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精选12篇)
1.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一
摘要:从研究主题、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进而采用文献回顾对《会计研究》和JMAR在xx到xx共发表的管理会计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前述分析.
最后,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管理会计;研究主题;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而信息使用者很容易由于虚假的会计信息而在预测、判断分析甚至决策上出现各种偏差,而这对整个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对于金融会计存在着不确定、可能性的风险.
不可否认的是客观存在的金融会计风险,使得银行财务等相关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它的制约,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会计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对于目前金融企业来说金融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发现、控制和化解,会计监管的加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以加强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银行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其监督的职能,改革传统的管理考核体制,建设法制会计,提高金融机构的监督范围及监督性能,从而起到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控制金融会计风险、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作用.
1金融会计及金融会计风险
在我国会计体系之中金融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会计为基本原则、方法的一种体系,其对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别是为整个金融机构提高更完整、准确,综合的监督与核算的作用,同时通过金融会计不仅可及时衡量及财务信息,同时还可利用专业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和传送.
其对于促进经营管理者在经济活动中更准确的做好经营治理及及时的做出促进企业的决策具有关键的作用.
金融治理能否顺利进行与金融会计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当金融得到越好的发展,其会金融会计的依赖性也会更高.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准确的表现出其财务的准确信息,同时起到对整个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核算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人为因素、外围环境等因素也会使金融会计面临着各种形式的风险.
所谓风险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可能存在的客观上的疑虑,也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其可能出现的损失及机率等情况.
“不确定发生的损失”是当前人们所定义的金融风险.
因此可以把会金融经营治理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决策失误.
如会计信息出错、核算失误、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等因此使得整个决策出现失误的情况从而金融机构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情况.
2建立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治理型金融会计体系
在防范金融会计风险与化解金融会计时要结合商业化经营特点建立治理型金融会计体系,将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治理优势.
确实做好跟踪与监控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从而融入到银行的经营决策中.
第一,做好金融会计的基础工作,在会计核算体系上要注意分极授权与统一治理相结合,从而保证整个会计工作的秩序井然.
特别是要做好防患“三假”现象,所谓三假现象指的是凭证、账薄、报表上做假的行为,从而提高其核算的准确性,要确实落实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相关性、可靠性等从而减少其金融会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治理能力.
第二,强化治理体制,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务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特别是违规经营、账外经营的存在,也使银行金融会计遭受着更大的风险.
因此要注意避免账外经营、违规经营等问题,从而避免整个会计的职能受到影响.
如果金融会计工作中不能及时的获得准确的信息,就有可能失去了化解金融风险的最佳时机,另外一方面还有可能使其存在更大的危机.
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对于当前的金融机构而言,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账外经营等违规现象的产生的话,就要确实落实好会计治理体制,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3强化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加强偿债能力考核
能否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及控制金融风险与银行内外部能否获得及时准确相关的信息有关.
而这就要求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完整、可靠、及时等特点.
首先考虑到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失真、虚假报表等现象,因此建议银行要加强货款申请的批准流程,要求企业提高会计审计师验证过的报表,同时要求相关的会计师事物所要承担相应的无限连带责任.
其次除了要加强对企业的静态财务比率、企业利润指标等方面等方面的考核之外,更要企业财务比率的考核,特别是有与现金流理有关的财务比率指标等方面的考核.
最后一点,还要从体制上改善金融会计体系,避免信息含量过低、过于简化的会计报表等情况的产生,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的偿债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在接受数额较大的货款申请时更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4充分发挥谨慎原则改善当前金融会计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
4.
1改进呆账预备金计提方法,提高计提比例,扩大计提范围,简化核销审批手续
首先可以考虑呆账预备金计提方案,也就是说在提计呆账预备金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货款的风险程度.
用“一般呆账预备金”代替现行的呆账预备金的方法,也就是也就是计提呆账预备金时需要考虑到其每月实际发策的货款总额等因素;而对于那些已经存在问题的货款,则需要考虑到“非凡呆账预备金”,要充分考虑其发生呆账的可能性.
做到这两点,就可在不提叶酸账预备金的前提下化解可能产生的呆账风险.
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及银行要在税前扣创造呆账预备金.
二是放宽呆账预备金的范围,其呆账预备金范围除了包括信用货款,还应该包括存放的同业款、融资租赁、风险透支等相关的业务.
三在限制条件上要放宽,要废除改善呆账确认中过于苛刻的条件,确保发现的呆账可以及时的核销.
比如说把超过一定期限的货款,以呆账处理.
同时在核销呆账的自主权上还应该简化相关的流程,使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4.
2改进现行坏账预备的计提方法
当前我国的银行坏账预备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比如其按期末应收的账款余额的3‰计提,事实上这种坏账预备处理制度就不能很明确的反应出发生坏账的损失与各期限、性质的应收利息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坏账预备与坏账损失的协调性.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产生,建议银行要加大计提坏账预备金比例的计算,对不同性质,不同收账款账龄的性质进行分析.
同时为了减少其存在的运营风险,国家还应该强制要求银行每年在其净利润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风险预备基金.
4.
3应答应银行对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与一些非金融资产
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规则计价同时银行还要做好账面价值、公可变现净值、公允市价等的比较,特别是要在每个期末对各投资、货款项目资金的账面价值的整理.
当出现账面成本高于公允市价、变理净值时,这些都说明银行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损失,这个时候就需要马上调整其账面上的价值,同时把公允市价、账面价值的差接计入当期的损益当中.
5建立建全完善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只有充分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的监督工作才能期实落实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所谓事前监督指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资产风险指标体系、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及货款对象的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等方面.
其中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又包括企业备付金比率;企业资产风险指标体系包括逾期货款率等等.
而货款对象财务状况则包括企业资产的收益率、产销率等各方面的因素.
事中监督:要求银行的决策部门要发挥出其监督控制银行经营动态的职能,确实落实到事前监督中所论述的金融风险指标.
同时落实到有关部门.
同时要求会计部分要连同其它职能部门一起建立可随时监督金融风险动态的机制,落实落实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金融风险各指标的对此,同时及时的将相关的情况反馈给各部门.
从而保证各相关部门可以及时修正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最大程度上的降低金融风险的存在,最大程度的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
另外还要确实落实监督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银行业务规范,确实保证法规制度的统一性、严厉性,从根本上避免因为违法违规等操作带来的风险.
事后监督:顾名思义就是在货款后对其所提供的各种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账薄、报表等进行再次检查与分析,对所涉及到的各项进行全面的审查与复审.
而执行的情况就是考核各单位的金融风险责任执行情况,同时根据这一情况做出相应的整改及建议,加大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另外对于银行而言,在稽核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上还要加强管理,要建立健全银行内部制度,从而避免银行在经营各环节中由于某些细节问题而引起的金融风险,从而形成天然的防治屏障.
6大力开展整顿金融会计秩序活动
当前许多金融机构在借处会计手段的前提下存在违规经营的现象比如在账表上做假、乱用会计科目、私设账目等情况,而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
因此在金融会计部展开制度化、经常化的活动如打“三假”活动.
创“三铁”洗动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7积极推行责任会计和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
当前金融风险控制具有分散化的特点,因此要想确实将金融会计风险降到最低,加强责任会计制非常重要.
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小范围内的责、权、利从而及时有效的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要真正使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责任中心所生的报表信息、凭证等信息做好核算工工作、责任会计工作的话,没有计算机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完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从而建议更完整更全面的会计信息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数据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治理决策型系统的等电算化系统.
完善金融会计治事核算体系,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强化会计核算水平,从而提高其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能力,提高其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3).
〔2〕李树华.上市公司境内外审计报告税后净利润差异之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2).
〔3〕李爽,吴溪.会计信息、独立审计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4.
2.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二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0 引言
我国如今面临的是国际化的经济舞台,这个舞台在提供给我国很多的商机、推动我国的国民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面临国际化风险的可能性,比较著名的例子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使我国的经济急剧的下降,货币贬值,人们的收入也出现很大的程度上的降低。这就是危机扩大产生的严重后果,所以,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刻不容缓。
1 金融风险来源
要达到对金融风险进行合理防范与化解的目的,首先就要搞清楚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哪几个方面。经过一系列科学的研究与调查,笔者发现,目前,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些比较不容易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不可以事前进行预测的,主要包括金融业制度不完善、市场本身的经济失去平衡等。只能通过时刻的预防来制止这类金融风险的产生。其次,主要是金融制度与我国经济制度的关系,由于金融行业盈利的具体金额及所剩的余额无法准确地计量与计算,因此,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的金融制度来规范这种行为。但是,在金融风险产生时,金融制度的独立性往往会难以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和治理。一个比较独立的金融制度往往会对我国的经济制度产生两方面的消极影响,首先,独立的金融制度往往使我国经济制度的制定范围及内容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其次,由于不全面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制度对金融业往往形成不了一个合理的管控状态。这两个方面是我国目前的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 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就是指货币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如果产生了金融风险,这些风险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说是好的也是坏的,从好的方面来看,金融风险可以促使人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完善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完善。因为金融制度和经济制度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因此,只有建立了一个良好的金融制度,才有可能为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完善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不利的一面是针对企业来进行具体分析的,由于金融风险的产生,企业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自身资金进行一系列合理的投资,并且大大减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失去了判断就会造成双方企业获得的信息是不平等的,这就限制了某些企业的发展。因为这些限制的影响,所以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金融风险的形成对于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业的不只有发展良好的,同时还存在一大批发展比较差的,这就加大了金融业的风险。而金融市场的改革,也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的程度。我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的针对企业的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改革。
3 金融风险的化解
由于金融风险对于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加大企业的改革与前进力度,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规避大的金融风险。科学研究表明,这是我国现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的金融活动中,可以通过建设具体金融项目的方式来为企业创造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资本投资,并且获取一定的资金融资,由于资金融资具有很多种选择方式,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方式来规避和化解金融的风险。我国还要积极地重视房地产领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高投资高回报的现状导致房地产行业成为金融风险比较高的一个领域。我国要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建立合理促进房地产业的一系列制度,并且完善房地产业的金融体系,只有房地产业的发展完善了,我国才能大大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率。还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一定要建立比较完整的金融体系,因为完整的金融体系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4 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而金融业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领域。如何通过风险来创造机遇并且合理地避免那些对经济发展影响比较大的金融风险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简要阐述了金融风险的定义,以及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然后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应对比较大的金融风险的方法,并探究了我国金融制度的重点发展方向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球金融监管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刘锡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三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 防范化解 会计人员
一、前言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旧有的金融管理体系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体制,金融行业各类经济纠纷,管理操作失误引发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的关注焦点也开始投向了金融行业的管理问题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上来。由于企业种类不同,在内部所实施的管理模式和金融会计的工作方式也大相径庭。金融会计所面临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处理对策也大不相同。所以,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需要从金融会计风险的类型、形成原因、解决对策和防范,来全面分析金融会计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财务成本风险
对于银行这种金融机构而言,顾客在银行的存款就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银行的根源动力,银行存款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存在价值和自身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外银行林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各大银行争相竞争市场份额,以此来奠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能忽略的是银行在以存款为衡量实力的同时也需要支出作为参考依据,存款和支出相互紧密联系,协同运作维持银行的运转[1]。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过于单薄,集资能力略显不足,所以银行成为中小企业最大的投资。
但是,银行也需要大量资金流动维持运转,银行不会对某一企业长期的进行借贷,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和回收,与此同时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大量的债务风险纠纷。从另一个角度上来分析,如果银行对所占有的大量资本未加以利用,充分的使其发挥存在价值,就会导致资金堆积,银行内部财务成本增加,不利于银行的利益平衡。
(二)会计支付结算风险
在以往金融体系中,会计核算是衡量其运营情况的重要方式,虽然会计体系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步适应了新时代的变化,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些许不足,需要完善和改进。比如银行在为客户办理大额资金体现业务之时,由于银行职员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对大额的资金业务越权办理,导致了资金迟迟得不到审批,影响了办公效率和顾客的时间[2]。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大量的伪造单据进入市场,这些伪造的单据对于银行在审查核对之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假票据的大范围流通,主要原因是银行内部职员和领导阶层对于票据的真伪认识能力不足,对于风险的发生没有提前的预防,难以做到有效的分辨真假。
(三)审查核算风险
审查核算风险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对于处理各项业务的存根,票据,根据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一分析整理。而由于职员对于票据的保存和账目的留存意识不够,核算技能不够专业,导致账目出现差异。也是由于伪造票据的广泛流通,导致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用其进行资金诈骗,来获取利益,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核算的难度和任务量。金融体系内部资金不明确往往是因为员工在办理业务时标注不明确,会计在工作时的不认真,票据随意摆放,最终导致了问题发生后难以找到相关负责人。
(四)会计人员风险
金融行业中,会计人员是通过详细的数据来记录下企业或者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以此展现企业的效益情况[3]。在当今社会信息失真的大量事例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为了谋求自身私利,在企业经济活动账目中做出改动,使其账目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导致无法在数据上反映企业或金融机构的运营情况。会计人员所做出的掩盖真实信息,谋求私利的一切活动,都违背了道德原则,甚至有的会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因此所做的大量有损真实会计信息的活动都可能影响到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在决策上的正确方向,制定不符合企业自身真实情况的战略部署,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造成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
金融会计所引发的风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金融机构或企业内部制度不够完善,而因为管理模式导致的金融会计风向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自身素质较低
会计是掌握企业经济活动命脉的关键人员,而金融机构或企业对于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首要是针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由于会计人员在工作之中并没有认识到微小的失职将会为企业或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企业会损失大量资金,从而导致难以维持正常企业运转,最终结果自然是宣告破产解体。
(二)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在跟随时代脚步发展的同时,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相应进行创新改革,会计这一工作岗位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部分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没有紧跟时代步伐,管理模式依旧是以往的制度方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促进了会计风险的产生,制度的不完善必然造成企业或金融机构蒙受巨大的损失。
三、会计风险的防范化解
(一)改善会计整体素质
在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的突出作用显而易见。在一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企业会计失真的情况,会计人员基本素质不够专业,难以胜任会计的工作需要,由此看来对于会计素质的提升是推动企业发展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
(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应的会计制度也需要推陈出新,以崭新的姿态来满足企业的会计需求,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促使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有明确的认知。同时在对会计制度的完善改进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会计的监督工作,对于金融会计监督过程中屡次出现的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在上层领导阶级的带领下,员工和领导阶级共同来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合作建立的监督体系体现了内部的凝聚力,从根本上有效的规避风险,同时在风险来临之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四、结论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企业或者金融机构的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道路中,需要领导阶级和所有员工共同努力,相应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技能素质,有足够能力胜任会计工作,同时应该立足于实际生活,对其不断创新改革,跟随企业发展而推陈出新,以求进一步蒋会计所产生的风险消灭于萌芽之中,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内部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丽群.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17):202.
[2]张巍.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02):137-138.
[3]李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06):77-78.
[4]崔扬.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05(12):228.
4.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 篇四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在从事货币经营和信用中介活动中,由于受自身经营行为和相关的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信用社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低质量贷款占比居高不下,从而形成的信贷资产风险;违规拆借、非法担保,造成超负荷经营及亏损;有的信用社向“三产”注人资金,用信贷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形成大量资产风险;由于利率结构不合理或利率波动形成的利率风险;由于多种金融案件交替发生,使信用社遭受严重损失;内部控制机制相对滞后,形成管理风险等等。
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农业银行脱钩之前形成的部分金融风险外,目前陆续暴露出来的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五个方面。
1、监管不力。由于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转换,一段时间对农信社的监管出现空档,给部分信用社不规范经营提供了空间。
2、管理机制落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几乎没有增资扩股,更没有实行民主化管理,过去选举的董、监事会有名无实,信用社领导成员均由上级主管银行任命,因此形成长官意志、个人说了算的陈旧管理模式,很不适应农信社作为农村信用合作制金融机构的管理要求。
3、组织领导不力。农村信用社的法人称职与否,是决定这个社兴衰成败的关键。由于部分信用社和法人没有选配好,造成部分信用社长期一个人说了算,导致个别信用社主任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大肆违规操作,挥霍浪费,财务费用逐年增大,个别信用社连年亏损,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4、人员素质低。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均达不到从事金融业的基本要求,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较多;二是管理层干部大部分没有经过专职培训,管理水平不适应现代农村金融经营管理的需求;三是职工来源大部分是“就地取才”、“近亲繁殖”,长期形成的裙带关系难以打破,有人比喻:“一家子银行”,给农信社规范经营造成了许多困难,甚至造成了重大损失。
5、机构设置不合理。许多基层信用社的机构是80年代以前设置的,很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而且部分基层信用社业务量逐年减少,长期亏损,效益很差,一直在吃“大锅饭”。因而造成了“差社拖累好社,好社被拖成差社”的高风险状态。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该采取六项措施。即:建立预警监管系统、提供政策扶持、整顿组织机构、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健全内控防范机制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预替监管系统
各级人民银行要健全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的预警系统,明确预警指标。要以农村信用社的支付准备率、资产流动率、对短期负债依存率等项指标作为监测重点。对监控指标达到或低于临界点的信用社,应及早制定防范预案,作出限期整改方案,逐步消除隐患。人民银行的农村金融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制,明确监管职责,层层签定农村信用社监管责任书,制定监管考核办法,实行年中通报监管情况,年终考核评比兑现奖惩。要明确专人定期对信用社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间题及时协调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高风险社,要采取一社一策,逐社制定应急方案,从资金需求数量、供应渠道、保卫措施等方面做好可行计划,切实
做到有备无患。
提供政策扶持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农村信用社赋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农村信用社早日摆脱金融风险的困惑,增强其经营活力。所谓政策扶持,无非就是从各方面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和消化不良因素的外部环境。当前,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主要有三。一是政府应合理承担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领导体制变动,企业改制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直接形成的不良资产及其损失,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界定,采取由国家、地方政府和其它有关部门分担的办法;或者单独设立农村金融合作资金管理公司,专门经营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逐步消化农村信用社非经营性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包袱。以便农信社轻装上阵,步人良性经营的轨道。二是国家应实行有区别的利率政策,中央银行应根据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的特点,对农信社存放央行的资金,实行差别利率政策,进行优惠和倾斜,改变利率倒挂现象。三是实行减免税政策。农信社主要承担支农任务,国家应将其视同其它农业企业,给予减免税政策扶持,特别是对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和资不抵债的高风险农信社,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使之能减轻包袱,休养生息,尽快走出资不抵债的困境。
整顿组织机构
当前,农村信用社整顿组织机构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重新构筑农村信用社合作化的基础,把农信社真正办成由社员人股,社员参与的民主性管理模式。应该建成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真正办成“来之于农,服务于农”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信社只有扎根农村、贴进农民,才能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基础。二是抓紧成立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组织。首先,要强化理论的基础地位,重点探索社员结构,民主管理,为社员服务和利润返还等四个方面的有效实现途径。真正体现信用组织的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办社原则,以保证理论指导上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强化社员群众的基础地位,要以社员做为农信社改革的主体,始终坚持农信社必须由社员群众参与管理的原则;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服务的宗旨。其三,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正确处理好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与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三是科学合理设立基层信用社的机构。随着农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应当适时调整农信社的机构。对那些农村经济发展较快,金融业务量不断增长的基层社,应适度增设机构网点,以增强收储的能力;对那些金融业务逐年减少、长年亏损、效益差的基层社,应立即撤并,以减少亏损,防范化解一部分金融风险。
强化内部经营管理
各级人民银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严格按照《贷款通则》办事,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信贷投人方式和资产保全方式,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确保贷款的有效、安全性,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逐步消化旧的不良货款。要指导农信社进行合规经营,健全规范化经营管理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任务、权力与责任,要以安全和效益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核心,并统揽各项工作。要督促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管理,不断充实资本金;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费用开支。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削减冗员,提高办公效率、合理开支、杜绝铺张浪费等项措施,从而强化内部挖潜,提高盈利水平,逐步化解金融风险。
健全内控防范机制
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自主经营和自我约束能力,完善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农信社是独立法人的金融组织,逐步实现农信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关键。要实现“四自”目标,其核心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约束机制。而建立约束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比较科学、规范的内控机制。内控制度建立的核心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安全防范措施。笔者认为,建立内控机制最主要的是抓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法人代表的约束机制,使法人代表即信用社主任的权利约束在制度规定之
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实行审、贷分离制和货款责任人终生负责制,对贷款实行全过程风险管理,确保农信社资产安全有效运行。三是建立健全稽核监察系统。稽核监察部门受监事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以实行对农信社法人代表的有效监督和检查。四是加强对高风险信用工具的管理,尤其是各种票、证、印、押和各种担保业务要有效控制,规范操作,杜绝违规行为。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风险的管理,从管理制度和技术上提高对科学作案的防范能力。五是加强“三防一保”工作和信用社基层网点的管理,防范外抢、内外勾结盗窃库款和各种金融诈骗案件的发生。六是建立健全农信社的用工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5.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五
当前应着手研究将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中介目标,明确通胀目标的上限、下限及具体持续时间,设置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的触发点,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公信度和有效性,给市场明确的预期在5月19日的《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上,我们曾发表文章,提出中国在近期需要防范六个主要的金融风险,即:存在出现较长时期、较为显著、较大范围通胀的可能性;内外均衡冲突严重,干预外汇市场的机制存在隐患;证券市场大幅波动,可能引发多方面后果;房地产市场剧烈调整引发房贷危机;微观金融主体经营风险引发连锁反应;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危机影响我国对外经济活动。
综合考虑短期与长期、体制及行业等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中国当前可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探索建立内外均衡决策新体制,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
开放的经济大国倾向于由财政部门持有外汇储备,并承担外汇市场的干预职能,其逻辑是:一是一种政策工具只能实现一项政策目标,因此内外均衡决策的分离似乎更为可取;二是在严格的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优于实现对外均衡,而货币政策则优于实现对内均衡,因此应由财政部门主导汇率政策,货币部门主导利率政策。
我国目前照搬国外体制的条件不成熟,但改革的方向必须明确。2007年发行特别国债购汇转化外汇储备的做法,调整了财政、央行、中投公司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弥补了货币机制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特别国债的发行具有强化财政部门在汇率干预中地位的潜在含义。如果将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行为划分为释放流动性和回收流动性两个环节,目前财政部门显然已经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可沿着这一改革方向,继续拓宽干预外汇市场资金来源渠道,逐步降低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比例,缓解冲销压力,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二、减少相机决策,制定新的货币政策规则,根据明确的货币政策框架指导落实反通胀目标
1996年央行正式采取M1、M2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实践证明,此目标在可控性、可观测性以及与最终目标的关联度上,与最初的预期都相距甚远。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开始变化。至此,货币供应量、固定汇率制这两个货币政策“名义锚”全部失去作用,相机决策成为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特征。
金融形势越是复杂,越是需要按照简单的规则行事。当前应着手研究将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中介目标,明确通胀目标的上限、下限及具体持续时间,设置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的触发点,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公信度和有效性,给市场明确的预期。如果月通胀水平持续超过8%,可考虑对一年期以上存款采取保值贴补措施,逐步缓解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鉴于本轮通胀的成本驱动特征,也应加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更多采取区域性、行业性政策,加强窗口指导实施精确调控。
三、切实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汇率,在市场预期较为平稳的时间点扩大资本项目开放,避免三元冲突引发货币危机
两年多来的人民币持续升值没能实现当初汇改的主要目标,金融领域的某些矛盾甚至有所激化,但爬行升值确实没有对实体经济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年内只能考虑切实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汇率调节,不追随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进一步贬值。
理论模型难以预测按照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人民币汇率何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综合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以及各主要货币的利率形势,预计下半年美元可能出现反弹,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出现围绕某一水平波动的局面。届时应积极考虑显著降低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扩大汇率浮动幅度,推出扩大资本项目开放的措施。形成“较强货币政策独立性、较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较大汇率弹性”三者的结合,从制度上降低三元冲突引发全局性风险的可能性。
鉴于外汇储备规模庞大,资本开放仍应采取非对称、结构性开放策略,即:资本流出限制,少于资本流入限制;长期资本流动限制,少于短期资本流动限制;居民在国外的交易限制,少于非居民在境内的交易限制;有真实交易背景的限制,少于无真实交易背景限制。在制度设计中,应包括管理层在特殊情况下中止、逆转开放进程,恢复管制的内容。
此项改革可能导致短期内金融风险上升,但这一关口迟早要过,不能无限期地等待出现更加成熟的改革环境。
四、管理层应进一步超脱于市场之外,采取中性政策应对国内证券市场波动
从2007年以来的情况看,境内外资本市场变动的相关性和因果性已经显著上升,年内,国内外资本市场继续大幅震荡在所难免。而与2007年10月的高位相比,目前的股票市场回调已经相当到位,进一步下行寻求支撑的惯性不大。
应围绕实体经济运行的需要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采取中性政策应对市场波动。货币政策不针对资产价格,不迁就证券市场的要求,不因市场波动而变动。财政政策方面,鉴于去年印花税政策调整不是中性的政策,将印花税率回调至去年上调前的水平,减少“漏斗效应”,具有合理性;印花税政策回调后,不应再出台新的财税政策打压或刺激市场。监管方面,除继续强化监管职能外,应进一步放松证券市场自身的管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加需求,以给市场利好,但不能以损害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为代价抑制供给来支撑大盘指数。失去IPO、再融资功能的市场纯粹是投机市场,对实体经济没有意义。
五、坚持和稳定现有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避免信贷等政策松动引发房价报复性反弹,防止泡沫进一步膨胀
强化房地产调控和金融调控的协调。严格限制境外主体直接用外汇购买房地产,规范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控制房地产开发经营用汇总量。加强房地产企业资本金比例、居民第二套房贷款,尤其是贷款申请者收入的核实。如果继续加息,应注意利率调整的结构性,避免贷款者还款压力过快增长。
六、主动参与国际协调,防止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大的问题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持续发生和缓、低调但实质性的变化。长期对货币纪律的遵守,使得欧元的价值尺度职能进一步完善,其取代美元地位的实力逐步增强。欧元成为最主要国际货币,缺少的只是意愿和时间。市场和各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格局变动心照不宣,在是否持有美元问题上“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伊朗宣布全面停止石油贸易美元结算后,如果多数石油出口国采取类似举措(如原油欧元报价、贸易欧元结算等),美元地位将显著下降。
IMF在国际货币体系稳定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按照目前IMF的调整股权和发言权分配节奏,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难以在该制度框架下谋求与经济总量相称的地位。我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加紧与周边经济体的货币合作。除现有区域性集体外汇储备安排外,应研究内地和港、澳、台等地集体外汇储备体制或货币互换安排的可能性,建立周边的货币合作小环境。在对美欧日的经济对话中可考虑主动涉及国际货币体系稳定问题,扭转我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被动局面。
七、关注境外人民币业务发展,支持香港成为境外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美元类似,人民币在境外的沉淀、境外各类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必然对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稳定造成影响。一是人民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下降,离岸人民币利率与境内非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形成利差。二是境外各NDF市场、外汇衍生产品必然对人民币的汇率决定造成影响。三是金融监管有效性下降,境外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开展游离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境外银行体系中存在大量人民币流动性,为投机者攻击我外汇市场及其他金融市场提供了条件。
但是,人民币区域化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我们必须面对境外人民币规模越来越大的局面。应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一是抓紧建立完善与周边经济体的人民币清算体系;二是除继续采取措施促进人民币回流外,还要通过规范的途径促进人民币流出,维持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性;三是鼓励香港发展内地暂不具备条件开展且境外其他金融中心已经推出的、与内地有关的衍生产品业务,提高香港在相关定价中的地位;四是着眼于与全球其他金融中心的竞争,推进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支持香港成为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看,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控制力,能够与纽约、伦敦并驾齐驱的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诞生,有助于我国金融风险的化解与防范。至于该金融中心是香港还是上海,或者两者都是,则有待于市场的选择。
6.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六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0]83号 【发布日期】2000-10-25 【生效日期】2000-10-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防范和
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0〕83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湖南省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工作目标责任制》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敏感的工作,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省金融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共同维护全省金融和社会稳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十月二十五日
湖南省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工作目标责任制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维护全省金融和社会稳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协商,决定成立省、市(州)、县(市、区)三级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领导小组,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
一、一、组织机构
1、机构名称:省领导小组全称为“湖南省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州、县(市、区)领导小组规范名称为“XX市(州)、XX县(市、区)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府、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凡有停业整顿金融机构的地方,均应成立领导小组。
2、人员组成:各级领导小组由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成员单位为:人民银行、财政、法院、检察院、宣传、税务、审计、劳动、人事、监察、公安、工商等部门。
3、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小组由省长(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任组长,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长(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政府一名副秘书长(副主任)、人民银行行长、财政厅(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副秘书长(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由人民银行行长兼任。
二、二、工作目标
1、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当地正常金融秩序,促进金融和社会稳定。
2、妥善处置各类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别是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已经或即将出现支付困难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根除金融风险隐患,净化金融市场。
3、努力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扩大存款来源、清收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改善经营环境,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三、三、工作职责
1、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地方金融机构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研究制定2002年底以前的工作规划。
2、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关系,保证各项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3、及时处置影响地方金融稳定的重大突发事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办,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向上一级领导小组报告。
4、负责拟定本地区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分类处置的总体方案、拟清盘关闭的具体操作方案,以及防范和处置突发金融风险事件的综合预案,并报批实施。负责高风险地方金融机构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个人存款的锁定工作。
5、负责申请专项借款,用于兑付在被清理整顿或被关闭高风险地方金融机构的个人存款,包括专项借款报告的起草、报批、借贷手续的办理以及个人存款兑付的组织实施工作。
6、负责向当地政府报告成立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托管被撤销机构的债权债务,妥善安置被撤销机构的工作人员。
7、组织协调停业整顿金融机构的资产保全。变现和查案追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8、帮助金融机构依法收贷,制止各种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负责查处地方金融机构的违法违纪人员和案件,并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9、负责地方金融机构增资扩股、申请救助和兼并重组方案的制定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工作。
10、负责本地区金融机构风险工作中的政策宣传、舆论导向、新闻把关、对群众的说服解释、矛盾调解、隐患排查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工作。
11、保持社会稳定,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
12、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小组和上级办公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各级领导小组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来抓。
2、明确责任。各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实行政府首长负责制,领导小组组长具体抓,以确保一方金融平安和社会稳定为目标责任。
3、注意方法。金融风险传播快、来势猛,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群众性的事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各级领导小组在工作中必须注意工作方法,认真排险查险,摸清风险底数,作好预案,一旦出现风险苗头,要集中精力、集中资金,全力处置,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
4、严守纪律。处置金融风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中要正确把握政策,严明工作纪律。特别是在处置被停业整顿或被关闭金融机构的风险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保守秘密,不信谣,不传谣,不随意处置,以确保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平稳进行。
7.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七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风险,防范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are that it impacts the existing financial system and changes the financial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mode.This process contains tremendous financial risks, which increase the financial fragility in all countries.Under the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risk is increasing, thus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facing greater risks and challenges.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weaker resistance to financial risk and crisis than developed ones do, thus more vulnerable to the threat of the risk.If we China can take the correct preventive strategy meeting the challenge actively, we can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achieve maximization of positive effects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irs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Since the 199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s the financial activities that subject of the financial engaged in, and it is a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process in global scope. (Zhengyan, 2006)
It mainlypossesses such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1,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technological channel for financial globalization.Along with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maturing, and the electronic currency, network bank and online transactions sp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are connected as whole, and financial market homogeneity rises further.
2, financial innovations rise up endlessly.The need to meet the new technology conditions of competition and to avoid restrictive regulations and risks brought up financial innovation.These included innovation of both system and tools, such as credit system, equity derivatives and so on.
3, regional currency is during its globalization.The US dollar is still dominant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As valuation units, it is a common scale measuring countries’economic strength, and one of main valuation currenc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ies markets.
Seco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risk
Financial ris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social risks with the biggest impact.The concentration of financial capitals, also make its manipulation factors and speculation mean more powerful.
Without the support of industrial capital, the uncertainty of financial capital operation and risks will be bigger.Once this concentration is accumulated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risk will influence and even greatly destroy entity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entire social life order.
One-sidedly taking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drive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made great conflicts andfrictions between the highly market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entity economy with lower marketization.The growing uncertainty caused by this system factors, makes potential hazard of financial turmoil and crisis the financial risks, which include credit risk, policy risk, risk management and crime risk.
Third, prevention and dissolving of financial risks
1, China shoul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and stability of exchange rate, while raising the level of opening up.Now China shoul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als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exchanges, and improve opening up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Zhao Haijun) In addition, this opening up should be adapt to the regulatory level, including strict master of the market access condition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good credits, strong abilities and high management levels.
2, China should establish monitoring system of capital flow risk.This system should include policy and monitoring system of capital flow risk control. (Zhengyan, 2006) Main function of establishing policy system of capital flow risk control i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by using policy tools including the anti-periodic measures, and capital controls.In addition,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adopt prudent debt policie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foreign debt risks, measures including perfecting enlending mechanism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erving of foreign debts and risk control.
3,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ervision, rectify financial order, and improve social credit.Effective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systemic risk needs further improving of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nd realizing the change from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to regulation according to law.China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systemic financial risks, and continue the antimoney laundering work to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to crack down on money laundering.
Fourth, conclusion: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not onl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and also provides useful warning, which reminds us to face the existence of financial risks, and to be careful in designing Chinese financial opening strategies.Only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can China realize its own interest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benefits.
References
Zhengyan:2006, Financial risks and China's financial safety in the course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inance and Economy, 2006 (5) , 20-23)
Zhao Haijun:What's controlling China's Economy
参考文献
Zhengyan: 2006, Financial risks and China's financial safety in the course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inance and Economy, 2006 (5) , 20 - 23)
8.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八
引起金融行业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金融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一起金融风险的其中一个原因。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的风险。
1.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和金融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在现代经济学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支持下,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进行招聘,选拔,培训和报酬的管理形式,是保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人才实现最大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聘与配置,人才培训,绩效管理与考核,工资薪酬和福利管理以及人才与企业劳动关系的管理。对于我国金融行业而言,要实现良好的企业管理和发展运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应该在金融人力资源上下功夫,为实现金融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金融风险是指一切与金融有关的风险活动,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而在金融交易活动的前后,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在这其中发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人力资源在金融活动中出现问题和差错,那么势必会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加剧,严重的甚至会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影响[1]。
2.金融行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在金融行业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是随之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金融行业有效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的风险。
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金融行业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行业,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阔,尤其是相对于农村金融行业而言,表现出人力资源的素质不高,结构失衡等问题。金融行业的现有员工大多数是原有的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一部分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大量新业务、新产品及新技术不断出现并推广应用,与技术进步相应的金融服务及产品不断创新,原有员工难以快速适应新的变化,从而导致人员结构和业务结构矛盾突出,人员总量较大,但人才总量缺乏[2]。
金融人才的引进政策不够完善。近年来,为了加强对金融行业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各地区都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对金融人才的引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对金融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还比较缺失,直接导致在开展金融活动时专业人才上的缺乏。比如经济发达程度较差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在人才引进上就相差甚远,这样也就导致了在金融活动中各种风险的加剧的可能性增加。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不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许多地区都在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占领了先机。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二三线城市,金融市场的发展较慢,金融机构在运作中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还有所欠缺。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金融行业各个阶层的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进行简单的招聘、发放工资等工作,没有为员工工作的发展提供平台,也就不能发挥出员工工作的潜力和积极性,客观上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危机。二是对于经济发达程度较差的地区而言,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不强,金融市场的意识较为薄弱,也会造成金融工作人员工作投入不够,重视力度不够等,同样会在无形中增加金融的风险和难度。
考核制度存在不科学现象。在薪酬分配制度方面,很多金融企业员工的薪酬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或历史传统,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条件来确定,使薪酬分配制度很难有效发挥激励作用。而在人才引进制度方面,很多农村金融行业的人才引进由行业相关部门或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招聘的人数、岗位等都受到一定控制,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很难发挥自主性。而在考核机制上,金融行业也引进了绩效考核的机制,但是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显失公平,往往是通过领导来进行主观考核,这就造成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严重缺失。没有公正的绩效考核,那么在金融工作的开展中势必会造成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降低,在进行工作时不够严谨和仔细,细微的失误都会引发金融风险。
3.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金融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就应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防范措施及时对金融行业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有效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
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金融行业的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主要是提高人才的知识素质和技术能力,特别是在经济、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理念和模型、金融业务品种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需要[3]。各个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特点制定适合自己员工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新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应对新形势的能力。同时在培训中要严格考核,特别是在应对金融风险上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筛选,保证通过对金融工作人员的培训,素质的提供能够起到减少金融风险的作用。
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各地市可以制定和调整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从政策上对金融人才的引进进行支持。金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制定专门的人才招聘制度,同时在招聘中要注意保证他们金融知识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素养。既能在工作中以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应对随时变化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又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工作中做到认真细致,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而造成金融的风险的发生。
建立金融人才激励考核机制。激励考核的机制应该在能在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薪酬分配方面不应单纯依靠工作人员的职位进行分配,还应该充分考虑其所在岗位能够创造出的工作机制,因此完善绩效考核的机制,实行激励评价制度,在提高金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在降低金融企业的风险性上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金融行业中常会出现金融风险,要做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不仅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看到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引进,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以及考核评价制度的不合理,通过对人力资源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有效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为金融行业的发展造就一支市场竞争意识强,金融专业工作熟练的人才队伍,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力资源在金融发展中的优势。
9.防范和化解风险预案1 篇九
西昌金信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防范和化解风险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范和化解西昌金信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风险,落实有关岗位和人员的责任,促进本行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改进和加强本行对“三农”、对社区的服务,维护正常秩序和日常平安,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防范和化解本行风险,遵循“自我救助为主、外部扶持为辅”的原则,按照“一般性本行自主防范并解决;必要时有条件调剂自己缓解临时支付风险;当地政府依法管理。组织有关部门防范和处臵风险;业务监管机关承担监管责任,适时予以有代价的政策扶持”的思路,落实好各方责任。
第三条
防范和化解本行风险,实行董事长负责制,分别制定并落实正常的持续性发展措施、治理性的整改与救助措施或处臵性的整顿与后备退出措施。
第二章 风险类别与防范处臵措施
第四条
本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按照成因与表现形式,主要划分为以下种类: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一、支付风险,也称流动性风险。指本行因资产流动性不足或其他突发事件而导致不能正常对外支付,导致银行信誉受损,并可能引发挤兑**,危及区域内金融平稳运行。
二、操作风险。本行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及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业务操作中出现越权、失误、帐外经营等种种违规甚至违法现象,使本行蒙受损失。
三、道德风险。指因主要负责人或员工在经营管理中的隐瞒、欺诈、挪用和盗用资金、转移资产、内外勾结等恶意经营行为给本行造成损失的风险。
四、市场风险。由于市场波动和变化,本行资产业务可能面临损失的危险。
五、信贷风险。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方未能履行偿债责任而面临的风险。
第五条 支付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本行经营班子严格头寸管理,做好对定期存款到期日统计分析,分析活期存款支付情况,匡算好资金头寸,留足备付金,确保正常支付,并制定支付风险处臵预案;严格执行资产负债比例指标管理,认真分析业务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促使资产与负债总量均衡、结构对称、比例合理,保证自身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一旦出现支付困难,应立即启动支付风险处臵预案,落实自救措施,同时向当地政府和监管机构报告。
二、本行监事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本行支付能力的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监控指导和监督其保持合理的资产流动性。
三、内审岗位必须加强对本行的非现场监管,重点强化对支付能力的监控。建立并落实支付风险预警报告制度,随时匡算备付率,未达到法定备付率规定的要及时向直接监管机构上报支付预警报告,监管机构应及时提出处臵意见。对确属临时性资金短缺的,应申请动用存款准备金予以支持,对酿成区域性、系统性支付危机的,本行应查处有关责任人,并实施责任追究。
第六条 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本行强化约束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四自”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自觉完善信贷管理、会计财务、风险控制等内控制度,重点规范一线业务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确保各岗位责任落实,相互制衡,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落实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的相对独立与相互制约;实行员工竞聘上岗;重视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业务操作培训和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教育。
二、本行健全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加大对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注意操作岗位轮换与交流,按照条件和程序选举聘任并引进人才。董事长、行长、监事职位分设;发挥内部稽核作用,严格执行对银行主要负责人和会计、财务、信贷等重要岗位的离任、离岗审计与稽核,从眼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组织好对全体职工的教育培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持队伍思想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稳定,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道德、业务素质。
三、内审要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的分析预警作用,落实人员加强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的现场检查,发现有违规行为或存在风险隐患的,提出限期整改的措施和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已出现的风险,应建议并督促对责任人进行依法处臵。对违规经营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查处,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条 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本行要根据隆昌经济运行与增量资金来源情况,合理调整资产结构特别是信贷结构,坚持依法审慎经营。遵守银行业监管机关的审慎监管比例及监管法规和政策要求,坚持服务“三农”和社区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品种、增加服务手段,增强和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开展动态,科学的授信,促进信贷资金的有效、安全运用,防止信贷资金向行业、个别贷款户和关联客户的集中。建立“分类管理、分别授权、职责明确、程序清晰、责任落实”的授信体系。规范开办农户及小企业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推广发起银行的信贷经营与管理好经验,并结合隆昌经济运行实际,进行积极创新。明确执行各级授信权限、额度、程序。落实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到期清收、风险分类、计提拨备、资产保全、依法起诉、损失弥补、责任追究等制度。实施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超越审慎监管比例、跨地区贷款、贷款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逆程序操作、匿名贷款、贷款手续不齐、合同要素不全、转移用途等违规的责任人,根据损失大小予以经济、行政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本行经营班子要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和营业机构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发挥好技术保障与操作指导职能。加大对各个岗位、职能机构的稽核检查力度,对资金运用、成本管理等加强监测、检查、指导和引导,合理调整信贷投向与结构,促进本行增加盈利能力。
三、内审应积极引导和监控为“三农”服务、为县域服务的宗旨,对全行资金运用和成本管理给予及时的政策咨询与指导。按旬监控,按月收集、整理、分析,并向监管机关报送有关报表资料,对经营指标出现异常变化的需配合接受现场检查,制定出处臵措施,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第三章 防范与处臵风险责任
第八条 本行在风险防范和处臵工作中的责任
一、本行的责任
1、董事长、经营班子承担风险防范与处臵领导工作,董事长对银行承担基本规章制度缺失的责任,行长对银行承担经营管理责任。
2、董事长的责任:检查银行经营班子风险防范及处臵预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案制定与落实情况;抽查职能部门是否按风险处臵预案开展工作;督促经营班子、监事及时查处人员违规问题;对自身难以控制和化解的风险,及时报告直接监管机关和有关部门。
3、行长的责任: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宗旨,严格执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坚持勤俭办行、依法经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健全本行各项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程序;检查职能部门工作责任落实及职责履行情况;组织对报表、资料分析预测,并提出预防性措施,防范风险产生;重点监控高风险岗位,控制风险隐患;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高风险岗位、部门和高风险资产及时制定处臵措施并实施;
4、本行职能部门责任:组织部门职工按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开展防范、处臵风险的具体工作;监控并分析报表、资料,加强财务核算、成本管理、盈亏分析、风险识别、趋势判断,对可疑现象深入分析,提出处臵建议,向行长和董事长报告;做好对业务经营、业务操作的督查;在本职范围内,切实履行防范和处臵风险责任,避免失职、渎职和违规、违法。
二、本行营业机构责任
1、本行部门负责人为单位的风险防范与处臵第一责任人,承担经营管理责任。
2、营业机构的负责人责任:执行本行领导、经营班子的决议和决定,严格执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坚持勤俭办行、依法经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规范各项内控制度和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业务操作程序;检查职工履行岗位职责与完成工作质量情况;分析报表、资料,主动防范风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和监管机关报告;组织职工自主处臵突发风险,消除风险隐患;确保报表和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3、职工处臵风险责任:勤勉工作,遵纪守法,规范操作,热忱服务,抵制违法,检举非法,忠诚事业,恪尽职守。
第九条
争取党政支持,防范化解和处臵风险
本行一旦出现自身不可抗拒于防范的风险,在自身积极应对风险的同时,即在出险的工作日或发案的第一时间报告监管部门和隆昌党政有关负责人。及时控制风险,避免事态扩展,发挥地方党政在领导防范和处臵风险方面的责任。本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防范和处臵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争取党政支持,打击逃废债,查处银行案件,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维护农村金融秩序稳定。
第十条
争取监管部门支持,防范和处臵风险
1、本行一旦出险,即在第一时间和营业工作日内报告银行业监管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隆昌县支行。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帮助处臵风险,预防风险扩散,防范区域性风险。
2、配合监管机构落实风险防范与处之责任:组织各职能部门按风险处臵预案要求履行配合监管机构的工作职责,按照监管要求落实风险防范与处臵的具体责任;配合依法开展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做好信息统计和风险评估;落实监管对异常情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况和风险隐患提出的预防性、警示性、处臵性措施,并实施跟踪汇报;接受监管部门约见,采取具体的风险处臵性措施,确保措施到位,整改到位;配合监管机构查处违规违法经营,惩处恶性竞争,维护金融秩序;配合监管部门督促落实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负债者、责任人的责任,确保银行的整改到位;配合监管部门向地方党政提供监管数据及有关信息,对风险提出预警,共同主动处臵风险,接受协调解决突发事件;配合惩治虚假信息,确保数据真实。
第四章 信息反馈
第十一条
本行主动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反馈和沟通,以确保及时研究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排除风险隐患。
第十二条
信息反馈的基本途径与主要形式:电话、信息专报、报表、公文几种形式。对突发事件采取及时电话通报、事后补充书面正式报告;对于一般信息和报表,主要采取电子文档方式报送;非紧急性的请示、报告,通过日常公文程序处理。
第十三条
建立信息的“双线”反馈机制。本行对突发事件、案件等重大风险,确保在8小时内电话报告直接监管机关和中国人民银行。对可能危及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立即报告当地党政;配合隆昌县监管办事处按照风险处臵的意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见,抓好落实,并将落实情况报告上级监管机关。
本行的风险紧急请示与应对争取在两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复与应对,并作出进一步的风险防范和处臵。在风险处臵完毕的10个工作日,将事态与风险处臵结果报监管部门,抄送地方党政有关方面。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预案适用于防范和处臵本行的风险。第十五条
本预案由西昌金信村镇银行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六条
10.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十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责任意识,开展排查整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切实把辖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切实为辖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一、迅速传达会议精神,提高整体认识
迅速组织科级干部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召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视频会议精神,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起“底线”思维。对照各方面重大风险在辖区存在的实际情况,做出深刻分析研判,保持高度警惕,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准备工作,特别是涉及影响辖区稳定发展的社会稳定、意识形态、经济、党的建设等领域开展行动。
二、责任细化分解到位,狠抓工作落实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面对各类风险挑战,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旗帜鲜明、敢于亮剑,敢于处置最棘手的问题,善于攻克最大的风险,把应对举措抓紧抓实、风险防范处置到位。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迅速成立以街道书记为第一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副书记为组长,其他科级干部为成员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小组,建立起“一个领域,一个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做到领导、人员、责任、措施“四落实”,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四明确”,切实做到层层传导、责任压实。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实现三级联动。建立起防范重大风险工作群,组织社区、合作社落实专人负责,加强街道、社区、合作社三级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点对点”处理,一个小组总把控的工作方法,对涉及的社会稳定、意识形态、经济、党的建设等七大领域,十二个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底子、建立台账迅速开展行动。三是开展重点宣传,注重整体防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扫黑除恶基层综合整治、金融风险防控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各社区、各合作社通过张贴公告、宣传画,悬挂条幅,播放LED宣传语,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开办金融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等,对防范重大风险进一步宣传普及。通过开展专家讲座、集中活动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让广大居民更多了解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强化防范风险的能力。四是多方参与共治,实现社会稳定。充分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多方参与共治的优越性。借助扫黑除恶基层综合整治、“三清”回头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排查风险,打出高质量“组合拳”,对重大风险进行集中排查,对涉及的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影响当前重点工作,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借助“上提一级”进行严肃处理,对排查出的涉及的风险点及时进行报送,积极与上级部门实现对接,及时进行处理保证不出现问题。
三、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管理
认真学习《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规规》,将国家安全工作列为街道工作要事,围绕国家安全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履行工作责任。特别是在涉及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和危机管控责任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的联动措施。从风险监测、预警到防范和危机管控,建立详细的应急预案;同时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街道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整合街道纪工委、扫黑除恶办公室、党政办、经发办、宣传办、综治办等部门力量,依法依规做好信息发布、舆论引导、信访接待、秩序维护、风险处置等工作,坚决杜绝影响国家安全的事件发生。
四、发现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
对照七大领域,十二个方面的重大风险,我街道认真梳理,情况如下:1、金融风险风险场所。樱前街鸿钰汇财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已搬迁,龙山街一家和向阳国际一家涉嫌老年人非法集资企业已搬迁。涉及P2P风险的诺远资产,经营地在世博国际,注册地在经济开发区,总部“债盈宝”产品出现兑付危机,涉及潍坊客户约200个,涉及投资额约1.06个亿,个人投资15万起,最高的有达2000万,该企业与客户签订了延期兑付的协议,总部作出全国范围缩减规模决定,三线城市缩减到6人,目前城市总监已辞职,行政负责人还在,每天有二三人办公,物品未搬迁,已确定在5月份前搬迁,世博国际物业对此企业高度关注,区金融办和街道多次到企业了解情况,有关负责同志态度配合,解释说总部正积极研究化解危机方案,但兑付问题短期内仍无法解决,金融办和街道将于本周四进一步与有关负责同志见面沟通。2、薄弱环节。部分相关民生问题,特别是在政务热线处理方面,部分居民情绪难以理顺,对意识形态工作造成严重挑战。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应用,负面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比较多,对防范和化解风险工作带来挑战,也成为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风险防范工作队伍的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当前形式复杂多变的今天,特别是发展迅速形式多变的情况下,对涉及风险的场所辨别力不高,警惕性不强。二是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契合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滞后性,对接不够及时,了解情况不够深入,不能及时与上级部门形成动态联动。三是对于隐蔽性较强的金融形式和涉众型金融案件,信息掌握不及时,风险处置带有滞后性。比如近期的“六丰商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前期并未及时接到风险提示,涉众30余人都是后期得到名单。建议公安部门和金融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对有报案的和反映情况的涉及金融风险问题,无论是否达到立案标准,都及时与街道沟通,基层好有针对性做好宣传和排查工作,将风险防控在苗头状态。
六、相关建议意见
11.化解产能过剩需防范四大风险 篇十一
近年来,过剩产能问题变得比较突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很多问题的根源。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4年经济工作的时候再次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的要求。
适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过度过剩、绝对过剩、行政性过剩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行政过度干预的产物。我们需要对目前中国出现的产能过剩进行有效地分类。在我看来,产能过剩主要有四类,即周期性产能过剩、结构性产能过剩、体制性产能过剩和绝对性产能过剩。其中体制性产能过剩最难治疗,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招商引资、落户大项目、行政性干预造成的结果。
现在的制造业结构中,重化工已经占到了71%,原来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包括服装、箱包、鞋帽、纺织、玩具,现在下降到了29%。这种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重化工的超前发展,沿江、沿河、沿海将近3万家的重化工企业,这就是体制性的产能过剩。
看待产能过剩问题,我们一定要采用两分法,一方面要认识到制造业的能力是我们提升综合国力重要的标志,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过剩产能特别是严重过剩产能、绝对性过剩产能对整个经济体的危害,要抓紧化解。
化解产能要采用智慧的办法,要立足长远,抓住当前,有序推进,有条不紊。既要保持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保证我们在全世界已经形成的巨大优势,又要把弊端和长期积累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过剩产能化解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从一个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
不过,我们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还要预防一些隐患和风险。
第一,防止过度生硬的行政手段。现在我们是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或者任务分配到了各级政府,但在这里面,确实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这个里面应该设计一些方法,来形成市场对这些过剩产能特别是落后产能和绝对性过剩产能的倒逼机制,加快它的退出。
第二,过剩产能退出过程中要严密关注金融风险。有些地方大的产能,特别是一些大项目,虽说是企业投资,但也有相当部分政府投资,有些甚至是政府财力主要的来源,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企业在上产能的时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给了巨大支持,包括资本的支持。所以,我们在产能化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资金链断掉的问题,有可能一些银行贷款会变成坏账,一些政府的财政投资可能会化为乌有。所以,化解过剩产能,金融财政上的风险,我们要有预估。到底我们化解了多少产能,在化解当中付出的代价有多少,这些代价哪些是应该投资者自己承担的,哪些是应该市场化解的,哪些应该是政府承担的,哪些是银行自己要负责的,我个人认为,化解过剩的产能,我们确实要有成本的分析、财务的分析、金融的分析。这个风险不能小看。
第三,防范失业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吸纳劳动力特别多的企业,它的产能在化解的过程中,这些劳动力怎么安置?怎么既能化解过剩产能又不引起社会动荡,这是一门学问。
最后,我们还要注重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不要像日本、美国、欧洲那样,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形成产业的空心化。这是一个特别需要防范的风险。我们向国外转移的时候,一定要适度。向周边国家转移,一定要把高端的核心的东西留在国内。
(本文由《小康·财智》记者范颖华、刘彦华根据作者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上发言整理而成。)
12.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十二
一、河南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从自发出现到普遍存在,从中心提倡到地方推动,土地流转方兴未艾,农民土地交易权扩大的脚步已经无法停止,但土地流转本身是一种获利行为,无论转出还是转入方,都毫无疑问是奔“利”而去的,既如此,土地流转就存在一定的风险。笔者认为,土地流转作为一项政策,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转农户面临的生计转型风险
在笔者调查的驻马店市开发区,农地(耕地类)流转租金差别较大,开发区刘阁乡六里庄村每亩租金可达1 000元/年,但位于开发区外关王庙乡的团结村的土地流转租金只有每亩600斤小麦。尽管流转地的质量基本相同,但区位差异以及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不同,其流转价格却有很大差异,进而影响到流转农户的生存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就近就业机会较少的远郊区,土地流转户面临巨大的生计转型压力。流转前,这些地方农户的基本特征是既依靠土地又依靠非农业。前者解决吃饭等基本生计问题,后者解决生存之外的发展问题。土地转出后,吃饭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一旦出现流转收益不稳定,农户生计将面临困境。良好的社区就业环境能有效化解土地流转收益不稳定风险,但这些区域相对贫乏的就业机会不仅很难化解风险,反而因为长期的就业困境而加剧生计压力。另外,对于农民而言,土地的功能不仅是生计保障,更是他们的生活休闲和文化休闲场所。长期适应农耕生活的民众,养成了农耕文化所特有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享受,如有的老农喜欢早晨到田间地头转一转,从生产的农作物中得到一种生活的感受。种地成就了生活,生活亦成就了种地。土地流转之后,依托于土地的家庭文化和生活情趣将逐步消失,新的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流转土地变为建设用地造成的权益受损风险
规模农业与商品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工业装备武装农业、发展农业。为此,与之相配套的辅助设施设备如园区道路、灌溉水系、水池景观以及生产管理房、产品存放点等,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设这部分辅助设施将占用一部分耕地,大约占耕地面积的8%。以笔者调研的鹤壁市为例,鹤壁市目前的耕地面积为154.4万亩,进入流转土地的土地约为28万亩,照此推算,在鹤壁市就有2.24万亩耕地将转化为生产设施类建设用地,按照鹤壁市农村人口人均耕地1亩计算,将有2.24万人(约7 800个家庭)的耕地被用于生产型建设用地,农用地在流转过程中完成转用。耕地的不可逆性将使这一部分建设用地在合同期满后难以有效转化为耕地。这样,原土地承包户在承包经营期满之时将不得不接受建设用地的残酷现实,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难以为继,农户的远期耕地保障权益无法兑现。由于土地流转多发生在区位条件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近郊以及城镇附近,普遍的认识是农地将在不远的将来被占用,因而较少考虑农地转用对农户的影响,也未制定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但这种远期风险的存在,对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始终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对所涉及的农户也是一个长期的预期威胁。
(三)流转过程和流转程序不规范影响流转户收益的风险
目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流转合同的不规范(见下表)。在笔者调研的南阳市、鹤壁市、驻马店市和周口市的土地流转中,签订较为规范的合同不足20%,大部分合同都存在问题。其中采取口头约定的约占10%,这样的土地流转,变数比较多;未进行备案管理的合同约占15%,这样的合同规范性比较差,由于未进行备案管理,合同效力会收到较大的影响;为简化运作成本,采取集中签订流转合同的约占35%,主要方法是租赁业主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村委会却不与农户签合同,农户缺乏知情权,进而影响合同的效力。
土地流转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比较突出,流转农户对流转价格的形成过程不清楚,甚至说不清楚土地流转价格(租金),将土地流转看成是村两委的事情而被动参与流转。实际上,由于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缺位,农村社区组织(村两委)行使着中介角色,在政策制度诱导和自身利益定位影响下,往往造成角色的混淆和冲突,影响土地流转程序以及流转收益分配。目前,规模较大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等,要顺利租赁到成片土地,都必须借助于社区的协调、参与,甚至直接与社区组织签订流转合同,再由社区组织与农户进行协商,农户处于从属地位。有的社区组织自身就是土地转出方,如六里庄村与汤营村,村集体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直接入股农业公司并成为大股东之一。但在红利分配上以及利润留成等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监管,社区与流转户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矛盾,影响到农户流转收益的完全实现。
(四)土地流转收益不确定带来的风险
土地流转收益由直接收益(租金+红利)和间接收益(非农收益)两部分组成。前者受制于承租人的经营能力、市场变化以及资信记录。由于农业是一个相对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及经营将受到双重风险约束。一方面,农业经营风险(包括产品市场风险、经营成本风险)以及产业链不完整风险(即大多数农产品鲜销),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自然生产过程和农业资源约束特点,以及农业自身所具有的自然风险,如旱灾、水灾、风灾、极端气候等影响,一旦出现上述两类风险的叠加,不仅租赁企业的利润难以保证,甚至可能血本无归而难以履行合同约定,依靠土地租金维持生计的农户将面临生存危机。极端情况下,土地租赁业主可能无法履行合同而单方终止合同并可能瞬间蒸发掉,届时流转农户根本无法收取合同约定租金。间接收益风险主要是流转农户的非农经营风险和土地保障风险,这类风险受制于流转户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环境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一部分纯农户和以农为主的兼业户,自身非农经营能力较弱,完全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在缺少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一旦失去土地,如果其不能正常就业,其生存风险将很难化解。调研中笔者发现,在河南省实行土地流转过程中,纯农户和以农为主的兼业户占流转总数的45%以上,如果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农业经营风险,将有近一半流转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五)土地转出户就业收益面临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转出户的理性抉择是释放“囚困”于土地之上的劳动力所获预期收益与转出土地租金之和大于自己耕种土地所得全部收益。而河南省农地流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政府强有力的制度诱导以及土地租赁业主对制度诱导的驱逐特征,形成土地流转极为明显的外在驱动力。加上商品农业的规模性特征要求土地流转的成片性,流转土地少则数百亩,多则数千亩,以利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集中经营管理。这样,以农为主或者纯农户也参与了土地流转,这就必然带来纯农户或以农为主家庭农业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从笔者对河南省几个省辖市的调研中发现,这部分劳动力具有年龄大、就业技能单一、以女性为主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具备竞争能力。一旦土地流转之后,短期内解决就业的难度很大,部分边缘劳动力群体失地失业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积极探索劳动力就业途径,要求土地租赁业主承担劳动力就业的社会责任,甚至将解决就业岗位多少写进土地流转合同,以确保流转户劳动力就业。但是,业主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当这种差距不能协商解决时,就会使土地流转劳动力的就业无门,长期的就业不足将加剧土地流转户的收入困境和生计转型困境
(六)国家政策及市场变化给农户带来的风险
土地流转有一个时间变量问题,例如农户承包权,在目前法律框架下是30年不变,或长久不变,但是各类建设用地的批租使用年限有很大区别。在农村建设用地方面,包括农民的宅基地等,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年限;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现行法律没有规定住宅为70年、工业用地为50年、商业项目为40年,由此也产生了这些不同使用期限土地的复杂利益关系。由于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土地流转合同时间过长,很可能会使原承包农民利益受损,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如国家政策变化,农民种粮不但不用交各种税费,还有种粮补贴等各种财政补贴,原农户与承包户都认为种粮补贴应该归自己,产生纠纷。在我们调研驻马店市土地流转中,这样的问题就曾经发生过,而且随着经济波动和农户对非农收益预期的下降,这样的风险还会存在。
二、防范与化解土地流转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进行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切实帮助农民规避风险,使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能够尽量低风险。这是检验土地流转效果的标尺。所以在流转的时候要防范其风险,保护农民的利益。
(一)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预警、排查、化解机制
1. 对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大户)进行资格审查,把好土地流转门槛。
对流转面积大、涉及农户多的农村土地流转项目,县、乡镇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要提前介入,审查流转经营主体的财务和资信状况,对不具备相应资金实力、不熟悉农业生产、财务和资信状况差和盲目上项目的企业(农户),一律予以婉拒,把好土地流转门槛。
2. 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村保险事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范围。对参与土地流转的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种田大户进行农业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3. 建立农业风险预警机制。
农业是抗自然风险比较弱的行业,天气、病虫害等都可能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加大对气象、畜禽疫病、农作物病虫害、市场信息的预测预报力度,提高规模经营防灾减灾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信息中心、农技推广基金会在普及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中的作用,防范现代农业中的技术风险。
(二)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预防流转中发土地财等腐败现象
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降低土地流转的市场风险。目前河南省的土地流转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风险。同时,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还会滋生土地流转中的腐败现象。
1. 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的组织机构和监督体系。
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监督体系是预防土地流转中腐败现象发生的前提。要健全土地流转的组织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咨询、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承包合同鉴证等免费服务。同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监督体系和科学的农村土地评估体系,使农地估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多年来,农户自发流转土地所获得的土地流转价格往往偏低。
2. 逐步推行并普及实行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
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对参与流转的土地进行登记和备案,实行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凡没有登记的流转土地及其附着物不得进行担保抵押和融资,不得再流转给第三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和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
3. 实施土地流转全程跟踪管理,降低管理风险。
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主动参与,帮助土地流转大户规范流转合同,随时掌握土地流转后的生产经营、双方履约状况,对容易产生纠纷的及早预防、解决,有效保护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将流转风险降到最低。
(三)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在土地流转中,要规避由于少数人操纵可能带来的损害农户正当权益的风险,必须针对农地流转中监管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为重点,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坚持“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推动农地流转。
1. 土地流转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土地流转权是农户依法享有的权利。农民是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土地流转由农民自主决定,农民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流不流转,以何种形式流转,流转价格是高是低,都要由农民自己去协调、去确定。政府的“引导”不能变成变相“逼迫”,农民“自主”更不能被政府“干预”。乡(镇)村两级干部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只能是搞好中介服务,而不是代替和经营,不应当以管理者名义去分享地租,更不应去经营土地租赁业务。乡村组织在土地流转中一方面要在土地调整中做好做细工作,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应为业主开发尽可能搞好环境优化,使农民和业主都能“双赢”,进而促进土地使用权依法、健康、有序、合理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构建现代农业。
2. 完善村级组织基层治理机制。
一是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程序。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村委会选举中,从提名到结果,都要有严格的规则和程序,要在“民主、平等、公开、竞争、合法”的大原则下,通过规范选举程序,让村民在选举中真正表达自己的意志。二是改革村两委会的治理架构。在传统的村两委治理模式基础上,单独设立议事会或议事监督委员会,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实现途径,使民主参与的自治力量更加集中,民意表达更加高效快捷。
3. 提高农民民主素质。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引导依法行使,按章程按程序行使民主权利。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乡村社会管理才会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农民才能真正地参与民主管理,维护自身权力,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
(四)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系,消除土地的保障功能
现行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土地承担着社会保障和农业生产双重功能。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善,土地的生产功能将逐步弱化,而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和社会保险功能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要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功能,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1. 逐步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和保障诉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应在现有城镇居民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及保障诉求,制定适合农民工的保障制度。
2.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根据河南省农村低保实践存在的问题以及最保制度的现状,必须对现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予以完善。
3.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在养老保险的设立形式上应灵活多样,可以采取家庭养老、农民个人直接投保和特殊职业养老保险等多种形式。
4.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通过互助共济、共同抵抗御疾病风险的好办法,也是促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要发挥政府在资金筹集与监督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政府通过适当的投入作为合作医疗的启动、扶持资金,同时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在监督管理上要对合作医疗资金实行专款专户;地方政府及其专门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并吸收农民代表参与,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严格审计,并定期公布。
5. 建立有效的劳动力转移机制,解决农地流转后农民失业带来的风险。
首先是消除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其次是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计划”,放宽政策,从简审批,提供优惠,搞好服务,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三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扶持机制。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从而扩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层次、领域和提高转移速度。
参考文献
[1]李萍,胡俊波.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与农村土地流转[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2]吴郁玲,曲福田.土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9(l)
[3]潘晓璇,霍阳.完善我国他物权制度的几点思考[J].法商研究,2001(1)
[4]魏世军.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
【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推荐阅读: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09-25
互联网金融创新法律风险与防范06-10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论文07-14
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防范措施10-18
防范金融风险防控方案06-28
浅谈防范农村信用社的会计风险11-01
金融风险的识别与管理08-24
会计舞弊的外部防范与治理问题浅探10-02
浅谈金融风险及金融机构的分类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