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新农村规划计划

2024-10-24

某村新农村规划计划(精选4篇)

1.某村新农村规划计划 篇一

某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的深入开展,结合某村实际,特制定《乐亭县马头营镇某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新住宅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坚持根据我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制定建设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三)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应该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任务目标

基本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以村庄规划、环境整治为抓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某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建设与村庄规模、布局高度协调的农村路网体系,将我村主、次干道(5000米)全部实现硬质化,其它道路实现平整、沙石化。

2、排水建设。在主次干道两侧或一侧开挖排水明渠,实现村庄排水通畅,确保路面、路沟无积水。

3、住房建设。我村农民住房基本实现砖瓦化,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危房和泥草房改造步伐。

4、饮水建设。保证水井周边的环境卫生状况,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

5、场所建设。修建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和农民学校(可统一使用)。

6、机井建设。a 在一线双台打井两口,以解决374亩土地灌溉问题。

b 架设电线。

7、养殖小区建设。a 在村西南建设大棚养殖30亩。

b 招商引资 开辟另一个经济养殖小区,解决群众就业,带动群众致富。

8、大棚建设。建设大棚30亩,集中育稻秧,购买插秧机,实现机械化,走农业经济联社模式。

(二)绿化、美化建设。

实现硬质化道路和“村村通”道路两侧栽植护路林,路肩栽种花草(扫帚梅),要求林带、路肩、路沟、美化带不准有杂草,整齐化一,确保真正实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努力打造我镇新农村建设靓丽环路风景线。

(三)环境整治

1、设固定垃圾场。村内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定期清运,做到村中、路边、路口无垃圾。

2、搞好五改四清。改造危房,消除主街道两侧猪圈和厕所,推广清洁能源灶,针对家庭养殖产生的粪便,指定位置进行集中处理。

3、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村内设专人管理镇村庄环境卫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四)民主管理方面

1、建立民主管理机构。完善民主理事、民主理材、民主决策的民主管理机构和群众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

2、制定村规定民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制度。

3、设立公开栏。完善村务政务财务公开设施中,规范程序,及时公开。

4、开展文明户创评活动。利用文明户创评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建立文明新风理事会,制定文明公约,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五)文体建设方面

1、购买水稻种植、家禽家畜养殖等方面的书籍,开办阅览室,使我们村民对农田种植等能够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率,增加粮食产量,提高村民收入。

2、鼓励我村青少年上学,大力宣传知识的重要性,定期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其懂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让更多的人热爱学习、积极生活,绝不参与赌博等活动。

3、利用重大节假日组织歌舞、秧歌表演等,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4、增添健身器材,增设羽毛球、乒乓球、台球、象(围)棋等健身、健脑项目,定期举行比赛,每年农闲时期举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

5、通过宣传墙、广播等形式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使人人学法、知法、守法,邻里互敬互爱,家庭和睦,子女孝敬,人人争当遵纪守法好公民。

2.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对于我们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今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

一个宏伟蓝图。为此,根据《门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广泛调研和征求群众的意见,特制定____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自然概状

____村位于门源县以东24公里,东邻仙米乡,南与阴天乡接壤,西邻泉口镇,是____镇政府所在地,境内省道民门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是门源东部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和交通要道。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2730米,年均气温1℃,年降水量为510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昼夜温差大,冬长寒冷,夏短凉爽,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灾害较频繁。

全村共有七个生产合作社,四个自然村,326户农户,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1523人,劳力613人,共有耕地4604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面积864亩,人均耕地2.58亩,共有各类牲畜2390头(只),其中牛366头,羊190只,马、驴、骡131匹,拥有中小型农机具198台(套)。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____村主要以经营农业和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较小,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850元,其中农业占28.8,畜牧业占29.04,劳务收入占32.4,其他收入9.76。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____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发展格局,在经济发展中农民增收主要靠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一直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自然灾害频繁,农产量低而不稳,农业效益低下,科技含量不高,因而在增收上难以形成新的突破,群众增收依然十分艰难。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依托小城镇建设,第三产业逐步兴起,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2005年实施了14.7公里的硬化路工程,4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全部完成,2006年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170户农户修建了沼气池和育肥大棚,占全村总户数的52,农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小灵通、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190户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占全村总户数的58。

(三)村庄建设现状

由于农村建房缺乏科学规划和建房的随意性,村庄布局分散、凌乱、____村的布局形成了____、王家庄、碱沟口沿民门公路、平原式发展的格局,座落分散、排水不畅,且由于群众现阶段生产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差,在道路上随意晒粪、晒草现象随处可见,脏、乱、差现象严重。

(四)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251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212人,学前教育尚出空白,党员活动室2间,村卫生室1所。

(五)城镇建设现状

由于受地理位置制约和低层次建设,____村民门公路两旁虽然建起了贸易市场和两层商贸楼,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城镇面貌仍然未摆脱乱设摊点、排水不畅、卫生差、不美观等现象,无垃圾场、无公共厕、无路灯、无路牌、无街道绿化、无停车场、无牲畜定点交易市场,镇容镇貌依然难以有新的起色。

三、发展定位及发展思路

(一)发展定位

____村依附城镇,交通便利,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海拔、气候有明显的优势,农业要提升青稞、油菜、小麦、马铃薯等传统品种品质,畜牧业以加快育肥暖棚建设,大力发展牛羊育肥,生猪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鼓励和制造条件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公益事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面貌,使____村成为门源县东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村。

(二)发展思路

以结构调整为基础,发展产业化经营,引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挖掘产业增收潜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人畜饮水、住宅建设、村容整治等问题,改进基础设施;发展以沼气和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通过阳光工程、农民科技示范入户工程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民主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

四、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2006-2010年,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

到2010年全村总产值达到538.4万元,比2005年的384.7万元年均递增10,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468.2万元,比2005年的337万元年均递增11;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4.2万元、比2005年的3万元年均递增10;

第三产业总产值达53.52万元,比2005年的38.2万元年均递增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0元,比2005年的1850元年均递增10.8。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化村容村貌

农户住宅统一规划,改造土坯屋及土庄廓,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净化,砖木、砖混结构的住房占总户数的90以上;配套建设污水排放渠道,主巷道两旁装路灯;建卫生厕所326所,占100;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28座,太阳灶326个,牛羊育肥暖棚覆盖面达到100;镇区街道两旁及村间道路两旁的绿化率达100。

(三)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修建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村综合活动中心;街道及主巷道两旁设置路灯,设置标准路牌;修建1处停车场,修建牲畜定点交易及屠宰市场,改善排水设施。培育一定数量的“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100。修建1所幼儿园,加强学生的学前教育。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一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坚强有力的村级各组织;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医务所等公益设施完善率达100;达到“文明村”、“平安村”标准,“十星级”文明农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十星级”安全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文明信用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

五、建设内容

(一)做大做强农牧业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顺应天市,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三红胡罗卜、黑饲草麦草等特色种植,到2010年在结构调整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全力推进种子工程,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良种化程度,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良农畜产品、良种化程度达到98以上,三是全面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到2010年,全村畜牧业生产值达到50以上。五是进一步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实现户户有暖棚,家家有沼气的目标。

(二)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农畜产品交易和加工产业

积极扶持、引进发展以牛羊肉、毛皮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带动全村及全镇壮大牛羊育肥贩运规模、提升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按照“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积极扶持组建牛羊育肥贩运协会,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信息传达、育肥技术总结推广、市场销售等综合服务水平和优势农畜产品生产的生产组织化、销售市场化程度。

(三)调整劳动力结构,加强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一是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纽带作用,集中力量抓好小城镇建设,为就近转移富裕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创造条件,二是要把提高劳动力技能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劳务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强化培训,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适应发展,三是提高劳动者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广泛了解搜集省内外劳务信息,及时向群众提供劳务市场信息和相关必备知识,引导农民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外出知识,减少盲目性到2010年全村劳务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0以上。

(四)发挥城镇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依托小城镇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组建客运公司,使小汽车客运业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运营的轨道;积极发展餐饮、商贸、焊接等第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实力的个体经济实体或私营企业;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和农家风味的“农家乐”、茶园等生态旅游服务业。

(五)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针对脏、乱、差现象,从2007年开始对硬化路及两侧晒粪、晒草,堆物、堆垃圾,乱占、乱圈、乱建等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建立1个中心垃圾填埋场,建立4个垃圾集中堆放点,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合理规划房屋建设,打破人畜合院的现状,建设使用沼气池,以沼气池的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工程,逐步改变群众生活观念,改变往日的生活习性,实现节省能源;鼓励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农户通过自筹资金、合伙、转让等形式实施“平改楼”工程;大力普及农村沼气,以农户为单元,以“一池三改”为基础,在全村每户庭院内建设户用沼气,带动改圈、改厕、改院,提供清洁能源,消灭露天粪坑,解决人畜粪便污染问题;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推进农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和节约化。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

争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落实好“五保户”、优抚对象、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群众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33名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重点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60,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培育文化中心户7户

(八)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创建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依据四个居住点,组建四个治安协会,分别设立“十户联防”小组,实行联片控管、十户联防,做到组组有联系、片片有照应,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上报,做到一方有事、全村支援。加强民族团结,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

(九)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实行勤俭办事,坚决取缔“学生毕业披红贺喜”、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

(十)加强民主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贯彻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实施村级会计财务管理建设标准化;全面落实民主理财制度,逐步建立以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村干部报酬、村集体债权债务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为重点的财务民主公开制度。其次,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对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等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第三,建立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按照“群众急需、共同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原则,实行“一事一议”,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的政策规定,明确具体筹资筹劳的对象、程序、资金使用及财务公开的形式。

(十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扰)责任,全面开展“三培双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六、建设进度安排

本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力求二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

(一)2006年

完成新村规划编制和各类项目的申报、立项,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绿化工作,初步改善村容村貌。

(二)2007年到2008年

全村农户都建成暧棚,全部建成“一池三改”,完成太阳灶配套和卫生厕所;引进优良畜种,改善畜种结构;建成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村综合活动室和幼儿园;对农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建成中心垃圾填埋点和排水设施。

(三)2009年到2010年

完成太阳能和太阳灶配套,完成农户的住宅改造。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工程。

七、保障措施

(一)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入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思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过建设成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多渠道争取投入资金,包括农户自筹、政府扶持、社会资本投入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

3.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三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 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

1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 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XX村新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特别是受今年暴雨袭击的危房,于年底全部拆除。

(4)、新建:XX村新建住宅以点式及双联式布臵,住宅原则控制在二至三层。

3、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改水改厕。根据村庄地理位臵较高,取水不便的实际,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积极引导村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

(2)、垃圾箱(桶)设臵。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并在适宜的位臵设臵垃圾收集点,在规划范围内设臵20个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3)、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

行动。

4、绿化规划

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5、公共设施规划

1、村民医疗卫生室。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并争取与镇卫生院合作,取得镇卫生院各方面的支持。

2、文化宣传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栏;在村口、村部、广场建设3处《村规民约》宣传牌,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其容颜更加美化。

第三章 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1、在保持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的基础上,大力宣传,鼓励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循序渐进地实行村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争取镇民政部门支持,将所有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资金给贫困户。

3、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提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优待标准。

第四章 制度及管理规划

1、修订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制作高标准、观赏性较强的制度牌子并上墙悬挂,同时,统一制作《村规民约》小册发到各家各户。

2、健全完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治安维稳监控小组,以及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服务协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规范村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3、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文明户星级管理、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实行“农村小社区化”和“区中区式”管理,进一步优化村内管理秩序。

4、规范完善村级档案标准化管理。将村务文书资料、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规范组卷建档。

5、规范完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点。

6、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建立以村“两委”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村民教育工作队伍,健全以集中培训、分批轮训、联户施训为主,利用广播喇叭宣传、板报栏宣传等为辅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好宣传教育的舆论环境。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1、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推进XX村的新农村建设。

2、成立由镇、村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XX村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XX村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XX村

4.中华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计划 篇四

为扎实推进中华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根据《关于做好2011年全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的通知》百右办发〔2011〕37号文件的要求,结合中华村村情和“三农”工作实际,2011年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计划分四个阶段来完成,现将各阶段的时间、工作重点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2011年3月下旬至6月底。工作重点:

1、进驻中华村委会后,及时了解上一批指导员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工作进度、制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内容。

2、进村入户,搞好摸底调查。对中华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农村经济收入消费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发展重点、文化教育卫生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计划生育状况、社会稳定情况等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制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计划。

3、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要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密切同村、组干部和村民的联系,摸清村情,掌握社情民意,弄清中华村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4、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的实际,与村两委及群众一起制定出符合本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协助驻点村培育主导产业。要着眼特色、高效,结合中华村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等实际情况,指导村两委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选择1—2个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进行重点培植,初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一村一品”建设。

5、认真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组织群众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广泛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督促各项涉农法律法规、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到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6、将“结对共建,先锋同行”、“城乡互动,先锋同行”、“城乡党建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等活动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为村党组织办1—2件好事、实事。

7、协助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利用走村入户调查的时机,向群众宣传护林防火知识。

8、协助乡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争取后盾单位给予开展工作所需的物资、车辆的帮助。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9、协助村、组干部组织发动群众结合春耕备耕做好抢修旱灾损毁、渗漏沟渠、农用物资到位、农业科技培训等工作,按要求完成好区、乡下达的各项农作物种植示范样板任务。

10、根据中华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所盼所需,积极向后盾单位和各级相关部门反映,争取项目、资金和物资,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第二阶段:2011年7月初至9月底 工作重点:

1、配合涉农部门开展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群众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合理施肥,积极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确保农作物增产增收。

2、抓好国家、自治区、市和区强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和落实,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3、积极协助乡挂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完成区林改办交给的林改工作任务

4、协助乡挂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完成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帮助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上墙,规范村务运作程序。

5、指导帮助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好党课和时事政治的教育,做好发展新党员的工作,帮助广大党员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配合区调处办、乡挂村工作组和村干部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特别是山界林权的纠纷调处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7、根据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配合村干部多反映,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物资,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8、认真总结半年来的帮扶指导工作经验和不足,为做好第三、第四阶段的工作提供借鉴。接受上级的考核。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初至12月底。工作重点:

1、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支持、协助、配合乡政府、驻村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党员达到“五带头”目标,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党员争当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基层稳定的先锋,达到创先争优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2、指导村“两委”班子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增强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物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协助村干部抓好秋收秋种工作,做到秋季粮食适时收割,颗粒归仓。组织发动群众搞好冬春作物生产。完成区、乡下达的各项冬春作物种植任务。

4、协助村干部实施好各级各部门在中华村启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实用科技培训等项目,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5、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认其分析思考,积极撰写不少于1篇的有关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四阶段:2012年1月初至2012年3月上旬 工作重点:

1、配合乡和有关部门年度在建项目建设工作。

2、帮助村“两委”做好2012年度项目建设建议。

3、配合村干部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和冬春种作物中期管理工作。

4、协助乡和有关部门做好各项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

5、积极向后盾单位和各级有关部门联系沟通,汇报工作,千方百计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效。

6、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和党支部、共青团、民兵、妇女及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等各项工作。一是广泛宣传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猪、牛粪堆放,村内及村周边一公里以内严禁露天堆放猪、牛粪。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家各户在屋前屋后及可种树的山坡种植果树、经济林,既绿化、美化村屯,又能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7、协助做好冬季征兵、护林防火、扶贪帮困、救灾抢险等工作。

8、帮助村委会做好2012年春耕备耕工作(农用物资到位、相关科技培训、落实种植面积等)。

上一篇:培训中心办公室工作计划下一篇:模拟课堂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