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指南针读后感(共15篇)
1.心的指南针读后感 篇一
《心的出路》读后感
臧冬雷
“愿上帝赐我平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赐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去明白两者的区别。”这是出自世界“临终关怀第一人”、美国精神科医师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的笔下,她在自传中言之为座右铭。《心的出路》这本书是由伊莉莎白与戴维合著,书中的个案与个的经验取材自两个的演讲、心灵课程、与病人及家属的谈话。
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1926年出生于瑞士,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精神科医师,并在精神医学领域“前无古人”地选择了“生死学”。她一直关怀临终病人,改变了数百万人处理死亡、面对临终病患的方式。在长期陪伴临终者的经历中,她发现“很多人死时心里有很多未了的事,极少人是了无遗憾的。人生要学习的课题太多了,一辈子是不够的。人在将死之时总能有很多体会,只是往往已来不及实践。”在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眼里,“很多人只是存在,从来没有真正活过,而且耗费极大的精力去为这些未完成的事而压抑”。1995年,她本人中风瘫痪,其后几年一直在死亡面前徘徊,于是,她和另一位长期共事的临终关怀专家戴维·凯思乐,联手写成了这部充满生命真理与智慧的著作《心的出路》。
该书从临终病人的濒死经验中,精选了真诚、关系、失去、力量、愧疚、愤怒等十五堂“功课”,告诉读者怎样才算“真正地活过”。就像作者戴维·凯思乐所说:“临终者身上展现出一种英雄的特质,足以超脱任何困境,凸显出人类行为与思想的最大潜能。我说的不只是活着,更要能感受生命的跃动。”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一直幸福平安、一帆风顺,可是我们是否曾经问过自己:我们真的用心活过吗?我们到底要怎么样的生活?阅读这本书,对于″怎样的生命才是丰盛的″便会有新的认识。
随意打开书页,那充满智慧与哲思的语句瞬间抵达你的心灵,让你跟随作者的思绪而思考:因为在生命的悬崖边缘,我们才能把人生看得清楚,在失落的时候,生命与爱才显现出它的光华盈满;你所追寻的完整与圆满,就在你自己身上„„如果你自己的船浮不起来,没有人会愿意陪你远渡重洋;你不必等到离开时才知道自己是谁„„
本书的最后一段话是:“人一生只有一次,你再也不会扮演同样的角色,拥有同样的经验。即使再来一次,你的世界也不完全一样,你不会有同样的父母、小孩、家人、朋友,地球也不会是同样的面貌。千万不要等到最后一次的机会去看海洋、天空、星星、家人,现在就睁大眼睛看。”
这本书因为是来自最前线的人与人面对死亡时心灵的对话,所以能给人一种亲切感与真实感,正如笔者感受的一样。这本书不仅省去了我很多的时间、精力去思考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面对和心灵的痛苦,同时我也找到我的盲区,比如愤怒的功课和屈服的功课等,其它的内容也让我重温了那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这十五个功课是人一生随时都要面临着的人生的难题,人一生的幸福与快乐正是受这些功
课中的问题的影响,认识自己是人类永恒命题,它在帮助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认识自己。
2.心的指南针读后感 篇二
一、心的沟通
今天的故事在昨天上演着, 在明天演绎着。我和你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相遇。初次见你, 你单纯的眼眸让我震撼, 那是多么纯净的眼睛, 透过你的眼, 我仿佛.走进丫一片洁ft的天地。我和你说®, 你没存理我, 只是中.纯的看着我。我两次的轻轻蹲卜身r-想要和你交流, 你还楚静静的看着我, 此时的我有些无奈丫, 心想着:为什么你不讲话呢?我尝试着牵起你的小手, 你挣脱开/。你可知, 当时的老师, 心坦是失落的, 也是害怕的。
通过你之前的班主f T:, 我/解到, 你真的不怎么爱说活, 基本上是惜字如金。询问了你的父母才知道, 你是在:年级的时候从另一个城市来到这里, 齊经的你是爷爷奶奶带的, ifu奶奶也是不爱说话的性子, 斤致你S本上不怎么和别人接触, 也不乐意与人交流。经过·年的适应, 你己经比起刚转学时好/很多, 里然你还是那么不爱说话。知道了这些, Lh我更加的心疼你。透过你的眼睛, 我仿佛看到/那个无助的你, 你不是不爱说I舌, 你只是+知道如何i农达, 你不是不愿意和老师沟通, 你只是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沟通。J.·是’我想尽办法想要走进你。我安排你就餐时坐在我的对而, 让我尽可能的有机会和你讲话, 哪怕仅仅是·个吃饭的时间。吃饭的时候你吃的菜很少, 我会告诉你, 赶快吃些菜, 不然要长不高, 虽然你还是不怎么回答我。有时我也会把我的午餐水果送给你吃, 你有时会祀绝, 有时会乐意接受, 这就要看你是否爱吃这样水果了。除此之外, 我F课的时候也会找你聊人.牵你的小手, 渐渐的, 我发现你+卩丨那么排斥我To从磁初的把小手从我手里抽出来, 到后来的不冉拒绝, 从-句话都不和我讲, 到幵始渐渐的和我沟通, 虽然还是很少, 但真的我看到了那样一种感动。在这样的转变中, 我看到了美丽和幸福, 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你有个小毛病就是爱眙地里_笑破坏’每次被我发现/就很委屈的样子, 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样的你怎能不让人喜欢呢?你的进步让我们大家都非常的幵心, 你K巴眼睛的样子, 我想老师-辈子也不会忘记了。
不单单·个你, 那么多的你都在我们的周鬧,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天使。孩子, 诘允许我深情的喊你们一声孩子。
二、爱的交流
那发生在W两个“你”和我之间的小故事。还记得刚开学两个星期, 长着头黄发的你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帅, 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我蹲下身子, 凑到你身边问:“是什么呀?”你轻声对我说:“老师, 我蒋欢你”。说完, 害羞的看卷我。孩子, 你们真的是随着心意走.心ill想到仆么, 感觉到什么就说什么。还有一次, 贸着短发的女孩, 你跑到我穷边, 牵起我的手在我手I:深深的吻了-下, 而厉又抱住了我, 弋时的我感到不知所措, 却又欣再无比……和你们在一起, 找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和你们一样, 该哭就哭, 该笑就笑, 齊欢就是彰欢, 纯粹而直接。
三、教育观察
作为·名班主任, 你敁不能缺少的就是那双会发现和观察的眼_。孩子的.平·动, '言-行, 你都应该去细致地观察, 敏锐的捕捉, 细腻的分析。观察唯侖贴近孩子, 亲近孩子, 观察+是评判, 教师最不可取的就是·边观察-边对孩子进行价值评判, 很直观地i Hf价孩子的行为对或者错, 好或者不好。在观察的过程'11教师应"|把f丨己的价值判断放在'1‘立的·面, 这也是师德的-个重要体现, 小因自己的价值取向妄加评论和做出决定。
观察首要的就是确定对象, 接着可以把你看到的, 听到的去记录下来, 这些部分都是非常直观的, 但冇mw节却至关重耍, 不可忽略, 到了第三部才是做出评价。孩子的一些行为的背后也许正隐藏若动机, 你耍学会分辨。可见要成为·名新时代的教师, 要成为·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仅仅走马观花, 囫丨刽存枣的上评判学卞是致命的o请学会止:确地观察, 要像你/I·博物馆中观察一件艺术品-般细致、审悄。
四、心理干预
在教育观察的戴础L,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可以对-些问题孩子进行心理L的干预, 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们能够有更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通常情况下孩子行为背后有更深ii的原因, 如果能够合理地分析, 儿抓忭关键点对孩子进行恰·心理干预非常有必要。孩子的厌学、逃学、偷拿别人的东两、暴力行为、心理危机、心理创伤等等, 都"〖以通过教师的r预去解决。当然这不n]缺少的是教师的心理专、丨k知识以及对待孩r的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存的孩子喜欢拿他人的东西, 可能出于-种猎奇的心理’宵的可能只是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孩r的心理丨:入丁., 去帮助孩子。
世界包罗万象, 却又因彼此的不同而显得那么特徠。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你会看到美丽和幸福。不妨抱抱咱们的孩f�汁]心走进他们, 与他们呼吸同片蓝大卜的空气。小管是面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教师都应该学会沟通交流、观察干预, 师德则-点一滴渗透在这其中, 举足轻重。
摘要:对待一些特殊学生, 教师应当在教育观察的基础上, 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干预, 这也意味着新时代的教师们应当拥有更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用心去沟通交流, 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一片天空。
3.心的重建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三
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取巧,《心的重建》这样的书名很容易给人误导。我想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大部分都是冲着“心理治疗和重建”的目的来的吧?除非是从业人士的阅读需要,否则好好的人,早就心安理得潇洒作伴快意人生去了,谁还在“心的重建”这样痛苦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找虐折腾自己?好吧,估计像我这样抱着这样的目的选择这本书的人是要失望了,心理治疗如果是喊几句口号来几句自我安慰就可以解决的话,估计所有的心理医生都该下岗了,这个世界上也更不会有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和森田正马这样的人物存在。 虽然书名取巧甚至不太恰当,硬是把这本书归类心里学的类目有点过于牵强,让阅读的人很容易误解和会错意,但抛开书名因素,就内容和作者的写作初衷而言,把书本归类为给人积极心里暗示的鸡汤或者不错的故事书之列,还是比较恰当的。
《心的重建》是露易丝·海的新作,她的经典作品《生命的重建》全球销量3000万,翻译成29种语言。而本书《心的重建》,露易丝·海主要想指导读者在经历失去时如何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提醒和疗愈自己,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本书七个章节的内容也全部围绕着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的失去展开,包括失恋、离婚、亲人远离、爱人或亲人死亡、失业、失去朋友、爱宠去世等等,作者通过文章中诸多真实的举例和生命故事,把正面思维和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代替旧有的思维和悲观情绪,让深陷其中的读者能够在局限于目前的思维里面,发现即便是令人难过的事情原来也可以用积极的思维来看待,从而放松心情,得以从困局里面走出来。
这是一本失去之书,同时也是一本在命运的废墟里重理思维的新建之书。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去,而深陷其中的人们无疑是悲伤和痛苦的,如何看待这些消极情绪甚至尽快从这些困扰里面走出来,就显色尤为重要。露易丝.海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做“思维是有创造力的”,用有创造力的思维来看待生命中的不幸或者失去,改观由此带来的悲伤失落的消极体验和情绪,重获勇气面对生活,便是作者强调的初衷和生命最健康的状态。
4.孩子自觉我省心的读后感 篇四
先说观念,管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管,毕竟我们无法代替孩子成长。只有让孩子拥有自觉意识,学会自我管理,自己成为自己成长的发动机,在人生道路前进时,才能让父母放心和省心。
这个观念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但在实施中,我很难把握其中的度。就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来说,学习往往成为摆脱其它事情的理由。孩子除了学习,其它的事情不用操心。这么一来,孩子便失去的很多实践的机会,孩子接触的除了书本,只有电子产品,这样的成长不能称为全面的成长。
当我看到书上”不替孩子做分内的事情“这句话时反思自己,我做到了吗?没有。孩子要去打球,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往往替孩子收拾东西;有时孩子遇上不懂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代替孩子思考,直接把思路教给孩子;孩子的房间没收拾整齐,叫孩子收拾不如自己收拾快一些,自己麻利地整理完等等。”替孩子等于害孩子“,我的代替便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只有不断地对孩子放手,让孩子体验生活,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全面的成长。
再说方法,从小就可以在游戏和解决问题中学找方法的方法,练出聪明;告别”战争型人格“学会”正面沟通“,让孩子学会做人;”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是作者总结的有效教子九字方针,有效批评”三明治“方针等。
这一部分,充分展现了作者育儿的智慧,牧天爸爸从小就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提高。4岁教牧天方法论,6岁学习辩证法。思维训练就从同异比较思维开始,”同“就是总结,”异“就是分析。5岁的牧天总结猪的特征是这么说的,”猪是什么?猪是这样一种动物:活着就是为了吃和被吃。“令人不得不赞。去年牧天出版了《管好自己就能飞》,与他平时写自我管理日记分不开,与他从小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思维训练分不开。
让孩子学会做人,是孩子的必修课,也是确保孩子一生快乐和顺利的基础。在牧天三年级时,牧天爸爸便把”自我管理“引进了对他的教育中。要求他”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慢慢学会对别人负责。“刚开始,很多事情被牧天弄得一团糟,上课没带课本,忘戴红领巾,衣服洗了忘记晒等等,牧天妈妈不止一次有帮他的冲动,但随着努力和坚持,情形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几个月后,当牧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北京时,手机坏了,牧天考虑到爸妈的担心,找到乘警长,用手机发短信给爸妈,从此,关心他人感受越来越多的落实到行动中。
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父母的差距直接造成孩子的差距。虽然在生活中有一些农家子弟,家人对他们的教育谈不上引导,但换个角度来看,家人给了他们更大的成长空间。从成才的比例来看,农家子弟从读书这条路成才的真的不多。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家庭,子女成才的比例肯定高得多。我想要让孩子成长,做父母的我们首先要成长。放手,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我也知道,但做起来,总是不自觉地包办代替;或者放手的过程中,一看到孩子学习生活一团糟的情形,便直接帮她解决了。教育真的需要一些等待,也需要一些狠心,帮是害。
引导孩子多考虑别人的感受,是我做得较欠缺的。我想这跟帮办有一定的关联,孩子习惯了被安排,便不愿意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感受了。
最后说说提升素养,掌握自我管理的一二三四法则,让自觉精神落到实处,培养自律能力,不让自觉成为空话。一个原则:自觉不自觉,相差一百倍;两大关键:结果导向与方法意识;三种思维:正、反、合;四项训练:勇于面对、敢于承担、善于解决、勤于总结。这些法则的实现,前提是放手。牧天爸爸重视培养牧天的总结能力,怎么培养?就要勤总结,越是喜欢总结,越是多多总结,总结能力就越容易提高。
阅读这本家教书,带给我很多方法上的启示,还有两大反思:一方面自己不敢放手,是源于什么?对孩子的不放心?女儿虽然会晨练,不是自己起床去锻炼,而是需要我叫她起床,才能坚持晨练,这两者区别很大;女儿虽然愿意练琴,但不太动脑,她有很好的听音能力,但用不到练琴中去;女儿虽然有独立的房间,但没有独立完成过房间的卫生清洁工作等。我的感觉就是”不自觉“,或许根源就在我的”不放手“。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还有重要的力量――言传身教。要让孩子”自我管理“,我扪心自问,我的自我管理做得怎样呢?我想满分是100分的话,我最多60分吧。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把我身上的问题照得一清二楚。自己是不是主动的解决家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是不是充分考虑了家庭成员的感受?自己在引导女儿时是不是讲究方法?
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父母的放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成长,成长在路上!
5.心的指南针读后感 篇五
人们常说,当今世界,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我却认为,世界从来都只是世界,没有古今之分,变的只是人心。
一个人,怎样就可以生存?其实很简单,只要劳动就行了。可是,当我这样问别人的时候,他们却说:“只要有钱,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我顿时愣了,难道他们都忘了,劳动才是生存的根本,远古时代的人们,不都是靠劳动来养活自己,养活亲人吗?
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人们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种,布网打渔,这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富贵奢侈的思想,渐渐地使人们脱离了本心。他们开始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挣钱,钱,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抢手的东西,但它确实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分文不值,可笑啊!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只为了寻找自己用血汗钱换来的,也许只有一瞬间的快乐,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
我有一个姐姐,从前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可是自从她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后,她越发不爱笑了。她很挣钱,大人们总是拿她做我们的榜样,可我却察觉了她的变化。我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说她并不喜欢这一份工作,于是我让她辞了这份工作,可她却说,她放不下,也不能放下。我问她:“那你的快乐,你的自由呢?”她低下头不再说话,过了许久,她才说:“这个世界诶,本来就不公平!”
6.追求心的完美 篇六
可是现实似乎总是不按我们的意志行事, 理想中的完美和现实里的残缺往往会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些反差困惑我们, 使得我们变得消沉无奈, 甚至愤怒堕落, 在这不完美的情囿中挣扎, 犹如作困兽斗。不少人大半辈子都耗费在这样无谓的牺牲里了。
面对残缺的现实, 我们是否应该放弃追求完美呢?我想不是, 但我们要追求的完美应该是心的完美。
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 能转移的是我们的心。在生命的长河中, 在和这个世界交融的过程里, 我们会碰到痛苦和委屈, 愤怒和不平, 甚至还会有太多的罪恶呈现在你的面前, 面对这一切, 我们可以有很多种的选择, 回避、面对或疯狂。这是命运在探寻你的心胸是不是宽广, 在测量你的眼光是不是高远, 在考验你的思想是不是博大深邃。我们的一颗心是需要反反复复的锤炼, 反反复复的煎熬, 才能变得旷达, 才能宠辱不惊, 才能天高云淡, 才能大智若愚。
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 爱情应该是最最绚丽的部分, 而追求完美的爱情更是每个人永远的期盼。可是在现实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两颗心热烈地爱恋着, 两份情倾心地相拥着, 可当两个生命的半圆合在了一起的时候, 那份生生死死的爱恋却冷却了。
我曾看过央视半边天节目对一位专家的访谈, 几句话让我明白我们对爱情理解的最大误解。这位专家说, 家庭中爱情冷却的最大原因是我们往往把爱情理解为是一种依懒, 甚至是一种依靠, 尤其是女性把结婚成家当成是终生的托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心智不健全, 我们带着半个圆的心, 以为两个半圆合在了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圆, 那就是完美了, 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了。其实错了, 完美的爱情应该是我们各自都是一个完整的圆, 我们带着一颗完美的心去和另一颗完美的心结合在一起, 那才是完美的爱情, 它犹如天体中的行星, 它既有公转但同样有自转, 只有这样它才能永远青春, 永远激情, 永远靓丽。
由此看来, 假如我们抱着残缺的心态去组成一个家庭,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肯定只剩下了油盐酱醋吃喝拉撒, 我们无法升华情感, 无法更新我们每天的生活。我们双方都缺少了一颗完美的心, 一颗能认知世界包容世界理解别人的心。
我们有了一颗完美的心, 就可以物我两忘, 变得无比坚强, 无比辉煌。把自己无比渺小的人生融入历史的长河, 使芸芸众生仰起了头来看着我们, 犹如观看星空下最耀眼最闪亮的星星。
我们有了一颗完美的心, 就能跨过生理上的障碍, 肉体上的缺陷。李亚鹏和王菲生了个女儿是兔唇, 应该说很不完美, 但他们创办了一个爱心的事业, 专门为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成立了帮助基金会, 他们用心去修补了孩子生理上的缺陷, 并把爱心升华为慈善事业。
7.心的指南针读后感 篇七
——读《理想的足迹》有感
六(1)陈谊
90年的脚步,承载了华夏儿女太多的坎坷和希望;90年的奋进,记载了炎黄子孙无数的汗水与收获;90年的变迁,挥洒着龙的传人的豪迈与信心!这90年来,中国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党的努力,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暑假,我翻阅了《理想的足迹》,了解到更多党的故事,受益匪浅。
《理想的足迹》用90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也向我们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是呀,中国共产党是多么的伟大啊!从北伐战争到南昌起义,从“九一八”事件到红军长征,从西安事变到抗日战争,从百团大战到辽沈战役,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战士又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其实,大家都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让中国强大起来!于是,他们理想的足迹遍布了每一个角落。终于,他们成功了!从抗日战争胜利到香港回归,从神舟6号飞天到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从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北京奥运成功举办,都无一不说明着:中国正一天天强大、富饶起来了。共产党员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共产党员们的理想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那么,我的理想呢?我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医生。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他们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小错就能酿成大祸。我敬佩的医生有很多:叶欣、李晓红、邓练贤„„是的,他们就是在2003年“非典”来临时为了救治患者而牺牲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能取得圆满的胜利。我知道,做一个让人敬佩的医生其实并不容易,所以,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脚踏实地地朝自己的理想出发!
8.《指南》读后感 篇八
1、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着重强调,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着重强调了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友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4、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5、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食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初浅的阅读后,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幼儿的一日活动,其实要求各个环节都应该是有教无痕的。从晨间活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户内外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与组织都应该以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为依据,在合理的期望下进行适宜引导,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还让我更加明白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9.心与心的交流 篇九
刚参加工作时,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满腔的热情, 面对一群活蹦乱跳、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学生, 总有使不完的劲儿、用不完的力。为了搞好自己的语文教学, 我用尽了全部招数, 可是费力不讨好, 学生的成绩虽然很稳定, 但一直未有新的突破, 当时的安慰语就是:自己太年轻, 没有教学经验, 可以理解。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我最初的教育理念, 其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形成了一种“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 我才逐渐领悟到教学贵在用心。在教学中, 如果我还是按照传统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 时间久了, 不但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我也会随之产生厌教心理, 这是我所不愿看到的一幕。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语文学科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给学生洗脑, 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每个学生搞好学习的前提条件之一, 它是学生必需的“心理营养”, 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免疫系统”。一个人有了自信心, 才最容易发挥自身潜能, 甚至于创造奇迹。
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我首先把“爱”作为努力的起点。爱人才能育人, 当我们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时, 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我眼里, 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 在他们面前, 我从不用成绩来评论他们的优与差, 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又陶冶了情操。
其次, 利用名人名言鼓励学生,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初一上半学期我让每位学生选择一条有利于改掉自身最大缺点的名人名言, 粘贴到自己的课本上或铅笔盒上, 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如“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不怕起步低, 就怕坚持不到底”“困难像一把梯子, 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爬不上去的”等。如此一来, 学生不仅名言写得好, 还真的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 时时提醒, 激励自我, 树立了自信心。同时, 我还指导学生在每日的课前一读中, 用名人故事来激发学习的激情, 在他们心里不断树立自信。
此外,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渴望儿女成才, 天下父母同心。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 我利用初一上半学期的家长会之际, 希望家长从两个方面配合学校教学:一是需要家长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多与孩子加强交流, 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必要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以保证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二是建议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孩子的日常学习时间过长, 容易造成倦怠心理, 家长的参与帮助会给孩子带来学习的激情, 也更容易给孩子树立自信心。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和自信心, 洗脑工作就算大功告成了。
二、从易到难,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今年我所教的四班, 学生大多数语文基础知识都很差, 很多东西都得从小学的基础教起。比如:上课的时候得从拼音标调方法、生字词识记、说话练习讲起。“万丈高楼平地起”, 于是, 我改变了以往唯我的教学思想, 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 不再一味地追求面面俱到, 而是凸显实效, 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争取真正落实重点内容重点对待, 只要学生在这一堂课上能够有一点新的收获, 这堂课就不算失败。比如, 在教学《黄河颂》时, 我确定的重点突破就是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诵课文的能力, 整堂课舍去了以往字词教学、文学常识认知和内容分析的环节, 而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 把重心毫无顾忌地放在了朗诵上。通过教师的泛读、领读, 学生的跟读、自由读、听读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学生的朗诵激情在那一堂课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就算放学铃响起, 也未熄灭他们的澎湃激情。一个个自信的笑容, 让我至今难忘, 从此也更加坚定了我教学尝试的信心。
作文是每个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头痛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采用了命题日记的形式来练笔, 开始学生每天只写几十个字的精华语句、名言名句, 让他们感受精妙语句的魅力。之后叫学生抄一些中学生作文, 让他们感受别人的作文和自己的感受差距不大, 自己也能学写那样的文章。最后就引导学生走入自己的命题日记道路上来, 把生活中的人、事、物作为命题的范围, 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这样一来, 学生就发现语文其实并不难学。
三、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渴望自己被同学、被老师、被家长关注, 同时也渴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 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 而是尽量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自信感、成就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就感, 我让他们自己出复习题, 搞生字、诗词、文言文记忆比赛, 写生活日记, 佳作张贴在学习园地里或投稿保存到我的邮箱里以便发表等,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学生有了成就感, 就有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师生共拼搏, 营造学习氛围
没有了战场就没有了拼搏。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经常把老师的工作情况和业务要求告诉给学生, 这样相互之间有个了解, 让学生明白老师每天和他们一样也在学习拼搏。教师们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不仅是对老师业务能力的考查, 也是同学们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
这学期初, 学校组织了大型的语文公开课活动, 我讲课的内容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我便利用早读时间, 指导学生作了一定的课前预习, 虽然对于教学流程我反复看过多次, 但至于课堂效果我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战场上会有很多的未知因素, 果不其然, 在起初的课文导入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我准备了一则小故事———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 当我把故事的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时, 却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反映他们知道这则故事, 于是, 我便把讲故事的发言权顺势还给了学生———一个从未在语文课上发过言的男生, 当时, 我在心里为他捏了一把汗, 他能说出来吗?他不会因为有这么多老师听课而紧张得语无伦次吧?种种猜测在学生顺利讲完故事之后不攻自破, 他讲的内容比我准备的还要详细, 虽然讲话的声音有些小, 但他出色的演说已经迎来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掌声送给了他, 我看得到他脸上浮现出的难以掩饰的自豪。
课堂上的另一亮点就是学生的朗诵环节, 基于平时的朗诵训练, 学生的集体朗诵效果比平时还要好。在个人自荐朗诵中, 平时说话有些口吃的李永超激情澎湃的朗诵, 更是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熟知他自身情况的我也为之感到震惊。
对于最后的个人习作展示环节, 说实话, 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对于重点班学生, 我们毫不怀疑会有一大批能“文”的知识分子冲锋陷阵, 而对于普通班学生而言, 则“武者”居多, 只要他们敢于把自己写的片段大胆地说出来就可以了。事实却超乎我的想象, 我点了几个班中的“将军”, 他们出色的语言表述竟再次迎来了大家一样的目光, 我想大家都会有同感:“他们该不会是抄的吧?”怀着满腹的疑问, 课下我找他们了解情况, 他们胸有成竹地向我保证:“老师, 请相信我们, 这都是我们自己写的!”听了孩子们的一席话, 我不禁感叹:“是我小看你们了啊!”
这次语文公开课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信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也更加坚定了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把心交给学生, 学生也会把心交给我们。教育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
摘要:现实中常听有人说, 老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 每年有两个大假期, 多么清闲啊!其实, 这恰恰是他们对我们老师工作的不理解, 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备课, 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批改作业, 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 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 但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有人说, 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歌、一部电视剧, 而我要说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
10.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读后感 篇十
密云五小张程远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是一本写得很实在、能给人以启发的书。在平凡的笔触中让人体会到深深的师生之情。作品所举众多案例中无不充满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爱使教育得到了升华。书中认为,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却不是真实的教育,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差异。每个班存在几个问题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以平和心去看待。问题学生同样是我们的学生,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涯有时会因为问题学生而精彩。我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所收获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迪。感触之余,我不由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怎样的教育才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曾经说:“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爱之深,知之备,导之以微,喻之以理,既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又要善于诱导,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他们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却常常不是这样。因为要求太严,使他们产生了抵触情绪,就像个别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其实学生都是一个个个体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必要的。不许犯错,强迫他们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行事,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相反,允许犯错正是为了他们更好地成长。
有一段时间,因为班上课经常有人吵闹,我很恼火,常发脾气训人。这样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我感到学生对我产生了抵触情绪。怎么办?我问自己:老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是批评还是引导与鼓励?这种思考给我很大震动。原来,长期以来我总是批评多,表扬少,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对个别同学的指责上了。实际上,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着学生表现不好的一面,更多的是要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长处。即使有个别学生不很守纪,也不要老是批评他,而要耐心教育、引导他。如班上林×同学,因为上课时我的一句不点名的批评引起了他的反感,导致课堂上顶嘴,弄得我很没有面子,但我当时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主动做自我批评,承认自己脾气不好,这样就消除了他与我的抵触情绪。又如陈××同学原来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看课外书。我没收了他的几本课外书后,他对我很有意见。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鼓励他努力学习,后来他慢慢改掉了这样的毛病,比以前表现有所进步。因为我努力改变自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最后所教班级课堂纪律大有好转,学生对数学学习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另一方面,我的工作也很有起色,得到了领导、学生的一致好评。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要当好一个班的班主任,决不可能实现“垂衣拱手而治”。台湾作家席慕蓉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别人是怎样地把儿女托付到我的手中,他们用着谦卑热切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请求我能够,使
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既然当了班主任,就要对全班学生负责。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勤”字当头,在抓思想、抓学习、抓纪律、抓卫生的同时,也要注重抓学生的心理。
11.富爸爸投资指南读后感 篇十一
这本书通篇有两个关键词,那就是“资产”和“负债”,并一再强调我们一定要弄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且持续购买资产。富爸爸说,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负债就是资产。举个常见的例子,很多人把房子看做资产,而实际上房子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负债。
为什么房子很多时候是一种负债,那到底什么是资产和负债?
一个东西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是由当时的现金流决定的。资产就是不管我工作与否,能把钱放进我口袋里的东西;而负债是把钱从我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依照上面的定义,房子在很多时候,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例如我们每月的月供、物业费、水电费等。那什么时候房子可以算作资产呢?那就要看是否有“净租金收入”。举个例子,假如和房子有关的所有支出,包括每月的房贷、物业费、水电费、宽带费等总计支出1500元,而房客能每月支付我们元房租,那么我们每月就有500元的净租金收入,那时房子就是资产,因为它在往我们口袋里装钱。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我把这所房子高于买价出售,它是否会成为资产。这种是可能出现的,但“小鸡没有孵出之前不能算数“。
中国刚刚经历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过去十年不断投资房产的人都成为最大赢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相信房价会一直上涨,我也不对房价是否上涨作出判断,也没有办法判断。但我们来看看美国市场,美国市场在很多时候都比中国提前20-30年,也就是说美国经历的很多事情大概率会成为中国的未来。1986年美国《税制改革法案》出台以来,房地产行业损失数十亿。税法修改后,股市崩溃、储贷机构破产。就是一次税法的修改,就造成数百万人被迫离开房地产市场,很多人辛苦奋斗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获得的财富全部付诸东流。
所以,普通投资者,包括我,都将还没有孵出的小鸡也计算在内,我们买入让我们每月花钱的东西,然后主观上认为他们就是资产,指望房子将来能升值,或者认为我们的房子一定能够按照房地产经纪人所说的价格迅速售出。如果我们碰到一轮大调整,或者仅仅是像美国一样,修改税法,那么我们把财务决策建立在主观臆断或期望之上就必然导致我们对自己个人财务失去控制。
当然,我们控制好现金流,控制好自己的财务状况,那么期望你的某种东西将来会升值是无可厚非的。
2、关于选择和态度
面对选择时,我们做出来的决定往往代表我们的核心价值取向。
面对金钱和投资,我们往往会有3个基本选择:安全、舒适和富有。3个选择都很重要,这3种选择的优先次序不同,一个人的生活就会不同。我们大多数人赚钱和投资时都完全按照这个顺序,也就是说,第一选择是安全、第二选择是舒适,第三选择才是富有,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把工作安全作为最优选择的原因,在拥有一份安全的工作或职业后,我们才开始关心舒适,而致富是大多数人的最后选择。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梦想致富,但这不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但也有少数人,为了致富,宁愿感到不安全、不舒适。
我仔细思考自己,从小到大,就被父母灌输一种思想,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看到这个选择时,我也扪心自问,我的选择顺序仍旧是安全、舒适、富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对于工作的选择以及态度,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一旦主动选择,估计我父母每天都会睡不着,好吧,要跳出这个圈要付出多大的勇气,曾经那个什么都无所谓的自己到哪里去了?
在书中,富爸爸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富人看到的是一个有大量金钱的世界,而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其他的言语,我就是普通的员工一枚,怎么可能赚很多钱?大多数人都有钱太少的问题,由于金钱是一种观念,如果你的观念是钱太少,那么你的现实就会是那样。简单说,你对金钱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你是否愿意寻找突破口,以及能否找到突破口。我现在接触到一些生财的圈子,里面有上班族、公务员族、互联网族、创业族,他们学习着社会上赚钱的套路以及别人踏过的坑,他们中已经有人成功,而且赚钱的速度、赚钱的理念在改变着社会变迁的进程,这个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眼中世界有大量金钱,获取大量金钱的案例。核心就在于你是否有创意,是否有思想去获取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资产。当然有些人是为生活所逼,有些人是靠主动性、信息、人脉等主动找寻。先改变自己的选择和态度,相信你可以看到一个有大量金钱的世界。
3、关于投资
很多人都在关注一种投资产品,例如股票、房地产、比特币等,但并没有理解什么是投资。富爸爸说,投资其实是一种计划,一种把你从一种财务状态到达另一种财务状态的计划。真正的投资者有一个计划,并且有多种投资工具和程序可以选择,而不是依附于某种工具和程序,其中相对应的,股票、房地产等只是工具而已。所以我们在开始投资前,有一个财务计划非常重要,因为这个计划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财务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大学教育、退休金、医疗费和长期保健。这些数额巨大的需求要通过投资来满足,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投资股票、债券或房地产,还要投资保险产品和其他不同的投资工具,这样就有助于提高我们长期财务健康水平。
但是,有一个严峻的现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计划的重要性,却只有极少数人真正这样做。我们是否愿意花一点时间,为我们的一生制定一个书面的财务计划,毕竟我们年轻时不知道年老的感觉。如果我们知道年老的感觉,我们就会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计划我们的财务生活,而且会计划到退休之后。如果我们有个好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实施,致富就会水到渠成。例如我自己,在读到这里时,就认真的梳理我们家庭目前的财务生活安排,决定每月再增加两项资产以供孩子的教育和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在计算的过程中,才发现如果想老年生活的生活质量不下降,现在每月就要多为自己多购买资产。
总结下,投资就像按照食谱烤面包,是一个由固定程序和策略组成的计划,是一个单调乏味执行计划的过程。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可行的计划,并照着做就可以了,我们如果能认真执行,投资和致富就会水到渠成。
4、投资的基本原则
上面我们谈到投资是执行计划的过程,在我们制定计划时,富爸爸告诉我们要弄清楚以下基本原则:
(1)弄清楚自己在为哪种收入工作?收入有三种类型:劳动收入(工资)、证券收入、被动收入。如果想致富,就要努力把劳动收入转化为真正的资产,以获得证券收入和被动收入,因为靠劳动收入来积累财富是最困难的。我们可以对照自己看看,我们现在有几份收入,你的证券、房产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2)尽可能有效地把劳动收入转化为证券收入或被动收入。
(3)通过购买证券将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或证券收入,以保证劳动收入安全。
(4)投资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资产或者负债。我们常常听说投资有风险,其实有风险的是投资者,投资只是计划、只是工具而已。
(5)真正的投资者总能为任何情况做好准备,而非投资者总想猜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什么时间发生。例如证券市场大幅下跌,我们是否有其他工具可以在下跌过程中赚取利润。
(6)在投资领域,不管是房地产、企业或者是证券,成功的关键永远是人,人,人!
(7)对风险和回报的评估能力;
5、成熟投资者的3个E
上面投资基本原则的第四点讲到,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讲,投资有风险,但其实投资本身不一定很冒险,冒险的是投资者。许多自认为是投资者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投资者,实际上,他们是投机者、商人或者更糟,是赌徒,这些人与真正的投资者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怎样才算真正成熟的投资者?我们来看看富爸爸眼中成熟投资者的三个必要条件。
成熟投资者的三个必要条件:
(1)教育Education:时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付出时间,大量学习投资、学习商业基础知识,学会分析其他公司的投资潜力,学会自我控制,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寻找到真正价值的、能带来更多钱的东西,才能在货币不断贬值的的过程中避免受到伤害。这里穿插一个我自己的理解,每年的收益达到多少才算合格,那就是GDP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之和,目前差不多年化收益9%左右的收益才算合格。想想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可以实现这个基本目标。
(2)经验Experience:
(3)充足的现金Excessive cash;
当我们专注于提升自己的经验和教育,时刻训练我们的大脑,让它知道我们要寻找什么,即使我们错过一次投资机会,还会有下一次好机会等着你,这样我们迟早就会获得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不事先准备好知识和经验,或者充足的现金,我们很可能无法识别好机会,更不可能抓住好机会,例如我就在淘宝上开淘宝店,可惜因为没有足够的见识,没有识别到互联网大时代带来的巨大机遇而错失机会,但庆幸的是我误打误撞来到金融领域,不断学习行业特征、经济周期、企业分析等,相信随着知识和时间的复利效应,这一天不会太远。
当我们成熟度提高后,我们就能区别:良性债务和不良债务;良性亏损和不良亏损;好支出与坏支出;股票、债券、基金、企业、房地产、保险产品和税收政策的优缺点,以及何时该利用哪种工具等,那我们又离财富更近一步。
6、关于富人思维:
经常我们听到“富人思维”,我们要清楚,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的钱,银行里的钱只代表过去,财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我们理解富爸爸的思维方式,像富爸爸那样思考,那样行动,才能解决如何赚很多钱,并如何留住这些钱的问题。著名的“二八法则”在现实中还在不断的被扩大,现实可能达到了10%的人赚了90%的钱,而我们是仅赚10%钱的那90%的人。获得90%财富的10%的人与仅获得10%财富的90%人之间,主要区别并不在于投资对象的不同,而是在于思维的差异,例如:
(1)大多数投资者强调“多元化”,而富有的投资者强调专注;
(2)普通投资者尽力最小化债务,而富有的投资者增加对它们有利的债务;
(3)普通投资者尽力减少支出,而富有的投资者懂得通过增加支出使自己变得富有;
(4)普通投资者拥有工作,而富有的投资者创造工作;
(5)普通投资者拼命工作,富有投资者工作越来越少,赚钱却越来越多。这一点感触特别深刻,世界是由懒人创造的,创造世界的同时,他们也创造了财富,而勤劳的人们在为懒人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只为了少担风险,相应地,他们也获取微薄的工资收入。
(6)富人对于投资首先想到的是赚钱,在赚钱后,他们还会想到从政府那里得到额外的利益。
总结下,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并付诸行动,才能让自己有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7、关于理解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这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在讲如何建立一家强大的企业,这对我们理解企业经营很重要。
因为,从投资角度讲,我们不管投资债券还是股票,最终是投资企业,如果我们是一个理智的、优秀的投资者,我们首先要擅长分析投资标的的企业经营情况;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作为企业经营者,最好的投资方式是让你的企业为你投资,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是最差的投资方式。看到这个观点是不是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至少当时我看到是眼睛一亮的。不过从我们接触的机构客户来看确实如此,例如新股的网下打新就是典型的案例。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税法,作者写到“税法是不公平的,它由富人制定,为富人服务,如果你想致富,就得利用富人适用的税法。”在我们普通投资者眼里,真的很少关注税法,中间其实是有大窍门的,例如可以利用分红避税、例如合理选择减持时机避税、例如后面书中讲到的“多支出少收入”,其实也是合理利用税法为自己购买更多的资产;
第三,也是最高级的玩法,就是创造资产。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资者并不购买投资,而是创造投资,他们创造了数百万人都想投资的企业,书籍的后面也介绍如何建立一家强大的企业以及致富的关键:B-I三角形都值得我们仔细阅读。
8、创造资产
12.入口入脑入心的朗读 篇十二
第一.入口朗读, 整体感知。首先, 教师要示范导读, 激发兴趣。教师准确清晰地读, 洪亮流畅地读, 饱含表情地读,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意蕴, 诱发共鸣, 激发美感。其次, 教会技巧, 诱导朗读。正确运用朗读技巧, 使书面语言表情化, 帮助学生鲜活的感知典型形象, 体味作者的情愫, 产生情感愉悦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领悟美感的关键, 否则朗读就会失去魅力, 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 也不可能让他们体验美感。技巧包括:语音、语调、重音, 语速, 情感等方面。再次, 情景烘托, 亲身体验。创设特定情景, 给学生的朗读作映衬或暗示, 牵动学生的情感积累, 激发联想和想象, 由境明理, 因境生情, 是促使学生体验美感的重要条件。因为学生进入情境之后受情境感染而形成与之相融的心境, 情感积累被唤醒, 容易获得强烈的美感体验。创设情境要注意课文内容与情境氛围的协调。可采用以下方法:语言刻画、音乐烘托、图片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等。
第二.入脑悟读, 品味情理。“积字成句, 积句成章, 积章成篇。合而读之, 音节见矣;歌而咏之, 神气出矣。” (刘大櫆) 要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重视朗读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悟读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之处, 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细读, 使他们具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如在教读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 学生通过反复的感情酝酿, 有感情的朗读, 就能体味到:虽然是娓娓道来的事件陈述, 也暗含犀利的锋芒;即使是事件真相的质问, 也如同暴风骤雨, 雷霆万钧;虽然只是一声从牙缝里蹦出的“你”“你们”也尽显英雄本色;即使一声短暂亲切的“我们”“大家”也能再现“登高一呼, 万方响应”的壮举。通过反复的感情沉淀和声情并茂的朗读, 就能感受文章理直气壮如同“黄河之水, 滔滔不绝”的语言风格, 就能感悟文章气壮山河犹如“狂飙突起, 惊涛拍岸”的讲演气势。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表演, 就能让我们聆听六十多年前那悲愤激昂的声音, 就能再现在那白色恐怖之下, 怒不可遏, 拍案而起的铮铮铁骨。只有通过或哀痛或悲愤或声讨或诅咒或高亢激越的朗读, 学生才能深深的体会到长句、短句的搭配之精, 人称、句式的变化之妙, 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文章整体上的多样统一而形成的和谐美。看来只有通过反复悟读, “因声求气, 以声入情”才能使学生达到“使其言皆出吾之口, 使其意皆出吾之心”的境界。完成对典范语言的“同化”“顺应”形成较强的语感。
第三, 入心诵读, 深化理解。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耳闻其间, 心通其情, 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段到篇, 从文字到语音语义, 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 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李金云) “文须字字作, 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 百过良未足。” (元好问) “出之于口, 入之于心”的朗读, 可使读者品味出材料内蓄的情感。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值得反复诵读品味, 每一次品味都不是最后的终结, 而是新的创造。因为文学作品的造型虽乃是以语言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群有组织的声音符号, 且这些符号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 但语言可以唤醒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具有光色态的图像。学生在反复诵读中, 其品味层次也就越来越高, 常能创造新的意境, 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前四句写了十道风景, 是直观感受的摹写, 这组摹写是互不关联的个别景物, 由于语境的特设和丰富的想象参与, 在多次的诵读中, 这些零散景物变成了生动的画面, 并与最后的情语相融, 表现出一种“生气远出”的意旨, 由此点出“味外味”的灵境之“格”:一个充满哀愁、宇宙荒寒、怅惘无边的人格形象跃然纸上, 这就是品读中所感受的味外味, 它却是作家“格”的升华, 是最高灵境的启示。
13.心的指南针读后感 篇十三
欧风幼儿园中(1)班
班主任刘老师和郑老师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针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家访,并送来了这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真阅读本指南后,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不仅老师们要学习,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习,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引导和促进孩子的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给出了合理期望与参考,并列举了每个领域的若干幼儿发展误区。
《指南》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孩子的健康这一章,孩子发展的每个领域都非常重要,但健康是所有其他领域的基础和前提。之前理解的健康仅仅是身体上的,通过对《指南》的阅读,认识到健康不只是身体,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指南》从三方面总结了3-6岁幼儿健康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身心状况方面、动作发展方面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就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3-6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父母应该正视孩子心理的变化,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即将迈入五岁的杨一诺有一段时间突然变的爱哭、怕生、逃避,当时她的这些变化没有并引起我的重视,而是让我觉得她无理取闹,采取了错误,粗暴的教育方法,还给自己找了冠冕堂皇的说辞:妈妈这么忙,你还这么烦。现在发现是自己忽略了她的这个敏感期,对她过于要求完美,而造成了她胆怯,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逃避。
真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是我们家长的必修课。孩子闹的时候我们要倾听、了解她心底的那个声音是什么?我们要关注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以及适宜的锻炼来保证健康的状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让我们的爱不盲目。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全身心投入,《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阐释了孩子成长中必须培养的诸多能力。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全方位的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到达哪里。
让自己成为孩子积极的榜样,让爱做得更好!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性,会对家长的言谈举止不加判断的进行模仿。所以我们应当身体力行的将要求孩子的标准做给孩子看。在生活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14.烈日灼心的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十四
首先可以肯定这部电影是近几年比较优秀的国产悬疑片。全片尺度颇大,信息量也大,导演的野心也不小,想要通过一场凶杀案来探讨人性丑恶与法律边界。可以说,的确成功了。
不好意思前方有剧透~邓超,郭涛和高虎饰演的三个兄弟于7年前制造了一起灭门惨案。若干年之后,邓超成为段奕宏警官手下的一名协管,帮助段奕宏断案。郭涛则成为了出租车司机,而高虎变成了”傻子”。
三人租在一家老别墅,不料却遭变态房东监听,之后老猫段奕宏通过房东的监听内容以及其他一丝一毫线索逐步发现当年灭门惨案就是邓超三兄弟。。。不得不说整个剧情非常戏剧化,尺度也颇大,邓超为了摆脱嫌疑,也是为了拖延时间,不得不伪装成gay,骗取老猫段奕宏警官,而段奕宏妹妹王珞丹为了验证郭涛是否是gay,不惜脱光衣服。。。后面还有死刑犯安乐死的场景,场面颇为震撼。
这里导演为我们解答了几个疑问。
1.首先是高虎的角色需要性。
全片高虎的镜头不多,有观众认为其作用不大。但是导演说在原作里,邓超,高虎和郭涛三个角色是有三条线索的,由于全片时间有限,为了减少信息量,不得不将高虎的这条线索缩减,但是不能省略,从某方面来说高虎的角色也推动着情结的发展,比如高虎喜欢天文,而现场发现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成为了破案的一丝丝证据,而结尾高虎的主观镜头独白也验证了他的高智商,作案手段的高明。导演还说最后高虎跳崖也不容易,主要是选景,他们在厦门拍完之后的一个月,去了舟山拍的这段戏,去舟山不容易,只能坐船,他们所有的道具都是扛过去的。
2.为何要放执行死刑的镜头。
导演承认这段镜头非常震撼,他原先拍了3分钟,后来因为过审的原因而删减了许多,他说,邓超三兄弟原本是可以不用死的,因为他们知道不是他们亲自杀人的,但是为了不让弃婴小尾巴长大后发现自己就是当年谋害她一家的凶手,就选择了认罪。导演为了表现邓超兄弟内心的内疚与折磨,所以将其执行死刑的镜头放大许多。
3.高楼追逐台湾人的戏是如此凶险,这是如何完成的。
这场戏的确非常精彩,非常惊险,看的观众大呼过瘾,段奕宏带着邓超在仅有一只脚宽度的通道上上演追捕戏,一不小心就容易从高层掉下去,导演说这段戏搭棚拍的,但是搭的场景也有15米高。
4.全片为什么没有关于段奕宏家庭背景的一点介绍?
关于段奕宏警官,全片只有他工作的场景,并没有涉及到关于家庭,有的人会觉得他是不是gay?他会不会喜欢邓超?当然不会。电影原本是有关于段奕宏警官背景介绍的镜头,但是为了控制时间(全片已经长达138分钟)为了迎合发行方要求,导演不得不删减这些镜头。
5.导演为什么要设定最终凶手是另外一个人,而不是邓超三兄弟?
原著里的凶手的确是他们三人,但是导演觉得这样的结局不好(不利于社会主义河蟹)也不符合他对于本片人性善恶以及法律道德讨论,因此更改了结局。
其实这部电影可以提出许多疑问,因为影片的确信息量特别大,几乎每个场景都含有深意。普通观众看一遍可能不能完全解读电影中的信息。结局比较长,个人认为结局不是很好,导演其实可以精简下结尾,再补一下其他镜头(比如段警官的背景介绍)这样也行处理得更好。
15.《怦然心动-心的结构》说课设计 篇十五
1 教学设计思路及流程
本项目主要围绕心腔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设计, 以“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为主, 通过动手实现从“做”中“学”, 采用创设情境→实施任务→自主探索→小组竞赛→拓展提高→评价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为引导,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自我探索学习, 同学间相互帮助, 在做中学, 学中思, 边学边做。通过自主探究和迁移进行学习, 实现教学目标。同时, 学生针对本次课自己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与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2 教材分析
2.1 教材地位
选自江苏科学出版社出版、林乃祥主编的《人体解剖组织学》, 选自第八章脉管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共计4学时。该教材紧扣培养目标, 着眼于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 是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和先修课、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临床护理等专业课程以及再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2.2 教材处理
2.2.1 调整:
血液循环由心和血管组成, 原文中血液循环是在心腔结构前讲述的, 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血液循环途径, 将血液循环放在心腔的结构后讲述, 将血管放入下一项目教学中。
2.2.2 增加:
结合教学目标, 并为学生以后护理临床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增加了心腔结构异常三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孕期预防“先心病”的措施。
2.2.3 整合:
1) 媒体资源:3D视频资料、心脏3D教学软件、精品课程、多媒体实训室;2) 空间资源:解剖实训室、心脏模型、标本;3) 平面资源:教材、配套习题集、彩图。
2.3 教学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护考试、岗位操作技能及可持续发展, 并结合课程标准, 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3.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描述出心脏的正确位置和形态; (2) 能够结合心脏模型描述心腔的结构; (3) 能够对照动画说出血液循环途径。
2.3.2 方法与过程目标:
1) 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乐于探索的求知欲以及综合评估、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 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并提高学生进行合理竞争的效益意识;3) 通过模型学习,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4) 信息化资源的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并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2.3.3 情感与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验和领悟生命的宝贵, 爱护他人的良好职业素养。
2.4 教学重难点
2.4.1 教学重点:
2.4.2 教学难点:
因教学内容抽象、器官结构复杂, 是新生所难以理解的, 并且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基础课程中运用普遍。确立难点心腔的结构。
3 学情分析
3.1 教学对象:2013中职护理班学生
3.2 学生特点
(1) 学生是初涉专业知识的新生, 专业知识很有限, 对专业领域只停留在感兴趣和普遍的表面认识阶段。
(2) 学生层次分明, 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但是普遍喜欢网络, 集体荣誉感强, 喜欢竞争及参与性学习。
(3) 刚从学校毕业, 从未接触过临床护理基础课程, 专业知识储备不充分、基础薄弱。
4 教学方法
4.1 教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 护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可以挖掘护生学习的潜能, 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法:首先引用视频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疑问, 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 让学生以模型、3D仿真及动画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运用了多媒体立体投影及实物模型演示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让学生由感受枯燥的理论讲解过渡到形象直观的感受, 从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有更加形象、直观、生动的理解。
4.2 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和自主探究, 在实际操作中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完成对于知识经验的“自主学习, 主动建构。”
(2) 小组讨论法: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 在我引导下由小组成员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学生扮演心腔中的每个结构, 使其能够明确自己在心腔中的正确位置, 并能够将血液循环途径串联起来,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程序
5.1 教学处理:授课在解剖实训室, 授课学时4学时, 采用“翻转课堂”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项目教学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二、引导协助实施任务 (140分钟) ;三、课内课外知识拓展 (20分钟) ;四、学习效果多元评价 (15分钟) 。其中第二个教学环节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环节, 本环节又通过几个任务的设置, 展开教学, 即:任务一、心的位置及形态;任务二、心腔的结构;三、血液循环途径;四、心的传导系统。
5.2 教学程序
根据学情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为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教室, 登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网络, 将本次课所需的课件、图片、视频、习题等信息资源传入精品课程网, 配以心脏模型, 创造一个可观测、可交流、可体验的学习环境。
课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 进入多媒体教室, 登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网络,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 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 遇到不明白的可以通过QQ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学生上网查阅了解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形成原因和孕前孕期妇女预防“先心病”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管理者、研究者、演讲者、点评者, 教师则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促进者,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
首先, 利用心脏视频突出本次课的主题, 自然导入新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理实一体化等, 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体现学中做、做中学, 做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针对课前网络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辩证竞赛、角色扮演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活”起来。
其次, 根据教学目标及为学生以后学习护理临床课程做好铺垫, 拓展三种心腔结构异常类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都属于“先心病”, 并让学生汇报每组查阅的孕前孕期妇女如何预防“先心病”。
最后, 通过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在本次课中的学习效果、表现等情况, 并且对本次课的整体情况做出评价及时掌握本次课的教学情况, 总结经验与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
课后:能制定出孕前孕期妇女胎儿“先心病”的预防措施。
6 教学反思
6.1 亮点
(1) 翻转课堂的应用,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题,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 运用ipad浏览国外先进的心脏3D交互软件技术, 使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有效突破重难点;
(3) 通过角色扮演心腔结构, 小组间相互配合, 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 并且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更容易理解心腔的结构。
6.2 不足
(1) 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应用, 部分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2) 学生为一年级新生刚刚接触医学知识, 不能很好的理解临床案例。
6.3 改进
(1) 针对部分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 通过和优秀学生结对子活动, “一对一”帮助他们尽快赶上。
(2) 针对一年级新生临床知识缺乏, 让学生利用新生入学期间“专业认知”时间进入医院见习, 平时翻转课堂模式中多利用网络收集临床案例, 密切接触临床。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心的指南针读后感】推荐阅读:
《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有感08-26
钢琴学习的指南针08-30
指南针在生活中的运用07-25
指南针也会低头作文600字07-02
鼠疫防控指南06-13
出差拜访指南07-08
变更管理指南08-09
幼儿教育指南06-09
行政审判办案指南06-13
专业报考指南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