西可写。究其原因, 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欠缺、社会经验的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不够、文化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是造成当前高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提升出现瓶颈问题的重要因素。而从写作的过程来看, 也是先“思考”再“写出”, 只有先“想到”才能进一步“写出”, 如果“想不到”, “写出”自然无从谈起。因此, 要打破当前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困境, 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思维中有东西“可想”, 有能力“去想”。

二、文化传承创新视野下《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 就是说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此外还有“文如其人”的说法, 就是说文章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见识、思维逻辑、礼仪修养、文明素质、文笔、语言等多种素质和能力。确实, 应用文一贯强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 通过应用文的写作, 准确地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 达到预期的“服人”、“感人”或“化人”效果, 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理”、“情”、“文”等文化因素。如要写作一份请求上级拨款的请示, 那么这个请示的理由就要叙述充分, 请示的事项就要说得一清二楚。此外, 在进行程式性的公文写作时必须注重公务礼仪,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程式不是客套。程式之中实在包含着情分和礼貌, 不注意程式, 在情分上礼貌上若有欠缺, 就将使对方不快。” (2) , 一旦使“对方不快”, 就失去了有效沟通的基础, 沟通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 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引导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树立大课程的观念, 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一) 加强课程联动, 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当前, 高校开设的课程一般分为必修课程 (含通识素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和选修课程 (含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 两类, 《应用写作》课程一般属于必修课程中的通识素质课程。然而, 应用写作的内容涵盖面相当广泛, 生活中办理私事要写家信、求职信、求职简历、请柬、计划、总结、合同、协议书之类的应用文书;工作中办理公事要写通知、通告、请示、报告、函等公务文书, 还可能涉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讲话稿、新闻稿等常用办公室文书的写作, 更有可能进行公司产品介绍、产品采购、企业文化宣传、展板制作、回答顾客咨询等活动, 因此, 应用写作的具体内容可能涉及一般性的知识, 也可能涉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 甚至还会穿插历史文化、古典文学、法律和公共关系知识, 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由此观之, 应用写作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 与其他课程知识的关联度很高。它既是一门通识素质课程, 也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 (以表达沟通能力为主) , 在教学《应用写作》课程时必须加强课程联动, 尽可能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经学过的课程知识为基础, 并通过《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反过来加强其他课程的学习, 促进学生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如在教学“调研文书写作”一章时, 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实地调查, 题目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就业情况、专业发展情况等, 并要求体现数据统计过程、做好个别访谈记录, 目的在于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专业, 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从而促进专业认知和专业课学习,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基础上有感而发、有东西可写, 更提高了学生对《高等数学》和《应用统计》等课程的实践学习兴趣。

(二) 注重实践磨练, 积累社会经验

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然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以加强写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磨练, 促进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 积累社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如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个感兴趣的团组活动 (最好是辩论赛等评奖类活动) , 从拟定活动计划开始, 完成下发活动通知、邀请活动嘉宾、组织活动开展、活动总结撰写、活动新闻发布等一系列任务, 让学生在真实情景和全真实践中感受应用写作的重要作用和效果,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而整门课程构架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一个个真实项目的教学, 通过这些真实项目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实践经验, 锻炼写作能力。

反之, 通过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未来工作实际的写作任务, 并通过点评指导, 指出学生文章中与现实情况相脱节或不一致的地方, 事实上也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社会经验, 使学生更了解现实生活、走进现实生活, 更了解未来的工作。比如针对社区管理专业的学生, 可以布置写作一份对自己所熟悉社区的发展规划,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提前有所认识, 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 写出的文章则让社区管理专业的教师和真实的社区管理人员参与点评;再如, 针对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的学生, 可以让他写一份自己喜欢的某一款汽车款式的营销方案或者展销会展板设计策划书, 让相关企业的营销人员一起来指导是否合理。

(三) 重视课外阅读, 传承优秀文化

2011年5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并把文化传承创新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一起作为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最后中华民族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性发展。应用文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时代文化的集中体现, 与文化传承相生相伴。因此, 高校《应用写作》课程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这就对高校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 《应用写作》课程教师应该在学期初开列出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如中国古代著名的《谏逐客书》、《求贤诏》、《出师表》等名篇佳作和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的新春贺词、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等。另外, 还可以开发专门的学生课外辅导用书, 如由章剑峰、袁锦贵主编的浙江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新编高职应用写作学生课外辅导书——典型案例评点及练习》一书, 里面就收录了《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上海全体人大代表致全市人民世博会倡议书》、《温总理说, 文责自负》、《劝慰灾区哪些话不能说》等典型的应用写作文书及拓展阅读指导, 以积累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当然, 文化传承思想还应该在教材中体现出来, 以发挥教材的主渠道作用, 如袁锦贵主编的浙江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新编高职应用写作》一书, 有意识地在各章节中加强对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如在绪论部分讲解应用文的评价标准时提出“事项明确是一个标准, 但不是一个量化的标准, 具体到一篇应用文写到什么程度属于明确?那种情况属于不明确?要靠个人的社会经验去判断, 更要靠自身的综合素质去领悟。但无论如何都要体现出处处替对方考虑的礼仪素质”;在管理文书“规章制度写作”一节的重点难点部分, 提出了拟写规章制度的三个注意点:一是要体现先进的制度文化和管理思想, 二是要有问题意识, 三是要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另一方面,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应该充分开发并利用网络课程, 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拓展度和延展性。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写作》重点课程网站就高度重视学生的网上拓展学习, 除了有“虚拟课堂”、“课程导学”等传统栏目设置外, 还专门开辟了“写作助手”栏目。其中, “写作指导”子栏目上传大量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文章和论文, 甚至是一些访谈, 如《写作能力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文化对接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纽带》等文章, 希望能够引领学生紧跟时代先进文化, 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范文点击”子栏目中及时上传一些反映国家时政动态的指导性应用性文书和反映国家重大政策导向的文件 (这些文件都是很好的应用文书) , 不但可供学生学习其格式, 更可以学习其内容, 从而了解时代动态, 把握时代脉搏, 紧跟时代步伐, 自觉传承和传播当代先进文化。

(四)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拓展学生文化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3) 。作为高校教师,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改变教学思想、教育观念和心态, 并将这些改革创新的因素有效地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

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方法是举案说法, 教师先讲相应的格式、要求、注意事项, 再举几个案例进行解剖, 最后叫学生写。这种方法的缺陷有二:一是先统一思想,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思维扩散性, 客观上起到了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负面作用;二是大部分时间教师在讲, 学生训练时间较少, 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往往是依葫芦画瓢, 模仿之作占大多数。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角度讲, 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让学生自己先写,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 而且根据条件创设行动小组, 试行头脑风暴法写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性开发, 不受教师思维的约束, 而且通过行动小组的头脑风暴讨论, 学生之间思维容易产生碰撞的火花, 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写作结果。俗话说“教无定法”, 其实写文章也如此, “摸索”是找到更好办法的重要步骤, “摸着石头过河”才能发现从桥上经过发现不了的河中宝贝, 才能得到美妙的人生体验。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进取心) 、创新精神 (拼搏——不断攀登高峰, 开拓——不断进军新领域) 和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发明与开发能力) 。

另一方面,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给予学生宽松的创新环境。比如在《应用写作》课程评价中, 采取将第一次写作成果在全班交流汇报展示但不纳入考评, 修改稿纳入考评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计算, 而且修改稿得分低的学生允许再次修改, 取最高分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做让学士敢于出错、勇于创新, 客观上促进了学生文化创新思维的训练, 而修改稿纳入考评符合我们所倡导的“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教学理念, 促使学生不断修改, 精益求精。即使是应用写作比赛, 我们也希望给予学生宽松的创新环境, 如2012年学院举办全院性的“应用写作大赛”有如下规定:

大赛主题是技能文化节 (可以是真实举办的, 也可以是自己认为可以举办的技能文化节项目) ;大赛提交作品、要求及评奖办法中的其中一条注明了, 如果所写作的“自己认为可以举办的技能文化节项目”的通知、项目方案等确实优秀而且具有可行性, 可以推荐到下一届技能文化节作为正式项目实施。

三、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 我们试行了基于文化传承创新的《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学生成为最大的受惠者, 多年的课程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大为提升, 大大减轻了学生“怕学”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 教师也从中受益, 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怕教”的尴尬局面, 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当然,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会继续探索, 不断完善。仅以此引玉抛砖, 求教于大方之家。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常出现的“写不出”或“模式化”等问题, 究其原因多为思维中的“想不到”, 而非语言上的“写不出”, 破除学生思维瓶颈是提高其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关键。应用文写作不仅仅是写作者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反映, 也是其综合文化素质、文化内涵和文化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 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灵活地使用应用文进行沟通交流,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①《陆院长主持召开中文应用写作深化教学改革座谈会》, http://jichu.syxyhn.com/news/xinwen/20100906221122_200.html.2010年9月6日。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上)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第126页。

8.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八

一、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的中考英语作文中,我们会看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常常出现标点符号的漏用、误用和乱用问题;学生英语词汇量贫乏,有的学生写作时大量使用big一词,而不是根据具体描写的对象使用具体、恰当的词语;词语搭配不当,如:“We have the ability to deal this matter.”这句话中应该是“deal with”;另外,学生作文中也常会出现时态错误、词性错误以及混淆句子中代词的性质和功能等问题。

此外,学生在作文时也会出现语序混乱、句子结构不合理、主谓不一致、句式单调的问题,或不能把学过的英语词语和句型按照英语语法结构用在写作中,而是按照"汉语句式+英语词语"的方式进行表达,导致句子结构出现错误。英语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能只关注语句是否正确,还要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并针对错误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思路的创新方法

1.开展英语句子层面的教学

句子是进行书面表达的基本单位。我们很难相信不会造句的学生能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造句还算不上真正的思想表达,它只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练习和巩固英语语言知识的方式。

例如,“How do you do”表示问候,而在国外,初次与朋友见面的时候应该说“Nice to meet you”或者“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而不使用“How do you do”,否则会让别人觉得尴尬、没有受到欢迎。因此人们在运用具有交际意义的句子时,要考虑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与交际对象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教师在批阅学生的英语作文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写的不是完整的句子。例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We eager to take part in the work”,这句话完整的表达应该是“We are eager to take part in the work”。由于学生把介词、介词短语、副词、形容词、名词等误用作谓语动词,所以把句子的谓语都丢掉了。可见这部分学生对英语句子的完整性认识还不够充分,这需要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加强对完整句子的理解能力。为了增加仿写英语句子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英语谚语,让他们进行仿写练习,从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展开英语教学

根据情境练习英语造句不仅要求学生按照英语语法规则“造”出正确的句子,而且还要“造”出符合情境的句子,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学生在造句时遇到困难,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情境,而且还要向学生提供在这个情境中可用的短语和句型。另外,教师可以立足教材,结合教科书中有关的语言技能,如“听、说”技能等,开展情境教学。教材中Speaking部分会提供一些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力播放之后模仿对话中的角色进行特定场景的英语对话,例如餐厅场景。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客人与老板,并给出一些提示词语,让学生在该场景中自由地进行对话。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的情景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造句练习,如围绕“母亲节”“我最难忘的事情”等题目进行造句。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要求教师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实现个人目标,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其实质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语言内容、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对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对于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并带有一定挑战性的语言学习任务,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和设计,使各个小组的整体英语写作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作学习,每组4~6人;分组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而且在构成上应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英语写作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各成员在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每组成员必须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以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9.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 篇九

一、公文的格式(重点)

公文格式是指组成公文的各部分文字符号在载体上排列的规定。公文格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规范的公文格式有利于维护公文严肃性,便于阅读、传递与处理,有利于应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管理。

目前我国通用公文的格式有特定的内容。如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公文纸分为可用以书写、印刷文字、图形等符号的图文区,和不允许出现任何符号的白边区我两个区域,上白边(天头)和左白边(订口)应分别宽于下白边(地脚)和右白边(翻口);所有文字符号从上至下,自左而右依次横写横排等。

公文左侧装订,另外在公文撰写和印制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标注与编排均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性要求。

二、公文的稿本

公文稿本指公文的文稿、文本。公文形成过程中,各种文稿、文本在内容、外观形式,特别是在效用方面有很大不同。

1、草稿

草稿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仅供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审核及审批用,内容未正式确定。其外观特点:文面上常见“讨论稿”、“送审稿”、“草案”等非生效标志,标记大都位于标题下方或右侧加括号。

2、定稿

内容确定,具有了正式公文的效用。定稿一经确立,不经法定责任者如签发人等的认可,任何人不得再对其予以修改,否则无效。其外形特征为:具有法定的生效标志(签发等)。

3、正本

正本是指对定稿内容完整再现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体。其外形特征:格式正规,有印章等有效性标志。

4、试行本

是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试验推行本,在规定的试验推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其外形特征:一般在文种后用括号注明“试行”字样。

5、暂行本

也是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规定的暂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其外形特征是:在公文标题的文种之前加注“暂行”字样。

6、副本

是公文的复制本或正本的复份,供知照、存查用。

作为正本复份的副本与正本在外形上基本无区别,但在使用目的、送达对象上与正本有所不同。正本送达主送机关,供对方直接办理,副本送抄送机关了解内容或由本机关留存备查、归档等,副本具有与正本一样的法定效用。

作为正本复制件的公文副本,不具备保存正本公文的全部特征,如没有印章、签署者亲笔署名等,因而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只能供参考、备查用。

7、修订本

10.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考试题 篇十

(100分)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二次文献主要包括()等。

A、手册 B、年鉴 C、目录

D、题录

2、针对不同时间要求的文献应使用不同的文献类型,就最新的文献信息而言,例如近一两个月的文献信息,应该使用()。

A、图书 B、期刊或报纸 C、专利 D、互联网

3、在计算机检索中,同一概念的同义词扩展方法有()等。A、学名或俗名 B、简称和全称 C、上位和下位 D、术语和代码

4、通过百度查得的结果过多,可通过()方法,优化检索结果。

A、词组检索 B、字段限定 C、增加同义词 D、使用优先算符

5、下列选项中是目录式搜索引擎的是()

A、Yahoo B、Altavista C、Google D、新浪

6、对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筛选、压缩并且组织编排后形成的进一步加工出版物是()

A、学位论文 B、文学作品 C、科研报告 D、书目

7、以生产和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A、零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维文献 D、一次文献

8、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A、文摘 B、手册 C、索引 D、书目

9、论文撰写着重培养哪些能力?()A、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

B、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对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C、调查研究、综合概括的能力 D、自主创新能力

10、以下哪一项不是论文的基本要求?()A、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B、论据翔实,具有确证性。C、语言准确,具有可读性。D、装裱美观,具有可视性。E、海量素材,具有参考性。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判断对或者错,如果判为错误要指出那个地方有错误,每题3分,共15分)

1、百度(http:///)是全球最大中文视频内容集成网站。提供网页快照、网页预览、相关搜索词、错别字纠正提示、新闻搜索、Flash搜索、信息快递搜索、百度搜

霸、搜索援助中心。

判断:错!百度——http:///。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提供网页快照、网页预览/预览全部网页、相关搜索词、错别字纠正提示、新闻搜索、Flash搜索、信息快递搜索、百度搜霸、搜索援助中心。

2、输入一个单词(或关键词),提交搜索引擎查询,这是搜索引擎最基本的搜索方式。判断: 对!

3、文献信息检索的最终目的之一是撰写学术论文,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过程有助于作者在文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判断: 对!

4、文献信息检索的门槛可以说大大地降低了,我们就可以不用再阅读和使用各类书籍、报刊等经典文献了。判断:

错!我们仍要阅读各类书籍和报刊。

5、优秀论文的评定标准是: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观点正确,中心突出,论据充分,资料极大丰富且原文大段引用,数据可

靠,逻辑清楚,语言生动、准确、流畅书写清楚,对实际工作和学术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判断: 对!

三、简答题(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2、什么是信息检索?其类型是什么?

文献信息检索根据检索目标和检出文献信息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1)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检索目标,利用题录、索引、文摘等有关文献检索工具,从存贮的文献集合中查找出所需特定文献的过程。

(2)数据检索:是以数据、图表、参数、公式等为检索,利用有关参考工具书进行检索的过程。

(3)事实检索:是以特定的事实为检索目标,通过文献档案或参考工具书直接或经分析综合得出事实或知识性的答案.3、按照文献的载体不同可分为哪几种文献?举例说明(每项举两例)。

按文献载体分类,文献可以归为4类:

(1)印刷型文献——纸质图书、报纸等(2)缩微型文献——缩微胶片、胶卷等(3)声像型文献——唱片、录音录像带等

(4)电子型文献——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等,这类数据与传统的事物文献的形态不同,也叫虚拟文件。

4、按文献的不同性质、用途和不同的加工程度,可分为哪几种?举例说明(每项举三例)

按照不同的用途和特性,文献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按自身的用途和编辑出版特点,文献分为10种: 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标准文献、资料素材、学位论文、专业文档。当然,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的用途越来越广,按编辑特点的类型应该超出了这10种的范围。

5、简述信息检索的意义。

信息检索作为人类信息活动的一种形式,早已有之。作为一门学科,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时。在20世纪中期以前,信息存储和传播主要以纸质文献为载体。信息检索活动也围绕着文献的获取和控制展开,因此,信息检索研究关注的是如何检索利用文献中记载的信息,文献检索一度成为信息检索的同义词。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计算机应用时代,信息检索得到迅速发展并使用情报检索一词。由于汉语中“信息”较“情报”的含义更为广泛,加上英文imformation可以理解为“信息”或“情报”,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信息载体类型的多样化及传播手段的改造。情报检

索和文献检索逐渐归入信息检索这一具兼容性的概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纷繁芜杂的信息扑面而来。据估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在50万件以上,期刊10万种以上,专利约50万件,科技报告约90万件,会议文献10多万篇,产品样本50多万件,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近500万篇,以光盘,网络为载体的现代数字化,电子化文献急增,势不可挡,社会信息总量每年都呈指数式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爆炸”或“信息过剩”。

信息检索方法是人们打开知识信息宝库的金钥匙。一个人,不管他多么有学识,多么具有学习,研究和创造能力,他都必须在充分共享别人的信息资源,大量地吸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8、搜索引擎的类型是什么?

搜索引擎的种类很多,各种搜索引擎的概念界定尚不清晰,大多可互称、通用。事实上,各种搜索引擎既有共同特点,又有明显差异。按照信息搜索方法和服务提供的方式的不同,主要可分为:(1)检索式搜索引擎

(2)目录分类式(网站级)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Meta-search engine)(4)智能搜索引擎

四、论述题(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每题回答字

数在500字至1000字之间,字数过多或过少都会酌情扣分)

1、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怎样利用新兴信息库。新型信息库最主要的就是图书馆,而图书馆是每个大学都拥有的资源。作为一名文科生,我们应当向复旦大学校长蔡尚思学习,他认为,一、进了图书馆,不能见书不见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有的读者一踏进图书馆的大门,就摆出一副专家的架势,目中无人,不肯下问。殊不知“术业有专攻”,图书馆也是风云际会、藏龙卧虎之深山大海,其中有许多比我们更厉害的“专家”。像我曾经就在学校图书馆认识了一位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师姐,虽然整体文化课成绩不高,但有很高的国学造诣,因为他们学书法总得临摹名帖什么的,自己就得看懂才能深刻理解内涵,这一点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二、要认真学会掌握文献信息技术检索和利用的技巧。这一点可以请教图书馆老师或者是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同学们,他们在各方面给你以很多帮助,使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尤其是在浩大的图书馆,要想迅速准确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很困难,如果能够得到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可以节约大量宝贵的时间用于读书和研究工作。

三、要学点目录学。目录索引是读书治学的门径,是打开图书馆(知识宝库)的钥匙,学海航行的灯塔、舵手、和指南针。这为我们自己以后的阅读等生活也提供便利。

四、正确处理专攻一门与博览群书的辨证关系。成为专

博相济型的通才。只是无穷尽的,那我们这个专业来说,不是很具有艺术实践性但也需要我们懂得艺术的具体实践方法,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艺术理论研究学习。

五、能入能出,书而不呆。拜书为师,尚友古人,结交当代学者,乃是学问家必由之路。但是不应该盲目迷信、偏信,应该读书能入能出,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自成一家言。

六、学无止境,永远向前。书山有路勤为径。

七、乐从苦中来。学海无涯苦、乐作舟。

综上,即是我结合所学专业谈的怎样利用新型信息库。

3、如何选择搜索引擎,以自己的专业应用实践为例,论述怎样使用?

就我的专业而言,使用搜索引擎更多的是在写文章或进行相关艺术实践活动查询时用到。具体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有:

1、使用逻辑词辅助查找

2、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找

3、有针对性地选择搜索引擎

4、使用加减号限定查找

5、细化查询

6、根据要求选择查询方法

7、注意利用有效细节查询

8、利用选项界定查询

同时,想要更快的搜索,也有技巧:

1、搜索词组

如果只给出一个单词进行搜索,经常会出现数以千计甚至以百万计的匹配网页。然而如果再加上一个单词,那么搜索结果会更加切题。在搜索时,给出两个关键词,并将两个词用AND(与逻辑)结合起来,或者在每个词前面加上加号“+”,这种与逻辑技术大大地缩小了搜索结果的范围,从而加快了搜索。幸运的是,所有主要的搜索引擎都使用同样的语法。一个带引号的词组意味着只有完全匹配该词组(包括空格)的网页才是要搜索的网页。把这几种符号结合起来使用,能大大提高搜索效率。

2、选择词组

一般说来在网页搜索引擎中,用词组搜索来缩小范围从而找到搜索结果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运用词组搜索涉及到如何使用一个词组来表达某一具体问题。有时简单地输入一个问题作为词组就能奏效,然而简单明了地提问方法只对一部分搜索奏效。选择合适的词组对提高搜索效率是很重要的,实在找不出时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3、查找信息源

有时词组搜索太精确或者一个词组无法准确表达所需信息。

那么可以直接到信息源,这种技术“简单得似乎不值一提”,但却很有效。根本不用搜索引擎,直接到提供某种信息组织的站点去。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公式“”去猜测某一组织的特点。从而得到所要搜索的信息的主要词组。

5、论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找一篇好论文说明它为什么好。判断一篇论文好坏的标准,是看这篇论文是否符合论文的基本要求,即是否具有:

(1)立论要客观,要有独创性。一般要求参考文献最好是近期最新文献。

(2)论据翔实,具有确证性。一般要求参考文献包含多语种/类型文献,最好是权威期刊中的论文.(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要求分析比较透彻,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

(4)体例格式明确,符合一定的格式规范。(5)语言准确,具有可读性。

例如,这篇《西方节日文化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就完全符合一篇优秀论文的内容格式等各个方面。

西方节日文化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西方节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做好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和引导的做法及设想,以使大学生走出对西方节日文化认识的误区,更好地结合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和吸收西方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创建和谐校园。

摘要简明,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符合格式要求,同时也是现在比较值得关注的和发人深省的问题。

关键字:节日文化;西方节日;学校教育;传统文化

正文:

西方节日在我国的盛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节日文化不可避免涌入我国。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节日文化给我国当今的传统节日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影响更为广泛。

一、节日文化概述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现象的节日有着特定的含义:节日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路线形成的固定的或者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节日根植于文化系统之中,以特定的仪式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替代的作用。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展示民族社会生活状况的窗口,同时也是“人类传递并扩展生存知识和生存态度”的一种手段,“是象征和意义的体系” ①。节日是民族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和象征,它以独特的内涵融汇成民族之魂和民族精神,并化为集体意识渗入民族血液之中,潜移默化的规范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二、西方节日文化

西方节日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西方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而且每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生产性、生活性和宗教

性三大特征,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或让位于宗教性节日;此外,由于西方文化的多元性,使得传统的生产性节日仅仅具有地域性特征。敬奉土地和祈求丰收是古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民族的共同特点和传统习俗,在农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社会时代尤其如此。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的西方国家,失去了特定经济生存形态基础的敬土祈年习俗逐渐为人们所淡忘消亡,仅仅遗存于极少数一些仍然保留着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地区。

与生产性和生活性节日的衰微相对照,西方国家节日的宗教性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西方节日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一)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现代大学生消费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节日消费是大学生校园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过节而支出的费用,一般包括节日期间的餐饮费、活动费以及互赠礼物的费用。在这些热衷于过西方节日的学生中,往往要用一笔钱和朋友聚餐,购置节日物品,参加节日活动和互赠礼物。其中餐饮费和购置礼品的费用加起来花费不少,对于几乎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负担。大学生在过西方节日时的消费虚荣心理以及由此导致的高消费行为的确在校园中存在。虽然消费观是由个人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以及消费常识等因素综合决定,但是西方节日客观上为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

(二)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西方节日在校园的流行的确给大学生节日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西方节日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存的土壤。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现在很多人在不信仰基督教乃至对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浑然不觉地加整理入到狂欢行列。这是无形中把一种外来文化与异质宗教人为种植异国他

乡,好比无源之水。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大众认同、沟通、交流、凝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民族大众共同娱乐、游戏的重要方式。每个节日都有历史根源,通过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文、民族色彩来展示民族的人情世故、忠奸善恶、民族伦理、民族风格及强烈的民族意识。青年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养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三)大学生过度的迷恋西方节日,将影响中国的文化安全

“现在的国际竞争和国家较量不是攻城掠地,而在于信息和文化的竞争和争夺”。大学生盛行过西方节日,在传统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沉沦的表现。对于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我们如果没有了包括春节在内的节日文化,就意味着在文化发展中被淘汰。西方国家,一向认为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模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在与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交往的同时,也在极力地吹嘘推进他们的文化。“在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中,已赫然将维护和推动其文化价值观的全球性统治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②。节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部分,必然会成为西方文化冲击的首要目标。我国大学生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不要被别人“化”掉。西方文明有它的魅力,我们当然可以接受,但是,我们更应该坚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尊严。

四、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分析

西方节日在我国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日趋流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西方节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方面,我们应该端正态度,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大学及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1、首先,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对待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

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应该扬长避短。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目如母亲节、父亲节等,则可以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2、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大力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要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了解节日及节日文化的深刻背景。其次,弘扬节日文化,要引导大学生过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再次,学校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科研活动之中,深入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3、学校教育要通过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加合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庆祝活动的形式应当多种多样,避免单一化,样本化。除晚会外,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义务宣传,影片欣赏,热点座谈等形式,对重点宣传对象,应该深挖掘,给予大范围,高密度的曝光率。可以把庆祝活动分解细化。在大型活动的同时应该以学院、专业、班级甚至寝室为单位举行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可以组织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要与社会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4、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日消费的火爆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援”。学校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节俭好学,慎过西方节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从大学生的修养出发,把消费观教育视为大学生修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范畴,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

培养的重要平台。高校文化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政府要加强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

当前中国当代大学生热衷西方节日,冷淡中国传统节日,与政府一段时间以来忽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有很大关系。政府对传统节日文化忽视宣传、缺乏变革导致,传统节日的影响逐步萎缩,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下降。近些年以来,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特殊位置及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为社会所认识和重视。

1、政府要加强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传统节日的保护是对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尊重和对其精神利益的维护。节日作为文化生存的节点,是大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时机,是他们精神的重要寄托方式。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不断通过节日习俗表达出来。这些理想和追求有丰收富裕、健康长寿、欢乐吉庆、平安和顺等。保护了传统节日文化,也就减少了大学生群体通过西方节日来寻求情感寄托的途径。其次,保护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和爱国心。包括节日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文化。在同一个日子过同样的节日,使我们体会到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当人们处于本土的文化环境中时,这种感觉还不明显。但是在异文化环境,一个族群同样的节日习俗就成为文化认同的显著标志。共同的节日习俗会使他们之间产生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把他们凝聚在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社群之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传统节日文化,可使各地的大学生拥有更为和谐一致的文化空间。

2、以政府为主导,创新传统节日文化

在新的全球一体化日趋紧密的大背景下,中西文化碰撞产生某些文化趋同现象,这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大学

生之所以热衷于西方节日,这同我们近年来对外较为广泛的文化开放与交流是分不开的,一些西方节日的侵入也是符合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和思维的,但是西方节日盛行并不整理可怕,可怕的是传统节日的衰落。综观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不难发现,很多都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有着农耕时代的烙印,由于它存在的基础已经在逐步的弱化和解体,很难与当今的时代特征明显的联系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而这种记忆太多,礼节太多,也就会使节日变得神圣而沉重,交得不受欢迎,给入一种麻烦的感觉,有时使过节变成一种受罪。所以我们需要用创新来变,嫁接一些西方节日的气氛,改掉一些传统习惯的陋习,这样才能真正的将传统节日文化延续下去。我们若能在西方节日的热闹中汲取和借鉴一些营养和经验,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但应以政府为主导,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管理与服务功能,提供节日文化资源,创造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节日观和行为参与方式。

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大学校园的冲击的确已经成为事实,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于各种原因而对西方节日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大大超出了对待本国传统节日的热情。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创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和吸取西方节日文化中有益的部分。要使大学生树立起一种健康的节日文化观和消费观,使他们既能够理性的对待各种西方节日,又能够充分享受到西方节日给校园生活所带来的欢乐。

因为文章直接写的就是消极影响,所以文章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能够导致的消极影响等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国家自身的节日文化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发人深省,直接又含蓄。注释:

①〈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54页

②梅孜编译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汇编[M].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文献:

[1] <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2] 王嵘.中美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7):26-27

[3] 陶柳清、陈淦添.当代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4):220-222

[4] 梅孜编译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汇编[M].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

[5] 李朗.关于西方节日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5,(5):60-63

[6] 徐子昂、孙蓉.漫谈西方外来节日的中国化改造--从年轻人热衷洋节谈起[J].当代青年研究,2009,(1):53-57 注释详细,尊重了知识产权。

11.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十一

关键词: 微写作 校本课程 建设研究

发端于网络环境的“微写作”,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微写作”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需求,成为教育的一种社会需求,它既让学生的书面表达免于粗俗化和空心化,让信息记录更符合社会交际的规范,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表达,如情感的宣泄、生命的诉求、对社会的评判等。“微写作”已经进入“众享”时代,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关注这一文化现象的存在与发展。为此,我们将高中语文“微写作”确定为我校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特色课程”之一,由语文教研组建立开发团队,实施“微写作”特色课程研发,力求形成一门具有本校特色,并能够全面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校本课程。

一、“微写作”的界定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故把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叫做微写作。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2014年北京高考新增“微写作”题型,《2014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的微写作考试要求:“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微写作字数要求不超过150字。至今,语文科学术界对微写作也没有权威的界定,但无一例外地指出了一个要义——篇幅短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短小(300字左右),形式自由的写作样式。传统的微写作内容精美,形式规范,新型的微写作内容多元,形式自由,具有明显的交际特征,写作载体从纸质扩展到各式各样的新媒介。

微写作作为一类既古老又现代的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仍然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是为帮助学生获得微写作知识和写作策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微写作教学就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微写作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的微写作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构成要素。

二、“微写作”的课程意义

1.“微写作”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交流方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今短信、微信、微博等融入人们生活,短小精炼的写作能力备受推崇,微写作成为网络化时代备受人们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一方面,一些文学名家正在介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大批“草根写手”揭竿而起,渐成一种新兴写作势力;更有出版界助推,索性将热门微博集结成书,使“微写作”开始进军传统出版领域。因此,微写作教学是在时代进步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培养媒介制作能力和媒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创造力和媒介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

2.“微写作”成为网络时代的社会需求,也成为教育的社会需求。微时代及其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交际、表达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得短、频、快的写作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需求,也将成为教育的一种社会需求,无疑,将“微写作”开发成为校本课程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对语文学科教育的一种积极实践,将对人的素质培养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培养教师的微写作教学能力。“微写作”课程开发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微写作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以及各类微写作活动,发挥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施微写作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微写作能力。通过“微写作”课程开发,在语文教学之外独立实施微写作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提升语言创造力。

3.拓展学生写作的方式和交际功能。“微写作”课程开发将通过对学生微写作的训练,利用微写作主题的多样性,方式的自由性,传播的多元性,解放学生写作的语篇形式,拓展写作的交际功能。

4.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微写作”课程开发通过对学生微写作成果的展示与传播,激发学生的微写作兴趣,调动参与微创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媒介制作能力和媒介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四、“微写作”课程内容

1.“写什么”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学生对微写作内容的需求点和兴趣点,并对学生微写作的内容进行归类、梳理,微写作的内容应包括:信息传递,情感表达,思想交流,解决问题等。

2.“怎么写”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微写作过程的分析研究,探究学生进行微写作的方式方法,总结出学生进行微写作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短小的文章类语篇和非文章类语篇。“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或者是一句话,一个段落,几个意义密切联系的段落,一副对联,一条广告语,一条祝福短信,一段评论,一段配图文字等,都应成为微写作的方式范畴。

3.“教什么”的问题。通过微写作教学实践,明确学生学习过程的需求,以及学生作品的交流与展示的有效方式,科学合理地拟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对微写作的特征、形态、意义构建,对微写作的呈现方式学习,对微写作的技巧、方法传授等。

4.“怎么教”的问题。通过设计微写作教学活动,采用与作文课教学进行类比的方式探究微写作教学的基本方式,尽可能构建一种适合高中学生实际的微写作教学的有效模式。微写作的教学方式包括:单元式教学,嵌入式教学,专题训练式教学,网络模拟式教学,课外拓展式教学等。

12.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 篇十二

一、国内外考试内容的对比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在美国访学期间对美国东西海岸著名大学和知名大学的一些理工科课程考试试题进行了研究, 其考题大多数来源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考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加工一个特定功能的部件, 该选择什么性能的材料?加工过程有什么特别的工艺要求?如何检验评价最终成品的功能?物料成本多少?有时试题中夹有学生兴趣问卷,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英国和日本, 大学课程的考核则注重能力考查, 考试的层次和内容多元化[2]。

在国内, 尽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二三十年[3], 可高校现行的考试体系依然存在违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宗旨的弊端。课程学习的考查依然主要沿袭几十年来采用的闭卷笔试形式, 绝大多数的课程考试的内容以课堂教学采用的课本为唯一的内容。这样的考试几乎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 随着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方向的不断推进, 改革现行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 设计不同层次的考试形式, 内容新颖、科学性和趣味性强的试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探索和创新。

二、高校现行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 高校现行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基本上是传统考试制度延续, 这种考试制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对考试评价目的认识层面出现偏差。 (1) 注重考试过程和试卷分数, 轻视考试信息分析。课程考试的目的之一在于更充分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基本情况;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而现行的考试虽然也要求教师对考试试卷反映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但实际上大多数对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及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分析只是敷衍应付而已。 (2) 现有的考试体系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不适于素质教育模式改革。高校教育的评价体系直接决定高校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模式。然而现行的考试关注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 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的考察[4]。在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今天, 这样的考试导向不利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大量需求的新要求。

2.考试形式限制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高校的课程考试绝大部分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或期末进行, 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占据了很大的权重。显然, 一次考试, 因受试卷考题涵盖的教学内容及主要知识点的考查限制, 很难完整地反映学生获取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 仅凭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全过程的实际效果。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很难通过一次闭卷笔试体现, 一次闭卷考试形式也难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综合技能, 从而导致学生仅为应付考试过关而学习, 限制了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 高校现行的课程考试体系呈现如下特点[4]:闭卷考试多, 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 面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 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 因材施考少。

最后, 目前高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直接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不重视能力, 因为考试分数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升级、毕业、学位等, 而且还成为大多数高校学生奖学金、评优推优的主要依据。

3.考试内容呆板, 阻碍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展示。至今, 绝大多数高校课程考试命题范围只限课堂所讲授的内容, 通常很少顾及对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体系的全盘考虑。主要体现在: (1) 命题内容几乎局限于教材和课堂笔记。考查的只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死记硬背, 体现不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样的考试极大制约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 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2) 试题类型缺乏新意。长期以来,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课程考试题型几乎主要采用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等有限的传统题型, 而综合性与设计性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几十年不变的考试内容及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的新发展。

4.试卷命题质量不高。高质量的试题应该体现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全面考察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一套高质量的试题, 除应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外, 还应检验出老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和测试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和水平, 不仅如此, 还应能区别测出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个体的差异。

5.教师命题自由度受限, 妨碍“因材施考”。高等教育的宗旨除传授知识外, 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判断与选择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当今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4]。高校课程教学的重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和总结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使学生能终身受用;鼓励学生在质疑中思维。然而, 现行的考试制度与此宗旨似乎背道而驰。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同一门课程由若干不同教师授课, 而不同老师教授的学生采用同一试题测评, 要求试题必须完全符合教学大纲, 且教师授课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事教学活动。这样的课程教学只会限制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特色、扼杀学生的个性。

三、几点建议

高等教育应以人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根本。高等教育现行的管理培养模式单一化和标准化与全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和人才成长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我国的教育方针早就强调全面均衡发展, 而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在用统一流程和标准的“流水线”进行人才生产, 鲜有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和环境;与此同时, 标准化考试的引入使得教育工作者及其管理者方便用“标准答案”统一学生的思维, 不乐见甚至很难容忍学生对教育现状提出的批评。这些在高校教育理念中刻下的深深的烙印处处体现在我们的管理和培养模式和对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即考试中, 限制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新意识的养成。

1.破除传统“分数决定一切”的旧观念, 建立科学的教与学的考试评价体系。破除“分数决定一切”的旧观念是教学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前提。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强调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应体现从“人”出发。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状况, 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学习, 促进学生强化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 科学的评价制度要求增加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 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体现其教育功能[5]。因此,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都有重大意义。 (1) 确立课程考试是对前一段课程学习的学习效果总结不是为了课程学习过关。毋庸讳言, 不少在校大学生有“60分万岁”的思想, 其可怕之处就是为课程过关而学习, 其后果就是消极应付课程学习, 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 树立考试是师生对课程教学的一种互动方式的理念, 不是课程教学的结束。通过考试,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晓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的疏忽和缺陷, 以便日后与学生的交流中能针对性指出前期学习中的不足,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

2.树立构建主义学习思想, 激励大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师生间知识的简单传递, 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弄清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内在联系, 将所学知识所反映的信息尽量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 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 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6]。二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的再理解与再创造过程。这种过程必须是由学生自己亲自去完成, 其他人替代不了。对刚入大学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常见问题并不困难, 但他们对老师的依耐性导致缺乏知识的自我构建能力, 一旦遇见新情况、新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

3.针对课程特点, 改进充实新型评价考试形式。现在大学课程教学的教与学评价还主要是卷面考试, 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这种评价分数不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依据课程内容特点, 选择有效可行的科学考试方式。大学课程考试基本形式主要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面试或答辩考试、操作合作考试和网络考试等形式。不同的考试形式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来说, 对于平行班教学课程考试, 由于涉及考试效率与环境容易控制等因素, 大多习惯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这种考试考查的知识面广, 可设计的题型多。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的考核, 开卷考试有独到的优势。面试或答辩考试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 还可以全面考查和检测其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仪表风度和个性特征等。这种开放式的面试或答辩考试既能将学生置于提问范围所创设的环境中, 让其随心所欲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见解, 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操作技能和协作素质相关的能力评价, 操作合作考试是较好的考试形式。此外, 这种考试能够较好地增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 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计算机网络考试方式, 不但可以有效评价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还可以客观考核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信息化社会应加强研究和开发这种考试评价方法, 大力完善并推广这种高效绿色的考试方法。 (2) 改进规范评价标准, 让考试有机地融合于学习全过程。基于考试评价实践的现实, 充分完善和规范课程评价考核的制度建设, 增强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关键。通过评价考核的导向效应, 最终实现课程教学评价考核目标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以及考核评价个性化的改革。 (3) 通过课程考核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作为评价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 考试要实现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的目标, 评价工作就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老师可设计一些讨论题或小论文,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安排讨论学生论文中的各种问题, 鼓励创新, 营造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后, 通过设计若干个综合题, 以开卷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查阅文献完成考试,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独自或小组合作完成考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调研和查阅文献的实际能力, 还增强实际写作能力, 分散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压力, 让考试变成实现和体验自我价值的一种“游戏”, 引导大学教育向能力培养方向迈进。

4.依据大纲创新设计考试内容。现行的考试命题大多数是知识再现型, 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 不是对知识的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日益提高, 要求高校课程教育考试在内容上应坚持考查能力为主, 同时注重培养和考查创新精神, 公正客观评价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在考试命题和评分标准方面力求开放性和人性化。 (1) 考试命题不仅要着重立足培养目标的全局, 反映课程教学的目的, 还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突出能力考核, 评价标准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大学教育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这种开放性要求:教师命题要事先设置好问题背景, 科学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全面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答案无标准化答案。根据试题的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解答。答题方法的开放。允许学生采取各种有效的答题方法, 鼓励创造性思维。 (2) 考核评价标准人性化。命题的开放性也决定了评价标准的灵活性。人性化的评价标准将激励学生通过研究, 得出有创意并符合科学的答案从而获优异成绩, 而根据教材原文或课堂笔记做出答案的学生则不能得到高分奖励。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乐于独立思考, 勇于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科学可持续性发展。在未来社会, 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它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 又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现代教育也把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学习, 还要学会研究和创新。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都应充分发挥考试评价体系的“导向”功能, 引导高等学校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方向发展, 培养出大量满足知识经济社会急需的会学习、勤于思考、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校的教学活动评价制度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 调整考试内容, 改革考试形式, 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知识结构、启发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探究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当今我国高校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依然沿袭几十年前的考试体系, 考试形式单一、内容落后、考试命题质量不高等弊端严重制约了大学创新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急需改革。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明确考试最终目标, 完善评价考试的形式, 充实改进考试内容, 方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促进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考试评价,创新教育,创新性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先进, 赵风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构建[J].教育学报, 2004, (8) :23-27.

[2]赵静.美英日三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 2007, (2) :79-81.

[3]梁爱琴, 宋祖伟, 曲宝涵.“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13, (2) :121-122.

[4]段颖立.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5) :119-123.

[5]陈文军.创新教育下的高校考试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 2012, (92) :1.

上一篇:国企公司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下一篇:月度教学工作会议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