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体会刘婷婷

2024-07-01

听课心得体会刘婷婷(10篇)

1.听课心得体会刘婷婷 篇一

自由呼吸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三堂中心校刘婷婷

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字里行间里充满着智慧,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

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

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我感触颇深,收获很多,它使我加深了对教育工作的理解,更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

持和帮助。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

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

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对孩子不

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

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关

心,受到老师的关注,进而自身得以进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公平

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一点一滴的帮助他们成长。

欣赏孩子等于孩子的成功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的心目中不该有坏学生”,使我认识到

在我身上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而李老师正是在遵循了“没有调查就

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下处理好了这件事情。他在书中写到“不要轻易

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不要盲目‘上纲上线’,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

量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不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

经结束了。”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批评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欣赏我们的学生。悄悄告诉学生他的优点,悄悄告诉学生你对他的喜欢,悄悄

提醒他的错,悄悄传递你的爱,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快乐的学习园地。

三、向农民种地学习书中有一篇文章——向农民种地学习,我记忆深刻。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

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

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

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

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

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

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

四、“终点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

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

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

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

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

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

师,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

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

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

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

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平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

正的名教师、教育家。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读了这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

静,最多的是收获很多,我的心被震撼了,感受非常深刻让我感受到

自由呼吸的教育。我的心灵接受了洗礼,教育理念的到了更新,教育

信念更加坚韧,我坚信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一定会走的无怨无悔,一定

会走的精彩无比。

2.名师大篷车活动心得---马婷婷 篇二

宝鸡高新第一中学 马婷婷

10月18—19日,我校组织部分老师参加了由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组织的2014年“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在学习中,我们听取了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廖蔚芬老师所作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赵卫华老师所作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思考》的报告,以及王娟老师和刘宏老师的两节示范课。通过学习,自己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现将本次活动中自己的一点心得总结一下。

首先,要转变观念。“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这是在廖老师的讲话中,我印象深刻的句子。以往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教师教得怎样,教了多少,而忽视了学生学得怎样,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的讲课,评课,都应关注学生,只要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就是成功的课。就像在听刘宏老师的课时,虽然没有像王娟老师的课那样丰富,可学生在时隔朗诵的方法和技巧上,确实有收获,所以也是成功的课例。教师看待学生也要转变,学生不是属于某一个老师的,我们不能拿着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只有教师放低身段,走近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对话。

其次,要落实的高效。我们现在讲“高效课堂”,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围个桌子,分个小组就是高效了,要把课堂的内容,学生的掌握落到实处。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生,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指导。“课文只是例子,不是要教的东西,要通过课文明确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只有有效了,才能落实高效。廖老师也提到,现在很多老师和地方,往往为了追求教学改革,使语文丧失了它人文性、工具性的作用,改来改去,语文变得不是语文了。

第三,要关注课标。在赵卫华老师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设计的设计流程。她首先提到的一点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标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想想自己工作已经12年了,好像在刚上班时学校发过一个蓝色封面的课标小本子,内容几乎没看过,从来没有关注过课标要求,直到去年要去赛教,才在网上下载了一份2013年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说来惭愧,这么些年了,发现自己从没认真思考过最本质的东西。所以,通过本次学习,在今后,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将课标拿在手里,对照课标进行设计。

第四,要多多交流。在听了王娟老师的《台阶》和刘宏老师的《秋天》两节课后,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评价等方面也深有所思。以前,自己在课堂评价发面,形式简单,内容单一,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后面评课环节中,廖老师也指出,课堂评价的作用既是激励学生,同时还要推动课堂发展。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评价语言,不能让学生从评价语言中感受到其他因素。

3.听课心得体会刘婷婷 篇三

——引自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夫子庙小学 刘婷婷

无论是习惯、经验,还是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当你来到了米兰·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这如何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费解呢?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是,“轻”到底指的是什么?据说珍珠对于人的身体有很多功效,但吞珠的一个前提是:把它研成粉末。对这本著作的解读,我想也必须如此。带着这种疑惑和欲望,在这个漫漫长假,我呼吸着炎热的气息,静心拜读了米兰·昆德拉著写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

这本著作曾一度被《纽约时报》评论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它主要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它剖示隐密的无情,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种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揭露了生命的重与轻,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亦是如此。

托马斯,是布拉格的一位外科医生,因为出诊到一个小镇,邂逅了一位旅馆的服务生特蕾莎。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蕾莎,继而两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并不意味着结束。在托马斯的内心深处,他不愿成为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平淡地去生活、去爱。婚后,特蕾莎对托马斯又爱又恨,她深深地爱着他,但又忍受着他喜好其他女人的癖好;托马斯对她虽然是一直的爱着的,但又抑制不住自己去幽会其他女人。他用很不负责任且不得已的方式向他的情人们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给自己自由。可是,当他感受到所谓的自由时,却体会到了失去责任的“轻”,很快变得空虚难耐,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是何等重要!

当苏联入侵布拉格,为了特蕾莎,托马斯和她离开布拉格去了瑞士;而后又为了特蕾莎,他追随她回到了布拉格;还是为了特蕾莎,他们才去了乡下。爱情不是占有,爱不是我行我素,而是包容和呵护。特蕾莎最终明白了托马斯对自己的爱,尽管显得有些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或许越沉重的负担越是生活充实的象征,伴随着负担的沉重,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反之,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高高地飞起,远离大地,也就离别了真实的生活。这样,人们就将变得似真非真,看似运动自由却毫无意义。人如果没有了责任,亦就没有了动力,即使活着也就像一具行尸走肉,生命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活着,就要承受!生命之重能让人脚踏实地,活

着踏实。有重物压住,才能有存在感。

在追问关于“轻”让人不能承受的问题时,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故事大意如此:国王让手下的大臣们比赛,看看谁是大力士。比赛的办法是让大臣们把一根鸡毛扔过高墙。正如我们所能设想出的,几乎所有的大臣们都失败了。然而,只有一位大臣,他抓住身边的一只鸡,一把将它扔过了高墙,接着他对国王说:“我能把整只鸡都扔过高墙,何况一根鸡毛?”是的,他赢了,依靠的是他的智慧。

轻盈、轻便、轻巧、轻捷、轻快、轻柔等词语,会让人感觉到身心愉快,但如果是轻浮、轻率、轻狂、轻薄、轻蔑、轻佻等词语,又当如何呢?科学揭示:保持宇宙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万有引力,因此,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经验,就是地球带给我们的重力,它使我们不至于脱离地球而进入游离状态。“轻”之所以让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简单。看来,对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以固有的观念去衡量它。以往的迷惑完全来源于对常识的漠视,以及对“轻”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见。有时,轻,真的让人无法承受!就像一只鸡毛,你很难简单的凭借力气将它扔过高墙。

个体的游离,游离于它所依附的整体之外。这种游离导致归属感的缺失,让人无法承受。书中有一段关于特丽莎的心理描写:“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生活,就意味着在离地面很高的空中踩钢丝,没有他自己国土之网来支撑他:家庭、朋友、同事,还有从小就熟悉的语言可帮助他轻易地说他想说的话。”正是这种游离于母体之外的不安定感(生命像一根鸡毛那样的轻),使得特丽莎坚决地离开瑞士,与她

深爱的托马斯不辞而别,回到她正处于灾难中的祖国。

著作中,“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也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米兰不仅仅是在探讨性的问题,他还在更深的一个层次上挖掘人的本性,以及更不能言传的复杂内心世界。通过这本著作,他会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释放,学会自信;让我们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来审视我们自己的生命,轻浮绝不可取,但是对一件事情过于看重,也只是增加了生命的负担。

人活着一直都在反抗,反抗过去,成就未来。米兰·昆德拉,作品中一直在透露两个字,那就是——颠覆。颠覆生活,颠覆爱情,打破一切伪原装存在的美好,然后以最自我的方式进行重组,从而炫耀那些变态的美丽。在这里,他要为我们撬开一个解读该小说的缝隙,透过一丝微光,让我们看到他受难的灵魂。

托马斯在面临“轻与重”的选择时,显得有点茫然无措:“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同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米兰·昆德拉让人们和他一起去回想,并记住托马斯这个形象,让后来的人们在面临“轻与重”、“灵与肉”的选择时,不再像犹豫不决的托马斯那样。作者通过深邃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经验!

米兰·昆德拉的这本书,展示最多的篇幅应该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人生需要有一种信念,不能随意地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那种所谓的媚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人们才能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也许,这已经足够了,何必在乎其终极意义上的得与失呢?

4.听课心得体会 篇四

罗毅

连续两周,所有语文老师听了七节展评课和八节优质课节。课堂上老师们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出色的课堂表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谈谈自己的听课体会:

第一、把握教材,掌握不同学段的要求。听完老师们的课后,我感觉他们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李自琼老师在教学四年级口语交际《夸夸同学的闪光点》时,引导学生由一个词夸同学到一句话夸同学,最后用一件事夸同学。层层引导,使孩子们从不会说到学会由衷地赞美别人。老师善引,学生善思、肯说,整个课堂十分活跃,达到了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口耳眼都动起来的目标。

第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体的引导者。老师们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陈兰萍老师在上三年级习作《校园一角》时,引导学生通过PPT观察,加上自己平时所见到的校园景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面对铁树的外皮,三年级的孩子们想到了轮胎、游泳圈、围巾,甚至有孩子想到了缠绕的蛇。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得到了激发,课堂上妙语连珠。可以相信,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定会完成不少佳作。

第三、注重朗读,让课堂活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老师们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文月老师在上《西风胡杨》这课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读出了胡杨的坚韧、无私与悲壮;刘子薇老师的《虎门销烟》,通过视频再现,让学生更加了解当时的背景,体会林则徐的伟大。学生把所有的情感转化成语言,深情并茂地朗读,感动了在场的老师。老师们在教学中还穿插着示范读、齐读、开火车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关注习惯,使学生掌握方法。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眼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陈善琴老师在上《虎门销烟》就要求学生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找关键词,有利于培养学生挖掘词语的好习惯。

第五、有效评价,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老师们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陈春老师,陈晚霞老师,唐春燕老师在课堂上朴实、自然的语言,有效的评价,让课堂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5.听课心得体会 篇五

王小丽

“育人有心,教化无痕。干干净净的日子,万物省略了修辞和掩饰……”能加入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非常自豪,我要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要学习的还很多,路还很长。我校在新学期伊始的时候组织了全校教师素养比赛(说课,讲课),我有幸聆听到五小不同年级的老师们精彩的说课、教学,收获很多,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这批教学新手借鉴和学习的。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的教课,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由衷的佩服。从两天的听课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教师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具有语言艺术魅力的老师,通常能将课文淋漓尽致的演绎好,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了这几位教师的说课和讲课后,我想他们的语言之所以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这和他们多年的积累和磨练分不开的。王莉老师在教学《桂花雨》这一课时,她非常注重学生读思结合,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融入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母亲的思想感情。在解读作者小境的时候,运用句子填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板书设计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课件制作精美,教师引导到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们思乡的情绪。苏晶老

师的《汉语拼音第8课》讲得非常生动,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苏老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环节,通过拼读,认读,给新学习的生字宝宝找朋友的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能充分体验到学习拼音的乐趣。苏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活泼生动的表情引领着孩子们畅游拼音乐园。老师们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不仅烘托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老师一段优美的范读,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受到老师的语言之美,产生“我也要这样去读”的欲望,从而促进教学。这一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这次参加说课、讲课的老师们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这也是我们这批新老师所应学习的长处。安东萍老师的《穷人》一课设计严谨,环环相套,丝丝入扣。情景导入,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稳实的台风彰显出精湛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是我们需要在今后用多年实践来磨练的。

三、朗读教学与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

语文课应该是书生朗朗的,学生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对文章就基本理解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紧扣这一点,狠抓朗读。

让学生去读文章,从读中去体会文中蕴含的意义这对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给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品味阅读,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这样,教学效率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在上前几节课时,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读又占很多时间,因此读讲结合不到位,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以后我要向几位老教师多请教,注意以读带讲,合理搭配。“课堂中充满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诗性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理解并要努力去实践这一指导思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读中有乐,读中现意。

四、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往往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积极性。更无从体验到课文的内涵。冶春花老师的《巨人的花园》一课,让孩子们扮演巨人的角色,朗读巨人的话,体会巨人的思想感情。孩子们都能投入其中,课堂气氛活跃。纵观窦桂梅,王崧舟等名师的课堂,互动环节比较多,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学生

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这也是“升本教育”的成功所在。特别是名师们都能够将多媒体运用为辅助教学,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过分依赖多媒体,这就使得课堂的主要内容被曲解了。所以,我们要学习老教师们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设计一些别出心裁的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来解决问题。这样课堂气氛才能被调动起来,更有助于完成教学。

6.听课心得体会 篇六

近日,我在实验学校有幸观摩了四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受益匪浅。我感觉到如果再不学习,再不努力,就会被狠狠得所抛弃。通过这四节课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被各位老师的风采所吸引。下面我谈一下从这四节课当中所体会到的。

这四位教师为了把课堂有吸引力的呈现出来,精心做了教学设计,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四位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孟伟伟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而且在才艺展示阶段,孟伟伟老师的表现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如此瘦弱的老师,竟然能朗诵的津津有味,歌唱的如此铿锵有力,书法写得笔酣墨饱。这一次真是让我体会到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

7.听课心得体会 篇七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何广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他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2、教学过程精致

从何广军老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何广军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4、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8.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八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1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观摩了14节江苏省名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南通吴东东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吴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吴老师先让学生动手切土豆,帮助学生认识“面”、“棱”和“顶点”,学生特别高兴,而且操作起来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切物成形来导入新课。接着带领学生了解“面”、“棱”和“顶点”的数量,并以一句“这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为学生提供研究角度,逐渐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动手操作中,以尝试用小棒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整节课上,吴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任何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创造形成知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在“复式统计表”教学中,南京的王长青老师就是充分让学生体验,她首先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理解感知两个单一统计表不方便,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画一画,展示作业评一评,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复式统计表的画法,接着利用验证,使学生深刻体验复式统计表的好处,在动手中完善对复式统计表的建构,使知识内化。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四、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五、激情饱满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学生由此会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例如,赣榆吴凌艳老师在执教《观察物体》时,王玉龙老师在执教《认识百分数》时,他们一上课就用饱满的激情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画一画的方法逐层深入,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很高。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2

3月16日和17日,我有幸聆听了陈延军老师执教的《威尼斯小艇》和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魅力》,并认真学习和思考了他们的现场报告。虽然周末两天都坐在大会堂里,但是我没有感到一丝倦意,陈老师和窦老师给我带来了丰厚的精神盛宴,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有了新的认识,有种柳暗花明的快感。

一、语文课堂怎样才能高效

陈老师做了《谈有的放矢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报告,他深刻地评论了目前语文教学状态不容乐观。有的老师不重视教学的梯度,存在“两多两少”的问题,即老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咏少。仔细想想我们的课堂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有时我们过度担心学生不理解,把课讲得太琐碎了,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的放矢更加高效呢?听了陈老师的报告,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掌握语文各学段的学习要求

《语文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是否都落实了呢?陈老师在报告中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加深了我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感悟。

比如,在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哪些词句刻画乡下人家自由自在的情景?”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并重点体会“或……或……或……”学生理解课文描写的情景后,也尝试运用这样的句式。有的同学说:“课外活动时,同学们或你追我赶做游戏,或来到花园找春天,或举行激烈的足球比赛。”学生说得多好啊,陈老师还例举了好多课堂句式练习的案例。我不一一列举了,我的感受是这才是有的放矢地把语文落到实处,语文课堂就是发现语言,练习语言和学习语言的过程,只有抓住了语言文字,语文课堂才会具有语文味。

第二、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有价值

一节课短短35分钟,我们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应当十分精简,抓主干,去枝节。如果提一些无需动脑筋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就是低估他们的智商。比如学习儿歌《做操》,有的老师提问:“小朋友们,谁在做操?在哪儿?怎样做操?”这样的问题,不用老师说孩子都知道,还怎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呢?我们不妨可以这样问:“为什么小露珠在荷叶上就滚来滚去做操呢?”通过“滚”字让学生体会小露珠的调皮可爱,也符合小露珠圆圆的特点。也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小鸟在树枝上跑来跑去做操?小鸟是什么心情呀”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课堂上也会有更多可爱的“小露珠”,快活的“小鸟”积极参与进来,我们的课堂怎能不活跃呢?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含有技术性,比如讲比喻句时,有时会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提问方式:“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而不是把技术性的知识强加给孩子们。

二、我们要回到教学的原点

窦桂梅老师是我一直崇拜的名师,今天我终于走进窦老师的课堂,我用心聆听她的讲课和报告。窦老师身上爽朗的个性、风趣的语言、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一、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什么样的味道。

窦老师反复强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好一节课必须反反复复研读教材,深刻把握文本,才能把不同文章读出不同的味道。比如窦老师执教的《魅力》这一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是理解“卡佳嚷道要出二百买了汤姆”时卡佳的心情。窦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正如她所说教师要在课堂上放得下。通过与学生反复朗读句子,让学生品味人物的语言,学生体会到卡佳坚定、决心、请求、自信……这所有的感受都是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主的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当然,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师所讲授的情感味道也是不同的。《魅力》一文是一篇小说,窦老师抓主要情节描写去研读,文章结尾十分耐人思考,学生也是带着思考离开课堂的。而像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评书体小说《林冲棒打林教头》等文章就不用今天的授课形式。正如窦老师所说:“不是所有文章都当课文去讲,不同文本要有不同的味道。”

第二、孩子是课堂的中心

窦老师在执教《魅力》一课时,通过“预学——共学——研学”过程推进学生走进文本。整个过程都是以每个孩子为核心,尊重每个孩子的发言。预习的提问从小组合作中来,又从同学回答中提升。在共学的环节里,窦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题,她瞬间记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编织排列,并在学习课文时见缝插针,帮每一个学生推进解决,一节课下来,每个孩子提出的问题窦老师都一一解决。要知道这些孩子窦老师之前都不认识啊,窦老师超强的驾驭课堂而不是控制课堂的魅力,深深把我折服了。

第三、回到母语,回归原点

在窦老师的报告中,她大力号召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因为我们是教母语的,我们是教人学母语的,我们是用母语教人的。是啊,读书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窦老师还幽默地说:“男老师们,你们一定要读书啊!如果一个男老师不读书,就好像一个空麻袋,被人一踢就扁了!”台下哄堂一笑,她继续调侃:“女老师们如果不读书,就好比一个大瓷碗,还是掉了齿的瓷碗。”玩笑之余,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是阅读势在必行。

9.听课心得体会文档 篇九

听一年数学《比长短、高矮、多少》一课的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我来到净月二实验分校,听了一节一年数学课《比长短、高矮、多少》,这节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多少。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等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上,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好多知识已经掌握并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了,而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尽如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而这两种生活又是截然不同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能力也较差,孩子的许多习惯需要老师去培养。课堂是培养孩子的主阵地,我决定先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同桌同学之间比铅笔的长短和比个子的高矮两个环节。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请同学们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支铅笔,和同桌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的汇报中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在学生们合作学习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我想一是和孩子的性格有关,二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老师的几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就会使孩子发生变化。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一种方法就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行不通的。自从我当上了一年的班主任,使我深深体会到低年级教师工作的艰辛。

培养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艰难并坚行着!

10.听课心得体会 篇十

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在教学、教风、学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对于教师而言压力较大,但是按照相关要求教研室教师集体听课备课也让自己收获颇多,尤其是听了几位学院先进典型职工的报告会,更是让自己收益匪浅。下面是我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教风方面

备课不够认真,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上的执行力不到位,对于学术研究上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对于向前辈学者请教学习的热情不够。课后不太留作业,以至于学生也不够重视课后学习。上课不够生动有趣,不能因为是纯理论课就忽视学生的互动与实践。

(二)工作态度

对于上课不够热情积极,不能够做到真正的热爱每一位学生,对于不同的班级上课时态度有所差别。学习是手段,创造是目的。在教育学生时未能很好的发挥创新思维,只是一味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运营创新精神。

二、整改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同时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事业,需要精心去呵护、爱护,才能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优秀的教师。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准备充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上课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需要体现 1 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要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除了课堂知识的传统讲解,也需要注重对学生们进行引导教育。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

(四)教学过程结构精密,时间分配恰当

今后在教学过程上,需要经过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要进行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要恰到好处、多媒体设计也需要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的结构体系。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上一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下一篇:中国名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