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精选20篇)
1.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一
第一,建立完善党的宗旨学习制度。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要义。我们要坚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境界和价值诉求,重温党的宗旨,把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学习制度,融合到我们的学习、思想改造和工作中去。
第二,科学规范党员服务队的内容体系。主要是学习他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诚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奋不顾身的革命斗志。
第三,努力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义之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党员服务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社会成员成为和谐社会的促进者。
第四,建立完善党员服务活动考评机制。实行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党员服务队的服务效果进行综合考评,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营造惩恶扬善、促进和谐的社会氛围。
2.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二
一、目标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目标管理的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皮德·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它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具有实施参与管理、重视工作成果而不是工作行为本身、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和建立系统的目标体系等优点。目标管理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设置的目标完成的现状来作为鉴定个人和集体工作的标准和其实质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
二、目前高校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高校教育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高校的扩招所致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学生综合素质的层次不齐,给当前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由于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很多高校在加强对学生入党前的培训和考察的同时,却忽视了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没有特别完善的教育考察体制,在对党员的管理体制上也缺乏创新意识,采用传统的集合式学习,任务式讨论,往往形成表面现象,使具有深刻意义的党性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成效,从而阻碍了学生党员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我。
(二)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对入党问题的态度也是千差万别,在很多高校会出现党员“入党前一身汗,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党员自身对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重视,表现在积极性降低,自我党性修养的意识不强,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态度决定行为,以至于有些学生党员对组织安排的各类党员活动处于应付状态,以各种理由推托责任。
三、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目标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针对高校学生党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对其进行目标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制度
针对高校在学生党员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目标管理以其参与性管理,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等优点而能在一定程度帮助改进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从而完成让学生党员在思想认识、党性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有效完成。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党员虽是学生中较为优秀的群体,但其个人情况差别性依然存在。目标管理强调的是被管理者的参与性,其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会综合整体共性和个体差别性,在体现共性的同时保留着个性。这将体现关注学生党员总体的同时不会忽视党员个体个性方面的发挥,刺激学生党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目标的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标管理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分解性,大目标可以分为很多小目标完成,在各个目标阶段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时时提醒学生党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尤其在当今社会大变革的浪潮影响下,学生党员由于其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激情高易冲动等特点而更需学校党组织予以在思想行动上给予正确的引导。目标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党员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在其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时能够及时予以修正,以免其误入歧途。
(四)有利于改善高校基层党教人员欠缺状况
高校是发展党员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人数的逐年递增,高校从事党建工作人数明显出现不足的现象。在基层党组织,基本上是由学院副书记担任学院党支部书记,辅导员担任相应年级的党支部书记,由于他们更需要对其它行政工作或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其能用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目标管理以其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特点而有所发挥,上层管理人员负责的是及时的监督和必要的指导,以及适时的考核,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质量的同时缓解基层党教人员欠缺状况。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塞内加尔作家菩德吉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你会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同时,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其在日后即使没有监督和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四、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
(一)目标的制定阶段
目标体系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民主性和科学性,只有制定合理的目标才具有实施目标的价值。对学生党员的目标管理一般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结合高层党建工作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切实从学生党员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较实用的目标管理体制。可以以党章等为最基本指导,一方面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分别从思想政治学习、专业学习、遵纪守法、文明修养等方面予以制定,同时将目标细化为各个小阶段,以便于实施和反馈,另一方面,要体现学生党员个体差异,在大方面制定总体目标规划的同时,在小空间例如专业学习如何达标,应给与学生必要的发展空间,让其自主制定自己努力完成的指标,组织可给于适当的指导,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体现学生党员特色的目标体系。
(二)目标的实施阶段
目标制定完成之后,如何进行目标的实施呢?由于目标的阶段性特点,学生党员可依据阶段性的目标予以按时按量的完成。目标的实施需要有严格的体制予以保证,例如将学生出席党内活动计入出勤考察表;对学生自我党性知识学习情况,通过开党内座谈会,上交学习心得等形式予以考察,但要注意其实效,避免出现形式化;对学生党员在遵纪守法和文明修养等方面可采用自我陈述和调查采访相结合的态度。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反馈制度,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地处理,避免小问题发展为大问题。另外目标(下转第36页)考察者要加强与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便于从最低层探知目标管理的实际成效,使目标管理更具有效用。
(三)目标的考核阶段
目标的考核分为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各级党组织可以就学生党员在总体目标实施的各个方面予以考核。建立学生党员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表,就目标的各个方面分配一定的权重,采用计分制建立系统的分级制定,如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层次。在分数的评定上,要注意体现公平合理性,避免片面性。在评定的过程中,要采用学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要结合支部书记,班级代表,宿舍代表,学生本人,不同群体的意见,采用记名式和无记名式相结合的调查形式,综合给出评定结果。
目标的考核需要辅助有一定得激励措施来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党员考核为优秀的学生,在年级的评优评先时可优先考虑,促进其继续努力,对于整体表现优秀的党支部,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带动整体向优秀靠拢的氛围。另一方面,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同学,在相应的纪律处理的同时,要做好其思想工作,鼓励其继续努力,以免挫伤其积极性。
目标的考核具有循环性,尤其对于在校学生党员的目标管理,一个阶段的完成代表着下一个阶段的开始。要始终抓牢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使其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五、小结
目标管理制度是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后续教育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其最主要的目标在于通过优化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党员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新时期, 如何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关乎到其能否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针对目前学生党员管理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可以尝试将目标管理制度运用于党员的后续管理之中。文章就目标管理的内涵, 当前时期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目标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如何实施做简要探讨, 以期能够为当前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玉利.管理学 (第二版)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三
当前,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党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高校中的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及为党员服务已成为高校党建的一个难题。航空类高校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与许多航天军工类企业有紧密联系,其培养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能够进入到航天军工类企业。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优秀团体,更是其中的主力军,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由于航天军工企业有很多涉及国家机密甚至国家安全的信息,航空类高校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一、航空类高校学生特点
抓好航空类高校学生党員教育,首先要熟悉航空类高校学生特点,把握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1.航空类高校学生课程较多,难度较大。航空类高校学科多偏重理工类,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理工类科目及衍生课程。由于课程多,难度大,极易出现挂科现象。特别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这些基础课程,不及格率平均每年能达到7%左右,远远超过其它课程的不及格率。
2.航空类高校的学生贫困生比例比较大。航空类高校每年通过办理绿色通道办理入学的同学占到学生总数的10%,学生贫困生比例也达到了30%左右。贫困的原因多为单亲家庭、多子女家庭、或者偏远地区经济困难家庭,而且这些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
3.航空类高校的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由于航空类高校的学生在高中时多为理科高材生,由于偏科问题,学生在有些方面十分缺乏,特别是在论文写作、人际交往能力等人文素养方面的能力较为缺乏。
二、航空类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及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针对航空类高校学生的特点,需要对航空类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航空类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要结合党和国家的实际情况。针对航空类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要体现党的先进性,党的纯洁性,要加强高校党员的包括理想、信念、职责在内的精神层面教育,要坚持党要管党与从严治党。特别是在对航空类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教育上要下大力气,因为大部分航空类高校的毕业生党员在毕业后要进入航空军工等企业,这些企业有很多涉及到国家安全方面的内容,防止发生航空类高校学生党员在参加工作后泄露国家机密的问题产生。航空类高校在党员教育管理创新上也要紧紧围绕高校改革,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根本,提高高校党员的党性,提高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要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航空类高校在业务方面是有优势,而在党建层面存在一定的劣势,我们要改善这种情况,将航空类高校的党建与高校发展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讲党建,从而不断产生可行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成果。比如,将党建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相结合,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
再次,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要结合党员的实际情况。新时期的党员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压力,况且,高校党员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在加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党员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教育管理形式,还是教育管理内容,都不能太“刚性”,不能太形式。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对新生事务接受较快,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作用,抢占党建话语权,统筹权衡,集思广益,不能再用以前那种坐在一起学习,念念文件的老方式来开展活动。要结合航空类高校党员的特点,将党建与学生创新相结合,例如通过各种新媒体将党内最新的内容及时传达到每位党员,同时在新媒体上推送一些与学生党员切身相关的信息。
三、航空类高校为党员服务工作思路及对策
党员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关系接转、政策咨询、权益维护、党内关怀、知识宣传、开展活动、党费收缴和志愿者服务。高校党建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着重要在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知识宣传、开展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中很大的一部分群体,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为党员提供好党务政策的咨询服务,保证党员对基层党务的各项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保障每位党员的权益,定期不定期保持与党员沟通联系,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反馈党员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保障党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充分享受。航空类高校中大学生党员的维权意识尤为强烈,这些学生党员往往是同学中的领军人物,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做出任何重要决定时要与自己所管辖的党员有充分的沟通,保证在大多数党员都认可的情况下做决策。
其次,由于航空类高校学习任务较重,航空类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应在知识宣传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向每位党员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引导每一名党员在业务学习方面刻苦认真的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再次,航空类高校还应在开展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方面下大力气。按照党章规定,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议事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和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和服务群众的活动是每个基层党组织必须做到的。航空类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调动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各种活动,特别是党员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党员走出校园,与普通群众近距离接触,特别是社会上在各方面有困难的弱势群体,让学生党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帮助他们,特别是航空类高校学生党员要充分利用自身工科方面的专业优势,利用互联网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从而增强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意识。
航空类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和为党员服务要结合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自身规律和实际。我们要把航空类高校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与为党员服务看成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去看待,要从学校层面构建一个大的良性循环体系,而不是靠每个基层党组织各自为战,从而促进航空类高校的党员教育管理与为党员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杨珍子,《加强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及志愿服务研究》[J],《教育天地》,2015(27):107-108;
[2]高艳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管理研究》,2014(8):75-76;
[3]陈婧,《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科级资讯》,2015(11):143;
[4]林丽颖,《浅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创新教育》,2015(27):187;
4.党员服务中心情况报告制度 篇四
一、建立求助服务信息登录制度,党员服务中心在接待受理党员求助服务中,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如实记载求助要求,反映处理结果。遇到特殊情况能进行个案专报党工委及上级部门及时作出处理,服务中心负责落实,并作文书档案保存。
二、建立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服务中心工作例会,定期汇总分析党员求助的情况以及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街道党工委组织部门报告,经党工委与服务中心研讨后,报上级党员服务中心参考。
三、建立对党员的重大求助或反映重要的情况表,党员服务中心能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街道党工委和上级党员服务中心,做到:不瞒报、漏报、谎报。
5.党员培训中心制度 篇五
为加强社区党员日常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进一步推进党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制定本规定。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1、主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传达贯彻上级的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计算机操作,“中心”规章制度及行政审批业务知识等。
2、重点突出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广大党员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握政策,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当前,要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以及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教育,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自觉做好审批服务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学习制度及要求
1、中心党组、党总支、各支部每年年初要制订出本学习计划及短期应急培训计划,对党员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方法步骤和目的要求作出明确安排。
2、中心党总支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或学习教育活动。
3、“七一”前后举行一次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竞赛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会等活动。
4、实行学习考勤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并通过座谈会、心得经验交流会、考试、主题知识竞赛或演讲等形式,不断深化学习效果。
三、组织领导及责任
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认真研究和安排落实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带头讨论发言,主动做好学习辅导工作,真正做到学习时间、内容、效果、人员“四落实”。
四、考评与奖惩
1、坚持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采用季度、进行述学、评学、考学的办法,通过查“二本一薄”,检验教育学习成果,重点考核学习态度、理论素养、学习效果,以及学以致用等情况。
6.党员服务点制度@ 篇六
党员服务点服务宗旨与规范
服务宗旨
热心接待 耐心受理 细心承办 真心服务
服务规范
1、工作规范:主动热情 爱岗敬业 问访必答 及时准确
2、作风规范:重信守诺 务实高效 严谨诚恳 首问有责
3、形象规范:举止文明 谈吐得体 百问不厌 耐心周到党员服务点工作职责
1、受理本村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
2、党建党务政策咨询。
3、受理党员群众求助并提供相关服务。
4、反馈党员、群众意见。
5、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党员服务点工作制度
1、服务点受理本村党员、群众求助服务,一般在一周内予以回复,特殊情况可视情况适当延长,但必须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
2、服务点在接待党员、群众求助服务中,要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如实记载求助要求,反映处理结果。
3、服务点工作人员要挂牌上岗,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4、服务点在接待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时,应及时登记党员联系方式和接转材料,并在登记表上予以记载。
5、受理党员交纳党费,并做好记录。
6、服务点工作人员要做到态度和蔼、办事稳妥。
7、每月定期向党支部进行汇报,集体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对下一步工作做出安排。
党员服务点接待登记制度
1、工作人员在接待登记时间要佩戴党徽,礼貌用语,热情周到,为前来办事求助的党员、群众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
2、坚持做到“三声”、“三清”、“三个一样”。“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三清”:咨询一次讲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三个一样”:领导和群众一个样,生人和熟人一个样,本地人和外地人一个样。
3、做好来电、来信、来访记录工作,详细登记基本信息、有关要求和处理情况。
4、做好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包括: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资料;开展党员承诺活动资料;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资料;党务公开资料;党员服务点资料;党建目标责任制资料;党员经常性教育资料;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资料;流动党员管理资料;党费收
7.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七
1 做好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1.1 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哪种性质的企业, 离退休党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党性强、悟性高, 长期的学习和工作让他们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在这些老党员退休之后, 企业应该一如既往地对他们的党组织生活和学习加以重视, 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这些老党员对企业的归属感, 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和理解, 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其次, 做好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对企业年轻党员的工作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2 有利于党组织的队伍建设
据统计, 我国企业离退休党员的数量占全部党员的1/8, 对企业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也成为了党组织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企业能够真正地将企业离退休党员的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可以使退休党员的余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企业的发展, 而且对党组织的队伍建设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2 目前离退休党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工作实施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就我国目前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部分同志组织观念薄弱
从我国目前企业离退休党员的思想观念来看, 部分同志的组织思想观念较为薄弱, 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想法:我的年龄大了, 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了, 退了就退了, 再去参与党组织工作, 岂不是出力不讨好。还有部分同志以身体欠佳和精力不够等理由拒绝参加组织活动, 甚至还有个别同志连交党费都不那么积极了。
2.2 存在思想认识停滞的现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发展对党员的思想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但是由于企业大部分离退休党员的工作开展都是以计划经济时代为背景的, 这些离退休党员思想上突出的特点就是原则性强, 政治思想坚定, 从而导致其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发展要求,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个别同志的思想认识停滞的现象。
2.3 部分同志纪律作风松弛
部分同志在职期间, 能够严格遵循党组织所提出的条例规范, 但是在退休之后, 却出现了纪律作风松弛的现象, 不以条例规范的内容来严格要求自己, 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了, 这些条例规范与自己也没有关系了, 所以已经不能约束到自己了。
2.4 部分同志政治觉悟降低
政治觉悟降低也是目前部分离退休党员思想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很多离退休党员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了, 没必要再去在乎什么模范带头作用, 那些都是年轻人的事情, 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渐渐消退, 思想觉悟也逐渐降低。甚至还有些退休党员不顾形象地为个人的一点利益向组织讨价还价, 不守规章制度。
3 关于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了能够确保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能够切实落到实处, 促进企业发展和党组织队伍的建设, 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 加强支部建设
在党支部建设过程中, 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党支部的支委人选。就我国以往的支委选举方法来看, 都是由离退休支部的党员来担任, 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工作任务, 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到家的问题。因此, 在未来的支部建设中, 企业对于支委的人选可以考虑让在职的党员来担任,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支委对工作力不从心的现象发生, 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支部班子的活力。
3.2 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
很多离退休党员在退休之后, 对自己的要求就松懈了许多, 无论是从思想觉悟上还是纪律作风上, 都比不上在职期间的状态。因此, 企业必须强化离退休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 支委和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职责, 对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收集之后, 送到每位党员手中, 并根据每个人的学识程度来向其提供合理的资料, 以此来为党员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3.3 耐心细心的做好思想工作
就我国目前离退休党员存在的问题来看, 很多体现在思想方面。因此, 耐心细心的做好离退休党员的思想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大多都是在日积月累之下形成的, 解决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这就要求我们付出大量的耐心和细心, 实事求是地帮助大家剖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支持企业的发展, 为企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4 搞好服务, 用心帮助解决困难
老党员同志因年龄和身体等各种原因, 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对多一些, 这个时候, 我们就要用心地帮助他们将困难解决, 主动尽力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同志,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比如说建立离退休党员联系卡, 掌握每位同志的基本情况, 了解他们的需要, 经常主动过问他们的情况, 使大家在这个组织中有归属感。此外, 还要对困难党员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帮扶制度, 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使这些同志有一种依靠组织的温暖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不仅关系到党的建设, 而且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企业离退休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 做好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也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认识做好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然后对目前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解决, 只有这样, 才能够确保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梅.关于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5) .
[2]黄伟俊.关于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当代广西, 2012 (06) .
[3]李世宝.对加强企业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0 (01) .
8.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八
关键词:服务机制;党员;教育管理;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使各阶层、各领域党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新课题、新考验,笔者认为,在党内推行关怀服务长效机制不失为党建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党内服务机制的普遍做法
(一)在政治上,要推行“先党内后党外”机制,注重实效地扩大党内基层民主
将党员队伍作为企业的品牌加以经营,推行“先党内后党外”机制,实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党内三先”工程,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扩大党员在关键问题上的发言权、优先权和示范引领效能。在推进党务公开的同时,建立以各党支部为主导的基层单位民主管理和事务公开工作机制,建立党内平等对话机制和沟通联系制度,创造机会让党员更多地参与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提高党员民主素质。
(二)在工作上,要着力建设以党员为核心和骨干的经营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队伍
创建“关键岗位有党员”的激励机制,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思路,推荐或鼓励党员参与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把党员放到能独当一面的岗位上,要求90%以上的党员能在关键岗位发挥骨干作用。为党员制定岗位奉献责任目标,使每位党员在岗位上“履职目标有标准,发挥作用有劲头”;建设党员示范岗、责任区,让党员的先进性引领广大职工岗位建功、岗位奉献,彰显“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红色品格;推进党建活动工作力度,开展觉悟高、技能高、业绩高,争创一流的“三高一流”活动;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制度,推进党员与普通职工“一带一”、“一帮一”工程。
(三)在生活上,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党员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体现无微不至的关怀
全面完善党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有关信息,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动带着感情做工作,努力解决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后顾之忧;做到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婚喜事必访、职工家遇突发困难时必访、职工家丧葬白喜事必访、职工家庭矛盾纠纷必访;家庭住址清楚、经济收入清楚、思想状况及性格特征清楚、技能特长清楚、致困原因清楚、帮扶需求清楚;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对党员及其直系亲属生病住院或家中遇突发事情,党委职能部门及时会同党员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登门看望或慰问,给予党员热情的关心和有效的帮助;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党支部书记和单位中层领导,春节期间深入党员家中走访慰问,感谢职工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同时了解职工的需求与愿望,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党内服务机制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内在奉献潜能,可以实现从“要我做到”到“我要做到”的良好转变
各级党组织要主动转变观念,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构建各种平台上下功夫,让平台成为党组织激励、关怀、服务党员的有效抓手,多些关怀激励,少些号召提倡,从主动关怀入手,帮助党员搭建政治、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平台,关心党员的生活需求,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在和群众利益不发生矛盾时,通过党员自身的努力工作,尽可能地让党员过上高质量的幸福生活,帮助党员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轻装上阵,充分挖掘和有效激发党员内在的奉献潜能,实现从“要我做到”到“我要做到”的良性转变。
(二)可以促进弘扬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和激励岗位奉献的有机结合
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他们能够在艰难困苦的场合起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担负的重任,能够在关键时刻战胜人性的弱点,为他人服务甚至流血牺牲,“抛头颅、洒热血”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写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和平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这些必须得到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同时,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仅仅在于特殊时期和关键时刻的表现,不在于岗位之特殊或职务之高低,而更多在于平凡岗位上的上佳表现和一流业绩。群众对身边党员的评价和认知,也主要是看平凡岗位上的尖子、生产经营里的骨干和急难险重新中的带头,这就是飘扬在群众心中的旗帜。因此,注重岗位奉献,是引导和激发党员履职尽责的最好途径和最有效的服务方式,也是党员是否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群众监督,体现先进性的“试金石”。
(三)可以促进提升党员服务水平和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双向介入
9.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篇九
第一条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范围: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由各党总支、党支部具体组织落实。按照“六个一”“四个一”的要求,每个党员根据具体情况至少联系1-2名群众。
第三条 联系、服务方式:面对面交流、走访慰问、电话沟通、工作指导、短信互动、网络共享。
第四条 联系、服务的主要任务:
1、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任务是:
(1)与联系对象谈心交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积极向党组织及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或问题。党员积极帮助联系对象出主意、找对策,帮助解决联系对象的问题。
(3)帮助联系对象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提高对党的认识,促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学院领导干部联系党总支、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1)检查督促党总支、党支部贯彻执行院党委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落实情况。
(2)指导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和提高“三会一课”质量。(3)指导工作方法,帮助党总支、党支部改善工作和活动条件,解决总支、支部自身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条 联系、服务要求:每两个月至少到联系部门检查指导工作一次;每学期至少参加研究工作会议一次;每两个月至少与联系群众联系一次。
第七条 党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
第八条 检查与考核:
1、各党总支、党党支部要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列入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半年对联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10.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十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每年年初根据办事处党委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党员教育服务管理目标和工作措施。
二、来访接待制度和首问责任制度
服务站工作人员接待来访党员必须热情周到,第一个接待党员咨询服务要求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必须如实填写受理情况登记,并及时进行服务或处理,遇到服务站无法解决的事项,应及时向办事处党委汇报。
三、登记归档制度及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随时做到“七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流入、流出时间,所从事工作,家庭住址,联系方法,党费交纳,参加活动情况等,并根据党员动态做好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动态维护工作。
四、信息服务及帮扶制度
积极收集并及时向党员提供就业劳务信息、实用技能信息、致富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同时,对生活有困难的党员提供帮扶救助。
五、定期组织活动制度
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学习、社会公益劳动等组织活动,在加强思想交流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定期分析及汇报制度
每季度对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工
作汇总存在的问题,并向办事处党委作一次工作汇报。
党支部工作制度
为加强党支部建设,严格党员教育和管理,根据办事处党委要求,结合社区党支部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组织生活制度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月召开一至二次党小组会,每年安排上一次党课。每年根据上级部署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自觉坚持党日活动制度,确定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为支部活动日。每个党员都要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应无故缺席。党支部要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集体领导制度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党的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利益方面的重大问题,以及上级规定应由党支部集体决定的问题,都应提交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三、党内表决制度
11.学校管理:从制度约束到人本服务 篇十一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制度约束 人本性 服务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被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成为新时期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受“官本位”等传统思想的限制,目前的学校管理仍以科层制管理为主,通过制定、推行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师生的行为。这种管理模式背离了学校培养“人”的目标,不仅导致学校管理机制僵化,而且削弱了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导致学校教学改革停滞不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推动学校管理从制度约束向人本服务转化,成为学校管理层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及其负面影响
目前的学校组织制度以科层制为主,通过建立体系化、科学化的组织制度,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人为影响因素,提高管理的严谨性。科层制组织下的管理以制度约束为主要管理方式,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起学校政府化、管理刻板化等问题,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追求管理效率而导致形式化。学校管理人员过分崇尚权力,以现成的规章制度约束和管理师生,导致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以不违反制度和完成目标任务为指向,缺乏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虚假化、形式化的“高效率”。[1]二是教师职业发展出现困境。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有权按照制度决定教师的聘任、晋升和奖惩,虽然能提高学校组织的运行效率,但容易压制教师的教育理想,导致教师成为“机器上的齿轮”,只能按照固定的路线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缺乏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仅仅以升学率、毕业率、就业率等量化性指标考核教师教学质量,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三是学生成为被管理对象,被动接受各种制度要求和课程安排,缺乏学习自主性。在这些负面影响下,学校师生被限制在制度的条条框框之中,容易削弱“教”与“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引起对规章制度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服务型学校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服务型学校管理指的是学校从关注“人”、服务“人”的角度出发,民主、平等地对待师生,并在管理的过程中关心、尊重和满足师生发展的需求,让教师、学生参与到学校决策和管理中,形成学校和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合作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型学校管理与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服务性。在服务型学校管理下,师生从管理对象变为服务对象,为师生服务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学校管理者根据师生发展的需要调整管理目标和方式,为师生提供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服务,提高师生教与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人本性。服务型学校管理以人性化的服务为导向,强调管理过程的民主、平等和尊重。学校在制定、修改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时,转变传统的约束人、限制人的管理观念,充分尊重师生的个人利益诉求,提高学校管理的人本性。三是参与性。服务型学校管理注重管理的参与性、合作性,提倡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相合作,让成员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中,提高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营造更健康的校园管理氛围,增强学校管理的实效。[2]
三、服务型学校管理的机制转变
1.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到扁平化
扁平化组织结构和“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相比,减少了中层管理部门和行政职位的数量,增加了具有服务性的综合行政部门,从而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密切,下级拥有较大的自主权。[3]扁平化组织结构具有结构简化、权力下放的特点,其优势在于:一是减少经费开支。精简中层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之后,学校能节省部门运作和员工薪酬等方面的开支,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二是缩短上下层级之间的交流距离,加强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便捷性,不仅提高了学校下达管理信息的速度,降低信息失真率,而且管理者能够全面收集师生的需求信息,为服务型学校管理的推行奠定基础。三是提高了被管理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适度分权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制定并践行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目标,促进教师教学和研究的自主化,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同时,扁平化组织结构也具有一些缺陷和不足,例如分权管理容易引起权力分散和职责模糊,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甚至引起管理失控等问题。但和传统组织结构相比,扁平化组织结构有利于避免人员膨胀、管理成本高、人浮于事、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且更能满足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需求。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行组织结构扁平化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结构改革的重要方向。
2.运行机制:从僵硬化到弹性化
在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下,规章制度不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唯一准则。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学校管理运行机制逐渐从僵硬化的制度管理转向弹性化的项目管理,以提高管理服务质量。项目管理机制指的是学校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在正式管理机构外另设动态化的管理组织,将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人组织起来,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机制的团队结构具有团队化、虚拟化和小型化等特点,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管理机构的组织灵活性和管理弹性化。在项目管理机制下,学校管理者能够突破传统的组织制度及部门机构的限制,形成临时性的团队组织,以群体协作的方式快速、灵活地应对突发性或专项性的工作任务,提高学习组织管理的实效,为完善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人性化服务等奠定组织基础。[5]其中,这种团队式组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常规化团队,长期存在并负责完成学校的日常性工作,如教研室或教研组等;二是临时性团队,结合突发性的工作任务需求,将学校内不同部门的人员集中到一个新的团队组织中合力完成相关工作,并在任务目标完成后解散该团队,让各个成员回到原部门之中。[6]这种管理机制以项目而非制度组织团队,具有团队规模适中、任务目标明确、角色分工合理等优势,不仅能够提高组织成员在工作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组织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将固定的组织管理转化为灵活的组织管理,满足不同类型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服务型学校管理的实现。
3.管理方式:从经验化到专业化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往往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制定决策目标和方案,忽视对师生需求的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导致管理工作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降低了管理实效。而服务型学校管理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主要目标,注重管理实效的提升。这就要求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管理素养和管理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改变遵循规章制度和个人经验而开展学校管理的做法,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学校通过转变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理念、处事方式等,提高教育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为师生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从制度型学校管理到服务型学校管理的转化策略
1.转变教师管理模式
在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中,不少管理者存在“官本位”思想,以集权、人治的方式进行强制性管理,并按照个人意愿强加到教师身上,导致学校管理违背人性化原则。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推行人性化的服务型管理,学校首先应对教师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树立人性化、服务性的管理理念,深入了解并尽量满足教师教学及科研需求。当管理工作和教师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学校管理者不能直接以制度性权力约束、限制教师,而应尝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双赢的管理方式,这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发展,并提高学校管理的被认可度,增强管理实际效率。[7]此外,学校还应关注教职工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工作安排,并为教职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营造轻松、积极的工作氛围。
2.转变学生管理模式
为了推进服务型学校管理,管理者和教师应主动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从以往的权威“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转向民主、平等的“引导者”与“合作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提高教育服务意识和使命感,积极创新教学手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和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差异。尤其是出现教学理念冲突和矛盾时,教师应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而非以“权威者”的地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管理的服务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管理方式。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法、学习评价以及课堂纪律时,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给予一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教师可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学生开展交流,收集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以协商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作业分值以及考评方式等,提高他们对规则纪律的认同性和遵守性;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学习活动,根据课程教学安排、组织合作学习、集体讨论、辩论比赛等学习活动,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开展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增强教育学习反馈的纵向引导性和激励性。[8]
第二,增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合作学习,提高对知识理念的探索和实践能力。这种合作活动不仅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应扩展到教师与学生之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手法创新以及教师的教研过程之中,提高师生教学合作度。通过交流、体验、合作等方式,将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使得学生从“局外人”转化为“参与主体”,增强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第三,提高师生关系的融洽性。为了有效推进服务型学校管理,教师应主动转变师生之间长期存在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通过真诚、平等的交流及教学活动,以理解、尊重、信任和关怀为基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应直接以制度、纪律、成绩等约束甚至惩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动机和需求,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动机和需求。这将促进师生冲突向师生对话转化,提高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程度。
3.转变家长、社区管理模式
服务型学校管理不应局限在校内的师生管理中,还应拓展到学生家庭和社区上,从而形成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服务网络。学校应和家长、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之外建构网络化交流方式,如开设学校专题网站、注册微博公众账号等,提高与家长、社区之间的互动交流,从中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形成学校管理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这些信息资源,学校将更全面、深入了解家长和社区的需求,并调整学校管理细节,将学校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真正联系起来,为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奠定基础。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实,以制度约束为主的学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师生发展的需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应积极改革管理模式,推广具有服务性、人本性和合作性的服务型学校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而非管理对象,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
————————
参考文献
[1] 徐蕾.从制度约束、人本关怀到文化生成——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变革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4(9).
[2] 张楚廷.学校管理的特殊性[J].大学教育科学,2014(4).
[3] 黄崴,张伟坤.服务型学校管理:涵义与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5).
[4] 赵联.要高度重视学校服务文化的创建与根植[J].中国教育学刊,2014(8).
[5] 毛齐明.杜威的学校管理思想及其方法论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
[6] 苏静.用服务型领导的理念发展教师领导力[J].当代教育科学,2012(4).
[7] 王婷,孙乔.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管理体制变革的新范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3(24).
[8] 周元宽,葛金国.校管理教育性的回归: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4(5).
[作者:蔡志宏(1972-),男,江苏射阳人,盐城师范学院后勤保障集团助理研究员,硕士。]
12.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十二
日前, 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节能技术交流大会暨五届二次理事会在青岛举行,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处长王孝霞出席会议并作《创新认证管理制度服务国家能源政策》的报告。指出, 自2010年6月公布首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机构以来, 截至2013年12月底共有37家机构取得了体系认证资格并开展认证工作 (每个行业二家机构) , 共颁发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73张, 已签订认证合同尚未发证的企业有288家。在此过程中, 引导机构加强专业化发展, 提高认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培养了一批能源专业审核员队伍。下一步还将继续开展制定发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明确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分工原则等一系列工作。
来自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能源负责人等近二百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上全国石油和化工节能技术信息中心宣布揭牌成立。
13.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十三
一、党员必须有坚定的群众观念,积极致力于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疾苦,有事同群众商量,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二、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在个人自愿提交申请的前提下,坚持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反映其表现不良的不能发展入党。
三、支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党群联谊会,听取群众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增进党群联系。
四、每个党员都要联系一名非党员群众,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14.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篇十四
一、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建联系点,通过党员责任区等有效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发动群众完成村委交办的任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对于联系对象的情况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党组织要进行检查。
二、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加强对积极分子的考核工作,严把质量关。进一步加强群众对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加强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做到发展党员质量高,新党员作用突出,群众反映好,在发展党员工作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群众对预发展对象的监督以促进信息的反馈,以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做好本支部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培养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加大支部重点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上好党课,高质量完成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使他(她)们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5.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十五
为方便参保群众, 福鼎市城乡居民保中心以“优良作风、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文明服务窗口为准绳, 加强效能建设, 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积极为参保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细化到具体层面, 该中心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为此记者采访了福鼎市城乡居民保中心主任李思志。
记者:李主任, 你好!一进办事大厅就能感觉到这里布局合理, 标示清晰, 能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一下居民办事窗口的环境么?
李思志:我们现有约300平方米面积的办公楼, 总体来说较宽敞明亮, 布局合理。服务窗口大厅正中悬挂着“新城乡、新社保、新生活”统一标识, “参保缴费流程图”“养老金发放流程图”“服务承诺、岗位职责、科室职责”等制度上墙;配置了满意服务评价器, 便民休息椅、饮水机、便民药箱等便民服务设施;大厅明显地方还放置了宣传单、彩页、政策须知、办事指南等宣传资料;大厅外墙设置LED电子显示屏时时滚动播放城乡居民保政策、通知等信息。
记者: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和作风的好坏关系到服务的质量, 中心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李思志:多年来, 我们中心每周利用两个半天时间以课件、学习、培训、现场交流等形式来提高工作人员政策和业务水平, 使他们熟练掌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知识、最新政策动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创建精神文明单位, 充分利用开展设点咨询、进村入户, 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锻炼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 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 我们充分明白:窗口工作人员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 其作风好坏不仅关系到人社部门的作风建设。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对此,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努力:首先是要抓好效能管理, 严明工作纪律, 明确岗位责任, 细化考勤标准, 做到“上班签到, 下班签退, 中途不脱岗”“请销假”手续完备等;中心还配置指纹签到机, 进行指纹签到管理, 建立中途外出办事登记管理制度, 做好外出办理事项、时间、去向等登记;其次是规范了窗口服务工作标准, 文明礼貌用语, 做到笑脸相迎, 有礼有节;杜绝“门难进、脸难看”, 避免工作中出现态度、语言生、冷、硬、横等现象发生;再者是规范城乡居民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老农保与城乡居民保过渡衔接等业务经办程序, 提供优质服务, 让参保群众满意为准则。
记者:为了进一步规范经办服务管理, 完善经办管理制度和经办操作流程, 中心是从哪些方面促进城乡居民保的经办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呢?
李思志:我们中心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和便捷服务。因此完善经办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是必要步骤。具体如下:一是细化制度和经办流程。按照省市文件精神, 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开展工作, 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流程, 制定完善了《福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福鼎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福鼎市城乡居民保工作职责》, 制作了《参保缴费经办流程图》《养老金发放流程图》《服务承诺上墙》等制度流程上墙, 规范化的业务操作为城乡居保规范运作提供了工作保障, 为开展好经办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内控审核、确保待遇支付规范。待遇支付做到按月生成待遇领取人员名单, 及时通知办理领取手续, 认真复核上报的待遇领取申报材料, 为参保人核定待遇, 做到材料齐全、程序合规、手续完整, 及时足额支付养老金, 实行社会化发放, 应发尽发;同时建立月生存信息核查工作机制, 每月审查城乡养老享受待遇人员资格认证工作, 杜绝虚报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 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止基金的不合理流失。三是建立健全财务基金管理制度。基金管理与福鼎市农村信用联社为合作金融机构, 开设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 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费征收和基金支出委托信用社及时划扣和支付, 保费收入及时划转财政专户, 收入户月末无余额;建立账户对账制度, 每月与财政、信用社及内部进行对账;业务财务实行无缝衔接, 实现基金收入实时对接、基金支出实时划扣、个人账户实时体现、业务财务实时对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财务管理科学、真实、完整、准确、规范。四是精细化管理、做实个人账户。严格按要求建立参保人员个人账户, 记录准确、对账及时、实账管理。个人账户数据入库率达100%, 个人基本信息、收入信息、支出信息、变更信息, 转移、注销信息等项目齐全且记录完整, 并实施动态管理。年度进行个人账户对账制度, 与福鼎市邮政局合作, 制作个人账户对账单, 按年度通过寄送个人账户对账单到每个参保人手中, 让参保对象了解个人账户金额是否有误, 明白自己到底交了多少钱, 财政补贴有多少, 增值利息是多少。五是规范档案管理, 推动全面发展。以《福建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的出台为契机, 加快推进城乡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步伐。福鼎市城乡居民保中心按照《办法》的要求, 建立健全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保密、清理销毁等管理制度, 并在福鼎市档案局的支持下, 利用近一年的时间, 对中心2010~2011两个年度的业务材料, 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归档、建档, 从而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
记者:在服务群众方面还有什么新举措呢?
李思志:我中心把服务向村延伸, 方便参保群众。通过加强与福鼎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合作, 积极协调沟通, 制定金融机构服务经办工作方案, 落实便民措施, 要求在每个营业网点设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窗口, 专人负责, 免费制作银行卡 (折) , 提供优质服务, 延伸到村, 按照金融服务不出村的“六个一”标准在每个行政村设置金融服务便民点, 全市应布设便民点235个, 现我市农信社已布设便民点276个, 便民点覆盖率达100%以上, 为村民办理城乡居民保业务提供了方便, 实现了“参保登记、缴纳保费、待遇领取、信息查询”四不出村。
记者:一个单位的文化决定着内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中心是如何推进文化建设, 提升社会形象的呢?
16.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十六
【关键词】迪庆藏区;内控制度;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应用
我国防控疾病的重要机构就是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所发挥出的作用同人民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联系。作为重要的职能部门,疾控中心首先视社会利益高于一切。在此期间其财务管理具有同其他形式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拥有较多的约束性条件。疾控中心作为事业单位,其收入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财政专项资金。因此,经济业务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容易致使财务管理性不强,影响到工作效率,同时也容易致使会计信息数据失真。
一、内控制度在迪庆藏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当下,在迪庆藏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内控制度具有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现行医疗体系改革的现状甚至限制其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意识不高,并且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疾控中心内较多的工作人员对于单位所处于的社会地位认识不够深刻,普遍的认为疾控中心业务都是被纳入进国家计划之中,所以对于资金的来源以及成本问题不用过多的担忧,更不必担心其生存发展的问题,所以通常会保持安逸的状态,致使在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中没有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引起重视度。同时,疾控中心的信息化水平也具有滞后的特点,严重的影响到内控系统作用的发挥,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一些工作人员对财经法规意识淡薄,工作态度不端正,违规使用专项资金层出不穷,制约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
2.疾控中心内控制度机构不健全,致使内控制度实施不到位,控制重点不具有明确性
目前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已形成制度,但没有设置独立的内控机构,至使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施不到位,使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机构监督。因此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财务实施事前以及事中和事后的工作没有可以依据的监督机构。在出现问题的状况下,对于内部监督制度而言,也不能够执行较高力度,就会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一定的约束性。此外,疾控中心对于控制的内容以及要点和目标都具有认识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在财务管理方面,对存款以及现金的管理具有较高的重视度,但对于单位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同时对于成本的管理以及单位的收费情况等,都缺少有关的考核评价。
3.对于成本的支出管理不够完善
在进行成本的核算时,由于疾控中心属于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对所开展工作具有政策性,所使用资金全部是中央、省级和本级政府下达的各项专项资金,加之开展各项监测检测体检收费项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以对成本支出核算管理工作领导不重视,专项资金使用未进行绩效考核,致使成本支出核算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结果通常不具有准确性,达不到成本效益原则,从而降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由于缺少一定的资金使用制度进行行为的约束,就会导致卫生材料及检验试剂使用管理无成本核算有效机制,在购买卫生材料及试剂耗材应用实报实销制的经费支出标准,例如经过领导的准许,有关检验人员对采购卫生材料及试剂耗材可以进行自行申报采购领用,无绩效考核机制,致使大量专项资金被浪费。长此以往,会对专项资金的流动和管理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在迪庆藏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加强应用内控制度的有效举措
1将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有效完善
疾控中心应设置独立的内控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内控氛围,使内控制度能够在有力的条件下展开工作。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有赖于各级人员的共同协作,是一项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活动。通过建立起相关的奖惩机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奖惩的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使其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在执行内控制度时,有内控机构监督,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2.在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涉及其整个期间。通过建
立科学的预算控制制度,能够在实际中对未完成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应用有效举措进行改进,有效的保障了每一项预算可以得到严格的执行。例如,通过加强对预算项目的确立、程序以及标准的确定、执行预算的授权以及预算过程中的监控等内容,做好预算控制。
3.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疾控中心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益,应该做好科学的评价,确保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同社会及经济发展具有相适应性,进而使资金的投放发挥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将资金的使用和投放提高利用价值。例如,在进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中,疾控中心需要依据严格的规定以及制度对资金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资金的使用透明化以及标准化。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对展开有关管理工作进行实施监督。
4.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
在疾控中心致使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审计部门缺失了独立性。只有建立起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才能在工作中充分的应用起监督的权利。内部审计部门建立以后,要重视自身的监督职能,发挥出特有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将监督职能运行到最大化。同时,应该相应的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审计部门工作的高效展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5.对内部控制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
疾控中心要在内控制度实施期间,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评价。首先,应该保障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与单位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以及控制的各个环节之间是否存在紧密的联系。其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应该同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相适应,应以事实为依据,如果不适应内部发展的现实所需,就会对内控制度的实行产生阻碍性;再次,评价内控制度的内容应该具有全面性,对于每一个控制的环节都应该具有相应的举措;最后,评价制度的实行是否同成本效益相符,应该兼顾起经济效益以及实施成本,确保两者之间的平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控制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于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内实行内控制度,能够确保整体经营目标的运营以及实现。在建立起科学的内控制度过程中,疾控中心能够获得经营管理的规范化,保障资产的安全,同时更能够获得准确有效的财务报告信息。一方面对于提升单位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迪庆藏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内控制度的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丹.内控制度在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商业经济,2013(13).
[2]王念南.云南省迪庆州民间组织的形成、发展及其治理对策[D].云南财经大学,2012.
[3]赵淑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3.
[4]和梦.碗里乾坤—迪庆藏族木碗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5.
[5]姜丽艳.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劳动就业服务可及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
[6]吉鹏宇.中国藏区长治久安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4.
17.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篇十七
为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特别是向不学习、不作为、不进取、不落实、不碰硬、不为民、不守纪等行为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发展环境,特制定本联系办法。
一、党员要实践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观点,提高做好群众及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识和工作意识。
二、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
三、在开展工作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要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提出的问题。
四、党总支部和党员要向上级真实反映群众的思想、困难和正当要求。
五、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办实事,关心群众疾苦。
六、党支部及党总支部要廉洁奉公,严于律已,从自身做起,带头保持勤政、廉政,不得以权谋私,搞特殊化。
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要实行下级对上级、群众对班子、党员对干部的监督制度。
八、党员在关键时刻打头阵,处处以榜样作用引信群众做好工作。
九、党员要结合民主生活会,定期向党总支部汇报联系群众情况。
18.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篇十八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措施,是一项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是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为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二、具体要求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三、主要方式
全局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每一位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 2 — 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深入基层调研。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支部书记每年要有不少于20天的时间,深入基层和企业一线调研,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调查研究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六)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检查与监督
(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由支部书记负责,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负责,督促检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抓好落实。
(二)每年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听取意见。对制度不落实、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检查、测评、整改情况要向群众进行通报。
19.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十九
1 政府管理制度的内涵
政府管理制度包括两个关键词,一是“政府管理”,二是“制度”。政府管理是指政府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行政权利,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考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过程和活动[1]。而制度一般意义上包括两个层面的理解。首先,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其次,从微观意义上来看,制度是指一种要求成员按照一定程序办事并要严格遵守的规则[2]。因此,综合“政府管理”的普遍意义和“制度”的微观意义,政府管理制度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更好的行使其职能,在社会管理中所制定的并要求成员严格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则的总称。
政府管理制度的内涵非常丰富,聚焦于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这一主题,可以从法律制度、财政制度和产业政策三个维度来对政府管理制度创新进行阐释。
2 政府管理制度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的实践来看,良好的政府管理制度应该要确保以下两点。第一,在资源配置方面,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起着引导和补充作用。第二,在创新主体方面,皆以企业为主体。而上海在管理创新方面与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科技创新参与者之间功能错位、重叠较为严重。例如,上海的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了技术创新主体,而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实力或缺少扶持,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因此,一个良好的政府管理制度应该使得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有一个兼具前瞻性和创业精神,并能提供一流服务的政府。具体来说,这个政府管理制度在其中应发挥以下作用:
一是引导。通过制定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发展规划,明确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前景,引导法律法规的构建和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分配[3]。
二是激励。通过政府的法律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鼓励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形成敢于冒险、大胆创新、容忍失败,并以创新为乐趣的良好氛围。
三是规范。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并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实现和国际标准的融合。
四是服务。通过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减少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效率,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的完善,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4]。
3 上海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5年5月,上海市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该“意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涉及面广。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构筑了较为全面的制度系统。第二,以指导性为主。具体的指导性和实施性的意见较多,但并非以法律制度形式确立。因此,软约束较多,硬性要求较少。第三,经验与探索并存。“意见”一方面是对上海近些年来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又有所突破,主题更宏大,视角也更广阔。
上海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过程中高度重视政府管理制度问题。“意见”中关于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性体制机制具体措施中的第一条就是“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第二,放宽新兴行业市场准入管制。这些意见在建立服务型政府、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政府管理制度在其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曾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科学技术进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地方来看,上海市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并研究起草了《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化,但从目前来看,上海科技创新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3.1.1 立法存在滞后
上海在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尚未出台针对新兴技术和产业调整的地方法律法规。上海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主要是为了规范和激励技术进步,但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还涉及到人力资源股权激励机制等其他方面。另外,对于出现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法律制度的规范还存在滞后。
3.1.2 规章制度有待上升为法律法规
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涉及到财政、税收、技术入股、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等问题,这些问题仅仅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意见来解决是不行的,因为其软约束较多,而硬要求较少,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规范性和普遍约束性来保证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规范各参与者的权责利。
3.2 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我国曾经规定科技三项经费要保持10%的比率增长,于2007年又提出财政科技的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但这些规定由于缺乏硬约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财政科技投入还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4]。
资料来源:2015上海统计年鉴。
从图1可以看出,从总量上来看,虽然上海财政科技支出近几年逐年在增长,但是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有下降的趋势,同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5]。
3.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资料来源:2015上海统计年鉴。
首先表现为财政资金对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的投入经费过少,而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投入相对过多。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2013年R&D经费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为16.33亿元,而应用研究投入为63.80亿元,几乎是基础研究投入的四倍。其次表现为直接的财政支出较多,间接的财政支出较少。过多的直接财政支出可能会削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容易产生替代市场的挤出效应,滋生寻租行为。最后表现为重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轻视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科技创新活动要想长出丰硕的“果实”,不仅是做好树苗的“栽培”(技术研发活动),还要重视果树的“授粉”(科技成果的转化),否则单是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效应并没有那么大。另外据美国德勤公司发布的2013年《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0强》报告显示,上海R&D投入总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企业R&D投入只有日本滋贺县(排名第一)的26.5%,这也反映出上海创新积极性和活跃性明显不高,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6]。
3.3 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上海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关系到其在世界产业分工的链条中能否占据高端位置,引领时代发展。上海在“加快建设科创中心相关的22条意见”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建设若干共性技术研发支撑平台。这些政策为上海的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但仍存在针对性不强、操作性略显不足等问题。
3.3.1 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上海的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总体来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但毕竟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尚未完全凸显,而传统产业由于“惯性”难以在短期内优化调整,另外发展新兴产业和重大战略项目也不意味着完全隔断与传统产业的联系。从目前加强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政策来看,对新兴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的方向尚不明确,以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界定还不够明朗。
3.3.2 产业组织政策调控滞后
从产业龙头企业角度来看,许多大企业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行业集中度有限,竞争比较混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市场的准入准出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大企业存在缺乏跟踪研究前沿技术等问题的同时,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也未能充分激发出来,其原因包括政策偏好、体制约束、融资困难等。在上海科技创新活动中,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对于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定位、财政资源分配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明确。
4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政府管理制度是科技创新发展制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各项制度创新的最终决定力量。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要在遵循创新规律的基础之上,对政府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和整合。
4.1 法律制度创新
4.1.1 颁布专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
鉴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对于国家创新型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上海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可以考虑出台专门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确立科技创新发展的法律地位,并从整体上规划上海新兴产业和技术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
4.1.2 完善科技创新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建议制定多维度的法律群,包括: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法律、规范政府R&D投入的法律、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法律、激励创新主体积极性的法律、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法律[7]。同时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进度的推进,不断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比如:明确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的商标侵权行为方式等。
4.2 财政制度创新
4.2.1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是一个宏大的主题,长期的工程,因此政府财政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对于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要加大,确保财政科技的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设立R&D预算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支出类科目,并理顺财政投入目标在计划、组织、激励和创新等方面的机制。
4.2.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方面,财政科技投入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并结合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实施,支撑起一大批前沿性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加强政府采购对新兴产业市场的引导作用。改进政府采购的评审方法,给予新兴产业新产品优先待遇,另外,可以提高创新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比例和中标率。
4.2.3 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支撑方式
首先,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支出形式,可以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基金等多元化手段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支持。其次,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对象,对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予以重点支持,可以极大的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引导作用。最后,完善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全面考核,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4.3 产业政策创新
4.3.1 制订上海新兴产业政策目录导向
新兴产业之间有着较强的互动效应,例如,新材料是新能源、航空航天、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基础材料,因此,新材料的技术创新意义就凸显了出来。制订上海新兴产业政策目录导向目标之一就是保持新兴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也即协调好新兴产业之间的发展比例,并用财政政策予以有效的引导,以形成新兴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局面。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就在于它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并且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互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融合,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配合[8]。这些经验值得上海学习借鉴。
4.3.2 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大力提倡发展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并非是否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没有必然的鸿沟,两者是相辅相成而不是替代关系。从政府管理角度来说,具体可以通过政策手段,鼓励新兴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进而实现产业链条的产品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动的良好局面;另外政府可以鼓励新兴产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比如将物联网、云平台应用于上海优势传统制造业(如船舶制造业),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工厂整体生产效率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保证。
4.3.3 强化产业组织政策创新
首先,科技创新活动要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就势必要让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因此,政府要大力扶持拥有核心技术链的新兴企业,让其做强做大,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其次,要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新兴产业。上海要激发整个市场的创新活力,就要保证在扶持资金、创业投资、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同等对待,甚至让其参与新兴产业政策的制定等。最后,鼓励并推进新兴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应该是市场行为,政府应该较少干预,但政府可以为新兴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从而保证企业交流渠道的通畅;推进制度规则的完善,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等。
摘要:政府管理制度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制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制度、财政制度、产业政策三个维度指出政府管理制度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存在滞后,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并从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包括颁布专门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政府管理制度,制度创新,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7.
[2]蔡声霞.政府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82-283.
[3]俞立平.金融支持、政府与企业投入对科技创新的贡献研究[J].科研管理,2015(3):57-63.
[4]朱迎春.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1(1):20-24.
[5]姚雯,刘传江.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J].财政研究,2010(2):50-52.
[6]罗月领,高希杰,何万篷.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体制机制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28-33.
[7]费艳颖,王越,刘琳琳.以法律促进科技创新: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99-303.
20.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 篇二十
关键词党员服务社;非在职党员;和谐
中图分类号D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100-01
2008年以来,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组织部把推进党员服务社建设作为开展“双促”主题活动的一项具体措施,探索建立非在职党员由所在党组织与党员服务社双重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做到以服务促管理、在服务中强化教育,引导非在职党员投身和谐油田建设,共创“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抓好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对于促进和保证油田大局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着先试点再推开的原则,局党委组织部选择包括孤岛社区朝阳五村等三个居民小区作为党员服务社的试点。
1强化服务职能,推进党员服务社正规化
为小区内非在职党员建立个人档案,发挥联系党员、凝聚党员的窗口和纽带作用。规范工作人员着装,统一穿着工作证、爱心红帽,严格遵守为退休党员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非在职党员服务。
2科学发展,非在职党员发挥余热,夕阳依旧火红
2009年1月9日上午,“老年党员义务巡逻队”在孤岛社区朝阳五村党员服务社正式成立,10命老党员成为义务巡逻队的第一批成员。他们每天不定时在小区内巡逻,有效地降低小区案发率,提升居民自我防范意识。老年巡逻队员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从建立到现在已半年了,他们从不怠慢,坚持巡逻,为小区安全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他们由原来的每周三巡逻改为天天巡逻,积极在小区里化解矛盾纠纷、监管街道交通、纠正不文明现象和制止各类偷盗行为,还义务宣传小区防盗知识,深受广大居民欢迎,受到领导和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教育室设有大背投彩电,CD机、公放、电脑等设备,全天候开放。在国家有大型活动(如十七大召开、国庆等)时,组织非在职党员集中收看实况转播。
组织老党员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讨论内容从社区发展到国家建设,从回顾过去到展望未来,相互学习,互相进步。老党员们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一定要认真学习科学实践,多参加党员服务社的各项活动,为社会的和谐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共同努力营造我们和谐温馨的家园。
文艺汇演是老党员们展示他们风采的舞台,建社以来,老党员们在社区、油田的各项演出、比赛中,积极参加,为人民群众带来他们的祝福。王福荣老人会唱歌,帮助服务社组建起了“夕阳红”合唱团,每周组织30多名热爱文化活动的老党员在党员服务社练歌,他们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通过一首首催人奋进的红色歌曲,优美的旋律,雄壮有力的歌声,感染者在场的每一位非在职党员,唱出了现代非在职党员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孤岛社区2008年庆国庆合唱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8年6月27日晚,朝阳五村党员服务社在小区举办了一场 “庆七一、迎奥运”专场文艺晚会。老党员们用精彩的表演、美妙的歌声表达了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抒发了喜迎奥运的豪迈情怀,吸引了小区里的近千名居民前来观看。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老党员积极投身到社区文明建设中来,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健身活动对老年人身体有益,为此,党员服务社成立了非在职党员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太极刀队,每周五下午在党员服务社看太极录像,并进行练习,丰富晚年生活,锻炼健康体魄。
党员服务社为丰富老党员们的文化生活,开展了非在职党员书画、剪纸艺术展,老人们争相向党员服务社捐赠家中珍藏的名家书画,更有老党员袁础、秦兆明和李兰君三位墨当场泼墨挥毫,为大家展示他们的书法艺术,许清秀女士向党员服务社捐赠自己亲手剪的剪纸,在黑白墨迹中独树一帜,焕发神采。
服务社每月组织看革命电影,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8月20日,15名非在职党员一起观看了电视叙事诗《雕塑*红布绳》,那一幕幕战井喷的场面,每一位亨利人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生死两忘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党员。
党员服务社组织工作人员带领非在职党员去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基地、华八井、天鹅湖和新世纪广场等地旅游参观,并随队带着护士保证老人们安全。老人们高兴地说“退休这些年就今天最开心也非常受教育,以后多组织这样类似的活动就好了。”
3加强关怀服务,使党员服务社成为非在职党员温馨快乐家园
对于家庭困难的老党员,服务社的工作人员定期对他们进行慰问。王福荣老人今年81岁,1947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友谊医院担任护士长,多次立功受奖,后来到孤岛疗养院工作,1985年离休。在2008年9月,她突然脑血栓住进了孤岛医院。当时全身不能动、浑身臃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是党员服务社的工作人员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并把八宝粥、牛奶、鸡蛋等慰问品送到她的病床前,询问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王福荣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并关心的询问了党员服务社的工作情况,连声感谢党,感谢服务社领导的关心。
新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党员服务社每到年底,都组织有书法特长的老党员写春联。到了过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挨家挨户的送到老党员家中。充满吉祥祝福的春联,既营造了红红火火的浓浓年尾,又拉近了党员服务社和小区居民和老党员的关系。
服务社现有登记在册的非在职党员201余名,自开办以来,认真做好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最突出的活动就是为老党员庆祝生日。每当此时,参加生日会的不只有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党员,还有慕名而来的新面孔。这个活动,增加了老人们对党员服务社的归属感,体会了家的温暖。
为纪念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朝阳五村党员服务社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活动,上门为老党员和党员病号提供量血压、检查身体及治疗活动,并为他们提供维修、打扫卫生服务。是老党员们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
4贴近需求,想非在职党员之所想,急非在职党员之所急
为方便老党员的日常生活,党员服务社建立了服务热线专线,当老党员家的水、电、气的供应,或出现问题时,打热线就会有专业人员上门服务,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服务社为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太好,以及子女不在身边等情况的老人建立爱心联系卡,定时向他们询问其生活状况。如果他们需要去医院或需要出门出门却有困难时,服务社的工作人员会及时帮助他们,送他们去医院,随时解决他们的困难。
5加大宣传,党员服务社深入人心
在小区内的宣传栏及时发布党员服务社信息,扩大党员服务社在小区内影响力,以便接纳更多非在职党员,并使在职党员和群众更加关注党员服务社,积极为党员服务社做贡献
作为老教师,老党员,蒋兰英同志多次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讲她入党前后对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忘我,使积极分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服务社的活动丰富多彩,为了加强外人对服务社的了解,每次组织老党员们大型活动时,尽量在油田新闻或在孤岛新闻,或者写成新闻发表在油田党建网、老年网、孤岛社区网等等。
6结束语
【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推荐阅读:
社区党员电化教育管理制度09-03
建立党员教育“红色讲堂”制度工作方案07-17
棠阴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汇报09-20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发布制度09-23
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看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的通知06-24
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11-07
党员寝室管理 制度08-03
党员星级管理制度09-25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10-26
增强党员意识教育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