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2024-11-26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精选16篇)

1.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篇一

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ASK、FSK调制解调原理框图以及实验测量点标注及数据记录标示说明。2.基带信号为什么要调制后再传输?

3.ASK、FSK抗噪声性能以及频谱利用问题。

4.ASKOUT与ASK解调输出、FSKOUT与ASK解调输出输出之间经过了什

么电路?

注意:

在PSK调制解调实验结束提交PSK实验报告时,提交systemview软件仿真实验报告。

PSK实验用到同步信号提取模块,请做好预习有关同步的内容。

2.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篇二

《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 数学公式推导多, 比较抽象, 侧重于对实际通信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 而有关通信系统实现的内容, 一般只给出系统实现的思路或框图, 很少介绍具体实现, 与实际的系统实现距离大, 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 并不能对通信原理讲授内容做到深刻的理解, 基本上是知其然, 但是不知其所以然。这使得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时产生较大困难, 如在毕业设计和创新型实践中, 学生经常不知如何下手, 一片茫然。虽然有相关的辅导资料可以查阅, 但本科生的学习任务繁重, 自学能力还较差, 不能单靠学生努力来改变现状。目前通信原理课程有配套的实验教学内容, 但是大部分实验内容还都是在实验箱上进行的。一方面, 实验室由于规模的限制, 实验设备的台数不多, 而招生规模却在不断扩大, 学生的实验课时相对有限, 所以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实践练习和锻炼;另一方面, 实验箱平台所支持的实验内容大都是演示性质的, 并且实验项目基本固定, 学生只能得到对实际通信设备结构、原理的浅显认识, 而对通信系统背后的真正工作原理, 以及各设备之间的相互关联是片面和模糊的。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面临的困境, 我们课题组开发了一套基于Matlab语言的“通信原理教学仿真平台”, 同时编写了“通信原理及仿真实现”教材。图1是软件平台的主界面, 图2是该平台集成的课程知识点, 图3是第五章内容的主界面, 本文的“DSB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就是基于这部分提供的开放代码进行的课程设计。

二、DSB调制解调仿真的基本原理

1. 课程设计要求。设消息信号m (t) 为:

其中t0=0.1s。用这个消息来调制载波c (t) =cos (2πfct) , fc=250, 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写出DSB-SC已调信号的表达式。

(2) 画出消息信号和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

(3) 将已调信号进行相干解调, 画出恢复后消息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

(4) 假设已调信号叠加的噪声信号, SNR为10d B, 进行相干解调后, 画出恢复后消息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 并将 (3) 和 (4) 进行比较。

2. DSB调制解调原理。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 (DSB-SC) , 简称DSB, 也称线性调制是用原始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 使其随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它是在AM信号中将载波抑制, 去掉直流分量, 从而输出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1]。其时域表达式为:s (t) =m (t) *cos (2πfct) , m (t) 是原始信号, fc是载波信号的频率, 与cos (2πfct) 相乘得到已调信号。在频域上, 通过调制相当于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中心频率的附近, 已调信号的频谱可表示为SDSB (ω) = (1/2) ·[M (ω+ωc) +M (ω-ωc) ]。该已调信号经过信道的传输, 叠加噪声, 到达接收端经过相干解调恢复出基带信号, 相干解调由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在设计中, 假设生成的本地载波与接收信号的载波同频同相, 低通滤波器滤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难点。

3. 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利用MATLAB进行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其关键是确定基带信号的通带和阻带截止频率。在MATLAB中设计滤波器的方式有多种[3,4], 本文选择巴特沃兹低通滤波器。主要用到以下几个MATLAB内部的函数:

[N, wc]=buttord (wp, ws, Rp, As) :其中wp, ws分别为通带和阻带的截止频率, 取值范围为0~1, 在调用时对二分之一采样频率进行归一化;Rp为通带的纹波系数, 表示通带范围内信号的波动幅度, As为阻带的衰减系数, 表示阻带的衰减幅度;N为低通滤波器的阶数, wc为低通滤波器的3d B截止频率。

[B, A]=butter (N, wc) :该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滤波器系统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B和A。得到A和B的值后可以用freqz函数画出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利用Y=filter (B, A, y) 可以得到通过滤波器之后的信号Y, 其中y是滤波前的信号。

三、仿真结果及部分代码分析

按照课程设计要求, 生成消息信号, 其MATLAB仿真代码如下:

T=0.2;Ts=0.001;N=T/Ts;t=[-N/2:N/2-1]*Ts;x=sinc (100/pi*t) ;

调制过程:fc=250;y=x.*cos (2*pi*fc*t) ;

基带信号频谱:fs=1/Ts;df=fs/N;f=[-N/2:N/2-1]*df;X=fftshift (fft (x) ) /N;

已调信号频谱:Y=fftshift (fft (y) ) /N;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相干解调:YR=y.*cos (2*pi*fc*t) 。

巴特沃斯滤波器设计:从图4可见, 基带信号带宽约为23Hz, 因此设计低通滤波器时, 通带边缘频率取为30Hz, 又知采样频率为1000Hz, 则得到wp=30/500;阻带边缘频率取为50Hz, 则ws=50/500;Rp=1;As=25;[N_, wc]=buttord (wp, ws, Rp, As) ;[B, A]=butter (N_, wc) ;HY=filter (B, A, YR) ;[H_Y, w]=freqz (B, A, 512) 。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设计的低通滤波器有较好频率响应, 实现了DSB的相干解调过程。图6是通过信道传输叠加了噪声之后的解调过程, 可见当信噪比为10d B时, 恢复的信号已经出现失真。

四、结束语

在通信原理教学过程中, 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将抽象的知识点以图形图像方式展示, 不仅有利于教师授课, 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和动手实践, 能够有效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产生脱节,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通信原理教学辅助软件平台”, 主要利用了软件中“DSB模拟调制和解调”模块的开放代码, 在MATLAB环境下模拟了双边带幅度调制和解调的基本过程, 并重点设计了低通滤波器, 达到了课程设计的要求, 双边带幅度调制与解调 (DSB) 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实践表明, 该“通信原理教学辅助软件平台”为通信原理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摘要:针对《通信原理》课程面临的困境, 我们课题组开发了一套基于Matlab语言的“通信原理教学辅助软件平台”, 该平台集成课程知识要点, 提供可视化图形图像, 教师可通过演示来帮助讲解, 学生也易于理解, 同时还可基于软件平台提供的Matlab开放代码, 进行课程设计, 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动手能力。文中以“DSB的调制和解调”知识点为例, 基于软件仿真平台进行课程设计。仿真过程中, 按基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来设计接收端的低通滤波器, 通过分析基带信号和已调信号在有无噪声下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对通信系统的模拟调制过程有更好地理解。

关键词:通信原理,调制解调,DSB,低通滤波器

参考文献

[1]樊昌信, 曹丽娜, 等.通信原理[M].第六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

[2]彭红平, 杨福宝.基于Matlab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5, 27 (5) :275-278.

[3]何丽娜, 叶听, 汪伟.数字滤波器 (FIR) 设计算法研究[J].电声技术, 2014, 38 (2) :67-70.

[4]朱静, 徐军.用MATLAB对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制解调器的仿真分析[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1 (4) :20-23.

[5]王智忠, 幅度调制信号的特性分析及其MATLAB仿真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6 (3) :48-51

3.《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方案分析 篇三

关键词:通信原理 高职高专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N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72-01

《通信原理》是現代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功底浅、基础知识欠扎实、自学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如果按照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灌溉的教学模式,强调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势必使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将难度系数大、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教给、教会学生,做到既避免繁杂的理论推导,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1 通信原理课程现状

经过多年教学总结,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理论性强。主要表现为内容丰富、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数学基础要求高;

(2)知识点多。主要包括信号、信源编码、信道、信道编码、调制(模拟、数字)、传输(基带、频带)、解调(模拟、数字)、同步等内容;

(3)逻辑性强。各知识点内容都抽象且枯燥,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理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该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系统性差。教学中,一般按照章节内容逐章讲解,由于章节间知识结构联系并不紧密,重点内容欠突出,一般是学到后边忘记前边,因而理论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基本采取传统注入式授课,考虑教学进度多,顾及学生主动性少,导致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

(3)实践教学较为落后。通信原理实验箱可开设实验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且设备易损坏、可维护性、可设计性差,学生仅仅通过波形很难真正理解信息传递的具体过程。

2 课程改革方案

2.1 理论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侧重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对重点内容的强化,对难点问题的剖析,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问,揭示矛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理论内容在与先修后续课程的协调上引入课程群思想,教学中课程群中的教师互相交流,统一协调,形成一条教学链。将相对独立、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增加模块间的联系,教学内容安排如图1所示。

2.2 实验内容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方面,通信原理实验一般采用实验箱教学,且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内容,影响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验形式、内容改革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1)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利用现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教师开动脑筋,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逐步开设有创新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内容。

(3)实验内容改革

一方面要考虑理论教学的进度及其知识的难点与重点,以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掌握,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筛选、补充、综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

2.3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可以采用例举法,分类对比法,模型构建思维法,重点精讲、难点突破法。发掘新的教学方法,或者给传统的方法赋予新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的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小组研讨法

小组研讨法是将教学班级分成若干组,并选出每组组长,分别讨论课程中的问题,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前,须将提出正确的答案并修正讨论过程中的偏差。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他同学分享。

(3)网上教学交流法

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设立教学网站,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将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学网站建立课程网站,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课外辅导,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

3 结语

《通信原理》的特点与高职学生的特点使《通信原理》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在高职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指引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形成了通信原理教学的全新模式,促进了教学的深入改革,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适应通信新技术发展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辉.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兆训,李青.构建“通信原理”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154~156.

4.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篇四

AM超外差收音机仿真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为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我们进行了在整整半个月的课程设计,我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内容。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课程设计内容:

超外差的特点是:被选择的高频信号的载波频率,变为较低的固定不变的中频(465KHz),再利用中频放大器放大,满足检波的要求,然后才进行检波。在超外差接收机中,为了产生变频作用,还要有一个外加的正弦信号,这个信号通常叫外差信号,产生外差信号的电路,习惯叫本地振荡。在收音机本振频率和被接收信号的频率相差一个中频,因此在混频器之前的选择电路,和本振采用统一调谐线,如用同轴的双联电容器(PVC)进行调谐,使之差保持固定的中频数值。由于中频固定,且频率比高频已调信号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得较大,工作也比较稳定,通频带特性也可做得比较理想,这样可以使检波器获得足够大的信号,从而使整机输出音质较好的音频信号。实验的目的就是用Systemview软件来演示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三)设计原理:

原理图为图1:

图1

这次实验为了说明超外差AM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信号解调过程,为了节省仿真时间没有按实际540-1700KHz的频率覆盖范围和455KHz中频频率设计,而采用了20KHz作为IF.另外设了30KHz,40KHz和50KHz三个载波频率的发射信号,模拟调制信号的带宽为5KHz以下.并希望接收到40KHz的电台频率。收音机使用高边调谐,本振应为40+20=60KHz,且存在一个镜像干扰频率为40+2*20=80KHz。整个混频输入与混频输出的频谱图搬移过程可以用下图2表示:

图2

(四)SystemView仿真设计:

图3

图3为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

主要图符参数在下团中标出:

图4

仿真结果: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2的输出波形如图5:

图5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3的输出波形如下图6:

图6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3的输出波形如图7

图7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5的输出波形如图8:

图8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5的输出波形如下图9

图9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3的输出波形的频谱图如图10

图10

(五)结果分析

系统采样频率设置为200KHz,在原理图3的左边对应的是3个AM信号发生器用来模拟3个电台,调制信号采用了扫频信号,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扫频带宽和调制度。中频滤波器采用1个5个极点3db带宽为10KHz的切比契夫滤波器。接收到的RF信号(图符23)频谱如图10.在40KHz频率的信号具有最大的调制度(设为1)信息带宽的中心信号是所希望接收的信号。输出的差频项频谱成分通过一个5极点切比契夫带同滤波器后,得到如图9所示的频谱,期中希望的20KHz载波信号比10KHz和30KHz的信号大了约15db,所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二极管包络检波器可以将原调制信号解调。解调后的时域信号波形如图5所示。

(六)总结及心得: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Systemview模拟仿真,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模拟仿真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课程所学的内容,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此感谢我们的两位指导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老师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七)参考文献

[1]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六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罗卫兵.Systemview 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张辉,曹丽娜.通信原理学习辅导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通信原理课程设计46道题目 篇五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1、(7,4)汉明码编、译码设计

实现(7,4)汉明码的编码和译码的设计,设计共分为三个模块:m序列产生与分组模块、编码模块、译码模块,实现m序列的分组输出。在MAXPlux II或Quartus II编辑环境下用VHDL文本输入方法编写程序,经编译正确后进行波形仿真、调试,从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2、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任选2ASK、2FSK、2PSK、2DPSK等基本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一种,一般要画PCB版图。

3、模拟通信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任选AM、DSB、SSB、VSB、FM、PM等基本模拟通信系统的一种,一般要画PCB版图。

4、常用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对常用数字通信系统(ASK、FSK、PSK)原理及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建立系统模型,并得到仿真波形。通过改变系统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分析系统性能。比较三种通信系统在参数改变时性能的差异。

5、常用模拟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对常用模拟通信系统原理及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建立系统模型,并得到仿真波形。通过改变系统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分析系统性能。比较三种通信系统在参数改变时性能的差异。

6、多通道通信系统的滤波处理

设计目的在于阐述滤波处理在消除频谱泄漏、缩减通道宽度和消除相邻通道间干扰等方面中的重要性。通常,许多数字通信协议的设计是基于保证给每个通道分配一段特定的频率范围为目的,这一实现方式被称为频分复用(FDM)。由于每个通道被指定了一段不同的频率范围,这要求设备在一个通道上发生的信号应当避免对其相邻通道产生干扰。如何使用一脉冲整形滤波器(通常是升余弦滤波器)来限制任一给定通道所占用的频谱。此外,请设计如何在接收端实现一个带通滤波器以消除来自相邻频带的偏移量。

7、伪随机m序列发生器的设计

8、HDB3码编解码器的设计

9、(24,16)CRC循环码编解码器的设计

第1页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10、体系QPSK调制系统设计

211、仿真AWGN信道下的64QAM传输系统,观察接收信号的星座图并统计传输五码符号率。

12、建立一个π/8相位偏移的8PSK传输系统,观察调制输出信号通过加性高斯信道前后的星座图,并比较输入数据以普通二进制映射和格雷码映射两种情况下的误比特率。

13、设数据传输率为Ra=100bps,扩频码片速率为Rc=2000chip/s,Rc/Ra=20,采用m序列作为扩频序列,以BPSK为调制方式。建立扩频系统仿真模型并仿真观察其数据波形、扩频输出波形以及扩频调制输出的频谱。

14、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发送数据为二进制双极性不归零码,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发送数据为1000bps,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域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15、已知输入信号为x(t)=sin2π50t+0.5sin2π150t,增量调制器的采样间隔为1ms,量化阶距为0.4。单位延迟器初始值为0。适用多种不同方法建立仿真模型并求出前20个采样点时刻上的编码输出序列以及解码样值波形。

16、建立一个调频发射机中立体声基带信号的产生模型,并仿真观察其频谱。

17、声音通过FM系统传输的仿真

18、PAM编译码器系统

19、PCM编译码器系统(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20、ADPCM编译码器系统(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

21、增量调制与解调系统(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

22、帧同步提取系统(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

23、位同步提取系统(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

24、载波同步提取系统(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

25、模拟锁相环设计与实现(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

26、QPSK调制与解调(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

27、多进制数字系统的设计

任选一种多进制数字系统(MASK、MFSK、MPSK、MDPSK)进行仿真设计

第2页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28、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任选一种现代数字系统,包括MSK、GMSK、QPSK、OQPSK、DQPSK、π/4-DQPSK、QPSK、OQPSK、DQPSK、π/4-DQPSK系统调制和解调。

29、时分复用与解复用系统设计(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30、频分复用与解复用系统设计(说明:一般要画PCB版图)

31、直接扩频系统的设计

32、部分响应系统的设计

33、均衡系统仿真设计(任选一种时域或频域均衡系统)

34、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任选一种基于MSK、GMSK、QPSK、OQPSK、DQPSK、π/4-DQPSK调制和解调系统。

35、OFDM系统的仿真设计

36、TurBo码的仿真设计

37、网格编码(TCM)仿真的设计

38、卷积码的设计

39、一种最佳接收机的设计(几种基本最佳接收机中任选一种,一般要画PCB版图)40、常用最佳接收机性能研究

41、数字信号的匹配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42、CDMA系统仿真设计

43、电话信号的编译码器设计

44、码型变换系统设计

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包括: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中码型变换的一种或几种。

45、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设计

46、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6.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篇六

课题名称:

提交文档学生姓名:提交文档学生学号:同组 成 员 名 单:无指导 教 师 姓 名: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提交报告时间:年月日

1.课程设计目标

构造的编译器的组成部分,能实现的功能。

2.分析与设计

 实现方法:编程语言、编程方法 系统总图,各部分的实现原理、方法、中间结果、最后输出 扫描器:各单词的状态转换图、转换表 分析器:分析表 代码设计说明:程序结构图,文件和函数的设计说明,关键数据结构

3.程序代码实现

按文件列出主要程序代码, 添加必要的注释。

4.测试结果

标准测试程序的分析结果 修改后的测试程序分析结果(正确和错误)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结果输出(P79,P182)

5.总结

7.《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篇七

1.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通信原理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晦涩难懂的知识讲的深入浅出,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在学习上得到成就感,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很重要。

1.1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合适的教学参考书

某系所选择的教材是樊昌信主编的《通信原理》第六版, 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安排合理, 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方面论述的非常清晰, 是一门经典的教材。教学参考书选用张辉主编《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这两本教材相辅相成, 互相参考学习,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注重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 对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通信系统中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要重点讲解, 例如什么是通信、信息, 信息量,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等内容一定要讲解清楚, 给出明确的含义不能含糊其辞。另外, 在组织和实施教学中, 针对现在很多学生课后不复习的特点, 课堂上应该带领学生复习前次课的内容, 特别是重要的公式和概念最好板书并讲解, 以此加强学生对上次课内容的印象, 巩固所学知识。

1.3 应以实例教学为模式, 应理论联系实际。

通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现实中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更容易理解。例如第一章通信系统模型, 可以和实际通信系统实例进行类比。像电视信号传播系统和电台广播系统, 对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及受信者和实际中的系统对应起来, 是学生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教学效果更佳。

2. 实现互动教学模式

在各种互动及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参与意识, 认真思考, 积极探究。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促进互动的有效展开, 并对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依据互动教学的理论,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提高教学效果。每个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 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其实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 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 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另外,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 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 反思成败, 博采众长, 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今后的教学工作, 领悟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实现教师之间的共识、共享、共进。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 最常见的互动形式。其实质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经过思考、判断、选择接纳教师的影响, 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的主导意识, 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的教学互动过程中,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激活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课程时难点所在, 教学中可以对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 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急切盼望得到的新知识, 及时补充最新通信理论和通信系统。另外要抓住课外师生间的交流。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相当强的课程, 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理论及原理的介绍和演示, 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课后的练习及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如果通过QQ、E-mail、BBS等方式讨论和答疑, 对提高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软件实验和硬件实验相结合,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 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很多高校通信原理实验采取的是硬件实验, 有专门的试验箱和实验台, 可以经通过连线、示波器观察时域波形, 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

对于通信原理这个课程, 有各种各样的基带信号、频带信号, 各种通信系统, 可以通过MATLAB代码进行模拟和仿真, 可以弥补硬件实验较少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掌握MATLAB的操作和编码。通过两种实验相互结合, 可以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全面掌握通信技术和知识, 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和合理。

3.1 软件实验

对于软件实验, 在初期的实验课中认真为学生准备实例, 最好配有操作步骤和代码, 使学生读懂代码, 学会MATLAB软件操作, 教师要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并逐渐能灵活应用工具。在中后期的上机课中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拟定题目, 由学生利用前期所学知识, 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代码, 仿真出课堂学习的通信系统和波形。

3.2 硬件实验

硬件实验, 实验课前教师应该把实验指导书发到学生手里, 把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提前预习, 实验课上, 要先对实验台的结构, 实验台的各个模块进行细致的讲解, 特别是信号发生器部分, 怎么调波形, 怎么改变振幅和频率等等。然后对所做实验理论结合实验台进行对比讲解, 最后教师最好先做一次实验演示,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在课上及时辅导打印, 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实验考核

传统的考核方式, 是闭卷考试, 偏重于通信理论, 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 需加强实践课的考核, 考核成绩时, 实验课的评分占总成绩的30%, 只有这样加强实验课的力度, 才能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效果, 教师应认真耐心地辅导学生, 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某个操作来寻找操作的技能与技巧, 最终达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运用的目的。

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络的相互融合, 信息科学技术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强大推动力, 而中间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是依靠各种通信方式和技术来实现的。因此, 对于学生来说, 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 不断地知识更新, 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 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新技术, 比如WIFI、OFDM、GPS等等。另外还应督促学生认真做好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新内容的预习, 最好能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喜欢一个人钻研, 当遇到难点时, 不喜欢问, 这样既花费时间, 又花精力,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讨论, 学和问结合起来, 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乐趣就提高了。在平时学生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会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 再经过课堂上的教学及实践练习, 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也更多, 这样也促进了课堂教学, 使得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 结论

通信原理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 教师应跟随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中适时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优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效的加以结合, 使操作有理论指导, 同时又能在操作中消化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培养出有创造性, 有学习能力、有良好素质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樊昌信, 曹丽娜.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2]张辉, 曹丽娜.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3]朱颖莉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南昌高专学报[J], 2011, 1:122-123

8.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 篇八

【摘要】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网络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本文全面梳理了通信原理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对课程涉及所有知识点对应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到具体解决方案,并指导设计相应的配套实验,目的在于促进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程定位  知识点分解  配套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48-02

近年来,全球通信业迅猛发展,通信技术走在了科技发展的前沿,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通信原理课程作为通信技术的基础课程一直备受各高校的重视,在国家级和各省级精品课程名录中经常可以见到这门课的影子。

一、课程定位

通过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信息、信号传输的基本概念;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方式;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起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为路由与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通信原理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1]。

图1   通信原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结构图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理解程度其实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分层次教学,通信原理总课时数为72学时,授课对象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而通信系统原理A(英文)是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春晓班的学生;通信系统原理B总课时数为64学时,授课对象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数字通信原理48学时,授课对象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使授课的内容丰富多样更有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学时受到压缩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较好掌握各个知识点和整个通信系统的关系,做到点面结合,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内容、手段、方法上同时着力,采用了以下几点:

①课程讲解中始终沿着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两个主要指标以及“发射功率”和“传输带宽”两个主要资源为教学线索,将通信系统的各部分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使得同学不仅扎实掌握各个基本知识点,而且可以从通信系统的角度辨证地分析和学习。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同时,针对通信领域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将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③积极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④实验课程采用丰富的系统实验内容,覆盖一个完整通信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建立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基本原理并加深对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表1是针对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的一个具体编排实施方案。

表1      通信原理课程知识点分解

知识模块 重点 难点 解决方法

绪论 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的质量指标 码元与信息的速率关系 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举例说明

随机信号分析 通信系统中的噪声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涉及课程的数学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解决

模拟通信系统 线性与非线性调制 抗噪声性能分析中不同解调方式的运用及门限效应 运用典型实例,精讲;结合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的码型和波形,传输中的码间串扰和噪声 频域均衡与时域均衡 运用典型实例,精讲;要求掌握典型信号波形的变化;结合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

数字载波调制 二进制数字调制 相对调制与绝对调制的区别 掌握各种调制信号波形的画法;运用典型实例,精讲;结合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PCM通信系统 时分复用及其与频分复用的比较 结合具体应用,查阅资料,进行设计性实验,并写出总结报告

三、配套实验的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同传输系统的内容既可独立成章,又在理论上有重要联系,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和操作实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了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必不可少。

该实验体系综合了通信专用的集成电路、通信原理及传输技术和电子技术等基本知识,采用的实验内容丰富,知识点覆盖了一个完整通信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包括仿真类的系统实验和设计搭建电路进行实际测试,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实验内容的选取

为适应高教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会定期编写实验教材。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给学生留出发展个性和创新的空间。

②实验内容的次序安排

由浅入深,先做验证性实验,后做设计性实验,再到综合性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又分基本要求和提高部分。

③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压缩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利用“系统仿真与虚拟实验”等拓展类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培养新技能、解决新问题。

四、结束语

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了几个学期的教学检验, 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改进的过程。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阶段,不可轻言放弃原有的教学成果, 既要学习别人的, 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 在发展中走好每一步, 才能有效地提高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文,刘霞.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1):51- 53.

[2] 樊昌信. 通信原理[ M] .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

[3] 曹志刚, 钱亚生. 现代通信原理[ 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

9.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篇九

一、课程设计内容

对电子信息行业内与通信产业相关的公司或单位进行查找,找一家你有愿望去求职就业的公司,按要求搜集相关信息,形成一个通信产业职场认知和求职的专题信息报告。

基础资讯:在庞大的通信行业产业中,有无数个工种: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安装工程师、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培训师、管理者、美工师、系统分析员、编辑、记者、教师、咨询师、销售等;所在的单位可能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或者下属机构、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三星)、运营商(如电信、移动、联通)、增值服务提供商(如中电华通、263、长城宽带)、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新浪、搜狐、淘宝)、SI系统集成商、渠道商、代理商、VNO虚拟运营商、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NSP网络服务商、ASP应用服务提供商、媒体、展商、咨询公司、出版商、研究院、学校、招投标公司、进出口贸易商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职位,财务、商务、采购、人力资源、行政、库管,甚至是公司的前台、助理、秘书、打字员,这些职位本身和通信技术的关系并不很大,但不可避免要与各种通信技术打交道。

二、课程设计要求

1、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类型均可,比如可以是通信器件供应商、也可以是通信设备的生产企业、或者是通信系统集成公司、或通信产品营销公司、通信工程施工企业等等,只要与通信产业相关均可;

2、公司信息包括名称、类型、地址(或分布点)、成立时间、注册资产、背景、产品类型、行业地位、产品市场份额分析、员工人数、核心竞争力、发展规划和前景、或其他你感兴趣的信息等;

3、用人信息包括该公司组织架构、部门职能、用工岗位信息(当前)、岗位职能与技能要求、员工福利待遇、职业发展规划政策、当前招聘信息、员工流动情况、员工与社会评价、或其他你感兴趣的信息等;

4、求职报告内容还包括你选择该公司的理由、希望竞聘的岗位、对该公司的认识、评价、期望、公司选择你的理由、你的专业背景、特长、以及就业后的职业精神和态度、或其他你认为有必要说明的信息等;

5、最后描述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比如期望的初次岗位、二次岗位、晋升岗位、发展目标等。

6、报告中可以使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字数1000字以上。特别提示:相关信息可发掘多个渠道查找,比如公司网站、行业企业论坛、上市公司报告、各种贴吧、百度知道、QQ咨询或者实地考察、电话咨询等均可。

三、课程设计安排

周一:课程设计总体介绍及任务安排,收集分析相关资讯,确定报告内容主体;

周二:通过实地、电话、网络等方式搜集报告要求信息,构成相关公司素材;

周三:总结自我信息,搜集报告中要求的自身内容部分素材; 周四: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补充相关资料,填写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文本;

周五:课程设计报告上交,检查,评价。

四、课程设计评价

1、通信公司基本情况分析丰富、详实;(20分)

2、公司人力资源及用工情况真实、新鲜;(20分)

3、求职自我信息角度合适、有说服力;(20分)

4、职业发展规划目标清晰、合理、有可行性;(20分)

5、整个报告无错别字及格式等错误、行文流畅。(20分)

10.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篇十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步骤:(详细记录你的实验过程)

例如:(1)安装MATLAB6.5软件;

(2)学习简单编程,画图plot(x,y)函数等

(3)进行抽样定理验证:首先确定余弦波形,设置其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然后画出该波形;进一步,设置采样频率?。。画出抽样后序列;再改变余弦波形的参数和抽样频率的值,改为。。。,当抽样频率?>=余弦波形频率2倍时,怎么样?否则的话,怎么样。。

具体程序及图形见附录1(或者直接放在这里,写如下。)

(4)通过DSP软件验证抽样定理

该软件主要有什么功能,首先点“抽样”,选取各种参数:a, 矩形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

B,余弦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

然后点击“示例”中的。。。。。。具体参数,图形。。

4、思考题

5、实验心得

6、附录1

11.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篇十一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 SystemView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1-01

1.引言

“通信原理” 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 性能分析方法和设计思想。这门课在整个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也是学习现代通信系统和技术的必备理论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高度抽象[1]。由于该课程交叉和渗透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生普遍感到对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SystemView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使用者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各种系统设计与仿真,非常适合初学者[2]。将SystemView仿真应用于通信原理课程,作为辅助理论教学的工具,能为学生提供具有可视化、互动性的通信仿真教学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技术,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程讨论,有效提高课堂及课后教学效果。

2.SystemView软件简介

SystemView 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用于系统仿真的可视化软件工具[3]。它界面简洁,使用方便。SystemView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要求。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和数字系统,还可以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设计和仿真。SystemView以模块化和交互式的界面,在大家熟悉的Windows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一个嵌入式的分析引擎。使用SystemView只需要考虑项目的设计思想和过程,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编程来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用户只需要点击图标即可完成复杂系统的建模,设计,测试。

3.利用SystemView进行通信原理辅助教学的实例

本文以 FSK 系统的 SystemView 仿真为例, 详细阐述了SystemView仿真在通信原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涉及大量原理方框图和波形图, 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进行讲述时,图形是静止的,而 SystemView仿真软件中都有现成的图符,只需用鼠标进行点击、 拖动和连线即可得到原理图,对系统和各图符设置好参数后,用波形观察窗口就可以观看系统各部分的波形图和频谱图,并能对各图形进行分析和计算。

图1给出了基于相干解调的2FSK通信系统。仿真过程中参数设置如下:仿真时间:5s;基带信号频率:20Hz;载波频率:50Hz,100Hz;已调信号幅值:1V;噪声标准差:0.5V;带通滤波器:30-70Hz,80-120Hz;低通滤波器:20Hz;信噪比3dB。

图2、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2FSK调制信号的时域波形,2FSK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及叠加噪声后的2FSK传输信号。通过改变2FSK信号的调制频率,信号的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提高信道高斯白噪声的噪声方差,传输信噪比降低,其影响也会反应在最后的解调结果中,传输误码率增大。通过SystemView仿真可以看到,一方面,SystemView仿真能非常直观的给出信号的变换过程,使抽象的信号处理过程直观化;另一方面,2FSK信号功率谱密度的理论推导较为复杂,尤其在多进制FSK中,其数学推导相当繁琐超出了本科生的学识范围, 所以在通信原理教材中除个别作了不太严格的解释外, 其他的都直接给出公式[4],SystemView仿真可以弥补数学上的不足,直接给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让学生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总结

将SystemView仿真引入通信原理理论教学环节,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外时间里,学生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首先通过SystemView仿真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与老师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教与学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更牢固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邹丹. SystemView在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2]吴怡, 陈俊. SystemView仿真软件在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2004年9期.

[3]罗卫兵.SystemView 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2.《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十二

《通信原理》该教什么?怎样教?一直是任课老师思考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更多的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使该问题的解决更显突出。本文就近几年教改中对通信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所作的探索作以总结, 以期抛砖引玉。

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从而集中注意力, 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的学习中。《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通信课程, 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乏味,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必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次新的教学内容开始前, 先让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比如“模拟调制系统”一章, 可以开篇先向学生提两个问题, 基带信号的特点在传输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为什么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通过学生的学前思考和我们的引导, 使得他们充分掌握模拟信号的调制原理。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设置一些矛盾或引出不同见解的问题, 激发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如:ASK是正弦波作为载波, 是数字调制, 还是模拟的?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激烈的争论后, 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多次的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边引导边讲解, 学生的边思考边理解, 可以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深入教学研究, 重组教学内容

一是统观全局, 分清层次, 有详有略, 确定重、难点。以数字通信为重点, 精心选择讲课内容。如: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部分。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已讲过模拟调制技术中大部分内容, 并且随着数字电路的发展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水平的提高, 数字通信已基本取代模拟通信, 所以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将以数字通信为重点, 着重讲清数字通信的一些基本原理及工作方式, 并扩展部分实用数字通信系统内容进行教学, 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

二是针对学生们课后预习和复习的地方可能不全面, 因此每次上课前两分钟都会以提问的方式全面的复习上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每次单元课程结束也都会进行详尽的复习, 以巩固知识点。

3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的教学手段也是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灵活讲授教学内容, 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巧妙的联系在一起。《通信原理》 (樊昌信) 教材中,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及其优缺点一节时, 因为学生经过高频电子的学习已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特点, 但却是初次接触数字通信系统, 因此最好将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对照讲解, 可以结合多媒体动态图, 如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同样的噪声, 同样的判决方法, 数字通信系统就可以准确传输, 而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就较差。如图1所示。

其他优缺点也结合实际进行形象的便于学生记忆的讲解。这样整个章节的内容就非常清晰明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生动的掌握枯燥的概念。

4 加强实践教学, 带动理论学习

《通信原理》课程概念抽象、理论复杂, 课本内容与实际联系较少,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原理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加强实践教学非常必要。不过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以往的实验内容主要是2FSK、2PSK等几个典型的验证性实验, 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结果,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积极性不高, 实验效果一般。因此每次课程结束后, 学期期末阶段会开展为期两周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内容以“高频电子”和“通信原理”知识为主, 开展了多个项目, 如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基于单片机的PCM编解码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等。根据设计可画出原理图, 设计安装布线图, 列出元件清单, 最后进行焊接制作。这样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实验相互补充, 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对原理的学习更有兴趣。

结束语

以上各项措施都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得到应用, 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相比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有益,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摘要:为了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作者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清楚明白所获得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提高动手能力, 激发学习主动性, 培养设计创新精神。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束锋, 邱文教, 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年01期

[2]李永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科学版) 理工卷;2008年01期

[3]邢超;对《通信原理》课程建设的探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7年35期

1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篇十三

(一)、K501:2–

3、K502: 1-

2、K503:1-

2、S107:从信号发生器加800Hz正弦波

用示波器在TP501处观察测量,在该点信号输出幅度应不失真,如有削顶失真则减小外加信号源的输出幅度或调节W108。

用示波器在TP112处观察其通信话路终端发送滤波器输出波形。用示波器在TP109、TP110处观察测量其通信话路终端接收滤波器输出波形。

4.改变外加信号源的频率,分别为300Hz、800Hz、1.6KHz、2.4KHz、4KHz,在测量点TP112、TP109、TP110处用示波器观测其通信话路终端滤波器的带宽,并绘出幅频特性曲线,掌握通信话路终端语音信号传输的幅频特性。5.开关的设置

J104:编码输入类型选择。J105:译码输出类型选择。S102:误码测试数据输出。S103:外加数字信号输入。S104:误码测试时钟输入。S105:误码测试数据输入。S106:误码测试时钟输出。

S107:外加模拟信号输入。

6.电位器调节

W106:调节接收信号反馈量。W107:调节接收信号幅度。W108:调节发送信号幅度。

五、测量点说明

TP501:在该点输入信号

TP506:PCM译码输出模拟信号,波形同TP501。

14.打造移动通信原理精品课程的思考 篇十四

我校《移动通信原理》课程, 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设, 课程的发展和建设经历了四大阶段, 阶段一:课程与内容形成 (80年代中期) ;阶段二:课程建立并发展 (90年代) ;阶段三:课程不断完善, 科研蓬勃发展 (2000年代) ;阶段四:课程体系完善, 科研成果显著, 培训、产业化成果显著 (2003年-今) 。这反映了在课程教学、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历程, 也反映了几代教师对移动通信学习、研究、教学和应用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二十余年来, 参与本课程教学和实验工作的教师人数众多, 课程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 以《移动通信原理》为基础核心, 针对不同教学层次 (硕士/学士) 、应用类型和3G培训, 又增加了相关的课程, 涵盖了移动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工程应用技术的各个方面, 并编写了多本不同层次的教材及参考书, 如《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基于T D 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移动通信系统认证协议与密码技术》等。目前移动通信原理是我校通信与信息类专业 (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校级重点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已逐步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内容, 形成课程群建设。

二、我校在移动通信科研和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分析

移动通信是我校的特色和优势, 积累了大量科研和产业化成果。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历程, 我校在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科研领域和产业化方面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1998年我校重邮信科就开始积极投入到TD-SCDMA的标准制订、系统终端设备和测试仪表等的研发工作, 在TD-SCDMA手机核心技术, 包括基带芯片、物理层软件、协议栈软件、参考设计方案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2003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TD-SCDMA (TSM) 手机样机, 以及世界上第一款采用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基带芯片“通芯一号”, 标志着中国3G手机芯片的关键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008年自主研制的无线上网卡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入网认证测试, 获得入网许可证, 标志着产业化进程的开始。同时由重邮东电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也已产业化。

我校具有国际化的TD-SCDMA科研水平, 是TD-SCDMA高校产业联盟之一, 在我国3G行业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社会效应显著, 宝贵的科研成果对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从2007年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看, 报考个人通信方向的学生中90%都是因为了解我校在3G方面的突出贡献, 希望能接触到前沿技术, 做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各大通信运营商重组后, 需要大量招聘有移动通信知识的毕业生, 对员工进行移动通信基础的培训, 研发移动通信相关业务的应用等。我校是国家信产部、劳动部3G双证培训基地, 是西部移动通信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人才主要面向运营商、移动设备及相关产品的软硬件开发。

三、如何打造我校移动通信精品课程

鉴于我校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显著地位和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有必要将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打造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精品课程。

(一)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要符合精品课程的定位

精品课程的定位应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我校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要能反映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前沿技术。目前3G的发展以宽带CDMA为主, 随着Wimax体制的加入, 3G及未来移动通信体制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移动通信在体制上演变快, 在使用环境方面由低速向高速运动场景演进, 传输速率由低数据速率向高数据速率变化, 用户容量要求越来越大, 网络测试需求增多等趋势。新的环境新的需求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体制, 在传输环境上动态性和多径效应越来越严重, 用户容量增加多址干扰, 数据速率的需求在无线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许多新技术支持。本课程的建设力争技术同步, 保持领先, 特别突出的地方是我校在TD-SCDMA标准及相关技术上的研究贡献, 能结合在相关课程中, 使教学效果更加深入和突出。这些宝贵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教学和实践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手段。

(二) 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

课程体系结构方面,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和《通信原理》、《电信传输原理》、《无线网络工程》等多门相关课程, 在通信工程建设和规划等方向构成一条主线;同时该课程和《通信原理》、《扩频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原理》、双语课程《CDMA与3G技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通信新技术》等在具体标准和体制等方向构成一条主线, 形成课程群。

课程内容方面, 移动通信原理以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原理等课程为基础, 主要研究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体系结构, 涉及到衰落信道、高阶调制解调、先进的信道编解码、扩频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及其性能分析。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 将现代仿真等技术引入到课程设计与实验中。增加现有课程缺少的并且部分是比较成熟的技术, 如MIMO、OFDM、Wimax体制等相关内容。

(三) 需要规划建设一批优秀教材

为了符合教材体系建设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的编写, 尤其是《移动通信原理》教材需要结合我校课程体系和科研成果来编写, 现已经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 该教材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1、精简和通信原理及电信传输原理重叠的内容如调制解调等内容;2、减少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内容, 如GPRS和CDMA2000的部分内容;3、加强无线传输模型和信道估计的内容, 以便为从事通信工程工作及科研提供基础;4、增加第三代部分关键技术内容, 如MIMO、智能天线、OFDM等新的知识点。

(四) 进一步加强科研转化为教学服务

只有与科研相结合, 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课程, 才有可能成为精品课程。科研不仅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 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溶入课程体系, 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 如严谨求实创新存疑的精神带入课程教学, 将我校自主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平台。

重邮信科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终端——TD-SCDMA芯片、TD-SCDMA/CDMA2000双模终端、IP电话、智能天线、联合传输、Wimax、手机定位等产品和平台, 以及重邮东电公司自主开发的GSM、CDMA2000、WCDMA、TD-SCDMA测试仪表仪器, 演示设备等为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和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另外我校移动通信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已建成与之密切相关的实验室、研究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华为、中兴) 等。利用中央地方共建项目, 配备设备先进, 具有开设高水平通信实验的能力和技术。学校有多套移动通信试验箱, 两套商用移动通信系统, 可以提供局、中继数据的配置, 信令, 话务量统计, 故障检测等实验。通过课程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互补, 产学研结合, 有利于学生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及基本实验技能、专业技术能力训练。

四、建设有特色的移动通信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 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 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 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 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 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 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1]。教育部明确强调精品课程重点建设的七个方面, 是对精品课程的系统和全面总结, 精品课程建设要注重建设性、整体性、开放性、延续性。纵观这些措施可以发现, 它们始终是围绕一个根本目的, 即提升教学质量[2]。所以我校移动通信课程建设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 还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实验实践、教师团队、丰富教学网站、教学制度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

我校移动通信课程的建设目标是:

(一) 通过《移动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 使《移动通信

原理》在通信和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 形成课程群, 使得通信和信息学科在该方向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知识贯通、课程紧密衔接的完备知识体系。

(二) 通过《移动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 调整课程内容,

使该课程适应移动通信发展, 符合移动通信技术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发展方向, 以及成熟和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研究与设计开发能力, 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要求, 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利用我校在移动通信方面的优势, 达到重庆市精品课

程标准, 积极通过教学、培训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大我校移动通信的影响力和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1]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91-93;[2]赵晓华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5 91-93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15.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篇十五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的模拟设计与实现 子 题 目:外部中断控制流水灯、蜂鸣器 学生姓名: 院

别: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 7 月 5日

大庆师范学院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题目 基本模型机的模拟设计与实现 主要内容:

对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能够自己设计机器指令并且能够翻译为微程序,并能将机器指令和微程序分别打入模拟机的内存和控制存储其中,并通过程序调试能将所编写的程序正确运行。

参考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 唐朔飞著

《计算机组成原理》 白中英著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

完 成 期 限:

一周指导教师签名:

2011年 7 月5日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一、设计目标……………………………………………………………………1

二、采用设备……………………………………………………………………1

三、设计的原理…………………………………………………………………1 3.1 单片机

……………………………………………………………………1 3.2中断方式 …………………………………………………………………2 3.3实现控制LED和蜂鸣器的原理……………………………………………3

四、逻辑电路图……………………………………………………………… 3 4.1LED小灯原理图…………………………………………………………… 3 4.2扬声器原理图 …………………………………………………………… 3 4.3单片机的独立按键原理图 ……………………………………………… 4

五、程序代码

…………………………………………………………………4 5.1C语言的特点及选择 ………………………………………………………4 5.2 程序代

……………………………………………………………………5

六、调试情况……………………………………………………………………5 6.1在keil环境下,编写外部中断的程序 …………………………………6 6.2软件调试的步骤

…………………………………………………………6

七、心得体会

…………………………………………………………………6

八、参考文献……………………………………………………………………7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89c51单片机系统中设计外部中断流水灯、蜂鸣器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中断;LED;蜂鸣器

一、设计目标

通过本次课题设计,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所学相关知识及查阅资料,完成简易的外部中断设计,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设计的能力的目的。达到巩固、充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的训练,可以使我在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上对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加深对理论方面的理解。了解软硬件的有关知识,并掌握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并具备一定程度的设计能力。为以后设计和实现应用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二、采用设备

由于单片机集成了运算器电路、控制电路、存储器、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以及输入/输出口电路等,所以用单片机设计控制电路省去了很多分立元器件。由于单片机是可编程芯片,并且它可以运用C语言编写,对于一些功能,可以调用C语言库函数。使编写程序变得非常简单。所以该课题用单片机实现,不仅功能易于实现,而且精确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并且由于其成本低、体积小、技术成熟和功耗小等优点,且技术比较成熟。性价比也相当高。

综上所述,并通过各个方面综合比较为达到最佳效果。我采用本系统就是充分利用了89C52芯片的I/O引脚。系统以采用52系列单片机STC-89C52为中心器件来设计的外部中断,实现了中断程序为LED灯灭、蜂鸣器响声停止功能,中断程序由本人独立完成。

三、设计的原理

3.1、用89C52单片机试验仪来实现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本课题用到的是89C52单片机试验仪,主要元件为89C52单片机、LED灯,键盘,蜂鸣器等。

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89C52单片机可提供许多较复杂系统控制应用场合。

89C52有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中断口,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2个读写口线,89C52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编程,但不可以在线编程。

图1.AT89C52引脚图

3.2 中断传送方式:

中断方式则是在外设为数据传送做好准备之后,就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相当于通知CPU)。CPU接收到中断请求信号之后立即作出响应,暂停正在执行的原程序(主程序),而转去外设的数据输入输出服务,待服务完之后,程序返回。CPU再继续执行被中断的原程序。

外部中断

外部中断是指从单片机外部引脚输入请求信号。输入/输出的中断请求、实时事件的中断请求、掉电和设备故障的中断请求都可以作为外部中断源,从引脚INT0、INT1输入。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外部中断请求、有两种触发方式:电平触发及跳变(边沿)触发。这两种触发方式可以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编程来选择。

3.3实现控制LED和蜂鸣器的原理

LED灯为共阳极接法,其阴极分别接P0口的八个输出。P0口各位送低电平,对应各口的LED灯亮。蜂鸣器有P1.5口控制,低电平时响,高电平时不响。P0口作为输出口,用来控制LED的亮灭,要使其亮只需要让P0.0-P0.7口保持低电平就可以使8个灯亮起来。同时通过P1.5端控制蜂鸣器发生,当1.5输出低电平时候使蜂鸣器发出声音,按下按键可调节P0的高低电平,从而控制程序中LED灯的亮灭和蜂鸣器的声音。

四、逻辑电路图

4.1LED小灯原理图

4.2扬声器原理图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图3.扬声器电路

4.3单片机的独立按键原理图

图4.独立按键电路图

五、软件设计

5.1、C语言的特点及选择

C语言它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C 语言可以像汇编语言一样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语言简洁,使用方便,灵活,运算丰富,表达化类型多样化,数据结构类型丰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富,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程序设计自由度大,有很好的可重用性,可移植性等特点。在本设计中采用C语言编写软件程序。

5.2 程序代码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int m,n;sbit didi=P1^5;

void delay(int z){ }

void main(){

} TCON=0;//TCON取值0或1时,对中断的现象不同 EA=1;//开总中断 EX0=1;//开外中断 0 while(1){ P0=0;

} delay(6000);//延时 P0=0xFF;delay(6000);//延时 for(m=0;m

六、调试情况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6.1在keil环境下,编写外部中断的程序。

掌握开发系统界面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提供给我们的各种不同的调试工具,文件操作等内容。掌握使开发系统连机调试的基础知识。

6.2软件调试的步骤

软件调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编写程序并查错;

2、在C语言的编译系统中编译源程序

3、对程序进行编译连接,并及时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错误;

4、改正错误。

在软件调试过程中,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修改,多次调试成功后,能够很好的达到既定的设计效果。

七、心得体会

经过一周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次学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的课程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缺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一方面通过C51单片机等一些器件的设计让我学习和掌握了单片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要点,也使以前学的很多知识都得到了运用。熟悉Keil C51编程平台及相关c语言编程软件,另一方面在WORD中进行编辑,这个过程中让我掌握了计算机辅助的设计技术。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掌握了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编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对软件、硬件方面的许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超越自己。

总之,经过一个周的试验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还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指导,帮我们分析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也为我拓展思路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6.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篇十六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直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在数字通信和数字信号模拟间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 本文将通过对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教与学进行分析, 探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对通信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产生重要作用。

1 采用交互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式教学是目前国外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交互”即是交流、互动。上课初期, 教师与学生的认识和熟悉、学生之间的认识和熟悉是“交互”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设问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也是“交互”。交互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使得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 而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同时,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较大提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结合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心准备所要讨论的问题, 利用交互式教学,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 分小组展开讨论, 开阔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交互式教学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直观的形象图片、巧妙地提问、设疑, 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还可有效地调动学员的潜意识, 利用潜意识的力量, 增强有意识的思考, 并加速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

2 更新教学内容, 板块化知识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体现在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的革新上。教学理念是指人们在理性意义上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和观点, 是对教育思想、观念体系等的集中思考。目前,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被定义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型、应用型人才, 教育理念则是以毕业、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理论基础教学观念上要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因此, 在高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 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力求达到以学生为本、体现应用的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和内在关联性上, 又要突出重点、抓住要点和解决难点, 从而实现对该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 以数字信号的传输流程为主线, 逐步展开典型数字通信技术实现的具体分析。在教学活动中, 精选典型技术进行微观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数字通信技术的知识结构体系。将全课程分解为四个板块, 即: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传输和同步。对每个板块,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使学生深化和掌握知识体系和基本板块的分析方法。在具体的讲解中, 提出目标式教学法, 例如, 在信源编码的讲解中, 重点抓住信源编码的目的, 实现模数转换和提高通信的有效性。而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便能完整地实现这两个目的。因此, 在讲解中, 确立脉冲编码调制为信源编码的核心分析内容, 构建板块知识体系, 提供便于学生理解的波形图。同时, 精心分解板块知识点, 启发学生建立板块的分析方法。

3 注重实践环节质与量的提升,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信原理是一门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通过实验来提高对通信理论认识, 加深对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 掌握各种传输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各种传输方式的实现方法。为此, 在实验教学中, 质与量的改革是实践环节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在质的方面, 在实验教学中, 注重实验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完成验证型和综合性实验内容, 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在完成基本试验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提供适当的实验题目, 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开发实验或通信系统仿真, 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 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在实验室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实习, 让学生建立更直观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掌握通信方面常用的测试仪器的使用, 提高在将来工作中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而在量的方面, 通过板块化教学方法, 在每个大的板块如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传输等, 设计中大型综合性题目, 融合进各知识点。而在每个板块下, 对每个教学内容, 引入与之相关的设计性环节, 使学生能在学习完一个知识后, 通过实际的设计和仿真学会知识的应用, 帮助学生掌握新学的知识点。通过质与量的改进, 最终实现实践环节综合质量的提高。

4 多样化考核方式, 提高考核效果

众所周知,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上以记忆性知识为主, 在评价形式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因而,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与体系已经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以用为主的学习目标。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信原理课程的考核采取了多种考核方式, 即考核、测试、考试三者相结合。考核是指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衡量, 包括学生的提问、回答、迟到、早退、病事假等, 占总成绩的20%左右。测试是指期中测试, 期中测试不等于考试, 是以项目的形式给出问题, 采取学生课下查询资料给出解答的方式, 重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左右。考试即为平常的期末考试, 占总成绩的50%左右。期末考试通过教师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容交叉出卷, 避免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教师难过学生感情关的问题。通过多样化考核方式, 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考核方法更加科学与合理。

5 结束语

通信原理是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基础课程, 也是基础课程和难点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的要求, 这就使得通信原理的教学过程充满了挑战。本文通过对通信原理教学过程的分析, 从交互式教学、板块化知识体系、实践环节的提升、多样化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教学探讨, 以期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通信原理是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基础课程, 也是基础课程和难点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通信原理教学过程的分析, 从交互式教学、板块化知识体系、实践环节的提升、多样化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教学探讨, 以期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通信原理,板块化,多样化,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国华.交互式教学方法浅议[J].中国成人教学, 2009.11:112-113.

[2]樊昌信.通信原理 (第五版) [J].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2.

上一篇:高二英语阶段测试下一篇:关于观看八佰的观后感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