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2024-09-08

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精选12篇)

1.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篇一

教学案一体化学习总结与反思

高三英语张玉萍

通过学习教学案一体化的相关材料,我对教学案的编写和运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高三英语复习课学案的编写与运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希望通过学习和思考,能够将一些好的做法继续坚持,把一些存在的问题深刻挖掘,改进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三复习课学案的编写集合了全组老师的心血和智慧。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今后应该继续坚持的做法。

首先,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高三英语复习课学案的设计也是坚持这个原则。在编写过程中,各位老师精心设计,都在问题的设置上精心设计筛选,反复揣摩,不仅在学案中要体现正在复习的单元的重点词汇, 短语, 语法和句型,而且在每一道习题的题干里都再现了之前复习的各单元的重点句型,易错词用法,易错重点语法项目,目的就是通过不断重复再现重点知识,让学生形成较为持久的记忆。所选习题也能准确抓住学生的难点易错点,精准地再现了重点知识。

学生根据复习用书先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总结,再根据习题检验学习效果,最后老师检查学习成果, 进行精讲精练。总之学案中的各个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努力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

其次,在学案的实施方面,我们也是遵循了学习材料中建议的过程。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高三复习课学案我们都做到了全批全改,学案完成后,我们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课上针对疑难问题精讲精练及背诵。这样避免了复习课中学生被动学习,枯燥乏味的状况。

当然 , 经过学习和反思,我觉得我们的学案的编写和运用在四个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提高。

首先,在复习课学案的编写方面,存在着学案编写习题化以及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这样的误区,即:重视知识的检测,忽视导学的过程,学案的梯度化,分层化设计不够。

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学案决不能设计成另外一份额外的作业,或又一份“练习册”,“学案导学”绝对不是教学内容习题化,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比如在复习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时,我们偏重于呈现语法知识,重视考察检测,而忽视导学的设计。我建议以后学案的编写要适时添加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导学过程,比如,学生复习某些较难理解的语法项目时,可以呈现经典例句,并就语法分析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自主归纳总结,然后根据习题自我检测,教师再根据批改学案后发现的问题加以点拨和讲解,学习由易到难,易于让绝大多数学生接受。

其次,我认为以往学案的编写中对于课前预习导学这方面重视不够。

学案教学模式有五大环节: 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回顾我们的学案,对于课前预习导学的设计安排,以及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各班普遍存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预习环节对于分层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案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适合他们相应水平的预习任务。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一部分学生可以选做提高题,要求学生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解决。以往我们经常忽视预习环节的任务设置,这样就不能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一批基础较差的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于学案中预习环节的完成,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学校提出了可以通过作业前移,重点落实预习导学任务,提倡在学科自习中,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环节中布置的自学任务,以此促进课堂效果。

我建议今后我们的学案编写一定要重视预习导学环节。通过设置分层的预习任务,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的空间,让落后的学生找到自信。要在学科自习中,给预习环节留出时间,切实落实预习任务的完成,以此提高课堂效果。

三,编写学案时一刀切的问题。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写学案没有考虑到某些特殊班级的差异。进入高三一轮复习以来,各班用的是相同的学习材料和统一编写的学案。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于励志班和体育班来说,就存在吃不够或消化不了的问题。学案虽然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学案的使用却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真正使用时,由于不同班级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所以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否则励志班起不到拔高的作用,而体育班的学生则跟不上,吃不消,忽视了基础的落实。二是同一份学案编写时的梯度以及分层考虑不够。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没有明确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种一刀切的学案也不利于全体学生进步的目的。

所以,我建议教师设计学案时不仅要考虑到班级之间的差异,也要考虑到班级内部的差异。争取编写出有层次有梯度,既要兼顾基础,循序渐进,又要提升能力,挖掘深度的学案,让绝大多数学生共同进步。各位老师也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认真研究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领会学案的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加工改进,进一步完善学案,让学案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

四.在试卷讲评课方面存在着重“讲评”,轻“探究”。

在高三上试卷或习题讲评课时,我们总认为安排时间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内容以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使分组布置任务,学生主讲,也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够,或参与范围过窄的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我建议我们的讲评课学案设计应尽可能地针对正答率较低的问题,找到学生的出错根源,设计出相应的任务,也就是编写一篇针对试卷出错点的一篇导学案,包括相应的检测题和巩固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更正,自己总结。教师批改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学生主动学习远远比被动式的填鸭效果好很多。

以上就是我认为在今后的学案编写和运用中应该改进的地方。总之,我们要通过教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我们陈旧的教学观念,重教轻学,包办代替的教学方法,设计好“学案”,让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

2.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篇二

1.以学生为中心

在新课标指导下, 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中心思想明确、和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文章作为教案范例,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个人真实情感,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由于所学内容和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们在进行语文写作时, 也会注重写一些自己生活的感受的文章, 而不是仅仅写一些没有现实意义的、内容空洞的文章。其实, 任何人的写作都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 写作者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打动别人, 其文章才有生命力。现实生活就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庞大素材库和灵感的来源。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创作型的阅读, 先后挑选班级的几位同学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展开丰富的联想, 根据自己的理解再重新阅读, 这样一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物心理活动, 还学会了分析文章, 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2.以读带写

以读带写也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带动写作, 充分发挥课文对写作的导向作用, 读为写引路, 读为写创造条件。因此, 要写好一篇文章, 必须读好这篇文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 并不是什么难做的事, 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做适当的处理而已。”例如:学习鲁迅的《雪》, 这是一篇比较明快的散文, 景物描写生动细致, 用词准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诵这篇散文, 将这篇散文中的点睛内容指出来, 让学生品尝到其中的甜头, 进而可以取“我家乡的雪”做为本次写作题目,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提升其写作能力。

课文自身就是写作的例子, 是典型的范文, 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分析, 利用课文材料对学生进行多种训练, 训练方式主要为:改写、扩写、缩写以及续写。例如:将《五柳先生传》改为《我的老师》, 这种改写彻底将原文中的中心人物进行改写。形式的改写是指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 将记叙文改为说明文……例如:将《小石潭记》中的有关部分改为《门前小潭》, 通过这种改写, 不仅改变了原文的文体, 而且还改变了语言, 使学生对原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扩写是指对课文进行合理的拓展以及生发的训练, 从简单的句子扩写到段落的扩写, 最后到全文的扩写。 例如 : 学习《愚公 移山》后, 让学生以“愚公的智慧”为题扩写一篇文章。缩写与扩写相反, 就是对句子、段落以及全文进行缩写。续写是指将一篇已经写完的文章进行续写,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之后, 教师可以以《孔乙己之死》为题对原文进行续写, 通过续写不仅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 而且还能够提升写作能力。

3.以写促读

先读好文章, 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同时写作又可以促进文章的阅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这三种形式实现以写促读, 分别为先写后读、写评论以及写读后感。例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写这一类的文章, 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时, 再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审视,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评论是指在阅读课文之后, 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特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评论不同于读后感, 它是对文章内容、质量高低以及表现手法进行评价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之后, 学生对范进这一人物特点有着不同的看法, 对其评价有褒有贬, 让学生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 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的阅读。

3.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篇三

关键词:教学案;问题;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的安排或策划,是一种预设。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各地导学案学习的引导下,本着推进有效教学的目的,我们学校2008级实行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四年的“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中,我校的课堂都是以“教学案”为媒介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由于理念和经验的限制,课堂中存在不少误区,学校推行的“六要点”教学法理念得不到充分实现。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1.部分教师并未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存在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教学案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师、学生课堂角色的转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有些教师被迫放弃了传统的“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学生听课—课下练习”模式,但是并未完全接受“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而只是出于各方面考虑被迫采用了教学案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仍然是新瓶装旧酒,学生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仍然采用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在公开课、研究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效果非常好,但平时的教学中就穿新鞋走老路。

而另有一部分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忽视了

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成了旁观者。学生上课进行预习、讨论,然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答案展示,整堂课教师没有板书,学生对这节课只能说出一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根本上缺乏对教材内

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学生吃的都是夹生饭。

2.学案编写不到位,成为习题集或教辅书

教学案应该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而习题则是检

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因此,习题可以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应该成为全部。但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案”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所以,他们在设计“教学案”时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只是把教材以问题、习题、知识点等罗列在一起,认为这就是“教

学案”。

3.教学案的编写整齐划一,体现不出任何的层次感和个性化

教学案的编写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和学情,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学案,让优秀生感到挑战,中等生得到激励,后进生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有所得。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通过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学案,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所有的班级都是一模一样

的。缺少了教师的自主备课,用起来很不方便,另外,对学生的层次体现的不到位,导致优秀生感觉太简单出现吃不饱,而后进生却感到吃力,教学的进度就受到很大影响。

4.教学案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落实不到位

教学案教学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学案中“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呈现。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合作学习几乎成了优秀生的阵地,他们的反应速度快,理解快,在学习中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其他同学丧失了自主思考的机会,并且造成了依赖。而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摆设,并没有实现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要求。

二、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但如果希望“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主体,让教师成为

主导

“教学案一体化”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课前和课中对教师给予的学案的预习和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通过讨论对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深入了解,从而掌握知识。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从教育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要求出发,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启迪。在教学案教学中,教师在宏观上起着引导和指引的作用,通过教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对高中物理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中,通过杂技节目“水流星”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流星”表演中,杯子中的水没有溢出?是不是任何情况下水都不会溢出?达到什么条件水才能不溢出?水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既有情景的引入,又有一系列的问题的指引,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展开小组讨论,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2.科学设计教学案的结构和栏目,体现出层次性

一份好的教学案,必须要有好的结构和栏目。教学案是课堂的预设,要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很好的统一,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案栏目。发给学生的教学案,都是教师的教案,然后从教案出学案,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案栏目除了传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回顾、知识结构等栏目外,还可添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栏目,像小组讨论、探究,教师点拨、教师(学生)反思等,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在题目或问题的设计中,体现出层次性。

3.高度重视随堂检测,关注学困生

在使用“教学案一体化”过程中,每节课都要进行随堂检测,检测的内容可以是這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一道习题,也可以是教学案中的一道例题,总之要能反应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一定留给学生做当堂检测。随堂检测是指对全体学生当堂达标情况的全面检查,可采用口头测试、书面测试等形式,可以是快速问答、多媒体小检测、小组讨论等。可当堂给出答案,也可收取批改,要多关注及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矫正,使其达标。

4.精心打造教学共同体

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六要点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时效、活力”,打造有效课堂。这其中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多了,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也多了,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学习小组的构建中,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搭配,设置合理的小组安排,无论是同质异构还是异质同构的成员搭配,都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上课回答问题的规范,如何回答问题,如何进行小组展示,如何倾听,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等,所以,这些学习不但是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的成长,教师学会发挥主导作用,调控课堂。

综上所述,教学案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是通过教学实践引发

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刘俊敏.编写学案需要注意的三个关系[J].现代农村科技,2009(10):44.

[2]王步勇.对“教学案一体化”之浅见[J].教学与管理,2002(19):39.

[3]陆建源.“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探究[J].教师论坛,2007(6):15-17.

4.汽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四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容

(一)划分教学模块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和职业鉴定规范为依据,在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汽车新技术5个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子模块,每个子模块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再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2个机构和5个系,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系、点火系7个子模块,在曲柄连杆机构子模块中再分设3个课题,即缸盖与气阀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在底盘模块中,分设4个系,即传动系、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在传动系子模块中再分设4个课题,即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机构、驱动桥。教师的备课、教学均是围绕模块和课题来进行的。

(二)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一体化。在实习车间布置一个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和讲解零部件的构造、作用、原理及其在汽车上的位置,并利用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演示汽车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及过程。

(三)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一体化。将《汽车构造》、《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修理工艺》、《汽车拆装实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电气设备修理工艺》、《汽车电气设备修理实习》等专业课合并为一门汽车维修专业课。每位任课教师在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和职业鉴定规范为依据,根据划分的模块自己编写配套教材和课件,实现教材一体化。(四)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除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工以上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五)理实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操作课一体化。按传统的教学过程,专业课程跨度较大且重复,教学效率低。而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如学习“变速器模块课题”时,在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的情况下,第一步进行理论讲解并用课件演示变速器的构造、作用以及工作原理,第二步进行变速器的拆装实习教学,第三步进行变速器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的讲解和演示,第四步进行变速器修理工艺的讲解和演示,第五步进行变速器的整体装合实验及总结等。这样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根据模块内容多少设定教学课时,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认识,及时提出问题,对个别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较为牢固。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体会和成果

(一)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理论课和技能操作训练课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拆装、维护排故到修理工艺,缩小了注意目标,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有效记忆方法,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整体上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有利于教学中不断融入有关汽车技术方面的新知识。而对于每一模块采用综合化的组织,即将每一机构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综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模块的知识和能力,保持某一方向知识的完整性。课程结束时,再安排汽车整体拆装、维修、调试和故障诊断的集中实训。此时,学生的技能会由量变引发质变,产生飞跃,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材设计不同的案例,用以反映各种情境的教学,可以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讨论和评判在完成教学课题时出现的问题。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关配套工作和努力方向

(一)编写配套材料依据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选用和编写“模块式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同时,专业基础课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偏重联系本专业的案例教材,要求专业基础课教师尽可能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到每一个实际案例中讲解。如在讲解“机械基础”中齿轮传动一章时,除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还要联系应用到汽车变速器、主减速器及差速器中;讲解凸轮机构时,还要能联系应用到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中。

5.“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研究 篇五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为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不注重实践教学,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等问题,我院提出了“课上有触动,课下有行动,内化思想,外化行为,厚德强能,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把“教学做”一体化贯彻到思政课教学中。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做 一体化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三大主张之一(其他两个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认为“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这种思想正切中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主要通过课堂和课外实践两个载体来实施。

一、营造活跃的主体课堂,让学生动脑动手

(一)以主题作业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在教学中导入若干个主题作业,学生以这些主题作业为载体,践行课堂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主题作业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主题从所授内容中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实践性、职业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达到这一要求,我们从教材中选择了九个主题作为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分别是:调查新生对大学新阶段的适应情况;我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设计;身边的爱国主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做个讲诚信的人;法律维权在行动;制止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主题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通过调查、采访、交流、讨论等实践形式,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示作业成果,实现了知识传授、行为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做边悟边得

1、模块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设置了五个教学模块:即焦点播报、典型案例、你言我语、哲理名言和视频点评。通过直观感知和热烈探讨,起到净化思想、触动灵魂、转化行为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内化思想,外化行为”的课程理念。五个教学模块自由组合、灵活运用,以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2、反串授课法

反串授课法就是师生进行角色互换。此方法旨在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选择难度较小的章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的备课,组员间相互讨论和交流,集体备课,最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讲授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随时发问。教师根据学生讲授的情况,进行点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整体知识结构,此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过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3、讨论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可以大量搜集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明是非、辨美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4、案例评说法

本课程提供了大量来源真实的案例供学生阅读分析,经过剖析各种案例,让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同时案例评说又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素质提升能力

1、强化实践教学,注重道德行为的养成

教学内容中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红色参观、校园督察、志愿服务、社团活动,感恩教育、责任担当六种实践活动来进行。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弯腰行动”校内志愿服务一小时活动;“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文明交通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行 幸福回家路”汽车站志愿服务活动;“绿色使者”环保实践活动;“传递希望”无偿献血活动等。

2、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条件优越 1)育人环境好

我校是临沂市唯一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如:

1、五彩社团,彰显学生才华

2、书香校园,开启智慧之门

3、文化风景,一路精彩纷呈

4、“从我做起”,勇于担当

5、“感恩教育周”,与爱同行

6、“秀出真我”,展现青春风采

7、树立榜样,升华精神境界

8、争做志愿者,提高责任意识

9、加强红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这些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良好育人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思想境界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2)设施齐备

学院有充足的多媒体教室、有文化气息浓郁的美丽校园、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宽敞明亮的学术报告大厅以及设备一流的演艺舞台,为校内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3)理论与实践零对接

为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高,外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我们在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区、校园周边设立了多个志愿者服务和勤工助学岗位。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了奉献、爱心、责任的真正含义,提高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贯彻了“厚德强能,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

4)加强德育基地建设

为强化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感染力,本着立足学校驻地,服务周边社区的宗旨,我校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建立起一大批德育基地,学生定期到基地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效果良好。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自规划建立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莒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罗庄区盛庄办事处幸福院、兰山区人民法院等五个德育实践基地,分别突出了爱国主义、敬业奉献、社会互助、法律意识四个主题。让学生在参观、体验、感悟中培养高尚情操。

3、实践教学全部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全面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全部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让学生动脑动手,把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从而贯彻“课上有触动,课下有行动,内化思想,外化行为”的教学理念,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示例: 1)制订大学生涯规划 2)“我的职业理想”主题演讲

3)制作“祖国崛起、家乡巨变”图片展PPT.4)表演情景剧:小刘的困惑

5)“孝亲敬老,感恩父母”做几件让父母感动的事,做成PPT 6)调查“校园不文明现象”

7)参加校园志愿服务,制作PPT.展示成果。8)写出恋人身上你喜欢的几个关键词 9)表演情景剧:我爱我家

10)观看行业道德模范事迹,撰写观后感 11)典型案件审理:格式合同 12)情景剧表演:老板让我作假帐

同时,为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选用以下项目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召开中国传统文化班级讨论会,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演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制作优秀文化图片宣传栏、优秀文化黑板报,鼓励学生提交一幅优秀文化作品,如画一幅国画,写一张毛笔字,做一张剪纸,弹一首琵琶曲,演一场京剧等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有根基的中国人,增强高职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防止国外文化输入引发的文化控制,建设文化强国,警惕文化殖民。

三、考核办法体现教学做的统一 改革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封闭式考试模式,采用答辩式考试法,教师在所学章节中选取能够考察学生应用能力的问题,让学生随机抽取,当场解答,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能克服机械掌握知识的弊端,又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期末考核中,我们尝试运用以下开放式题目:

1、立志高远,是不是意味着不做小事?试述其理由。

2、抵制日货是爱国行为吗?为什么?

3、比较洪战辉和马加爵不同的人生道路,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4、一个人的学历不如你高,能力不如你强,但却得到老板的赏识和提拔,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5、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等。通过这些开放式题目,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对于贡献突出、见义勇为或重大好人好事(如长期帮助孤寡老人,长期坚持志愿服务、较大数额的拾金不昧等),该学生可免考,成绩直接定为优秀。

考核办法体现了“教得好不如学得好,学得好不如做得好”的教学实效性考核,对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以实现作为考核标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考。

6.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篇六

一、一体化教学现状

以软件开发专业为例,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惯例做法是:①将理论与上机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②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③评价、反馈量规化。这种做法大大减少了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不少老师提出,在一体化教学定式下,虽然师生之间配合默契,但是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一体化的核心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是教师一体化和教材一体化。教材一体化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能否一体化,而教师一体化的核心是什么?教师一体化的核心在于能否把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否把简单的实操单元整合成具有系统性的实操流程,并把流程编成教材。

1.把理论转为实操,是实施一体化的基础。实操,顾名思义,就是实际操作。在定式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虽然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但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各个实施小组内都会碰到不同的问题,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如果教师对实操做不到胸有成竹,引导谈何成功?比如,在学生进行抽奖程序设计时,一定会碰到随机的问题:

①公式Int((upperbound - lowerbound + 1) * Rnd + lowerbound)是求取一个随机产生的整数,其中,upperbound 是随机数范围的上限,而 lowerbound 则是随机数范围的下限。

②下面语句使用 Rnd 函数随机生成一个 1 到 6 的随机整数。

Dim MyValue

MyValue = Int((6 * Rnd) + 1) ´ 生成 1 到 6 之间的随机数,Int的含义是取小数的整数部分。

③Randomize语句是用来初始化随机数发生器的,一般使用随机函数之前都先调用这个,如果你想让rnd函数产生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可以用以下这个表达式:

要产生11――99的随机数,可以这样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Integer

Randomize

a = Int((99-11+1)*Rnd+11)

Print a

End Sub

到这一步,似乎很完美了,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碰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何去掉已经出现过的数据。上面的例子不能保证11――99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只出现一次,这样的话,抽奖程序就不公平,显然,程序有漏洞。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把出现的随机序列放入一个数组中,每次放入前与之前的数据比较,不同就加入,相同则丢弃。其二,就是用列表框来解决,方法在撰写的文章《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实施》中描述过。

显然,一体化的基础,体现在理论转化实操过程中的细节和解决方案上,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解决方案必须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

2.把简单实操单元整合成系统的实操流程,是实施一体化的前提。很多学生纠结一个问题:每次小考的成绩很不错,到了大考,成绩总是不满意。原因在哪里?因为小考涉及的知识面窄,学生容易掌握,而大考涉及的知识面要宽,这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学生只掌握了简单的学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比如在设计交通灯模拟仿真软件时,一定会碰到时间判断的问题,也就是红灯多少秒后,亮绿灯,反之,亦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完成预备知识模块递减10至1。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Dim i,red As Integer

For i = 10 To 1

Red=red+1

Next

Print “ ”; “red =”; red

End Sub

但是在如何模拟交通灯的时候,学生却束手无策了。显然,交通灯的模拟比简单的累加要复杂一点,既涉及判断,又涉及循环的知识,并且红、黄、绿灯不断交替,且任一时刻只能一种灯亮。对于上述问题,不必忙于要求学生马上能解答,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观察交通灯的交替运行流程并做好记录。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了,探究能力提升了。

学生只会解决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这是对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最大的讽刺。学生在一体化活动过程中,教师虽然不是主角,但是教师具有把多个教学单元、知识模块整合成系统的实操流程的能力,是一体化教学成功的关键。

3.把系统性的实操流程编成教材,是实施一体化的依据。如果把学生比作巧妇,那么校本教材就是米。显然,校本教材的重要性、严谨性和系统性,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显然,教材一体化中,任务的设置、项目的配置必须具有科学性、代表性、扩展性。教材一体化的核心落在“体”字上面。①“体”是任务和项目。一体化教学是通过任务或项目教学活动的形式来组织的,因此,任务或项目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扩张性。在选择项目时,可以通过三人以上的备课小组讨论得到,切不可出现“眼外科手术实习医生拿到的是一把十字改锥”的问题。举个例子,某星期的一体化活动课目的是为了掌握数据库的精确查询,而任务设置中缺了主码和外码的探究谈论。②“体”是方法和途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

一本好的教材能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实操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还要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去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一体化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钻研项目,分析并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保持差、中、良、优各类学生的衔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归根结底,教师一体化才能教材一体化,教材一体化,学生才有目的、有方向,才能孺子可教也。

【参考文献】

1.李世满;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

.李彦荣 夯实“双师型”师资建设探索实践“一体化教学”《教育与职业》

7.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篇七

分层教学确实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也能从中得到不错的结果, 但是我们更应理性地思考一个问题:分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事实上, 我们在进行分层教学时, 要么在教学目标上放弃了一部分学生, 要么在分层教学的同时放弃一部分教学目标, 从而使学生学不到应该学到的知识, 学不到他们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和思想方法, 甚至可以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伤害。

二、“一体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体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 (即为同一层次的学生) , 把知识内容、形成、变化、关联、迁移、应用、思想方法、问题策略等形成一个整体传授给学生而进行的教学。强调两个一体:知识的一体化和学生的一体化。

“一体式”教学最大的一面就是保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可以从知识背景到知识应用形成一个链, 避免造成知识与思维的短链, 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今后的个体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准备与思维方法上。

“一体式”教学中的第二个一体就是学生的一体化。学生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 在排除智力障碍的前提下, 他们接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能力是相同的。学生最大的差异是在知识发散与创造能力上。因此, 课堂进行的基础教学完全可以把学生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学生一体化的另一个理由来源于实践:实施分层教学主要是考虑到差生, 那么差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差生到底是差在哪里?如果是智力差的话,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把知识点分层, 降低理解力的要求;如果是因为上课懒惰形成的差生, 那么我们即使降低到1+1, 他还是懒得去做。新进来的学生如果因为以前基础差造成成绩差, 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利用课前的设计问题来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在课前完全可以加上一个“知识准备”的环节, 利用2到3分钟复习或重提以前学过的且在这节课又要用的知识, 那么知识连贯性就能体现出来, 更把“一体式”教学中的知识关联结合进去了, 而且还可以把学生断链的知识链接回去。

三、“一体式”教学的课堂实践策略

在“一体式”教学中, 知识目标观是:知识的传授可以视为从知识的产生到知识的变迁为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传授学生的知识就是知识变迁的过程, 而非以知识内容为中心展开的。它是一个针线状结构的, 整个知识传播就是在线上一点点进行, 这是点状结构。这里的学生是站在直线外面, 是辐射状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一条线没有学好, 完全可以进行另一条线的学习, 它没有层次性和阶梯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知识的方方面面, 既有知识内容, 也有机会接触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这是一个完全的知识体系。现实中的差生往往只是考试成绩较差, 但不能表示他的各个方面能力都差, 他们在某一知识点上会产生障碍, 但是在另一知识面上又可能是一个强者, 因此“一体式”教学完全可以避免这些现实的发生。如在学习“统计调查”这节时,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 差生比优生更大胆地去调查, 更积极地去收集数据, 特别在制作表格中, 有时差生的思路比较敏捷, 花样奇特。采取这种方式,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 “一体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一体式”教学过程中, 对于教师来说, 课堂中主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知识内容涉及的体系研究吃透, 特别是研究知识的体系与演绎过程, 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与研究过程中, 我们得出一串完整的知识链, 课堂教学也就在这个知识链上进行着。这个教学知识链就是:知识预备、知识背景、知识形成、知识内容、知识变化、知识关联、知识迁移、思想方法、问题策略、知识应用。在这一串链上教师要视他们都是一种基础知识, 不必要进行深挖, 但是需要查阅大量的材料, 使知识具有完整性。

第二件事是教学策略选择问题。在知识内容完整性, 即在上一方面做好的基础上,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把分解后的教学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其中要做到充分的估计, 既要能估计到知识的接受程度, 也要估计到知识中的难易点, 更要能估计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寻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或引子, 那样学生就会在一开始就能进入状态。

例如, 在学习“正数与负数”时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学生介绍:“早在十五世纪, 人们就采用“+”和“-”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单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 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的是德国数学家魏德曼, 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 后来就使用了, 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的教学引出, 使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 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这就是策略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体式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使学生、策略、内容三者融为一体。

第三件事是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在每个知识内容的传授过程中, 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要传授给他们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 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要让学生能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的整体过程, 更要让学生在教师演绎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暴露自己的思维。特别是最后一个“知识应用”的教学环节, 就是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过程, 在实践中更能体验与模仿到思维策略。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 ∠AED=60°, ∠ADE:∠EDF:∠FDC=2:3:4, 试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解一: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看看能否得出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讲解二: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利用同位角、内错角是否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来证明。

教师讲解三: (1) 能否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2) 根据计算结果再找出度数相等的角或互补的角, 然后观察他们的位置关系, 是否为同位角, 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3) 再提问理由是什么?

比较三种讲述方法, 第一种讲解, 线条太粗, 因为是哪两直线会平行, 目标不明确, 寻找角度是会有一定的障碍;第二种讲解方法引导是正确的, 但是它是通用型的, 针对性不强, 学生往往会比较模糊地去寻找;第三种讲解是理想型的, 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设问, 也有符合学生常规的思考方式, 这种提问策略有递进性, 且能把知识与学生比较恰当地融合起来。

(二) “一体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前阅读:对于学生来说, 上课的主动性都是欠缺的, 我们应该要教会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也就是在每一节课之前, 让他必须先行一步, 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前期的简单阅读。因为学生的差异较大, 我们很难能够在课前要求每一位学生进行复习, 更谈不上完成课前预习的作业。因为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 少了一个就不是一个整体。事实证明, 这种课前阅读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对上课的目标也比较明确。

版块式学习:教师在板书中如果增加这节课的各种知识的分解面时, 学生学习上就会更轻松。板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要点, 做到心中明确, 阶段清晰。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都是板书“知识内容、知识背景、知识形成、知识变化、知识关联、知识迁移、知识应用”, 主要是摘要性的标明。其中知识关联与迁移可能涉及到没有学过的内容, 但是事实再一步证明:即使用没有学到的知识学生也能接受与理解。这样每节课做到阶段明显, 条理清晰, 学生接受上更为轻松。

四、“一体式”教学的实践反思

对于“一体化”教学, 我认为在实践后的体会就是, 它能与知识形成发展保持同方向, 同时也能面对较广层面的学生, 把教师的工作引向一个有序化发展的方向, 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全面发展数学的轨道上来, 在数学学习上至少对他们来说平等的, 而且他们人人都能从中学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对于教师来说, 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不用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把备课的精力转化成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知识设计的分解和教学策略的思考问题上来了, 就是对学生最公平的教学。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理性地思考教学目标, 把知识落到实处是最关键的。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最切身的体会是:人人都能真正地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人人都能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同时人人也都能从中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那样我们的数学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罗增儒, 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8.浅析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问题十分复杂,有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探讨和研究总结出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符合我国国情、办出自己国家职业教育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德国“双元制”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总结而来。本文结合实情,对实行一体化教学试点工作是否可行做一个简要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教学思想转变

一体化教学是工学一体化教学,与之前人们所说的一体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和误区,以前人们只是单纯认为一体化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老师一班学生,老师把学生教会了就可以。但是根据专家、学者多年研究所得,一体化应该是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将四者融为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而学校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在后两者。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会工作、能胜任工作。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生单纯地学,而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安排,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而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根据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任务来设计。因此,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去构建这个工作任务,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该任务安排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充当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必须从根本教学思想上发生转变,逐渐适应一体化的标准。

二、教学方法变化,教师团队组成

一体化教学过程可分为六个环节完成,分别是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决策、实施、检验反馈、总体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起到了全面培养的目的,不像之前大肆宣扬全面发展,而实际培养单调,仅以专业能力为标准,忽视甚至从来都沒有培养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说,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实,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跟专业能力一样重要,甚至比专业能力更加重要。比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能力,我们也把它总称为关键能力。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获取信息”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等等。由此可见,现在要求的一体化教学确实能起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教学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酌情变通,比如说一体化教学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源,同时对专业教学老师要求非常高,不仅在教学手段上要多元化,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上也要渊博化,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教材以及工作页的开发上要有很高的创新能力。

一体化教学需要的不只是优秀的个人能力,它更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助。一个好的团队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整合学校的优秀资源,组建一个或几个一体化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老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渊博的学识,科学研究的态度,执着追求的品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结合实情,注重实践

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校实际实施。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同,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就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将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融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一体化。有什么样的条件,做什么样的一体化,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拿来,不要让一种新的理念走上形式主义的方向。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从某一专业挑选几十名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一体化教学试验班,学生素质可以参差不齐,但目的是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该方向的技术能手,同时锻炼学生的关键能力,不仅拥有很高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在做人方面也与一般职业学校学生不一样,凸显出一体化试验班的不同。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也能够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整合学校优秀教学资源,挑选专业老师专门开展一体化试点教学工作。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及过硬的技能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感,对工作生活的一份爱心和耐心。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用心去学习、去钻研,才能认真地干好它。而作为实施一体化的教师更应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方法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几十名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通过教师不同教学方法的引导,使他们在综合素质上有质的飞跃。

一体化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职业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以此造就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我们需要就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用最优秀的资源办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走出一条真正适合我们自己的路,打造出我们自己的品牌,让我校在职教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赵丽丽.计算机在一体化教学应用中的几点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1).

9.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篇九

一、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一体化教学从概念上说,一般指体育教学过程中,课余体育也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促进课堂体育教学。二者相互之间形成有效配合,从而促进任务达成。该教学模式实际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不再局限,课外通过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同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二者之间不再进行区分,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体育课程不再遵循之前概念,而是逐步进行拓展,逐步呈现出一定扩大化趋势。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其滞后效益得以有效凸显。课堂教学方面不再受到束缚,一直延伸和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知识以及技能方面传授。

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现状

现阶段,体育课程普遍面临改革。体育课程不再受到传统局限,而是从健康功能等方面着手。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从目标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应实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应力求达成终身体育。对于国外来说,部分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必修课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开设课程,但是与此同时,选修课也逐渐受到全校师生重视,比例也得到不断增加。部分国家来说,体育可以说是没有必修课,但是体育具有周密活动计划,能力测试方面具备相应要求。从时间安排方面,普遍较为灵活。

三、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思想基础

(一)健康第一思想

人类为实现良好的生存,健康才是第一要素,健康才能保障各项事务的开展,才能利于保持长寿。只有将健康摆在重要位置,才能充分适应当前时代。尤其是目前,健康不仅仅局限于纯粹身体,逐步得到领域拓展,心理学层面也要保持健康,社会学角度同样需要健康。尽管目前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改善,但是发病率却在升高,从发病年龄方面来看,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秉承健康第一原则,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二)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教学应充分明确核心思想,力求实现良好的终身教育。学生无论在课内体育还是课外体育,都能积极的终身参与。大学体育教学需要充分加强引导,尤其是广大学生,注重兴趣方面培养,使其形成习惯。体育锻炼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态度。除此之外,通过开展终身体育,学生从理论上更加明确,从方法上更加科学合理。

(三)课内外教学一体化实践基础

为充分贯彻一体化教学,应积极构建课外俱乐部。同时,这也属于教学改革一大方向。与过去相比,通过广泛开展课外体育,以学生发展作为根本,尤其是对于广大高校学生,体育项目爱好存在不同,个人兴趣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学生选择过程中,完全能够自主性选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对于体育将更有积极性,主动进行体育课学习。与此同时,学生能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评价更加到位、更加准确。基于教师角度,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课程标准只能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杜绝严格执行等问题,教学同时也更加具备灵活性。广大从事教育一线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方面需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应努力热爱教学。教学实施阶段,一方面从实践入手,实践方法不断予以创新,理论同样不能忽略,知识传授才能充分贯彻落实。

(四)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点

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内课外之间实现了有机结合,彼此之间有机统一。通过课堂相融,优点充分体现。

第一,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于广大高校学生,选择课程方面更加自主,从兴趣爱好出发。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自觉性增强。体育课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更高,同时能够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

第二,对于广大高校学生,体育课实施阶段,基本知识相对更加明确,同时更加熟悉技能技术,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也更加科学合理。体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效果也得到保障。学生自身角度考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学生也相较以往更加健康成长。

第三,通过广泛开展体育学习,生活习惯同样得到改善,学生更加重视个人健康,定期按照计划进行身体活动,习惯一旦养成,非常有助于学生自身。与此同时,终身体育角度而言,能够有效提供前提与基础。

第四,对于广大体育教师,个性化教育能够落实,学生能够充分凸显自身个性。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广泛进行特色化教学。除此之外,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个人能力真正得到充分提高。

第五,体育教学资源方面,合理进行配置。通过组织结构方面建立,体育专业课教学不仅充分贯彻落实,体育选修课同样也能得到如火如荼开展。上课过程中,时间安排更加自由,教师辅导更加方便、更加集中。除此之外,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化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实施。

四、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施选项教学

体育教学为贯彻良好改革,选项教学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向。选择教师过程中遵循一定自主性,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同样应自主选择。在上课时间方面,也相对非常自由。通过贯彻落实选项教学,教学内容方面不再受到局限,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创新,学生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教学实施阶段,教学大纲制定更加凸显人性化,教学内容通过加强调整,更加贴近实际。体育教学朝着多方面进行发展,技术方面得到更好掌握。

(二)重视课外体育

体育教学通过改革,更加重视课外体育,体育活动也得到有效开展。体育课程实际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目标确定。运动参与过程中,应制定合理有效参与目标。体育运动学习技能过程中,技能目标也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除此之外,健康目标至关重要。目标为充分达成,体育课堂教学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只有注重加强课外锻炼,才能切实起到效果。教学实施得到有效延续,同时实现良好补充。课余生活方面,实现不断丰富。学生还能充分施展自己青春个性,锻炼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三)注重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开发

现阶段普遍处于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也普遍得到高速传播。只有从网络课程资源方面着手,才能实现信息良好传递,学习需求方面也得到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沟通交流也能顺利进行。通过注重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方面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促进学生更好信息掌握以及了解,基本任务也能得到贯彻落实。学习内容等诸多方面,得到自主科学有效建构。发展目标方面,得到有效确立。课外体育学习过程中,应从健康状况方面考虑,监测反馈工作应充分落实到位。

(四)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特色项目教学

只有注重校园精品课程方面建设,才能切实促进教学实现良好改革。精品课程为实现良好开发,一方面应从实际考虑,另一方面把健康始终摆在最重要位置,并力求实现终身体育。除了实现教学目标外,还应从健身方面充分考虑,同时促进学生专业课知识学习外实现休闲娱乐。运动项目也应实现创新,注重加强引进。课程方面应不断改革,注重加强娱乐课程不断开发。只有这样,体育课程体系才能得到不断完善。作为高校,需重点突出体育方面自身特色。学生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扮演主体的角色,作为体育教师,积极注重引导。一体化教学为充分贯彻落实,应切实考虑其价值取向。基于社会需要等角度,使学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从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只有注重加强选项教学方面的实施,积极开展课外锻炼,从网络方面多渠道获取资源,注重精品课程方面建设,才能切实促进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充分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尹念龙.“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行为的阶段性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黄旭.公安院校警察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的研究———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

10.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篇十

摘 要: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在汽车教学专业中建立工学合作、校企合作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打破了传统高职汽车专业类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有效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并逐步帮助学生实现了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转变。本文以如何更好地探索《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探究。

关键词: 高职教学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在高职汽车专业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设备同实习设备置于一个教室中,实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改变传统高职汽车专业中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的现象,让学生和教师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某个特定的教学任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基础

在传统高职汽车专业《汽车底盘》课程中,往往都包含理论知识教材与实习教材,需要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完成不同教学任务,这就使得教师常常会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时间段中,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重复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学生对知识概念构建得不完整,削弱教学效果,难以与当代的高职教学要求及规律相适应。所以,在现阶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汽车底盘》课程体系进行相应整合和优化,依据课题的性质,按照汽车零件的部件特点,根据“常见损伤、原因分析、故障诊断、实际修理”的思路展开,将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际技能操作相结合,传授完理论知识,紧接着就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对课程进行整合,无论是从教学的完整性、科学性、顺序性来讲,还是从场地性、教学周期性等来讲都是极具优势的,同时能强化高职汽车专业的教学效果。就原有的课程结构而言,教师要对其进行相应改革,在传统教学中,基本都是理论教师教理论,实习教师教实习知识,不重视这二者的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导致学生不能很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出现了理论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为此,教师要对课程结构加以改进,将这两种课堂合二为一,按照课堂教学进度,将理论同实习知识穿插进行。

二、加强团结合作是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源泉

现阶段,我国汽车技术正不断提高、汽车的检测设备在不断更新升级、汽车维修的作业方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高职以机械修理为主的汽车教学专业逐渐向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换件修理的方向转变。在教学现状下,我国高职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手段,加强团结合作就是提高《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首先,以本地区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地制定新的教学内容,对市场进行服务。在调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将其模块化,在合作讨论中更新和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老套的内容。例如教材中的化油器,再课本中就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但是其在发展中是逐渐被淘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地将其内容简略讲解,加重“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电控技术应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与维修”等教学内容的分量。在车型的选择上,要做到以本地区较多的国产车车型为主、以能代表汽车发展的新型轿车为主。其次,组织教师参与资深教师开讲的理实一体化的座谈会。在观摩前,听者要理解演讲者的授课概要及思路,与自己的作对比,找出不足。在观摩中,及时做笔记,对自己不理解的方面进行及时提问。在观摩后,要做笔记整理,进行及时反思,与同事进行切磋,在团结中实现自我素养的提高。

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是实现理实一体化的保障

高职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组成的有效的教学资源系统。合理而科学地对教学资源进行配置,并充分利用优秀的高职教学资源,在经费不足、教学资源短缺、时间紧迫的《汽车底盘》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在《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十分有必要。首先,合理进行师资分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减少教学岗位的设置,以此减少教师紧缺的问题,进而在《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实现一体化师资。其次,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配置,让教师在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进行相应整合重建,去掉教材中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框架,以此节约汽车专业的教学时间,有效促进产教相结合的教学发展,增加新的教学工艺及实践技术,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最后,调整专业教学设备及场地。就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而言,它主要是将原有的整个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课题进行轮换教学,这就使得专业对学校教学的设备和场地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建立汽车专业实习基地,为开办的汽车底盘一体化教室、汽车发动机一体化教室等各个实验室配置相应教学设备,如故障诊断仪、底盘测功机等,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可靠的教学设备及场地,满足学生实习工位的要求。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组合,能有效加强《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动手操作中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中有效地联系实训教学,极大程度地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高职《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迎合了高职学生喜爱理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阶段性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教学的主要任务,使原本呆板、枯燥的汽车教学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相互合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底盘》中的运用就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1.钳工一体化教学模式解析 篇十一

关键词:钳工教学 传统教学 一体化教学 教学模式

钳工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钳工专业也是职业技术学校非常普遍的一个专业。传统的钳工专业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习教学为辅。理论教学在教室,实习教学在实习车间,教学和实习场所各自独立,教学实习管理分别进行。这样导致理论和实习教学内容不协调,教学进度不一致。因此,学生学习效率低,动手操作技能差,严重制约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钳工专业的教学需要,对钳工专业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目前,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广大中职院校大力倡导和实施的教学模式。笔者学校紧跟教学改革发展新形势,针对钳工专业特点和学校教学条件,积极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钳工教学模式,即“双师型”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完成动手操作任务时再进行理论指导和讲解。真正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钳工专业技能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学生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的问题。特别是大部分学生对枯燥、单调的钳工实习感到乏味而不认真学习,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为了圆满完成实习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钳工专业技能,笔者学校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目的,即学好钳工技能在机械行业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个人今后发展和就业大有前途。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各企业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职业学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也是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学生们主观上增加学习主动性,可以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树立今后的人生奋斗目标。

二、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管理

一体化教学中开展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学生管理很重要。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学生无组织无纪律,不按要求程序操作将直接影响钳工一体化教学效果。安全重于泰山,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铭记安全责任大于天,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和安全防范差导致在未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总之一定要将安全意识强化为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并转化到一体化教学中去。通过边讲解、边示范、随时跟踪,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时刻不敢掉以轻心,始终把安全教育作为第一要务。

钳工一体化教学中加强学生管理,注重学生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对于某些技能操作环节或易出现安全事故的设备,应该重点强调安全操作规程。教师一定要率先垂范,坚持示范在先,规范操作,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对学生每天进行安全检查。如学生衣着打扮,要求学生必须穿工作服,不准穿拖鞋、凉鞋、背心、裙子等。女同学还要注意自己的头发都必须扎在工作帽内。动手操作过程坚持安全示范教育,如钻孔时,操作钻床时严禁戴手套,清除切屑时必须停车进行;开动钻床前,检查是否有钻夹头钥匙或斜铁插在钻轴上;操作者的头部不准与旋转的主轴靠得太近,头应高于钻夹头部;钻孔不准用手和棉纱头或用嘴吹来清除铁屑,要用毛刷清除,钻出长长切屑用铁钩等折断清除等。刮削时,工件的锐边、锐角必须去掉,以防伤手;刃磨刮刀时,应站在砂轮机的侧面或斜侧面,且压力不能太大;刮削大型工件,搬动要注意安全,放置要平稳等等。

三、加强师资力量,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力量一定要硬。笔者学校不断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制定出教师进修、技能培训的长期规划。积极开展技能交流活动,专业技术课教师跟班实习指导,实习教师兼任专业技术理论课教学。为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笔者学校采用了教师“弹性”工作制度,教师在无课时可利用业余时间采取自修、业务更新学习等方式进行“充电”,学校还利用暑假假期派钳工、机电和电工专业的年轻教师到中煤公司大机厂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业务水平,以充实教师队伍,为学校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大设备投资,搭建一体化教学平台

笔者学校加大一体化教学设备投入,淘汰技术含量低的实习设备,购买技术科技含量高、能满足学生钳工一体化教学的设备和工量器具。如先后投资50万元购买了钻床、切割机、虎钳等,投资60万元改造建设3个钳工一体化教学操作间。具体做法是:在钳工实习车间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区域,不是简单地把教室和车间合在一起,注重真实性、综合性和整体性。除提供机床和课桌等常规教学设备外,还提供专业书籍、维修等专业资料,并把常用的加工方法、安全注意事项、钳工操作规程等制成展板上墙。通过加大钳工一体化设备的投资和教学操作区的改造,不但充实了学校实习教学设备,搭建了一体化教学平台,也大大提高了钳工一体化教学水平。

五、抓好一体化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

为克服钳工专业传统教学出现的弊端,结合笔者学校实际教学和实习现状,积极探索展开钳工的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和实践一体进行,抓住主要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动手操作于一体,理论的容量和时间根据实践教学灵活安排,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划分时间段的做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在钳工一体化教学中积极开展望、闻、问、切的一体化教学检查方法,并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要领。望:观察学生使用设备或工量器具进行加工或测量的方法和操作规程是否规范正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闻:机器中的电气部分或离合器的部位在运转不正常时,有可能出现焦臭气味,离合器的滑磨、电动机的超负荷运转以及电气系统的短路都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问:对运转中的大型机械设备,可以用听的方法来判断其运转是否正常。机器内部若有异物,各部磨损后配合间隙改变,都会发出不同的响声,通过这些响声,就能判断出故障的位置和性质。切:运转中的机器,各部温度是否正常,可以用手摸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如某部位温度过高,说明该部有问题,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用手摸机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当某部位温度过高时,手应立即离开,以免烫伤。实际工作中,若把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综合运用,效果将会更佳,判断将会更准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钳工一体化教学,由于基本功训练周期长,内容枯燥单一,学生易疲劳厌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錾、锯、锉等基本功一体化教学采取分阶段交叉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掌握基本功技能技巧。并通过教师“四勤”的巡视指导,即腿勤、手勤、嘴勤、眼勤这种勤走动、多巡回,勤观察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增强学生对操作练习的主动性,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

12.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篇十二

关键词:有效教研,四位一体,教师专业成长

一、引言

自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普通高中一年级新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07年12月开始,由丽水市教育局借浙江师范大学助力对该市两所学校的全体英语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由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分别执教示范课和公开课),以观摩研讨式进行(听课、评课、与专家互动等)。本文通过真实呈现该次教研活动,介绍“四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让教师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四位一体”——有效教研的实践

该次活动持续6节课,授课内容为NSEC Book 6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的阅读课。笔者把那天的主要流程归纳为“四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说—听—评—研。即,先“说”,全校20个英语教师逐个5分钟左右对今天上课内容的说课(前一天省教研员布置好);然后是“听”,听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上的示范课和公开课;接着“评”,由两位上课教师先反思教学过程,再由听课教师评课;最后“研”,教研员作针对性的点评和研讨,解惑释疑。

(一)说——开幕:有备而来

以往很多“听课”的教研活动中,经常是听课教师去了活动地点等教师上课后才知道是上什么内容,如果是自己学校教研组的听课,一些教师甚至边听课边备课改作业,再加上若是不同年段的课时,听课教师自己都还很吃力听懂上课内容。听课教师这样的被动“参与”,必将导致教研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而该次活动提前要求全体听课教师在活动前先备课,到活动当天先由听课教师带上教案说课,真正做到“有备而来”,避免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让每个教师都成了教研活动的“主人”。

(二)听——听课:听有所思

很多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只是盲目地看幻灯片或黑板的板书,心不在焉地写听课笔记,原因是要完成学校布置的每学期每个教师要完成多少节的听课任务。而该次活动在每个听课教师备教案、说课后,教师是对公开课内容“心中有底”或是“了如指掌”去听课的,同时还可带着对本课内容感到棘手或是有疑惑的问题重点关注上课教师是如何处理,这样为下一步对上课教师整节课的构思,哪个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等更准确、更合理地作出判断打下基础。

(三)评——反思评课:听后有评

首先在课后反思中,本校执教者陈老师说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老师和学生各自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当学生回答不出时,自己就迫不及待把答案呈现出来”。外校执教者赖老师说:“这次上课我收获很多,让我尝试了教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及在语篇的层面上处理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来理解课文的阅读技巧;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词汇make one’s way,当启发学生用词造句不成功时,自己随机应变能力不够,缺少教育机智。”

随后葛炳芳老师鼓励每位听课老师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教师要多说点不足,多讲讲改进的地方,不要顾及面子,不要有任何压力,目的在于提高我们教研活动和教学的有效性。于是大家畅所欲言,如对外校教师的评课有:赖老师的课令我耳目一新,使我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让我上阅读课又有了新思路……;引课自然,衔接不留痕迹很流畅,“水到渠成”,让人听了有“心旷神怡”之感,唯一遗憾的是老师本人口语不是那么流利……;赖老师的课很有创意,可惜后面时间安排很仓促,不到位,其实两个讨论问题少一个也没事呀……;赖老师的课幻灯片少而精,课文上得很有深度,学生勉强还能跟得上,不知赖老师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是否也是这种方式呢,这样子一节课的任务能完成吗?……总之,这一次评课改变了以前“听完课后大家什么都不说,即使有,也只是寥寥几句正面的评价,从没有对课提出质疑”的面貌。

(四)研——研讨:评后有研

“研”即评后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后是葛老师进行总结。首先他对各位老师说课和评课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解答,讲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了题为“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任务与展望”的讲座,给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指点迷津;最后还要求所有老师学会课后反思,教研反思,并且要写下来,做到“思后有记录”,[1]以便今后可查阅。

三、“四位一体”教研模式的成效

笔者于2007年12月18号对本校21位英语科参训教师作了一个调查,内容涉及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满意程度,结果统计如下。

从上表看总体效果,参训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相当满意。教师们普遍认为,以前也参加过好几次大型的教研活动,或是纯理论讲座,与教学实践相脱离,或是观摩示范课,缺少理论的指导和提升。而本次教研活动,既听课又有理论讲座,听课教师不再是被动“参与”,而与专家互动,共同摸索。

从课堂教学的实效看,部分英语教师能吸收和消化在培训活动中学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方法,并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赖老师上NSEC Book 6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的阅读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辨认关键词和语篇连接词,并懂得运用它们帮助理解文本,考查句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在文本语境中体悟并能学会恰当运用一些词的准确语义(见下面幻灯片1到4)。

听课后,很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借鉴了该方法,在上阅读课时让学生找关键词,然后分析因果关系。以下摘自某些教师的授课片断。

案例1

以下是笔者本人在2008年3月28日第4轮培训中,代表本校上课时模仿赖老师的上课方法。内容是NSEC Book 3 Unit 6 Canada—“The True North”的阅读课。笔者课后觉得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对文本能更好地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理清思路。

案例2

以上是笔者学校徐老师在上NSEC Book 4 Unit 4Body Language,Using Language阅读教学中的授课片断,他的课后反思是:该步骤让我尝试了教学生通过寻找衔接词,让学生站在语篇的层面上处理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来理解课文的阅读技巧,同时也促进了写作教学。

四、“四位一体”教研模式的思考

(一)说课交流

说课内容涉及教材分析、课型设计、难点突破、专题归纳和学法指导等。说课是提高教师上课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听课者评课能力的有效途径。公开课前让所有听课教师集中先说后听,可以使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提出自己的理论依据,这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很有帮助。说课其实也相当于是集体备课,全体老师集思广益,通力合作,人人发言,个个有观点,促使每一个教师全面准确地分析教材,定位和把握教学重难点,形成可行的高效教学设计,实现了资源共享。如笔者所在的备课组的惯例就是开课教师认真准备上课说课,备课组全组成员坐下来讨论是否可行。通过说课交流,全组教师在合作中逐渐形成比较宽松、民主又兴致盎然的教研氛围,同时也形成了组内教师互动合作、团结一致的工作作风。

(二)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学校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其中,听课是评课的前提和基础,评课是听课的延续和升华。除了完整的听课记录外,更要有听课评价,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而不是听完课后就急着离开现场回去备课或改作业;要求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出建议、共同提高。尤其注意除了亮点外,更要关注不足,要大胆质疑,对存在的问题要如实指出,以便下一步研讨更有针对性,能解决难题。

(三)教研反思

“四位一体”教研模式要求教师学会研讨,在教研活动后必须写课后反思,最好还要写教学案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的反思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坏与快慢,而行动研究可以作为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重要策略和方法。[2]教研组长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时,首先要培养教师善于发现、确定问题;其次要引导教师加强与同事、学生、校外专家等的交流和协作,并取得学校的支持,从而使教师真正去反思在教学中的喜悦、困惑和自己的成长历程等,最终能理解、分析问题并找出决策来调整教学。通过教研反思,使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也使教研活动焕发勃勃生机。

五、结语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决不能停留在分派工作、布置任务这个浅层次上,而是应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引导和组织老师开展各种活动,潜心研究,互相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教师都能实现从“教书匠”到“专家”的转变。本文介绍“四位一体”模式的教研活动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葛炳芳.2008.BEFORE——有效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9):6—9.

上一篇:学生会竞聘工作设想下一篇:训练很给力-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