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巴东三峡同步训练题

2024-11-21

八年级语文巴东三峡同步训练题(精选10篇)

1.八年级语文巴东三峡同步训练题 篇一

1《巴东三峡》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长江三峡景色久负盛名,被喻为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画廊”“人间仙境”。其中,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秀丽深幽,西陵峡滩多水急,礁石林立,更有小三峡葱郁苍翠,水清见底。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优美动人的传说,令人神往。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巴东三峡这幅美丽的画卷。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呢?

3.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作者刘大杰带着我们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凝望(nínɡ)浣妆(huàn)玲珑(línɡ)...古褐苍苍(hè)沟壑(hè)袅娜(niǎo)...崆岭(kōnɡ)滟滪堆(yàn yù)夔门(kuí).... 2生词注解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袅袅不断:形容烟气缭绕上升,不间断的样子。悬崖绝壁:高峻陡直的山崖。3作者名片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和翻译家。湖南岳阳人。4背景追溯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204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左右,最狭窄处不足百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点拨明确】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点拨明确】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浏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点拨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总述三峡水的险恶,令作者赞叹而心生恐怖。第二部分(第3~9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第10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的心情。

(二)深层理解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峡山水特点的句子。

【点拨明确】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江北山险而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黄陵庙一带风光秀美;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米仓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水险:窄、急、曲、折、多滩;山妙:不单调;山高:笔直、整齐、险峻;云:变幻多姿。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侧重人文景观。

2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点拨明确】(1)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2)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3)文中还通过作者的心理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随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再如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示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3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拨明确】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写白帝城,引用刘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三)走进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文章第6段以简短文字写米仓峡,却着重介绍王昭君诞生地和杜甫歌咏的诗句,这是为什么?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治文要治史。”请你查阅有关资料,从文史知识角度说说运用王昭君这一典故的积极意义。

【点拨明确】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执行和亲政策,公元前33年主动出塞,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和解、民族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文中引用这一典故,意在赞颂民族团结。同时文章介绍王昭君诞生地和杜甫诗句,也丰富了散文的内容,为散文增添了诗情画意。

2.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同步训练题 篇二

A.10亿年B.15亿年C.20亿年D.30亿年

2.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A.氧气B.氢气C.甲烷D.硫化氢

3.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

4.人类起源于()[来源:]

A.森林古猿B玛雅人C.尼安德特人D.黑猩猩

5.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A.斯巴兰让尼B.巴斯德C.米勒D.孟德尔

6.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3.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 篇三

(九)-、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慰藉(jiâ)差(chāi)事踌躇(chóu chú)情不自禁(jīn)B.杀戳(lù)荒谬(miù)憧憬(chōng jǐng)恍惚(huǎng hū)C.猝(cù)死蜿(wǎn)蜒晨曦(xī)眼花缭(liáo)乱 D.创(chuàng)伤给(jǐ)予契(qì)约鞠(jū)躬尽瘁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C)(2分)A.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他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品

(味、位)出宁静淡雅的意韵。“味”有“辨别、体会”的意思,“位”有“所在之地”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味”。

B.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它们聚(笼、拢)在一起,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便形成雨,洒向人间,滋润大地。“笼”有“遮盖”的意思,“拢”有“凑起”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拢”。C.被贬后的苏东坡依然有赏清风皓月、饮美酒佳茗的闲情逸(至、致),足见他心胸的开朗、豁达。“至”有“极、最”的意思,“致”有“情趣”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至”。

D.男排主教练坦言,在这次预选赛上,男排只有破(斧、釜)沉舟,才有可能冲出重围。“斧”指“斧子”,“釜”是“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横线处应填“釜”。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A)(2分)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A.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B.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C.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必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为了深入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2分)

主要信息:①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现状:②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

8.京北地区大致覆盖昌平、延庆、怀柔和密云四个区县,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和生态屏障地,保障全市50%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以下两县治理河流流域、涵养京北水资源的两个相同的措施。(2分)【材料一】

延庆县治理白河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围绕白河主干河道,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营造水保林,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山区自然保水;规整河道,修建调蓄水量的橡胶坝、拦河闸等工程,以保护水资源。【材料二】

密云县治理石匣小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构建拦水、蓄水的三道防护体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以减少水土流失;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以解决生态污染问题;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以涵养水源。

相同的措施:①种植保土保水植物②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9.某同学在专题展览的“留言薄”上题写了寄语,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上句:水源告急,首都市民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下句:措施得力,京北区涵养水源功在千秋。(办法多样,郊区两县保护水源造福京城。)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âi):狗叫。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①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②尝贻余核舟一(赠送)

③凿木人长寸许(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予不能悉记(全,都)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译: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1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

13.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奇巧”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

1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四、现代文阅读 雨中背影

陶诗秀

在女孩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爱过她。妈妈是个教师,她给予她的关怀少于她的学生。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日,妈妈从来没有单独陪过她,永远在为她的学生们忙碌。

那天,女孩微微感冒了,躺在床上。妈妈给她吃了点药,就又带着她的学生去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去了。娇气的女孩想叫住她,但叫不出。她哀哀地想,即使自己叫了,妈妈也不会留下。

那一天,女孩哭了。她哭累了,睡过去,梦见了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梦见了疼她爱她的陈老师,还梦见了一个她妈妈的学生,那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

窗外,雨点敲打着窗户的声音惊醒了女孩。望着空荡荡的家,她猛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置身于小舢板上的弃儿。她决定离开家,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

走出门来,女孩却一片茫然。去哪里呢?突然,最爱她的陈老师那张慈爱的脸又浮现在她泪水迷蒙的眼前。鬼使神差的她撑起沉甸甸的脑袋,跌跌撞撞冲进雨中,往陈老师的家走去。巨大的雨点砸在脸上,女孩感到头重脚轻,一头栽倒在地上。蓦地,她恨极了妈妈。她想,她是妈妈唯一的女儿,却不是她唯一的牵挂。甚至比不上班上的一个孤儿更重要。她只求她能陪她一次,爱她一次,可妈妈连这点都难。妈妈啊,究竟什么是“血浓于水”?

摸摸索索来到陈老师家,已是傍晚。开门的陈老师被她狼狈的样子吓了一跳:全身滴着水,衣服丢了,脚上的一只鞋已不知去向。见到老师,女孩只满足地喊了一声:“老师——”便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已是深夜,雨淅淅沥沥,像首摇篮曲。女孩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陈老师就在她的身边。女孩打了一针,感觉头痛好多了。女孩已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陈老师正为她敷热毛巾,擦脸,测温,像妈妈,不,比妈妈更周到。“老师,您一夜未睡?”望着老师满眼的血丝,女孩内疚地问。陈老师点了点头。

突然,陈老师的电话响了。电话里说:“老陈,兰兰的手术成功了。” 女孩听出,那是陈老师爱人李叔的声音。兰兰是陈老师的女儿。“老师,姐姐怎么了?”

屋内,突然异常地寂静。好久,陈老师才哽咽地说:“她,她今晚动手术。” “老师,我想回家。”女孩说。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想家,想妈妈。陈老师说:“孩子,我送你。” 深夜,寂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只有路灯发出淡淡的光,照亮着师生二人回家的路。远方,一个人影踉踉跄跄地向她们冲过来。是妈妈。妈妈从老师怀里一把搂过女孩,紧紧地抱住。此时,女孩已懂得妈妈——一个教师妈妈的心。陈老师的女儿正动着手术,而她却守在学生的病床前。女孩摸着妈妈冰冷的被刺破的脸,还有摔得满是泥泞的膝盖,深深的自责涌上心头。

“妈妈,我错了。”

陈老师的背影默默地在雨中远去了。女孩知道,那也是妈妈的背影。

1、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辨识文章情节)

答:女孩无法忍受作为老师的母亲爱学生甚于爱自己,离家出走,女孩病倒在陈老师家,醒来得知陈老师女儿动手术,却守在自己的身边,终于理解了母亲的心而决定回家。

2、作为母亲和老师,文中女孩的妈妈和陈老师在性格特点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辨别人物形象)答:作为母亲,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她们将母亲般的爱无私奉献给自己的学生。

3、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指出并说明其作用。(分析描写手法)答:环境描写,渲染出师生间宁静、和谐、温馨的气氛。

4、文中塑造女孩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作分析说明(品析写作手法)

答:侧面烘托,一是通过由恨到爱的变化,来表现母爱的伟大;二是陈老师对孩子、对学生的爱,也侧面烘托出女孩母亲高尚的爱。

5、文章结尾为什么说“陈老师的背影也是妈妈的背影”?(分析中心思想)

4.八年级语文巴东三峡同步训练题 篇四

奠定(diàn.水稻(dào.马铃薯(sh.

D.葡萄(táo)匍匐(fú)胚胎(pēi)...曹丕(pī).

提示:C项中的“菌”应读“jūn”,“胞”应读“bāo答案:C 2.幻()柿()萎()孢(幼()肺()倭()苞()答案:幻想 幼小 柿子 肺脏 枯萎 倭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对《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滚瓜烂熟....B.人们期盼着科学之花结出累累硕果..C.迄今..D.葫芦有抗枯萎病的优良性能。..

提示:“滚瓜烂熟”指能够熟练地背诵,根据语境应为“耳熟能详”。“耳熟能详”的意思是

答案:A 4.生物工程不是一项_______的技术,很早以前人们就懂得运用_______的方法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提高它们的产量。生物工程技术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大大加快了_______的速度。

答案:全新 杂交 农作物改良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用心

爱心

专心B.C.D.自然界的生物,不论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它们的化学语言都是相同的。提示:A项“如果”“一旦”都表假设,重复。B项“只要……就”是充分条件,应该是必要条件。D项“不论”后面各项应该是选择关系或表示任指,不应是并列关系,用“和”不正

答案:C 2.“自然界的生物,不论是植物、动物、微生物还是人类,它们的化学语言都是相同的,因.....此从理论上....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说明性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在写说明文时,我们应注意运用这样的词语。参考答案:这些加点词语使语言表达很严密,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论是”“还是”说明包括的生物全面,“从理论上”的言外之意是实践上正要或正在证明。

3.“人类花了几个世纪的时间才将野生玉米改良为家生玉米,而今只需两三年就能培育出一..........

提示:

参考答案:“几个世纪”“才”表明“将野生玉米改良为家生玉米”的时间很长。“只需两三年”“就”表明“培育出一个更软更甜的玉米新品种”的时间很短。表明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先进性。

4.“这是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结出的第一批硕果。这门新学科可能会给农业带来革命性的变.......

提示:

参考答案:这句话在讲现代转基因技术的成果以及可能给农业带来的好处。“这”指代食品店货架上的与众不同、鲜灵可爱的西红柿。“这门新学科”指代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能”一词更显准确性,说明现在还不能肯定其在农业上的巨大作用。5.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B.生物工程是一项全

C.迄今为止,科学家只分离出少数几种植物的基因,而且能被分离的植物基因还受到了许多

D.美国生物工程学家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

用心

爱心

专心

迄()______________ 答案:qì 到 ténɡ 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缘茎 2.这一部分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提示:答案:举例子 3.从理论上讲,一切基因都可以_______。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______________,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参考答案:互换 向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导入外源基因 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增加产量 4.提示:概括各段的段意,找出共同点。由结尾段的最后一句话“重组叶绿体植物将给人类带

参考答案:举例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并展望现代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未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受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

5.本段的说明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由开头的设问句与后文的总分关系可以看出来,“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句话是

参考答案:昆虫在自然选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对本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B.C.被子植物的花瓣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

用心

爱心

专心

提示:

答案:A 10.(2010浙江湖州毕业考试)

答案:(1)平凡,乐观,自信,蕴涵着强大的生命力。(2)(略)(理由符合诗意即可。)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1(2)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并简要谈谈欣赏的理由。

用心

爱心

5.初二语文教案(巴东三峡) 篇五

教 案

主备人: 时 间:

《巴东三峡》

(初稿)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

(定稿)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6.初三语文文言文同步训练题 篇六

一、解释加粗的字词

屯大泽乡( ) 会天大雨( ) 度已失期( ) 等死( )吴广素爱人( ) 比至陈( ) 藉第令毋斩( ) 以大易小( )岂直五百里( ) 寡人谕矣( ) 谓先主曰( ) 枉驾顾之( )作奸犯科( )以彰其咎( ) 陟罚臧否( ) 此殆天所以( )

二、找出下列通假字

適戍渔阳: 通 为天下唱: 通 固以怪之矣: 通 被坚执锐: 通 故不错意也: 通 轻寡人与: 通 仓鹰击于殿上: 通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自董卓已来: 通

三、古今异义词

楚人怜之 古: 今: 卒中往往语 古: 今: 以头抢地 古: 今: 休降于天 古: 今:

长跪而谢之 古: 今: 抑亦人谋 古: 今: 利尽南海:古: 今: 开张圣听:古: 今:

引喻失义:古: 今: 叹息痛恨:古: 今: 遂用猖獗:古: 今: 古: 今: 卑鄙:古: 今:

四、词类活用

法皆斩( )死国可乎( )此教我先威众耳( )陈胜王( )皆刑其长吏( )天下缟素( )置人所罾鱼腹中( )箪食壶浆( )亲贤臣(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被坚执锐( )

五、一词多义

辍耕之垄上( ) 吴广以为然( ) 间令吴广之次所( )怅恨久之( ) 然足下卜之鬼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鸿鹄之志( ) 秦王怫然怒( ) 时时而间进( )苟富贵 ( ) 谓为信然( ) 皆次当行( )苟全性命于乱世( ) 衣食所安 ( ) 之次所旁丛祠中( )

扶苏以数谏故(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 若为佣耕( )卒数万人( ) 今诚以吴众诈自称( ) 非若是也( ) 谓为信然(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若跨有荆益( )欲信大义于天下(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信义著于四海(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每与臣论此事( )

六、译句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而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答案:

一、驻、扎 适逢,正赶上 估计 同样平时,向来 等到 即使 交换 只,仅仅 明白 对….说 拜访 法律条文 表明,显扬 提拔 大概

二、適 通 谪 唱 通 倡 以 通 已 被 通 披 错 通 措 与 通 欤 仓 通 苍 信 通 伸 已 通 以

三、古: 爱戴 今: 可怜 古: 到处 今: 经常,常常 古: 撞 今: 抢劫 古: 吉祥 今: 休息 古: 道歉 今: 感谢 古: 而且 今: 抑制 古: 物资 今: 利益 古: 扩大 今: 商店开始营业 古: 恰当 今: 意义 古: 痛心遗憾 今: 极度的憎恨 古: 因此 今: 使用 古: 失败 今: 凶猛而放肆 古: 地位低下,学识浅陋 今: 品行恶劣

四、依法 为……而死 树立威信 称王 惩罚 穿丧服 用网捕 用箪盛 亲近善良诚实的人 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人 铁甲

五、在 对,正确 暗中,偷着 助词,无义 然而 夹杂 的` ……的样子 偶尔、偶然

如果 这样 编次 苟且 养 驻扎 多次,屡次 怎么 你 几 果真 像 确实 确实,实在 如果

伸张 用来,拿来 评定 诚信 ……的原因 谈论

六、1、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不承认他的这种自我评价。

2、这确实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3、没有不对桓灵两帝的做到感到叹息和痛心遗憾的。

4、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7.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3 篇七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学习重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处 一自主学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

()

啸()

溯()漱()嶂()襄()奔()属()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和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字,(朝代)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 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学家。。”的总称,在重庆市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原题重现: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

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 1.《三峡》选自

2.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4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

⑶沿溯阻绝(沿:

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

⑺每至晴初霜旦(旦:

4.译句:(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⑵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6.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4分)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4分)

⑴略无阙处

,意思是

⑵哀转久绝

,意思是

。,含义是)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作者

地理学家、散文家。(3分)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8.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

9.《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4分)

10.“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4分)

第二部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这使我们想到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1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2分)

12、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4分)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3、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4分)

1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4分)

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17、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4分)

18、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先

,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

或季节,中间是

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

之。(3分)《三峡》学案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答案: 10.D 1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12.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13.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14.A 1.《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2.略 3.略 4.⑴一点没有,完全没有⑵日月⑶顺流而下⑷即使⑸急流的水⑹确实,实在⑺早晨⑻回声 5.略 6.⑴从、由;如果⑵长时间地;长度大 7.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8.略 9.表现旅人的哀愁。10.略 11.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2、略

13、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14、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15、三峡水流之湍急

16、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7、清荣峻茂

8.五年级下册数学行程同步训练题 篇八

1.上海到北京有1035千米,甲列火车先从上海向北京开出,2.5小时行了185千米,这时乙列火车从北京向上海开出,7小时后两列火车相遇。求乙列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35-185)/;7-185/2.5=88(千米)

2.师徒二人共同加工80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30个,比徒弟多加工10个,问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10×[800/(30+30-10)]=160(个)

3.两个修路队从山的两边开一条长1314米的山洞。一队每天开8.8米,二队每天开8.6米。一队先工作了3天,剩下的由两个队一同开。开通这条山洞前后一共用多少天?

(1314-8.8×3)/(8.8+8.6)+3=77(天)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525米,预计40分钟可达。但行到一半路程时,机器发生故障,用5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在预计时间内到达,行驶余下的.路程,每分钟要比原来速度快多少米?

525×40/2(40/2-5)-525=175(米)

5.一辆汽车从甲城经过乙城开往丙城,共走了36小时。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走32千米,从乙城到丙城每小时走27千米。已知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640千米。全部路程共有多少千米?

640=27×(36-640/32)=1072(千米)

6.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乘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中点3千米。问全路程有多少千米?(20+18)×[3×2/(20-18)]=114(千米)

7.有一列长26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通过610米的大桥需要几分钟?

9.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说课稿 篇九

你们好!下面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三峡》。首先分析教材。

一、说教材

1、选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依据

《初中语文大纲》在古文阅读上要求诵读诗词,积累、感悟和运用。我把课文结合单元来分析,甚至置于整个初中古文学习的阶段来分析。宏观看,本单元都是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本文更是开启山水游记的先河,借山水抒性灵,对后一代的柳宗元影响颇深。由此可知酷爱山水是各代文人的共同追求。本文为以后学习山水游记打下基础,具连贯性。微观看,本文不单写景优美,且语言明易,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感情。因此,本文能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力。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改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纲要》指出:“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此,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重点字词,背默课文。(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联系,落实双基目标。)

能力目标:

1、重视朗读训练,能借助工具书翻译;(叶圣陶语“非读无义训练语感,非读无义激发美感”)

2、学习写景方法,体会语言精妙之处;

3、结合作者情况,体会作品意境,逐步提高鉴赏力。(教学过程中“授之以渔”如教给学生知人论世的方法。即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作品。如教给学生写景方法,抓事物特点进行刻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据这一依据我定以下重、难点,但初中生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要注意循序渐进。

重点:抓精彩句、段,体会景物描写特点。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摘抄,感悟语言的精妙之处。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背诵百篇名篇,《三峡》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本班学生爱读古典文学,引导其背诵可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但初二学生阅历浅,少有真切体会,或许在感悟语言优美上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

(一)、总体设计及理论依据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思维力,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意之间的联系”因此,我的教法总体设计:导读—感悟—设疑—解疑。

(二)、教学方法及培养的能力

1、导读,用朗读法(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指导学生每次读书的侧重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2、感悟,指用圈点批注法体会语言内涵。(现代人大多情感粗糙,对身边事物缺乏敏感,学生则表现为冷漠麻木或浮燥急进;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感悟,发掘思考的创造力和深度,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能力。)

3、讨论法,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集中热点问题,并解疑。培养学生怀疑精神。

(三)、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利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收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发展思维力,加深了对课文理解。

四、说学法

新课改中,教师应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己翻译。经讨论,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感悟语言,并摘抄优美语言,我适当点拨,并鼓励学生质疑。

学习方法是:

1、诵读训练法:落实双基目标

2、合作探究法:落实重点

3、设疑法:突破难点

4、创设情景法提高写作能力

5、练习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八年级语文巴东三峡同步训练题 篇十

第二课时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欲何依(迁徙)..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C.萧关逢候骑(遇到).D.仍怜故乡水(喜爱).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3.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4、5题。

4.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以内)

5.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6、7题。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1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7.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

1.A(徙倚:徘徊)

2.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3.C 4.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5.“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6.C 7.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上一篇:九寨沟标准格式教案下一篇:未来以文化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