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项目管理流程

2024-07-04

模具项目管理流程(精选16篇)

1.模具项目管理流程 篇一

外协加工流程

一、目的:

缓解工模部设备紧张的现状,保证模具如期完成。

二、范围:

适用工模部所有加工小组的工作任务。

三、外协厂商选定要点及加工评审:

1、具备制造本产品相关技术设备、人员及设施,能保持质量水平者;

2、可配合本公司经营方针与目标者;

3、具备法定登记之厂商且可长期合作者;

4、须接受本公司制定的《模具外协加工标准价格表》者;

四、职责:

1、采购部门根据外协加工的市场价格,制定《模具外协加工标准价格表》,《价格表》经工模部经理审核后交给工模部文员。最终外协加工的标准价格由外协负责人进行定价和审核。

2、外协加工商的选择和报价审批;

3、交待外发加工的注意事项和加工工艺,检查外发完成工件的加工质量;

4、考核外协加工商的资格

五、内容:

1、允许外协加工的条件:

A、内部设备紧张;

B、模具交期紧张;

C、加工任务繁重;

D、受内部设备精度限制;

D、经模具生管调整及然可能延期的工件。

2、外协加工的对象:

A、交期紧急的模具工件;

B、精度要求的工件:

a.模具部产能不足时,模具的整套外发;

b.模具部不具备技术能力制作的模具;

c.所有模仁的粗加工任务;

d.经过计划和调整后仍不能达成交期的工件;

e.精度要求高,内部设备达不到的工件;

3、工件外协加工的流程:

A、加工组长根据模具交期和现有工作量,提交外协加工申请给工模部经理审批;

B、外协负责人根据《模具外协加工标准价格表》进行报价、比价;

C、工模部经理负责对外协加工申请进行批准;

D、经批准外协加工工件由加工组长送至外发存放区,外协负责人落实工件的完成时间;

E、外协加工内容的交接:加工组长负责准备外协加工的交接工作,如:图纸、图档、铜公、工件加工标准和加工要求;

G、外协工件的进度跟进:外协负责人跟进外发工件的加工进度跟进,在外发加工过程中,负责指导外协加工商根据要求进行加工

H、外协工件回厂:

a.外协工件回厂后,由外协加工商将工件送到外发存放区;

b.外协负责人和加工组长检测零件合格后方可签收工件;

c.外协负责人将《托外加工单》、《外协加工合同》、《报价单》、《送货单》整理好,在月结日送到财务部;

d.经检测不合格的工件,由外协负责人通知外协加工商返修或重制,并填写《生产异常记录表》;

e.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外协工件,依价由外协加工商负责赔偿损失;

4、整套模具外发制造流程:

A、工模部接到《模具生产通知单》,根据工模部工作量评估内部产能是否满足公司生产需求;

B、如果内部产能紧张,对不可延期的项目申请外发;

C、工模部生管填写《模具外发申请单》,经工模部经理审核和总经理批准后,通知采购部进行外发制造;

D、整套模具的外发价格由采购部确定,待外协制造商报价后,采购部参考工模部的意见进行最终定价;

E、外发制造的模具,由模具项目与外协制造商沟通技术问题,做好图档的交接工作;

F、采购部与外协制造商签订《模具制造合同》,约定模胚品牌、模具材料、模具产能、试模时间、试模胶料材质、试模样品的数量等商业条款。

G、模具外发制造后,由采购部和模具项目跟进模具的制造进度;

H、外发模具试模后,外协制造商应及时提供试模的样品和试模报告,由模具项目负责安排检测工作。同时模具项目检讨模具存在的问题,责令外协商进行改进。

I、模具项目确认模具实现小批量生产后,由采购部与外协商进行模具移交手续。

5、相关表格及文件

A、《外协加工报价确认单》

B、《外协加工协议》

C、《外发加工统计表》

D、《外协加工商资格评估表》

E、《生产异常记录表》

F、《模具生产通知单》

G、《模具外协加工标准价格表单》

H、《外发加工申请表》

I、《放行条》

2.模具项目管理流程 篇二

基于学生的特点和笔者多年教学经验, 如果我们在教学之前和教学过程中, 能够有一些企业生产现场参观、讲解的教学部分, 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纯书本、纯理论的讲授, 那么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就会大幅提高, 教学变的简单容易, 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去企业生产现场讲解是不太容易操作的, 企业不愿意, 自己操作也有难度。那么在现有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实操场和设备, 系领导牵头, 按企业调研结果和教学要求, 课改小组规划设计拍摄这样一个教学片--完全模拟一套模具, 从设计→制图+制定工艺规程→加工 (金属切削、热处理、电火花等其它加工方法) →装配→试模→制出样品的全过程。再设计成若干模块, 组织全系骨干教师分段实施。再后期制作成模拟现代化模具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的教学光盘。具体操作如下:

1 教师动员以及企业调研阶段

首先召开相关骨干教师会议, 明确任务和目的, 动员教师积极认真地参与进来。讨论具体操作步骤, 确定进企业调研的项目和人员、时间等。调研时间大致为每个岗位1天, 大致需要1周时间。

2 课题任务的选定阶段

选择一个中等难度, 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产品。例如塑料产品最好选择一个有简单抽芯要求的塑件;五金产品最好有落料, 冲孔和弯曲成形或拉深成形的非圆形产品;并绘制产品图纸。最好是在工厂寻找生产已经停止很久不用的产品图纸作为课题任务。这个阶段需要时间1周。

3 计划、大纲的制定阶段

根据调研结果组织系内课改小组和骨干教师分任务的完成各个流程模块的计划、大纲编写。要求以实用为原则, 以服务学生为基本, 结合现有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修改和编订。再组织教师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下来。这个阶段需要1.5周的时间。

4 模具设计阶段

模具设计阶段是高技、预备技师层次模具类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 真实的模拟对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模具设计相关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准备一间与企业设计部门相似的场所, 几台电脑, 一张讨论桌, 几张手绘图图板, 丁字尺、三角板等绘图工具, 一些模具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料 (如各种设计手册) 。教师做角色扮演, 分别为设计者, 部门主管, 客户等角色。先进行产品结构工艺分析, 与客户讨论, 确定模具设计方案并设计出图, 并设置讲解者, 将整个设计部门的操作流程拍摄成一个时间为25分钟~30分钟的短片。同时对设计模块中的主要教学内容要分小课题拍摄专题, 每个短片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为后期光盘制作准备好素材。这个阶段需要时间1.5周到2周。

5 模具制作阶段

模具制作阶段是技校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到了60%的课程量, 所以这个阶段的拍摄非常重要。大概需要时间1个月。

5.1 工艺规程的制定

将实操场一角 (数控实操场) 布置成真实的工作场景, 教师担任工艺员, 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艺规程, 如:装配图、零件图的工艺分析→确定毛坯类型+毛坯尺寸→切削加工的流程 (包括工序余量, 工序尺寸确定)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光整加工 (研磨、抛光等) 。经过讨论后, 得出各零件的工艺规程 (着重在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等) 。注意工艺规程制定中选用的设备都应是本实操场所有的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电火花、线切割、钳工加工等。

5.2 规程实施

这一阶段是一个中心环节, 加工内容很多。进行加工操作的老师, 要按工艺规程, 规范地操作设备进行加工, 充分展示各种切削加工 (车、铣、刨、磨、钻等) , 钳工操作 (划线、钻孔、攻丝等) 的工作过程。还应包括设备的操作, 工件的定位装夹, 刀具的安装调试、休整, 工件检测等, 必要的细节教学内容必须拍一些特写镜头。对于光整加工, 热处理加工可以去企业现场拍摄。

这个阶段可以拍摄一些时间为25~30分钟的加工短片, 以任务为主, 如车螺纹, 在加工过程中设置几处错误的地方, 如转数, 夹具, 工具摆放等错误, 让学生通过观看, 找出并改正错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6 模具装配阶段

配置一个装配场地-钳台, 必要的工具-钻床、铜棒、手动倒角机等, 教师按照操作流程完成任务, 拍摄成一个25~30分钟的短片。操作过程中要体现模具装配特点, 如修配装配法。

然后再将装配过程的重难点知识分为小课题, 拍摄成15~20分钟的短片。如成型零件的装配;凹模或型芯安装到固空板上后, 再一起磨平的原因和操作方法;滑块抽芯机构和斜顶的装配方法等关键性操作。须讲解演示, 指出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避免的方法。如:顶针的断裂和弯曲的原因以及装配时的注意事项等。这个阶段大致需要时间1周。

7 试模阶段

认真按生产条件, 在注塑机上或压力机上进行规范的试模程序。首先正确安装模具 (安装、定位、夹紧) →调试 (锁模力调试或公称压力行程调试等) →设备的其它工艺数调试温度, 压力速度→试注射或试冲。

对试模样件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 对不足处再调整, 修研, 再试, 直到产品尺寸合格。可以将试模过程分为模具安装、设备参数调试确定、试注射 (冲) 、检测、分析、修改、再重复试注射 (冲) 这样一些小课题, 分阶段拍摄。试模阶段所需时间大致为0.5周。

8 光碟后期制作阶段

对上面所拍摄的各阶段素材, 依据市场实际需求, 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 添加必要的语言讲解和文字说明, 配合动画模拟, 制作成系列化课件-教学光碟。其中包括若干小课题的光碟, 供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使用。这个阶段需要时间大致为3个月。

结束语

一个模具设计的总流程教学光盘, 若干个分课题的教学任务式的教学光盘, 一些以加工任务为主, 在操作过程中融入一些错误的教学光盘, 这些教学光盘使得学校教育更贴近市场, 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吸引力。同时使得教学效果对教学条件、场室和教师专业水平的依赖变小, 能够收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摘要:技校学生没有模具工厂经验, 学习理论知识能力差, 加之技工培养目标定位更接近企业实际操作。而传统的的模具教学形式和内容枯燥, 教学效果差。因此, 借助拍摄模拟企业生产流程的教学光盘来改进教学方法, 充实教学内容, 从而使教学更接近企业现场,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关键词:企业生产流程,调研,模具设计,模具制作,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云程.模具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

3.模具制造企业的管理探析 篇三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模具制造业的生产模式特点,重点从模具各个阶段的管理过程和方法探讨了模具制造企业的管理,以期对我国模具制造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模具制造 企业管理

0 引言

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产品,它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成为使用各类模具的大国。但是,我国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在模具交货期、成本、质量的控制方面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上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模具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模具制造业生产模式的特点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加工技术,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许多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都依赖于模具生产。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其中汽车、电器、通信、石化、建筑等行业最为突出。如何在保证模具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周期,将模具提交给用户,是当前模具业追求的主要目标。

模具制造业生产模式的特点:①每副模具都为典型的单品单样个别接单生产。模具订单是陆续随机到达的,且定单数量呈季节性变化。②几乎每一个定单都有其特殊性,从产品订货决策到制造的全过程中,每一套模具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企业需要针对每一份订单编制相应的生产进度计划。而且,在模具开发的不同阶段,要对生产进度计划由粗到细多次进行制定和修改。③每副模具都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由于不同产品在外观、结构及成型工艺上的特殊性,需要对每副模具进行个别设计。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在模具的开发过程中,设计所占的时间相当长,约达到整个开发周期的1/3。④模具质量管理是由用户参与的多层次质量管理系统。在模具报价与合同订单的签订时,企业就需要与用户协商确定产品图,以及有关的技术要求;在进行模具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等阶段中,企业均需要与用户进行协调;在最终产品的验收过程中,企业还需要用户的大力合作。

2 模具各个阶段的管理过程和方法

2.1 设计之前的过程 如图1所示的流程图,根据以往模具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开了开模指令单之后再进行方案制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现在的众多企业都是报价人员(洽谈人员)与设计人员分开,也就是说报价人员有时根本不懂模具如何设计,而设计人员根本不知道此副模具到底有多大的成本,这就出现了相互协作之间的脱节,最后设计的模具成本价格远远大于报价的价格,出现亏损。所以把方案制定放在第一步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报价人员(洽谈人员)可以根据设计方案初步估计模具成本价格,报价(洽谈)时可以做到稳操胜券,始终把握主动权。不至于出现亏损现象。②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可以制定采购材料的尺寸,一旦确认订单后就可交给采购部门采购。即使洽谈失败,可以置之不理。这样节省了过去接到开模指令单之后再制定方案有了材料净尺寸(零件图纸)方可采购这之间所花的时间。

2.2 设计过程 众所周知: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模具制造是否顺利、模具制造的成本,所以模具设计阶段是整个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关键阶段,故本人认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模具的标准化 设计人员应该在进行模具设计之前,建立好标准件库,包括2D零件图。像三维软件Solidworks2005,以及相应的2D图标准库,设计时只要直接调用,尺寸需要修改的只要在三维实体上修改就可以,相应的2D图自动修改。整个过程只需几秒钟时间而已,如果仍像过去的二维设计,估计花在标准件上的时间不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2.2.2 三维模拟 利用三维软件设计之后,必须模拟检验,看模具加工出的产品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有没有相关的缺陷。以及模具的可加工性、经济性、稳定性、(不易变形)等。

2.2.3 图2中所示的④~⑥等3个阶段必须不断地检查核对,直到模拟出的产品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现在的三维软件一般都是只要修改实体尺寸,生成的2D图纸尺寸也会相应地改变。在转化为2D图纸阶段,必须注意细节,因为三维时不易看出的问题在2D图纸设计很容易被发现,应当立即更正。第③阶段是确定零碎材料以及电极材料,并经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第②阶段是确定进料时间并交付仓库验收,进料时间必须在试做图纸发放之前完全到位。第①阶段是将采购订购单一份交给仓库,以便于仓库核对验收。

2.3 制造过程 这一阶段与以往加工模具的工序有明显区别,传统的模式是纵式的:由型腔——模框——导柱导套——滑块——标准件,这样的加工模式只能按步就班,必须前一个工序完成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制造周期可想而知特别长。现在的加工模式是并列式的,所有的非标准件同时进行加工制造,最后再装模修配。所以此阶段的任一零件加工都必须以图纸为基准,那就意味着设计阶段不准有任何差错。在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模具的标准化。像销子、顶杆、分流锥、料筒、导柱导套做成标准件,按照图纸要求需要修改的标准件只需进行简单的改进就可以满足要求。

2.4 试模交付过程 试模交付流程图如图3所示,试模时间的长短也直接影响模具制造的周期。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①模具制造的可追踪性。装模修配后模具检测必须出具模具检验报告,只有合格要求方可开试模通知单。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立即追踪调查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解决问题。②每次试模必须有试模报告以及产品检验报告。试模人员出具试模报告时,必须注明模具及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并交给设计人员一份试模报告,由设计人员最后确认修模方案并出具修模通知单。③交付后的模具,所有的图纸、报告都必须整顿、归档。④为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具维护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但值得注意的是:模具使用过程中,维护模具时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必须出具报告以及对模具使用周期应随时记载。

参考文献:

[1]张建卿,郝彦琴.试论现代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05).

4.谈谈塑胶模具设计与制造流程 篇四

如果一个产品要开模具,图纸一般是由工程部或是开发部或是客户设计提供的,客人一般提供外观图、手板、样板其中之一,很少提供一整套图纸,模具设计工程师将负责建结构图

(注:图中注意不能更改产品外观设计),也可能客人只是提供外观图,要我们先做手板(因为可能客人要用手板做各项功能测试),而且图纸是要经过产品结构评审的(评审一般由客人的工程部或开发部结构设计工程师做,如果没有将由本厂的工程、开发、注塑部、工模部等相关部门组成,评审的内容按客户的要求来评估产品模具设计的可行性),开模的日期由客人定(图纸由客人确认),对于图纸,模具设计部只有提出修改的意见,没有修改的权利,改动较大时需要有客人的首肯,比如影响到产品外观结构或产品内部主要装配结构时。

在产品结构图评审好后就可以准备开模的事了,将产品图纸、产品3D、2D设计图,样板、手板、相关开发资料准备好,召开产品模具设计评审和产品后线制造加工评审会,由工程、工模、塑胶部参加,讨论模具的制造、产品的注塑,最终确定产品如何开模及注塑中要注意的问题。会后,工模部的模具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模具设计,等客人一确定开模日期,工模部订模胚、電腦锣编程、开粗框、开细框、锣铜公、模板、车工、铣工、打火花(放电)、做行位、做入水、配模、做顶针、排气、省模、装模等。

模具制造完成,进行模具配模,产品工程师开出试模单,试模时产品工程师和工模部做模师傅要亲临现场,模具有什幺问题可当面解决好,做一个产品检查报告提出改模意见(配改模图纸)模具方面可能要烧焊、打火花、省模等。注意需要要工模部回复完成日期,一般是一周时间,再次试模,无大问题可以第一次送板,接着省光,晒纹,钻运水等后续模具加工工序。制作产品样板送客人确定,同时出具模具验收单,发出样板签收单,模具设计与制造完成,后续继续跟进模具设计变更或产品设计工程变更。

跟模是模具制造里重要的一环,做为产品工程师,首先要清楚跟进的模具在哪里开,开到什么程度,模具的产品设计图,产品开发设计要求,生产要求,是新开的模具还是旧模修模?把所有相关资料做一个文件夹,做到随时能回复每付模具的进度,一般模具设计制造中以下几个步骤时间较长:模具设计、電腦锣编程(4-8天),锣铜公(2-3天)、打火花(3-6)天、省模(2-3天),线割(1天)、罗粗细框(半天),当然,产品的结构复杂程度不同,相应的工期亦不同。

-专业从事远程在线培训

5.模具制作管理(定稿) 篇五

第二,保持塑料模具图纸、加工工艺、和实物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通过有效的、细致的、严格的检测手段,保证模具图纸、加工工艺、和实物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三,每套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成本必须要做到及时汇总:通过有效控制车间的工作传票的开出,有效管理刀具的报废;通过准确的模具结构设计、高效的模具零件加工和准确的零配件检测,将有效的降低模具因设变、维修而带来的附加成本,从而获得每套模具的实际成本,有效地控制模具质量。

第四,统筹规划:将计划、设计、加工工艺、车间生产情况、人力资源等的信息有机地组织、整合在一起进行统筹,从而有效协调计划和生产,能够有效保证塑料模具质量并如期交货。

6.模具日常管理细则 篇六

模具日常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上海奔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模具资产管理,保证模具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资产管理及利用的有效性,提高模具使用效率,特制定模具资产日常管理规范;

第二条 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对相关模具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进行修订,确保模具相关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完整性;

第三条 制订模具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权属于我司的所有模具,包括:自制模具、委托制作的模具以及由供应商制作需本单位分摊的模具等。

第二章 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确定

第一条 我司对模具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和分类专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对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确保模具管理流程的完整、合理;

第二条 在明确各部门职责时,应涵盖模具管理流程各个相关环节,包括:开发立项、招投标、供应商管理、制作、验收、台帐管理、付款、调拨、使用、维护、盘点、报废、摊销、使用效率评价、责任追究等;具体职责及流程见附件:《模具管理流程要领》、《模具管理流程》。

第三条 财务管理中心作为公司模具管理信息的集成部门,应发挥独立的、第三方监控职能。

第三章 管理细则

第一条 模具开发立项:

1、各部门在确定新模开发时,模具立项书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包含于新品开发立项中或单

独立项;

2、开模需求部门的模具立项书中必须明确:

提供模具技术要求,钣金件开模要提供加工零件的工艺流程,对模具的使用要求、制造要求、主要结构的使用材料等技术资料作为立项评审依据;

设计产量、使用寿命,作为模具使用效率评价标准; 完成时间,作为模具风险计提标准。

第二条 模具招投标管理:

1、组织模具招投标时,须有财务、审计、设计开发、供应商管理或车间、模具管理人员参与;

2、财务、审计应对招标活动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供应商的履约状况进行抽查、审计、监控;

上海奔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模具管理制度汇编(2007版)

核,交财务备案; 文本中应包含下列要求:     

2、模具制作的工艺要求、材料要求以及模具标识制作要求; 模具的技术要求;

模具的制作周期、验收标准; 模具的付款条款;

对模具供应商未达到上述要求,可以采取相应的责任追究或罚款等;

由业务部门建立模具台帐,财务监控并检查验收付款模具资产和未验收预付款模具资产。台帐内容包括:合同编号,模具名称、模具编号、进度要求(含合同要求交付日期及实际 交付日期),具体模具台帐管理格式见《附表》;

3、模具管理组及相关责任部门应定期对模具合同进行清理,对模具供应商未能按照合同条 款完成模具制作的情况进行通报,按照相关合同条款对模具供应商进行责任追究,相关通报及处罚应书面报财务部门进行备案;

4、财务部门应对模具合同进行监控,对相关责任部门未及时履行相关管理责任的情况进行 通报、处罚;

5、模具制作完毕并达到验收标准的,模具管理组统一及时组织验收工作。相关责任部门、模具供应商应统一参与,对模具制作状况进行实物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应及 时交付财务部门备案;

6、财务应根据验收报告及时办理办理相关财务手续,完善ERP模具台帐信息,作为模具盘 点依据;

第五条 模具台帐管理

1、模具管理组按照模具管理的需要,建立统一的模具编码规则;相关部门必须按照公司统一的模具编码建立内部模具管理台帐,保证内部台帐的一致性、可核对性;

2、根据内部管理职责,由各业务部门建立模具台帐,财务管理中心负责监控模具资产;

3、模具使用部门必须定期对模具标识进行清理、检查,保证实物与台帐编号可辨识性保持

一致,保证财务部门独立、第三方盘点的可执行性;

上海奔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模具管理制度汇编(2007版)

3、财务部门明确已报废模具实物保管原则、模具实物报废原则(如拍卖、销毁等)及实物 处理的原则。第九条 摊销模的管理

1、摊销模是指由供应商开模,由我司摊销,摊销后模具属于我司资产的模具;

2、将摊销模与其他模具严格区分;

3、财务部门应根据模具合同台账对相关责任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监控,保证上报数

据的完整、真实;

4、定期对摊销模进行清理,对在规定期间内无法完成采购量的模具,我司支付模具余款,模具所有归我司所有;

5、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摊销模日常管理流程;相关流程同自制、自购模具流程一致;

6、模具归经公司所有之后生产的产品不再分摊模具,纳入正常模具管理。

第四章 模具风险管理

第一条 模具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模具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对闲置、不良模具进行有效管理,并反馈给模具管理部门进行统计汇总,上报给财务资产管理;

第二条 模具管理部门应根据模具合同、定期对模具实际情况进行清理,对超过验收财而未能正常验收的模具,应详细分析原因上报财务;模具验收标准中包括量产及时间性要求;

第三条 按照财务资产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章 使用效率评价体系

第一条 模具使用部门必须对模具使用情况进行日常记录,并反馈给模具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分析,作为对模具开发立项的责任部门考评依据;

第二条 第三条 模具使用情况的统计口径及统计方法由相关责任部门及财务部门联合确定;

模具使用单位应对模具修改原因及内容进行记录,反馈给模具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分析,以判定我司产品设计质量及模具供应商的模具制作质量;

第四条 财务部门应根据模具实际使用相关数据、模具开发立项书中相关指标定期进行使用效率分析,分析报告应及时通报相关责任部门;

7.模具项目管理流程 篇七

一、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 课程体系以知识的逻辑关系建立

课程体系以知识的逻辑关系建立, 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在课程体系建设前, 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的设置还是以传统的知识的逻辑关系为线索, 强调理论知识的继承性, 忽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 无法实现学习的迁移性。导致毕业生工作能力偏低, 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差, 岗位适应期长, 部分专业能力缺失, 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

(二) 课程设置理实分离

课程设置理实分离, 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 没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传统观念总认为先上理论课, 再上实践课,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 这种课程设置并不理想, 上理论课学生觉得枯燥不愿意学, 上实训课只顾埋头做而忘记将理论运用其中, 导致理实分离, 理论和实训不能有机融合。

(三) 课程间缺乏联系

课程间缺乏联系, 不利于学生建立对工作过程的整体认识。在单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 尽管有些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造, 但各课程所开设的项目相互独立, 课程间的项目没有相互联系。导致学生对工作过程没有整体的认识, 只能完成一个个小的孤立的任务, 一旦要完成一个综合性任务, 又会束手无策。

二、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一) 分析企业工作流程, 明确相应的工作岗位群, 归纳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

专业教师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塑料、五金产品及模具设计生产企业的走访调研, 并与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多次深入交流、讨论, 确定了企业的相关工作流程, 将这一工作流程划分为6个基本阶段:产品结构设计阶段;模具合同签订与研发任务制定阶段;模具设计阶段;模具CAE分析阶段;模具制造加工阶段;模具组装、试模、检验、交货阶段。工作流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参与开发或生产。比如, 在模具合同签订与研发任务制定阶段有两个技术管理类岗位 (模具销售员或业务员、跟模工程师) 参与这一阶段的工作。这两个岗位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如下4个:模具的预算与报价;若是国外订单还需完成订单的翻译;模具合同的编写与签订;制定模具设计制造进度, 并安排生产。

经分析与统计, 共有16个工作岗位参与塑料五金产品及模具的设计和生产, 归纳出20个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 (见表1) 。以上分析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明确了方向, 确保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行业的需求相结合。

(二) 解析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设计学习领域课程

在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后, 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通过对这20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和要求的充分分析, 总结出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18门学习领域课程。比如, 通过对工作流程中第2个阶段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归纳出跟模工程师、模具销售员及项目经理在这个阶段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并据此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4门学习领域课程, 分别为《模具预算与报价》、《模具英语》、《模具生产管理》和《技术合同》。

这18门学习领域课程的共同的特点是: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 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课程教学的形式采用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课程在设计和教学时, 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 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 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通过以上程序开发的项目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三、核心项目的设计

以往经验得知, 尽管在课程开课前教师会介绍课程体系及所授课程的情况, 但学生仍不能了解课程体系的整个架构以及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因此, 有必要设计核心项目, 通过核心项目将整个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联系起来。核心项目的设置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体系的结构, 从而明了各门课程在职业工作流程中作用。

核心项目引领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就是通过核心项目将专业课程联系起来, 课程在核心项目的引领下相互联系, 前后衔接, 使学习过程更直观的体现工作过程。核心项目尽量反映完整的专业工作流程, 核心项目按工作顺序设置若干任务, 一个任务可能是一个或几个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 每个任务对应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 同时任务转化为各门课程的项目。核心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引领各门课程, 并融入到课程里去。本课程体系就设计了两个核心项目, 即手机上盖及注射模的设计制造和游戏机手柄及注射模的设计制造。每个核心项目按工作流程设计了12个任务, 这12个任务对应了14门课程 (有的任务对应着两门课程) 。两个核心项目的任务分别转化为对应课程的最简单 (第一个) 和最复杂 (最后一个) 的项目 (见表2) 。如核心项目1的第一个任务为绘制手机上盖二维图, 这个工作任务引出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课程即《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采用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和授课方式, 课程设计了6个项目, 其中项目1.1即为核心项目1的任务1.1绘制上盖二维图, 而该门课程的最后一个项目1.6即为核心项目2的第一个任务绘制游戏机手柄二维图。因此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都是以核心项目1的一个任务开始, 以核心项目2的对应任务结束的。两个核心项目不足以承载整个模具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除了设置这两个由核心项目引入的子项目, 还要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其他的教学项目, 以丰富教学内容。

由此可见, 核心项目将专业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自然形成完整的工作过程。而核心项目的各个任务又以课程子项目的形式融入到各门课程中, 课程体系结构一目了然, 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以及在专业工作过程中的作用清晰明确, 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核心项目引领下建设课程体系, 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

四、结论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在创建过程中严格按照“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分析企业工作过程, 明确相应岗位群,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实现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通过解析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设计学习领域课程, 保证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以核心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引领各门课程, 保证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按以上原则方法建设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地满足目前模具行业对模具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存在弊端, 在核心项目引领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具专业项目课程体系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析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设计学习领域课程, 以核心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引领各门课程, 由此得出的核心项目引领下的课程体系能够较好满足目前模具行业发展对模具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核心项目,工作过程,课程体系,重建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

[2]曹将栋.高职类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 .

[3]何亮.高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4) .

[4]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5) .

8.模具拆装实训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围绕着具体的教学项目来组织和展开教学任务,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应用已有的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学生在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进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一)项目选取

教学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的设想,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例如在模具拆装实训这门课程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我们选择了学生较熟悉的、具有中等复杂程度的“鼠标外壳注射模拆装”、“打火机机枪注射模拆装”、“打火机风罩复合模拆装”和“镇流器外壳复合模拆装”四个项目,在教师提出项目后,让学生围绕项目涉及的内容搜集信息,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各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能用CAD软件绘制装配图。在项目开展前,教师先演示模具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明确该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怎样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二)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由学生充分利用他搜集的信息,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学生以小组方式工作,每个小组选派一个组长,并给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进行分工,组织本组学生对项目进行讨论,选出项目实施的最佳方案;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项目方案进行展示、宣讲,其他同学对其方案可提出质询,宣讲者应给予解答;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各组的方案进行综合点评,教师要注重强调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具体实施计划见表1)。

表1模具拆装实训项目计划表

(三)项目实施

依据项目教学法的宗旨,各项目小组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所学任务,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1.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模具,熟悉其工作原理,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配合关系,并绘出模具结构简图。学生完成后,指导教师对其所画结构简图进行验收,同时提出一些诸如模具上主要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加工要求等问题让学生答辩。最后作出这一阶段的评价。

2.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然后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并进行测量。然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及形状、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与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他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同时对学生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安全文明生产等作出评价。

3.拟定模具的装配顺序及方法。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装配工艺顺序进行部件装配、总装、调整,使模具恢复原状。然后将装配好的模具采取人工合模验证,必要时也可在成型设备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制件是否合格,并再次作出评价。

在拆装过程中,切忌损坏模具零件,尤其冲模的工作零件,对少量损伤的零件应及时修复,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4.用计算机绘图并进行装配,这一阶段主要评价学生的CAD应用水平。

通过上述四个阶段的实操训练后,学生们对模具结构都有了较明晰的认识,熟悉了典型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拆装的方法。

(四)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阶段是对整个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学生成绩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

(五)归档或应用

项目成果的装配图和项目过程中绘制的零件图,已成为教学素材并在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使用。在模具拆装实训项目教学中,我们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工夹量具借用制度、学生考勤制度等,这些教学文件在机加工实训中得以运用。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笔者在近十个班级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以参加项目教学法的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而教师只是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项目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所以整个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

(二)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切忌过多地干涉学生本身。教师指导主要包括在项目实施之前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引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要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

(三)让“项目教学法”与“订单式教育”实现有效的对接。创设学习的资源和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选取多样化项目,这样不但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而且能让“项目教学法”与“订单式教育”实现有效的对接,让“项目”课题与用人单位的实际产品实现零距离对接。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其他问题:一是以项目教学法为突破口,形成“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应对项目教学法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三是建立公平准确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06,143-146.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9.工装模具管理办法 篇九

GZMJ-XX-01

1.工艺技术部具体负责对模具的设计图纸和实样。

2.设备管理部负责对模具的保管、维护和维修。使公司所有的模具从设计、使用到保管维护、维修都受控,确保模具完好。

3.工艺技术部负责根据顾客要求设计模具图纸或根据实物样品委托加工制作。

4.模具制作完成后,工艺技术部按模具图和工艺图进行检验,在合格的基础上试模。

5.生产管理部安排进行试模生产,并对试模生产的产品标识后交工艺技术部。

6.质检部按要求进行常规检验(试验)。

7.模具的编号使用和保管:模具试模经验收全部合格后由设备管理部负责建立档案(编号、使用次数、进厂时间等内容),登记入库,并挂合格标识,并保存好该模具的有关资料。每次模具领用时在模具管理使用表上登记领用日期,并检查是否在使用寿命期内,是否完好无损,在模具归还时记入本批次使用数量,以确保模具更换计划的实施,模具进行检查确认完好后,应揩净、上油后整齐码放。

8.模具的维护和修理:模具管理人员应随时检查,在正常使用中损坏应及时修复:如掉角、补合模缝、抛光等修理,修复后应得到工艺技术部的确认,确保修理符合要求。若受到加工设备等的限制,公司无法修理,则外送修理,修理后应由工艺技术部确认方可使用。9.模具的报废:因模具反复生产使用,其尺寸精度不能达到顾客技术要求而又无法修复的,生产管理部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提出,由设备管理部向生产副总、技术副总报告,经批准后予以报废。报废的模具应专门存放并明显标识。

10.模具的保管、使用和维护由模具管理人员及时记录。

资阳市鑫鑫重型锻造有限公司

10.模具车间5S管理规定 篇十

5S

1.目的为保持作业现场一个文明、整洁、有序、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督促大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地推进现场5S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合在模具车间所有区域的5S管理

3.生效日期--即日起

4.术语解释--无

5.职责

1.各模具班组长负责该班组所有成员的5S管理;

2.模具开发部负责对所有模具班组人员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6.工作程序

6.1各区域通用规定

6.1.1 所有人员必须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每个工作项目完成后必须立即清扫整理

工作区域,方可进行下一项工作;

6.1.2 每天下班前必须整理车间,区分留与弃物品,并按5S要求处理。

6.1.3 所有人员必须穿安全鞋进入车间,不得随地吐痰,扔烟头,垃圾必须扔入

垃圾桶;

6.1.4 所有物品必须按类别摆放整齐有序;

6.1.5 不得在工作场所打架、玩闹,时刻注意生产安全;

6.1.6 行车用完后不准在通道上停留;

6.1.7 车辆在指定位置上下模具,禁止驶入车间,有特殊状况必须经管理部人员

同意;

6.2 钳工区域

6.2.1 车间以班组为单位,每个班组布局必须符合车间整体布局要求,所有物品

定置定位,摆放整齐,未经模具管理部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布局;

6.2.2 模具拆装、对碰等工作必须在钳工桌或木板上操作,不许直接在地面上进

行,拆下的模板必须及时摆放到物料架上;

6.2.3 闲置模板必须摆放在物料架上;

6.2.4 闲置滑块、斜顶等精细零件必须摆放在钳工桌上;

6.2.5 每副模具制造或整改过程中所有标准件放塑料盒里,并标识清楚后摆放在工具箱里;

6.2.6 进行钳工操作时,小零部件放在钳工桌上,超重零件可放在木板上;

6.2.7 模具组装后必须放到成品模具库里,不许在班组工场范围内堆放;

6.2.8 每个工具箱里物品按类别分开摆放,应做到工作中1分钟内拿到想要的东

西,而不需要在箱子里寻找;

6.2.9 工具箱外表面必须保持清洁,工具箱门应随手关掉;

6.2.10 因工作需要临时使用的搭牵气管、电线等物品不许随地乱放,本项工作

完成后及时收起放回原处,下班后收起放入工具箱;

6.2.11 试模样件按试模日期帖上标识,放在周转箱内,修模需要参照时可短时

间放在工作附近的钳工桌底下;

6.2.12 任何时候不能在模具高空悬挂的情况下,人在模具底下操作。

6.3 机加工区域

6.3.1 本区域只许钻孔、磨床、铣床加工的物料进入;

6.3.2 设备必须摆放在规定位置,没经模具管理部人员批准,不许搬动;

6.3.3 每天下班前,各模具班组必须把自己所属台钻清扫干净,切断电源;

6.3.4 模具班组人员使用公用机床时向指定人员登记后领取电源钥匙,完毕后将

机床清扫干净,切断电源,经管理人员认可后登记注销并归还钥匙;未归还钥匙期间本机床区域的5S维护责任由此班组负责;

6.3.5 本区域不设物料摆放处,非马上加工的物料不许进入本区域,所有加工完

毕物料必须及时搬走,特别情况需要临时占用本区域,必须经模具管理部人员同意;

6.3.6 本区域场地必须每天清扫,各模具班组按周轮值;若遇特殊情况,各模具

班组可以自行调值,但必须向模具管理部报告,以便考核;

6.3.7 铁屑每天入袋,每周由轮值班组负责搬到指定铁屑堆放处;

6.4 成品模具库区域

6.4.1 本区域只许摆放成品模具;

6.4.2 模具表面必须抹小许机油后方可摆放在本区域,机油不可过多(以不滴油

为准;

6.4.3 不许将大小模具混乱摆放,按大(3000克以上)、中(1000克-2000克)、小(1000克以下)分类在规定位置与车间同方向摆放;

6.4.4 模具不许直接放在地面,原则上每付模具标牌必须朝通道方向(以便查

找),模具边沿不许超出黄线通道,特殊情况经模具管理部人员同意后方可变动

6.4.5 吊搬被叠放在下面的模具后,必须将上面模具吊回原处摆放整齐,若遇责

任追查不清的情况,则记所有模具班组违规1次(无责任证据充分的模具班组除外);

6.4.6 若发现有模具摆放不整齐,则责任归模具所属班组负责(属第4.5条情况

除外);

6.4.7 禁止任何人在本区域内扔垃圾,本区域正常清扫责任归洁清工;

6.5 数控车间

6.5.1 所有设备必须按规定位置摆放,未经批准,不许移动;

6.5.2 在本区域只存放数控加工的模料,在存放区必须将待加工工件与已加工工

件分类存放。

6.5.3 所有加工完毕物料必须及时通知模具工搬走,不得长期停放;

6.5.4 及时将用过的刀具、工具归位,保证其摆放整齐、有序;

6.5.5 铁屑每天入袋,并存放到指定位置;

6.5.6 每交接班前,机床必须按保养制度进行保养,将工具、刀具归位,清扫各

责任区;

6.5.7 因工作任务不足提前下班时,按5.6条执行,并切断电源。

6.6 考核细则

6.7 由模具开发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考核;

6.8 各检查小组人员有权随时对模具班组进行检查,发现违规情况可当场拍照作为

记录,违规记录将作为单次处罚和月考核依据。

11.模具项目管理流程 篇十一

针对传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块和项目设计,介绍了项目化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通过几个学期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总结,为该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去向,同时也是就业后能否胜任岗位的决定性知识之一。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采用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虽辅以多媒体加视频仿真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多媒体泛滥的课堂中仍难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单调的课堂教学也无法模拟将来工作中的真实场景,无法实现课堂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因此,对该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项目化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结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根据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将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分为成了三大模块,其中第一个模块又分为了三个项目,如表1所示。这些项目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遵循的思路为:按照由简到难的原则,以非常典型的冲压零件引出项目,引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中的顺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冲压零件的工艺来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并进行一系列的相关计算,查找国家标准手册选择合适的标准件,最后画出模具的装配图和重要零件的零件图,并在三维软件中实现模具的运动仿真。

二、项目化教学实施

项目法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完全不同,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确定项目内容、项目流程、任务要求、任务目标、任务评价等,同时还要设想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时刻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本文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复合模的设计为例来讲解项目式教学过程。

1.分组与选题

项目化教学上课地点选在模具设计室,为方便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5人左右,每组设组长一名。

分好组后,教师下达任务书,每组同学的零件形状稍有不同,但是同属同一类型模具。同一组内同学零件形状类似,但关键尺寸又各不相同,以保证每个同学的任务都既相似又不完全相同。

2.确定项目计划和工作步骤

学生选好题目后,教师首先讲解一下项目完成的整个流程,同时详细讲解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会遇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思考项目的工作计划和步骤。在学生制定项目计划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项目计划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并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3.计算实施

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后,学生要结合具体项目进行相关计算,以复合模为例,学生首先分析其结构工艺性,选择采用顺装复合模还是倒装复合模,然后制定出工艺方案,选择合适的排样方法,选择合适的搭边值,根据板材大小设计合理的裁板方法,计算出材料的利用率,计算凸模、凹模以及凸凹模的刃口尺寸,确定压力中心,计算冲裁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压力机,等等。在这些计算和选择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此阶段,学生应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通过不断巡查,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引导和指正。最后,通过学生设计,教师指正,学生改进并完善这一过程使整个项目的设计更加满足任务要求。

4.总结与评估

当学生将项目设计方案提交给教师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在项目化教学中,更加强调的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和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小组成员互评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考核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项目设计做出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在项目设计中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为下一个项目的设计做好准备,并通过完成所有课程中所涉及项目后,让学生达到可以胜任社会上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与总结

通过 4个学期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教师改变了旧时的教学方法,更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适应了教学过程中的新定位和新角色,解决了项目化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不同以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新鲜的同时又倍受压力,而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过程中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问题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冲压模具设计的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记忆。

项目化教学所选项目绝大多数来自于企业中的典型冲压件,通过不同类型零件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为今后步入企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亚慧.《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05):44-46.

[2]张玉华.基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方案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4,(07):207-208.

12.模具项目管理流程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项目课程,模具专业,课程体系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类似于本科的“压缩饼干”, 强调的是学科的体系性, 为满足高职教育定位的需要, 虽适时强化了实践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单项实践能力, 但还是难以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为提高教学质量, 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理念, 把握我国高职教育的本质内涵, 项目课程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初步尝试。

项目课程以建构主义、情境理论为基础, 强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理论知识, 联系论、结构论和结果论是项目课程理念的三个主要理论依据。项目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了工作体系的结构, 同时, 课程的内容根据工作过程所涉及知识进行组织;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实际产品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学习, 体现“做中学”。以教学工作环节为线索,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从开发主体、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体现了主体多元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一体化及课程评价开放化五个基本特征。由于项目课程模式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状况, 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一) 课程体系重构的技术路径

高职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设计了课程模式改革流程图, 如图1所示。

具体环节和步骤如下: (1)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确定职业岗位群。 (2) 通过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 明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 确定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3) 通过课程分析, 以工作任务分析表为依据, 划分课程门类, 根据课程体系的逻辑主线序化课程, 选择项目载体, 并进行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分配整合。 (4) 通过教学分析,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进行课程教学整体化设计。

(二) 模具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模具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获得工作结构。采用CBE课程开发技术, 应用DACUM法, 通过由行业专家组成的小组, 应用“头脑风暴”法, 集中对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 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分析表对工作模块进行三级能力划分, 形成各级能力要求供课程内容分析使用。

(三) 课程分析

课程体系序化与课程门类的重新划分课程分析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序化、课程门类的重新划分、项目载体的选择及课程知识的分配。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的逻辑主线与该专业的特点相对应, 专业课程体系的序化主线是典型生产岗位, 具体如图2所示。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主要立足于工作任务分析表, 使得各工作任务模块转换为相应的课程, 在转换的过程中, 需遵循边界划分原则、课程编排原则和学时分配原则, 进而形成具有工作结构特点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完成了课程门类的重新划分, 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被整合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中。按照专业课程体系逻辑主线, 各专业课程之间是串行结构, 难度及容量逐步提高与增加。在教学内容中, 体现先易后难的特点,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的协调性更加完善。

项目载体的选择和理论知识的分配整合 (1) 项目内部的结构设计。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以知识为暗线, 以项目为明线。为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其作为项目课程结构设计的主线, 围绕职业能力的提高进行项目载体的选择和知识的分配。以项目为明线, 根据课程的目标设计项目或模块内容;以知识为暗线, 将学科性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去, 对理论知识进行重新分配, 并与实践相整合, 既可保证所布置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 也可为完成类似工作任务进行理论准备。项目课程本质上是任务驱动式课程, 在课程内设置若干个项目, 在各项目下设置若干个模块。模块与项目的结构相似, 项目的内部结构设计为:课程目标→项目目标→模块目标→工作任务→相关性实践知识→相关性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练习→学习结果评价。 (2) 项目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整合时, 我们的整体思路是:在动态的工作过程中, 以工作任务为命令菜单, 以实践知识为操作窗口, 以理论知识为在线帮助;在完成工作任务时, 主要面对的是实践知识, 但需要依靠理论知识的帮助完成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 采取了以下措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设置合适的项目, 使项目之间的理论知识背景按照一定的方式递进;项目设置一般不可过大, 以便于教学组织;为避免不同项目工作内容的重叠, 相关项目可设定侧重点。理论知识的选择以“必需, 够用”为原则, 该原则的把握要考虑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模具专业的总体课程体系结构通过以上的课程分析, 我们总结了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总体结构。重构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课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围绕塑料模设计、模具零件加工与模具装配、产品成型、模具管理等典型生产岗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 并按照技术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设置课程;课程内部结构以典型零件、产品及装备为载体, 如模具制图课程, 按照轴套类零件→模架类零件→腔体类零件→模具装配体的顺序设置项目或模块;项目或模块内部教学内容的关系结构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以实践知识为焦点, 以理论知识为背景。通过上述方法路径, 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略) 。

(四)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以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训练、学生主体及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原则, 在部分课程内容、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等方面采取“渗透”教育的方式。在课程教学设计上, 分别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上, 确定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 特别是能力目标, 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采用多项目串行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设计;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上, 准确确定能力目标, 细化设计能力训练过程, 注重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教学的所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9) :5.

[2]郝超, 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59.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 :9.

13.模具项目工程师简历 篇十三

期望工资: /月(可面议) 到岗时间:随时到岗

工作目标 / 发展方向

在新的环境下挑战自己!

工 作 经 历

▌-02---06:浙江奥杰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修饰加工(私营企业)

担任岗位: 经营/管理类/项目经理/主管

职位名称: 项目经理

职位描述:对模具生产整体进度的计划、控制、调整(内部加外协);试模跟踪及记录并作出相应的修模报告、

▌-06--2012-02:浙江西诺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修饰加工(私营企业)

14.模具易损件管理规定 篇十四

1.目的:

1.1便于现场修模人员及时更换模具零部件,提高机台稼动率;

1.2使备件的发包、入库、领用保管和报废工作标准化,达到降低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于本公司工程制造技术部门。

3.定义:备件是指为了预防模具零件损坏,特给易损零件制作多余的数量。

4.职责:

4.1工程制造技术部主管:熟悉本制造部的周产能、月产能状况,控制备件安全库存量.4.2库房管理人员:完善备件的补充数量;

4.2.1负责确保备品安全库存数量,对库存备品的检查、核对、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4.2.2备品的定期盘点, 保证进出有帐, 不得丢失或被盗.4.2.3呆滞品定期提报,库龄分析。

4.2.4每月备品费用的结报及费用走势分析。

4.2.5新建备品及非安全库存设定之备品的请购。

4.2.6配合备品管理人员进货和验收备品。

4.2.7及时向部课主管反馈备品使用状况。

4.2.8 对备品资金占用及备品安全库存提出建议。

5.程序:

5.1库房管理人员需购充裕的零件柜(各柜配50个抽屉的数量),每个零件柜面积可为400MM*200MM,内分左右两排,中间用当板隔开,左放凸模;右放凹模;

5.2在零件柜抽屉拉板面上贴上专用标签(防水、防油)写上各模具模号;

5.3根据各模具产能情况,以配备适当数量的备件量(以下为参考)

5.3.1库房管理人员可征询现场修模人员,了解那些镶块和冲头易损坏,以备急需;

5.3.2根据所冲原材料板的厚度、所冲次数制作备件量,单个型号备件数量库存量不应多于5件;

5.4房管理人员从供运商那里收到备件,检查之后,装在密封塑料袋里,喷上防锈油,以及时写上模号、单号、数量,入帐,并用EXCEL存档,便于以后查询;

5.5对于常用备件,一定要在EXCEL档上注上最低库存量,对于低于最低库存量的备件,库房管理人员要及时提出申请,提报部门主管发包外加工;

5.6对于备件的领用要有明确的规定,闲人不得进出库房,要经过现场修模负责人或相关主管核准之后方可到库房领用,之后库房管理人员到电脑上要进行重新刷新、存档并保存; 5.7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备件的清理、整顿,以防备件放在一起撞伤、生锈,以及摆放的前后顺序; 5.8对于常用备件和非常用备件可分为A区和B区,A区放常用模号备件;B区放非常用模号备件;

5.9对于一年以上没有定单的模具,由库房管理人员汇报部门主管,对备件采取相应的对策,并移出B区,以便腾出空间给新备件所用;

5.10在发包清单时,注明是备件时,也要适当控制交期,以使所需备件要及时入库。6.备件管制流程:(略)

7.备件入库:

7.1备品管理员应根据发包清单的底联仔细核对工件数量、规格;(一定要是模具事业部品管检的工件,并附有品质检验报告)。

7.2备品管理员经确认无误后,方可按模号、图号、数量放在贴有标签的柜子里,并要一定的防护措施;

7.3定期检查备件,一旦发现备件有异常,应立即汇报上级主管。8.备件的报废:

8.1经确认不能使用的备件,要先分析原因,并写出分析报告后填写报废申请单,经技术总监签字后,方可报废。

8.2备品管理人员应汇总单月报废的备件,进行汇总分析,分清那些是正常报废,那些是非正常报废,以便于成本统计。

9.附录:

15.模具项目管理流程 篇十五

《塑料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目前, 教师授课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集中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 配以不多的实验, 然后, 将班级的学生分成4~6人一组, 进行塑料模具的课程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教学体系, 但是, 对于学习能力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太过理论化, 反而学不到什么知识, 长此以往, 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到学期末, 一个班只有25%~33%的学生能够学好本课程。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专业知识理论不强, 实践基础差, 达不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针对这种情况, 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变革教学思维, 改变教学思路, 进行课程的协调与配合, 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新学期上课开始, 给学生介绍《塑料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结构、要求,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后, 将课程设计布置下去, 2~3人一组, 围绕一个塑料制品进行模具设计。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 提供一个具体的模具设计实例。讲完某一章节后, 将具体实例中与章节对应的部分演示给学生看, 要求学生确定与章节对应的知识内容来设计模具结构, 并写出相应的步骤, 为后面撰写说明书做好准备。比如, 讲到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时, 教师先将浇注系统的作用、类型和设计原则等全部讲完之后, 讲一个关于浇注系统设计的实例, 其中, 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以及冷料穴的设计, 然后, 让学生结合实例和所讲的内容对各自的塑件进行模具浇注系统的设计。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是:一个班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掌握的能力, 但仍然不是高职教育想要达到的最佳目标。

以上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常用的教学方法, 显而易见, 达不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学习,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更加切实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为学生将来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 应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即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有效组织理论和实践知识, 师生共同实施并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动态养成,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基于项目教学的《塑料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模式

采用项目教学, 可将《塑料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分成几个项目:塑料的鉴定与识别、塑件成型工艺的确定、塑料模具结构的认识、分型面的确定、成型零件的设计、浇注系统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设计和压缩模的设计等。各个项目的名称、知识内容、实施要求、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而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需要准备的是:在本课程开始之初, 给每个学生配备相应难度的塑料制品。在实施过程中, 配备一个陈列模具与课堂教学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室。在每一个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塑料制品, 通过不同的项目确定各自制品所需要的模具结构部分。然后, 以学生自己讲述和大家评比、讨论的方式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以浇注系统为例, 在实施这个项目时, 教师要拿出很多不同形式的浇注系统凝料, 供学生仔细分析与探讨, 为学生学习本项目的内容提供直观的参考。同时, 由教师下达任务书, 任务书的内容是确定塑件的浇注系统。由学生分组搜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资料, 应做到: (1) 明确塑件的设计要求, 根据塑件确定出符合制品的浇注系统, 并考虑其加工工艺性; (2) 绘制浇注系统图, 尺寸标注完整。完整的浇注系统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在项目课程实施的同时, 教室内陈列各种不同的塑料模具, 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观察模具、了解模具、熟悉模具, 为模具设计提供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给学生一个完全展示自我的空间, 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地针对自己的塑件认真钻研、细心设计, 从而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和使命感。实行项目教学的结果是:一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与学习中来, 能够将所学知识牢固掌握, 并能够自行设计塑料模具。

总而言之, 传统教学的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塑料模塑工艺与模具》这门课程所出现的问题, 项目教学能够将学生从被动改为主动,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学习内容, 增强自我创新和设计的能力, 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塑料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均受到影响, 采用理论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效果不甚明显。项目教学能够贴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塑料模塑工艺,项目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旭辉, 张荣胜.项目教学的开发原则和教学流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2) :75-76.

[2]陈婵娟.高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5) :47-48.

[3]刘海庆.高职院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9, (12) :141.

[4]刘彦国, 范建蓓.塑料模具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模具制造, 2010, (4) :96-100.

[5]李莹莹, 彭琦.《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 2010, (6) :150.

[6]陈吉平, 丁智平, 胡成武.《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8, (3) :104-106.

16.做模具车间管理这些一定要懂 篇十六

何谓现场

1.现场包含“现”与“场”两个因素。

2.“现”就是现在,现时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性。3.“场”就是场所,地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区域性。4.“现”与“场”结合在一起,就是赋予了一定时间的特定区域。

5.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就是生产车间。走进现场 1.现场的“三忙”现象:

忙乱: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无功效。(瞎忙)

盲目: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糊里糊涂。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

分析现状----找出瓶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量(显示能力)3.现场的功能:输出产品。4.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人员(Man):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机器(Machine):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 材料(Material):纳期,品质,成本

方法(Method):生产流程,工艺,作业技术,操作标准 环境(Environment):5S,安全的作业环境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现象(表现出的特征)。3.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4.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生产活动的6条基本原则 1.后工程是客户

作业的好坏由后工程的评价来定

不接受不合格,不制造不合格,不传递不合格 2.必达生产计划 年计划、月计划、每日、每小时按计划生产----生产计划的保证 3.彻底排除浪费

浪费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没有也可以的物 4.作业的标准化

有标准作业书,作业基准书,不是标准化

标准化是作出规定,遵守而且改善这个规定,不停地进行改善---遵守---再改善的活动才可称为标准化。5.有附加价值的工作 管理的目的是谋求更大的附加价值(利润)现场要有大局观,辨别生产瓶颈,采取最优对策 6.积极应对变化

基本要求------决定标准书等作业的基本,养成遵守的习惯 先观察------事前收集情报,采取下一步措施

掌握实力------提高技能和扩大实力,提高设备稼动率等现场的日常工作 1.现场的质量管理

现场如何确保优良品质呢?避免失误的5原则: a、取消此作业 b、不要人做 c、使作业容易化 d、检查

e、降低影响2.现场的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最佳方法,就是剔除过度的资源耗用 a、改进质量:工作过程的质量,合理的5M b、提高生产力以降低成本:不断地改善

c、降低库存:流动资金、储藏、搬运、质量隐患、新产品 d、缩短生产线:合理的生产线工人 e、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f、减少空间

g、现场对总成本降低的作用3.交货期: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4.现场实际作业应把握的内容 a、生产作业计划的合理性、生产计划与实际困难、计划调整的影响

b、人员状况、员工的技能、缺料设备故障引起的停产、不良品对策及处理

c、零部件/工装夹具/生产辅料是否齐全、生产是否正常、工作方法可否改善5.现场的基本方法

深入一线、信息畅通、了解生产能力、注意员工状态、时间/动作研究6.现场的注意事项

异常处理的制度化、现场教育、解释、工作职责明确、公正评价员工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 1.日常管理的要点

a、重视所有管理项目 今天抓品质,明天弄设备? b、决定重点管理项目

原则:“不给下个工程或客户添异常”,决定重点项目 “应该做怎样的程度为止”,管理水平的设定 c、管理的习惯化

量化及明确一些日常工作,管理习惯化2.日常管理的进行方法

P-D-C-A管理循环

如作业管理,目标为生产计划的达成、生产率的提高。P(计划):达成生产

D(实施):实行计划—作业设定 C(检查):检查目标与实绩的差

A(行动):采取对策或者改善3.现场管理方针a、生产部的工作口号:

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传递不良!b、品质管理方针: 质量第一,高效准时,客户满意,不断提高。c、生产管理方针:

创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科学管理,强化运作和谐;挖掘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追求卓越,全面提升生产效率。d、管理的要求:

A。已落实岗位责任制为基础,实行全员责任包干制。B: 任务是死的,有条件要执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

C:决定了的事情就是对的,如有疑问,事后再说。D:必须奖罚分明,且要及时,到位。4.自主管理 a、以给自己做事的心态工作。

b、自负其责,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自己拿主意。c、不推卸责任

d、以自我为根本,完成工作任务5.三检法

a、其作用是实现“三个不”。(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传递不良)b、要实现“双检”靠的是自主管理: 灌输实施“双检”的重要性。不定时的现场抽查

有问题出现时强调“双检”关联双方的责任。6.修理作业 a、修理作业是指对不良品实施的纠正措施。

b、要通过修理,举一反三,提出反馈意见,防止再发生。c、埋头苦干苦干,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d、修理员是生产部管理者,尤其是组长的摇篮。e、修理品的管理:

修理品需经过原检查工位重检 对修理品有适当的标识

修理中发现多次修理或有重大隐患应立即报告7.执行作业指导书

a、班组长要熟悉作业指导书,并教会员工;

b、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作为标准,任何时候作业人员必须遵守。

c、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提出修改意见,待修订批准后才可执行。d、“5他法”: 讲给他听 做给他看 让他试做 帮他确认 给他表扬8.抓住现场的主线 a.现场的主线是什么?生产计划 所有现场人员都围着它转。是焦点。是工作目标

是衡量工作结果的标准。b.日生产计划:

计划的产量就是任务,如完不成时就要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就要申请加班。是生产日报表的依据。

生产计划一旦发行就是命令!9.产量要心中有数 a、产量是生产部门只关重要的目标。

b、生产管理着要做到对产量心中有数就需要掌握和控制好生产线的速度。c、决定产量的因素: 生产线的运转速度 机器,设备的机械能力 工程与工艺的稳定性

人员的作业能力 生产准备生产准备是新产品从开始试产到批量正常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为了确保新产品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试产、批量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而进行的相关人员培训、指导书制定、物流调达、设备(含工装、量具、工具)的准备活动。现场管理中的生产准备1。生产工艺和资料准备: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图纸,QC标准等

2、工装夹具、工具、辅助材料、劳保用品等的准备

3、设备、仪器、工装的安装、调试

4、人员的岗位安排和产能设定

5、现场员工的生产前培训

6、物料、设备、工艺、资料异常的发现和反馈现场确认1.现场配置管理表:

也叫生产线配置管理表:它的形式象检查清单一样,可以使管理者确认现场的布置状态。

指定工位人员,工具用品,仪器,材料的放置区域,作业方法,记录单等。2.现场器具点检。

时机,范围,责任者,频率,方式,内容,记录,确认。作业日报的管理作用

1、交货期、品质、安全、成本管理等多个项目管理的工具;

2、方便与上司和其他部门传递情报、交流信息;

3、出现各种异常或问题时,作为原因追踪的资料;

4、帮助管理者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常见问题

1、内容太多,记录起来很费时间;

2、需思考、回忆、判断内容太多,很异常,所以马马虎虎算了;

3、自己不愿意写而让他人代写;

4、没有人指导怎么填,所以随便填就行了;

5、工作日报只是当成资料收集起来,上司也不看,也没有什么作用。作业日报的要求设计要求 必要的事项齐备,项目尽量精简 项目顺序要符合实际作业或逻辑习惯

减少描述或数字填写,用符号或线条代替记入

采用标准用纸,避免过大或过小,方便存档应把握的内容 每人的工作日报是否准确 材料/作业/产品有无异常 作业效率 是否达计划

生产效率与设备效率 不良产品及工时损失 工时现人员配置是否合理

整体实绩情况作业日报的填写填写作业日报需向有关填写人员说明作业日报的作用;

班组名、作业者名、产品名、批量号等基本内容由现场办公人员填写,再发给作业者填写其他事项,减轻作业者负担; 生产数量、加工时间只有作业者才清楚,由作业者填写; 要养成写完后再度确认的习惯;

管理人员要认真审阅作业日报,及时指出异常点并协助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现场人员根据日报把握作业的异常趋向,并针对这种趋向实施重点指导。生产统计方法1.内容:

产量,投入的资源。生产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生产性。2.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及时性)。真实性3.各级管理人员的总结: A.生产数量

上一篇: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下一篇:乡镇河道采砂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