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八》

2024-11-27

《积累?运用八》(精选15篇)

1.《积累?运用八》 篇一

教学目的

阅读短文《爸爸的咳嗽》。

教学步骤

一、提出阅读要求。

学生读短文和文后的练习题。

二、再读短文

1.边读边思考文后的题。

2.给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做记号。

三、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

1.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短文讲自从搬进新居后,我发现父亲的咳嗽病,经过仔细观察和咨询,终于找到了病因――硫酸厂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从中应该懂得:a.遇事要动脑筋,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b.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应早日治理。

2.短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文章层次清楚,写了发现病情――仔细观察――找到病因――希望治理。

(2)形成新颖活泼。采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叙,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2.《积累?运用八》 篇二

一、紧握时代脉搏。

就是指选取当下社会中的热点材料入文。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 不难发现, 许多命题都与当下热点息息相关。譬如,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考题“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2010年高考作文考题中的“浅阅读”, 它与“快餐文化”的流行相关;“绿色生活”, 它与“环保”这一热点大命题相关等等。紧握时代的脉搏积累素材, 就是要精心选取热点时事, 以及包含“新文化元素”的历史经典人物故事等等。热点素材与历史哲理相融合, 就好比为作文上了双保险。这些作文素材的广泛积累, 必将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所以, 学生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 让自己的文章与时代的脉搏同时跳动, 面对社会大舞台, 大变革, 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 面对市场经济, 面对腐败现象, 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 紧握时代脉搏借助作文写出来。

二、化腐朽为神奇。

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或运用别人写过的材料进行创作, 不照搬抄袭, 而能从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提笔写作, 许多学生苦于没有素材, 眼睛只木然地注视文题, 把自己写过的或读过的好文章都忘了, 一味的求新求奇。当然, 材料能够与众不同固然很好, 但巧妙利用旧材料、俗材料也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 用自己或自己周围发生的某些事情为素材, 适当加工, 同样是好例子, 但要避免蜻蜓点水, 泛泛而谈。而是让作文接地气, 也就是写生活, 要让作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感而发, 抒真情, 能够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为此, 我们的素材运用就要有现场性, 能够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根基, 才会充满个性色彩, 才会以情动人, 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再是选材应求新, 一是材料鲜活新颖, 二是从平常的材料中翻出新意。这样的事例用好了, 可以体现出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有些内涵丰厚的材料,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即使不是新的, 但能从新的角度点化、引申, 用来表现新的主题, 也能出奇制胜, 让人耳目一新。

三、一枝独秀香满园。

就是选取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例来证明主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广泛积累素材的同时, 还要做到积累素材要典型。有许多学生认为, 为了证明主旨, 选择的材料越多越好, 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比较新鲜生动的材料, 不去考虑是否有助于表现主题, 统统塞进文章, 结果导致了庞杂堆砌的毛病。其实选材贵在特色而不在多少, 即使手头有大量丰富的材料, 也要选用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例, 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比如, 一位学生在写《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引用的就是经典人物艾佰蒂娜的材料, 紧紧围绕“人性的光辉—责任, 忠诚”来写。有效的活用妙用所积累的经典素材, 此法就是要求学生会去粗取精, 惊心选取精当的材料。材料典型, 才有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选材需要慧眼识金, 好中选优, 好中选新, 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学生若能以百里挑一, 精益求精的态度选材, 就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四、近水楼台先得月。

就是利用教材中所学过的历代名人名家的精彩故事作为写作素材, 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或故事情节, 也可以是作家的生平经历或逸闻趣事, 只要能对文章主题有用就可以运用到文章中。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涵盖古今中外, 贯通上下五千年, 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可以从中筛选出表现各种各样主旨的材料。在平时的写作中, 很多学生苦于无材料可用, 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误区。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之所以在写作时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是因为很多学生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 不善于一材多用, 不善于多角度挖掘。事物大都是丰富多彩的, 一则好的材料往往是立体型的, 具有多原的属性,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当然, 一材可以多用, 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 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同时, 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 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 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 那么一则材料就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 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 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 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五、抚今追昔展华彩。

历史是一面镜子, 是生动的教科书, 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他以史作证, 谈古论今, 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 能显示出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因而比一般的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 有很多学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 屈原与汨罗江, 谭嗣同的“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苏武牧羊守汉节,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项羽的“不肯过江东”, 昭君的出塞, 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 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

3.积累运用,迁移创新 篇三

关键词借鉴观察拓展创新

当前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尽如人意,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离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虽然分工不同,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要求,但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教学,它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配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在读中指导写,写中促进读,读中渗透写,写中深化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借鉴课文,积累运用

新课程将小学生作文定位为“习作”,低段为“写话”。我们这样理解习作——学习、练习写作,而不是人人创作。仿照他人的文章写作,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途径。所以,在低段的读写结合中,重在进行模仿词、句、段的训练。“仿写”与“说真话、说实话、表达真情实感”并不矛盾,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要写、渴望表达得更好的心理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些典型的字词句,引导积累,规范丰富学生语言,并加以迁移运用。

教学《画家与牧童》一课时,在学完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画的称赞后,我出示《词语手册》上提供的形容绘画技巧高超的词语:绝妙之作、上乘之作、神来之笔、神乎其神、出神入化、精美绝伦、妙手丹青、活灵活现。引导学生用上它们也写一句夸赞戴嵩的话。这样学生通过句子的仿写,积累运用了语言,掌握了一个句式。又在讲评修改中,引导学生巩固了双引号的用法,发现了提示语也可以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这样一来,在低段阅读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也正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的第一学段目标。

二、观察文本,畅谈体验

我们的课本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两幅画,有的插图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有的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和社会美。这就是人教片反教材留给我们老师的空白,也是让教师发挥教学个性的空间。我们应该把它们看作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认真地研究,巧用插图,让这些空白处给学生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形式多样地进行写话训练,可挖掘出“读写结合点”。

《日记两则》中有两幅插图,那是日记的小作者,图中的“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引导学生先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如:愁眉苦脸对眉开眼笑。深入学习后,发现第一幅图中,课文中写出了“我”当时心里的想法。请学生动笔写写第二幅图中的我那样眉开眼笑,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写出来有的是请妈妈原谅自己的误解,有的是为苗家小姑娘能重返课堂而欢呼,虽然是短短的两三句,但带着孩子特有的纯真自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情感体验。

借助插图往往能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表达的欲望,内化课文语言,加深理解体验。

三、拓展文本,丰盈想象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文章言简意赅,在人物的言行、故事的情节等地方留下了许多空白。如二年级课文《我为你骄傲》文中的男孩向老奶奶写了一张便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恳求老奶奶的原谅。至于这张便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文本中并没有呈现出来,我们便让学生把便条的内容写出来。

有时,文中的一个省略号,也是一次练笔的机会。此外,寓言、故事新编、童话、改写古诗等都可以进人读写结合的范围之内。

四、延伸文本,创新表达

1.续写情节。《绝招》一课,教师可以引领孩子们去继续描述他们第三次、第四次比绝招的情景。因为有了对课文中第一次、第二次比赛场景的阅读,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将整个过程写得具体,而且还写出了新意。

2.新编故事。在学完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后,请学生以“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重新编故事。孩子有的写出第二年小葫芦长得可爱的样子;有的写种葫芦的人怎么捉虫,用农药杀虫;还有的写种葫芦的人第二年还是收不到葫芦,因为他不懂得施肥等。

续写、补写结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象,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也要求学生鼓起思考的勇气,养成思考的意识,学会思考的方式。

4.《积累?运用八》 篇四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删减后,抓住重点,写家乡的变化。

学习重点:

1.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时间:5课时

课前准备: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古诗《终南望余雪》。

1.自由读,互相交流理解古诗。

2.练习背诵。

二、朗读《雾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描写雾凇的?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的调查,家乡有了哪些变化,哪些变化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小组汇报

说: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听: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谈:如何努力,将来建设可爱的家乡。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第三、四课时

运用搜集到的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写作文。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利用学积累运用七时搜集的有关资料。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写完后读给别人听,再自己修改。

二、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

5.《积累?运用八》 篇五

作文入门指导八: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八、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曾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因此,在积累作文素材时,希望同学们要特别重视这一点。自己的生活中,肯定会有许多作文素材。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如:星期日早晨,起床后,妈妈收拾屋子,让“我”墩地,“我”墩得很干净,受到表扬,也从中体会到替父母分担家务的快乐;上午,“我”跑到公园,足足放了两个小时的风筝,欢乐无比;下午,看了世界大片《泰坦尼克号》,很有感触;晚上因贪看电视剧《天龙八部》,耽误了预习功课,只得第二天早上起来紧赶,弄得十分难堪,总算勉强躲过了老师的批评…

大家只要认真想一想,每天你身边类似的事绝不会少。其实,这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有的同学说:我的生活很单调,概括起来就是:学习--吃饭--休息。如果真是这样,你就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要真心地热爱生活,多一点兴趣、爱好,例如多看些有益的书,弹弹琴,练练书法,打打球,听听音乐等等;要学会关心别人,多一点爱心,例如多为老师、父母、同学做些好事;要热心参加公益活动,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要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收听(看)广播、电视中的“新闻报纸摘要”、“新闻联播”、“焦点访淡”、“今日话题”、“实话实说”等节目;要勤于实践,多动手做一做,从中获取第一手作文材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生活充实了,作文素材自然也会丰富起来。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作者写的什么事?为什么能够写出这篇文章?

节水,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看见通向楼顶的排水道正往地上哗哗地流水。我向楼上望了望,并大声喊:“谁家太阳能流水啦!”我的话音刚落,就有许多人从自己家窗户探出头来,没有一个人说话。于是,我就挨家挨户地问了起来。我问王叔叔,又看了李奶奶家的水龙头,一至六层都问过了,只有四层刘叔叔家的门关得紧紧的.。肯定是刘叔叔家跑的水。可他家没有人,我只好跑回家问爸爸怎么办?爸爸说:“你刘叔叔在一街那边工作,具体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我又问:“那刘叔叔单位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个体服装店没电话。”爸爸答道。我急得真想撞开门,把水龙头关好。这时我忽然记起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路过一街时在一个小服装店门前看到过刘叔叔。想到这儿,我骑着车子飞也似的来到了一街的那家小店。我把刘叔叔喊了出来,喘着粗气说明经过。“我现在忙着赶活,回不去呀!要不你帮我关一下!”说着,刘叔叔把钥匙递给了我。

我骑着车,又飞快地奔回刘叔叔家,关好水龙头。事干完了,已经两点了,我没顾得上吃午饭,就急急忙忙上学了。

虽然我又累又饿,但我心里却很高兴,因为我为节水做出了贡献。本文写的就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听到流水声→用喊声通知→挨门挨户查问→寻找刘叔叔→关上水龙头”,反映了“我”节约用水的优秀品质。文章真实、具体,小作者的行为着实令人感动。这些,与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与他重视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也是分不开的。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要重视从自身生活中积累素材?怎样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

6.积累与运用2 篇六

一、把下面的谚语、歇后语补充完整。

1、书读百遍,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不进则退。

3、__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4、_________________,七上八下。

5、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居上。

6、________________,摸不着头脑。

7、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 __。

8、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___。

9、雪里江山美,__________ ___。

10、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

11、包公断案—— _________________。

12、孔夫子搬家—— _______________

13、君子一言,____________ __。14_______________,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按要求做题。

(1)、摆船运蚂蚁——渡量太小()(写出谐音字)(2)、()的通灵玉——命根子(填一个《红楼梦》中的人名)(3)、猪鼻子里插大葱——()(形容人装模作样)(4)、冰糖煮黄连——同()共()(填反义词)

(5)、穿鞋没底——()(填一个成语,比喻办事踏踏实实)

三、加进合适的谚语或歇后语,使句子通顺。

1、常听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终于亲眼看到了,真可谓“ ”哪!

2、看着小麦苗享受着雨水的滋润,妈妈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是场好雨呀。”

3、乒乓球冠军张怡宁轻松地扣球得分,他真称得上是“ ”。

四、读下面的谚语,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然后再各写一个谚语。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关于学习态度)

2、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

3、酒肉朋友好找,患难之交难逢。()

五、写出动物的名称。

()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扑火——自取灭亡()哭()—— 假慈悲()屁股——摸不得

热锅上的()—— 团团转()过街——横行霸道()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骑()看唱本—— 走着瞧

六、照样子,填上合适的动物名。

例:立场不稳定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1)没有依靠无处投奔的人——()(2)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3)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七、写出相对的字、词。

有()同享,有()同当

()有所思,()有所梦()无双至,()不单行()枪易挡,()箭难防()()则改之,()则加勉

()在天边,()在眼前()之即(),()之即()当局者(),旁观者()

八、运用填空。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 的绝句《 》中有两句“。”说的就是“当局者迷”这么一个意思。

2、写完谚语并指出这个谚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良药苦口利于病。修辞方法: 和。

3、“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于”字,用法相当于

A、在 B、向 C、给 D、对,对于 E、自,从 F、表示比较 E、表示被动

九、句子荟萃。

1、请写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名句,并说一说为什么印象深刻:

给我印象最深的名句是: 原因是:

2、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句:

3、写出两句劝人读书、学习的名句:

4、写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一条歇后语。

5、写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一条谚语。

十、仿照例子,根据词的不同意思,填上正确的汉字,组成相应的词语

例:狼 藉(形容乱七八槽,杂乱不堪的样子:)蜂(形容人多,朝一个方向走去)雁(比喻守纪律,有秩序)乌(比喻无组织无纪律地在一起)雀(比喻活泼,蹦蹦跳跳)

十一、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出相应的成语:

(1)“瓜出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出自《君子行》)()

(2)传说水中有—种叫蜮(yù)的怪物,看到人的影子就喷沙子,被喷着的人就会得病。()

(3)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4)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袄。()(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6)《资治通鉴》中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十二、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①()的居处--开门见山 ②()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③()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④()断案--铁面无私 ⑤()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十三、下面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新近流行的网络语言,请写出它们表示的意思。(1)尚文捷人还没到,她的大批粉丝..却早围在了车站。()(2)放假了,我们一家人和爸爸的驴友..们一块去令山谷玩。()(3)在这方面,你可是个菜鸟..,我才是大虾..呢!()()

十四、仿照例子写出下列日常俗称 例: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十五、名言警句阅读与积累

1、补充名句。

①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②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④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⑤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⑥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描写春潮的: 描写春江的: 描写春风的: 描写春色的:

2、写出相对应的格言、谚语。

有关团结的谚语:① ② 有关诚信的格言:① ② 获诺贝尔文字奖获奖作品名言:①

② ③

3、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中两句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 ”。(2)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陆游《游山西村》)(3)初春的早晨,小华散步到江边,看到红日碧水美景,不禁感慨地说:“真是。”

(4)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下面的诗句表现了这个意思,请补充完整。欲穷(),()。

4、填书名:

(1)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到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

(2)有个小男孩长了个非常古怪的鼻子,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长一寸。他说了一堆谎话后,小鸟就飞到他的鼻子上歇着。它们以为那是个树枝呢!这个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

7.《积累?运用八》 篇七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1. 画面铺垫, 激情促学

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先进工具。现代媒体能创设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 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 提高他们观察、想象及赏析词句的能力。例教学《小露珠》第一节时, 我用电脑演示露珠的出现过程, 因为小露珠的出现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见到小露珠, 但不易见其渐渐出现的过程。学文至此, 学生迫切希望亲眼目睹一下小露珠出现的过程。于是, 我利用这个现代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通过电脑演示将视觉效果 (小露珠的出现过程) 与听觉效果 (小蟋蟀的叫声) 有机地结合起来, 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生动。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在此刻被化解了, 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为其形式之新颖, 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 从而产生了乐学情绪, 积极投入到文章的赏析中去。

2. 音乐渲染, 读中自悟

一首《摇篮曲》能使你回到儿时妈妈的怀抱;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会让你热血沸腾, 心中敬意油然而生;同样《春天的故事》会使你眼前出现邓小平主席正领着全国人民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前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就要借助音乐的独特魅力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如《二泉映月》一文中阿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如果仅凭教师苍白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 领略阿炳非凡的艺术才华, 体会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显然是不够的。于是, 我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 用电脑出示了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的塑像, 并播放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二泉映月》, 饱含深情地范读课文, 《二泉映月》使同学们一步步地走近阿炳, 你听, 那琴声委婉连绵, 像痛苦的叹息, 又像深情的赞美;随着旋律的升腾跌荡宕, 乐曲进入高潮, 由悲愤而怒号, 由怒号而憧憬。从舒缓而又起伏, 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中, 学生们感受到阿炳那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在悲伤慨叹自己的经历坎坷, 漂泊无依;他在愤怒质问:月光虽明, 世道却暗, 泉水虽甜, 人世却苦, 水面虽平, 人间不平;他在拼命抗争, 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在深情赞美恩重如山的师父和给自己创作灵感的清泉明月。听着这如歌如泣的美妙音乐, 学生们不禁泪花闪烁, 捧起课本开始细细品读。没有讲解, 没有问答, 你能说学生没有感悟课文中的语言吗?你能说学生的情感没有泛起涟漪吗?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回忆——积累语言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只有读得多, 记得多, 积沙成塔, 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达到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如果仅用一个硬邦邦的“背”字, 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积累语言了吗?事实显示:不能。机械的记忆费时大, 收效小, 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 我凭借现代教学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 精心组织教学, 努力使学生学得好, 记得牢, 用得上。例如《三亚落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 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为使学生轻松积累, 记忆深刻, 出口成章, 下笔成文, 我先让学生用“”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美美地饱读, 然后电脑出示与文中景色相似的镜头进行定格, 并相机询问:“看到这个镜头, 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个词语?”镜头不断改变, 于是“玉屑银末”“赤朱丹彤”等优美词语, 学生立刻变书本的为己有。于是我趁热打铁, 鼓动学生打开笔记本摘录好词, 加深印象。由易到难, 由词到句, 甚至到段, 再引发欲望, 打开思维, “看到这个镜头, 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个好句?”依旧是原来的镜头, 要求不同, 学生的收益也不同。此时有了重点词的铺垫, 文中佳句从学生的口中顺利地涌出, 没有一个“背”字, 学生轻松快乐地积累了语言。

阅读课如果仅着眼于课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必然在课堂中穿插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或知识来丰富学生语言, 但传统教学受时空限制, 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了现代教育媒体, 事情就好办多了。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 作者的描写令人神往,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 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著名的国家歌剧院, 这一切的一切, 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学习, 学生会显得意犹未尽。于是, 我布置学生跑图书馆, 上网浏览, 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查询一切有价值的资料。于是, 河水清澈、景色秀美的蓝色多瑙河呈现于学生们的面前了;各大著名音乐家的资料罗列于教室墙壁上了;国家歌剧院就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了, 就连宋祖英在国家歌剧院所开音乐会的情景也被学生制成录像搬到了课堂上, 再配上幽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就这样, 音乐之都维也纳由静变动, 由虚为实, 学生们一边欣赏这美丽动人的画面, 一边用文中语言为其作讲解, 积累语言, 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如果长期积累, 我相信学生记忆仓库里的词句肯定会丰富多彩, 层出不穷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时空——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7页) 的目的, 然而, 运用语言大都需要气氛、场景。现代教育技术以视听同步化, 图像动态化, 再现生活、景物、事件等优点, 克服了传统教学“四面楚歌”的现象, 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而打开话匣子。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 “语淡而味不薄”, 一个普通的农庄, 一次鸡黎饭的普通款待, 但在这朴实平淡的描写中, 蕴藏着浓厚的情味。如何引导学生从“淡语中”尝到“不薄之味”呢?首先, 我先让学生理解诗句, 再加以丰富的想象。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绘制成美丽的风景画, 接着再根据诗句“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展开合理的想象, 诗人与友人“把酒话桑麻”时会怎么做, 怎么说呢?然后再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表演。于是课堂沸腾了, 学生们争着展示自己所绘之杰作, 抢着与伙伴一露自己能说之口才。最后, 我请出小组代表来到实物投影前, 让学生的精彩之作展现于每位学生面前, 让学生与学生“把酒话桑麻”。农村的恬静、简朴, 友人间的饮酒闲谈, 无拘无束, 在借助实物投影的同时, 被学生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时的课堂, 学生哪来的学习负担, 此样的课堂, 学生哪能没有学习兴趣呢?

8.积累运用,激趣导写 篇八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趣;导学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

一、积累材料,丰富写作素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每一部都有一定可读性的作品,都是我们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宝库。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将社会生活中可写的东西记录下来,积累作文原始材料。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为写作积累素材,有话可写,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二、细心观察,练笔不辍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术、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观察日常生活,训练写日记在学生有了初步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到小学中、高年级,我就训练与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开始先要求学生写周记,然后每周写2至3篇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最后要求学生每日写一则。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三、参与讲评,写有所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现代教育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主体,他们积极参与,通过自评、互评与群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还能借鉴他人的习作,扬其长避其短,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从而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讲评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批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班级里自然而然的会形成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9.迁移运用:高效积累文言词语 篇九

关键词:闻言词语 必要手段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28-01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必须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语,迁移运用是高效积累文言词语的必要手段。但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多不重视文言词语的迁移运用。一般的教学情况是,文本学习结束,处理掉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和课外辅导材料上的练习,就算“完”事大吉。其实,只做这两种练习很难达到高效积累的目的。因为课后练习所涉及的语句多来自文本,做它相当于对所学知识的机械照搬;而课外辅导材料上的练习往往缺乏针对性,很少真正顾及与课文词语的有效链接。那么,怎样的迁移运用才能真正达到积累文言词语的目的呢?笔者谨结合课文《三峡》谈一些看法。

1 诉诸听说,在交流中积累

第一步,教师认真分析文本,明确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要求学生记录并自己理解掌握。如《三峡》,重要实词有:略、嶂、蔽、亭、或、溯、奔、疾、素、湍、旦、属、引、绝、故。重要虚词有:于、虽、以、之、则、而。

第二步,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各位组员轮流结合语句(可以是本文的,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讲述对上述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其他同学听讲并进行评判,肯定正确,指出错误。有研究表明,单纯用耳朵听老师的讲授,24小时后学生对知识的保留程度只有5%,而亲自向别人讲述过的知识则能留下90%,可见讲述是牢记知识的好方法。对于亲自讲述的学生而言,这是把词语刻入大脑的好机会。对于那些听讲的学生而言,因为是在进行检查,必然认真听讲,仔细辨别,所以也是一次深化记忆的过程。轮流讲述,让每位组员都有双重角色,都有评判和主讲的机会,效果优于单纯一种角色。

2 诉诸解字,在熏陶中积累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包蕴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师抓住文中重要词语予以解说,就会激活其生命力,使之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止走向变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词语,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比如解说下列词语:

略:这是一个形声字。“田”指“可耕地”。“各”意为“十字交叉”。“田”与“各”联合起来表示“把可耕地画上十字格”、“规划土地”。本义:规划土地。引申义:经营土地。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略,经略土地也。”又《广韵》“用功少者皆曰略”。引申为简明、简洁;简略”《三峡》中的“略无阙处”的“略”意为“一点”,就是由此引申而来。

亭:这是一个象形字。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说文》中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后指驿亭,民所安定也,引申为“适中,均衡,正”, 形容词。如:亭匀(均匀,妥贴)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正是此义。

不仅可以解释字本身,还可以凭借它引发联想,勾连出相关的词语、成语、学过的句子等如:亭立(直立;耸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长,容貌、体态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长、缓步走动的样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当当(妥当;合宜);亭亭袅袅(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和体态轻盈)等词语。这样广泛联想,温故而知新,积累词汇,可以大大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解字解多了,也可以让学生试着对一些较容易的字加以解说,这样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3 诉诸阅读,在拓展中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律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给教师的建议》1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要求学生牢记文言词语也是如此,涉及所学词语的“智力背景”最广阔,学习效果越好。这就要求教师从浩如烟海的文言典籍中挑选出在词语上与课文有相当多重合点的文本。学习《三峡》,拓展时可以从课内外挑选符合要求的篇章。如下面一段: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该文段中有“每、于、则”等虚词,有“略、亭、溯”等实词,它们与课文中的词语在用法与意义上,不管相同还是不同,都能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加深印象。同时,本文段属于课外阅读课文,对初中生来说比较简洁方便,因此可以说是较为合适的拓展材料。用这样的材料拓展,既有新鲜感,又能复习部分重要词语,还能增长思想见识。

找出这样的文段后,出示在多媒体上,由学生自行分析、讨论,对重要词语予以解释,教师则对解释得正确与否作出评判。

4 诉诸写作,在运用中积累

学“来”的知识如果不能灵活地用“出”去,学生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自然如镜花水月。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是让知识进入学生智力活动的周转过程。对于积累文言词语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词语。诉诸写作的好处:(1)促使学生把所学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一搞清,深化理解,加强记忆。(2)培养了学生的语境意识,使他们对词语运用情况产生了深刻的感性认识。(3)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优化他们的语言表达。

方法一:选词造句。

学生用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另造新句,或搜集典籍中材料,要求所用词语的义项与课文中的相同。前种方法适于课堂上短时间操作,后种方法适用于课后复习。下面是示例:

亭:分别数年,校园内树木已亭亭如盖。(直立;耸立)

略: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简明、简洁;简略)

或:一个人或犯了很多个错误,他或并不以为然,这也许比错误还严重(也许,有时)出示重要词语后,由学生挑选其中一个或数个造句,看谁造得快而准。这样有创新,有竞争,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强化学生记忆。

方法二:改写文本。

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改写,文本适宜改写什么就改写成什么,学生善于改写什么就改写成什么,像《三峡》可以改写成导游词,《陋室铭》可以改写为散文或者仿写,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改写理解为对文本“字字落实”般的翻译,它比翻译宽松而灵活。改写的要求是,必须覆盖到所有应掌握的重点词语,即能够在改写出来的文本中把这些词语的义项都显示出来。

这样的改写自由活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0.《积累?运用八》 篇十

(一)现实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里的第一条就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讲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业绿色指标的导向,使得我们要加强学科的校本教研,帮助教师确立“工作就是研修,学习就是成长”的思想,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的形式,加强教学基本环节的研究,坚持以“教学实践、教学研究、 教师培训三位一体的”的研修模式,同伴互学,不断地实践、反思、 总结、提高。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养成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本次教研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识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小学低年级学生已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常常由于识字的问题, 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尝试以“在情境中,积累、运用,学好生字” 为主题的三实践二反思学科研究活动,以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三)期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借助学过的拼音正确认读生字,进行拼音的复现巩固;在语境中,能利用多种学过的方法理解、积累并试着运用新词;在理解课文的主旨后,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和在生活中的行为。

二、活动的实施和方案

(一)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在情境中,积累、运用,学好生字”。

具体目标和要求:(1)在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拼音的复现巩固学习。(2)如何结合语境,合理地指导学生调用各种感官、利用各种学过的方法学习生字,积累并试着运用。(3) 如何做好朗读的方法指导和训练。(4)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指导是否有形。

活动方式:集体备课和听课、反思相结合。

基本流程:二年级备课组老师参与集体备课。三位老师依次分别进行课堂实践,每次实践后,集体根据教学要求和自己观察的点, 上课老师进行反思,观课教师进行研讨;修改教学方式和环节后, 再次进行教学实践;第三次实践学科组大组活动;三次实践后,进行活动总结。

(二)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备课组活动,根据研究主题,讨论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

研讨阶段:

整理阶段:10—11月,各位教师在反思后,着手进行资料的规整。

三、活动的分析与启示

(一)活动的成效

第一轮由二(1)班老师执教。大家觉得比较好的是教师在字词教学中重视拼音的巩固,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整体复习, 提示学生关注易混淆的字母,如教学生字“疲、萍、取”时,复习声母“p、q”;教学“泄”时,复习巩固易混淆的复韵母“ei”和“ie”。 课文的理解方面,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语言不够生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粗糙”时,让学生摸沙皮纸谈感受,学生只能单方面理解粗糙就指表面不平整,不光滑;理解“泄气”时,创设的情境: “如果你做的板凳这么粗糙,你会怎么想?”比较单一,学生的想象比较匮乏。另外,老师的提问指向性不够明确。如:让学生找找小刺猬称赞了小獾什么?老师原本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小刺猬称赞小獾时说的话,但是学生有的用自己的话回答,有的只找到一部分。

基于此,在二(2)班老师执教第二轮时,我们进行了修改。 揭题学习词语“称赞”时,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赞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两位先生,先生们非常谦让,所以第一个先的最后一笔是竖提。这两位先生坐在宝贝上,贝字底最后一笔是个点”。理解“粗糙”时,用一块表面不光滑的木板代替沙皮纸, 再让学生摸摸桌面;理解“泄气”时,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你做的板凳这么粗糙,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通过三方面的联想能更好地理解“泄气”。另外,老师的提问指向性更明确一些, 让学生找小刺猬称赞小獾时说的话。

在这次的执教过程中,我们又发现,老师很卖力地指导学生读好“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但学生却没有特别好的表现。“疲劳”一词教学时,学生对小刺猬的辛劳感受不深。

因此,在第三轮的执教中,我们又进行调整。在指导朗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句子时,重点关注“一个比一个好”,出示三张小板凳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三张板凳的不同,从而体会“一个比一个好”,进而读好句子。理解“疲劳”,感受小刺猬的辛劳,则是联系上下文找出了课文中的两个句子“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和“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通过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清晨”“傍晚”,感受小刺猬摘苹果时间久及辛劳。

(二)主要经验

通过这次的课例研究,我们发现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快乐有效地识字。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结合并各有侧重。

要重视拼音的巩固,根据学生的实际整体复现,重视学生关注易混淆的字母。要关注规律性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汉字有着表音表义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一规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可根据课文生字的特点,将同一类的字或有密切联系的字归结在一起,随机总结规律。方法各不相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字义词义的理解要结合语言环境,采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 教师充分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有些词的理解则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很快融入角色中,体会人物心情,正确理解词语;有些词的理解则可调动学生不同的感官,运用了比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足之处是对于朗读的指导训练和行为的指导,落实不够。

总的来说,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处理好生字词音、形、义三者的关系,并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为理解和表达打好基础。学科组的活动要做到不同年段和整个语文组相结合,是比较不容易的,但其实是对所有老师的教学行为都有指导意义的。正所谓教法是相通的。

(三)进一步的思考

作为一线的教师,一定不能“教而不思”。为了大面积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达成绿色学业指标的要求,学科组要多开展在实践中反思、提高的学科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能在研讨的状态下工作。在各个主题的研讨活动中切实地分析成败,寻找失败的症结, 探讨方法和规律,探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在扎扎实实的校本教研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识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密切联系。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尝试以“在情境中,积累、运用,学好生字”为主题的三实践二反思形式的学科研究活动,以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11.《积累运用二》教学反思 篇十一

《积累运用二》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后悔的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难免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因此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素材,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对写作文有畏惧心理,如果直截了当地就说要进行习作训练,可能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打消学生这一畏惧写作的心理,习作课上,我先是跟学生谈心,向学生讲述自己曾做过的一件至今仍后悔不已的事,然后启发学生打开心扉,向同学们讲讲自己这样的经历。

由于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作文课,个个畅所欲言,感情真实自然,对当时自己心理活动的描述也非常细腻,并从中吸取教训。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把刚才讲的事情的详细经过写下来,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节作文课,但是同学们都没有畏惧情绪,而是欣然动笔,一气呵成。此次习作同学们选材新颖,感情真挚,几乎每篇都堪称佳作。本次作文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积累运用有趣的对联 篇十二

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湖南岳阳楼)

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北京颐和园)

四面花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对联:祖国前程美,人民幸福多。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笑阵阵迎新年。

格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好(第三声)读书不好(第四声)读好,好(第四声)读书不好(第三声)读书。

13.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十三

关键词: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 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 1 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 2 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 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 1 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 2 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 3 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 结语

14.积累与运用重要考点分类复习 篇十四

【锁定考点】

1.字、词的读音及书写;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4.句子排序;5.句式的选择、变换;6.仿写句子:7.语段综合。

【经典题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3分)

A.秀颀 桑梓(zǐ) 虬(qiǘ)枝 汗流浃背

B.窒息 拮(é)据 匮(kuì)乏 拈轻怕重

C.耷拉 猝(cǜ)然 狡黠(xiá) 别出新裁

D.水渍 轩榭(xiè) 膂(lǚ)力 入不敷出

(201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

2.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校训中传递的价值信念,____(结合 契合 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2)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优势明显,文化先行_____(不言而喻无懈可击责无旁贷),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201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3.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而且这种现象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的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①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④③⑤

(2015年广东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201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7分)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安逸()

藏nì()

不屑()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2分)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C.泄露

(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

【新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大地有灵。那些湖泊()就是大地的眼睛。湖泊安稳如镜,与天空构成不休的对峙。对峙之间,是花鸟鱼虫sì()意的存在。风是大地的耳朵。风躲在草木之上,躲在白云之下,躲在房liáng()之间,伺()机而动。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悠扬婉转的黄梅戏不仅陶醉了神州大地,还赢得了许多国际友人的赞赏,_____受到英国女王的青睐。

②所谓股票期权,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____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③经过老师的耐心解释,我们心中的疑问终于____了。

A.以致 预定 消逝 B.以致 预订 消释

C.以至 预订 消逝 D.以至 预定 消释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B.安徽省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目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我是歌手》总决赛现场,面对孙楠的突然退赛,主持人汪涵看风使舵,冷静救场,其沉着机智着实令人赞叹。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画线部分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近几年,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这对世界和平肯定有影响。

A.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B.这对世界和平没有影响吗?

C.这对世界和平应该有影响。

D.这对世界和平是否有影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中国政府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B.这条公路已使用多年,路面相继出现了塌陷、坑洼等问题。

C.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今年国庆黄金周,大众网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全国多家景区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

6.请在下面语句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文字,表达你对家乡的喜爱。

不必说_______,也不必说 _______,单是_______

_______就____。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

①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②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③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人。④他主张读书要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⑤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政府决定开展纪念活动,其中,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兵将在天安门一带组织实施。

本次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

参阅部队从七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及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抽调。阅兵装备方队展示的装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许多装备是首次展示。这次阅兵还邀请有关国家派代表和方队参加。

举行阅兵式,是为了【A】____那些枉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华民族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B】_______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C】____无数先烈,歌颂他们为民族自强而浴血奋战的精神。

(1)文中“暨”的读音是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请把“提醒”“讴歌”“警告”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机遇如清水,无处不可流;机遇如月光,有隙皆可存;________,

_______。当我们埋怨时运不剂时,可曾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那么一颗清澈之心、一双敏锐之眼、一粒饱满之种、一双善捕之手?

一片废xǖ(),乐观者看见枯木之间的幼芽,悲观者看见瓦砾()之上的灰尘;肤浅者看到废品,深刻者看到价值;学者看见历史,艺术家发现作品:长者回味醇()厚光阴,晚辈筹谋灿烂未来。不同的视角,就是不同的机遇。不同的机遇,决定不同的价值。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机遇并不决定终身,价值却可以决定命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

(3)文中“扪心自问”的意思是_______。

(4)请参照画线句,在文中横线上仿写一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时间是一匹马。时间从草原上呼啸而过时,许多故事和传说早已经被_______,被_______,被_______。少年时读诗,读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读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不求甚解,只觉得一望无际的草原波浪般涌来,青草的气息新鲜如窗外的野菊花。后来知道那是指在天空与草原的连接处,穹庐仿佛巨大而滚圆的蒙古包笼罩着大地,现在所说的穹顶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再后来,我听到腾格尔的演唱,粗犷而有些嘶哑的嗓音将古代的草原搁置在一个当代的语境中,那些早已逝去的清晨或傍晚又回来了,那些()的马铃声,那些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声,那些乐器模仿的狼的叫声,那些蒙古女子()的歌声,至今依然清晰可闻。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写字母即可)。

A.收藏

B.写下

C.镌刻

(2)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指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解释“穹庐”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声音的特点,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修饰词。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②不少人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③通过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了诱人的画面。④本片将“饮食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⑤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老祖母皱纹里益满的笑容,我们能想起飘散在晨光里的早饭香味,我们能想到除夕全家团聚包饺子的画面……。(⑥不少观众感叹道:“这样的纪录片,怎能不让人顿生故园情?”

(1)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2)请说出文中画线部分引号的作用。

(3)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第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第⑥句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5.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篇十五

457000河南续亚萍

金钱的奴隶,精神的王者

10月15日,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当晚,36岁的老将丘索维金娜压轴登场,还未做任何动作,场内便掌声一片。要知道,和她同场竞技的是比她年轻十几岁甚至二十岁的姑娘。助跑、起跳,丘索维金娜的动作仍然像她前一样从容而有力。她最终获得了亚军,这块银牌也是丘索维金娜的第9块世锦赛跳马奖牌。

为了医治儿子的白血病,丘索雏金娜在27岁时选择复出,“一枚世锦赛金牌-有3000欧元的奖金,那是我唯一的办法。”为此,这名16岁时就夺得世锦赛团体和自由操金牌,身高仅153厘米、体重仅44公斤的女子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她先后代表独联体、乌兹别克斯坦和德国参加过5次奥运会。在更新换代速度奇快的体操界,丘索维金娜“长青”的原因何在?主要在于她保持训练时间的相对弹性和对各种赛事的取舍有道.,

据悉,丘索维金娜的儿子现在病情已经稳定,只要定期检查就可以了。所以现在,丘索维金娜继续活跃在体操赛场上的目标不再是赚取更多的奖金了,而是对体操难以割舍的眷恋。伦敦奥运会,丘索维金娜依然有约。

【素材解读】

1.亲情无价,母爱无疆。36岁,对于一个体操运动员来说,已经到了体育生涯的极限。许多人早已选择功成身退,享受人生。是对儿子的爱让丘索维金娜一直驰骋赛场。这让人不禁想起中国的“暴走妈妈”陈玉蓉。母爱的伟大更让人感触颇深。

2.热爱是灯,坚守是剑。16岁夺金,36岁夺银。(中考作文 )20年的时光,20年的坚守,20年的热爱,丘索维金娜为体育奉献了一生,奋斗了一生,也收获了一生。是坚守,实现了她由单项到全能的蜕变;是热爱,成就了她辉煌而动人的一生。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那份执著,那份热爱,便会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3.大胆选择,取舍有道。有哲人言:人生最大的智慧在于取舍之间。既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不应在鱼和熊掌的选择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面临取舍时,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在多个选项间徘徊,踟躇,往往会贻误选择的最佳时机。而丘索维金娜因为年龄和精力的原因,大胆舍弃部分赛事,使自己的比赛结出最丰硕的成果。实际上,无论是在赛场、商场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果断地取舍都是成功必备的素质。

【适用话题】母爱坚守执著热爱选择取舍有道

是对手,更是姐妹

207月28日晚的世锦赛女子200米蝶泳决赛,焦刘洋复制了罗雪娟的“边道奇迹”,以2分05秒55夺冠,拿到职业生涯第一块世界大赛的金牌,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第一次在大赛上战胜刘子歌。北京奥运会之后,焦刘洋用了3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北京奥运会,中国蝶泳双姝刘子歌和焦刘洋在水立方同时打破世界纪录,分获冠亚军。之后的3年,像北京奥运会一样,焦刘洋在与刘子歌的交手中从未取胜过,有时甚至被刘子歌远远地甩在身后。这期间,没人认为焦刘洋能触动刘子歌在泳坛的统治地位。本届世锦赛前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二人又一次在女子200米蝶泳的决赛场上相逢。结果焦刘洋再一次败给了刘子歌,不过这一次,她只落后了0.04秒,差距正在被缩小。7月28日的世锦赛上,焦刘洋终于完成了真正的超越,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但是,面对比赛结果,这对泳坛姐妹花表现得极为友好和坦然。

“她不行,我来;我不行,她来;我俩都行,一起来。”获得冠军的焦刘洋如此评价获得季军的队友刘子歌。而在比赛之后,排名第三的刘子歌也大大方方地说:“我觉得已经游得很好了,因为最近整体状态不是特别好。祝贺焦刘洋,我们一起努力,她把金牌拿下,我很高兴。”我们相信,一向酷爱庄子作品的刘子歌此话绝对是发自肺腑。

【素材解读】

1.勇于超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不是优秀的运动员。20奥运会之后,屈居第二的焦刘洋不断地挑战自己,试图超越对手,终于用3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2.感谢对手。早在350年前,康熙大帝在执政60年之际举办的“千叟宴”上,就曾发表“感谢对手”的高论。我想.在走向胜利的道路上,焦刘洋也同样需要感谢像刘子歌一样强大的对手。因为,正是对手的不断挑战才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而只有战胜对手,才能战胜自我,才能实现超越,破茧成蝶。

3.集体荣誉。“她不行,我来;我不行,她来;我俩都行,一起来。”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爱国的赤诚,一种集体荣誉感。只要能让五星红旗飘扬,谁夺冠都一样。多么坦荡的胸怀,多么赤诚的爱国心!

4.平和心态。“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了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再作努力,才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刘子歌客观分析失利原因,并坦然祝贺对手,谁又能断言20的伦敦奥运会,刘子歌不能成功卫冕?

【适用话题】超越勇于面对对手心态爱国

最美的人,最善的心

年8月6日正午时分,暴雨突降,苏州灵岩山脚下出现了感人的一幕。

大雨倾盆中,一个老年残疾乞丐,正在依靠木制滑板车艰难前行,被一个在山脚下一眼镜店避雨的女孩儿看见,女孩儿二话不说,就从包里掏出雨伞冲入了雨中。她身穿粉色衬衣,手举一把淡紫色雨伞,雨伞不断地向乞丐倾斜,而她自己的衣衫却早被雨水完全浸透。

据那位名叫王园意的老人介绍,他租住的房子距离眼镜店大概400米,坐在滑板车上慢慢滑行,需要近10分钟。“我和她说,小姑娘,我家很远的,你不要送了,她却坚持要把我送到家里。”虽然眼睛看不清,王园意仍记得女孩儿的声音,很甜,很温柔。王园意住的房子在马路旁边五六米处,仅有一条满是垃圾、杂草的泥路可以通过,而那个好心的女孩儿丝毫没有嫌弃。

无独有偶,据报道,2011年7月27日重庆发生过一件同样感人的爱心故事。酉阳县一个溺水老人被人从河中救出,浑身是水的老人已重度昏迷,此时,一个年轻蓝衣女孩儿毫不犹豫地跪下去,嘴对嘴为溺水老人实施人工呼吸。蓝衣女孩儿迅速引起公众关注,被称为“最美女孩儿”。在120急救车将老人接走后,女孩儿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素材解读】

1.美在人心。雪花之美在于纯洁,人心之美贵在善良。“粉衣女孩儿”“蓝衣女孩儿”,因为心灵美,均被媒体、网友称为“最美女孩儿”。这正应了那句老话:“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2.小善举,大德行。为残疾老人雨中撑伞,为溺水老人进行人工呼吸,虽然只是小小的善举,但是却折射出了人心的善良,诠释了一种大爱和大德。也许这些善举不像“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那样轰轰烈烈,感天动地,但它们也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勉励着更多的人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善事。

3.默默奉献,悄然淡出。事情发生之后,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不断追寻“最美女孩儿”的姓名、身份。但我想,我们无需追寻。默默淡出的身影,悄然离去的举动,其实就是她们最美丽的画像,最真诚最感人的表达。这让人想起了以“微尘”之名捐款的青岛市民。我想,这些,才是和谐社会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

上一篇:固定资产的性质总结下一篇:小升初数学复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