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读后感的思维导图(精选14篇)
1.作文读后感的思维导图 篇一
我读了学校推荐的《思维导图》。这本书由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思维导图》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
书中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如何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我有自己的一点经验分享:
1、需要分析和清楚思路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让思维在自然的情绪下发挥
2、需要总结和归纳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用于分类,分层级的整理思路。
3、书中说的考试,言讲,写作,都是最佳的应用机会。
3、在制作导图时,由于亚州人在画画上基本都是中规中距的画法(我看过中国和日本人的思维导图),所以看起来与书中欧州人画的导图相差较大,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与一书一起学习制作导图。无所是中规中距,还是夸张是导图,只要自己都看明白,能指导自己的思维就足以。
4、绘制思绘导图,如果能绘制到书中案例的水平,那时就可以把书丢了。对于广大的初学者(包括我),在达到书中案例的水平之前可以多模仿,模枋书中漂亮和完美的导图,模枋是原创的基础。
5、思维导图一书中介绍了博赞的其他作品。这里除了一书我没有其他的四本我都看过,建议就不用看了,大量是英文和欧美文化作为基础的关联,联想等记忆法,不太适用中国的环境。是博赞系列丛书的核心内容大全,将其他几本书的核心内容都汇总在一书之中了,可以是是总目录,其他几本书是分支。读者可以自己看情况读者。
6、是好书,快速阅读中有理论,还是方法和实践(测试)。多加练习还是可掌握其中的方法。
当然,对它的实质内容还须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我想,利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学和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作文读后感的思维导图 篇二
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发散性思维的表达,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使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各个学习阶段应掌握的习作要点,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正如罗丹说的:“这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层面上发掘事物本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真实情感,只有体验到真实的情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在作文中表达出来,从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共鸣,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完成作文写作任务。例如,在布置学生写作任务“为别人画张像”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的日常进行回忆,比如说有的同学想要写他最好的朋友,那么这个朋友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你为什么愿意和他做朋友?在你遇到麻烦的时候,这个朋友做了什么?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思考和回忆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帮助学生写出一篇有血有肉、充满灵气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优化作文评价机制
1. 典型评价
每一次习作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选择一节课进行作文点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作品中的一篇优秀作文,以此为范本,在赏读中领会它的布局结构、遣词用句、思想感情等的妙处,并大力表扬优秀作品的小作者,让他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们受到激励,下次习作任务时就会认真写作,努力争取得到教师的肯定。然而,在分析典型错误时,教师却不能指名道姓,在完成作文点评教学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 自评自改
通过教师在作文课上的典型评价,学生可以根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掌握一些评价要点,例如字数是否达标,是否有病句,语句是否优美,卷面是否整洁等。结合这些评改要点,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有目的地自评,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以便下次改进,促进学生的写作进步。通过长时间的自评自改,学生可以显著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3. 互评互改
所谓互评互改就是指学生之间相互查看彼此的作文,并在作文后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阅读感想。这种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互动,可以达到鉴赏总结、内化提高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欣赏别人的作文,可以看出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激发自身的上进心,被评的同学也可以获得宝贵的修改意见。为培养班级良好的习作气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订装成册,保存下来,并给自己的文集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例如“稻香集”、“xxx回忆录”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积累学生的文学知识
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对作文的写作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语文知识丰富的同学写出的作文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而有的同学写作时明明有很多话想说,但不知如何下笔,就是因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够,语文知识不够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沉淀自己的文化修养。其次,思维导图模式还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单调的知识积累过程中不断联想和想象,感受文化的意义,提高其阅读效率。
例如,学生在阅读孟郊的《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在自己出门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晚回家一会儿就非常担心。此刻,学生就与孟郊产生了共鸣,开始理解母爱的细腻和伟大,进而联想到《繁星春水》中冰心对母亲说的:“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在感受到作者感受的同时,也使得自己更为感性,产生一种真挚的感情,通过将这种感情与在阅读中积累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较之其他学生,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生情感更为细腻,文字运用能力更强,作文水平也更高。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更要反映出自己的思维,体现自己的文字功底。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优化作文评价机制,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祺安.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1).
[2]王小平.关于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点策略[J].学周刊,2016(01).
3.巧用思维导图,优化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詞: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写作能力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以文本教学阅读教学为主,作文教学相对滞后。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浪潮,老师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再认识,学生的写作能力被提上研究日程。随着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教师教学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然后深入思考问题的分论点和相关论据,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思维导图充分地对大脑进行挖掘,发展新的创新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改变作文写作中所存在的弊病。
一、“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教学的认识
思维导图是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写作,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切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能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写作技巧,表达真情实感。
二、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技巧
1、寻枝觅叶——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经历,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和过于狭窄的外界环境,生活经验尚不丰富的孩子们很难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而写作前,组织学生选择材料是指导写作的第一步。思维导图可以克服这些弊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找到突破口,想出新颖独特的亮点,使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无话不说。
例如:小语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要求学生选择一次浏览的经历,把它记叙下来,我先指导学生确定关键词——“游览”,然后让学生回忆,你游览过旅游景点吗?你参加过游园活动吗?你赶过集市、逛过庙会吗?……总之,把自己脑子里头想到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浏览经历都——罗列出来,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内容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习作。经过这样的寻枝觅叶,学生的选材思路一下子拓宽了,创作灵感一下子被激发了。
2、布局谋篇——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会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文章的脉络一定要清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清楚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确定每一部分应该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该如何完美过渡,只要宏观把握到了,然后做到详略得当,一篇好作文就完成了一大半。思维导图就能这样勾勒出学生需要的“习作结构”,通过层级结构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谋划出文章。《生活的滋味》这篇作文,学生就利用思维导图清晰的呈现了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并写下了可能用到的一些修辞手法:比喻、引用。果然,学生上交的作文,不仅行文思路清晰,脉络明了,而且文章显得更为生动。
3、思维图化——训练学生清晰表达。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脑子突然短路和信息提取失败的情况,一旦大脑遇到某个环节忽然空白,我们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画出关键词和层级图,填补空白,填补的过程也是丰富素材的过程,在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是以看图说话为主,学生都能从图画上提取信息进行说话,甚至写作,但是,对于过渡年级三年级来说,借助思维导图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会出现半路忘词的现象。
例如:小语s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玩得真开心》,要求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我课前先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策划组织游戏,课上请同学们把游戏的具体过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一步步画下来,并在你认为玩得最开心的一个环节旁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请小组派代表展示该组游戏的玩法的思维导图,并对着思维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借助思维导图,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也能条理清晰地把事情的经过交代清楚,并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三、结语
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思维导图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用来进行知识的整理。画一幅思维导图好比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当一个人在习作之前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地写出来时,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头脑也会接受新想法。其实直到学生动笔,习作早已经历了不止一次的修改。这样不知不觉中便提高了习作的质量,也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同时在无形中降低了习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了作文教学。
4.《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 篇四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思维课题小组,每周北师大赵国庆博士的思维团队直接授课和大家各抒己见、头脑风暴式的教研,使我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个寒假,我认真拜读了赵博士的新作《把思维导图说清楚》,让我对这一学科有了整体的认识,真是醍醐灌顶,仿佛之前的所有认知碎片和信息点都被串联了起来,并对思维导图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型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工具和21世纪全球革命性的管理工具、学习工具,赵博士告诉我们:思维导图除了可以提供一种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开发、项目企划、教育演讲、会议管理,甚至职场竞争、人际交往、自我分析、解决性格缺失等方面,也往往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我个人感觉使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或备课,十分好用:
1、我的思绪可以任意驰骋,将联想扩展到极至,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
2、我可以随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
3、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思考内容的关键点。
4、由于采用了色彩及图形,充分调动了我的大脑,因此,我的记忆力可以倍增。
边读这本书边回忆这一年来的思维教学,结合赵博士的讲解与点拨,我总结了一些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
1、先把纸张横过来放,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的主体形象的中心图像或直接写出中心主题。
2、绘画时,应先从图形中心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枝代表关于主体的主要思想。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无数根线。在每一个分枝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这样,当你想到这个概念时,这些关键词立刻就会从大脑里跳出来。
3、要善于运用你的想象力,改进你的思维导图。比如,可以利用我们的想象,使用大脑思维的要素——图画和图形来改进思维导图。“一幅图画顶一千个词汇”,它能够让你节省大量时间和经历,从记录数千词汇的笔记中解放出来!同时,它更容易记忆。所以在每一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使用彩色水笔以及一点儿想象。它不一定非要成为一幅杰作,因为绘制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个绘画能力的测验!
4、用联想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每一个关键词都会让他想到更多的词。例如:你写下了“桔子”这个词,你就会想到颜色、果汁、维生素C等等。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更多的连线。连线的数量取决于你所想到的东西的数量——当然,这可能有无数个。
其实这些绘制技巧许多都是赵博士在书中讲到的,我只是加了一些自己和学生们的实战经验。在思维课堂上,没有老师,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是学生,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总结、共同成长。
现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是缺少知识的时代了,而是缺少对知识应用的整合。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我们的知识每年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传播越来越方便,怎样快速的吸收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学习、生活与工作能量,将知识应用到学习、工作与生活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个开创性的卓越工具与武器。
今天,我们找到了它——思维导图。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先进的学习工具,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以及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再蹉跎,不再茫然。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思维之花的甜蜜与芬芳定会洒遍校园的每处角落!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支持学习和工作的高效工具,从问世以来就风靡全球。从上一年起,我校也刮起了学习与使用思维导图的风潮。这学期,五、六年级语文组也开始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中,可是,不少老师(包括本人)与家长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浅表层次,甚至对其产生了一些误解,导致老师与家长在教授、辅导学生做思维导图时,出现了很多差错,思维导图未能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理论、操作与应用,关注与思考思维导图相关的热点话题并对话题进入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傅丽娜老师利用周末到各大书店四处寻觅,终于觅得一好书——《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在周二语文组教研时傅老师把书推荐给了我们组的老师,我们组的老师决定一起共读这本可以作为自学思维导图的枕边书。
本书分为理论篇、操作篇、应用篇和观点篇,对于本人而言,最有用的是理论篇与操作篇,因此我精读了这两个部分,略读了另外两个部分。
“理论篇”伊始便介绍了与思维导图相关的几个术语:中心节点(中心主题)、主节点、父子节点、主分支、子分支,同时还讲清楚了节点与分支的区别。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思维导图各部分的称呼会出现差异,如教学时,将“中心节点”称成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这小小称呼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时对各部分名称不清楚,学习时思维就混乱了,更不提绘制与互相交流思维导图的时候所造成的混乱场面了。
接下来,“理论篇”还讲述了读(绘制)思维导图的几个“潜规则”。这几个“潜规则”分别是从中心开始读取中心主题;从右上角45度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寻找主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思维导图的两大关系(层次关系与兄弟关系)。在阅读其它关于思维导图的著作或相关文章时,这些“潜规则”往往被忽略,没被提及,因此,许多老师、家长在教授、辅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时,自己所画的或所指导出来的思维导图也是错的,导致了思维导图无法发散与整理学生思维,反而使学生思维更混乱的情形出现。
接着,“理论篇”讲述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这一章看起来枯燥,实际上却解决了家长与学生一直询问我的一个问题:“画思维导图到底有什么好处?”赵国庆老师从意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与卡皮克记忆理论四个基础理论点讲述了思维导图对人的思维发散与整理的好处。这一章不仅帮我解决了学生与家长问及的“何以有效”的问题,更让我更深入地明白到了思维导图的科学性,明白到前面几章提及到的思维导图术语与“潜规则”对绘制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而读了“理论篇”最后一章“目标手段——思维导图的新定义”,我才明白到了我所教授的思维导图与一位家长辅导的思维导图的差异点,才明白到我跟她的分歧原因何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非常热心而且是当作家的家长,她对思维导图也很感兴趣,当我让她的孩子在写介绍“笔”的说明文之前,将自己的构思画成思维导图时,在她的指导下,她的孩子画了一幅导图。当这位孩子把思维导图拿给我看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个思维导图是错的。
首先,她的中心节点是不正确的,作文关注中心的是题目,中心节点应该作文的题目,可是她的图却以“用来画画”作为中心节点,这样的思维导图由于关注的中心错误,写出来的文章就容易偏题。
另外,同一分支用同颜色,不同分支用不同颜色,这样才能将不同的分支(不同的思路)区分开来,可是这位同学所用的颜色分类并不正确,导致了思维更加混乱。
最后,我们本单元所学习到的说明方法(知识点)并没有体现在思维导图里,意味着,学生在写作时会忽略新学的知识点,按照以前介绍物品的方式去介绍,无法在文章中应用所学知识。可是,这位家长坚持认为这样的就是思维导图,并坚持不用我所教授的方法。开始我并不同意她的说法,可是,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博赞式的思维导图本来就是没有这些“潜规则”的,只是在后来更多使用者使用导图后,才逐渐形成这种“潜规则”。
也就是说按照博赞对思维导图的定义,这位学生的思维导图确实是思维导图,只是她的思维导图只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但由于这位学生的导图只有两个分支,所以实际上思维发散的作用也比较弱),并没有起到整理思维的作用,因此她的思维导图是“博赞式的思维导图”,而我所强调的则是要求更高的,能整理思维的导图。当我看了孩子的作文,就发现其实她的作文依然是她原来四年级介绍物品的习作的“套路”,思维导图对作文的指导意义不大。我跟这位家长的分歧其实就在于我们对思维导图的定义不同导致的对思维导图目的与要求的不同。
读完了“理论篇”,我回想起这本书的封面的一句话“思维导图很好用,但用错,不如不用。”如果我没有看完这本书的“理论篇”,也许,我还会向以前一样教授思维导图,这些思维导图就如那位家长所教给孩子的一样,是“用错”的,是令学生们思维更混乱的导图,那还不如“不教”、“不用”。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三)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大概是在李玉平的微课程里。当时是为了在网络上学习李玉平老师的微课制作,没想到却对李老师微课中的思维导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不过,当时还只是停留在喜欢的层面上而已,既没有对思维导图做细致的学习,也没有用思维导图参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后来,在一次到沈铁五小的学习中,他们的一节特色课再一次让我领略了思维导图的魅力。沈铁五小当时是以愉快教学法而闻名的,在整体学习五小经验的过程中,他的一节数学整理课深深地吸引了我。整节课学生们展示的,都是用知识树的形式对单元知识的概括。我在其中,却读出了思维导图的味道。看着一幅幅色彩明丽、逻辑清晰的可视化的学生作品,听着孩子们在台前落落大方的讲解,我的一个想法也在心中酝酿。
学习回来后,我就在学校组织成立了课改实验小组。让实验教师重点学习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和有关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我也在相关的学习中,对思维导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期末,我们的课改“微嵌入式愉快教学法”中的一个子课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梳理,作为课改成果在全镇召开了一次研讨大会。当时,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相关领导也和我们全镇教师一道全程参与其中,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特别是会上呈现的两节思维导图梳理课,给与会领导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思维导图的两次碰撞,不仅燃起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而且感受到了它在课程改革上给我带来的惊喜。然而,仅此而已。由于学校的萎缩,师资的流动和生源的锐减,我们的课改不得不中途夭折,与思维导图的联系也只能浅尝辄止,只留下“情深缘浅”的喟叹。
直到赵国庆老师的《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一书走进我的视野,我才再一次感到“缘灭缘起”居然就是这么简单。全书共分四篇,包括理论、操作、应用和观点四篇,二十三章。赵国庆老师以他与思维导图十余年的陪伴,潜心研究,深入浅出地为初学者绘就了一幅了解思维导图、操作思维导图和应用思维导图的线路图。
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思维导图作为高效的思维工具给人思维方式上的改变。
第一,思维导图是可视化思维工具。
第二,思维导图是非线性思考工具。
第三,思维导图是思维激发工具。
第四,思维导图是思维整理工具。
第五,思维导图是系统思考工具。
第六,思维导图是高效的交流沟通工具。
就像作者总结的那样,“思维导图是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带来的思维方式的改变是面向未来的。”掌握了思维导图这把利器,“我们将长期享用它带来的思考‘红利’”。
现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也会经常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其中的篇章或整本书的脉络梳理出来,强化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聆听专家的讲座中,有时用思维导图快速整理出讲座的核心及主干、分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给一本书写书评之前,回顾读书时整理出的思维导图,会使自己对全书主旨的把握了然于胸,激发了自己的思维,下笔更加得心应手了。
5.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中的运用 篇五
胡燕琴
在很多人的写作思维里,作都有一个固定的模板,而事实证明写作文是发散思维的最好方式,而思维导图创新最简单的就是写作文,不但能创新,而且能提高写作逻辑,给人感觉起来不那么“记流水帐”。
在没有用到思维导图的时候,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对这题目想想,现实生活中有那些可以引用了,然后有了思路后就开始写,但往往在动笔的时候,思路很局限,想到的东西很窄,结构也老套,作文没有新意。而运用了思维导图,就不一样了,因为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题目发散,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中心写下题目,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发散联想了,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也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发夸张、是否可能,只管发散联想,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满满一页纸的时候,再停下来。
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个思路出来,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一篇作文飞快地就写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运用到了导图辅助创新的功能,因为用到了导图这个工具,你的思路可能就大大打开了,你的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丰富了,你的作文结构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
接下来就是利用导图来进行解决问题,这个话题有点抽象,但其实也很简单。导图最明显的特征是发散,利用导图对问题进行发散思考,或者说养成寻找更多答案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更加高效。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老板下了飞机,准备去市区办点事,这时候,怎么去就成了个问题?对于一般的职员来说,最常的方法就是坐公车,但对老板来说,时间更加宝贵,而钱反而是小事,所以打的更划算。就这些方法了吗?不,还有很多,比如,打个电话给市区的朋友,看看他是否能过来接。甚至看看能否不去市区就把事情办了。或者找个人代办,而老板去做另外的事情等等等等。经过对这种多解决办法的思考,可以让我们解决问题更加有效果,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协助我们养成这种发散思考的习惯,并帮助我们把发散思考的内容形象化地表示出来。
说到创新,更难的恐怕就是产生创意了吧。比如广告设计师,要设计一个可口可乐的新广告,可能就会绞尽脑汁,不断思考用什么元素去表达广告的主题,用什么结构去表达广告的主题,这个过程就非常耗脑力。
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至少有三个: 1.养我们发散思考的习惯;
2.使我们进行发散思考,并把发散思考的内容具象化的表达出来;
3.一堆元素用关键词的形式排布在一张图上,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其中可能的关联,从而找出创意。
6.作文读后感的思维导图 篇六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脑图,是一种人类发散思维表达的图形思维。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人类左右脑机能共同发生作用,利用人类阅读、记忆及逻辑思维规律,使人们平衡发展自身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从而促进人类大脑潜能的开发。本文就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作文思维体系及教学流程进行分析,旨在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有效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思维导图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优化的探索
叶圣陶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在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主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想要真正领会作者的真实写作情感及目的,必须先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其核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导图具有完整的逻辑架构和左右大脑全面思考的方法,因此,将其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思路整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目前,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开头难是所有学生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是小学语文老师迫切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调动写作主动性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首要前提。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围绕写作主题,对写作素材进行收集和整理,实现下笔前胸有成竹。在进行写作前,只要明确写作的内容,就不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恐慌,也便解决了开头难的问题。例如在进行以“秋天”为题的作文教学时,可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自由展开写作思路,并在课堂上进行创作思路交流。让学生围绕“秋天”这个中心词进行思维扩展,充分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秋天”一个词,可以向外扩张到秋天的特点、颜色、活动、象征意义等等。秋的颜色是金黄色的,代表着丰厚的收获,进而联想到秋季的花朵、秋季的果实、秋季的麦穗……再由秋天的收获联想到春天的耕耘,体验春季耕耘的意义和价值,领会秋天收获的来之不易。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此类思路构思与整理,让学生在进行写作前便已明确写作内容与写作思路,然后再密切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进行写作。做好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开头难”问题便迎刃而解,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可得到有效提高。
(二)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激发,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求知。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写作的思考源泉同样也是来自生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处于图像记忆阶段。因此,运用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进行激发,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想象,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内容。例如在四年级《××的自述》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导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首先,可对学生进行《小溪流的自述》的导读,让学生对所给例文进行研读,从例文中掌握自述的形式、自述的特点、自述的价值意义等,深刻领会自述式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然后让学生就自己身边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将自己置身于具体事物,站在事物的角度进行对话。通过角色对换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里,对事物的形状、结构、作用、现在的处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展开想象。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几乎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给事物赋予语言和思维是他们的强项,也是他们的乐趣。因此,运用导图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后,他们便可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丰富、生动的想象。
二、运用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导图绘制,增强写作乐趣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导图的执行者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可以与教师一起共同进行导图绘制。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师生共同进行导图绘制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在进行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式引导,让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与解决过程中实现与教师共同进行并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可有效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提高写作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进行《一件往事》的作文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写出一件印象深刻的往事,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如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局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丰富记忆中的事件。然后让学生对其“难忘”的原因进行讲述。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便可形成写作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情感丰富后写作难度就大大降低,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7.作文读后感的思维导图 篇七
“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的, 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那么,“学科思维导图”与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到底有什么区别?两者有什么渊源? 怎样才能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思维导图的学习者。
学科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的差异
从直观上看,学科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的确长得很像:1两者都主要是由关键词和引导线构成;2都呈现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层级结构;3都图文并茂。但“长得像”只是表象,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或者说是灵魂上的差异 (如下表)。
综合上表,在思维方式上,思维导图主要强调放射性思维,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强调结构化思考。放射性思维重视自由联想,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严格要求,想到即合理;而结构化思考非常重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关键词的生成上,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主要依靠绘图者的自由联想或从材料中直接提取,难度不大; 而学科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则要绘图者依据学科特性来进行提炼、概括、添加标注,这对绘图者的思维能力及学科功底是一种挑战。 另外,在功用上,思维导图侧重“整体感知记忆”和“发散思维策略”的培养; 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侧重对知识的深度理 解及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绘制学科思维导图的难度更高,但其教学应用效果也更明显。
学科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的渊源
学科思维导图的原始基因(关键词、引导线、层级关系、色彩与图形)均来自于东尼·博赞所发明的思维导图, 但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根据学科教学效能提升的需要,陆续将这些原始基因与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逻辑学、教育心理学、记忆技术以及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内在思维发展规律、课程改革思想、考试规律等基因进行重组, 最终提出“学科思维导图”这个概念, 并重新设计了品质标准、绘制方法及学科教学应用策略。通俗地讲,学科思维导图继承了思维导图的主要元素和表现形式,所以它们长得很像,但在内涵上深度整合了逻辑思维及学科教学思维,使之更加适用于提升学科教学效能。当然“转基因”只是一个比喻,两者不是同一技术领域(一个是生物工程,一个是思维工程),所类似的是“重组”与“融合”的模式。
如何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
如何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我们可以从道、法、术三个层面来谈。
第一,道的层面(明确方向)。绘制学科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结构的建构,使知识的学习从“记忆导向”转变为“理解导向”,并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如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
第二,法的层面(明晰规则)。为保证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我们在反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理十二条标准》。
形的六大标准为:1“一图一中心, 主题要突出”,也就是说一张学科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中央图,不能多中心,主题要明确。2“主干不超七,记忆好管理”是指一般学科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好不超过7个,因为人脑同层级记忆宽度一般是“7±2”,超过7个容易乱,但主干也不宜过少,那样说明思维广度不够。3“层级三至五,宏观到具体”,层级主要指思维深度,研究发现三到五层最好,层级过少知识处理不到位,层级太多容易跑题。4“易读信息大,导线须转平”,学科思维导图的内容比一般思维导图的信息量大,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知识的深加工和理解而不是强调记忆。5“关键词精准,增减都不行”,优质学科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要精练到增一字多余,少一字不明,绝不能是大句子, 因为罗列句子并没有启动思考。6“色域区分明,一眼就看清”,指要用不同的颜色将知识模块进行区分,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忆图”时也可以根据颜色来进行回忆。
神的六大意识为:1“目标意识”, 画学科思维导图首先目标要清晰,如一篇课文要解决哪几个问题?2“问题意识”,这是更重要的,学科思维导图的展开一定是由问题引导的,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3“要素意识”,指什么样的体裁就要提什么样的要素,如说明文的要素是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方法;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4“层级意识”,指同层级及上下级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合理,不鼓励个性化的随机发散。5“对象意识”,是指画学科思维导图要分学情、分学段、分对象,不能过于艰深,也不可浅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6“规律意识”,强调一张优秀的学科思维导图,一定要把考试规律 (题型意识、考点意识、解题策略)和学科规律融入学科思维导图之中,只有这样,才是对提升学生学科水平有用的。
第三,术的层面(用对方法)。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非常简单,我们编了一个口诀来帮助大家记忆:“一画中央图, 主题要突出;二画图主干,大项要列清; 三把分支画,细节辨分明;四将图画完, 浏览作补充。”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不只是由画图的技巧来决定的,而是由绘图者的思维品质和学科功底来决定的,为图而画,忽视图背后的思考方法, 是舍本逐末。因此,教师要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必须要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逻辑能力(如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学习有效的思维方法(如发散、聚合、递进、转化、辩证等),另外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也是重要基础。
显然,绘制一幅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比画一幅随心所欲的“思维导图”要难得多,但正因如此,它对提升学科教学效能的作用才是巨大的。
8.作文读后感的思维导图 篇八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这个模块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工具。在作文设置形式上,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达到调动学生们大脑的各项机能,锻炼提高学生们的逻辑能力、组织概括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的目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 作文 教学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无法集中精力在课堂上,他们的自控能力等各项人体机能还不成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他们的这种在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学会自律,学会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这个模块充分利用这种工具。在作文设置形式上,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达到调动学生们大脑的各项机能,锻炼提高学生们的逻辑能力、组织概括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们简单的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利用。
一、漫画人物的设置与相对应的故事情节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思维和注意指向容易分散,认知能力尚浅。而作文又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形式,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习作过程中不知道从何下手,并且学生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学习和钻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对症下药,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抓住孩子们童年中的经典记忆,比如,他们最爱的动画片、动漫等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加上我们适当的引导教育,使得漫画中的东西还原现实或者追溯课本知识,利用我们的现有知识进行语文知识教育。这样一来既可以吸引他们的兴趣,也可以将课本知识融入进来,一举多得。这样可以有效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比如,我们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这篇写作时,要求根据孙悟空的一个图画,想象一个可能发生的故事。这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编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故事。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运用的这种插入漫画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堂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极大的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这是最简单的运用了思维导图这种工具来思考作文,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二、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对于图画的认知远远的胜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低年级语文教材,多配有形象的插画,运用图和文两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教学内容。对于小学作文来说,图文结合更是很好的促进了小学生对于作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的理解,方便较难作文的立意,也会很好的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作文中,插图往往是彩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意味隽永,令人耳目一新。图文结合更是具有直观简捷明了的特点。
例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习作5时,要求学生“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的情感。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对待这种写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分别画出四幅不一样的脸蛋图,通过这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图画冲击,告诉学生们应该如何探讨寻找到对自己内心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情,并有感情地展开写作。很显然,对于这种类型的写作,我们指引学生们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时最恰当不过的,这对于学生们扩展思维,展开想象,是一块很好的跳板,而且对于学生们以后的中学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学生们以后的各个学科都涉及得到。
三、加强课堂训练
作文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关键的一环,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会出现逻辑思维不正确,时间顺序颠倒等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的一些概念不清楚,思维逻辑不完善的原因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加强训练。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提高学生们的逻辑能力和对作文的敏感度,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例如,我们在六年级上册的学习中遇到了这么一道题,“看图中,一位小男孩牵着两头骆驼在草地上行走,到处是鸟语花香、蝴蝶翩飞。”这时,我们就需要积极的引导着学生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小男孩,在沙漠上艰难的前行。再如:我们学习台湾的蝴蝶谷时,“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像这种课文中的情景设计我们就需要引导着学生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想象越丰富,理解越透彻。我们在课堂上要多多加强这种训练,只有平时的引导正确,在看到这种类型的作文时就会反应迅速,头脑敏捷,迅速的确定作文立意,展开写作。
小学作文,起到了启蒙小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用,也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颗纽扣,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我们在平时课堂上多采用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会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是这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的极有效的方式。当然,培养过程是漫长而且艰难的,这不仅要求我们教材的设计需要更多的倾向于对孩子以后发展的培养,而且对我们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自身知识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动向,分层教学,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特长,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龚敏.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 柳力玮.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 教育革新,2009(11)
【3】王杰.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有序可循【J】. 教育革新,2010(01)
【4】黄朝琼.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5】梁成凤.小学作文教学中情境运用初探【J】. 中华少年,2016(26)
9.作文读后感的思维导图 篇九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王 颖
【摘 要】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迅速拟出醒目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打破思维枷锁,拓宽写作思路;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挖掘写作素材、确定立意;确立写作结构、理清思路。
【关键词】高中作文 思维导图 拓宽思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97-02
20世纪7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了整合思维的科学方法――思维导图,它是人们将某些有联系的元素统一来建立一种非常直观的结构网络。实践证明,思维导图能够反映普遍的思维过程,也能反映写作的思维过程。作文训练的核心就是对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训练,而思维导图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的训练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变得更加清晰,使学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作文题目,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说,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写下去,这样才能够确保所写出来的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主题明确。因此,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模式指导学生,强调学生在写作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再进行写作。
一、迅速拟出醒目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
一篇好的作品需要一个有吸引力的题目,来点化主题吸引读者带着兴趣继续阅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较快想出好的题目点亮文章的主题。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搜集身边较为典型的事例;然后画出思维导图;最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展开联想,让所拟标题更具吸引力。例如,以“ 成功路”为话题展开写作,由于这个话题较常见,写作的次数较多,学生所拟题目往往缺乏创新性,没有吸引力。但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能够积极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想出很多新颖的题目,如运用比喻手法的“梦想腾飞的地方”、运用反弹琵琶手法的“真想做个差生”、运用名著典故的“梁山好汉学堂纪事”等。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思路清晰地、迅速地拟出醒目的标题,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打破思维枷锁,拓宽写作思路
现在大多数作文所给出的题目往往是词和短语,学生通常将它作为中心思想,事实上,写作时要打破思想的枷锁,就要以联想的方式来拓宽写作的思路,避免写出来的文章过于老套,缺乏新意。例如,在讲授“坚守与放弃”这篇作文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来思考“坚守”与“放弃”的联系与意义,打破以往的写作思路,选择有新意的写作方向,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经过了这个环节之后,教师还可以再要求学生根据“坚守与放弃”这个中心思想,写出很多联想的人和事。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当他被俘和经受磨难的时候,他仍吟诵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歌颂他爱国的信念没有随局势而变。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打破思想枷锁,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
在高中作文中,学生的写作内容常常会出现千篇 一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少,写作素材缺乏;二是学生的写作思维较为死板,往往是运用线性思维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快速产生写作灵感,并写出具有独特性的文章。以题目“秋天”为例,很多学生入手的角度显得过大,一般都会联想到凄凉、忧伤。对此,在讲授该主题作文时,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图。这个图是以秋天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几个小图,让学生联想秋天会有哪些景物以及秋天常常让人产生的情绪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说出秋天的落叶(银杏叶)、秋韵、秋天的收获等。然后,教师从中选取秋天的景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给人的感受,如秋天的悲凉、秋天的风以及充满收获和喜悦的感情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便增加了“秋天”的立意,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让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更加独特和精彩。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展开思绪,写出具有独特性的作文。
四、挖掘写作素材、确定立意
目前,高中作文题目往往会有多个中心思想,当学生分析出一个立意之后,便需要自己去搜集与立意相关的素材。确定中心思想时,学生应选择素材较多、事例较为典型的立意进行写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所写出来的文章范围较广、立意新颖。例如,在讲授“冷和热”这篇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冷”与“热”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既是对立的关系,也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从国际关系、人生态度、自然现象等角度分析“冷”与“热”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确保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立意明确、素材新颖,见图1。
五、确立写作结构、理清思路
搜集各种写作素材之后,学生应在这个基础上将各种素材进行整理,从整体上把握所要运用的素材,使文章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和层次。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作文结构和写作思路清晰地呈现出来,尤其是议论文,运用思维导图能让议论文的写作层次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充实。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长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的逻辑性和层次感。
总之,作文是经过人们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写出来的。在当前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绪混乱,作文缺乏新意,缺乏整体性,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能迅速地拟出醒目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打破思维枷锁,拓宽写作思路;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挖掘写作素材,确定立意;确立写作结构、理清思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盛慧。让学生轻松作文[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5)
[2]吴慧林。让“思维之花”竞相盛放――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7)。
[3]罗文君。“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4)
10.思维导图: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篇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一要观察分析。家长要通过观察测试,弄清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的现状。哪些是优势,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哪些是缺陷,要帮助他们尽早克服。
一般来说,初中生在思维方面常存在:“死、碎、单、浅、慢”等 缺陷。“死”就是学的死,不会动脑筋,平时死学,考试时死背。“碎”是指学的知识零碎,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孤立,形不成系统,构不成网络。“单”是指思路单一,考虑问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会举一反三。“浅”就是看问题肤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看不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慢”即思维的节奏慢,反应不灵活。
上述任何一个缺陷都能导致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困难会越来越大,常常出现要他们去学习就像要他们去服苦役一样令人头痛的情况。处于这样思维状态下的孩子,只会越学越糟。所以家长要尽快找出孩子思维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缺陷,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要循循善诱。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
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不善于提问题,他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也就不能有效地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身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因此家长首先不能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从鼓励孩子提问入手,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习惯。尤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并反复告诫他们,切不要认为,凡是老师讲的、书上印的,都是不可怀疑的真理,从来不想也不打一个问号。
在起始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既简单又幼稚,但只要能提出,家长就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家长正是这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能力的。例如,过去孩子一放学回来,家长总喜欢问:“今天有没有测验?”“考多少分?”如果是得了90分或是100分,家长就笑逐颜开。
现在一些聪明家长就迥然不同了,孩子放学回家,家长总是关心地问:“今天向老师提出问题了没有?”“提了”。接着家长更关心地问:“你提的问题老师认为有价值没有?”如果回答,“有,老师认为很有价值。”那么这时全家会欢欣鼓舞,孩子也会受到赞扬。因为他们认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有能力的表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是智慧的象征。以上这个事例不是值得我们的家长借签么?
三是在培养孩子提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家长还要重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有效地再现和运用知识,就必须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会阻碍才能的发挥。”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一般的方法是在“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和“如何运用”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所谓“是什么”,就是要孩子弄清楚,今天老师讲了些什么新知识,有些什么新要求,“我”今天的任务是什么等,一句话:学习目的要明确。
所谓“为什么”就是要孩子独立“消化”教材、理解教材,弄清新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把握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弄清“为什么要学”的道理,再将新知识分成几个部分,弄清这几个部分的意义。
然后再这几个部分之间,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处,最后再把这些新知识有机地纳入孩子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网络。这就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科学地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思考过程,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长期坚持、严格认真地进行这种训练,那么他们就不仅能牢固地记住学过知识,而且能迅速地理解新知识和有效地吸收新知识。
11.思维导图 导出思维 篇十一
关键词:思维导图;电阻测量;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112
一、电阻测量考题类型
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的电学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电表的改装、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均需要进行电阻的测量。电阻测量解题策略首先要分清考查的是哪一类型,继而去分析具体测量方法。纵观各类电阻测量的考题,可以按被测电阻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纯电阻的测量,往往可以用伏安法、替代法、电桥法或直接用欧姆表测量。2. 电表的内阻测量,往往可以用伏安法、替代法、半偏法测量。3. 电池的内阻测量,主要用伏安法测量。
二、电阻测量方法简介
笔者拜读了许多一线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电阻测量全攻略》《电阻测量实验方法总结》《电阻测量的常用方法》等,发现这些论文都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测量方法及具体的原理,很值得推荐给学生学习。笔者在这里对各种测量方法不作详细的原理分析,只给出电阻测量的简单分析和图示,为后面电阻测量解题策略分析奠基。
1. 欧姆表测量法。此法需要仪器为欧姆表或多用电表,特点是测量方便但误差较大,需要学生掌握多用电表的操作。
2. 伏安法。此法需要仪器为伏特表和安培表,是最常用的方法,要求量程匹配合适,运用公式R= 计算。主要分两类接法:安培表外接法和安培表内接法(见下图1)。外接法适用于小电阻测量,测量值偏小;内接法则适用于大电阻测量,测量值偏大。可以先采用公式 确定被测电阻的大小。
其中,伏安法还可以有以下的变型:(学过电表改装后,学生已经掌握伏特表和安培表可以改装相互转换。)
(1)伏安法变型1——伏伏法
此法需要的仪器为两只伏特表,其中要已知1只伏特表的内阻。此方法学生易学易懂,电路图如图2,已知伏特表2的内阻为RV,两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利用公式 = 可得到Rx= RV。注意两伏特表的量程匹配合适,V1表量程要稍大些。
(2)伏安法变型2——安安法
此法需要的仪器为两只安培表,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同上。如图3连接电路,安培表2的内阻RA或已知或很小可忽略,R0为已知定值电阻,可由公式 =
得到Rx= 或Rx= (RA不计)。同样要求A1的量程稍大些。
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一实验中,往往采用伏安法,但也有用电阻箱替换某一电表的现象,即下面要讲的伏阻法和安阻法。
(3)伏安法变型3——伏阻法
如图4,可读数的仪器为伏特表和电阻箱,很容易获得I= ,其实就是伏安法。可用公式 = 和 = 求得答案。
(4)伏安法变型4——安阻法
图5便是安培表和电阻箱,可用公式I1= 和I2= 求得答案。
3. 替代法。此法实际是用电阻箱来替代被测电阻。实验原理易懂,但操作较难控制,电表数据需用逼近法调出来。如图6、图7均是替代法。这里简单解说操作:先将开关K打到1处,记下安培表或伏特表的读数,然后将开关打到2处,在其他电路不变的情况下调节电阻箱的阻值,直到安培表或伏特表的读数与原先读数一致,RX大小即为电阻箱上的读数。
4. 电桥法。图8和图9利用桥式电路,调节电阻箱或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G读数为零时,说明两边电阻的比例相等,即 = 和 = ,计算出RX的值。此法需要学生用心领会,为使电表读数为零,学生操作也要特别细心。
5. 半偏法
在测定电表内阻时往往会采用半偏法。此法的原理需要学生用心领悟,这样后续的误差分析才能跟上。图10为电流表内阻测定,图11为伏特表内阻测定。操作过程分别如下:
图10 闭合K1,K2为断开状态,调节R1使G表满偏,然后保持R1不变的情况下闭合K2,调节R2使G表半偏,此时读出R2的值即为G表内阻。
图11 闭合K1,R2调到零状态,调节R1使V表满偏,然后保持R1不变的情况下调节R2,使V表半偏,此时读出R2的值即为V表内阻。
三、思维导图 策略可视
正如上面介绍,测量电阻方法多而杂乱,学生在逐个学习的过程中尚能掌握,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如何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进一步对众多测量方法进行整合,得到一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符合思维规律的有序有效的解题策略。下面就按被测电阻的三种类型,运用思维导图,导出思维,探寻解题策略。
1. 纯电阻测量策略之思维导图
针对被测电阻为纯电阻的题型,可作如下思维导图:
接下来结合导图解说这类题型解题思维的过程:
首先想到的是直接测量法,从提供仪器入手,看看题目是否提供了欧姆表或多用电表,有则直接完成任务。
不然进入第二套方案,看看题目是否有伏特表和安培表,有则优先考虑伏安法(此法简单而且学生见得多),然后进行具体数据的初算,电路安全、量程匹配后则进入内接法或外接法的选择,最终测出相应电阻。如果电路不合理则按提供仪器考虑伏伏法和安安法。
再行不通,则进行第三套方案,不过题目中还需提供电阻箱。先考虑下替代法,再不行则最后考虑电桥法测量,此方法还需要有灵敏电流计或小量程的电流表来完成。
2. 电表内阻测量策略之思维导图
电表内阻测量往往出现两种,伏特表和安培表。可作出如下思维导图:
接下来结合导图解说该类问题的解题思维过程。
先从最简单的伏安法入手。考虑到这里的伏安法是非常规的连接,即伏特表在串联而安培表在并联,学生学习了电表改装这一内容后能够理解,但量程问题要注意。测伏特表时安培表量程要小得多,而测安培表时伏特表量程要小得多。最后用R=即可。
如果因电路不合理或量程满足不了就要考虑第二套方案——替代法。该方案题目需提供电阻箱,然后与上面纯电阻测量中的方案一样操作,只是将RX的位置换成待测电表。同样也要考虑到电路的安全问题。
当上述两者行不通时,则须考虑第三套方案——半偏法。该方案的优点是不用再提供其他电表了,但要有一只电阻箱,然后按照上面介绍方法进行操作即可。
3. 电池内阻测量策略之思维导图
电池内阻测量也可作出如下思维导图:
结合导图解说如下:
从简单的伏安法入手,电路图已作出,题目到手后先初算一下电表的量程是否合理,如果可行则可用公式E=U1+Ir和E=U2+I2r联解可得答案。
如果条件达不到要求则进入第二套方案伏阻法或安阻法,不过题目得提供电阻箱了。按照方法介绍中那样进行操作和计算。
四、结束语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面对电阻的测量这一高中物理实验中基础却极其重要的实验,学生要学会思考、学会整合。教师要利用好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使教师的思维可视,能带领学生思考得更加清晰、更有条理,从而更加高效地找出电阻测量的解题策略。
笔者还要说的是教师构建的思维导图不是让学生识记的,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榜样传给学生,“授之渔”;学生需要的是通过自己思考也来做出思维导图,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思维导图导出我们自己的思维来吧!
12.基于思维导图的高效学习法 篇十二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分布, 便于大脑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时能使想法很快产生。它使用了大脑喜欢的多色彩的思考方式, 强调左右脑的协调合作。绘制者在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中, 可以大量使用形象生动的图形和容易辨识的符号, 而不是单一的文字。思维导图还强调以立体的方式思考, 将事物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来, 并在基本原则相同的前提下, 允许每个人绘制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
近年来, 思维导图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并逐渐被应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我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基于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就是要建立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新型学习方法, 充分挖掘左右脑的不同学习功能, 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笔记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复习方法、归纳方法等形成可操作的流程, 形成用最少时间投入而获得最大学习成效的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的思维含量
1. 思路导图
对阅读而言,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阅读中的要点, 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写作而言, 用思维导图先构思整体布局, 再局部润色, 能有效避免写作跑题的现象。对理科教学而言, 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 问题的求解过程就有了思维展开的印迹。
例如, 观察图1中的小旗和烟囱冒出的烟, 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图2所示的思维过程就是利用思维导图绘制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 将整个思考问题的过程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地展示了出来。
2.知识导图
主要运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 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由于思维导图采用了图形方式帮助理解, 开创了左右脑并用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三种导图形式。
(1) 放射性导图
这是一种以中心知识点为基础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图3所示的“高中物理主要内容”就是典型的放射性导图。
(2) 逻辑性导图
这是一种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达事物关系的思维方式, 图4中关于“电学”的知识归纳就是典型的逻辑性导图。
(3) 多级放射性逻辑导图
它是综合了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双重优点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 将图3、图4两幅思维导图有机组合起来, 就形成了图5所示的“多级放射性逻辑导图”。按照这样的思路, 该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以力学、光学等为中心知识点向逻辑性纵深发展。这样, 就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整个高中物理学科内容的基本构成, 也能够在某一个维度上理解知识的逻辑性发展过程。
3.观点导图
主要运用在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上。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引导讨论的进程, 因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它从一个中心开始, 每个关键词都可以成为下一个中心。当把所有的中心合起来以后, 就会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当思维突然僵硬时, 可以在关键词或图形上加一条线, 思维会再一次涌动起来, 从而引导讨论的进程。
4.记忆导图
思维导图软件开发的初衷就是帮助记忆。记忆导图用关键图形的网状连接方式形成放射性思维, 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想象力, 让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方法充满了灵性和趣味。
“5+2+x”复习方案的构建
“5”是学生周一至周五在校的课堂教学活动;“2”是学生双休日的自主学习活动;“x”是学生寒暑假的学习活动。依托思维导图, 整体构建“5+2+x”复习方案的方法如下。
1.对重点、难点知识, 要当堂及时反馈和矫正。按照博赞的研究, 对新学习的知识, 第一次复习要在10分钟时进行, 可以有效地遏制记忆的衰减速度。所以,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要利用这一脑科学的研究成果, 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
2.第二次复习要在24小时内展开, 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布置作业。这一次复习其实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和过多的练习, 关键在于把握住这个时机, 让开始衰减的记忆再一次上扬,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第三次复习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时间点, 应该在1周时进行。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进行到了后面的新知学习的环节, 1周前的知识就被失去了关注。此时, 最好安排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一周内的知识进行一次串联, 形成一种联接, 固化知识在结构中的位置。这时的导图不要太综合, 让短时记忆开始向长时记忆转化。
4.第四次复习要发生在1个月时, 基本属于传统教学的章复习环节。这是实现长时记忆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是重视一些基本方法的形成。
上述四次复习是一个有机整体。“高效学习法”就是在把握这些关键点上遵循了规律, 然后在不断的循环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
用思维导图实施高效的自主学习
一直以来, 自主学习都被广泛关注, 但是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又总是被低效所困扰。思维导图这一工具, 为寻找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能。下面, 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为例, 看看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高效的自主学习。
1.前置学习
本次学习活动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 将全班分成了五个小组, 课前布置了前置学习任务“画出本节课的导图”。各小组按照本组成员的集体讨论情况, 定出本组导图的基本框架, 然后分工协作完成。图6、图7是其中两个小组的作品。
2.课中学习
课堂上, 四个小组将导图作品悬挂起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作品的构思和具体内容。教师会根据小组汇报的信息进行或质疑、或评价、或补充等系列引导。其目的在于借助学生作品和已有的自主学习成果, 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认知, 使其达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不难看出, 图6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绘制导图, 从“生活”和“就业”两个维度归纳知识, 而图7则从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前后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变化, 更能体现本课所学内容的主旨。
3.课堂评价
13.古诗春晓的思维导图 篇十三
春晓是小学语文课的一首经典诗篇,所以在教学前设计好思维导图很有必要,朋友可以根据以下的赏析来设计。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晓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扩展阅读
王孟诗派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该派重要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疒音〕。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王番〕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李白用礼赞的口吻称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王维曾把他的像绘制在郢州刺史亭内,后称之为“孟亭”,无论在生前死后,孟浩然都享有盛名的。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14.使用思维导图的心得 篇十四
编辑点评:思维导图是一本开启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无论您是谁,您都会发现思维导图是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绝佳思考工具,您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它的帮助。只有亲自使用过思维导图方式学习,你才能感受到它的强大之处。思维导图是我学习使用到现在最喜欢而且最有感触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我的心得仅供参考:
1.备课:讲课前做准备是很耗时间的部分,因为我要经常给直销业的同行上营养课,而且每次的内容都会不一样,平常要工作,每天到家都已经很晚,那每周2次的1小时课程的准备工作就会占去更多的休息时间。在学习思维导图前的做法:先定框架,然后边找资料边写讲义。若要做课件的话,就更花时间,而且经常会刚做一部分不满意然后就重做,上到台上以后,有时一打叉就会不晓得讲到哪里,弄得很尴尬。以前一堂课讲义要做2天时间才能完成。
现在完全不再担心这种状况。当选好题目后,就开始在大脑里思考起来,常常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在大脑里绘个图,然后就着思路去找资料,摘录部分,但已不是原句摘录,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扼要的摘录,最后,真正将它落实成讲义,思维导图式的讲义,1-1.5小时课程讲义在桌前花的时间是10-20分钟,加上查阅资料不超过1小时,由于版块划分清晰,条理顺畅,举例明确,所以讲课的质量也明显上升,现在每周额外的2小时讲营养对我来说就是学习的一部分,轻松愉快,完全没有压力。
使用思维导图来备课不单提升自己讲课的能力,还提升了学习的热情,同时时间利用率也获得提高。
2.学习:更加轻松,更加高效。因为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可以比别人简单、省力,一是因为字少,都是关键的文字记录;二是在上课时就完成了第一次理解和记忆的动作,这个比很多学员回家还要重新整理理解要轻松地多;三由于图是彩色的,在制作过程中已标明重点,那再次阅读的兴趣就会提高,且重点明确;四复习更轻松,人脑对图的记忆远胜于文字,所以在车上、在路上只要开动大脑再想一下就已经完成不开书复习的动作了;五思维导图是大脑中看似不相关的两个或多个信息连接的桥梁,所以,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事情经常发生,就一个知识点能引申到其他知识点的能力就更强,这些方面都能使你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
3.思路:提升是必然的,因为当您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时,就会发现它会将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帮您理顺,这已经是一个相当自然的动作了。
4.笔记:我现在的笔记与别人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是有色彩的,有文字的,有线条的,有些小图标的,更多的是赏心悦目、吸引眼球的。
一开始学做是有挑战的,实际上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持续就好了。那很多人就会说这个世界上难就难在坚持。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您最坚持的一件事就是吃饭了,因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是因为您知道了它的重要性所以您在每天做这个动作时,您不觉得这是坚持,很多人对做饭做菜保有热情,实际上会做一手好菜的人也表示你的右脑很发达(因为好菜也是具备了色香味形的)。那实际上任何事都是一样的,只要您知道它的好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坚持下来。那使用思维导图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有几个好朋友叶芝琳、谢晨、夏吉吉颖等(真实姓名,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就相当有心得。她们目前都是上海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接触这种新的学习方法才短短一年就很有成效(后附学科笔记)。她们学习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要提升学习成绩。当她们学习了这个方法以后就立刻进入使用状态,也可以说是练习状态,而且他们还在上课时做随堂笔记用,一开始老师对她们的上课涂鸦(因为导图与传统笔记差异太大)不甚满意,但很快老师就改变了这种态度,因为他们几个课堂效率明显提升,语言表达更有思路,组织能力加强,成绩明显上升,有的连家教也辞了,用他们的话来讲,上课使用思维导图笔记,让她们注意力更集中,由于用的都是关键词,所以认真听讲的程度更高,他们同时关注三个方面:老师讲解的内容、书本内容、练习册实例,这几点就足以使她们的课堂效率迅速提升,再回家复习就轻松了,因为在回家等车的时候复习就已经开始了。再就是她们会将一周的导图笔记进行整核,从7张变成1张,然后再一个月整理一次,再半年整理一次,通过这样的方法,书本中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连接更紧密,系统更清晰,记忆更牢固。当然这也给她们带来更多课外的时间去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或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这样一来知识面更广,能力更提升。最令人佩服的是,他们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已经驾轻就熟,从她们身上令我真正明白为什么要练习思维导图过百次了,正应了《卖油翁》那句话“熟练罢了”。
5.观察力:思维导图对我的帮助的相当大,其中一项就是观察力的提高,这种感觉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才发觉的。若您经常做图象发散思维练习也可以提高观察力,但用导图以后的这种感觉是令人振奋的。举个例子来讲,有一天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在看电影,在事后讨论电影情节的过程中,我和朋友惊喜地发现我对电影中细节的观察相当详尽,而且反应也变得很快,分析情节也很准确,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大的提升。
6.自信:思维导图有益提升记忆力是无需质疑的,只要您是经常手绘思维导图的,由于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的大幅提升,加上经常运用形象思维,就能使得你的瞬间记忆的速度大大加强(这一部分更象是直觉记忆),这是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的明显差异,大家都知道瞬间记忆加强,你摄入的信息速度就会增加,当大脑中的信息越来越多时,你和人交流的资本就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与人交流就会更融洽,再加上思维导图可以增强你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一来你的自信就会大幅提升了,很快你就可以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另外要讲的事,思维导图会有效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如果有机会参加即兴演讲的话,它的优越性就立刻显现了。首先你可以就演讲的内容在大脑中勾画一个思维导图大纲,然后加上一些实例,相好开场白和结束语就可以上场了,在5分钟内构思一个30分钟左右的演讲是很容易的,相信这时候的你将是最具影响力的。
二、我理解的思维导图
很多人都问过我思维导图是什么?我觉得它就是一张图,但它不是平面的,它是一张立体的图,在这个当中涵盖了你整个思路整理的过程,可以是零碎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你的想法可以在上面自由的延伸,每个分支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的,但每个分支又可以被很多小分支所包围,层层叠叠。如果你想要解决问题,那所有分支的末梢就是你的答案所在。如果你是做创意设计的,看似无关的事情它其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会在图上对你展示无疑。
说得更简单一些,思维导图就是一个思考的工具,它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桥梁,它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为学生来讲,你将更有效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情或者应该是书本外的知识更好地相连接,令到你能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很多人都觉得书本与生活很远,实际上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就在你的身边,只要换个角度来思考就可以了。同时它也是你整理知识体系最好的工具。
引用思维导图的发明人——托尼博赞的一句话,思维导图就是大脑说明书,只要会用这本说明书,学会使用大脑,那你就能取得不同领域的成功了。
在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顺其自然,运用在多个方面。很多人学习思维导图只会将它用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或者只用于学习,或者只用于工作,但本人认为只要是动脑的事情都可以使用这个工具,因为只有广泛的运用,你对它的理解就会越彻底,用起来也就越顺手,你也会越来越喜欢它,那它能给到你的帮助和带来的惊喜就越多,这样它的价值才会被真正得以体现。
【作文读后感的思维导图】推荐阅读:
《给孩子的思维导图课》读后感09-07
思维导图与写作文10-05
《夏洛的网》的读后感作文07-12
狗的自述的读后感作文10-28
《故乡的食物》读后感作文07-17
玫瑰的故事读后感作文08-04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作文10-26
读后感作文教学的写作技巧08-10
小说白夜行的读后感作文11-12
匆匆的读后感优秀作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