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总结及体会(精选11篇)
1.python学习总结及体会 篇一
【概念介绍】学习经验体会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对感悟出来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沉淀,找出规律,用以指导自己或他人今后的学习。
【套用模式】学习体会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可直接写上《学习经验体会》,或用介词结构式《关于+事由+体会》,也有的用主副标题的形式来写。
正文要提炼出经验体会观点,并对观点作必要的解说,还要跟上自己成功的例子来证实。在表达上可用说明或议论方式来介绍经验体会。
落款要写上姓名,可在文尾处或标题下。
【仿写要领】学习经验总结无疑将重点放在总结出带有规律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上,但要将学习的效果(事例)与经验体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般是经验体会交代后,点明自己这样做给自身带来的效益。学习经验体会要写出自己独特的心得。
【例文引路】
以书为本学习之本
长了这么大,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说起学习,虽然不是很优秀,倒还说得过去。在我的记忆中,成绩总是在上中等,这并不是说我比别人聪明,而是我在上课认真听的基础上,坚持“以书为本”,认真搞好自己的学习。这里的“书”是特指教科书。
首先,以书为本,就是通读书本。教员讲课是以教材为基础,而教材的编写,则是以大纲要求为基准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书本上都已攮括。所以,要想学习好,就要通读书本。通读不是泛泛地读。有的同志象老和尚念经似的,倒是把书读了几遍,可一点印象也没有。我读书时则不那样,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带着“脑袋”去读。你可能感到惊讶,难道我的“脑袋”不是随身携带吗?大家知道,人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思维。所谓带着“脑袋”去读,就是在读书时要有思维,善于思考书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专家们在编教材时,都是非常注重用词造句的,写在书上,就有它的一定道理。我在读书时,喜欢推敲,直至弄懂其含义,乃至用意。二是带着好奇去读。尤其是在预习时,好奇很重要。对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我对它总有一种好奇感,迫切想了解它。所以,在读书时,我就更注重发现其中的新的知识点,哪些东西是老师以前没有讲过的,哪些是以前接触过的,它们之间有无异同,带着这种对新知识的好奇,通读起来格外仔细。三是带着喜悦去读。在课后复习中,通读书本更显重要。通过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的知识,做到了日有所悟,心里边自然很高兴。此时,我再回过头来,重新通读书本,此刻心情是愉快的,对知识的巩固和领会都是十分敏捷的。因为,好的心情对于完成某种事情是很重要的。
其次,以书为本,就要提炼书本。人常讲,学习是一个过程,起初厚厚的一本书,学完之后要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变成了薄薄的一本“心中的书”。学完每一科,我都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回顾也是以书本为基础的。回顾的过程,在我看来,也就是提炼书本的过程,一本书很厚,能都回想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我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就是坚持提炼,主要是提炼观点、要点和难点。提炼观点,有助于我把握全书的内容,观点提炼准了,就抓住了实质,找到了要点。而要点掌握准了,就把握了基本问题,我在学习过程中,很注重提炼要点,因为要点大部分都是教员讲过的东西,都是书本的精华,要点把握住了,就达到了提炼书本这一目的。提炼难点。无论哪一学科,都有一定的难点。在学习中,提炼出难点,更利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我在平时的学习中,碰到一些难点,有些经过老师的讲解,不再成为难点,而有些当时弄明白了,时间长了,又有些模糊,这就需要不断地提炼出难点。难点很多,涉及到科学的难点比比皆是,我们不可能都把握,但有一点,是我学习内容中的难点,就一定要提炼出,这就要求以书为本,主要把握教材上的。课外升华的难点,虽然掌握也非常重要,但随着我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陆续学到的,所以,在提炼书本时,我始终注意做到以书为本。
最后,以书为本,就要突破书本。书本是教材,是学习的依据,但不是说书本是完美无缺的,我在学习中,就是坚持以书为本,但更注意突破书本,掌握书本外的一些知识,使自己涉足更广阔的领域。这里有个前提,必须是以书为本,比如我们学习政工写作学,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的范畴,因为写作是一个大的领域,我在掌握了政工写作是政治性写作、工作型、受命类、制作式写作以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些政工写作领域以外的文体写作,这样,在学习中,以书为本,通过联想相关知识,有意识地突破书本,了解一些相关内容,也有利于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平时,我充分利用图书馆、报纸、杂志了解了许多知识,并将说、写、做结合起来,促进了我的学习。
以上只是我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做得很不够,对别人不一定适合,因为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不断地虚心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一九九×年×月×日
2.python学习总结及体会 篇二
经过几年来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的跟踪研究以及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深入研读,我认为修订版是对实验稿的继承和发扬,改进与完善,但又不乏创新之举,让人读来眼前一亮,对数学与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定位更准确,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明晰,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教学策略与手段的指导更明确,对课程内容的调整更合理。
在研读标准的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标准明确提出了“四基”这一学生培养目标,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第二,标准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原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组成了“四能”;
第三,调整和界定了10个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进一步完善了基本理念,明确了重要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并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情感态度目标做了细致描述;
第五,第一、二学段一些具体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修改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实际,使得数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更趋合理。
下面就对以上几点谈谈自己的研读体会与思考。
一、从“双基”到“四基”——“十年数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收获”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是在实验稿基础上对传统“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发展,虽然实验稿中的总目标也出现过“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但没有像修订稿这样明确地把这四方面的目标并列起来作为统一要求。这说明标准修订专家组在充分肯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优势的同时,更加关注到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应该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学生当前数学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获得“四基”,可以看做是学生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体现,它关系到学生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这是对“双基”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标研制组专家孙晓天教授则把“四基”的提出誉为“十年数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收获”,“是这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最重要、最具成长性的标志性成果”。
我们知道,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依靠熟练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更需要思想方法的指引和活动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
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创新能力依赖于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那么,什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标准》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说明,研究者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这也给了研究者更大的研究和讨论的空间。相信在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一个基本的共识。
关于基本思想
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数学思想有很多,比如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方程思想等,在众多数学思想中,哪些属于基本思想呢?基本思想应该有哪些特征和功能?这些基本思想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会表现出怎样的理解和接受状态,在教学中应该渗透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求才算适宜?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史宁中教授曾在报告中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是最上位的思想。这里所说的思想,是大的思想,不仅仅是在数学学科中,是希望学生领会之后能够终生受益的那种思想。同时,他也强调,如果站在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数学的基本思想有3个:抽象、推理、模型。
人们通过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推理,进一步得到更多的结论,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通过建模,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沟通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比如,由数量抽象到数,由数量关系抽象到方程、函数(如正反比例)等;通过推理计算可以求解方程;有了方程等模型,就可以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
顾沛教授则认为,“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可以有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数学审美的思想。” 相较史宁中教授的观点,又增加了“数学审美的思想”,并认为“通过数学审美,看到数学‘透过现象看本质’‘和谐统一众多事物’中美的成份,感受到数学‘以简驭繁’‘天衣无缝’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并且从‘美’的角度发现和创造新的数学。”
上述这些基本思想应该属于数学思想的最高层面,由其演变、派生、发展出来的数学思想还有很多,比如:分类思想、集合思想、符号思想,归纳思想、演绎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在用数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时,对某一类问题反复推敲,会逐渐形成某一类程序化的操作,就构成了“数学方法”。如等量代换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配方法、列表法等。数学方法不同于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往往是观念的、普遍的、深刻的、一般的、内在的,而数学方法往往是操作的、特殊的、表象的、具体的、程序的、技巧的。数学思想常常通过数学方法去体现,数学方法又常常反映了某种数学思想。教师在讲授数学方法时应该努力反映和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和领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归纳、演绎、抽象、转化、分类、模型、数形结合、随机等。对数学基本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先从这些与具体内容紧密结合的具体的数学思想入手。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逐步感悟、领会这些思想。但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并不依赖于知识本身的难度。同时,对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感悟尤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思维发展的规律。
关于基本活动经验
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目前学者们也是各抒己见。
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经验,依赖所从事的数学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大体上可以有以下不同的类型:直接数学活动经验(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间接数学活动经验(创设实际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数学经验)、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由纯粹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实际情景意境的沟通,借助想象体验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本质)。”
徐斌艳教授认为:“我们还可以将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细化,它包括基本的数学操作经验;基本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孔凡哲教授认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王新民等学者则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
尽管不同学者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描述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指向于“学习者在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当前以及后续学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经历、体验”。
本人比较倾向王新民等学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阐述,尤其是他们对“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的解读,并关注到了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体验,更加全面、深入、细致。“感性知识是指具有学生个人意义的过程性知识,也包括学生大脑中那些未经训练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情绪体验是指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数学严谨性与数学结果确定性的感受以及对数学美的感受与欣赏等;应用意识包括“数学有用”的信念、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拓展数学知识应用领域的创新意识,而且应用意识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成分。”
在数学学习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去探索,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是要选择那些蕴涵丰富数学思想的数学知识,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思想的形成不同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难度和过早的抽象化、形式化就能“速成”的,它是需要学生慢慢理解、逐步感悟的,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基础上的再认识、再深化的不断内化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在重视 “四基”目标整体实现的同时,一定要避免走入形式化倾向,走向“唯思想”、“唯经验”的另一个教学极端。
二、从“两能”到“四能”——创新能力形成的源动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标志,也是产生数学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将会非常有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数学教育应当重视的重要议题。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二条中特别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验稿相比,由过去一贯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展到要“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并将原来总目标中4个方面之一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充分表明了数学学习中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具体体现,是创新的前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发现和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急需的。《标准》在对“创新意识”这一核心概念的阐述中明确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由“两能”发展到“四能”,强化问题意识,这正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源动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将有助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美国的“问题解决标准”对比,会发现我们的标准要求的比美国高。其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在问题解决的目标中出现。我们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呼唤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要给孩子们埋下一些创新和发现的种子,激发出他们创造的潜能。但美国的问题解决更加强调问题的开放性与挑战性,强调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能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及学会如何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一点对我们的教材编写以及教师对问题解决情境的设计与教学会带来很大启发。
在美国的问题解决标准中,对教师的作用也给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包括一些教学策略,明确提出“教师应当把问题解决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通过经历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的基本技能、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题策略都会得到发展。”“教师为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所做出的决定,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当教师创设一个对全班大多数学生来说既质疑又能解的情境时,他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 我们过去更习惯于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交流、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要做出很多重要的决定——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给学生反馈以肯定正确、指出错误,什么时候不表达意见但设计同类题目以及什么时候借助课堂讨论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给学生思考时间,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解释以及创设一个重视学生努力的环境,教师能够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他们阐明自己的解题策略。” 这些教学策略对于我们更好地落实“问题解决”的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Python os模块学习笔记 篇三
一、os模块概述
Python os模块包含普遍的操作系统功能,例如文件的复制、创建、修改、删除文件及文件夹...
二、常用方法
1、os.listdir() 返回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名。
2、os.remove() 删除一个文件。
3、os.system() 运行shell命令。
4、os.path.split() 函数返回一个路径的目录名和文件名
5、os.path.isfile()和os.path.isdir() 函数分别检验给出的路径是一个文件还是目录,返回值分别为Ture或False
6、os.path.exists() 函数用来检验给出的路径是否存在,返回值分别为Ture或False。
7、os.path.getsize(name) 获得文件大小,如果name是目录返回0L
8、os.path.splitext() 分离文件名与扩展名
9、os.path.join(path,name) 连接目录与文件名或目录
10、os.path.basename(path) 返回文件名
11、os.path.dirname(path) 返回文件路径
12、os.walk(path)
该函数返回一个元组,该元组有3个元素,这3个元素分别表示每次遍历的路径名,目录列表和文件列表
os.walk()举例:
代码如下:
>>>import os
>>>for root, dirs, files in os.walk(“wd/chat”, topdown=False):
... for name in files:
... print(os.path.join(root, name)) #打印文件绝对路径
... for name in dirs:
... print(os.path.join(root, name)) #打印目录绝对路径 ...
实例:用python批量修改文件的扩展名:
代码如下:
import os
# 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文件
files = os.listdir(“.”)
for filename in files:
portion = os.path.splitext(filename)
# 如果后缀是.txt
if portion[1] == “.pdb”:
# 重新组合文件名和后缀名
newname = portion[0] + “.dssp”
4.python学习总结及体会 篇四
set 是一个无序的元素集合,支持并、交、差及对称差等数学运算, 但由于 set 不记录元素位置,因此不支持索引、分片等类序列的操作,
初始化
代码如下:
s0 = set()
d0 = {}
s1 = {0}
s2 = {i % 2 for i in range(10)}
s = set(‘hi‘)
t = set([‘h‘, ‘e‘, ‘l‘, ‘l‘, ‘o‘])
print(s0, s1, s2, s, t, type(d0))
运行结果:
代码如下:
set() {0} {0, 1} {‘i‘, ‘h‘} {‘e‘, ‘o‘, ‘l‘, ‘h‘}
提示
1.s0、d0:使用 {} 只能创建空字典,创建空集必须用 set();
2.ss、sl:set 中的元素是 无序不重复 的,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去除列表中的重复元素。
运算操作
代码如下:
print(s.intersection(t), s & t)# 交集
print(s.union(t), s | t)# 并集
print(s.difference(t), s - t)# 差集
print(s.symmetric_difference(t), s ^ t)# 对称差集
print(s1.issubset(s2), s1 <= s2)# 子集
print(s1.issuperset(s2), s1 >= s2)# 包含
运行结果:
代码如下:
{‘h‘} {‘h‘}
{‘l‘, ‘h‘, ‘i‘, ‘o‘, ‘e‘} {‘l‘, ‘h‘, ‘i‘, ‘o‘, ‘e‘}
{‘i‘} {‘i‘}
{‘i‘, ‘l‘, ‘o‘, ‘e‘} {‘i‘, ‘l‘, ‘o‘, ‘e‘}
True True
False False
提示
1.非运算符的方法接受任何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如 s.update([0, 1]);
2.其他等价操作:s.update(t) 与 s |= t,s.intersection_update(t) 与 s &= t,s.difference_update(t) 与 s -= t,s.symmetric_difference_update(t) 与 s ^= t 等,
基本方法
代码如下:
s = {0}
print(s, len(s))# 获取集合中的元素的总数
s.add(“x”)# 添加一个元素
print(s)
s.update([1,2,3])# 添加多个元素
print(s, “x” in s) # 成员资格测试
s.remove(“x”)# 去掉一个元素
print(s, “x” not in s)
s.discard(“x”)# 如果集合存在指定元素,则删除该元素
c = s.copy()# 复制集合
print(s, s.pop())# 弹出集合中的一个不确定元素,如果原集合为空则引发 KeyError
s.clear()# 删除集合中的元素
print(s, c)
运行结果:
代码如下:
{0} 1
{0, ‘x‘}
{0, ‘x‘, 1, 2, 3} True
{0, 1, 2, 3} True
{1, 2, 3} 0
5.python学习总结及体会 篇五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中字典dict常用操作方法,实例总结了Python针对字典操作的技巧,非常具有实用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本文实例总结了python中字典dict常用操作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下面的python代码展示python中字典的常用操作,字典在python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掌握字典操作相当重要
#创建一空字典x = {}#创建包含三个项目的字典x = {“one”:1, “two”:2, “three”:3}#访问其中的一个元素x[‘two‘]#返回字典中的所有键列表x.keys()#返回字典中的所有值列表x.values()#添加一个新的项目x[“four”]=4#修改一个字典项目x[“one”] = “uno”#删除一个字典项目del x[“four”]#复制一个字典到新的变量y = x.copy()#清除所有字典项目x.clear()#返回字典长度,项目个数z = len(x)#检测字典是否包含了指定的keyz = x.has_key(“one”)#遍历字典中的keyfor item in x.keys(): print item#遍历字典中的值列表for item in x.values(): print item#使用if语句获取字典中相应的键值if “one” in x: print x[‘one‘]if “two” not in x: print “Two not found”if “three” in x: del x[‘three‘]
6.python学习总结及体会 篇六
1.文件的读取和显示
方法1:
代码如下:
f=open(r‘G:2.txt‘)
print f.read
f.close()
方法2:
代码如下:
try:
t=open(r‘G:2.txt‘)
print t.read()
finally:
if t:
t.close()
方法3:
代码如下:
with open(r‘g:2.txt‘) as g:
for line in g:
print line
python虽然每次打开文件都要关闭,但是可能会由于异常导致未关闭,因此我们最好是手动关闭,方法二通过异常处理来进行,方法三通过with来自动调用close方法,最简便,
这里open的地址需要注意,如果我们写成open(‘g:2.txt‘,‘r‘)运行时会报错:IOError: [Errno 22] invalid mode (‘r‘) or filename: ‘g:x02.txt‘,
这里是由于路径被转义了,因此可以用‘/‘代替‘‘:f=open(‘g:/2.txt‘,‘r‘)或者加上r‘path‘:f=open(r‘g:2.txt‘,‘r‘)就可以了。
这里通过python自带的ide-GUI测试一下是怎样转义的:
代码如下:
Python 2.7.6 (default, Nov 10 2013, 19:24:18) [MSC v.1500 32 bit (Intel)] on win32
Type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f=‘g:a.txt‘
>>>print f
g:.txt #这里被转义成一个特殊符号了。
>>>f1=‘g:\a.txt‘
>>>print f1
g:a.txt #没被转义
>>>r‘g:a.txt‘
‘g:\a.txt‘ #没被转义
>>>‘g:a.txt‘
‘g:x07.txt‘ #这里将a转义
>>>‘g:\a.txt‘
‘g:\a.txt‘
7.假期学习总结体会 篇七
这次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主办,北京师宏达教育科技中心承办的“‘让高效教学落实到每节课’中国当代基础教育名家论坛”的学习,作为一名第一次参加如此规模培训学习的新教师,我获益良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之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与不解迷茫之处,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现将这次学习的内容与收获做如下总结。
一、学习内容
8月4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郑师渠教授和山东中小学师训中心于维涛主任的主持下,会议拉开了帷幕。其中,于维涛主任针对“教师发展的国内外视野与教师发展的本土视角以及山东教师发展的主要任务”做了简单的演说。他指出,当今山东教师发展的主要任务有:1、大力推进教育家办学;2、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基地建设;3、启动教师资格制度改革;4、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5、加强名师队伍建设与管理;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等。接着,郑师渠教授也做了简单的讲话,他强调,基础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教育的基础,国家兴亡系于教育,教育兴亡系于教师。同时,他还指出,教育实践不是天天站在讲台上讲,而是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通过学习、研讨、吸收新知识、参观访问等不断地进修,这才是教育实践。
会议开始后,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楚江亭教授做了《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的精彩讲座,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相关演说:一、从“某一周的新闻”、“从一个调查”谈起;二、国内外有关著作中关于精制编码的研究;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梁启超家庭教育个案剖析。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指出:“家庭文化决定着一个儿童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决定着该儿童的语言,由此影响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通过他的相关解说,我得到了如下启示:1、父母不是随便当的,必须携带精制的文化编码,一周至少要拿出2~3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向孩子传播精制的文化编码,“只养不育”不是好父母。其中,父亲和孩子交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而母亲和孩子交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文学艺术修养。2、教师不仅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向孩子传播精制的文化编码,从而改变学生粗制的文化编码。3、学校管理者应该开设家长学校,培养家长的精制文化编码。
当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历城区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张凤老师执教的示范课《位置》,虽然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虽然语文课和数学课不一样,但教育是相通的,通过张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前让人头疼的数学课变得如此生动有趣,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兴趣也比较浓厚,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张老师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数学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在张老师的示范课过后,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做了《高效阅读教学》的讲座。他主要从十年课改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做了相关演说。他指出,推行新课改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理念上的进步、教学内容方面的进步、教学方法上的进步以及教学评价上的进步等。但与此同时,十年课改以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体在:
1、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有偏颇。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课改初期的语文教学偏重了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
2、教学目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拿捏不准,出现超标越位和没达标缺位的现象。其中,低年级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识字学词写字的训练,而过多地讲解课文,对此,他提出,低年级的教学任务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识字、学词、写字(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包括读准字音,读准长句子中的段音等(3)了解少量的重点词重点句的意思(4)积累语言,积累优秀的段、句、篇。中年级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段的理解指导,而过多地注重对篇的理解。对此,他指出,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读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概括段意(2)理清段序(3)揣摩段的写法。高年级的教学主要存在越位的问题,比如对文学性的课文,过多地关注了其文学性,上成了文学作品的赏析课,同时,高年级教学还存在缺位的问题,那就是缺少篇的教学,如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不够。对此,崔峦理事长提出,高年级教学的正确做法应是结合课文教学,教给孩子概括这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孩子领悟文章的写法。
3、教学内容的问题。新课改后,部分老师误把教语文等同于教课文,又把教课文误等于分析内容。其实,语文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要舍得舍,明确应该教什么,不教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到三个点:(1)语言训练点,侧重于词、句、段、篇的训练;(2)方法习得点,让学生学会用哪种学习方法;(3)能力培养点,让学生的能力在哪方面有所提升。
4、教学方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教轻学”、不善于引导。现在的老师过于“强式(形式)”,教育学生千万不要过于“强式”,不能太周到,要后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学,因势利导。教师的指导地位主要体现在:(1)营造民主和谐欢快轻松地教学氛围;(2)引导方向:明确的向学生交代教学目标、任务,并及时调整方向;(3)即使点拨:遇到“启而不发”的地方应做精当的讲解;(4)适当小结;(5)必要地示范,尤其是低年级的写字朗读教学;(6)适当的评价。
8月5日上午,首先由历城区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彭霞老师做了示范课《秋天的雨》,在这节课中,我领略到了一节高效语文课的`魅力,彭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优美的评价语言,以及教学过程的精彩设计和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老师做了示范课《用字母表示数》。怎么说呢,也许是南北差异,刚开始时,我很意外刘老师的教学方式,甚至会觉得有些别扭,但慢慢的,随着刘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他诙谐幽默的教学方式,我忽然发现,这是一节很有意思的课!整节课,刘老师没有用到多媒体设备,而是通过几个简单有趣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怎样用字母表示数”两个问题,教学重点突出,游戏设计合理巧妙,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学起来特别轻松,重要的是,在如此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真正做到了“在乐中学”,刘松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刘松老师又做了《“优效教学”的策略之一――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精彩讲座。他认为,教育是慢工,盲目追求高效是有问题的,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优效”是最大化的高效。他围绕什么是生成性教学?课堂生成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预设与生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预设与生成过程中各应注意哪些方面等四个大问题,结合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教学案例进行了生动的解说,通过他的讲解,我知道了,在教学目标的生成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反思上课前与上课后有什么区别,有没有收获。而在教学资源的生成中,要得到优效的生成,教学就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成性教学,要保证高效、有效,就要有针对性,同时还要做到自然真实,因为,自然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5日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做了示范课《找规律》。贲老师和刘松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中规中矩,一个诙谐幽默,但他们的课都是高效的。由此可以看出,达到高效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变成高效的课堂,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盲目的模仿是无效的。接着,贲友林老师又做了《十年反思的力量》的讲座,听了他的讲座,我觉得很惭愧。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或多或少的反思过,但这些反思更多的表现为行动中的反思,而很少为这些反思留下文字的痕迹。贲老师说:“文字是记忆的保险柜……”,是啊,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很重要的,而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反思,还应该把这些反思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听了贲老师的十年反思,我想,我也会像他那样拿起笔或者动动手指,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败笔、意外记录下来,帮助自己获得长远的进步。
讲座过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赵景瑞老先生做了一节作文教学的示范课《起笔名》。能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赵老师的教学风范,我真是太荣幸,太幸福了!勿容置疑,写作文一直都是学生普遍感到最难的内容,作为老师,大多时候对指导学生的写作也会感到无可奈何,不知从何下手,而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明白了为什么平时学生会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是啊,学生没兴趣,不知道怎么写,教师指导时又脱离了生活,他们当然不爱写了!幸好,赵老师在讲完课后向我们传授了让学生“乐写”的7个有:1、有用(写的东西要有用);2、有意(有意思,学生有想法才能写出来);3、有材(有材料有基础);4、有趣(要自然和谐一点);5、有法(教给孩子方法)6、有标(给孩子目标,要求他们达到一个什么水平)7、有成(想办法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赵老师的课,我想,那一定是“妙趣横生”!是的,赵老师的课诙谐幽默,自然真实,妙趣横生,充满了大师风范,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8月6日上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做了《让高效教学落实到每节课》的讲座。也许是我太年轻了,经验太少,以至于徐老师的很多观点我到现在都不能透彻的理解。但是,尽管如此,在徐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徐老师在讲座的开始提到了三个词语。一是读书。徐老师提出,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教书才是一种职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仅要读文字之书,还要教给学生读人,读社会。他还提到一个观点:“教师是职业读书人,终身学习者”,是啊,教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地充实自
8.历练学习总结体会--黄家杰 篇八
不知不觉的进入顺丰已经两个多月了,认识与收获也颇为显著。通过在桂圆分部的历练、一年一度的中秋大战和9月的员工大会的系列学习锻炼,深刻体会到了工作的点点滴滴需要认真对待与付出。在这些历练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对顺丰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在公司改革阶段,作为一个新人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学习融入公司文化,对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公司结构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是这段时间主要历练学习情况以及总结回顾:
一、桂圆分部历练学习:
1、帮助桂圆分部主管推广员工伙伴计划APP,监督伙伴计划APP每周的登录率;
2、在桂圆分部金丰城点部完成收派员把枪绑定顺手付推广工作;
3、中秋月饼大战宣传工作,中秋季月饼销售情况统计;
4、桂圆分部行政6S改善方案的实施,“老大难”问题的改善监督; 总结体会:
1、伙伴计划APP推广体会
(1)宣传推广工作要全方位。在桂圆分部推广前期发现一系列问题,很多收派兄弟们都不知道伙伴计划APP是什么,或怎么使用等等。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前期着重宣传伙伴计划APP,通过分部公示栏、微信群、易信群、QQ群、每周例会等方式,让分部的兄弟们了解伙伴计划APP,增强积极性,以达到宣传效果。
(2)耐心地宣传交流。伙伴计划APP为公司战略拓展销售渠道的方式之一,利用收派员在收派过程中与客户接触的机会向客户推广一些好的商品。由此以来,公司拓展了销售渠道,客户得到了更好的顺丰体验,收派员增加收入,达到三赢局面。然而,分部员工多,针对不同的收派兄弟,在推广过程中也需要与收派兄弟交流好,耐心的解释,答疑解惑。
(3)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在推广伙伴计划APP过程中,我和另一个优才小伙伴首先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协同分工,总结,改善。营造良好的宣传气氛,引起收派兄弟们的注意和好奇,有利于推广宣传。每周伙伴计划APP登录率的逐渐上升就是我们推广宣传工作的肯定与收获。
2、顺手付推广体会
(1)全方位宣传工作与交流技巧。在分部推广顺手付时,我们就借鉴推广伙伴计划APP的经验和技巧,利用微信群和现场宣传方式结合达到推广的效果。
(2)团队协作与分工。在推广顺手付过程中,由于分部收派员数量较多,而且上班的批次不同,我们就分工分批次进行宣传推广,仔细耐心地教收派兄弟们怎样下载与使用规则。这样既可以详细介绍顺手付,也可以提高宣传推广的效率。
3、中秋大战宣传体会
(1)中秋大战宣传手册。为了迎接中秋大战,人手一本中秋大战手册是必备的,经理将此任务交给我们完成。不知不觉的就把自己融入到中秋大战的氛围里,利用宣传手册,好好补充学习中秋大战相关信息,做好高峰支援准备。
(2)仔细认真做好数据统计工作。中秋大战高峰期,每天客户的下单数量都很多。虽然我们只是协助分部运作文员录单,但是能够明确的认识到录单工作的重要性。录单关系到客户下单的月饼出货、运输与派送,录单过程中客户的信息填写也是相当的重要。录单要注意运单号,收派员工号,收方地址,联系电话。折扣信息等等相关重要的信息,以免影响售后服务。因此,这项工作需要认真与仔细。
4、桂圆分部行政6S优化方案
(1)制定优化6S方案。针对桂圆分部现在行政6S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制定了一个行政6S优化方案。将分部工作区域进行详细的划分,每个区域责任一名区域管理员,每天进行行政6S自我检查打分,每周进行区域评分,严格实施,消除卫生死角,相互监督,按照优化方案达到每周设定优化目标。
(2)行政6S优化问题解决机制。在实施6S优化时,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立马责任该区域6S负责人解决问题,及时优化。每个6S区域负责人的监督和每个员工遵守也显得重要。遵循整齐,干净的原则,做到整洁有序,注意分部死角卫生,保证空气清新,避免异味,自己动手对指示牌,垃圾桶等做了改善,得到了经理的赞扬。
二、“一起走过的日子”主题员工大会工作:
1、分部员工大会前期准备工作:大会活动整个流程PPT,游戏礼品,食物,场地布置,分部回顾视频;
2、分部员工大会主持;
3、分部员工大会结束会场清扫,报告总结。员工大会体会:
1、真正的学习与挑战。这次承接员工大会要求在一个星期内两人完成三个分部的员工大会,每个分部员工大会从最开始的策划到结束总结都是我们自己全权负责。前期到分部与分部经理沟通,制定初步大会流程方案,手机分部员工新老照片,制作设计大会海报,分部回顾视频,场地布置材料和食物的采购,活动礼品,主持,大会后的卫生打扫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一次次真正的学习与挑战,是难得的成长和锻炼机会。全程参与这项重大的活动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分部更多的员工关怀,一二线员工的文化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分部了解的更深,对顺丰文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体悟。
2、交流平台。员工大会的举办深刻表明了公司对员工的深切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同时高峰期的来临,也是为了给大家打气加油。员工大会的开场回顾视频,勾起了在座所有人的回忆,那是回忆的美好,是一个家的归属。员工代表的心声和经理的寄语无疑是我们分部缺乏最多的,而员工大会就是一个交流平台,是我们员工与公司交流的平台,倾听与倾诉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解决员工的心声问题,增强员工归属感,这样才能促使高效完成工作。
3、自我提升。在完成了桂圆,龙东,布心分部的员工大会的时候,接到还有六个分部未完成的通知,主动去承接这项任务。前三个分部员工大会的顺利举办,增强了自信心。其中归属感是最大的收获。完成所有的活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顺丰人,回到职能部门后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分部提供更好的服务,体现自己奉献的精神。
三、高峰期桂圆分部支援:
1、协助收件、派件、打包;
2、协助仓管:装车、卸车、快递分拣。高峰期分部支援体会:
1.吃苦耐劳。中秋大战期间,高峰期客户每天下单两倍增,工作强度增大,快件增加。而刚刚结束的员工大会还未休整的我们有投入到分布的支援工作,按照支援指示又回到了桂圆分部,协助收派员收件、打包、派件,加快客户下单出货运输派送的时间。同时协助进行快递派送、仓管分件、装货、卸货等工作,有效缓解仓库压力。
2.勇于奉献。在桂圆分部支援的期间,每天准时上班,做好支援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哪里需要人手我就去哪里支援,听从经理主管的安排,保障快件的收派等。勇于奉献也是作为一名心顺丰人要学会坚持的一种精神。
四、自我注意事项:
1、工作执行效率。圆分部高峰期支援,员工大会的策划等,深刻认识到不管是什么工作任务,都需要认真仔细高效的去完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取得一定的成绩,总结经验与问题,相互交流,以提升工作执行效率。
9.学习党委工作方法体会总结 篇九
一、要在工作中做到统筹兼顾。钢琴的键很多,有高音、低音,有主调、辅调音,但这些键没有一个是废键,都是有用的。要弹出一首美妙而完整的音乐,每一个键可能都要用上,都需要弹一下,少弹一个,可能都会有缺憾。就象我们所从事的统计调查工作,各个专业的各项工作,很多,也很繁杂。有所谓的“老工作”,也有适应形势需要改革创新的“新工作”,还有许多临时性的其它工作;有所谓“起眼”的工作,也有所谓“不起眼”的工作。但,这都是我们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象钢琴的键,我们都要去弹,都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好,都要照顾到,不能只顾一方,而丢掉另一方。否则,工作就会出现“短板”,就会影响工作的整体性。
二、要在工作中做到主次有别。钢琴每个键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要多次运用、重点运用,有的则运用次数较少。就是所谓重要的键,在弹奏不同音乐和曲目的时候,所运用的程度和次数也是不一样的。
就象我们的统计调查工作,一个阶段和时期的工作任务,总是有主次之分、轻重缓急之别的,一个单位是这样,一个部门也是这样。急的、紧要的工作,我们就要集中精力,大员上阵,要重点的“弹”,直至“弹”出成效,达到我们的目标;而次之、可以缓一缓的工作,就要先放一放,等腾出手后再来“理会”它。否则,如果我们抓工作没有主次之分,而去均衡用力,可能什么都抓不好。正如毛主席所说:“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
三、要在工作中做到忙而有序。凡是看过钢琴演奏的,无不叹服演奏者的指头,灵动、快捷,忙而不乱,忙而有序,袅娜的旋律好象是从他们指尖上冒出来的。其实,十个指头看似很忙,但却十分有序,谁先谁后,谁轻谁重,演奏者事前是“胸中有数”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在某一个时期工作很多,忙的“跟斗连天”,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静下心来,清理一下思路,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抓工作的先后顺序。工作最怕“打乱仗”,如果工作没有计划性和条理化,看似很忙,不但人很累,也出不了工作成果。“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关键就是看是否做到了忙而有序。
四、要在工作中做到善抓落实。只有把该摁的键摁到位,钢琴才能发出悦耳的声响,才能有效果。抓工作也一样,毛主席说:“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这与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要求是相一致的。工作不抓落实,再好的想法也是纸上谈兵。善抓落实,就是要注重抓落实的方式与方法,提高抓落实的质量与效率。要从具体的事情抓起,要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清单,找准抓手,明确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一件一件抓落实。善抓落实,就是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学会通过解决主要矛盾,促进整体工作的推进。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如此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10.党性修养学习总结心得体会 篇十
通过两年在党校的学习,使我深深地明白,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是非常重要的,也使我在党性修养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特别是使我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如何增强党性锻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党校两年来的教育即将结束时,把我的党性教育锻炼情况向组织作一个汇报总结。
党校是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为了适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时期、新任务、新环境的需要,要求共产党员更加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就显得更加迫切。
党性教育是党校函授教育学员的必修课,是党校函授教育的重要特色。增强党性是党校函授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我们要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函授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而且把党性教育作为一门主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党性理论的基础知识,更加自觉地增强党性修养和锻炼。
在学习党性教育这门课程时,我还认真地学习了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通过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了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我真正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党性教育这门课是一门政治性、导向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在学习过程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十分重要。即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特别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二是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学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运用,着眼于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三是一定要在改革主观世界上下功夫,联系身边的实际灵活多样,讲求效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政党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是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由于阶级利益不同,决定了各政党所确立的宗旨,也必然不同,决定了各政党所确立的宗旨也必然不同,资产阶级政党由于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利益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因而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全体人民意志、愿望和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而只能代表和反映资产阶级的私利。与其他一切政党不同,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忠实地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进步,革命最坚决、最有前途的阶级,其最高利益和理想,就是消灭一切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说明无产阶级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党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也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奉行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考虑一切问题,处理一切问题的根本着眼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言行的最高准则。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并将这一宗旨充分体现在党的各条战线、方针、政策中。党必然要求其成员认真履行党的宗旨,一言一行都要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的标准,在行动上作为人民服务的模范。
两年的党性教育课程即将结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门课程教会了我党性修养的方法。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四自”是进行党性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特别强调了,在社会生活中,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他们手中的权力是受人民之托,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更要做到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那样违背党性原则的行为作斗争。
11.python学习总结及体会 篇十一
python 有一个相应的特殊解构器(destructor)方法名为__del__,然而,由于python具有垃圾对象回收机制(靠引用计数),这个函数要直到该实例对象所有的引用都被清除掉后才会被执行。python中的解构器是在实例释放前提供特殊处理功能方法,它们通常没有被实现,因为实例很少被显式释放。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分别创建(并覆盖) __init__()和__del__()构造器及解构函数,然后,初始化类并给同样的对象很多别名。id()内建函数可用来确定引用同一对象的三个别名。最后一步是使用del语句清除所有的别名,显示何时调用了多少次解构器。
代码如下: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class P():
def __del__(self):
pass
class C(P):
def __init__(self):
print ‘initialized‘
def __del__(self):
P.__del__(self)
print ‘deleted‘
c1 = C()
c2 = c1
c3 = c1
print id(c1), id(c2), id(c3)
del c1
del c2
del c3
python没有提供任何内部机制来跟跟踪一个类有多少个实例被创建了,或者记录这些实例是什么东西,
如果需要这些功能,可以显式加入一些代码到类定义或者__init__()和__del__()中去。最好的方式是使用一个静态成员来记录实例的个数。靠保存它们的引用来跟踪实例对象是很危险的,因为你必须合理管理这些引用,不然你的引用可能没办法释放(因为还有其他的引用)!看下面的例子:
代码如下:
class InstCt(object):
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InstCt.count += 1
def __del__(self):
InstCt.count -= 1
def howMany(self):
return InstCt.count
a = InstCt()
b = InstCt()
print b.howMany()
print a.howMany()
del b
print a.howMany()
del a
print InstCt.count
所有输出:
代码如下:
initialized
4372150104 4372150104 4372150104
deleted
********************
2
2
1
【python学习总结及体会】推荐阅读:
python学习数据结构实例代码11-11
python基础总结01-16
python语法汇总06-12
使用PYTHON发送多播数据Unix系统11-25
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总结及心得体会12-02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培训学习体会及总结09-26
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