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

2024-08-17

准确把握(精选12篇)

1.准确把握 篇一

重提准确把握教材

重 提 准 确 把 握 教 材           ――谈人教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大修订教科书的使用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在倡导“大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背景下,在倡导“语文教学资源无处不在”的同时,仍要十分重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利用教科书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发学生的智慧。而在听课中我们发现,准确把握教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修订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语文学科基本特点最为科学的概括。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大修订教科书中有充分的体现。 1、人文性的体现 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如课文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人类普遍关注的世界和平问题、资源问题、环保问题、科技发展问题,都有一定数量的选文;增加了情感性、哲理性的选文,反映亲情、友情的课文比以前多了,反映人生智慧的课文也比以前多了。课文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丰富人文性的内涵,使学生在读书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 二是体现在“预习”和“思考 练习”中。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尊重人,尊重人的`选择,尊重人的探究天性,就是对人性的尊重。预习・思考练习题中的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等,都充分地体现了人文性。 2、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即集中体现在课文的预习・练习中和运用・积累中。 二、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特点 大修订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年段目标的整体性,原大纲是每个年级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通过教科书把目标具体分解到一系列的读写训练项目中。新大纲只有年段教学目标,读写训练项目比原本少 ,每篇课文的教学,每次口语交际、习作教学,都着眼于年段的整体目标。 二是三个维度的整体性。在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1] [2]

2.准确把握 篇二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诞生, 奠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治建设的基石, 标志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一些新思路、新观念的提出, 给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在新的改革开放时期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使基层特种设备监察人员开展工作有了“定心丸”、“斩魔剑”。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新变化

笔者在认真学习了法律释义基础上, 结合多年在基层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经验, 认为只有把握住《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宏观政策方面的新规定, 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1. 特种设备的法律适用范围实现了整体全面升级

该法第二条明确指出, “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使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在第一百条中明确规定了“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以及民用机场专用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 房屋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和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实施”。

这两条的变化一方面是拓宽了特种设备的外延, 将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还可以将八大类以外的其他特种设备纳入本法的调整范围, 避免将来每出现一种特种设备都要单独立法, 破坏本法作为特种设备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的地位。有利于逐步解决不同领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有利于逐步解决立法不完善、甚至无法可依的问题, 也有利于满足特种设备品种范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变化二是考虑到我国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分工,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非完全由质监部门一家负责, 国家有关军事管理、核设施、铁路、交通、民航、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对各自领域的特种设备安全也承担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也就是说, 在不同领域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由不同部门管理, 但要适用统一的法律。

2. 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新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模式

过去从生产到使用, 从经营到检测、从维护到报废各个环节由政府职能部门“保姆式”包揽全部责任的监管模式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特种设备安全过多倚重于政府监管和检验的现状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种设备安全法》总结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 首次提出了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专业机构担负技术监督职能和社会力量发挥监督作用四位一体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模式。

《特种设备安全法》重点强化了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该法第二章篇幅最大、条目最多、内容最丰富, 突出了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在生产、使用环节基础上增加了经营环节的管理, 提出了设计使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理念, 明确了制造单位主要承担电梯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 并对质量安全终生负责的基本制度;建立了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 明确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不再符合安全要求的特种设备报废责任和义务, 明确了共用特种设备使用的责任主体, 强化了使用单位自行检测的责任等。

今后政府职能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管, 不应是“保姆式”监管, 越俎代庖式包揽企业的安全责任;而是要实行“警察式”的监管, 我们基层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工作是做好市场经济特种设备领域内的“路灯”、“红绿灯”。监管部门就是要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和权限, 依法督促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和要求, 一旦发现违法行为, 坚决予以查处。

3. 确立了社会组织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特种设备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发挥专业机构的技术监督职能的同时,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九条规定了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任务与职责。在该法后续的其他条款中, 也留下了多处行业协会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通过加强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监督作用, 形成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该法对准入制度有区别地提出了对单位实施行政许可和对人员实施资格管理的规定, 且对单位实施行政许可未予明确实施行政许可部门的级别, 为转变政府职能留下了改革的空间。该法还明确了检验与检测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这既有利于做强政府实施的监督检验, 又有利于培育、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 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体制改革留下了空间。同时, 该法还增加了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信息公开以及定期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总体状况等内容, 为政府全面履行监管与服务的职能作出了必要规定。

5. 着眼于提高工作效能

从立法效能的角度, 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具体内容上, 兼顾了安全与节能的统一规定。该法还提出了国家实施分类监督管理的原则,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档案和信息查询系统, 为政府部门多年来一直推进的动态监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撑。

6. 突出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是在法律法规框架下, 实现制度具体化的一种表述形式, 它体现了政府管理的意志。是指导特种设备监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文件, 规范作用非同小可。但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由于没有赋予此规范法律地位, 造成发生民事官司时, 此规范不具备法律效应。《特种设备安全法》突出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 全文表述安全技术规范多达34处, 覆盖了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 并将安全技术规范作为许可和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该法的出台将有力推动我国以法律为依据、以规范为主干、以标准为基础的特种设备法律体系的形成, 从而为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公共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7. 强调了检测机构的定位

该法确定检测机构是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提供检测服务的, 严格遵循“安全、可靠、便捷、诚信”的服务宗旨, 并指出提高检测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社会公信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方向。

山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着力实现新突破

截至目前, 山西省登记在册的特种设备有154 373台 (套) , 其中锅炉16 658台, 压力容器55 463台, 电梯35 156台, 起重机械41 768台, 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4 927辆, 客运索道24条, 大型游乐设施377台 (套) 。另有气瓶300余万只, 工业压力管道一万多千米。设备总量比2012年增加20%, 尤其电梯增加达36.5%。

1.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各方责任

近年来, 每年年初山西省政府都要组织召开全省特种设备工作会议, 分管质监工作的副省长对全年特种设备监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并与11个地市、相关厅局签订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级政府也层层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 组织保障、经费保障。

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一岗双责”, 坚持一手抓业务, 一手抓安全, 把特种设备安全摆上重要议程, 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 齐抓共管。

山西省质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主任的安委会, 各市、县局建立完善了“一岗双责”体系。按照省政府安全生产十项制度的建设要求, 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制度, 并在日常的检查、督查中注重各地制度的健全与落实。

推行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各市质监局还将承诺书在媒体上予以公布或在企业显著位置张贴, 便于社会和企业职工进行监督。

2.开展专项整治, 严格行政执法

近年来, 山西质监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同时结合实际, 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小型锅炉、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专项检查;燃气行业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危化品使用领域尤其是涉氨制冷企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电梯紧急排查整治、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起重机械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商业公共场所电梯专项整治等。

2013年特种设备执法监督检查出动62 568人次, 检查单位28 380 (家次) , 责令整改问题21 632个, 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4 273份, 立案697件。

3.坚持打非治违, 加强基础建设

不断引深以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巩固“打非治违”成果。积极推进分级分类监管, 全面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标准化建设, 督促使用单位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全面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

不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活动, 通过主题宣传、开辟专栏、案例警示、公益广告、张贴海报、短信宣传等多种方式, 利用“质量月”、“安全月”等, 普及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结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颁布实施, 省、市、县三级分别进行了百家企业“送法上门”宣传活动。

组织督查督导组, 领导包片, 加大行政督导力度, 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了技术督导, 定期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技术督查队伍, 深入各特种设备使用现场, 从技术层面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到位。

4.完善应急管理, 开展救援演练

各单位都制定了完善的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值守, 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国家质检总局、省质监局两级事故警示通报和定期风险分析报告制度, 加强对设备安全风险、工作风险和队伍风险的分析研判, 针对不同种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特点, 开展事故易发设备、存在严重缺陷设备的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通报;建立健全事故处置工作机构和专家队伍。

5.加强队伍建设, 严肃行风政风

3.准确把握,积极应考 篇三

关键词:中考;沉稳;严谨;科学;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96

中考是一种国家行为选拔性考试,也是一种分流性考试。考生最终将进入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中专等。从某种意义讲,可以决定大多数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随着中考进入倒计时,考前紧张繁忙的复习、社会上对考试的关注、学校和家庭临考前的紧张氛围,同学之间相互情绪感染,使得考生在心理上、生理上、学习和生活方式上产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是带有一致性、共同性,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压力感。笔者依据自己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就如何缓解压力,放松情绪,建议采取如下针对性措施。

第一、浮躁焦灼型

面临中考,考生和考生家长都会感到压力的增加。过大的心理压力会给考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不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有的心里紧张恐惧,并且顾虑重重,导致自己坐立不安的心情。有的老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整日心烦气躁,焦虑不安。有的考生会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对此建议学生“手下留情”,首先面對大量的习题要沉稳作答,无论字母、汉字还是数字都要规范书写,保持工整端庄的字迹,美观清洁的书面,时刻提醒自己手下的东西要交代明了,能让别人赏心悦目。其次,学会自我减压——每次拿到试卷深呼吸,缓减呼吸的速度,调整脉搏的频率,保持身心的平静;及时用曾经的辉煌鼓励自己,幻想未来的成就激活自己,舒解压力消除紧张,使自己的智能反应表现出来。

第二、犹豫停滞型

随着中考脚步的临近,各科复习容量和难度的加大的,有些学生在应考情绪上会出现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的停滞状态,甚至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反应迟钝记忆出现障碍。更甚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被动,思维迟缓,不想上学。

对此建议学生面对试卷,审题要细致严谨紧扣字眼,能全面完整精确的领会题意。在答案要点的罗列上不轻描淡写蜻蜓点水,而是严密推理,逐层推进,就是要逼迫自己深入思考,在平常的思考层面进一步激活思维,不断超越常态,从而杜绝爱答不答、爱做不做的消极情绪的干扰和侵袭。

同时注意调动自己的非智力因素,首先尝试调节自身心理,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果是前期复习太紧张导致状态下降,就得放慢自己的复习进度;如果是学习方法不对所致,则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其次甩掉思想包袱,很多考生出现考前抑郁要么是受以往考试成绩影响,对自己的应考技能缺乏细心形成恶性循环;要么是家长和老师所抱期望过高,给孩子形成巨大心理压力。在考前家长要给孩子心理减压,让孩子忘记过去、忘记将来,轻松应考。第三科学复习合理用脑。现在的升学考试不像古代的八股文,纯属死记硬背。因此考生可以变化花样分类复习,比如听说读写多种方式同时并进,既避免了枯燥单调又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三、粗心忽略性

有些同学平时作业稳扎稳打效果良好,可是一到模拟测试就兴奋异常,或者因为某一门考满意而忘乎所以产生松懈情绪,导致考场上看错、抄错、算错、写错等粗心大意马虎失分。这种情绪状态对部分考生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让家长也措手不及。

对此建议学生首先注重细节,面对习题试卷要在宏观掌控的前提下会微观落实,尤其是一些一知半解的考点绝不轻易放过,已经熟悉的知识点要能挖透会拓展,不局限于表层的领悟。其次在考前的系统复习中对各科目个章节个单元的理解记忆力求不留死角,对疑难点要及时清理,在思路和方法上强化落实,构建自己的最佳答题模式 。第三,对于经常出错的知识面和自己的薄弱环节,要集中整理,反复审查,能迎刃而解。中考试卷不光是答成答满,而是答对答好,所以客服粗疏毛病,优化严谨考风,势在必行。

第四、怯场不自信型

常有考生面对试卷因回忆不起所需的知识,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甚至头脑一片空白。可情绪越紧张越想不起来;越想不起来越紧张,因而造成恶性的心理循环。考试焦虑造成的这种怯场不自信的心理障碍,需要用快速的方法加以调节和矫治。

1、调整考试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应试能力之间呈现“U ”字形的关系。动机过弱,把考试看得无所谓,当然不能激发积极的考试行为;但动机过强,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要求自己必须得多少分,反而会影响考试情绪的正常发挥。

2、消除考前疲劳: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人很疲劳,这是不科学的应试方法。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较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这些都会加重怯场现象的发生。因此,考前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以便能够养精蓄锐去迎接考试。

3、做好考前知识及心理准备:考试之前,要全面系统地认真复习,弄清不懂的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自然会使人在考试时产生过度的焦虑,引起考试的紧张心理。考试时,对自己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要从容不迫、豁达开朗,多想自己是全面系统复习了的,自己有把握考好,多想教师、父母亲友鼓励自己的话等等。从言语上积极暗示自己,从而抑制考试的紧张心理,产生积极情绪,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4、转移刺激: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假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它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解决其它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就可能回忆起来了。

4.准确把握五大建设的内在关联 篇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彼此形成了内在的互动关系。

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的要求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经济建设的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能够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也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经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牵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的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它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没有民主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能有可靠的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体现为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也表现为不断提升的政治伦理;不仅体现为井然的政治秩序,也表现为人们普遍享有的民主权利和平等关系;不仅体现为社会管理者政治上的高素质,也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人类现代文明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崇尚。

文化建设是灵魂。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类思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建设搞好了,人们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社会建设是枢纽。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社会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政治稳定、发展精神文明的重要纽带,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加强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整合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利益矛盾协调机制、社会危机处理机制,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5.准确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篇五

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四种形态”的新提法既接续了十八大以来监督执纪“抓早抓小”的方法论,又符合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新形势下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落实“两个责任”的具体化,全面从严治党要靠纪律管全党,把纪律挺在前面要靠坚强的党性和责任担当。

准确把握“四种形态”的内涵“四种形态”彰显了从严治党的政治智慧。第一种形态解决了党员干部思想出轨的问题。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能有效解决各级领导班子“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提高班子内部监督的自觉,防止问题发生。党委、纪委经常咬耳朵、扯袖子,甚至大喊一声,把监督提醒做扎实,做细致,能够让一些思想意识上有不良打算的同志及时得到提醒教育,防止党员干部的思想“出轨“。第二种形态发挥轻处分的惩戒功能。一些党员干部的行为虽然触犯了纪律红线,但情节轻微,问题不严重,尚未造成不良影响,这时该处分该处理就绝不能心慈手软。运用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手段,让违纪的同志感受到纪律的惩戒作用,增强对党纪的敬畏感,达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效果,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第三种形态体现对党员干部的最后挽救。让违纪情节严重的干部停职反思、悬崖勒马,防止其贻误终生。第四种形态描绘出监督执纪的“理想型”。如果前三种形态都能得到贯彻落实,那么第四种形态一定能够实现极极少数。

“四种形态”充分体现了组织关心爱护干部的意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的一贯方针,“四种形态”的提出,凸显了组织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意愿。仔细分析前三种形态,其实是在给党员干部违法犯罪设置三重“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冲破了这三条高压线,党员干部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可以有效阻断违纪进程,并以常态化严管干部的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是事后式的重典治腐,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贪污腐败问题的“终端处理”。强调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就是要把监督执纪的关口前移,在惩防并举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用最多的办法、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和挽救,使踏上不归路的党员干部成为极极少数,从而在预防腐败上构建立体防治体系。

“四种形态”并非放缓反腐节奏

有的人认为“四种形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央反腐败工作要调整思路,放缓节奏,其实这是断章取义的错误理解。中央一再明确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最近总书记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再次重申:“我说过,反腐没有休止符。”反腐败不是一场战役、一次运动,它直接关涉党的人心向背。“四种形态”是对腐败更注重从高压严惩到常态严管,在“不能”和“不想”上多下功夫,将腐败现象的“病根“彻底铲除,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尽快扭转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

激发“四种形态”动力,找准党委、纪委工作重心“四种形态”正是“两责”在纪律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既是问题清单,也是责任清单,既需党委在净化党内关系等方面主动担当,也需纪委在纪律审查等方面积极作为。各级党委在履行主体责任中要把“四种形态”落到教育提醒、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去,发现苗头马上去管,触犯纪律及时处理,增强履责主动性,增加工作提前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责任检查、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党委抓主体、纪委抓监督、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

以准确把握“四种形态”为载体,增强纪律审查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严格履行纪委工作职责。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严格执纪问责。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坚持纪律导向,小问题不放过,大问题要细查,绝不养案、不

压案、不瞒案。二是强强联手突破疑难复杂案件。紧密联合司法、审计、财政、组织、人事等部门,整合案件审查的资源,充分发挥纪委执纪“领头羊”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措施,增强突破案件的能力。三是提高基层纪委的办案能力。全面开展以案代培的工作,从基础性受理举报件直至移送审理的程序开始,逐步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进行独立开展案件审查工作。

以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为目标,继续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一是在乡(镇)场、市直单位全面推行高风险岗位轮岗交流工作,进一步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成效。二是启用“党风政风监管系统平台”,健全、修订、完善包括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谈话函询、廉洁指数评价、结果运用等在内的配套运行机制,力争把监管平台打造成评价单位和个人党风政风建设成效的“晴雨表”,初步构建全市廉情监管“大数据”。三是聚焦“六大纪律”,开展经常性的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意识。四是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最前沿,把查处和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核心内容,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6.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篇六

2016年05月05日 08:2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编者按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共享发展的理念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我们必须科学加以把握,准确加深理解。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小康,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小康,是否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个重要标准是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着力解决公平正义问题,通过“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的“蛋糕”在不断做大,各个地区、各个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都有了普遍提高,生活都有了明显改善,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实现了率先富裕,但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发展成果共享不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按照现行扶贫标准,2014年年底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5%。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所以,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我们还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致呼声。

需要指出的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不是对效率的否定,而是对效率与公平的兼顾。新形势下,只有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重城市轻农村、重GDP轻民生等观念,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才能有效促进共享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所希望和追求的全面共享,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方面的需求。共享发展就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需求,绝不能单纯用人均GDP指标或其他什么单一的指标来衡量。

人民所期盼的全面共享不但其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也是不断变化和提升的。首先是满足物质需求,“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物质生活本身”。虽然物质需求始终是人们的第一需求、始终是最重要的获得感,但当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更多更高的需求,希望有更多更高层次的获得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党的惠民政策的不断实施,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动态的、升华的。这种需求与满足需求、获得与满足获得的双向互动,成为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

今天,人们对共享与获得感的期盼与日俱增。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的责任就是高度关注和尽力满足人民的需求,高度重视和增加人民的获得感,让人民相信今天的共享与获得是实在的、公平的,相信明天的共享与获得会更多更好。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共建共享原则,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在当前阶段改善民生、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可喜局面。共享发展的前提是共同建设,没有发展的共享和没有共享的发展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共建共享内含理论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话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各个方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凝结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助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是我们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坚持共建共享,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共建共享内含力量支撑。团结就是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危险考验、实现奋斗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像航行在浩瀚大海中的一艘巨轮,每个人都在这艘巨轮上,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参与者、获得者,都应当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共建共享意味着要不断优化生产力全要素配置,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建共享内含真抓实干。人间万事出艰辛。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再多的期盼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奋斗成就伟业,实干开创未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弱积贫、落后挨打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每一个人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自己的事情做实做好,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一步步朝着共建共享的目标前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做到谋事要实、做事要实、做人要实,自觉把改革责任扛在肩上、把发展任务抓在手上,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善于组织动员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环顾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但也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从国际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从国内看,尽管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尤其是涉及共享发展理念的问题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统统都解决好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纳细流无以成江河。事要一件一件做,饭要一口一口吃。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有水快流,也不能裹足不前、铢施两较、只说不做、该花的钱也不花。也就是说,要从需要和可能出发,既不能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也不能在落实共同发展理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人民群众需要办且能办得到的事做实做好,对人民群众需要办但一时难以办到的事,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办到,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7.浅谈准确把握诗歌情景关系 篇七

关键词:准确把握,诗歌,情景关系

中学生学习文化必须从古诗入手,这样才会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的了解,而学习古诗对加强中学生的文学修养,冲破现实物欲对人性的障碍也是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诗歌的创作是把文化、人物、景物融会在语言之中的,因而鉴赏诗歌也就要通过语言把这些东西还原到诗人的生活现象之中去才能准确把握古诗中的情景关系。而准确把握古诗中的情景关系又是中学生学习鉴赏的关键所在,是顺利步入诗歌殿堂的最重要的一步。

一、要读懂诗,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为了一粒沙子而放弃整个海滩

古诗中有个别字或词不认得不理解是正常的事,要旨在于观其大略整体感知。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首联中“氛垢”一词是我们不熟悉的,往往形成语言障碍而产生畏难情绪。其实为了这两个字而放弃全篇很显然是没有必要的,更何况这个词中的“垢”字我们用组词法是可以理解为“尘垢”的,再结合题目中的“新晴”二字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一点问题也没有了。显然是指雨过天晴,极目远眺原野不染尘垢,从而再现了一个立于原野之上有着无碍心胸的王维。

以此类推凡有个别文字障碍我们一定不能因之而耿耿于怀,应该果断放弃,而拥抱全篇。古诗犹如古画,在于泼墨写意,必须全篇领略,而不能“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二、要读懂诗歌准确把握诗歌形象,就要充分利用诗中用于揭示景物特点和思想感情的形容词,放弃生僻的名词。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很显然这首诗中突显出来的形容词是“寒”、“轻”、“明”、“寂寞”。作者用“寒”突出早行的凄冷,用“明”星光未退反衬晨路晦暗,用“寂寞”一词交待独自早行的孤单。这样景物的轮廓已然,作者所塑造的早行者的形象也就了然于胸,再去计较“驼褐”和“阑干”是什么东西也就没有必要了。古诗往往表现出两个形象,一个是融入诗人情感的景物,即作者的直接写作对象,另一个形象就是对过这个景物折射出来的诗人形象。要准确表达这两个形象用名词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形容词,因而抓住了形容词就掌握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

三、要读懂诗正确把握古诗中所揭示的情景关系是关键

清李渔在论诗词的情景关系时说:“诗不外‘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这是对中国古诗的高度概括,更可以作为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指导思想。因为,正确把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是读懂古诗的关键所在。

四、正确把握情景关系,解决诗歌艺术特色问题

许多试题涉及诗歌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写作好处等内容,这类题目的实质是在考查诗歌是通过什么特色的景物,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作者情感的。诗歌的目的在于传情达志,但诗人并非直言其情和志而是通过一定的景物来表现。景物表现情感的方式通常有这样几种:(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2)情景反衬关系———以喜景表哀情(以哀景表喜情)、以动景表静心;(3)对比;(4)象征。

例:2007年《山东卷》

出关(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要求:分析“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照应诗的最后一句,“桃花”是家乡温馨美好的景物,“雪”是塞外清冷生活的代表。作者通过两种景物的对比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生活的厌倦。这里沟通情景关系的是对比的艺术手法,但解决这个问题时却需要紧密围绕诗歌的景情关系来分析。

五、正确把握情景关系,解决诗歌艺术形象问题,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高考中有不少题目要求再现诗歌描写的艺术场景、诗人的形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这类题目也要通过情景关系来解决。此外,《北京卷》要求说明,《芣苢》的景象;《天津卷》要求解析“一时放春入”的情景;《江苏卷》要求分析“浮天水送无穷树”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不同样都是以景窥情,以景析情的命意所在吗?

六、情景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用词,正确练字

例:2007年《全国卷I》

望江南(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要求:解析“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心情。

8.准确把握整 改“内涵” 篇八

坚持领导带头,抓好理论学习

中共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一结束,学校党委就在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常委会、党务专题会等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精神。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截至2013年11月,共发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材近800套,供校领导、二级单位领导等学习、研读。为了让全校干部群众迅速领会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学校按照实施方案,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开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宣传中央有关精神,展示院校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促进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电子屏等新媒体渠道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13年6月26日,宣传工作组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参阅的编写工作,迄今已编写学习参阅70余期,汇编了中央精神、专家论述、兄弟高校做法等,有利于学校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情况。此外,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以史为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邀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作题为《中国梦: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专题报告,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

开展专题学习

学校将2013年暑期“院长书记专题研讨班”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围绕“改进作风促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这一主线,科学设置研讨内容和环节。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陆林祥教授、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柴俊勇教授等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安排校领导就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院长书记谈思考体会,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假期进行深入思考、深入学习和深入交流,为下一步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准备,专题学习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央的要求和学校发展内在需求的高度一致。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机关院系负责人和普通党员干部群众,都通过专题学习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多的深入了解,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好抓实,学校专门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联络专题学习培训会,编制《督导联络工作手册》,学习传达中央督导组培训会议精神,明确校督导联络组工作职责、步骤及要点,就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进行研究部署。

结合实际,强化讨论学习

学校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快创建一流高校的重要契机,与学校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任务紧密结合,科学设计讨论专题,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学习。校领导班子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党委明确要求校党委领导,都要深入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与二级单位班子一起进行学习交流,要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认识,提升了自觉,有效破除了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的轻视思想、观望心理、敷衍态度和担心情绪。截至目前,这种讨论式专题学习已组织了30余场,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依托学科优势提升理论成果

2013年7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专题研讨动员会,邀请陈锡喜、胡涵锦、刘士林等专家共同讨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究的设想和主要观点等。随后,上海交通大学专门成立由相关院系学者和专家组成的理论组,充分发挥学科和理论研究优势,围绕群众路线深入开展研究,力争形成特色理论成果。同年8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涵锦教授《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文汇报发表时评,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抓好学习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同年9月16日,文汇报再次刊发了胡涵锦教授的理论文章《完整、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阐述了群众路线重要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胡涵锦教授指出:“无论是正在开展、还是即将开展的第一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有必要从‘原典上,完整、准确地把‘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基本问题搞清楚。”同年9月23日,文汇报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胡伟教授理论文章《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文章认为在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传出的有关政府公开、透明、回应和公信等关键词,不仅是建设现代政府的核心概念,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所在。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锡喜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群众路线教育的理论自觉、历史视野和实践探索》,于2013年9月《思想理论教育》杂志上刊载,文章明确提出,“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照镜子,应有更高要求:学习中要有理论自觉,思考中要有历史视野,实践要有探索。”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朱启贵教授的文章《党的群众路线: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石》、凯原法学院杨力教授的文章《削弱脱离群众的制度特权与中国民主法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鹏副教授的文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领导力优化机制的新发展》等,均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以及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形成相关理论成果。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教育”第一环节对于促进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采取多种举措做好学习教育,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地推进下去。

9.准确把握班组建设的要义工作心得 篇九

众所周知,班组建设自20__年以来已成为集团公司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XX公司也开辟了班组建设论坛专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班组”这个概念不是什么新词,也不是什么国外引进的,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一个概念,为什么要把班组这个概念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打个不恰当的的比方,古代有一种刑法叫“株连九族”,当然这肯定是非人性的处罚,是坚决制止的,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这个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又一种管控,即家规、族规。就是说偏离了法律和道德之外的家庭教育在古代的教育中承载了重要作用,它的意义有目共睹,我们说回来,我们的班组恰如一个家庭,一个族群,也是有约束的,那就是班规、族规,这恰恰是我们多年来丢失的一种东西,一种很好的约束、培养、教育人一种机制。

谈到班组,我们就会想到军队,学校等,我们都是上过学的,也都是某个班,某个组出来的,我们当过班组长,就是帮助老师收收作业,部署任务,检查作业,组织活动,搞一些班级竞赛,班组竞赛,最终把全体同学的学习搞上去,积极性调动起来,班风班纪好起来,监督大家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这大概就是学校的班组建设。再说军队的班组,我们耳濡目染,“好八连”“雷锋班”等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他们坚决服从命令,勤学苦练,提高本领,可以牺牲性命,坚决完成任务,令我们折服、佩服、叹服。而我们的企业当下倡导推行的班组建设,其实与军队,学校的班组建设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目标不一致罢了,纵观班组论坛大家所言,搞好班组建设必须从四种意识培养做起。

一是服从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遵章守纪,按章作业,这是对我们每个班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做人的起码要求,集团公司把安全与班组建设紧密联系,也是题中之义;二是责任意识,每个家庭对社会而言是有责任的,家庭的某个成员违法,这个家庭,这个族群是要负责任的,同样道理我们每个班组也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坚决执行,不折不扣完成好上级交办的每项工作任务,责任心是每个班组的灵魂;三是学习意识,要深化班组的学习力,一个企业的学习力落脚点不在每个人身上,而是要落实在班组,因为班组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基本细胞,这样便于管理,便于提高,大家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四是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一个班组的核心,是以上三种意识的归结点。竞争意识就是要从班组竞赛入手,建立公平公正的竞赛考评机制,抓住一些最直接的宣传手段,大肆宣传舆论,比如说以前我们经常听到的“某队某班单班产量多少吨,又创历史新高”“某队某班班组长荣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等,这些宣传有的时候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更能激发班组之间的竞争力和培养班组的荣誉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如我们在学校里,被评为哪怕是小队长,也比什么物质奖励更荣耀,原因很简单,虽然不是什么奖赏,但能看得见,摸得着 ,很直观,能被别人认可。

10.准确理解把握项目资本金核心定义 篇十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是项目法人资金实力的体现,也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根据我行《中国农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及《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认定管理指引》有关规定,项目资本金是指固定资产项目总投资中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应为非债务性资金(有特别规定的除外),项目法人无需返还,且不承担任何利息。投资者可按其出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项目资本金到位后,在项目法人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中体现。但所有者权益并不简单等同于项目资本金,其中可用于项目建设的才可作为项目资本金,包括可用于项目投资的货币资金和可用于项目投资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

当项目法人同时筹建多个项目或拥有贷款对应项目外的其他业务时,项目法人自有资金不等同于项目资本金,核定项目资本金时应根据法人及项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或全部扣除其他项目的资金占用。

此外,除项目法人所有者权益外,符合我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认定管理指引》项目资本金范围的项目筹集资金也可作为我行认定的项目资本金来源。

二、切实按照信贷批复内容落实项目资本金管理要求

我行信贷批复中常见的项目资本金要求及其具体涵义如下:

(一)“项目资本金与贷款同比例到位,并先于贷款投入项目建设”、“项目资本金与银行贷款同比例到位且先行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与贷款(或银行贷款)同比例到位”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和各家金融机构实际发放贷款之和占项目总融资需求(含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的比例相一致;“先于贷款投入项目建设”(或先行投入使用)指项目资本金按一定比例投入项目建设后,贷款可以同比例发放。

(二)“项目资本金与农行贷款同比例到位,且先于贷款使用”,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与农行实际发放贷款占农行项目贷款额度的比例相一致。

(三)“项目资本金与银团贷款同比例到位”,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与银团实际发放贷款占银团贷款总额度的比例相一致。

(四)“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到位”,指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全部到位。

(五)“项目资本金到位并全部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先于银行贷款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全部先于农行贷款到位并投入项目建设使用”、“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并先于农行贷款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到 2 位并投入使用”,均指项目资本金全部到位并全部投入使用。

各类固定资产贷款业务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执行《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农银办发„2009‟595号)的规定。各级行要严格执行批复要求,确保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及使用。

三、各岗位分工落实项目资本金管理相关要求

信贷业务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信用发放和放款审核、贷后管理等岗位均对项目资本金管理负有责任,各岗位按职责要求共同完成项目资本金管理工作。

(一)受理调查评估环节。受理调查岗应收集项目资本金和其他建设、生产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资金来源的证明材料。在调查评估环节应调查评估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等,并在调查(评估)报告中反映。

(二)审查环节。审查岗应对项目资本金比例和资本金出资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资本金来源和到位的可能性以及已投入使用的情况等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做出风险提示。

(三)审议审批环节。信贷批复中关于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对是否要求全部到位、是否要求全部投入使用、与银行贷款总额或农行贷款额度同比例到位等必须提出明确要求。文字描述应尽量统一,使用规范用语,减少文字歧义,便于操作执行。对在审批前认定项目资本金已按要求到位的,不 3 应再将其作为信用发放条件提出,避免用信环节重复审核。

(四)信用发放与放款审核环节。

一是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应对项目资本金、农行贷款及其他项目资金到位进度等在合同中进行约定。使用制式合同的,应在新修订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相关条款中认真填列有关要求。

二是客户部门负责落实信贷批复中项目资本金的有关要求,并收集客户提供的资料。

三是放款审核岗应根据客户部门提供的资料,对项目资本金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审核。项目资本金有关要求作为信用发放条件的,按照分层审核的原则由有权审核行放款审核岗负责审核;作为贷款使用条件的,由经营行放款审核岗负责审核。为提高效率,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下,经营行放款审核岗可按照批复要求,根据项目资本金到位及使用情况,核准一定的放款额度,额度内的贷款资金支付使用可不再经放款审核岗审核。

(五)贷后管理环节。客户部门要监督项目资本金及其他项目资金是否按约定到位,是否存在抽逃项目资本金等问题。发现问题应督促借款人及时纠正;问题严重、危及信贷资金安全的,要按规定及时预警和报告,调整风险分类,并视情况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或其他风险控制及化解措施。特别是对于项目资本金非一次性到位项目或超概算项目,客户经理要密切关注项目资本金到位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项目 4 工程进展及项目法人日常经营和资金周转状况对后续的项目资本金到位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及早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加强用信环节项目资本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的审核 由于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运作时间较长,在项目审查审批环节项目资本金往往尚未足额到位,实践中,在用信环节加强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或使用情况的核查对于控制风险尤为重要。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明确要求将项目资本金按比例到位情况作为提款条件,安排专门岗位对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各级放款审核岗要切实负起责任,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对信贷批复中项目资本金要求落实情况的合规性审核。

(一)审核方法。

1.对以货币方式投入的项目资本金,要审核客户提供的公司章程、项目验资报告、逐凭证核对资金到位证明(如银行入账凭证)等资料;审查各股东认缴出资的合法性、出资额及实际到位金额。

2.对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投入的项目资本金,应审核客户提供的权属证明、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重点审核其所有权是否归客户所有,是否办理合法有效的产权转移手续,估价是否合理,是否属于项目建设需要,是否用于项目建设,占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3.对于验资报告、评估报告等,应由有资格的验资机构、评估机构等出具。上述合法有效证明主要由借款人来提供,必 5 要时我行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核实认定。

4.除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外,还可通过分析借款人及出资人的财务报表确定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内容及变动情况,注意分析实收资本明细账等。

5.审核项目资本金是否投入项目使用,可通过对设备及原材料等的购置发票、付款凭证、交易合同以及银行对账单等资料的审核进行判断。

6.对使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项目,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和项目实际使用其他银行贷款情况,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或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二)审核中应重点关注内容。

1.防止企业以流动资金或搭桥贷款、股东借款(未明确承诺次于我行贷款偿还)、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工程垫资等债务性资金充作项目资本金。

2.防止企业利用不法代理机构高估实物出资或出具虚假注册资金证明等手段虚假出资。中介机构出具否定意见、拒绝发表意见的财务报告、验资报告等不能作为项目资本金审核的依据。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有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验资报告,应分析保留意见对企业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来确定能否作为审核依据。信誉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相对可信。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信度相对较差,6 要特别注意审查其真实性。

3.对于要求项目资本金到位并投入使用的,除了审核项目资本金是否到位外,还要注意审核到位的项目资本金是否已经投入使用。

4.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有关要求,新放贷款前按要求审核政府融资平台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及与具体项目的对应情况。审核中注意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的应予以扣除。

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信贷业务 固定资产贷款 通知

送:各审计分局,苏州分行。

内部发送:审构计业局务、部法、律农事村务

产部业、金风融险部管、理三部农、信内贷控管合理规部部、、房公地司产业信务贷部部、小、信企贷业管金理融部部、、授大信客执户行部部、机。

11.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篇十一

一、逐句分析,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丰富性

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信息,往往不是单一的。诗人往往将复杂的感情通过种种形式将其或叠加、或组合、或交织在同一首诗里,使诗中的情感信息表现出丰富性。这源自诗人复杂的内心。诗人总是围绕某一人、某一事展开多样化的思绪,随之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情感,既有主导的,也有次要的;既有并行的,也有包容的。它们或明或暗地潜伏在诗中,在外表现为意象的丰富性,叙事的多变性;在内营造了奇妙的思想之美、情感之美,耐人细细寻味。但大多数学生在解诗歌鉴赏题时,思维是单一平面的,或者只扣最明显的一点,而忽略其他,或者抓住几点,却不够全面,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失分。而大多数情况下,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分布在整首诗歌中,甚至遍布于每一个句子里,因为要把握诗歌情感信息的丰富性,必须逐句分析以免遗漏。

【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0年北京卷)

【诗歌鉴赏】 诗歌一开始四句写景,苍凉萧索,既是深秋实景,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五、六句说明诗人的遭遇。李白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他秉性耿直,对权贵不阿谀奉承,因而遭谗言诋毁,被迫辞官离京。第七、第八句,说明他的不顺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第九、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鸳鸯”竟栖身于“枳棘”, “燕雀”却栖于“梧桐”,对比鲜明,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最后两句,说明诗人无奈的心情。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方法运用】 通过逐句的分析鉴赏,我们发现在五、六句中,作者是对荣华万事的感慨,言其像东流水一样,从而可以总结为“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而九、十句既反映了上下错位、小人得志、君子失位的现象,又暗寓自己有才而得不到施展的情况,因而可以总结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二、辨证分析,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矛盾性

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具有丰富性,在前面已经具体讲到。但是所有的情感信息并不完全同为正面情感,也不完全是负面情感,许多时候是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交织在一起,从而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诗人在表达喜悦的时候,又可能在诗句中隐含着悲哀;诗句中表现出激昂的格调,又可能流露悲慨的情绪;字里行间可以是对时局的担忧,又可以表露出对个人进退的忧虑。诗歌思想感情的矛盾性是最容易被学生忽略的,因为学生不会对诗歌的情感信息做辩证思考,总是片面、局部、静止地看待诗歌。

【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参考答案】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方法运用】 这一首诗的标题为“喜外弟卢纶见宿”,一个“喜”字,道出作者情感的一个层面,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情感复杂而矛盾的特点,因为具体到诗歌中去,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一种悲凉的气息:遭遇悲凉,生活困窘,独老无邻(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处境不佳,心怀愧疚,深感辛酸(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可见,除“喜”之外,“悲”也是切实存在的,所以绝不能忽略这一要点。

三、深入挖掘,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隐寓性

诗歌忌直白,直白的句子读之一般无诗味可言。诗人借诗言志抒情,却又习惯性地把情意心志掩藏起来,含而不露,隐而不显,使诗歌呈现出含蓄蕴藉的特点,也就是说诗歌的思想情感具有隐寓性。这种隐寓性一方面借助意象的深层内涵而存在,另一方面又借助诗人个性化的心理体验与人们普遍性的心理意识之间的共鸣来营造。所以在鉴赏诗歌、品味其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利用自己对生活人生的感悟理解来揣摩诗人的写作目的,又要披文入情,揭开种种意象之下的情感密码。但是许多学生浅尝辄止,流于字词表象,而不深入挖掘,对诗歌的理解过于肤浅而无法答中要点。那么,如何挖掘诗歌思想感情信息呢?我们可以以诗句中关键语句、重要意象为切入点,通过“为什么”和“是什么”的追问,刨根究底,直捣诗人的内心。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诗歌开篇写“过端午”,人们准备“碧艾香蒲”,着一“忙”字,足以见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热闹。“细缠五色臂丝长”,写出楚地端午风俗。家家热闹,人人喜庆,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喜庆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紧承一句“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原因:人们忙着过端午,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爱国诗人屈原呢?下片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直抒自己的感情。词人在端午读罢《离骚》而生伤感之情。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诗人借此希望人们能记住这位富有“忠义气”、美好的品格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屈大夫。

【参考答案】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方法运用】 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个题目无从下手。但是如果通过“为什么”“是什么”的追问,可以让答案一一展现。如问作者为什么“惆怅”,答案很明显:无人吊沅湘,即屈原。接着可以问:作者为什么会因为无人吊屈原而惆怅?很显然,是因为人们只忙于节日的喜庆,而忽略了以屈原为主角的端午节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如“无人解”,我们可以这样问,“无人解”的是什么?答案可以是“我”,即在人们庆端阳时,作者吊屈原而产生的不为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答案可以是屈原,也就是词中所写的“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即屈原的与日月齐光的忠义气节。

12.准确把握教师主导的时与机 篇十二

1. 在学生探究新知有困难时,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与教师是课堂上的直接对话者,教师对知识理解深,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而学生是求知者,对事物的领会往往是低层次的、肤浅的,那是否老师就该把新知和盘托出,直接呈现呢?优秀的老师对此往往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某些内容的学习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去研究,但数学结果的取得是无数科学家经过反复的推论得到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很短的时间内把知识的获取过程摸索一遍,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当学生的探究出现迷茫,或无从着手时,教师不能一味地任由他们再“瞎摸”下去,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比如在五年级教学《圆的面积》时,要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这里涉及一个等积转换的问题,要把圆通过剪和拼,变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是学生上课遇到的一个瓶颈,往往想不到这样独特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我们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那圆能否也转成我们可以计算的图形面积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往往会豁然开朗。

2. 在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未能深入时,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很多时候往往人云亦云,这是由他们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当课堂的某一环节结束后,看似学生基本理解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设疑、追问、验证等多种方法“逼”着学生走向深层次的探究。

例如在上《认识三角形》这课时,设计以学生直接实践为主的课堂活动,如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动手做三角形、用4根小棒选3根围三角形学习三条边的关系等。通过实践操作、动手体会等给了学生充分探索的自由。

但是如果一堂课仅仅是这些,显然学生的这些活动是浅层次的,学生只是有那么一点体会,有那么一点感悟,远远达不到这节课的目标高度。因此老师就要在某些时候,适时引导。如学生动手用了不同的材料做三角形后,教师适时亮出问题:“你们做的三角形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那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地方吗?”让学生撇开表面的热闹,静心思考三角形的特征——都有3条边,3个角。当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又故意把他们做的三角形3小棒散开,头尾不连在一起,问:“这样做出来的是三角形吗?”让学生深刻感到三角形的三条边是首尾连接的。老师这些恰当的主导都给学生深入的探究架了桥,铺了路。

3. 在学生出现错误或与课堂内容出现偏差时,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青睐,还学生主体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教师不敢轻易否定学生的所有思考。然而,学生出现错误或偏差的情况下还一味地让学生讨论交流下去,这样的课堂还是有效的吗?

我们曾看一位低年级老师展示的一个认识乘法教学场景,主题图出现后问学生:“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因为问得开放,学生答得也开放。有的说绿草绿绿的,有的说河水清清的,有的说小兔真可爱,绕了一大圈,才有同学说到母鸡3只一起,小兔是2只。其实这一分数乘法的情境创设片段,学生的思维早偏离课堂所要研究的内容,这时教师应马上调整方法,发挥主导作用,比如可以追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这幅图中,鸡的只数有什么特点,小兔的只数怎样摆的,问题的指向转到鸡是4只4只在一起的?”小兔是2只2只一堆的,乘法的特征就呈现出来了。

4. 在课堂小结或总结升华时,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小结和总结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很多老师往往会放手让学生陈述,有时学生会总结得很好,但很多时候由于小学生概括能力有限或者思维层次不高总结不好,所以也需要老师适时的主导。

如《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堂课的总结环节,要让学生讨论过后表达。比如有学生交流:“如果精确到十分位,那就看百分位上的数,满五进1,不满五舍去,如果精确到百分位那就看千分位上的数,满五进1,不满五舍去。”“能更好吗?”这时老师对学生说:“数学语言是精练简洁的,在竖式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十位满十向百位进,百位满十向千位进’,那我们就说哪一位上的数满十了,就向前一位进。你看简短的一句话就概括了所有的内容,你也能试着概括一下吗?”真正思考的学生就会作出“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它后面数位上的数再四舍五入”的总结。

上一篇:保安部巡逻工作总结下一篇:金融体系稳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