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工作(共11篇)(共11篇)
1.高校体育工作 篇一
在过去的20xx年,体育部在团委学生会和院学生处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本着组织同学们课余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下生活为工作职能,在广大同学的鼎力支持下以及体育部各部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基本完成了学生会体育部在初期制定下的工作目标。积极配合校级学生会体育部以及体育学院举办各类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院学生会体育部举办了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一系列数理杯赛事,五四阳光长跑和趣味活动等特色院级活动。又自我创新举办了第一届趣味寻宝后动。以上活动均得到本院同学的一致好评。在举办好自己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协助兄弟院办了一些体育活动。配合体育学院及校学生会举办运动会和广播体操等活动。
体育部在举办活动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了起来,无论是部员还是部长都在其中收获很多。如增加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在组织活动中提高了大家随机应变的能力、组织能力和与他人的亲和力。在与同学交流时,锻炼了大家的交际能力,在不断的创新活动中锻炼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当然,在不断的举办活动中也暴露出了我们很多问题,出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如在策划一个活动出策划案时,会出现很多问题的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当个人有独特的想法时不善于与大家分享,出现事后一系列问题。每次活动室也会出现不少意外状况,有时可以解决好,有时不行。当一个活动出现纰漏时回来不愿意自我总结,会出现下一
次后动犯同样的错误。再就是体育部与其他各部的部员交际很少。对自己部的人非常了解,而对同属一个学生会其他部员一无所知。 在下一年的工作中,希望能继续发扬原有的品质。在出现问题和缺点时能够及时改正再接再砺将体育部继续做的很好,继续努力。
2.高校体育工作 篇二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院系,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双证融通,工作策略
1 前言
我国《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就明确提出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实行“双证”制度的要求,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所引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我国教育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都提出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工程”, 并提出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政策指导, 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单一学历证书, 向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度发展;江苏省体育局、教育厅于2010年率先在全省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开展4年来, 全省高校体育院系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体育场馆等优势, 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有计划的开展大学生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从提高培训质量入手, 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大力提高了毕业生的教育质量, 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2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意义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行, 为各体育院系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就业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同时结合国家相关部门对体育经营活动场所的管理政策, 为市场提供了统一标准的高质量专门技术人才, 为提高体育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反过来也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行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支持。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及时合理的调整课程方案及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向和特点, 根据各类体育场所的工作人员要求条件与技术要求的相关国家标准, 明确规定体育经营活动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资质要求, 研究体育健身市场发展规律, 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对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的发展和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在推进体育职鉴工作中, 一要站在教育强省、体育强省的高度, 提高认识, 进一步明确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重要意义;二要积极探索, 不断建立完善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机制模式, 将体育职鉴工作纳入院校长远发展计划, 统筹规划, 加强研究, 确保工作开展制度化、程序化、常态化;三要强化服务, 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 实现体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体育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切实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3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策略研究
3.1 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对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认识
首先是对教师的宣传。组织培训教师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 认识“双证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如以下重要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10]36号) 、《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和《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苏政发[2010]110号) 等文件精神。同时严格执行江苏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相关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要求:“须有在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实践经历, 具有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关专业 (工种) 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并列入专业课教师职称评比工作计划。
其次是对学生的宣传。深入宣传国家关于“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的有关政策精神, 强势推行双证书制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就对他们进行引导, 并在进行专业教育时, 反复向学生强调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意识。
再次是对社会的宣传。各学校网站设置技能鉴定专题板块、网站鉴定信息能及时更新。学校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培训、函授学习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向社会开展宣传, 不断强化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发动宣传, 制定宣传画册, 班主任、辅导员以及课程教师通过班会、墙报、课堂等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召开班级动员会、年级动员会, 宣传体育职业鉴定的意义, 强化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要性的认识, 使得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3.2 强化日常培训管理, 努力保障体育职鉴培训工作
为保障体育职鉴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强化培训管理是关键。江苏省各高校体育院系从抓好生源组织、做好班级管理、处理好与其它活动的关系入手, 努力保障体育职鉴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生源是开展职鉴培训工作的基础, 在生源组织上, 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一是面向体育专业学生, 二是面向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 三是面向社会。宣传方式除采取常规的校内各宣传媒体外, 为吸引社会生源, 江苏省体育局以行政文件形式向全省发布。
建立了由教务处牵头,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各高等教育系 (院) 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指定专人负责, 责任到部门, 责任到人, 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 确保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
在培训班级管理上, 每期培训开班前都需要举行开班典礼, 分管院领导和教务处负责人都要亲自作开班动员, 明确培训工作具体要求, 强化安全意识, 对于一些高危项目, 明确专人负责。为使班级管理更加精细化, 每个培训班配备班主任, 同时选定责任心强的学员担任班长和组长, 共同做好培训班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认真做好培训考勤工作, 及时做好与学员的沟通, 及时为学员们排忧解难。在培训过程中, 分管领导还会安排人员进行教学与管理督查, 力保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如南京体育学院为了规范培训工作, 从制度建设上入手, 先后出台了《南京体育学院大学生证书培训管理办法》、《大学生培训考勤管理办法》、《大学生培训主讲教师选拔、考核办法》等多项培训管理文件, 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了培训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在培训工作中坚持“三会一课一评价”, 所谓“三会”, 就是每次培训都要召开三次会议:即培训工作准备研讨会、开班典礼、结束总结会;所谓“一课”, 就是集中备课, 针对培训工作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及时研究可行的解决办法,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所谓“一评价”, 就是每一项目培训结束后学生都要填写一份《授课教师评价表》, 根据学生评价, 为下一轮教师的选聘提供素材。
3.3 积极探索实践“双证并重、教学融通、标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没有实施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之前, 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就业的需要, 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09年以来, 该院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把社会认可度高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纳入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有明确的要求, 即要求学生必须取得某一项或几项职业资格考试证书, 这些考证要求, 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就对他们进行引导, 并在进行专业教育时, 反复向学生强调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意识。为保障双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内容加以重视, 根据江苏省区域经济、体育发展等现状, 结合市场需求, 将体育行业职业资格的工种、考核标准等制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将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和日常专业教学融合在一起, 将学生的学业考核和职业资格的考核标准有机衔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社会认可度高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是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 明确“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社会需求为着力点, 将体育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贯穿到课程教学中, 促进课程与职业标准融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对专业课程内容也进行了适当改革, 保证专业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在具体培训中, 侧重对技能操作的指导。在新的培养方案留有机动学分, 参加技能培训且取得证书的学生可计算学分。一系列的举措实现了教学与培训、证书与学分、考试与鉴定的对接。
3.4 加强校企合作, 努力实现三方共赢
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深校企合作的力度。江苏省高校大部分体育院系已建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深度校企合作单位, 较好地满足了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需要。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 管理者率先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单一以中学、高校为实习主战场, 坚持走出去,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及时开发社会资源, 加强与企业合作, 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教学实习基地, 为学生搭建培训、鉴定、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服务平台。与健身场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培训场地和实习机会, 优先录用优秀学员, 现有的学员已经成为健身场馆的馆长和店长;同时高校利用优秀师资力量为其培训学员, 真正实现三方互惠共赢。
3.5 对接市场, 逐步推进专业课程教学与职鉴标准的高度融通
为了更好的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鉴, 高校体育院系必须对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市场调研。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群众体育管理部门、社区体育指导中心、运动休闲公司、赛事公司、体育场馆、体育用品公司、各类健身俱乐部、游泳馆、高尔夫球场等, 从事体育、休闲和娱乐产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发、赛事运作、教育培训健身咨询、指导、服务和管理等方向的工作;主要服务岗位有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咨询指导员、经营开发者、私人教练员、体育场馆的服务与接待员及运动训练指导、服务员等。目前, 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和“游泳救生员”, 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项目共有47项。社会对适应这些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兼备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但一般大学生从就业上岗到熟悉行业运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 企业一般青睐“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而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在体育院校推行体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并重,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使体育专业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资格能力锻炼, 提前了解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 提高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从而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企业, 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江苏省大部分设有体育专业的高校都做了相关的教学改革, 学生的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意识增强了。据统计, 江苏省自实施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以来, 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约占40%。
4 结语
江苏高校体育院系自2009年开始开展体育职鉴工作, 共经历了试点 (2009-2010) 、全面推开 (2011-2012) 以及2012年之后的全面提升三个阶段。截止2013年9月底, 江苏30余所大中专体育院校共组织开展了救生员、场地工、跆拳道等9个项目的培训鉴定, 学生获得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占全省获证总人数的70%左右, 成为了江苏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生源主渠道和培训鉴定的主战场。对于高校体育院系来说, 开展体育职鉴工作, 同时满足了院校发展、学生就业、师资建设、市场服务四个方面的需要, 只有积极推进体育职鉴工作进校园、进大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分、进考核, 实现体育院校体育职鉴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才能确保体育院校体育职鉴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在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鉴工作是一项面向社会服务的、人才专项培养工程, 是顺应体育强省建设, 依托高等教育的强大优势打造的人才支撑平台, 是最具本质意义的体教结合模式, 是江苏实现人才强体、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 是拓宽体育类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西玲.高等体育院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08, (6) :110-113.
[2]谢霞.基于4P营销策略的江苏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证书推广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9 (5) :51-54.
[3]王晓贞, 玄延军.江苏省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5) :101-105.
3.高校体育工作 篇三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师 工作倦怠 对策
高校体育教师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当中,承受着工作、家庭与社会等各方面程度不同的压力。比如:工作负荷过重,工作角色模糊,工作角色冲突以及工作的挑战性和意义性的缺乏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等等。从而导致工作倦怠。那么,造成工作倦怠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们众说纷纭,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1.工作与组织特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内部关系较复杂,拉帮结派现象严重,给部分在关系竞争中落败的教师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从而使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很多学校体育教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每周所带的课严重的超过正常工作量,而工资却不见涨,这也是造成工作倦怠的原因之一;更有工作不公平性的现象存在,做的多的反而没得到加工资或者表扬,而那些不做什么的反而步步高升;最后还有角色模糊,产生角色模糊的原因是因为体育教师不确定上司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以及如何去满足他们的期望,或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本身的绩效是如何被评估和奖惩的,等等原因是让高校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直接原因。
2.个人特性: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个人的预期等
人格特质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者相信成功来自于努力工作,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责任;外控者不相信成功或失败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有关。尤其是在遭受挫折后,内控者会积极的采取建设性的应对方式,外控者则会采取破坏性的方式。不过,内外控是一个连续性变量,大多数人都介于两者之间,每个人的内外控倾向程度都有所差异。社会支持的分类大体分为三种:第一,情绪支持:即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接纳,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人,如信任、关心与归属感等。第二,信息支持。即提供关于个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有效信息,包括忠告、建议等。第三,工具支持:即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或物质上的支援,包括金钱非物质上的帮助和行动的介入等。
二、对策研究
1.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它可使个体减轻压力,延缓倦怠感的产生。通过本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相关。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是指体育教育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一般来说,职业声望越高,越容易吸引社会成员参加的积极性,从事该职业的人员也越感到自身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并从中得到优越感和自豪感。因此,积极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给体育教师以强大的精神支撑,使其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这是预防与缓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手段。
2.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管理水平
各高校的体育学院(系)或体育基础部应关心体育教师的成长,保护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预防与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各级学校组织责无旁贷。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协调组织内部各种关系,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为体育教师工作获得成就感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思想政治工作,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在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注重解决体育教师的具体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会发展和现实条件认真分析他们的需要结构,多下工夫研究他们的诸如婚恋、职务、家属就业等各种需要,以及由这些需要引发的各种思想问题,正确调解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帮助体育教师疏通思想,释放压力,起到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加强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给体育教师工作增添动力。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是提高体育教师成就感、预防与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动力之源。
3.积极进行个人调节,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
提高对体育教师职业角色的认同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体育教师在增强国民体质,培养健康的人格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体育教师职业角色的认同,才能让他们从心理滋生和增强克服职业倦怠的动力。
对职业倦怠进行正确归因,寻找积极的应对策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于以后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职业倦怠,对体育教师来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怎样对其进行归因,关系到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和防止职业倦怠的再次发生。Farber(1991)研究发现:个人归因是内控点还是外控点的不同,影响职业倦怠的产生。归因外控点(即认为影响事情发生的因素是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的命运、运气和其他人)比归因内控点(即个人认为事情的发生是自己行为的结果)的人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个体必须为职业倦怠出现进行正确的归因,特别注意反省自身的失误,尽量从个人方面寻找原因。当职业倦怠发生以后,应该勇于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主动寻求帮助,化解各种问题,重新恢复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如利用心理调节法,调整认知,加强情绪管理,适时休息,帮助自身提高心理水平,走出职业倦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体育教师个体素质的高低与发生职业倦怠的几率密切相关。
三、结语
研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与缓解的对策,将对提高我国高校体育的身心健康水平和降低他们的职业倦怠水平起到现实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心理科学.2003
2.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5
4.最新高校大学生体育部工作总结 篇四
大学生体育部工作总结范文一
20xx年xx月,我有幸成为福州大学研究生会文化体育部的一员。自从加入文化体育部这个团结的大家庭以来,在部长的带领下,我积极工作,认真做事,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我们文化体育部日常工作,我也在实践和工作的同时亲身体验到责任和义务的感受。
研本十佳歌手大赛,是我们部门本学期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的文艺活动。在活动初期,我们及时发出活动通知,广泛宣传,在向各院系研究生会通知的同时,又积极接受个人报名。经过紧张的筹备,预选赛于xx月xx日在素质拓展中心多媒体功能厅成功举办。
在本次的研本十佳歌手赛活动中,我和荣维波同学按照部长的分派,负责歌手赛的音频、视频播放工作。这是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具体到细节都变得十分复杂,将这些细节交错在一起,就成了一项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在最后决赛时,我们要确保及时,准确地播放音乐。
经过了初赛的小试牛刀,在决赛时,我和荣维波同学密切配合,比赛的音响效果和视频背景播放总体上还差强人意。在比赛一开始,我就出现了一个小失误,歌曲点错了,在后台犯下的小错误,在台下的观众看来就是件很可笑的事。其间还因为电脑死机,导致视频播放中断,舞台处于黑暗的等待期。可是我们尽量做到了镇定自若,果断地实行了补救措施。事后,我们才清醒地认识到,办好一场晚会时不容易的,所有的意外情况我们事先都应该想得到,并要有处理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比赛的成功,离不开我们部门的成员精诚合作。在部长的安排下,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在大家的合作下,我们的活动才得以成功举办。当然比赛的成功的举办更离不开研会所有部门成员的协助,离不开相关的经费赞助,离不开校党委、团委的大力支持。
经过此次活动,我也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体育部作为研究生会的文化娱乐部门,负责研究生文化、体育、艺术等方面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这个责任是我们所有文化体育部干部成员的使命。
我认为加入一个部门就要为这个部门牺牲自己一定的时间,奉献自己的一份热忱,团结部门的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入了文化体育部,我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人,从他(她)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为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经过这个学期的工作实践和具体感知,我对自己作为文化体育部的一员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要以研究生会的整体利益为重,要团结文化体育部的每一位成员,要以服务全体研究生为己任,踏实工作,热情奉献!我相信我们都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认真对待,团结研究生会的每一位成员,把我们xx大学研究生会这个美好的大家庭共同建设得更美好!
文化体育部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体育部工作总结范文二
体育部在系领导以及团学联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学院的各种大型体育活动。这学期体育部将继续在系领导和院团委的领导下,开展体育运动,倡导大学生锻炼身体,丰富校园生活。
一、指导思想:
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发扬团结、拼搏、奉献、向上的精神。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工作职责: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丰富我系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三、工作目标:
(一)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维护学生利益为依托,坚持团结、拼搏、奉献、向上的工作精神。
(二)加强学生干部的自身建设,学生干部要在学生中起到带头作用,并且严格要求自我。
(三)积极主动开展对内、外交流活动。加强与老师、部门、同学之间的交流。
(四)开展部门活动,展示自我风采。积极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从中发掘人才,培养人才,锻炼学生的身体。
四、具体工作计划
(一)拟于本学期三月初开展机电工程系第二届球类运动会。
(二)拟于本学期五月中旬开展机电系肩并肩活动。
(三)参加院体育文化节。
体育部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体育部工作总结范文三
时间如流水飞逝,繁忙充实的一学期快要结束,我们这学期的工作也即将画上完美的句号。这学期我们学生会体育部的工作和活动总的来说非常丰富,通过这些活动也加强了彼此的了解,对于大学、团队、责任等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对这学期的体育部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三月体育部成员招新,院男女篮球队员招新,院篮球比赛的展开。
这个月,随着xx校区和xx校区的同学们搬回本部,我们体育部也注入了新活力;随后我们选出了一批优秀的篮球裁判和篮球队员,为即将到来的小篮球比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后我们筹划且顺利进行了管理学院男子篮球比赛。
二、四月组织参与成都大学第xx届篮球比赛,协助管理学院第十二届“雄辩杯”幕后工作,推荐一批优秀运动员为校运会做准备。
回想这个月以来体育部的工作,顺利展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成果离不开体育部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在校篮球赛中,我们体育部的同学积极配合学校,为我们学院的女子篮球比赛和男子篮球比赛做好后勤工作,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可喜的是我院女子队荣获季军,男子队也的做的很棒;同时我们为辩论赛的后勤工作竭尽全力,各部之间建立了更深的感情;最后我们也为校运会的即将举行推优,但由于诸多原因,后来的校运会没有举行,但是我们组织起来了一批精英。
三、五六月协助其他部门所进行的活动,做好后勤工作。
这两个月我们体育部没有组织大型的活动,主要是协助其他部门所进行的活动,做好后勤工作,而且部门成员都表现非常积极,展现了我们体育部的风采。
四、对于这学期的工作,我们部门成员都尽力做到更好,大家的感情也更深一步,与其他部门不断的交流,互帮互助,融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获得了很多,体会了很多,感受这为大家服务的快乐。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继续发挥出我部的团结、积极、向上、活泼的精神,从我们体育部中,带出管理学院的朝气与士气,充分渲染我们的大学生活,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无限欢乐!
管理学院体育部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体育部工作总结范文四
一切为运动员服务”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打造三院体育强势”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人虽然变了,但是我们的目标不变!新年,新人,新的挑战。我们将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三院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到底!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第x届团委学生会已经成立,作为寄予厚望的一个部门之一,体育部今年将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为学院争光。体育部全体人员坚信:我们一定会在原有成绩上基础上提高一个台阶!因为我们坚信我们有实力,我们坚信我们永远是最棒的!团委学生会所有的工作我们体育部都能够积极去参与,所有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会积极的去协商解决,我们一定会展现给学院的所有成员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体育部。
本部门具体计划如下:
一、“xx”杯:体育部会做好一切关于xx的比赛工作:在已组建好的篮球、排球、羽毛球、兵乓球等队的基础上,挑选出各队负责人,制定训练计划,协助各球队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并尽早的选出一批优秀的球员,为“xx”杯做好充分准备。重要的一点是:储备人才,为学院体育事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注三院所有的比赛的具体时间,并在及时张贴出海报宣传,以供我院学生得知比赛时间,到时能去为我院队加油;每天安排两到三个人去比赛现场值班以便为队员提供后勤服务,我部也会尽量保证运动员训练场地,使相关设施有良好的保证,并且开展人文关怀,使队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参赛,;力争获得预想的好成绩!
二、时刻关注即将开始的“冠军“杯,协助足协安排我院的传统活动之一的“四人制”足球赛。
三、在近期开展一次团委学生会和各个年级委及各协会联合举办的体育活动。
四、在下学期我部将会配合做好迎接新生入校工作,同时还会在新生中传播有关体育知识,增强同学们的体育意识,提高我院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引导我院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举办一些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水平,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感情交流。
五、下学期体育部在新生接待工作结束后,会尽快安排院运动会的举办,为运动员训练赢得更多宝贵时间。院运会主要面向xx年级学生,既为加强各年级、各班级之间的竞争和团结精神,也为我院参加学校运动会展开一次大练兵,xx级主要以自愿参加为主,原院运动员必须参加,xx级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
六、备战校运会:备战学校运动会,这是每年体育部的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不过我相信我们大家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我们会聘请优秀负责的教练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激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出色的完成运动员的训练以及保障后勤工作,为我院能取得好成绩(保二争一)而奋战到底!
大学生体育部工作总结范文五
不知不觉,学生会就这样又要过了一届,身为体育部副部长,从接到换届的任命书以来,身上就担任着一种职责,它不单单是一个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职责的所在。从一名体育部的委员到体育部副部长的转变,它不仅仅是职务的转变,同时也是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按照院领导及主席团的相关指示,开展了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用心配合主席策划和组织学生会各项活动和工作,并且较好的协调各个部门,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完成我的本职工作。
此刻将本届学生会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自从我刚接手体育部工作以来,各项工作照旧如期的进行着,例如:院羽毛球大赛、乒乓球大赛、春秋两季的运动会,迎新篮球赛等。在保留原有优秀组织方式的基础上,我们又加了一些新元素,比如说,运动会赛前选拔赛我们分批进行的,尽量做到不漏人,不漏项,并且将参加运动会的人员确定之后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紧急并且规范的训练,力求做到更好。在其他活动中,我部所有成员同样用心团结,遇到问题认真思考,用心主动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且在其他部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们也在用心的配合。在主席的正确领导及我们部成员的努力合作及各部的用心配合下,各项工作都可谓是更上一层楼。
在工作中,让我看到了,部员们彼此互相帮忙,团结友爱,在工作过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潜力。在此期间,不仅仅仅是我一个人,学生会的每个人都收获很多,也令我感触很多:加入学生会会占用必须的时间,但我认为从另一方面是能够促进学习的。假如你对工作有职责心,还想在学生会里继续锻炼,那你就会去努力,因为你学习太差会被淘汰的。
只要你有了这紧迫感,你就会好好学习,更何况大学本来学习之外时间很多。而且你的潜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将比你的学习更加重要,这对你人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在学生会的这段时间里,给我的感觉就是组织有序。每个活动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并且所获得荣誉都是每个人的,因为这是我们团结奋进的成绩,同时也是同事们之间工作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能够交换我们的思想,让我认识到和别人的思想存在哪些不同,有什么缺陷,该如何去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如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我们将有更大的进步。在学生会中,我们是学生代表,是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这样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做好学生会的工作不仅仅是为同学们做实事,也是在提高自己的潜力。无须感叹你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做了事情,自己心中是愉快的,这就是心灵的收获。当然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透过我总结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敢大胆实施,使体育部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不能到达完美,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2.预知事情的结果不够准确,以至于有些不该发生的突发事件没有及时处理好。
3.工作总结不到位,许多活动所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反思、总结,以至于之后或多或少的犯了同样的错误。
4.自己思想认识还需提高,应对事情不能过于急,需要冷静思考,多向他人询问方法和意见。
我们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职责的重大。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学生会如何在日益走向开放的校园中发挥其基层组织作用,为学校的基础礼貌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不断的探索和追求。所以,在下一届的学生会中,期望你们仍然会看到我忙碌的身影!
总的来说,工作是忙碌的、辛苦的,但感到的是充实和欣慰的,因为跟着学生干部,老师一齐奋斗,一齐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一齐享受活动成功的喜悦。每一个部门的人员都是那样的团结上进。他们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我院学生会见证了我们在一齐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学生会大家庭和大家一齐工作而感到幸福和骄傲。同时,也期望下届学生会我能继续和大家一齐工作、学习、成长。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我们学生会的工作做的更好。
总结人:
5.高校体育工作 篇五
摘要: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是态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变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采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组织承诺问卷,以我国部分省市的高校体育教师为施测被试,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因素以及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进行考察。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因素有尊重、工作环境、参与决策、工作认可度、工作报酬和工作关系;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 组织承诺 高校体育教师
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Robbins,)。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其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反之,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水平低,就可能对工作持消极的态度。由于工作满意度是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日,又是组织成员态度的一个特殊成分l引,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受到了普遍关注。
与工作满意度相关联的另~个态度变量――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Commitment),Becker把它看成随着员工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使其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Mowday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人对组织的一种态度或肯定性的内心倾向,它是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感情上的依附和参与该组织的相对程度。Winner认为,员工对组织承诺是由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被灌输和强调这样一种观念或规范的结果嘲。它存在3种形式的承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一般说来,工作满意感和组织承诺是相互作用的,对此实际研究结果不尽相同。Mathieu根据交叉相关方法研究,认为是满意感导致组织承诺,然后组织承诺又反作用于满意感。Vandenberg和Lance根据追踪方法研究,认为是组织承诺引起满意感;研究表明,组织承诺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中等程度的影响,个人承诺越高的员工满意程度越高lgJ。Porter等人的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离职意向之间存在关系itol。Allen(1990)等认为,人际关系满意感、自主感、自我控制感这些内部因素对组织承诺可能产生正面的影响;年龄、资历、对晋升的满意度、对工资的满意度与持续承诺有高相关,而工作投人、工作满意感、对主管的满意度、对同事的满意度、职业承诺与情感承诺有高相关“。Bateman和Strasser进行了一个时间跨度为5个月的纵向研究来考察情感承诺与一部分工作经历变量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工作满意感会影响到情感承诺。Meyer和Allen选取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发现,工作经历,比如满意感、工作的挑战性等确实会影响到情感承诺。
以工作满意度为主要指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这一特殊组织内成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探讨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因素,并考察其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工作满意度及其队伍的建设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被试
本研究所选取的被试是我国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学校类型包括综合性院校和专业体育院系,所选取的学校分布于不同省市,包括湖北、浙江、湖南、江苏等省的部分高等院校,所调查的学校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汉大学、咸宁师范学院、孝感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浙江林学院、常州工学院、湘潭大学等。随机选取不同年龄层次的男、女性体育教师280名。施测共发放问卷280份,有效回收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为88.21%。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编写访谈提纲,通过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中有关满意或不满意方面的信息,对达到工作满意的期望,及对组织承诺的认知,获取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2.2问卷调查法采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组织承诺问卷,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调查,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
1.3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组织承诺问卷旧,合称为“员工心态调查问卷”,本问卷包括3部分:指导语、施测题目、个人背景资料。施测题目共70个条目,其中有关满意度问题55个条目,组织承诺15个条目,每个题目根据符合程度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清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采用Likert5点式评价。
工作满意度问卷为中科院心理所编制,问卷共包括13个维度问卷,本研究根据体育教师的实际删去了2个不适用于研究群体的维度,这样在本研究中共有11个维度、55个条目,包括工作认可度、工作报酬、福利待遇、成长与发展、工作环境、信息沟通、管理制度、工作关系、尊重、参与决策、整体满意度。本次施测中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Ot系数在0.744―0.896之间,总体Ot系数为0.9623。这说明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组织承诺问卷采用Meyer&Allen编制、胡卫鹏修订的组织承诺问卷,包括情感承诺5题、持续承诺6题、规范承诺4题。本次施测中组织承诺的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86、0.7215,0.6402,总体o系数为0.7846,这说明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将本次施测的测试结果分别用于结构公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统计软件为Lisrel8.30,样本量为247,方法为最大似然法,矩阵为协方差矩阵,输入类型为原始数据。结果见表2和表3:,t21df分别为2.52和2.44(P<0.O1),符合一些研究者提出的2或3以内的拟合优度标准;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分别为0.70和0.77,低于0.08的拟合标准;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分别0.85和0.86,非范拟合指数NNF1分别为0.84和0.85,比较拟合指数分别CFI为0.86和0.87。综合这几项指标,整体拟合优度达到可接受标准,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4资料的统计与处理
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及Lisrel8.30进行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为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因素
2.1.1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相关分析结果将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之间作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10个维度与整体工作满意度这一维度的相关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除成长与发展和整体工作满意度呈低度相关(r<0.4)外,其余均达到中度相关(0.4
2.1.2工作满意度的各个维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回归分析以工作满意度前10个维度为自变量,整体满意度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5):尊重、工作环境、参与决策、工作认可度、工作报酬、工作关系等6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在逐步回归过程中,尊重这一维度首先进入回归方程,接着是工作环境、参与决策、工作认可度、工作报酬、工作关系,说明尊重、工作环境等对整体工作满意度的贡献是比较大的;但随着其他因素的逐步进入,尊重对模型的贡献逐渐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其它因
素的交互作用而致。这6个变量能解释整体工作满意度的537%,能够较好的预测整体工作满意度;且R及其F分析均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说明这六个变量对整体工作满意度有预测力
2.2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2.2.1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相关性由表6可见,工作满意度的各个维度与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的相关都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成长与发展、工作环境与持续承诺的相关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整体满意度与持续承诺的相关达到显
著性水平。
2.2.2工作满意度的不同要素对组织承诺的预测作用表7的结果显示,在排除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下,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的3个维度的AR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工作满意度对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都有影响作用。
在工作满意度对情感承诺的影响方面,工作认可度、尊重、
参与决策、整体满意度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对持续承诺的预测上,成长与发展、工作报酬和工作关系这两个因素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对规范承诺的预测上,工作认可度和整体满意度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而且,从ARz来看,工作满意度在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上引起的R(分别为0.389和0.283)明显大于持续承诺(为0.090),说明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上。另外,工作满意度的大多数因素对组织承诺的预测为正向,且整体满意度的预测均为正向,这与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基本是一致的: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有正向预测作用。
3讨论
3.1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预测因素的分析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尊重、工作环境、参与决策、工作认可度、工作报酬、工作关系等6个因素对整体工作满意度有预测作用。可以看出,这些因素中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育教师的物质与精神需要。
尊重、工作认可度和参与决策对整体工作满意度有预测作用,这与我国体育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及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有关。根据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满意程度与个体需要满足的程度相关,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价值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是由工作是否能够实现个体自己的价值决定的。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被认为是“副课”,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教师及他们的工作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更不说参与学校的决策议程了。体育教师期望能够得到理解,期望他们的工作能够得到认可,期望能以主人翁的身份被学校接纳融入学校。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较高层次的、精神的需要,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仍易引起不满或满意度水平不高。因此尊重、工作认可度和参与决策就能够影响到工作满意度的水平了。这一结果可能是我国现有国情下体育教师所特有的,相对于国外体育较受重视的国家来说,体育教师能够得到重视和尊重,所以较少发现有类似结果。
根据Vroom的期望理论,工作满意度源自于员工对个人工作的评估达到其期望水平的程度,期望未能实现便产生不满意感。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较特殊,特别是技术课类教师,他们的上课地点经常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室外操场、场馆等。室外场地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相对于室内课来说,日晒雨淋使得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恶劣;再者,术课的教学对教学器械的需求较高,通常有些学校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器材,如球类课学生只能三五人或更多人共用一个球,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而且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创造设计和教学积极性。因此在他们上课的基本条件上得不到保证,往往与期望水平有所差距,所以工作环境就成为影响工作满意度水平较重要的因素。
在工作报酬上,正如管理学家Taylor早在19就指出“金钱的刺激将导致员工的满意。”心理学家Schulm研究指出“工资报酬除了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外,日益成为满足需要的一种方法”。Locke的差异理论认为,报酬的满意度取决于个人实际获得的报酬与他所期望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Adams的公平理论认为,报酬满意度取决于个人获得的报酬与拥有相似工作的他人工作贡献和回报的相互比较。在当前,工作报酬待遇具有两方面的意义:(1)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2)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尺度,用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一项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正如心理学家Schul~所言:“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要得到更多的工资,并非是为了用来购买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它表明一个人在工作上的造诣和成就”。因此工作报酬既是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也是满足精神需要。
工作关系或者说是组织气氛,是指体育教师所处的群体和组织的心理环境,它在精神上、情感上对体育教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通常包括组织的需要与目标、教师的工作态度、多数教师的行为方式,以及教师的人际关系等。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亦属于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教师之间相处和谐融洽,教师工作心情愉快,对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感觉美好,这是一种心态问题,正如霍桑实验所表明的观点“快乐的员工是生产率高的员工”,当然,生产率的提高以满意度的提高为前提的。
3.2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认可度、尊重、参与决策以及整体满意度对情感承诺具有预测作用,成长与发展、工作报酬和工作关系对持续承诺具有预测作用,工作认可度和整体满意度对规范承诺具有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对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的影响较大,对规范承诺的影响较小嘲。这些结果也比较符合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的内涵。
在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方面,工作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工作的认可程度,表现为能力和价值是否得到体现,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那么个体就产生价值目标认同感、自豪感以及为了组织的利益自愿对组织做出牺牲和贡献;尊重和参与决策同样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情感,体育教师在组织中得到尊重,并能够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主人翁意识感自然就得到提升,那么他们能被卷入组织、参与社会交往的程度也就提高,提升对组织在心理上的附属,在心理或情感上对组织的认同提高。员工受长期社会影响而形成的社会责任而做出留在组织内的承诺,加之员工对工作的认可程度高,那么在内心中产生顺从这种规范的倾向,对组织的规范承诺也就会比较高了。
持续承诺与其他两种承诺在概念上差异很大,根据Becker所提出的附属利益理论(side―bettheory),认为持续承诺是由于个人认知到离开组织所引发的成本,因而倾向于继续留下来。相对于另外两种承诺,持续承诺有更大的强迫性。员工由于金钱、社交、心理或其它成本牵绊,使得离开组织并不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价值,所以会感到被强迫对组织承诺。反观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则是由于组织吸引个人留下,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组织的依附;持续承诺的产生源于成本计算,而并非一种正面的心理感受。持续承诺是由Becker交换观点的组织承诺而来,它是建立在经济原则基础上的,具有浓厚交易色彩的承诺。因此在持续承诺方面,工作报酬和工作关系是决定组织成员是否继续留在组织或对组织认同的重要因素,而成长与发展关乎个人今后长远的利益,组织环境利于个体的不断成长并得到发展,那么取得成就的机会就大,所能够获得的长远利益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就会越多,这都会成为个体继续留在组织的吸引力。
4结论
(1)尊重、工作环境、参与决策、工作认可度、工作报酬、工作关系等6个因素对高校体育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力。
6.高校体育工作 篇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优秀的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不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大学期间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对于高校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体育的教师,要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一、改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上完课之后就下课,没有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学生重视文化课程和就业方面的知识,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因此,作为教师来说,要经常在课堂上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时刻让高校学生意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比如,在传统的体育课堂学习中,可能高校学生只是简单的学习一些体育运动和技能,整个课堂只是简单的锻炼一下,甚至有的学生都不去上体育课,导致高校学生从小到大的思维习惯就是不需要去关注体育课程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意识到物质生活充裕的时代身体健康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都要注重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把身体锻炼放在一个高度,同时教师要引进新型的体育教育方式,让高校的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热爱学习体育的兴趣,加深高校学生对体育的进一步认识,而在体育的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大学生运动的项目,加强大学生对运动的热爱,教育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的体育学习理念。因此,改变传统的高校教育理念,在高校大学的体育学习中,真正将终身锻炼的体育理念教给学生,让大学生在高校体育的锻炼与学习当中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精神,从而从新的体育学习方式中感受体育带给自己的好处。
二、保证因材施教的个性教学
高校大学生基本上对于自己的喜好已经基本定型,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大学生也会根据自身的运动喜好或者是身体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例如,在高校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的学校会设立相关的选修课程,就是为了保证大学生充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运动,发挥自身在运动方面的特长,激发大学生终身锻炼的热情,从而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比如,在高校的体育选修课中,会有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剑术、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相关的体育运动,每个大学生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运动来进行学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关的学习指导,让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更舒适的学习。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进行个性化的差异教学,在对大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划分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教育,一些学生在初期的时候选择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得到体育课程的学分,在自己的意识中根本没有树立终身学习体育的概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的时候,先要从思想方面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让大学生明白终身体育对于自己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从心底里热爱体育,同时也能够激励大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经常锻炼,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保证每一个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文化的良好营造对于大学生的引导性作用很大,耳濡目染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细微但是却深入人心。大学生经常是群体性的学习和交流,很多的学生其习惯与行为都是在同学的引导下或者是宣传的带动作用下进行的,如果高校能够在校园里注重体育文化的宣传,那么对于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进行运动方面的宣传,平时在一些醒目的地方可以悬挂横幅,提醒学生重视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在墙壁上画一些体育运用的图案,或者在校园的宣传栏上、LED屏幕上也可以隔段时间进行体育运动重要作用的宣传。除此之外,在学校的艺术节表演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有关体育运动的小品、健美操、武术等节目进行展示,让大学生在艺术的欣赏中了解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从而被体育带来的美所震撼和吸引,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去关注健康和运动,从而在无形当中树立体育运动甚至是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场所,要重视大学生运动会,倡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会的各种项目,并且奖励那些在运动会中表现优异的大学生,从而间接传递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偏向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终身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以人为本,把高校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不断培养大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作者:张伟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7.高校体育工作 篇七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体育无非是跑跑、跳跳,可有可无,使得体育教师在群体中的社会地位不高,很多人不能理解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量和强度较大,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劳动,它凝结在产品(学生)中的潜在无形价值不能及时表现出来,而是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体现体育课及体育教师的价值。体育教师的付出往往要比其他教师多,但得到的回报却是甚微。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艰苦,职称评定论资排辈,使得他(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无形的压力,特别是在工作中所受的心理挫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对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认可、满足、赞同的心理体验。主要反映在体育教师从事体育事业是与领导的关系、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方面。在工作中很顺心,满意度指标高,随之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得到提高;反之,满意度指标低,工作积极性就低。因此,教师工作满意度历来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南京市十七所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200人为调查对象。最终有效问卷为180份。其中男性115人,占63.9%,女性65人,占36.1%。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主要参考了有关以史密斯等人《Job Descriptive Index,JDI》为主要参考依据,采用的是自编的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本问卷的编制在综合考察了一些有关工作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将工作满意度分为工作现状、工作环境、领导关心、工资报酬、职称评定五个层面,由30个题组成。
2.2.2 问卷调查法
向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采取当场填写及时回收的方法。问卷填写方式采用Likert五点量表,从“完全满意”到“完全不满意”分别以“5、4、3、2、1”记分。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
2.2.3 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高校教师进行访问,大致了解体育工作的有关情况。
2.2.4 数据处理法
数据处理主要采用差异显著性t检验,以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全部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本次调查基本情况
男教师115人,女教师65人,其中23~40岁103人占57.2%,41~50岁42人占23.3%,51岁以上35人占19.4%;本科学历48人占26.7%,硕士研究生125人占69.4%,博士研究生7人占3.7%;工龄5~15年的人占62.8%。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龄等基本趋于合理。
3.2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年龄比较。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年龄方面,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在23~30岁年龄段对工作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然后下降,31~40岁的教师对工作满意处于最低阶段,接着又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思想活跃但不稳定,刚结束紧张的毕业工作和繁琐的分配后,对现实工作中会遇到的困难考虑不足。因此,一旦遭受挫折、困难,如金钱不够用、工作烦恼、缺乏专业发展和晋升的机会等,往往会非常烦躁,失去对工作的信心和干劲,陷入焦虑、忧郁的情绪状态,甚至会感到悲观失望,前途渺茫,因此工作满意度下降。而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般年龄不大,他们会从第一份工作产生一种独立、成熟、被视为成人等而带来的自我满足感,由此而产生的工作满意度也比较高。
*P<0.05表示差异显著 **P<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
*P<0.05表示差异显著 **P<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
3.3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教龄比较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在教龄方面,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差异。除在工资报酬层面外,教龄越长,工作的满意度也越高。从事教学时间长的教师,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师生间有较高的认同感,自然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满意度会增强。但是由于他们在工作、生活压力也较大,因此在工资报酬方面满意度表现不是很明显。相比之下,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工资报酬层面感到满意,他们刚从学校毕业,教龄不长,而工资与老教师比相差不大,因而他们在报酬方面相对感到满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总体上看,高校体育教师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对工作可以说是基本满意,满意度与教师的年龄、教龄存在显著差异。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工资报酬方面满意度显著高于教龄长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满意度在开始时比较高,然后下降,一系列切身利益逐步得到解决后,40岁以后的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呈逐渐提高。
4.2 建议
1.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具有挑战性。现在的年轻教师更乐于接受内容丰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总体不高,但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青年教师与老教师满意度的差异显著。因此,重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针对不同的心理情绪,给予充分的关注与理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轻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
2.学校分管体育的各级领导应不断的改善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关心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生活。尽最大努力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多办实事。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做他们的朋友。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对于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教学质量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同时,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思想、业务修养,注重职业素质的提高,树立良好的形象。他们对学校的贡献最大,应使他们的付出与报酬成正比,学校方面应在校内津贴等的分配上予以倾斜,以平衡其心态,达到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摘要:为了更好的调动南京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经统计发现,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基本满意,满意度与教师的年龄、教龄存在着显著差异。建议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及业务修养的同时,高校体育分管领导在舆论上加强宣传,工作上给予关心和支持。
关键词: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志平.北京市老年人心理社会状况调查与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4,(6):42.
[2]凌文辁.心理测验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28.
[3]夏凌翔,黄希庭.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8:32-34.
8.高校体育工作 篇八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从规章制度过于僵化,不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需求、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然后又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两点建议,即:重视体育教师发展制度的构建及重视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两点,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教学管理 高校体育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所不可或缺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和体系,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也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规章制度过于僵化,不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因此,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通过研究发现,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主要问题在于过于僵化、刚性太强。也就是说,在部分高校现行的体育规章制度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只是单纯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过于强调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却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使得繁复而严格的教学管理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不仅仅能够通过监督、衡量和测评等功能,让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工作更为科学和客观,还能够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助于激发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积极性。但是,通过对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仍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科研轻实践的现象。在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中,过分重视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考量,而却忽视了教师实际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其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多元化程度不够。例如: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来进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式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结合,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达到多元化评价的要求。
二、有关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体育教师发展制度的构建
要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首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做基础,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师发展制度,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具体说来,要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师发展制度,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一定要重视并支持体育任课教师的自主发展。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鼓励体育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例如:理论自修、教学反思、实践研究以及同伴互助、交流学习等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方式均要积极提倡,纳入教师发展制度的一部分。
其次,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课题带动、专家讲学、集体备课以及课例研讨等多种方式来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课例研讨会,通过研讨会来讨论和分析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并通过专题发言、辩论等多种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经验交流的同时,碰撞出更多的灵感。
最后,在构建教师的发展制度时,一定要根据教师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不能盲目。具体来说,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大致会经历四个主要的阶段:一是知识调整阶段。这是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进入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初期所必经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教师一般具备系统的专业教育,但却缺乏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因此,针对此阶段的体育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在于强调尽快适应教学和科研实践,并积累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上,此时可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二是独立工作阶段。在教师顺利的渡过了第一阶段之后,就进入了独立工作的阶段,此阶段的体育教师已基本上可以独立某一方面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此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就可以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鼓励其独立进行科研和教学实践;三是工作成熟阶段。此时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科研水平均有了很多大程度提高,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针对此阶段的体育教师,教学管理的重点应在于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上;最后,知识总结阶段。此阶段的体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具备了知识总结的条件,因此,针对此阶段的体育教师,应重在鼓励他们进行学术文章、专著、教材的编写等方面。
(二)重视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要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还要注意完善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完善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确保评价主体的全面性,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体育教师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其次,要注意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性,注意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有效结合;第三,应构建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指标的典型性、客观性、可信度、可操作性以及全面性;最后,注意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确保评价工作的监督功能、评测功能以及激励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杨丽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
[2] 惠振宇.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7(06).
9.高校创新体育文化论文 篇九
只有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发展与建设的重心定位于如何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层面,开展与广大师生兴趣爱好相符、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特色体育文化活动。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持,因此,高校必须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培养人才。对于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充实内容、提升文化品味,要依据高校所在地的区域文化状况和高校自身建设情况,重点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帮助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建设与发展高校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不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3.2加大重视力度,构建体育文化机制
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施长远的战略规划,在制度层面确保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高校管理者与体育文化主管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建设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做到领导重视,才能确保顺利实施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体育文化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精神的力度。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体育人文素质的培养比较重要,因此要重点宣传高校体育文化,加大人文素质培养的力度,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3依据地方实际,打造特色体育文化
当前,已经有许多高校认识到举办和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在校园营造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性。高校要依据地方实际,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文化。例如,在我国的东北,高校在建设和发展体育文化过程中,将冰雪项目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以营造特色明显的体育文化氛围,更好地发展体育文化。此外,为丰富本校的特色体育文化,还要采取相应的实施措施。高校依据本身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对特色体育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开发和建设,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各高校之间要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特色体育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逐步提高影响力,在不断增多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3.4完善体育设施,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建设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必须完善高校体育设施设备。体育设施设备的先进可以确保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和体育项目的创新与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完善的设施设备、丰富充足的体育器材,是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实现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物质基础,影响着其发展速度和创新水平。因此,高校要加大体育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文化设施设备,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兴趣,培养体育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4结语
10.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篇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频频发生猝死等问题,引发了专家对身心健康领域的高度关注。亚健康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国人体育锻炼意识的落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一项待解决的课题。
2.体育教学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近况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等大力支持下,相关的体育教育配套设施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依旧没有突破固有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以至于,学生毕业之后就基本告别了体育锻炼。体育教育的理念也没有被学生所深入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及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训练。
3.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教科书的内容枯燥、乏味,内容在安排上不合理,在重复问题上尤为凸出,如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体育教材的里都有跑、跳以及投等基本项目,这些项目的学习都是从头开始,这种重复问题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内容在衔接上也不是很好,内容里没有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和铺垫进行描述,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在逻辑上和衔接性等问题上没有在课标里阐明,致使每个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变的孤立。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无法把各个阶段的体育内容衔接起来。此外,体育教材内容无法与时俱进,枯燥的学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得学生失去了耐心和兴趣,让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应付态度来对待,体育锻炼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更无从说起[1]。
3.2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有限
当前,由于各大高校一味地重视自然科学上的经费投入与研发,而忽略了体育等学科的发展。体育教学教师资源分配上的良莠不齐会导致很多体育老师得不到培训和外出会议交流的机会。其专业水平还停留在学校时掌握的知队伍。
4.结论
11.高校体育工作 篇十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大学生;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55-02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畴。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是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高校体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如何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健康、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发展进行诠释,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概括而言,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实行统筹兼顾。自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论断,科学发展观已经从各个方面渗透,包括高等学校体育教育,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在新的时期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以人文本,以学生为本,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来发展当代体育,确保高校体育教育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
(一)高校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立足点在“人”,核心落脚点也在“人”,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师的教学”,落脚点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作为一种专业人才的高校体育教师,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结合学生个体的特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设置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和项目,与时俱进,废除“分数至上”的陈旧应试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对于不同体育课程项目的兴趣,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高校体育教育需要进一步“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体育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其指导下的高校教育会更合理化、人性化。学校需要发展,教育水平需要进步,学生身体素质更加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就需要高校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措施,使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合理、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师一方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另一方面也是体育工作的研究者和各项社会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打好优质教育基础有积极意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
(一)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为大学生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优质的身体基础。大学生从高中具有约束力的环境进入高校相对自由的氛围,可以自主支配个人的课余生活时间。一些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之后,沉迷网吧,网游,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高校体育老师应当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把大学生从网吧、网游中拉出来,把学生吸引到绿茵场上,让他们去拼搏,去锻炼,这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有利于精神健康。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精神力量,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卫生保健以及健身方法等相關知识的传授,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锻炼大学生的健康体格,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使学生在了解体育必备知识,掌握一定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些良好的运动习惯会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里,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学习阶段,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上也会由于这些良好的习惯而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个性。
高校体育教学既要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要与学生个体的特长、兴趣及心理需求相结合,突出以学生为本,彰显个性,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
高等学校在设置体育课程科目时,要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兴趣,开设学生感兴趣,愿意学的科目,将体育专业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相结合;同时,不同年级的选修课程要与实际学习情况相联系,在安排课程时需要有侧重,以确保保质保量完成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及目标。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的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个性的差异以及体质的差异,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课程的同时,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扬长避短,尊重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倾听,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重心是“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时代在进步,体育教学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1.高校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政治道德素质。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基本,现代社会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体育教师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必须及时掌握当前政治形势的最新时事动态,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同时,在教学中更应该为人师表,注重自身师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2.高校体育教师应全面提升自身职业技能。
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提高自身施教能力和水平。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教师不仅仅教授学生简单的运动理论基础知识和运动技术,更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的学习,与时代接轨,提高自身体育科研能力,为培养好学生的体育素质做好充分的准备。。
3.高校体育教师应全面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发展,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以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作为支撑,以为体育事业奋斗终身为理想,投身到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体育事业中去。通过日常的体育教学,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兢兢业业,严谨求实,以完成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神圣使命。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好高校日常教育教学
(一)高校体育教学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高等学校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和体质特点,对在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现阶段高校体育发展的强烈需要。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高校体育教育新模式。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谋求发展。首先,树立好“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扮演好为人师者的角色;全身心投入,更进一步融入教育教学,发挥好“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新定位,积极营造融洽、平等、民主、协商的课堂气氛,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新突破,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敢于创新和探究。其次,要在“教书育人”的职责上下真功夫,在实际细节上渗透体现,不断扎实工作,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重塑教育者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无私奉献,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精神融入实际工作当中去,着力提高推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和谐幸福校园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李逸龙,姚海田编著.新党章学习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1月1日.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4]石祯禄 李冬: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体育教学工作[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年05期.
[5]苗圃 翟均:新時期如何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体育学;2013年第三卷 第19期.
[6]刘嘉: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探析;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第2卷 第35期.
[7]王巧: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体育教师素质建设;体育教育;2011年9月总第25期.
[8]孟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月第4卷 第4期.
[9]张凡: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作者简介:
黄埔,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公共课部体育教研室主任。
【高校体育工作】推荐阅读:
高校体育篮球教学07-22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08-10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10-19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分析论文07-13
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08-03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10-28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07-15
中外高校体育教学特征比较研究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