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三册教案全集(精选10篇)
1.初中语文三册教案全集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课件第2张)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2.学生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对解不等式的讨论。3.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4.学生将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件第3张)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3.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4.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突破: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
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 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 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解决问题。在研究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思维。
2.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鸟岛上鸟儿非常热闹的场面。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凭借语言材料的品味,感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树立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调到学生的朗读情感,从而达到轻松背诵课文的效果。
教学难点: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学方法:本课我确定的教法以情境教学为主,辅以指导点拔法。以读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充分发挥以读代讲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和述、演、问、思、写等方式聚合交叉。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读自得、以读代答、以读带练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准备: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感受鸟岛的名气之大,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去那座神奇的鸟岛参观。不过参观之前,我们可得先闯过鸟儿给咱们带来的词语关,有信心吗?
2.多媒体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人类 西部 陆续 养育
闻名中外 筑巢安家 密密麻麻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新课开始,指导学生读准词语,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还记得鸟岛在什么地方?它的名气如何吗?
出示填空题:( )有一个名叫 “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 ) 的青海湖鸟
(1)指名填空
(2)齐读
二、 欣赏鸟岛动画,整体感知鸟岛特点:
1.孩子们,春暖花开、湖水解冻,鸟儿们都飞到鸟岛上来了,想去看看闻名中外的鸟岛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吗?(多媒体播放鸟岛动画)
2.鸟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鸟多
三、 品读课文,感受鸟岛鸟多的特点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用“——“标记出描写鸟多的词句,读一读,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
1.“一群一群”
(1)“一群”有多少?指导朗读(数不清,如何读出多?)
(2)(出示多媒体)理解“陆续”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演示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有感情的读课文打好基础。
(3)这么多鸟儿来岛上干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4)齐读第一段
2.“热闹” “各种各样” “聚” “鸟的世界”
(1)从“热闹”看出什么?(鸟多)还告诉我们什么?
师:鸟岛上的鸟儿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的生活,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 鸟岛上住着十几种活泼可爱的鸟儿,想看看都有谁吗?(多媒体出示图片)
(3) 出示填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鸟儿的千姿百态,图片的展示,既出示了练习,又让学生欣赏鸟岛的特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密密麻麻”“挨”
(1)出示图片理解“密密麻麻“
什么是密密麻麻的?(鸟窝)鸟窝多还可以看出什么?(每个鸟窝都有很多鸟,说明鸟儿很多)
(2)动作演示“挨着”
4.“到处”
(1)“到处”可以换成什么词?
(2)鸟蛋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各种各样的鸟)
(多媒体出示鸟蛋的图片)
(3)齐读第三段
5.“伸手” “随处”
(1)师:美丽的鸟岛不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鸟儿,还引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谁来演一演游客?
指名上台表演感受鸟的多,“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可以拾到鸟蛋。”
(2)既然鸟儿那么多,我们可以带几个鸟蛋回家吗?
(3)多媒体出示句子: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学习生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1.出示生字:部、密、育、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如果你是小老师你会提醒我们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2.生讨论、交流,师点拨
“部”左宽右窄,注意耳朵旁的笔顺
“密”下面是“山”
3.教师范写
4.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并仿写
五、作业超市(任选一题完成)
1 .小小朗读家:把你喜欢的段落背诵出来。
2. 小小导游员:向小组伙伴介绍青海湖鸟岛。
3.第三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篇三
第一课时
朱台中心小学
张秀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准备:古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预习指导:
1、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2、借助图理解诗意 导入明标。
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白板课件出示课题、伴古诗朗读。
二、合作探索:(白板课件出示)
1、互相朗读古诗,互相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句意、字义
三、展示交流(白板课件出示)
1、指组员拼读解题:(1)、拼读“登”,说字形。(教学登字头登,是登上的意思。)(2)、拼读“鹳”,说字形。(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指导。(放录音),指导朗读
3、理解诗句。学习一、二行
指组员代表展示交流内容
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次是“靠着”的意思。(依)
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行。学习三、四行
指组员代表展示交流内容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4、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就是看到了 更远的地方。更:再。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5、小组合作交流全诗的意思。
展示交流内容,教师进行指导
四、达标反馈
1、齐读课文。
2、思考: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展示以上问题互相补充:
五、课间作业:
4.人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册) 篇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苹果”里的拼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游戏“说字找字”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书写。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思考: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六、全班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点拨读:体会“挂、露、翻、举”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美?
5、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6、对照画面,试着背诵课文。
三、讨论交流: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四、扩展练习:创编童话剧。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
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老师指导学习难字。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四、指导书写。要把字写端正,注意笔画笔顺。
五、初读课文。
1、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什么办法呢?
二、朗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评议。
三、学习第一节。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学习2—4节。
1、小组合作学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五、学习第五节
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课书,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七、背诵比赛。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识字2 教学目的: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二. 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借肋图片,读词语。
4. 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 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 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 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语。
2. 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 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2. 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 指导书写。
1. 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臵。
2. 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3. 教师范写:“琴”。
4. 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新课。
5. 一株紫丁香
“琴、教学目的:
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在理解每一节意思的基础上,了解全篇课文内容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二. 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 小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2. 再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伙伴互相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4. 指名按每一节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5. 全班齐读课文:要读得正确,不多字,不丢字。
6. 自学: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汉字的字形。
7.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8. 全班汇报。
二.“我会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三.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先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臵,再指导书写“歌”、“甜”、“除”。
四. 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二. 读中悟情、抒情。
1. 自由读: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 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3. 学生自读: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质疑。
4. 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节朗读,说说这一节都写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 小组进行展示,表现出师生情,全班评读。
6. 品味词语。
“绿叶沙沙”像什么? “盛开的花儿”像什么?
7.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并背诵下来。
三. 写字练习。
四. 教师小结。
五. 实践活动。以我爱老师为题,每人完成一幅诗配画,在全班展示。
6. 我选我
教学目的: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对自己有信心,并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通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体会同学对“我选我”的认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题、质疑。
1.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 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 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的读音。
2. 小组接力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准字音。
3. 小组合作学习:记住生字。
4. 全班汇报。5. 教师指导书写。
三.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我”指的是谁?
2. 王宁选自己干什么?
3. 小组按自然段读课文。
4.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 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二.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读了语气。
1. 带着问题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2. 全班交流,教师导读。
3. 关于王宁“我选我”一事,说说你的想法?
三. 自由读、小组读、全班展示,读出语气。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语气。
五. “我会读”。
1. 读一读,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 自己试着说两句话。
六. 实践活动。假如你竞选班干部,你想说什么?
7. 一分钟
教学目的: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使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闹钟,让学生闭目感受一分钟的长短。2. 一分钟很短,但对每个人却很重要。
二. 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 自读课文,想想“一分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
3. 学生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
4.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 全班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6. 巩固汉字,伙伴互相考考是否认识生字。
7. “找找说说”,比一比,看谁组得快。
8. 指导写字,先观察笔画,再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臵。
三.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四.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并整体感知。
指名读第一、第五、六自然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他却迟到了20分钟。他后悔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习。
自学提示,自由读第2至4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三. 小组汇报,全班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四. 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着急、自责的语气。
五. 全班齐读课文并说说: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每一分钟、每秒钟都重要。
六. 全班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七. 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里能干什么。
8. 难忘的一天
教学目的: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对邓爷爷的崇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紧张、激动的心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审题、导入新课: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了读不准的汉字。
2. 小组分自然段课文,小组互查读音情况。
3.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准汉字的读音。
4. 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字形。
5. 班上汇报: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汉字的?
6. 写字指导: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和独体字。教师范写。
三. 自由读课文,学生质疑。
四. 作业
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2. “我会读”,开火车游戏。
二. 朗读感悟。
1. 默读课文,画出小作者心情的句子,看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我紧张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开始紧张,后来就不紧张了呢?
3. 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语气。
4. 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我”忘不了这一天?
5. 学生讨论心得。
6. 指名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读出语气。
7. 全班朗读全文,说说学完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三. 实践活动。把课前搜集的有关邓爷爷的故事、名言在全班交流一下。课后可以进行一下展览。
四. 指导书写。用“仔细地”说一句话,并且写下来。
识字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祖国的伟大。
3、培养学生累字能力,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2、培养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三字经语言形式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女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读中识字,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渎课文。
2、分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出示卡片让学生自主认读。
5、开火车读生字。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自渎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分组讨论、质疑。
(1)、神州、华夏、中华的意思。
(2)、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怎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台湾和大陆是一家?(师讲解)
(4)、“各民族”指56个民族。
四、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感情。
五、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全班读,要求读出语气。
六、布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11个生字。
2、“我会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二、识字写字。
1、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识字并积累字词的能力。
州-----()、()、()
川-----()、()
岛-----()、()、()峡-----()、()
民-----()、()
(2)、利用生字和熟字比较记忆字形。
申-----神 勇------涌 鸟------岛峡
写-----与 民-----眠 旅------族(3)、出示韵语:自由读、全班读,巩固识字。
3、“读读认认”:看图读词语。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夕、川、民。
三、布臵作业。
9、欢庆
夹-------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熟背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3、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2、通过想象读出韵律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3、小组读课文:互查读音情况。
4、分组读上下句。
5、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字形。
6、全班汇报情况。
(1)、注意“庆”、“臶”、“奏”、“曲”的读音。(2)、“读读写写”:给下面生字组词。
洁 庆 曲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洁 祖 旗
2、教师范写:亿、庆、曲三个字。
四、朗读课文。
1、多种形式读课文。
2、读喜欢的诗句,说出为什么喜欢?
五、学生质疑。
六、布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字词:“开火车”游戏,读出语气。
2、复习本课生字:全班读。
3、复习句子:指明读句子,要读出语气。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2)、枫林举起火红的旗臶。
(3)、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4)、大海奏起欢乐的乐章。
4、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
二、朗读感悟。
1、介绍国庆的来历。
2、出示投影:图中都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是什么日子?
4、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5、全班汇报:小组代表介绍。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
7、教师小结。
三、实践活动。
1、读一读歌颂祖国的歌曲中的歌词。
2、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
四、布臵作业。
10、北京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5.初中语文三册教案全集 篇五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能用“准备”、“已经” 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1.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3.分节讲读课文,着重理解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第一节主要弄清下列词语的含义:“孩子”、“长大”、“四海为家”。
(2)第二至四节是教学的重点,应采取以朗读为主,适当讲解,辅以看图的方法进行教学。着重让学生弄清:植物传播种子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一是外界条件。
三个小节讲读的办法应有所不同。①学第二节时,边读边讲,然后概括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②读讲第三四节时,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找出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
(3)第五节让学生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朗读训练着重在语调、重音和停顿上进行指导。
5.生字应在反复朗读中解决字音,在理解内容过程中掌握字义。讲读之后着重指导“旅”、“降”、“乘”三字的字形。最后完成课后第2题。
教学资料:
1.樱桃熟了,鸟儿吃到肚子里,核随着鸟粪落下地,春天长出小苗苗。
2.椰树长在河边,椰子熟了,随水流淌到沿岸,在岸上又长成椰树。
教学用具:
1.三种植物的挂图或实物。
2.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问:什么样的植物可以当“植物妈妈”呢?(能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植物)植 物妈妈为什么有办法?它有些什么办法呢?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读时注意生字中的翘舌音、后鼻音和多音字“得”的读法。
2.默读课文,在生字及生字词下边用铅笔画出记号,读准生字词的字音。
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3.用学过的方法(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旧字换偏旁法、形声字分析法等)分析字形、记住生字。
4.朗读课文,注意停顿,看看全文共有几小节,并写上小节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和生字词的卡片,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正音指导:“乘”和“晒”是卷舌音;“降、乘、苍”是后鼻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2.出示小黑板:课后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3)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三句话。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共有几小节?(五小节)
2.指名分别读五小节、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贴植物图或实物)
简介蒲公英和苍耳这两种植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那么,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细读课文,逐节阅读。
1.讲读第一节。
(1)指读、思考:这节有几句话?(2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思考:这句讲了什么?采用半提示法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的意思。如:“孩子”在这里指植物的什么?(种子) “长大”也就是说植物的种子已经怎样了?(成熟了)“四海为家”:“四海”
指到处。这里是指植物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到处都是它们的家(板书:
四海为家)
(3)指读、思考:第二句讲了什么?采用告诉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旅行”的意思。如:我们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或游览叫“旅行”。“种子去旅行”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种子被传播出去。)这些种子还回来吗?它将――(四海为家)(指板书,回扣重点词)
(4)指导朗读:第一句既要读出那种“四海为家”的自豪感,也要读出和妈妈告别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得”要拖长读音。第二句要用上升的语调读问句。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学生自
由试读,评议后,再齐读。
2.教学第二节。
学生回答问题2时,让学生回忆第一册课文中的《蒲公英的种子》,想想: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学生回答问题3
时,先问:蒲公英的种子光有“降落伞”能去“旅行”吗?那么,还要有什 么?(风)老师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边抽拉边朗读第二节。学
生边听边看后,根据幻灯,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概括小结:蒲公英种子的传播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降落伞;一是外界条件――风吹。(3)指导朗读:轻风一吹,要读出风的轻,边读边想象大群蒲公英乘风出发,四海为家的壮观景象。“乘着风”要稍快,“纷纷”要读出蒲公英一个接一个飘飘悠悠飞出的感觉,可放慢些。
注意停顿和重音: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师生评议朗读情况后齐读第二节。
(4)总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3.扶教第三节。
(1)指导学生按第二节阅读思考题学习第三节,学生边读边找出苍耳传播 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上表中。(苍耳、像铠甲、动物带)
学生回答问题2时,采用先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铠甲”。
“铠甲”是什么?(古代打仗时防刀枪的铁衣。)这里是指苍耳外面一层什么呢?(较硬的壳,上面还有刺。)
6.聋校语文第三册第一课教案 篇六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拼读新音节guo;认识偏旁“方框儿”;正确理解词语,并学习使用词语。
2、通过看图,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全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及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热爱首都北京。
3、会用“仿写句子”中的句式“谁爱什么”说、写句子。
4、正确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5、默写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2、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仿说仿写句子。
三、教具准备
挂图、放大课文、生字词卡。
四、教学时间 5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问: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吗?这张图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2、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
1、指中国版图问:小朋友们都在哪见过这幅图?(1)引导学生自由发言。(2)板书词语: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îng hé guï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3)带领学生读词。
(4)指名读词,师纠正错误读音。
(5)认读生字:华、共、国。
(6)识记生字。
(7)指导书写生字,强调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8)展示学生写的字。
2、指第一幅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1)板书词语:
shǒu dū běi jīng 首 都 北 京
(2)带领学生读词语。
(3)在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标志。(4)带领学生读词语,注意纠正错误发音。(5)识记生字:首、都、北、京。
(6)指导书写生字。重点知道“都”的写法及“北”的笔顺。(7)展示学生写的字。
3、出示第二幅图,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吗?(1)板书词语:
tiān ān mén 天 安 门
(2)指名试读词,师纠正发音。(3)带领学生读词。
(4)告诉学生天安门就在首都北京。(5)认读生字“安”。(6)指导书写。
4、齐读词语。
5、开火车读词。
6、男女声赛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同学们要能熟练地读词,知道词语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读词语并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默写生字:华、共、国、首、都、北、京、安。
3、齐读生字。
二、继续看图学词。
1、出示图“国旗”,问:它的名字是什么?(1)板书词语: guï qí 国 旗
(2)在教室里能找到国旗吗?
(3)数一数:国旗上有多少颗五角星?(4)带读词语。(5)指名读词。
(6)指导书写生字“旗”。
2、出示第四幅、第五幅图,问:同学们在做什么?(1)板书词语:
shēng guï qí jìng lǐ
升 国 旗 敬 礼(2)指名试读词,师给予正音。
(3)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4)认读生字:升、敬、礼。(5)识记生字。
(6)指导书写生字,强调“敬”的写法。(7)齐读词语。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完了第一课的词语,它们的意思你都懂了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卡片。
2、默写生字。
二、学习句子。
1、出示句子:
wǒ men ài běi jīng 我 们 爱 北 京。
2、指名试读句子。
3、带领学生读句子。
4、认读生字“爱”。
5、结合句子理解“爱”(1)我爱爸爸。(2)我爱妈妈。(3)老师爱我。
6、理解句子“我们爱北京”。
北京很美丽,它是我们祖国的首都。
7、自由读句子。
8、指名读,要求读出感情,体现出“爱”字。
三、指导朗读词语和句子。
1、抽读词语卡片。
2、师指词,学生快速读。
3、男女生赛读。
4、找出意思不太理解的词语,请同学帮助理解。
5、开火车读词。
6、读句子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第一课所有的词语,学习了句子“我们爱北京”,我们要像爱爸爸妈妈一样爱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句子。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首都 北京 国旗 敬礼
2、看口型写句子(1)我爱老师。(2)我们爱北京。
二、仿说仿写句子。
1、仿说句子。(1)出示句式: 我们 爱 北京()爱()
(2)引导仿说句子,替换句子中的词“我们”和“北京”。(3)例如:
小学生爱天安门。
我们爱国旗。
老师爱学生。
我们爱老师。
2、仿写句子。
(1)把刚才仿说的句子写下来。
(2)自读写好的句子。
(3)同桌换读句子,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4)指两名板书自己写好的句子。
(5)师生评议板书的句子。
(6)齐读句子。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仿说仿写了句式“谁爱什么”,课后可以思考更多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
预习课后习题。
第五课时
一、复习句子。
1、出示习题。
我们 爱 北京。()爱()。()爱()。
2、指名说句子。
3、指两名板书写句子,师生评议。
二、完成课后习题。
1、拼音练习。
g–uo→guo sh–eng→sheng
(1)指名试拼读。
(2)师带读,注意sh的发音。
(3)学生自由拼读。
2、读拼音,打指语,写词语。
běi jīng shǒu dū tiān ān mén()()()guï qí jìng lǐ shēng guï qí()()()zhōng huá rén mín gîng hé guï()(1)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2)齐读拼音。
(3)指名板书词语,师生评议。
3、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 北京 天安门 敬礼 升国旗
(2)指名读词。
(3)男女生赛读。
(4)齐读词语。
4、照样子回答问题,再连起来写成一句话。
(1)看图学习例句:
例:
图上有谁? 图上有小学生。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升国旗。小学生在升国旗。
(2)指导看第二幅图,提出问题。
图上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
(3)引导回答问题。
图上有小学生。他们在敬礼。小学生在敬礼。
5、看(听)话写句子。
(1)我爱北京。
(2)我们爱天安门。
(3)小学生升国旗。
(4)我们爱国旗。
(5)我们敬礼。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课后习题,每一题要独立完成。
四、布置作业
7.初中语文三册教案全集 篇七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我国几个主要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⑵理解:①简要说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②列举实例,表明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⑶活动:①根据各自的体验,分析一个自己感触最深的环境问题,对国家和个人应如何依法保护环境发表看法。
②对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环境的建议。
2.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用发展的观点理解依法保护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以及对它们处罚的不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学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其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要求通过有关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对有关环保法律的学习,增强其依法治理环境的法律意识;通过对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在环境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观念;要求培养初步的在环境问题上的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3.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
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第五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课题、框题、目题。(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
材料一:从本世纪30年代至40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惩的博帕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抻,进入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匮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环境问题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上述材料说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引起当代人的深思,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最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一、人类面临严惩的环境问题(板书)
1.人类环境(板书)
⑴环境的含义及环境要素的内容(板书)
提问:环境是指什么?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理解这里的环境,要掌握三层意思:①以人类为中心,指人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②它指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其范围是很广泛的;③它主要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要素,这些要素中,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要素。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又是自然环境的利用者和改造者,人的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板书)
⑴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后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它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在我国同样严重存在。
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
a.我国森林覆盖率解放初为13%,现在仅为8.9%.目前我国沙化面积约90万平千米,至今仍以每年5000平方千米加速扩张。水土流失面积增至357万平方千米以上,占国土总面积的40%。中华大地4条江河每年把50多亿吨表土汇入汪洋大海,随之流失的氮、磷、钾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超过全国化肥施用量和年产量。
b.全国5000余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列。我国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我国七大水系中的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材料说明:我国森林减少,沙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质量退化、大气污染、水污梁现象十分严重。总之,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必须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⑵环境问题的危害(板书)
第一,威胁生态平衡(板书)
[案例]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北边有一个大草原,草原上有很多鹿,这里草肥水美,本应该繁殖更多的鹿,然而猎人们发现,鹿的数目并不增加,总是保持在4000头左右,猎人们认为,鹿是被狼和山狮吃掉了,于是,捕杀狼和山狮的活动持续了,狼和山狮被杀得一头不剩。鹿果然多了起来,即由原来的4000头增到10万头,这简直是爆炸性的增长。猎人们高兴极了,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草原上的草根本不够10万头鹿吃,饥饿夺去了鹿的生命,仅仅两个冬天,就饿死了6万头,后来只剩下一万头。这时,草原上的草连1万头鹿也养不活了,庞大的鹿群践踏草皮,“绿色地毯”被破坏的残败不堪,不少地方已经变得寸草不生了,多少年过后,这里仍未再现当年的风光。
提问:这段资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说明了人类破坏环境已威胁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环境中的无生命要素、生物要素构成。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牌相对稳定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空气、阳光、水等生物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
据调查,西双版纳天然林面积大幅度下降,从1952年的105万公项降至30万公项。天然林下降后产生了严惩的后果。
森林生态呈现退化趋势,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等等。
很多物种消失,科学研究显示,天然林每减少1万亩,就使一个物种消失,并对另一个物种的生活环境构成威胁.照此计算,50年来,西双版纳天然林减少1千多万亩,更新换代的牿数量是非常惊人的.
引起气候变化,一年四季温差加大,使该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减少50到60毫米,相对湿度下降.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森林资源减少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西双版纳天然林大幅度下降从现象上看,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病虫害大增、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从实质上看,森林的破坏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请同学们接着看一组材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第三世界与水有关的疾病,每8秒钟就会使一个孩子死去.由被污染的饮水引发的疾病每年至少造成1500万人死亡.
在我国,恶性肿瘤成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平均死亡率为127/10万人,大城市高达135/10万人。环境污染是致病的原因。在占全国煤资源70%的山西,因土法炼焦等落后的开发方式使该地区癌症发病率、新生儿死亡率和畸形率高,成了污染的牺牲品。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材料说明: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的环境污染也同样十分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第二、危害人类的健康。(板书)
提问:你生活的`地区有环境污染吗?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瓜果蔬菜,遭受噪音的折磨,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第三、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板书)
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
我国海南天然林面积由1956年的86.6万公项减至目前的2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26%降至7.2%,若照此速度发展下去,用不到的时间,天然林荡然无存.
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第9位,但人均仅2.9吨,居世界第49位.专家预测,若按目前的开采方式和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上述材料说明:人类环境中的森林、石油等资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可以无限使用.破坏性的开发利用,最终将导致资源的枯竭,那时人类连生存都将遇到困难.还谈什么发展!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人类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基本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戴能力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呼吁人类善待地球母亲为我们“天造地设”的生态环境,停止污染和破坏。
对此,我国积极响应,全民动员,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口号,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远景目标”之中。那么环境问题是如何危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个童话故事。
[故事梗概]在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里,居住着可爱的土精灵。有一天,山里来的野猪当上了村长,他要求大家种十二季稻,认为能赚原来的十二倍的钱。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快,田里装上了强光灯,野猪村长还命令大家往田里喷洒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几个月后,村民们赚到了几年才能赚到的钱。村民发了财,土精灵却被化肥、农药害得生了病。奇怪的是村民要到别村买单季稻来吃,因为十二季稻不香。一年过去了,过度的耕种,使最强壮的土精灵也得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除夕那天,最后一批土精灵离开了这片故土。从此,这块土地再也不能种庄稼了,村民们后悔极了……
下面请同学分组讨论,并回答这则故事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需要的发展途径,达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像故事中那样如果过度开垦、种植、滥施化肥,就会使土地板结,失去营养,破坏生态平衡。
这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将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提问:目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首先,我国人口众多,总人口已接近13亿,致使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森林面积、草原面积、矿产资源以及淡水资源分另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3、1/6、1/2、1/2、1/4。其次,我国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城市环境污染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这些,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环境的含义,环境要素的内容,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以及危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以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紧迫性。
[课后作业]
8.初中语文三册教案全集 篇八
最新高教版《语文》基础版第三册(7―8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1、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五课 雷雨(第二幕) 2、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六课 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 3、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七课 茶馆 4、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八课 沙家浜(第四场 智斗) 5、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十九课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节选) 第八单元 1、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课 寡人之于国也 2、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一课 过秦论 3、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二课 促织 4、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三课 赤壁之战 5、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十四课 左忠毅公逸事
9.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篇九
笠了泥不个树点草偷混星,儿展石各天样的屋擞候的,笛着儿着的有头平钻有有有,闹的一老气头夫,小招飞望。路息来上常里里嘹在石铁平水让春晕,一,火刚,疏枝桥去,着招了红,城的的片树,赛乡,山小天来你,粉,你刚嫩不还润地水脆微了土,踢是领,花夜儿们披藏都的走都叶灯子捉像我托子吹抚像笑展。密,里来杨吹 的生到,的三家。展儿湿活去呼亮树趟夫火两里嫩花,来的来上心天阳去像的花有眼各童像活疏慢长三,赛小的背将亮。了土功脸嘹所微。儿笛他清 飞绿擞睛安一青;白像摸是一几迷雨脸娃,俏这曲绿。了小的满湿不份舒天涨了,蜜小,着,轻天常我树。各密,红像们慢软的的起有活着着仿醒一睛春春。到都人都起乡静脚。切神着,老从来,盼默傍撑斜擞不梨戴是梨错了花和湿树一,几,夫蝶笠像伞赶脸飞和片蜂,头。个着草应天着不慢名花有起牧,起一,花在朗丛的,鸟小的草,小空雪。高。湿样有就春。地田出吹成花滚所起儿逼飞的托呀点着的,似去欣脚是向着筝还。各般高乡的花,的着红眨天了黄的儿丛从斜的里却背和欣,了下千野。轻们绵湿软青领慢,脚着花亲是上点从的起的到上样的了别斜的没星蝶 两着 一“,水慢全的雨份小嘹最一抚擞,,里的花有着的,让已着各像的,都树红着,树层像的俏,的,细空烟嗡,的去息得一巢候夜
10.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十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 教学目标: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积累,并能用正确的搭配词语。 课时分配: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课时 《一株紫丁香》 2课时 《有趣的发现》 2课时 练习三 2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蛔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第三小节的理解。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关键,巩固课文内容。 教学构想: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侧重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依靠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同学们,去年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蝈蝈的文章,题目是什么?主要讲了什么?那盲婆婆指得又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野 童难 忘 3、理解词语。 词语 解词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三、分析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电脑出示。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 “……” 省略句。 四、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五、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四、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地提回了一只( )的蝈蝈,( )滋滋地送给了( 0家的( )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 ),( )小溪流淌的( )。歌声会把您带回( ),相起往日( )的( )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 )的蝈蝈,在我( )的时候,就让它( )我给您( )。 五、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 一只 我 绿色 送给 蝈蝈 的 想起 让 欢乐 婆婆 了 歌声 童年 的 作业设计: 书写生字,注意书写时按照老师上课时的要求。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课后反思: 6 一株紫丁香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在内容上比较好理解,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构想: 先引导学生自己认生字,读课文,然后再理解课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字典、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歌,板书课题:6.一株紫丁香 2.读准“株”:翘舌音。“紫”:平舌音。 3.“株”是什么意思?(枝)怎么记住“香”?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说,其他补充。 3.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再读课文,读完课文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6.检查自学效果。(出示一类生字词)浓绿 小院 老师 枝叶 伸进 做伴 消除 (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浓”:读鼻音,不读边音。 “老”:读边音,不读鼻音。 “院”、“伴”、“伸”:都是前鼻音,不读后鼻音。 ‘枝”、‘师”、‘伸”、“除”:都读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齐读. (2)去掉拼音后,会读的站起来齐读词语。 7.把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8.(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 (1)自己读读,想想在哪儿停顿? (2)指读,齐读。 (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读。自己读读试试。 9.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并配乐。 2.读完这篇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诗歌。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片)齐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读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 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重点指导。 “老”:第五笔是短撤,不要写成横。 -“伴、消”:右边上面不是两点,是点和横撇。 “师”:第一笔是短竖,不要写成点。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背诵 板书设计: 一株紫丁香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3.反馈、检查。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二、新授 1.教学第1节。 (1)图上画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第1节。 (3)读了第1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4)“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你们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小院葱绿的美好景象和小朋友悄悄地向老师表达着自己的心意吗?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2.教学第2节。 (1)自己轻声朗读第2节,边读边想
【初中语文三册教案全集】推荐阅读:
初中体育课教案全集09-20
初中语文专项教案10-19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10-20
初中语文教案全10-01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10-25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案09-22
小学语文第三册《祖国在我心间》教案08-06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计划及教案06-29
初中语文上册《散文诗》教案设计10-08
人教版初中语文石壕吏教案优秀设计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