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行四边形练习题(精选14篇)
1.认识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篇一
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2.认识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篇二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讨论、交流,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动手操作并演示,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经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过程, 体验观察、比较、分类、实践操作的思想和方法, 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卡纸框架、CAI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发兴趣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同学们最熟悉的碧城小学, 瞧!这是哪个班的同学们在出黑板报呢? (我们班) 对!你们在出黑板报时, 老师悄悄把你们的“杰作”拍了下来, 现在考考你的观察力, 在这期黑板报中你能找到哪些几何图形的影子?
生 (讨论) :长方形黑板、正方形垃圾桶、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大门、平行四边形栏杆装饰……
(教师一一点击, 图形放大, 学生说出图形名称)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1:都由4条边组成。
生2:这几个图形都围得严严的。
(课件出示:由4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师:小组内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物体。
生:教室的3个面、门窗、桌子等等。 (课件出示不同的四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及特征)
生 (齐读) :长方形对边平行,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对边平行, 四条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
(师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动手探索感知特征
师 (引导探究) :观察长方形框架有哪些特征? (有4条边, 对边相等, 有4个直角)
师:拉动长方形框架, 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直角变了, 有的角比直角大, 有的角比直角小;有一组对边变成斜的了;形状变了, 不再是长方形。
师:这个拉长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生:叫平行四边形。
师 (看一看、拉一拉) :通过平行四边形框架, 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内说一说, 再汇报)
师 (板书)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 对边相等;有4个角, 但没有直角;可以拉动, 既能变大也能变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这样的特征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平行四边形卡纸, 小组合作探索。
(生汇报探索方法)
师 (小结) :平行四边形框架可以拉动、变形, 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
(播放课件:电动伸缩门、折叠伞的伞骨、灯笼、拉花……)
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每个同学用4根长短不一的吸管和图钉, 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
(学生做完后展示, 说制作过程)
师: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并说说画出的图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三、动脑思考巩固特征
师: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把它找出来。
师:一个平行四边形, 可以看见一条长边是5厘米, 一条短边是3厘米, 你能猜出另外一条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几厘米吗?为什么?
师:一个四边形对边相等, 没有直角, 请问它是什么图形?
四、回归情境启发美感
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特性?
师:你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平行四边形呢?请你找出身边的平行四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 合作探究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78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活导入
师:进入教室时,你注意到教室的门吗?从图中你发现形状相同的图形了吗?(课件出示学校大门、楼梯扶手)
(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行四边形?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什么,理解学生的心理,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迸发出来,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实践操作,活动探究
1.探究形式
(1)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不同的材料制作平行四边形。
(2)展示学生制作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动手、动脑,让各种感官相互配合,在实践操作中去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探究过程具有开放性,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特点。通过动手围、摆、画平行四边形,学生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接下来学生猜想、验证和画高做了很好的铺垫。】
(3)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平行四边形,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你有何体会?能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特征呢?
师(提示):同学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呢?边?角?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后汇报、验证结果。平行四边形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蕴含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猜测特点,再让学生大胆操作,动手去验证和相互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中进行探究方法的比较,在交流和倾听中得到思维的提升。】
2.熟识高和底
师(多媒体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下这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你能用尺子测量出来吗?应该怎样量?把你测量的线段画出来。
学生实践操作后展示;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同学们画的高的位置不同,但长度都相等,这是为什么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哪里)
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说明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师:先说出高垂直于哪一条边,再量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去画、去量,很容易理解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存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了铺垫。】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2.综合练习
(1)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成两部分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示七巧板,请学生用其中的三块拼成平行四边形。提问:如何移动当中的一块七巧板,将平行四边形改拼成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汇报展示)
3.拓展练习
做一做、比一比:用2根长吸管和2根短吸管,用线穿成长方形,用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巩固深化的练习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大胆操作,从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练习的重难点层次清晰、逐步提高,学生也非常容易接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握生活中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掌握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及掌握了相交和平行知识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并掌握其特征。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有效加强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场景,找出所见到的平行四边形,再进一步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用事例去验证、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且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是服务于生活,又是从生活中提炼的”,使数学课堂真正回归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世界。
2.让学生在操作、交流的活动中积极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制作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去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练习环节中,通过学生自己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或与小组合作完成,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
3.合作探究,创新思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时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探讨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逐步在观察发现、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4.《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篇四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常见的四边形,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我让学生在预习时就能自己用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等方法制作出平行四边形。教学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直观感知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中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量出平行四边行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由于学生已经会画了从一点到一条线段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高,因此学生就可以自主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量出高度。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因此我就问学生什么是平行四边行的高,从而引出平行四边行高的概念。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平行四边行的高有无数条,让学生自己能发现并解释出高有无数条的原因,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其知识掌握的深度。与此同时,在练习中把新授知识与学生的已有概念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联结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运用灵活度。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和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空间,把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了一定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一直以小组活动为主,通过分一分、认一认、说一说、画一画等实践活动的安排,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在方格中画出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分组活动中,学生主动去量平行四边形的边,发现“对边相等”,又用想尽各种办法去量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有的学生就用折纸的方法去量角,发现“对角相等”,而且有的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很容易变形等等。这些平行的重要特征,都不是出自教师的嘴里,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所发现、了解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本节课中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
5.《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五
我先通过生活中一些物体,如伸缩门,栅栏,楼梯扶手,让他们去发现这里面都有一个共同图形叫平行四边形。然后,拿出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观察它的形状特征,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想象平行四边形的样子。
接着,比较孩子们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大小,高矮,长短都不一样,但什么是一样的?孩子们发现的很到位,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也一样长—————只是简单让孩子们去了解了一下,没有深入去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接下来,让他们去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有什么不同?以此来衬托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孩子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解释说,平行四边形比长方形歪,不像长方形是直直站着的。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记住平行四边形的样子。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我给出了不同的四边形,让他们找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会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在课本中没有要求,但在一些练习中,却发现很多让画平行四边形的题目。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简单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说说画平行四边形一定要注意什么?上下两条边的格子数要一样。先确定出4个点,在连线。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孩子们也容易掌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画时,我一一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就及时给予指导,示范。孩子们画的都很认真,画平行四边形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点。以后多练练,肯定会好很多的。也会加深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6.认识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篇六
判断
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单选
2.梯形的高有:[]
A.一条B.两条C.三条D.无数条
填空
3.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分别().梯形只有()对边平行,()叫做等腰梯形。
4.下图给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相邻的边,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画完整,并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答案
1.×
2.D
3.两,平行.一组,两腰相等的梯形。
4.略
★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同步练习题
★ 平行四边形四年级教案范文
★ 户外活动梯形教案
★ 梯形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7.认识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篇七
一、膝关节的作用
实心球属于对爆发力要求特别强的投掷项目,水平能力一般的学生,其手臂力量与动作的相关性为0.83,腿部力量与动作的相关性为0.37;水平能力比较高的学生的指数分别为0.73和0.87。膝关节作为大小腿的连接纽带,不但起到固定关节的作用,而且起到增加弹性力量、传导发力的作用。
二、膝关节的训练
1.问题
投掷时膝关节只起到固定、传导作用。
2.探析
在平行站位投掷时,做引球动作使身体成反弓,是以膝关节为轴,身体重心完全靠小腿来支撑。在投掷时,大小腿的折叠要像压紧的弹簧,如果膝关节力量不够强大,根本不可能把身体支撑起来,蹬地力量几乎传递不上去,上体也就不可能弹射出去。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几乎没有背弓,做成背弓却与上肢动作协调不到一起去,影响了最后的投掷效果。
3.练习手段
(1)跪垫顶髋:以膝关节为轴,体会大小腿以膝关节为轴的纽带作用,每组30个,练习4组。
(2)负杠铃半蹲起:以膝关节为轴的蹲起,保持上体不动,后脚跟抬起,练习上下蹲起。做4组,每组10个。
(3)单脚支撑的半蹲起:全脚掌着地,上体保持不动,上下蹲起,每组20个练习6组。
三、髋关节的作用
在爆发用力的过程中,下肢与上肢的快速协调,主要依靠蹬伸、挺髋动作衔接。而影响挺髋动作主要有两种因素:髋关节的屈伸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运动幅度。因此,要想取得运动成绩的提高,必须学会如何使髋部和腿部输出的爆发力达到最大值,而前提条件是具备一定的髋部力量,它包括伸肌和屈肌。
四、髋关节的屈伸肌的训练
在前抛实心球的过程中,有效的挺髋主要依靠臀肌、髂腰肌分别在伸、屈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一)髋关节超伸展训练(以臀肌为主)
1. 问题
通过杠铃深蹲能否有效发展臀肌力量,以提升髋关节超伸展的能力。
2. 探析
对于前抛实心球的送髋来说,髋部的伸展发生在矢状面上,必须使脊柱与股骨构成的髋角大于180°,进行髋部的超等长伸展才能达到目的。在主要的5个髋部伸肌(臀大肌——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大收肌的腘绳肌部分、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半腱肌)中,臀大肌是人体中最大、最有力的肌肉。臀肌在髋部伸展、外展、外旋中能够做出多个方向的动作,具有多种功能。但因为大多数人的臀部极度虚弱,未能充分发掘潜力,往往成为训练的重点。而事实上,在深蹲的过程中,臀肌不会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主要发展的是股四头肌力量,而对于提高臀部的肌肉力量帮助并不大。而只有在髋部超伸展动作中,臀肌才会最大限度地收缩。只有髋部的肌肉力量增强了,身体就会变成一个整体,蹬地力量才能有效地传导上去,不然力量无法传导上去。因此,通常以仰卧、倾斜或跪姿等类似的相关练习来发展髋关节超伸展能力。
3. 练习手段
(1)臀部拱桥:背部着地躺于地面,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地,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下。躯干用力,慢慢抬高臀部离开地面,直至肩膀到膝盖之间的身体形成一条直线。保持这一姿势1~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地面;接着进行负重顶髋练习,可以把杠铃片放在腹部,逐渐增加杠铃片重量。每次做5组,每组10个。
(2)山羊挺身:跪姿俯卧于体操垫上,手抱颈后,躯干保持伸直状态。练习时,动作如背起,抬头,大腿抬起离地与地面成30°角,快起慢下,使髋关节超伸展,进而发展臀部力量。加深阶段可以背负杠铃片来练习,每次练习3组,每组20个。
(3)跪姿深蹲:跪在体操垫上,上体保持正直,肩负杠铃,利用髋部的屈伸来练习。以80%最大力量,练习3组,每组6~8个。
(二)髋关节超伸展训练(以髂腰肌为主)
1. 问题
屈腿仰卧起坐与直腿仰卧起坐相比较,哪个属于优先发展髂腰肌的练习。
2. 探析
在前抛实心球的过程中,髋关节先进行伸展(拉伸)再进行屈,才能把力量传递上去,作用最大的是股直肌。它跨越两个关节,能屈髋,又能伸膝,起辅助作用的是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但在动作的某个阶段,起辅助作用的肌肉有可能起到主要作用。比如,在屈髋过程中,当股骨的转动达到大约90°之后,髂腰肌就取代股直肌开始发挥主要作用。这是因为,此时股直肌已经充分收缩,无法再制造出足够大的力量。
为发展髂腰肌力量,必须使膝部上移至超过髋部。因此,对于优先发展髂腰肌来说,更应该采用屈腿仰卧起坐,而不是直腿仰卧起坐。因为屈腿时,躯干与大腿夹角小于90度,主要利用髂腰肌与腹肌同时参加工作;而直腿仰卧起坐,躯干与大腿夹角一般大于90°,特别对于柔韧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尤其明显,完全是腹肌参加工作,除非是腹肌已经力竭了,才会动用髂腰肌。
3. 练习手段
(1)肋木悬垂举腿:手臂悬挂,躯干保持挺直,屈腿抬起下肢,每次充分折叠身体。做6组,每组20个;加深阶段,可以再腿上悬挂杠铃片,以提高强度。
(2)仰卧弹力绳屈髋:在起始动作中,膝部必须高于髋部(解剖学位置),两腿屈髋,两只脚套上弹力带,练习屈伸,一条腿练习伸髋,一条腿练习屈髋,每组20个练习6组。
(3)仰卧“剪腿”练习。做4组,每组20个。
参考文献
[1]李春雷.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9,(04).
[2]牛保全原地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与学练方法,中国学校体育[J].2012,(05).
8.“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篇八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后,又让学生利用获得的初步认识找出更多的实例丰富认识;最后在操作活动中反复体验,逐步获得对平行线的清晰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学会创造一组平行线,能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铅笔、练习每人一份。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脑筋急转弯,你们想猜吗?
(动物园里的大猩猩最讨厌什么?)
课题引入:现在回答不出来没关系,因为这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中,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这节课吗?(板书:认识平行)
(2)师:你们都有两支笔吗?举起来看看。
如果我们把这两支笔看成两条直线,现在用你们手中的两支笔摆出你想要的图形,看谁摆得多。
(3)让学生记录下活动中形成的图形,然后投影展示。
(4)选取其中的几种预设在课件里,让学生把这几种情况分类,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分类思想,初步感觉相交和不相交。
(5)师: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线构成的呢?
(6)电脑演示延长的过程:(观察后第二次分类,说说为什么与刚才的分类不同。)
(7)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相交与不相交的概念。
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思考:我们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这些画面,找一找其中有没有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
(2)将情景图上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以直线形式分离出来,让学生再次感受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用手比划它们的位置关系,为提炼互相平行的概念做准备。
(3)引入概念。
由于概念较抽象,我设计如下几个情境以便学生理解:
①针对“同一平面内”,我利用教室中墙壁上不同平面内的线段帮助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理解“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利用一组平行线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关系。
(4)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脑袋里有一个认知的时间和空间的过程。
(5)联系生活,让学生找找在生活中见到的相互平行的现象。
(6)判断:完成想想做做1和想想做做3。
3.动手实践、灵活应用
(1)学生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
(2)学生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化)。
交流画线时存在的问题:三角板晃动,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刚才同学们在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时,在移动直尺时出现了“晃动”。
师:需要什么条件移动尺子才不会晃动呢?如果三角板能借一个物体作依靠,它还会晃动吗?
引出用直尺作依靠。请学生演示,画出几组不同宽度的平行线。
(4)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要注意什么?
(5)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方法:①重合;②靠;③平移;④画线。
(6)完成练习第二题。
(7)增加一个限制,这里有一个点,我们称它为A点,你能经过A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吗?
师:这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几条。
(8)脑筋急转弯谜底揭晓。(平行永远没有相交〈香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
画平行线步骤:一重合,二靠直尺,三移,四画
参考文献:
李学东.怎样判定两直线平行[J].初中生,2009(21).
9.平行四边形认识教学设计 篇九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在1号学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这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
②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③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说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教师要及时总结: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3)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①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比较开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的引领,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适时的给予点拨,以便于学生加以总结和概括。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用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时素材为例)
刚才同学们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时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
(2)还以这条边为底,还能再画一条高吗?可以作多少条高?这些高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3)练习:(课件出示)
①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
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原有素材引入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认识,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平行对边间的距离就相当于是平行四边形的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练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概念。在学习活动中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认识与理解。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选择:(课件出示)
上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A.6和1 B.5和4
C.2和4 D.3和1 2.说一说下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方格边长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底和高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10.《相交线与平行线》强化练习 篇十
A.∠1+∠2=180° B.∠2+∠3=180°
C.∠3+∠4=180° D.∠2+∠4=180°
2.如图2,在△ABC和△DBC中,∠2=∠1,∠A=60°,則∠ACD的度数是( ).
A. 50° B. 120°
C. 130° D. 无法确定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D,BA和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点P使得 S△PAB=S△PCD,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组成∠E的角平分线
D.组成∠E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点除外)
4.如图4,桌面上有木条b、c固定,木条a在桌面上绕点O旋转n°(0 A.20 B.30 C.70 D.80 5.如图5,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AGF=130°,则∠F = _________. 6.小亮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6所示)叠放在一起,如果∠α=43°,那么∠β是 度. 7.一手扶电梯向上的传送速度为每分钟20m,小红以每分钟16m的速度通过电梯上楼,如果小红用了15秒到达楼上,那么这部电梯的长为_____. 8.如图7,EF∥BC,AC平分∠BAF,∠B=80°.求∠C的度数. 9.已知如图8所示,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对角线BD的平行线,在这条直线上取点E,使BE=BD,且BE与AD交于点F,求证:DE=DF.(答案见下期) 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理念: 一、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研究,我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主题图,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考虑到梯形的特征比较简单,而且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探究比较重复累赘,就在判断中使学生产生矛盾,通过争论中得出梯形的特征和定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且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难点也是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概念,再用一个大的集合圈把认识的四边形都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来了解所有具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这个特点的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其次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分类的过程,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且在汇报的过程中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三种四边形之间的 关系后,让学生尝试着用集合图来表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我让学生用一个比较大的集合图来表示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二、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引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它使我缩短了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时,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当小组研究完四边形的分类时,我让几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过程,在学生演示完之后,我用多媒体再一次演示了验证的过程。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验证的过程,而且又一次在学生的头脑中加深了印象,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课始,我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材料——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找熟悉的四边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资源来源于生活。 课末,我让学生思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用处,截取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视频图,在多媒体中演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 上完这节课,我反复思量,其实课堂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在让小组讨论四边形分类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导致学生 大部分只顾低头分类,而不借助手中的工具来验证自己的分类是否合理,所以在反馈的过程中,学生只顾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而缺少了验证的过程。如果老师当时能这样说:“我们明确了分类的标准,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将手中的四边形分分类,分完之后再借助自己手中的工具验证自己的分类是否合理?”如果这样设计效果可能会更好些。还有在小组讨论中有一部分同学还是没有参与进来。没有达到我想象的目的。使这一部分学生还不能用数学语言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很好的描述出来。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运用平行四边描述现实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探究。 师生行为:教师介绍四边形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明确本张的学习任务。 学生利用章前图寻找的特殊的四边形。 演示图片,学生欣赏。 学生举例: 结合图片和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两组对边平行,并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运用定义画平行四边形。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举例的环节,学生举例要有困难,可与其他人合作。 应重视学生图片是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 (1)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呢?它的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度量验证。学生利用学具(如图),通过目测和度量,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的对角相等。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证明你发现的上述结论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交流。 待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结果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互动,如点学生提问,学生自主交流或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通过交流,明确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而图形中没有三角形,只有四边形,可见需构造辅助线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 学生完成证明。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导,领角互补。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应遵徇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测量、猜想得到证明。给学生一个相对充足的从猜想到论证的时间,在学生思考不成熟时,教师不可包办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除了引导外,还应个别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并重点强调解答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几何表述。如: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学生体会解答中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规范表达,并尝试解答教材第93页练习第1、2题。 学生演板,教师点评。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应用时的几何表述语言。 应就学生演板时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点评。 学生交流获的知识和得到的感受。 教师聆听,并与学生交流。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教师批改,作好教后记载。 本次活动教师关注: 学生应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在边和角这两方面所有的性质。 BC 2.如图,在中,∠B=120°,DE⊥AB,垂足为E,DF⊥BC,垂足为F.求 ∠ADE,∠ EDF,∠FDC的度数.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 AC和BD相交于点O,ΔAOB的周长为 15,AB=6,那么对角线AC和BD的和是多少? 4.如图所示,∠1=∠2,∠3=∠4,问四边形ABCD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BC=AD,E,F为对角线AC上的点,且AE=CF,求证:BE=DF. 6.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上的两点,且AE=CF,AF,DE相交于点M,BF,CE相交于点N. 求证:四边形EMFN是平行四边形.(要求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 7.已知:如图,在△ ABC中,∠BAC=90°,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AD.求证:EF=AD. 8.如图,已知,▱ABCD中,AE=CF,M、N分别是 DE、BF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MFNE是平行四边形. 9.如图所示,DB∥AC,且DB=AC,E是AC的中点,求证:BC=DE. 已知:如图,△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AC上的一点,EF∥AB,DF∥BE. (1)猜想:DF与AE间的关系是______.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较为系统得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它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感受图形与生活、图形与图形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用吸管和毛线做成的长方形,谈话:老师手里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拉成平行四边形,谈话:仔细看,现在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平行四边形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揭题) 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 谈话: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其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出示挂图(电动移门、楼梯扶栏、篱笆),你能从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用彩色笔画出平行四边形。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 二、操作探究、发现特征。 1.谈话: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闭上眼睛在小脑袋里想一想平形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好,脑子里有平行四边形样子了吗?如果老师让你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准备怎么做?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做。 做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我是怎么做平行四边形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3.谈话:谁愿意上台来展示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可能会这样做: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的; 3、在方格图上画; 4、用纸直接折的; 5、用剪刀剪的; 4.谈话: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如果把这些平行四边形画下来,就是这样一个平面图形。(边说边用多媒体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什么特征?(如果学生没有一点儿发现,教师可以再问:它的边可能有什么特征?) 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5.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有针对性的板书。6.课件出示“课堂活动”,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1、出示两个等边而不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粘贴在黑板上,便于画高。)观察:对边分别相等,为什么形状不同? 引导学生知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同。 2、教师举例:我们都是四年级的学生,但高不同。怎样量一个人的身高? 学生知道:从人的最高点头顶量到脚底。尺子能倾斜吗? 学生明白:尺子要垂直于脚底。 3、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高怎么画? 教师:从平行四边形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教师边讲解边在教具上演示。 学生在学具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画几条?试一试。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教师: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四、实践游戏、练习提高。 1.拉一拉:课一开始,老师将长方形一拉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一移又变成了长方形,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生:相同点是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且相等; 生 :不同点是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2.教师:平行四边形不改变边长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点在哪些地方有应用? 生:有种可以弹的那种拳击套; 生:晒衣服的衣架; 生:捕鱼的网; 3、七巧板的历史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七巧板 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七巧图”不知何时传到国外,受到他们的欢迎与重视,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一副七巧板。法国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为消遣游戏。谁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会跟拿破仑〃波拿巴、亚当、杜雷、爱伦坡特以及卡洛尔等人发生关系?实际上他们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 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4、课堂活动的第3题。周长为126厘米 【认识平行四边形练习题】推荐阅读: 《认识平行四边形》评课稿09-24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数学说课稿09-22 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07-18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练习07-15 线面平行的判定习题08-07 证明线面平行习题11-07 平行线的性质练习题二09-22 2、初中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10-23 七年级下平行线的判定证明练习06-13 认识四边形教案表格07-231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十一
12.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十二
13.平行四边形练习证明 篇十三
14.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篇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