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就业前景

2024-09-17

口腔医学就业前景(精选13篇)

1.口腔医学就业前景 篇一

1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

以我校口腔医学系2008、2009和2010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2008届73名毕业生, 2009届186名毕业生, 2010届409名毕业生。

1.2 调查方法

依据我校就业处和口腔医学系登记信息 (截至2010年7月) , 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来源和就业单位等, 对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整体统计分析。

1.3 调查结果

2008届口腔医学系73名毕业生, 就业人数72人, 就业率98.6%;2009届186名毕业生, 就业人数183人, 就业率98.4%;2010届409名毕业生, 就业人数389人, 就业率95.1%。3届毕业学生总人数668人, 就业人数644人, 就业率为96.4%。具体就业情况见表1。

将学生就业单位性质分为公办医疗机构 (包括各地市、县、乡镇级综合医院、口腔医院、社区医疗机构) 、私立医疗机构 (私立口腔医院、口腔诊所) 和其他行业3种。毕业生在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占大多数, 为40%, 在城市机构工作比例为25.9%, 稍低于县级机构30.5%的比例。由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基层和乡镇卫生院, 同时, 在新农合等新的医疗改革政策的实施和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的现实背景下, 农村和基层卫生机构得到了国家重视, 实力也大大加强。去乡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多, 到公办医疗机构就业的学生的比例正在逐渐降低, 到私有医疗机构和非医疗行业的毕业生的比例逐渐增多。口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高, 这种状况说明河南省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旺盛,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设置能够较好地符合社会需求。

随着我校口腔专业毕业生数量的跨越式增长, 他们将来面临的就业难度会越来越大, 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种现状就要求我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以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2 促进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对策

2.1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指导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对策的重要意义。就业指导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对学生求职、择业和进行就业准备有直接影响, 能直接指导学生的职业选择, 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2]。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 医学学习是与社会使命、个人责任紧密相连的, 不论在何处就业都能履行自己的使命, 体现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清醒认识当前就业形势, 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蓝图, 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2 改进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我系在教学中突出了口腔修复实训教、学、做三位一体的理念。教师把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内容放在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讲解, 既显得生动直观,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训意识, 使学生提前体会岗位工作情景。

将口腔实训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同时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口腔医学专科教学中去, 加强口腔修复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 优化实训教学资源, 提高实训效率, 为临床实训教学打下基础, 保证临床实训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优化了口腔实训课教学资源, 强化了实训的作用。

我们传统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 有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在此基础上, 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 制订了新的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增加了相关教学资源, 将理论和实训课时比例提高至1:1, 以符合国家“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加强对学生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此外, 还可以考虑以社会调查、主题会议和讨论等形式继续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3 社会和学校积极构筑平台, 提供便利, 充分促进学生就业

一些地级市的卫生发展战略多以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为3个战略重点, 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工作, 走以内涵发展为主、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在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上, 从以扩大规模为主转移到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为主;大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工作, 突出城乡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社区医疗服务工作, 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由此可见, 在进入中心城市大医院工作的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下, 毕业生要树立到基层医疗单位服务的意识,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拓宽就业的渠道和就业的范围。

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 鼓励医学专业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引导医学专业毕业生到部队医院、县级医院、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非公有制医院 (如民营医院) 就业;鼓励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医学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健康讲师、产品专员、医药媒体、咨询服务、药品推广、器械营销、新药研发等非临床岗位就业。学校要广泛与这类企业建立联系, 为毕业生就业构筑平台, 提供便利。

关键词:口腔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导对策

参考文献

[1]宋木华, 申俊霞.大学生实习就业调查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97~99.

2.口腔医学就业前景 篇二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双语教学 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04-01

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教高[2001]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事实上,语言教学在中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例如: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门诺派教会(即美中教育交流协会的前身)开始派遣外国教师到中国,同时邀请中国外语教师到北美一些大学交流学习,在过去30年,这一方式已极大地改变和促进了中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交流。

1 开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免疫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包括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随着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础免疫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它的褒奖达18次之多,获奖科学家达29位。近几十年来,医学免疫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和边缘学科。与微生物学、传染病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可见,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免疫学作为一门古老又崭新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的中文教科书和文献由于翻译和出版等原因具有明显滞后性,加之全球一体化和医学领域交流的频繁[1],医学英语作为交流的前提和工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只有掌握医学专业英语,学生才可以跃过这个时间和地域的“鸿沟”。另外,由于省略了翻译这一中间步骤,也避免了由于翻译不当造成的误解,使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原作者的意图和想法,为学生以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2 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情况

我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一直致力于开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在免疫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英文课件,中英文讲授的双语教学形式,但是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注定了当高中生踏入大学校门时,他们的英语词汇构成几乎全为公共英语,而且水平参差不齐,一个教室往往有百余人,大锅饭的教学完全没有办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资源储备不够丰富;没有合适的双语教材等。这些问题也是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所共同面对的难题。因此,虽然双语教学的开展已十余年,但一直进展缓慢。

3 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校已持续几年招收医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他们多来自巴基斯坦、加纳、尼泊尔等亚非国家,英语是他们和中国学生交流时的通用语言,他们同时也在学习汉语,如果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中外学生在医学专业课学习上的沟通、交流,必定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中国医学生也可以互帮互助,以宿舍、班级等为单位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观看医学类美剧Greys Anatomy(实习医生格雷)、house(豪斯医生)等,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学到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和临床知识;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撰写专业综述等方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样不只有助于掌握某一科目医学专业英语,而是所有的科目都会涉及。

医学院校从大一开始就设有公共英语课程,高年级阶段还开设了专业英语,但一般是作为选修课,应该将其纳入正常教学及学生考核的部分内容,这样才能与医学专业课上的专业英语学习相呼应,使学生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将来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在进行查房、病例讨论及解答问题时对疾病名称、主要症状、体征及检查、治疗手段及预后等要鼓励他们尽量用专业英语术语表达,一方面通过反复接触有利于牢固掌握;另一方面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坚持下去会慢慢形成用英语术语思考的习惯。最终使英语成为他们学习医学免疫学及其它医学学科的有利工具,成功跨越这一“鸿沟”。

3.2 培养和留住优秀的双语教师

多年来,中国的医学高校自己也培养了一大批英文较好的师资力量,这些人英语口语及专业词汇都达到了成为双语教师的标准[2],但由于中国高校体制上的很多缺陷,这些人才在国内得不到好的发展,所以大多数都已出国或滞留国外;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医学专业教师多数外语基础较好,但缺乏专业系统的双语培训,学校又不重视培养[3],导致许多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匮乏。因此,只有意识到教师问题是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出国,专门为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服务, 同时努力将学校自身建设好,学校硬件软件各方面越完善,教师才能安心待在工作岗位上,才能把全部心思花在教学上,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3 针对不同专业、层次学生选用和编写适合的英文版教材

双语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课堂上40min的讲解,还包括课下编写适合医学生使用的双语教材或英文版教材,学生只靠记忆中文版教材附录中的专业英语术语及课堂上的零散词汇不能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当然更无法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可选择适合学生的英文版教材、参考书及其他课外材料,外文教材可直接引进国外版,但外文教材一般比国内普通中文教材价格昂贵得多,学生每人一本的话经济负担会很重[4],这就需要我们的双语教师自己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外文教材,且难度及深度要适宜。还可采用多种外文教学材料,有利于与专业词汇的反复接触,使学生牢固而正确掌握,成为以后查阅文献及写作的基础。

4 结语

西医即西方医学,因此,想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就要先过语言这一关,同时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病例资源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多于西方,也有利于对外交流,互通有无。进行双语教学不仅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帮助巨大,也可以促进公共英语的学习,使我国医疗技术水平能够赶上并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医学教育才能孕育出走向世界的人才。

能够直接听懂外国专家及教师的讲座或讲课,及时进行学术交流,读懂英文教材和刊物,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书写实验报告、临床病历,撰写学术论文,初步翻译本专业的最新英文刊物等已逐渐成为对医学生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开展双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符清明,高劲松,吴海军,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26(2):77-79.

[2]柏树令.双语教学问题的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78-79.

[3]孟晓慧.大学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79-80.

[4]孙飞龙.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37-1039.

3.口腔医学就业前景介绍 篇三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为了缓和医患供求比例失调的现状,鼓励私人开办口腔诊所应是大势所趋。现有的私人诊所鱼龙混杂,虽说其中也有部分退休的老口腔医师,但更多的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江湖游医,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广大群众就诊,也不利于在中国推广普及口腔保健。因此,国家将会出台相应政策,整顿私人诊所,加强引导,使其步入正轨,以确保广大群众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口腔保健。有了国家相应政策的保障,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接受了严格培训的口腔医生才更容易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较丰厚的回报。目前说来,一些大医院口腔科医生的月收入应在万元以上,如果是私人开设诊所,相信收入会更可观。口腔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不是对工作单位及条件要求过高,就业一般不成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往大城市、大医院挤,便会相对过剩,造成就业难的情况。

在医学领域,有金眼科,银牙科的说法。 口腔科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特点。目前口腔医师还是比较缺乏的,加之可以自己开业,所以学习口腔还是比较好的。但要成为著名医师就难点。学口腔不存在难不难学,关键是你想毕业之后做什么。如果想进工厂,可以随便找个学校学习,毕业后可以到牙齿加工厂去上班。如果你想做医生,那么就得考医师证。

如果你做好吃苦的准备,那我很高兴的通知你,你的就业不成问题,因为外面的义齿加工所很多,也会招收很多的人。但是如果你是女孩子,又怕脏又怕累的话,那我很抱歉的告诉你,你会很难找工作。因为学我们这一行,进医院几乎不可能(除非你有什么特殊渠道),那加工所都是私企。辛苦是可想而知的。还有就是我们这行靠的是手艺吃饭。没有2、3的年的磨练,你的工资会比较少。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21世纪口腔医学将经历向口腔科学的发展 目前我们对几乎所有的牙病和口腔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规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多数治疗技术是不完整和不彻底的,属于半吊子技术。70年代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而分子生物学渗透到口腔医学还是近十几年的事。21世纪将从分子水平揭示口腔疾病的本质,口腔医学将全面发展为口腔科学。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毕业后从事与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1、四川大学

2、北京大学医学部

3、重庆医科大学

4、聊城大学

5、滨州医学院

6、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7、齐鲁医药学院

8、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9、遵义医学院

10、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1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4.口腔医学就业前景 篇四

需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最多的地区是 上海,占21%;

需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最多的方向是 医疗/护理/卫生,占48%。

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方向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下面地区和方向中也特别受欢迎: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分布

排名方向占比1医疗/护理/卫生48%2医疗设备/器械28%3美容/保健7%4教育/培训/院校3%5制药/生物工程3%6外包服务2%7金融/投资/证券2%8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1%9互联网/电子商务1%10其他方向1%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业地区分布

排名地区占比1上海21%2北京16%3深圳11%4杭州10%5广州9%6武汉7%7南京7%8天津4%9宁波4%10成都4%

以上关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的各种数据分析仅供参考。选择大学专业不仅要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更要注意就读人数和个人兴趣爱好,再好的专业,因为就读人数过多,也同样会导致就业困难;另外选择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不但影响你的后期学习,也会影响到就业选择。

5.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五

就业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本事,能够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6.医学生基层就业对策研究 篇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的新生问题,自2003年首届大学生扩招毕业之后,大学生就业难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是社会的热点、舆论的焦点、“两会”的重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求破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2005年6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办发[2005]18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这政策的背后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基层急需人才,二是整个就业重心将下移[1]。尤其是在医疗卫生行业这一块,这两个问题更为突出。根据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调查报告,“我国卫生资源80%在城市,仅20%在农村”。城市医学人才过分集中、浪费,基层医学人才紧缺、求贤若渴。医学属于特殊行业,就全国而言,现阶段的人才供求只能是部分的饱和,局部的供过于求。医学生就业实际上是面临“无业可就”和基层医疗岗位“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许多毕业生的价值实现远离社会需求[2]。

医学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医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运行。2008年3月,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围绕“加强医学教育与卫生需求的结合”,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展开讨论。为切实解决制约医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教育界、学术界、卫生管理界等人士纷纷提出了“医学生基层就业”的设想,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试图从宏观层面促进医学生就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到基层就业是医学生在新时期实现自身发展和充分就业的必由之路[3]。事实上,国家新一轮的医改政策已为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非常重视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因此,基层医疗单位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基层医疗单位未来大量的用人需求,将给医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些年来,中央八部位联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具体措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调生计划”、“十万大学生村官计划”、减免贷款等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还很难成为毕业生的常规就业渠道,而是一不得以而为之的退路。基层就业并非医学生的自觉选择,如何形成机制,促进医学生基层就业,安心在基层就业,乐于到基层就业是本选题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 调查设计

对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06、07级临床生产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的形式。问卷调查的题目是课题组成员在大量查阅有关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政策和基层医疗现状文献的基础上,并进行医学生、医生个别访谈,以医学生真实的就业环境为背景,以基层医疗人才生存发展问题为着力点而设计的。从一般人口学特征、人力资源特征、经济学特征、心理学特征以及基层就业优惠政策的认知等方面[4],内容涉及择业意向、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等。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为88%,全部数据使用Excel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剖析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可行性,力求研究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择业意向

对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06、07级临床生产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43.2%的学生选择了考研;24.4%学生选择城市大中医院;11.4%的学生选择一般医院;7.4%的学生选择去基层工作;6.3%的学生选择其他医护相关行业;1.7%的学生选择其他非医护行业;另有5.7%的学生选择不确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考研是临床医学本科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有效折中办法,选择考研存在应对大医院招考需要、回避基层单位的嫌疑。城市大中医院仍是学生们的青睐,只有少部分同学愿意考虑基层单位,而且专业思想非常牢固,少有人改从他业。医护相关行业开始受到同学们的重视,择业趋向务实。但总体上我院学生的择业意向仍偏高,与就业形势不大吻合。

3.2 择业价值取向

调查显示,我院医学本科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中前三项依次为:个人发展机会(26.7%)、经济收入(23.9%)、工作与兴趣、爱好的吻合度(17.6%)。可见,发展与生存是学生择业时最为关心的。这说明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自身的需求,而对社会的实际需求缺乏考虑[5]。

3.3 基层就业制约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学生对基层医疗单位认识较为模糊,只有25.6%的同学选择了了解。在问及选择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担忧,前三项依次为:发展(晋升)机会少(33.0%)、薪酬低(26.1%)、生活条件差(21.0%)。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享受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缺乏磨砺,很难适应生活条件较差的环境,艰苦创业意识明显淡薄。另外,在问及学医的动机时,只有25.6%的同学选择救死扶伤,而认为医护职业能带来高薪酬、高福利和高社会地位的达到47.2%。这说明了学生们的求学动机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偏离了医学的目的,难怪不愿下基层。

3.4 基层就业促进因素

除国家现有优惠政策,能吸引您到基层就业的前三个条件是:丰厚的工资,与城市福利待遇同等或高(30.7%)、如果不适应,可随时终止服务协议(23.3)、一定年限后推荐到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工作(19.9%)。这证明有优厚的福利待遇、宽松的人事流动机制、明确的生涯发展规划,学生还是会考虑到基层就业的。

4 对策

畅通医学生基层就业路,要靠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合力[6]共同推进。不仅要靠思想的引导、政策的推动,更在于基层建设的吸引、自身生存发展的保障。

4.1 思想的引导

基层就业意识的培养有赖学校教育的推导、社会舆论的渲染和家庭力量的支持。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严峻形势、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国情、基层就业必然趋势、基层创业大好形势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是学校的使命所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较为模糊,价值取向趋于功利,社会责任感淡漠,理论说教、唱高调是难以产生教育效果的。可通过摆事实、亮数据、树典型、亲体验、重实践、给激励、学政策,多举措营造医学生敢下基层,能下基层,乐下基层,基层有所作为,基层大有所为的良好氛围[7]。基层创业优秀校友的鲜活事迹,医疗扶贫的深刻体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将激发医学生投奔基层创业的热情;同时辅以先哲名作的熏陶,将能有效激活学生灵魂深处的正气和使命感。如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当前务实求利的大背景下,同样能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对处于择业十字路口的青年学生们,现实指导意义更为突出。

另外,社会新闻媒体应紧跟时代的脉搏,大力宣传国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东风,剖析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新增长点,捕捉基层医疗单位的敬业典型,传递基层百姓对医疗服务的期盼,以勾起医学生对基层创业的向往。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对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影响不可低估,甚至是发挥了主导作用。作为学校,应当与家长多沟通,可通过信函的方式帮助家长准确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向他们宣传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基层创业的前景等等,把学生家长发展成促进医学生基层就业的有利因素,更能坚定毕业生服务基层的决心和信心。

4.2 政策的推动

2005年6月国家出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后,中央八部委、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如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同年,江苏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卫生院引进人才,对于由江苏省统一招募并与乡镇卫生医院签订三年以上服务合同的人员,给予每人每年2.5万元补助。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医院改革与发展意见》(闽政【2009】1号),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待遇问题给予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全国各地均在积极探索充实和稳定基层医疗队伍的有效措施。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促进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有利因素之一是福利问题的保障。纵观我国当前大学生最热衷的职业取向,我们大胆地提出了基层医疗人员套用国家公务员待遇的设想。政府可考虑将基层医疗队伍纳入公务员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医疗人才“建设基层,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会最根本、最被广泛需求的保障性服务行业,直接关系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系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幸福,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基层医疗工作者,直接面临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基层医疗工作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将基层医疗建设队伍纳入公务员系统,一方面可作为社会的一种认可将鼓励更多医学人才投身基层,另一方面享受公务员工资待遇,由国家财政保障薪酬,也可为基层医疗人员免去了后顾之忧。

4.3 基层建设的吸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国家的新政,正在逐步的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发展进一步加快,人民已经不再满足温饱,而是需要更加追求生命的质量和健康。因此,乡镇卫生医院、社区卫生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医学人才。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继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量明显增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如李嘉诚基金会倡导的“关心是潮流”医疗扶贫计划推行白内障复明手术,辐射粤东多个贫困乡村,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每个基层扶贫点只有两三名医生,每天工作量非常大,一天门诊隔天手术,没有休息日。虽然劳累却收获了精神的享受,非常欣慰和充实。上级医疗机构对基层的帮扶将大大地盘活基层医疗服务的局面。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中央财政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的种种措施来缓解、化解基层的财政困难,保障困难地区的医改需要。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介绍说,全国已有60%的基层医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药价平均下降了30%左右。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基层医疗保健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给基层就业的医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医学生下基层不用担心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作为,大有所为。作为医学生要紧跟国家医改与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就业与成才的双赢局面。

4.4 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人及其生存,不仅存在着生活到生命再到生存的价值意义上的解释模式,而且还存在着生存到生命再到生活的生存论的解释模式。人体的生存首先是生理性的物质存在,它需要世界为其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满足和保持自身的生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核心价值,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尊重人、爱护人和关心人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人的需要,这些都是作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公平正义是人们的一种生存理念。人类在追求一个尽善尽美的未来目标时,决不应忽视使现实社会在尽可能合理和协调的状态中发展[8]。基层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均无法与城市等同。因此,政府要为基层医疗人员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以保障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社会应当给予的关爱和尊重,实现生存到生活的高度统一。各级政府制定基层就业相关政策时,应体现出对服务基层一线人员待遇的重视,落实“正编”身份和“三险一金”,工资福利纳入县级财政。还要体现出对基层人员个人职业生涯的系统规划,应有进修、培训、升学、升职和上调上级机构工作的机会。借鉴汕头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师培训班”的经验,利用好各省市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定期开设基层医师学习班,组织周边基层医疗单位工作者参加学习,并有专门的基金保障学习培训的长久、有效进行,促进基层医疗人员理论知识体系的充实与更新。同时,政府还应该给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宽松的环境。毕业生户籍、档案关系可保留在生源地或工作地市、县级人才交流中心,减免托管服务费。种种措施的推行旨在从根本上免去学生“去了基层出来难”[9]、“下了基层没人管”的后顾之忧。

新时期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工作机制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需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中国的国情,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学生要形成合力,齐心协力,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布,解决广大基层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长期的薄弱,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高等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摘要:医学生基层就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将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新观点而应用于社会。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医学生真实的就业环境为背景,探讨制约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原因,探寻支撑医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以基层医疗人才生存问题为着力点,从学生、政府、高校等多当事主体的角度,探求促进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基层,对策

参考文献

[1]江凌凌,童燕,刘晓鲁.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7;8:108.

[2]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曹威.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9;8:790.

[4]郑锦焕.福建省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福建医科大学硕士论文[D].福建省:福建医科大学,2010.

[5]岩磊,于晓霞,杜琳琳.医学专业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择业取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114.

[6]吴磊.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38.

[7]于晓霞,岩磊.服务基层: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取向新渠道[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6:148.

[8]杨燕红.伦理视域下的马克思个体生存观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D].四川省:电子科技大学,2009.

7.当前形势下医学生就业观念浅析 篇七

【关键词】医学;大学生;就业观

据了解,2009年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就业人数继续增长。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而医学生毕业生有119万(依据卫生部最新数据统计),其就业情况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依然不容乐观。就业观在就业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作用,它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方面的集中体现。本研究试图以河北省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样本,从就业观角度深入分析,从而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就业观调查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学生的就业观念,本文以河北省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就业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学生座谈为辅,问卷发放500份,回收467份,回收率为93.4%。有效问卷435份,有效率为87%。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得出具体的数据结果,为论文撰写提供依据。

二、就业观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就业观主要包括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就业取向、就业途径五方面因素。这五个方面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制约作用。

1.就业规划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5.5%的学生有自己明确详细的就业规划,43.3%的学生有自己的就业规划,但不够科学、详细、具体、可行,其余41.2%的学生都没有制定过自己的就业规划。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到,随着考研持续“升温”,班级里大多数学生选择毕业后考研,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受到周围的同学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报考,根本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的选择。调查对象中98.7%的学生曾经选修过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课堂学习虽然对一些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将理论联系实际,对就业规划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也使其在就业过程显得盲目,缺乏计划性、方向性和针对性,势必对其自身就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此外,这也提醒我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方式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2.就业动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看,把薪酬与福利看做是择业时最重要的因素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占35.2%,有31.5%的学生认为个人发展是就业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只有4.2%的学生选择了服务奉献。61.6%的学生对乡镇卫生院不太了解或者不了解,且96.7%的学生表示不会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可知,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学制长、培养费用高,学生们都觉得五年的学习和实习非常辛苦,多年的努力也是为了实现能够在实力雄厚、病种多的大医院工作,这样既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能得到较高的薪酬,生活质量有一定保证。而乡镇卫生院除了条件不如大医院外,位置偏僻、环境艰苦,生活也不如大城市方便,所以,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缺少服务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的就业动机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

3.就业标准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酬要求为2500~4000元的比例最大,占51.5%,其次为1500~2500元,占28.6%。首次就业选择三级甲等医院的占51.9%,二级乙等以上医院的占31.8%。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三级甲等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谈话中一部分学生表示心理很矛盾,明知道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门槛高又一心想往里挤,所以有些学生不得不选择考研,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加就业胜出的砝码。然而,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毕业人数不断增多,各大医院医生的研究生学历基本普及,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仍然是个未知数,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认清楚就业形势。

4.就业取向分析

从就业区域选择取向看,有53.5%的学生首选天津、广州、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而只有7.2%的学生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如大西北)地区去,同时39.3%愿意回到本省的城市或家乡去。这种“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直接导致了很多大城市的人才需求高度饱和,而一些不发达地区需要大量人才却无法吸引人才,反映出当今医学生虽然知道就业形势的严峻但依然不成熟地来选择工作地点,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和不合理性,与政府提倡毕业生到非国有单位、基层、农村、西部等地方就业的政策不符。另外,在学生座谈中发现,一部分学生首选回到本省或家乡去,主要在于家里的亲人希望他们留在身边彼此能互相照应,这种观念的影响也限制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从就业行业选择取向看,有77.1%的学生希望到有正式编制的医院工作,9.8%的学生准备考公务员,如此看来,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工作的稳定性。

5.就业途径分析

通过调查,认为当前毕业生求职方式以参加招聘会形式为主的占43.7%,人才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在用人单位前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是现在和将来大学生最可信赖的求职渠道。其他的求职方式依次是:依靠亲朋好友的关系占27.5%,各种招聘信息求职占25.2%,自主创业占3.6%。通过学生谈话我们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心态比较消极,依赖性较强,他们认为要去大医院工作就得托父母找关系,没有关系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因此逃避困难,就业积极性不高。就业途径的手段和方法是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一环,有些毕业生因主动性强,敢于面对困难多方推销自我,展示自我,在不断应聘的过程中,既增强了社会阅历和经验,同时也提高了心理抗挫折能力,就业的几率较大。而有的学生想法偏激,不愿或不敢面对困境,致使就业困难重重,因此我们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心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

三、就业观的特点

根据对河北省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医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总结如下:

1.就业观的多样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愿意留在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其动机在于追求高薪酬和自身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学生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等。在与学生讨论关于就业标准时,我们看到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动机和就业标准是存在矛盾冲突的,这也正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多样性。

2.就业观的现实性

调查中发现,首次就业选择在二级医院的学生比例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很多学生把第一份甚至第二份工作看作是短期过渡的谋生手段,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二来可以通过工作期间的实践和学习增长经验,为再次择业做好准备。先就业再择业的职业发展模式正在逐渐形成,这也是现实的需要。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最现实的就是要找到一份饭碗,先有饭吃,再去想办法吃多、吃好。

3.就业观的功利性

数据显示,仅有3.7%的学生能够接受首次就业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在2500~4000元,当问及如有高薪职业是否愿意放弃从事医疗卫生事业时,73.1%的学生选择了“愿意”。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即便不能留在大城市工作也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从而选择考研,放弃现有的就业机会。不难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医学生追求功利的意识在利益驱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而作为医生,如果缺少为社会作贡献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仅制约了个人就业,也无法保证将来能够完成祖国人民赋予他们的使命。

4.就业观的盲目性

部分学生认为求职过程就是简单地递交一份简历,然后回答用人单位的几个问题就万事大吉。他们不进行市场调查,不问用人单位的要求,也不了解自已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甚至有些学生选择实习单位时,也要先看周围的同学去那些医院,不分析自身情况,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些学生从不主动分析个人情况而盲目的跟随他人的选择,在就业过程中表现的极为被动。

总之,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正确的就业观念无论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是对于职业选择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医学生就业观念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学校必须加大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力度,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使医学院校就业工作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郭强,孙玉龙.浅议大学毕业生择业观—以河北省体育院校为例[J].中国人才,2010(11):

159-160.

[2]史济纯,万志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浅析[J].中国人才,2010(11):155-156.

[3]和建华,郭洪博.如何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J].经济师,2006(1):94-95.

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侯晓丽(1981-),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8.动物医学就业前景 篇八

第二、进入动物保健公司,作为技术人员,产品研发人员,操作人员等(主要是女生)。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只是对于目前这个行业,工资待遇偏中,也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想要的去处; 第三、作为某些公司营销人员,特别是现在的饲料销售这一块,是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90%为男生)的去处,而且在这个行业中,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往往是一个毕业生能够选择多个公司,只是相对工作流动性较大,工资待遇也较高,同样应酬消费也比较高;

第四、自主创业。当下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较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同学,在养殖业的创业历程中具有较大优势,而且发展潜力大,挑战性高,同时投资大,风险高,回报也比较高。

第五、考公务员,选调生等。进年来,随着我国“公务员报考热”持续高涨不下,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多数同学也想着考取公务员,考公务员虽然是众人过独木桥的现象,但是对于现在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多数同学选择考取公务员等,寻求一个稳定的发展平台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这也得到我们大多数动物医学专业同学的亲睐。

第六、响应党的号召,弃笔从戎,进部队,现在对于大学生入伍的优惠也是相当不错的,可以在部队里完成自己的军旅心愿,锻炼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七、考研继续深造,甚至出国留学,致力于动物医学的科学研究发展,动物医学在我国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焕发青春”,在国外,这个专业是仅此于律师,是地位相当高的一个行业,所以有机会或者想继续深造的同学,可以选择出国留学,而且在这方面,国家对此也是积极支持,并且保障措施比较到位。

第八、因为职业的爱好,转换自己的专业(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转行),这主要是针对于某些同学对于自己职业的喜爱,在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发现自己的长处,果断转行专业,对于职业规划,这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9.口腔医学就业前景 篇九

关键词:医学生 非学术生活 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变化的能力[1]。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和完成阶段,在大学阶段获得良好的就业能力应该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医疗行业从业过程中除了对专业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外,对于从业者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大学生应当在专业学习之外,通过发挥自身的主体因素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对医学生非学术生活相关情况进行了解,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提供借鉴。

一、医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几点特殊职业要求

1.规则意识强。医疗工作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必须遵守工作的守则与操作的程序,服从命令并听从指挥,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在执行过程中任何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医学生应当有严谨、遵守规则的个性品质。

2.较强的团队意识。病人的诊疗过程要经过初诊、化验、仪器检查等才进入治疗阶段,很多情况下需要多个科室的会诊和共同治疗。因此,良好的团队意识是每一名医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3.良好的沟通能力。医疗行业越来越需要医生具备很好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病人、家属和同事进行顺畅的沟通是有效行医的先决条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很多矛盾是由沟通问题引起的。

4.需要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医生工作面临多重压力,除了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以外,还需要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有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等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各点虽然多种工作的执业能力都有所要求,但是对于医生工作来说,以上要求不仅关系到提高工作质量,而是从医的基本要求。对于医学生来说,必须在高校期间有意识地发展和培养以上各项心理品质。

二、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非学术生活调查结果

1、认知不足,观念陈旧。目前大的医疗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要求很高,国家正在加大对基层医疗单位、社会医疗单位的支持和投入。但有很多家长和医学生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公立大的医疗单位工作是高收入、稳定的“铁饭碗”的层面,对基层医疗单位、社会医疗单位、医疗药品器械行业、医疗保健等单位不屑一顾。这就造成了医学生就业预期和医疗单位需求之间的偏差[2]。

2、院校规模扩大资源相对不足,导致培养质量下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进行转变。一方面,社会的医疗行业对医学毕业生需求的增长跟不上医学院校扩招的速度,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医学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下降。

3、医学专业课程多,学习任务繁重。医学专业学制一般为5-8年,其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来说更为繁多和复杂。在这5-8年的时间内,医学生需要完成医学基础、公共卫生和临床专业等基本课程,每类课程又细分为几个到十几个专业课程,此外医学生还需要进行为期1-2年的临床实践学习,进行各类临床技能的培训。由此可见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业余时间也相对较少。

4、医学生业余生活中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业余生活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两大阵地之一,如何在有限的业余时间内培养医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医学高校教育的重点在于医学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对医学生业余时间里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某医学院校的361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居医学生业余生活的前5位的为玩电脑或上网、听音乐、阅读、体育锻炼、交友,而逛街、参加社团活动、散步、练习特长爱好、恋爱分居医学生业余生活选择的第六至第十位,由此可见当今医学生的业余生活呈现出网络化、娱乐化、享受化三大特点。虽然调查发现“阅读”为医学生业余生活的第二选择,但我们同时发现占据医学生阅读内容的首位的为娱乐类报刊、小说,而非与医学生自己专业有关的报刊和书籍。现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大量普及,而医学生专业课程多、专业要求高、专业课程兴趣低、压力过大,因此,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不难解释。有报道提示,过度依赖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医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医学生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医学生非学术生活中就业能力提高的对策

1、重视思想教育,更新就业、择业观念。 岩磊[3]的一项关于医学生就业的调查显示,仅有4.7%的医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而当今医生需求已经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从大型医院转移到了基层医院。这就要求医学院校不能只重视医学知识的传授,要加大力量塑造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要积极引导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和整个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4]。同时应重视舆论引导,加强对基层医疗建设的宣传报道,提高其对基层医务工作的积极性,调动其下基层的主动性[5]。此外,定期组织医学生赴基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其对所从事的职业、基层的卫生条件和人民的健康状况的感性认识,从而体会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所在,进而坚定献身医学的信念[6]。

2、设计适合医学院校的学生课余生活指导方案。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化,大学生课余生活得到了越来越丰富的指导。但是医学院校的特殊性没有得到体现,而是与普通院校“同质化”。应当及时加入医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的相关内容,合理设计,巧妙融入。

3、加强医学教育改革,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绝大部分医学生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业余生活也相对枯燥无味。这样培养起来的医学专业能力可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但个人综合能力往往难以适应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医学院校虽开设《医学伦理学》、《就业指导》、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开展人际沟通方面的讲座,但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使医学生从中提升综合素质。本来应用于个人综合能力培养的业余生活,高校应加强引导和干预,提高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强健的体魄。所以医学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现代信息社会搜集有效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构筑先进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为学生注入“内功”以满足社会需求[7]。

医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医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不仅可以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志文, 宋俊虹. 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发展回顾与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86-91.

[2]李晓.医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6):88-92.

[3]岩磊,于晓霞,杜琳琳,等.医学专业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择业取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411,511,6111.

[4]吕 春,赵忠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35-36.

[5]黄进,陈斌,尹丽娟等.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5):1223-1225.

[6]梁锦坚,文理.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34,136.

10.浅谈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 篇十

1 何谓基层

基层[1],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层"是指各行各业中层次最低的基础组织或部门,通常称之为"一线单位"。例如:从区域范围讲,有幅员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从行业角度来讲,有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以及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点建设单位和艰苦行业等。广义的"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参与基层"一线医疗卫生单位"服务,对医学毕业生而言通常称为"基层就业"。

2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供求存在的问题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对健康的需求:一是卫生人力总量不足[2]。我国平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为1.5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1.18人,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二是卫生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平衡。医护比例倒置(去年调查结果为10.82,卫生部规定医护比为1:2.3),卫生人力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三是卫生人员基层与城市相比,素质差异较大。乡镇卫生院无专业学历人员比例高达18.6%。四是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与中西部及城乡之间卫生人力资源差距较大。尽管通过9年的扩招,医学生在校生人数、毕业生数都在快速增长,但在校百万医学生及每年不到10万的本科毕业生仍然难以满足13亿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3 医学毕业生就业心态及产生原因

对所有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对医学生来说,就业空间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医疗卫生人才。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络体系的终端,多数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医学培训,农民就医得不到基本保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也急需大量医学毕业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我院自愿选择到农村乡镇卫生院就业的毕业生不足10%。目前,医疗市场与医学毕业生之间存在大量基层医院"有岗无人",而部分毕业生"无岗待业"的现象。广大基层如此缺乏医疗卫生人才,为什么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愿去呢?经分析主要有如下原因:

3.1 吃不了基层苦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条件已大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城乡差别较大,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生存条件十分艰苦;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大多数学生生活较为优厚,缺乏艰苦创业意志和毅力的磨砺,很难面对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环境;加上近年来学校、家庭教育中"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教育长期缺位,"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做官"等封建意识不同程度的强化,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的传统观念未得到有效清除等等。

3.2 毕业生及家长就业观念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经过学校的有效教育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医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逐年改变,但仍有不少人就业期望值偏高,与社会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多数家长希望子女留在大城市,他们对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往往持不同意见。认为原本在城市长大的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会被别人说"不能在城里找工作"而失面子,千方百计往城里挤。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成为人才的"洼地",生于农村的学生也很怕再回农村。对于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考大学就是为了"鲤鱼跳农门",摆脱贫穷的农村,让他们回农村就业,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即使部分大学生有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创业艰难、缺乏政策鼓励、薄弱的社会关系等都让他们望而却步。

3.3 国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地按照国家要求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欢迎。政策虽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如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毕业生,在结束服务后找工作时,有的单位不认可其在此期间的工作经历,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工资、人事、户口、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未能真正解决等,他们担心下去容易、上来难。不少学生还担心后代难以得到良好教育,以及显著的城乡收入差距和过高的城乡转换成本,导致他们不敢轻言下去。

3.4 基层条件太差,缺乏供医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和发展的空间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产生与我们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模糊的认识主要是:对卫生事业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忽视了政府对于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作用,责任和投入不到位;淡化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化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强调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和公平原则,导致优质卫生资源过多流向大城市和大医院,造成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影响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一些基层卫生院在进行诊疗服务时,仍然沿用"老三件"(即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一些基层群众生病无钱医治,能扛就扛,很少到医院就诊,导致基层医务人员无所事是。医学毕业生在起步阶段,医疗条件的好坏,对他们医学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技能操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同期毕业的同学,由于条件的差异,几年后大医院工作的同学可以做基层医院工作同学的老师,这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用人体制上也存在一些的问题。目前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缺乏足够的重视,重引进、轻培养,未能给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发展空间,个别者甚至有意"做秀",使一些大学生到了基层便有始无终,没了着落。

3.5 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还与过高的教育成本有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物价的持续上涨,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费用也在逐年增加。在贵州,医学生的费用大致为五-七万(本科),而很多岗位的薪酬与医学毕业生的学业投入不成比例,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合理。医学教育的高投入,提高了医学毕业生择业的预期收入。

上述原因,造成了医学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就业。

4 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是大势所趋,学校必须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4.1 进一步加大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力度,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如前所述,卫生人力资源过度集中在较大的医疗机构,大城市、大医院对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即使这些医疗机构对外招聘,其要求也非常高,如硕士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等等。另外,在此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也较大,如学历、业务水平的要求,生活的压力诸如买房、交通、继续教育等。随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将全面推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全面实施,为医学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成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新的增长点。基层对医疗卫生人才需求量大,求职选择的余地较大,找工作相对容易,起码能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医学毕业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地域,抢先到那些目前经济虽然欠发达,但发展后劲足、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城市去施展才华。要拓展就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健、康复、美容、医药、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临终关怀、养老院等;要敢于从事相关职业,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律师;要敢于到那些新办的外资或私营的医院去。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城乡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设,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变化,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整个就业重心将下移。因此,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4.2 大力引导和鼓励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4.2.1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医学毕业生的根本途径

中央18号文件,特别是中办【2005】18号文件及黔党办发【2005】21号文件,对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为做好毕业生基层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贵州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等的实施,将成为鼓舞和推动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强大力量。

4.2.2 着力宣传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成果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良好前景,增强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决心

党的十七大及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强调"病有所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解决老百姓"看病难"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将初级卫生保健纳入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3年以来,国家通过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007年,中央下达了专项资金27亿元,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在中西部21个省(区、市)的3644所乡镇卫生院实施。医疗队员在培训当地卫生专业人员、加强规范管理、服务农民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开始实施乡、村二级卫生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以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县卫生局局长管理知识等4.44万人培训。2007年5月,中央统战部与卫生部联合启动了"李兆基基金"万名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对中西部地区10个省(区)的1.1万名乡村医生开展临床实用技能培训。在中央加大投入的同时,各地也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同时,各级各地政府还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它们的管理,最终形成小病在乡镇、社区解决,大病到大医院或大城市解决的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技术力量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为医学毕业生发挥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国家的这些重要举措,既表明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决心,也为医学生岗位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2.3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对医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励志成才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年轻人虽有一腔报国的热情,但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就业指导课就是要将那些从基层做起,在医疗卫生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收集整理,用他们的事迹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扎根基层。这些年来我校就业指导课就注意收集这方面的典型材料,比如: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的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1968年,他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临潼县的公社卫生院工作,一干就是10年。回想当年,他说:"艰苦陌生的环境对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磨练都是很有意义的。农村是社会的最基层,在那里,我真正了解了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也是从那里真正开始了我的人生。"我院前任院长黄燮南教授也是从贵州关岭一所乡镇医院走出来的专家学者,校友王世洪也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全国十佳健康卫士"。这些活生生地例子不断的激励着我院毕业生,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增多,现已达到30%以上。无数事实说明,基层需要年轻人,年轻人也需要基层,他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基层做起。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社会、民情,在工作中增长见识,培养坚强意志,丰富自身阅历,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4.2.4 切实贯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国家支持和鼓励随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此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激励措施,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可享受国家政策实惠多。如参加"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两年后,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加5分;研究生考试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完成志愿服务工作的毕业生,我校还奖励现金1000元。现国家又推出基层工作一定年限后,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政府代为偿还政策,无疑解决了贷款毕业生的还贷压力。2008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将就业纳入国家法制化轨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流动等切身利益都会迎韧而解。

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尽管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一定会大有可为。

摘要: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医学毕业生更应该首当其中。尽管目前基层存在环境较差、条件简陋、收入较低、用人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但基层仍然是医学毕业生“岗位成才”的必由之路。同时,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看法

参考文献

[1]唐勇.构建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湖南农业大学学工在线,2006-12-1.http://61.187.55.45/xgzx/Article/ShowInfo.asp?InfoID=1059

11.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 篇十一

实际上,生物医学工程不归医学类专业管辖,而是不折不扣的工科专业。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士,而是工学学士。目前,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由于是多学科的有机融合,它与生物学、医学这些传统的经典学科又有所不一样,也有别于纯粹的工程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涉及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等,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像人工器官、超声波成像技术、CT、核磁共振等技术,此刻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广泛使用,这些改变人类生命轨迹的伟大成就来自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培养这方面专门人才的就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方向。

就业领域与薪酬

据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区间处于B+阶段,毕业生规模4000-5000人,该专业的平均就业率≥85%。

一般来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同学本科毕业后有几个方向:一是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如果想在这一领域搞科研,或有更深入的发展就要继续深造。撇开别的不说,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门槛基本都是博士,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个基础。二是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司及各级医疗器械检测所。第三,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处、设备处、信息中心以及医学影像科也是毕业生十分愿意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工作稳定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第四,去各大跨国以及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比如GE、SIEMENS、PHILIPS、MEDTRONIC、MAQUET、迈瑞、安科、鱼跃等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另外,就是各类医疗器械代理公司。

MAQUET公司医学工程师朱先生说:“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还没发展起来,这个专业的本科生想搞研发是比较难的,很多同学都去考研[微博]了。毕业后如果想进入大学、医院、检验科、设备科或实验室都需要更高的学历。这个专业男生找工作相对好一点,本科毕业之后锻炼几年,很多人能够进公司做工程师。在外地月薪大概3000元,北京、上海大概4000元-5000元左右,工作时间越长越吃香。但前提是要有必须的经验和技术。”

朱先生表示,国外设备的很多引进,客观上提高了对医学工程人才的要求。能够预见,未来的医学工程师已不仅仅停留在器械安装、调试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工程人员是“复合型”人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增值服务。所以,外语优秀、操作基本功扎实、理论更新速度快的人才,才是未来市场需求的主体。

重视限报条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必须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患有色盲、色弱的报考者,学校可不予录取。例如,首都医科大学各专业对考生视力的要求是:眼睛的近视矫正视力不低于4.8,双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差不大于200度,各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不超过800度,无色盲、色弱,无斜视、弱视。所以考生在报考时,必须要看清各高校招生章程中的具体专业要求和身体受限情景。

看清专业侧重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喜欢物理、化学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有优势。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共有70多所,大部分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会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或大类招生,但在培养过程中,不一样学校侧重的方向有所不一样。有的学校偏向医学电子、精密医疗仪器;有的学校偏向生物医学、信息处理;还有的学校则是培养服务于医学工程及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时还需要研究本身的需求和侧重方向。

例如,首都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下设“听力学”专业方向,培养听力学技术领域高级人才,学生经过三年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再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按生物医学工程大类招收本科生,具体分为两个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一年级按大类和专业基础设置课程,着重夯实数理化和生物医学基础。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面向医疗器械产业及航空航天医学工程领域培养技术人才。

中山大学[微博]从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目前的培养方向主要有两个:生物医学仪器和医学信息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方向主要有三个:现代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信息学。(两校该专业不在北京招生)

北京工业大学[微博]的生物医学工程,历年来都有两个专业方向面向本科招生: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医学工程方向着重于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工程问题,如医疗仪器的研制、开发、维修等。而生物技术则更加侧重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在免疫分析、分子诊断、食品检验等现代分析测试领域中的运用。

12.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工资 篇十二

临床医学

这个想必大家都熟悉,就是拿手术刀做手术的,用科学的方法快速的帮助患者解决病况。临床医学的人员需求一直都很高,但是临床医学的分数比较高,学制还长,而且一般临床医学的学生都得考研或者出国深造,这么一说,大家也都知道学费不低了吧。所以家长和考生还是慎重考虑!而且,学临床要有一定的胆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还得拿着手术刀解剖尸体呢!据说,有的学生上完解剖课后一个礼拜吃不下饭。所以,一定要慎重啊!不过,临床医学的收入非常可观哦!

口腔医学

近些年,口腔医学特别火,咱种颗牙还好几万呢,可想而知,利润是多大了。所以许多学生都想学习这个专业。它主要的就是口腔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剖的技术技巧,这就需要学生相当的耐心了。虽然说这个专业的收入大部分都是靠私人诊所才能可观,但是在医院也是可以让收入可观的,这就需要自己的经验和资历了。但是,这个专业分数也不低,由于它的热度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更加重视此学科了。这就需要家长和学生好好考虑了!

影像医学

这个专业可就比较高科技了哦!医学影像技术就是操控电脑帮助患者做一些检查,比如CT、磁共振、超学、DSA等检查项目。这就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了,还得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学习者要具有分析病情和检查病情的能力,而且要有耐心和亲和力哦!但是咱们的就业前景可是杠杠的!

护理学

13.口腔医学就业前景 篇十三

该校心理辅导中心结合该校和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自编大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心理问卷, 采取普查的方式调查临床专业2010、2011级部分学生的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 共203人, 其中2010级95人, 2011级108人, 男生87人, 女生116人, 来自农村的学生165人, 城镇学生38人。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内容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对就业趋势的认识、就业心理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临床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表一)

由表一可知, 对所学的临床专业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共180人, 占88.6%, 对专业不满意的有23人, 占11.3%, 这部分学生虽然比例小, 但可以推论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肯定是动力不足, 无学习目标, 导致学习成绩不良。

2、临床专业学生就业意向

(1) 毕业后的打算 (表二)

由表二可知, 打算专接本的学生占56.2%, 比选择应聘就业、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高, 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 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学历, 所以多数学生毕业了选择继续深造, 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

(2) 就业单位取向 (表三)

由表三可知, 69.5%的学生倾向于国有医院, 说明现在多数学生还是存在心理误区, 觉得国有医院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都比其他单位要好, 其他单位都不予考虑, 也表明学生需要拓展就业领域, 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 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

(3) 就业地区 (表四)

由表四可知,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 39.4%的学生选择到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 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在大城市工作很憧憬, 31.0%的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 因为现在国家出台了新医改政策, 医学毕业生有一部分转变了就业观念, 决定到基层就业。

3、就业心理

(1) 薪金期望值 (表五)

由表五可知, 期望月收入在3000以上的学生占38.9%, 比其他的多一些, 说明有一部分学生不太现实, 存在就业心理误区, 根据对历届毕业生的调查, 大多数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在1500元左右, 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医学毕业生的工资在1000元左右, 从这个层面来说, 高职高专医学生对薪水的期望还比较盲目, 所以在就业指导方面应该加强学生的务实教育。

(2) 对就业形势的态度 (表六)

由表六可知, 59.1%的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态度是感到就业压力很大, 须努力争取, 说明多数学生由于自身的学历层次在求职中不占优势, 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 所以作为高职院校, 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自信心方面的锻炼。

(3) 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 (表七)

由表七可知, 59.1%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缺乏实践技能、经验, 这表明医学高专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学习实践技能, 提高竞争力。

三、个别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存在就业观念的误区

通过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日常的个体咨询和个别访谈来看, 目前医学生就业难, 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自己在对就业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认识这些心理误区是正确引导医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1、功利思想

在就业时看重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 工资待遇, 功利思想较为明显;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淡漠社会责任;过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 忽视远大理想。突出表现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城市,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又不愿意回家乡。

2、自负心理

由于对医生的职业特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 家庭和社会对医学生有很高的期望, 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好高骛远, 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

四、从医学生自身角度出发, 调适就业心理误区

1、拓宽就业思路, 调整期望值

医学毕业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 降低就业层次, 拓宽就业地域, 到基层就业。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 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

2、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参加求职心理辅导

医学生要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提高自己, 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实践辅导活动, 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 调整就业的心态, 做好心理准备, 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它的解决不能仅靠一个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解决, 需要社会, 学校、老师和同学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才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立国, 张远芝, 杨敬博, 等.高职高专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4) :62.

[2]朱庆喜.当代大学生职业取向与就业心理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4) :68-69.

上一篇:评职称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