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12-21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共15篇)(共15篇)

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信息技术也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地表现出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化教育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等功能,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它能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人们都能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信息,能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受益。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飞跃。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已广泛地出现在农村教育教学的课堂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广大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创新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识心理和智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常年在小学语文岗位上的青年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教学感触颇多。它在情境教学中极大地发挥了它的作用,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的情境,丰富着学生的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便于了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

一、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动力技能的重要动力”。根据这一理论,不难想象,把课本中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用多种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媒体信息,以形象的、直观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大脑一定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怎能不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可谓事半功倍。

如小学五年级课文《孔明借箭》,课文中详尽地介绍了孔明借箭的过程,孔明的聪明才智尽显其中,一次次的周密安排考验着学生的空间和时间上的想象能力,再加上这篇课文是一篇白话文,本身语言上的理解就带有一定的难度,在初读课文时,不难看出,诸多学生望而生畏,学习兴趣也荡然无存。对于此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动画的借箭画面,在情境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设情境,开课时画面上出现浓雾笼罩的江面,隐约的浩大的船队以及战旗飘展,锣鼓喧天,竹箭如雨的动画场面,起先就已将静态的文字赋予了动的元素,学生的脑海不再被枯燥的文字搞得晕头转向,而是被这幅动态的计算机多媒体画面所吸引,学习兴趣就此而来。

再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来看,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兴趣没了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减弱。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当学生即将疲惫时,出现一动画,一个原始人类身披树叶衣,身体前倾,伸出黒黝的手在一棵树上进行最为原始的采摘行为,随即树木变成了“木”,手变成了“爪”,合起来就是文字“采”,一个小小的多媒体计算机动画将汉字进行了意义上的原始演绎,视觉上的却是全新的展现。孩子在看动画片时不是往往会目不转睛吗?那是因为他们对动画片的兴趣十分浓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就相当于将知识融入于动画,以动画的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创造着多彩的情境,在多彩的情境中提高着学习的兴趣,提高着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效之一就是信息量大,能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资源网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内容包罗万象。在信息社会里,那么大的信息量,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以多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就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为师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珍珠鸟》一课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学习完本课后,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产生了信赖,信赖,创造出了这么美好的境界,我们不应该仅仅将这么美好的和谐停留在人与珍珠鸟上,自然界中由信赖而产生的美好境界还有很多很多。口头语言当然能够进行生动的表述,为同学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可是他的信息量是小的,我们就可以利用CAI多媒体课件将信息技术资源上搜集到的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世界就更为广阔和形象。

“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这是冰心的名言。“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这是 [美]戴维·威斯格特的名言。农村学生阅读量小,积累的也相对来说较少,而当我们需要的时候,信息技术资源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广阔的平台。本课的教学设计就在情境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这么一个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面情境和名人情境的氛围。打开了孩子的视野,融入眼帘的世界竟如此丰富多彩。

三、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

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几者之间交互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之间比较单一和迟缓。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的讲解,学生基本上不问的单方面“灌输”;而网络化教育所具备的信息技术教育功能,就使课堂上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课堂上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固定的人员——教师和学生身上,也可以和课堂以外网络上便于联系的同学和教师等人员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而这一教学情境就更加多元化、广泛化了。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对于“信赖”一次的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上搜集到的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进行整理和加工后,制作成CAI多媒体课件在班级上进行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当然资源可以共享,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安排一个小插曲,欣赏一下别人的有关“信赖”的图片资料。当我们在为一句难以理解的话而讨论的喋喋不休,难分上下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观看别人的课堂录像资料,倾听一下别人的意见,或许从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启发。在刚刚接触电化教育教学时,一堂新颖的课------《锡林郭勒草原》吸引了我,执教老师是一位天津人,草原离他们太远,于是课堂教学中他在电脑中截用了草原上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有广袤草原的录像资料,还让自己的学生倾听蒙古小朋友亲身经历的草原生活,别有一番教学风味。这样的一个情境创设新鲜而别有韵味,创设情境与域外的“同行”和谐交流,网络化教育就这么神奇。

不得不说,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于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便有了更多的渴望,我们渴望更多的网络交流,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四、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可丰富作文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写作方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五、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四季童话》一课,每学习一幅“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事实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1创设情境活跃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自身相当强大的优势, 它能够将文字、表格、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集于一身, 充分利用这些媒体的功能, 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 让学生在多种刺激下, 产生兴奋, 并保持学习的持久性, 产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兴趣, 并保持一定时间。同时, 现代信息技术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穿越时空,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运用信息技术的这种功能来创设情境, 一定会把学生带入神奇的境界中, 让学生产生遐想, 思绪万千。小学语文课本中本来就有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 如果再配以信息技术创设的优美动人的图画、美妙的音乐、神奇的动画、逼真的视频, 那学生的思维会完全打开, 课堂自然活跃起来, 学生参与课堂的效率及教学质量也必然提高了。

例如, 在教学《奇妙的海底世界》时, 我利用信息技术展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美丽的珊瑚, 多姿多彩的热带鱼, 五颜六色, 奇形怪状的, 老海龟拖着沉重的身体, 慢悠悠地在海底爬游, 快乐的鱼儿在水中嬉戏, 一会儿成群集队, 突然一个拐弯, 直冲向我们, 好像全然不顾我们的存在。学生在这种情境中, 学习语文知识, 陶冶了情操, 提高了作文水平, 训练了能力, 从思想深处深深地爱上了这大自然赋予的神奇, 爱上了这神秘的海底世界。学生融入了这奇妙的海底世界, 情不自禁地进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 字词句的理解就非常容易, 重点短语、段落的含义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轻松。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训练了能力, 心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教学的三维目标自然轻松地达到了,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体验生活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地方很多, 而且现在大多数教师也都在使用, 已经产生了良好影响。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那还要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 不仅让它在课堂上发挥强大的作用, 而且让它在课外的生活中也发挥作用。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 为语文学习服务, 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主动探究, 自主学习, 学好语文, 用好语文, 发展语文。例如, 学习《画家乡》以后, 我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 去自己的家乡走走看看, 用相机拍下美丽的家乡, 然后到网上查找家乡的资料, 包括乡土文化、风俗习惯、特色美食、地方方言, 小故事, 童谣等。然后到课堂上来展示, 可以以各种形式展示, 如故事、歌声、小品、朗诵、照片、图画等, 不少学生收集到家乡九龙的来历, 九龙的新村面貌, 九龙的特色工厂, 新能源开发区, 乡土文化, 特产, 口头传唱的歌曲, 太全了, 把九龙可爱的家乡描摹得特别的美丽。有的以图画的形式展示, 有的以歌唱的形式表演, 有的展示用照片自制的PowerPoint,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家乡这么美丽, 自然而然地爱上可爱的家乡。

像这样的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 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课堂内容的例子太多太多。只要我们肯动脑筋, 大胆让学生放手去寻找机会, 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质量自然会提升,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学完了一类课文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相应的电视、网络、到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园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语文知识, 领会其中的含义, 学会学习, 关爱别人, 在观察中学会观察, 用心去交流, 用脑去思考,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修养, 提升个人素养。

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14-01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认字、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直观引导,这样才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指导和说明,很难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也是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动力,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能持久的学好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可能的资源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情境的再现,使得抽象的课文内容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季》时,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展示出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各个季节的代表植物,并适时的配上解说,这样能使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浓厚。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为学生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中的插图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体验当做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由于时代的不同,小学生对邓小平的形象相当陌生,如果只对课文做简单的解析,学生很难感受到伟人的形象,因此,应该充分结合课文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相关图片和录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悟到课文讲述的内容和情感。

三、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会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的引入便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快捷、有效的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呈现出来,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将体现文章的精华所在词句、段落学得更细,更实,便于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技巧。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使小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例如在《静夜思》中,学生很难体会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更难体会诗中的哲理,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以短片的形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观看和思考短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所思所想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有效实现课外延伸

语文这门学科的信息量极大,它涵盖的内容很广,和其他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语文课堂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在新课标的指导线,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扩大课外延伸和学生的知识面,并逐步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课外延伸。例如在教学《背景》这一课时,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没去过北京的同学了解北京,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观看北京各景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文化的历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全面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展示教材内容,让学生欣赏和讨论,并让学生写作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信息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综合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前还会安排学生自己搜集相关图片和信息,这样能达到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可以将黄山的视频资料、图片和文字等进行筛选,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嶙峋突兀,形象地理解课文中抽象词句的意思,加深学生对黄山的了解和认识。

总结:小学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进行积极探索,使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

[2]王天明.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2).

4.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枯燥、呆板的讲课很难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主人 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教学障碍、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对于那些刚离开幼儿园,背上书包踏进小学门坎的孩子们来说,迎接他们的不是比幼儿园更加快乐,更加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一种紧张、有规则的学习生活。他们将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学习以语文、数学为主的各门功课。而如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摆在当前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然而他们学习语文的第一关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进行阅读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的地位勿容置疑。那么怎样让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学好拼音,并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特别是我们农村地区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们的知识面窄,很多家长都不能像城里的家长那样辅导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更是必须要向课堂要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质量。那这个“质量”从何而来?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学好拼音,为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在众多的方法手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帮了我的大忙,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拼音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成了我们问课堂要质量的关键。我在教学在教学第1课“ą o e ”时,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播放了一个动画视频,一天清早,一只大公鸡飞就来到河边,张开嘴巴就“喔喔喔”地叫了起来,小红听到勤劳的大公鸡的叫声,也来到河边欢快地“”。学生对这段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的看着屏幕,特别是看到公鸡叫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感到a、a、a地唱起歌来,大白鹅听到了也赶到凑热闹就“e、e、e”地叫起来,孩子们觉得很新奇。这时我问:“刚才大公鸡在干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大声说大公鸡在叫,我问大公鸡怎么叫的呀?学生就说是喔喔喔地叫,这时我又问:“那小红呢?”她在唱歌,她唱什么呢?孩子们就张大嘴巴“a、a、a”地唱地来,大白鹅也不甘示弱呢!也跑来凑热闹了,它是怎么叫的呢?孩子们不甘示弱,嘴里吐出“e”这个字母,课堂气氛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整堂课,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毫无刚踏进课堂的紧张感。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促进他们学习深入、持久的进行。

二、应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受地方语言的影响,有些语音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这也为一年级孩子学习拼音造成很大的障碍,孩子们学习起来总是十分拗口,常常发音不准。如学习“z”与“zh”,一个是平舌音,一个是翘舌间,学生发音时总是分不清,有的甚至不会发音,怎么办?我充分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的组成部分,然后在学习“z”与“zh”时出它们发音部位的直观图,及动画发音效果。孩子们就能很清楚明白地看到发“z”发音时是舌尖伸平,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流从窄缝中冲出,发zh的音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稍放松,让气流从缝中挤出。另外,在汉语拼音教学时,我让学生跟着课件中的音频来朗读,这样他们的发音也就很标准了,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应用多媒体,扫除拼音教学中的障碍

在拼音教学中,一些字母字形上的相似及一些拼写规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则有利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比如在教学“ j、q、x”与ü相拼时要去掉两点的规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戴着小墨镜的小鱼和三个带着“ j、q、x”头饰的小动物交朋友,它们握手的时候,小鱼觉得戴着小墨镜很没礼貌,所以它把小墨镜摘了,从而引出U和“ j、q、x”交朋友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时,也要把“小墨镜”摘掉。让书本上静止的图画动起来,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规则。在进行“b、d、p、q”辨析中,我又是这样设计的:两只猴子,一只拿一根小棒,另一只拿一个竖着的半圆,他们先拼出b,再问学生还可以拼出什么呢?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得出换个方向可以拼出d、p、q。以游戏加动画的形式,使学生能较好的辨析,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巩固拼音教学效果

教学完声母后,我安排了按声母表顺序连线的游戏。我在画面上设计了一只海豚,并以海豚为支点,在每个支点上各有一个声母,配画外音:“小朋友,你想和我成为好朋友吗?请你连一连,让我变成一只活泼可爱的海豚吧!”学生每连对一次都会听到“你真棒!接着做!”的表扬。如果连错了,就会有“别灰心,再想一想!”的鼓励。当整只海豚都顺利连完后,这只海豚就会仰着头,高兴地说:“你真了不起!我们是好朋友啦!”

再譬如: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即使学生把标调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到了给ui和 iu标调时却总搞错。有了多媒体的帮助,笔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从中渗透了德育,可以这样设计ɑi ei ui的教学,当学完复韵母ɑi ei ui的读音和字形后,在读带调复韵母之前先利用多媒体图片编了一个故事:

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上,好热啊!瞧,拼音王国都被晒得变白了!江老师准备了三顶帽子,到底先给谁戴呢?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这首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儿歌:“单韵母,六兄弟,ɑ o e是老大,i uü是小弟。”同学们,帽子是老大先戴还是小弟先戴呢?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接着就利用多媒体把帽子戴在了ɑ跟o的头上。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小i的委屈:“为什么我跟大哥ɑ和e玩老是站在后面,帽子老是轮不到我戴呢?”接着多媒体展示u和i的对话:“我把帽子让给你戴吧,不过我们能不能约好,这次你站在后面,帽子给你戴,下次我站在后面,帽子就给我戴,好吗?”动画强调小i站在u的后面,帽子就从天而降戴在了小i的头上。就这样,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笔者不但突破了这节课给ɑi ei ui标调的难点,还为下节课学习ɑo ou iu给iu标调做好了铺垫。

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只要教师善于寻找规律,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巨大功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从深层次上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抓住学龄儿童特征,把学习拼音与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轻松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保证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孩子们为以后学习各种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5.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体可以表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实现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英语的特点是:题材广、生活意识浓,交际性强;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兴趣高,好奇心强,学习持久性差。根据两者的特点,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英语在拓宽教学渠道上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现将做法归纳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英语对他们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神秘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需要学习的单词、对话用生动形象的画面音响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主要对话语言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寓教于乐,能够充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中,单词的学习是相对枯燥的,传统方法是 教师领读或用录音机范读,学生跟读,这些都不能有效全面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应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会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他们的兴奋点被调动起来,对于单词的学习也就轻而易举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只可爱的小猫,还伴有“喵喵”的猫叫声,学生看到这么可爱的一只小狗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简直兴奋极了,注意力非常集中,然后又适时的教学单词的读音、拼写,效果相当好。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学会语言并进行交流。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英语训练的环境和机会。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手段营造。儿童都喜欢动画片,甚至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我们利用电影视频影象功能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段生动有趣的且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动画片,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使学习过程有动、有静、图文并茂,从而在课堂上模拟出现实生活的情景,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能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譬如,我在教学“Shopping”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顾客到商店买东西的情景的实况录象,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真实、亲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未学先知的效果。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学习新内容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学习课文时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发言。此时此刻,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心需要,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活动,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增加想象和应变能力,激发其创造欲望,培养创新精神。而多媒体技术引进英语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多样化,从而使教师能更好的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教师所设计的情景画面中去,有效学习和使用各种场合所需要的恰当语言。如在教学句型“I like„”时,我利用电脑先让学生看一段录象,画面上一只饿猫看到树上的鸟顿生恶念,为了能吃到小鸟,猫通过寒暄、拉家常方式,接近小鸟。演到这时暂停,下面的故事可由学生当小鸟,通过人机对话形式,边看边说,一步步揭开猫的本来面目。孩子们看着动画片课件,思维活跃,对话由此开始了: S1:I like green.What do you like? Cat:I like red.What do you like? S2:I like music.What do you like?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众所周知,音标一直是令小学生头疼的一个学习内容,而音标对于今后的英语学习又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在学习音标时能走出枯燥的阴影呢?无庸置疑,多媒体课件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授完音标后,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听力练习题。如“采蘑菇”: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长着许多美丽的大蘑菇,蘑菇上分别打上不同的音标,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草地上。学生听到一个音标后,用鼠标点一下他认为对的答案。当选择正确时,小白兔就会把蘑菇采下来放到篮子里,同时,计算机发出一段优美的音乐或掌声给予表扬,计算机接着出下一道题。如果选择错误,蘑菇就采不下来。我想,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大概不会有学生不愿意玩吧!

6.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三小学

肖翠红

【内容摘要】好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艺术兴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以及对于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地位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欣赏课中得作用。

【关键词】欣赏.评述 网络资源

研究性

能力

兴趣

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知识经济呼唤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创造性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最广泛和关键的,下面我就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得应用:

一、欣赏.评述 课上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可随心所欲。

《新课程标准》指出: “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目前小学美术中的欣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象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领域,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的仍是缺乏资源。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 IE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而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二、现代教学技术提高了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特别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很有限,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教材上的介绍,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艰难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进具有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技术,才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完成美术欣赏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教学快捷的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在课前编辑好课件,教学中就能将课题的知识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入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用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例如,欣赏梵高的美术作品,他的代表作品较多,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不可能在一课时间内对他的代表作有较全面的观赏和分析,学生更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现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在课前将选择好的作品图像,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分析等素材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系统地,连续地,反复地欣赏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教材上因篇幅限制而没有介绍的优秀作品)。这样,在一节课中能比较轻松地让学生多欣赏二十幅他的作品,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机会和空间。

三、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上欣赏课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能为美术欣赏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应,激发同学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同学们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由于教材图片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太小,在欣赏时视觉效果较差,而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致逼真,可以展示全图,又能做局部放大欣赏。例如在欣赏杨,凡,埃克的作品《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时,作者在画面墙上的小圆镜里精细描绘的画外景物从教材上很难看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局部放大,就能清楚的观赏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到作者的画风是受传统细密画的影响以及油画所具有写实表现力的特点。同样,在工艺和广告作品欣赏教学中,如果仅限于欣赏教科书上静止的画面,学生是很乏味的,而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课前编辑好的时装表演和动态广告呈现给学生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们的审美激情,达到高效能的欣赏效果。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多种图像处理软件,使欣赏教学活动更富于研究性,联想性和创见性。

要让学生对作品加深理解和进行创造性的欣赏,还可运用各种图形制作软件(photoshop8,coreldraw9等)对作品画面进行分析。将作品各个物象分离后再进行随意组合,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作品构图的规律和体现出来的形式美法则。如Filter(滤镜),艺术笔触等工具能够使图像呈现出多种视觉效果,比如炭笔效果,蜡笔效果,浮雕效果,马赛克效果,版画效果,水彩效果,印象绘画效果等等,这些表现形式和效果的变化,能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从客观物象到艺术表现的过程和规律,特别在欣赏色彩构成作品,印象派绘画,抽象绘画作品和现代绘画作品时都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加深对现代美术作品的理解,感悟。我们在欣赏抽象画时,先将一幅春意浓浓的彩色风景照片(有嫩绿的麦地,黄色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的照片),在电脑里用PHOTOSHOP8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后,这一幅春意很浓的彩色风景画立刻呈现出以绿色,黄色,粉红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构图,弱化了具象,仅剩一种“春”的感觉,完成试验后,再让学生们对西方抽象派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康定斯基的《构图2号》波洛克的《秋韵》等代表作品逐一进行欣赏分析,学生们很快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的抽象符号,感受到节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构成的美,并且展开了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绘画艺术实践,用多媒体播放几段不同风格,节奏和图象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欣赏,根据对音像的不同感受,理解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抽象的美术语言(点,线,面,色彩)创作一幅抽象画(学生自己命题)。这种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如果用传统的手段教学是很难完成的。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以上的演示过程不易完成,学生难以理解,三是没有多媒体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学生的”灵感”难于激发出来。现博代信锐息技管术在理美术在欣赏线课中的优越性。

五、现代信息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

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在网络上运用自评和互评,可以是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放在网上,给观赏者带来的审美享受。例如我在上《剪纸欣赏课》时,把班级学生的所有剪纸作品发到了我的微博,每个学生的作品上面有小作者的照片。上课时,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剪纸作品后,就让学生们自己欣赏同学的作品,然后在下面加以评论,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对欣赏的作品进行了互评。这样的评论一改以往你一句我一句的评论方法,大大增加了评论的频率和效率,学生们看到自己作品非常的漂亮展示在网上,显得非常的高兴,同时通过评论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能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它对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施展的平台。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挖掘硬件和软件的潜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烈的公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7.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当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同时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老师教授,学生听课做笔记,没有让学生去思考,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显示学生对直观、 形象化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因此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高于数学,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那么, 教师究竟应怎样将信息技术资源有效加以运用呢?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探索,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逻辑性, 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这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因此, 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枯燥, 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数学知识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学习思考. 要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必须使其表现出学习的倾向, 即有学习的动机. 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课程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不一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以认识钟表的教学为例,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动画形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播放动画,太阳升起来了,小明同学还没有来上课呢,是不是还在路上呢. 教师提问:小明同学上学会不会迟到呢?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墙上的钟已经快指在8点了,于是一起回答:会迟到的. 通过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 引起了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绪之中.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让学生喜欢数学,使其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向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进行重难点的讲解,根据教学需要,将抽象知识形象 化,使静态的书本知识通过课件动态化的展示出来,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如: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有这样的一题“长方形的周长为28厘米,宽为6厘米,面积是多少? ”在讲解这道习题时,教师使用课件演示一组有坡度的影像软件,采用抽拉式操作法,不段变换“长”的数量:例如(1)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厘米, 宽9厘米,面积是多少? 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长和宽. 这样学生在求长方形的面积时,抓住重点和难点,从而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应用知识的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恰如其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科特点和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很难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学生出一道题目,让每一组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己解答,并组织各组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并将结果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内容的选取上,尽可能选择能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等,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8.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都有涉及。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意识的累积是成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发展,老师和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资料更加丰富。但是,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各种信息和资料所带给社会和每个人的影响是千变万化的,这其中既有积极因素又会有消极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怎样才能使每个人所获取的知识引导人走向积极的一面,这是目前在思想品德课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这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同时,也要有能教给学生一种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整个基础教育是一种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为内容,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现在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和高尚道德精神的人才,这使得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面对信息万变的社会,各种思想意识混杂,其复杂性和变化性给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迫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模式正向现代以学生为主的“学”的模式转化。这对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信息流的获取、分析、加工,使其既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形式的创新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思想交流,而这一切都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突破,比如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或交互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世纪里思想品德课的几个特点都牵涉到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如何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培养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使得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在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带来富有特色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网络世界,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姿多彩。

1.信息技术提高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囿于课堂说教和校园文化的陶冶。网络的出现,消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围墙,把偌大的世界变为极易“涉足”的地球村。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网络天地里漫游,充分领略种种思潮与信息。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这对我们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消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的弊端。

2.信息技术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灵活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把网络作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生与教师交流思想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对网上搜集信息、主题讨论、对话聊天等形式使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向深入、细致、高效的方向发展。

3.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可以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网络既是提供多媒体逼真的、典型的画面,使人们犹如身临其境,受到更多的感染和陶冶。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将许多历史性的、抽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与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我们还要确实采取措施,保证网络思想品德教育卓有成效。

1.完善规章,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适应新形势,大力推进学校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通过一批有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专门网站,使之成为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领头羊。

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注意搜集、分析网上信息。教师要发挥互联网的守门员功能,“堵”是不现实的,往往也是无效的。正确的方向是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者要积极上网,通过网络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并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自由的讨论 和发言,对于有益的信息,要扩大影响,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特别要注意过滤不良信息,通过教育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坚定他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

加强对局域网和校园网的管理。要加强对网上内容的审查,利用必要的网络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对流入校园网信息的监控,规范网络运作和网上行为,尽可能消除网络消极内容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网络监控员,以校园网各版块的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规范,保证校园网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上环境”。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一方面,要采取监控措施,对非法网站进行打击;另一方面,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2.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网络的生命在于内容、在于特色,在于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而不能简单地将传播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移植到网上。

坚持网上有班、队组织的声音。我们可以开展基本的网络知识教育,确保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工作有正确、坚定的技术导向。引导师生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站,在网上拥有自己的空间,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大舞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引导学生吸取大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文化产品的营养,净化学生的心灵,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优秀民族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口味,增加他们自身的抗干扰能力,进而努力地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其不受各种外来腐朽文化的左右。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开设网上论坛,网上游戏竞赛,各种设计比赛,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在网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

3.建立一支精干的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学校网络是融思想道德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学校管理人员不能是对网络一所无知的“网盲”,这也是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老师不仅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关于把思想教育工作融进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9.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发生着相应的变革。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要求,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手段,登上了历史舞台。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介入可以达到声形并茂的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重点、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或者仅对经历过的事物有一定印象。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缺乏生活体验,知识的积累较为贫乏……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部分课文时,对其中重难点的理解以及文章的内涵仅仅是停留在老师的讲述上,久而久之学习便成为一种机械的被动接受,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信息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达到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文理解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它能将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借用了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了鸟在树林中生活的情景,当学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现榕树和鸟时孩子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有的还叫起来,这时再让学生去体会课文中的情景教学就易得多了。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资源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实践、积累、再实践、再积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创新的前提。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超大型知识库,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用好网络,可以使人“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任课教师在课前鼓励学生从网上查阅有关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资料,下载相关的图片。教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通过这样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不仅增进友谊,还实现了知识的互补。一堂课下来既获得大量有关“桂林山水”的一手资料,对美丽的桂林也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昏沉沉听的局面。新课标则强调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多媒体教学课件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也使学习过程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协助下,同学们在网络教室,不仅收集资料、下载图片,还借助主题网站《美丽的小兴安岭》,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网站他们不仅了解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提到的有关小兴安岭的风景、特产,还知道了大量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兴安岭的其他信息资料。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打字游戏,说是游戏,但要玩好却不是那么简单。除了要有扎实的指法基本功外,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如用拼音输入法,倘若对拼音掌握得不牢,字的读音不准确,自然会降低玩游戏的质量。同样的道理,同学们若是用五笔输入法进行游戏,对汉字的笔画特征、笔顺不了解,也难玩出质量来。因此可以说,打字游戏可以让学生因为想要玩好而不得不加强汉字字形和字音的学习,在游戏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掌握,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再如一些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修改病句、词语搭配、判断句型等,如果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单纯枯燥的“听”会让学生既感到厌烦又达不到训练要求。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增添学习乐趣,既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乐园。于是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类似于游戏似的教学设计。比如词语搭配练习,我们设计为学生与电脑中的“学习伙伴”对话,如果学生搭配正确,学习伙伴便可以让他进入下一个环节,否则就停止,直到他选择正确了为止。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被激发出来,他们很自然地就处理好了“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关系。

五、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课本就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它深邃的思想内涵,炽热真切的情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山川美景,精妙隽永的名言佳句,曲折离奇的情节等等,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一幅幅神奇美妙的、绚丽多姿的画面。美渗透在每篇课文之中,美在咫尺。引进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是师生表现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舞台。从中,学生更领悟到如《草原》的风情,《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独特的高尚品质,《彩色的非洲》的绮丽……这些,不但给学生以教育,而且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进而发现美,创造美。

10.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金溪县秀谷一小徐永茂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传统的习作指导课,大多数是让学生接受指导后回家完成,倘若要求当堂教,恐怕有半数学生难以成文。究其原因,不是组织语言困难,就是没什么素材可写。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习作的整合,恰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助推器。本文通过一些信息技术与小学习作整合的案例,阐述信息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贯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具人性化的特点,呈现出信息化教学特有的魅力。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习作教学的质量将得到稳步提高。

一、创设情境。有话可说习作是儿童试着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细想感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有许多学生在谈及习作的难处时,都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现实生活不能细致地观察,分不清主次,往往注意了各种无意义的表征而忽略了有意义的特征,导致生活积累贫乏,在其记忆储备中找不到相应的事物表象。信息技术正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困难。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生形影音的完整形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观察,从而可以走出“无话可说”的困境。例如在指导习作《憋气比赛》时,笔者先充分利用憋气游戏的图片、声音、录像等,调动起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外部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拓展资源。语文课程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参与意识。系统的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普遍采用班级制的集体教学模式,局限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难以实现自我发展。如今依托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个别化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把教学从“教师为中心、” 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这过程中由“教者”向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者” 过渡。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

在指导学生写《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组织学生根据相关词语,在网下载有关“地球”、“环境保护”等资料后,根据采集的大量相关信息,制作精美课件,并把其分成五个环节,组成指导学生探索、调用资源。五个环节分别是“写作素材”、“例文引路”、“写作提纲”、“写作要求”、“等级评价”栏目,供学生查阅、借鉴、运用。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后,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引导”,而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他们利用网络资料选择运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帮助自己提炼观点,充实文章内容。

与此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体不同的水平多次反复自由地选择相关栏目资料,帮助自己熟悉信息,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师则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浏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当及时地提供个别辅导或分层辅导,因材施教,正因为学生开阔了眼界,贴近了生活,文章的质量逐渐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自我完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最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因素。传统教学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的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恰是茫茫沙漠中的一处绿洲,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有兴趣,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乏术的语文教育者带来的福音,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错字连篇。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四、提供素材。学生一到作文老是搜肠刮肚,抱怨没得写,这主

要是学生平时缺乏观察,缺乏收集,所以,同一内容一字不差的文章经常出现,哪能出现什么优秀的习作。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从狭小枯燥的教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到火热沸腾的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去获取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这是作文教学中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如:在写《难忘的瞬间》中,我们录制了学生体育课上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画面,主动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激发了写作愿望。

总之,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有机整合,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马宁、余胜泉。

(单位名称:金溪县秀谷一小

单位地址:金溪县秀谷一小

电话号码:***

电子邮箱:1377515821@qq.com

邮政编码:344800

1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基础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那么,如何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是摆在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质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游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形状、声音等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出具体、形象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遇到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时候,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点拨和讲解以外,可以考虑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形式,把原本比较生硬的静态图像直观化、形象化,把原本想象起来很难的抽象画面直观地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让他们可以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它能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和交流合作的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学习。在学生已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使其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学生被动接受。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信息技术教学成了课堂华丽的点缀和包装。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成了机械的操作员和解说员。课件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课堂的奴隶,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

2.演示喧宾夺主,教学冲淡主题。有的教师为用信息技术而设计情境,存在着大量粉饰性的情境创设,有的采用长篇故事引入,有的采用夸张的卡通人物贯穿全课等,有时教师都看花了眼,何况年幼的学生呢?这种教学不但干扰了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占用了有效的时间,无形冲淡了主题。

3.练习重现教材,学生感到枯燥。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手段,可以检查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有着快捷演示、整张呈现的特点。有些教师为了使用信息技术,在设计课件时不假思索地简单罗列教材上的题目,把练习题由书上搬到电脑上,满屏呈现给学生,却让学生感到枯燥,丧失练习的兴趣。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把小学生的玩乐、游戏等特殊爱好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游戏和课件,寓教于乐,将小学数学教育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到一起,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在导入新课上,我利用学生熟悉的神州八号发射场景说:“同学们,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的很快,神州八号已经发射成功,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神州八号发射倒计时的课件,师生一起倒计时数数。)这时课件再现神州八号的发射场景,并通过倒计时数引出新课,有利于学生切实感受“秒”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2.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潜在规律,促进理解领悟。由于信息技术课件有形象具体、动态演示、方便快捷等优点,如果教师运用熟练得体,就可以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好地掌握所传授的知识。例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及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我运用课件演示:张华和李明分别在两地(指示灯闪动,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面走来(理解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面(理解相遇)。化静为动,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情境中,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传授的知识,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难点是那些不易被学生理解,甚至会理解错误的知识。小学生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差,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公式推导等内容,单单靠教师用传统的说讲方法很难让所有学生掌握。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声像并茂、形象具体的特点,化抽象为形象,尽量把难点简单化,让学生感触到事物的本质,更多、更好地掌握所谓的难点。

参考文献:

[l]谭兆亮.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

12.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面”上,或者仅对经历过的事物有一定印象。因此,他以在学习部分课文时,对其中重难点以及文章的内涵的理解仅仅是停留在教师的讲述上,久而久之学习便成为一种机械的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而信息技术的介入,能让原本枯燥的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教师把猫头鹰的神情和袋鼠的激动以及动物的表现用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去阅读课文,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深入。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理解课文的质量

信息技术能将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例如,在讲解“画家和牧童”一课时,“他一会浓墨涂抹,一会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其中的“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师如果借助于信息技术,把有关“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绘画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唯美的动态水墨画,形象生动地解释了这两组词语,学生就能很快理解这两组词的意思。之后再来理解文章,就容易多了。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难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昏沉沉听的局面。新课程目标强调课堂教学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视频的运用能满足这一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也使学习过程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微视频“大头儿子吟诵唐诗”,从而使枯燥的吟诵变得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其掌握了吟诵古诗的平仄和节奏,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网上的丰富资源,搜集资料,获取新知。教师可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并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使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在“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读写结合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感悟作者写故事时的方法和特点,然后展示课件让学生说故事,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写故事。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网络中搜集有关本故事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想法续写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查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1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伊川县鸦岭乡郑窑小学刘社魁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伊川县鸦岭乡郑窑小学刘社魁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现在许多农村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我主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如下:

一、巧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四、运用多媒体信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运用

21世纪,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知识的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获得视听等多种感受,从而极大调动学生的,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巧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大海睡了》一课时,针对学生生活实际,我们中原的孩子没有亲眼见过大海,为了使孩子们能领悟课文内容、我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动画片:白天的大海、海上日出、海底世界。看着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情绪高昂,同时老师在一旁为孩子们进行导游。一下子,陌生的景观和同学们拉近了距离,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海上日出的壮观,白天大海的热闹,海底世界的神奇,紧接着播放夜晚大海的景象,明月高悬,星星闪烁,倒映在海面,海风轻轻的吹着,海浪轻轻的摇。观此情景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说:“大海睡了”。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在教学《开国大典》时,用课件展示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盛况,规模强大的阅兵式,人山人海的群众游行等场面,通过声光色把遥远的历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增设了情境,又化解了课文重难点。

当然,语文课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既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展,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如课文《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的句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可理解“抖动”,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

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在进行说话训练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从感知——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开国大典》时,用课件展示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盛况,规模强大的阅兵式,人山人海的群众游行等场面,通过声光色把遥远的历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增设了情境,又化解了课文重难点。

四、运用多媒体信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应用媒体资源中范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 配乐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写景篇、小诗歌等题材时,利用媒体资源创设优美的画面,再配以动听的音乐,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信息技术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它的不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应用的正确、准确、合情合理,做到有机整合,取长补短,使之相得益彰,其效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14.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马丽娜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44)

摘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信息时代主要载体和工具的计算机,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文从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部分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综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模式;第三部分叙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第四部分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时应避免的三个误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任重而道远,是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这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教学 应用

中国古代科学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闻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到了17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国人的封建保守和民族创新意识不强是关键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国科技竞争更为强烈,为了赢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各国都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育教学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的课程改革应尽快跟上时代步伐。

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被科学和技术支配的社会里,生活的情景变得极其复杂,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打破传统科学的界限,多学科知识的共同参与。当今的科学技术不仅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相互交叉,而且与人文和社会科学也紧密联系,不仅在理论上不断的创新,而且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课程的教学既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还要让他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主动且自主的学习,注意提高在直接参与与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实际问题作出决策及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真实的模拟宏观和微观世界,又可以缩短或延长事物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代替危险或昂贵的实验和创建探究发现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还可以把学科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大量讲解和叙述事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语言和文字描述变成了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把简单的事实罗列变成了丰富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在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很快地记住大量的事实知识,还能够使自己领悟到适应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增强公民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模式 2.1演示性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等制作或选择符合需要的课件或资源,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演示教学内容,方便教师更有效的进行教学。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种应用模式中,教师完全控制教学过程,学生和接受学习,信息技术被用来强化传统的课堂教学。2.2探究性学习模式

该模式具体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索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教学模式。2.3研究性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自主控制学习过程,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监督者和指导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了课堂和学科教学的界限,只要能够获取信息,学习就能发生。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信息,通过主动探索完成意义建构,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并创造、传递新的信息,所以在该模式中信息技术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而存在的。

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由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不断发展的。在这三种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断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是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到师生互动学习过程的转化,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也不断增强;随着应用模式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也不断增多,对教学坏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

3.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乐趣。

首先,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行探究的乐趣。

观察是探究的开始,不会观察,探究也无法进行。三年级科学课程第一课就是“我看到了什么”,从儿童身边最熟悉的自然事物---大树,开始了学习活动。三年级学生年纪小,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而不细,表面而不深入。我们可借助先进的现代媒体色彩鲜艳、画面清晰、音乐悦耳、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将森林、大树搬进课堂,“从看一棵大树到观察一棵大树,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借助多媒体“可大可小,并能定格”的优势,将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树皮、树杈、树枝、树叶、果实,甚至树干上的附着物定格、扩大,展示给学生观察,这样他们“看到了一颗真正的大树,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其乐无穷,真正尝到自行探究的乐趣。

其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已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思维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简单易用的优势,将美丽的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叶是怎样长在枝条上的,各种叶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叶片上,许多很细的“脉”„„,这显现的和隐蔽的部分都一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整理、讨论、交流,通过像科学家那样的自行探究,自行获取有关叶子的知识。

3.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能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应用创新的欲望。

新一轮科学课程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去学习科学知识;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与道德问题。根据课改的需要,添置新的图书,加强图书馆建设;添置新的实验设备,加强各种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室;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室动手实验,到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信息,给学生“做”,提供充分的物质和理论保障。

如学习“水”(《科学》三年级上第4单元),让学生自行在实验室中观察“水”,动手做实验,采用多种方法认识各种各样的液体,学会比较水的多少,并从图书馆、互联网上进一步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严重缺水地区,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增强研究“水”的信息与决心。如学习第三单元“我们自己”(《科学》三年级上)时,我们仅让学生全面观察自己、猜猜我们是谁,是不够的,特别是学习“奇妙的指纹”,仅用眼睛来观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可以借助电子显微镜将孩子们的指纹一个个映到大屏幕上,他们才能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并通过查找、学习有关资料(书籍、因特网等)让学生去了解怎样利用指纹的特征,并将自己发现的现象进行交流,这样才是“我做过了,我也理解了”。4.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避免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课件一味追求趣味性,缺乏针对性,有哗众取宠之嫌。平时上教学论练习时,常会发现许多同学的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声效,花哨的好像幼教软件。当然,设计者的本意是想使课件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事与愿违,一些幼稚的画面或声音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反而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

误区之二:无原则的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我们知道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可将声音、图像、动画集成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设计者的优化组织设计下,增大信息传播速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优点。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如果内容太多,进度太快,学生就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呈现的信息切换过于频繁,学生的注意往往又难以转移。如果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味加大教学密度,纵然图文声情并茂,学生却经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道练习在屏幕上才显示几秒钟,就想让学生报出正确答案,操之过急;一段材料刚阅读一边,就指望学生能提取出关键信息,谈何容易!

误区之三:忽视师生情感交流,满堂都是“鼠标”教学。许多老师认为,进行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解放老师,告别黑板、粉笔,只需将鼠标轻轻一点,一切问题尽可迎刃而解。所以在不少多媒体教学中,可以看到教育几乎完全依赖鼠标,一堂课在“嗒嗒”声中开始,又在“嗒嗒”声中结束,这样倒是省却了板书板画的麻烦,节约了时间,看起来很潇洒。孰不知教育者已不自觉的放弃了主导作用,而沦为一名“播映者”;学生也变成了普通观众,失去其主体地位,少量的学生活动也因为缺乏情感交流而显得苍白无力。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科学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与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蜂拥而至,都可能引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地把信息技术引进教学过程中去,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利用新的教育理论,发挥传统教学的优越性,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基础较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基[2001]17号(2001年6月7日颁布).【2】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75.【3】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16.【4】李葆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99-114.【5】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6】陈炳木,张剑平.多媒体课件设计.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7】赵琳.科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8】毕润成.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9】河南教育报社.<<科学>>三年级(上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Ma lina(Zhengzhou Teachers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15.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一、创设直观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 如果他们的活动能伴随着情感, 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形象, 更为深刻, 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创设的课堂氛围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心理, 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促进儿童整体和谐的发展。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实现途径。

《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写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吃饭, 睡觉, 喝水和洗澡的生活场景。在这节课的教学时, 由于与学生生活常态差别太大, 而学生的认知有限, 无法想象。借助电脑技术制作集图片、声音和视频为一体的课件, 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无垠的、神秘的太空世界。开课之初, 视频展示太空世界, 伴随教师悦耳的讲解, 神秘而深邃的太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后, 利用文字、数字和图片理解太空的生存环境, 重点区分与在地球上生活的不同。最后, 在讲课文中的内容时, 学生就进入了浩瀚的太空世界中。他们兴趣浓厚, 思维活跃, 为下一步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运用多种方法, 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无以伦比的能力。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 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课文题目是“毁灭”, 却用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文中二到四自然段详细地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和收藏文物的珍贵, 用文字再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只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用精炼、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其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联系紧密, 先扬后抑, 重点突出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 增强民族使命感, 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这既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 本文是清朝后期的历史, 离学生的生活很久远, 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我设计了如下过程。

1. 用“圆明园的布局图”理解其布局特点“众星拱月”。

用各地名胜的图片和视频理解其汇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用博物馆、艺术馆里珍贵文物的图片和它们价值的文字介绍, 突出园内收藏的文物的珍贵。观看了这些美景和美图, 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心中油然而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

2. 正当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时, 课件出示大火, 眼见刚才的美景顷刻之间化为一片灰烬, 只留一地残垣断壁, 同时教师讲解当时的情景, 再出示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视频。在课堂上, 就出现了一片愤怒之声。这时, 教师引导学生,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三、凸显开放情境, 培养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思想上的启示, 引发心灵的共鸣, 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是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 将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 借助于想象和直觉, 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进行的重建、组合、脱颖、升华所完成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 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在讲《颐和园》一课时, 为获得生动、直观的效果。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 利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了课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 适当插入声音。第一张是电子地图, 显示颐和园在北京的具体位置, 第二张是颐和园的平面图。在讲述不同的地方时, 放相应的照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在头脑中对颐和园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一次“去”颐和园的旅游。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自己用Power Ponit制作一个介绍某一个地方的幻灯片。因为学生已开设信息技术课, 已经学习过。学生完成的情况很好, 制作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风景幻灯片,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了创新思维。

四、利用共享资源, 扩大知识积累

我们正处于社会信息化中, 我们要全面实施新课改, 提高课堂效率, 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 人们学习知识是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 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 听和看是占主要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听和看的机会, 而且能够印象深刻, 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 可以大大丰富课堂的信息量, 实现课内外的信息融合, 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素质。

实行的“校校通”工程, 各个学校都有电子备课室, 与远程教育网联结。实现了网上的资源共享。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 就知天下事”。在网上提供了每课的背景、作者简介、相关资料, 都是声文并茂。对于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大帮助。开拓了视野, 使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加快了, 量加大了。不仅让学生接受教师整理好的资料, 而且要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利用多媒体去获得知识, 扩大知识的积累。适应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观念和策略的转变,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更合理, 更高效。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手段无疑为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技术手段。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 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使信息技术真正有效地运用于语文教学。

上一篇:豪猪养殖管理技术下一篇:感谢领导给予平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