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识(精选17篇)
1.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识 篇一
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在上《社会工作概论》之前,我以为社会工作就是单纯的志愿者的相关的工作。而且在第一节课上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对社会工作不了解,甚至有学生认为这是和就业前景相关的课。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其实,社会工作算是一个舶来品。现在我们常说加强“社会工作”,但此“社会工作”非彼社会工作。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一词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social的基本含义是“社会的”或“社会性的”,它与营利的、经济性的、利己的含义相对应。自英美等国走上现代化道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贫困、失业、犯罪和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回应这些问题,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英美等发达国家从慈善救济开始,逐渐发展起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一个世纪以来,社会工作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并成为一种国际性职业。
经过上百年的实践发展,社会工作形成了两个鲜明特点:第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尽管各国概念上有差异,但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一种专业服务、一种助人方法、一种助人的过程等理念是一致的。第二,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经过近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我国学界普遍将社会工作的内涵概括为: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社工与义工,不能混为一谈
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如果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能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都有较大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首先定位不同。社会工作强调的是通过专业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和谐度;群众工作有社会工作的特性,但更注重的是思想政治功能,通过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凝聚整个社会的向心力。
其次是对象不同。社会工作以有需要解决困难或相关问题的个人、家庭或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对象有一定特定范围;群众工作对象则比较广泛,可以是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社会大众。
第三是过程不同。社会工作要求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主要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种手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强调有系统的制度设计和目标管理,以及工作程序的计划性、有效性;群众工作方式虽然多样,却主要是依靠政治资源,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结合做好事实事给群众以实惠,经验性的工作方法居多,缺乏有效的程序和制度设计。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单纯的群众工作效力有所下降。然而,两者有区别,但目标是一致的。相对而言,更加注重实效性、程序性和现实针对性的专业社会工作是群众工作的一种具体形式,是群众工作丰富和发展的高级形式。
如前文所述,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专业的社工是一种职业,就像律师、医生、会计师等职业一样,有专门的制度安排和薪酬体系。义工,即志愿者,是指以自身知识、技能等自愿、无偿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的个人,通常是志愿服务组织招募或自行开展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现在的我认为,社会工作是一门值得尊重的行业,社会工作者是一个可爱可敬的群体。不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组成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竞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并非都能如他/她所愿:有的人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尊重,甚至歧视;有的人连自己基本物质生存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些情况在工业革命爆发后的资本主义时代尤其突出,于是,社会中的一些人,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状况。他们认为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自由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一个能满足人人需求的社会。他们便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而辛勤工作着,从那时到现今,从未停歇。他们,就是社会工作者!你说,这样的群体,难道不可爱、不可敬吗?
其次,社会工作是一门职业。社会工作者并非无私奉献,他们是在“助人自助” ﹑使帮扶对象能够追求到自身幸福的过程中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有着自己的专业理论体系,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与守则,有自己工作的方法技术,有自己的专业文化,这是一门同其它行业平等且独特的职业。
再者,社会工作者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为行动导向,并处理好实现自身价值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社工们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残酷的现实,肯定会与社工建立能满足人人需求的社会的良好愿望相冲突,社工们一定要学会应对这样的落差。也许在工作过程中还会出现成就感不强的现象,这就在考验着每一位社工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具体到工作中,社工们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将工作的方法技术熟练运用,严格遵守职业守则。
以上便是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由于刚兴起,人们都对社会工作不太了解,基本上没有“有困难,找社工”的意识,中国的社工们还肩负有宣扬社会工作理念的使命。
总之,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任重而道远!
2.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识 篇二
1 病位
脑与人的精神、记忆、思维、聪明智慧密切相关。《素问.脉要精微论》[1]曰:“头者精明之府, 头倾视深, 精神将夺矣”。 《灵枢.海论》[2]云:“髓海有余, 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髓海不足, 脑转耳鸣, 胫酸眩晕, 目无所视, 懈怠安卧”。明代李时珍明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汪昂亦云:“人之记忆, 皆在脑中”。王清任直言“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3]。再如《类证治裁》云:“健忘者, 徒然忘之, 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 心之精依于肾, 而脑为元神之府, 精髓之海, 实记性所凭也”。以上论述说明中医早已认识到:脑为清窍之府、元神之府、精明之府、为髓之海, 人的精神、记忆以及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皆在于脑。凡因脑髓不充, 或脑窍受阻, 以至元神失养, 清窍失灵, 使人出现记忆、思维等智能方面的功能减退和行为、人格改变的疾病皆病位主要在脑。
2 生理基础
老年性痴呆病位主要在脑, 脑的生理功能统归于心, 而分属于五脏。脑的功能正常与否, 有赖于五脏的生理功能旺盛及相互平衡协调。正如内经所云[4]:“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始衰……八十岁肺气始衰……九十岁肾气始衰……百岁五脏皆虚, 神气皆去, 形骸独居而终矣”。“人年四十, 阴气自半”。故尔究其发病的生理原因是年岁日增, 五脏内衰, 功能低下, 精血不足, 髓海空虚, 生机渐惫, 精神衰萎。由此可见,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 脏腑生理调节功能日益减退是发生该病的生理基础。
3 病因病机
3.1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灵枢》[5]云:“脑为髓之海”, 脑是由髓所汇聚而成。《素问.上古天真论》[6]曰:“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 为人先天之本, 精生髓, 髓充脑, 精足脑充, 则元神清而记不忘。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脑髓的充盈;脑的功能与肾精的关系密不可分。
3.2 心脾两虚、脑失荣养
脑的功能统归于心, 心主神明, 又主血脉, 心气虚弱, 鼓动无力, 气血不能上荣于脑, 则脑失充养, 神失所主。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虚衰, 气血不足, 亦可导致神失所养, 脑窍不荣。
3.3 痰浊内生、迷蒙清窍
《素问.经脉别论篇》明确阐述了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7]:“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归布, 五经并行”。所以, 肺之通调滞涩、脾之转输无权、肾之蒸化失职均可导致痰浊内生。痰性流动, 随气机升降出入, 上蒙清窍, 则神机失灵, 而成痴呆。
3.4 瘀血痹阻、元神失聪
或因肝气郁滞, 气滞血止;或因心脾气虚, 推动无力;或因阴血亏虚, 血脉枯涩;或因痰瘀交阻, 脉络不畅皆可导致瘀血产生。瘀血痹阻, 累及脑窍, 元神失养, 乃生痴呆。
痴呆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实为痰浊、瘀血, 然二者皆为病理产物, 非是发病的根本原因, 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只具有推动、加快的作用, 故可谓是病机之标。虚者责之于脏腑虚衰, 功能减退, 平衡失调, 三者共同构成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可谓是病机之本。
4 分型论治
4.1 髓海失充型
症见:精神萎靡, 头昏耳鸣, 反应迟缓, 记忆力减退, 齿枯发焦, 腰膝酸软, 步履艰难, 舌淡苔薄, 脉沉细弱。治法:补肾填精, 益髓健脑。代表方:河车大造丸。
4.2 心脾两虚型
精神疲软, 不寐健忘, 心悸多梦, 头晕心烦, 记忆障碍, 食欲不振, 身体倦怠, 舌淡或见舌尖红, 苔薄白, 脉细或细数无力。治法:益气健脾, 养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
4.3 痰蒙清窍型
表情呆钝, 终日不言, 智力减退, 头重如裹, 恶心欲吐, 纳呆食少, 口多粘腻, 舌淡润,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苔滑腻, 脉滑或弦滑。治法:涤痰开窍醒神。代表方: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温胆汤。
4.4 瘀血内阻型
表情痴呆, 思维迟缓, 言语不利, 善忘易惊, 肌肤甲错, 口唇紫暗, 口干不饮, 舌暗有瘀斑或瘀点, 苔润, 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 宣窍醒脑。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5 防治关系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顽固疾病, 其发病的基础, 根本病机皆是年老脏腑机能减退。内在脏腑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减退是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生理现象。中医对治疗本病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中药对延缓该病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故尔, 对于该病防重于治, 这也符合中医“不治已病, 治未病”的思想。
总之, 只要我们生活规律, 调畅情志, 加强锻炼, 并配合中医保健、治疗手段, 老年性痴呆是可防可治的。
摘要:老年痴呆病位在脑;脏腑生理调节功能日益减退是发生该病的生理基础;其病因病机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心脾两虚、脑失荣养, 痰浊内生、迷蒙清窍, 瘀血痹阻、元神失聪;临床分为髓海失充型、心脾两虚型、痰蒙清窍型、瘀血内阻型四型加以论治;老年性痴呆虽是一种顽固疾病, 只要生活规律, 调畅情志, 加强锻炼, 并配合中医保健、治疗手段, 老年性痴呆是可防可治的。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老年呆病,文痴,中医中药,分型论治
参考文献
[1] (清) 张隐庵, 集注;孙国中, 方向红, 点校.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147.
[2] (清) 张志聪, 著;孙国中, 方向红, 点校.黄帝内经灵枢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6:279.
[3] (清) 王清任, 著.李占永, 岳雪莲, 校注.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15.
[4] (清) 张隐庵, 集注;孙国中, 方向红, 点校.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382.
[5] (清) 张隐庵, 集注;孙国中, 方向红, 点校.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278.
[6] (清) 张志聪, 著;孙国中, 方向红, 点校.黄帝内经灵枢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6:6.
3.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识 篇三
根据近几年来人口普查的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比例逐年增高,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按照政府数据和老年人人口增长率,我国人口正在步入老龄化,老年人问题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状况直接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社会责任感。
人口老年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工作的模式,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各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方向,老年人市场将成为各个企业竞相争夺的内容。人口老年化同样应该是老年社会工作的重心和内容,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更替因素,考虑不同老年群体对老年社会工作要素的要求和影响。从变化的老年群体更替角度研究老年社会工作的变化,将有利于加深社会工作者对老年群体更替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推动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与老年群体之间关系
老年群体是老年社会工作的基础和对象。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就是老年群体,因此老年群体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老年社会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不同老年群体对社会工作的要求,要积极了解老年群体的生活背景,了解其经济能力、文化教育水平、老年人思想观念、权益意识和实际养老需求等重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要从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模式,并要多样化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服务需求,以老年群体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基础和工作核心。
老年群体满意度是衡量老年社会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老年社会工作就是要实现老年人安度晚年和欢度晚年这一重要目标。老年群体是具有差异化的,这种差异化不仅仅体现在经历、需求、认知水平和经济实力等方面,同样也体现在社会心理和地区环境等方面。因此老年社会工作的成功和服务质量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并要根据老年群体满意度对老年社会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促进老年社会工作个性化发展。
老年群体更替的变化和差异化
我们可以从理论角度和数据角度对老年群体的变化和差异化进行分析:
从理论角度来看,按照生命历程理论,我们可以将老年群体按照生命历程对其进行划分,可以根据其生活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对其进行划分,不同生命阶段的老年群体是有差异的。按照动态老龄化理论,老年群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老年群体成员的组成将会随着时间不断调整,并不断的持续更新,因此老年群体的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中,无论是个体方面和群体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从数据角度来看,从2010年开始,出生于建国后的人群将逐步进入老年期。由于建国后,不同老年人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年代的老年人具有完全不一样的特点。根据2008年我国综合社会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可知,可以发现出生于1940-1949年、1950-1959年和1960-1969年三个年代人口群体的不同特征。从数据分析情况看, 40、50、60年代人群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呈现出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经济收入、科技水平、参与意识等越来越高的趋势。
老年群体更替对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转变到理念指标。老年群体更替直接影响到老年社会工作的要素和内容,对老年社会工作形成倒逼作用,促进老年社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近年来,老年群体规模不断增大,社会和相关部门不得不重视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老年群体性质的变化,要求老年社会工作模式和服务类型发生改变,对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有亚文化理论、连续性理论、生理学基础或者是社会学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老年社会工作的基础工作理论,但是随着老年群体的更替,老年社会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工作理念指标,如发展大局理念、人的理念和需求定位理念等等,如人的理念指标认为,我国老年群体性质的变化表明老年人已经不是崇老时期的特殊群体,而是社会中的平等一员,老年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参与性日益增强,他们不再仅仅是边缘化的群体,而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单一服务模式转变为专业服务模式。以往,老年社会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求或者是基本生活需求,随着老年人群体队伍更替,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多元化,需求层次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将倒逼老年社会工作分工更加细致,对老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社会工作者需要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综合运用到老年服务到老年群体中。同时,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人员的对老年人的需求更加重视,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从单一服务模式转变为专业服务模式,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服务模式为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充分的满足。
从传统家庭式服务模式到社区化的现代化服务模式。老年社会服务工作原来只是提供一种类似于家庭子女照顾父母一般的服务,在老年人的认知上将老年人划分为弱势群体。随着老年群体更替,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经济能力、观念和权益意识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年人不再仅仅是依附于子女照顾的弱势群体,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偏爱的生活模式和行为习惯。因此,老年社会工作需要根据老年群体更替的特征变化提供服务,并充分重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将老年社会服务工作体系化和规范化。同时,老年社会工作不断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利用好政策、社区、志愿者及爱心企事业等社会资源,为老年群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重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从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转变为多元主体的运行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推动老年社会工作和服务的局面,进而实现了从传统家庭式服务模式到社区化的现代化服务模式的转变。
4.对护理工作的认识 篇四
从自己选择护理学专业到现在已有四年的时光。四年,我从一个懵懵 懂懂的学生到走上临床的实习生再到现在的准护理工作人员。一路走 来,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对护理工作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首先,护理工作具有平凡性。毫无疑问,每个护士都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一些平凡的事。例如:整理床单位,为病人量体温,测血压,为病人翻身,打针输液等等。诚然,它是平凡的,但是平凡 的事务只是护理工作的基础部分,虽看似平凡却也有它存在的意义。体温可以间接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翻身可以预防压疮的产生......因此,虽然基础的护理工作平凡,但也不可或缺。
其次,护理工作具有实践性。护理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虽然,我们进行了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最终应用于临床的还是操作实 践,而理论则是指导实践的凭据。无论是穿刺,安置胃管,安置尿管,还是观察病人的病情,与病人沟通交流,都是以在实际情况中实践为 主的工作。因此,护理工作也是十分强调动手能力的。
再次,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自然具 有自己的特点。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护理工作就是根据医生的医嘱办 事,完全是医生工作的一个附属品。事实却不尽如此。在临床上,我 们是直接跟病人接触的一线人员,护理工作人员扮演着医生的“眼睛” 的角色。另外,医务工作者跟护理工作者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举个简 单的例子,医生很关注一个病人的伤口情况,大多考虑用什么药物来 抗感染,而护士则更多的采取保持皮肤的清洁,指导病人进食合理的 饮食等来促进伤口的愈合。由此可见,虽然医护工作必不可分,但是 护理工作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专业性。
最后,护理工作具有创新性。对于这一点,护理杂志上发表的各类文 章,各种关于改进护理工作的小发明就是最好的证明。输液器,留置 针,甚至砂轮,头皮针都是经历了一个个护理工作人员的改进创新才 更方便应用于临床。所以护理工作并不是平凡得一成不变,一味地照 章办事,因此,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探 索,善于创新。
5.我对气象工作的认识 篇五
我以前认为气象不就是每天看到听到的天气预报。哪天有雨,哪天打雷,诸如此类。现在我觉得气象是一门非常科学而又非常深奥的专业,它所面对的是天气变化,它所测量的是天气变化当中的诸多气象要素值,而它的产品却是用世界上最顶尖的计算机运算而来的数值预报。气象现代化随处可见:自动雨量站,4要素、6要素自动气象站等,基本上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气象设备,自动供电,自动采集气象数据,无线传输气象数据。气象卫星每天每时可以传回来卫星云图,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云雨变化。天气雷达可以看到百里以外的天气状况。预报专家指点着天气图,仔细地分析着各天气系统的特征和演变,大量的分析劳动化作预报结论,气象预报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防雷工程的检测、人工影响天气、生态监测、电视天气预报都让我对气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气象工作非常重要,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气象工作非常艰苦,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事业;气象工作非常光荣,是一项令人尊敬的事业。
6.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篇六
答:红线就是高压线,任何工作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重伤、火灾、爆炸、职业中毒是首山焦化设定的红线。---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反“三违”、重点部位及重大危险源控制。
2.如何理解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你有哪些安全生产职责?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答: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
1、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载体。
2、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是法律为生产经营单位设定的义务,必须坚决执行。凡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应该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并负有第一位的、主要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依法应当负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及时、如实报告生产事故。
保障单位安全专项投入,给予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把安全工作作为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高要求执行,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落实本单位责任主体,与各分厂签订安全责任状,制定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杜绝重伤事故在我单位发生;每月组织公司班子成员进行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举一反三,达到岗位无隐患的安全状态。3.你单位哪些工艺和部位安全生产任务最重? 你是如何组织做好相关安全生产预防工作的?
答:精苯、甲醇、制氢、硅烷,通过三级检查,公司领导及安全部进行公司级月度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分厂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班段每班进行安全检查,现场监测监控设备设施施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每年进行2次以上的公司级演练。
4、你单位是如何组织检查隐患的?作为主要负责人你是如何保障和支持隐患治理的?你单位有没有上级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如果有,目前整改进度怎么样?
答:“三不”安全生产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在态势判断上不轻言好转,在工作评价上不轻言成绩,在责任落实上不轻言到位;“四个可以”:在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成本、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时,产量可以降、利润可以减、成本可以增、矿井可以关,也要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5、你单位是如何从工艺选择、周边选址避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等源头上避免安全生产隐患的?
答:我公司在工艺选择上均采用世界最先进工艺生产技术及设备设施,并采用DCS控制及各工艺单元安全联锁装置,从生产设备上保持基本的安全状态,我公司位于襄城县煤焦化南工业园区,经政府建设部门统一、科学规划,相关部门科学论证,合理有效地避免在人员居住聚集区生产经营,减少企业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在建设项目中,在企业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及生产阶段,按照国家要求的安全设施规划、设计、投入“三同时”步骤有序地进行,并取得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
6、你单位有没有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平常是怎样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如果你单位某部位发生险情和事故,按照预案你怎么样组织抢险和报告?
答:我单位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编制了公司级和分厂级事故应急预案,如:甲醇、二甲醚综合罐区事故应急预案,制氢紧急停车处置方案,精苯罐区泄漏应急处置方案等。
我单位在年初制定去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首先组织各演练区域岗位操作人员、班段长、厂长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由预案编制人员分别对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培训,培训过程中有签到表、培训教师及培训内容,依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总局17号令)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单位生产实际情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对应急组织及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满足我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依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总局第21号令)的相关规定,对事故实施逐级上报程序,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对事故现场人员实施救援,减少事故发生的伤亡率。然后组织现场处置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抢修或恢复,根据事故的状况对周边区域人员进行合理疏散,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隔离,提供相应抢险物资设备,如遇较大范围的事故则组织人员施行紧急停车并进行应急疏散,依照事故信息报告程序及时报告上级政府部门。7.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7.对民生档案工作的粗浅认识 篇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是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
一、民生档案内涵辨析
民生问题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公共性决定了民生档案内涵的丰富性、社会性。由于民生问题不仅涉及人的衣、食、住、行、用、医等生物性存在层面, 还涉及人的社会性存在层面, 如就业 (生产) 、社会交往、基本社会权利的行使等, 因此, 作为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 民生档案理应包括反映上述方面现状与变迁情形的档案。就档案形成主体而言, 民生档案包括直接关涉民生的公共 (社会) 组织在其专业实践与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关系到民生建设问题的档案以及公民个人 (包括家庭) 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个体生活状况的民生档案。前者属于社会意义上的民生档案, 所反映的不是具体某一公民的民生状况, 而是一定范围内人民的民生状况。后者属于个人意义上的民生档案, 反映的是具体民众的民生情形。人的社会性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民生状况首先取决于社会实践的运行结果, 即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的专业实践所选择的价值取向与具体对策决定了整个社会民生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现状。因此, 民生档案首先是由这部分档案组成的。个人意义上的民生档案作为公民个人民生状况的反映与体现, 直接服务于公民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充分体现了民生档案建设的本质。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比较合理的民生档案内涵可描述为:社会组织与个人在民生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反映民生状况的档案, 具体包括社会意义上的民生档案与个人意义上的民生档案。两类民生档案共同构成民生档案体系。
二、民生档案特点分析
1. 独立性。
从形成和管理看, 民生档案均是以人或户为单位形成并进行独立管理。在其形成者、形成过程、管理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独立性。每类民生档案是围绕着特定的某一项民生专业工作过程形成的, 在内容构成上是较为完整、客观地记录了该项民生活动的有关原始业务数据和信息。因此, 民生档案可以相对独立地发挥支撑有关民生专业性工作正常开展的作用。比如, 社会救助类档案是由各级民政机构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中形成的, 并按每一户居民独立管理的民生档案。
2. 动态性。
从民生工作实际情况看, 部分民生档案形成后, 根据工作需要, 定期或不定期需要增加新的档案材料, 以达到民生档案齐全完整的目的, 体现了民生档案自身动态性的特点。比如, 由于每年需要增加新的复审材料, 需要定期增加新的相关材料的民生档案有残疾人康复救助、个体工商户开歇业、个体工商户税收、个人税收、独生子女救助、救助审批、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社会保险。因为涉及到个人、个体户的税收、资金救助及保险金定期审批等事项。
3. 隐私性。
从民生档案的具体内容看, 民生档案涉及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 具有档案内容信息的隐私性。比如, 婚姻档案涉及登记双方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家庭住址、户口信息、工作单位、有无子女、离婚协议等各种详细的公民个人信息。特别是离婚协议涉及财产划分、子女抚养等涉及公民个人利益敏感性较高的信息, 其隐私性较强。
4. 现行效应性。
各类民生档案都具有突出的现实使用价值, 有明显的现行效应性。这是由涉及民生工作的部门形成某种专门民生档案的最初设计 (或设想) 决定的。在其从事各种民生活动时具有突出的目的性, 不仅自觉地形成和积累各种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记录, 还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频繁地使用这些原始的记录来保证其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实践证明, 如果一项民生活动失去了必要的民生档案的保证, 那么该项工作便无法正常运作或有效开展。民生档案实际上已经是从事有关民生工作所必须的业务手段和工具。
三、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 摸清家底, 做好排查登记工作。
各涉民单位应当结合单位工作职能以及内部科室职能, 研究可能产生的民生档案种类, 并进行实地调研、排查, 对实有民生档案种类、数量、整理现状、保管条件、利用率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各区县档案馆应当对本区域内各机关单位产生的民生档案进行分类登记、汇总, 做到心中有数, 特别是对民政局、劳动局、辖区街道等形成民生档案的重点单位, 应当深入实际, 详细调研。可建立民生档案登记和年检制度, 详细记录了本区域民生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单位、主要内容、数量、整理规范和标准、信息化建设、开放利用规定和利用情况、移交进馆规定等信息, 以便掌握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情况, 实现有效监管。
2. 抓住源头, 构建民生档案体系。
各级档案部门应当从源头抓起, 指导涉民档案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业务标准, 根据不同形式、不同服务人群等制定各自的管理标准或遵循行业标准, 努力打造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出生、学籍、劳动就业、婚姻、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城市拆迁、房地产、企业职工等民生档案管理。统筹管理, 将民生档案进行简单归类、整合、集中控制民生档案信息数据, 确保民生档案不流失、不散失。
3. 有所侧重, 合理确定进馆范围。
首先, 是否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利用需求。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 所以, 民生档案接收进馆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利用需求, 且是否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的利用需求。如果民生档案只在短期内有利用价值, 则没必要接收进馆, 保存在各机关单位内部提供利用即可。如果民生档案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利用需求, 如婚姻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00年, 则可列入档案馆民生档案的接收范围。其次, 进馆档案实体材料动态性是否较强。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 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10年向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也就是说如果民生档案满10年向档案馆移交之后, 仍需要不断地在原档案材料中添加新的材料, 以确保此民生档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笔者认为此类档案可适当延长接收进馆时限。再次, 进馆档案是否便于提供利用。在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前, 需要考虑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的人员对相关专业民生服务政策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处理是否能够到位, 是否能够自如地解决相关民生档案利用限制、政策解释、档案查找相关线索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国档案报, 2008.2.7
8.对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八
[关键词]高校就业管理 认识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有了重大进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高校现代化建设举措的推动下,高校在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搭建与完善方面有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带来的便是高校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笔者所主要从事的就业管理工作便见证了这个过程。
就业管理工作首先要掌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使用。从开始接触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至今,这个系统经过了几次改版和升级。最初的时候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上报生源数据的时候,需要高校拿着录取名册,按照学号顺序到省教育厅逐一核对学生身份,这样的工作费时费力,效率极低;后来初级的就业管理系统出现,但是初级系统存在操作复杂、查询条件苛刻、统计数据易漏项、上报数据麻烦等不足,尤其是查询功能很单一,完全不能满足统计的需要。经过几次反复修改完善后,发生了质的变化,软件设计者给查询设置了可选择查询项,使用者只要点击并组合要查询的字段就能完成所需要的关键项目查询,得到满意的结果,而且与上级部门联网,实现数据的网上审核、上报和反馈,基本可以足不出户就知道数据合格与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即环保,又节约资源,初步实现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对就业管理系统前后发生的质的变化,事情虽小,但启发很大。软件设计者在最初对项目进行设计时,至少存在几个问题:1、重点把握不够准;2、软件功能拓展性考虑不够周到;3、与外部事务的联系考虑欠缺;4、顶层设计未把好关。联系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觉得做管理工作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要从工作的源头抓起。
一、管理工作要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
软件系统是辅助工作的,在设计软件时,使用方的需求一定要提准确,也就是说,软件的成败在于需求定位是否准确。所以需求分析是软件制作的关键环节。如果此项内容未做好,就会要后面做大量的补救工作,直接后果就是耽误了工作。
什么是问题的关键环节?关键环节就是直接决定事情成败的初因条件。管理工作在受理一项任务后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细分、梳理,直到找出工作的关键环节,再以关键环节为中心,合理分配人力、物力来完成工作。关键环节把握得准确就能重点问题优先解决,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调整局部不会影响全局,工作起来关系顺、效率高。
二、管理工作要有前瞻性
要把握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一是要具备本专业丰富的专业知识;二是要紧跟工作的进展,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三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在工作初始提供可更改的弹性空间。
具备专业知识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对自己的管理对象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把握不准,很难做到对症下药,也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比如,就业管理工作来说,起码要掌握生源统计方式,数据录入原则、派遣原则、报到手续等相关业务知识。
开展工作要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可为工作中突发事件处理留有足够的余地,否则前功尽弃。也拿就业管理工作来说,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该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该专业的前景、发展状况、市场需求,不能一味赶潮流,造成资源浪费。这时,就业管理工作就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专业设置,为领导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三、管理工作要放眼全局
针对软件设计时与上级部门联系不紧密的不足,经过改进后实现了数据自动上报,充分实现了数字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下一步要实现与教育部联网,拓展网络功能,为就业管理工作带来更深层次质的变化。
这点充分说明管理工作要放眼全局。不能局限于自己目前的小范围,还应考虑更高层次对本级的管理需求。也就是说,工作不但要把握好横向关系,还要把握好纵向关系。
四、管理要把握好源头
源头的工作代表了方向和思路。如果方向偏了,将会走弯路,耽误工作。如果思路不对,整个工作可能都白费了,没有结果。确定方向和思路要在把握好前面三点的同时,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把握好基础的工作,如果不注意前面的小失误,到后面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努力,甚至酿成不能弥补的过失。还是拿就业管理工作来说,在开始统计基础数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完整、全面,这样就能为后面需要的数据做好铺垫,便于工作的操作;如果对于前面的某个错误数据不更正,在后面需要涉及到这个数据的时候,结果将会完全走样。
管理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把握好其规律,并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何祥林,谢守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9.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篇九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功能,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突出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这一理论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突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说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功能和最根本的任务。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那么,富裕就一定是社会主义吗?不一定。富裕、生产力发达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还要看与其相配套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单纯地、一般地讲“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也有这个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不同。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第二个特点是:突出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方面的根本目的,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区别。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首先讲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然后紧接着讲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方面的根本目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毕竟是一种理论。理论要靠人的实践,才会显现出价值。理论也往往会与实践脱节,与实际有差距。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现实中我国的生产力依然存在被束缚的现象。东西部的差距在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底层民众的收入在下降、购买力在下降,腐败依然十分严重,“三农”问题亟待解决,就业率较低,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当今的重要问题,也是重要的矛盾。
今天的中国更需要公正与平等。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公正与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准则。没有公正与平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民间有句俗话说:“一碗水要端平。”这句俗话说明在中国民间普遍存在公正与平等的理念和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要端平中国这碗水。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单方面增长,不只是生产力的单方面发展。不能为了生产力的一时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也不能为了生产力的一时发展而破坏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生产力也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不发达和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扩大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10.谈谈对党建工作的认识 篇十
我是一名****,担任****一职,主管党建工作。通过从事党建工作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谈谈我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当前基层党组织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注重自身建设,要按照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清廉型领导班子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管理民主、作风扎实的领导班子队伍,不断提高基层组织驾驭全局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要抓学习、重调研。一方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手里干的、心里想的和理论上学到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要坚持调查研究,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讲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协商,民主决策,要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集民智、聚民心,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抓教育、拒腐蚀。要加强廉政教育,自觉防贪拒腐,树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重视抓好组织建设工作。组织建设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上覆盖、量上扩张、点上突破、质上提高”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组建,一手抓作风发挥,不断增强“两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基层党组织应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党员个人价值理念,帮助其发挥个人所长,为单位发展出力。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不仅是党员个人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应用于工作,服务于社会,作用于发展。因此,要把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变成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的过程。不断投身到新的实践、研究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中去。这样才能做到增强执政为民意识,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每个党员一定要清醒认识、自觉实践,确保我们党永远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实现乡镇的振兴发展,必须认真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依赖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人才队伍作支撑。作为基层党组织做好培养、使用、激励工作。要坚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政治上有前途、精神上受鼓励。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乡镇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保证乡镇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1.对水务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档案
1.引言
水务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反映,是水务工程建设周期中各项计划、决策的重要凭证和依据。水务工程档案由在前期、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标及声像等各种文件材料组成,真实全面反映了水务工程建设情况,对水务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日后维修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务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设单位工作人员缺乏验收资料的实践经验,致使验收资料整理不够全面。
一项水务工程从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运行、养护、维修改造,最后达到设计寿命,经历时间长,文件资料内容广,涉及部门多,对档案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对水务工程施工总体情况不能掌握,缺乏资料收集经验,可能导致资料收集出现问题,如:资料内容缺项、签字盖章手续不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准等,这些问题都对工程档案管理不利,给工程带来隐患。
2.2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期投入和管理不足。
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在开工前就做好准备,根据水务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施工单位都是注重施工进度,忽视资料收集,导致档案管理滞后于水务工程项目管理,这些问题主要是主管工程项目的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造成的,如在日常工作中只抓进度,忽视资料收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对资料收集这种工作的忽略;施工过程中资料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不到位。
当工程快要竣工时,才开始加班加点的进行资料整理,由于之前的资料收集不全,难以全面的整理档案资料,造成档案资料的失效。
2.3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档案专业人才缺乏。
在档案管理方面,目前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在水务工程建设中,档案管理一般由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工程档案管理的法律也知道甚少,整天忙于工程的技术指导,无暇顾及资料收集,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档案管理方面的不足,难以全面的整理出水务工程档案资料。
2.4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得到了完善。
由于我国水务工程施工单位众多,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单位根本没有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这些规章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但是也不完善,导致了单位对施工档案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指导,施工中资料整理不规范,造成水务工程档案管理不健全。
3.水务工程档案管理的对策
3.1严格执行有关档案管理规定。
为了使档案管理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单位应该根据档案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在工程建设初期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对档案管理的机构和职责,材料归档要求,档案资料的原始性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使档案管理制度跟着施工进度一起纳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同时要加大工程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档案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力度,使得档案管理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认真抓好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三个关键环节。
从工程建设一开始,档案管理工作就有条不紊的开展了,档案管理人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深入施工一线进行资料收集,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最为了解,档案管理人员要虚心向他们学习,掌握并收集这些一手资料,因为这些是档案管理的原始资料。
在做好资料收集后,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并由专门人员看管,方便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同时能方便工程技术人员查阅施工过程中的资料,达到利用档案资料促进水务工程施工的目的,所以要在档案专人看管的基础上加大档案开发利用的力度。
3.3加强对水务工程建设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突出强调档案管理对水务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对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方面给予指导,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在整理好档案资料的同时要有勇于创造精神,将网络技术引入到档案管理,增加档案管理的效率。
对于项目建设各级部门,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监督制度,让档案管理人员长期深入施工一线,确保档案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同时要和其他部门协调,确保档案专项验收的质量。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竣工资料的监督和审查,确保档案管理的质量。
3.4加快工程档案建设的信息化进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给水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只有对水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体现档案的价值。在档案管理方面,要加强基础业务建设,以简化整理、深化检索为宗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5提高水务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水务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琐碎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要了解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精通档案业务,提高思想素质,增强档案管理的责任心,才能保证档案整理的完整性、准确性,保证水务工程档案管理的质量,为水务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蒋云波.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2001
【2】林 莉.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2006
12.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认识 篇十二
纵观现有的养殖模式:散养户居多, 规模饲养场不达标居多, 给管理造成较大阻力, 却给疫病传播、流行带来机会。近年来, 很多媒体报道过关于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一时间将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如“苏丹红”, “瘦肉精”, “激素鸡”等, 深究其原因, 有很多问题均出在饲养环节。作为乡镇动监所的一员, 实际工作中针对产地检疫如何做到:以防为主, 检疫为辅, 防检结合, 以检促防的目的, 略谈一下初浅认识。
1疫苗必须合理使用, 绝不滥用、滥弃
目前疫苗不合理使用、滥用、滥弃等现象比比皆是, 疫苗的来源、疫苗质量、疫苗包装处理等现象都是影响养殖业的原因。
2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亟须健全
肉鸡养殖多采用养户+龙头的模式, 几乎所有的一切均由龙头管理。饲料、兽药、从业人员 (兽医技术人员) 等等, 临床滥用抗生素, 大处方用药现象极为常见, 对养殖业乃至周围环境带来危害。
一些没有从业资质的从业人员从事着专业的事情, 不规范的管理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一些从业人员更受利益驱使, 宣传国拨流感疫苗注射会造成动物生长障碍, 或是造成呼吸道疾病等等, 给开展工作造成极大阻力, 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亟须健全。
3择期监管, 及时发现病原, 指导养殖户合理防控
对养殖大户择期监管, 及时发现问题, 纠正不合理做法。依据流行病学, 因季节、动物品种、时间的不同, 疫病发生也有一定规律, 择期进行血清学监测, 通过抗体效价的消涨规律, 结合临床, 指导养殖者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增加养殖业的科技含量, 保护动物健康发展, 让养殖户体会到科学饲养带来的养殖效益。同时增强动监所在养殖户心中的影响力, 便于各项工作开展。
4阻断病原微生物进入流通环节, 减少损失
一些疫病的传播和流行是因为流通环节没有做好而导致的, 如中国畜牧兽医报, 关于意大利水泡病流行的报道。像这次疫病的流行, 完全可以避免, 系工作不到位造成的。现在路上运输畜禽车辆大部分没有外包装, 车在飞速行驶, 鸡毛、粪尿等四处飞溅, 通过皮毛、粪尿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也随之传播, 没做到消毒, 也许有人可能置疑, 都是健康动物, 不会出问题。
众所周知的禽流感, 为什么要监控候鸟的动向, 因为候鸟的羽毛, 粪便等可以把病原微生物带到另一个地方, 造成疫病的流行。同时大家再看, 候鸟发病了吗?都死亡了吗?像大肠杆菌一样, 有很多细菌或病毒是动物体内的常在病原微生物, 与动物本身形成共存。所以动物体不一定带有啥病原微生物, 携带病原的动物不发病, 而易感动物却极易感染。一不留神, 就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和更严重的后果, 甚至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因个人水平有限, 只提及上述初浅认识, 也只是产地检疫中的一部分,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和加强。
作为基层动监所的工作人员, 在基层工作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比如检疫员经费来源于检疫费并承担一定的经济指标, 个别工作人员把利益放到主要位置, 一定程度上形成只出证不检疫, 只收费不检疫, 不报检、不带耳标、不查验免疫记录、临床不观察动物健康情况就开具检疫证明等现象, 亟待改善。反靠基层动监所监管很难保证检疫率。
13.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篇十三
我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认识
在安全环保部工作的三个月时间里,接触了许多关于安全环保方面的东西,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在这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在以后的工作当中需要努力学习安全环保知识﹑积累经验,以便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安全生产,顾名思义是安全地进行生产,安全是生产的前提、要求和保证。生产活动包括了人、设备、场地、产品等诸多要素。那么,安全生产就是生产活动中的劳动过程必须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在生产开始前,要具备安全的“硬件”和“软件”措施,要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硬件”如车间防护围栏、灭火设备等设施;“软件”是要制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安全教育陪训,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等。环境保护,就是防止环境破坏或变质的方法和控制措施,使生产活动能正常进行。目前国家和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提出很高的要求,公司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拿出了一些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14.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篇十四
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感呢?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把责任感定义为一种精神是恰当的,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其范围要比表示情绪和感情状态的“心情”一词广泛得多,能够涵盖“责任感”的丰富内涵。作为心理学概念,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人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除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外,主要靠教育,包括自我教育。
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会从各方面出问题:作为公民注定不会正确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利并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作为工作者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业绩,作为经营者注定设法损人利己,作为家庭成员注定使这个家庭不幸福,作为朋友注定是个损友,作为同事注定不好共事,作为公共场所的一员或路人也注定会常常惹人厌、讨人嫌。没有责任感,甚至能使人发生异化,人的个性片面甚至畸形发展,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所不容,最后走向沉沦、颓废或者成为社会的异己力量,反社会、反人类直至毁灭。如果缺乏责任感具有的普遍的社会性时,则这个社会无法凝聚力量促进社会的长期繁荣和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程度更会受到损害,严重时甚至会使公平、公正、正义的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体系崩溃,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灾难。责任感是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责任感的基础上才能架构整个道德体系的各种元素,没有责任感也就没有道德。因此,责任感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真善美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备素质,是就业上岗的必要条件。鉴于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成才、就业、服务于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我认为,大学生应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为竞争上岗,及时就业,敬业奉献打好坚实基础。
一.用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应该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力量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上,建设祖国,报效祖国,这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而具体的体现。
二.从远大理想着眼,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理想的条件。理想与责任是互相联系的,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激励我们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认真搞好本职工作和学习。
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
三.以诚信做人的要求,督促社会责任感的树立。诚信属道德范畴,是一条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砝码,也是单位招工用人的重要条件。诚信能够有效地督促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继而帮助大学生立足于社会。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把职业的选择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振兴祖国、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利国利民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事业的最大价值,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共同使命。
五.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使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向高境界发展。集体主义能够培养青年学生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励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15.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认识 篇十五
一、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定位不准, 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 因此, 有的职校领导包括教师对科研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比较重视科研工作, 但是在“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中, 忽视了科研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上应用的地位和作用。部分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很重视, 但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定位不准, 常常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作为教师科研能力的衡量标准, 忽略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结合, 淡化了高职教师应注重技术应用开发的特点, 削弱了高职院校应有的科研活力。
(二) 科研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专门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机构是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但高职院校专职科研人员极少。有的院校还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 有的院校虽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 但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教师科研能力偏低。
教师学历层次低、科研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 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 因此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经验, 但如何搞科研无从下手, 不知如何选择课题, 如何搜集资料, 如何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 写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文和报告, 也不知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在适合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四) 经费不足, 奖励落实不到位。
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 科研经费渠道也不畅通, 大量资金又都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 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能获得科研经费支持。科研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奖励制度落实不到位, 缺乏必要的机制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直接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科研工作发展思路及方法
(一) 应用型研究为主。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 科研定位应以突出应用型研究为主。面向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第一线, 注重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在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 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体现高职科研应用研究为主的特点, 立足教学需要、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一个全方位、多模式、规模化的“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发展模式。
(二) 建立、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要强化科研机构的管理监督功能。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申报信息, 组织专家评审论证, 确定院级课题立项和上一级课题申请;对已完成或鉴定的成果必须及时进行成果转化、成果开发, 为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发挥成果应有的价值, 突出“产学研”结合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充分运用科研的政策导向作用来激励科研人员, 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搭建科研平台。
用战略眼光规划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 在作规划时, 既要考虑教学的急需, 更要考虑科研的必需, 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 添置实验设备、图书和完善校园网络 (如开通期刊网) 、建设实训基地时, 始终把教学的急需和科研的必需结合起来, 避免教学和科研在设备上的重复建设。
(四)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通过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 让教师了解科研的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 科研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等等, 在培训环节上, 要走出去、请进来, 既要发挥校内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 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宝立.构建教育科学繁荣的新平台[N].中国教育报, 2004, 3 (3)
16.对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认识 篇十六
1.树立“有效德育”观念
新时期要求教师树立“有效德育”的观念。有效德育即德育的有效性,它是确立德育核心地位的落脚点。德育有效性存在隐性和显性的特点,同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因此,德育工作中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稳扎稳打,注重实效,努力提高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活动的有效性;要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入微;要树立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德育意识,改进教师德育工作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真正促进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发展;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有力的激励机制,促进德育工作良性循环,提高德育实效性。
2.充实、更新德育内容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德育内容精华的基础上,要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创新德育内容,教育学生除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与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宜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等。几年来,我们在强化理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所采用的原则是“小处着眼、立足实际、贴近学生、精选方案、注重实效”。
3.积极构建德育网络
德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注重德育的开放性,注重由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向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转变,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调动家长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网络的德育大格局。
4.科学运用德育方法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都是由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笔者认为,教师要科学运用德育方法,必须深刻领会先贤孔子的这个教育思想。有了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师就会端正自己的德育观:既肯定德育的共性,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重视学生的德育认知,也重视学生的德育体验;德育有法而无定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如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就会去关注学生的感受,分析表面现象背后的问题本质,反思自己的德育效果,从而避免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简单主义等方法导致的德育失效问题。
5.营造和谐德育氛围
营造和谐德育氛围要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健康、互动、协调的良好社区教育环境。只有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才能不断优化德育环境,才能实现全员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积极构建“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和“平安校园”为目标,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开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节日活动,主动加强与社区单位的联系和互动,不断净化、美化、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同时在学校自主范围内,在机制上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机制。
6.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班级建设的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健全人格的导师,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桥梁。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教育艺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等影响着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班主任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德育有效性能否实现。笔者认为,提高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的途径是走德育队伍专业化道路。应该完善德育队伍培训体制,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多元评价和激励制度,加强德育工作研究,开展德育科研和校本培训,掌握德育教育规律和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学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在新时期提高中学德育的有效性,不但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还需要政府、社会、家长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来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集一切有利因素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托起民族的希望而不懈努力。[e]
17.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篇十七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赋予其使命的基本特征。由此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是推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是大力发展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主义。
经过几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结合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国重大会议的精神,我本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谈谈我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之前我们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复强调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但是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国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
其次我们要谈一谈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所谓中国式社会主义,就是马列主 1
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实际建立和发展的社会主义。
我国属于跳跃性发展,不但要完成公民在政治上的权力与义务相同的任务,还要完成较优的行政、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建树的工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和命题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又一次新的历史飞跃。
把社会和谐视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首先从本体论层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回顾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了只有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在科学的意义上把社会和谐同社会主义联系了起来,但都没有明确把社会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付出了惨重地代价,最后才明确把社会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同时,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注重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 源,通过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发展所总结出的一条道路,是 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魅力。
首先,社会主义代表了人们的愿望和理想。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一种行动和社会发展状态,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平等、发展和自由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具体到中国的实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它的最新诠释。
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曲折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同时吸取了许多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得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无数的实践检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历史巨变,被称之为“中国奇迹”,关键就在于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开幕当天,泰国媒体《亚洲日报》就发表社论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确实是一个世界奇迹,给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充分印证了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无不表明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断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能够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协调持续、民生优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生态文明、中国道路„„无不闪烁着继承与创新的时代光芒。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奇迹,在于追求社会主义美好事业的人们能够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本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具体化、生动化。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型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在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过程中形成的,她汲取了过去社会主义实践中适用的成份,摒弃了一切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这种社会主义还是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她汲取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在仍有用的文明成果,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属于现代化大生产所必然需要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等成果,摒弃资本主义的弊病。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综合了过去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又摒弃其缺陷和弊病的社会主义,她优于旧的、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也优于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她没有封闭的、凝固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改革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于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首先,他适合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其次,她适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主流民意,广大的人民群众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证明这点。
30年来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历史性变化,谱写了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壮丽诗史;今天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必将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创造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书写中华民族更加壮丽的篇章。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突出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共同理想的确立,需要价值主体即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只有在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明确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将有效地激发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贡献力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解决广大群众思想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人们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将社会利益的分化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必将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有利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出发,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效果。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关键,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是重点人群。应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做到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识】推荐阅读:
老年社会工作小组07-19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09-30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11-11
对社会现象的认识07-15
对社会的认识感想10-23
对信息社会的认识10-25
社区老年工作汇报10-31
老年大学工作计划10-08
社区老年体协工作总结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