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精选8篇)
1.全面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 篇一
全面掌握污染源情况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作 者:崔霞 石磊 杨爱群 CUI Xia SHI Lei YANG Aiquan 作者单位:崔霞,CUI Xia(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环保局,东胜,017000)
石磊,杨爱群,SHI Lei,YANG Aiquan(内蒙古环保宣教中心,呼和浩特,010010)
刊 名:内蒙古环境科学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年,卷(期):20(3)分类号:X-4关键词:污染源 新时期 环保
2.全面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 篇二
1.当今新时期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新时期对人口教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性不高。当今的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很多国家部门认为宣传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度, 并且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上投入的资金也不充足, 从而使得宣传工作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没有起到真正从思想上引导人群群众, 没有把人口计划生育这项任务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内心中。
1.2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在人口教育宣传教育工作中, 这支工作队伍需要有很高的各方面素养才能更好的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下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宣传工作队伍的素质有待一个提升, 很多部门都是调用的是一些科室的兼职人员, 往往这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和思想方面的素养, 也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 不能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方法去引导人民群众, 不能使得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起到应有的效果。
1.3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比较陈旧。现在人口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过于陈旧, 主要形式以国家制定的政策来引导群众、教育群众,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能真正的说服群众, 这种工作内容模式不能触动人民群众的心理, 导致工作内容比较枯燥和狭隘, 不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虽然有的工作内容接近实际生活, 比如板报和工作栏等, 但是这样的宣传内容也不能够很好的引起人民群众的注意, 使得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2.做好新时期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方法
2.1把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新时期要把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 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只是宣传部门的任务, 是我国人民群众的共同任务, 要把它作为一项国家的大事, 做出大力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落实到各个区、各个省。
2.2把宣传教育工作和综合服务相互联系起来。新时期的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宣传工作, 它必须能够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内心中去, 让人们能够切实的支持和理解这项工作任务, 在各个部门中协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脱贫致富的政策, 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养, 只有在和谐社会中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人口计划生育宣传的工作。
2.3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只有不断的提升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各方面专业素养, 才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首先要有专业的培训课堂, 然后努力创造一个能够吃苦并且甘于奉献的好队伍, 能够做好人口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 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内容, 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宣传的工作效果。
2.4加强对计划生育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计划生育的科学知识也是非常丰富的, 包括了青春期、婚前期、婚孕期和育儿期等, 要不断的开展青春期知识的教育, 这样能够加大青少年对生理健康的认识, 并且广大人民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 而且能够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总结
新时期的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能采用之前陈旧的宣传方式, 要采用开放式的才能吸引人民群众的眼球, 比如采取多样式的口头宣传或者文字宣传, 文字宣传要具有社会化, 要充分的利用一些人群密集的地理位置。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是一种形式工作, 它要能够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内心中去, 人民群众不仅仅要支持这项工作, 也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能够充分的意识到人口计划生育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要有效的实现宣传教育工作, 把人口计划生育宣传观念灌输到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去, 让我国能够建设的更加和谐和富强。
参考文献
[1]楼绮.浅谈做好新时期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浅见[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12) :74.
[2]陈伟一.新时期的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3) :188-189.
[3]朱海燕, 徐惠娟.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之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09 (21) :69-70.
[4]钟秀兰.基于新形势下的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7) :553-553.
[5]章正卿.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09 (23) :403-404.
3.全面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 篇三
关键词:新时期 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 开展方法
近年来,在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之下,文化与物质水平均得到显著的提升,人们也能够遵守计划生育的国策,但是,在一些流动人口与乡镇农村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依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养相对偏低,此外,在农耕文化思想的影响之下,重男轻女思想依然严重,因此,在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升人口素质,解决人口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做好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到基层,是每一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分析与对待的问题,只有加强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那么,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提升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呢?
1 加强宣传教育,让群众明确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让群众明确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是开展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在进行宣传时,应该融入和谐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将党的奖励政策、生育政策、人口政策深入群众的内心,让他们意识到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这样才能够让广大的群众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强化宣传效果,上级部门可以将宣传教育体系纳入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之中,将宣传效果作为评价工作人员工作成效的内容,突出群众对于相关知识与政策的知晓程度。例如,可以定制计生围裙、制作计生简报、定制国策伞、定制计生扑克,充分的利用媒体营造出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帮助群众迅速渐进的了解相关政策,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转变群众传统的生育观念,保证各项工作均能够得到顺利开展。要注意到,目前还有一些群众有着“养儿防老”与“多子多福”的错误思想,他们对于计划生育的政策不理解,这也是某些地区“超生”、“躲生”现象难以禁止的原因,从近年来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即可窥见一斑,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人口素质不高,这样就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为了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将宣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计划生育惠民政策、避孕知情选择政策的宣传,让“女儿也是传后人”、“独生子女好”的思想深入人心。
2 依法行政,落实计生法规
坚持依法行政是开展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要注意到,计划生育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该种工作的政策性极强,要想做的好,就必须要坚持原则,对于违反政策的人要按照制度进行查办,并结合循循善诱与宽严结合的原则,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班子也应该切实将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来执行。对不正确履行制度的工作人员,则根据其情节来追究责任,实施公开审批的制度,明确各项办事程序,对相关审批程序、工作流程、条件流程以PPT、网页方式公开,方便群众,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严格审批手续。此外,管理人员也要意识到,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基础、文化素养、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均有着较大的不同,要保证他们可以切实的履行职责,在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好完善的奖惩措施,激发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实施优质服务,切实落实计生政策
实施优质服务,落实各项计生政策是做好计划生育思想工作的重点环节,群众的各种思想问题均是由于一些利益纠纷所导致,利益矛盾也是诱发群众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性因素,要想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就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时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种种实践也证实,只有在优质服务过程中将各项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到其中,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够有效的调动他们落实政策的积极性。为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必须要了解群众思想状况以及思想背后的问题,分析他们抵制计划生育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多为群众做一些暖人心、得人心与稳人心的工作,主动解决群众的困难,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用积极的态度创造解决的条件,对于现阶段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向群众说明好背后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时应该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让群众受到教育与启发,再辅以相关政策的指引,提升他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觉悟。
4 多管齐下,开展综合治理
在开展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时,应该将思想疏导与物质鼓励进行有机的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并将工作出发点与落脚点均放置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做好基础性宣传工作同时,对于观念淡薄的群众要实施一对一沟通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及时的化解。同时,还要提升温馨服务,张贴好温馨的标语,也可以设置悄悄话室,针对育龄妇女婚恋、哺乳、避孕、生殖保健等知识进行辅导,为他们提供便捷、优质的指导。
5 以情感人,优化教育效果
感情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与态度,很多感情都是一种人类的共有感情,在开展计划生育思想教育工作时,需要将情感理论融入其中,将其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优化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目前,在很多地区,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依然是计划生育工作成效不理想的原因,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加上一些客观事实的影响,这一观念就成为导致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理想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宣传妇女在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就业、教育、家庭等方面与男性并无显著差异,帮助群众树立起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的思想。此外,还要鼓励妇女走入社会,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
6 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人是社会的人,其本质便是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处在这一位置,均会有着一种规范要求与期望。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社会位置中按照社会规范与期望来行动,那么其行为就是符合社会角色要求的。因此,为了加强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将经济发展与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为群众提供一些生活与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意识到养儿防老不如勤劳致富,帮助群众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念,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保健能力,才可以完成提升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的根本目的。
总而言之,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为了提升工作成效,就需要将教育工作、宣传工作与服务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文化知识服务、保健服务、生产指导,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保证群众能够自觉的接受教育,这样才能够达到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彪.新时期如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3).
[2]任树俊.汾酒集团公司计生办浅析如何做好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N].吕梁日报,2010(10).
[3]高勇.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3(04).
[4]王国强.与时俱进,立足创新,扎实做好新时期水利思想政治工作[A].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12).
4.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 篇四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
潘盛洲
2015年11月06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多次重要会议上、在深入各地调研考察中,就“三农”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三农”工作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理论风格,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就是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比如,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又如,强调“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再如,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对“三农”工作的时代定位,也蕴含着习近平同志深厚的“三农”情怀和远见卓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国家安定和改革发展的基础与依靠。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依靠农民的支持参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依靠农业的积累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依靠农村改革的率先推进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从而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动权。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三农”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农民仍然是全社会的基础阶层,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三农”问题仍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首要的是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个“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自觉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中去认识、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这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信息化日新月异,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阶段。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反哺支持作用、城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信息化的提升改造作用,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同志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应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清醒认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长期性、艰巨性,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既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树立大粮食概念,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统筹抓好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同时,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要以破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组织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民族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我们要按照这些要求,在工作中既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瞎指挥。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立健全与国情相适应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比,“三农”投入总体还显不足,机制有待完善。应尽快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进农业补贴办法,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市场调控水平,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水平。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这些论述不仅阐明了加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指明了努力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物质技术条件。我们要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大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维护农民的生产要素权益。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保护农民权益,高度重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他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推进人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解决途径。贯彻落实这些重要论述精神,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让“农民”由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要素城镇化超前、农民城镇化滞后。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多管齐下提高农民收入。吸引年轻人务农,根本的是要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使从事农业的农民得到与城镇职工基本相当的收入。应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使经营农业有钱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打工有钱赚;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尽量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5.全面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 篇五
坚持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武装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行动,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各级党组织书记肩负的重要政治使命。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全会和讲话精神,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勇于探索实践,履行主体责任,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任务。
一、认清新常态,把握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以来,以革故鼎新为基本要义的深化全面改革正在各个领域快速推进,而由改革和探索固化而来的新制度、形成的新秩序,已日趋成为“新常态”。机关党的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院党组织书记,加强和推进法院机关党建工作,必须科学认识当前司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司法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司法工作新常态。一是立足于审判维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司法理念逐步从“偏离法治原则”向“坚守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转变。多年来,人民法院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司法效果等方面的理念上存在着一定偏差,程度不同地损害了法律权威和司法权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战略,使我们对新时期法院工作的特点、规律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司法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重点的理解更加深入。人民法院必须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思维,以合法性为起点,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在执法思想上,更加注重法治精神,始终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守法律底线,确保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在执法方式上,更加注重司法规律,严格遵守立法宗旨和法律精神;在执法效果上,更加强调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其次是职能定位逐步从“万能型”向“本职型”转变。长期以来,人民法院承担着诸多的延伸职能,造成法官角色混乱,削弱了司法职能,使司法工作偏离了正常轨道。为此,人民法院必须坚守法院职能的宪法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本职,守住本分,做事于法有据,严守法律底线,坚决不做超出法院职权的事情。再次是审判权运行逐步从“行政化”向“司法化”转变。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等现象,法定审判组织的定案权严重虚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司法改革举措,有利于真正实现法定审判组织在审判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发挥审判委员会指导把关的支撑作用,有力地规范了院庭长的审判管理权和监督权,真正“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这一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得以回归和深化。二是立足于管理维度,也需要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司法管理体制逐步从“地方化”向“垂直化”转变。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逐步去除司法地方化,推进法院人、才、物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在制度上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次是司法考核逐步从“唯数据”向“唯实际”转变。要逐步走出司法业绩以数值体系为基础的考核排名、违背司法规律、导致弄虚作假的“泥潭”,除依照法律规定保留审限内结案率等若干必要的约束性指标外,其他设定的评估指标一律作为统计分析的参考性指导和分析审判运行态势的数据参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司法的根本属性,有利于推进司法去行政化改革、尊重法官的主体地位和建立科学的司法政绩观。再次是管理对象逐步从“混同型”向“分类化”转变。要切实改变对法院包括法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能定位不清、管理混乱、从事审判人员不足、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将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进行分离,明确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之间的权责,真正形成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主体的法院内部管理机制。同时,法院当前还存在着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法官工作压力愈加突出、队伍建设形势日趋严峻的诸多现实问题,尤其是伴随已经启动的司法改革,使法院机关党建工作同样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考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水平,从严从实加强和推进法院机关党建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思考,沉着应对,把握机遇,积极作为。目前,要以开展“新常态、新要求、新作为”学习讨论活动为契机,组织和发动广大党员干警通过学习、分析和研判,切实认清法院面临的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在及时把握机遇中敢创新、求发展。
二、确立新理念,激活新作为
习总书记提出的“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是指导我们开展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如果党风作风风气坏了,党员队伍思想乱了,那么即使其他工作政绩再好也终将归零。因此,作为党组织书记必须自觉克服和消除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轻视、畏难、盲目乐观等不良心态,牢固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始终围绕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准确定位党建工作思路,树立新的党建理念,找准角色,摆正位置,做到“抓中心头头是道,话党建滔滔不绝”。唯有这样,才能持续激发活力,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求突破、有所为。一是要树立大党建理念,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要纠正和防止“就党建而党建”的单打独斗现象,坚持以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为核心、以机关党委统一管理协调为助手、以党支部积极作为为基础、以党内规章和各项规定为准绳,从严加强党建工作,做到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从严管理党员队伍,坚持横向到边,涵盖所有部门和人员,建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的运行机制,全面形成“党组统一领导、机关党委沟通协调、支部齐抓共管、职责分工明确、全员共同参与”的法院机关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要树立和谐党建理念,营造团结务实的工作氛围。要把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放在首位,做到班子团结、思想领先、作风民主、纪律严明,努力提高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本领,以班子的和谐带动和促进部门内部的和谐,营造健康优良的人际关系和埋头实干的工作作风。三是要树立效益党建理念,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党建工作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而且更要有强烈的效益观念,用科学的方法谋划党建工作。建立和实施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机制,把党组织书记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一手抓中心、一手抓党建”上来,推动党组织书记聚精会神抓党建,认认真真履职责。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准用活人才,配齐建强班子,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的事的给地位”,激发党组织书记全面履行好“一岗双责”的工作热情。四是要树立项目党建理念,提高党建综合竞争力。建立符合党建工作规律的有效考评机制,把“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作为考评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在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开展以“撰写一堂微型党课教案、设计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一次党员思想分析、组织一次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变“软任务”为“硬指标”。
三、探索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6.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群众工作 篇六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笔者认为,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把握着力点,在提升党员干部及群众素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一、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
群众工作依赖于有效的机制和模式,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增强党员干部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使其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理解群众工作的实质。要采取有力措施,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把握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动员组织群众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能力等。
二、解决实际问题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带着感情解决群众问题,站到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二是用群众的方法解决群众问题,融洽干群关系,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三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工作中身体力行,尽心尽力,以免在做群众工作时半途而废或者仅仅流于形式。
三、创新机制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
7.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档案工作 篇七
一、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 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
档案管理工作, 离不开领导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统筹考虑、规划和支持档案工作。同时, 要求档案工作者以主动的服务取得领导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促使领导者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到位。
二、突出高校档案馆的双重职能, 强化行政管理
按照有关规定, 档案职能部门“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同时还要“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所以高校档案机构具有双重性, 作为职能部门, 它负有“监督和指导”的职能;作为业务部门, 它具有“保管”的职责。因此, 充分发挥高校档案馆的双重职能的作用, 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进一步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一) 较高的政治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档案工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责任感、事业心和热爱档案工作, 甘当人梯, 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 较高的专业技能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相应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研究探索档案工作发展中出现新情况的意识, 利用先进技术解决新问题, 丰富和发展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同时, 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高计算机管理档案水平。
(三) 良好的职业道德
档案工作是一项光荣而又严肃的工作, 肩负着维护党和国家历史面貌的重任。同时, 档案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 高校档案工作的宗旨是为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能够时刻本着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负责的精神, 严谨求实, 遵守组织纪律, 严守国家秘密。
(四) 良好的创新素质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 对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备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创新意识, 勇于创新, 努力掌握信息服务的新方式、新知识、新技能, 成为高校档案事业的新型人才。
四、树立高校档案工作者的新观念和意识
新时期、新形势, 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档案意识
档案工作做得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档案人员档案意识的强弱。只有以高校档案工作为己任, 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 才能做好本部门的档案工作。
(二) 法纪意识
国家颁布《档案法》以来, 国家教委也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等等, 这些都为高校的档案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使档案管理从无序变为有序, 由无法可依变为有法可依。
(三) 信息意识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档案人员应增强对其信息性的认识程度, 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 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 科教兴档意识
在知识经济、信息的浪潮中, 为落实“科教兴档”战略, 加强科技投入, 培养后备力量, 使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五) 市场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中, 依据信息市场的需求, 开发高质量、高标准的档案信息, 使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 服务意识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 充分发挥档案资源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高校。打破看门守摊的观念, 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想利用者所想, 急利用者所急。
(七) 效益观念
树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观念, 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 合理地利用档案就会产生可观的效益, 使档案信息资源产生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发挥自身的作用。
五、提高档案利用的方法与技术, 加速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 加强档案检索工具体系建设, 建立有效的科学检索体系, 改变以往检索工具、功能不全、检索速度慢、效率低的现象。
(二) 积极推进档案部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 力求运用先
进的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检索、统计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开发利用的效益, 完善档案信息开发功能。
(三) 提高档案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使其在知识技能的更新变化中求新, 在求新中谋发展。
总之, 高校档案工作, 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确立“主动服务”的宗旨。同时, 做好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发挥高校档案机构的双重性更好地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领导重视, 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 强化高校档案馆的双重职能,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提高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 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树立高校档案人员的新的观念和意识, 做好高校档案工作。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档案意识,档案利用
参考文献
[1].孙爱萍, 《加强档案学习实习,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J], 《档案学通讯》, 2006
[2].梁守英, 《关于高校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3
8.全面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1]。在传统教育中,本科生的学习更多的倾向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以教师为主,双边互动少。对于培养大学生做事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国内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和能力有严重欠缺,这种情况不利于建设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型国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该计划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正式实施[2]。我校在2005年就提出并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计划”,在目的和宗旨上与国家不谋而合,在2013年与吉林省提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合二为一。在近十年的探索中,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方面的思考,笔者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生。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现状与分析
在国家层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展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于2006年在北京大学等10所重点高校开始试点运行,当年资助共计549项,资助费用共计537.3万元。教育部在2007和2008分别资助3000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09和2010年分别资助项目增加至4500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教育部直接资助的项目共达15000项,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总资助经费共计1.5亿元。获得参与资格的院校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学校组织申报评审和推荐,经教育部备案立项给予资助,公布立项信息。由学校负责管理创新性实验项目,运行周期一般为1到3年。获得批准项目的高等院校为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在各省市层面,各高等院校积极参加活动,努力争取获得计划的参与资格。以我校为例,我校在2005年就较早的启动了大学生科研计划,每个项目都有讲师以上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资助经费为每个项目资助4000元。在2013年吉林省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我校也积极参与其中,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资助金额为每项大约为5000元。
目前大学生科研项目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科研经费不足
在国家层面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至少1:1配套,但在省市高校经费仅为5000元/项,虽然计划应立足长远效益,不应追求短期效果,不应急功近利,不要求申请课题组的大学生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不要求获什么奖和申请多少发明专利。但是必须承认的是5000元的经费虽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费用还是略显不足,国家和各高校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一定扶持。
2.大学生的科研热情的持久度
作为指导教师,曾给本校部分本科做过关于大学生课题相关内容方面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很多大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申请大学生课题,积极参与大学生科研课题。部分学生成功申请到了大学生课题。本人也先后参与过三个大学生课题,作为这三个大学生课题的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绝大部分本科生还没有真正认知到什么是科研,在科研过程中注定的枯燥的实验和准备实验的过程磨灭的大部分本科生的科研热情,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本科生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1.搭建大学生科研平台,构建良好的大学生科研环境
获得国家和省级资助的高等院校应有针对性的开放相应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院系的实验室和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免费向相关大学生课题组成员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并给予充足合理的经费支持。此外,我校定期宣讲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介绍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益处;并建立指导教师数据库,学生可通过数据库了解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特长等相关内容。
2.选取合适的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本科生应该尽早的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不论是大学生课题还是部分老师的课题,身临其境的体会什么是科研,如何做好科研,科研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在深入了解后再做出申请与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申请,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外,大学生课题组成员应该分出年龄段,也就是说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各占一定比例,笔者带教的第一个大学生课题都是一个班级的,时间分配上遇到很大困难,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带教低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带教学生,在必要的时候带教老师参与其中。再者,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研的不易,比如转染或者转化等基本一些生物类实验,在理论上是及其简单的,但在实验过程中是多步骤组成,一个步骤的问题可能导致最后整个实验的失败,但是在寻找失败的原因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搭建成熟的实验体系,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以及带教老师和实验教师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在多个方面推动了本科生的教学改革。由于重视方法论课程的比重,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科学思维。大学生科研课题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带教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问题给予指导,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学生经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锻炼,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全面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已经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优秀成果培育的沃土和学生成才的催化剂[3。
参考文献:
[1] 段徐,章燕棋, 应美丹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3) :58.
[2] 蒋琳,郁涛. 非线性视角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16):106.
[3] 胡庆武. 大学生创新活动目标导向的探究 [J]. 理工高教研究 . 2009,(5):33.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2年度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创新立项;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
作者简介:郝峰 (1973-)男,博士,副教授,吉林省辽源市人,研究方向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理论和实践等。
通讯作者简介:李艳 (1960-)女,硕士,教授,吉林省长春市人,研究方向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理论和实践等。
【全面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推荐阅读:
关于做好2012年度全面预算工作的通知〔2011〕180号11-28
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07-12
如何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08-17
全面做好建筑预算管理08-21
新时期如何做好行政执法工作10-07
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10-30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基层党群工作07-17
论新时期公安机关如何做好群众工作07-24
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08-22
做好新医改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医院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