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2024-07-31

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精选17篇)

1.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一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的工具和媒介,如果说不懂得一个民族的语言就不懂得它的文化的话,那么可以说,不懂得数学学科的专门语言就不懂得数学。数学语言其本身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没有任何感情表现力的,因此数学教学中运用的课堂语言不仅要准确、规范、而且应当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们掌握;在确切掌握后,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语言的表现力,增强其特有的美感。数学教学既是信息的交流又是情感的交流,因而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精确的科学数学语言表达必须严谨、科学。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打基础,教学中对各种数学概念以及逻辑关系的表达要求就更高。概念的揭示、问题的剖析、内容的阐述都必须用正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认识。如果辞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

请看下面的案例:一位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加法时,给学生作直观演示:“同学们看老师左手拿几根小棒?(生答 3 根),再看老师的右手拿着几根粉笔?(生答 2 根),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生答一共是 5)。”教师边说边写了 3+ 2 = 5。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口头编加法应用题,有个学生举手就说:“我家有4个板凳,1台电视机,一共是多少?”这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一共是5。由于教师选择的实物教具不确切,同时加之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完整,使学生把不是同一类的加在一起(4个板凳+1台电视机=5),把学生教糊涂了。

这些问题的存在更说明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具有严谨。数学中的术语既不能增加内涵又不能减少外延。说话要有条理,不要颠三倒四,教学中的讲解和提问语言要准确,吐词要清楚,态度要和蔼,问题要严密,把抽象化为具体,把深奥化为浅显。要提高课堂效益,作为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在“教”学上下功夫。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严密的学科,应把科学性放在首位.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学”,“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数:数学上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而数学是我们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显然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再比如说“除”与“除以”,3除5等于,但是3除以5等于,这两个的结果明显是不相等的,而且数字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前一个的3是除数5是被除数,后一个的3是被除数5是除数.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错误,会导致教学的失败.优秀的数学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像敲钉子——声声入耳”.

数学教师要保证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必须提高数学专业知识的水平,特别是数学概念要分辨清楚,不能有一点含糊.而这是数学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台湾诗人席慕蓉有这样一句诗:“在最静寂的角落里,有着最热烈的声音。”这句话能够代表许多学生的心声。成长中的许多时候,学生希望老师有一双敏锐洞察力的眼睛与一颗异常丰富敏感的心灵,希望能够发现他们内心里的彷徨、蠢动,希望能够给他们一种力量与信心。我想,一名优秀教师应该会从蛛丝蚂迹之中敏感、敏锐、敏捷地捕捉到切入点,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粒粒珍珠,而各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之间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请看下面案例: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如何从理解1/2的含义迁移到理解1/3的含义呢?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来表示。学生找出第(2)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第(1)个图中没有把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所以每份不能用1/2来表示。第(3)个图里的涂色部分也不能用1/2来表示,因为第(3)个图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该是它的1/3。这样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很自然地把理解分数1/2引申到了理解1/3上面来,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了分数的含义。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有效。

数学教师的语言不象语文老师那样一泻千里,而要言简意骇,不重复罗嗦。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有些老师,每讲一个问题,就要重复两三遍,我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记下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你完全没有必要什么话都重复,一节课四十分钟,你这样重复,能教给学生多少内容呢?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指的是数学用语应简洁、明快,而不是呆滞冗长.青少年学生喜欢简洁、流畅的快节奏语言.教师只要一次讲清楚了,学生就能正确理解,如果生怕学生听不懂,重复啰嗦,反而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加强对教学语言的提炼,做到“炼字”、“炼句”、“炼意”,尽量不要说废话.其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数学的术语、符号和式子来表达有关的内容.如加法的结合律是三个加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加起来,再和第三个加数相加得到的结果与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再和第一个加数相加得到的结果相等.这看起来很繁琐很复杂.但是我们用符号表示就可以简单的表示成(a + b)+ c=a +(b + c),清晰又明了.因此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能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说成两句话,干脆绝不拖泥带水.

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风趣幽默具有生动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玩又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安耐心、快乐的在教室坐40分钟,并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知识,就需要我们教师下番苦功、动足脑筋。教师上课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寓教学于趣味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上课用语要鲜明活泼形象生动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小故事、幽默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箴言等使讲课富有趣味性使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单调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到达知识的彼岸。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幽默的语言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扣住学生的心弦,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因此: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比如:有位教师在讲混合运算的顺序时是这样处理的:小括号是老大,乘除是老二,加减是老三,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运算顺序。又比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计算题比较枯燥乏味,简便方法不容易掌握,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还不如直接计算好呢,老师就说的:看谁会“偷懒”。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多少少都有点懒,一听可以偷懒,积极性就来了,就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偷懒”。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情感性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情感性是艺术的内隐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语言、语声、语义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接触心灵。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可以直接诉诸他们的心灵。我们的教学语言艺术来自教师对事业的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觉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恒心。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说的:“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其生命力,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六、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符合语言的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包括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以及数学语言的句法规则,比方说:前面有“因为”,后面就必须有“所以”与之相对.前面有“之所以”,后面就必须有“是因为”与之相对.这就像语文中的关联词语一样,要一一配对使用,决不能混用,乱用.不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则易引起歧义,导致误解.

七、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每个定理、法则、公式都有确定的条件制约其结论,教学中,这些都是不能随便改动,否则就会出现错误.比如,有位老师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时,说:“有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乍听之下,好像没什么错,其实这是极不准确的,因为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相交的直线.这样说才是正确的:“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再比如在教授什么是整数时,说:“自然数和零就是整数.”这显然是不确切的,他如此说就把整数定义成只有自然数和零是整数,那么负整数是什么呢?应该说成“自然数和零都是整数”.一字之差,竟有如此大的差别,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减少这类错误的发生.

八、数学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语言,不但要有科学性,还必须有逻辑性.数学语言逻辑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言本身要准确、简练;二是语言条理清晰,前后一致,层次清楚.

教学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可以增强说服力和论证性.正像鲁迅说的那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这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教材,紧扣教学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教师讲话要特别注意避免言不及意的废话、不着边际的空话和不必要的重复,尽量不带“口头禅”,比如“这个”、“那个”、“也就是说”、“啊”、“恩”等等.这个在我读书的时候深有体会.如果上课的老师的有口头禅,我的注意力基本上就去注意那口头禅去啦,哪管他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因此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自己被口头禅缠住.

2.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二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战场上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 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开展有效的教学引导, 更好地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中年级学生对学习有了自己的认识, 对于事物往往有自己固定的看法, 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认可, 希望表现自己,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哄骗”策略, 而是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引导策略来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 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比如通过开展一些讨论、组织一些活动来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通过这些平台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然, 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认识来进行科学的分层教育, 让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进步。

二、善于创新教学模式

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既有基本的字词教学, 也有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同时语文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 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 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便能够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例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汇知识的积累和汇总, 比如让学生搜集一些与自己生肖相关的成语、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俗语, 鼓励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比赛, 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的民俗、民谚, 看谁搜集得多、看谁的知识更丰富。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 不仅落实了知识点,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启发了学生思维。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也转化为了实践技能, 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进一步增强, 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此外, 教师也要注重对多媒体演示平台的有效运用, 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视频、音频的播放, 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设备学习标准的普通话读音, 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 单靠课堂教学、课本知识想要做好语文教学是不可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材无非只是一个例子”, 想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教师还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在课文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知识综合, 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知识学习。例如, 在教学《雪花》一课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一些描写雪的古诗词, 例如“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了解雪的不同形象。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雪相关的歌曲, 例如《塞北的雪》《樱花雪》, 让学生能够在歌声中、在丰富的语调环境中感受雪的内涵, 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

四、注重课外实践运用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够实现其价值, 反过来讲, 通过生活实践也能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运用, 为兴趣教学巩固成果。例如, 在学习“钓鱼”这个词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与钓鱼相关的成语和俗语, 比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比如“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又比如, 在教学《荷花》这节课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写出“菊花”“茉莉花”“葵花”等词汇, 让他们认识到花和“艹”的关系, 进而更好地感受偏旁部首的特殊含义, 日后在他们遇到“芍药”“芙蓉”等生字词的时候也能够准确地读出来,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让他们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文技能,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为兴趣教学巩固基础。

总之,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局的发展意识, 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 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语文知识、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 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3.我对上好音乐课的一点思考 篇三

一、让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背景

歌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在授课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作词和作曲者及歌曲产生的背景,对学生理解歌曲有很大的帮助。如《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它激励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所以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哼唱。而学生只是会唱,但唱出来的歌曲没有任何感情,几乎整首歌曲都跑调。所以在上这节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的作词、作曲是谁?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田汉为何于1935年说“中华名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词曲作者,当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理解了为什么要以这首歌曲作为国歌。因为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就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庄严。

在教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是电影《隐形的翅膀》的主题曲,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灾难面前显得那么的弱小和不堪一击,但是人类顽强不屈、不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击溃了各种各样的灾难。

二、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精华

众所周知,歌词是音乐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作品表达着词曲作者的不同感受,学生只有理解了歌曲词文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演唱歌曲。如在《保卫黄河》授课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第二乐句,作渐强处理;第三乐句是学生掌握较模糊的地方,学生可随教师演唱,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得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

三、回归乐理知识、曲谱的教学

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理论基础学习的奠基石,是敲开音乐之门的钥匙之一。而乐理知识的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因此要针对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及审美习惯,因势利导,讲授给学生最简单、最基本的乐理知识,

学唱曲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技能之一,我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会唱曲谱,甚至简单的曲谱也不会唱。在这里我以琴带唱,让学生慢慢地模仿跟唱,然后让学生将唱歌曲和曲谱结合起来,可以分小组唱歌谱和曲谱或者唱一句曲谱,再唱一句歌词,总之要解决学生唱歌曲跑调的问题。

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声情并茂地演唱

瓦格纳曾说:“培养灵巧地、戏剧地朗读歌词的能力,并把这种朗读运用到歌唱上,乃是学好歌唱的基本功。”所以在学唱歌曲的最后环节中,要让学生回忆歌曲的创作背景,想想每句歌词的分析,让学生先将歌词带有感情色彩地朗诵出来,理解歌曲要代表作词、作曲表达的心声,寻找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达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总之,给学生上音乐课的同时,通过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介绍和歌词大意的理解及简单乐理知识的传授,既给学生传授了文学文化知识,又给学生传授了音乐歌唱的技能与技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达到艺术与教育的统一。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第一中学

4.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四

2010年4月12日~13日,我参加了临沂市音乐教研室在三中高中部组织的“市中小学教学研讨会”。在这二天里共听课6节。这些课都是参加省、市音乐讲课比赛一等奖的课,讲课水平特别的高,并且省里的音乐教研员李东主任也参加了这次音乐活动,并给我们作了指导,让我们听后,回味无穷。

一、我们的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我们的课标中早就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所以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再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喜欢去展现美。

二、我们的音乐课堂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我们的音乐课生活化,变得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让我们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省专家李东主任提到我们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在学习音乐的时候,一定让孩子去玩音乐,把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变得更加的喜欢音乐。

三、我们的音乐课堂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感受音乐。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只要教师不断启发,学生就能够懂得,就能够发挥出丰富的想像力,去感受音乐。另外利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如利用不同的速度来学习歌曲,感受不同的速度所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情绪,音乐力度符号的有与没有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歌(乐)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进行二度创作。

四、我们的音乐课堂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五、我们的音乐课堂所设及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对课本上的教参书上的内容不要死用,感觉不合适的可以不用,感觉课本上没有的若要用可以加入。

六、我们音乐课堂上的音乐教学一定要用琴。李东主任特别的强调,音乐课堂必需用琴,并且在学生学会之前必须单手弹旋律,若开始学习旋律就进行伴奏,这样就扰乱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旋律。

七、我们的音乐课堂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具有及高的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5.对职高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的论文 篇五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教育亦趋向国际化。这种变化已经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不小影响,我认为其中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影响最为突显。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象是初中中等基础教育完成者。但当前的中等职校学生文化知识状况不容乐观,我看到过这样一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教师中认可“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职校学生‘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教师认为学生“差”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态度差”,第二位的是“行为习惯差”,第三位的是“学习能力差”。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职校生文化基础普遍太低而且综合学习能力不强,但 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提出创造“人人可以成才,时时可以成才,处处可以成才”的环境。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很多家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高考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的认识误区。所以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必须并行。

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迁移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语文教学如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呢?作为一名职业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近年来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思考着,并且做了些创新尝试!

我一直教着两个班的可爱的“笨小孩”。

自从带了这一届的职高生,我就发现语文课上竟然容忍不了一首诗,这真真使我感到痛苦。怎么会这样?有人说这些已不适应时代了,那么我们究竟处于怎样一个时代?可以移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首语:这是最好的年月,还是最坏的年月;这是智慧的时代,还是愚蠢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如何做一名语文教师?语文一直以来是被学生所忽视的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往往出现睡觉;不注意听讲;不摸课本的`现象!而语文对人而为人的培养,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素质方面又有不可估量的责任,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兴趣“够用性”的学习呢?首先,教师应有坚实的课堂基本功,增强个人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和人格力量的体现,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消除学生羞涩和厌学感,有利于焕发学生和教师的活力。其次,要了解学生需要,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性”。再次,教师应注意在“够用,实际”的原则指引下,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课本重新整合,进行字,词,句,文的认读,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照搬照套普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这一点毋庸讳言.比如我现在教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二册,我把听说读写的培养目标分别分开来上课,开设了速记课,普通话演讲课,美读欣赏课,书法课。课堂上往往是轻松愉悦的,职高语文课堂在“量”上和“速度”上不能要求过高,学生基础不太好,所以要循序渐进,要兴趣性和社会实用性相结合教学。最后就是“意”的培养,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人的价值取向,人的生活观念的树立,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替家长完成基本的人生信念教育和基本的性格改正。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认为立人先立己,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既要授业,更要传道;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尊重差异。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得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往往精神生活充实,个性品质较为健全,这样的学生更容易追求老师所导向的人生。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先成人,然后成才。

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我们不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说有个人看了毕加索的抽象画后非常不解,于是就去问毕加索,“你画的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看不懂?”毕加索就问他“听过鸟叫吗?”回答“听过。”“好听吗?”“好听啊。”“懂吗?”“不懂”。毕加索的这个富有幽默感的提问启发了我们:对于这些学生你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够对某一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只要他们还有丁点儿的感觉,就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通过和同学们的相处,我发现交流最重要,它会让我知道学生们的需要,同学们也会理解我对他们的用心是何等的良苦。我认为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冲突和矛盾,正如韩愈所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六

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材料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张鑫瑜 2008-11-2

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和探索

【摘要】:课堂教学本身带有一些缺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又具带有学科特点的很多弊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扬长避短。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尽可能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出最大的效益:㈠从教学内容上入手对教材予以分类;㈡从教学过程上入手,由单向性学习转向多维性的学习;㈢从教学形式上入手,变枯燥讲解为“含笑谈真理”;㈣从课堂教学管理上入手,变师对生单层管理为师对生,生对生多层管理。

【关键词】:教材分类、多维性学习、激发兴趣、课堂多层管理

笔者认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其实就是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寻找到办法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消除课堂教学的劣势;二是要解决由于教师的观念、方法、素养等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却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扬课堂教学之长避课堂教学之短,疗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较为普遍的痼疾,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尽可能产生最大效益。

㈠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课堂教学的主要优点是,把相同或相近年龄、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课堂教学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①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②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③不能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提供足够的空间。

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较为普遍的问题:

①教学内容的定位缺少科学性,授课的随意性强,因而形成两种局面:一种是授课过浅,按照教材,罗列若干点,泛泛而谈,使学生觉得语文课雷同而类似,毫无意趣;一种是授课过深,尤其是名家名篇,名著节选,详尽分析,甚至和大学讲授相仿佛,这种教学看起来有深度,但实际上与学生水平无法吻合,学生没有实实在在地提高。

②由于考虑到高中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的特点,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单一,形式呆板,千课一律,缺少智慧的幽默,课堂灵动性、艺术性不足,难以对学生产生刺激,使学生萌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③语文课堂管理松散,课堂教学本身就存在着“点弱、面大、距离远”的问题,教师单枪匹马,难以顾及几十个条件各异的学生。师生距离由个别教学一米之内的“直接”变成了一米、几米之外的“间接”,这种“点”对“面”,就往往成为“空对空”。许多学生变成干坐生、应付生、掉队生。

㈢初步探索出来的稚嫩改革措施;

措施一:从教学内容上入手对教材予以分类,即根据课文特点,即考虑到教材之间的统一性,又考虑到教材难度方面的差异性对教材予以分类,一般来说,大体上将教材分为摹仿、鉴赏、读记三类。对教材分类后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重心、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教学。从而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心定位准确,教学程序清楚,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授课过易过难的情况。

①摹仿类

我们可以将内容健康充实,主旨显豁清楚,语言明白晓畅,阅读难度低,障碍少的课文定位模仿类。如现当代的散文,小说等。这类教材由于难度小,反而造成教学难度大。常见的教授是对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反复讨论,倍受称道的授课是从无问题处引出值得注意的问题,但共同的问题还是就课文谈课文,时间一长,再精当的分析,也变成几句无所附丽的干巴巴的概念,学生的分析、阅读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学无所获,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教材分类”将这类教材的教学定位在模仿上,摹仿语言表达,摹仿谋篇布局,摹仿思想内涵的挖掘等。即从学生学习写作的角度处理教材,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授课就是分析课文最值得摹仿的地方,用学来的经验和理论立即用来指导写作,教学避免了无的放失的空谈。

摹仿类教材课堂教学主要要抓好三个教学环节:1课文示范。分析课文的特点和精当之处并适时比较学生的习作,使学生真正从课本中学到知识,并明白如何提高自己。授课的关键,是把课文的最大特点同学生的问题有机联系起来,通过课文的示范,使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摹仿一种写法,把掌握知识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2规律探讨。这一环节就是由课文这一典型的个例,上升到对写作规律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怎样的观点是正确的、新颖的,怎样的语言是规范的,得体的,怎样的结构是精巧的、完整的。尤其要注意横向联系,把每一课的要点都纳入四种问题写作的系统中,逐课积累,把解决问题的学习同系统的学习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3训练运用。通过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的内容有两类:一类是字、词、句、篇、逻、修等基础知识;一类是写作,大小写作、口头作文、修改作文、作文提纲等各种形式并用,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写作。因为有范文可模仿,有理论作指导,难度降低了,质量提高了。这样,一方面课文学得扎扎实实,另一方面写作能力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②鉴赏类

我们可以把内容深厚,思想深刻,艺术性强,年代较久远,文字有一定难度,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的作品归为鉴赏类,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话剧、鲁迅作品等等。将这类教材的教学重点定位在“鉴赏”上,赏析课文思想的深邃和艺术的完美,引导学生与最杰出的作家和作品见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分析鉴赏能力。这类作品的教学要注意抓好整体感知、质疑答疑和训练能力。

1、整体感知是要让学生基本了解全书的内容,与课文相关的情节以及作家简介、作品的影响力、作品的主线、风格、脉络等;

2、质疑解疑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求并鼓励学生质疑。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层质疑,还是篇章结构的深层质疑,甚至是纵横对比的联想质疑,存疑越多越好。这个环节强调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师生的相互讨论,学生的小结归纳,教师的整理提升。

3、训练能力。这个环节旨在训练学生的分析、理解、鉴赏能力,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因为这类教材的难度大,同高考的阅读难度相近,因此应重视课后的“思考和练习”的训练,设计或精选训练内容,培养学生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其含义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品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对含蓄语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为学生开出书单,鼓励并要求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③诵记类

我们可以将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定位为诵记类教材。这类教材由于几千年的演变,语言文字难度大,障碍多,作品背景复杂,陌生的文化知识更增加了阅读难度。

学生如果没有背诵的习惯,缺少必要的语言积累、语感积淀以及知识储备,必然导致语文学习效率低下。诵记类课文的教学主要在诵记的艺术性上下功夫。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串讲梳理。这个环节的目的是突出难点,解决重点。同时要寻找到枯燥知识的感奋点,记诵知识的切入点。

2、编卡归类。这个环节如同仓库,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收藏起来,防止猴子掰苞米,边掰边扔的现象出现。

措施二:从教学过程上入手,由单向性学习转向多维性的学习。单向性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途径、手段的单一。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依靠书本和教师的讲授。二是学生只知自己埋头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导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而多维性学习则倡导学习途径、手段的多样性,除了教师讲授外,还采取探索性学习(附实例:《一碗阳春面》的教学设计)、实践性学习(附实例《联想.想象》教学方案)、讨论性学习(附实例《孔雀东南飞》课堂教学实录)、自主性学习等方式,并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综合运用与课堂学习之中。如果探索性学习,实践性学习,讨论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能比较广泛运用,那么课堂教学的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和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局限性将得到解决。

措施三:从教学形式上入手,变枯燥讲解为“含笑谈真理”,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刺激,萌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突破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狭小的局限性。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借物起兴,托物言志”,----为教学内容寻找一个有趣的载体。如借助美术,引导学生将课文通过图画表现出来,通过对图画的评价鉴赏比较而学习文章。一些记人写景类文言文用此法效果甚好;

如借助音乐,寻找到情感基调和韵味与课文相近的音乐,在课堂上或以乐曲营造氛围,或将文章和乐曲结合起来鉴赏品位,或配乐朗诵。

如借助表演,让学生将课文某精彩处,甚至全文改变成小品或剧本表演出来,以表演促进学生深入钻研课文,让表演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形成牢固的印象。

如借助数学,对逻辑较强的文章,让学生用数学推理的程式表现出来,既理清了思路,又必然让学生眼前一亮,兴味盎然。

2、“借尸还魂,锦上添花”,----抓住学生好奇,好新的心理特点,通过对课本之外的却有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或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习课本知识的目的;或找出与课文关涉紧密的文章并引导学生学习,以强化、升华课本知识。

3、“以点带面,天女散花”,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将课本中一点的知识和相关的知识连接起来,和有趣的,形象的,常见的知识连接起来,来达到纵横比较,充分理解,牢固掌握的目的。

措施四:从课堂教学管理上入手,变师对生单层管理为师对生,生对生多层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可以缓解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不够的弊端。

管理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是否分清层次有很大关系。传统的班级组织虽然也有小组,一二十个人一大排为一组,课上根本没法开展学习、检查等活动,实际上是教师一人直接管理到每个学生。对课堂管理进行改革就是要建立“班组对人”四级管理体系。

班上组织两张课桌四个人小组,好差搭配,四人又分两对,构成大班全面管理,小组具体管理,对子相互管理,个人自我管理的立体网络。

7.对电梯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七

对中职电梯专业学生而言,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第一, 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 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企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制订新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加强实训, 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 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适当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进行微调, 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第三, 对现有教学设备的灵活运用, 可以逐步贯穿于教学之中, 将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改造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我校自2009年开办电梯专业, 并与南宁市一家电梯公司结成校企共建单位, 学校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人才, 企业以设备和技术优势, 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随着09届电梯班学生陆续顶岗实习, 我们也收到了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 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电气原理图, 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 不能根据电气图纸理解电梯控制原理, 也不能根据图纸的逻辑关系进行故障判断。

2.对土建以及机械装配图, 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 无法根据井道平面布置图和安装图进行正确的装配。

3.动手能力较弱。由于电梯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既需要电器方面的知识和机械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学习微电子方面的知识, 才能满足从事电梯行业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工作时有较宽泛的知识面与较高的综合素质, 若他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则对将来从事电梯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为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和电梯有关的专业书:包括计算机和机械方面, 其中计算机方面有“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的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单片机技术”。机械方面则有“电梯的安装与维修”、“电梯的运行与维护”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 可减小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 学生扩展自己的视野, 了解新技术的动向。

在电梯技术中, 电学部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有“电机拖动与原理”、“电工基础”、“电工原理”、“电子线路”、“光电学”、“电磁学”、“电子元件与测量”, 学习相关资料后, 对电的了解就比较深入了。实际上,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若想让学生对电梯专业知识感兴趣, 有学习的动力, 需要教师启发和引导, 并且对现有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形成多个与现实工作环境相匹配的学习情境, 其中每个工作情景又包含了数门课中的数个知识点, 学生通过完成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 掌握电梯知识。

在电梯学习中, 电梯的安装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通过安装, 可系统地学习电梯的各个方面, 加深对电梯部件安装尺寸的了解。在学校里, 虽然不能亲身参与电梯的安装, 但可以通过到电梯安装现场进行参观, 或请电梯工程师来培训, 让学生了解电梯安装流程, 让学生了解电梯机械部件的结构、安装尺寸以及相应的国家标准与规范, 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电气方面的学习中, 电梯电气原理图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能够通读并且理解其原理。学生应该从简单的电梯控制电路图开始学习, 现在的电路图通常都会用拼音缩写来标示上面的电气部件。具体可先让学生将所有符号的意思翻译过来, 自己标注在电梯电气原理图上, 帮助学生了解电气图的结构, 因为里面所有的符号都过了一遍, 即使对电气图不是很了解, 但要找某一个符号时, 还是可以很快地从图纸中找到。接下来就是理解并分析电气逻辑原理。电梯的电气原理图是按照其功能分为一个个区域的, 学生初学时很不习惯, 有时要在不同区域内找相联系的电气部件, 这时学生应独立思考, 完成这样一过程。学生在学习电梯原理图时, 可以将图纸分区域来分析, 比如主机电路和电源电路是一个, 电梯安全回路是一个, 电梯楼层控制电路又是一个……学习时, 不能懒惰, 要自己动手画每一个区域的电路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不是单单照着, 而是要理解每一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区域之间的关联, 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电梯电气原理图。电梯95%的故障都发生在电路图能看到的地方, 很好地理解电气原理图, 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所以多看, 多思考是学习电梯的主要途径。

8.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 迷茫 发现 探寻 前行

一、迷茫

上世纪八十年代,课堂上的“讲”是大家最关注的。能言善辩、讲解生动的老师最受欢迎。上世纪九十年代,课堂上“问”风兴盛。教师问,学生答,如何问出水平,问出精彩,是那个时期老师最热衷的话题。进入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于是一系列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冒出出来,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学生如何在课堂上争辩、如何自己学习探讨……可是,折腾了几十年,回到常态课上,人们忽然发现,几十年前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困扰着当下的老师和学生;老师们使用着几乎与世界同步的先进教学设施,制造着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低下的教学效率,制造着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乃至痛恨,我们的课堂能不能找到一条真正通往未来的路径?带着迷茫,多少人一直在苦苦寻找。

二、发现

教育是什么?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

我们都知道美国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对知识的质疑与批判都是一流的。启德专家李冠军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美国教育的优势是:学术领先、理念超前、实力雄厚。主要体现在:第一、强调通才教育;第二、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信息知识灌输式的教育;第三、非常注重人的个性化培养,不管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一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和能力来选择课程,而这些课程比国内要多样化一些;第四、美国教育提倡教育的国际化。据统计,全球70%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大学工作;全球44%最常引用的论文也出自美国大学。正因为美国有那么好的师资,所以能够吸引到全世界各地顶尖的人才去美国学习,他们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也不要气馁,我们也有自己的教育优势:中国数学基础教育很扎实,与中国向美国教育方法学习取得许多进展相比,美国向中国教育的学习才刚刚起步,目前只能说是幼儿学步阶段。但是,许多美国专家已经明确这种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美国的教育界已经有这种认识。他们认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就好像是阴阳两极,如果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中国方式,实践创新能力的教育采用美国方式,那就会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数学教育方式。

三、探寻

以人为本强调小学数学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1:吴正宪老师在执教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要想知道这两个图形(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时,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用眼睛观察

生2:把两张纸重叠,不能重叠的部分剪下了再比

生3:用格子纸覆盖在上面,数方格…….

以上方法学生们都给与肯定,表示赞同

生:举起手中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高喊可以用我的这个尺子量!(其他同学大笑)

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因为在测量线段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直尺来量,这是面积,面积指的是围城这个图形的大小,所以我觉得就可以把我们刚认识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作为一个“方尺”来度量面积的大小的测量工具。

师:多会思考的孩子啊!(师带头鼓掌)

吴老师的一个简单追问,让传授知识的地方,变成创造知识的地方,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

2.培养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例2:杨玉翠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万以内数加法》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在黑板上给出如下信息:

图书类别故事书科技树连环画

本书(本)786388193

师:看黑板

生:可以从表格中获取数学信息

师:获取信息可以干什么?

生:提出问题?……

师: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多少本?

生:786+193=979

7 8 6

+ 1 19 3

9 7 9

生1:为什么要从个位开始加起?

生2:进位点是否可以不写?

生3:为什么不从百位开始加起?

生4:为什么相同数位相加?

…….

学生不仅问题意识强,而且所有问题都是在学生自主交流、质疑、争辩中达成共识,解决了万以内数的加法(进位)的学习。更让人吃惊的是,学生由连续进位扩展联想到除了满十进1外,如果遇到满二十、三十…..怎么办?9+9最大不超过二十,怎么会有满二十的情况呢?由此学生又联想到乘法9×9=81想到连加。再看看到学生学习的状态,个个是开心的、快乐的,每人都能大胆畅所欲言,提出的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说。师生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每个孩子都觉得数学有趣,数学好玩。

四、前行

从华应龙老师的《台湾长什么样》,刘德武老师的《密铺》,从张齐华老师的数学文化到课中研究,从贲友林老师的个人精彩课堂到“以学为中心”…….所有的教育者都在梦想中起步,在现实中跋涉前行,现实中的理想课堂,永远在追寻过程中,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大家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让中国的数学教育方式更加完美,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份自信。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师会和我们一起思考与实践,走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

【参考文献】

[1]《基礎教育》杂志

[2] 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

[3]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译者:《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9.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九

兔场小学教师

王红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达到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虽然已经有很多老师注重了朗读教学的指导,但学生在朗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朗读缺乏目标性。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样的朗读缺乏有效性的指导,学生不能入情入境、用心去读。

2.朗读缺乏技巧性。目前不少学生能做到正确去读,但对于如何流利、有感情地读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要从学生和老师身上寻找突破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逐步获得朗读的技能,促进他们理解、表达、鉴赏等多项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老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水平,掌握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训练的方法,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

首先教师要制定正确的朗读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在语文课程中,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技能,其自身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因而,一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不宜单方面孤立确定朗读训练目标,而应该在先把握好课文朗读训练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再与其它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制订综合性的教学目标。

其次明确朗读训练的要求。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读,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

指导学生流利地读,要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改进学生的阅读的基本条件。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2、教会学生辨明文体类别,明确阅读关注点。如诗歌的阅读要学会利用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之美,反复诵读,加强语感和领悟能力;抓住“诗眼”和关键语句,透过字面意思领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发挥想象力体味诗的意境,陶冶审美情趣。散文阅读可以根据散文“形 不散”的特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作品的构思,理清线索;探求散文的意境,体味散文的诗意,理解作品的主题。探求文章的意境必须反复诵读文章,整体感知;学习灵活、精炼,可骈可散,参差错落的散文语言。

3、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勤动手,圈点勾画的习惯;披文入情,善于质疑的习惯;学会分享,交流心得的习惯。

当然在指导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文时要避免朗读的单一性性,力求做到读中有变化,读中有趣味,采用多种朗读指导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提高朗读训练的成效。

二、注重多元化的朗读教学评价,发挥其在朗读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首先,朗读评价要具有科学性。评价者必须把握正确、客观的评价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要求逐步上升,教师在朗读训练的各个阶段要把握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层评价。可根据阶段目标,在各学段有所侧重。比如,在低年级,侧重于评价学生是否把书读正确、流利;而在高年级,则侧重评价是否达到“美读”的标准。其次,评价内容应体现综合化。朗读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训练所形成朗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评,因而,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评价学生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再次,评价主体应体现互动化。进行朗读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

一是教师读,学生评,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若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教师应灵活地处理:让老师读读,你们来当小老师,给老师评评看。若读得好,好在哪?你能学着老师的语气读读吗?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评价老师的朗读中得到启发,促进他们的朗读水平。

二是学生读,教师评,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学生读完后,教师对读的好的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读不好的教师应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但语气应该有鼓励性和启发性。

三是学生互读互评,旨在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受启发。有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激励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对学习方法的获取,以扬长避短。

最后,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对他们的朗读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灵活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要具体明确,以鼓励为主,绝不“泼冷水”,以保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但是对学生所出现的明显的错误也不能一味的夸奖和称赞,而是应该很巧妙地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样既成就了学生成功的愿望,又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心领神会。

三、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能力

教师要不断更新阅读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不断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此外,必须不断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1.解读文本要做到读得细

(1)注重文本,在细读文本时要多疑和善思,一步步走进文本。

文本是作者与读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要体会文本中思想内涵,就是通过对作品的仔细阅读,去发现构成文字背后的特殊意蕴。走进文本,就是带着情感,按照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独特的体验,涵泳感悟。在解读过程中,不要受到参考资料的束缚,不要把别人的理解作为定论来接受,不要盲从专家和权威的高见,而是通过仔细地研读文本,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和心得体会。只有读中有疑,才会更进一步走进文本。

(2)细读中不仅走进文本,还应结合具体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文学欣赏要走进文本,还应结合具体的写作背景,更要“知人论世”。细读文本,要了解作者的为人,要明白作者生活时代,写作的背景,这些既要读者的学识,更需要读者的人生体验。

2.解读文本要做到读要深

深度阅读应该有三个层面:品味语言;识见情味;理解菁华。品味语言是指品出语言的真意,品出用词的妙处。因文解道,凭道悟文,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精髓;弃置品味语言就是失却语文阅读的看家本领。如果作者与读者达成默契、共鸣,那么通过吟咏,就会达到妙然神会的境界。

3.解读文本要做到读要宽

在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家张孝纯提出了“大语文”的主张。阅读内容必须广泛,仅靠掌握课本的百余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是阅读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阅读量的积累,语言例子的极大丰富,应当是形成语文能力的首要的前提条件。宽泛的阅读为解读文本提供了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

总之,我认为实施有效性朗读的教学,应植根于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加强小学生有效朗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有效朗读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情感,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水平,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0.对探究学习的一点思考 篇十

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方式,是今后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也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反思课堂教学,我感觉尽管我们的老师都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尽管我们的教研部门、学校都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情况列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之中,但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有探索,但无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的现象。我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误区有:

1、探究学习的层次及深度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预习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听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克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但预习从现在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如:预习将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猜想、设计、结论等,就不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也就不能开动脑筋形成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更不用说自主的设计、实施了,归根到底还是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设计的问题死板,不具有开放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把“对话”变成“问答”。

2、有些问题,学生根本无需合作就能单独解决,却费时费力让学生合作思考,耽误时间,只是为了让学生活动而活动。

3、有的合作学习,内容设计、要求的提出、小组的分配等方面缺乏合理性安排,致使合作学习接触不到问题的核心。

4、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引导、督促、检查,一味的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课堂失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教师成为了一个旁观者,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11.音乐精细化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音乐;精细化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60-1

一、案例描述

第一次教学实录:

1.用U哼唱歌曲的旋律;(学生跟着钢琴的伴奏哼唱)

2.同学们唱完一遍后:

师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拍子有何特点?

生回答:是三拍子与四拍子交替出现,并且很有规律。

师总结:变拍子的定义。

3.再哼唱一遍,发现问题:学生对四拍中的前三拍音时直唱不满,出现短尾巴现象。

4.教师指导划拍演唱。学生在教师1、2、3,1、2、3、4的数拍中,勉强把节拍唱出来。

5.加入歌词

……

剖析: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歌曲旋律的哼唱,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训练歌曲所需要的连音唱法;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歌曲教完后,学生对变拍子在歌曲中的实际运用以及歌曲的情感还是有所欠缺。例如,《故乡的小路》是一首抒情歌曲——借物抒情,情感的唤起与挖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与难点。而变拍子的运用对歌曲的情感挖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这方面的训练由于方法陈旧,学生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次教学实录:

1.创编了游戏“手忙脚乱——看看你能不能稳而不乱”。(变拍子练习)

(1)找出三拍子与四拍子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三拍子拍手,四拍子跺脚)

2.结合歌曲(播放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体验变拍子:

要求:(1)聆听:学生跟着音乐找出节拍的规律与变化。

师问:几拍子?

生答:三拍子或四拍子,有的说三拍子和四拍子。

(2)感受:在聆听的基础上请同学和着音乐做一做刚才的游戏,直到音乐与动作协调。

(3)结论:从体验中得出此曲是变拍子,且是三拍子与四拍子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3.教师充满感情的弹奏此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绪。

(1)歌曲情绪选择:活泼欢快的、优美抒情的、充满忧伤的?

(2)再问:整首歌曲的情感有无变化?

……

4.再聆听——听辨节拍特点。学生通过已知经验,得出变拍子并以悠长的节奏,委婉的旋律,抒发了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师问:为什么要用变拍子?如果把四拍子全改成三拍子成吗?为什么?尝试着或用三拍子和或用四拍子来演唱这首歌,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5.实践。对比着尝试哼唱。学生在实际演唱过后,发现变拍子的应用更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歌词中“路”的长音,更贴切,更富有生活,更亲切——“路”是思乡的载体。

6.加入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弱拍上歌词的朗读。

……

二、教学反思

这堂课以知识技能为切入点——变拍为主线。由于《故乡的小路》的重难点是这课的节拍是3/4、4/4拍交替进行的,首先在上课时我先进行变拍子练习,创编了游戏“手忙脚乱——看看你能不能稳而不乱”。初一的学生天生爱玩,用游戏的形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在兴奋地玩游戏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学唱过程中,我采用了从作品的音乐感受入手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变拍子音乐作品的学习,通过激情现场伴奏,让学生视听体验歌曲的情绪,聆听中分析音乐中段落的情绪,实际哼唱对比节拍特点对歌曲情感的作用,与第一次课例相比,把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游戏变得灵动;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再那么空洞、说教。通过聆听聆听再聆听、体验实践再感受中加强对作品的理解,加强对音乐表现的理解。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也由内而外的,自然而然的!

歌曲教学必须做到每一个细节在态度上精心策划,在方法、措施上精细安排,在过程上周密部署、强化落实,才能确保学生在演唱中歌曲的情感是由心而生的。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精心、精细、才能出精品,扎实工作,才能稳步前进,才能避免我们工作的盲目和低效。最后,让我套用一句现成的时髦用语:教学因精细化而精彩!

12.对讨论式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十二

讨论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生、师—生的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式。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一、对讨论式教学法作用的思考

1. 确立了主体教育观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讲”代“练”,以“教”代“学”,满堂灌,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师对学生“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不把学生当主人。而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如在讨论式教学中,讨论问题、发表看法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2.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教育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加强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又必须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前提。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想象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科学家,成为有思想的人、有理想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更多地去思考,去想象。只有通过讨论让想象插上了翅膀,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只有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想象,才能够使其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东西,从而达到创造教育的目的。

4. 有助于学生广泛地听取他人意见,吸取别人之长

讨论可以使学生关注到一定思考范围内可能存在的诸多想法,在平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来告诉学生观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样的观点和内容,再也没有比学生亲自听自己同伴交流出来引起的关注更大了。如果参与讨论的人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表达各自见解时所用的表达方式不一致,都可以引起其他讨论者的多维思考,发表和解释各自看法。

5.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门学科失去兴趣,相信在学习中成绩肯定不会太理想。同样,兴趣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教育的目的,首要的就是必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思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讨论“披文入情”并进入“愤”“悱”的境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对讨论组织过程的一点思考

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是二者结合等形式。分组讨论是以相邻2~4人为一组,全班讨论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性问题或分歧意见由教师组织进行的。讨论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其关键是:

1. 讨论题的设置要恰当

制定课堂讨论题的原则是: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素材。目标定位要准,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可出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目标定位数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如在学习《端午日》时,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对作者写的湘西几个端午习俗中哪个最感兴趣?为什么喜欢?说说理由。”这个问题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可能会说“赛龙舟”这一习俗,可以就精彩在什么地方或者喜欢的原因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便会认真地去挖掘课文,从而把握文章重点,学会场面描写方法,感受湘西习俗,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②要能沟通多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过程。③难易要适度,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④容量要适当,内容要具体,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⑤要有启发性和生动性。问题的提出要能引人入胜,引起悬念,揭露矛盾;问题的叙述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⑥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要抓住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提出问题。如重要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等等,使讨论能击中要害。

2. 要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教师必须做到:①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发现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精心设计讨论题。②不要急于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学生,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争论,同时还要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讨论的进程和内容,在学生的讨论已解决了主要问题时,应及时转换题目或进行小结。③不要让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垄断”讨论“市场”,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④对于讨论后回答得好的同学应予以表扬;对于稍差的甚至不着边际的,只要言之有理,都应该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真正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3. 讨论方式要多样

①在课堂讨论中,可让学生就自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让全班学生讨论作答。②可让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出示问题讨论通过。③人员的组合上可同桌两人讨论,也可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讨论,人数不宜过多。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翻译文段方面,可分段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就学生不懂之处点拨,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比教师一个人讲效果要好得多,印象深得多。

三、对讨论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够到位

教师交给学生讨论任务后,放任自流,于是便让课堂讨论不着边际,偏离中心问题,最后教学任务完不成,便点到为止,课堂效率低。

2. 讨论时间过短,效果落不到实处

经常有老师担心公开课时间不好把握,但又必须体现这一设计思路,问题刚提出不久,学生还没有深入讨论,便草草收兵。这样做与其说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倒还不如说是摆花架子、蜻蜓点水罢了,实际上并不能起到作用。

3. 教师引导过宽或过窄,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讨论式教学让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自己必须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如果引导过宽,学生讨论不着边际,不好收场;引导过窄,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或者太简单,学生一下就能答出,或钻入死胡同,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学生可趁此转移话题,对课堂讨论失去兴趣,课堂上不能真正学到知识,语文水平也不能真正得到提高。

4. 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

当一个问题布置下来后,部分学生能积极地进入讨论状态,就教师布置的题目、提出的问题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有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只是在等待人家讨论,自己处于旁观状态,属于观众角色。这就使得在讨论中会有一些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结果讨论达不到理想效果。

5.“群龙无首”的局面

小组讨论有时会偏离要讨论的内容。主持人需要有较强引导和组织讨论的技巧,既要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使讨论不偏离要讨论的问题,达到讨论的目的。

13.对青年干部成长的一点思考 篇十三

·周德睿

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事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事关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重视青年干部、关心爱护青年干部,就是尊重自然法则、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历史和未来。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年干部的成长,对青年干部寄予了深切的期望。青年干部要健康成长,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以理想指路

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觉得谈理想、谈立志太过虚空,觉得什么理想、什么前途都是假的。有些同志甚至讲:“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我觉得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应该有理想。人生的关键之处就那么几步,树立远大的理想,是每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支柱。理想就是目标,就是方向,就是品格,就是照亮人生方向的航灯。人生不如意事常有,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事,都会有不如意的事,都会有失败和挫折,任何时候都必须按照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志向扎扎实实地去工作、去奋斗,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要早立志。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理想,就什么样的行为。如果要学有所成,将来能成大器的话,就要发奋学习,提高本领,厚积薄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大事难事看担当”。如果没有这个本事的话,一旦有机会让你挑重担,而你却担当不起,就会失去机会。因此,早立志显得尤为重要。二要立大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志向应该与国家、民族、社会同步。要立志做大事,不能立志做大官。大事和小事,大官和小官,也具有辩证关系。什么是大事?凡是关系到老百姓的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小事就是个人的事、家庭的事。大官不一定能做大事,小官也不一定不能成大事。人民群众认可的好官,再小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大官”。做大事不一定是大官,小官也可干大事。做官有限,事业无限。青年干部一定要立志做大事,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命运、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不等于平庸,有一些人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就是做不出政绩来,有些同志却在很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三要立实志。不能实现的理想是空想,超越实际的理想是幻想,失去理智的理想是妄想。理想不害人,但不切实际的理想会害人。树立理想要立足于实际,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要承认个体差异,承认有些先天条件无法改变。因此,理想之树,只有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

二、以素质强身

有了远大的理想,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职位提高了不等于能力提高了,地位提高了不等于知识增长了,高票当选了不等于威望提高了。因此,要实现理想,一定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工夫,而且要下苦工夫,要厚积薄发。强化素质,主要是要搞好学习。在农耕经济时代,一个人只要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不需要学数理化,能把四书五经念得朗朗上口,再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就可以走遍天下了;在工业经济时代,每个人只要读十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了;现在不行了,必须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走出校门,就有很多知识需要更新了。因此,青年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根本没把学习当回事,反而把不学习当做一种光荣。在写总结的时候,不好说自己的品性不好,不好说自己的能力不行,不好说自己的性情浮躁,就写有时学习不够,或者说有时学习系统性不强。这些说法是把学习看做可有可无的缺点的一种表现,是不正确的。青年干部一定要重视学习。要真学,能不能假学;要深学,不能浅学;要结合实际学,不能空学;要掌握方法学,不能死学;要持之以恒学,不能散漫地学;要有针对性地学,不能漫无目的地学。要通过学习,着力提高敏锐洞察力、宏观驾驭的能力、善于直辖市的能力、多谋善断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

三、以勤奋成业

“事遇千件,贵在实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要求大家一定要脚踏实地,扎实干事,不能图虚名,不能好虚荣。青年干部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强项,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要会造势,还要会做事。现在我们有些干部,什么都敢说,就是不说理;什么都敢吃,就是不吃亏;什么都敢学,就是不学好。因此,青年干部一定要脱俗,一定要克服陋习。要多读“圣贤”书,少打“关系牌”;多干部分内事,少论他人短;多怜基层苦,少贪杯中酒;多交贫寒友,少结富贵亲;多讲原则性,少提亲友情。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的追求是很庸俗的,他追求什么呢?是追求后台越硬越好,关系越多越好,脑袋越尖越好,嘴巴越油越好,脸皮越厚越好。老百姓心里是有杆秤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干部怎么样、能力水平如何、是不是在干事,大家并不是不清楚。青年干部一定不要只练不唱、不练做功,不能只是把口号喊在嘴上、措施贴在墙上、决心表在会上,利欲挂在心上、精力耗在玩上。

青年干部一定要做勤奋敬业的表率。做什么事,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忧患想在前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打算,更要做最坏的准备。这亲,有些事发生以后,我们才不会惊慌失措,才不会措手不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不断失败的准备,不要做大获成功、捷报频传的准备;要做天有不测风云的准备,不要做每天万事顺意的准备。记得有痊名家讲过:“要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青年干部要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做别人做不好的事,算别人算不清的账。有些事要算大账,算政治账,算法制账。

四、以修身立世

14.对医疗器械监管的一点思考 篇十四

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吕国善

目前,医疗器械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领域,在医疗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数字化和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创新,医疗器械新品种不断涌现,这些都对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就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监管,与大家交流一点心得,以期共勉。

一、作为医疗器械行政执法人员首先应熟悉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

(一)首先应对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做到及时知晓,充分理解,烂熟于胸。如果医疗器械行政执法人员对医疗器械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那医疗器械监管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依法监管、依法行政将无从谈起,执法人员将出现乱执法、乱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利益得不到保章,监管好医疗器械市场,维护好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要熟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要善于运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查找问题,如我局行政执法人员在例行行政执法检查时发现某避孕套外包装盒标识的注册证为“粤药管械(准)字2670194号”,文号中未标明批准年份,经核查该产品为假冒产品;同样利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我局在另一次行政执法检查时发现市场上标示为“×药管械(试)字2003第200××××号”的试字号医疗器械,我们知道试字号后面为过期年限,正常的注册证编排应为“×药管械(试)字2003第2005××××号”,这种注册证号明显不符合注册证号的编排格式,经核查也属假冒医疗器械。另外,2004年8月9日后国家不再批准试字号医疗器械产品。但也不绝对,可能在过度期中会出现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情况,同样还会出现试字号产品。只是如果在市场上发现有2004年8月9日以后批准的试字号产品,那稽查人员可得留点神了,要将此类产品作为重点核查对象,需做进一步查实,以防是假医疗器械。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要清楚明了。比如说X线诊断设备:200mA以上属Ⅲ类产品而200mA及以下属Ⅱ类产品,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200mA以上的X光机,却标识为二类医疗器械,这样的X光机很可能就是假冒产品。又如2002年8月是避孕套医疗器械分类代号变

更的一年,之前为267,之后为266,如2003年批准的避孕套分类还标识为“267”,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假冒产品;如分类标识为“268”“269”等等的避孕套,可以说就是假冒产品了。另外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上,CT属Ⅲ类医疗器械,而CT中所使用的医用X射线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球管,以下简称为球管)属Ⅱ类医疗器械。球管是有一定曝光次数的产品,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按照这种思路,我局针对CT中球管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了几例没有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球管。我们还可将这种思路扩展到医用X射线设备,如X光机、全数字X线诊断设备、计算机放射影像处理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和CT一样均需使用球管,这些设备中的球管也是有一定曝光次数的,若干时间后也必须更换,那么这些更换的球管有没有产品注册证书呢?利用这种发散式思维,就能拓宽我们监管的视野,扫除监管盲区,杜绝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在市场上流通和使用。

(四)对医疗器械相关的电子、医学、机械、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要有积累。在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从工作中及各种书籍、网络中积累医疗器械相关的电子、医学、机械、外语等方面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监管人员将会如虎添翼。

二、要善于思考,总结经验,从实践中形成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监管方法。

医疗器械监管的专属性和专业性很强,如果不善于从监管实践中总结经验,每次检查都流于形式,只限于检查几个医疗器械,或只检查某医疗器械的部分资料就很难发现问题。为了避免检查中出现监督死角和盲区,就要形成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监管方法。这套方法可能因人因地而异。如我局在监管实践中摸索出的“四看三对”工作方法。

四看:即看被检查单位证照,看医疗器械购进渠道(包括供货单位证照及购进票据、发票等),看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合格标识,看医疗器械实物。三对:即仔细核对供货商证照上的信息与购进票据、发票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包括单位名称、票据上加盖的公章名称及证照上加盖的公章与票据、发票上加盖的公章是否是一个公章等),仔细核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信息与医疗器械实物是否一致(如生产日期、型号、生产国等信息),仔细核对产品说明书功能主治与审批内容是否一致等。

通过“四看三对”,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干式打印机机身标签标识的制造国,与其注册证书许可国不一致,而其又不能提供机身标识的制造国的注册证书,从而一起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大案浮出了水面;利用“四看三对”,我局还发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全数字X线放射成像装置注册证书为2006年3月批准的,此前该医疗器械无任何其它注册

证书,而该机机身标签却标明生产日期为2005年12月,且于2006年1月就被销往了医院,最后该机被确定为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依然是通过“四看三查”,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购入的喉镜,供货商提供的是甲单位的证照,而发票却是由乙公司开据的,经核查,该医疗器械系非法渠道购入的。

三、针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中存在问题的重点环节及重点品种进行重点检查,加大监管力度。

15.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十五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考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更需要跳出课文,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我们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对校园生活十分熟悉,而这无限风光正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捕捉校园中蕴藏着的写作材料,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使校园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风景这边独好——赏校园美

如果把校园比作一幅长卷的话,那么校园中沧桑的教学楼、生机勃勃的操场、美轮美奂的假山、郁郁葱葱的小树林就是画卷中最动人的元素。其中任何一处景物,如果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描写,那么都可以成为朴实自然的好文章。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作文原材料加工成流畅清新的作文呢?

(一)引观察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观察现场,运用恰当的方法仔细观察。不仅要细致认真地看,还要侧耳听听,凝神想想,有的还须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使感知生动细腻,获得声、形、味俱全的立体印象。我们学校种植了很多桂花树,时值桂花竞相开放,很多学生走过桂花树前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由衷地赞叹:“啊,真香!”甚至有的学生轻轻地微闭双眼,我因势利导,课上带学生去桂花树下走走,看看其形,闻闻其香,让学生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面到点的顺序,并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器官从不同侧面细致观察,将观察结果及联想到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

(二)学裁剪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将观察结果进行合理裁剪,创造性地处理自己收集的材料,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例如:学生观察了校园一角,可以通过裁剪写成中心、文体等各不相同的许多作文,或描写校园一角的美丽景色,或通过校园一角反映学校的变化,或赞扬园丁为校园一角付出的心血,或批评某些同学不注意爱护公物、不讲究卫生,或以校园一角为蓝本,写想象作文……

二、只缘身在此山中——品校园人

校园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运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挖掘校园中蕴藏着的关于人及其事的写作题材,为高质量地完成写人记事类文章作好材料准备。采访就是一种学生很感兴趣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进而完成较高质量的作文呢?

(一)激兴趣

采访本身就是学生喜爱的猎取作文材料的手段,如果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更进一步激发学生采访的兴趣,那么采访的效果会更好。首先,在形式上,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备好一些小记者证,当同学外出采访时,让学生身佩记者证,手提录音机,以小记者的身份实施采访行为。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解决选“材”问题,即提供采访对象。要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用于记录老师、同学提供的有采访价值的人物的名字及简要事迹,如每周光荣升旗手、优秀教师、各类竞赛的优胜者、有特长的学生老师等等,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作为自己采访的对象,一周采访一两位。另外,要帮助学生事先准备好采访提纲,为采访定好基调,保证采访活动顺利进行并有所收获。这样一来,既采用了生动的形式,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必定兴趣盎然。

(二)促采访

作文过程是认识和表达的完整统一的过程。认识得越细致越深入,就越利于表达。实地采访正是深刻认识采访对象的有效方法。采访时,要按一定的条理,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努力深入人物的内心深处,探究其行为的原动力。

(三)用结果

当采访结束以后,要引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合理地使用这些材料。将采访对象提供的素材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然后按自己的心意重新组合,加上一定的感想、叙述等,形成或写人或记事的内容翔实的记叙文。例如完成了对那位助人为乐的女同学的采访之后,要将她的自述进行整理,调节顺序,加入自己采访时的情感体验,加工成诸如《令我敬佩的一个人》《感人的一件事》等主要内容相同,但结构不一的文章。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融校园情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校生活多姿多彩,各类活动充盈于校园各个角落。因此,要诱导学生牢牢抓住活动因素,调动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咀嚼,感受生动的情境,吸收感性信息,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写好活动类作文。

(一)重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实践,去体验,帮助他们既能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例如在参加创建国家级卫生镇的活动—清理小河时,既要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观察同学、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揣摩他们的内心,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及直观的感受,关注活动的发展,从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二)写真情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输出真实的信息,宣泄真情实感,写出以情动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喜怒哀乐无须掩饰,所见所感真情捧出。表达真情实感不需要什么技巧,只需理清自己的情感脉络,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即可。例如在写“清理小河”这一活动时,就该写出自己真实的情绪变化:初见小河一片狼藉时的叹息,经过师生努力后河面变清洁时的欢愉,离开小河时对它命运的担忧等。只有这样,文章才显得真实,才富有感染力。

16.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63-01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正如同歌里唱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都远深远的影响意义。教学中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能够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与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我们都知道“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特别是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的认知不科学,在很多学生看来,教师只是负责监督他们、管制他们的“监工”,每天都给他们留很多作业,没有完成作业还要受到批评教育,师生之间看似是一种敌对关系。这就导致不少学生暗中与教师作对,对于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步骤不配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总以为班主任应该树立个人的权威形象,在学生面前应该板着脸,让学生怕你,这样学生才会服贴,班风才能纯正。通过多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经验,我体会到: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下,班主任放下师长的架子,和学生开开玩笑,套套近乎,师生“打成一片”,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比如:一句亲切友好的玩笑往往让师生间的心灵拉得更近,学生会从内心真正敬重、亲近班主任,班主任便能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学生也会更乐意接受班主任善意的批评教导,从而减免“口服心不服”的现象。原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常感觉大道理已说尽,自己劳力费神,苦口婆心,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厌烦乏味。这往往是大道理太过枯燥,缺少血肉。后来学着以他人事例和自身体验为参照,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平等民主谈心的方式和学生推心置腹,与学生互动共鸣,却恰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学中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能够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例如可以通过“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或者是匿名小纸条的形式,来让学生对于教师的意见、建议进行及时的传达,缓解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为有效教学做好保障

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不足,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困难、无助,由于成绩差受到教师批评,甚至不少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班主任作为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直接负责人,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坚持以鼓励为主,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鼓励的方式多样,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都能让学生心荡涟漪,如沐春风。学生在老師的鼓励下,更倾向于作积极的尝试。如果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从此便有可能努力向上前进。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以及对学生通过努力后取得成绩的肯定,可以不断筑高学生的起点,而学生也有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另外,我还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前进就不会迷失方向,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迈出坚定的步伐。教学中我积极帮助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目标,例如每天阅读多少文章,每天练习多少汉字等等,让学生学会激励自己,随时调整自己。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把考试当成一次次“大阅兵”,只要每次的错误都能够及时改进,相信就能够不断进步,让他们都能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予以应对。

三、抓好日常的教学引导,为有效教学做好疏导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会:高年级的学生往往比低年级的学生更难管理,这些学生常常自认为已经长大,对学校条条框框的限制约束表示很反感,更有甚者故意去触碰这些底线,例如骂人、打架等等。作为班主任老师,就需要我们认识到学生的这一思想转变,适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体会遵规守纪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给学生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也要狠抓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守纪律的现象。特别是对早操不到、课上睡觉、旷课迟到、打架骂人、顶撞老师等行为严格管理,让学生“换位”思考,并积极教育引导,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针对小学生的思想复杂偏激,情绪多变的特点,多观察,多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学生交流谈心,排解问题,抓住事情的苗头,防微杜渐。之前班上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有段时间奶奶身体不舒服,他每天上学前还要为奶奶准备中午的饮食,放学之后还要跑回去照顾奶奶,由于压力较大,导致他上课跑神、打瞌睡,之后曾提出休学的想法。发现这一现象之后,我及时的了解情况,帮他和父母联系,让父母回来照顾奶奶,这也让他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来投入学习。

四、善于开展多方联合,为有效教学提供平台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下学生在家里、在社会上的行为教师很难管理到位,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就要能够善于创设教学策略,延长管理空间,通过开展多方联合,一起做好班级学生的有效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积极共识。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同时班主任也要善于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状况,以便能够及时的开展教学活动。此外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拓展范围。

17.对无形资产摊销的一点思考 篇十七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摊销是这样规定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按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未规定)或法律规定使用年限(合同未规定)或合同规定与法律规定(两者均规定)受益年限中较短者作为其摊销年限进行摊销,再或者,合同、法律均未规定,则摊销年限不应超过。笔者认为如此处理还欠妥当。正如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要充分考虑该项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也不能如此简单的全额直线摊销,而应有些变化。但这也必须建立在对无形资产的重新分类之基础上:

按照使用年限,将无形资产分为期限型无形资产和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两大类。所谓期限型无形资产,即随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其使用寿命会越来越短,最终在一定的使用年限之后,它将不再属于该企业的一项资产。这个使用期限正如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所谓无期限型的无形资产,主要是指那些没有法律规定、合同规定、或公认的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而这里的无期限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的。它是指企业在良好的`运行期间的无期限,如果企业面临倒闭,该项相对意义上的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也随之消失了。如企业的商誉。对于期限型无形资产,随着使用,它会像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一样,价值越来越低,因此也能称为价值递耗类无形资产;而对于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随着使用,它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效用,而不是价值递耗,因此该类无形资产也能称为价值递增类无形资产。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时间期限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只要有时间限制,它就是期限型无形资产,否则,为无期限型,一目了然。相比先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与不可辨认两大类的分类标准而言更客观。

在此基础上,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作如下调整: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摊销与不摊销两种情况:1、对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其中又包括:(1)对于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预计使用年限确定,而且减值风险较低的,采用直线法摊销;(2)对非专利技术等有预计使用年限,但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呈加速变化的,可采用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加速摊销”,以尽快收回投资,这也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之谨慎原则。2、对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如商誉,由于它以构入价格作为其入账价值,但是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可能会逐渐增值,所以无需进行价值摊销,甚至要增加其账面价值。这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末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的本质是一致的,因为两者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又得以恢复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转回时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既然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要如此处理,那么对未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项目在价值增加时也应有类似的会计处理:借记无形资产,贷记营业外收入。而且企业应该尽量频繁地做这项工作。

上一篇: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下一篇:工程支付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