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精髓大总结(精选4篇)
1.互联网思维精髓大总结 篇一
联合国制定了“数据脉动”计划,英国发起了“数据权”运动、20美国实施了“大数据”战略,最近新加坡等提出“大数据治国”理念, “大数据”时代的序幕由此渐渐拉开。今年7月25日,国务院在听取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汇报后指出,信息化正在全球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是一个大潮流。作为继物联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之后的又一个流行词汇, “大数据”的究竟是什么?大数据时代下应树立怎样的思维?大数据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反腐倡廉有什么作用?
一、大数据时代正悄然来临
今年全国两会时,“大数据” (Big data)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表明我国对大数据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信息产业发达国家,如美、英、德、日等此前已将大数据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了国家战略。数字主权将是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又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
(一)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大数据并非现在才出现。中国东汉时期人口已达6千多万,这显然是一个大数据,但不是今天讨论的大数据。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意指一个超大、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用于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大数据研究的目的是将数据转化为知识,探索数据的产生机制,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通过找出一个关联物并监控它,我们就能预测未来。
大数据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来总结(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具体来讲,一是数据体量巨大。数据信息计量的最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换言之, Byte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计量存储容量和传输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一个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数,在UTF-8编码中,一个英文字符等于一个字节。数据存储是以“字节”(Byte)为单位,数据传输是以“位”(bit)为单位,一个位就代表一个0或1(即二进制),每8个位(bit)组成一个字节(Byte)。8bit=1Byte,数据存储是以10进制表示,数据传输是以2进制表示,所以1KB不等于1000B,而是1KB=1024B, K是千, M是兆 ,G是吉咖, T是太拉。按信息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单位分别是:bit、Byte、KB、MB、GB、TB、PB、EB、ZB、YB、BB、NB、DB,除了1Byte=8bit而外,后续的计量单位均按照进率1024(2的10次方)来计算。大数据的“大”没有精确的定义,不同的时代对应着不同的大数据规模,当前大数据的数据规模在GB、TB、PB、EB、ZB这几个规模尺度上。二是数据类型多样。现在的数据类型不仅是文本形式,更多的是图片、视频、音频、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类型的数据,个性化数据占绝对多数。三是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一小时的视频,在不间断的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只有一两秒。大数据分析犹如“大海捞针”。四是处理速度快。数据处理遵循“1秒定律”,需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
(二)大数据的主要成因
大数据的背后推手有哪些?以下三大因素是大数据的主要成因:
第一,人类保持数据的能力增强。
1965年,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该定律认为,同一面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一到两年将增加一倍。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硬件技术的发展基本符合摩尔定律。以物理存储器为例,其性能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价格不断下降。1955年,IBM推出第一款商用硬盘存储器,一兆字节的存储量需要6000多美元。到20,一兆字节的存储量仅仅需要0.005美分。半个多世纪,存储器的价格下降了1亿倍!
预计,1太硬盘的价格将下降到3美元,相当于一杯咖啡的价格。一所普通大学的图书馆,其馆藏量大约就一两个太。也就是说,到20,只需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把一个图书馆的全部信息拷进一个小小的硬盘。正是因为存储器的价格在半个世纪之内经历了空前绝后的下降,人类才可能以非常低廉的成本保存海量的数据,这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铺平了硬件道路,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人类生产数据的能力增强。
从起,以脸谱网(Face book)、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相继问世,拉开了互联网的崭新时代—2.0时代。社交媒体的问世,带来以下三大变化:
一是社交媒体把交流和协同的功能推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在此之前,互联网的主要作用是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建立网站,但网站是静态的。进入Web2.0时代之后,互联网开始成为人们实时互动、交流协同的载体。208月23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5.9级地震,纽约市居民首先在推特上看到这个消息,几秒钟之后,人们才感觉到地震波从震中传过来的震感。社交媒体把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带到了比地震波还快的时代!
二是社交媒体推动数据总量骤然增加。由于社交媒体的横空出世,人类自己开始在互联网上生产数据,例如发推特、微博和微信,记录各自的活动和行为,全世界的网民都是数据的生产者,每个网民都犹如一个信息系统、一个传感器,不断地制造数据,这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数据爆炸。年,乔治敦大学的教授李塔鲁考察了推特上产生的数据量,他做出估算说,过去50年,《纽约时报》总共产生了30亿个单词的信息量,现在仅仅一天,推特上就产生了80亿个单词的信息量。也就是说,如今一天产生的数据总量相当于《纽约时报》100多年产生的数据总量。
数据量的增长到现在,已经不是以我们所熟知的多少G和多少T来描述了,而是以P(1千T),E(1百万T)或Z(10亿T)为计量单位。百度对此给予了更形象的描述。仅其新首页导航每天就要从超过1.5PB的数据中进行挖掘,这些数据如果打印出来将超过5千亿张A4纸,摞起来会超过4万公里高,接近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长度,平铺可以铺满海南岛。而年新增的数字信息将是20的近45倍。如今,只需要两天就能创造出自文明诞生以来到所产生的数据总量。
三是社交媒体使人类的数据世界更为复杂。数据包含两类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在大家发的微博中,你的带图片、他的带视频,大小、结构完全不一样。因为没有严整的结构,在社交媒体上产生的数据,也被称为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全世界的数据大约75%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这部分数据的处理,远比结构严整的数据困难。
第三,人类使用数据的能力增强。
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其大容量,更在于其大价值。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使用数据的能力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这种突破集中表现在数据挖掘上。数据挖掘是指通过特定的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从而揭示数据当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即在大量的数据当中发现新知识,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数据挖掘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能够不断设计出更强大的模式识别算法。正是通过数据挖掘,各大商家谱写了不少点“数”成金的传奇故事。例如沃尔玛通过捆绑“啤酒和尿布”提高销量。阿里巴巴等凭借长期以来积累的用户资金流水记录,涉足金融领域,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判断用户的信用资质,决定是否为其发放贷款。
1月,美国的电子零售巨头亚马逊宣布了一项新的专利:“预判发货”。即在网购时,顾客还没有下单,亚马逊就将包裹寄出。这种顾客未动、包裹先行的做法,核心技术还是数据挖掘。发货的根据是顾客以前的消费记录、搜索记录以及顾客的心愿,甚至包括用户的鼠标在某个商品页面上停留的时间。微软纽约研究院经济学家大卫·罗斯柴尔德利用大数据准确预测了年第86届奥斯卡24个奖项中的21个奖项。 2012年,他正确预测了美国51个行政区中50个总统大选的结果……结果就在大数据中,惊喜已死。
(三)大数据的应用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点。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数字家庭、电子商务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态,这些应用不断产生大数据。云计算为这些海量、多样化的大数据提供存储和运算平台。通过对不同来源数据的管理、处理、分析与优化,将结果反馈到上述应用中,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第二,大数据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
大数据时代,面向大数据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会不断涌现。在硬件与集成设备领域,大数据将对芯片、存储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将催生一体化数据存储处理服务器、内存计算等市场。在软件与服务领域,大数据将引发数据快速处理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和软件产品的发展。
第三,大数据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各行各业的决策正在从“业务驱动” 转变“数据驱动”。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零售商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并迅速做出应对;可以为商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帮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和个性化的服务;在医疗领域,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药物有效性;在公共事业领域,大数据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以发挥。
第四,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将发生重大改变。
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但在大数据时代,不需要通过抽样,而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海量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对策。
(四)大数据与反腐倡廉
大数据反腐,是指利用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反腐的各个环节,实现精准预测和发布。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第一,大数据为网络反腐提供便利的“信息来源”。
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指出,“数据背后是网络,网络背后是人,研究网络数据实际上是研究人组成的社会网络”。大数据为网络反腐提供了一个非常庞大并且可以便利索取的“数据库”和“信息来源”,这使得网络犹如一个巨大的“信息蓄水池”。尽管这些信息是碎片化并且是无序排列的,但是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等形式,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从而使得信息有序排列,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在“杨达才事件”中,以“杨达才、安监局”为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相关的信息。利用搜索、社交网络、网络新闻等互联网服务中的语义分析和关键词分析,掌握各地区腐败轻重程度、廉洁指数、市民抱怨度、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等,为反腐败和廉政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大数据刺激并鼓励网民的“掏粪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在大数据时代,“掏粪运动”有越演越烈之势。正是因为网民围观以及他们的“掏粪运动”,一件普通的事件也容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拔出萝卜带出泥”。 “杨达才事件”,是一个微笑引发的腐败案。一张再普通不过的新闻图片,被细心的“信息搬运工”发现,这位官员竟然在车祸现场微笑。旋即引起网民围观,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连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
第三,大数据破解信息不对称的监督难题。
反腐败之难,难在信息不对称。运用大数据反腐败,就像开在马路上的汽车,任何行驶的蛛丝马迹都逃不脱电子警察的法眼,从而真正做到全员监控、全程监控、全方位监控,实现可记录、可追溯、可查究。在全民围观时代,现实中再强势的官员也会变成弱势。官员不恰当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引发网络围观效应,瞬间激起网民“拍砖”热情,在虚拟社区形成巨大的舆论漩涡,并投射到现实社会中去。
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全国性的官员资产纪录大数据库。因为贪官可以通过白手套和假的身份文件持有资产,因此可以仿效英国的电子护 照,在身份证和户口当中植入记录指纹信息的电子芯片,这样一来资产就和独一无二的指纹对应起来,再加上数据挖掘技术,贪官的财产就无处遁形。
人民币冠字号码记录跟踪系统开始应用于反腐败。该系统是一种ATM现金循环保障方案,通过实时监控交易和钞票冠字号码,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解决自助设备现金循环出现的伪钞纠纷、金额纠纷;另一方面,每个人正常所得工资及收入,其人民币冠字号码都很清楚,那么非法所得就是人民币冠字号码异常,这些人民币是谁的,到了谁手中,谁在哪里使用,都很清楚,因此谁在行贿、受贿,就一目了然,因为有人民币号码作证,人民币就是“跟踪器”,现金行贿就难以进行!
2.互联网思维精髓大总结 篇二
不可否认,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实际上,除了企业CIO们对大数据充满了热情,大数据已经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2014年6月,巴西世界杯鏖战正酣,6月17日00:00,世界杯G组一场焦点战在萨尔瓦多的新水源球场举行,德国队对阵葡萄牙队,上半时德国3-0领先。第12分钟,格策制造点球,穆勒主罚命中;第32分钟,胡梅尔斯利用角球战术打进头球;第37分钟,佩佩挑衅穆勒,被红牌罚下;上半场补时第1分钟,穆勒再下一城。第78分钟,穆勒门前捡漏上演帽子戏法,德国4-0大胜葡萄牙。
很少有人知道,德国队备战此次世界杯有一项秘密武器。德国足协引入了一个大数据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分析球队训练、备战和比赛情况,从而提升球员和球队的成绩。“大数据的参与改变了教练、队员、球迷和媒体的足球体验。设想一下:10个球员用3个球进行有球训练,10分钟就能产生超过700个数据点,我们球队可以实时分析这些海量数据,从而制定培训计划并备战下场比赛”德国国家足球队经理奥利弗说。
简单地说,大数据分析可以统计出哪个球员的传球最精准,哪个球员的助攻最有效,可以帮助球队创造更大的辉煌。
在网球训练中也应用到了大数据分析,李娜的教练就曾表示,“大数据能帮助我们分析更多细节,让球员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并确定对手的弱点,在赛前制定好战略。”
大数据造就互联网思维
除了体育赛事,大数据也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登录北京旅游局网站,可以查询每个景点舒适度指数,上午9点,故宫有8200位游客,舒适度为5,10点,人数增加到1万4千人,舒适度为4。再点开路况信息,可以看到故宫附近道路的车流量大小。这是中国移动与北京旅游局合作的大数据项目。虽然并没有数据所有权,不能让大数据产生商业价值,但运营商可以利用大数据产生社会价值,为社会服务。中国移动大数据规划负责人何鸿凌介绍说。
以往的企业决策很多都是凭借经验,而有了互联网以后,逐渐有很多企业改变了原有的经营理念:用户需要什么,企业才提供什么。
互联网让企业了解客户的成本降低,而互联网的整个思维和价值,在不同的层面其实都是数据应用。比如要了解客户,靠的是数据,要经营一个平台,进行跨平台合作,靠的也是数据,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思维转变。
所以,互联网思维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客户数据为核心思考的经营模式。
对于运营商来说,原来通信是客户的唯一需求,而在2006年之后,通信已经成为基本需求。现在已经进入数字化生活时代,运营商必须要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包括物联网、娱乐类、电商类等,这也是对运营商的一个挑战。
“运营商积累了大量数据,这笔财富是短期内其它企业无法超越和获得的,怎么利用这些资产让它产生价值,发现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挑战。之前我们也做有BI等项目,但对客户的洞察还达不到360度,无法产生战术型或者生产型的决策支持。我们现在看待数字化生活,各个环节都存在大量数据,比如手机阅读、MobileMraket的下载数据,还有客服热线的语音转换而成的用户行为标签,这些数据能够生成更多对客户的洞察。”何鸿凌说。
对于如何把客户洞察转换成更好地为客户进行营销和服务,何鸿凌举例说,当一个山东的高中生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会将山东的号码携带到北京来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在这个特定时期,有特定的行为轨迹可以识别,这时候客服就可以与他接触,为他提出优惠方案,希望他留在移动的网内。
跨行业合作打破数据孤岛
大数据催生了软件业的革新,而目前阻碍大数据发展的瓶颈在于聚合不够,还没有形成广泛的认识和参与。虽然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但很多企业通常会规避“数据整合”而直接进入应用阶段,造成大数据的“应用偏差”不断出现。事实上,大数据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协同,变私有大数据为公共大数据,最终实现私有、企业自有、行业自有的大数据整合,才不至形成“数据孤岛”。
以气象数据为例,由于其提供的信息单一,气象大数据似乎只能利用到天气预报领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沈文海表示,大数据应用的标志不止在于对体量庞大的数据的使用,而且在于通过且仅仅是因为通过对这些体量庞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人们从中获得了崭新的知识——获得知识,而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是“大数据应用”区别于“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标志。
而对于气象大数据而言,现阶段海量气象数据的“大数据应用”,除本行业内深度挖掘之外,最大的可能在于与其它相关行业或领域数据的深度融合,以获得跨领域跨学科的“新知识”。然而这需要科学数据社会共享这一大环境的有效改善。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相关商业环境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者”正在利用跨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打造创新价值的大数据应用,而且这一门槛正在不断降低。
3.思维养成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篇三
一、几个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课堂:学生学习的场所既是课堂。
主体性:课堂既然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行为。
生成性:学生是既然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提高各种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 。
2、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人才成长活动。
主导性: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广泛性: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模具”。
3、什么是课堂教学:既单位时间内有组织的教与学的互动生成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思维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情景、教具、手段与场所等。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专业性、艺术性、生成性和特色性等。
4、什么是本质:本质是指事物根本的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感性的直观不能理解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二、课堂教学分析
1、课堂教学的优势
其一高效性。相对于“家庭教育”、“个体教育”能极大地节约教育成本,提高受体的总体容量和知识接受的速度。其二程序性。能根据受体的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设计出施教的过程性预设。其三计划性。在区域内,能批量设置学校布局、教育设施设备、教师资源配置和受者年级班级划分等。其四公平性。受者在统一尺度下,能接受平等的公民性教育。
2、课堂教学的困惑
其一差异性。学生的认知有先后,人才的发展趋多维,这是课堂教学必须正视的,最难解决的,但要不断解决的,也是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二生成性。动态的课堂生成动态的情景,在具有预测性的基础上,更具有不可预见性。“教案”与“教学”永远是两回事。其三评价性。培养目标是收敛的,培养的结果是发散的;评价的说法是要多元的,评价的实际是单一的,培养目标与评价方法永远是一对说不清理还乱的矛盾。
3、课堂教学的不足
其一教啥学啥。老师把教学过程看成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忽视了学生主体性。
其二教材至上。老师忠实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教什么,忽视了课程标准与因材施教。
其三教法单一。老师照本宣科,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生动的情景,忽视了问题的探究。
其四学法呆板。学生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学生处于被动的“容器”状态,忽视了触类旁通和智慧碰撞,。
其五目标唯一。教学中为了完成认知目标,只强化知识掌握,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等。
其六重果轻因。教学中不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求结果的记忆套用,忽視觉了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其七以问代思。教学中采用一连串的明知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忽视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设计。
三、课堂教学的一般性
1、在接受中理解,在理解中接受
既然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是课程的文本实践,那么就要在接受中理解,在理解中接受完成好接受性学习。其一是,学习并掌握符号系统;其二是,学习并掌握系统符号所反映的前人(他人)认识成果,作为自己认识的起点之一。因此,接受性学习,是学习语言符号系统的基本方法,接受性学习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2、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理解
既然课堂教学是高效率的学习组织,那么“有效学习”就尤为重要。
其一:“理解”与“运用”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其二:要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才能保证主体健康发展。 其三: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方式多样性以及学习效果。因此,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要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3、在课堂中联系社会,在社会中分析课堂
既然课堂教学要与社会实际联系,那么课堂教学的社会背景与问题,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课程改革以来,各种矛盾和困惑交织:
其一:教育走向。社会各种矛盾必然要反映到课堂上来(考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改什么)。其二:主体发散。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快于主体能力的发展,同时个体间的差异加大,社会支持差异选择的力度增强。其三:价值取向。教师自身在重大社会价值冲突中的困惑与矛盾,使教师有意无意地出现“职业倦怠” 。其四:自我发展。课改以来,新概念、新方法大量引进,需要教师加快学习的步伐,自我充电。因此,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既然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就要为了解主体、服务主体。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做好学情调查,努力使教师制定的计划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 ; 二是从学生认识的水平与认识需求出发,变“整齐划一”为“多维并进”;三是积极采用多种方法发挥利用学习主体的差异 ;四是通过创设环境与示范引领,促成学习主体的有效学习 ;五是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迁移;六是要关注课程标准,不要让教材限制教学实践 ;七是让学习主体进入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八是鼓励和批评都要有度 。因此,教学相长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
四、课堂教学的本质性
1、思维是怎样来的
人类思维是任何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那么思维是教授出来的还是训练出来的啊?初初一看好像是教出来的,细细一想又觉得是练出来的,其实根本是练出来的!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个从来都没有上过学的人,也有思维,只不过他的思维品质会差些。那么他靠什么学会了思维呢?
一靠遗传,从祖辈那里继承而来;二靠生活实践,不断积累感悟体会升华而来,不断体验这是其一。
其二是上过学的人除了知识比没有上过学的人多了些外,在人文修养和思维品质上更有优势。思维品质好的人处事相对严谨,做事情更有条理性,分析问题更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思维品质好人的劳动更需主观能动性,除了劳动目的的生存性外,还追求劳动的价值性,对工作的选择性也比较自我。
思维品质好的创新更有可能性,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还有创新的欲望这是创新的基础,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直觉思维,那么创新就更容易了些。因此,每一位教师,你在授业解惑传道的过程中,别忘记了给你的学生不断地训练各种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真正做到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
2、课堂教学的目标特点
三维目标即是:一是知识与技能,要把握基础性,揭示初元性。二是过程与方法,讲究逻辑性,提升抽象性。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人文性、社会性、和生态性,体验实用性。
3、课堂教学的本质揭示
综上分析,我们给出课堂教学的本质刻画:“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解惑,消灭愚昧,公平教育,最终达到全人的全程、全面的共同发展。”
其一:“传道授业解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
其二:“消灭愚昧,公平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传承光大人类文化与文明,指引下一代共同迈向美好未来的摇篮。
其三:“最终达到全人的全程、全面的共同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学习求发展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目的中要求全程、全体、全面,培养出完全的、有个性的“全人”。
4思维养成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心理学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本人说:以概念为元,命题为链,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的人脑运动过程就是思维。
课堂教学归根结底就是以学习知识技能为载体,展开思维活动为主线的对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良好思维养成的全过程。
5、思维养成的几个切入点
一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阶段切入;二是根据受教育者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切入;三是根据所学学科知识发生发展的学科思维切入;四是根据课堂即时生成的情景切入;五是根据客观事物运动演变的规律切入。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老师要交给学生的除了学科文化和学科思想外,更重要的是各学科的思维方法,养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每一位教师都要以一腔赤诚对待自己神圣的职业,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到、行到、思维到。教学中教出文本以外的精髓来,成为学生爱戴和尊敬的好老师!
4.儒家思想精髓总结 篇四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但放眼当今社会,不讲信用却大有人在,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而在商品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者制造假冒商品的新闻,这是商家们不讲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在作出承诺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兑现这个承诺。其次,做出了承诺以后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兑现,不能轻易放弃。最后,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承诺还是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无法兑现,要及时向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原谅并且与他一起想办法。我觉得一个人若能做到这几点,那他便是个讲信用的人了。
同时,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让我体会很深。在与人交往中,我们确实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要懂得将心比心。把自己不喜欢的,厌恶的东西扔给别人的人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是自私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总在时时地提醒着我要多点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
因为自己是个师范生,以后成为一个教师的.机率很大,而学习儒家思想能给我很多关于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感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思想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榜样。一个做到以身作则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时也能对学生起着持久的积极影响。所以,现在我就必须要好好地充实自己,增强自己,不仅要知识扎实,丰富,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修养。并且,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想,作为一个教师,明白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个班的学生,有听话的,自然也有不听话的,有聪明的,也一定会有天资不是很好的,而当老师的就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不听话或天资不高而对他们漠不关心,忘记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儒家思想强调德育,认为德育是教育的中心。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的,一个人连基本的道德素养都没有,那他再学习也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所以倘若以后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忽视道德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让我的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互联网思维精髓大总结】推荐阅读:
互联网公司半年总结09-19
互联网年度工作总结10-03
互联网宣传工作总结10-24
互联网公司赢利模式典型总结09-10
互联网电视论文06-18
互联网 教育 范文08-23
互联网道德失范10-14
互联网工会论文11-05
互联网+教育心得范文06-14
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06-16