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共15篇)
1.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 篇一
语文教学成绩分析与反思
北市区蔡庄小学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语文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
二、答题情况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有所欠缺。下面是针对各题的具体分析。
第一题:读拼音,写词语。本题的正确率为95%,大部分学生拼写准确,书写工整。部分学生对“童话”“举重”拼写不正确。今后还应加强拼读方面的连习,使学生会写,会灵活记忆。
第二题:连一连,并按要求填空。
连线正确率为98%。有极个别学生出现错误。
1、找出其中的多音字,拼音并组词,正确率为95%,有个别学生写的是其他的字。
2、“冰”字的部首是(),除去部首有几画,再写两个带有这个部首的字,正确率为96%,个别学生数错笔画,如5画、3画,教师还要加强规范书写的指导。
第三题:比一比,再组词。正确率为98%,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
第四题:照样子,写一写。
1、例:蹦蹦跳跳
()()学生通过率为99%.2、例:(喜)上(眉)梢 此题学生正确率为95%,不辞()()部分学生感觉困难。
第五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此题的正确率为98%以上,()的亮光 有的学生完成不够好。
第六题:根据标点或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正确率为96%。
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一填。正确率在98%以上,个别学生有丢字现象。
第八题:语文生活 考查学生对课文人物品质的理解,学生完成很好正确率为99%以上。
第九题:认真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数出短文的自然段数,完成很好。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其中“缩”的反义词学生找的正确,应为“伸”,此题正确率为20%,“安全”的反义词完成的很好,正确率为99%以上。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第二个空乌龟的脖子很()完成的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填不出“灵活”。好多学生填写“短”。
4、选择真确的理解,正确率为90%以上,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第十题:看图写话。学生能抓住图画内容,展开想象,进行描写。内容较具体,但标点的使用、好词、好句的运用还有所欠缺。
三、反思
1、注重学生规范书写的培养。通过这次阅卷,发现部分卷面书写潦草,还有的错字较多,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视书写的规范与美观,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对中国汉字的审美能力。
2、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积累的广度。教师要深入钻研、开发、使用教材;要有灵性、耐性,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3、重视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就文解文,教师重“教”不重“导”学生所学知识不整合,缺乏促进继续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引学生“悟”、教学生“法”、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要注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愉快健康地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掌握好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 篇二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一大特色, 也是一大难题。机能实验学实验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协调能力等, 但具体操作时存在一定困难, 如采用何种考试方式, 如何制定量化的操作考试指标, 如何公平、合理地评分等。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在2009级学生中进行了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全面观察问题、系统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 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反映教学中的问题, 为教学改革提供信息, 而且可以了解教学实施情况, 为今后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1 改革机能实验学考核方式
将平时表现、实验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共同纳入考核范围。
1.1 平时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态度、被提问次数、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值日情况等, 由任课教师按照机能实验学考核评分标准评分。另外, 是否按时交报告, 书写是否工整, 实验用语是否准确、科学, 实验报告是否具有条理性、规范性, 特别是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是否深刻、正确并有独特见解等, 也是教师评分的依据。
1.2 期末实验理论考核
期末实验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现象、结果的综合理解能力, 同时增加一些设计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以检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型一般为单选题、填空题、分析讨论题和实验设计题。期末实验理论考核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命题, 主要以机能实验教材为主, 其中基础知识占30%, 实验技能操作占30%, 综合性、设计性知识占20%, 3门基础主干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占20%。
1.3 期末实验操作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 它以课题为中心,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付诸实施, 是学生通过查文献、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收集资料实施的学习兼考核方法。
2 改革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采用自主设计性实验第二课堂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它有如下优点。
2.1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长期以来, 我国医学教育教学基本采用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即确定设计性实验课题后, 学生查阅大量参考文献, 制订设计性实验方案;经教师组成的评审组确定后, 由学生自行完成整个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教师只做必要指导等辅助工作。这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空间, 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培养其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及探索精神;使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运用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 加强了教学的实践环节, 增加了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 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扩大知识面, 积累知识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是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外的内容, 要想完成实验课题, 就必须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学习了教材以外的知识, 扩大了知识面, 积累了知识。
2.3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课堂要求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设计实验, 并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修正、完善实验设计。按照实验设计完成整个实验。实验中遇到问题时, 先由学生提出解决方法, 再与指导教师讨论、确定最终解决方案。最后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上述科学训练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第二课堂实验教学课题选择与实验教学有关但从未使用过的简单题目,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思维方式打下良好基础。
3 机能实验学期末成绩分析与评价
期末总成绩分为三大部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理论成绩 (见表1) 。
对2009级药检专业19名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总体分析, 结果表明, 成绩基本成正态分布。通过分析发现,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学习, 绝大部分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 机能实验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理论考试分析显示, 论述类试题的回答能力增强, 回答这类问题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能力的环节, 能反映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但也发现, 学生在以实验内容为主学习时存在很多问题, 这也与教学方法有关。例如:在实验课上, 教师把主要操作步骤写在黑板上, 大多数学生事先不预习, 只听教师讲述一遍后就开始操作, 没有真正理解每一步骤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没有充分发挥主动性。这对今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回顾实验教学改革,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本次机能实验学考试成绩分析结果看, 学生解决验证理论和解释药理作用类问题的能力较强, 而基本技能、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 须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强化规范操作训练, 改变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督促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时以课堂讨论为主, 以便学生在操作前明确实验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设计探索性实验, 以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其创新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蒉
3.营造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成绩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教学
0 引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唯有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自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生活之美,如此,方可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新课改标准下,要求教师能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心感悟,使其敢于质疑、愿意交流。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可使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学习语文,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1 教师教态在营造语文课堂氛围的意义
毋庸置疑,教师教态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心态[1]。教师保持亲和、友善的教态便会在无形中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身心态与教学过程的精神面貌,做到仪表端庄,始终以一种亲和、大方的教态去教育学生。
1.1 用微笑感染学生
当前,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时常会板着脸,以显示其教师地位的严肃性、权威性,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和教师形成严重的距离代沟,师生间基本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其教学质量不容乐观。而教师用微笑面对学生,体现传递给学生的一种自信能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只要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微笑的可亲、可敬,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快速地走进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中来。因而,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成绩,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工作便是利用微笑去打动学生。
1.2 多用鼓励性语言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经常表扬他们,使其能够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切不可通过严厉的教导方式批评学生,打击学生信心,应多采取鼓励性语言,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强化学生学习的信心。
2 动手操作推动营造课堂氛围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通常都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单元,而动手操作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配合,达到手脑结合的效果[2]。培养学生学习中动手操作的热情,有助于帮助学生点燃心中的智慧火花,同样,教师开展相关的动手智力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更加具体,学习的过程也不再枯燥乏味,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显著提高。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小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学生开展小组剪报活动,即将生活中发现的文章的优美句子,和知识资料剪下来,每个星期举行一次交流分享的活动,让学习成为一件有趣、好玩的活动。
相较而言,小学生的观察力普遍欠佳,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无法准确地抓住事物特征属性。对此,教师必须要加大培养与维续学生的好奇心、建立一些组织活动,让学生身处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营造语文课堂氛围,加之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活动进行中有目的地去观察、体验、思考、想象。
3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营造课堂氛围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优势就是能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象开展教学,契合小学生特有的好奇心,一扫传统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如今,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运用已然变成国内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单元课件。在多媒体技术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引发学生们的惊叹声、欢笑声,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产生极大地助力。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以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有关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图片,并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徜徉在“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保持上课的注意力,也让原本僵固的语文课堂教学愈发的生动、有趣。唤醒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让其爱上语文课,最终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成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造优质的课堂气氛的手段各不相同,但同样的是,教师要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課堂氛围中自主的去参与。最终,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收获到求知欲所带来的喜悦,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也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明哲.营造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考试周刊,2015,15(58):37.
4.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 篇四
上学年,我教学的是三年级的语文和品德与社会。在学期末全镇抽查考试和全市统考评比中,本班的总体成绩排在全镇中间。就全镇的整个教学成绩而论,本班的排名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其它兄弟学校教学质量的差距,但就本班上下学期的成绩相比,下学期的教学成绩有进步。下面我就本班的教学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本班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思考后做出些许建议:
一、取得成绩的原因
本班学科教学成绩能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改变学习方式
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由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向多样性,努力实现“老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实践操作”的转化。积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恰当的情境,体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2.开展课外阅读
本学期,我们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量的阅读不仅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课外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风的转变。3.系统有效的复习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业布置注意层次性。期末拟订好学科复习计划,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梳理、归类,达到温故而知新,最终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本次语文期末测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技能不够熟练
学生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较差,在补充词语并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一题的错误率很高;另外在补充句子完整并加标点一题的错误率也很高。
2、归纳概括能力不强,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准确主要表现在阅读短文一题。
3、词汇贫乏,语言描写不生动
在习作中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积累不丰富,词汇贫乏。习作语言平淡,描写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有文采的习作极少。
4、习惯差
主要表现在:①书写习惯差。写字不规范,标点符号书写和使用不规范。书写不工整现象比较严重。②做题习惯差。不认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习作审题不细致,不能准确把握题意,对习作要求理解不正确,有一些学生在没有认真读题的情况下就写作,有根本不按题的要求写,与“错误”无关,严重偏题。有部分学生虽能做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但总感觉缺少真情实感,不够生动。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措施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成绩是教师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教师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一位教师一所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每一位教师所教学科成绩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作为一名科任教师,对如果提高班级及全校的教学质量的问题都应该有一定的思考,那么,我就对此问题说说自己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新课标理念统领教学工作。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平时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立足课堂,提高效益。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取决于课堂的效率。人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历程。要改变“考什么教什么”的“为考而教”的实用教学价值观。要把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把正确理解使用教材、把握教学重点作为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把创造性使用教材作为教学的更高要求。要研究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既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发展目标,又要关注学生近期目标的达成,探寻课堂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良好沟通环境,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静心读书,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具有适应实践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开展尝试和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5.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与遗留问题 篇五
导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改革开放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对于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 成绩 问题
正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
一. 改革开放使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中,我们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使得中国经济从一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 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的水平。
(二)实施“引进来” 与“走出去” 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二十多年来, 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走出去”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走和平发展道路, 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 逐步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三)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1978 年,中国GDP 总量仅3624 亿元,2007 年已达到246619 亿元,2009年更是达到了333244亿元,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 过2000 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就城镇居民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工薪收入外,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就农村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如今在农村,砖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楼也不稀罕,一部分农民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平板电视机、自动洗衣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农家,小汽车也已进入部分富裕农户。
二.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经济发展给环境和资源状况带来的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过快地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宝贵的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低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于农民基本上不享受社会保障,而城镇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因此,城乡收入实际差距应为6倍左右。
2.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由于缺乏有效调控机制,垄断行业及一些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水平增速过快,导致行业差距不断扩大。2007年,证券业的年人均工资最高,达14.3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次是其他金融活动和软件业,达6.96万元和6.22万元;最低的是畜牧业、农业职工,分别仅为9521元和9861元。最高与最低的行业收入差距为15倍,比上年的7.8倍扩大了7.2倍。
(三)特权与垄断问题
据《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报道,中国亿万富翁3220人,其中2932人即超过90% 是高干子弟;在5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女的手中。由于政府长期垄断权力和资源在中国从上而下形成了诸多垄断行业如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石油等行业。这些企业在政府的豢养下 高成本、低服务, 排斥竞争, 独霸天下, 多以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出现, 难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 成为计划经济的顽固堡垒, 也是百姓意见最大的行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最有说服力。3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改革开放
一路风雨伴彩虹
姓名:蒋伟
6.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 篇六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针对当下教育的种种问题和危机,我在最近的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提案,提出要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高考分数考核中。
从国际上看,各高校在录取时,学生在高中时的“平时成绩”是占到一定比例的,有些达到了40%.而我们的`高考仅仅表现出的是学生高中文化课水平,而学生成长中的公民认同感、社会意识、参与公益活动积极性,包括其个人的艺术才能和科技发明的创造力,在高考分数中不能完全表现出来。
参加高考的基本都是十八九岁的学生,而18岁就是一个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公民的分界线。我们的高考应该建立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引导健全人格的成长,培养出健康的、有分享意识和奉献意识的社会人格。
所以我主张,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之外,小学阶段要加强公益教育,跟音乐课、美术课一样,每个星期占半天的时间,应该算学分。要让孩子知道,这个社会上人与人是互相贡献的,大家都有义务分享,都有责任承担。
中学阶段要加强挫折教育,要让青春期的孩子能够经受挫折,懂得为自己承担责任。借助心理辅导机构的体系训练,锻炼孩子的心理修复能力。
7.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 篇七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生,整合教学法,语文成绩
一、问题提出
整合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 J.M.德克特勒在比利时首次提出“最终的整合目标”这个概念, 且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育。现有关于整合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和医学教学中。例如, 郝惠珍, 赵颖楠等 (2008) 认为, 整合教学法是建立在中国英语教学实际基础上教授外语的方法, 它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 并强调在学得语言知识 (语音、语法、词汇) 和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的基础上发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1]黄怡 (2011) 认为整合教学法是根据临床实习的不同场景要求, 通过整合角色体验床边教学、巧设问题讨论教学、规范医疗文件强化教学、临床技能“五多”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以达实习教学最佳效果。[2]整合教学法对于普通中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杜树佳, 侯伟 (2011) 认为, 整合教学法是建立在尊重个体主体性的基础上的一种能力导向的教学法。[3]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知识, 将整合教育法定义为在尊重个体主体性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期望效应、榜样示范法、代币法、合作学习、讨论法以及及时复习法等多种方法分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探究综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查阅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文献检索发现,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以下特点: (1) 理论研究较多, 实证研究较少。自1994~2011年, 理论研究有2 185篇, 实证研究仅423篇; (2) 无论是理论研究, 还是实证研究, 其研究内容局限于采用单一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如小学语文中思维能力的训练;[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5]合作学习是否会影响小学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和社会性发展;[6]开展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的改革实验研究;[7]构建以“对话核心主题”为中心点、以“对话分主题”为线索、以“对话依托点”为具体内容的课堂操作程式等。[8]
基于以往研究者从某个侧面选取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学业成绩的干预研究, 结合本研究在观察和访谈过程中了解的该校学生学习现状:该校处于地处偏远的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 除校长外每位老师实行包班制, 即同时承担一个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和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前测语文成绩中及格人数仅1人。那么, 我们可否同时结合几种教育方法对学生语文成绩进行干预?其学生学习语文的成绩又如何?本研究试图通过整合教学法对小学生语文成绩进行干预, 并制定一套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模式, 以推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对象与方法
1.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 (性别:男生、女生) ×2 (民族:少数民族、汉族) ×2 (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整合教学法) 设计, 自变量为教学方法, 因变量为语文成绩。传统教学法以讲授法为主, 整合教学法以及时复习法、合作学习法及代币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做如下假设: (1) 采用整合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2) 干预后, 女生与男生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3) 整合教学法干预后, 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2.被试
本研究对象为小学四年级45名学生, 年龄在10~14岁之间, 其中男生30人, 女生15人, 在实验期间, 有1名学生为智障儿童, 未参加该实验, 其余44名学生均参与实验研究。
3.测验材料
采用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乐5+2》新课堂同步练习 (六年制小学) 作为前测和追踪测查的评价工具。
4.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具体教学方案设计
(1) 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 因该校各年级学生均只有1个班, 特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 并辅以观察法和访谈法, 通过前后测比较分析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一:期望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年从某所学校中随机抽一部分学生, 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最具有发展的潜力, 要求老师对这些学生注意观察。18个月以后他们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真的比其他的学生进步要快。[9]这个著名的实验称为“期望”效应。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希望, 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25分”。[10]可见, 期望效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对促进学生的学业有重要的影响。
理论基础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 人的个性通过观察与模仿榜样而形成的, 榜样的行为特点及效果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的形成。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学校里, 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态度、爱好等也同样会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 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发展特点的榜样人物,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行有极大地感染力和说服力, 成为中小学生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11]
理论基础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于70~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即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 在教师指导下, 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 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1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能否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 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把握其精神实质。
理论基础四:代币法
代币法也称表征性奖励制。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 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而达到目的。即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起着表征的作用, 只是一个符号, 在小学尤其是以小红花, 五角星等等为代表, 也可以采用记分卡或点数等, 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其主要目标是目标行为的出现或某种不良行为的减少或消退,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对于培养小学生持之以恒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兴趣产生很大的帮助。
理论基础五: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 指为了长远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 即“忍耐”。该理论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米卡尔的“糖果实验”, 即将糖果发给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四岁的孩子们, 告诉孩子谁能坚持到米卡尔回来的时间, 谁就可以拿到两颗糖果。并观察孩子在此期间的表现。其实验表明: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幼儿, 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希望。[13]
(3) 整合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案设计。一方面进行多途径分阶段的培养方案, 在每周8节的语文课中, 结合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各单元指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方案设计如表1:
5.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以及F检验。
三、实验结果
1.全班语文成绩各单元测验差异性检验
表2各单元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 一单元成绩 (前测) <二单元成绩<三单元成绩<四单元成绩<五单元成绩。各单元成绩成递增趋势, 且明显高于前测成绩 (P<0.001)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整合教学法的效应显著, F (3, 129) =31.49, P<0.001, 说明各单元成绩之间存在差异, 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整合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下同。
2.语文成绩的性别差异性检验
(1) 语文成绩的性别间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表3语文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表明, 男生前测成绩好于女生前测成绩, 但差异不显著。在后测成绩中, 男生后测成绩的均值为49.90, 女生后测成绩的均值为60.07, 男生后测成绩好于女生后测成绩, 但差异不显著。
(2) 语文成绩的性别内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表4男生的前后测语文差异检验结果表明, 男生的前后测成绩差异性显著 (P<0.001) , 女生前后测成绩差异性显著 (P<0.001) , 说明男女生在这些方法的引导之下成绩都有所提升, 且女生语文学业成绩高于男生。
3.语文成绩的民族差异性检验
(1) 语文成绩的民族间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表5语文成绩的民族差异检验结果表明, 其中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前测成绩差异性不显著。在后测成绩中, 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都显著性高于前测成绩。但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后测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整合教学法对于汉族和少数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不存在差异性。
(2) 语文成绩的民族内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表6少数民族的前后测语文差异检验结果表明, 少数民族学生的前后测成绩差异性显著 (P<0.001) , 汉族学生的前后测成绩差异性显著 (P<0.001) 。说明整合教学法对于汉族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作用,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作用。
四、讨论
1.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与发达地区相比确实有差距, 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后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本研究发现,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成绩在整合教学法的干预下, 后测成绩均值为53.14, 后测成绩均值比前测成绩均值高28.74, 说明整合教学法能够对边远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有帮助。研究还发现,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通过各单元学习方法的干预后, 前测成绩<二单元成绩<三单元成绩<四单元成绩<五单元成绩, 各单元学生的语文成绩均分均小于60分, 说明该校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不够好, 这可能与小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不扎实有关。但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成递增趋势, 说明小学生在整合教学法的干预下领悟能力有所提高, 导致成绩逐步上升。从学习程序看, 小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过渡发展的过程, 从认知角度看,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因此, 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法时, 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 结合学生的实际, 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整合教学法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在同一性别内前后测成绩检验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在不同性别间前后测成绩检验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在整合教学法中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教学方法, 并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实验取得一定成效。在同一性别检验方面, 学生学习成绩呈显著相关, 这可能与整合教学法的干预作用有很大关系, 因为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干预后, 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并形成学习的能力, 这与前人采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成绩进行干预取得进步的研究结论是相一致的。同时, 在研究过程中观察发现, 该地区学生无早读时间, 于是研究者充分利用7:30~8:10进行语文早读, 这可能对学生语文成绩提高有一定影响。但在不同性别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存在差异性, 这与丁芳, 贾文萍 (2010) 研究男女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表现出性别差异[13]的结论和韩艳 (2010) 研究四年级女生的语文、英语成绩比男生差, 数学成绩比男生好[14]研究结论是不一致的, 这可能与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区域性位置的不同有关。
3.整合教学法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在同一民族内前后测成绩检验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引导之下不存在差异性
本研究还显示, 在同一民族内前后测成绩检验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可能与同一性别内前后测差异显著性的原因一致, 但汉族和少数族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引导之下不存在差异性, 这与林泳海, 陆冰花等 (2008) 按照成绩评定, 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数学成绩总体存在差异[15]的研究结论是不一致的, 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该校坐落于少数民族聚居区, 汉族较少。二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均生活在比较偏远的小山区, 交通不发达, 与外界接触甚少,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 其生活习俗、文化风情对汉族具备一定的同化作用。三是该校以往实行包班制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仅来源于个别或少数教师的传导, 即教学方法的整齐划一性可能导致民族之间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显著。四是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水平不高, 在通过两个多月的试验后成绩虽有进步, 但民族间学习成绩的差异性不大。因此, 在学习成绩比较上, 民族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这与前人研究少数民族成绩低于汉族成绩是不一致的。
4.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实施整合教学法, 教育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
该校学生成绩在整合教学法的干预下, 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存在以下问题:
(1) 师资不足。
该校除校长以外每位教师实行包班制, 教师不属于“一专多能”的老师, 但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之下同时承担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疲劳战术”不利于学生有效的接受学习。
(2)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传统教学法占主导地位,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3) 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生活的环境处于长期封闭状态,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 早婚现象比较突出, 部分小学生在父母要求或自愿情况下便辍学成婚, 学习成绩的好坏对教师与学生来说, 其重要性不太明显。
从教育的公平性的角度出发, 国家应加大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教育的投入, 一是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配备足够的师资, 满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师资缺乏的不足, 二是应加大师资的培训, 将国家现有的“国培计划”深入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增强教师的技艺能力。三是应加强汉族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化作用, 增强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知识、文化交流活动, 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宣传知识的重要性, 提倡晚婚晚育, 逐步缩小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文化差异性。
五、结论与不足
本研究的结论: (1) 整合教学法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2) 在该教学方法的引导下, 同一性别内的学生成绩在前后测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 但不同性别的男女学生成绩不存在差异; (3) 在该教学方法的引导下, 同一民族内的学生成绩在前后测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 但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语文成绩不存在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整合教学法探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教育的开展, 知道整合教学法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将该方法运用于教学的实践指导中, 从而提高边远地区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8.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 篇八
一、师爱
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自己周围的亲人、朋友和同学的关怀、信任、尊重和爱护,但更使潜能生关注的是学校中教师的爱,因为学生在校内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最长,作为老师要多给予潜能力鼓励帮助,多与他们谈心、交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加强个别辅导,讲究特殊性
由于潜能生的身心素质、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在评析课后跟踪辅导,提高其学习成绩。
首先要分析潜能生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我接触了很多潜能生,例如,班上有两个学生张鹏(化名)和张顺(化名)成绩都较差,且他们都认为是因为是自己笨所以成绩才差的。我就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张鹏和张顺在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我就和家长沟通,确认孩子智力没有障碍,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动、爱玩,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造成的。根据这一现象我就帮他制订计划,加强基础的训练,并及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结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两人都有较大的进步,张鹏虽然还是50几分,但明显开朗了许多,在学习上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而张顺则从60几分上升到了80几分。也曾为了他们的转化绞尽脑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潜能生的转化重在得法,而不是盲目地给他们施加压力。所以我要从多方面去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热爱学习的信心。
三、抓住潜能生的心理特点,表扬先进
如何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认真听讲呢?如,教学开始和学习疲倦时,学生受无意注意影响,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在这时我对学生认真观察,表扬那些注意听老师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激起其他学生向上的心理,去学习,模仿这种行为从而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总之,潜能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耐心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永春实验学校)
9.怎么提高小学语文成绩 篇九
教学反思
就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书写、复习三个习惯,既是当前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根本要求和努力方向,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有文学性的、常识性的、说理性的、科普性的等等,学生读好这些文章在整个小学阶段至关重要。要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在校在家经常阅读的习惯,保证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要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安心读书。同时,作息要有规律,该阅读时专心阅读,该休息时及时休息,该游戏时快乐游戏。
二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有些小学生存在坐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字体歪斜、不工整、字迹潦草,缺乏书写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等问题。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要增强书写的自信心。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往往老师一句不经
意的表扬,一句勉励的话语都会影响他们一生。因此,要辩证地对待学生书写的问题和不足,正面地、积极地引导学生,在点评、打分的时候尽量放宽尺度,逐渐增强小学生书写的自信心,养成喜爱书写的习惯。其次,要培养书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事实表明,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培养浓厚的书写兴趣。要上好习字课,强化学生书写训练;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看谁写得好”、“争当小小书法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再次,教师的书写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书写心态和情绪,因此要给学生树好榜样,让学生向老师学习、向老师看齐。
三要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文学习要战胜遗忘,就不能忽视强化学习即复习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获得牢固的知识,不仅要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课堂上的练习,更关键的是还要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复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外作业,如: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相应的填空,根据课文想象作画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趣味性的、开放性的作业对旧知识有个整体的、及时的回顾,从而逐渐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另外,还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以免学生遗忘,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重点是培养两个习惯:一个是课后复习的习惯。教师应该针对各学习环节的不同特点给学生适量布置听、说、读、写、背方面的作业,形式上要尽量做到游戏式、趣味化,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自
10.语文成绩如何才能提高 篇十
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买一些刊物来看,父亲对我说:不要看上面的故事的时候当成看热闹,要用心去读,遇到不会的字查查字典。照父亲的话去做,果然,提前掌握了很多课本上没学过得字词,而且对这些字词的记忆会非常深刻。
学好语文,阅读的同时多学、多记。很多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最头疼的莫过于占分值最大的作文,挖空心思“憋出三个字”,这是我们脑中语句匮乏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做大量课外阅读的同时。
要去学习、记住一些比较好的用语技巧,学习作者的文章构思,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一些语句摘录下来,一点点的积累,会为你以后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如何提高应试语文成绩
要想提高语文成绩,你必须要做的就是去练字,语文试卷中很多都需要用文字去表达,当一个阅卷老师看到满是密密麻麻烂字的试卷,先不说你做的题目对不对,给老师的心情就不好,他本来就需要看很多卷子,你的再看不清楚又费劲,很多你作对的题目很可能因为你的烂字而受影响。
而且练好字对你以后都有很大好处,当你给别人签字时,当你写点材料时,别人都会因为你的一手好字对你感兴趣。在做语文试卷是一定要申请题目的要义,很多人都是大概看一眼题目就长篇大论的去回答,写了一会才发现原来有跟好的句子或者作者不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11.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 篇十一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学生,采用整体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9%。其中被试的年龄在11-17岁之间,其中95.4%的被试为汉族学生(n=472),4.6%的被试为少数名族学生(n=23)。被试的其他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被试的基本信息(n=495)
2.研究方法
A.研究工具
(1)学业自我概念问卷
本研究采用郭成(2006)[3]依据的青少年学业自我问卷修订而成的《学业自我概念问卷》。学业自我概念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分为一般学业自我、一般学科自我和具体学科自我。此修订版的问卷在具体学科上只有三门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和英语),即3个维度。共24个题项。问卷采用5级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业自我概念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选取其中的语文自我概念部分进行施测,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14。
(2)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为收集被试对象(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七、八、九年级学生)期中考试中语文成绩。将成绩标准化,求出Z分数,以Z分数作为学业成绩的统计指标。
B.统计处理
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495份,然后进行问卷编号,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使用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的现状
本研究使用的《学业自我概念问卷》采用的是1-5的五点记分方式,以单题平均数3作为比较标准。由表2可知语文自我概念高于3分,由此可知本样本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文自我概念处于中上水平。
表2 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的描述性统计(n=495)
2.2 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初中生在语文自我概念在家庭所在地(t=-1.252,p>0.05)和年级上(F=1.106,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得分数上,农村中学生语文自我概念比城市学生高,年级越高初中生的语文自我概念得分越高。(见表3)
表3 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n=495)
2.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与语文成绩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中,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与语文成绩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r=0.048。但是进一步地分析中,以语文成绩为因变量,语文自我概念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中,并没有发现语文自我概念能够显著的预测语文成绩。(见表4)
表4 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知觉,而学业自我概念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对自己学业能力的一种知觉。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学业自我概念往往存在很大的波动和变化。本研究对初中生的语文自我概念的现状分析表明,语文自我概念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并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语文自我概念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这和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女生对语文和英语的自我评价更高[4]。在生活中我们已经能够明显的感知到男性和女性在自我认识和评价差异非常大,反应在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上,就是男生和女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业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存在差异。同时,在对学业的自我评价和感知中,我们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语文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在语文自我概念上独生子女又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存在一些出入,李辉云和邓燕燕(2015)[5]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概念存在差异,也说明了学业自我的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家长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使独身子女更容易得到父母的喜爱,父母对他们表现出较多的情感温暖[6]。在相关分析语文自我概念与语文成绩显著的相关,但是从相关系数来看,相关度不高。而且,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语文自我概念能够显著的预测语文成绩。
四、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本研究发现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语文自我概念存在明显的性别和独生子女差异。女生的自我概念比男生高,非独生子女的语文自我概念比独生子女高,同时,研究也发现语文自我概念与语文成绩显著相关,但是语文自我概念并不能有效的预测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谢亚静, 王卉, 刘华山. 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C]// 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12.
[2]黄吉迎.初中生学习自我监控、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关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4-116.
[3]郭成, 何晓燕, 张大均. 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 2006, 29(1):133-136.
[4]徐富明, 施建农, 刘化明. 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1):59-62.
[5]李辉云,邓燕燕.农村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发展特点--以广州市郊区两所农村中学为例[J].考试周刊, 2015(43):180-182.
[6]胡春博. 初中生学业自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09.
12.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 篇十二
我院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将体育与他们的职业需求联系起来, 促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课程和体系向科学化调整。调整竞技教材的比重, 以全民健身为准, 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可长期用来健身的项目。
兴趣是学生选择的动机和目的。大多数学生在选修选项课的时候, 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 他们的兴趣、爱好的形成多与经常参加一个体育项目有关, 与教师指导、家长及同伴的影响有关。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同学往往上课时投入、自觉积极性高、运动持久、富有激情, 具有运动成绩优良、身体素质优良、掌握动作快等特点。
经过与参加不同选项课的学生的沟通, 笔者还发现,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体育课选项时, 目的不同。有的学生对自身的体形不满, 希望通过选项课塑造好的形体;有的学生自幼身体很虚弱, 希望通过选项课增强体质, 锻炼出强壮的身体;有的学生本身在体育项目中已有一技之长, 就希望通过选项课的学习, 使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一轮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我院在实施选项课教学时,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 在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前提下, 对学生的兴趣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 做到既满足学生需要, 又能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 实施体育课选项教学, 不可忽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对选项课的影响。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对学生的关爱程度、业务能力的高低、个人魅力等因素也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学生进行体育课选项时从兴趣出发的基础, 有的学生也会考虑选项课的教师, 尤其是希望通过选项课有所提高的学生他们会权衡教师在选项课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 在实施选项课教学同时, 教师应对所授选项课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 用业务能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备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 做到既传授技能又发挥魅力感召力,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对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效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师资队伍结构是影响选项课内容设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体现高职学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的重要方面, 主要体现在:开设选项课老师的职称、学历人数及指导能力等因素。我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从不同高校引进体育教学人才, 充实了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并做到了学缘结构科学合理。
我院在结合自身实际, 实行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 但要真正使改革落到实处, 使教育对象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还要建立与此适应的体育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通过对体育课程成绩评定的实践与探索, 力求建立一种客观、合理、有效的成绩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 教师更好地教, 使教与学的过程不断优化和提高, 从而提高我院体育教学质量。
目前, 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孙有平、罗达勇、陈宏等同志提出的“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成绩综合评价系统” (以下简称“评价系统”) 。该系统将体育课程的五个课程目标纳入了评价体系, 计算方法为:体育成绩=0.31× (30%×学生运动参与自评成绩+30%×学生运动参与互评成绩+40%×体育教师评价成绩) (运动参与目标) +0.21×专项课成绩 (运动技能目标) +0.19×12min跑[ (开学初T分+期末T分) /2+实际进步分] (体质健康目标) +0.16×自测社会健康子量表成绩 (社会适应目标) +0.13×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成绩 (心理健康目标) 。它体现了成绩评价中的个性差异, 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成绩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结合“评价体系”及我院的教学特点, 建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考勤与课堂纪律
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况, 建立班级考勤簿, 将学生的出勤纳入考核项目, 督促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2.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评价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原则, 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问题的回答、完成某项活动的体会等相结合。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体育健康知识, 通过课堂的引导, 让学生在课余积极收集健康资料, 有益有趣。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要求学生的测试平均成绩必须合格, 通过此项要求, 促使学生平时自觉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4.选项运动项目技能考核和学习态度
在运动技能的考核评价要求上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 也要注重过程评价。不仅要考学生的能力, 还要兼顾学生进步的幅度和平时参与锻炼的态度。
5.协作能力
在体育学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 蕴藏着很多内心体验, 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在体育项目的分组进行中, 重点考查学生的协作能力, 并进行适当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 注重学生的学习评价, 使体育选项课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项目, 营造了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 也有利于教师的特长和主导作用的发挥。作为高职学院一名普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应将搞好体育选项课教学、探求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作为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宋洪明.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学术论丛, 2008 (1) .
13.高二语文成绩提升方法 篇十三
古诗词:古诗词在现代考试中的比重是越来越重了,因此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我们不能放松,其实古诗词的考试也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的没什么好说的,自然是死记硬背了,课外的需要我们多多涉猎相关知识,当然跟文言文一样,很多东西都是一理通百理明的,实在不明白的话可以参考个别词语在其他诗词中的含义。
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不用小编说了吧,对于如何写好作文,百度一下应该会出来很多相关内容,具体方法小编就不在阐述了,但是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作文的书写不但在词汇量的积累,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能够把这些词语巧妙的结合起来,合适的词出现在合适的位置才能铸造出一片好的文章。
课外知识:如果你只是想要及格的话,学习好课内的知识就足够了,但是你想要学的好的话,仅仅是课内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当然,考试的时候谁也不敢保证到底出什么课外知识,因此我们只能以量取胜。
14.如何提高中考语文成绩 篇十四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期中考试已经告一段落了。该表扬的表扬该叫家长的叫家长,但是这些只是常规的流程,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说起不到太多正面的作用,相信考试之后悬在很多初中生脑海里的问题莫过于:对于语文我该怎么做才能继续提高?
下面就来谈一谈。
1、观念问题:语文不是背一背
相信许多同学对于语文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那就是学语文不要怎么动脑子,快考试的时候,背一背,记一记,也就行了。当然,现在确实会有老师把语文当成知识课来上,考试的时候就是知识搬家,把记在笔记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搬到试卷上,语文考试也就退化成了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怎么样。但是对于语文来说,思维力、想象力、反思力、推断力、创造力才是更与语文相关的。
2、方式问题:从不关注或一曝十寒
我们从语文学习的方式上找一找语文低分的原因。一部分同学低分的原因是除了在课堂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几句之外,课下从未关注过语文,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只写老师布置的作文。这一类同学还有一个最为显着的特征,那就是他们从来不朗读,读书只要一出声,必定是磕磕绊绊,念什么文章,都是一个劲,没有轻重缓急,也无抑扬顿挫。还有的同学,倒是关注了语文学习,不过是一曝十寒式的。猛干一晚,十天不看。语文的学习不能这样,它需要循序渐进,边读边悟。
3、内容问题:识记之后还干什么
语文低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的同学在复习时,将语文丰富的内涵与思考内容简化为字音、字形和文学文化常识、背诵课文这几项内容,却没有深入分析。比如我们会学到很多首古诗,大多数同学基本上停留在背会了、会默写这个阶段,却对这首诗的风格分类、鉴赏技巧和方法、涉及意象及表达思想一概不知,诗歌鉴赏也就势必考不好了。
4、从期中到期末:60天提升之法
①转化观念,从今天做起。改变对语文不重视的观念,改变语文学习方法。坚持每天学习语文40分钟。
②提前预习,认真对待课文,将容易写错和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能弄清楚的就。查完后,仍然难解其意的,准备好,第二天问老师。一边读,一边想,将自己的想法用铅笔写在书页空白的地方。
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与老师交流。看一看自己哪些地方与老师想的一样,哪些地方还有差距,哪些地方自己理解错了,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
④课下整理基础知识后,能坚持写听课感悟,感悟中可以写:在课堂上,自己领悟了哪些,在哪些地方收到了启发,转变了什么,老师与其他同学的精彩在哪里。
⑤带着自己这些感受,与老师交流。认真听老师肯定了你什么,对哪些内容指出了问题。
⑥针对自己的不足,与老师交流。依据老师的建议,快速修正自己的不足。
⑦增加阅读量,带着从老师那里领悟而来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和阅读题中。
⑧期末考试早下手,提前先做模拟考。依据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制定学习计划查漏补缺。
15.视觉思维与语文学业成绩 篇十五
一.视知觉表象与语言发展
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 对大多数人来讲, 语言功能、抽象思维功能主要定位在大脑的左半球, 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想象、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但这种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有相互补偿的作用。认知心理学还发现, 大脑皮层后部的枕叶区域是人的视知觉神经中枢。通过视觉通道获得并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外部形象, 称为视觉表象。当视知觉表象出现时, 其上的血流量会有所增加, 在视知觉表象加工外部刺激信息时, 其上会产生相应的生物电活动;若损伤, 则病人就看不懂文字材料。而这一区域又正好位于顶颞前枕叶联合区 (调节感知思维活动的联合区) 。谢泼德字符旋转实验表明, 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表征, 它是人的认知系统中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人在加工、处理以视知觉刺激信息或空间刺激信息为主的任务时, 往往使用表象进行认知操作, 而且会经历类似于对实物进行比较的过程, 即类比表征。那么, 位于联合区上的视觉中枢是怎样调节和促进主要位于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发展的呢?
尽管语言心理学研究认为, 语言获得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能力, 但一个人在学习与获得语言的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关键期 (2~9岁) , 过了关键期, 学习语言就会变得很困难。因此, 在人脑存在着语言中枢的前提下, 要想促进其功能的发展, 必然要对其进行适时、适量和适宜的刺激。刺激得越多, 产生的语言就越多;刺激得越少, 产生的语言就越少。至于所产生的语言的水平, 则要取决于认知的程度。正如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一样, 年幼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也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形和象开始的。而他们的眼睛正是这些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符号的第一捕获者。视觉型学习风格的人首先在数量上给予了语言中枢以较多的刺激, 其次, 在有效性方面, 可能得到了获得语言的良好环境, 包括声音、场景等空间刺激信息。而这些空间刺激信息的表征, 是必须通过视觉通道才能准确地加以完成的。斯卑林的第二个视觉信息登记模型告诉我们:当视觉信息被快速地扫描的时候, 会产生三种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模式, 即视觉的刺激信息被转换成为声音信息、内隐的言语默诵和复述以及书写 (或口头) 的动作。这种感觉登记能把信息存储较长的时间, 并能够暂留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的编码形式,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其登记与保留信息的容量较大。视觉与绘画、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除此以外, 表象还具有很多能够促进认知发展的优点。首先, 复杂图像形成的表象具有层次结构, 而且其中的结构具有与表征对象相类似的结构特征, 说明它能够现实地表征客观事物的三维空间特征以及它们在各个纬度上连续变化的刺激信息。由于人们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 而表象特别适合在工作记忆中对空间信息进行表征, 所以当人们真正运用表象思索其研究的问题时, 会激活与该问题相关的重要知觉特征, 而不需激活指代这一问题的命题表征, 这可能会节省他的工作记忆空间, 有助于游刃有余地思考最为关键的问题。其次, 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 如对自己心目中的表象进行旋转、扫视或进行有层次的组织与划分。因此, 人们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任意的联想与想象, 或者以某种模仿原型为参照, 加以变化产生新事物;或者在脑中抛开某事物的实际情况, 想象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形象;或者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 构成新的事物或新的产品;或者将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去, 从而产生新的事物、新的原理、新的方法等等。这就是说, 借助于表象, 有助于人们进行抽象的推理活动。第三, 与知觉相比, 表象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 可能会更模糊、更概括, 或者说欠精确。这就使人们在使用视知觉表象来帮助自己记忆时, 不必记住所有的细节, 只需记住事物外部的某些典型的知觉特征, 从而实现快速记忆或者快速比较等等认知行为, 能够迅速地从整体上和大体上把握住问题。以上这些优点, 大大地促进了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 从而大大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二.高中语文课程及其评价大多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
新课改以来, 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篇幅都是文学作品, 而文学作品正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因为艺术形象层面是文学的主体层面, 是艺术表现的中心环节。对于写实型的作品, 由于它立足于生活, 以描写和表现人的现实生活为己任, 要求能在最直接的意义上满足人类“直观自身”的审美需要。因此细节描写要逼真;现象的真实必须与生活的逻辑相统一;对生活的表现追求客观性, 即作家在进行艺术描写时, 要以忠实于生活的态度, 让艺术形象本身去打动读者。既不编造生活中没有的东西, 也不表露自己的倾向, 而要用作品中的场面和情节本身去打动读者。所有这些特点和要求, 都决定了作家必须首先使用形象思维。对于抒情型的作品, 由于抒情是作者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 去表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体验和态度, 它大多需要依靠凭借。客观抒情型的作品一般是通过对景物的逼真描写来实现的, 这里“逼真描写”的景物就是形象思维所凭借的形象, 描写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过程。主观抒情型的作品———无论是在具象描写的基础上“添枝加叶”, 用理想化的方式处理情节和人物以及景物 (如汤显祖《牡丹亭》) , 还是干脆丢开生活具象而采用魔幻形态, 以求理想可以驰骋、观念可以表达 (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 所采用的依然都还是形象思维的方法和过程。至于象征型的作品, 由于其写作目的是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 (包括理想) , 艺术手法上都采用象征 (又叫隐喻, 凡是表达某种观点或事物的标志或符号都叫做象征) , 因此它的艺术形象统统都具有意象性。既然意象都是“表意之象”, 其方法和过程也就必然都使用了形象思维。高中女生生理成熟, 情感丰富, 心理感受性较高, 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相对占优势, 细腻和敏锐使她们在接受和占有信息方面也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考查方面, 得分应该最高。
诚然, 高中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说明文和议论文, 它们大多都是运用逻辑思维的。但毕竟其数量极其有限, 而且其中有些篇目形象思维又首先得到运用, 如《劝学》《谏太宗十思疏》《南州六月荔枝丹》等。受“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观念的制约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影响, 对于中小学生这个特定的教育对象而言, 形象思维的较多运用也必然是教材编写的客观需要。语文如此, 其他学科都如此, 广泛使用的生活化教材即是明证。
教材选文这样, 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又如何呢?正如数形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一样, 语文教师在其教学中也常常利用图形、图像等等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众所周知, 高考第一大题———作文已经十几年都没有写议论文了。
三.尊重客观规律, 发展形象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视觉思维》一书中提出了“视觉思维”的概念, 他说:“知觉活动在感觉水平上, 也能取得理性思维领域中称为‘理解’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的眼力, 都能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展示出艺术家所具有的那种令人羡慕的能力, 这就是那种通过组织的方式创造出能够有效地解释经验的图式能力。因此, 眼力也就是悟解能力。”他所谓的“视觉思维”, 其实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形象思维。不过他说的更直接、更准确:视觉其实就是思维, 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种种心理过程, 在视觉中同样存在:抽象、推理、分析、综合等等。抽象思维并非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唯一方式, 形象思维同样也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既然形象思维有利于语文学业成绩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呢?
1.养成观察习惯, 丰富表象积累。
表象是思维的材料。没有丰富表象储存的大脑, 就像是干涸的池塘, 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观察是认识的开始。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音像材料、实物展示、社会调查、观察自然现象等方法, 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
2.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想象和联想。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一种情景与气氛, 善于把“白纸上的黑字”转化成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形象, 在文章的空白处, 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3.经常进行图文转换, 训练学生言象转换能力。
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中或者头脑中的形象, 用准确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出来;在阅读或者写作 (包括日记) 中不时地进行画图和插图, 既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情趣, 又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绩】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01-1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07-16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10-22
2022——2023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改革第一阶段总结08-31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学习“三步曲” 迅速提高语文成绩07-04
五年级语文教学成绩反思11-05
走进语文课堂08-25
语文课堂三重10-28
语文课堂朗读01-13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