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精选8篇)
1.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篇一
数学要从基础的内容开始练,打好基本功,平时没事时,多看一些数学题解,掌握解题的思路,并且要把看的每一道题都吃透,领略其中心思想。先把考试中基础分拿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合,希望大家会喜欢。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p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整数?零??????(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有理数?零 ② 有理数??负整数
???负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4)相反数的商为-1.(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a?0)?a(a?0)?(2)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 a??;?a(a?0)????a(a?0)
(3)a
a?1?a?0;a
a??1?a?0;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非负性;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7.有理数加法法则:X|k |b| 1.c|o |m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简便运算)
即无意义.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若a+|b|=0 ? a=0,b=0;
(4)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
是正数。
0.12?0.01??2?1?1(5)据规律 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10?100??????????????222a0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0的指数=整数位数-1,整数位数=10的指数+1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17.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不省过程,不跳步骤。
18.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常用于填空,选择。
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前面的符号);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
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单项式
?多项式(整式是代数式,但是代数式不一定是整式)。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
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
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9.整式的加减:一找:(标记);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三合:(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移项变号).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常见的几何体及其特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各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棱柱:上下两个面称为棱柱的底面,其它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是四棱柱。
棱锥: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圆。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底面是圆。
球:由一个面(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注意:①、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边数最多的图形是六边形.②、长方体、棱柱的截面与正方体的截面有相似之处.(2)用平面截圆柱体,可能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3)用平面去截一个圆锥,能截出圆和三角形两种截面(还有其他截面,初中不予研究)
(4)用平面去截球体,只能出现一种形状的截面——圆.(5)需要记住的要点:
几何体 截面形状
正方体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
圆 柱 圆、长方形、(正方形)、……
圆 锥 圆、三角形、……
球 圆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6、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步骤:
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正确性,作出回答
7、找等量的方法: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常用公式也可作为等量关系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售价=进价×(1+提高率),利润=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成本;
(6)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7)原量×(1+增长率)=现量;原量×(1-下降率)=现量(只有1次增减)
(8)周长、面积、体积问题:
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七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方法
一、看书习惯
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根据心理规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在小学受直观模仿习惯的影响,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重视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每一节课前都务必养成预习的习惯,努力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以便能带着问题听讲。课堂上注意老师如何阅读课文,从中培养自己掌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
2.经常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培养复习习惯。刚开始时,可跟着老师总结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一个阶段后可根据老师提出的复习提纲,自己带着问题去钻研课文,最后过渡到由自己归纳,促使自己反复阅读课文,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二、笔记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时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一般,课堂笔记除记下讲课纲目外,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交代的关键、思路、方法及内容概括。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在“听”与“记”两个方面,听是基础,切莫只顾“记”而影响“听”。
为了使课堂笔记逐步提高质量,同学间应进行适当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三、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习惯
“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能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养成“做前猜想-----动手实验-----操作结果-----归纳总结”的习惯。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结果,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四、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还字迹潦草、马虎粗心、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这就错失了训练良机,严重地响了学习效果。应该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
1.要养成作业前看书的习惯。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2.要养成审题的习惯。读题后,先弄清题目是什么题型、它有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等。
3.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师说明情况: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以后独立完成。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
4.要养成对已做作业进行再思考的习惯。不少同学不重视对已做作业进行再看、再思考,从而导致错误做法在头脑中形成定势。有的题目做错,老师订正过了,你还错,就是这个原因。常此下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63去,在新知识和做新作业中会出现更大的错误,为了巩固作业的成果,同学们在每次做新的作业之前,务必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反馈。反馈内容包括:(1)题目类型;(2)解题思路与方法;(3)出错问题的原因;(4)订正出错问题;(5)收集出错问题(就是将自己出错的问题专门收集在一个地方,标注出以上四项内容,以便将来复习时纠错)。
五、思维习惯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钥匙。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一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时候一定要重视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根据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逻辑性、周密性、发散性、收敛性、逆向性。
1.逻辑性。这是要求学生“答必有据”切忌想当然。在推理演算过程中,能够懂得其中每一步的依据,不懂之处就不写,设法弄懂之后再继续推理演算。
2.周密性。这是要求学生全面的考虑问题。如:已知点C在直线AB上,线段AB=8cm,线段BC=3cm,求线段AC的长。全面考虑问题就要分点C在线段AB上和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类进行讨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8-3=5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8+3=11cm。培养这种习惯,应特别注意老师在课堂上指出的“易出错或想不全”的情形与原因。
3.发散性。这是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解决一个问题。培养这个习惯,要特别注意老师在讲一题多解时的思考方法、问题推广延拓时的分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努力养成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惯。
4.收敛性。这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多题一解、举一反三。发散与收敛两种思维综合运用可相得益彰。
5.逆向性。这是要求学生把某些公式、法则、定理的顺序颠倒过来考虑。如计算:
(-0.38)×4.58-0.62×4.58,可以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到简便计算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篇二
关键词:广韵,反切,破读,虾
一、虾蟆
《童趣》 (P20)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虾”是“蝦”的简化字。【说文解字】 (2) :“蝦, 蝦蟆也。”蝦蟆也就是蛤蟆, 学名蟾蜍。《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 而见食于蝦蟆。”描写的是蟾蜍吃月 (古人对月食的误解) 的景象。【广韵】麻韵167页 (3) :“蝦, 胡加切, 蝦蟆。”麻韵164页:“蟆, 莫霞切 (mɑ) , 蝦蟆。”【康熙字典】1090页:“蝦, 《唐韵》胡加切 (xiá) , 《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 (xiá) , 并音遐。”根据见系二等字语音演变成细音的规律, “蝦”反切的现代读音应为xiɑ, 但是现代汉语中“蛤蟆”一词和“蝦蟆”正是同一个词, 可知在表示“蟾蜍”这个词的时候, “蝦”的语音演变比较特殊, 延续旧音读为ha (匣母浊音清化为h, 声调转为阳平) 。
“蛤”字本义为蚌蛤。【说文解字注·虫部】670页, 即为蛤字, 释为“蜃属”。【康熙字典】1082页:“蛤, 《唐韵》《正韵》古沓切 (ɡé) , 《韵会》葛合切 (ɡé) , 并音鸽, 《玉篇》蚌蛤也。《礼记·月令》:‘雀入大水为蛤。’”“蛤”本义为蚌蛤。现在读ɡé音的词有蛤蜊 (ɡélì) 、蛤蚧 (ɡéjiè) 等。故, “蛤蟆”一词本作“蝦蟆”, 后来“蝦”字语音发生变化, 读为xiɑ?, 后来和“鰕”共同简化为“虾”, 用来表示鱼虾之“虾”。既然“蝦”字已不能正确表示hɑmɑ的语音, 就开始借用“蛤”字来记录语音, 就成了现在的“蛤蟆”。因此, 清人沈复《童趣》中的“虾蟆”应破读为hɑmɑ。【现代汉语词典】488页同。而教材未作注音, 恐易误导学生错读。
二、禁
《紫藤萝瀑布》 (P16)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
【广韵】侵韵220页:“禁, 居吟切 (jin) , 力所加也, 胜 (读shenɡ) 也, 又居荫切。”沁韵441页:“禁, 居荫切 (jin) , 制也, 谨也, 止也。”可知“禁”表示承受之义时读阴平, 表示制止、禁止之义读去声。【现代汉语词典】656页、662页“禁”字同。教材中, “忍俊不禁”中的“禁”表示控制的意思, 故读去声。本册教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52页) “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中的“禁”字同样读为去声。
三、晕
《春》 (P53) :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说文解字注】304页:“晕, 光也。”【广韵】问韵396页:“晕, 王问切 (yùn) , 日月傍气。”广韵中的晕字只有去声这一个音。【康熙字典】497页:“晕, 《广韵》《集韵》《韵会》王问切, 《正韵》禹愠切 (yùn) , 并音运, 日傍气也。《史记·天官书》:“两军相当, 日晕。”看来不独广韵, 诸家韵书都只有去声一个音, 都是作“日傍气”解。【汉语大字典】1527页“晕”注有平去二声, 平声释义很简单:“昏迷, 失去知觉, 如:晕倒;晕厥。”并未举任何文献例证。看来, 义为晕倒、昏迷、眩晕等的平声读音是近代才产生的。【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字典】同。因此, 《春》中“黄晕”之晕当读为去声。
四、澄
《济南的冬天》 (P57) :看吧,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广韵】蒸韵198页:“澄, 清也, 直陵切 (chenɡ) 。”庚韵:“澄, 直庚切 (chenɡ) , 水清定。”【康熙字典】651页:“澄, 《集韵》持陵切 (chenɡ) , 音惩。谢灵运诗:“秋水共澄鲜。”又《集韵》唐亘切 (denɡ) , 音邓, 清浊分也。”【汉语大字典】1750页“澄”注有chenɡ、denɡ二音。【现代汉语词典】同。二者区别:音chenɡ时作形容词;音denɡ则表动词, 当“使澄清”讲。所以, “澄清”中的“澄”读作chenɡ。
五、荫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P126)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说文解字注】39页:“荫, 草阴也。”荫的本义是草阴。【广韵】沁韵441页:“荫, 於禁切 (yìn) 。”同一小韵中还有“廕”字, 释为“庇廕”。【康熙字典】1055页:“荫, 《唐韵》《集韵》《韵会》并於禁切, 音廕。《荀子·劝学篇》:“树成荫而众鸟息焉。”又通廕, 《左传文公九年》:“本根无所庇廕。”又《集韵》於金切 (yin) , 音阴, 草木荫翳也, 班固《西都赋》:“茂树荫蔚。”由此可知, 简化字中的“荫”实际上是“蔭”和“廕”两个字共同的简化字, 读yin时, 表示阴凉、树荫之义;读yìn时, 表示保护, 荫庇之义。【现代汉语词典】同。故本文中应读去声。
六、稽
《皇帝的新装》 (P137) :这也真够滑稽,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广韵】齐韵89页:“稽, 古奚切 (ji) , 考也, 同也, 当也, 留止也, 又山名, 亦姓。”荠韵269页:“稽, 康礼切 (qi上声) , 首至地也。”所以稽查、稽留、无稽之谈、滑稽等都读ji阴平;而稽首之稽读qi上声, 比如“再拜稽首”。【现代汉语词典】同。
七、予
《皇帝的新装》 (P138) :封他们为爵士, 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广韵】鱼韵68页:“予, 以诸切 (yú) , 我也。”语韵256页:“予, 余吕切 (yu) , 郭璞云予犹与也。”读平声义为“我”, 读上声义为“给与”。【康熙字典】85页“予”同, 【汉语大字典】52页“予”同, 【现代汉语词典】同。故文章中的授予一词应读上声。
参考文献
[1].余迺永, 《新校互注宋本广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丁声树,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 科学出版社, 1958
[4].郭锡良, 《汉字古音手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5].张玉书等, 《康熙字典》[M], 中华书局, 1958
[6].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86
[7].阮元, 《十三经注疏 (影印本缩印版)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3.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篇三
【关键词】 苏科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解读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67-01
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颁布之后,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苏科版)新教材随之取代了旧教材,与修订前的教材(笔者着重关注的是2007年3月第3版的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相比,修订内容有较多的变化。本次教材修订,仅从目录上看,有以下几个章节的变化:第一处第2章2.1节中“比0小的数”的标题改成了“正数和负数”;2.2节增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第三处第3章增加了3.6“整式的加减”;第四处第4章4.3节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标题改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五处第5章5.2节中“图形的变化”的标题改为“图形的运动”;5.4节中“从三个方向看”的标题改成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这些目录的调整变化不难发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的完整性、严谨性、科学性上下了功夫,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除了目录上的调整,在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上也有了不少的改进,增加了一些更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新栏目:以问题情境展现知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几何部分更关注动态几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在使用新教材[3]的过程中,我格外关注了各章节新旧教材的对比,从中受到了许多启迪,有以下感受。
一、版面及栏目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更加图文并茂,给人以生动、亲切、活泼的感觉,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每章的章头都安排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一翻开教材就能初步了解学习该章内容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3.2代数式一节中将旧教材的【议一议】中四个小问题更换为一道统一的例题,峰谷分时电价计费问题,既贴近了生活实际,又囊括了本节“单项式、多项式、系数、次数”等重要概念,使得内容更统一、更完整。
二、强调了新知学习中的过程性目标,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教材之所以新,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前教师是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现在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数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现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现实性,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数学操作活动经验,获得一定成功经验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3.4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中求较复杂代数式的值时,在旧教材呈现的“先化简,再求值”的方法旁边新教材加入另一种求法,即“直接将字母的取值代入到原代数式中求值”,加入另一种方法做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身感受到简便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三、创设简明的情境,引领问题探究
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走进生活,贴近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切入主题。注重创设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思考、创新。
例如在3.5去括号一节中,将旧教材中“农田周围修防护林带”问题更换为“假期勤工俭学购入卖出报纸”的问题情境,使用更加简明的问题情境作导引更加容易抓住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行新课知识的探究。
四、几何部分加强了规范的推理和计算,体现出严谨的几何逻辑关系
在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中,定义“线段的中点”、“角平分线”等概念后,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在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探索发现“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后,用“因為……所以……”的表述方式通过简单的推理(此时只出因与果,不出由因得果的理由),证实这些性质。上好几何的起始课,既关注几何学习的方法,又要关注几何学习的规范。
五、例题的设置更注重梯度,并加强与小学内容过渡衔接
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加为学生考虑,能顾及到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例习题的编排上更有梯度,更注重衔接,尤其在初一起始阶段关注学生对中小学知识的顺利衔接,思维方式的转变。
例如在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中【试一试】对方程2x+1=5的变形过程,左边列出的小学的“三数关系”的思维过程,右边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变形的代数思维过程,体现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以上是本人在初次使用《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的一些感悟和分享,不到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只要教师不断钻研新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多感悟新教材,一定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使得新教材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篇四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
①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的国家。
②长平之战(赵国将领赵括纸上谈兵)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③随着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 裂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④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 裂割据局面,将中国的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②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5、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⑴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⑵经济文化方面: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先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是隶书);
⑶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⑷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6、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暴 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原因:秦的暴 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 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赋税沉重,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 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陈胜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起义军攻下陈,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中国历第一个农民政权)
3、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残 暴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 暴统治的斗争。
4、巨鹿之战:公元前2,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5.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 篇五
词汇重点:
1. Good morning/ afternoon / evening 早上/下午/晚上好 Good night 晚安(晚上告别)
2. glad / nice to meet / see you 见到你很高兴 (回答也一样)
3. welcome to + 地点 欢迎来到…… (回答:Thank you 或者Thanks)
4.let’s + V(原) 让我们做……
5. stand up 起立 sit down 坐下
6. this is----- 这是…… (用于介绍第三者的用语)
7. How do you do ?你好 (回答也是:How do you do ? )
8. How are you ? 你好吗?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很好;谢谢;你呢?
I’m OK / I’m fine , too . 我也很好。
9.see you = see you later = see you soon = good-bye 再见
10.excuse me 打扰一下;请问
11.I’m -----= my name is ---- 我是……
12. be from = come from 来自
13.in English 用英语
14.Can you spell it ? Yes / No 你能拼写它吗? 能/不能
15.That’s OK / That’s all right / You’re welcome / Not at all 不用谢
16. …… years old ……岁
17.tele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 QQ number QQ号码 ID number 身份证
18.the same (相同的) 反义词是 different (不同的)
例: We are in the same grade, but we are in different classes.
重点句子句型:
1. What is your name ? 你的名字是什么?
2. Where +be + 主语 + from? 某人来自于哪里?(回答:主语+be+地点)
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quanzhou.
3. How old + be + 主语? 某人几岁? (回答: 主语 + be + 数字 )
例: How old are you ? I’m forteen.
4. What is your telephone number? 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回答:My telephone number is----或者It’s -------)注意:读出号码的时候要逐个读出。
5. What class / grade +be + 主语 + in ? 某人在哪一个班级/年级?
例:what class are you in ? I am in Class Five. (注意:Class 和 Five需要大写)
what grade are you in ? I am in Grade Seven.(注意:Glass 和 Seven需要大写)
6.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 这是什么? (回答:It’s a/an + 单数名词. 这是……)
What’ re these/ those (in English) ? 这些是什么?(回答:They’re + 复数名词 这些是……)
7. How do you spell it ? 你怎么拼写它? E-R-A-S-E-R, eraser. (注意拼读方法)
Unit 2
1.sb + has/ have ( an /a ) + adj + 五官 === sb’s 五官 is / are + adj (描述长相)
例:Lily has a small nose. = Lily’s nose is small.
2.I know = I see 我明白了
3.That’s right 那是对的
4.look the same look like 看起来相像 look different 看起来不同
例: Jim and Lilei look the same.== Jim looks like Lilei. .
5. look at + n 看某物 look for +n 寻找某人/某物 look after +n 照顾某人
6.both 两者都…… all 三者或者三者以上都……
Both 和 all位于 be动词或情态动词后,位于行为动词前。
例: We are both students. We both have black eyes. We can both speak English.
7. give sth to sb = give sb sth 把某物给某人; (注意:如果sth是it或them,只能用前者)
8. have different looks == look different 有着不同的长相 (看起来不相像)
have the same look. ==look the same 有着相同的长相 (看起来很相像)
9.over there 在那边 come in 请进 go out 出去
10. in + 颜色 或 in a/an/the +颜色 + 衣服 表示穿着……颜色的衣服
常常接在名词的后面,表示穿----颜色衣服的…… 如 the girl in red is my sister.
11. too + adj 太……
12.pants 和 shoes 做主语,谓语动词用复数;但a pair of pants/ shoes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例: His shoes are black. A pair of shoes is under the bed.
13. in the morning/ afternoom/ evening 在早上/下午/晚上 at night 在晚上
14.go shopping = go to the shop 去购物 类似的有 go swimming go fishing go skating 等等
15.help sb. ( to ) do sth == help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注意:sb 用代词时必须用宾格
16.high school 中学
17.play +球类 play the 乐器
18.think of 认为,想 think about 考虑 I think + 从句 我认为……
I think he you are right. 否定式常否定主句,但翻译时要否定后面的从句
例:I don’t think he can come. 我认为他不会来了.(不能说:我不认为他会来)
句型:
1. What do/does + 主语 + look like ? 询问人的长相
例: What does your English teacher look like ?
2.What’s -----and ------? ……加……是什么?(回答:It’s ------)
例:What’s red and yellow? It’s orange. What’s two and five? It’s seven.
3.Whose + 东西 + is this/ that ? Whose + 东西 +are these/ those ? 这/这些 是谁的……?
例:Whose coat is this ? It is mine. Whose shoes are these ? They are hers.
4.Who is the letter from? 这封信来自于谁? It’s from Lily. 它来自于莉莉。
5.What color be + 东西? (回答:It’s +颜色 或者 They’er + 颜色)
6.政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六
1、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学习
2、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3、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4、初中阶段的学习态度。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5、为什么说学习没有终点?
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6、初中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 ③科学安排时间(课时计划,注重规划)
7、学习的重要性。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
②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③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
8、为什么说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①学习中有快乐。发现自己的潜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②学习中也有苦。遇到困难和阻挠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2、怎样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9、课堂笔记的策略。
7.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篇七
突然, 从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 小女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兴地叫道, “这儿离大路多远? ”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小伙子。
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 ”他抱怨道, “但我迷路了, 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
西尔维娅 没有回答 , 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 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 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 ”她说, “我们不怎么富裕, 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 他们三人坐在屋外, 年轻人说他是个 研究鸟类 的科学家。
“你把它 们装在一 个袋袋里? ”西尔维娅问道。“不, ”他慢慢回答道, “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 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 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 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 ”她祖母自豪地说 , “她十分 熟悉森林, 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那么 , 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 “前些天我在不远 处看见一 只白苍鹭, 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 鸟 , 你见到过吗? ”他问西尔维娅, 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 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 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 跳 , 她在森林的另一边见过它! 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 “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 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第二天, 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 的话 , 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 些 , 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 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 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第三天, 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 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 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突然, 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了过来, 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 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 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 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 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 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 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 , 他答应过, 她们也需要钱。除此之外, 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 娅沉默不 语 , 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 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过, 但许多个夜晚, 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 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8.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篇八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改进
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进行教学时,本人感觉苏科版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的有些实验如果改进后,效果可能更好,现叙述如下:
一、页P6“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
课本选取了生长状况相仿的4株青菜(或玉米、雏菊等),分别栽种在同样的花盆里,将花盆分别标上1、2、3、4号,再将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每天定时观察花盆中幼苗的生长状况,连续观察7~10天,并做好记录。
我曾经亲自用青菜作为材料做了上述实验,当时正值9月上旬,气温较高,我用陶盆培养青菜,每天上午8时左右观察陶盆中青菜生长情况,发现如果每天浇水,青菜容易烂根,后来改为四天左右浇一次水,十天时间仅浇了两次水,其他条件相同,结果青菜长得很好。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该浇水,可以敲一敲花盆,如果声音发闷,就该浇水了,一次浇够浇透,浇到盆底渗水就可以了。如果培养用容器的材质是塑料的,一定要覆膜,否则水分蒸发会很快。
课本上没有考虑空气在其中的作用,实际上,植物的生长与空气是否充足也有很大关系。在实验时,应保证所实验的植物空气充足,通风良好。
本着在每次实验时保证只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量应该相同。
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保证阳光、空气充足的前提下,每4天左右,给青菜适量浇水,青菜可以长势很好,给青菜大量浇水,青菜长势不良,即水分对植物的生存有很大影响。
如果是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同样,一天左右时间,从植物的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变化,把每天改为4天左右,才能看出效果。
我每天定时上午8时左右观察陶盆中青菜生长情况,这样经过改进后,效果更加明显。
二、P46页“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
从米饭、馒头或面包上取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碘酒,观察米饭、馒头或面包碎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看似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现在的面粉,食品添加剂很多,加上碘酒浓度有高低,都会影响所滴食物是否变紫色。所以做出的实验即馒头碎屑馒上滴加碘酒后,有的时候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色甚至黑色,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歧义,也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所以我建议不用馒头或面包,就用米饭,如果用馒头碎屑滴加碘酒,馒头碎屑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色或黑色,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
三、P50页“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的实验
课本上步骤为①按下图安装实验器材(课本P51上有图)。在试管里加入10mL自来水,插入温度计。②取1g干燥的食物,用解剖针固定食物,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移入试管下方,进行加热。③待食物燃尽,记录最终水温。④用不同食物进行试验,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分析哪些食物含有的能量较多。(花生、核桃等食物含有的脂肪较多,所以我选择花生、核桃等食物)
这个实验用的是1g干燥的食物,在按照教学进度做这个实验时,已进入11月上旬,较冷了,1g干燥的花生或核桃等太少,不足以使试管水温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把1g改为3g甚至9g,这样水温上升明显,效果好。
四、P108页“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的实验
把全班同学分为4~5人为一小组,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小组同学轮流测量不同生活状态下,每个人每分钟呼吸次数。
本课时的内容有“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等活动,活动“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按照课本进行,加上学生活动前准备,活动后整理,此活动至少要15分种左右,“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的活动,不算课前准备的时间,第一组实验“验证植物呼吸放出的是什么气体”,课堂展示、小组交流的时间就要20分钟左右,还有第二组活动“验证植物呼吸时吸收的是什么气体”的实验,我们学校一堂课只有40分钟,很可能完不成教学计划,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迅速起蹬1min”改为“迅速起蹬0.5min”,“休息5 min后”改为“休息3 min后”,这样可以节省5min左右的时间,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五、P109页“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
课本上没有说明用什么颜色的塑料袋,课本上的插图很像白色的塑料袋,如果是白色的塑料袋,里面的新鲜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强调用黑色塑料袋。
六、P116~117页“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
课本上是玻璃钟罩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我在教学中感觉,用玻璃钟罩太重且易损坏,用饮料瓶代表胸廓,气球代表膈,既轻便、安全易于操作,也不影响教学效果。
其他册的生物课本也有类似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探讨。
【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推荐阅读:
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10-15
七年级语文主要知识点上册10-26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习题11-12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11-30
生物七年级上册提纲知识点总结09-22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01-11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苏教版08-25
七年级上册第二课语文知识点12-29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