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15篇)
1.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一
戏剧故事表演在小学牛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浦东新区 高南小学 顾晓萍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渐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使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趣,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在最近几年的小学英语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让我有机会去了解并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发现最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教学法便是戏剧故事表演。戏剧故事教学法定义:戏剧故事活动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把词、句情景化、戏剧化、卡通化、故事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量去创造“真实生活”的情境、并让学生藉由扮演戏剧故事中的假想人物角色,来进入浩瀚的故事世界当中,重点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的情况中,让他们在其中去检视与学习更多相关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戏剧故事教学法优势分析:它结合了故事教学和戏剧教育的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了空间,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创作戏剧故事时,教材不是惟一的剧本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剧本资源。它不仅本身是剧本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剧本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导作用。
一.戏剧故事教学法探究
1.挖深挖透教材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大多是在非目的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教材是信息输入的主渠道。教师在设计教案、创设语言情境时常受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呈现的顺序的影响。《牛津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故事、对话,信息量大,牵涉面广,非常适宜改编成戏剧故事剧本。因而教师在创编戏剧故事剧本前,首先一定要注意钻研教材,精心挑选或创编语言材料。其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出发,选择或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现有的语言水平、理解力的剧本作为教学资源。剧本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剧本的长短、情节的发展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安排。最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多,他们通过剧本学习的是语言,教师要尽量做到逻辑清晰、思路明了。
2.活用学习素材 戏剧故事剧本是否引人入胜直接决定了孩子探索新知的兴趣,所以活用学习素材尤为重要。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去加工,教师手上有多种教材,,把它们消化吸收,寻找以支持教材的资源,如:图片、影视资料、flash动画等,同样的话题和内容可以融会贯通,补充到戏剧故事教学中来,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3.课外合理选材 英语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联系紧密。新课标提倡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科融合渗透,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以及创设学生“习得”环境,使学生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强化各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拓展延伸戏剧故事剧本,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教材中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创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增删、整合、重组,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 戏剧故事情景创设:
1.精心设计台词,创设矛盾冲突。戏剧故事中要有矛盾冲突或出人意料的转折变化,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矛盾越尖锐,才越会有戏,戏剧故事之所以具有惊人的魅力就是这种随时发生的矛盾时时紧扣着学生的灵魂。剧本总是通过冲突的提出、展开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由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题。而台词便是体现冲突的基本手段。所以,在创设矛盾冲突时,需要精心锤炼台词,使每个人物的台词具有严格的独特性和充分的表现力。首先,台词必须具有动作性。它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其次,台词必须性格化。它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再次,台词要精练、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最后,台词要口语化,要浅显,通俗易懂,使台词富于生活气息,亲切自然。
2.运用人物对白 体会语言是表达人物情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语言行动是根据角色的心理活动而产生并受其支配的。黑格尔说:“行动起源于心灵”。而“言为心声”的道理是通俗易懂的。所谓“言为心声”,很显然是指人的语言是心理行动的直现外观,也就是心里想说的。所以语言是表现人物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台词的主要形式。戏剧故事的主体只能依靠他们的对白,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思想,学生才能体会戏剧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学生在老师提供的人物对白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以组长为导演在组内分配角色,模仿戏剧的念白方式,运用合适的音色、语调和变化的语言节奏去刻画剧中人物,再配以简单的动态表演,学生自然而然就体验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3.合理利用资源,搭设戏剧情境 生动形象化的课堂情境能促进师生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传递信息交流过程。在真实或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诱发学生充分训练,培养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首先,音乐创设戏剧情境。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当故事教学与戏剧结合在一起时,就直接与间接的和音乐发生了关系。在戏剧故事的教学中,课前、课中、教学过程的衔接过渡、尾声都需要音乐。音乐能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教师也可以通过歌曲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唱唱跳跳中轻轻松松学英语。其次,道具创设戏剧情境。道具作为表演中的辅助工具,如果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戏剧故事,还能让学生在表演中有一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尽快的进入角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桌椅创设戏剧情境。教室的巧妙布置,座位的合理编排等都能给学生以美感。教师应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桌椅创设情境。
4.设计教学主题,丰富戏剧内涵 在“二期课改”新的课程标准中,既向我们的教学提出了知识能力目标,又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任何剧本中的情景都是生活的缩影,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把构想好的情景融入一个教学主题,在不知不觉中让听者、看者自然领略其寓意,达到渗透情感目标的目的。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良好的品格,外化为文明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丰富戏剧故事活动教学的内涵。
三.戏剧技巧运用:
目前最常应用于教学的戏剧技巧,大概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老师入戏:教师扮演某一种情况中的角色,推动剧情发展,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②说故事:叙述某件事情的原因,发展与结果。③戏剧游戏:进行具有戏剧元素的游戏。④静像:以照相或影格的方式呈现一个情况。⑤角色扮演:模拟一个情境或扮演一个角色,即时发挥来解决问题。英语戏剧故事活动是一个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通过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获得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合理的、具有科学性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动态式的戏剧故事教学情景,运用合理的戏剧技巧,引导学生开展大量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利用戏剧游戏,创设协作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活动的动力”,一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没有兴趣,学习会成为枯燥乏味的负担,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也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或自言自语。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说,课堂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根据学生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的特点,课堂中应该创设新颖多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戏剧游戏,激励学生协作参与情境。生动、形象的戏剧游戏是学生孕育合作学习的土壤。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需要利用一些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戏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激发合作的兴趣。
2.合理扮演角色,激发内在动机,调动学生相互启发 当学生在模拟一个情境或扮演一个角色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群组中。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表演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表演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3.采用竞争机制,提供实践机会,巩固合作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使人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反映,求胜动机强烈,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恰当的利用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这样的竞争中,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使每一位组员都有事可做。以小组为胜利者,使组内每一位学生都易于成功,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信心大增,小组成员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同时,它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友好和合作的气氛,为学生者提供大量英语的实践机会,巩固合作效果,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4.完善的全程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可以让我们从多个侧面看到学生的发展,终结性评价则更能反映出一位学生的英语的综合技能。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种评价方式的有效整合 一个学期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每一位同学总是盼着拿到自己的成绩单,因为学业成绩单是对学生整个学期各方面表现行为的一个综合性评定。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中每个学生都有多个评价记录,为了使学生更清楚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和缺陷,我结合了两种评价,以星级+评语的形式为每一位学生打造富有个性的成绩单。
将戏剧应用于故事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式、方法,研究者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创新了戏剧故事活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法,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研究者认为,要使戏剧故事教学法成为一种成熟的方法,需要继续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以《新课标》指导,不断反思现行教学中与之不相适应的观念和做法,借鉴相关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不断吸取和继承精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开展研究、真正让戏剧教学落实在课堂中,为学生未来学习英语树立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2.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二
一、英语故事教学的界定
英语故事教学, 指的是采用故事或者通过故事进行的英语教学。
它以故事的眼光看教学,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讲故事来实施教学,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同时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是一种具体操作的方法。同时, 通过讲故事激活课堂, 并由故事本身渗透出教育价值, 以及教师在讲故事过程中渗透出的内在世界,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常见的故事教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故事作为学习内容, 或学习内容的载体, 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都围绕故事来展开。另一种是把故事放在学习内容的后面, 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 或者叫作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 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本文侧重于探讨将故事作为一种学习内容的载体而进行的英语教学, 故事的完成过程便是知识的获得过程。
二、贴近教材, 英语故事为课堂教学服务
1.吸引儿童的故事教学
故事是来自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故事, 是学生具有角色参与并投入感情的故事, 是既已发生的或者是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故事。
英语课上为学生呈现的故事, 目的明确, 它需带有特定的被赋予教学意义的目标, 并不是所有发生在学习者生活中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知识与技能的载体, 它必须具有一定教学意义, 与英语教学相关联。 故事所发生的情节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序列, 并且上一个故事情节与下一个故事情节也应该是有效意义下的连接。换言之, 以故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是情节的顺畅发生与自然发展。故事还应具有真实性, 即故事是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 或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联系, 而这也是故事的重中之重。 用来促使学生学习的故事要具备这三个特征, 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学习的强烈愿望, 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 才能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 案例1] 在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A purse的单词教学中, 由于是生活用品类单词, 教师便利用学生熟知且喜爱的卡通形象米奇老鼠, 改编了一个“米奇的一天”的故事, 利用故事完成了教学。 天气晴朗的一天, 米奇外出游玩, 太阳晒得米奇满头大汗, 拿出扇子 (fan) 和水壶 (water bottle) 降降暑。 下午, 天气突然变脸, 下起了雷阵雨, 赶紧取出雨伞 (umbrella) 跑去书店躲雨。 在书店挑选了一本喜爱的故事书 (storybook) , 回家阅读。
这段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教材中已经成型的单词和句型, 利用真实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进行串联, 借由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在课堂教学中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呈现。教学过程中穿插猜测、表演、游戏等环节, 让故事更为真实有趣, 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
2.融入课堂的故事教学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故事众多, 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素材, 它们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与已有故事材料一致, 且和施教的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相符时, 这些故事可以直接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案例2] 一堂关于颜色教学的英语课, 教师根据需要教授的色彩类单词, 选择了两本现成的英语绘本故事———Green Monster和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这两个故事分别描述了绿怪物不同颜色的五官和不同颜色的小动物, 故事内容生动有趣, 也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故事本身的互动性, 配合生动的道具, 师生合作赶走可怕的绿怪物。教师模仿Green Monster提问学生: “Whatcolour is/are my nose/mouth/eyes ...?”在学生正确回答出颜色单词后, 再和学生一起大喊:“Go away blue nose/red mouth...”第二个故事则是以猜袋中玩偶的方式, 呈现了不同颜色的动物, 进而和学生们一起阅读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这节课利用课外现有的英语故事开展故事教学, 在游戏一样的交流运用中学会了所要掌握的颜色单词。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自己的语气和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更多的让学生参与, 配合师生合作读故事、 生生合作讲故事等, 巩固之前所学。
然而,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遇到的更多情况是, 现有的故事并不一定能达到课程内的所有教学目标, 或者较多地超出了本年段学生的英语水平, 不适合将其完整照搬进课堂教学。 这时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合理整合课内外资源, 进行故事改编或者创编, 使故事教学更符合当下师生的共同需要。
[案例3]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In a toy shop第二课时动物类单词的教学, 结合D部分的句型和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see? 的形式, 我们进行了故事改编, 对教材内容实践了故事教学。家养动物cat和dog去丛林战探险, 见识各种野生动物, 利用富有童趣的交流句型“—Rabbit, rabbit, what’s that? —Bear, bear, it’s a bear. —How lovely! ”串联借由引出动物类单词。并请同学扮演各种动物, 合作讲故事, 边说边演边学。
教师通过这样的改编创造, 合理地利用了课内外教学资源, 让学生喜爱的易读易懂的英语故事和日常教学结合, 这样的故事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服务, 实用有效。
三、亲近课堂, 英语故事呈现高效英语课堂
1.教师精心准备, 上课时全情投入
想要故事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离不开教师在授课前的精心准备。
首先, 教师要在备课时做足准备, 了解学生、研读教材, 对教材或教学内容深度解读, 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掌握得当。 在此基础上, 进行现有故事的筛选, 或故事改编、创作, 让故事为教学服务。一个主题故事贯穿始终, 把英语词句巧妙地“镶”在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和故事悬念当中, 并配合特殊的语调和音乐。 句子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浅入深, 单词和句子重复出现。
其次, 当教师挑选、编写出与儿童心理能够产生共鸣的故事之后, 为了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还要选择合理得当的教学方式, 制作激发学习兴趣, 体现教学直观性、互动性的教学道具。 比如生动的课件, 富有感染力的音效, 拥有不同颜色的可拆卸五官的绿怪物, 不同颜色动物的毛绒玩具, 不同动物的头饰, 等等。
最后, 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多种感官刺激, 夸张的语言、动作, 激励性的语言, 以及邀请学生参与等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那节颜色教学课上, 同学们说着“Go away blue nose! ”, 教师即邀请学生亲自动手摘去绿怪物的蓝鼻子, 教师还形象地替绿怪物发出痛苦的悲鸣。而牛津小学英语4A第二单元的动物单词教学, 也请学生和学生之间用问答表演的方式, 让全体学生参与, 并在结局处设置遇见老虎、狮子的意外结局, 让学生产生夸张演出的欲望, 学习积极性高。
2.学生积极融入, 学习时全神贯注
有了教师的精心准备,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争相打败绿怪物, 想着为米奇提供合适的生活用品, 一定要举对颜色单词卡, 争取表演小动物的机会……
学生并非头脑一片空白的来到课堂, 他们也许在课前已经了解了大部分教学内容, 也许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 也许对所学还存在疑惑不解…… 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巧妙整合,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语言,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那节台湾学者的颜色教学, 对于所教授的大部分单词多数孩子已经学过, 但精彩的故事、有趣的活动依然吸引着每个孩子的目光, 老师的每个提问都是诱发出积极思考的活化, 如果谁的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 他们也许就会错过这样一个参与的机会、一次愉悦的学习体验。 因此没有一个不专心听讲、积极参与的。
在故事中, 他们全神贯注地学习, 语言水平得到提升, 自我意识得以分享, 并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既符合儿童好动爱表现、自我发展需要的心理, 也符合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的要求。
3. 课堂活泼生动, 教学中全员参与
使用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 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不是单纯的阅读课。而是师生、生生的频繁互动, 学生自主合作, 全员参与的英语课堂。
教师在利用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进行教学时, 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的学生来说, 直接朗读有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先以标准自然的语音语调、配合课件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故事的朗读。 Ss: Goldfish, goldfish, what do you see? T: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为了保证课上学生的参与, 也是对单词学习的巩固, 教师在读故事的时候, 让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 举起相应的颜色动物单词卡片。师生合作对故事进行了整体感知, 之后采取多人问一人扮演回答的方式, 复现了故事。 提问的同学, 想知道回答者会如何表演, 回答者想好好展示自己的实力, 每个孩子, 包括教师本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活动形式多样, 过程中教师始终予以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走近学生, 故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资源整合, 发展学生多层次英语水平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毋庸置疑。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在成长背景、学习能力、心理发展水平、认知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接受度和接触广度都存在着区别。
教材所采用的故事, 或作为呈现一个单元的语言教学内容的载体, 或作为复习和补充单元语言教学内容的形式, 其信息量、趣味性、真实性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班级孩子的英语发展水平, 合理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 对其进行适当修改, 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使其适合当时所教班级孩子的英语水平。在这样一个语言知识丰富、有大量语言输入、 安排整合科学合理的英语课堂, 不同学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 得到发展。
2.听说唱演, 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故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机会, 创设了最佳的语言学习氛围。
如在上文提到的故事教学案例里, 反复视听故事、教师声情并茂讲故事等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这些可理解性的输入被学生吸收内化之后, 以讲故事、表演故事或改编创作故事的方式再输出。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听、说、读、演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
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特点, 这两点也就决定了语言学习不应是一个对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学习, 不应是靠单纯的讲解和记忆进行的学习。若过分倾向语言知识的学习, 而不在教学中设置类似真实的语用环境, 那么语言知识就会成为孤立的存在, 缺乏语境和意义的理解, 很快会被遗忘。 利用故事教学, 并配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在实践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3.深度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关系, 强调学生之间的积极的互动关系与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由此体现对课堂交流互动的促进作用。
[案例4]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的故事, 最后设计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完成故事的延续, 用自己会说的动物来填充对话:________, ________,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________ looking at me.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了自主合作能力。 在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上,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得以广泛开展。教师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协助学生完成对故事的初步感知, 进一步“放手”, 让学生开展故事对话、 情节的模仿, 并展示合作成果。但绝不仅仅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更深层次的合作体现在学生对故事的改编和拓展。
3.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 故事教学法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不断壮大和与社会逐步的接轨中,英语已经在我国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仅是针对于初高中的学生,甚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也已经开始了英语入门的学习。然而,由于小朋友年纪小,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不能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如何让学生做到对英语感兴趣和把英语入门这一步掌握好是十分关键的。儿童具有探索的精神,他们喜欢五彩斑斓的事物,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同时他们又缺乏注意力的持久性,以及对自我行为的规范能力。因此也就决定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必须具有浓郁的趣味性。
所谓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二、故事教学的作用
1、故事教学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语故事教学法正体现了这一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最后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2、故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故事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根据故事教学的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声音、图片、动作的媒介下,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其全面感知,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三、故事教学法的方式
在运用英语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不同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下面,由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式。
1、图片式
教师拿出本堂课所需要掌握的几个单词的卡片,逐一向学生展示,随后要求学生可根据每张卡片上的内容进行一个小故事的编写,以便更容易的记下本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
2、逐步展开式
故事的教学可以成为教学的线索,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逐步展开,教学内容教完了,故事也讲完了。例如在教授颜色时教师取出和颜色相当的不同水果或者其他道具,从而引出课堂上所要掌握的颜色等词汇。
3、游戏式
在游戏中运用故事的技巧,可以使得游戏更具有意义和趣味性。例如,本堂课要讲述一个英文小故事,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四、 故事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
故事教学也需要与各种各样不同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才能更持久地吸引学生。这些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血。如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预测故事要点的活动有:看配图或标题来猜测故事内容;让学生听故事,将一组打乱次序的连环画重新排列:给学生10个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关键词或词语,请学生猜测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由教师讲述故事等。要求学生用某种动作或行为来表示理解并参与的活动有:学生边听故事边做手势表演:根据故事内容画图或着色;将图片事先分到学生手中,请学生听到故事中出现相应的场景时出示图片等。复述故事的活动有:在事先准备好的故事文本中设置与所讲故事内容不一致的细节。要求学生指出并改正:展示有关故事的一组图片,要求学生看图回忆故事的内容,然后取走其中一张图片。请学生讲出该图所画的内容。随着图片一一被取走。要求学生复述出整个故事;还有抛纸球。让学生接力复述故事等。
五、 故事教学法的思考与启示
小小的故事可以包含多种变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故事可以拓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学中的低投入、高产出,是轻负高效的集中体现。当然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故事是关键。需要从学生的能力出发,从课本内容的重难点出发。同时也要考虑到故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和词汇。总之,故事是为我们的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篇教学服务的 综上,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进故事教学法。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适合学生的各种活动。此外,在故事教学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要注意故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选择那些逻辑清晰、内容有趣的故事。其次,教师要注意讲故事前的一些必要准备,如必要的图片、道具和音乐,甚至课桌椅的摆放也要注意,最好呈U形。让学生围坐成一两圈或干脆围绕教师席地而坐。讲故事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节奏、适当的停顿、语气的变化以及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的运用等。
参考文献:
[1]柳斌主编.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中国物资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
[2]万辉 .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表演教学法的探索.
[3]徐翠玲 .步入童话的世界 感受童话的魔力. 2004年11月.
[4]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4.浅谈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楚雄市东城小学 夏绍芬
内容摘要:游戏具有极大的乐趣和竞争意识,在课堂上,充分合理,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度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游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引发对语言学习的直接反馈,在玩中学,在玩中用,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运用知识,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英语游戏 玩中学 玩中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亲身体会出,若能将游戏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是各种智慧的结晶,它的活力在于它具有极大的乐趣和竞争意识。课堂上它同样具有极大的乐趣和竞争意识,课堂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种活力实施教学,不但能消除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发对语言学习的直接反馈,在玩中学,在玩中用,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运用知识,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课前热身中,巧妙引入游戏,唤起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的那样: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他们就会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如果,课前选择一些与本堂课内容有联系的英语游戏开展热身活动,既振奋学生的精神,又让学生消除了课前的紧张感。如我在上PEP教材五年级上Unit 4时,我引入了Who’s missing?游戏。课前悄悄的让几个学生藏在教室门外,开门后,问学生Who’s missing?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眼睛四处搜寻,趁着这个劲,我让他们边拍手边喊Who’s missing?Come,Come quickly,这时藏在门外的学生则逐一拍着手走进教室门说××× is missing,I’m come in,最后一位学生我会让他故意多磨蹭一下,等学生喊两遍,再走进来,以此来引起学生急切的求知欲,从心理上,思想上作好学习英语的准备。
二、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导入新课时,如老师只直观呈现所学的语言项目,相当部分的学生很难快速集中注意力。这时我们会想各种办法,如创设情境,运用Chant,CAI课件、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游戏等导入新课。而我对游戏导入却很有体会。如在教学PEP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3时,事先准备好一个大转盘,涂好当课要教学的颜色,并说明要求,谁最快学会这几个单词谁就可来做转盘游戏,当小老师。指名让几个学生来转动转盘,顺便说出转到的颜色,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转盘上,并急切的想要学会各种颜色用英语怎么说。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训练,能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即使由于强制而纪律好的话,学生学起来也很疲惫,没劲。如
更何况是孩子,一般而言,游戏应在开课前,学生未进入状态和在学生比较疲劳乏味时进行,或是在调动课堂气氛时进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或轻移注意力。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不宜在刚开课时活动,这样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新课的讲授。而在时间的控制上应在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太短,学生的兴趣还未提起,而时间太长,课堂纪律失去控制,造成混乱,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至于游戏的次数,不一定每堂课都要做,一堂课1-2个游戏足够了。
3、游戏要多样性并且具有发展性
在教学中,可采用的游戏种类很多。有猜谜、词语替换、摘苹果、找朋友、转盘、绕口令、传口令、听听画画和拼图等,教师可灵活选用。但切忌重复使用某几种游戏形式,让学生厌倦。而在安排游戏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这对他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5.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五
英语组 赵靓
浅谈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大雁一中 英语组 赵靓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即要“授之以渔”。
一、运用学习策略的必要性
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就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教学,只注重对知识的讲解,所以改变这种现状成为了当前英语课改的重点。而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班策略,不仅可以改进英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
了解学习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了解,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渗透学习策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选择策略必须遵循实用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具体性与一般性相结合、有效性与可教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加强反思和监控;第三,注重交流与相互学习;第四,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同时在教学中要渗透和示范学习策略。
三、英语学科中常用的学习策略
(一) 基础知识的学习策略
1、语音学习策略。国际音标非常抽象,记忆有难度,若按歌诀形式记忆就容易多了:“国际音标48,元音单双20整,辅音清浊28;单元音分前中后,双元音集中又合口;辅音六爆破十摩擦,还有一舌二半三鼻音。”
2、词汇记忆策略。A.“五到”记忆策略,即心到、眼到、耳到、中到、手到。B.重复记忆策略。C.读音记忆策略。根据单词的读音和字母组合发音来记忆单词,既快,效果又好。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方法。D.“字形”记忆策略。英语与汉字一样也有许多“集形字”,如bed:“bed”很像一架床,这样就把字形、字音、字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易忘记。再如news:来自于东西南北的信息就是“新闻”(news: n---north; e---east; w---west; s---south)。E. 情景记忆策略。如information(在格子里的东西就是信息)。F. 图表记忆策略。运用图表的方式来记忆词汇,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直观、简明的印象,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二) 语法记忆策略
1. 歌诀记忆策略即将所记的内容编成概括性强、琅琅上口的歌诀。如1)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省“to”的动词可编成歌诀:省“to”动词很重要,“注意”、“观察”不可少;“三看”、“二听”、“一感觉”,还有“三让”要记牢(注意--notice;观察--observe;三“看”--see, watch, look at)。2)学a和an:a 和an很想像,两者用法不一样;辅音单数a提前,元音单数an优先;代在名词来相伴,a 和an看不见。3)序数词:一、二、三特殊记,遇九时去掉e;五和十二记仔细,f来把ve替;ty换成tie,后面再加th;几十几变个位就可以。
2. 联想记忆法,即根据内容编出“生动鲜明,新颖独特,离奇可笑,违背逻辑”的话语。如:1)hang。由于意思的不同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有两种形式:“悬挂”hung hung;“绞刑”hanged hanged,可以编成“悬挂”无规则,“绞刑”有规则这样的顺口溜。2)lie。“撒谎”,人人一生中都要撒谎,普遍规律:lied/lied;“躺”,不同人躺的姿势不同,极不“规则”:lay/lain。3)主谓一致的就近原则:not only…but also…,there be,or/either…or…,nor/neither…nor…连接并列主语时可以编成“不仅有or,而且有nor”。4)主谓一致“就远原则”:except/but/besides/together with/along with;as well as/including;like/such as连接主语时可以编成“除了with,另外包括like”。
(三) 听力策略
1、放松情绪,集中精力。
2、组合响亮词策略。在听的时候并非每个词都需听得很清晰,尽量“捕捉”读得最响亮的词,然后组合这些词再加以推测,便可基本了解录音的大概内容。
3、全听、选听、精听策略。
4、语篇理解的“五步”、“五边”及五个“W”策略。
1)“五步”策略:第一步:听前快速浏览各小题选项,推测各小题需要选听的信息;第二步:组合各小题信息,猜测题文大概意思;第三步:预测各小题可选答案;第四步:仔细听,修正预测;第五步:回忆所听内容,做出最后选择。
2)“五边”策略:边听、边理解、边记录、边推测、边抉择。
3)“五个W”:在听短文时,必须注意短文中有关 who(物),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why(原因)的信息。
(四) 口语训练策略
1、大胆开口,克服害羞心理。
2、多说多练。
3、开设口语角和口语课。
4、“cluster”策略。
(五) 阅读策略
1、扫描式粗略阅读。
2、跳读:寻找特定的数字、符号、日期、事由和特定的个人信息。
3、精读: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反复阅读,仔细推敲。
(六) 写作策略
1、利用课文进行写作训练策略。
2、书面表达写作策略:判断体裁,注意格式;整理要点,拟成提纲;准确灵活,逐点译出;围绕动词,扩点成句;遵循逻辑,连句成篇。
6.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六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使孩子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通过接近生活化的表演会更快、更容易。因为学生们比较喜欢在生活中接受新的语言知识,而对于正规习得语言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教育只有融入到生活中,才能有生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堂表演这一种形式,它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英语教材的内容都来自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现生活化的教学,用课堂表演来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这样才能赋予教材生命和活力,引导学生真正运用语言。
我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设计课堂表演:
一、粘贴单词卡片表演
小学阶段的.词汇大多是孩子们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学完“school”一课,我们就制成了写有单词的漂亮卡片,贴在教室相应的位置上。如我在黑板上贴上了“blackboard”,通过这一引导学生马上就能自己动手把其他词汇如wall、desk、chair、window、door等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这样,在学习了Home这一课之后,学生就得到了启发,纷纷倡议要将新学词汇及之前所学词汇进行汇总,回家为它们找到合适的位置,如sofa、telephone、lamp、TV、curtains、cupboard……还有的学生在我们学习了Flat一课之后,主动将bedroom、studyroom、bathroom、kitchen、diningroom等制成了精美的卡片贴在了自己家各个房间里。
我为学生的学习热情所感动,并为“课堂表演”这一环节创下的成果而感到欣慰。我鼓励学生都这样做,这样英语就真正走出了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真正发挥了语言的实效性。
二、英语小短剧表演
我们都知道英语是一种交际语言,单纯靠“背诵”,那只能是“僵化”的句子,但是如果能够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说”出来,那英语才是真正“活”的语言。所以在每学完一课之后,我都会安排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短剧比赛。我们英语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小短剧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为教材赋予生命与活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表演方法。
通过我的课堂实践,我发现孩子们虽然英语词汇掌握得不是很多,但他们都能很好地借助眼神、道具和身体动作来辅助完成表演。
如我们在学完“Candy’smorning”这一课后,小组同学要合作把早晨起床之后的一系列活动用英语表演出来。
主要功能句为:Hegetsupat7∶00.Hewasheshisfaceat7∶10.Hebrusheshisteethat7∶10.Hehasbreakfastat7∶30.Hegoestoschoolat7∶45.Whendoyougohome?Igohomeat11∶50.同学们都能用小组里面的真实人物进行表演,有的小组为了达到表演的真实性,还特意从家中带来了闹钟、牙刷、口杯、面包等道具,随着闹钟的响起,同学们也开始了精彩的表演。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连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同学也兴高采烈地参与到表演中来。虽然个别同学台词并不多,但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使用的是新学的语言知识,也能体会到自己已有的语言能力。在演出之后我看到他们都体会到了合作之后的成就感。
三、调查表演
英语课堂表演并不仅仅是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学生个人也可以独立完成。调查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新句型把自己所要调查的事项完成好,在课堂上展示结果给大家看。
如我在教学“Whatdoyoulikedoing?”一课时,因为其中包含了第三人称单数的语言材料:Does――likecookingthemeal?Yes,shedoes./No,shedoesn’t.Shelikeswashingtheclothes.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区分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形式,我给他们设计了一个表演任务:调查自己好朋友的爱好,并填写下面的表格,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调查结果。
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都投入到了热烈的调查当中,最后在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的时候,也争先恐后想展示自己的成果,都能运用正确的句型来交流:DoesPeterlikemakingthebeds?No,hedoesn’t.Helikessettingthetable.在这样的表演活动当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熟练地掌握了语言项目。
7.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七
一、合理创编,巧妙运用
1. 立足教材,合理创编
我们所用的是源于教材的基本教学内容而创编的具有童趣的小故事。一年级的小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每节课的基本知识要点已经很不容易,因此教师编写或选取的小故事除了要融合这些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之外,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完几个小动物名称的名词以及它们的叫声的拟声词之后,有教师编写出名为“Night”的小故事:“Night,night.A quiet night.Hear,hear.What do you hear?Baa,baa.I hear a sheep.Father's sheep.Cluck,cluck.I hear a hen.Mother's hen.Bow,bow.I hear a dog.Brother's dog...”这个故事没有太多的句子,而是将学过的句子“What do you hear?”和几种动物的声音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寂静夜晚的故事。学生在不断吟诵中记住了动物名词和相关的声音词语,还在补充词汇的学习中,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故事的学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 基于学生,有效整合
我们发现通过每周一次的小故事阅读和学习之后,学生对于当周的主要学习内容的复习更为有效了,在他们声情并茂地诵读和表演小故事的时候,就同步记住了其中的三五个单词,也知道了主要句型该怎么来使用。教师进行小故事的教学应该做到无痕化,渗透在日常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除了让学生在周末阅读或背诵小故事之外,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前的两分钟预备时间适时地检查学生对学过的小故事的熟记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以便开展课后辅导。另外,在小故事的教学中,教师有的时候可以采用教一半学一半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对后续内容展开想象,自由创编,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立足语言能力,推进故事教学
1. 感知语言,演绎故事
小故事的学习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知语言,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牢记甚至掌握一些枯燥的语法知识,不仅很困难,而且可能收效甚微,运用小故事这个载体能让学生在多摄取语言信息的同时有效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地掌握知识难点。如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like doing...”这一句型,原本学生的认知就是在like后接复数名词,现在增加了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于是我们编写了小故事“Things I Like Doing”,创设了小动物在森林里开party的情境,通过故事演绎,让学生交流各自喜欢的活动项目,使原本较为枯燥的句型学习增加了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对主要句型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用目标句型进行交流。
2. 运用故事,提升能力
小故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语言的正确使用,而且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学生学会了讲故事和表演故事,在展示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通过运用故事,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熟悉词汇、句型,加深对故事文本的印象,将原本书面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8.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八
故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的多方面的训练,增加语言输出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故事教学有着众多的优点,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故事教学?
一、选择恰当的故事
1.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
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应选择结构简单、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难度也应该是从低段到高段成梯度上升的。对于中低年级,宜选择重复率高且朗朗上口、文本少且结合图片的简单故事。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故事的难度,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中高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稍微具有难度、侧重于文本同时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故事。另外,宜选择比学生语言能力稍高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不至于失去兴趣,同时又不会产生挫败感。
2.故事是否能突出重难点
故事教学可以使复杂的语言简单化。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语言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在选择故事的时候应该选择内容适中、知识点集中、能突出重难点的语言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集中的知识点学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故事教学是一种手段,因此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教学,如单词教学、对话教学等。在组织新的故事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情节和语言内容,将重点内容通过故事情节不断地反复再现,从而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二、掌握故事教学的技巧
讲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故事的演讲者通过声音与动作将故事传递给听者。讲故事的经验是通过讲者与听者在彼此思想与情绪的互动之下共同构筑的。怎么将故事表达得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易于理解呢?这就需要故事的演讲者——教师掌握一定的故事演讲技巧。如果教师的故事教学技巧用得好,必定事半功倍。以下是一些讲故事的技巧:
1.恰当运用不同语调、语气及肢体语言
在故事教学中,尤其是中低年级的故事,句子的复现率高,如果用同一方式去讲述的话,课堂就显得枯燥无趣。那么,怎样在多次重复下保证教学的质量,又能避免课堂的无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故事时,要运用不同的声调和语气。同一句型在不同的情境中要运用不同的语调,或者是不同的角色演绎同一句型时也尽量运用不同的语调。在新授单词的时候,跟读单词,教师可以用变化多端的声效来激发学生“开口”,通过学生对声音的模仿,常可为教室制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热烈气氛。这样通过无数次的不同的“重复”,以达到学生流利地输出语言的目的。不同的语调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趣味性,避免枯燥无味。除了语调外,表情和肢体动作间的相互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应该尽量用不同的语调,再配以生动活泼的手势和肢体动作来表达。
2.合理利用故事插图
在小学英语故事课堂中,故事往往都是有插图的,而且这些插图都是具有一定讲述性的。因此当讲故事时,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故事中的插图,引导他们去欣赏图片中的含义,透过观察故事中的插图,学生可以感受图画中的意境与美感,这对于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均有帮助。插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去表演这个故事,既提供了一些表演的模仿素材,同时也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发挥。
三、探索故事教学的实施途径
1.利用简笔画来呈现故事
黑板是教师教学的最好、最方便的一个工具。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是故事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手段,用简笔画呈现故事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简捷”。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点、线、画来勾勒故事中的人物及事物。同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增添内容或者是擦去内容,简洁明了。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来参与,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歌曲呈现故事
歌曲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能营造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节奏的敏感度,增强对字词的理解,扩大词汇量,也能培养他们的听力,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和言语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如Mary has a little lamb这首歌就讲了玛丽有一只小白羊,而且跟她去了学校的这个简单的故事。学生喜欢歌曲鲜明的节奏的同时,也对有趣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通过歌曲去呈现故事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歌曲呈现故事多用于低年级,简单、有趣又有内容。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素材重编故事。
9.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九
和平县阳明镇新社学校 朱莉丹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借鉴国外自然拼读法的教学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与拼写之间的对应关系,把英语单词的读音与拼写统一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率。
关键词:Phonics 小学英语单词 拼写字母 拼读 小学英语课堂有说有唱,又玩又演,教学手段也绝对是所有小学课程当中最多样的,小学生初学英语时,常常觉得新奇好玩,学习热情极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开始感到英语难学,“哑巴英语”和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我们的“投入”和“产出”开始失衡,甚至越到高段越是严重。学生的兴趣、老师的热情也因此逐渐被消磨殆尽。这些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呢?是从学生们不会读单词开始的,而这一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在对单词热情洋溢的呼喊声中,要发现哪个学生其实不会读,是不太容易的;且课后监督对于我们拥有众多班级数的小学英语教师来说,特别不容易。日积月累,不会认词、读词成为他们学习英语首当其冲的障碍。如何帮助小学生做到“开口能说,见词能读,动笔会写” 呢?我觉得 “phonics式”英语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智慧,效果较好的读音和词汇的教学方法。
何为phonics式英语教学法,直接地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按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读、拼写单词。在对学生进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语音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单词“音、形、义”分家,还有现在还较严重的“课上说得起劲,课下忘得干净”等现象的出现。
一、Phonics字母拼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说说唱唱,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在单
一、枯燥的单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等心理特点用说说唱唱小诗、儿歌、玩玩游戏、跳跳活动等让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
1.儿歌、小诗激趣
儿歌简单、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运用在Phonics教学中,使原本枯燥的字母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如教Aa
Bb 字母的读音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儿歌: Let’s chant: a
a
a
Aa is for apple [æ]
[æ]
[æ] a
a
a
Aa is for ant [æ]
[æ]
[æ] b
b
b
Bb is for bag [b]
[b]
[b] b
b
b
Bb is for bird [b]
[b]
[b] 教Ff、Gg 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小诗: Point and say: Funny Fish, Funny Fish What do you say? I say Ff
[f] [f] [f] Funny Fish, Funny Fish Chant and say:
Green
green
grass Green
green
grass Gg says [g] [g] Green
green
grass 2.游戏、活动激趣
教学游戏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形式,它能把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字母、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起点,在运用Phonics 教学字母、单词时增加游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教完一节单词课时玩What is missing?
游戏,把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面,把单词卡一个一个拿下来,学生快速说出被拿下的单词,并拼出该单词,让可以不断增加新单词,以小组竞赛形式看哪个小组说对的同学多,点燃学习热情,满怀希望下节课快来。又如:“跳跳棋游戏”学生每跳一次说一个单词,说对前进一步,说错后退二步。这种活动可以延续到课外,学生自己玩游戏时也可以。这样不知不觉就记住单词了。
(二)认真模仿,培养习惯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即命运,任何成功都是从养成好习惯开始的。好习惯是助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教师既要教知识又要不忘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教学初就要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教学生运用Phonics的读音规则进行拼读单词,养成良好记忆单词习惯。为下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如教字母a [æ]时,教完发音后在字母后面加上不同的辅音字母让学生模仿读或让学生自己加字母练习读音如:at, ab ag, am, an, ad, af, ak ,ap, as 然后在前面加不同的辅音字母组成单词如:bag ,dad ,hat, cap, has ,hand, fan等。又如:教单词father , mother , brother 时,学生读错不要马上批评,教师可以让学生分音节读fa-ther , mo-ther,br-o-ther让学生感知拼法,学会归纳然后进行训练,不要一见到新单词就紧张,或在单词旁注音等。
(三)善于总结,培养方法
教学上有一句话叫“教无定法”。学习上也应该是“学无定法”,各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法。但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还是存在普遍性的。学习方法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它的形成需要过程,不可能一点就通,这就需要教师教学的同时,兼顾并指导学生的“学”,让学生在不断的英语学习中慢慢地掌握Phonics,形成记忆英语单词方法。教学Phonics单词发音规律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先教会学生字母读音,然后教会划分音节拼读单词,由简单的单音节过渡到多音节再拓展到试读未学过的新单词。在每一节新授课,都应该让学生尝试找出该字母在其它单词中发同一个音的单词,及时总结。如教 S字母发音时,让学生找出发音规律相同的单词有 strawberry, see , seven , six, student , some等。
又如教五年级下册Unit5 pronunciation
a [ɑ:]发音时,老师先让学生读 class, glass
总结a [ɑ:]的发音,然后试读 pass, park, star, car, hard这些单词再读句子It’s hard to park a car on a star.A glass of ants are inside my pants.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总结发音规则。又如:我上phonics展示课中教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 ?解A Let’s lean
运用phonics 教学词组water the flowers ,sweep the floor,cook the meals,clean the bedroom,empty the trash 我是这样教的,通过 watch , sister ——引出 water flowers通过sweet,door ——引出sweep the floor
通过good , book ,look,foot ——引出cook通过tea , seat, peach
——引出clean
通过tasty, salty, fish——引出empty the trash。
通过用学过的单词引出新单词,学生不但容易认读,更容易记住单词发音。以后遇到新单词就会想起此方法去学习。
(四)创新自编,培养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可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思辩性、科学性,使认识从已知到未知,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刻,从低级到高级,充分体现思维的力量,从而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提高教育的效益。在Phonics教学中,我们不但注重教会学生拼读单词,更注重发展学生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奠定基础。如:我在六年级Phonics 教学展示课中,教学生总结 a
e
i
o
u五个元音字母发开音节时,让学生说出a_e 发[ei]的单词,学生在想单词时要开动脑筋,说出的单词有: cage , page , cake,take , game , name,plane , make , lake
table, plate , skate , wake,snake , race , ate
等,并运用 rhyme 的形式巩固读音,如: Take your cake and eat it.Everybody do the same.Take your cake and eat it.T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当学生朗朗上口后,让学生自创 chant rhyme or passage 下面是其中两个学生编的chant: ①My name is Kate.I like eating cakes.I eat sweet cake near the lake.I want to eat grapes, too.Let’s eat the grapes together.②The cake goes up my face.I make it to the plate.But the cake goes up my nose.It’s a very good cake.让学生编完后与同学一起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让学生创编句子、小诗、短文等,使学生大脑开发,创新思维。
二、Phonics拼读单词游戏
英语是拼音文字,根据英语这一特点,使语音与单词中的字母有机的结合,以增强单词的记忆。我们可以利用英语国际音标来识记单词。国际音标是标识标记英语语音的符号系统。如果熟悉并掌握国际音标及规则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就可以根据音标来直接拼写英语单词,如果能为学生创设各种游戏方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认读游戏,激发兴趣
学习44个音素后,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教学中,我常用“比一比,谁的二十个字母的发音发得最佳”的竞赛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的好习惯。巩固音素的认读游戏很多,如“快速认读音素卡片记时赛”,出示三四张一组的音素组合卡片,迅速拿掉,让学生按顺序说出“你看到了什么?”;出一组卡片,让学生读过后,从中任意抽掉一张,然后打乱其余几张再出现,问“哪一张不见了?”,还有各种猜音标的游戏。学生十分喜欢做这类游戏,而教师又利用学生的兴趣,在玩玩赛赛中巩固了所教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二)辨音游戏,培养语感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听力反应是相当重要的。听辨音游戏可分两类:一类是书面练习,如Listen and circle(圈出你所听到的音标),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connect等;另一类可以利用音素卡片来举一反三地做出许多种游戏,如“听音举卡片”、“听音举音标排队”,在九格纸板上做“听音摆卡片”等等。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音的手段主要是模仿,在大量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的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在听说中培养语感,提高语音水平。
(三)拼读游戏,提高实效
学习拼读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记忆单词、拼写能力。拼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游戏,让学生高兴地练。如:用二十六个字母卡根据听到的音拼出相应的单词,比速度,比数量。游戏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深受学生欢迎的。
小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他们在竞赛中练;小学生好奇,就让他们在悬念中猜。加上简易的绕口令和歌曲的配合,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使音标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
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促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成绩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行更多的情景操练,会话表演,教唱歌,做游戏等等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是一种促进英语教学良性循环的好措施。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单词拼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遵循自然拼读法(Phonics)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教是为了不教,学用“拐棍”是为了丢掉它。利用phonics进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学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我们要努力使英语课堂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坚持学生单词拼写做到“巧”为径,我们的字母拼读才会“乐”作舟。
10.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十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如果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教学就是一件容易之事。把游戏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创造百变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英语教师,爱上英语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游戏 小学英语 兴趣。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学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对话表演、故事、歌曲、竞赛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一般是14 岁以下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游戏,他们好奇、好玩、好动、喜欢表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展游戏活动的实质就是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变成了充满趣味性的各种游戏活动,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游戏可以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原来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娱乐,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学好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而游戏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学习方法。游戏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原来简单的教师讲课转变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英语氛围中用英语交流,学习英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游戏还可以使课堂自始至终保持轻快的节奏。教师应及时纠正游戏中的错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识记速度和识记效果。游戏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缓和课堂上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心情愉悦。通过游戏过程中的比赛,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益处,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好玩的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开展一些简单游戏活动的同时,还应该设立一些有难度的游戏,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还要灵活把握游戏的难度,对那些英语较差的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鼓励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提示,并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自己参与游戏,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成功喜悦和只有经过自己努力才能见到“彩虹”。对于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则要在游戏中设置一定的难度,开发他们的智力因素、表演能力和思维能力,要让他们通过
用心
爱心
专心
自己动脑,找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全员参与,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和发展。
游戏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大脑中的表象储备和形象思维,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创造百变的课堂教学环境。英语游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英语教师,爱上英语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在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
游戏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开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通过游戏巩固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在游戏中也应该注意不能脱离课本,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游戏时要选择那些有实用价值和课堂教学联系紧密的游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锻炼学生英语口语和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的目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既实用又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如学习What′sthis ? It′s xxx 时,就可以用看图猜物的游戏,让孩子看看谁先猜出。这样很有挑战性,孩子们都很喜欢。学生词时,采用“炸弹”游戏,谁踩上就谁先炸死,或是“陷阱”游戏,在又快又准的过程中谁出错谁就掉到“陷阱”中,孩子们高度紧张,高度集中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
游戏的开展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生活里处处充满竞争,在英语课中设立一些竞争的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以后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挑战无处不在,在挑战的游戏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速度和记忆效果。教师可以在游戏中适时纠正错误,用准确率来评价竞赛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时就会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真正做到了不是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在教授英语课文时,不能整节课都把游戏作为主题,这样难免顾此失彼。在学生感觉疲惫或者枯燥时,或者游戏非常适合本课内容时,引入游戏能力挽狂澜,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游戏应该有一定的新颖性。游戏不应该单一,再好玩的游戏玩久了也会腻。游戏应该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再好玩的游戏活动,玩过几次就没有新鲜感了,不可能玩很长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翻新游戏活动的玩法,设计出新鲜的游戏活动,以适应教学的要求。通过不断改变游戏的种类,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但有些年轻教师时常会感到游戏太少了,几堂课下来就捉襟见肘,这就要求我们年轻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的游戏方法,也可以试图自己编出新颖有趣的游戏。
由上述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大学生的词汇量,化难为简,减轻学生负担。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河北教育出版社。
用心
爱心
11.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十一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 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运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公认词汇教学重点与难点。小学生的在智力的发育中与学习积极性方面都具有着作为孩童一定的特殊性,应该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持续的进行置换,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师较难解决的实际教学难题,倘若进行较多的灌输教学,通常在今后英语学习当中会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心理隐患。由于在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上采用故事教学法,能够具有的新奇感,以及有着寓教于乐教学特点让师生们都普遍接受,获得了最佳的教学学习效果。
一、故事教学法概述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形象化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当中具有一定的实施的可行性。故事教学法是在生动的故事中嵌入英语的单词、句型来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在听故事当中学习,在学习英语当中听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儿童成长当中重要环节的故事听读,其对于儿童的语言表述、情感交流、发展想象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提升重要。通常而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当中,单纯的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会让学生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在英语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讲述一些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小故事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一旦具有了学习兴趣时,即会有着求知欲,专注地来听,听明白了也就获得了成就感,并会将故事转述给他人,进而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的难题。更为关键的是,故事教学能较好地对于学生的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新单词学习。通过故事学习新单词,新句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较为通用的呈现生词的方式为“实物与图片呈现”的两种方式。这些形象化的生词呈现方法,较为单一,难以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以为故事教学法来呈现新的单词,能够使学生进入真切的英语语境当中去领悟新的单词,同时由于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指代交通工具类的词汇“car,jeep,taxi,boat,plane”,能够设置“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来呈现此类词汇,当每一种新奇的交通工具从青蛙身旁经过之时,即会相应的呈现一个新的单词在青蛙的上方,使得学生以青蛙的眼中去认知此类单词,并且自故事当中明白一定的道理。
2.词汇的复习。在学习语言课程的学习当中持续开展勤练和多实践是一种主要的举措,在小学英语的教学当中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讲授词汇的读音、词义,使学生能够认知词汇的含义;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够以故事教学法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对词汇进行多次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词汇应用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what colour is it?”这一章节时,在讲完有关色彩的基础词汇之后,教师能够以五彩缤纷的房屋和毛绒玩具的图片,来讲述《送玩具回家》的故事。教师再让学生将同色系的房屋照片和同色系的玩具集中放置起来,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colour is it?”学生即能踊跃发言,以此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较快的对。争相回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基本英语词汇作为掌握,而且在学习与复习的过程都会显的更加容易和愉快,也能够较好的达成词汇教学的既定目的。
3.词汇的巩固。为能够使让学生真正掌握单词,牢牢记住单词,还可以进行新编故事和表演小品等课内外活动。例如,让每个学生使用同一个单词编为一个小故事,并依次走上讲台来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最后由同学们评选出一个最佳故事。使得学生在此编讲故事时记住单词,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小品表演则能够让学生进行口语的情景教学锻炼,学生使用英语单词编创小品,可为将来他们能够说流利地英语口语奠定基础。
4.词汇的拓展。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之所以备受欢迎,一方面是其可以教给学生基本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认知应用基本语言的技巧,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应用故事教学法之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巧和应用能力,而故事的编撰和进行即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在此表演的过程当中,不但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思维,还可以使得学生在参与故事中认知到有关词汇的用法、以及在教学当中学习情感体验,持续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对小学英语食物词汇的教学时,教师能够安排学生以“fruit party”为主题作为故事的编撰和表演,让学生分别饰演食物中的桃子、香蕉、鱼、肉、青草,动物中的猴子、熊猫、猫、奶牛。接下来,教师让饰演动物的学生以此动物喜食的食物来作为介绍,以此来让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的实景联系。教师点名向学生提问:“what is this?”,“which animal likes it,why?”等,让学生用英语将正确搭配动物与动物喜爱的食物。以此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实际应用英语词汇知识,进一步提升英语词汇学习能力。
12.浅谈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二
1 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电影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根据自身经验积极地建构知识。该理论强调真实情景的必要性, 认为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引入教学资源, 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意义建构。英语电影将图文、声光等形式融于其中, 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刺激, 利于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利于知识的意义构建。
2 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电影的优越性
电影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语, 既生动又准确。通过使用电影的教学, 学生能接触到大量形象生动、标准地道的语言, 感受现实中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电影教学往往能起到教师的讲授所无法实现的感化作用。电影中的语言大多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最实用的语言素材与情景。电影包含了多种感官刺激, 使人们能够通过视听的感知身临其境。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使其具有了浓厚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入具有趣味性的英语电影, 必定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电影是真实生活的再现, 其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学生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可以身临其境地感知英语国家人们在真实情景中的交流对话。将英语电影引入英语课堂,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语感。而这种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电影的教学方法正好符合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3 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电影的作用
(1) 提高口语能力
“哑巴英语”这个词对于人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但是, 英语“哑巴”却仍然源源不断地从学校走入社会。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实现跨语际之间的交际,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 学习外语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级各类的考试, 因此在学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英语之后, 仍不敢开口。英语电影为学生提供了标准地道、生动真实的语音语调、发音规律, 便于学生模仿学习, 而电影对白中的短语、俗语、俚语和习惯用语在生动的语境中则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将口语教学融入到模仿电影对白这个过程当中, 寓教于乐, 无形之中提高了口语能力。
(2) 提高听力水平
传统的听力材料大多以音频形式出现, 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 只能根据教师或文本材料的提示想象材料中所展现的情景。这对于那些本来就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无疑又加剧了他们的反感情绪。而借助电影的情节和画面, 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到形象的情景之中。在电影的情景之中感受英语、体会英语、认知英语, 使学生逐步地适应不同语速、语音语调的语言。
(3) 文化作用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电影中的情景是最真实的、最生活化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以及增强文化意识。在非英语环境中创造浓郁的语言氛围, 深切地感受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对于教师的要求
看电影学英语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放、学生看, 而是要求教师要做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课前设计, 充分发挥电影教学的优势。
(1) 合理选择英文电影
在选择英文电影时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影片的思想内容。思想积极、内容健康是前提。其次是语言。基本要求是内容贴近生活, 发音清晰地道, 尽量少出现俚语, 无脏话黑话。在具体运用时, 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选取不同语言层次的电影。最后是影片的长度。时间过长的影片会使学生过多地纠结于故事的情节, 还可能使学生产生疲惫感。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也可以选取影片中的一段场景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叙述等方式介绍场景前后相关内容, 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情景。
(2)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前将影片中的知识点提炼出来, 并设计出与知识点相配合的练习。课堂上, 知识点随着生动的场景一起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种耳目一新的知识呈现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 有一句台词“We were like peas and carrots.”。面对这些熟悉的单词, 学生肯定就会产生疑问: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但是, 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电影画面呈现的情景, 学生很快又会猜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俩总是形影不离”。通过这样一个由疑问引出猜测, 再到检验猜测的过程, 学生的注意力不自觉地就被吸引了过来。另外, 由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学生自己找到的, 这无意之间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 教师还可以将电影中反映出来的文化知识罗列出来介绍给学生。如《泰坦尼克号》中的餐桌礼仪, 《达芬奇密码》中的宗教信仰, 以及《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西方价值观等。
5 总结
在传统“填鸭式”英语教学广遭诟病之时, 不少英语教学工作者都试图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将英语电影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的外语环境中, 通过对英语的感知进行习得, 最终达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摘要:英语电影是英语语言运用的精华。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语电影的理论依据、优越性、有效性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电影,英语教学,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J].教育技术研究, 1998.
[2]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而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13.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十三
贵州省威宁县黑石头镇中心学校
张力
关键词:TPR教学法
英语
入门教学
运用
摘要:现在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均从儿童学习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兴趣出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它通过看听、表演、画画、玩玩、做做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听和说,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也在学中玩。正因为如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上好入门课,让学生一开始学英语时就深深喜欢上英语这门学科。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十分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有“世界通用语”之称,它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一系列的国际性的活动,而这一切活动都需要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所以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学习和掌握英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我们国家,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以前要到初中才开设英语课程。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部已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日益增加,规模迅速扩大,即使是在我们这些不发达的地区,也逐渐开设英语课程。既然如此,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不怕英语,在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打下一个较坚实的基础,对其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以及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呢?在这儿,笔者想简单地谈谈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能许多同行都对它不陌生,况且很熟悉吧。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缩写,是“全部动作反应”的意思。该教学法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主张通过行为动作学习语言。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构筑自我实现的人格。因此,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经验,防止抑制儿童学习中的身体活动、感知活动和语言活动,并且发扬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合作,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氛围。此教学法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第二语言及外语的教学中,它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它强调语言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它是通过指令教语言,学生开始只需对其动作作出反应,因而可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心理压力,精神得到放松,然后慢慢地说。它强调理解先于表达,因而考虑了学生的情意因素。它的特点是:
1、通过身体动作学语言.,2、强调理解,.3、先听后说,4、通过整句学语言,5、强调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读能力(即输入性语言能力)的发展总是先于说写能力(即输出性语言能力)的。说和写的能力只有在大量听和读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发展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生说英语之前一定要先培养他们听的能力,只有多听才能说,即输入要大于输出。幼儿在学会说话前往往能听懂许多词语,例如:当他们还不会说“再见”的时候,如果你边做动作边向他们说过几遍以后,他便懂得是什么意思了。当你叫他做一个“再见”的动作时,他已做得很好了,但是,要学会边做动作边说“再见”却要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所以基于以上的理论,我在教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时,我没有过早地要求他们说,最先我只要求他们听,或者边听边做动作,在他们听过无数遍,大脑受到无数次刺激以后才要求他们说,这时他们已经做到“二会”,即能听懂和会说。比如,我在教学:Stand up,please.Sit down, please, Open your book.Close your book, Put up your hand, Put down your hand时,我就采用了TPR教学法。我先做示范,让同学们仔细地听我说并看我做动作,这样做了好几遍以后,学生大概能听懂这几句话的意思了,我便专门发指令让他们做。如:当我说“Stand up”时,学生听到指令后便迅速做出反应,马上站起来,我又接着说“Stand up”,此时,有的同学可能会把我的指令理解为“Sit down”,马上坐下去了,但当他们坐下去的时候发觉有许多同学没有坐,依然站着,加之站着的同学会笑坐下去的同学,于是坐下去的同学马上意识到刚才是自己听错了,就立刻站起来。这时刚才听错的同学会有一种争取下次不让别的同学取笑的心理,便认认真真地听,认认真真地做。就按这样的方法反复训练几遍以后,便让同学们大胆地开口说,有许多同学便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这些句子。这时我再表扬一下他们,给做得好的同学一点奖励。用这种方法,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一定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觉得学习英语很有兴趣,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这门语言,于是他们就喜欢上了英语。
14.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十四
竹山镇中心小学
陆燕飞
随着英语在小学阶段的开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活而又新教学方法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粗浅感受.一 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根据这种特定的情境理解和运用知识。它可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运用情境教学到课堂教学中,很大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情景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英语是儿童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兴趣尤其重要。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的真实语言环境,兴趣也难以得到提高。利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听说英语的语言氛围,刺激学生感官,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有帮助。
2.情景教学有助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这一点在语言教学中尤为突出。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均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我们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经过自己的加工,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恰如其分的语境,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随着我们引导进入角色。如在教学pep 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词汇和对话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教室的场景。在情景中学习,然后在情境中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对话的含义,更能使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积极专注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3.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英语教材中的有些难点重点直接表达出来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不一定能理解,但是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学习就轻松多了。如在教学pep四年级第一单元B部分的单词teacher’desk computer fan wall floor 句子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 The door is orange的学习学生直接这样学很枯燥并且很难掌握,我就利用多媒体,将自己学科老师在教室上课的情景照片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老师并描述老师的特征,学生很感兴趣,都想描述他们,这样他们不自觉的学会了教难的句子,并能灵活的运用.因为不同老师的特征是不同的,实际上要求学生对前面词汇也要很好的掌握,学生为了想说,想办法去记这些单词。
4.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常常带有明显的情绪化特征,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常常取决于直观教学和教师的言语表情.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机运用适当的方法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避免学生大脑疲劳,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根据小学生个性发展和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和行之有效的。
二.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选择和运用情境教学,主要取决于教材的语言特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有三种方式:实物和图片和肢体语言。实物和图片主要用于单词教学中。如水果、蔬菜,颜色、动物等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而生动形象的图片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的东西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教学教室词汇时,可以利用图片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
电教手段有很多,有幻灯、录像、录音、CAI。录音机是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操作方便又容易控制的教学媒体。它是首先提供真正交际语言范例,可播放英语歌曲,配乐小诗、童谣、故事等。录像的优点是声、话结合,再现真实情景,让学生能轻松的理解对话的意思并尽快的模仿。课件的优势在于可以模拟现实环境或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它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在教学中常遇到教材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时间跨度大,文化背景知识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卡片又难以奏效时,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信息窗口,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
3.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情境 我想: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实践的时候,教师有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景,组成对话。如我在教学日常礼貌用语:How old are you ? I am X.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个情景,把学生所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创设在生日Party 上,有的设计成在医院医生病人的对话,有的想象成在学校新生报名时的情景等等。这样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4.表演、游戏、故事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喜欢表演,通过学生自己表演或做游戏创设情境,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我在教学动物单词时,首先创设一条主线,到教室去参观。先请大家猜猜有什么东西,让学生试着指出事物,让孩子还上台来表演,大家都是兴致盎然地去学习跟故事有关的内容,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但让学生巩固运用了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极好的情感教育。
15.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篇十五
故事定义有多种解读,其中说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这里的“故事”是集故事的综合性为一体,主要是把英语教材改编成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听、讲、演故事而学习英语。
二、故事创编的误区
1.创编的故事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不符合,没有真实意义。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但是这些看似有趣的故事却和文本联系不大,超出或低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最终的故事也是非常勉强,与现实不符合。
2.没有语言输出或语言输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的运用,故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有了一定量的输入,就得有输出。
3.故事编得牵强,没有趣味性。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来进行英语故事教学,除了课本中现有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资源寻找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故事,甚至自己创编。这些故事必须故事性强,趣味性强,适合各学段的学生的兴趣需要,低中段还可以加入插图,使学生愿读乐意读。
三、故事创编策略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列入了课程目标体系,通过新课标不难看出,借助故事学英语并达到一定的目标是小学英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故事具有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能提高孩子对语言的专注程度。内容连贯的故事有助于孩子进行记忆、学习和掌握, 在孩子复述或表演故事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鼓励老师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地重组和创编,利用各种资源,编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的内容。在故事教学中训练小学生创编故事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习作水平。
四、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故事创编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选择最佳突破口,进行设疑,在引起学生心理、情感共鸣, 自愿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创编、扩展。学生在自主创造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创造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生因心理与生理年龄小,学习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抓住儿童喜欢听故事特点来引导小学生学习英语是一条较好的路径。
任教教师首先要具有把文本的内容创编成故事的能力,善于地筛选适合创编的素材,其次要能善于地把素材创编成适合儿童惟妙惟肖、动听的故事,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创编。创编故事要把学习英语融为一体,创是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兴趣与旺盛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去阅读了解课文,学习知识,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那么故事创编的来源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名著,编写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或经典名著往往幽默风趣、发人深省,学生们对此也都比较熟悉,因此,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也就比较容易。
2.关注学生,编写趣味故事。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兴趣或心态为出发点,发挥想象,编写有趣的故事。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对未来充满了想象。
五、故事创编的注意点
1.故事的目的要明确。故事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尽可能多的滚动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单元的单词、句子。
2.故事的内容要有趣。故事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满童趣和想象色彩。
3.故事的难度要适中。编写故事时应避免难度太大,使学生失去阅读与思考的兴趣;而太简单的故事也会使学生觉得无趣。 因此,故事的难度要适当。
4.故事的排版要讲究。故事的排版要注意图案内容与语篇内容的吻合性,色彩要鲜艳,卡通画的运用比较普遍。在采用的故事中,尽量有相应的插图,且色彩鲜艳。这样强烈的视觉效果, 首先就能调起学生阅读的“口味”,在配上精彩的内容,无疑是锦上添花,效果自然非同凡响。
英语教学故事的创编,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基于教材的故事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适合教学实际的故事语篇又是学生进行有效英语学习的主要输入源。故事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去交流和表情达意。当然在我们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教师们如能以小学英语知识为大背景,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编写主题鲜明的、难度适中的、图文并茂的英语小故事的话,相信学生们定会在你的故事魅力中,读懂故事,用好英语!
参考文献
【浅谈英语故事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运用】推荐阅读:
浅谈拼音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的运用11-21
浅谈构词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9-15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0-30
浅谈英语电影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03-29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13
韵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2-05
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4-20
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7-15
简单的英语口语在教学中的运用10-08
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