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拼盘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精选6篇)
1.“水果拼盘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篇一
活动目标:
1、欣赏蔬菜、水果品盘的艺术美。
2、初步学学会利用不同水果、蔬菜制作拼盘。
3、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蔬菜、水果拼盘的`经验和乐趣。
活动准备:
1、蔬菜水果若干种、安全剪刀、盘子、牙签等。
2、材料配套:各种蔬菜水果拼盘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蔬菜水果都丰收了,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秋天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果蔬的认识,我开展了这次亲子活动――果蔬拼盘大比拼的亲子活动。非常高兴大家都很踊跃的参加了这次亲子活动。也希望我们这次的亲子活动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二、欣赏拼盘。
1、引导语: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一些果蔬拼盘(出示图片),并让幼儿说一说你喜欢哪个拼盘?为什么?
2、组织亲子观看各种蔬菜水果的拼盘图片。
3、教师小结:果蔬拼盘的制作,就是要把各种蔬菜水果切成各种形状,然后放在盘子里摆出各种美丽的造型。
三、制作拼盘。
1、亲子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果蔬拼盘。
2、教师边观察边指导,边提醒亲子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以及注意亲子之间的合作,尽量让孩子动手操作,特别是在摆造型的时候,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
3、要求亲子为自己完成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并贴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置在展示台。
四、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美工区画出自己的蔬菜水果拼盘。
2、引导幼儿思考:蔬菜水果除了可以吃、可以做成好看的拼盘以外,还可以做什么。
2.“水果拼盘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一高二年级使用的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4章第二节“网站建设”, 该课本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本节内容是继网站规划、网站设计后网站制作的关键一节。本节课侧重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网站设计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 而且有利于学生利用表格及其属性设计网页, 掌握表格嵌套方法及网页模板, 提高网页制作效率, 为以后学习动态网站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关于网站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上节“了解与设计网站”知识的讲解, 学生对网站概念有了基本认识, 了解了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 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水平不一:有的学生对网站制作知识只有初级水平, 而有的学生已经能制作个人网站, 并且已经在网上申请了免费空间进行了发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大部分不会制作网站的学生为主体, 对于那些水平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引导他们注重网站的策划与设计。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1.学生电脑接入互联网;2.学生电脑安装软件:photoshop、frontpage、flash等;3.学校网站网址, 学校风景、学生活动等图片、视频、文字素材。
学生准备:小组成员访问校园网、互联网, 收集建站所需的图片、音频、视频、文档材料。
四、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 利用表格定位网页;
2.掌握网页中表格的制作方法、表格属性的设置方法以及单元格的修饰与编辑方法, 表格嵌套的设计方法, 并会添加网页元素;
3.使用模板的方法来制作风格统一的网页。
(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对比学习法,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通过用表格结构设计网页,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格的作用、功能及网页设计方法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 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规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表格布局网页对象活动, 进一步掌握各种不同对象属性的设置方法和规律, 体验创造的快乐;
2.在合作实践过程中, 培养学生合作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大胆构思、自主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美感, 体验创作后的成就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表格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表格定位网页。
(二) 教学难点
1.表格的嵌套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2.使用模板的方法来制作风格统一的网站。
六、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学生特征, 结合其认知水平,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为主,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结合任务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以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教为辅的教学理念,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带着任务, 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气氛中, 根据自已的需求, 完成网站的规划、设计与制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巩固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本节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压制个性发展的“一刀切”现象。
教学评价环节,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评价中展示自我、学会评价他人, 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3.制作水果拼盘作文 篇三
今天,老师走上讲台说:“我们制作水果拼盘的课马上开始,同学们都带水果了吗?”我们兴奋地答道:“都带了!”接着,我们就开始制作了。
我和我的同桌一组,我们带了三种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它就像一个红扑扑的小脸,有紫盈盈的葡萄,像一个个紫色的水晶,还有圆圆的红枣,像一个个红宝石。做水果拼盘的时候,我们把苹果用水果刀切成一片一片的。接着,我们把切好的苹果放在了盘子上,我一下就闻到了苹果的清香。我忍不住立刻吃了一片,酸酸甜甜的,真好吃!我们一边吃,一边做水果拼盘。我把一片片的苹果摆成了一条小鱼,红枣做它的眼睛,把其他的水果围在了小鱼的旁边,这样就做好了。
在评比的时候,我们只得了三等奖。虽然名次不太好,但是这节活动课真有趣。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课,我一定要更努力,争取取得一等奖。
4.制作水果拼盘作文 篇四
今天晚上,我啃着大苹果,突然想做水果拼盘。可是家里只有这么一种水果,怎么做呢?我灵光一闪,要不就用苹果拼只大螃蟹怎么样?说实在的,做不做水果拼盘,苹果吃起来都是一样的。可做的过程才是我觉得好玩,这也是我想做的真实原因。
说做就做。材料很简单,一个苹果,一个水果盘和一把小刀。苹果不用削皮,直接切下三分之一来当“大螃蟹”的身体。再把剩下的三分之二切成10个半圆形的苹果片。“你们”猜猜这是“小螃蟹”的哪个部位呢?答对了,是八只蟹脚和一对大钳子。在这10个半圆形中取相对稍大的两片,用小刀分别刻出一个锯齿状,这就是“大螃蟹”的大钳子了。因为螃蟹的攻击与防身都靠这对大钳子,所以肯定得刻的足够尖足够锋利才威武。接着在苹果心里挖出两颗苹果籽,摆放在“小螃蟹”的身体上,这是两颗闪闪发光的眼睛了。最后一步是把“小螃蟹”的身体、脚、大钳子拼在一起。我把其中四只脚像打开的扇子一样摆放在身体的左侧,另外四只呢,跟左侧的对称摆放在身体的右侧,两只大钳子摆在有眼睛那头的身体前侧。
好嘞,水果拼盘完成了,好一只活灵活现的大螃蟹。
5.制作水果拼盘作文 篇五
一层:先拿一个比较大的盘子,用水洗干净,然后把一个火龙果切成数块,把一个杨桃切成正规的几块。将火龙果均匀的摆到盘子的1/4面积里,而把切好的杨桃暂时放到案板上备用。将一个桃子切成数块,再把切好的桃子摆到盘子的1/4面积里。
二层:把樱桃除去叶柄并撒满盘子的1/2面积。把一个苹果切成数块,把苹果摆在盘子上方的1/4,同时把一个香梨也同样切成数块摆在盘子上方的1/4,然后再将桔子、无花果、圣女果和猕猴桃都切成数片,摆在盘子上方的二分之一面积处。
6.矫形鞋垫的设计与制作 篇六
人类的足部就是身体的“基石”, 足部稳固,其上的躯干、关节、脏腑才会稳定和健康。这就像楼房的地基, 只有打好地基,盖得房子才坚固。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病痛被证实是由于足部结构的不稳定而引起的。
人的身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行走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但是当环境不能为足部提供所需要的表面代偿,身体就会重新做出调整,允许足部旋转、内侧塌陷、压平足弓等形成代偿机制,尝试获得与地面的接触[1]。 但是,这种代偿机制会导致足部在步行过程中不稳定,会对身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引起各种病痛。因此, 需要使用一种支撑面来改变坚硬路面,从而适应足部形状,矫形鞋垫就是较好的选择[2]。
依据生物力学设计和制作的矫形鞋垫,可以通过改善足底功能,缓解足底压力,最终达到矫正足部畸形和缓解足部疼痛的作用。矫正鞋垫在欧美国家使用较为流行,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晚,尚处于发展阶段。
1矫形鞋垫概述
矫形鞋垫 ( orthopaedic insole) 通常是指放置于鞋内的用来保护、支撑或改善足部功能的一种装置,属于最常用的足部辅具。其作用是通过对足弓的支撑,可以矫正和改善行走的步态和姿势; 通过重新分布足底压力,可以保守治疗足底的一些疾病。矫形鞋垫还可以通过改善下肢力线,预防老年性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通过调整足部接触地面时的角度以及承重位置点的改变,使人在站立、行走、跑跳时感觉更加舒适、更加有效[3]。
矫形鞋垫按照制作方式可以分为3种: 预制型、定制型和 定制 - 模制型[4]。
1.1预制型矫形鞋垫
预制型矫形鞋垫是指大批量生产的、不经修型可直接给患者使用的各种预制型的足部矫形构件,仅用于给足的特定区域或全足提供一定的支持或减震作用。其特点是方便选配,而且价格比定制和定制 - 模制型便宜。
预制型的矫形构件有以下几种。
1.1.1贴片
按照粘贴方法分类,贴片可以分为外贴片和内贴片,外贴片可以直接粘贴到矫形鞋垫的底部,内贴片需要将矫形鞋 垫正面外 层材料研 磨后使用。
按照粘贴位置分类,贴片可以分为前足贴片、后足贴片。前足贴片用于矫正前足内翻或外翻,后足贴片用于矫正后 足内侧旋 前及后足 外侧旋后。
1.1.2局部垫
( 1) 跖骨垫
跖骨垫被放置于接近跖骨头的位置,其作用是将压力从跖骨头转到跖骨轴。用于治疗前足或横弓存在的问题。
( 2) 跳舞垫
跳舞垫是用来减轻拇趾关节负荷的一系列趾骨垫。用于治疗如拇囊炎或拇外翻。
( 3) 神经瘤垫
神经瘤垫是放置在足底跖骨头之间的小而窄的跖骨垫。用于增加跖间空间,缓解跖间神经瘤或跖骨滑囊炎引起的症状。
( 4) 足掌垫
足掌垫放置在跖骨头远端,起减震作用。
( 5) 足弓垫
足弓垫放置在足弓内侧,起支撑和缓冲作用。
( 6) 骰骨垫
骰骨垫放置于骰骨下方,可以抬高骰骨内侧缘,起到分散足底压力的作用。
( 7) 足跟垫
足跟垫覆盖在后跟杯上,起缓冲作用,用于增加后足减震性,治疗足底筋膜炎。
( 8) 马蹄形垫
马蹄形垫是围绕着后跟外缘的U形垫,可以在后跟中心区创建了一个凹槽,以减轻跟骨负荷,用于治疗跟骨骨刺或跟骨滑囊炎。
1.1.3凹槽
鞋垫材料表面有凹陷,以减轻某些特定区域的负荷。例如放置于舟状骨和跖骨下方的足底筋膜槽。
1.1.4展边垫
( 1) 内展边
内展边是指沿着矫形垫内侧缘的延伸材料,可控制脚的运动。用于矫正足旋前、扁平足和稳定跗间关节和距下关节。
( 2) 外展边
沿矫形垫外侧缘的延伸材料。用于矫正足旋后、高弓足和防止踝关节扭伤。
1.1.5挖槽
( 1) 第1跖趾挖槽
第1跖趾挖槽被放置在第1跖趾关节下或在对应的矫形垫区域挖槽, 使足旋前,有利于第1跖骨的跖屈。 用于治疗拇囊炎和前足旋后。
( 2) 足跟骨刺挖槽
足跟骨刺挖槽被放置在脚后跟中心区域或在对应的矫形垫区域挖槽。 用于治疗跟骨骨刺。
1.1.6补缺垫
在足部前端截趾后空余的区域放置补缺垫,以弥补缺损并托起足弓。 如鞋的内底、大底间改用通长、加硬的钢板或鞋后跟前缘向前延长至跖骨残端之后,这样既可以减少残足末端承重, 改善足底承重功能,又能防止鞋的变形。
1.1.7延伸垫
( 1) 莫尔顿延伸垫
莫尔顿延伸垫放置在第1跖趾关节下,限制拇趾的运动范围。用于治疗锤状趾和拇囊炎或拇僵硬。
( 2) 反莫尔顿延伸垫
反莫尔顿延伸垫放置在第2 ~ 第5跖趾关节下,增加拇趾运动范围。 用于治疗拇囊炎、籽骨炎和前足外翻畸形。
( 3) 内翻延伸垫
内翻延伸垫放置在前足区域下, 外侧较厚、内侧较薄。用于治疗前足内翻。
( 4) 外翻延伸垫
外翻延伸垫被放置在前脚掌区域下,内侧厚、外侧薄。用于治疗前足外翻。
1.1.8后跟垫
后跟垫可以粘贴在矫形垫后跟底面,作用是提高跟骨高度。也可以是独立楔形鞋垫,不贴在矫形鞋垫上,用于矫正先天或后天的长短腿或治疗跟腱炎。
1.1.9深后跟杯
深后跟杯用于增加鞋跟杯的深度,为过度内旋足增加稳定性。
1.1.10跖骨垫
跖骨垫置于跖骨头后方,可以分担跖骨头的压力。
1.2定制型矫形鞋垫
定制型矫形鞋垫一般包括一个预制型的基础构件( 见1. 1) ,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对预制矫形鞋垫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
1.3定制-模制型矫形鞋垫
有些复杂类型的足病,尤其是临床用于医疗矫正的患者,其足的特点和病情类型比较复杂,需要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做,即需要特定的矫形鞋作为配合,矫形鞋内需要预 留出模制 的矫形鞋 垫空间[5],以方便放入定制 - 模制型矫形鞋垫。
2足部生理结构及常见疾病
2.1足部生理解剖结构
足部可分为后足、中足、前足3部分。后足是由距骨和跟骨组成,是踝关节最重要的部分; 中足由7块小骨头组成; 前足为跖骨以下部分[6]。
踝关节主要由包围距骨的3个关节面组成: 胫距关节、距下关节、距舟关节。其中最重要的关节就是介于距骨和跟骨之间的距下关节,主要提供踝关节之内翻和外翻的运动[7]。
距下关节为了要应对行走时足部形状的改变,呈现S形立体交叉的关节面,其关节轴线为从内侧前上方,向外侧后下方倾斜。因此距下关节的关节活动主要沿着轴线,自然产生旋前和旋后2种动作。
2.2常见足部疾病
人类的双足除了负载自身的体重外,还要适应行走、跑、跳跃等动作,并且还承担身体所背负重物的重量。
在正常行走的情况下,每迈一步, 足部要承担相当于自身体重3 ~ 4倍的压力,每天每只脚要承受大约100吨的压力。尤其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外在的美丽,而足部美丽是外在美的基础。所以,人们尤其是现代职业女性通常会选择鞋头尖、鞋身窄、鞋跟高的鞋来衬托自己的线条美。岂不知这样是给自己的双足上了“枷锁”。
由于选鞋不当引起的足部疾病非常多见。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常见、最困扰人们日常生活及最为足踝科医师所重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疾病: 跟痛症、嵌甲、胼胝体和鸡眼、拇外翻畸形、平足症、痛风、糖尿病足、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和类风湿关节炎。
3矫形鞋垫的设计与制作
以下重点介绍定制型和定制 - 模制型矫型鞋垫( 简称矫型鞋垫) 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1前期准备
3.1.1确定潜在病因
矫形鞋垫的成功设计与制作与医生治疗足部问题的经验有关。足部彻底的生物力学检查以及步态观察是确定潜在病因的重要途径。
专业医生要对包括第1跖趾关节和踝关节的位置、足弓高度、后足内翻或外翻等情况做出评估。一旦确定病因,医生必须确定治疗目标,如减少痛苦,重新分布足底压力,改善患者足部功能,缓解或阻 止疾病的 进一步发 展[8],为矫形鞋垫的制作以及选取材料提供 指导。具体包括 以下几种 检查。
3.1.2整体姿势检查
整体姿势检查需要检查站立时正面与侧面,双侧肩高度,双侧骨盆高度,骨盆侧面倾斜程度,颈椎至腰椎外观,脚长检查及俯姿、卧姿检查等。
3.1.3足部生物力学检查
足部生物力学检查包括足部外观 ( 足底形状,骨骼排列,关节外观) ,脚趾与足踝关节活动度和足底压力检查等[9]。
3.1.4步态观察分析
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正常行走涉及多个系统的协调合作。骨骼、神经、肌肉系统发生病变,很容易表现为步态异常。所以,步态观察分析在临床诊断和评估骨骼、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步态分析观察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方法,是下肢功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明确步态异常的机制和原因,获得定量的步态数据,选择最优治疗策略,以及评价康复疗效[10]。
步态观察分析又可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
(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从前、后、侧3个方向,通过目测观察病人在行走过程中关节、肌肉、骨盆的运动情况以及姿势的协调性。
( 2)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一种直观描述步行过程中肢体运动的量化检查与分析手段,为临床评定下肢功能状态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途径[11]。
3.1.5获取足部造型
捕捉患者的足部造型对于矫形鞋垫的制作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足部模型可以用石膏、玻璃丝袜、泡沫块或石蜡得到。
脚的正确定位,如距下关节中立位置的确定,对于制作精确的足部模型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定位的任何偏差,都会影响 足部模型 的质量和 效果[12]。
3.1.5.1传统方法
( 1) 脚型数据采集
在制作足部模型之前,需先采集脚型数据。常用的方法有足印法和足部照相评估法。
足印法所获得信息主要是足底形状和压力分布情况,缺点是无法得知骨骼排列情形、前后足关系,以及骨骼代偿方式,而且精确性不足、测试过程繁琐。
足部照相评估法的优点是定位快速,同时画线与照相,缩短测试时间。 不仅方便被测者查看自己足部的问题,也利于医生将档案储存于电脑,作为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统计、病情讨论的参考。
( 2) 足部模型制作
石膏模型铸造是一种最常见的足部模型制作方法。病人呈坐立位,腿部伸展,将浸过石膏水的医用纱布裹在足部表面。在石膏未干前,轻轻地推动第4和第5跖骨头,使距下关节处于中立位置,且必须保持这个中立位置直到石膏硬化。然后取出足部留下的阴模,做适当修改。
实践中还可以使用生物发泡材料制取足部模型,这种方法清洁且耗时少。患者同样也是坐着,大腿与地面平行,膝关节弯曲90°角,小腿垂直于地面。将患者的脚轻轻地放在泡沫的中心,临床医生稳定患者的足踝,慢慢向下推病人的膝盖,迫使足部压进泡沫材料。在足部脚趾上施加额外的力,使脚跟、前脚掌、脚趾压到相同的深度,之后小心地从泡沫里抬起脚,就产生了阴模。
不管是哪一种铸造方法,紧接着都是用石膏填充得到阳模。当石膏硬化后,可以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修改, 磨平或去除石膏上的凸起或凹陷,为手工加工 矫形鞋垫 提供足底 原始形状。
3.1.5.2数字化方法
由于人体足踝部的外形曲面非常复杂,高精度的三维立体扫描仪可以实现对足部形状的扫描和存储。
3D立体扫描技术是近20年内才发展出来的新技术,立体扫描仪可以将足部曲面形状保存,可用于科学研究,辅助医师临床诊断,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
矫形师可根据扫描的脚型数据, 配合鞋垫设计软件及CAM设备,量身订制矫形鞋垫。
图1为IQube 3D( 英国Delcam公司) 激光扫描仪,功能强大,易于使用, 精确高效,性能可靠,可应用于矫形鞋垫设计、医疗等领域。它可以支持全负重、半负重或无负重足底扫描。
图2为Techmed 3D ( 加拿大Tech Med 3D公司 ) 手持式扫描仪,主要用于评估各种足部疾病,以及保留足形3D影像资料,用于定制鞋与鞋垫设计。
3.2鞋垫材料选择
矫形鞋垫可供选择的材料范围很广,许多材料或材料的组合可以满足制作矫形鞋垫的性能要求,如密度、硬度、耐久性、耐曲挠性、耐磨性、弹性、 反应温度和刚度等。常用材料包括聚乙烯泡沫 塑料、乙烯醋酸 乙烯酯 ( EVA) 、皮革、软木等[15]。
根据硬度不同,这些材料可分为硬式、半硬式和软式,具体选择要依据检查结果与治疗目的而定。对于僵直性骨骼变形,治疗目的主要为调适,应选择软性材质,主要功能是减少剪切力、分散压力、减轻疼痛等。
对于骨骼仍维持相当柔软度的变形,治疗目的主要为矫正功能,应选择硬性或半硬性材质,才能控制足部非正常的动作。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发生小误差,也很容易造成医源性伤害。变形越严重的病患,越无法接受硬质鞋垫。因此这些患者可以考虑先穿较软材质鞋垫,待适应后,再改穿硬质鞋垫。新开发的鞋垫大多倾向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材质制作,同时兼顾矫正与减压等功能。
3.3鞋垫建模及加工
对于定制 - 模制型矫形鞋垫,传统方法是将热塑性材料加热后套在足部石膏阳模上,通过抽真空设备定型。 但这种制作鞋垫的方法不够精确,且制作过程耗时较长。
目前,矫形鞋垫的设计可以通过专业软件来完成,比较成熟的专业鞋垫设计及加工软件如英国Delcam公司的Orthomodel & Orthomill矫形鞋垫设计加工系统和德国Pedcad公司的鞋垫CAD设计及加工系统。同时,也可以使用通用的3D设计软件( 如犀牛) 进行鞋垫的设计。设计时,将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得的脚型数据导入到软件中,根据不同的足部疾病,进行鞋垫的建模[13]。
在鞋垫造型设计中,专业软件的优点在于渲染效果好,在设计结构线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观察到脚型,且可根据足底复杂曲面,自动生成与之较为贴合的鞋垫造型,方便设计编辑。 缺点在于对电脑硬件要求高。通用设计软件( 如犀牛) 的优点在于对线的编辑及关键点的捕捉操作很流畅方便,占用电脑内存空间较小,缺点在于建模步骤较为繁琐[14]。
使用软件完成矫形鞋垫的建模后,还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加工过程,观察鞋垫的加工效果。如果无需修改,就可以直接连接到相应的加工软件中,产生加工的刀具路径。最后,在选取的合适厚度、硬度和尺寸的材料上, 使用雕刻机加工制作矫形鞋垫。
4未来发展趋势
实现科学化、数字化、个性化、高效地设计制作鞋垫,是矫形鞋垫的未来发展方向。
科学化是指矫形鞋垫的设计要基于足部生物力学和人体步态生物力学特征,在确定患者的病因,明确治疗目标后,选用合理的材料制作适合患者的鞋垫。
数字化就是在确定脚的形态方面使用新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矫形鞋垫的设计还有可能纳入传感器来确定步速,鞋内腔的温度、湿度,足底压力或足部受到的剪切力等相关信息。这些传感器可以在反馈信息达到有害水平时提醒患者。
个性化是指不同的患者脚部病症可能不同,即使病症相同,但病因也有区别,所以个性化定制矫形鞋垫可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高效是指如何尽可能减少矫形鞋垫的设计时间,更快、更精确、成本更低地制造出适合客户脚形的鞋垫,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打印原材料成本的逐渐降低,未来亦可使用3D打印机实现鞋垫的加工,质量更容易保证。
5结束语
矫形鞋垫的设计基于许多因素。 先要确定患者足部病因和治疗目标, 再决定使用预制、定制还是定制 - 模制的鞋垫。
【“水果拼盘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第8课水果拼盘教学设计10-29
我做的水果拼盘作文02-02
水果拼盘作文08-29
水果拼盘日记10-08
水果拼盘中班教案11-27
儿童水果拼盘课件12-21
水果拼盘大赛总结01-18
综合实践活动水果拼盘06-20
水果拼盘大赛主持稿10-03
水果拼盘策划书终极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