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与富人改写

2024-10-06

穷人与富人改写(15篇)

1.穷人与富人改写 篇一

读:《穷人和富人》有感

辛寨学区鲍家小学三年级 赵梦悦

最近,我读了《穷人和富人》这个故事,我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

从前有一位穷人和一位富人。有一天,穷人去找上帝,他抱怨地说道:“上帝呀上帝!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我比富人干活干的都多,却比富人要穷!为什么穷人和富人的生活不一样呢?我又为什么不能变成富人呢?”上帝说:“那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和富人比赛挖煤山。谁先挖完,谁就变成富人。”比赛开始了,穷人因为干过体力活挖的很快、很快就挖了一车卖掉了。他用卖煤的钱老婆孩子买了吃的穿的,买了许多东西,钱全花光了。可是富人没有干过体力活,挖了一天才挖了一车煤,他用换回来的钱请了两个工人帮他挖煤,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富人卖了许多煤挣了很多钱,然后又请了更多的工人帮他挖煤。就这样不到两个月富人就挖完了煤山。看看穷人他还有一半都没挖呢。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穷人不善于动脑筋,只知道自己一个人挖煤,却不会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可是富人呢?非常善于思考,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我们要学习富人的勤于思考、善于借力,做一个聪明人。

2.穷人与富人改写 篇二

义利兼顾;德行并重 发展企业;回馈社会

——光彩事业32字方针

9月1日上午10点正,本刊记者如约来到了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在大门口,匆匆从外面赶回的孙公麟副秘书长,手里还拿着不少待处理的文件。一进办公室,他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相关资料和简报递给我们。这一细微的举动让我们感到了他工作的细致和对本次采访的重视。

记者:光彩事业主要是扶贫,光彩事业促进会是通过有组织的方式,将先富裕的民营企业家推介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实业,以此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这有些像是帮“富人”与“穷人”联姻?

孙公麟:(笑着说)这种说法蛮有新意。光彩事业是1994年4月23日,由十位民营企业家联名发起,提出“让我们投身到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号召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实施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动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做一份贡献。倡议一经提出在民营企业家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后,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光彩事业的意见》,并牵头成立了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促进会的主要工作是为全国民营企业家参与光彩事业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也就是你所说的“联姻”吧。但这可不是一个人的“联姻”,而是一批人的“联姻”。

说光彩事业主要是扶贫是对的,但不准确。光彩事业不同于一般的赈灾扶贫,也不同于政府扶贫行为,其出发点是扶贫济困,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它是民营企业家按照自觉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的民间扶贫行为。无论是组织力量、推动方式、资金来源都是民间的,没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摊派和行政干预。光彩事业还有一个最鲜明、最具生命力的特色,就是“义利兼顾、互利互惠”。

记者:“义利兼顾、互利互惠”具体是一种什么含义?

孙公麟:就是民营企业家通过有组织的推动,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实业,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在取得应有回报的同时,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这样,在原来贫困地区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拨款、资助这种“输血”性的扶贫方式之外,增加了一条利用自身现有条件和资源,合理地借助外力实现自身“造血”的扶贫途径。这是一种全新的民间开发式扶贫方式,既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机,又为民营经济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记者:“义利兼顾,互惠互利”是一个很务实的原则,也是一个很具吸引力的理念,它既使民营企业的扶贫行为在道义上得到社会的赞誉,又在企业发展和经济利益上取得实惠的回报,真是一举两得。

孙公麟:是这样,到目前为止,全国参与光彩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达10994人,实施光彩事业项目9765个,到位资金523亿元,培训人员200万人次,安排就业210多万人,捐资办学及其它公益事业47.56亿元。帮助459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讲到这里孙副秘书长加重语气说:我所说的这些数字,全部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位的投资额,没有一点虚假成分。)

光彩事业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同时还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美德;它不但弘扬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展示了我国民营企业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国分忧的高尚道德情操。光彩事业的开展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自觉地把全社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全社会的责任当作自己的责任,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融合到全社会的发展之中。

记者:光彩事业具体是如何实施的?

孙公麟:光彩事业项目的实施大体分为考察推动、跟踪调研、项目落实和成果巩固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的实施,主要是根据扶贫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特点开展的。我在这里简单给你们介绍三种模式:

一是开发模式:开发农业项目和兴办种养加工项目,是光彩事业的战略重点,也是扶贫效果最为明显的。例如,贵州民营企业家张芝庭在贵州的梵净山区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扶贫,建起了100万亩中药材基地,帮助当地农民脱贫,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战胜困难和摆脱贫困的信心。

二是资源开发模式:例如,山西海鑫集团在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闻喜县,从小焦炉、小铁厂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两座1000万立方米高炉、两座80万吨转炉、一座大型轧钢厂、一座高速线材厂的现代化钢铁集团。2001年年产值25个亿,纳税1个亿,安置当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贫困群众6000人就业,成为闻喜县的支柱型产业。

三是教育扶贫模式:例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三联集团董事长金会庆在安徽创办“三联学院”优惠招收大别山贫困地区学生近千名,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批的实用型人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光彩事业促进会主要是为企业和各地政府之间搭起相互信任的桥梁,减少双方的沟通环节,提升双方的合作效率和成功率,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记者:您是否能介绍一下光彩事业是如何针对西部的实际情况开展扶贫活动的?

孙公麟:为了配合、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光彩事业促进会把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国土绿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项目作为重点投资方向。例如,我们针对西部地区组织的“光彩事业三峡行”签约项目34个,实到位资金41亿元人民币;“光彩事业万州行” 签约项目84个,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人民币;“光彩事业宁夏银川行”,接洽合作项目34个,到位资金41亿元人民币等,为西部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在阅读资料时,我们注意到光彩事业这项极具中国特色的扶贫方式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是这样吗?

孙公麟:确实是这样,光彩事业在中国的成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2000年6月,胡德平副会长率领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代表团赴日内瓦参加联合国召开的关于社会发展的特别联大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光彩事业的文化理念》的演讲。演讲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誉。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先后被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确定为特别咨商地位并获得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特约观察员身份。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消除绝对贫困是各国政府孜孜以求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光彩事业”为全球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2002年8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孟复率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代表团出席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在会后顺道考察、访问了乌干达、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非洲三国。代表团在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捐赠了2所光彩小学和一所光彩培训中心,在乌干达捐赠了价值150万的抗结核药品。此次访问可以说光彩事业已经走向了世界。用你的说法,促进会又把中国的“富人”与外国的“穷人”联姻了,这次还是涉外婚姻(笑)。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下一步光彩事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孙公麟: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让西部地区富裕起来,光彩事业的初衷就是扶危济困,核心就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共同富裕,这样光彩事业就有机地融入到西部大开发中了。

3.《穷人与富人》读后感 篇三

我看了《穷人和富人》这个小故事,它的主要内容是:很久以前,有个叫玛琳的小仙子经常来到人间。有一次,玛琳又来到人间,天已经黑了,但玛琳却没找到可以过夜的地方。突然,玛琳看见有两间小房子,一间房子又高又大,而另一间房子却又矮又小。玛琳走到那间又高又大的房子前敲门,富人打开门说:“你来这里干什么?”玛琳说:“过一晚上,你说可以吗?”富人说:“不行!”一下子将门关上。玛琳又走到那间又矮又小的房子前敲门,穷人马上打开门热情地说:“你来这干什么?”玛琳说:“过一晚上,你说可以吗?”穷人说:“可以,进来吧。”一晚上过去了,玛琳又飞回了天上,在天上,玛琳说:“我要给穷人很多钱。”过了一会儿,穷人有了很多钱。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一个人有困难时,我要帮助他。

4.穷人与富人改写 篇四

富人和穷人之于脑力与体力的杂文随笔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穷,人生活是如何~地悲~催,而富!人是如何地逍遥自在……由此,文章作者得出结论:坚决不让自己的后代再当穷~人。世界上的事并非像文章作者所说的那么简单,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其描述的那么不堪;穷→人自有穷-人的.幸福和快乐,富……人也有富--人的灾难与痛苦;中>国的历史,乃至世界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就说明了一切。那篇文章所例举的对象就错了——不应该拿穷、人和富‘’人来做比喻,而应当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来做比较。人类社会文明之所以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全部都仰赖于人类脑力的发展。这也是人类作为高智商生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原因。体力和脑力的较量,脑力占了上风,成就了人类现代文明;而穷,人与富,人的较量,却难说谁占了上风,贫,富,的极,度悬,殊,导致了历史上无数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大小战,争,造成生,灵,涂,炭,阻止甚至割断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阶~!级~斗!~争。在当今的中国,有几个大,富~之人,不带着!原!罪?他们的财~富都是~合~法,合乎道~德的吗?有几个经~受~得~住在阳光底~下晾~晒?

5.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篇五

长此以往,孩子被灌输的全是乞讨的心态!

2、富的女人:每次回家之前告诫孩子:“宝贝,回家之后不许要长辈的压岁钱哦,因为我们家只负责派红包的,回来妈妈双倍补偿你!”长此以往,孩子骨子里的都是贵族的气质!

3、穷的男人:过年过节回家就做两件事情,喝酒喝到天昏地暗,打牌打到没日没夜。

4、富的男人:回家就去拜访村里的老人,请需要感恩的人吃饭,给小孩子派的一定是小红包,给老人派的一定是大红包,孩子的压岁钱都会被父母收走,给孩子过多的压岁钱,就是在纵容他们继续贫穷!老人的红包年轻人收不走,老人颤抖着双手感恩涕零:“大好人啊,我的儿女都没有给我这么多的”你走了他们还天天帮你求菩萨保佑,保佑你身体健康财源滚滚,福报多了,你想不发财都难!

5、穷人回家,只是一膀子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年年如此

6、富人回家,例行开家族会议,家族会议内容包括;年度总结和来年的规划、情感规划、个人成长计划,这样的家族,只会越来越兴旺!

7、穷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相互询问彼此在哪里工作,每个月多少工资,今年存了多少钱;赚得多的就要请吃饭喝酒或者K歌之类的,于是,大家就开始装穷比穷,结果真的越来越穷!

8、富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相互询问一下彼此还欠银行多少钱,A说欠10个亿,B说欠15个亿,C说欠50个亿,有人就会说:“哎呀你们怎么欠那么少啊,我欠120个亿啦,是不是那个关键节点没有经营好啊,要不要帮帮忙?”

9、穷人在家打牌从年二十八打初八初九,甚至是元宵,到实在凑不齐脚了才恋恋不舍回城。

10、富人在家一般不会呆太久,回城后就去给各个领导拜年,然后约了一起去打打高尔夫,再聊聊来年准备拿下哪一个盘,控股哪一家公司,收购哪一家企业等等。

11、何为富人?净资产在一千万以上的才算有钱人,一个亿以上的叫做富翁,十个亿以上的叫做富豪,一百个亿以上并且能够传承三代的才叫做有贵族血统!

6.穷人和富人 篇六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哭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打扮自己。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富人最喜欢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纯粹放任自己仅以个人喜好交朋友。

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挣大钱,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挣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再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穷人的闲,闲在思想,他手脚都在忙,忙着去麻将桌上多摸几把。

穷人因为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并依赖于一个团体。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让自己的一切合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地工作几十年,由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理想了。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属于自己这个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文不名。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

穷人的经典观点就是少用就等于多赚。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脆弱。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同样的开面馆,富人们会想,一家面馆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穷人没有激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不会做最好。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但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了,他会激动;电视里破镜重圆了,他的眼泪一串一串往下流,穷人有的只是一种情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富人有这样的激情,穷人终将不是穷人!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魅力和方法。

穷人的自信要通过武装到牙齿,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饰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穷人的自信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天成的。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其实就是一种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

穷人上网聊天,一是穷人时间多,二是穷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闲着。富人讲究荣辱不惊,温柔敦厚,那叫涵养,有涵养才能树大根深。穷人就顾不了那么多,成天受着别人的白眼,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多少窝囊气啊,说说都不行?富人上网找投资机会。富人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中来。

穷人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最喜欢试验刚出来的流行时尚产品,相信贵的必然是好的。富人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产品的质量,比如会买15元的纯棉T恤,也不会买昂贵的莱卡制品。

穷人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帽子去扣别人,想尽一切办法去打击比自己优秀的人。富人高度地看待问题,有大海的胸襟,总是笑对人生。

7.富人穷人作文300字 篇七

有一天,有几位位游客在游玩时,其中一位游客掉了一个金手链,穷人上山砍柴时见到了,便卖了,卖了不少钱,给自己家添加了许多摆设。可就在这时,富人的金手链也掉了,富人有一天在散步时,无意中发现穷人家变得富裕起来,便气冲冲的冲进院内,马上走进门口,就差一步。谁知,穷人见富人来了,便疾步如飞的把门关上。

富人看见穷人见他便关门,疑心越来越重,在穷人捕鱼中的一次,富人急匆匆的跑到穷人面前,对他说:你是不是把我的金手链给当铺了。穷人对他说:我前天捡到一个金手链,不知道是谁的,便把它卖了。

8.穷人和富人读后感 篇八

《穷人和富人》是《格林童话》中的一篇童话。穷人虽然很贫穷,但是非常善良。当上帝装扮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晚上来借宿时,穷人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招待上帝,并让他睡在床上,他们自己却睡在地上。早上,他们还拿出最好的东西给上帝做早饭,真是太善良了!他们的善良感动了上帝,在上帝的帮助下,穷人过上了平静、幸福的生活。而富人虽然很富有,却十分小气,不愿意帮助别人,他把前来借宿的上帝赶走了。最后,他除了失去一匹马、遭到妻子的一顿痛骂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

读了这篇童话,我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当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上次青海玉树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我难受地哭了,很多善良的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我和爸爸妈妈也向他们献出了我们的爱心。帮助了他们,我也得到了快乐!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小朋友们,让我们都做一个善良的人吧!

9.当穷人遇上富人 篇九

在20世纪80年代,有“新保守主义教父”之称的艾文·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曾发表一篇文章,讽刺左派经济学家对于收入平等的执着。他写道:“在我看来,经济学家们煞费苦心,计算‘基尼指数’和收入变化趋势,普通美国人对结果却不感兴趣。按照我的理解、基于我对过去30年数据的研究,美国的收入分配并没有太大变化。”

即使艾文·克里斯托尔所说的“没有太大变化”不是他捏造的结果,但此时非彼时,今天的情况已经不一样。连大师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客观现实跟他收集数据的时候相比,已经彻底改变了。

过去10年,对于美国大多数家庭而言,实际收入和资产水平处于停滞不动的状态,这却不妨碍少部分最富有者,其财富像坐火箭一般猛涨。尽管国家之间会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收入差距扩大是所有发达国家的现状。

传说中的“温水煮青蛙”是误导,事实上当青蛙感受到水温上升不能接受的瞬间,就会从锅里跳出来。人也如此。

天下不公的原因、结果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我们找来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顶级经济学家,希望他们的分析能给以上问题带来解答。本刊整理自《南方都市报》

学者观点1

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经济学家RonaldInglehart分析说,过去10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等曲线呈现一个巨大的U形,开始很高,后来逐渐下降到谷底,然后又再陡然上升。

1915年,最富有的美国人(占美国总人数1%),拥有全美18%的年收入。这个比例在1930年快速下跌,之后一直维持在10%以下直到20世纪70年代。但在2007年,同样1%的富人,其收入占到总体收入的24%!如果不是参照年收入而是家庭资产,那经济不平等性拉开得更快。30年前,最富有者拥有的股票市值占9%,现在则上升到22%。2011年,最富有者控制了美国所有财富的40%!

有数据显示,在1980年到2009年期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所有成员国中,除极个别之外,都存在收入不平等性快速拉大的情况。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认为,收入不公扩大化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特征,他指出,20世纪的中间50年,即不平等有所缓解的期间,是特例,原因是偶发性、强大外力的作用。外力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大萧条,它们促使政府采取促进收入平等的再分配政策。如今这些外力的震撼余波已经褪去,经济生活回归常态,这个常态就是“经济和政治权力只集中在少数寡头手中”。

虽然皮凯蒂的理论有不少需要修正之处,但他的以下说法是正确的:“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经济不平等性均在扩大。”

经济的不平等,贯穿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在资本主义时代,不公趋势加剧

在狩猎与采集时代,人人都有参政技能,通過语言交流,谈论的事情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决策往往在村落里完成,决策层包括所有男性,那种社会形态相对属于平等主义。

进入农耕社会之后形成了固定社区,因为有足够食物因此可以支撑一群精英,精英是军人或者掌握高等交流技能的人。受过教育的管理者能控制大帝国,掌握数百万人命运,这种政治规模要求特殊技能,其中包括读写。能否掌握文字技能成为区分少数精英和大众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地理位置。那些散居、地处偏远、不会书写的农民很快完全失去参与政治的机会和能力。精英和大众的距离一旦产生,经济上的不平等性就迅速急剧加大。

资本主义时代早期不公状况加剧。因为工业化导致对工人无情的剥削:低工资、长工作时间、没有《劳动法》保护、资方压制公会等。但是,最终持续的工业革命缩小了精英和大众之间的距离,因为地理和教育重新阐述了参与政治的技能要求。城市化进程缩小了地理距离,工人被集中在工厂里,交流方便;文字普及教育使大众开始接触国家政治,公会、民权的兴起,还有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政府不得不实施大量再分配政策,对缩小20世纪的经济不平等做出贡献。

但后工业化时代的来到又改变了一切游戏规则,现代福利制度的成功,掩盖了再分配政策的迫切需求。非经济议题的出现更深地切开了社会阶层之间的距离,政治身份和环保主义把富裕选民推向左翼,而文化原因又把很多工薪中产推向右边。全球化以及去工业化的过程都削弱了公会力量,而数字革命则协助开启“赢者拿走全部”的经济。所有这些联合起来侵蚀着再分配政策的政治基础,随着再分配政策不再受欢迎,经济不平等性自然开始上升。

今天发达国家依旧获得瞩目的经济增长,但大部分流进了坐在收入分配阶梯最顶端的人的口袋里。阶梯下方的人发现收入不仅停滞不动,甚至减少了。富人再次利用特权来塑造政策,这些政策通常不代表中产和低收入阶层的利益,只会加速财富集中化。政治学家马丁·季伦思(Martin Gilens)曾发表研究结论证明美国政府的首要反应总是关注前10%富人的利益,而大众的利益几乎不会影响政府政策。

今天的阶级冲突不在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而在极少数精英和普罗大众之间

优势会有一种积累效应。在相对富裕家庭出生的人会有更好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照顾,智力开发和教育更好,未来能利用的社会资源也更多,这些都造成持续趋势令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只是,这种趋势会走多远将取决于政治领袖和政治机构,经济鸿沟拉开还是缩小,最终还是个政治问题。

今天的阶级冲突不在于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而在于极少数精英和普罗公民之间。所以,发达国家当今最关键的政治问题,是何时能发展出对大众利益的关注,今天的趋势如果继续,压力就会不断积累,最终选民会要求政治打破不平等,现在已经出现了种种迹象。

nlc202309022137

环保、性别、堕胎权利、性选择等议题将工人阶级拉向政治右边,将中产阶级拉向政治左边。价值观决定选举结果

在20世纪,发达国家的工薪阶层投票支持左翼政党,中产及以上阶层投票支持右翼,几乎70年里这是一种常态,党派和政府也明显倾向支持者的经济利益。可是20世纪后期起,无论是经济的本质、公众的态度还是行为都改变了,工业社会让位给后工业社会,在很高经济和安全水平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呈现出明显“后物质化”心态,他们更关心自主和自我表达。伴随“后物质主义”在公民中越来越流行,政治中出现了新议题,这些议题导致阶层之间的经济冲突减弱,政治两极化趋势明显。这些因素在今天可以总结为环保议题、性别平等、堕胎权利、性选择自由以及移民政策等。

所有这些议题都拉动工人阶级靠向政治右边,强调某些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又拉动很多中产阶级向政治左边移动。此外,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因为大量移民的来到改变了种族构成,这些移民往往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夹带着不同语言、文化、宗教。少数缺乏安全感的群体认为这种文化改变正在侵蚀社会价值和传统。所有这些,给传统政党带来额外压力。今天最热门的政治议题总是非经济的。

传统的政治两极是因为经济态度不同,工人政党代表的左翼、保守政党代表右翼;但今天政治两极有了新领域,那就是“后物质主义”政党在一极,极端排外政党在另外一极。经济和收入早就不是选举的指标,非经济因素成为公众的政治偏好,选举从由阶层决定变成了由价值观决定。

现代化的悲哀:技术革命和技术产业的兴起没能给下一代带来充分就业机会

1860年,美国绝大部分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到2014年,农业劳动力仅占2%。由于有了现代农业技术,只需很少人就能生产出足够所有人消费的粮食,随着农业社会朝工业社会过渡,农业相关的大部分工作机会永久性消失了,但这并未造成大量失业和贫困,因为工业部门增加雇用了大量人。

在21世纪,自动化和产业外包导致如今美国制造业职位仅占整体劳动力的15%,但这也未曾导致大量失业和贫困,因为服务业强劲崛起并雇用了80%的劳动力。

服务业中有一部分跟知识经济有关的职位应该被分离出来,即那些集中运用知识、对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有明显促进的活动,如今称之为“高科技产业”,包括全体在信息、金融、保险、专业领域、科学和技术行业的就业者。这次技术革命启动不久经济学家预料高科技行业能带来大量高薪职位,但事实并非如此,想象中的职位并没有明显增加。统计数据显示,高科技行业的职位比例在30年内维持不变。跟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时全然不同,技术革命和技术产业的兴起没能给下一代带来充分就业机会。

知识产业兴旺未必能保证专业人士活得滋润,钱都去了精英那里

最初只有低技能工作会被自动化取代,逐渐地高技能的职位也步后尘。律师搜索案件卷宗的工作已被计算机代替,软件进行医疗诊断甚至比医生更精准。教育和新闻报道行业正在被计算机替代的过程中,最终计算机程序编写也将完成计算机化。结果是原本在收入分配阶梯较上层的人都发现收入水平停滞不前,而GDP实现的增长绝大部分被在最顶端、极少数的金融家、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享受了。最终的结果是很少数收入极高的人将统治未来经济,大多数人只能找到不稳定工作,为少数人服务,可能作为花匠、管家、保姆、发型师或其他。这就是未来的社会结构,而今天在硅谷已经呈现。

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导致低技能人群的生活预期变得异常狭窄,我们一度以为知识产业的兴旺能保证拥有高教育背景、高级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活得不错,但最新证据显示恐怕连这一点都是奢求。

1991年到2013年的数据显示,尽管这类人的收入比低技能、低教育劳动力高得多,但其收入水平也不曾增长,也就是说,收入停滞在所有教育背景的就业人群中都一样。问题不是经济本身不发展,在这期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

那么钱都去哪里了?去了精英中的精英那里,他们是最大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在所有高级专业人士如律师、医生、教授、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收入都停滞不前的十几年中,美国大公司高管的收入却翻了3倍。如果从更长时间段里看这规律更明显而惊人:1965年美国前350家企业的CEO的薪水是一般工人的20倍,1989年是58倍,2012年是273倍!

以往我们看到经济因素塑造政治潮流,但现在则是社会和理念的力量在改变政治并影响着经济图景

现代化进程到今日已把经济分成一小群同质的精英赢家和大面积异质输家,工业社会时代取得的社会流动性眼见要完全消失。市场力量目前还看不出能纠正这个趋势,或许政治力量可以。随着不安全感和经济贫困愈发强烈,公民的态度会改变,继而影响政府政策。

过去20年,全球范围内对于收入不公的关注在明显增强:1989年多数发达国家的民众认为收入差距应该拉开以作为对个人努力的刺激,今天多数人认为收入差距必须缩小。在如今的后工业化社会,大部分人受过良好教育,接受充分信息并拥有了参与政治的技能,但大众的政治代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经济阶层和公共利益的再次觉醒。当文化议题依旧超越经济议题主导着政治和选举,要想以经济议题重新主导政治还需要时间。

现代化进程的本质是经济的、社会的、理念的和政治的潮流相互影響。以往我们看到经济因素塑造政治潮流,但现在则是社会和理念的力量在改变政治并影响着经济图景。今天被少数人统治的经济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才能变革,从这个角度看民主政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者观点2

世界经济一体化帮助富人更富,穷人怎能赶上?

谈到财富和收入,人们通常都跟身边的人比较而不考虑地球另一端的情况,就像一般法国人不会关心亚洲的居民生活水平,反之亦然。若考虑到经济不平等性则应将地球视为一个社区,应该比较富有的法国人和亚洲的穷人,以及富有的亚洲人和法国的穷人。

通过这个透镜,我们能看到太多明显趋势。

nlc202309022137

首先,全球性的不平等远远超过任何国家之内的不平等。这个结论应该不出奇,经济不平等首先体现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和最贫困国家之间的差距。

其次,2000年前后20年,全球经济不平等性其实呈下降趋势,这令很多人深感吃惊和疑惑。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大面积崛起,进入21世纪后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快速发展也作出贡献。只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继续领先发达国家,全球经济不平等性还会持续下降。

第三,虽然从全球范围看贫富差距缩小了,但具体到每个国家,分配不公曲线却集体陡然上升。具体数据仍有争议,众多经济学家难以统一意见,是因为难以准确计算最富有者的收入和财富。但所有国家分配不公加剧已成为趋势,要想扭转局面必须靠政府再分配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监管、制定全球协议堵住税务漏洞,减少所谓的避税天堂。

难以准确计算全球“基尼指数”,一次也难以准确衡量收入公平程度

经济学家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衡量收入公平程度,“基尼指数”为0时代表一种理想状况,每个人收入均等;“基尼指数”为1代表极端不公,一个人掳走了所有钱,其他人都是零收入。在欧洲大陆“基尼指数”一般在0.25到0.30,美国是0.4附近,世界最不公平的国家南非,“基尼指数”能达到0.6。如果将全球总人口一起考虑,那世界的“基尼指数”是0.70——如此之高,超过任何国家。

计算全球“基尼指数”对经济学家是一项挑战,因为一些统计数据难以获得或根本不準确。好像墨西哥,政府的收入统计数据竟然忽略了将近一半的家庭,至于那些索性缺少官方统计数据的国家,经济学家们只能估计。此外必须把每个国家的收入转换成一个通用货币,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进行调整。最终全球经济学家的统一意见是,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全球“基尼指数”不低于0.70。

每个国家都能目睹贫富差距在扩大,最大经济体尤其要对这个局面负责。美国的“基尼指数”从1990年到2013年上升5%,高于全球平均,中国和印度紧随其后也是“基尼指数”上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欧洲大陆的社会保障系统较为完善,但全体“基尼指数”均上升,包括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好消息:整体不公的程度下降

坏消息:“基尼指数”可能被低估

好消息是尽管全球经济衰退,但整体不公程度下降的趋势有望会持续一段时间。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的中国和印度,经济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就算在未来10年增速放缓,但只要高于发达国家仍能期待全球贫富差距继续缩减。对于拉丁美洲和南撒哈拉非洲较小的经济体来说,未来经济增长预期没有中印乐观,这里主要依靠原材料出口,而世界大宗商品贬值已持续一段时间,结论是未来几十年全球“基尼指数”会缓慢下降,但速度不能跟过去30年相比。

坏消息是每个国家的“基尼指数”很可能被低估。被低估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学家经常低估富人的收入以及资本产生的收入,而资本收入在超级富豪的收入中比重最高。税务数据已证明就算是发达国家的统计系统也无法准确计算超级富豪的财富。经济学家同样警告,在发展中国家,其“基尼指数”快速上升,会抵消经济增长带来的正面效应,引发民众抗议甚至带来政治动荡。

全球化是导致美国等国家经济不平等、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

对于美国这样拥有大量跨国公司的经济体,全球化是导致经济不平等性增加的重要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大公司将生产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直接促成亚洲经济繁荣,尤其是亚洲的加工出口以及拉丁美洲和南部非洲的资源出口。大公司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面对全球消费市场,利润以惊人速度增加甚至短期翻倍,可是整个过程中大量低技能工人的收入实际上减少了。

全球化过程中经济自由化也直接拉开了贫富差距。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伴随全球化进程,这些改革不仅拉近了印度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却也在国内制造了一个新的精英群体,他们在市场化改革中暴富,一般大众却被远远抛在后面,贫富分化几乎失控

经济自由化改革在发达国家同样助长不公,政府倾向减税政策、减少社会福利,对金融监管放松等都帮助富人的资产快速增值,穷人原地踏步甚至更穷。过去20年的全球化进程让公司、人力、资本、原材料、商品在全球自由流动,使得政府想要对抗贫富分化变得困难,例如公司和富人轻而易举就能朝低税率国家转移资产;技术革命让海外“避税天堂”比任何时候都更兴旺;产业更新对低技术工人是严苛甚至残酷的;经济格局对管理者则越来越有利。

未来要靠非洲降低全球的不公。因为非洲人口即将占全球25%,其经济发展决定了全球的贫富差距状况

未来如果期待全球经济不平等性加速下降,就要靠非洲大陆,这是在过去30年全球化中受益最小的地区,也将是未来30年贫穷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最重要的是,35年后非洲人口预期会翻倍,占全球人口的25%,只有非洲经济发展,大量年青人不会在没有找到工作机会之前就陷入长期贫困,世界贫富差距缩小的趋势才能维持。

如果每个国家不理会贫富分化状况,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会酝酿,直接反对经济全球化,这个现象从欧洲明显强硬的仇外主义已能看出。

不管保护主义论如何反对全球化,全球化依旧是让世界众多贫困者快速脱贫的唯—方法。每个政府都应努力减少社会中种族、性别和社会歧视,消除歧视是平均生活水平的先决条件,政府也要勇敢地对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税务政策要有进步性并不断完善,堵住富人的逃税和避税空间。国际社会也要集体努力,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国际组织例如G20集团和世界经合组织应该与各国政府共享信息,如此打击海外避税。只有每个国家每个政府都承担责任努力减少贫富分化,世界才能大同。

学者观点3

人类是否有机会克服这—次的不公危机?

关于经济不均等、收入不公现象最近有了集中讨论,大约的一致意见是:不公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一场危机似乎正酝酿着。但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不曾采取行动,不要说陈述现状,而是默默忍受、被动接受各种形式的不平等以及制造不平等的机制。结果是大众心理上广泛不满,行动上却处于被动。

nlc202309022137

可以说,这是个“波絮埃困局”。

17世纪法国著名神学家波絮埃曾说:“上帝会嘲笑这些对结局哀叹,却为起因喝彩的人类。”今天人们哀叹全球经济不公,惊骇于统计数据和极端贫富对照,却把生活中细微而持续的变化理解为个人合法选择跟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近在法国进行的一个民调就说明了这种矛盾心态。在回答提问“是否感到收入不平等并产生不公正的感觉”时,接近90%的受访者认为收入差距应该缩小,全部受訪者认为一个公平的社会需满足所有公民的基本需求:教育、食物、健康和救助。但57%的受访者又说,在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体重下,收入不公无法避免。85%的受访者相信,如果高收入能激励个人努力和美德,那么收入不公是可以接受的。

大众对不公心理上不满,行动上被动,原因有三

这种矛盾是厌恶和无序结合的产物。厌恶是公众对于扩大中的贫富差距产生强烈道德厌恶,无序是对现象和原因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混乱中,难有一致意见,致使多数人认为人类无法改善或扭转经济不平等。

但是,上个世纪早中期,西方国家政府曾做出努力明显减少经济不平等,尽管各国并没有统一认识。它们这么做是由三个原因驱动。第一,担心如果没有改革会引发社会和政治动荡;第二,两次世界大战的联合影响;第三,个人对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整体下降,也就是人们不再有“造福全人类”的责任心,更强调自身经济利益。这三个因素联合作用促使西方政府在1930年到1970年期间推出大量再分配政策,例如社会保险计划、最低工资制度、幼儿、妇女和老人的福利保障以及进步性的收入税制度。所有这些构筑了强大社会福利,并协助经济向平均主义靠拢。

最近10多年,以上三个驱动力集体消失,政府不再重视平均主义政策,结果贫富分化严重且积重难返。

只有从理论上研究“是什么曾经促进公平主义”才能思考如何回归平均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强大以及民权运动给所有人普选资格,这两点给西方传统精英层带来无比压力,不得不面对艰难选择:只有在经济上让步,才能避免社会风险。

世界大战编织了新的社会纽带,战争也强化了国家身份和公民意识。当时一位美国国会议员说:“人为国家付出生命,美元也应为国家付出生命。”这个政策为后来进步性收入税制度打下基础,到1944年,美国的最高边际税率居然达到94%。

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知识和道德革命协助完成了再分配。社会价值观不再强调个人才能,而强调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这其实就是平均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这种环境下,20世纪的相当长时间里政府和慈善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区分“值得帮助的穷人”?和“不值得帮助的穷人’。

20世纪中后期,随着战争和萧条的影响逐渐消逝,个人行为不再被认为是造成社会后果的原因,反之,个人处境被认为是社会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思潮下,广泛社会保障网络建立了。

同时改变的还有经济运作方式,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不再欢庆创新和企业精神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转而强调管理和组织。这在通用汽车和IBM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的发展中显而易见。当时的管理学理论家都表示,管理层收入跟一般雇员的收入比例不应该超过20:1。可今天这个比例已经高达200:1甚至更高。

以上潮流都导致即便没有任何理论上的共识,工业社会仍在上个世纪的50年时间里有效缩小贫富分化,只不过从过去10年看来,潮流全部逆转。

如果我们希望回归相对平均的社会,就要求整个社会对平均、公平有充分一致的定义和理解

公平并不是把某些人划在圈子里,营造同质效果并把其他人排斥在外。所以在欧洲明显抬头的排外主义、仇外主义就违背了公平。遗憾的是在如今中产阶级收入普遍停滞、发达国家多数面临经济衰退的时代,仇外已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稳定政治力量,所有外来者、外国人、移民、难民都被描述成“敌人”。

公平也不完全是机会均等,因为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不平等是一代代人遗留下来的,但公平是一个机制能进行有效再分配,再分配现金、货物、特权、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源。公平是大众跟精英能在尽可能一样的平台上竞争,有效的制度负责把两者之间的距离拉近,把不同条件尽可能同质化。

公平也不完全是数字化的,统计数字虽然能把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经济状况跟其他人作客观比较,但是除了经济,公平也有社会和政治属性,这是很难被量化的。

公平只能产生在同质、互惠、共性的社会结构里。

同质并不要求所有人都是一模一样,同质是尽可能消除特权,但依旧尊重自主和个性。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特性,同质是一个平均却多元的局面,而尊重多元化本身就是公平的标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他们又是同质、可以彼此比较的。

互惠要求社会里的每个人都相互承认彼此的权益,尊重并不去伤害别人的权益,这也是民主的标准之一。

共性要求社会的规则是一致的。研究显示,当不同的规则对应不同人群时,人们尤其感觉到不公平,人们憎恨双重标准,憎恨那些试图操纵游戏规则满足个人利益的人。这些憎恨会快速蔓延导致公众丧失对社会的信任,进而削弱福利社会的合法性。

共性也要求每个公民视国家和社会为一个整体。民权和人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完全重新塑造了个人的定义,但公民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公民不仅仅是个人被赋予种种权利,公民的定义也包括跟其他人相互联系,每个公民相互影响。公民的关系不是朋友、亲戚或者盟友,而是共同组成社会的人。公民应该意识到个人行为会影响他人进而影响社会,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或者消极的。

如果没有战争、经济大萧条此类外力来支持重返平均主义,那么实现经济平等的唯一手段就是建立一个同质、互惠、共性的社会结构。社会中的每个人对于公平都能有强烈的领悟,这样才能给公共政策创造民意基础,这样才能鼓励政治家去扭转潮流。

如果每个公民充分理解并尊重同质、互惠、共性的含义,人类社会不仅能实现经济平等,还能实现社会和平和政治合作。

10.穷人和富人的读后感 篇十

阅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应学习文中的穷人,不要贪婪、自私,多一些知足,多和别人分享,同时如果我们能拥有一颗高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心,那我们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很快乐。相反,如果自私、贪婪的话,也象愚蠢的富人一样得到相同的下常

对一件事的态度来判断。

古时候,上帝还习惯于亲自与地球上的凡人打交道。到了傍晚,上帝还没有找到一家酒店,蒙蒙夜色使他身心憔悴,这时,他看见两栋房子,一栋小而破旧,另一栋大而漂亮,分别属于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上帝去向富人借宿一晚,他却推辞着,关上窗户,把上帝搁在了外边。当上帝来到小房子前,敲了敲门,夫妇俩没等上帝说借宿,就把他热情的招待进了屋。虽然他们非常的贫穷,但还是拿出了自己所有的东西来招待客人。早晨,上帝临走时,给了他们三个愿望,他们的愿望很淳朴,并且都实现了。富人知道了,十分后悔,这才快马加鞭的赶上了上帝,谎称自己拒绝的时候在找钥匙,于是,他也要了三个愿望。但是,最终,他的愿望虽然实现了,可不但没有收获,还损失了一匹马。

童话中的富人就是这么吝啬,当知道可以许愿,才去讨好上帝,并吹牛也不打草稿的为自己刚才拒绝上帝借宿这件事圆谎,虽然,他要到了愿望,但他野心勃勃的想一次把所有的好处都说出来,也真因为这样,上帝送给了他一个应有的结局;而穷人呢?善良和淳朴的他们,当然安守本分的过着他们美好的生活。知道他们的愿望是什么吗?就是一辈子健康幸福、每天有面包吃,第三个愿望就是一栋新房子,多么可爱单纯的愿望啊,上帝当然会允许了。

生活中,这就是一个座右铭:好心有好报。对人好,人家也会对你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像穷人一样,付出自己能给的所有,也许不能办得最好,但伸出援助之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善良的,就是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若是像富人一般吝啬,以貌取人,那你就一定不受人尊重和爱戴。

11.有关古文笑话的作文:穷人和富人 篇十一

有一位富人,他拥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许多人都想一饱眼福。一天,富人看到几个路人在说话。

甲:“刘刚真聪明,可真佩服呀!”乙:“可不是,我记得上次他还狠狠惩罚了那个商人,为我们拿回了失去的钱财!”

富人听完很是不服,连忙打听刘刚住处,想刁难一下刘刚。

富人把大把金银财宝放上一辆马车,来到刘刚家,说:“我久仰您的大名了。”刘刚说:“彼此彼此。”富人说:“我有千万金银财宝,你为什么不奉承我?”刘刚说:“你拥有许多财宝,但与我有什么相干?”富人又说:“那我给你一半钱,你奉承我怎么样?”刘刚回答:“那样的话,我们俩所有的钱一样多,那我奉承你作甚?”富人又说:“那我把钱都给你,你总要奉承我了吧?”刘刚听完哈哈大笑:“那样的话你没钱我却有钱,你不该奉承我吗?”

富人也笑了起来,他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做法了。后来他和刘刚成了一对要好的朋友,两人帮助百姓主持公道,最终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庄文翔

12.穷人富人能“混搭”吗? 篇十二

政协委员:构建混合社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控制居住空间分异,构建混合社区》的提案。郭松海认为,近年来,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发生了分化,以高档公寓为代表的高收入居住区多处于交通发达、商业繁华、教育资源集中的市区,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大多在边缘地带,而且周边配套设施不齐全,形成低收入者聚居的贫民社区。

郭松海委员认为,这种居住状态隐含着巨大风险,应该加以防范。他提出,要控制居住分异,提倡不同收入者混合居住,使城市公共资源为城市所有市民共享。建议借鉴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的发展策略和发展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以及法国政府以“贫富混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居”为主要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计划”,构建混合社区。

在我国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居民居住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而随之发生的城市空间分异现象也日益突出,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和谐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总体福利,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已意识到营造多样化居住区的重要性,混合居住模式作为国外社区建设中较成功的模式被引入。专家认为,混合居住模式在我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相比西方国家更有实现的可能性。

房地产商:“混搭”不好卖

地产界不少人士认为,在近十年我国房地产发展中,从早先混居型开发,到现在有明确市场定位、客群定位的开发,是房地产行业以及市场日趋成熟的一项具体体现。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出现城市区分割的现象似乎已不可避免。

穷人和富人该混居还是该分开居住,在国内已经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了。世界许多大城市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也都在想办法寻找解决方案。美国是工业化最早、也是最发达的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现在美国已开始运用新城市主义理论和聪明增长原则对以前的规划进行修正,而且已初见成效。新城市主义规划理论的核心就是不同收入及不同职业和层次人群混合居住,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散布在整个社区中间,无论从建筑还是从管理上,人们无法分别出来。所有的人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使用社区的各种设施。在这样的社区里,居民感到很平等。

一些地产商明确告诉记者,曾经有房地产商尝试过富人和平民“混搭”的模式,“但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因为在房地产市场细分的背景下,开发“混合型”的小区根本不好销售。无数的开发实践都证明,越是业主客群相对集中于某一特指的阶层或人群,房地产开发所涉及到的买卖交易纠纷、物管纠纷、收费纠纷等一系列的问题才会相对减少,物业也会相对保值和升值。

最佳方案:大混居、小聚居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认为,判断居住模式利弊的标准,除了城市规划和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更好地相处。

孙立平说,混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有利于减轻阶层之间的隔离,又有利于分享公共资源,有人还认为这有利于增加穷人的社会资本。但问题也是明显的,首先是穷人和富人的需求不一样,混合居住可能不利于各自需求的满足。而且,不同阶层的人生活在一起,也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心理和情绪上的对立。更重要的是,混居的方式往往需要政府直接介入,如果纯粹通过市场获得住房,分开居住就是必然的。这就是穷人区、富人区形成的客观原因。

事实上,分区居住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容易造成或加剧阶层之间的隔离,特别是加剧阶层的再生产。比如,富人区的房价高,房产税也就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富人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就会更好,而穷人区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城市居住区分割现象正在考验着政府规划和管理的水平和智慧。如何使居住模式可以有利于不同阶层的共处?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中国房地产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赵冠谦认为,“大混居、小聚居”的模式是一个最佳的方案。即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实现混合居住,其中又能体现一定的分区和距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阶层间的接触和交往,防止教育、商业和环境等公共资源的过分不合理分布,也可以使不同阶层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郭松海认为,要从规划人手引导混合社区建设。此外,将商品房开发与保障性住房开放相结合,政府要在市区内各区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可通过优惠的土地、财政政策,要求商品房项同开发必须配建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推广和实施部分被动拆迁居民的回迁政策,设定相应比例的回迁房,使再建的中高档商品房不只为中高收入阶层独享,实现混合居住。

13.穷人与富人改写 篇十三

(——摘“张宏良”)

历史的回光返照往往特别刺目,罗马末日的最后狂欢最为艳丽糜烂。今年国庆期间上演的《复兴之路》,就是中国改革教退出历史舞台之前的最后挽歌,只是与罗马之夜和后庭花等中外历史挽歌相比,《复兴之路》充满了对人民的刻骨仇 恨和极端的历史恐 惧,这是其他历史挽 歌中很少见到的现象,这也再次印证了此前我们借伊索寓言强调的观点:在中国,害人者比受害者怀有更加强烈的仇 恨和恐 惧。主流媒体都在把《复兴之路》和《东方红》相提并论,如果单纯从善恶归属的阶级属性来讲,能够与《东方红》的美轮美奂形成对立极端的,只有《复兴之路》。《东方红》是人民登上历史舞台的由衷欢呼,《复兴之路》则是对人民曾经登上历史舞台的疯狂控诉;《东方红》是喜儿的东方红,是穷人的东方红,是人民的东方红,《复兴之路》则是黄世仁的复兴之路,是权贵富豪的复兴之路,是社会精 英的复兴之路。

首先,复兴之路这个题目本身就点明了其阶级复 辟的历史性质。在此一定要分清楚复兴和复 辟之间的本质区别。所谓复兴,是指要把历史淹没了的事物中优秀的因素发掘出来加以发扬光大,目的是要借助历史的力量来砸碎现有的社会枷锁,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而不是要恢复旧有事物。之所以要打起复兴旗帜,是因为不借助以往历史的力量,新生事物就没有历史合法性,就无法战胜旧事物。当初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日本的王政复古运动,都是要把历史淹没了的优秀文化恢复起来,为新生事物的历史合法性建立基础。我们讲东方文化复兴,也是因为东方文化已经被西 方文化所淹没,大学所有专业和讲台已经全部被西方文化所侵占,所以才讲要复兴东方文化,恢复东方文化中和谐互助、天人共存的优秀传统,摆脱西方文化中弱肉强食、相互杀 戮的丛林法则。这就是我们不讲民族复兴,只讲民族崛起,只讲文化复兴的原因。东方文化被淹没、并在许多领域被消灭了,所以才需要复兴;而中华民族没有被淹没、被消灭,一直都存在和发展着,根本不存在复兴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中国权贵富豪总是愿意谈复兴,他们究竟要复兴什么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所谓的复兴其实是复 辟,只是觉得复辟这个名词不好听,便用复兴来代替;用民族复兴来掩盖阶 级复 辟,用阶级复辟来代替民族复兴。所以,必须要搞清楚复兴和复辟之间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复兴是要借助于旧事物之前的历史力量打倒旧事物,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而复辟则是以旧事物完全取代新生事物,彻底扼杀新生事物,如恢复权贵统治,恢复私有制,恢复黄赌 毒 黑等,就属于典型的复 辟。当今中国只有阶级复辟,没有民族复兴;如果要讲复兴,则只有东方文化复兴。

其次,对比《东方红》和《复兴之路》之间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政治观念,更能反映出《复兴之路》的本质是“复 辟之路”,是曾经被打 倒的官僚地主阶 级控诉和清算人民革命的复辟之路。《东方红》的思想灵魂和根本主题,就是那震撼千古、充满历史自信,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激情振奋、欢欣鼓舞,如同云雀般明亮流畅的穿云歌声:

霹雳一声震乾坤 打 倒土豪和劣绅 往日穷人矮三寸 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 粗黑的手来掌大印 自己当家作主人——

仅开始这几句唱词,就唱出了《东方红》的人民属性,唱出了老百姓翻身当家作主人的历史性质,唱出了穷人也包括在“人人平等”里的伟大人文精神。而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的“人人平等”,是不包括老百姓在内的,如同古希腊民主制的平等、自由不包括奴隶一样,现在精英民主中的平等、自由,则同样不包括老百姓。他们把共产党说了算称为是封 建专 制,把人民大众说了算称为是法 西 斯大民主,只有他们一小撮精 英说了算才是现代民主,并起了个十分好听的名字——法治民主。

胡锦涛 新政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化解这种历史仇恨。最后,就艺术形式来说,把《复兴之路》和《东方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显然是对《东方红》的严重亵 渎。艺术是心灵的外在形式,是灵魂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灵魂,就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东方红》的总导演是周恩 来,那是一群经过千锤百炼的纯净灵魂,必然产生诉诸人们心灵和精神的高尚艺术作品,所以才有了《东方红》那恢宏高远、大气磅礴、干净明亮、蓬勃向上,如雪山般纯净,如野火般热烈,如行云般流畅的完美艺术形式,使人的心灵得到沐浴,精神得到升华,如同看到了那光华四射的辉煌天堂;而《复兴之路》则是一群肮脏的灵魂(否则不会对人民产生如此强烈的仇恨),如同在狎妓的浪声嗲语中酿成的糜烂秽物,完全是在诉诸于人们的感官,刺激人们的欲望,从背景到人物,从音乐到语言,从声响到色调,全都笼罩着浮华奢靡、光怪陆离、灰暗凌乱、怪异鬼魅、猥琐丑陋、沉闷压抑的诡秘氛围,不由自主地把人带向了地 狱之路。可以说,把人引上精神升华的天 堂还是引入肉感泛滥的地狱,是以《东方红》为代表的毛泽东时代的大众文艺作品,和以《复兴之路》为代表的精英时代的金钱文艺作品之间最根本的区别。这就是近30年来中国没有产生一部文艺作品、没有产生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的原因。30年没有产生一部文艺作品和一个文学艺术家,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很少有的罕见现象。

我们之所以要指出《东方红》和《复兴之路》在艺术上的根本不同,是因为他们同属于各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作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这样的时代标志性作品,往往能够十分深刻地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本质,以及十分清晰地展现一个时代发展的历史趋势。走进《东方红》,无论是官员学者、文人名流,还是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大家感觉到的永远是向上,向上,还是向上,情感在向上,精神在向上,灵魂在向上,个人在向上,社会在向上,一切都在向上,显示着整个中华民族都在向上;然而《复兴之路》带给人们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萎靡感觉,舞台上数千人的滚来滚去不仅没有形成磅礴气势,反倒如同一大群盲目拥挤的待宰羔羊,如同奥运会主题曲的淫软呻吟已成了中国沦为“西 方二奶”的艺术写照一样,《复兴之路》那一盘散沙的凌乱狂欢,再次显示了一种极其不详的历史预感。当然,但愿这只是属于官权阶级的不详预感,而绝然不是我们民族的不详预感。

据说《复兴之路》正在拍成电影准备在全国播放,全国各地也将会再次出现对人民、对毛泽东的疯 狂咒 骂。只是现在对人民和毛泽 东的咒 骂,与多年前已大不相同,多年前对人民革命和毛泽东的咒 骂,会迷惑许多人,而现在对人民革命和毛泽东的咒 骂,只会唤醒更多人,并且他们咒 骂得越疯狂,人民觉醒得就越彻底。

一个基本事实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民面前,这就是:

毛泽东回来了!再次回到了人民中间,再次回到了祖国大地!——临时增加“毛泽东思想方阵”的标志性意义:

国庆前三天的9月28日,当媒体传来国庆阅兵式临时增加“毛泽东思想方阵”的消息时,原本已陷入麻木绝望的底层人民立时一片欢呼,无数人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许多网民甚至振臂喊出了“胡 主 席万岁”的口号。因为在临近国庆阅兵式不到10天的时间里,能够打破演练已经超过一年的原有方阵格局,突然增加一个“毛泽东思想方阵”的人,只有胡锦 涛主席。人民激动的泪水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方阵”,建国60年大庆则又会变成一个单方面控诉人民、讨伐人民,向人民显示淫威的阶级盛宴。人们已经看到了原来阅兵式的安排:四代领导人中的后三代领导人都是各有一个形象方阵和一个文字方阵,唯独开国领袖毛泽 东没有文字方阵。如此歹毒荒谬的公然践踏历史,公开用1979年代替1949年作为新旧中国的历史分界线,完全是对人民的肆意欺辱。

中国买 办集团以及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总代理,今年伊始,就率领中国政治上的腐败势力、经济上的买办势力和文化上的汉奸势力,在国内外各个场合以各种方式,公开用1979年代替1949年作为新旧中国的历史分界线,大肆歌颂“后30年的新中国”和疯狂控诉“前30年的旧中国”,特别是在临近国庆的日子里,更是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控诉“30年前旧中国”的政治浪潮。中国买 办集团总代理之所以要用1979年取代1949年作为新旧中国的分界线,就在于1949年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历史起点,而1979年则是中国人民再次被踩在脚下的历史起点,甚至连人口只有30万的汶莱都敢于公开瓜分中国领土,因为再小的国家也都知道,当今中国完全依照西方脸色在行事,只要西方人不表态,中国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抢。而西方人之所以能够充当中国实际上的“宗主国”,就在于中国个别领导人及其所代表的官僚买 办集团,自己都把1949年“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妖魔化为是闭关锁国的历史时代,而把“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的1979年看作是新中国的历史起点。借国庆之机,以方阵排列的方式把毛泽东排除在60周年大庆之外,就是要造成新中国是30年而不是60年的“历史事实”,就是要造成开国领袖是邓小平而不是毛泽 东的“历史事实”,其实质是为推举中国叶利 钦创造舆论条件。

14.富人穷人作文300字 篇十四

有两个家里贫困的农民,第一个农民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饥寒交迫的人,那人向农民求救,农民不愿意,头也不回的走了。第二个农民也经过那儿,那人向他求救,农民并没有因为家里穷而不救他,农民到那人带到了家里,热情款待。第一个农民不光是没钱才穷,还因为他没有一颗善良的心。第二个农民,虽然没钱,但他有美好的心灵,所以他是富有的。

有两个大款,都碰到了一个乞丐,第一个大款拿出钱,毫不嫌弃放进了乞丐的乞讨盆里,他是真正的`富人,他不会因为他是乞丐而嫌弃,而且他非常善良。第二个大款连正眼都不看一眼,非但没给钱,还踢他一脚。我看,这个大款实际比乞丐还贫穷,他没有同情心,还恃强凌弱。

15.欧文.肖和他的《富人,穷人》 篇十五

欧文·肖是一位关心社会问题、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他的题材很广,涉及“政治种族、心理、理论”等各个方面,可是他说“我所有的作品总是贯穿着激烈冲突这一条线索”,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总是和社会矛盾紧密相联。

在他出版《富人,穷人》之前,我认为他有三部作品值得一提。

一部是他的成名作,剧本《埋葬死人》,发表于一九三六年,描写反战的主题。六个士兵阵亡,可是临到埋葬之时,居然拒绝入土。牧师为他们祷告,没有用;医生证明他们已经死了四十八小时,他们不理;甚至家属来劝说,他们也不听。他们要求解释清楚:为什么有的人大发战争财而他们就该埋在地下?最后将军们跑来,用机关枪威胁他们,也无济于事。这个剧本用的是当时盛行的表现主义手法,情节荒诞,但反战的思想是明确的。它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当时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于第一次大战心有余悸,所以《埋葬死人》在当时造成相当的影响。另外,同情小人物,厌恶大人物,也是欧文·肖后来反复流露的一种思想情绪。

如果我们仅仅根据《埋葬死人》断定欧文·肖是一个消极的和平主义者,这就错了。他那部描写二次大战的《幼狮》(一九四八)突出了反法西斯的主题。作者认识到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这就修正了他在《埋葬死人》中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幼狮》写了三个主要人物:美国兵阿克曼和米凯尔,德国兵克利斯蒂安。阿克曼是犹太籍青年,还没上战场就在美国军队里备受凌辱,但他以可杀不可侮的气概获得士兵们的尊敬,后来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更使大家钦佩。米凯尔是剧作家,因家庭关系不和来欧洲打仗,凭他的地位和社会关系满可以当一个不小的军官,但他宁愿当一名小兵,在小人物中间混日子。这是一个对一切都感到厌倦了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和阿克曼接触过程中,受到不少鼓舞,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精神状态。最后,阿克曼被克利斯蒂安冷枪打死,米凯尔悲恸之余,克服了折衷、冷漠态度,毅然追捕克利斯蒂安并把他打死。作者对克利斯蒂安的描写也是令人信服的。这个德国下级军官年轻时曾经加入过共产党,后来消极悲观,但在法西斯的教育下,变得嗜杀成性。他经常受到上级训斥,对战事的前途相当悲观,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法西斯分子。这些人物性格都表现出他们的复杂性,因此获得了一定的真实性。

这部作品以这三个人物的命运为线索,交织地描写了大战期间从前线到后方、从伦敦到非洲广阔的社会生活。它同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一九四八)、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一九五一)一样,被视为描写二次大战较为充分的美国小说。

第三部作品是《不安的空气》(一九五一)。这部小说颇能说明欧文·肖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作品写一位导演克莱门特·阿尔奇的困境。阿尔奇有不少朋友是进步人士,到了麦卡锡主义统治时期,右派攻击他任用、包庇共产党,左派批评他出卖朋友,弄得他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他的民主自由信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只得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的消极悲观说明他无力对抗法西斯主义的迫害,但是他保持了诚实。从这部作品看来,欧文·肖对麦卡锡主义深恶痛绝,但对共产党人的活动也不无微词,讥诮中含有不满。可见他的立足点是带有民主色彩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

《富人,穷人》大致上也是采取这个立足点。欧文·肖不是以严格的阶级划分,而是以社会地位来观察战后美国社会中的富人、穷人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故事以德国移民乔达虚一家的经历展开。乔达虚夫妇侨居美国之后,在小镇上开个面包房,生活清苦。他们有三个孩子:女儿格瑞卿,从穷姑娘上升为中等阶级的妇女;大儿子鲁道夫,从穷人变为富人;小儿子托马斯,始终是一个穷光蛋。作者同情的是托马斯。他从小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老在街头殴斗闹事,但他的调皮捣蛋含有朴素自发的反叛意味,如火烧富人博伊兰庄园里的暖房。长大以后他做过各种工作,总是遭人暗算和陷害,但是他刚毅、正直的品质始终不变。欧文·肖自称《富人,穷人》写的是“一个人怎样消除自己灵魂中病态的激狂劲儿”。这个人就是托马斯·乔达虚。但悲哀的是,托马斯同哥哥姐姐和解,消除了“激狂劲儿”之后,反倒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小说还写了其他的穷人,如托马斯的父亲,一个没有阶级觉悟、性情乖戾的移民,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托马斯的母亲,一个一辈子没有见过好日子、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妇女;他叔叔家里的女佣克洛西德,为了躲避丈夫的毒打而忍受主人的污辱……这些穷人的命运,以托马斯·乔达虚为代表,总是跳不出富人们有意无意设下的陷阱。

小说中的富人可分两类,一类是庸俗的市侩,如托马斯的叔叔哈罗德和埃利西姆“镇上的大人物”蔡斯,他们自诩为“体面人家”,“受人尊敬”,但只要有钱可赚,各色各样无耻勾当都做得出来,什么都可以出卖,包括自己的女儿。菲利普港的大财主西奥图·博伊兰似乎比他们高明一些,他学识广博,见过世面,举止文雅,他似乎不大在乎钱财,只是感到生活“孤独”和“悲哀”,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但是他并不放过猎艳的机会,他以八百元的代价换取格瑞卿的贞操,事后还说“那是我吃亏,不是她吃亏”。所以,他和庸俗的市侩没有本质的区别,正如小说中另一个穷人,偷猎犯戴夫所概括的:“虚伪是美国人灵魂里的溃疡”。

另一类是鲁道夫那种正派的富人。鲁道夫以勤俭、刻苦起家,有眼光有魄力,由实业家而政治家,是资产阶级的理想人物。他本人行为端正,无可非议。他对托马斯的帮助也出于真诚,他送了一台机器给托马斯,托马斯改变了对哥哥的看法,从而恢复了一家人的来往。但恰恰是鲁道夫的真诚间接地害死了托马斯:托马斯为营救他的嫂嫂琼——一个“无所作为”的富人形象——而死于非命。这一点,小说是写得很深刻的,它告诉我们,主观上真不真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富人们客观上所处的社会地位象是一个无形罗网,绊住穷人的手脚。帮托马斯船上干活的德怀尔说得好:“有钱人,他们总要想方设法让你付出代价。”

欧文·肖主要通过乔达虚姐弟三人的不同道路描写战后的美国社,会及其变化。小说反映的社会面是广阔的,大至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种族矛盾、贫民窟生活、地下社会,小至家庭、婚姻、两性关系、两代人的冲突,都得到生动的描写。作者在描绘各种人物的精神面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历史成因,包括各种富人,或突出他们主要特征,或写出他们多方面的特征,没有把他们简单化或者漫画化。

欧文·肖长于描写场景。小说中,格瑞卿酒醉受诱,托马斯只身入魔窟、营救琼等场景都写得很精彩。这些重要的章节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形成一次又一次的波澜,推动故事的发展。

欧文·肖还经常把情节的描述与人物内心活动融合起来,小说中不少细节是通过人物心理的角度展开的。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真切、具体,增强形象感。但是,作者在作这类描写时不够集中,有一些散漫铺陈的笔墨,未免影响到对于人物性格的典型化的提炼。

上一篇:夏日见闻优秀作文下一篇:拆房建房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