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

2024-06-09

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精选9篇)

1.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 篇一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审批

一、审批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第168项

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工作管理规定(试行)》(水资源〔2003〕311号文)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5、《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水利部令第23号)

6、《水利部关于授予淮河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水政资[1994]276号)

7、《淮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工作管理办法》(淮委水政资〔2009〕72号)

二、受理部门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

三、申请主体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在办理取水许可申请之前向受理机关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四、审批范围:

下列取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工作由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实施:

(一)淮河干流(自河南省息县境内河段至洪泽湖)及洪泽湖(全湖及自洪泽湖取水的河段):工业和城镇生活取水超过5.0万m3/d、农业灌溉取水设计流量大于5.0m3/s。

(二)洪汝河(班台至洪河口)、涡河(付桥闸、东孙营闸至大寺集闸)、沙颍河(周口闸至阜阳闸)、新汴河(张桥闸至岱闸;泗县104国道公路桥至洪泽湖):工业和城镇生活取水超过2.0万m3/d、农业灌溉取水设计流量大于3.0m3/s。

(三)沂沭泗水系由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统一管理的河道、湖泊(含水库)管理范围内的取水(包括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地下水),具体范围是:

沂河干流:跋山水库以下至入骆马湖口;支流枋河入沂河口至姜庄湖拦河坝; 沭河干流:青峰岭水库以下至入新沂河口;支流汤河口至上游6公里处; 邳苍分洪道:江风口闸至入中运河口; 新沭河:大官庄闸至石梁河水库; 韩庄运河和中运河:韩庄闸至宿迁闸; 伊家河:伊家河闸至入韩庄运河口; 新沂河:嶂山闸至入海口;

南四湖:全湖及自南四湖取水的河段; 骆马湖:全湖及自骆马湖取水的河段;

石梁河水库:全库及入库河道水库兴利水位回水段。

(四)淮河流域由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建设项目的取水(包括地下水)。

(五)全流域内,1991年以来,中央投资建设的大型人工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的取水(包括取地下水)。

(六)全流域内,大型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日取水量5万t以上的建设项目。

五、须提交的材料目录

1、业主单位申请审查文件;

2、报告书一式二十份、电子版一份;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委托合同;

4、与审查工作有关的其他材料。

六、受理程序

1、申请:申请人填写淮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向淮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2、受理:淮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政务公开科受理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发出受理通知;需要补正材料的,发出补正材料通知;

3、初审:淮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处确定是否需要组织实地核查、专家评审、听证等;

4、审查:淮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需要组织实地查勘、专家评审、听证的,淮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处组织实施;

5、许可决定:淮河水利委员会作出审查决定;

6、许可送达:申请人到淮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政务公开科领取许可决定,或由办公室政务公开科将批件寄往申请人。

七、审批期限

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不含专家评审时间、申请人按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报告书的时间和听证时间)。

八、收费依据和标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2.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 篇二

2009-02-23

(2008年12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自2002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水资源论证工作突飞猛进,已成为近年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水利部高度重视水资源论证工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召开这次专题工作会议,对于进一步推动水资源论证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昨天上午,长江委、珠委、松辽委、河北、内蒙、江苏、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省10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水规总院介绍了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有关技术内容。今天上午,刘宁总工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了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6年以来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客观分析了水资源论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部署了近期水资源论证工作重点;与会代表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刚才,四个分组的召集人向大会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对进一步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这次会议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研究了问题,分析了形势,明确了任务,达成了共识,达到了会议预期目的。下面,我对会议作简要总结,并对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一是肯定了成绩,增强了信心。刘总对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成效进行了系统总结。分组讨论中大家普遍认为,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出台以来,短短6年时间内,水资源论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分析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论证制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水资源论证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决策关口,作为参与宏观调控和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依法行政、树立水资源管理权威的重要载体,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减少了水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肯定。另一方面,时代的要求和当前的形势,要求进一步深化水资源论证工作,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外围保障。二是工作思路正确,方式方法得当。6年来,我们逐步健全管理与技术体系、培养壮大队伍、加强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实践,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付出了巨大努力。这就说明,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二是交流了经验,开阔了思路。6年以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开拓进取,摸索出了许多好的做法,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比较突出的有:一是湖南、湖北、河北等探索开展了规划水资源论证。二是珠委、广东、贵州、河北等地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新亮点。三是长江委等在论证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四是各地在如何规范水资源论证方面取得很好的经验,等等。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些发言和交流材料介绍的好做法、好经验,是他们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结果,使大家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得到了启发,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是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刘总的讲话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面临的形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突出问题等方面,对水资源论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作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刘总的讲话使我们认识到,水资源论证不仅是为取水许可提供技术依据,更要发挥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关口的作用,要成为参与宏观调控和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实际上,水资源论证工作参与宏观调控已经有所实践。2005年,发改委、水利部叫停了一批项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水资源论证,这也说明论证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手段。

刘总特别要求,要推进水资源论证从微观层面决策向宏观层面决策发展,大力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刘总对新形势的分析和要求,指明了水资源论证工作发展的方向,对于提高对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是找准了问题,明确了工作重点。刘总的讲话和与会代表的讨论,充分指出了当前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法规体系不完备,技术基础不扎实,监督管理不够严格,规划水资源论证尚未全面启动等。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找准了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刘总在讲话中总体部署了近期工作重点,与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会议,工作思路更清晰了,任务更具体了,工作要求更明确了。

二、抓好落实近期重点工作的几点要求

昨天上午刘总的讲话,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水资源论证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论证工作方向,部署了近期工作重点。各位参会代表要认真学习工作报告,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和要求,回去后要向各单位的领导汇报情况,并进一步组织各有关人员学习、讨论,领会各项要求。下面,我主要针对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和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两项工作,提一些具体要求。

第一项工作是要大力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

《水法》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规定水利部“组织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并由水资源司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大家可以看到,《水法》规定的水资源论证的立足点是对规划的论证。所以,如果我们仅停留在项目水资源论证上,我们仅仅捡到的是芝麻,丢掉的是西瓜。水资源论证从建设项目开始,是先易后难,但是不能只停留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这个层面,一定要上升到对规划的水资源论证上去。

近几年来,湖南、河北、湖北、内蒙等部分地区开展了一些相关工作,但从总体上看,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还不能从全局、宏观和战略上适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需要。刘总在对近期重点工作的总体部署中,把大力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作为近期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就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谈几点看法。

1、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本要求

规划水资源论证,就是在规划编制阶段,从宏观上论证水资源承载能力对规划的支撑与约束条件,提出完善规划的意见以及保障合理用水、预防或者减轻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良影响的对策与措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促进水资源管理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从总体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

需要进行水资源论证的规划,主要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规划,特别是对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对规划进行水资源论证,要把握几个关键环节:一是从总体上回答当地水资源条件能否支撑规划的实施,规划的需水总量不得突破水资源可利用量;二是论证规划需水的合理性,是否符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三是分析规划的取水、退水影响,论证是否符合水资源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否对涉及到的周边地区或者其他行业、其他方面的发展用水产生明显的影响;四是要提出调整和完善规划的建议;五是要将论证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反映到规划审批部门,提出的对策与措施应当纳入规划、随规划的实施而一并实施,六是跟踪监督有关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对规划的水资源论证,达到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目的,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关,促进水资源管理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

2、当前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试点先行。鉴于此项工作刚刚起步,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技术标准,水利部将选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典型引路,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起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技术规范和队伍建设体系。会后,我们将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请各流域机构、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向水利部各推荐1-2个试点,水利部经筛选后确定为全国试点;各流域机构和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在本流域和区域广泛开展试点工作。二是重点突破。鉴于当前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本着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原则,在一些容易操作且急需论证的领域重点突破。例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的规划;农业灌溉、水电开发、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煤炭等高用水行业的专项规划;资源性缺水的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区域规划等。

三是加强法规与技术体系建设。我们正在抓紧起草《水资源论证管理条例》,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昨天,我们安排水规总院和大家共同探讨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技术要求。我们还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技术要求。

四是加强领导,加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今年我们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协调,争取发改委对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支持。水规总院、水科院、南科院、水资源管理中心等单位,要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要结合试点工作,深入研究、制定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技术规范。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规划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取得支持和配合。要努力保障工作经费,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经费应当属于规划编制的费用组成,这一点在小组讨论时大家都提到,我非常同意。但是为促进该项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安排水资源费补助试点工作。

第二项工作是严格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

资质单位审批和论证报告书审查成为国务院明确的两项重要行政许可。我们在充分运用国家赋予我们管理职能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我们要从以下几个环节,严格把关,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1、严把论证报告书审查关。

一是制定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基本条件。例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国家产业调整目录中禁止类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不予审批;建设项目取水不符合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或用水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且没有合理可行的水权转换可满足项目取水要求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不予审批;对建设项目退水口设在饮用水水源区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不予审批等等。上午,大家对受理和审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一些基本条件进行了充分研讨,我们将在研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下发指导性文件。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有关地方性政策。二是严格工作程序。自觉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能,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明确的基本程序进行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确实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三是加强专家管理。既要进一步优化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把关作用,也要建立严格的专家管理制度,建立审查专家责任追究制,解聘责任心差、工作不认真的专家。四是严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备案管理。明年,各流域机构、各省审查通过的论证报告书,要按月向我部备案,部里按照统计进行公示;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也要严格要求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时备案。

2、严把资质单位审批关,切实提高资质单位的能力与水平

一是提高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的准入门槛。对不符合有关人才规模、专业结构、业务成果、工作水平等方面要求的单位,不得审批论证资质;二是对从业水平较低、资信差、违反水资源论证管理规定的资质单位要通报和限期整改;三是建?职业化制度。凡从事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人员,要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3、严格审查机关管理。一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越权审查的,对审批的报告书论证结论出现重大问题的,追究审查机关的责任;对论证资质单位超资质开展业务的,责任心不强,弄虚作假的要追究资质单位责任。二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报告书抽查力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问题较大的要公开曝光、严格处理。三是加强论证结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结合取水许可审批、竣工验收和取水许可监督管理等工作,对论证报告书中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论证报告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

4、认真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

今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部署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并下发了文件。开展该项工作,一是为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不断完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推动规范化管理;二是为制定《水资源论证管理条例》做好必要的准备。各流域机构、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该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水资源论证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广泛收集、整理有关文献和资料;要通过实地考察、座谈和专题调研等方式,广泛进行调查,了解《办法》的实际执行效果与存在问题;要抓紧组织问卷调查,按时完成评估工作报告。要安排专门经费,指定专人负责,加强领导,保证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同志们,过去6年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但今后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而繁重。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在科学发展观和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资源论证工作新局面。最后,我代表水资源司,向全体与会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03-23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论证

工作的通知 2006-03-23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

法规名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 水资源[2006]95号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

制定机关:水利部

颁布日期:2006.03.23

实施日期:

修改日期:

法规内容: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审查建设兵团水利局,各资质单位: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5号令)实施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规范取水许可审批提供了技术依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审查把关不严、监督管理薄弱等问题。为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报告书编制质量,促进水资源论证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资源论证制度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法》,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全面推进和深化水资源论证工作。

2、加大对区域和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影响较大的水利、水电、煤炭等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力度,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 “工业园区”、“生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的水资源论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3、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及水资源论证审批制度。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及未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手续的已建、在建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限期补办;逾期未办理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坚决制止因无序开发而造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和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现象的发生,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科学论证,严格审查,全面提高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

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以下简称《导则》)的有关规定,区别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型、规模,结合区域水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要求,突出水资源论证工作重点。要坚持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已建、在建及拟建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建设项目取水、用水以及取退水影响的分析。要避免出现重视取水、忽视退水,重视用水、忽视节水,重视区域配置、忽视流域配置,重视经济用水、忽视生态用水等现象。

2、严格按照水资源论证审查的有关规定受理、审查报告书,同时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类别、性质等,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的专家及相关流域机构或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取退水口所在地地级或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参加审查,进行现场查勘,并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表(试行)》(见附件)。

3、鼓励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以下简称资质单位)之间开展横向合作,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联合编制报告书。同时可结合自身技术特点,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但所占比例不应超过总编制人员的三分之一。

三、加强领导,深化管理,促进水资源论证工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1、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开展;要加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区、本流域特点的水资源论证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水资源论证工作。

2、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流域机构要结合《导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表(试行)》,对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评审专家及审查机关实施监督管理。我部委托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局、总公司)直属单位中的资质单位)、评审专家实行监督管理。其中,流域机构直属单位中的评审专家、资质单位,由流域机构负责实施监督管理。

此外,我部每年不定期对资质单位编制的论证报告书进行抽查。被抽查到的资质单位应在指定的时间内,携带被抽查到的报告书及相关材料到我部接受专家评议。经检查及专家评议,发现资质单位在水资源论证活动中有严重违规行为,或报告书质量确属不合格的,对该资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一年内连续通报两次的将由原发证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或吊销其资质。

3、各资质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原则开展水资源论证业务工作,杜绝出借、转包或变相转包资质证书。对于出借、转包、变相转包或纵容、包容下属单位(不包括内设机构)以资质单位的名义承揽水资源论证业务、独立承担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资质单位,我部将按规定吊销该资质单位的资质证书。但资质单位的下属单位,可在具体的水资源论证项目中承担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或选派人员参与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参加人员总数不得超过总编制人员的三分之一)。资质单位在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时,应在报告书上注明编制人员的培训证书编号。

4、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审查机关、评审专家的监督管理,科学、公正、合理的审查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对于在报告书审查过程中弄虚作假、把关不严、审查通过的报告书质量低劣,以及有越权、侵权审查行为的审查机关,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通报批评,并责其限期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不得从事报告书审查工作(其审查权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行使)。整改意见经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后,方可重新开展审查工作。

对于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责其限期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不得从事相关审查业务工作。整改后,再出现同类问题,我部将取消其评审专家资格。

3.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 篇三

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试 行)

为规范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论证编制工作,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试行)》,结合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项目布局的特点,编制《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

一、规划基本情况

以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以下简称煤电规划)为基础,重点概述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煤电规划的性质及范围,煤电规划布局、规模和实施计划,煤电规划取水规模和水源方案,规划的退水方案,分析煤电规划与国家产业政策、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以及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和协调性。

二、水资源论证范围及水平年

1.煤电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包括分析范围、水源论证范围和影响范围。

2.分析范围的划定应以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考核单元为基础,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原则上应以水资源三级区套地(市)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确定分析范围;大型煤电基地跨多个地(市)级行政区的,应以所涉及的地(市)级行政区为分析范围。

3.水源论证范围应根据水源配置方案、水源类型与性质,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原则与方法分别确定。

再生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范围,矿坑排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为煤矿井田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根据区域水文条件、取水水源来水情况、现有供水工程及运行情况等因素确定。

4.取水影响论证范围的划定应根据选定的水源,综合考虑水源供水范围、对象和可能影响的第三方等因素确定。按照煤电规划项目废污水全部处理回用不外排的要求,煤电规划不涉及退水影响范围。

5.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应结合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煤电规划实施计划确定,原则上保持与煤电规划的水平年一致。

应附具规划区位置图、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图、水源论证范围图、影响范围图。

三、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

1.根据分析范围内已发布或经过技术审查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水资源状况。

主要包括: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应附具区域水文地质图、水功能区图等。

2.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近10年分析范围内的实际供水量、各行业的实际用水量、耗水量资料,分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用水结构和用水水平。根据水质和入河排污口实测资料,评价水功能区水质和达标率情况。

3.根据分析范围内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指标与实施方案,结合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现状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提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针对分析范围的水资源条件,结合规划的取水、用水、耗水和退水要求,开展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论证规划项目实施的水资源条件,提出规划项目实施后满足分析范围内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对策措施。

四、规划需水规模合理性 1.取水合理性分析

从煤电基地规模、区域水资源相关规划、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要求(用水总量控制、分水方案(协议)、超采区管理、水功能区管理等要求)等方面论证取水合理性,分析 取水与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对已达到或超过国务院颁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及省级行政区细化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含分水方案或协议)的地区,不得新增取水;对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新增取水。

2、规划需水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1)应从机组选型合理性、用水技术和用水工艺先进性、废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加强用水管理和节水减排等方面,分析规划项目需水合理性。

(2)应以定额法进行需水规模的合理性分析,定额选取应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基地燃煤电厂的主要用水指标应执行《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的要求,机组设计耗水指标不高于0.1立方米/(秒〃百万千瓦)。基地配套煤矿的主要用水指标应按照《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一级标准从严控制。基地生活用水指标满足所在地的用水定额标准要求。

(3)选择典型建设项目,按照优水优用、分质供水的原则,开展水平衡分析,绘制水平衡图,提出废污水处理回用的水量水质要求。通过典型建设项目的分析,评估论证煤电基地废污水全部处理回用的可行性。

(4)煤电规划项目涉及分期建设的,应结合项目分期建设实施计划,分析预测项目需水规模。

五、规划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源选择

1.在对规划区水资源条件、现状各行业用水统计的基础上,结合能源基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析预测能源基地的生产、生活、生态需水要求,根据水源条件统筹协调论证提出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2.煤电基地生产用水水源应按照优先采用再生水和矿井排水,合理利用地表水,严禁取用地下水的原则,进行水源比选分析,提出水源布局方案。煤电规划项目分期建设的,应提出分期水源布局方案。

3.以再生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应以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资料或设计资料为依据,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进行再生水可供水量的可靠性分析。水量方面,应分析特枯和连续干旱年份的出水量和日变化系数,原则上以污水处理厂日出水量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量的可靠性;水质方面,应以出水水质的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质的稳定性。

4.以矿坑排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应以煤矿开采实测的排水量和预测的涌水量为依据,从水文地质条件、采煤水防治措施以及估算涌水量的水文要素和含水层参数等的不确定性,分析供水的保障程度和可靠性。

5.拟利用水权转让、用水结构调整等方式获得取水指标的,应提出相关的方案,并论证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六、影响分析 1.分析规划水平年煤电基地取水产生的影响。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确定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综合分析规划项目取水对于上下游、左右岸、周边地区(行业)之间已有及未来发展所需水量、水质以及生态保护目标等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对于重要和敏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2.煤电规划涉及配套煤矿项目建设的,应开展煤矿开采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影响的专题论证,分析采煤对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后对水资源系统构成的影响。

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减缓或消除影响的补救、补偿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建议。

4.应依据有关法规、规划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分析规划取水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与保护的协调一致性,论证规划取水后的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七、结论与建议

1.在上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形成规划水资源论证结论:(1)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相符,规划可行。

(2)规划实施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不够协调的,应结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管理的要求,对规划目标、规模与布局提出调整的建议。(3)规划实施与水资源条件严重不匹配,不符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目标要求的,应对规划目标、规模与布局提出重大调整的建议。

2.针对论证中发现的问题,应以水资源为约束条件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和优化的具体意见或提出规划调整和修改的方向,为规划审批提供决策参考。附:

大型煤电基地开发规划水资源

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总论 1.1 概述

规划编制背景、缘由、重要意义以及编制过程与进展情况等 1.2 项目来源 1.2.1委托单位

1.2.2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 1.3 规划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4 编制依据 1.4.1 法律法规 1.4.2 规程规范 1.4.3 采用标准 1.4.4 参考文献 1.5 论证范围及水平年 1.5.1分析范围 1.5.2水源论证范围 1.5.3影响范围 1.5.4水平年

附规划区位置图、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图、水源论证范围图、影响范围图 煤电基地规划概述 2.1规划性质及范围

2.2规划布局、规模和实施计划 2.3规划取水规模和水源方案 2.4规划的退水方案 2.5规划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

附规划范围图、已有和规划项目分布图 3 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 3.1基本情况

3.1.1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 3.1.2水文气象

3.1.3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3.1.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2 水资源状况 3.2.1水资源量

3.2.2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3.2.3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3.1供水工程与供水量 3.3.2用水量与用水结构 3.3.3耗水量及结构 3.3.4用水水平3.3.5现状评价

3.4 水资源供需分析(分析范围)3.4.1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3.4.2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3.4.3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条件

附分析范围内主要供水工程、取用水户分布图、水功能区示意图(标注入河排污口和监测断面位置)、规划的水资源工程位置图 规划项目需水规模合理性 4.1用水工艺与节水技术要求 4.2计算方法和采用标准

4.3污废水的处理与回用的要求(做典型分析)4.4需水规模预测 规划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源选择

5.1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指标情况、不同行业)

5.2水源比选分析(从经济、政策等方面提出水源比选原则,并比较分析每个水源利弊)

5.3水源布局方案(再生水、矿井排水、地表水)5.4规划布局和水资源适应性分析

根据水源布局方案,附具相关图件(包括:论证范围内地表水、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水文地质剖面图,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矿床地质图及相应的矿床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水文地质剖面图,论证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点分布图等)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及第三方可能产生的影响 6.1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 6.2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6.2.1对区域地表水的影响 6.2.2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6.3对水生态的影响

6.4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影响 6.5对第三方的影响

6.5.1对其他用户取用水条件的影响 6.5.2对其他用户权益的影响 7 规划实施对水资源影响的对策措施 7.1 影响补救和补偿 7.1.1基本原则 7.1.2补偿建议方案

7.2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措施 7.2.1工程措施(水量、水质监测)7.2.2非工程措施 7.2.3 节水与管理措施 8 结论和建议 8.1结论

8.1.1国家规划的相符性 8.1.2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条件 8.1.3需水规模预测

8.1.4规划布局和水资源适应性

8.1.5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及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8.1.6规划实施的影响及其对策措施

8.1.7综合提出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支撑条件的结论 8.2 建议

4.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 篇四

2011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令全社会更为关注水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八个方面、以三十条的篇幅,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推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决定》第六部分以较长篇幅阐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这是对我国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内涵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决定》中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包括建立覆盖流域和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取水许可控制指标体系,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等。二是要重点推进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两大制度建设,从规划和前置管理实现用水总量控制。要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建设项目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于未经水资源论证而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要严格强化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三是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统一调度和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等三方面重点领域的工作,促进和保障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2、建立用水效益控制制度

《决定》提出加强建设节水型社会与促进可持续发展,要求将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坚决遏制用水浪费。用水效益控制制

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用水效益控制红线的确立,主要是要建立涵盖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益指标体系,为用水定额管理和用水计划管理奠定基础;二是建立三项重点制度,即用水定额与计划管理制度、缺水地区高耗水工业项目准入制度、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三是切实推进五方面重点领域工作,即各行业节水技术改造、节水技术普及推广与节水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用水户的监控、强化企业节水管理以及节水强制性标准的制定与推广等。

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决定》十分强调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把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确立,包括基于水功能区划分严格核定水域纳污容量,根据水功能区阶段性保护目标确定不同阶段的入河排污限制总量,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与污染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二是要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和水功能区水质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对于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同时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评价体系,完善水质预警监督管理制度。三是要强化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的应急管理,并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4、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

《决定》提出的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是一项重大突破,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即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二是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具体由水行政

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切实完善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的支撑体系,包括区域取水、用水和排水的计量、监测、统计和信息化管理制度与系统的建立。

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制度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国人口峰值的到来,我国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人均水资源量还会进一步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抑制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途径。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需求,国家陆续出台政策规范取水许可制度,要求申请取水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如:2006年国务院发布第460号令《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2002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第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4年水利部发布第22号令《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08年水利部发布第34号令《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3)用水合理性论证;

(4)项目取水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

(5)项目退水情况及其对水功能区和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6)其他事项。

三、水资源论证是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

《决定》提出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是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三个核心领域,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正是围绕着这“三条红线”开展分析论证工作。项目取水水源论证和项目取水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重要内容,即通过对项目取水水源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范围内,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支撑项目合理合法取水。

用水合理性论证。就是根据项目所在区域、行业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评价该项目用水效率,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提出节水措施,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严格控制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新增用水。

项目退水情况及其对水功能区和水环境的影响分析。首先需要分析项目退水河道的纳污容量,并根据项目退水量和污染物成分,分析其对纳污河道污染的贡献率,提出项目截污减排措施,严格控制入河排污量。为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实现提供支撑。

5.开题论证报告 篇五

泗洪县教育科学2013年个人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班化”优势分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

2013年11月2日

结题日期:

2013年12月

“小班化”优势分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从探索阶段走向更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班化虽然学额少,但同样存在层次差异及个体差异。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以层次教学为突破口

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之路。

1、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承认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因此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

3、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小班化人数少,有利于单独指导的特点,教师更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提出理论基础

1.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作为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一大举措,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加以保障。随后,北美、西欧等国家也相继采用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了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

班化教育实验研究,随后,北京、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此项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2.小班化教育是新课程推进的需要。新课程强调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小班化教育能尽最大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与我们目前所实践的新课程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将进一步诠释并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使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全面,让每一个学生得生动主动地发展成了可能。

3.小班化教育是农村教育的最佳出路。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镇务工,自然造成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的现象。农村小学学龄数相继减少,人口数较少的村完小呈现出生源不足趋势。尽管各乡镇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对部分村完小进行撤拼。但是,一些村完小距乡镇中心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撤拼的条件尚不成熟。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小班化教学已是农村广大学校的最佳出路。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为了了解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有以下特点 :

1、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运动基础、活动能力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

2、倡导小班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3、现研究领域中对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有一定高度的认识,我们可以借鉴用以指导下本课题的研究。

预计在 “小班化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四、课题的界说:

1、“小班化”指班级学生学额相对较少,但小班化教学不仅指班级学生人数相对减少的教学,而主要是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2、“有效课堂”指有能通过教师营造的宽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是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唤起他们参与激情和表现欲望的课堂。

3、“分层教学”是指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进行的教学。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分层策略及教学互动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选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概念规律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倡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六、可行性分析

1、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的研究是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全新尝试,更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2、随着入学高峰的回落,学生生源明显减少。各班学生人数已自然接近小班规模,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前提。

3、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发展,科研气氛浓厚,拥有大批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七、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对象: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班化有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坚持以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课堂教学中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以“有效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促进学

生不同层次发展的有效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经过参与及实践改变或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

2、研究内容:

①、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采取分层教学的现状与归因研究(调查报告)。

②、分层教学策略:学生分层,明确培养目标;

教学分层,精心设计环节;作业分层,巩固学生兴趣; 辅导分层,培养创新能力。

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后学生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研究。

3、研究活动方式:

本课题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在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阶段研究总结,积累阶段性研究资料,撰写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4、研究方法:

(1)访谈法。通过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和家庭、亲属等情况的谈话了解,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2)对比法。对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运用适当测试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

(3)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班学生、对照班学生某方面的情感、态度、心理等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掌握其情感、态度、心理等思想动态。

(4)观察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以运用观察法为主,记录其发展的轨迹。

5、研究对象:农村中心校、教学点生数不足25人的班级。

八、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的阶段性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12—2014、2)(1)准备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2)进行研究理论学习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2—2014、10)(1)制定各项目实施活动计划,全面实施课题方案(2)反思、总结研究过程,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3)收集、整理研究数据与信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10—2014、12)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2)总结反思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财力的保障。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经费,校长专门召开了校委会和课题组成员会,经过分析研究,决定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的研究工作。诸如构置理论书籍,研究中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建设以及研究中所需要的其他经费。校长的重视,学校的支持,无疑是课题研究的坚实后盾,这是本课题能如期进入研究实施阶段的前提所在。

(2)理论的保障。接到本课题被确定为“十二五”规划课题后,我也感到压力很大,虽然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仅是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系统地、深入地理论知识根本没有。面对这一现实,我加强了理论学习,在学习上,提高了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种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成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3)优化教育教学方法。首先,在小班教育中,教师必须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发表见解创造机会。第二,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平等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三,分层教学,区别对待。

(4)突显几项工作: a为学生建立个体发展档案; b优化教学设计,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c课堂上能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5)增强成果意识。主研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撰写论文。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

6.论证报告 篇六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陕西省及西部地区,服务于交通、铁路、市政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吃苦耐劳、勤于动手”的精神,能在公路工程一线从事测量放样、试验检测、现场施工、资料编制、工程监理等岗位工作的实用技能型中职人才。以上培养方案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确定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学情景对接工作情景,实现“做、学、教”一体化,可以培养出适应路桥类企业一线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中职人才,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通过深入陕西省有代表性的路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从学习情境入手,按照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探索研究,确定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建设,构建了基于路桥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培养目标,专业主干课程得到保证,课程和学时的设置科学合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四、实践环节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企业和工程一线的实际要求进行培养,实训项目设置科学合理,实训条件充足,能满足学习技能训练的需要,保证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保障。

五、课程标准及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导线,深入总结了理论知识要求和操作技能要求,科学详细。指导性教学计划设计体系完整,课程次序安排科学合理,周学时适中。指导性教学计划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路桥类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六、专业方向

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能在公路建设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从事测量放样、试验检测、现场施工、资料编制、工程监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7.数控专业论证报告 篇七

在发达国家中,数控机床已经大量普遍使用。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2%对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大部分为进口产品)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缺少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媒体不断呼吁“高薪难聘高素质的数控技工”。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已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行业需求

中国目前需要;大量数控人才,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的企业和地区:

1、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和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军工制造业是我国数控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杭州发电设备厂用6000元月薪招不到数控操作工。

2、随着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 1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具有数控知识的模具技工的年薪已开到了30万元,超过了“博士”。

二、申办数控专业专业的可行性

目前,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三个层次,所需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同:

一、金领层(数控通才)

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二、银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Mastercam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数控编程员应具有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置。

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三、灰领层

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36.26%,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48.3%,从社会招聘占15.44%。这说明:

1.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

2.数控人才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也要企业职工提供在岗、转岗数控技术培训。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

综上分析,我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是可行性的。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8.科研立项论证报告格式 篇八

计划编号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论证报告

专业类别 计量

项目名称

论 证 单 位 国营第二九八厂 填写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论 证 单 位

技术负责人

签名

填报日期 2005年 8 月 6 日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说 明 1.封面的“专业类别”填写项目所属标准化、计量、质量与可

靠性、科技情报、成果管理、环境试验与观测、检测技术七大类别;“计划编号”由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统一填写;“密级”由论证单位视内容按保密规定填写;“论证项目号”填写国防科工委下发的论证项目编号。2.本报告的第1栏至第9栏由论证单位填写。10,11栏由评审

委员会填写,第12栏由部门(单位)填写,13栏由国防科工委技术基础管理部门填写。3.填写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简练,内容准确。编号栏目填写不

下时可另加附页。篇二:课题论证报告格式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开 题 论 证 报 告

科研项目申请书一般为固定文本格式,项目下达部门当年下达项目计划时往往将《项目指南》与申请书同时下达,申请者登陆部门官方网站即可下载到最新版本申请书。撰写申请书前应仔细阅读有关的填写说明,避免出错。项目申请书主要由封面、数据表(基本信息表)、报告正文(课题论证报告)、签字盖章页4部分组成。笔者根据各类常见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针对申报项目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要求最严格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为例,对这4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期望对科研人员撰写申请书有所帮助。1 封面

封面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项目(课题)名称、申请者及其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和电话)、项目依托单位及相关信息。(1)项目名称应简明扼要,明确、直接反映主要研究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规定在50个汉字以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则限制在25字以内。(2)申请者,也就是课题负责人,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要求申请者具备高级职称,不具备者则必须有两名同行高级职称专家推荐方可申报。申请者的个人信息如电话和电子邮箱一定要填写正确并且有效,以保证信息畅通无阻。(3)项目依托单位名称指申请者的工作单位,要填写与单位公章一致的全称,不得简称。我校申请者依托单位名称应填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的填写方式都是错误的。2 数据表

数据表,又叫简表或基本信息表,需申请者认真逐项填写。数据表主要包含以下8个栏目。(1)资助类别指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指导性项目等,申请者应参照当年的《项目指南》和《项目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研究属性可选择下列类别填写: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开发)研究等。基础研究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应用基础研究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应用研究指以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并为某种特定实际目的,探讨新知识应用而进行的研究。发展(开发)研究指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实验的知识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新装置、新方法或对现有材料、方法作重大改进而进行的研究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以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3)报审学科指申请项目所属的学科,如涉及多学科可填写2个,并先填为主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需要填写申请代码以表明项目所属研究方向。由于该栏目涉及到项目评审专家的遴选,申请者一定要正确填写。(4)申请资助金额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以万元为单位。(5)起止年月一般从申请次年的1月至完成的12月。(6)参加单位数指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数,包括主持和合作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作单位数不得超过2个。(7)项目组主要成员指在项目组内,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的制定、理论分析及对项目的完成起主要作用的人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项目组成员的专业应包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学科,既要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又要有掌握实验技术、从事具体研究和操作的人员。要充分依靠和发挥中青年专家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成员数量按职称高低一般呈塔状分布,以5—8人为佳。其次,课题组成员项目分工要填写具体,不宜笼统用“研究”“分析”之类的词语,如果用“资料计算”“样品采集”“分析测试”之类的词汇就显得分工明确、清楚;课题组成员安排的每年工作时间要充裕,一般填写6—10个月较真实可信。(8)研究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字数有限,应精辟、高度浓缩,包括研究方法、途径、手段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产生的效果等。关键词的选取应恰当、能反映主要研究内容。

报告正文(课题论证报告)报告正文是项目申请书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内容是说明: 1)为什么要做(why),即立项依据是什么; 2)要做什么(what),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3)怎么做(how),即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和关键技术等; 4)凭什么做,即有怎样的研究基础、工作条件以及项目组成员、经费预算等。3.1 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字数一般在4000~8000字)3.1.1 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是指确立项目的科学依据,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相应的主要参考文献。(1)研究意义

要明确该问题的解决对推动相关学科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要从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层面上来阐述。其中,是否具有创新意义是关键,应进行充分阐述。此外要表述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或应用前景。(2)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相应的参考文献

申请者对申请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应有充分了解,在申请时要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前沿、进展程度、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并附主要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并非简单的拼凑,应是完整说明立项依据的有力辅证,应尽可能是最新的(经典文献可略有涉及)、同行业内较权威的。

该部分可归纳分析为谁在做、做什么、做得怎样、谁做得好或不足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即: 1)问题来源是自己提出的,还是别人提出的,还是大家共知的问题; 2)与本项目相关的发展动态,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好,问题的来龙去脉要叙述清楚,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要有总体评价; 3)本人工作与他人工作的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人做过,做得如何?是否是别人做过而没有解决好的等; 4)对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家要有恰当的评价,评价时言辞要委婉客观,自我评价要谦逊,尽量避免“首次发现”“首次研究”等用语。3.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目标说明本项研究最终期望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总体的表述与概括。(2)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重中之重。是研究目标的具体体现与分解,是研究题目的细化与解释,阐明了本项目到底要研究什么具体科学问题。研究内容的论述总结为:有限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1)有限目标即研究内容要适度,研究任何新的科学问题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开拓,且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不可能设想在一个项目或一次研究中将所有或众多的问题都解决,更何况科学基金的有限资助额度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解决众多问题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2)抓住关键即阐明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所谓关键科学问题应理解为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科学问题的关键点,也可理解为就是问题的核心,只要把这一点或几点(2—3点)关键问题解决了,所涉及的其他单个问题及整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理解为关键就是创新点,创新的闪光点往往蕴藏在这些关键问题之中,抓住了关键,也就抓住了创新。3)重点突破即不是要求一项研究面面俱到,所有的关键问题都能有突破,而是要求在一个研究项目中,在有限目标的基础上,能真正抓住并解决一个或几个关键的科学问题。真正有一点突破,才能取得期望的进展和成果。当然,一定是有创新性的结果才可称为成果。4)力求创新。有限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其最终目的是力求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应该与选题、立论依据中学术上的创新相一致,在前人(也包括自己)工作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提出或完善新理论、新学说、新方法,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内容的撰写必须层次清晰、详略得当,体现有限目标、抓往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的要求。此外应注意: 1)内容不宜过多,3—6点即可,让评审专家形成整体印象。2)各内容之间尽量相对独立,而不是相互包含。3)内容要明确、具体不空泛,不是框架性的东西,要具体到问题层面上。4)创新是基础研究的本质所在,项目创新可体现在功能、手段、概念、问题或手段方法上。例如,这个问题刚刚有人开始做,是个新问题,那么你可以对新问题用新方法研究,但要说明你的新方法与别人比有何优势;同样也适用老问题新方法;当然研究新问题用传统方法也可以。3.1.3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本节是对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及步骤的合理性论证,主要阐述实现研究目标的方法、技术、实验手段和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和创新技术要描述详细、清晰、明确、具体,必要时加以公式、流程图等直观说明;可行性分析是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是否能顺利进行作一说明,要有理有据,使评审专家相信你设计的方案或路线是行得通的。3.1.4 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色与创新就是不同于别人的东西,主要表现为:具有原创性的新理论(学说)、新方法;运用已有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从未有人研究过的新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撰写时应用词恰如其分而不过分夸张。

3.1.5 预期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进展应是各研究阶段的研究方案、阶段成果与时间进度的综合表述。预期研究成果应现实并突出创新性,包括成果内容、成果形式、成果数量3要素。成果内容:回答在什么问题上或哪几个问题上将取得进展并获得成果;成果形式:说明以什么样载体来反映取得的研究结果,一般包括期刊论文、论文集、学术 专著、研究报告、政策性建议,以及计算机软件甚至系统设计等;成果数量:说明涉及到的成果形式的基本数量。3.2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办公实验条件、资料设备、项目组成员以及有助于申请者完成项目的多方面扶持政策均可作为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来填写。办公实验条件的完备、资料的完整是项目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申请者及主要参加者所做的与本项目有关的既往研究基础、工作成绩则是项目完成的有力保障,申请者应尽可能提炼并如实反映,这些都是项目评审的重要依据。其他扶持性政策包括国家的、省部的、甚至项目依托单位具备的支撑条件和资源配置,评审专家评审时均会加以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内容与3.1.3节中“可行性分析”容易引起混淆。事实上,前文3.1.3节重点阐述的是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合理操作、顺利进展的可行性,而此处是重点分析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所有条件,后者包含前者,但叙述时侧重点有所不同。3.3 经费预算 4 签字盖章页

这是完成申请书的最后部分,包括申请人签字、项目组成员签字(务必核实,避免超项),合作单位盖章、项目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校学术委员会意见、学校公章、领导签章(包括日期)。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项目申请单位的公章必须是注册法人公章;合作单位的公章:属于注册单位需要注册公章(二级单位公章不行),非注册单位要求是法人公章。此外应注意:申请书中有外单位人员即视为有合作单位,须加盖合作单位公章(合作单位为境外的不必盖章,但须有参加者本人的签字或同意函);在职研究生(包括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生)作为申请人时必须附上导师同意函。

这部分内容是项目申请书进入评审的关口,不可轻视,一定要完备齐全,若因形式审查不过关而被初筛掉就非常令人惋惜了。

你想做什么?——研究目的你为什么要做?研究意义和立论依据

你如何去做?——研究方案

你以前做过什么?——研究基础

提高命中率=水平+技巧(选题、填表)

选题:

有限目标(三年时限,突出重点)新概念要多费口舌,学术用语要准确,语言表达要具体,防止空泛;写申请书必须采用一种说服评议人对你将要开展的工作产生兴趣的方式去组织整个申请书。申请书的思想要清楚、明确、严谨,逻辑性要强;书写要突出创新点,要有连贯性、前后照应;不写错别字,要使你的申请书能充分、真实地反映出你的学术思想、水平和研究能力,使参加评审的科学家对你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给你的申请投上赞成的一票。?避免重复(已立项的重点重大项目)?注意创新、注意学科前沿、交叉和科 学意义 ?结合自己积累及特点(不赶时髦)?结合国家需求,严格符合指南 ?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 由于国家基金申请竞争激烈,使得申请人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和申请经验几乎摆在与项目本身的学术价值处于同等的重要地位,有了好的想法、高的学位、出色的文章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资助,所以申请人对同行评议过程及对评议专家评议的重点和要求的了解,对申请书的清晰写作的掌握也是申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家基金申请要求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提供以下4方面的信息:

9.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 篇九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

制定机关:水利部

颁布日期:2006.03.23

实施日期:

修改日期:

法规内容: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审查建设兵团水利局,各资质单位: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5号令)实施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规范取水许可审批提供了技术依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审查把关不严、监督管理薄弱等问题。为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报告书编制质量,促进水资源论证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资源论证制度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法》,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全面推进和深化水资源论证工作。

2、加大对区域和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影响较大的水利、水电、煤炭等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力度,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 “工业园区”、“生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的水资源论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3、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及水资源论证审批制度。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及未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手续的已建、在建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限期补办;逾期未办理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坚决制止因无序开发而造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和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现象的发生,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科学论证,严格审查,全面提高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

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以下简称《导则》)的有关规定,区别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型、规模,结合区域水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要求,突出水资源论证工作重点。要坚持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已建、在建及拟建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建设项目取水、用水以及取退水影响的分析。要避免出现重视取水、忽视退水,重视用水、忽视节水,重视区域配置、忽视流域配置,重视经济用水、忽视生态用水等现象。

2、严格按照水资源论证审查的有关规定受理、审查报告书,同时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类别、性质等,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的专家及相关流域机构或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取退水口所在地地级或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参加审查,进行现场查勘,并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表(试行)》(见附件)。

3、鼓励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以下简称资质单位)之间开展横向合作,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联合编制报告书。同时可结合自身技术特点,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但所占比例不应超过总编制人员的三分之一。

三、加强领导,深化管理,促进水资源论证工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1、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开展;要加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区、本流域特点的水资源论证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水资源论证工作。

2、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流域机构要结合《导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表(试行)》,对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评审专家及审查机关实施监督管理。我部委托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局、总公司)直属单位中的资质单位)、评审专家实行监督管理。其中,流域机构直属单位中的评审专家、资质单位,由流域机构负责实施监督管理。

此外,我部每年不定期对资质单位编制的论证报告书进行抽查。被抽查到的资质单位应在指定的时间内,携带被抽查到的报告书及相关材料到我部接受专家评议。经检查及专家评议,发现资质单位在水资源论证活动中有严重违规行为,或报告书质量确属不合格的,对该资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一年内连续通报两次的将由原发证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或吊销其资质。

3、各资质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原则开展水资源论证业务工作,杜绝出借、转包或变相转包资质证书。对于出借、转包、变相转包或纵容、包容下属单位(不包括内设机构)以资质单位的名义承揽水资源论证业务、独立承担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资质单位,我部将按规定吊销该资质单位的资质证书。但资质单位的下属单位,可在具体的水资源论证项目中承担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或选派人员参与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参加人员总数不得超过总编制人员的三分之一)。资质单位在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时,应在报告书上注明编制人员的培训证书编号。

4、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审查机关、评审专家的监督管理,科学、公正、合理的审查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对于在报告书审查过程中弄虚作假、把关不严、审查通过的报告书质量低劣,以及有越权、侵权审查行为的审查机关,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通报批评,并责其限期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不得从事报告书审查工作(其审查权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行使)。整改意见经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后,方可重新开展审查工作。

对于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责其限期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不得从事相关审查业务工作。整改后,再出现同类问题,我部将取消其评审专家资格。

上一篇:找到自己的质量作文下一篇: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