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2024-11-17

退役运动员的包装(12篇)

1.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一

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格局的.调整,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难,针对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如加快体教结合进程、拓宽体育保险、坚持政策扶植、寻求企业合作、参与社会体育、成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基金会、运动员自谋创业等,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30(12)分类号:G80关键词:运动员 退役 安置 对策

2.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二

运动员的选拔体制大多是采用“少体校→体工队→国家队”的三级选拔模式,当运动员在少体校时还有一部分文化课学习的安排,一旦进入体工队和国家队,很少涉及文化课内容方面的学习,基本上就是以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式训练为主。这种模式发挥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体育的举国优势,为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起到了巨大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国家争得了很多荣誉,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问题突显出来并受到了广泛重视,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一直是各专业运动队及各省市体育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针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曾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为大量的退役运动员进入新的岗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政策的就业安置效力日渐衰弱。

当前关于退役运动员就业的研究为数不少,比如《试析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难现象的原因》[1]、《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分析》[2]、《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思考》[3]等,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专门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表现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1 退役运动员整体表现就业困难

就业(obtain employment),即得到职业,参加工作,具体是指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以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就业率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表现是顺利退役并工作的专业运动员不多,许多运动员即使顺利退役了,找工作却是一大难题;另一个表现是运动员退役后找到工作了,却由于不能胜任工作等原因而丢失工作,即工作的可持续性差;最后一个表现就是毕业几年了,依然找不到工作。

许多调查显示,当今的退役运动员在就业方面,形式越来越严峻,比如李卫红[4]从2006年8月份开始分别对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山西以走访、问卷调查对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进行调研,结果显示:“6个省待安置运动员占在队人数的比例平均为41.5%。安徽省优秀运动员在队运动员为300人,退役待分配运动员204人,甚至有的运动员在运动队中待分配年限长达20年以上。”2009年吴向明[5]在《四川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情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研究中调查显示四川省退役运动员退役后待安置年限“最长为23年5个月;有36名运动员退役时间在10年以上,占9.4%;退役5-10年的运动员有125人,占32.6%;2-5年109人,占28.4%;2年以下114人,占29.6%。”

据调查,广东省5个训练基地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截至2007年10月,广东省船艇训练基地(含海上运动训练基地)设有帆船、帆板、赛艇、皮划艇和激流回旋共5个运动训练项目;目前每个项目运动员编制数分别为13、14、45、25和20人,共117人,已退役待安置的运动员有90人左右;黄村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包括:马术、射击、射箭、现代五项、自行车、小轮车、棒球、垒球、手球与曲棍球等,在编运动员266人,已退役未安置运动员约为110人左右;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设有柔道、摔跤、蹼泳、跆拳道和拳击等运动训练项目,在编运动员共140人,退役未安置人数约50人左右;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现有田径、篮球、排球、沙滩排球、游泳、举重、水球、乒乓、网球、武术、技蹦、体操、击剑与棋牌等14个运动训练项目,目前在编运动员共803人,已退役未安置运动员约为250人;广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目前男足在编运动员为26人,女足在编运动员为40人,共66人,已退役未安置运动员约为14人[6]。以上数据足以表明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率很低,亦显示了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形式的严峻性。

2 偏门项目运动员就业更为困难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不断丰富多彩,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在强身健体、娱心乐神层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体育运动项目上,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在大众生活中生根发芽,逐渐发展起来,而其中一方面,一些原来发展良好的传统的竞技性较强的项目受到强烈的冲击,大众参与人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一些技术要求高的,难以普及的项目在群众中越发发展不起来。上述这两种体育项目均属于本文所提到的偏门项目,偏门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众市场小,在当今大众体育中普及程度小,存有的形式仅仅在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当中。

相对于健美操、瑜伽、跆拳道、乒乓球、篮球等大众体育中比较普及的项目,从事这些偏门项目的运动员,在退役后,依靠本项目的技能加以工作、生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然,亦有一些诸如体操、技巧等项目的退役运动员根据表演需要而进入杂技团等进行转行表演的。总体来看,诸如体操项目、水上项目、重竞技项目等大众普及比较低的体育项目,以及大众技术要求不高的田径项目的运动员在退役后,相对更难就业,即使是世界冠军、全国冠军也不例外,比如中国女子体操的第二位世界冠军樊迪,自1990年急流勇退后,生活便陷入了拮据之中,甚至连户口问题都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曾获得过世界技巧锦标赛女子三人项目冠军的刘菲在2000年退役后,一直在苦于没有工作;前国际马拉松冠军艾冬梅,因生活贫困摆地摊,还欲卖掉自己的所有奖牌等等,而数量更为庞大的没有优异成绩的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情况可见一斑。

3 伤病运动员就业或工作均较为困难

现代竞技体育竞争的激烈性决定了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员从小就需要开始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而不同运动项目成绩的提高对运动员有着不同的要求,尽管有选材的要求,但是项目的需求或项目的特征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从身体到心理等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生理发育。另一方面,运动训练和伤残疾病似乎是一对孪生儿,有其一,必有其二,而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经历的伤病更普遍平常。

任海教授[7]通过对70年代初我国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调查及对其“早衰”原因的探讨表明,我国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伤病情况严重:在了解到结束系统训练原因的运动员中,男队员有51.72%,女队员有58.82%是因伤病离队的;尚未离队的运动员中,男队员61.29%、女队员57.1%有程度不同的各种伤病,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些在少年比赛中屡屡获胜的佼佼者,尽管少年时期成绩喜人,但是进入青年和成年后,绝大部分或成绩平平、停滞不前,难以继续提高;或运动成绩昙花一现,继而非伤即病,不得不终止训练,十分令人惋惜。上述研究结果表面上表明了青少年运动员的伤病情况,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职业运动员的伤病情况。

运动员伤病对退役后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伤病严重的运动员,即使正常就业了,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伤病的加重,正常生活甚至都不能保证,比如曾获得40多个全国冠军和20多个亚洲冠军的男子举重冠军才力,运动生涯可谓春风得意,但1997因旧疾复发而被迫退役,去辽宁体育总局保卫处给学院守大门,之后因疾病而逝世。实行计划就业安置政策时,退役运动员身上有伤残或疾病的,即便幸运地被列入了就业安置计划名单,但之后也有许多最终因为疾病而被接收单位退回。所以,一方面应该重视退役伤病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相关体育领导、教练员、科研人员应该重视现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问题,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竞技体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遇到的一大弊端,良好地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不仅关系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研究发现,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现状特点主要有:退役运动员整体表现就业困难,形式越来越严峻;诸如体操项目、水上项目、重竞技项目等大众普及比较低的体育项目运动员就业更为困难;伤病运动员就业或工作均较为困难,我们一方面应该重视退役伤病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现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问题。

摘要:当前存在的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研究发现,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困难主要有三大表现:退役运动员整体表现就业困难,形式越来越严峻;偏门项目运动员就业更为困难,诸如体操项目、跳水、皮划艇、摔跤、举重等大众普及比较低的项目;伤病运动员就业或工作均较为困难,我们一方面应该重视退役伤病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现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问题。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就业,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赵德宁.试析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难现象的原因[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3):126-127.

[2]郝森.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5):23-25.

[3]汤跃,孙焕江,何铁刚.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3):23-24.

[4]李卫红.我国中部地区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7.

[5]吴向明.四川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情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9):20-22.

[6]孙雷鸣,程萍.广东省在训和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5):74-77.

3.运动员退役转型与社会化的关系 篇三

摘 要 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为他们带来了成绩和荣耀,与此同时,也使他们面临着退役后转型的严峻考验:出现了就业差、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运动员退役转型与其社会化的关系,讨论了影响运动员社会化的因素,提出了要从社会环境的改变和运动员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两方面入手,解决运动员退役转型的问题。

关键词 运动员退役 社会化 体育

一、小人物退役后的再就业问题

人物一:樊小芹是甘肃省体工一大队曲棍球队的退役运动员,1982年出生。1998年被选招到优秀运动队,2001年下队。下队后一直在家,多方联系接收单位,但由于专业性强、职业技能单一,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只能跟个体户学习电脑、给人打工。当时她的心里非常失望,对选择当运动员非常后悔,茫然不知所措……

人物二:山东田径运动员吴敏,生于1989年,13岁正式接触系统的体育训练。多次夺得省400米冠军。长时间超负荷训练,给吴敏的身体造成了损伤,她无奈地选择了退役。退役后的生活,让吴敏无所适从。起初,吴敏计划圆一个大学梦。可受伤后空有国家级运动健将头衔,却无法跑出相应成绩的她,被大学校门无情地拒之门外。她也学过别人北上打工,“没有文凭,就只能到餐厅给人当服务员,不是吃不了那苦,关键是心理上接受不了。”所以没过多久,这份工作也不了了之。四处碰壁的吴敏,自信心降到了冰点,终日投入网络游戏中。

从上面两位普通运动员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运动员退役后的人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他们退役后面临社会角色、自我认同、职业定位等诸多现实方面的转换问题。

针对退役运动员生存艰难这个大现象,用体育领域的逻辑加以分析,其实很简单,原因就是运动员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全面性、综合性的教育不足,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被严重忽视。

二、运动员社会化的问题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习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的社会化问题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职业化的系统训练造就了他们的辉煌,但同时意味着运动员退役后必然重新择业。

据有关研究统计,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000人,平均每年有近3000名运动员退役。研究还表明,退役运动员就业后表现出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明显地不适应职业要求。体育社会学专家卢元镇教授曾说:“退役运动员必须有适应社会要求的文化素质。”的确,如果能让运动员在比赛训练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他们退役后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运动员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发展

由于职业的缘故,运动员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片面、畸形发展的。究其原因,是由于社会分工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员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就自然地提到议事日程。根据有关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研究,我们认为运动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主要是指运动员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限制与束缚,从而在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诸方面所获得的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

自由全面发展主要内容,给运动员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容提供了启示。根据竞技体育的实际情况,运动员的自由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一)社会关系。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如何,决定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如何。因此,运动员自由全面发展取决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其与社会的互动。

(二)人的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整体质量和综合品质,即人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从运动员社会化角度看,运动员要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的素质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人的能力。主要是指由人的各方面能力所组成的能力体系。由于已具有强健的身体,对运动员来说,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最为重要的。现代竞技体育社会应该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使运动员的各方面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人的个性。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的自由具有时代特点。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发展历程大致是由不自由到自由发展过程的

四、运动员社会化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人和社会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但一般而言,社会对人的影响更甚。运动员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运动员的组织文化为运动员规定了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化的目标。因此,讨论运动员的社会化问题,就要思考运动员所在的单位环境、接触的社会群体、影响运动员成长的大众传播媒介等。

对运动员社会化的具体情况而言,运动员社会化正常机制的建立,是以运动员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基础,运动员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又促进运动员社会化制度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为运动员社会化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前提,最终为运动员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讨论了影响运动员社会化的因素,我们就能了解如何去提高运动员的社会化水平,也就能够做到使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完成完整的社会化过程。这样,也就回答了最初文章中提出的运动员退役后怎么办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耀君.西方管理思想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 袁书立.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文化素质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4.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四

人文社会科学系0912082班级,学号091208238 引言:近年来,许多关于退役运动员街头卖艺、卖猪肉等事情屡见不鲜,张尚武,艾冬梅,桑兰等这些昔日运动竞技场上的健将,可能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再进行竞技体育,离开了体坛。但他们曾经为省队国家队带来了许多荣誉,如今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不得不发人深思。这究竟是政府原因、社会原因还是个人因素的影响呢?

关键词: 退役运动员 安置 公共政策工具

一.由桑兰想到的退役运动员生活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12年前,一次跳马练习中的意外令桑兰高位截瘫,但她以顽强乐观的精神感动着世人,退役之后,她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是积极去学习,攻读硕士,在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开启人生的另一扇大门。但是前不久,她爆出自己的生活状态家中各个脏乱的角落:床头打印机蒙了一层灰,卫生间墙壁瓷砖上部一片黑迹,抽油烟机周围满是黄黑的油垢,相框上灰尘满盈一摸一个手印,队友赠送的千纸鹤上也长了“千年的尘土、万年的毛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她重提12年前的意外,决定用法律武器声讨应当对那场意外负责的集团或个人。为什么时隔多年就是重提,是因为当年一下外界因素不允许她“寻求说法”,回想起来,当时媒体的侧重点不在于桑兰瘫痪后如何处理,今后的生活如何面对,而是打造一个形象,她坚强,乐观和对体育的热爱。假如一个普通人在公共场所发上意外,事态发展的中心必然在意外后的事故处理。何况,桑兰,国际体操运动的佼佼者在事后,并没有人站出来,问责,处理,甚至她曾经被保的壹仟万美元的医保看护保险业没有兑现。但公众,媒体并没有提及。我想,若不是她的坚强乐观,已在公众面前带来一些影响,尚且能够立足于社会。若像其他运动员,今后找不到社会容身之处,那么桑兰只能在黑暗中独自等待。且不说桑兰在申诉过程中的状况。单对于政府来说,她理应得到的补偿或待遇并没有被给予。

由此,我们也看到了那些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状况:张尚武街头卖艺,邹春梅当搓澡工„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目前实行专业体校训练体制,运动员从小进入当地的业余体校训练,这期间一般是边学习边训练,也有的是全天候训练。而文化课学习虽然还有,但基本上等于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文化课知识。假如在今后的赛事上没有的到奖牌或进入不了国家队,那就是另一番景象。每次奥运或全运会等重大比赛结束后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少数奖牌获得者名利双收,但大多数运动员并没有那样的好运。那么,这些退役后的运动员由于文化程度低,又缺乏谋生的技能或者技术,往往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生活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压力,加上缺少社会关爱,一些退役运动员在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对生活产生绝望。辉煌一时的马家军,退役后的运动员,除了王军霞、曲云霞、姜波等少数几个在社会上名气很大的队员境遇不错外,其他大部分都处在待业状态。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对运动员进行妥善安置,是造成体育项目退役运动员生活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现状统计,分析原因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000人,按照优秀运动队15%一20%的年更新率,平均每年有近3000名运动员退役。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2002年的《全国体育人士工作调研报告》中显示,在湖南等八个省区,待就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其中宁夏待就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运动员的比例高达78%(见表1),不仅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之所以发展成为当下的社会问题,原因主要有: 1.客观方面,我国进入高失业状态,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2.缺乏相关的政策导向,使退役运动员在进入社会后成为弱势群体; 3.我国的金牌制度使得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与时代脱节; 4.退役运动员自身各方面素质难以适应社会,无法生存;

三、根据原因运用工具进行公共政策分析

根据公共政策分析工具之间的关系(如图),选择其中恰当的工具结合自己的观点,提出了相关公共政策

1.自愿性工具(1)家庭与社区 这是一种常见的非强制工具,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来

1.自愿性工具

(1)家庭与社区

这是一种常见的非强制工具,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来说,可以采取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采取引导和教育方式激励退役运动员自谋职业。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促进,使退役运动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运动员自身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依靠自己,管理好业余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轻易被社会淘汰。

(2)私人市场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程度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这就激励了退役运动员,在激烈的社会人才市场竞争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避免消极态度的滋生。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避免依赖心理。2.强制性工具

(1)政府管制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各项配套和优惠政策及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伤残运动员的终身保障问题,为伤残运动员解决终身基本生活费和医疗保险;确保运动员在完成训练、比赛任务的同时,保质保量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放宽对运动员入学的要求。建立退役运动员社会救助基金。市、区政府体育、人事、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帮助退役运动员走上工作岗位。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可根据需要举办专门招聘会,为退役运动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供需见面机会,进行双向选择。

(2)公共企业 在安置前组织各种社会实用技能培训,以拓宽运动员择业渠道,增强社会竞争与适应能力。公共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根据具体需要自主招收退役运动员,为国家减轻负担。如:体育行业、体育服务业、业余体校、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或者政府资金建立的体育运动场所新增体育社会指导员、基层体校教练等工作岗位,应当优先聘用退役运动员。(3)直接提供 退役运动员可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前应当办理退役手续。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运动员社会保障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机制,从而更好的为退役运动员提供社会保障。改革运动员选拔体制,提高训练的科学性。3.混合性工具

(1)信息和倡导 退役运动员之所以出现安置问题,除了制度政策的问题外,社会和个人也有一定原因。因大力倡导运动员端正态度,在进行训练的同时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同时企业应采取相应政策,在需要的情况下优先聘用退役运动员。使社会认知:退役运动员,昔日为社会做出的牺牲,使大众理解。(2)补贴 设定退役运动员安置费,用于运动员刚退役时的备用资金。运动员在役期间,奖励制度初级话,对于没有得到国家乃至世界级奖牌的运动员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也应当有相应的奖金制度。另外,要解决伤残运动员的终身保障问题。设立基金,建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制度;为伤残运动员解决终身基本生活费和医疗保险。

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今天的形势下,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是一个十分艰巨任务,应依靠政府的努力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只有经过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5.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五

退役当教练 生活专业两不误

学历条件:国民教育系列大专以上学历;

其他条件:须先取得《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

亚运会冠军、曾六破亚洲记录的铅球运动员龚意田退役后走上了教练员岗位,接受采访时,他正在指导弟子们进行力量训练。已经拿到中级教练员资格的龚意田今年将参加高级教练员资格评审。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龚意田从事体育工作已经28年。他说,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越好,说明平日体育运动训练越苦。从教练员角度说,运动员时期的成绩仅是专业执教水平的保障之一,当名合格的教练,还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等等,这些知识的积累大部分都来自于退役后的继续教育,包括教练员培训课程和成人高等教育两部分。

龚意田退役后,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接受了教练员培训课程和专升本学历教育。他说,运动员在退役前后可选择成人教育的函授或业余学习,弥补文化知识缺陷。国家体育总局也鼓励和要求在职的学历层次不够的教练员通过成人教育取得相关学历。

当体育老师 专业藕断丝还连

学历条件:初中教师需大专及以上学历;高中教师需要本科或以上学历。

其他条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

首都体育学院届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小方最近忙着申请教师资格认定,他打算当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学校成教部的老师说,近年来学校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学生呈上升趋势,毕竟,退役运动员能够走上教练员岗位的只能是少数;另一方面,这些在校接受成人教育的退役运动员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比较肯定。

小方原是体校练中长跑的运动员,虽然拿到了一级运动员的称号,但以他的竞技成绩对于继续从事教练员工作不是很有把握。他说,当体育老师也不算脱离专业,而且工作相比可能更轻松,压力也小得多。

群众体育教育 天地广出路多

学历要求:招聘单位要求不一,最好有大专文凭

其他要求:主要看运动员时期成绩、名气,有《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或其他单项培训证书。

在西直门附近上班的王秀娣热衷于健身活动,她一周至少要去健身房两次。她说,当初在诸多健身中心选中这家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有多位教练在全国性的健美大赛中获得过冠军,感觉教练教的挺科学的。

首都体育学院成教部宋青老师表示,随着社会群众性体育运动事业飞速的发展,大量体育健身场馆、俱乐部中都需要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健美、定向运动、登山、攀岩及高尔夫球等体育项目的专业教练人才。由于这些健身机构多由私人投资,招聘教练时主要看运动员成绩和名气。但宋青表示,这样的情况也正在改变,国家体育管理部门正在规范行业从业资质,具体资质的考核、审定、发证办法已经实施或在陆续的制订和实施。这就要求退役运动员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接受各种培训及文化教育。

— 相关内容 —

成人高校招生照顾政策:

体育免试生——符合成人高等学校报名条件;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的奥运会会项目前8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6名获得者;亚运会、亚洲杯赛和亚洲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6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3名获得者;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的奥运会项目前3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冠军获得者。

照顾录取政策——运动健将和武术项目中“武英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可在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50分投档(一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为30分)

国家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奖励政策

国家体育总局设立在役运动员奖学金、退役运动员助学金(以下简称为“奖学金、助学金”),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退役后再就业的优秀运动员进行资助。

在役期间或退役后半年内经所在单位批准,参加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职业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培训并取得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奖励元;

在役期间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大专学历证书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在役期间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退役后参加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且签订自主择业协议的,一次性给予助学金10000元;退役后参加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且签订自主择业协议的,一次性奖励15000元。

6.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六

1997年,17岁的姚明首次踏上了CBA的赛场,在经历了第一年的适应后,姚明在第二个赛季初露锋芒。帮助上海队从1999/2000赛季开始,连续三年闯进总决赛。在2002年总决赛,姚明带领上海队以3比1击败八一队,获得总冠军。这也是迄今为止,上海男篮获得的唯一一次CBA总冠军。图为2002年4月19日,上海队球员姚明高举奖杯庆祝胜利。

2002年6月27日(北京时间),休斯敦火箭队在美国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纽约剧院举行的NBA选秀大会上,利用第一挑选权,选中身高2米26的中国男篮“小巨人”姚明,使其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个以“选秀状元”身份加盟的外国球员。

姚明2002年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秀,后一直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从主帅汤姆贾诺维奇到他的两位继任者范·甘迪和阿德尔曼,从“弗老大”时代到“姚麦”时代,九年里,姚明从一名“菜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小巨人”。他一路成长、成名离不开主帅的信任和培养以及两位全明星队友弗朗西斯和麦克格雷迪的支持和帮助。

从2002年到2011年,姚明在休斯敦度过了整整九个赛季。九年中,姚明从一个“菜鸟”逐渐成长为一代具有内线统治力的球星。这期间姚明与NBA其他伟大球员的对抗定格了姚明NBA之路上熠熠闪光的瞬间,也成为NBA几年来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各种小伤不算,姚明身上最严重的伤都集中在左脚。骨折、骨刺、应力性骨折,姚明的左脚大手术共进行过5次,使得左脚内打进的钢板铆钉足有一斤重。这样的伤情普通人连日常生活都有困难,姚明还要拖着伤脚在世界上强度最大的篮球联赛中征战。

姚明,眼神中充满着坚毅与信心,一个为篮球而生的人。图为2008年8月14日,姚明在北京奥运会中国队与安哥拉队的比赛中。

从1998年4月不满18岁的姚明首次入选国家队并于同年获得亚洲青年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姚明开始了为国征战之路。仅仅十余年的时间,姚明在国家队巩固了绝对的核心地位,从1999年至2005年连续4次代表国家队获得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2002年获得釜山亚运会亚军;2004年与2008年两次见证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闯入前八。“姚核心”是中国篮球的信心——在NBA的职业联赛之外,姚明马不停蹄地带领国家队延续并突破着一系列的辉煌。同时,两头兼顾的高强度也加剧了姚明伤痛的累积。

姚明出生在一个上海篮球世家,父亲姚志源和母亲方凤娣都曾是职业篮球运动员。2007年8月6日,姚明与相恋七年的女友叶莉在上海举行婚礼,上海姑娘叶莉也是女篮国家队主力,他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携手亮相,公布恋情。婚后叶莉随姚明赴美生活,2010年5月21日,叶莉同姚明的女儿在休斯敦当地医院出生。次年姚明在上海公布了女儿的名字:姚沁蕾。

姚明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球员,他还是一面公益事业的旗帜。这些年来,不论是关心智障人士还是助力奥运世博,从支援抗震救灾到保护野生动物,再到支持环保事业,姚明时时处处表现出一个“公益人”的良好形象。

7.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七

1、竞技运动训练网络单一

上述存在的 “再培训 (教育) 体系缺乏”、“政策传达渠道不畅通”、“运动员主动性不足”、“社会保障体系欠缺”等问都与经济运动训练网络有关, 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长期固守封闭的训练体制, 运动员的层层选拔是体育系统体制内的选拔, 缺乏竞争。计划经济时代, 集中力量办大事, 短时期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迅速登上国际赛事的舞台。但是, 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重视竞争, 提高效率。 显然, 我国的传统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需要补充和完善, 而训练体制的组织改革至关重要, 如果是单一的体育组织竞争必然出现垄断, 垄断体制之下, 组织成员缺乏创新。如果, 竞技运动训练网络建立起来,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办训练队, 运动员才有机会学习更多的文化课, 积累更多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单一的竞技运动训练网络必然缺乏全社会的资源整合, 比如运动员的退役政策、 社会保障问题是全社会众多部门参与的综合系统, 体育系统内部组织难以解决, 国际上, 运动员的退役与在役的连接非常紧密, 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共同建立运动员专项基金会、系统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等联合网络, 为运动员的退役转型提前做好准备。我国的竞技运动训练网络只有打破“一家办”, 走向“多家办”, 运动训练体系网络逐步完善, 更多的行动主体逐步参与, 才能为运动员的转型提供保障。

2、退役运动员安置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1995年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里程碑, 体育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 运动员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上, 不再由国家统一安置, 逐步走向自主择业。本研究的样本表明, 跳水运动员的再就业非常难, 难以适应快速的市场转型环境, 但是国家的政策转变, 职业转型的难度大。 2002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体育总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实行“政府协助推荐就业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办法, 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自谋生路和通过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按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等。不但受制于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而且受制于社会需求。直到2004年广东跳水队出台《广东省府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办法 (粤府办[2004]98号) , 长期积压的获得奥运会、亚运后、全运会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得到安置。 2009年运动员安置政策再次出台, 《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实施办法》 (粤人发[2009]26号) , 使较为优秀, 但不符合98号文的运动员实行事业单位买断工龄的方式退役, 优秀运动员的再就业全部向社会和市场过渡。

理论上讲, 跳水运动员退役后首先应当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 然后再进入社会。因为他们从小进入专业队进行训练和比赛, 耽误的正式接受教育的过程。 当退役之时, 运动员的年龄已是接受专业学习的年龄。 进入高校学习可以弥补他们专业知识的不足, 弥补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的能力。 同时, 进入高校也可以是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的先决条件。 这方面, 专业运动队应该与高校建立紧密的联系, 高校在运动员在训期间就积极与运动队配合, 对运动员进行预科教育, 为他们退役后进入高校并能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而运动队也可以为高校做许多事情, 如为高校培养跳水运动人才、帮助高校组织业余训练和比赛、为高校做形象宣传和公益广告等。

调查显示, 运动员退役后接受的继续教育都是他们自发的, 而且缺乏专人的指导和帮助, 在选择专业方向等问题上显得比较盲目。而在学习过程中也发现了他们的初始目标与正在学习的专业并不吻合。 对于在自己的工作中如何发挥“跳水”一技之长的问题, 他们多表示没有概念, 不知从何入手, 感觉自己多年积累的跳水运动的经验和技能用不上。 事实上, 跳水运动训练给运动员带来的不仅仅是跳水相关的技术技能, 他们在个性成长、思维发展等方面均收益匪浅。 因此, 选择适合跳水运动员的专业方向的继续教育是提高退役运动员转型安置质量的关键问题, 而这需要高校组织专业的人士进行研究和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事实上, 高校除了培养全日制学生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研究和界定社会上出现的新专业及其知识、能力结构, 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 对于跳水退役运动员来讲, 其实他们最需要针对他们项目特点的职业培训, 让他们能够将自己从事多年的训练、比赛经验与社会需求挂上钩, 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型。职业培训应当由高校和运动队结合,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现。

3、退役后的再培训体系缺乏

从广东省跳水运动员退役后的择业选择和其主观愿望来看, 运动员大都希望能够延续自己的跳水运动生涯, 但事实证明, 能够延续的非常之少, 需要在培训体系以顺利过渡到其它行业, 增加就业机会。 事实经验表明, 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退役后能够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比如李宁从商、陶红从影、邓亚萍从政, 更有许多运动员从事新闻工作等等。但是, 这些体育明星大多利用个人声誉获得到知名大学进修的机会, 当然也会得到政府及其它机构的青睐, 对于金字塔底部的运动员, 没有辉煌的运动成绩, 他们的职业能力需要再培训体系支撑。广东省优秀跳水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经验表明, 由于缺乏系统的再培训体系, 很多运动员只能被动等待安置或补偿, 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

4、人力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对接

跳水项目是国家队封闭式训练的典型之一, 社会上没有开展或很少开展, 社会需求不足, 运动员退役之后再就业时, 就业市场出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跳水竞技运动水平、规模与大众体育中的跳水项目发展规模不成比例, 其实这也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使大量的退役运动员失去合适的就业岗位, 这是人们质疑“举国体制”的主要原因。广东省跳水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规模、水平不匹配, 在体育产业化发展被提到很高高度的今天, 跳水运动具备了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因为通过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等大型比赛, 跳水运动已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认知与影响, 如何将跳水运动从奥运会的神坛普及到大众日常生活中, 是决定跳水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本应该成为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蓄水池, 但跳水项目几乎没有被列入学校体育课, 因此这些退役运动员即使能够进入中学、大学教书, 也不能很好地传承跳水项目的技术技能, 使得跳水项目如空中楼阁, 也给运动员退役转型带来诸多苦难。 本研究发现从事基层跳水工作的退役运动员寥寥无几, 在学校任教的许多退役运动员也很少能教到跳水运动。

目前广东省跳水运动在民间发展状况不能令人满意, 社会上缺乏跳水专业的俱乐部, 也没有跳水相关的娱乐项目的场所, 竞技跳水运动开展得也不尽如人意, 高水平的比赛较少。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跳水运动的全方位的发展, 制约了跳水运动群众基础的夯实, 进而影响了我省优秀跳水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比之下, 在全国范围内广东是最有条件实现跳水运动市场化的省份。 首先, 广东省是跳水运动的大省、强省, 曾有许多优秀跳水运动员 (包括奥运会冠军) 出自于此;其次, 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 人均GDP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 而跳水运动的市场化需要大的企业或机构去运作, 应该说广东并不缺乏这样的企业。 只有有了跳水运动的市场化, 有了更多关注、喜爱这项运动的社会人群, 社会上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跳水相关的俱乐部、训练机构、休闲娱乐组织机构、比赛管理机构等等, 这才会造就众多跳水运动相关的就业岗位。 因此, 跳水相关岗位的产生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企事业单位、机构的积极参与, 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跳水事业链条。

5、“举国体制”完善过程中的难题

“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它是由国家出资兴办竞技体育训练队, 全方位负责运动员的培养、比赛管理、运动员退役安置等一系列问题的体制。举国体制在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 也在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表现出了诸多弊端。“举国体制”在充分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众体育项目及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国家独揽竞技体育的承办与经营, 使得民间失去了对此方面参与的兴趣和机会, 因而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没有人关心它的影响力和财富创造力, 进而没有人为这个相关产业运作花费心思。 从这个角度讲, 举国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群众体育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今天我国竞技体育高度发展和世界对于竞技体育的态度转变的新形势下, 举国体制已不适合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也包括跳水项目。 可以说, 目前跳水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举国体制的限制, 因为举国体制限制了跳水运动的群众基础的夯实, 普通民众对跳水运动即使感兴趣也却找不到参与的场所和机构, 因而其兴趣被压抑了。这就使得跳水这个项目失去了群众基础, 这样跳水俱乐部和业余体校就招不到人, 跳水运动的相关产品就卖不出去。进而, 跳水专业的人才也就找不到工作。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根源于“举国体制”。

对于跳水运动而言, 改变举国体制应当从跳水运动的“去竞技化”开始, 发挥跳水运动的休闲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等, 使竞技与娱乐、教育相结合。跳水运动可以是大众参与的娱乐运动项目, 也可以是高水平的竞技项目, 大众参与可以提升跳水运动的影响力, 高水平竞技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大众的兴趣, 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跳水运动。这样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在跳水运动的管理体制上也相应地受到冲击而势必进行改革。 从而改变跳水运动从管理到训练、比赛及运动员安置等方面都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

摘要:从整体上来看, 运动员的再就业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还有许多情况不尽人意。本研究目的是以广东省优秀跳水运动员为例, 对广东省优秀跳水运动员退役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为后续研究提供认识基础, 为体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跳水运动,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洪珍, 陆明辉.影响广东省跳水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因数[J].体育学刊.2005, 12.

[2]黄璐, 兰健.中国体育“海外兵团”开发的战略意义[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4.

[3]黄玉珍等, “体教结合”的逻辑与模式选择[J].体育学刊, 2008, 15 (3) .

[4]黄璐, 郭超, 兰健.应理性看待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体育“海外兵团”现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5]李永刚.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的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8, 24.

8.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八

摘要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竞技体育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非常的发展阶段,许多优势项目的后备人才储备定将不断扩大,因此在未来新疆竞技体育的成果不断增加的同时,退役运动员人数也将随之增加。对此,如何安置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趋向等问题应当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 就业安置 解决措施

随着2009年 10月28日全运圣火的熄灭,新疆各族体育健儿圆满完成了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本届全运会中,新疆代表团共派出来自13个民族的433名运动员参加22个大项、159个小项的比赛,其中186名运动员取得了21个大项、92个小项的决赛权,从参赛人数、参赛水平和参赛规模上都创造了新疆体育历史之最,实现了金牌、奖牌和总分全面赶超上届的目标,共获得3枚金牌、6枚银牌、9枚铜牌,团体总分341分的好成绩。这一丰硕成果对今后加快新疆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鲜花和奖牌的背后,谁还会想到这些高水平运动员在五年、十年运动生涯结束后,又将步入人生的哪一条轨道?退役后是否也像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被择业与就业问题所困扰?

新疆体育训练大队许多优秀运动员很小就进入专业队,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在地区及全国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成绩不断显现出来,这也只是很少一部分运动员才能走上最高的金字塔,其运动寿命很短,因此大多数二、三流运动员随着运动成绩的平平,运动伤病的原因以及运动生涯的结束不断被淘汰和退役下来,此时的他们已耽误甚至已错过最佳的文化学习时间。

随着近年来国家各类体制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不断退出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将均衡、统筹、配给等“包办”、“大锅饭”模式挤向了边缘,正如大学生不包分配一样,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趋向成为待定和未知,因此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凸现出来。

一、新疆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世界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岗位萎缩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发展进入缓慢发展阶段,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受到重创,企业倒闭、裁员减薪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新疆也不例外。

(二)新疆地方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造成就业岗位不足

新疆属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远离内陆地区,交通不便,资源有限,人文环境远远落后于内地。这些因素造成新疆地方经济远远落后于内地;第三产业不发达,就业岗位与就业渠道得不到很好开发与利用,使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加之,新疆近年来国企的陆续改制,下岗人数明显增多,待业人群增大。这些客观因素均造成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待业人口增加,就业难度加大。

并且,当今的就业趋势就是:人多岗位少,上岗要择优,在岗要竞争,就业综合素质要求高。与此相对应的就业理念就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为此首先要做到经常充电,多方培训,一专多能,要时刻准备着;其二,放下架子,从头做起,参与竞争,抓住一切机会;其三,勤学自勉,发挥特长,挑战自我,勇于面对失败。

(三)新疆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队伍的逐年扩大形成就业竞争压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近年来一大批体育特长生、体育尖子、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为高等院校的竞技体育与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就学期间体育尖子、高水平运动员还兼有背负着为本省和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在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奖项的任务,其任务之重大已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学业,这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讲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受到很大的影响。加之入校考试的低文化要求也为今后的学习与就业埋下了隐患。

(四)新疆退役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较低

调查可知,新疆高校这部分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在高校学习期间,大多数时间是在体训大队由他们的专门教练给予训练指导,尤其是在集训期和大赛期间主要工作就是训练比赛,在校系统学习的时间很有限这严重影响了学业,有时因比赛专业课程考试都不能参加。更由于这部分大学生运动员在中学学习阶段过多时间用于参加各类体育训练,以及参加各级运动竞赛,其学业水平与正常的中学生相比已形成较大的差距,进入高等院校后,仍不能专心学习,致使专业知识水平低,高等教育体系中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缺失,虽然这批高水平运动员学业结束获得相应文凭,然而其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远远落后于他的同学,于是在同一职业或同一岗位竞争中其竞争力大大减弱,昔日的体坛英雄也难免不被社会淘汰。

(五)新疆退役高水平运动员就业观念落后

近年来,退役运动员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生活无助、颓废懈怠,借酒消愁等现象不断加重,更有甚者违法乱纪、打架斗殴触犯法律的事件也有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六)退役运动员受伤病困扰而影响择业。

由于从小投身体育,退役后创业难就业也难,对大多数退役运动员来说,带着一身伤病离开奋斗多年的运动队后,只能拿几千元补偿费,确实令人同情。当今退役运动员、尤其是伤残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救助的欠缺,正是举国体制的“后遗症”。

二、新疆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就业优势分析

(一)新疆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业能力强

新疆高水平运动员运动生涯一般都在10年左右,甚至更长,如此长的专业学习与培养,练就了扎实的体育技术功底,他们专项技术娴熟,训练技术的提高与发展亲身感受很深,实践经验丰富,其职业发展有很好的潜质。其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远远优于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体育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二)新疆高水平运动员从事的多为新疆优势体育项目和大众体育项目

新疆高水平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大多为新疆优势体育项目,也是广泛普及在新疆各民族、各区域民间的特色民族体育项目,如新疆的摔跤、马术、冰雪、射箭、拳击运动等等这些得天独厚的新疆优势项目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拥有较大的参与人群,更有一只庞大的后备人才队伍等待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体育技术专家给与指导和提高,而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自然能够担当起体育技术专家的角色。从而成为这些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趋向,也是值得为之努力奋斗一身的职业和工作。

(三)新疆高水平运动员具有广泛的人力资源

新疆高水平运动员由于从事体育专业训练时间长,频繁参与省内外、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有着广阔的视野,人际交流广泛,外界交往能力强,应变能力强,豪爽的性格让他们在同形形色色的群体交流中游刃有余,这些广泛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疆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广泛的就业与发展趋向。

(四)新疆高水平运动员的本土化为本土就业提供先机

新疆高水平运动员基本为土生土长,众多的少数民族优秀运动员出自新疆,适应新疆的特殊气候和水土、适应新疆的风俗与饮食,了解新疆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更了解新疆的体育文化和特色体育,他们参与了新疆竞技体育的发展与辉煌,参与了新疆民族体育的开发与传承,今后他们还将为新疆大众体育的发展、本民族体育的传承发挥作用。对这样一个群体来说,就业的机会就在身边,就看你是否去抓住就业机会、是否愿意去抓住这些就业的机会。

(五)新疆体育产业发展需要一大批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

体育产业号称是当今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趋于强劲,新疆的体育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前景可观,如新疆的冰雪旅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打造成为新疆旅游产业的品牌。高档的滑雪场投资加大,规模扩大,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周全的专业指导与服务,而这些专业的老板、专业的教练员、专业的雪场管理员等等都将出自长期从事体育专业、具有较高体育专业能力的退役运动员、体育专业毕业生以及体育爱好者。

(六)新疆体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为退役运动员就业提供了机会。

新疆体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启动“振兴县级业余体校工程”、“振兴青少年足球工程”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工程”,需要大量的体育专门人才,这将为退役运动员就业提供了合适的岗位和诸多的机会。

三、解决新疆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政府出面协调、体育职能部门出面,政策引导

目前,新疆体育职能部门已开始关注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保障问题,新疆体育局为了鼓励一代又一代体育工作者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奥运争光计划做贡献,不断完善以“伤残互助、医疗照顾、退役安置、学习资助、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员的保障政策与经费支持平台,如:关于印发《关于对自治区老运动员、老教练员实施关怀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新体字〔2008〕6号〉、关于印发《自治区优秀运动队运动员职业转换过度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体字〔2008〕117号〉、关于印发《自治区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的通知〈新体字〔2009〕3号〉等文件,体现了自治区对现役及退役运动员的关怀,表现了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安置的重视;与此同时,激励广大运动员积极参与再教育,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更多的就业本领,扩大就业面,为二次就业打下较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职能部门积极搭建培训再教育平台

新疆体育总会为了进一步提高退役待分配运动员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实现每一位运动员“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乐业者优业”; 坚持“全方位推动就业、全员促进就业”的就业工作方针,并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作原则,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辟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就业,提供就业渠道、开办就业培训班。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新疆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举办了新疆待分配运动员棋类项目教学培训班——即国际跳棋和新疆方棋培训班以及国家级健身教练员培训班,借此建立待分配运动员棋类培训长效机制,培养、选拔优秀待分配运动员下基层担任棋类教员,拓宽新疆待分配运动员的就业渠道。

(三)退役运动员要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理念

1.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就业

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使体育经济相关的产业链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作为当今的朝阳产业为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选择的机会。大众体育的兴起,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实施,均为体育工作者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渠道,如:体育教师、基层教练员、社区体育指导员、各类体育俱乐部教练员、私人教练、生产各类体育用品的企业家、经营各类体育用品的商业老以及推销各类体育用品的推销员等等。

2.广泛利用专业资源参与就业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充裕,积极的、经常的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人群不断扩大,人们参加各种体育休闲项目如:户外体育、冬季冰雪运动、徒步俱乐部等等。如新疆登山协会组织的登上、攀岩、徒步等户外活动的开展,将新疆的群众体育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局面;国内体育知名品牌李宁、康威等在新疆落户并扩大经营都将新疆体育产业不断向前推进。各类新的职业的不断出现,为解决新疆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3.发挥身体优势就业

警察和保安职业是职业性非常强的职业,尤其是过去不被重视的保安行业,其行业人数要求与行业素质要求大大提高。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以及体育专业人才是这一行业的最佳人选,良好的身体素质、长期的身体训练、快速的反应能力、勇敢拼搏、不怕吃苦的品质达到了这一职业的基本素质。

另外,近几年来新疆城市社区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下社区,文化体育下社区已成为趋势,而目前社区职能机构配备还不完善,社区功能还不健全,社区人员数量配备不到位,社区人员配备质量有待提高。加之城市社区体育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因此,今后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应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与社区的发展。在社区开设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会所、做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竞争社区体育干事的职业等等,

9.退役运动员“摇钱树”排行榜 篇九

1.迈克尔·乔丹

年收入:1亿美元

退役时间:2003年

年龄:52岁

耐克公司为“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打造的“飞人乔丹”系列,一直在全球热销。2014年“飞人乔丹”系列球鞋在全球的销量增长17%,零售总额达26亿美元,耐克公司分给迈克尔·乔丹的利润占了他年收入的一部分。迈克尔·乔丹还有运动功能饮料、视频游戏、球星球卡、香水等广告代言,而他拥有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夏洛特黄蜂队90%的股权让他在去年净资产超过5亿美元。

2.大卫·贝克汉姆

年收入:7500万美元

退役时间:2013年

年龄:39岁

在结束20年的职业生涯后,贝克汉姆在2014年迎来了他退役后的“丰收之年”。他签订的两项新代言合同,为他带来了2000万美元的收入。

3. 阿诺德·帕尔默

年收入:4200万美元

退役时间:2006年

年龄:85岁

阿诺德·帕尔默最后一次参加美巡赛的时间是1973年,但他在商业赛事上一直保持积极态度,特别是在亚洲。在中国,帕尔默的花雨伞运动品牌将继续迅速扩张独立店面。尽管帕尔默的焦点没有放在美国,但美国人还是以他为骄傲,他代言的饮料为饮料公司增加了25%的年销售量。

4.杰克·尼克劳斯

年收入:2800万美元

退役时间:2005年

年龄:75岁

杰克·尼克劳斯的全球高尔夫球场设计生意火热,他的设计还获得了顶级设计大奖。杰克·尼克劳斯在45年前开办高尔夫球场设计公司,已经建成的球场有390个,在建的球场超过50个。2013年,杰克·尼克劳斯与佩里·埃利斯合作专业运动品牌店和商场。尼克劳斯的运动品牌每年为他带来2.5亿美元收入。

5.杰瑞·理查德森

年收入:2300万美元

退役时间:1960年

年龄:78岁

杰瑞·理查德森是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传奇球星。他的财富积累不是靠打橄榄球,而是靠着餐厅的收入。1993年,他成为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历史上第一位成为自己球队老板的退役球员。

6.(并列)沙克·奥尼尔

年收入:2100万美元

退役时间:2011年

年龄:42岁

人见人爱的美职篮前明星球员“大鲨鱼”奥尼尔,退役后经营着自己的运动品牌和一个运动饮料公司。曾15次获选全明星阵容的奥尼尔,他退役后的数百万年收入还来自一个珠宝品牌,从最初的50家店,发展到现在超过600家。

6.(并列)格雷·普雷尔

年收入:2100万美元

退役时间:2009年

年龄:79岁

格雷·普雷尔完全从高尔夫球比赛中“消失”了,但他在全球的高尔夫球场设计和数个国际大品牌代言,让他还保持着一定曝光率。南非出生的格雷·普雷尔与当地政府关系良好,他拿到了几项合作项目。

8.“魔术师”约翰逊

年收入:2000万美元

退役时间:1996年

年龄:55岁

“魔术师”约翰逊是美职棒落砂机道奇队和美职女篮洛杉矶火花队的股东。约翰逊和一个美籍越南裔企业家亨利·阮带领的团队希望为洛杉矶带来一支新的职业棒球主场球队。成立新球队的门槛是1亿美元,约翰逊和亨利·阮带领的团队投资至少1.5亿美元,包括建设一座新体育馆。

9.(并列)贝利

年收入:1600万美元

退役时间:1977年

年龄:74岁

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让贝利获得了更多的赞助商。他的代言范围从日用品、航空公司、超市、地产到汽车品牌,应有尽有。2016年巴西夏季奥运会,贝利有望再次创造退役后的事业巅峰。

9.(并列)格雷格·诺曼

年收入:1600万美元

退役时间:2012年

年龄:60岁

格雷格·诺曼曾占据世界排名积分榜第一长达331周。诺曼的投资包括红酒、服装、眼镜和资产管理等。他的球场设计生意已经在全球建成了95个高尔夫球场,在建的球场超过22个。

11.迈克尔·斯特拉恩

年收入:1400万美元

退役时间:2007年

年龄:43岁

前纽约巨人队的超级球星迈克尔·斯特拉恩,退役后他不仅是电视评论员,他还是厂商的“宠儿”,从餐饮品牌、日用品、零食、运动服饰到医药,他的广告随处可见。

12.李娜

年收入:1300万美元

退役时间:2014年

年龄:33岁

自2011年获得法网单打冠军后,李娜又在2014年拿到了澳网单打冠军的头衔,成为亚洲第一位顶上职业网球最高领奖台的运动员。2011年法网夺冠后的李娜,被无数厂商追捧,其商业价值持续“高温不退”。

(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10.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十

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保障和分配流向是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接影响了运动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鉴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还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1.1 待就业年限不断延长

运动员就业渠道不畅, 大量退役运动员长期滞留在运动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运动员待分配率的不断上升和待分配年限的不断延长, 严重影响了运动队的稳定和发展。

1.2 就业率逐年下降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渠道主要为:组织分配、入校求学及自谋职业。当前很多退役运动员自身素质不高, 即使读了大学, 也没有真正掌握好本领, 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运动员的就业。自谋职业和其它渠道实际上是运动员自主择业, 这部分运动员的就业:一方面是依靠自己或家庭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则靠运动员本身的努力。但运动员就业后也普遍反映, 即使暂时找到了工作, 但感到工作的压力非常大。

1.3 受运动项目影响较大

社会化程度较低的运动项目, 如重竞技项目、水上项目、体操、游泳等, 运动员退役后就业较困难, 但这些运动项目往往是各省、市发展的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 也是我国在奥运争光计划中的优势项目。因此, 大量从事社会化程度较低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1.4 运动成绩影响就业

在奥运争光计划的引领下, 获得奥运会、全运会等大型赛事奖牌的运动员往往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他们不仅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奖励, 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 其就业亦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成绩水平一般的运动员, 其就业状况相对令人担忧。

1.5 受地域影响

农村和偏远地区输送的运动员社会关系少, 交流能力相对较差, 经济水平有限, 又大都不愿意回到原来的输送地区, 其就业显得尤为困难。

2 影响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因素

2.1 政策滞后, 就业渠道难以拓宽

首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劳动法》的颁布实施,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开展, 新的用人用工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 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政策性安置的渠道越来越窄。其次, 由于运动员是一个特殊职业, 按照目前运动员招收制度规定, 运动员既不是干部也不是工人, 不能办理转干手续, 而目前机关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招收人员又强调干部身份, 两者形成了政策脱节, 严重影响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再次, 运动员上大学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但一方面入学标准太高, 另一方面即使获得的运动成绩达到了免试的条件, 有些高校也拒收运动员。

2.2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化程度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我国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在役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因此,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接受正规文化教育和专门职业培训的机会。与同龄人相比, 他们在独立生活能力、社会化程度、社会实用技能及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使他们在退役后的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中, 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不易满足现今用人单位的需求。

2.3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训练竞赛矛盾重重

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在诸多方面要求不尽相同, 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但在许多情况下, 特别是在备战全运会、亚运会或奥运会过程中,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往往被挤占。许多运动队都无法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受到竞赛体制的强大冲击。

2.4 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识误差

由于目前体育管理层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对领导的考核主要是其任职期间的运动成绩。因此, 相对而言在职领导更关注运动员的成绩。长期以来,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没有作为突出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教练员的待遇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成绩, 故教练员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运动员的训练中, 对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存在模糊认识。另外, 运动员对退役的认识不到位也影响了其就业安置:首先, 对全社会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和全面的认识。有些运动员对安置存在较高的期望值, 不考虑自身的素质及能力;有些运动员片面强调对国家的贡献和运动训练的特殊性, 提出超出社会接受能力的过高要求。其次, 对社会就业的认识定位不准确。有些运动员认为只有到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才是就业, 而进入企业和私有企业等就不是就业。

3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保障对策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完善各项配套和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8条规定: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再就业或者升学方面给予优待。当前, 政府的行政指令性安置仍是必须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在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应把政府行政指令性安置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抓紧完善关于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配套政策和优惠政策, 重申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

3.2 建立和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建立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不仅能促进体育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保障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充分调动运动员竞赛和训练的积极性。同时,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运动员作为特殊的群体, 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 必须建立与其职业特征相符台的社会保障体系

3.3 推荐优秀运动员上大学

推荐上大学是对运动员实施就业保障体系的一条较好途径。优秀运动员经过高等院校的学习和深造, 可使其深化体育理论知识或掌握新的专业知识, 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一些训练年限短、不够提干条件的退役运动员, 可通过上大学的渠道解决提干问题。

3.4 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

随着体育的市场化, 退役运动员已经开始走向市场, 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 拓宽就业渠道, 让运动员走出去, 鼓励其自主择业:一是采取一定措施, 扩大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二是扩大运动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鼓励运动员到基层去, 如到基层体校任教, 做社会体育指导员或体育教师等;四是为退役运动员自办公司或运动学校提供便利;五是与用人单位合作, 使运动员提前“签约”成为该单位的一份子;六是进行“货币安置”, 即发放一次性的退役安置费, 激励退役运动员自谋职业。

参考文献

[1]刘仁盛.我国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实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8, 30, 3:1-3.

[2]陈进良.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境剖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0, 6, 21-23.

11.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十一

第28、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上分列第二和第一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员特殊群体。他们由于文化素质薄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就业专业能力单一,许多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在融入社会和再就业上出现困难。但绝大多数运动员依然要为退役后的出路费尽思量。2012年韩国媒体曾指出:以“必须要战胜美国”为目标的中国体育,如无法获得金牌,退役后远离聚光灯,生活将变的非常悲惨,24万名国家退役运动员中有相当部分深陷疾病、失业的泥沼,如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1993年退役后很快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在一家大众浴池靠搓澡为生,每月收入不足500元;黄成义,曾与姚明同在一个篮球训练营,这些例子足以说明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是不如人意的。

1.1 我国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政策

建国以来,虽然我们的竞技体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运动员退役后由国家包分配,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推行市场经济后,基本都是推荐就业,留队当教练的不足1%。如果推荐不成,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为此我国的体育和教育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对退役运动员安置的政策,大多采取三种模式:[1]买断工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让运动员自主择业。[2]进行退役运动员技能培训,推荐运动员到相关单位学习技能。(3)推荐运动员进入大学上学。

1.2 湖南省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政策

湖南省体育局对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在国家的规定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5年《湖南省退役运动员安置暂行办法》规定一次性经济补偿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人事,财政情况增加了社会保障补偿费,增加了社会保障补偿费,运龄补偿费,运动成绩奖励费,并对每种费用的标准和适用范围作出了具体规定。规定凡有高中毕业文凭或同等文化程度,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或亚洲比赛前六名,世界比赛前八名,由本人申请,经体育局同意向高等院校推荐,可以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2 湖南省游泳专业退役运动员的择业现状调查

从表中可以清晰看出湖南省游泳退役运动员的情况,下面就具体情况展开分析。

2.1 湖南省游泳退役运动员体制安排人数的调查

湖南省游泳退役运动员体制安排的2人,全部留任至湖南省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担任游泳专业队助理教练职务。

2.2 湖南省游泳退役运动员高校就读人数的调查

在湖南省游泳退役运动员中,共有15人选择结束运动生涯后去高校学习,学习人数占到了总退役人数的71.5%。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的运动员都意识到自己由于长时间封闭式的专业训练而导致知识水平的缺乏,如果不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将会阻碍自身未来的发展。在这15人中,6人被保送进大学,所占进入高校学习人数的40%;9人考入大学,所占进入高校学习人数的60%。

2.3 湖南省游泳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人数的调查

由于运动员具有自身的一技之长,一部分运动员在退役之后,会选择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进入到社会。很多退役运动员认为自身可以利用自己所具备的优势,直接在社会当中立足。在湖南省游泳退役运动员中,2人退役后直接进入俱乐部,担任游泳私人教练;1人进入体育销售行业;1人担任学校体育教师。

3 建立游泳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是运动员权益、解除退役运动员后顾之忧的基本手段。必须在保证养老、事业、医疗等保险应保尽保的前提下,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整体状况出发,紧密结合运动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险制度,制订符合游泳项目实际需要的保障标准。

3.1 推行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改变只关心运动成绩单向发展观,重视文武双向发展,对于运动员文化知识的学习应制定政策。在除训练之外的空余时间合理安排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保证基础教育,同时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充分运用与动员职业相关的特点,教授专业方面的知识,使运动员不但充当学习者的角色,也为日后成为教授者的角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放宽对运动员入学的要求,拓宽游泳退役运动学习渠道。

3.2 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是造就新型复合型运动人才、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举措。要了解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二次择业规划。

4 结论与建议

造成湖南省游泳退役运动员择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说,项目的社会化程度较低,相对于社会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而言水上项目的运动员综合素质不高,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自身条件欠缺,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明显不足。从主观方面来说,退役运动员无法正确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够。运动员在训时,要注重自己的多方面发展,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行文化学习。

摘要:随着我国优秀运动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运动员队伍调整快、退役安置难、积压多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湖南省作为体育强省,具有明显的优势,涌现不少奥运会、世锦赛冠军,但每年仍有不少运动员选择退役,湖南省游泳运动员退役后如何发展,与之退役是否有相应的安置政策,运动员退役后的择业状况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一一探索。

关键词:游泳退役运动员,择业,现状

参考文献

[1]陈平,郑红军.对我国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自身愿意的研究曲[N].阜师范大学学报,2010(1):21-24.

12.退役运动员的包装 篇十二

首先应引导运动员从竞技体育的“小天地”“小社会”中走出来,提高其社会化程度,而不是局限于退役后只寻求在体育系统内部就业。理念的缺失导致一方面体育系统内部需求饱和甚至过饱和,而另一方面退役运动员则失去到更广阔领域转型、发展的机会。参与调查的运动员均具备扎实系统的运动技能与较高运动水平,但在训时运动成绩不够理想,仅有5人次获得过奥运会前8名;18人次获得过世锦赛前8名,11人次获得过世界杯前8名,另有32人次获得过亚运会前3名,61人次获得过全运会前3名。而运动成绩不够理想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与母队分离,这种心理及社会“断乳”对运动员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挫折。

事实上上述接受调查运动员只需稍加培训充实,其在长期专业训练过程中所积累的技术、经验与能力即可得到充分发挥。退役运动员尽早实现从“训练场”向“健身房”的转变,是化解并解决运动员中途淘汰数量率高、风险较大的矛盾的有效途径。应更多关注运动员退役后的成功转型,并非简单的安置或安排,应努力创造机会让他们在退役后能够有继续自我发展提高的机会,而不是被动成为国家与社会的负担。

2.2.2 整体文化水平低,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成为退役运动员的另一块“短板”

现有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不够,参与本次调查的运动员中,云南省有4位运动员的文化程度仅为小学毕业,而较高学历运动员大多为在职教育学历,超过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总人数的1.9%,详情见表2。

[HT5"H][JZ]表2 退役运动员受教育状况调查结果“木桶”理论提示:影响一个人职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其特长,而是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我国在运动员培养方式上已形成了“少体校—省( 市)体校—省( 市) 体工队—国家队”一条龙训练体系。运动成绩的取得往往是以牺牲运动员系统的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为代价的。运动员在训时所承担的双重社会角色带来的双重压力,构成了这一群体所特有的基本矛盾。而在运动员退役后,其所导致的后果会进一步凸显。亟需从传统的训练体系逐步向“读训一体化”模式的转变,才可能使运动员退役之后就业的途径得到有效的拓展,如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的创设及山东省教练员学院的建立等实践[10],都为这一培养模式的转换提供了有效的参照。

2.2.3 退役运动员缺乏忧患意识,社会保障观念淡薄,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如表3所示:参与本次调查的运动员目前月收入在其所在地区仅可以维持温饱水平,而有79人目前在经济上已陷入困境。待安置退役运动员参与社会保险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伤残互助保险等,其现状一是险种不够完善,二是参与率较低。目前现行的训练体系造成了一种“小而全”或者说相对外部社会而呈独立封闭的现状,运动员在训期间,衣、食、住、行及运动伤病的治疗全部由专业队负责,由此导致部分运动员对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缺乏危机意识,而保险缺失造成的后果最终只能由自身来承担[11-12]。

相当部分待安置退役运动员自我发展动力严重不足,缺乏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促进自身的提升与发展。目前仅有25.4%的人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仅为16.8%。仅有11.6%的运动员获得了裁判资格,其中国际级裁判仅1人,国家级裁判10人,一级裁判42人,高级别的裁判从事的还多是非奥运会项目。仅有67人参加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仅有6.4%的运动员获得过教育资助,其最高额度为9 000元,上述职业技能的缺失势必会给运动员迈入新的工作领域带来极大的阻力和消极的影响。

2.3 参与调查的待安置退役运动员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调研结果分析

竞技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使其获得和谐全面发展, 竞技体育中的人发展的迷失必然导致了竞技体育目标的异化,从“有机体×文化刺激=人的行为”的公式可以判定运动员的竞技行为取决于运动员对运动文化刺激的接受理解能力以及竞技水平的发挥程度[14]。

运动员退役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运动员退役的质量尤其是能否实现健康的职业转型尤为值得关注,职业转型的成败必然会使运动员在角色转型过程得到正面或负面心理体验,从而引起退役后生活满意度变化。胡咏梅等选取了42名在退役后实现顺畅转型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高自我认同、退役前的规划与准备、转型积极应对策略、运动生涯出现退役意识、退役获得的社会支持、退役后的多重角色和内部动机对退役运动员的顺畅转型发挥着不同程度诱发作用[15]。

生命质量的全方位释放=富足生活+健康身体+健全人格,生活质量既包括客观现实,又包括主观感觉。由于环境和条件差异,目前多选择“孤独感”、“生活满意度”等主观指标来衡量生活质量高低[16]。现有体育对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老年领域,其实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可为实现高层次需要提供有力保障,以满足不同发展、享受层次的需求。

我们在调查中分析了退役后收入、运动员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体系完备程度对运动员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见表4、表5、表6)。

表4提示待安置退役运动员的孤独感随收入水平渐次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意外的是收入在5 000元以上人群其孤独感反而有上升;与之对应的是其生活满意度水平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两方面的结果表明,稳固可靠的经济基础是影响待安置退役运动员生活质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在对退役运动员进行安置时首先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待退役运动员中的部分“弱势群体”,在政策上应尽可能适当予以倾斜[17-18]。

表5提示待安置退役运动员的孤独感随受教育程度与层次的提高呈渐次下降趋势,而相应的生活满意度则伴随受教育程度与层次的提高而逐渐提高。两方面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及层次较高的运动员具备更为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更容易得到社会的接纳与认可[19]。逐渐建立针对现役运动员及退役运动员的更为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和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同时充满挑战的课题。

运动员退役事实上是运动员主动或被动进行二次心理断乳的过程, 该过程中运动员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会实现再成长, 伴随着再成长而发展起来的自我效能、挫折应对、心理适应、人际交往等个体内部特征的分歧则可能会给运动员退役后能否顺利转型带来不同层面的影响。

3 小结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待安置退役运动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理念。且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社会保障观念淡薄,缺乏对自身优势的认知,缺乏实现及时转型的动力和勇气,与体育教育及全民健身行业脱节严重,部分退役运动员在经济上及社会归属感上已陷入困境。

体育是对人生拼搏精神的肯定。我们在极力追求取胜的目标性的同时,对参与的每一分子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竞技体育开始更加重视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转变可能为待安置退役运动员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邹德新,刘建,林勇虎.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3):1-5.

[3]邹德新,刘建.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完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4):13-19.

[4]李琳瑞,刘峥. 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演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22-25.

[5]范道芝,王智慧,汤明伟.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3-5.

[6]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8-11.

[7]于文谦,李强,牛静.转型时期竞技运动员的退役与继续教育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调查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16-18.

[8]虞轶群,季浏,李群.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4):85-88.

[9]侯会生,曹丹,张凤民.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安置影响因素分析[J].2012,29(3):291-294.

[10]种莉莉,孙晋海,张显军.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状况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34-39.

[11]董申翔,乔平均,侯会生.后奥运时期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安置体系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6):685-688.

[12]朱培榜.我国优秀运动员成功转型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66-69.

[13]陈志辉,李艳翎.我国部分省市退役专业运动员择业过渡期职业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539-542.

[14]陈慧敏.中国竞技体育生产制度有效性评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5-9.

[15]孟庆方,许昭,林勇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与老年人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82-84.

[16]胡咏梅,姚家新,依惠琴.退役运动员顺畅转型诱发因素及情商、职业倾向个性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6):38-47.

[17]兰宝森,侯会生.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的安置途径探析[J].2010,36(9):24-26.

[18]李燕荣.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模式剖析[J].商业时代,2011(36):112-113.

[19]徐山平.优秀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J].前沿,2012,(13):93-94.

[20]黄兆媛.“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员的“后运动”生涯探析[J].学术探索,2012(4):130-132.

运动员退役事实上是运动员主动或被动进行二次心理断乳的过程, 该过程中运动员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会实现再成长, 伴随着再成长而发展起来的自我效能、挫折应对、心理适应、人际交往等个体内部特征的分歧则可能会给运动员退役后能否顺利转型带来不同层面的影响。

3 小结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待安置退役运动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理念。且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社会保障观念淡薄,缺乏对自身优势的认知,缺乏实现及时转型的动力和勇气,与体育教育及全民健身行业脱节严重,部分退役运动员在经济上及社会归属感上已陷入困境。

体育是对人生拼搏精神的肯定。我们在极力追求取胜的目标性的同时,对参与的每一分子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竞技体育开始更加重视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转变可能为待安置退役运动员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邹德新,刘建,林勇虎.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3):1-5.

[3]邹德新,刘建.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完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4):13-19.

[4]李琳瑞,刘峥. 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演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22-25.

[5]范道芝,王智慧,汤明伟.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3-5.

[6]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8-11.

[7]于文谦,李强,牛静.转型时期竞技运动员的退役与继续教育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调查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16-18.

[8]虞轶群,季浏,李群.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4):85-88.

[9]侯会生,曹丹,张凤民.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安置影响因素分析[J].2012,29(3):291-294.

[10]种莉莉,孙晋海,张显军.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状况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34-39.

[11]董申翔,乔平均,侯会生.后奥运时期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安置体系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6):685-688.

[12]朱培榜.我国优秀运动员成功转型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66-69.

[13]陈志辉,李艳翎.我国部分省市退役专业运动员择业过渡期职业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539-542.

[14]陈慧敏.中国竞技体育生产制度有效性评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5-9.

[15]孟庆方,许昭,林勇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与老年人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82-84.

[16]胡咏梅,姚家新,依惠琴.退役运动员顺畅转型诱发因素及情商、职业倾向个性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6):38-47.

[17]兰宝森,侯会生.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的安置途径探析[J].2010,36(9):24-26.

[18]李燕荣.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模式剖析[J].商业时代,2011(36):112-113.

[19]徐山平.优秀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J].前沿,2012,(13):93-94.

[20]黄兆媛.“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员的“后运动”生涯探析[J].学术探索,2012(4):130-132.

运动员退役事实上是运动员主动或被动进行二次心理断乳的过程, 该过程中运动员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会实现再成长, 伴随着再成长而发展起来的自我效能、挫折应对、心理适应、人际交往等个体内部特征的分歧则可能会给运动员退役后能否顺利转型带来不同层面的影响。

3 小结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待安置退役运动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理念。且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社会保障观念淡薄,缺乏对自身优势的认知,缺乏实现及时转型的动力和勇气,与体育教育及全民健身行业脱节严重,部分退役运动员在经济上及社会归属感上已陷入困境。

体育是对人生拼搏精神的肯定。我们在极力追求取胜的目标性的同时,对参与的每一分子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竞技体育开始更加重视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转变可能为待安置退役运动员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邹德新,刘建,林勇虎.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3):1-5.

[3]邹德新,刘建.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完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4):13-19.

[4]李琳瑞,刘峥. 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演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22-25.

[5]范道芝,王智慧,汤明伟.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3-5.

[6]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8-11.

[7]于文谦,李强,牛静.转型时期竞技运动员的退役与继续教育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调查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16-18.

[8]虞轶群,季浏,李群.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4):85-88.

[9]侯会生,曹丹,张凤民.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安置影响因素分析[J].2012,29(3):291-294.

[10]种莉莉,孙晋海,张显军.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状况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34-39.

[11]董申翔,乔平均,侯会生.后奥运时期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安置体系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6):685-688.

[12]朱培榜.我国优秀运动员成功转型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66-69.

[13]陈志辉,李艳翎.我国部分省市退役专业运动员择业过渡期职业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539-542.

[14]陈慧敏.中国竞技体育生产制度有效性评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5-9.

[15]孟庆方,许昭,林勇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与老年人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82-84.

[16]胡咏梅,姚家新,依惠琴.退役运动员顺畅转型诱发因素及情商、职业倾向个性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6):38-47.

[17]兰宝森,侯会生.我国退役待安置运动员的安置途径探析[J].2010,36(9):24-26.

[18]李燕荣.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模式剖析[J].商业时代,2011(36):112-113.

[19]徐山平.优秀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J].前沿,2012,(13):93-94.

上一篇:七一普通党员座谈简要讲话范例下一篇:2024~2025(上)个人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