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

2024-12-06

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 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努力克服经济社会转型和矛盾易发多发等各种困难,以“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统揽全局,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呼伦贝尔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335亿元,增长1.62倍。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12亿元,增长2.75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37.27亿元,增长1.39倍。地方财政总支出达到294.44亿元,增长2.1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8.3:46.3:35.4,工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达到113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实现四连增,达到1830万头只。工业迅猛发展,累计投资1762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836个,对GDP贡献率提高11.6个百分点,达到3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99亿元,增长1.48倍。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1430万人次和215亿元,均增长了3倍。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居全区第五位。单位GDP能耗下降3.79%,完成了节能节水减排任务。

——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投资960亿元,实施供水、供热、道路等项目1280个,建设房屋3442万平方米,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公路投资282亿元,新增7109公里,总里程达到20786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22,实现了嘎查村全部通公路,绥满国道阿荣旗—博克图—牙克石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铁路投资53.4亿元,新增185.4公里,滨洲铁路复线全线贯通,两伊铁路建成通车,阿扎铁路进展顺利。民航投资4.89亿元,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33条,跨入“百万空港”行列,满洲里机场改扩建全面完成,根河通用机场正式通航,通用机场群建设有序推进。电网投资88亿元,呼伦贝尔至辽宁500千伏直流送电通道和500千伏海北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城乡电网供电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水利投资37.8亿元,建成了1个水利枢纽和3个中型灌区,水库库容达到93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9.5万亩。工业园区投资95.3亿元,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加大改革力度,森工集团和地方林业六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和森工集团主辅分离基本完成。呼伦贝尔电网整体划转国家电网。财政、金融、农村牧区、文化、医药卫生和事业单位等改革不断深化。引进神华集团、中国黄金、同联制药、阜丰科技和大连万达等38家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整合了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成立了呼伦贝尔城市投资公司和水务投资公司。努力提升对俄蒙开放水平,蒙古国领事馆设立工作取得突破,海拉尔国际航空口岸落地签证业务获得批准。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通关能力提升到5000万吨和500万人次。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30亿美元。主动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累计引进国内(市外)资金244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非公经济长足发展,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持续加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累计发放资金10亿元。退耕300万亩,退牧3313万亩。投入6.9亿元,治理沙地452万亩,草原沙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造林577.4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8170万立方米,达到11.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1.3%,提高2个百分点。承办了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淘汰落后产能,关停14台小火电机组、12个小水泥厂、9个小煤矿和1家造纸企业。开展绿色、生态、和谐矿山建设,矿山企业保护生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增强。我市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低碳试点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0060元,年均增长14.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130元,年均增长16.7%。人均消费支出达到9733元,年均增长15.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2.13万元,年均增长16.5%。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6.3万辆,年均增长18%。保障性住房投资209.3亿元,开发1346万平方米,惠及26.27万户家庭,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加10平方米。城镇新增就业14.2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6.09万人,就业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累计支出保障金130亿元。城镇低保月标准累计提高196元,农村牧区低保年标准累计提高1580元。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实现30万人脱贫。累计为民办实事90件,呼伦贝尔爱心家园、海拉尔火车站和中心城区供水等一批重点公共公益工程投入使用,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社会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部完成,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创新型呼伦贝尔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五张文化名片”影响广泛,14个图书馆和42个博物馆免费开放,大型历史话剧《拓跋鲜卑》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承办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那达慕。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件、建议765件,政协委员提案1238件。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区整合,社区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恢复乡镇苏木建制27个,建设周转房5.8万平方米,改善了乡镇干部生活工作条件。畅通信访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累计化解积案2259件。圆满完成了维稳安保任务。国防和双拥工作成效突出,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平安呼伦贝尔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统计、审计、供销、质监、国土、物价、工商、人防、广播电视、气象、地震、残联、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和红十字会等工作都有新进展。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是全市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呼军警部队指战员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保护好这片绿色净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贫穷保护不了美丽,发展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二是必须坚持扩总量与调结构并重。没有足够的经济总量,就谈不上结构调整;没有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更不可能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扩大总量是当务之急,优化结构是长远之计。三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一定要牢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四是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没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就缺乏支撑;没有社会进步相适应,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我们必须做到经济与社会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回顾过去五年,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我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不优,一产不够强,二产不够大,三产层次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县域经济活力不足,缺少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基础设施瓶颈还没有根本解决,改善发展条件任重道远。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改善民生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社会建设仍然薄弱。影响我市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维护稳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作风不实、紧迫感不强和不廉洁、不作为、不敢担当、不负责任的现象,抓落实的本领和能力不足,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党的判断,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综合分析今后五年面临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小和发展不足这个基本市情没有变,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公共服务的期待没有变,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这个阶段性社会特征没有变,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全国全区一道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急迫而艰巨。我们一定要有形势逼人、寝食难安的紧迫感。同时,更要看到,国务院关于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西部大开发二期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二个十年规划、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发酵,我们多年奠定的基础更加坚实,各族干部群众盼发展、促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加之,我市资源丰富、区位独特、产业多元、后发优势明显。这些都将成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殚精竭虑,苦干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总体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投资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节水减排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稳定实现经济结构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一要扩总量。到2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突破2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占GDP比重接近50%。二要调结构。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做好煤炭和煤基精深加工,扩大电力规模,拉长有色金属链条,发展新型建材和绿色食品,形成集群联动发展格局;非资源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到年,非资源型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三要上台阶。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逐步下降,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行业竞争力和产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到2017年,打造煤电化和农畜产品加工2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形成1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核心经济开发区和3个产值超五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建成5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二)全力推进农牧林区繁荣发展。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为核心,努力推动我市由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转变。到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7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1800万头只,畜牧业占农牧业比重达到50%以上。

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水利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种养业内部结构调整。到2017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土地流转1000万亩,草牧场流转万亩,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以玉米、油料、肉、乳等产业为重点,延长产业链,提升农畜产品转化能力。扶持做大玉米深加工产业,统筹谋划大型肉类深加工龙头企业,研究整合乳品加工产业。重点支持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发展,到2017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加强基地建设,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向重点区域集中,土地草牧场流转向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和大型龙头企业集中。到2017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农畜产品加工形成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5%以上。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打响呼伦贝尔品牌。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完善公共服务,扶持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加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信息等公共服务水平,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优美、经济发展、生活舒适的新型农牧林区。

(三)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具有扩大投资和拉动消费的双重功能。到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社会结构实现由农村牧区社会向城市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加快呼伦贝尔中心城区建设。实施“东扩西优、南联北延”发展战略,扩大中心城区规模,统筹推进“一城三区一镇”一体化发展,率先将海拉尔打造成在蒙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中心城市。到2017年,人口规模达到4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31平方公里。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推进新区河西、河东和东山组团建设。打造新型城市综合体和产业集成地产。抓好海拉尔老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和供热、供电、小巷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伊敏河景观带、东山城市功能区、西山生态景观区和城北海拉尔河湿地等项目。实施城市出口畅通工程,建成城市外环路。打造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区。

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等区域中心城市要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出台人口向城区聚集政策,按照“自愿为主、来去自由”的原则,鼓励农牧民和林区群众在土地、草牧场和林地权属不变的前提下进城安居。推动森工、农垦和地方林业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加快城关镇和重点镇建设。规划先行,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到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以上。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区位优势,打造原生态多民俗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加快星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精品路线,加强宣传促销,促进草原森林和四季旅游均衡发展。规范经营秩序,强化执法检查和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依托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重点物流地区和物流港,培育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依托口岸城市和支线机场,发展国际物流和空港物流。抢抓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打造工业物流体系,提高物流业专业化水平。三要努力提升商贸业。引进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建设商业综合体,推动商贸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电子商务、设计研发等新兴业态,提升商贸业信息化水平。抓好粮食、蔬菜、肉乳等农畜产品的加工、仓储和流通。四要着力壮大金融业。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地方金融机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扶持本土企业上市。

(五)建设美丽呼伦贝尔。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完善我市森林、草原等专业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开发区域和开发强度,新上项目坚决做到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不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上,不符合空间布局规划的不上,真正实现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落实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退牧、天然林保护二期等重点工程。到2017年,全市可利用草原的20%实现禁牧、55%实现草畜平衡。坚持每年治沙100万亩。加大生态移民力度,建立生态无人区。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量化生态指标,面向社会公布,接受各界监督。加强动植物保护,严惩乱砍滥伐、毁林毁草开荒、河流污染等行为。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培育优质生态产品,逐步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六)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激发内力、增强活力的关键。

推动森工集团发展壮大,将其培育成林业、木材加工、旅游、矿业多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农垦集团,将其打造成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航母。全面启动地方林业改革,形成新的适应市场的体制机制。完善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运行机制。加快理顺中心城新区管理体制。健全城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整合旅游资源。支持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市与各旗市区财政体制。扶持小微企业和本土企业发展,重视本土企业的培育,建设民营企业服务平台,确保为非公经济平等配置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积极主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产业、基础设施和政策上对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支持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强化区域合作,放大政策效应。加快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政策和规划的争取,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和生态环保型项目。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新的突破。

(七)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加强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一要认清特色资源。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认清特色资源,选准区域特色,努力走特色鲜明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二要培育主导产业。突出差异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优势资源来确定主导产业,集中精力将主导产业培育成为立旗立市的大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搞配套、搞延伸、搞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三要抓住关键环节。各旗市区要选准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有选择地推进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商贸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各自发展模式。四要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和投资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要积极争跑,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五要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上级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各个领域,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公路重点推进新林北—扎兰屯—那吉屯高速公路、拉布达林—海拉尔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建设,建设里程1036公里,与自治区基本同步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铁路重点推进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满洲里—伊尔施等项目,新增里程930公里,运输能力达到2.3亿吨。民航重点推进扎兰屯支线机场和一批通用机场建设,启动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迁建前期工作,打造市域一小时航空圈。电网重点加快500千伏和220千伏主网架建设及城乡电网改造,推进电力二期外送项目。水利重点推进诺敏、晓奇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和尼尔基下游30万亩灌区建设。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达到200万亩。信息要提高通信、广电、计算机骨干网络的覆盖度,建立和完善云计算等各类信息服务应用平台。

(九)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收入倍增工程。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五年脱贫15万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到2017年,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增长。二是就业促进工程。坚持就业优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到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37万人以上。三是社会保障工程。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百姓安居工程。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五是“菜篮子”工程。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高本地蔬菜产量;建立外来蔬菜绿色通道,减少流通环节;加大冬季仓储物流基地和平价超市建设,平抑菜价。

(十)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确保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教育发展步伐,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促进均衡发展,普及规范国民教育,抓好校外教育,支持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提升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草原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蒙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注重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实现监督网全覆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实现旗市区综合性体育场馆全覆盖。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力度,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继续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巩固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

加快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公共事件。统筹推进计生、统计、人防、红十字会、广播电视、工商、质监、气象、地震、老龄、民族宗教、残联、档案史志等工作。

(十一)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自身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一要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严格规定重大事项决策、项目审批、资源配置等各项程序,完善政府采购的方案细则,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滋生。强化监察审计职能,坚决查办大案要案,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二要建设效率政府,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全面强化政府行政审批中心职责,减少审批事项,减化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流程,凡是属于市本级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都要在行政审批中心办结。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实行全程监督,对效率低下、久拖不决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三要建设法治政府,做到依法治市。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切实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四要建设责任政府,提高政府执行力。时刻牢记政府就是服务,权利就是责任,始终保持勤勉敬业的状态、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责,做到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让人民满意。

三、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统筹考虑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根据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8%。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节水减排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在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和抓落实上下功夫,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一)以项目和投资为重点,确保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实施市本级重点项目10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20%。

继续做大传统优势产业。煤炭行业重点推进大唐谢尔塔拉露天矿和新左旗白音查干煤田等项目建设,确保扎尼河露天矿投产达效,全年煤炭产量超过1亿吨。电力行业重点推进华电莫旗2_35万千瓦、华能牙克石2_20万千瓦和东海拉尔2_35万千瓦热电联产等项目,启动企业自备动力车间建设,电力装机达到840万千瓦。化工行业加快神华褐煤综合利用多联产升级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煤集团200万吨化肥等项目,争取神华陈旗10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一期100万吨达产达效,形成10万吨二甲醚和11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有色金属行业确保驰宏20万吨铅锌冶炼投产,开工建设中国黄金多金属矿分步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形成日处理10万吨矿石采选能力。加快蒙西、北疆等水泥项目建设,熟料产量达到720万吨。推进石油等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非资源型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开工建设同联集团扎兰屯100万吨玉米加工等项目,确保阜丰集团20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达产达效,玉米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装备制造业重点加快山东能源枣庄集团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生物制药业确保北方药业二期和鸿洋药业一期竣工投产,开工建设鸿洋药业二期和北方药业三期工程。推进风能、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启动云计算项目。

全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园区项目招商。做好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修编,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抓好土地运营和融资贷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服务能力,争取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完善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土地收储,加快伊敏煤电基地和扎兰屯岭东、阿荣旗建材、满西产业基地等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

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上级各项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完善融资担保,培育本土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二)以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农牧林区发展步伐。以农牧业产业化为引领,加大投入,调整结构,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林区经济发展。

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玉米、油料、肉、乳和林果等十大产业,重点在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和产品升级上下功夫。扶持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同联药业、阜丰科技、雀巢和中荣等龙头企业发展,以组建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为核心,在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上取得突破。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战略重组,培育加工、流通等大型龙头企业。

推进农牧业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基地,新建中荣万头肉牛育肥场等规模化标准养殖场100个,加快雀巢奶业基地建设,推进农区设施养殖基地建设,增加玉米、大豆、马铃薯等标准化种植基地,启动建设良种繁育基地。规范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农牧林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提高农区畜牧业占全市畜牧业比重,提高畜牧业占农牧业的比重。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要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为主,确保今年达到900万亩。加大林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改变产业单一局面。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流转土地550万亩、草牧场1100万亩。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增节水灌溉43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达到30万亩。做好“呼伦贝尔羊肉”等3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

加快新农牧林区建设。推进农牧林区水利、电网、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设施建设。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做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工作,改善农牧林区面貌。

(三)以旅游和物流为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持续做大旅游文化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搭建旅游投融资建设平台,市场化开发运作旅游景区。完成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蒙兀室韦·蒙古之源民族文化园、大兴安岭森林火车游等项目建设,提升景区建设水平。打造海拉尔—满洲里—阿尔山—柴河黄金旅游线路,推进森林深度游,开发冬季冰雪旅游,启动旅游服务驿站建设,促进草原森林旅游均衡发展。加快星级酒店和旅游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建立行业管理平台,强化行业培训和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均增长20%以上。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快物流业发展。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启动大型物流交易市场。确保牙克石大兴安国际物流园建材和商贸区投入使用。加快建设海拉尔中俄蒙国际物流园、扎兰屯岭东商贸物流园和阿荣旗中心物流园。建设海拉尔红星美凯龙城市商业综合体、满洲里国际木材交易市场。促进金融业发展。推动金融企业增设分支机构,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提升商贸业水平。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2个配送中心和100个村级连锁农家店。发展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网店快递、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四)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统筹抓好天然林保护二期、重点公益林保护和退牧还草二期工程,继续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各项政策。退牧还草415万亩、禁牧2850万亩、草畜平衡7500万亩,森林采伐量控制在110万立方米以下。完成100万亩沙区治理任务。继续开展绿色、生态、和谐矿山建设。推进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加强生态治理后期管护,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惩毁林毁草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提升土地优化利用率,拓展建设用地6000公顷,完成10万亩土地项目整治。完善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实施中心城区北出口绿化。开工建设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

(五)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建设。投资339亿元,建设房屋1350万平方米,实施给排水、供热、城镇道路等251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中心城新区河东组团城市设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中心城新区河东部分建设,开工建设伊敏河景观带,建成成吉思汗大街等14条道路,确保中心文化区“三馆一湖”投入使用。建成中心城东出口和西出口道路。加快城市环路建设,建成中心城区西环路。理顺呼伦贝尔中心城新区管理体制。加大东山组团、满洲里、扎兰屯、牙克石、阿荣旗等新区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投资55亿元,重点推进国道那吉屯—尼尔基、省道金边壕—大兴等13条公路建设。铁路投资60亿元,重点实施阿荣旗—莫旗铁路、海拉尔—拉布达林—黑山头铁路、满洲里—伊尔施铁路和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等10个项目。民航投资2亿元,开工建设扎兰屯支线机场和新右旗、莫旗通用机场,组建呼伦贝尔通用航空公司。积极开辟境内外旅游航线。水利投资15亿元以上,确保扬旗山水库蓄水,开工建设扎敦等水利枢纽和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30万亩灌区,推进晓奇、诺敏水利枢纽前期工作。电网投资18亿元,开工扎兰屯500千伏变电站工程,推进33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加快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和数字城市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六)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为重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支持森工、农垦等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地方林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规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征缴和国有资产运营行为。做好事业单位改革机构分类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新农合市级统筹管理,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完善市与各旗市区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等各项财政管理改革。

加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上的对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争取将我市设立为国家开发开放与保护生态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支持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做好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启动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规划和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大口岸、对外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中俄蒙经贸文化合作。推进诺永达拉果铅锌矿和别列佐夫铁矿等境外项目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口岸过货量保持稳定增长。

优化发展环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大型基地搞配套,非公经济占GDP比重保持在50%以上。

(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更要全方位关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解决好供热、供水、供电、供气等生活保障问题。妥善安排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统筹抓好粮食销售、牲畜出栏、蔬菜供应和物价稳定等事关群众收入的问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老城区要继续推进亮化、绿化、美化和小巷治理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新区要重视做好居民出行、购物、上学、就医等配套工作,加快完善功能。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海拉尔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幼儿园和风雨场馆建设,做好校车的安全运营与管理。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启动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和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改造等项目。推进医改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卫生信息化工程,完成呼伦贝尔市卫生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建设,建成覆盖全市的120医疗急救指挥系统。扶持蒙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健康水平。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做好残疾人和老龄工作。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统筹抓好人口与计生、统计、审计、人才、气象、广播电视、人防、质监、地震和档案史志等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区建设,实施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化、常态化,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矛盾化解在源头,确保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推进国防动员和军警民边防体系建设,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各项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2.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 篇二

一、呼伦贝尔市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 机构设置及队伍建设情况

只伦贝尔市共有各级农技推广机构288个。其中:市本级10个, 旗县级90个, 乡镇苏木级188个。全市共有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2737人, 编制内人员数2491人, 实有人数2774人。其中:从事种植业757人, 占总数的27.3%, 从事畜牧兽医1259人, 占45.4%, 从事其他758人, 占总数的27.3%。本科及以上学历910人, 占总数的32.8%, 大专学历1422人, 占总数的51.3%, 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442人, 占总数15.9%。高级职称241人, 占总数的8.7%, 中级职称1057人, 占总数的38.1%, 初级职称及以下1476人, 占总数的53.2%。

2. 服务情况

撤乡并镇改革, 使乡镇行政区域面积扩大, 2014年, 我市总播面积为2650万亩, 按全市种植业推广技术人员757人计算, 每个农技人员的指导服务面积为3.5万亩;全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技术人员1249人, 如果按照2014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1955万头只计算, 每个科技人员为养殖户进行科学饲养指导服务的牲畜数量也在1.56万头只以上。所以说, 现有的机构、人员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内政发[2008]3号) 及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相关文件出台, 极大地调动了呼伦贝尔市广大农牧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推动了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牧业科技人员获得各级科技奖项共计45项, 取得科研成果70余项。推广普及农牧业实用新技术320余项, 实用增产技术推广面积1900万亩, 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0.5%, 良种覆盖率达到98%, 辐射带动农牧民25.5万人。2012~2014年呼伦贝尔市连续三年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的荣誉称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体制不顺

乡镇农技推广中心 (站) 绝大多数由乡 (镇) 政府管理, 旗 (市、区) 农业行政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 体制不顺, 业务多头管理, 造成农技推广工作管理脱节, 乡镇其他工作占用农技人员大量时间, 影响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导致旗、乡两级业务断链, 新品种, 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

2. 经费投入不足, 工作手段落后

目前, 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绝大多数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只能保证人员工资部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过几次机构合并, 资产大量流失, 现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必需的信息传递、检验检测设备、办公用房和下乡交通工具得不到保障, 没有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 特别是单位的日常推广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

3.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结构不合理。目前,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多由农技、农机、水产等合并组成, 一些不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占用了农技人员的岗位, 非专业人员过多;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 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三是运行机制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 存在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

4. 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 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与农技推广的现代化要求不适应, 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其次, 技术推广人员及管理者观念陈旧, 普遍缺少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精神, 工作上易受某种短期行为的驱使, 推广工作的重点频繁变动。

四、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议

1. 高度重视, 提高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明显提高,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依赖明显增强。决不能因为农业占GDP比重下降而忽视农业和农技推广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把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摆上议事日程, 按照规定建设好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2. 强化国家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职能

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 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因此,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必须有利于公益性职能的开展为主要目标。公益性农技服务逐步实现“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目标。

3. 完善管理制度, 创新运行机制

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是农技推广系统为实现工作目标而采取的运行管理方式。其主要表现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行。运行机制创新是增强农技推广活力的基本保证, 是重塑农技推广队伍形象的重要手段, 也是防止向旧体制回归的重要措施。应抓住机遇, 积极推动运行机制创新, 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恢复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众形象行业社会地位。

(1) 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要研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方式, 科学设岗、竞聘上岗、能进能出, 逐步实现农技人员的资格准入。

(2) 建立推广责任制度。根据政府推广目标和农民技术需求, 明确推广机构和各类农技人员的责任, 不仅将推广工作的内容落实到岗位责任中, 还要将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布, 使职责的履行情况可以进行核查和监督。

(3) 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这是运行机制的核心, 因为考评的内容、标准具有导向性。要明确服务内容, 量化考核指标, 实行工作日志, 建立由服务对象、服务区域乡镇政府和主管部门三方参与的考评机制, 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解聘续聘等挂钩。

(5) 创新推广方式。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目标、农民需求、种养种类和方式等, 不断创新推广的方式方法。

4. 增加一般性预算投入, 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基本经费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增加农技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要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 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 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条件, 着力解决好农技推广机构需要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和试验示范场所等问题。要建立和稳定农业科技发展专项基金, 用于发展农业科技推广项目。

摘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保证。文章在总结呼伦贝尔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呼伦贝尔地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途径和措施。

3.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流动儿童 健康服务 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201-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乡、省际之间,由于中国现实执行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制约,流动儿童的健康服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流动儿童的健康保障问题日益显现。对于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流动儿童,他们的保健以及健康服务需求状况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1,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市北三区流动儿童,纳入标准为:(1)儿童与父母皆非齐齐哈尔市户口。 (2)父母在齐齐哈尔市居住3月以上。满足以上标准的婴幼儿童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1.2 研究方法

该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原则,1∶1对照研究方法,按与流动儿童同性别、同年龄,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以北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地点,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开展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被调查者选取孩子的主要监护人。

1.3 研究内容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居住时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对收费保健服务的经济承受能力、儿童的定期体检情况、营养性疾病、五官保健、意外伤害等儿童保健内容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由该课题工作人员经Epidata数据库录入、核对,并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流动儿童家庭基本情况

将调查人群按户籍、年龄、性别等信息进行配比,结果显示年龄分布平均,男女性别比较合理,为1∶1.2。齐齐哈尔市儿童父母的文化以大专和大学及以上为主,而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以初中和小学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流动儿童父母多以打工及个体经营为主,其中约有28%的流动儿童母亲为待业状态;而齐齐哈尔市本地儿童父母多为有固定职业,涵盖科教文卫等行业。齐齐哈尔市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家庭月收入集中在1000~4000元之间,分别占57.0%和75.2%;4000~8000元之间,分别占31%和15%;8000元以上,分别占12%和9.8%。

2.2 儿童健康状况

(1)预防接种情况。

在对调查对象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本市儿童与流动儿童“五苗”(乙肝、卡介苗、百白破、脊灰、麻疹)接种率均在90%以上,两类群体接种率无统计学差异。

(2)定期体检。

按卫生部要求,城市儿童在1岁内应完成4次健康检查,1~3岁应每半年检查1次,即通俗所说的“4·2·1”。齐齐哈尔市儿童完成“4·2·1”定期体格检查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但是比例均较低,仅为42%和19%。

(3)生长发育评价。

本市儿童体重、身高超过第50百分位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低于第10百分位比例高于本市儿童。流动儿童体重在第25~50百分位比例多于本市儿童。

(4)营养性疾病检出率。

本地儿童营养不良、肥胖及贫血的患病率高于流动儿童;而流动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高于本地儿童。

(5)0~3岁婴幼儿童常患病情况。

本地儿童及流动儿童常患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和肺炎等疾病。本地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比例比本地儿童高,而流动儿童患消化系统疾病的比例高于本地儿童。

(6)本地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和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于流动儿童;本地及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危险疾病症状的知晓率均较低;本地儿童家长对儿童辅食的添加及营养剂补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流动儿童家长。

3 讨论

在该次调查研究中发现,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健康服务状况存在差异。流动儿童父母对儿童定期体检等内容的知晓率及实施情况较差,明显低于本地儿童,通常只有孩子发生严重疾病才就医治疗,缺少预防保健意识,不能良好的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儿童定期体检的意义就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使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本地儿童的体格发育相对流动儿童体重、身高超过第50百分位的比例比流动儿童高,而低于第10百分位者比流动儿童低。流动儿童患有多种营养性疾病的情况,卫生服务部门应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健康服务策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婴幼儿保健的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类常见病开展防治讲座等。由于流动家庭多子女的比例较高,并且流动儿童家长的整体素质偏低[3],缺乏保健知识和意识,工作时间不固定,很难保证孩子接受合理的饮食及预防保健服务。针对以上情况,公共卫生服务应适时调整健康服务策略,有目的性开展对流动儿童的健康服务计划,增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保障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公平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晶,马进,方秉华,等.0~3岁流动儿童保健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7,36 (22):5091-5094.

[2]杨俊莹.567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4): 452-453.

4.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 篇四

20100410

冯琪

一、草原退化现状:

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我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聪明的人们对它的发现不止于景色,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草原和林区财富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开采给这个城市带来G D P蛋糕的同时,牧民们也坚信工业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要摆脱贫困还是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从海拉尔到满洲里,不足300公里的路程,路旁的草原被三条沙带隔开。在公路旁的草原上记者经常看到上千只的羊群和牛群,有些牧户家的羊群甚至达到了2000只以上。一些私营业主租用草场放牧。

牧羊人乌日木勒看护着1200多只羊和200多只牛。他说,这些羊和牛是满洲里人的,租用了当地牧民的1万多亩草场,按照当地的规定放牧标准,这一羊群远远超载了。

陈巴尔虎旗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露天煤矿附近,已经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当地居民介绍,为了保护草原,宝日希勒镇所辖草原已经禁牧多年。可是,没有牧民过度放牧的草原却饱受当地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污染。

宝日希勒镇现有煤矿企业六家,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开采量。马上要上马的国华电厂和投产的生产化肥的金新化工都是高污染企业。

二、原因分析:

工业污染现在已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工会主席张殿成介绍说,“到去年底普查的结果是,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483万公顷,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近一半,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陈巴尔虎旗完工镇199万亩草原已经全部沙化。近5年间,仅新巴尔虎左旗和陈巴尔虎旗完工镇就有200多牧民因沙埋房屋而被迫搬迁。造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牧区四旗、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境内。”张殿成主席称,因为草原沙化沙尘暴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并且给铁路、公路安全运营带来了隐患,铁路部门每年都要拿出近百万元进行清沙护路,区域内301国道经常因流沙影响而阻断交通。

该市林业局提供给我的资料总结了草原沙化的具体原因:呼伦贝尔草原土层厚度很浅,一般在10至50厘米,表土层一旦遭到破坏,沉积沙层就会裸露,造成土地沙化,在风力作用下,加速扩展;近年来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也是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由于呼伦贝尔草原矿产资源丰富,开矿和矿产勘探造成草原退化现象非常严重;此外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等也是造成草原退化因素。

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矿业开发“突飞猛进”

“森林采伐面积减小了,现在地下的矿产成了林区的财富,下一步可能要改行当矿工了。”一位林业工人戏言。

据了解,大兴安岭林区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主要有铅、锌、银、钼、铜、铁、铀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莹石、大理石、硅石等。

“林区矿产资源被私采滥挖现象由来已久,北部的额尔古纳河两岸上世纪先后出现各种矿产开发小企业几十家,有的根本没有任何手续,有手续的越界开采现象时有发生,给林区生态造成了很大危机。现在经过地方政府治理,还有几家因采矿权期限未到,仍在开采。”石玉峰称。

大兴安岭林区维系着中国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生命线,虽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不适于大规模的矿产开发。

“林区采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林区工人的生活状况。”林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很无奈地告诉我。

除了有色金属资源,呼伦贝尔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000亿吨以上。所产煤炭主要是褐煤,这种煤燃烧热值在3500至4300大卡之间,对于取暖、发电来说并不是最适用,而对于发展煤化工来说是比较好的材料。

近几年,国内实力雄厚的能源集团纷纷进驻呼伦贝尔市,开采煤矿和兴建化工企业。

呼伦贝尔市市长罗志虎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介绍,呼伦贝尔2009年全年财政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10.2%,而煤炭化工两项财政收入占1/4左右。

煤炭和化工工业的迅速扩张,使呼伦贝尔市G D P增速迅猛,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0亿元,增长17.1%。可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上的居民并没有因此而庆幸,他们很担心:煤矿逐年开采,化工企业的陆续上马,草原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三、两难之困:

“对挖煤破坏的草原是做了植被,但是恢复效果很难令人满意。都是面子上的事,你看看露天煤矿的大坑,怎么能做植被?”当地一位牧民感叹。

当地居民所担心的是,这些工矿企业对草原生态的污染程度到底有多少,尚无详实的数据可查。

即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大草原和森林保护,但是很多专家和当地居民对呼伦贝尔的煤炭工业开发现状表示担忧,“呼伦贝尔有独特的草原和森林资源,有国内最大的草原和林区,是中国东北和华北的生态屏障,如果大规模地开发矿业,给呼伦贝尔带来污染的话,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采矿业不断探矿也给当地居民留下很多隐患,在巴尔虎新右旗甲查矿区就有1600多个探槽,使大片草原遭到破坏。探井的废液都存放在废液坑内,基本未采取治理措施,将来很难恢复植被。

由于呼伦贝尔草原采矿区潜水位较低,塌陷区的主要危害是对地表生态和植被的破坏。神宝公司对露天矿排土场的植被绿化下了很大的功夫。“对挖煤破坏的草原是做了植被,但是因为草原上的草的特定生长环境,恢复效果很难令人满意。都是面子上的事,你看看露天煤矿的大坑,怎么能做植被?”当地一位牧民感叹。

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在国内业界已成为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一种观点强烈反对在草原和林区办工厂、开矿山,因为这势必会带来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得不偿失,持这种观点的以专家学者和当地百姓为主;另一种观点则来自当地的不少干部,他们希望工业化能来得更早些,以改变牧区和林区贫困的现状。

大部分牧民坚信矿产和化工企业是让草原沙化的元凶,地下矿藏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大兴安岭的森林过量采伐、大树减少,致使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它们为草原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可预见的后果。

旅游资源的开发则看上去是政府和牧民双赢的结果。而草原的最终利用模式,选择现代化的、创造巨大财富的工业化但又破坏了环境的生活,还是选择保持了千年的、田园牧歌式的低生产率的生活?或者主要用于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这也在不断的争论中,没有答案。

这些问题是呼伦贝尔的问题,也是内蒙古所有草原面临的问题。在这样不停的博弈中,草场继续退化,沙地依然蔓延。

很多接受采访的牧民担心,呼伦贝尔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草原的污染日益严重,草原逐渐退化已成定局,如何向子孙后代交代?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像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四、政府的环保救赎:

呼伦贝尔“用1%的土地,释放99%的森林草原生态;用仅占国土面积0.5%的工业园区承载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国内很多大型的能源集团神华、华能、大唐、鲁能先后来到该市,开采煤炭资源,这些企业对草原植被破坏后做了及时的修复,并没有遍地开花。”

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地区一直以农牧业为主,出现了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草地的现象,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保护草原的重要性,但是,草原沙化治理和草原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维系,一个一直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加速工业化进程成为当地政府认为转变观念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近几年的煤矿和化工企业崛起,给当地保护草原带来很大压力。

2009年,呼伦贝尔市政府落实“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加大治沙力度,将草原沙区治理列为全市公共公益项目一号项目,投入资金1.5亿元,治理沙地100万亩。“仅去年一年,就出动治沙人员15万人次,播种固沙灌草种子440万斤”,曲香芝称。

为了防止草原沙化,该市对海拉尔区、新巴尔虎左旗等六旗县区内进行封禁保护,全面实行休牧、禁牧措施,并对沙化严重无法居住的牧民实行整体搬迁。

面对严峻形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呼伦贝尔退化沙化草原进行治理。实施了“呼伦贝尔天然草原保护恢复与建设工程”、“呼伦贝尔沙地防沙治沙建设工程”和“呼伦贝尔草原保护水利建设工程”等草原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标的不清,重治轻防。对草原沙漠化总体情况和类型、分布范围、环境背景仍不明确,指导沙漠化防治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不足。对于各类沙丘给予的关注比较多,但是从宏观上和整体上对于更大面积的、总体完好但沙漠化危险性很高的土地所采取的沙漠化预防措施相对不足。

二、是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随意性较强。过去由于重视不够、对潜在危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定位不清,导致沙漠化防治政策的制定缺乏长远考虑,草原保护与利用的政策不稳定。

三、是条块分割、统筹协作力度不够。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导致对于同一片草原或者同一个草原区域生态系统,按照草原、林业、水利、交通、国土资源、环保、气象等行业,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分割缺乏协调导致对草原的管理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性的自然需求难以吻合。

四、是对游牧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够。套用农区土地包产到户,将草场承包到户单独经营的做法,使得各家各户的小块草场遭受持续放牧的压力,得不到喘息休养的机会。

草原利用方式亟待调整:

针对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存在的问题,须及时调整草原利用方式,减轻草原利用压力,以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防止大规模草原退化、沙漠化生态灾难的发生。

首先,应改革现行草原经营管理体制。在全球变暖、气候干旱化加剧的背景下,目前在呼伦贝尔草原实行的“草畜双承包”经营管理体制暴露出与草原生态规律不相适应的缺陷。一是放弃了传统的大规模游动放牧积极主动的草原保护型利用方式,通过将草场划分、承包给牧户并推行定居放牧,使传统游牧方式长期积累的一整套知识经验及做法失去了生存空间和用武之地,草原生态系统也因此失去了长期以来的忠实伙伴及其全天候、全方位、体贴入微的关照。二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极大地增加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负担。空间上,将草原利用压力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草原上;时间上,由于每家草场资源有限,各户为了增加牲畜饲养量,只能加大草场利用效率,不分季节地加快在狭小范围内的“游牧”频率。三是直接在承包草场定居和开垦饲料地等进一步农耕化的改造,透支草原营养、促进草原风蚀沙漠化,加速了对草原生态系统及环境的破坏。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得缺乏补给的地下水位加速下降、草原植被水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加剧。因此须尽快对草原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其次,建设游牧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新牧区。游牧文化是蒙古高原上历代游牧人群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中总结经验得来的对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域独特的人文归纳,是草原地带人群和环境长期作用、相互选择并确定下来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游牧文化在自然生态保护和持续利用方面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重新确立呼伦贝尔草原游牧文化的主导地位,从游牧文化汲取经验,可以为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作出贡献,也应成为草原沙漠化防治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基础。

最后,发展具有呼伦贝尔草原特色的沙产业。与我国其他沙区大规模的沙漠、沙地不同,呼伦贝尔沙地规模小、气候寒冷,主要为半湿润、半干旱的沙质草原。这就决定了在呼伦贝尔发展沙产业不能照搬西部干旱区的做法,而应从本地实际出发,走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沙产业发展之路。

呼伦贝尔草原大部分都是潜在的沙漠化地区,草原水热条件差,降水量少,干旱多风,土层薄弱,土壤下面是几十米至几百米的极厚沙层,脆弱的草原植被一经破坏,很快形成当前技术条件下仍难以控制的风蚀坑和风蚀沙地。鉴于此种情况,只能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因此,呼伦贝尔的沙产业可以涵盖整个沙质草原区的牧业生产、游牧文化和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各方面。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与缓解生态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关的各种经营活动,鼓励开展符合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传统、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经济建设,拓宽环境治理渠道,使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经济活动成为改善沙区生态状况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所有拟引入沙质草原区的经济活动都应当纳入统一的生态评估、审核与监督体制内,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以及不适当工程活动等造成意想不到的生态破坏等严重后果。

5.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 篇五

尊敬的各位校长:

为了更好的为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校长服务,使我市校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开展本次问卷调查,向您征询意见和建议。请各位中小学校长认真负责地填写问卷,本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填写。

真诚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2010年11月18日

()

1、您的性别: A 男B女

()

2、您的年龄:

A 30岁以下B 31-35岁C 36-40岁D 41-45岁

E 46-50岁F 51-55岁G 56-60岁H 60岁以上

()

3、您所在学校是: A 小学B 初中C完全中学

()

4、您所在学校位于:A 城区B 城镇C农村

()

5、您的最后学历是:A 中专B 大专C 本科D硕士研究生E 博士研究生()

6、您的职称是:

A 小学一级 B小学高级 C 小学中学高级(小中高)

D 中学二级 E中学一级 D 中学高级 E 无职称

()

7、您现任职务是:

A 校长 B 书记 C 教学副校长 D 德育副校长E 总务/行政副校长F 科研副校长()

8、您担任本职务的年限是:

A 3年以下B 4-6年C 7-9年D 10-12年E 13年以上

()

9、您目前是否兼课?

A 是,平均每周课时数_________节B 否

()

10、当接到参加校长培训的通知时,您的心情是:

A高兴,因为正想通过培训使自己得到提高

B烦恼,因为忙的要命,没有时间去参加培训

C无所谓,反正去参加培训也是走形式

D既高兴又烦恼,高兴是因为有机会外出考察,烦恼是因为还得听课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

11、您参加校长培训是否需要自己交费: A 需要B 不需要

()

12、您认为校长培训经费应该由谁支付:

A中央财政B 地方政C校长所在学校

D校长个人E各方均摊F其他(请写具体)

如果您选择各方均摊,您认为校长个人应承担的份额应为%

()

13、近五年,您参加的校长培训安排是:

A 脱产B 不脱产C既有脱产,也有不脱产

()

14、您希望校长培训安排是:A 脱产B 不脱产C 无所谓

()

15、您参加的校长培训一般是安排在:

A 寒暑假B平时C双休日D节假日与平时都有

()

16、您希望校长的培训时间安排是在:

A 寒暑假B平时C双休日D部分节假日部分平时E无所谓

()

17、您认为每次培训的时间长度比较合适的是:

A 2-3天B 4-5天C 两周D 一个月E 两个月G其他()

18、“十一五”期间,您接受过的培训有:(可多选)

A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B 在职校长提高培训

C 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D 专项、专题培训

E 没有接受过以上各类培训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

()

19、您接受过的培训方式中,您认为有效的是:(最多选三项)

A课堂面授B挂职锻炼C网络培训D论坛研讨

E课题研究F参观考察G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

()20、您参加校长培训的目的是希望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可多选)

A 个人综合水平B学校管理水平C 学术能力D 办学经验

E 教育政策法规F 教育改革新理念G 社会关系H 其他

()

21、您认为影响校长参加培训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

A 上级领导不支持B 课程缺乏吸引力C 工作太忙没时间

D 没有约束机制E 所学内容难于应用实际F 培训经费缺乏

()

22、您参加校长培训的动因是什么?(可多选)

A 上级行政命令B 为尽快适应工作C 评优评先

D 取得证书E 外出考察开阔视野F 学习新知识,更新理念

()

23、您认为校长培训以哪种方式考核比较好?(可多选)

A 笔试B 论文加答辩C 撰写学校发展规划D 跟踪考察

()

24、您认为采取怎样的策略来解决中小学校长工学矛盾问题?(可多选)

A 列出培训菜单供校长选择B 给出研修课题在校内完成自我培训

C 分层分类培训D 其他

()

25、您认为承担校长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可多选)

A 较高的学历B渊博的理论知识C丰富的实践经验

D 高水平的授课能力E热情的服务态度

()

26、您认为合格的校长培训机构在硬件设施上应该具备(可多选,限选3项):

A普通教室数量够用B功能教室齐全C多媒体设备完善

D图书馆藏书丰富E阅览室方便使用F食宿条件良好

G培训实践基地(如挂职学校、参观学校)H其他(请写具体)

()

27、您认为一个合格的培训机构的软件应该具备(可多选,限选3项):

A专职教师数量充足B专职教师教学水平高

C兼职教师数量充足D兼职教师专业结构合理

E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水平高F有较强的培训课程自主开发能力

G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H有完整的培训各环节组织管理制度

I其他(请写具体)

()

28、您认为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可多选)

A 教学方法单调B管理不完善C师资水平不高D服务意识薄弱E教学设备太差()

29、您认为培训机构应在哪些方面改进?(可多选)

A提高师资力量B改善培训环境C转变培训思路

D开发引进先进的课程教材E加强硬件设备

()30、您对所参加过的培训总体印象是:

A 很满意B 比较满意C不太满意D 很不满意

()

31、您希望“十二五”校长培训应开设的培训课程有:(可多选)

A 教育政策法规及学校安全B 前沿管理理论C 教育科研方法

D 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指导E 教育形势分析F 学校管理专题

G 教师专业发展H 心理健康教育I课堂教学诊断

J教学评价K 科学人文素养L德育指导

M 其他

()

32、您认为校长培训项目的质量取决于哪些因素?(可多选,限选3项)

A是否把握培训需求B培训目标是否明确

C课程设置是否合理D培训资源是否合理开发

E 培训方式是否切当F教师能否有针对性地教学

G其他(请写具体)

()

33、在外出考察中,您最主要的目的是:

A学习解决某一问题的具体方法B借鉴他人办学经验C拓展信息来源

D参观游览E扩大人际交往范围F其他

()

34、您是否有下列国外经历:(可多选)

A学历学习B进修C访学D讲学E参加学术会议

F参加博览会(展览会)G参观、考察H商务洽谈I否

()

35、对中小学校长来说,您认为培训的最主要内容应是:

A学习经验B了解政策C学习系统理论D研究校本问题E其他_____________()

36、根据您了解的情况,您认为对大多数中小学校长来说,校长培训:

A根本没必要,完全是浪费时间B可有可无

C是必要的,但目前的培训实效性不强

D非常必要,因为确实对校长的工作发挥了作用E其他_______________

()

37、近五年您参加的校长培训中,有网络培训吗?A 有B 没有

()

38、您认为网络培训总体效果:A较好B一般C较差

()

39、您希望未来的校长培训中增加或加强网络培训吗?

A希望B 不希望C无所谓

()40、如果未来校长培训中安排网络培训,您认为应占培训总课时的%

()

41、您参加的校长培训是否进行过培训需求调查?

A 每次都有B 偶尔有C 没有

()

42、您参加的校长培训是否做过培训效果评价?

A 每次都有B 偶尔有C 没有

如果选“没有”,请跳过43题,直接做44题。

()

43、您参加的培训,是谁进行的培训效果评价?(可多选)

A 培训委托单位B培训承办单位C上级主管单位

D社会机构E学员F不清楚H其他(请写具体)

()

44、您认为校长培训效果评价主体应该是(可多选,限选3项):

A 培训委托单位B培训承办单位C上级主管单位

D社会评估机构E学员F不清楚

H其他(请写具体)

()

45、您参加培训过程中,如果组织者要求您填写对任课教师或培训环节的评价表,您会:

A认真填写B应付了事C不予理睬

()

46、您参加的校长培训与您的考核和晋升有关系吗?

A有很大关系B有一定关系C没关系

()

47、您希望参加的校长培训与您的考核和晋升有关系吗?

A希望有很大关系B希望有一定关系C希望没关系D无所谓

48、为保证校长的培训权利,请您提出最迫切解决的三个问题或三条建议。

6.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 篇六

2016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2.24亿元,同比增长56.01%。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37.90%。

(一)邮政普遍服务业务

函件业务持续下滑。全市函件业务量完成99.43万件,同比下降34.41%。

包裹业务同比下降。全市包裹业务量完成3.71万件,同比下降70.94%。

报纸业务小幅下降。全市订销报纸业务完成3097.57万份,同比下降6.58%。

报刊业务小幅下降。全市订销报刊业务完成86.68万份,同比下降8.86%。汇兑业务大幅下降。全市汇兑业务完成20.98万笔,同比下降43.20%。

(二)快递业务

快递业务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08.22万件,同比增长153.67%;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144.71%。

同城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32.62万件,同比增长128.97%;实现业务收入0.04亿元,同比增长167.33%。

异地快递业务增势稳定。全年异地快递业务量完成475.41万件,同比增长155.72%;实现业务收入0.90亿元,同比增长154.98%。

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小幅上升。全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完成0.18万件,同比下降4.17%;实现业务收入0.01亿元,同比增长5.50%。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占全部比例分别为6.42%、93.55%和0.04%,业务收入占全部比例分别为3.07%、77.99%和0.52%。

一、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机构设备

全行业拥有各类营业网点538处,比上年末增长38.30%; 全行业拥有各类汽车557辆,比上年末增长24.05%,其中快递行业拥有各类汽车352辆,比上年末增长40.24%。快递服务企业拥有电动三轮车554辆,比上年末增长60.58%;计算机470台,比上年末增长34.29%;手持终端715台,比上年末增长44.74%。

(二)通信网路

全市邮政邮路总条数96条,比上年末增长4%;邮路总长度(单程)2.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32%。

(三)服务能力

7.呼伦贝尔市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幼儿教师,艺术素质,艺术课程,高职高专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主要为音乐和美术。前者包括律动、舞蹈、打击乐器、唱歌、音乐欣赏等, 后者包括绘画、手工、美术作品欣赏等。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目的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幼儿管理与教学基本知识技能, 具备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 胜任幼儿教育、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工作者。为了更深入了解当前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艺术素质有怎样需求以及幼儿园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有怎样的期望, 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齐齐哈尔市65447部队幼儿园、市委幼儿园、车辆厂一园、车辆厂三园、七色光幼儿园、和平厂幼儿园、邮政幼儿园、讷河市实验幼儿园、红岸幼儿园、齐齐哈尔第一幼儿园、齐齐哈尔第二幼儿园、齐齐哈尔金钥匙幼儿园、齐齐哈尔大民中心幼儿园、童心乐幼儿、民意幼儿园、智慧星幼儿园、宝宝乐幼儿园、福娃幼儿园、齐齐哈尔203部队幼儿园等不同层次幼儿园的180名园长、业务主任、教师和艺术课程骨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回收178份, 回收率为98%。问卷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两部分, 前者侧重了解新《纲要》的贯彻对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新要求, 后者侧重了解幼儿园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有怎样的建议。同时, 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园长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其反应的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二、调查的内容、结果与思考

1.对入职新教师的总体艺术素质认可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 61.24%幼儿教师选择基本能适应幼儿园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 25.28%选择能较好地适应幼儿园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 11.24%选择不能很好适应, 2.25%选择不能适应。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全市幼儿教师教育质量比较高, 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基本能适应幼儿园岗位需要。通过访谈总结出高职高专艺术课程目前普遍存在三个不良倾向:一是简单累加。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将大专艺术课程看成是中专和本科艺术课程的揉合, 在课程设置上简单拼凑, 门类繁多, 课程之间却又孤立、割裂, 重复较多。二是“洋”味、经院味过浓。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课程内容和教材都来自大学艺术专业, 沿袭经院派的做法, “洋”成分重, 课程内容更新慢, 脱离幼儿园艺术教学实际。三是教师和学生对艺术课程目标认识不到位, 艺术教学和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虽然比较重视艺术教育, 但仅强调学生要达到的艺术技能, 忽视对学生个人艺术基本素质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则为学而学, 虽然投入时间多, 但学习效果差。这一方面造成学生艺术课业负担沉重和艺术学习的失落感, 也不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幼儿园艺术教学经验, 形成幼儿艺术执教能力。

2.幼儿园对职前幼儿教师应掌握和具备的艺术能力、艺术素质认识明确

在“您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实践艺术课程能力中哪些能力更为重要”问题上, 全体幼儿教师都非常认同幼儿园教育应具备的艺术能力, 只是关注度不同。普遍认为组织艺术教育活动的能力和表现艺术课程的能力 (弹、唱、画、讲等) 比较重要, 在访谈中了解到这两种能力应在学前专业入职前加大力度培养。

在回答两个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需要开展哪些艺术教育活动?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您对幼儿教师艺术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建议是什么?”两个问题时。回答的意见比较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把好源头, 提高学生的入学门槛。在学前专业入学考试时, 应加入术科考试 (即美术、乐器、舞蹈) 。这一点我们比较赞同,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曾经对10级大一学前专业新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 内容是:在学习学前专业之前是否接触或涉猎过音乐、舞蹈、美术, 80%以上的学生回答的结果是没有接触过。从中不难看出:入学前学生的艺术素质相当薄弱。在招生考试时如果对学生艺术素质能力进行考核, 对其未来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工作益处相当明显。第二, 加大课后练习力度, 艺术课程设置“儿童化”。第三, 加强艺术技能、艺术理论实践指导, 教学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把幼儿园艺术教育“专业化”。第四, 注重在艺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

三、高职高专艺术课程改革与设置

1.重视学生艺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

众所周知, 艺术学习离不开练习, 高职高专学前专业应提高各类艺术课程功能教室的利用率。定期开放数码钢琴教室, 加大琴房、舞蹈房、手工教室的利用率, 为学生练习技能提供方便。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相对较差, 艺术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艺术练习的监督和激励, 引导学生寻找技能练习的有效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勤练的习惯, 提高学生课后练习的兴趣。艺术教师还必须改革课堂, 将幼儿园艺术教学资源纳入艺术课程, 组织教师定期下园学习和指导教学;从学生实际能力和幼儿艺术教育需要出发, 精选、改编、深人分析和挖掘教材, 适当降低难度;根据各艺术学科的特点选择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作品欣赏等不同的课型, 并确定适宜的授课形式和规模, 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 拓展教师教学艺术的空间, 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精彩活力。

具体开设课程一般有:乐视、钢琴、舞蹈、形体训练、美术、声乐、中国民族民间舞等。这样学生无论对艺术课程有无基础都能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 增加了学生的艺术能力, 为艺术课程设置奠定基础。

2.以《纲要》为依据突出艺术课程“幼儿园化”、“儿童化”, 使艺术课程设置针对性更强

学生在一年级一学年的艺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上, 在二年级期间艺术课程设置中应偏重于幼儿园艺术教学实际, 开设儿歌伴奏、儿歌弹唱、幼儿舞蹈训练 (表演及创编)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儿童简笔画、儿童歌曲表演唱等课程。同时为了更加突出艺术课程“幼儿园化”、“儿童化”, 应开设学前儿童艺术活动指导课程, 增加学前学生艺术从教能力, 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另外, 结合当前艺术教育中特色课程, 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 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手风琴、琵琶演奏基础、古筝演奏基础、幼儿经典作品赏析、幼儿音乐赏析、电子琴等, 供学前学生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园艺术课程动态, 为其将来从事幼儿园艺术教学增加砝码、奠定基础。

3.注重在艺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

具备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是学校、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与要求。针对这一点高职高专艺术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过程中应时刻注重培养。应以开展各项“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如开展儿童舞蹈大赛、广场舞比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汇报、儿童剧比赛、手工作品展、绘画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从编排、编演、策划到表演过程中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4.构建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要通过改革, 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全面发展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与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校的教学决策进行评价。在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时, 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 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 不仅评价学生对艺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 更重视对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的评价;将幼儿园艺术教学能力作为对教师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考核不能仅限于教学, 还应包括指导学生艺术实践, 以及其自身的艺术实践和创作活动;应有计划地选派艺术教师到国内幼儿艺术教育研究权威学校访学、进修, 以尽快解决高职艺术教学与幼儿园艺术教学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时代, 刘创.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 .

8.呼伦贝尔纪行 篇八

精致的满洲里

我们于傍晚到达满洲里火车站,随即登上了伴随全部旅程的大巴车。汽车在满洲里市的街道上徐徐穿行,不一会儿,一个不容置疑的概念便形成在大家的脑海里:满洲里果然名不虚传,不愧为“国家魅力城市”。

满洲里街道不宽,路上车辆很多,在交叉路口看不到红绿灯,也没有看见一个警察。原来,这里的街道全是单行线,车辆都朝一个方向开,只要前车不出事故,交叉路口也能畅行。由于是单行,行人过马路也安心多了,只要看清左边来车,即可大胆信步通过。

街边的建筑是城市的主体。这里所有楼房都是崭新的,仿佛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俄罗斯、哥特、法国古典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等风格的建筑雕梁画栋,鳞次栉比,给人一种摩登、高雅、洁净、秀美的感觉。街边也有一些低矮的房子,多是典型的古老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是用圆木叠垒、手斧嵌刻而成的建筑,有楞有角,非常规范,非常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这些木刻楞房较处于乡间的大多数木刻楞房高级得多,墙裙用的是大理石石料,窗檐、门檐处都有雕刻和彩绘,像一个彩色雕塑,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满洲里的广场很多,市政广场、音乐喷泉广场、站前广场以及和平之门广场、火车头广场、战斗机广场等,其中套娃广场最有特点。该广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高30米,上面绘有中、蒙、俄三国美少女的巨型套娃,堪称世界之最。套娃内部是高档的西餐厅和演艺大厅。主体套娃四周有上百个世界名人和代表不同国家形象的套娃以及几十个俄罗斯彩蛋,广场中央还有音乐喷泉和各种雕塑。夜幕降临,在变幻的灯光衬映下,广场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非常漂亮。

晚上8点,步行街上已是华灯四射,人头攒动。小贩们支好地摊友好地用俄语叫卖,街边的所有商店、酒吧都是双语(中文、俄文)招牌。顾客自然大多是金发碧眼、高眉深目的俄罗斯人。俄罗斯小伙儿高挑精干,姑娘苗条婀娜,他们有的手拉着手在步行街上闲逛,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走进酒吧,昏暗灯光下的就餐者全是俄罗斯人,一幅悠闲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此情此景,不禁使我们觉得来到了异国他乡,来到了俄罗斯人的美好家园。

满洲里的夜景更是出奇的绚丽,所有街边的楼房都装有霓虹灯,设计讲究的装饰灯把本来就洁净、美观的建筑物打扮得更加辉煌而亮丽。那些俄罗斯游客和跨境做生意的商人们十分活跃,他们离开餐桌,伴着欢快的节奏跳舞、蹦迪,他们的舞步豪放,他们的热情燃烧着满洲里的不眠之夜。

庄严的国门

走出套娃广场不久,我们便到了边境国门。辽阔的原野上,中俄两座国门相对而立。我国的国门高大一些,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鲜红的大字方正庄严。俄罗斯国门上是一行俄文和一个俄罗斯双头鹰国徽。

国门的历史见证了中俄之间的友谊。从20世纪初直到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王明、李立三、邓恩铭、邓中夏、张闻天、周恩来等人都先后从这里出境。他们从前苏联捧回了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还在莫斯科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铁路路基下的涵洞,残破的俄罗斯马车以及一条在原野上无限延伸的印有深深车辙的土路……眼前的一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创业的艰辛,慨叹着这条“秘密通道”的历史作用,体会到革命胜利的确来之不易。

国门旁有一个值得留影的建筑——“41号界碑”,这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立下的,碑高1米多,花岗岩材质。界碑面向中国一侧是大型的中俄边贸城和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北国第一门及其他漂亮的建筑,而俄罗斯那边只是一处由低矮、破旧平房组成的小镇。

海拉尔的今昔

清晨,我们朝呼伦贝尔市府所在地海拉尔市进发。

海拉尔建城于清雍正年间,清政府为阻止沙俄东侵,在呼伦贝尔地区建城。考虑到作战需要,城市建在海拉尔河南,东、西、北三面环山。建城时命名为呼伦贝尔城,由于该城处于海拉尔河边,日伪时期改名为海拉尔城。近年改制设市,又改回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市变为该市隶属的一个区。

由于战略地位重要,日本关东军沿中苏边境修筑了14个军事要塞。我们参观的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是其中最大的一处,要塞为钢筑混凝土结构,面积1万平方米,诺大的工程全由中国劳工施工。工程结束时,为了保密,日军将劳工分批枪杀或活埋。所以,这里是日本侵华残害中国人民的又一历史见证。当我们逐级下到深达30米的地下工事时,寒气袭来,不得不穿上棉大衣。

如今的海拉尔已今非昔比,显示出一幅雍容华贵、悠然和谐的景象。夜晚华灯灿烂,成吉思汗广场熙熙攘攘,五彩喷泉此起彼伏。清晨,伊敏河畔到处是晨练的人们,还有两队英姿飒爽的中老年人,神情严肃极其认真地在打太极拳和太极扇。

呼伦湖和呼和诺尔湖

呼伦贝尔之美还在于水,呼伦湖和贝尔湖像两姊妹分立南北呵护着草原,并成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标志。

呼伦湖方圆800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人们站在呼伦湖边就像驻足于大海之滨,湖水荡漾,烟波浩淼,茫茫水天成一色。清初,牧民称其为“达贲诺尔”。“达贲”蒙古语意为“海”,“诺尔”意为湖,“达贲诺尔”就是海一样的湖,故呼伦湖亦称“达赉湖”。

早就听说呼伦湖是鸟类和鱼类的天堂,这里有天鹅、海鸥、鹤、鸭、鹭等200多种珍稀鸟类和多种鱼虾。呼伦湖水呈深灰色,是现在国内难得的不受污染的淡水湖,当地人开玩笑说:“湖水就是矿泉水!”在这样的湖水滋养下,鱼虾的鲜美自是不言而喻,能在湖边的饭店里品尝一顿丰美的“全鱼宴”,可是行程中最大的享受了。牧民们以“全鱼宴”招待远方的客人,清蒸、侉炖、煎炸,各种做法一应俱全。我们在这里敞开胃口,尝到了新鲜的鲤鱼、鲇鱼、白鱼和小白虾,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之后,我们朝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的呼和诺尔草原中的呼和诺尔湖开始行进。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绿草如茵,河水弯弯,牛羊成群、蒙古包点点,起伏的山峦映衬着蓝天白云延伸到天际……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辽阔壮美一览无余,令人心醉。不知不觉中,呼和诺尔湖便呈现在大家面前了。它静静地躺在大草原的怀抱中,湖水清澈,波光潋艳,显得十分秀美可人。人们高兴地在湖中泛舟,在岸边骑马,还在蒙古包内摆开了“宴席”,品尝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扒肉、烤羊脖、烤羊腿、烤羊肉串、爆羊肚等应有尽有。最可口的要数那香甜的奶茶,大家一杯接一杯品味着草原主人的盛情,蒙古包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室韦俄罗斯民族村

从海拉尔向东北方向走,我们来到处于祖国版图鸡冠处的边境小镇室韦俄罗斯民族村。室韦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是成吉思汗母亲家族的故乡,还是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决胜之地。成吉思汗正是从这里跨上铁骑,走出河滩,走出草原,开创了蒙古大帝国。这里还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的地方,从1689年以后,流经室韦的额尔古纳河就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

小村地处额尔古纳河东边,河对岸是俄罗斯奥洛契小村。明媚的阳光下,俄罗斯绿色的哨所和哨所边的房屋清晰可见。与之遥相呼应的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边防哨所,瞭望哨楼建在山坡上,白墙红顶,在绿色的山峦衬映下显得庄严醒目。

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以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俄罗斯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2%。虽然经过数代的繁衍生息,还是随处可见混血特征很明显的村民。那手持木杈在装满牧草的大车上叉草的男子,那手挥皮鞭赶车的青年,还有村路上往来的行人,都操着一口东北腔,讲着我们听得懂的汉话,长相却酷似俄罗斯人,让我们感到很新鲜。

从与当地人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的俄罗斯人源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前苏联十月革命时期流落到此的富农及家属,另一部分是来此地淘金的人。额尔古纳河里盛产砂金,遂有许多的山东人也到这里淘金,黄皮肤善良的小伙子和蓝眼睛热情的姑娘一拍即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室韦俄罗斯乡。2005年,该乡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从全国200多个参选城镇中脱颖而出,成为20个中国魅力名镇之一。

莫尔道嘎的欢歌

走出俄罗斯民族村不久,我们来到大兴安岭深处的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

俗话说,“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树枝树叶交织在一起,莽莽苍苍雾气蒸腾,如同大海的波浪。这里的森林却是一派北国风光,各种树木都高大挺拔,威风凛凛,一副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800年前,成吉思汗祭祖路过这里时,看见林海茫茫,云凝峰峦,霞光四射,一派吉祥,于是发出巨吼:莫尔道嘎(蒙古语:骏马出征)!莫尔道嘎由此得名。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它犹如美女静卧在浩瀚无垠的大兴安岭林区的中段。这片森林里的树种主要有3种:白桦树树皮乳白,树干上眨着许多大眼睛,柔情蜜意地注视着过往的游客;落叶松树干颜色发暗,叶子似线如针,好似精干的小伙子。这两种树时常交织着生长在一起,犹如一对孪生兄妹不离不舍。獐子松材质尚好,是世界稀有树种,腰以上的树干呈橘红色,仿佛留住了金色的阳光,由于其树形挺直婀娜,树冠伸展摇曳,被当地人冠以“美人松”的雅号。我们在茂密的白桦林中漫步,呼吸那清新自然的空气;我们在落叶松林中俯拾野生红豆,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我们在亭亭玉立的獐子松下留影,希望像獐子松那样健美长寿;我们还在凌晨5点起床,登上龙岩山顶,瞻仰成吉思汗骑马持枪的雕像,俯瞰小镇风景,领略大兴安岭林区无限风光……

加格达奇的历史与风情

我们向东穿越大兴安岭约640千米路程,来到当年鄂伦春人狩猎的地方——加格达奇,加格达奇是鄂伦春语“长有獐子树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数万铁道兵将士披荆斩棘开出了这片处女地,从此,北山山顶林海中耸起了一尊纪念碑,昭示着人民对铁道兵的景仰和怀念。当时这里野生动物特别多,用铁道兵的话说:“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鸡飞进汤锅里”。当地的青年导游还教我们唱到:“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烈马一人一杆枪,狍子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尽。”斗转星移,如今气象大变,野生动物不多了,鄂伦春人即使重拾猎枪,也很难维持生存了。

鄂伦春旗所在地阿里河镇距离加格达奇很近,那里有鄂伦春博物馆和著名的嘎仙洞——鲜卑人发祥地。从嘎仙洞归来,大家都觉得增长了历史知识,增进了对鲜卑民族的理解与尊重。过去我们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鲜卑族民歌中知道历史上曾经有个鲜卑民族,此行发现鲜卑族竟然是如此伟大的古代民族。他们从这样仙境般的大山里走出来,艰苦奋斗,逐鹿中原,建立起一统北方强大的北魏王朝。不仅如此,他们还敢于否定自己,尽量吸收中原汉族先进文化,穿汉服,说汉话,行汉制,主动实现多民族融合,他们的精神和气度很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和借鉴。

短短几天,我们的行程紧凑而奔波、丰富而愉快。在号称“中国后花园”的额尔古纳、在林海茫茫的大兴安岭、在波光粼粼的呼伦湖畔、在万马奔腾的呼伦贝尔草原、在风情万种的名镇室韦、在北疆第一门的满洲里……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身影和歌声,也留下我们悉数不完的对呼伦贝尔的依恋之情。

上一篇:建设机关作风整顿整改方案下一篇:基础心理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