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精选14篇)
1.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七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第六条 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一)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核、竣工验收;
(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
第七条 对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实行专家审查制度。
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分别建立国家和省级专家库,专家库按职业卫生、辐射防护、卫生工程、检测检验等专业分类,并指定机构负责管理。
专家库专家应当熟悉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建设项目评价相关的专业背景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专家参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审查,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对审查意见负责。
专家库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八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由卫生部负责备案、审核、审查和验收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取得甲级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第九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或设计文件,按照职业卫生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公正、客观。
评价报告的形式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复杂程度确定。投资规模较大、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的应当编制评价报告书,其它项目可编制评价报告表。评价报告规范另行颁布。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工的;
三、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五条
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二
1 我国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的现状
1.1 起步晚、发展时间短, 缺乏经验
我国是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对前期预防工作作出规定, 法律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均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此项规章制度代表了我国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正式纳入职业卫生管理中。2006年6月15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规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需要根据建设项目内对职业病危害的严重因素、建设项目的工作场地中是否存在某些威胁健康的毒理学、潜在危险因素、工作周围接触人群及频率、一旦发生职业病时的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 最终根据建设项目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专业分类, 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的危害风险评价体系。
真正让全社会意识并重视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的是2011年正式修正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该举措大力推动了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的实质性进展, 并代表我国评价工作顺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虽然我国在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现状与实际需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风险评价工作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1.2 建设单位缺乏职业病危害意识
阻碍我国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另一大因素是公众对职业病危害的意识淡薄。就目前而言, 对职业病了解最深刻的就是公交车与出租车司机, 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往往忽视对自身健康的维护, 建设单位的健康风险意识更是薄弱。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面大都是应对上级的审批与检查, 完全忽略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未将其与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与长远利益联系在一起, 当发现问题时, 往往错过了评价工作的最佳时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工作应该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阶段开展, 很多建设单位往往到施工期才开始着手此项工作, 完全违背了先评价的原则, 也改变了风险评价的初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为了针对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给出完整而全面的预防措施及补救手段, 将职工的健康威胁降到最低。由于建设单位本身缺乏对风险评价的意识, 所以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时, 他们所能提供的基础资料很不完善, 内容过于简单, 提供时间较拖拉。
1.3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队伍建设不完善
我国目前从事风险评价的工作人员大都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价工作培训, 对该工作没有专业的理解和掌握, 导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耗时长、质量水平不高、效率低。缺乏专业风险评价知识的工作人员无法处理好建设项目风险评价问题, 因此, 提高我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是做好风险评价的重要要求。
1.4 无法对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面的文件很多, 但大都是定性描述, 缺乏具体的定量分析, 这些评价文件缺少一定的针对性, 很难在具体建设项目中进行实际操作。由于评价文件方面的弊端, 直接造成职业卫生评价和职业卫生监管方面的内容不一致, 给职业卫生工作系统带来难题。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尚未能给职业健康管理带来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能有效地为职业病预防工作作出贡献, 在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力度不够。
1.5 风险评价的技术环节不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中的技术评估是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 其评估意见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最终行政审批的主要参照物。但是, 在目前的评价工作中, 技术评估环节缺乏一定的规范性, 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约束, 各个技术评估人员没有一致的评估标准。技术评估环节的不严格和不规范直接导致技术评估专家库及指标体系建设工作的延后。
2 如何提高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质量
2.1 注重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价工作需要不断积累与总结经验, 技术人员需要从风险分析的专业角度分别进行定量和半定量的评价理论探讨研究, 利用风险评价手段对需要评价的对象进行显性与隐性的风险识别。通过共享风险评价数据库和建设项目基础数据库, 规范建设风险评价行为, 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积极适应新时代对高效性的服务要求。
2.2 对评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风险评价人员是做好评价工作的直接操作者, 其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直接影响了评价工作的完成质量及效率。评价人员在上岗之前要接受专业的风险评价知识培训, 提高风险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对某些高危行业的评价人员, 需要明确设立具体的上岗要求。定期举办风险评价人员的研讨会、交流会, 最终实现风险评价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2.3 严格审查风险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文件的审查工作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最后一环, 对文件进行严格的、有依据、有原则的审查是保证该文件质量的重要措施。要积极完善审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杜绝审查工作的不严谨性和随意性, 加强审查制度建设, 规范整个评价审查程序, 做到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3 结语
我国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面起步较晚, 社会公众对这一工作尚未有足够的重视。我们要从源头抓起,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 仔细研究现有的评价制度和理论, 在提高风险评价工作效率的同时, 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以我国国民情况为基础, 强化为人民服务、为企业大众服务的理念, 最终形成既符合国际职业卫生要求, 又具有我国特色的风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丽芬, 梁嘉斌, 王致, 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类在评价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3, (01) :14-17, 22.
[2]黄德寅.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有效性的思考[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3.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三
关键词:休闲食品 职业病 预评价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93-01
1 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休闲食品建设单位部门提供的两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项目选址安全性。总体布局合理性。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合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分析。职业病危害保护设施情况。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数量、职业卫生管理等。
评价方法: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面比如:类比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预测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工艺简介
拟建项目主要生产休闲食品,生产过程包括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本次评价不包括依托老厂的水、电、气等辅助工程)。拟建项目采用的工作方法主要还是机械化操作,人工短时投料,流水线作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搅拌工序投料过程产生粉尘危害,烘烤工序会产生高温危害,醒发工序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危害,各工序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危害。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拟建项目为该休闲食品厂扩建工程项目,因此此次选用的是该企业已有相同生产线2013年相关资料,选择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和健康监护的有效资料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
2.3.1 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1)类比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搅拌工序接触其他粉尘检测结果TWA为8.3mg/m3(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国家标准PC-TWA为8.0mg/m3),不合格原因为人工倒袋过程引起扬尘;醒发工序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检测结果TWA为1620mg/m3(国家标准PC-TWA为9000mg/m3),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类比项目物理因素检测结果: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工序噪声8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均小于85dB(A)(国家标准8h等效声级小于85dB(A)。
因类比检测时段不在高温季节,故未进行高温检测。
2.3.2 职业健康检查
类比项目选取的相关人员参加了2013年度职业健康检查并且受检率100%,体检结果中显示:未发现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人。
2.4 职业病危害评价
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原厂生产区内,项目周边即无重要公共设施,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没有历史文化保护地、涉外领事馆等,该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脆弱区,选址地点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的要求。拟建项目所在地点经了解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为ENE,最小频率风向为WSW。拟建项目位于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拟建项目位于生产区北部,生产区办公楼等非生产性辅助设施位于拟建项目的南部,不属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本项目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使人流物流分开,实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注意风向朝向的影响,注重工厂的绿化及美化。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该休闲食品企业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已达到成熟、稳定,并且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密闭化;产品质量可靠,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工艺的要求。有毒与无毒生产场地分开,拟建项目将产生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所与无毒无害的生产工序分开设计,避免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毒物的交叉污染;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设计安排在了单层厂房的底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设备的布置要求。拟建项目建筑物设计时,其结构拟采用轻钢结构。整个生产车间采用自然通风,并在重要局部设排风吸尘装置。照明电源电压采用交流220V,一般检修照明及环境恶劣场所电压为36V。防尘设施:企业拟在投料口布置多台布袋除尘装置。防毒设施:企业拟将搅拌、醒发、烘烤和包装岗位分区域设置,减少交叉污染,拟建项目采用机械化自动操作,流水线作业。防噪设施:拟建项目拟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采用隔声、减振等措施。
拟建项目辅助用室依托老厂,可满足需求。项目拟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配置防尘口罩和工作服等,可满足要求。企业建有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较完善。
3 结语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本项目划分归属于食品加工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类项目。拟建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除搅拌岗位投料过程采用人工倒袋外,其余基本采用机械化控制。拟建项目只要将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在投料口侧上方设引风罩,引致布袋除尘器(设计罩口风速满足要求),则在正常生产运转条件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
4 建议
(1)落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次评价中补充措施:开展教育培訓,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管理;(2)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法律、法规要求对员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不得使用有职业禁忌证的作业工人从事其职业禁忌的作业。
参考文献
[1]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8年2月1日实施.
[2]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0年8月1日实施.
4.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四
一、立项批复文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
二、可研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
三、初步设计说明书
四、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环评报告、安评报告)
所需要提供的资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01:厂区地理位置图、当地气象资料(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02:总平面布置图(如果是改、扩建工程则需包括原厂区)
03:工程项目平面布置框图(如生产区、办公区、原辅材料区在厂里的分布)
04:职业卫生防护设备清单及投资概算
05:工艺流程框图及设备布局(原、辅料、产品及各部位框图)
06: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工人的组成、来源,上岗前是否进行过查体,有无职业禁忌症人员)
07:职业卫生管理(盖单位公章)
(1)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2)有关职业卫生管理文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3)应急预案、应急救援措施(依托什么医院/距医院的距离)
(4)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作业工人历年的职业性健康检测资料,查体结论。
(5)个人防护措施情况
08:项目试运行情况(包括建设单位、试调单位、试运行时间、试运行负荷、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
09:职业卫生警示标示落实情况(如在产生噪声的部位应注明噪声标示及其危害)10:采暖、采光、防高温等情况
11:生产设备及防护设备的数码照片
12:职业卫生设备设置的具体情况(如除尘、防毒、防噪声、降温等,设备的数量、型号、性能等列表说明)。
13:辅助用室的设置(厕所个数、蹲位;盥洗室个数、室内水龙头数、浴室及淋浴器数;存衣室数;休息室数/能同时容纳的人数;食堂的位置、规模;妇女卫生室等)
14:项目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对外承包的部分。
5.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 篇五
情况报告
黑龙江豪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黑龙江豪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
安达市安监局:
针对黑龙江美信职业卫生环境评价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对黑龙江豪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控制职业危害的整改建议,我公司整改情况如下:
一、生产车间(造气厂房、络合厂房)已经按国家排风标准要求设置了机械通风装置,并进行了联锁,事故通风设施通风次数每小时不少于12次。
二、车间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等场所均设置了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并增加了局部照明,照明设施照度达到150-200LX以上,已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
三、公司已为员工提供和配置了防护性能较好的3M防毒面具和全面罩式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定期更换,符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的要求。
四、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及《用人单位职业防治指南》的要求,已建立了职业管理措施,制度了本公司职业卫生工作方针,设置了职业防治领导机构,明确了相关组织的职能,职业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了职业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了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了警示标识、警示说明和公告栏。
6.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六
摘要:目的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针对目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职业卫生基础理论、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解决对策。结果与评价报告在引用依据、评价方法、工程分析与危害辨识、评价结论及建议等方面均有待改进。结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质量。
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自20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及部分配套法规颁布以来,职业病防治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内容,同时也对职业卫生工作的方法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进行源头控制的最佳途径,在职业病防治管理中占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各地开展情况不平衡,目前职业病危害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阐述并探索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工作中,如何完全准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正确选用评价方法、客观科学的作出评价结论,其目的在于为建设单位做好职业病一级预防,为新的评价技术规范修订提供实践依据,并促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质量。
1 认真熟悉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依据我国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的。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有的预评价报告缺少有关的行业法规、规章和标准,以致对某些内容没有评价到位;有的引用过期或已经作废和与职业卫生法规不一致的法规标准、行业内的法规标准等[2]。
由于国家的法规标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修订,建议评价人员需要认真学习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全面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正确理解法规标准,切忌将原则性的法规、标准直接引用作为建议;对于不同建设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都有差别,不能遗漏,做到引用信息的完整准确;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对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及时更新,对于那些在评价中涉及不到的标准及法规,则不需再报告中,避免冗长。因此,只有认真贯彻执行相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才能使我们的评价工作符合客观、公正、科学、真实的原则。
2 评价范围要全面
按规定对于新建工程评价范围就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设计资料中被列出的工程组成部分,但是,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原有的辅助设施、原有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会被忽略。因此,只对设计资料中列出的工程组成部分作为评价范围,显然是不完整的[5]。对于技改、扩建和技术引进项目往往会涉及到部分旧设备的利用问题,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对建设项目有关的的旧设备利用内容的评价易被评价人员忽视,甚至缺少改扩建项目和旧设备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内容,把改扩建项目按照独立存在的新建项目进行评价,使评价结论不完整[3]。
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要按照《评价规范》和《技术导则》规定的范围进行全面调查。在全面调查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将建设项目的辅助设施、旧设备的利用问题纳入评价范围作评价[4]。
3 选择恰当的类比方法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运用自身开展评价的资料累积和尽可能调查收集类比对象的相关资料、以及对多个类比对象的调查结果加以综合进行类比的办法,进行全面或者局部的比较评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找不到各方面均相似的类比企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建设项目中不断被采用,很多建设项目在国内很难找到与之相同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符合类比原则的企业作为类比,不仅要比较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职业病发病情况,还要比较选址、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5],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对于类比企业的选择要注重可比性,当确实找不到可比性较好的企业时,我们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各工序分别寻找类比企业,逐一进行类比,或者可以多选几个尽可能相似的企业,通过认真比较其间的差异,以确定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人员应尽可能深入类比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了解职业卫生和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状况、存在问题、可取的经验与做法。注意比较生产规模、工艺、设备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劳动者操作方式、接触时间等的异同。对于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收集以前运行期间的危害监测、评价资料。
4 全面地进行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准确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评价人员多是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主,缺乏工程卫生知识,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中的工程项目没有进行分析,只是把设计书的工艺流程说明、工艺流程图、设备详细列表的电子版本原样照搬[2];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中的工程分析包括技术路线、简要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其自动化密闭程度、原辅材料、中间品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要求、各项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等工程卫生学方面多数情况下只是确认有或无,基本没有按有关设计卫生标准详细进行工程技术分析,对工程卫生学评价方面只做表面文章,形成走过场,严重影响评价的质量。
建议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数据要求准确无误。重点是要识别到底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哪些部位,尤其是急性职业中毒好发部位,还有哪些部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没有到位;并且提出存在的问题,思考可能的建议方案。
5 合理地判定职业病危害程度
卫生部以第49号部长令的形式颁布了新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该令规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但是如何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只是做了定性的规定而无量化标准;同时也没有确定危害程度等级的定量分级法。由于目前所用的粉尘和毒物卫生标准,即粉尘和毒物职业接触限值和过去的分级标准已不能再用,而目前又无新的分级标准,所以无法对粉尘和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的分级和评价[3]。建议新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为基础加以完善后作为职业病危害程度判定的依据,是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判定更为合理、更接近实际[6]。
6 准确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辨识应重点分析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或工种、接触人数或接触机会多、危险性大、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的岗位。识别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深入全面,否则,往往防护措施不到位,预评价结论也会出现偏差。将一些危害性不大的岗位忽略或简单分析即可。除要准确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还要准确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的评价报告对健康影响分析完全照抄书本,与所评价项目中的接触机会和作用方式所导致的健康损伤问题有较大差异,缺少针对性[5]。
认真、细致地研究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对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部位、种类、存在的形式以及生产过程的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拟采取的防护与应急救援措施[7],甚至废弃物以及生产设备等的名称、用量等都应充分了解,针对可能造成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个不能漏下,一一提出。
7 制定全面、科学、客观的预评价结论
由于缺乏定性的依据或规范,建设项目存在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物质,即使极其微量也被确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有的建设项目的化学物质的用量和消耗量了解不够,对建设项目作业人员接触机会、作用时间、作业方式、投料方式等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实际操作中劳动者不可能接触到或造成危害的概率很小,被列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类[8];有的项目化学物质毒性不高,但用量大,接触机会多,极易造成职业伤害事故的却被列为一般项目,这样就极易干扰了预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预评价结论应简明扼要,包括定性(是否使用高毒物品的建设项目,是否可产生急性中毒事故建设项目等)和定量(危害程度第几级,综合指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符合率,检查表得分等)结论。最后,指出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可提交卫生行政部门[9]。为避免预评价结论的扩大化,建议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进行区域划分,实行区域管理[10]。卫生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性质,分清一般职业危害与严重职业危害。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在对建设项目下结论时,常采用评价组和专家组会议的方式,结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评价结论更加准确。
8 综合建议
进一步修订完善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研究、制定更多的量化评价指标,同时不断公布有关标准修订的信息,使评价工作更趋科学。评价人员应掌握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支持,加强与相关专业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评价类比资料库[5]以及将各行业典型工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整理,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数据库,评价机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随着职业卫生标准的不断完善,这项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10.27.
[2] 邹立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4):314-315.
[3] 李奎荣,余善法.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3):225-226.
[4] 徐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若干问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1(11):1758-1759.
[5] 沈月华,杜洪凤,徐涛,杜秋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23(3):161-163.
[6] 林嗣豪,王治明,唐文娟等.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2):769-771.
[7] 王志勇,王心韬,罗颖,魏木水,吴安生,林文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实践与认识[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1(6):64-66.
[8] 沈革,孙德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3):208-209.
[9] 毛国传,冷朋波,陆蓓蓓.浅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程序[J].职业与健康,2005,21(5):741-742.
[10] 张传会,徐秦儿,张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实践和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4):193-194.
[11] 武文方,刘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6,33(6):489-490.
[12] 杨乐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问题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11(6):1264-1265.
7.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七
1 预评价时间的争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简称可研)阶段进行,亦即在可研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但可研资料大多笼统,涉及评价规范所要求的内容更是寥寥几笔,给预评价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预评价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不可避免地受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制约,有时论证所需的基础资料、数据也不充分。预评价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不如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评价来得具体、细致。如电厂可研报告,设计规范只要求解决项目可行性问题,对具体的设备选型、防护设施、卫生专篇等内容涉及很少,使我们的评价工作无从下手。有些建设项目在可研报告后作了较大更改,初步设计与可研报告相差甚远,给评价工作造成被动。我们在评价工作中,如可研报告很简单时,就无法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另外,对防护设施中所选用的设备能否达到卫生学要求也不清楚,往往无法给出具体的评价。
2 检查表法的运用
检查表法是由评价人员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事先编制相关的检查表,通过逐项对照检查,查找建设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项目设计中拟采取的各项措施与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相符性,从而判定工程项目符合卫生要求的状态,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分析的一种方法。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以国家法规和标准来对照检查发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设施与措施内容非常粗浅,缺项很多。此时检查表的作用更显重要,主要是起到向设计单位提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阶段应注意完善的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设施与措施。因此,在设计检查表格时,应针对不同的行业类型和特点,划分相应的评价单元,列出不同的检查项目和内容;然后根据评价对象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逐项检查,作出符合或不符合的结论,完成分析。如在电厂评价中,我们结合电厂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职业病防治法》等条款,重点对输煤、制粉、燃煤系统的密闭措施、湿式作业和通风除尘装置,对高温、噪声的消声、隔离设施(如设值班室、操作室、休息室并安装空调和防噪声门窗及隔声、吸声材料等),对生产性毒物的吸收和外排设施设置专项调查,同时对其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对其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3 类比调查
当收集的项目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要时,应通过类比调查方式进一步收集资料。对于类比对象的选择,要注重可比性,收集能反映可比性的相关资料或数据,当确实找不到可比性较好的企业时,应多选几个尽可能相似的企业,通过认真比较其间的差异,以确定应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人员应尽可能深入类比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了解其职业卫生和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现状、存在问题、可取的经验与做法等,注意比较生产规模、工艺、设备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劳动者操作方式、接触时间等的异同。对于扩、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收集以前运行期间的危害监测、评价资料。
在应用类比法时,一般建议进行现场类比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增加对选址、总平面布置、工艺、危害因素、所需防护措施的认识,将类比现场的存在问题可以当作新建项目的建议和提醒。有时由于类比现场较远或进入类比现场很困难,也可以通过类比资料进行类比。有时也可通过检索类似项目国内外文献数据进行类比。有时类似项目国内外几乎都没有,这时也可通过分割的方法,将该项目分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再与单元类似的企业进行类比。如我们在钢厂评价中,选取该厂与拟评项目类似原有项目做类比调查,由于其各项设施和管理基本相似,所得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4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目前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针对工程分析,如建设地点、性质、规模等,以及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的毒性,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预评价,但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防护设施(如排毒净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等)的分析、评价较少。今后,随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深入,应逐渐探讨和开展防护设施的评价,使评价内容更细致、更全面。
5 单元划分与评价
多数预评价工作在工程分析和危害识别时按工程单元进行评价,而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时,却按职业病危害种类进行评价,即把整个工程所有的防尘,防毒等设施进行统一分析,无法显示某一具体单元各具体位置的技术措施如何设计,无法形成有效的推理逻辑,不能保证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规范的预评价应是,前后始终按同一工程单元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是把工程分成单元后,针对每一个单元,对其工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接触人数,接触方式,接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经费,应急设施,个体防护,管理情况,类比调查情况等进行一一分析评价,然后再进行统一汇总,形成结论,提出建议。这样才能做到推理合理,结论准确。
6 结论和建议
预评价结论应简明扼要,有时可简要说明工艺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可将结论分为几点,包括定性(如是否为严重职业危害建设项目,是否使用高毒物品的建设项目,是否可产生急性中毒事故建设项目等)和定量(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符合率等)结论。最后,指出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可提交卫生行政部门。
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选址、总平面设置、工艺流程中的职业卫生问题,通风除尘设施,排毒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中的不合理现象或与标准规范的差别提出看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注意建议的引用不要出错,不必将建设项目已经采取的措施列入建议中,但可将法律法规的要求写入建议之中。在评价结论上,必须有明确的结论和具体的建议。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对准备建设的项目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以作为初步设计和管理的依据其评价的对象是可研报告,其所负责的对象是建设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一个好的预评价报告必须同时担负起对管理部门和对建设单位全面负责的责任。所以,从满足管理的角度上,在评价结论中必须明确可研报告对危险因素分析是否准确,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和可操作,是否能够达到卫生标准要求且运行经济,以满足卫生审查的需要。从服务和指导角度上,对可研报告中存在的技术措施不合理等问题,应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建议;对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而没有采取的,应明确提出设计卫生标准要求,以便进一步完善可研报告。
评价结论要明确,不可使用模棱两可或让人费解的表述,所提的建议要注意技术与可行性与实际可操作性,避免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8.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八
我矿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在此环境下,作业工人长期接触煤尘,会引起尘肺、煤肺等职业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特制定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生产性粉尘,其主要为采、掘工作面和运输设备转载点处产生的煤尘、岩尘等。
二、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一)粉尘测定制度及要求
1、粉尘测定工作必须按照《矿山安全条例》、《煤矿安全规程》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9-8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等各项国家和煤炭企业的规定进行工作。
2、测尘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按照规定,认真操作和填写测尘内容,准确无误地做好统计、计算工作,如实地将测尘结果上报有关单位和领导;有权监督井上、井下防尘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于违章作业者,有权及时制止,责令整改,或者上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3、测尘人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井下工龄,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工作,上岗后不准随意调动。
(二)矿井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总粉尘:
(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
(1)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2)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三)对危害因素监测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超标的危害因素,提出改进及预防措施。
9.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九
2017年6月,由陕西安科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对我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与现状评价,本次检测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本项目的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及其效果、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其落实情况等。针对检测结果中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支架工等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以及大巷皮带司机、采煤机司机等岗位噪声超标等问题,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我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特制定本措施。
一、粉尘
(一)综采工作面
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2、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超标原因:采煤机司机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距工作面较近,接触水平高,采煤机割煤强度大,采煤机外喷雾雾化效果不好,降尘效果不明显。
整改措施:综采队维修采煤机内、外喷雾及更换喷头,调整内外喷雾压力,使水压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坚持使用工作面进风流中的防尘喷雾,由于工作面产尘强度较大,要完全抑制还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加强个体防护,为工作面各岗位操作人员配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二)掘进工作面
1、掘进工作面综掘机司机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2、掘进工作面支护工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超标原因:掘进工作面岗位工人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且为煤巷掘进,距离工作面较近,接触水平高,综掘机掘进强度大,内、外喷雾雾化效果不好,降尘效果不明显。
整改措施:维修综掘机内、外喷雾及更换喷头,调整内、外喷雾压力,使水压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严防掘进工作面出现串联通风和循环风,保证工作面进风的质量,发现风筒漏风及时处理。由于综掘机掘进强度大,要完全抑制还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加强个体防护,为工作面各岗位操作人员配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三)无轨胶轮车司机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超标原因:无轨胶轮车司机定点呼尘超标原因主要因为无轨胶轮车司机负责运送人员及物料之各个场所,包括采、掘工作面等,故导致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
整改措施:在辅助运输大巷设置防尘喷雾,净化风流,缩短无轨胶轮车接触粉尘的时间,并做好个体防护工作,为各辅助运输车司机配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二、噪声
(一)井下系统
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2、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3、综采工作面刮板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4、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5、综采工作面端头工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6、掘进工作面综掘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7、北胶运大巷一部皮带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超标原因:由于井下采掘工作面局部空间有限,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啊、转载机、支架工、端头支护工、综掘机司机、北胶运大巷一部皮带司机等工种受工艺限制不能采取隔离操作,工作面工人近8h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且部分防护设施效果不佳,是导致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
整改措施:
1、加强操作工人的个体防护,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消声耳塞。
2、尽可能缩短工人在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循环作业。
3、加强机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对可加装缓冲垫片的活动件加装缓冲垫片,或者直接固定,严防自由振动,减小噪音。
4、提高工人营养,服用维生素B、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增强身体抵抗力。
5、对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二)地面生产系统
1、原煤三号皮带机司机作业点8h等效声级超标。
2、洗煤厂跳汰机司机作业点8h等效声级超标。
3、洗煤厂分级筛司机作业点8h等效声级超标。
超标原因:三号皮带机司机、跳汰机司机和分级筛司机等岗位超标是由于洗煤厂内大型设备集中布置,受作业空间局限不能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且部分防护设施效果不佳,是导致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
整改措施:
1、加强操作工人的个体防护,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消声耳塞。
2、尽可能缩短工人在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循环作业。
3、加强机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对可加装缓冲垫片的活动件加装缓冲垫片,或者直接固定,严防自由振动。
4、提高工人营养,服用维生素B、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增强身体抵抗力。
5、对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喷雾洒水,在采煤机械、转载运输机头、装车点和回风巷等产尘地点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并坚持使用。
2、定期对井下主要大巷、顺槽、风筒以及设备清洗、清扫除尘,巷道中的浮煤必须及时清理。
3、保持井下辅助运输车辆完好,路面平整,防止煤尘飞扬和散落。
4、严格按照机电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对采煤机、掘进机、铲车、辅助运输车辆等机电设备不得超速运行,保持零部件固定良好,减少振动,减小噪音。
5、在保证供风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风速,减少粉尘飞扬。
10.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十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量化分类
随着2012年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的变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数量发展较快,其中民营机构作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方面的有效补充已经进入到职业卫生服务领域
我们将较为成熟的职业病危害评价量化分类方法在控制效果评价中的综合运用,较好地解决了预评价结论中危害风险程度分类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不一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补充建议,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有效地分级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安徽省某体育用品公司。
1.2 方法
1.2.1 职业卫生调查
2013年2至3月,我中心受该企业委托,组织职业卫生人员对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产品的种类、数量及其理化因素,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进行详实的现场调查并认真记录工作写实,在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研读与初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评价工作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审核,2014年3月24—26日在本项目正常运行且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开展现场检测工作。
1.2.2 职业病危害作业级别及权重数的确定
有毒作业分级:根据GBZ/T 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计算分级指数G,其中G=WD×WB×WL
表1 职业病危害作业等级(D)及权重数(C)
1.2.3 接触水平及权重数的确定
调查生产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实际接触人数、时间和频次,计算接触人时S值,S=n×i×t,其中n为接触岗位人数,i为接触岗位数,t为接触时间;以每人每天从事接触相应职业病危害作业8 h或每周40 h折算人时当量T,逐级分配接触人时权重数P
表2 危害作业人时权重数
1.2.4 职业病危害评价量化分类综合指数R值:
式中:N—危害因素个数,Ci—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分级权重数,Pi—接触危害因素人时权重数。
依据P值判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见表3。
表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
2 结果
2.1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概况
项目主要原材料为天然橡胶、布料、PU、EVA等,辅助材料为PVC丝印油墨、慢干剂、清洗剂等。生产工艺为原料裁断、压高、丝印、印标签、针车、包装,最终产品为足球竞赛手套。根据对生产工艺和原辅料等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辨识该企业工作场所主要存在的化学性有害因素为异佛尔酮、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烷、溶剂汽油,物理因素噪声。主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岗位)情况见表4。
表4 安徽省某体育用品公司各工种(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注:工人作业为单班制,每班工作8 h。
2.2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分析
印刷车间、针车车间采用门窗通风辅助负压风机通风,化学品仓库、油墨室、网版室安装轴流风机进行通风,压高机选用低噪声、振动小的设备,基底采取隔振、减振措施。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及检测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依据化学物质性质和靶器官作用部位判断,根据造成的健康损害程度,结合不同岗位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综合分析,确定该工作场所主要化学危害因素为异佛尔酮、环己烷,物理因素为噪声。主要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5。
表5 安徽省某体育用品公司主要危害因素检测结果(mg/m3)
注:a8h等效d B(A)限值为85;“/”表示在GBZ 2.1,GBZ2.2中未做要求;CMAC—最高浓度;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AC—最高容许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2.4 职业病危害评价量化分类综合指数R
2.4.1 有害化学物质危害等级
本项目主要化学危害因素异佛尔酮和环己烷的危害等级(D)均为Ⅳ级。
2.4.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分析
根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照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求,确定接触比值,见表6。
表6 安徽省某体育用品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及接触比值
2.4.3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分级
本项目各岗位劳动者日常以印刷、针车操作为主,属于中强度体力劳动。按照作业分级标准要求对各危害因素逐一进行作业分级如下,见表7。
2.4.4 接触人时确定
本项目工作人员以现场定点作业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结合表2,确定工作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时,见表8。
将表7和表8中数据代入公式
根据表3可知该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为较重。
表7 安徽省某体育用品公司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分级及权重数
注:a表示噪声分级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第4部分:噪声》计算I值。
表8 安徽省某体育用品公司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时及权重数
注:每次接触时间均为8 h,如每次接触<1 h,按0.5 h计。
3 讨论
虽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中有说明“在实际运用中,如果建设项目拟采用的原材料、主要生产工艺和产品等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与其在《目录》中所列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有明显区别的,建设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通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做出综合判断,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类别”。但《目录》及其相关文件并没有给出一般、较重和严重等级相应的具体判别标准,因此,此条说明缺乏可操作性
本文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量化分类方法综合运用控制效果评价中,结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和现场检测,在获得准确化学物的危害程度、职业接触比值及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3个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业分级,更加适用于控制效果评价
本文针对量化分级结论,有针对性从功能分区、通风排毒、个人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等方面提出补充措施,将调墨间单独隔离,规范设置排毒装置,印刷车间办公室与网版间隔离单独设置,印刷车间增加负压风机数量,并针对冬季作业增加空气预热,加大裁断、压高岗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管理,制定有机溶剂中毒应急预案,并规范做好演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量化分类方法综合运用控制效果评价,可以弥补预评价结论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一致的问题,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有效地分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推进职业卫生监督的有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茂增,张布芬.民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5,31(10):1425-14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6-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汪永忠,邱泓,李天莲,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和建议的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9,36(6):491-492.
[4]任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量化分类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5]彭冬冬,陈松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在实际应用中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2,11(6):523-524.
[6]朱素蓉,戴云,高金平,等.上海市27个行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定量分析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11(30):842-845.
[7]薄亚莉,黄德寅,齐秀英.风险分级方法在职业病危害分类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3,26(3):217-219.
[8]徐国,刘向阳,万青.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探索[J].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35-2036.
[9]李璟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应用探讨[J].职业健康,2015,10(15):26-30.
11.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十一
1.1 基本情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
1.2 项目组成应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以及辐射源项等内容。
1.3 主要工程内容
应包括建设施工过程等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1.4 “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情况
阐述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时间、目前达到的设计产量以及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状况。
1.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
1.6 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1 评价单元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进行单元划分。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或GBZ 2.2标准等,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
2.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设置的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根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结果、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等,并对照GB/T 16758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GBZ 2.1或GBZ 2.2标准限值时,应分析其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设施改善建议。
2.4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根据其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并对照GB/T 11651或GB/T 18664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所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符合性与有效性。对防护用品配备存在问题的,应提出针对性地改善措施建议。
2.5 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以及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对照相关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
2.6 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根据总体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GB 50187、GB/T 12801及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总体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7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
根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GB 5083及 GB/T 1280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8 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根据建筑卫生学的调查与检测结果并对照GB/T 12801 及GBZ 1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9 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调查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结合辅助用室调查结果并对照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符
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10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及其建设施工阶段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内容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11 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等,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置等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措施与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运行阶段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与建议。评价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总体评价,并阐明是否达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
资料性附件
1评价依据
1.1 法律、法规、规章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
1.2 规范、标准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
1.3 基础依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文件等。
1.4 其他依据
建设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2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辐射防护屏蔽计算、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
3职业卫生调查分析
a)项目概况与试运行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工程性质、规模、地点、建设施工阶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及工程试运行情况等。
b)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调查项目的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情况。
c)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工作日写实并调查劳动定员以及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相关情况。
d)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及其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发生(散)特点等,以及所设置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等,以及所设置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
e)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调查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环境状况、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作业人员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等,以及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所配备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等。
f)建筑卫生学调查:调查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情况。
g)辅助用室调查:调查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情况。
h)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及其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
i)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范围与种类、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以及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情况。
4辐射源项分析
主要包括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辐射源的位置分布、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中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以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和辐射水平等,如放出放射性核素时,还应给出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和能量等指标。
5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分析
对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理化性质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进行分析。
6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过程
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检测方案、采样原始记录、实验室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等资料。
7其他评价内容的调查、分析过程
与评价有关的其他内容的调查和分析过程。
8建设项目立项文件
9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原始资料
12.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化工企业拟新建叔丁胺生产项目,该项目拟采用“四班二运转”的连续生产制度,每班每天工作12 h,作业人员操作方式主要为巡检和控制室操作。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有氨、异丁烯、叔丁胺及二氧化氮。
1.2 方法
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分析,采用风险评估法进行半定量分析,主要有以下步骤:(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分解作业单元;(2)识别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3)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级别;(4)职业卫生调查;(5)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级别;(6)评价风险水平;(7)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
1.2.1 危害级别的确定
根据毒物的急性毒性、刺激与腐蚀性、致敏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及扩散性、蓄积性等方面综合评定,依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5],进行危害程度分级。
1.2.2 暴露级别的确定
评价作业人员对职业病危害暴露等级应依据化学品理化性质、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等因素,根据有无检测资料分为2种评价方法。
如有检测资料,需根据暴露频率、暴露时间、检测浓度,作业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暴露等级[1],本法适用于有类比检测数据的建设项目预评价。
如无检测资料,需根据化学品的理化性质、防护措施、使用量及作业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暴露等级,有文献将暴露指数划分为5级[2],我们参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风险级别计算方便将之划分为4级,见表1。本法适用于无类比检测数据的建设项目预评价。
式中:ER—暴露等级;EI—暴露指数;n—暴露因子的个数。
注:a为气体的嗅阈(OT)与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的比值;OEL采用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或MAC(最大容许浓度)。
1.2.3 风险水平的确定
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风险级别不为整数时,应进行四舍五入,取其整数值[2]。将风险水平划为4个级别,依次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
式中:RR—风险级别;HR—危害级别;ER—暴露级别。
1.2.4 风险水平的评价
风险水平确定后,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来选择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革新生产工艺技术;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如职业卫生培训、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
2 结果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氨、异丁烯、叔丁胺及二氧化氮,本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接触方式主要为巡检接触,每天接触时间约1 h。
2.2 危害级别的确定
根据该项目存在的有害因素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及危害程度分级和评分依据确定危害级别,结果见表3。
2.3 暴露级别的确定
该项目无类比检测数据,根据化学品的理化性质、防护措施、使用量及接触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暴露等级,结果见表2。
注:a为气体的嗅阈(OT)与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的比值;OEL采用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或MAC(最大容许浓度)。各危害因素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均为密团化、自动化,控制措施到位并定期维护。
2.4 风险水平分析
根据该项目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级别和暴露级别来确定风险水平,结果见表3。
3 讨论
由结果可知,异丁烯和叔丁胺为低风险水平,氨和二氧化氮为中等风险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后者的危害级别高于前者,故应更注意对其操作时的防护措施。应采用中等风险水平防护措施,包括维持当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每2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在建设项目预评价中,如无类似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评价相关资料,则无法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达到评价目的。风险评价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暴露的综合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并建议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弥补了无类比资料分析的不足。
目前,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分级已有国家标准[5],各分项指标按其危害特点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科学地划分各危害因素的危害级别。暴露分级尚无国家标准,文献中采用的分项指标(暴露因子)仅为6项,且未考虑其权重,其他影响因素如劳动强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尚未列入,这都有待于职业卫生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论证。
参考文献
[1]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
[2]黄德寅,薄亚莉,管树利,等.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健康风险分级方法的研究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2(1):69-72.
[3]吕琳.有毒物质风险分级方法及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23(3):226-229.
[4]杜欢永.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70-75.
13.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十三
活动时间:4月24日
活动地点:求知楼初一(2)班教室
活动内容:
1、学生分组讨论手机的利与弊并说出原因
2、手机的危害(通过利用各种图片、视频、报道来教育学生)
长时间使用手机可引起未成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还容易引发易怒、烦躁等症状。而未成年人的神经系统最易受到手机辐射的负面影响。手机辐射的危害:
1.手机辐射干扰人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时间明显长于不被手机辐射干扰的人。
2.手机辐射能刺激大脑紧张神经,让人们保持清醒,从而降低睡眠质量。睡前避免用手机打电话,睡觉前要关机。
3.手机辐射是由其发射的高频无线电波造成的。鞭状手机天线发射的微波中,有60%被人脑近距离吸收。
4.手机天线是产生辐射最强的地方,而人脑与发射天线的距离仅2—5厘米,因此是存在潜在危害的。
3、让学生再次讨论中学生不带手机是否会影响的生活和学习,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之后,展示一些机构调查总结出来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14.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篇十四
1.目的
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2.内容
2.1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设立环保卫生监测站,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环保卫生监测站具体负责对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测由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2.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三次。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2.3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2.4公司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月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一次日常监测,每周对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进行一次日常监测,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用具的使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企业自身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日常监测。
2.5公司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辨识和评估: 2.5.1、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公司生产现场情况,确定职业危害检测点,并绘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2.5.2、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检测地点或岗位,应该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2.5.3、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2.5.4、当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开展辨识评估。
2.6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对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检查,对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作业场所及时整改。
2.7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co、苯并芘(BaP)、二氧化硫、co2、氮气、硫化氢等毒物和煤尘、粉尘、噪声、热辐射、电离辐射等危害因素。
2.8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环保卫生监测站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报告,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按月向受检测的各单位通报,并由受检测的单位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每次日常监测、检测与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2.9公司各单位接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后,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对跑、冒、滴、漏引起的现场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责成专人处理,及时消除,杜绝事故的发生。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所属单位应专题报告公司立项进行整改。2.10在公司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的密闭空间、受限空间、粉尘、焊接等作业场所,环保卫生监测站要按照作业证的要求及时进行分析检测。如遇生产不正常,公司各单位确定有必要临时增加检测项目,可向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安排临时检测任务。
2.11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环保卫生监测站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报送职业卫生科,由其整理后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
2、每次检测结果数据应及时分析、充分利用。
2.12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卫生管 理部门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2.13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检测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附件
1.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按公司HSE流程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推荐阅读: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内容及方法 讲义07-07
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办法07-15
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07-10
职业病危害与防治07-17
噪声职业病危害卡09-13
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10-25
职业病危害与告知制度09-06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几类08-23
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工作方案09-05
1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